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力学一

合集下载

《轮胎设计力学》课件

《轮胎设计力学》课件

轮胎振动与噪声的影响
阐述轮胎振动与噪声对汽车性能和乘客舒适性的影 响,如影响汽车的操控稳定性、乘坐舒适性等。
降低轮胎振动与噪声的方 法
介绍降低轮胎振动与噪声的常用方法和技术 ,如优化轮胎结构、采用胎设计实践的方法与步骤
基础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进行轮胎的基 本结构设计,包括胎面、胎体 、胎圈等部分的初步设计。
应力集中
环境因素
应力集中是指轮胎材料在局部区域出现应 力集中的现象,是导致轮胎疲劳破坏的主 要原因之一。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化学腐蚀等也会 对轮胎材料的疲劳性能产生影响。
04
轮胎动力学
轮胎的动力学模型
轮胎动力学模型概

介绍轮胎动力学模型的基本概念 、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说明建 立轮胎动力学模型的重要性和必 要性。
抗压强度
抗压强度是描述轮胎材料在 受到压缩作用时能够承受的 最大压力,对于轮胎的缓冲 性能有重要影响。
轮胎材料的疲劳性能
疲劳寿命
疲劳强度
疲劳寿命是指轮胎材料在交变应力或应变 作用下发生疲劳破坏的时间或次数,是评 估轮胎耐久性的重要指标。
疲劳强度是指轮胎材料在交变应力或应变 作用下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或应变,是评 估轮胎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
材料选择
根据设计需求和力学分析结果 ,选择合适的轮胎材料,如橡 胶、纤维等。
需求分析
明确轮胎设计的需求和目标, 包括性能要求、使用环境、成 本预算等。
力学分析
运用力学原理和方法,对轮胎 进行受力分析,优化轮胎的结 构设计。
工艺制定
确定轮胎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技 术要求,确保轮胎的制造可行 性。
典型轮胎设计案例分析
汽车性能的影响。
滚动阻力的计算

第一章地面 轮胎力学

第一章地面 轮胎力学

k
FY
W

FY
FY
增加
胎压p
W
一定侧偏角下,驱动 力或制动力增加时,侧偏 力逐渐有所减小,这是由 于轮胎侧线弹性有所改变 F x 的关系。当纵向力相当大 时,侧偏力显著下降,接 近附着极限时,切向力已 耗去大部分附着力,而侧 向力能利用的附着力很小。
附着椭圆
FY
侧偏角
FY Fb 或Fx
滚动阻力系数
车轮在一定条件下,滚动所 需要推力Fp1与负荷力描述
在实际计算时,可不必考虑阻 力偶,而用滚动阻力替代
滚动阻力无法在受力图上画出,它是 一个数值,在受力图上它是切向反力。
滚动阻力系数的试验确定法 牵引法、滑行法和转鼓法
对 f 的影响因素
路面类型
滚动阻力系 数
路面类型
滚动阻力系 数
沥青或混凝土路面(新) 沥青或混凝土路面(磨旧) 碎石路面 卵石路面(平) 卵石路面(坑洼) 压实土路(干燥)
0.010~0.018 0.018~0.020 0.020~0.025 0.035~0.030 0.035~0.050 0.025~0.035
压实土路(雨后) 泥泞土路(雨季或解冻期) 干砂 湿砂 结冰路面 压实雪道

总结轮胎六分力形成机理及各自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轮胎的纵向力学特性
一、滚动阻力

轮胎内部摩擦产生的迟滞损失。这种迟滞损失 表现为阻碍车轮运动的阻力偶。
F, KN
D
C
FZ
图1-9 轮胎径向变形曲线
h / mm
W1
ua
Fp1
Tf 1
图1-11
a
FZ 1
Fx1
滚动阻力系数 轮胎内部摩擦产生迟滞损失,这种 损失表现为阻碍车轮运动的阻力偶。

《轮胎力学特性》课件

《轮胎力学特性》课件
封性和气密性
轮胎的材料特性
橡胶:主要材料,具有弹性和耐磨性
碳黑:增加轮胎的耐磨性和抗老化性
钢丝:增强轮胎的强度和抗冲击性
硅胶:提高轮胎的耐磨性和抗老化性
尼龙:提高轮胎的耐磨性和抗老化性
芳纶:提高轮胎的强度和抗冲击性
Part Four
轮胎的力学特性分 析
轮胎的滚动阻力
滚动阻力的定义:轮胎在滚动过程 中产生的阻力
滚动阻力的测量方法:通过实验或 模拟计算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滚动阻力的影响因素:轮胎的材质、 花纹、气压等
滚动阻力的优化:通过改进轮胎设 计、调整气压等方法降低滚动阻力
轮胎的侧偏特性
侧偏特性:轮胎在侧向力 作用下的力学特性
侧偏刚度:轮胎抵抗侧向 力变形的能力
侧偏角:轮胎在侧向力作 用下的偏转角度
科学依据
Part Three
轮胎的结构和材料
轮胎的组成结构
胎壁:支撑胎面和胎肩,承 受侧向力
胎肩:胎面与胎壁之间的过 渡部分,增强轮胎的稳定性
胎面:与路面接触的部分, 提供摩擦力
胎圈:固定轮胎与轮辋的连 接部分,保证轮胎的密封性
和气密性
胎体:胎面和胎肩之间的部 分,提供轮胎的弹性和缓冲
性能
胎圈垫带:固定胎圈与轮辋 的连接部分,保证轮胎的密
温度升高,轮 胎的抗滑性能 下降,导致轮 胎的制动距离
增加
路面条件的影响
路面粗糙度:影响轮胎的 摩擦力和滚动阻力
路面平整度:影响轮胎的 振动和噪音
路面温度:影响轮胎的磨 损和寿命
路面湿度:影响轮胎的抓 地力和安全性
车辆载荷的影响
轮胎的变形:车辆 载荷越大,轮胎的 变形越大,影响轮 胎的力学特性

