平缝机断线处理模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缝纫机的断线的修理

在日常缝制过程中,无论是梭织还是针织等服装加工设备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发生诸如断针、断线、跳线、布料起皱、缝厚不走等工作故障,其中断线现象发生尤为频繁,处理起来也最为棘手。因此,有必要在服装界展开关于缝制过程中断线问题的分析与讨论。

笔者有幸长期全方位、多层次深入到众多不同类型与规模的服装生产厂家去切身体验,再加之曾有从事高等教育多年的经历做理论基础,所以在服装业飞速发展的今天,笔者义不容辞地承担了这一课题的攻关并将其归纳成文,跃然纸上。

断线问题可归纳为如何由具体断线现象来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及在不同类型与规模的缝制作业中如何正确解决面料——机针——缝线配合关系两大部分内容。

判断具体断线现象采取相应措施

无论是何种服装加工机械,即使是使用最为普遍、结构相对简单的平缝机,都有十多处过线部位(缝制设备的许多过线部位使其底、面线有序地改变输线方向,缩短输线距离时得到张弛有度的相应摩擦力,这是保证缝线交织的必然条件与关键所在),若不辨别其原委就盲目地一切从头查起,人的精力与时间都会造成一种不必要的浪费。

简单地讲,通常缝制过程中断线不外乎呈齐头、短毛头和长毛头三种断头形状,由线头形状做出受力分析分别为剪切刀、拉力和摩擦力。

一、断线头呈齐头状

线头呈齐头状时是一种明显的剪切现象,就如同用一把锋利剪

刀将缝线整齐切断一样。遇到此等情况,首先应想到从设备方面找原因,而且这种情况基本出自面线(面线多指由机针输送体现在缝料正面线迹的缝线)。

以平缝机为例,机针带着缝线下落刺穿缝料时,首先通过压脚,然后是针板到最低点回升一定距离形成线环,与引线部件(旋梭或摆梭)构成交织。这期间无论是由于机针弯曲还是压脚、针板、旋梭等安放位置的不正确,或零部件形状尺寸不规范等都会引发整齐断线的工作故障。通常缝线总是由机针长槽方向穿入过线孔而在弧线槽方向穿出,机针的长槽又名容线槽,它使缝线在缝制过程减少大部分的摩擦力,使其顺滑有序地穿梭于缝料之中;而弧线槽则使缝线借助其曲势构成线泡,为底面线顺利交织创造条件。假如机针通过了压脚、针板等过线部位,都是由弧线槽方向紧靠这些过线部位整齐切线,这时候机针引线槽一侧就是动刀、压脚、针板等,与之配合的一面无疑就是定刀。在这时,首先应检查所用机针是否已弯曲(若弯曲应立即更换),然后手动使针杆带动机针缓慢下落,逐一检查机针与压脚、针板等零部件的相对间隙,或是调整或是修磨或是更换。

当引线部件(旋梭、摆梭、弯针、勾针等)过于贴近机针,而勾线时又从机针孔出线处切入也会整齐断线,尽管这种可能几率很小,也应引起重视。

对包缝机、绷缝机来说,机针下落时还将增加,护针、护线等部位需认真检查。

综上所述,齐头状断线基本应从设备方面找原因(当所使用缝线明显粗细不均,呈葫芦状时旋梭为避免积线而硬性将其切断原因

除外)。

二、断线头呈短毛头状

至于缝制过程中发生最多的应是第二种现象,也就是线头呈短毛头状。因缝线受到的最主要的几种力依次为:拉伸、摩擦、扭转等,所以在研究这一问题时有必要阐述一点缝线的知识。通常可将缝线归结为:质地、公径、旋向、捻度、股数等五大基本要素来理解。