轮胎静力学测试

轮胎静力学测试

轮胎静力学测试轮胎静力学测试是评估轮胎性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轮胎静力学测试的各个方面,包括轮胎结构分析、轮胎气压测试、轮胎磨损检测、轮胎刚度测试、轮胎温度测试和轮胎耐久性测试。

1.轮胎结构分析轮胎是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组成及各部分作用对整体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轮胎主要由胎面、胎侧、胎圈和内部支撑层等部分组成。

胎面与地面接触,负责提供摩擦力,确保车辆行驶的稳定性;胎侧则负责保护胎面,同时提供侧向支撑;胎圈则用于固定轮胎,使其与轮毂紧密配合;内部支撑层则可提高轮胎的强度和稳定性。

分析轮胎的结构原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性能特点。

2.轮胎气压测试轮胎气压测试是评估轮胎性能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测试轮胎内的气压,可以了解轮胎的充气状态、密封性能以及稳定性等情况。

轮胎气压测试一般采用气压计进行测量,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测试设备,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在实际操作中,可参考相关案例进行测试和分析。

3.轮胎磨损检测轮胎磨损是车辆行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然而,过度的磨损可能导致安全隐患。

检测轮胎磨损的原因、危害及其检测方法十分重要。

常见的轮胎磨损检测方法包括肉眼观察、手感、尺子测量等。

在检测过程中,应关注胎面磨损程度、胎侧磨损情况以及轮胎内侧磨损状况等方面。

实际操作案例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检测方法。

4.轮胎刚度测试轮胎刚度是指轮胎抵抗变形的能力,对车辆行驶的平顺性、操控性和稳定性等具有重要影响。

轮胎刚度的测试方法主要包括振动力学测试、静态加载测试和动态加载测试等。

通过这些测试方法,可以了解轮胎在不同情况下的刚度表现,为车辆性能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实际操作案例将展示如何进行轮胎刚度测试和分析测试数据。

5.轮胎温度测试轮胎温度对车辆性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在高速行驶或重载情况下,轮胎温度过高可能导致胎面软化、强度降低,从而增加爆胎风险。

通过测试轮胎温度,可以了解轮胎的工作状态和安全性。

常见的轮胎温度测试方法包括红外测温法和温度传感器法等。

轮胎性能力学基础及设计理论

轮胎性能力学基础及设计理论

4.轮胎骨架材料对负荷能力的影响 轮胎采用高强度骨架材料和采用新型结构均可增加胎体强
度,也可提高轮胎内压去增大其负荷能力。 四、轮胎负荷下接地面积和接地压力分布 1.接地面积
轮胎在法向负荷作用下与路面接触,其接地面积的形状决定于 轮胎模断面形状和结构。例如飞机轮胎与平面的接触面积是近似 的椭圆形状,因为这种轮胎的胎肩较薄,胎面的径向曲率较大。
3.车辆的行驶速度对轮胎负荷能力的影响 车辆行驶速度对轮胎的负荷能力影响很大。降低行驶速度,可提高轮胎
的负荷标准,车速增加时,负荷标准应降低,但不得在任何条件下随意提 高负荷量。中国轮胎标准中规定的最高速度范围:重型载重轮胎为80km/h; 中型载重轮胎为90km/h;轻型载重轮胎为100km/h。最高速度是持续行驶速 度,并非平均速度。 轮胎使用速度与负荷对应关系
§2-1 轮胎的负荷能力与法向变形
轮胎的载荷能力是由轮胎的结构参数决定的,主要有外形尺寸、充气 压力、帘布性能及断面轮廓等,与这些参数密切相关的决定载荷能力的重 要设计依据是轮胎的径向变形。在最佳径向变形条件下,轮胎能获得最佳 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一、轮胎静负荷性能
轮胎的变形功是由压缩空气和胎体材料所承担。在正常径向变形下, 60%的功消耗于压缩空气,40%的功用于帘布层和胎面胶变形。当径向 变形过大或过小时,消耗于压缩空气的功一般都要降低。 1.轮胎的下沉量(法向变形)和压缩系数(factor of trie compression) 下沉量(deflection):自由状态下充气轮胎断面高H0与静负荷下断面高Hc 之差。
汽车轮胎由于它的胎肩较厚,胎面径向曲率较小,因此,接 地面积横贯整个轮胎的胎肩,趋向于包括平行的两边,其宽度 不受轮胎下沉量的影响。
试验证明,轮胎接地面积与下沉量的关系近似于线性关系, 与规格制造工艺关系不大。