质地:分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主要指化纤维)两大类。

公径:以精纺线为准把缝线不管是单股还是多股,可假设将其横截面看作一个圆,近似估量直径的一个参数。

旋向:为增加缝线强度和缝制规律性引进的参数,有左、右旋之分。简单的区分方法是一手捏住缝线不动,另一手捻其垂下的部分,捻紧方向即为线的旋向(左旋线使用较普遍)。

捻度:缝线多由两股以上的纤维线向一个方向捻合而成,捻度大则强度增加,而缝制的稳定性则相应减弱,缝制过程中跳线、浮线现象就会增多。

股数:构成缝线的集束数,如40S2和60S2分别表示40支纱2股和60支纱3股两种不同规格缝线。

缝制过程中出现断线呈短毛头状要解决的就是一个强度问题,归属操作工的责任范围。操作工应认真检查一下底面线是否穿线正确,有无漏穿、重复缠绕和因错误过线而造成的输送线外力意外加大或输线死角(这是操作问题)。假若上述检查都无问题,在适度减小底、面线张力后(底面线张力的最下限应以缝料

正、反面均不出现浮线现象为依准)仍无法避免断线现象发生时,就要从线的自身强度来考虑。譬如它的质地、公径等因素以及是否已不同程度地发霉,看它是否适应机器的旋转数和满足所缝制面料的制作工艺要求。

缝制设备由旋转数来区分,大致可由低速、中速、高速、超高速等几大阶区构成。用于高阶区的缝线下落到低阶区好用,而适用于低阶区设备的缝线上移到高阶区设备上却未必能用,通俗的说法就是“吃细粮的胃吃粗东西不消化”,机器也是如此。

虽说质地差的缝线造价相应偏低,此时电脑设备可直接调整执行较低旋转数,机械设备也可通过将电机及皮带轮直径换小来降低其转速,但这种本末倒置的配置方法却是以尚能使用的表面现象掩盖了大大降低生产效益的实质,得不偿失。毕竟价值积累的更好计算方式不是节流,而是开源。约束机器发挥其正常效率非明智之举。减速缝制方法只有在制作样衣或临时接受小批量产品生产时才宜采用。

三、断线头呈长毛头状

再一种断线形式即线头呈长毛头状,它实质上是缝线捻度在缝制过程中被破坏,原先捻在一起的缝线先断其几股再断最后一股的不良现象。造成这一故障的原因除少许是由于缝线旋向选错外,主要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摩擦阻力意外偏大所致。

多数缝制设备面线(任何缝制设备底线无左右旋之分)采用左旋线。唯有少数机种,如锁式双针机的左直针和拱缝机(仿手缝机)等必须要用右旋线做面线方可使用,这是因为这些设备在运转中破坏了左旋线的捻度。比如这时的双针机左侧旋梭就极

易从捻度被破坏的缝线股与股间穿入而造成第三种形式的断线。倘若无右旋线可换用,排除的方法是将左侧旋梭调节到在梭尖勾线时不碰直针的条件下尽可能贴近机针,而勾线相位在保证不致引发跳线故障产生的条件下尽可能延迟,这样做的目的是机针形成的线泡偏小时捻度不易被破坏,旋梭尖此时能较准确地尽数勾住几股线而不致造成断线。

假若不是因为旋向选错而造成的这种断线,原因说起来很简单,就是过线部位局部摩擦力过大所致,但实际排除起来却比较麻烦。

首先要避免葫芦状缝线的使用(夸张的讲,这种线严重粗细不均,频繁交替出现过分臃肿和近似透明等现象,俗称“垃圾线”),然后看缝线通过机针孔的情况,通常缝线公径约等于呈椭圆形机针孔小直径的80%为宜,粗针细线影响了线泡形成的稳定性,造成缝制过程中跳线,有时是造成第二种断线现象的原因;而细针粗线则直接在过线孔处破坏了缝线的捻度,肯定是造成第三种断线形式产生的一种原因。

排除上述两种现象,就需静下心来认真逐一检查每个过线部位,过线是否在得到必要的摩擦力时感觉还算轻滑,如若不够轻滑究竟是由何种原因所造成。

锈蚀:长时间未使用或保养不良的设备极易锈蚀,这种现象在相对较为潮湿的我国南方尤为严重。当缝线从被锈蚀的过线部件上拖过而不是滑过时,纤维表面光洁度就被破坏而断线,排除的方法是用缝纫机油认真除锈或者换零件。

毛刺或沟槽:当过线部件表面由于不经意划伤或长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