【汽车理论】第一章

【汽车理论】第一章
• 轮胎是连接汽车车身与道路的唯一部件, 其基本职能是支承车辆重量、传递驱动和 制动力矩,吸振以及保证转向稳定性。汽 车的运动依赖于轮胎所受的力。
• 轮胎力学是研究轮胎受 实用的数学模型,描述轮胎的力学特性。
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 School of Vehicle &
Motive Power
表2-5 车轮滚动阻力系数
路面类型
滚动阻力系数 路面类型
滚动阻力系数
沥青或混凝土路面(新) 0.010~0.018 压实土路(雨后)
0.050~0.150
沥青或混凝土路面(磨 0.018~0.020 泥泞土路(雨季或解冻期) 0.100~0.250
旧)
0.020~0.025 干砂
0.100~0.300
碎石路面
0.035~0.030 湿砂
0.060~0.150
卵石路面(平)
0.035~0.050 结冰路面
0.015~0.030
卵石路面(坑洼)
0.025~0.035 压实雪道
0.030~0.050
压实土路(干燥)
Motive Power
轿车轮胎的滚动阻力以及滚动阻力系数与行驶车速以及充气压力的关系曲线
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 School of Vehicle & Motive Power Engineering
3. 轮胎的结构、材料、帘线对f 的影响也很 大。子午线轮胎 f 小,天然橡胶 f 低。
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 School of Vehicle &
• 弹性轮胎滚动时的土壤压实阻力
n 1
Frc
[b( pi pc )] n
1
(n 1)(kc bk ) n
弹滞损耗阻力

轮胎力学特性

轮胎力学特性
★另設計 抗切割
★世界高
1、概述
▪ 作用:轮胎是车辆重要的组成部分,功能包括:
➢ 支撑整个车辆; ➢ 与悬架元件共同作用,抑制由路面不平引起的振动
与冲击; ➢ 传递纵向力以实现加速、驱动和制动; ➢ 传递侧向力,为车辆提供转向并保证行驶稳定性
轮胎的要求
▪ 有足够的强度和寿命、气密性好,保持行驶安全; ▪ 良好的弹性和阻尼特性,噪声小,保证乘坐舒适和安全; ▪ 胎面花纹要增强与地面的附着性,保证必要的驱动力和制
➢ 轮胎的旋转运动会导致气流损失
F, KN
C
W
ua
D
Fp1
h / mm
轮胎径向变形曲线
a Ff
FZ
轮胎滚动阻力
▪ 滚动阻力系数
➢ 滚动阻力 :
弹性迟滞损失 摩擦阻力 风扇效应阻力
➢ 滚动阻力系数:
滚动阻力/车辆垂直载荷
轮胎滚动阻力
▪滚动阻力系数的影响因素
➢ 轮胎压力:
轮胎压力:Pa 变形、摩擦 f
各层重叠构 成较厚的胎 体结构层
胎体由几个斜 交叉的帘布层 构成
胎冠及胎 侧由相同 的结构层 构成
胎冠和胎侧独立 活动, 可以提供 更大的接地面积
胎面磨耗均匀而 且缓慢
子午线轮胎
胎体由单独一 层钢丝帘布构 成,这样就没 有了层间的摩 擦,行驶时生 热更低
胎冠由钢丝环带 固定,改善了轮 胎的抗刺穿及抗 撕裂性能
1)斜交胎规格:用B-d表示,B为轮胎名 断面宽度,d为轮辋名义直径代号。
2)子午线轮胎规格:用BRd表示,
R代表子午线轮胎。目前国产轿车子午线轮胎 有80,75,70,65,60五个系列。
轮胎结构发展
▪ 轮胎是典型的粘弹性结构,其材料组成十分复杂(橡 胶41%、炭黑37%、油18%、化学物质等)。

轮胎力学

轮胎力学

5 of 36
问题2、什么是静摩擦?什么是动摩擦?摩擦力和接触面积有关系么? 6 of 36
3、轮胎的受力分析 C
m'g ay
U
Fz
fy
C
C
U
ax
Tt
m'g
Fp
Tf
Fz a
Fx
C 7 of 36
轮胎的受力分析后的几个物理量 1、 fy 为向心摩擦力; 2、Fx 为驱动力,为车轮的切向反作用力; 3、滚动阻力偶矩Tf=FZ*a; 4、Fz 是法向反作用力,由于轮胎的迟滞现象,而使其向前移动 了一个距离a。
65 60 55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5 -10
0
P=220kPa
F =3136N Z
F =4067N Z
F =4949N Z
F =5909N Z
F =6840N Z
5
10
15
20
Slip Angle (o)
60 55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5 -10
12 of 36
13 of 36
轮胎结构
子午线轮胎比斜交轮胎的滚动阻力小20%~30%; 滚动阻力与轮胎的帘线(棉、人造丝、尼龙、钢丝)和橡胶品质有关。
14 of 36
气压
15 of 36
驱动力
16 of 36
轮胎的侧偏现象
因轮胎侧向弹性,车轮受侧向力的 作用使轮心速度方向偏离车轮平面 的现象。侧向力因转向、路面倾斜、 风力等引起。转向引起的侧向力总 是指向汽车内侧。侧偏角总是位于 和侧偏力指向相反的一侧。
牵引等级,从最好的到最差的分别是A、B、C,代表轮胎在美国政府规定 的试验状况下,在湿滑的柏油路面和水泥路面刹车的性能。 (只是直线刹车性能,不包括转弯性能。) TEMPERTURE ── TEMPERTURE(温度)

轮胎力学与汽车空气动力学

轮胎力学与汽车空气动力学
数学关系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为汽车设计、轮胎设计和汽车动
车轮半径:自由半径,静力半径,滚动半径
非稳定 区域
20
21
轮胎侧偏特性 一、侧偏现象
车轮滚动式的轨迹线与原中心面与地面交线之间的形成夹角,即为侧 偏现象,夹角称为侧偏角。侧偏力与侧偏角的关系为:
Fy k•
k ——侧偏刚度,
Fy ~ 曲线在 处的斜率
22
23
二、影响侧偏的因素
轮胎结构
轮胎结构形式和尺寸对回正力矩、侧
轮胎规格组成: 轮胎宽度() 扁平率() 轮胎结构形式 轮辋直径(或) 工作标记(速度标记 负
荷指数)
4
速度标记
速度标记() 最高车速() 速度标记() 最高车速()
5
承载能力()
负荷指数()
承载能力()
承载能力()
承载能力()
6
轮胎规格示例
7
作用在轮胎上的力和力矩
轴是车轮平面与地面的交线, 前进的方向为正,轴垂直于路面, 向上为正,轴在地平面内,规定面 向轮胎前进方向时指向左方为正。 地面对轮胎作用有三个力和力矩, 即图中所示,这六个分量称为轮胎 六分力,名称及意义见下表
max
s
系 数
、曲线影响因素
路面性质:干燥路面相对湿路面来说,两个最值比较高
车速:〉时,对最小值影响很小,反之则会使其
纵向滑动率
略有上升
湿路面和有水膜层路面:附着系数下降,且和速度关系保持不变
松软路面上的附着系数和滑动率曲线比较平坦,最大值在滑转率≥处出现
C C F 附着率
xt1,2
1,2
F z1,2
大家好
1
第一章 轮胎力学与汽车空气动力学

车轮轮胎以及轮胎力学

车轮轮胎以及轮胎力学

轮胎的安装与拆卸
安装
安装轮胎时,应确保轮毂清洁,均匀 涂抹轮胎胶,按照正确方向将轮胎安 装到轮毂上,并确保轮胎气嘴与轮毂 气嘴对齐。
拆卸
拆卸轮胎时,应先清除轮毂上的杂质 和油污,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技巧,按 照正确顺序逐步拆卸。
轮胎的气压与温度管理
气压
保持适当的轮胎气压对于轮胎的寿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气压不足或过高都会导 致轮胎磨损不均和损坏。
轮胎在侧向力作用下产生侧向滑 移的现象。
侧偏特性影响因素
轮胎的结构、气压、充气量、路面 附着系数等。
侧偏特性的应用
车辆的操控稳定性、行驶安全性等。
轮胎的纵向滑水现象
纵向滑水现象定义
轮胎在行驶过程中,由于纵向滑移而产生的阻力。
纵向滑水现象影响因素
车速、路面状况、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系数等。
纵向滑水现象的危害
轮胎的存储与运
存储
轮胎应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无阳 光直射的环境中,避免与油、酸、易 燃物等物质接触。
运输
运输轮胎时应避免强烈震动和碰撞, 确保包装完整,以防损坏。
THANKS
感谢观看
增加油耗、降低行驶安全性等。
轮胎的振动与噪声
1 2
振动与噪声来源
轮胎与路面间的相互作用、轮胎的结构和材料等。
振动与噪声的影响
影响乘坐舒适性、对周边环境造成噪声污染等。
3
降低振动与噪声的方法
优化轮胎结构、采用新材料、合理控制行驶速度 等。
03
轮胎动力学
轮胎的纵向动力学
01
02
03
纵向力
指轮胎在前进或后退时所 受到的力,它决定了车辆 的加速和减速性能。
轮胎性能测试设备与场地

汽车动力学基础 第二章 地面轮胎力学

汽车动力学基础 第二章 地面轮胎力学
随着驱动力系 数的增加,斜交轮 胎和子午线轮胎滚 动阻力系数均迅速 增加。
滚动阻力系数 fR
0.08 径向载荷2943N 斜交轮胎 滚动速度60km/h 6.15-13 4PR
0.06 充气压力294kPa
0.04
245kPa
196kPa
子午线轮胎 165SR13
196kPa
0.02
245kPa
充气压力294kPa
混凝土
100
200
胎压(kPa)
2.2.2 滚动阻力的影响因素
(2)行驶速度 轮胎滚动阻力随车速而变化,其原因是由于轮胎变形而引起内
摩擦、胎面局部滑移以及驻波而造成的能量损失。此外,高速
时由于空气阻力而引起的滚动阻力也随之增加。
斜交轮胎:
fR 0. 007 0.45106V 2
轮胎驻波现象——随着车轮转速提高,轮胎由于 来不及恢复原来形状,其周缘不再是圆形而呈明
正常 高迟滞 高迟滞
0.02
0
30
60
90
120
恒定胎压下行驶里程s/km
图2.7 轮胎温度、滚动阻力系数随车辆 行程的变化关系
30 40 50 60 70 80 温度T/(oC)
图2.8 不同聚合物轮胎的滚动阻力 系数和温度的关系
2.2.2 滚动阻力的影响因素
(5)驱动力
对于驱动和制 动工况下的轮胎, 胎面相对于路面有 一定的滑动,会增 加轮胎滚动时的能 量损耗。
在正常行驶过程中,每增加1oC,滚动阻力减少约0.6%。当轮胎滚动超 过30km距离后,温度和滚动阻力系数会趋于稳定。
滚动阻力系数fR 温度T/(oC)
滚动阻力系数 fR
0.04 0.03 0.02

张文春版汽车理论

张文春版汽车理论

汽车理论习题库(张文春版)第一章地面—轮胎力学1-1 轮胎的具体功能主要有哪些?1-2 土壤推力的大小具体与哪些因素有关?1-3 土壤阻力产生的原因,具体由哪些部分组成?1-4作用在轮胎上的力和力矩有哪些,并解释具体的含义。

1-5 汽车的挂钩牵引力是什么?1-6 分别推导作用在汽车从动轮和驱动轮上的滚动阻力。

1-7 影响滚动阻力系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8 试分析前束阻力的产生机理。

1-9 汽车在转弯时的行驶阻力是否与在直线行驶时的相一致?1-10 什么是汽车的纵向附着系数?影响附着系数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11 试解释轮胎的侧偏现象。

1-12 影响轮胎侧偏特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13 轮胎的充气压力大小是否对轮胎的侧偏特性产生影响?1-14 汽车的空载以及满载对轮胎的侧偏特性是否有影响?1-15 简述回正力矩的意义。

1-16 试阐述附着力椭圆。

1-17 说明地面作用在轮胎上的切向力、纵向力和侧向力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汽车动力性2-1 为提高汽车的动力性,4×2型汽车发动机前置时采用前轮驱动好还是后轮驱动好,为什么?2-2 绘出汽车直线行驶与下列条件下的整车受力图:(1)平路等速行驶;(2)平路滑行;(3)上坡加速行驶;(4)下坡等速行驶。

2-3 超车时该不该换入一档的排档?2-4 何谓汽车的动力因数D?如何利用动力特性图,找出汽车的最高车速和最大爬坡度?2-5 什么是后备功率,如何根据汽车的功率平衡图确定汽车的动力性?2-6 已知某汽车的总质量为8500Kg,路面的滚动阻力系数为0.01,汽车的迎风面积为3m2 ,空气阻力系数C0=0.8,若汽车以30km/h的速度已知,向坡度为α=15°的山坡上等速行驶,、Fw、F i、F j各是多少?ηI=0.85,发动机需输出的最低功率是多少?(2)若汽车求:(1)Ff后轮驱动,其在坡道上的法向反作用力Fz=5.88×104N,问在φ=0.7及φ=0.1时,驱动轮是否会滑转?。

《高等轮胎力学》笔记

《高等轮胎力学》笔记

《高等轮胎力学》阅读笔记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轮胎力学的重要性 (2)1.2 高等轮胎力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4)二、轮胎的基本特性 (5)2.1 轮胎的结构和材料 (6)2.2 轮胎的静态特性 (7)2.3 轮胎的动态特性 (8)三、轮胎与路面的相互作用 (10)3.1 线性轮胎模型 (11)3.2 非线性轮胎模型 (12)3.3 路面不平度对轮胎的影响 (13)3.4 轮胎-路面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14)四、轮胎力学性能分析 (16)4.1 轮胎的承载能力 (17)4.2 轮胎的制动性能 (18)4.3 轮胎的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 (20)4.4 轮胎的节能性能 (21)五、轮胎设计理论 (22)5.1 轮胎的基本尺寸和形状设计 (23)5.2 轮胎的载荷分布和优化设计 (24)5.3 轮胎的性能预测和仿真分析 (26)六、轮胎试验与评价 (27)6.1 轮胎的基本性能测试 (28)6.2 轮胎的疲劳性能测试 (30)6.3 轮胎的安全性能测试 (31)6.4 轮胎的环保性能测试 (32)七、高等轮胎力学的发展趋势 (33)7.1 新型轮胎材料的研发和应用 (34)7.2 高性能轮胎的设计和制造技术 (36)7.3 智能化轮胎监控和管理系统 (37)7.4 未来轮胎力学研究的方向和挑战 (39)八、结论 (40)8.1 高等轮胎力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41)8.2 对未来轮胎力学研究的展望 (43)一、内容简述《高等轮胎力学》一书深入探讨了轮胎在各种行驶条件下的力学行为,为轮胎设计、制造和应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持。

书中详细分析了轮胎与道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垂直载荷、侧向力和纵向力等,以及这些力如何影响轮胎的变形和应力分布。

在轮胎材料方面,本书介绍了常用的橡胶材料及其性能特点,如弹性模量、损耗因子等,以及这些材料在轮胎使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通过对轮胎结构设计的深入研究,阐述了如何通过优化结构参数来提高轮胎的性能和安全性。

同济大学《汽车理论》第一章汽车轮胎力学与空气动力学精选全文完整版

同济大学《汽车理论》第一章汽车轮胎力学与空气动力学精选全文完整版

3.FY-α曲线
FY k
k—侧偏刚度。
FY一定时希望侧 偏角越小越好,所 以 |k| 越大越好。
三、轮胎结构、工作条件对侧偏特性的影响
轮胎的尺寸、型式和结构参数对侧偏刚度有显著影响。
大尺寸轮胎
大尺寸轮胎
子午线轮胎
侧偏刚度大
钢丝子午线轮胎
斜交轮胎 纤维子午线轮胎
侧偏刚度小
小尺寸轮胎
(1)扁平率小,k大
纵向滑移率 侧偏角 经向变形 车轮外倾角 车轮转速 前轮转向角
轮胎 模型
纵向力 侧向力 法向力 侧倾力矩 滚动助力矩 回正力矩
轮胎模型是汽车动力学研究的难点
• 目前还没有如此完备的轮胎模型 • 目前在车轮动力学研究中使用的三类轮胎
模型
–轮胎纵滑模型:主要用于汽车动力性、制动性 能研究
–轮胎侧偏模型:主要用于操纵稳定性研究 –轮胎垂直振动模型:主要用于NVH研究
第一节 轮胎力学
轮胎的基本知识
175/65 R 14 82 H
速度标记
负荷指数 轮辋直径 (in) 轮胎型号(R为子 午线,-为斜交胎) 扁平率(%) 轮胎宽度
➢轮胎的扁 平率:表征 轮胎的胎面 高度H与宽 度R的比值 (百分比)。
速度标记
速度标记 (GSY)
最高车速 (km/h)
速度标记 (GSY)
2.有外倾时FY与γ、α的关系
1)α=0
FY FYγ kγ
2)α≠0
FY FYαFYγ kkγ
3)有γ,FY=0,即a点
kkγ 0

k
4)γ过大对汽车产生 不良影响
影响轮胎与路面 的良好接触
汽车轮胎
5)外倾时产生的回正力矩
摩托车轮胎

汽车的轮子受力原理

汽车的轮子受力原理

汽车的轮子受力原理汽车的轮子受力原理是指轮胎在车辆运行过程中所受到的力学作用原理。

轮子的受力原理对于汽车的行驶安全、操作性能以及轮胎的磨损和使用寿命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从力的作用、颠簸路面力、迎角力和侧向力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解析。

首先,轮子的受力原理与力的作用密切相关。

汽车轮胎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主要力包括接触力、阻力和摩擦力等。

接触力是轮胎与地面接触时产生的垂直力,它决定了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系数,影响着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和制动效果。

阻力是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所受到的空气阻力和滚动阻力,它消耗了汽车的动力并影响着汽车的速度和燃油经济性。

摩擦力是轮胎与地面之间产生的水平力,它使汽车能够行驶和转弯。

其次,颠簸路面力是轮子受力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汽车行驶在不平整的路面上时,轮胎受到的颠簸路面力会使轮胎上下运动。

这种力量由汽车的悬挂系统和轮胎的结构共同分担,避免了车辆过度震动和车轮脱离地面。

同时,颠簸路面力还会使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提高了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加了车辆的抓地力和安全性。

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理是迎角力。

迎角力是指轮胎行驶过程中与迎角角度有关的力,它产生的原因是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不仅仅是沿着轮胎接触面法线方向产生的,还有一个分力沿着迎角方向。

这个迎角力会使轮胎向前推进,增加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和操控性能。

最后一个原理是轮胎受到的侧向力。

侧向力是指轮胎在转弯时受到的作用力,它的产生与汽车的转向操作以及侧向加速度有关。

轮胎受到的侧向力决定了车辆在转弯时的稳定性和侧向抓地力。

当侧向力增加时,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也会随之增加,使汽车能够更好地克服侧滑和偏离轨迹。

总结来说,汽车的轮子受力原理包括力的作用、颠簸路面力、迎角力和侧向力等多个方面。

这些原理互相影响,共同决定了汽车的行驶性能和轮胎的使用寿命。

了解和掌握这些原理对于汽车的驾驶安全和运行维护意义重大。

通过合理调节轮胎的气压、行驶速度和悬挂系统的调整,可以最大限度地优化轮子的受力原理,提高汽车的性能和舒适性。

轮胎力学名词解释

轮胎力学名词解释

3 轮胎坐标系和变量tyre axis system and variables3.1 车轮平面 wheel plane垂直于车轮回转轴的轮胎中心平面。

3.2 车轮中心 wheel centre车轮平面与车轮回转轴线的交点。

3.3 轮胎印迹理论中心conventional centre of tyre contact 车轮回转轴线在路面平面上的投影与车轮平面的交点。

3.4 轮胎印迹几何中心geometrical centre of tyre contact 路面与轮胎印迹面积的几何中心。

3.5 轮胎印迹有效中心effective centre of tyre contact 路面与轮胎印迹面积内的压力中心。

当车轮侧倾时,轮胎印迹有效中心沿侧倾方向移动。

注:由于作用力引起轮胎变形,轮胎印迹有效中心不一定就是轮胎印迹几何中心。

3.6 轮胎水平坐标系horizontal tyre axis system (x t,y t,z t)按GB/T 15028.1中的规定(见图l)。

3.7 外倾角camber angle (γ)车轮平面与垂直平面间的夹角(见图1)。

3.8 轮胎侧偏角tyre slip angle (a)轮胎印迹理论中心的车轮前进方向与r,轴间的夹角(见图1)。

3.9 滑动率slip ratio (S)路面与轮胎的相对速度与轮胎圆周速度的比值(驱动时)。

路面与轮胎相对速度与车辆前进速度的比值(制动时)。

4 轮胎上的力及其系数forces applied to tyres and their coeffici-ents4.1 轮胎垂直载荷tyre vertical load路面平面作用于轮胎上的力在z t轴上的分力(见图1)。

4.2 轮胎侧向力tyre lateral force路面平面作用于轮胎上的力在y t轴上的分力(见图1)。

4.3 轮胎纵向力tyre longitudinal force路面平面作用于轮胎上的力在x t轴上的分力(见图1)。

轮胎材料力学

轮胎材料力学

轮胎材料力学
轮胎材料力学是一门研究轮胎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学科。

它研
究轮胎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弹性模量、抗拉强度、抗压强度、
抗剪强度、抗拉延伸率、抗压延伸率、抗剪延伸率、抗拉断裂伸
长率、抗压断裂伸长率、抗剪断裂伸长率、抗拉断裂应变率、抗
压断裂应变率、抗剪断裂应变率、抗拉疲劳强度、抗压疲劳强度、抗剪疲劳强度等。

轮胎材料力学的研究主要是为了提高轮胎的性能,使其能够
更好地适应不同的路况,提高轮胎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轮胎材料
力学的研究也可以帮助轮胎制造商更好地设计轮胎,使其能够更
好地适应不同的路况,提高轮胎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轮胎材料力学的研究也可以帮助轮胎制造商更好地设计轮胎,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路况,提高轮胎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轮胎材料力学的研究也可以帮助轮胎制造商更好地设计轮胎,使
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路况,提高轮胎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轮胎材料力学的研究也可以帮助轮胎制造商更好地设计轮胎,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路况,提高轮胎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此外,轮胎材料力学的研究还可以帮助轮胎制造商更好地控制轮
胎的成本,从而提高轮胎的性价比。

总之,轮胎材料力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的研究可以帮助轮胎制造商更好地设计轮胎,提高轮胎的性能,提高轮胎的耐久性和安全性,从而提高轮胎的性价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此
Z
若令
Z
2
2 p
2 Zm y' 2 m
Z


1 y'
2 m
2
dZ Zp 2 exp cot Z Z
(18) (19)
(17)
A Z Z
2


dZ Zp 2 exp cot Z Z
2 2 B Zp Zm
则:
2010 年 8 月 19 日星期四
由上两式可以进一步得到圆周方向应力和断面方向应力的关系:
Ty Tx tan 2
斜 交 轮 胎 的 自 然 平 衡 轮 廓 理 论
由上式和公式xx可以进一步得到圆周方向应力和内压的关系:
Tx p tan2 Rs 1 Rt
薄膜网络理论中薄膜的振动传播速度Vc:
2010 年 8 月 19 日星期四
四、描述轮胎自然断面形状的一般数学公式: 帘线角度是胎体帘线相对于轮胎圆 周方向的角度。帘线角度沿着帘线轨迹 ,随着半径不断变化。但若在胎冠最大 直径处的帘线角度已知,则帘线的轨迹 可以充分描绘出来。 根据公式(1)和右图的几何关系, 可以求出胎冠中心点的帘线角度ap:
2Z y" cot 2 2 2 2 Z Z m y' 1 y' Z


(11)
12
WELCOME TO TRIANGLE 2010年8月19日星期四, Slide 12
2010 年 8 月 19 日星期四
将上个公式(11)进行偏微分处理得到:
斜 交 轮 胎 的 自 然 平 衡 轮 廓 理 论
(15)
2010 年 8 月 19 日星期四
考虑到当Z=Zp时,
斜 交 轮 胎 的 自 然 平 衡 轮 廓 理 论
2 2 Z p Zm y' log 2 2 2 Z Z 1 y ' m


y


,则:
Zp dZ 2 cot Z Z
(16)






2009年5月
1
WELCOME TO TRIANGLE 2010年8月19日星期四, Slide 1
2010 年 8 月 19 日星期四
公元前3500多年,黄帝的大臣溪仲发明了车 和车轮 中国的木质车轮使用了4000多年,一直到民 国后期 轮 胎 的 重 要 性 和 历 史 发 展 缺点: 木质,振动大,缓慢行驶,易损坏, 载荷能力差
1 y'
y' '
2 32
dZ Zp 2 Rs exp cot Z 2 2Z 2 Z m Z 2 cot 2 Z
2 Z Z p Zm


B dA dZ
2
(21)


(22)
上面的公式(20)和(22)就是没有带束的轮胎自然平衡轮廓的 断面形状的一般数学表达式,在知道Z和帘线角度a的情况下可以 得到断面曲率半径Rs和点坐标(y,Z)
2010 年 8 月 19 日星期四
4
WELCOME TO TRIANGLE 2010年8月19日星期四, Slide 4
轮胎——高科技复合材料壳体
1.轮胎结构复杂:多层材料组成的双曲率复合材料壳体。 2.生产工艺复杂:经过密炼、混炼、压延、压 出、成型、硫化等多个步骤 3.材料特性复杂: 橡胶——非常柔韧,模量在10Mpa 左右。 聚酯连线——柔韧,模量在2000~ 5000Mpa左右 钢丝——刚性很大,模量在100000Mpa 以上
GZ
Z
Z
2 m
Z
2 2 p
Z
Z
2 p
2 m
Z 2 Z p Z 2 cos 2 p
2

sin p Z Z
2 m

2 2
Z12Fra bibliotek2 p
Z cos p
2 2

12
(30)
那么斜交轮胎的自然平衡轮廓断面形状可以用下式表示:
y G Z dZ
三、薄膜网络理论 薄膜网络理论中轮胎内压p和 断面半径Rs以及外径Rt的关 系 Ty Tx p (2) Rs Rt 其中Ty和Tx分别是帘线所受断 面方向应力和周向应力
Tx Tc cos 2 Ty Tc sin 2
8
WELCOME TO TRIANGLE 2010年8月19日星期四, Slide 8
2010 年 8 月 19 日星期四
再其次,每单位长度的根数和总根数之间的关系为:
斜 交 轮 胎 的 自 然 平 衡 轮 廓 理 论
N n 2Z sin
(7)
将上面公式(5)、(6)、(7)进行联立,可以得到如下关系:
2Z 1 cot 2 2 2 Z Z m Rs sin Z
斜 交 轮 胎 的 自 然 平 衡 轮 廓 理 论
Zp cosα α p arcos Z
(3)
P点为胎冠中心轮胎直径最大点 M点为断面水平轴断面最宽点 B点为轮辋点
10
WELCOME TO TRIANGLE 2010年8月19日星期四, Slide 10
2010 年 8 月 19 日星期四
B Rs dA dZ cos 1 A B sin A B
2
(27) (28) (29)
16
WELCOME TO TRIANGLE 2010年8月19日星期四, Slide 16
2010 年 8 月 19 日星期四
若令: 斜 交 轮 胎 的 自 然 平 衡 轮 廓 理 论
五、斜交轮胎的自然断面形状: 前面已经得到斜交轮胎半径坐标Z和帘线角度a之间的关系:
Zp cosα α p arcos Z
(23)
将它代入绿色公式可以得到斜交轮胎的自然平衡轮廓断面形状:
15
WELCOME TO TRIANGLE 2010年8月19日星期四, Slide 15
2010 年 8 月 19 日星期四
轮胎设计阶段的力学应用: 薄膜网络理论 自然平衡轮廓理论 基于两个理论的轮胎胎体骨架材料设计
轮 胎 力 学 所 涉 及 的 应 用 范 围
轮胎使用特性的解析解法 轮胎承载能力和内部受力分析 轮胎变形分析 轮胎接地印痕分析及干湿路面牵引性能分析 轮胎滚动阻力和温度场分析 轮胎动态力学性能及侧偏特性分析 轮胎振动和噪声分析 轮胎磨耗特性分析 轮胎力学性能的有限元解法: 帘线橡胶复合材料力学 有限元理论 轮胎有限元仿真技术 帘线/橡胶性能参数准备 操作流程 结果解析和应用
Zp
(31)
用不同的胎冠中央帘线角 ap对 上式(31)进行积分,得到轮胎 的胎体内轮廓曲线如图所示。 Michelin
(5)
tc为单根帘线的张力,n为单位宽 度帘线根数 在左图的Q点处,求作用在帘线上的张力与半径的关系,从圆环上压力所产生的力 与通过Q点的圆周作用的张力相互平衡的条件可以得到:
2 Ntc sin sin pZ 2 Z m
(6)
其中N为整个圆周的帘线总根数
11
WELCOME TO TRIANGLE 2010年8月19日星期四, Slide 11
根据公式(2)和左图,可进一步得 到轮胎内压p和帘线张力Tc的关系
斜 交 轮 胎 的 自 然 平 衡 轮 廓 理 论
Tc sin 2 Tc cos 2 sin p Rs Z
(4)
Tc为帘线每单位宽度的张力,而 且Tc=ntc,从而得到:
p sin 2 cos 2 sin ntc Rs Z
2ZdZ dy ' cot 2 dZ 2 2 2 Z Z m y' 1 y' Z


(12)
将上式进行变形:
dZ 2 dy ' dy '2 cot 2 dZ 2 2 2 Z Zm y' 2 1 y' Z


(13)
对上式进行两边积分:
log Z Z
2

2 m
2010 年 8 月 19 日星期四
y
斜 交 轮 胎 的 自 然 平 衡 轮 廓 理 论
其中:
Z
A B A
2
2
Zp
2
dZ
(24)
Z A
m
Z
2
Z
2 p
Z cos p
2 2

12
Z p sin p
2
(25) (26)
2 B Z p Zm
表示断面曲率半径和角度ϑ的公式为:
sin y ' 1 y '2 Rs 1 y '2
将上面的两个公式(8)、 (10)整理可得:
(8)
当断面形状用函数y=y(Z)表示时,根据微分几何可得:
从帘线上一个点的受 力分析开始,逐步消 除公式中与应力或张 力有关的变量,得到 纯几何关系




12
(9) (10)
3 2
y"
2010 年 8 月 19 日星期四
3
WELCOME TO TRIANGLE 2010年8月19日星期四, Slide 3
轮 胎 的 重 要 性 和 历 史 发 展
1888年: 英格兰人J.B 邓录普先生取得了充气轮胎发明 专利,并在自行车上流行,后又推广到汽车上。 1930年: 米其林制造出第一个无内胎轮胎 1946年: 米其林发明了子午线轮胎
Vc Tx
将yy式代入到上式中,考虑到Rs<<Rt,进行近似计算,可以得到轮胎圆周上横波 的传播速度公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