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史网课

合集下载

中国陶瓷史 ppt课件

中国陶瓷史 ppt课件
中国陶瓷史
陶瓷文明 曙光初现
❖ 陶器的诞生 ❖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 黄河流域 ❖ 仰韶文化 ❖ 马家窑文化 ❖ 齐家文化 ❖ 大汶口文化 ❖ 龙山文化
长江流域 河姆渡文化 良渚文化
❖仰韶
❖仰韶文化
马家窑

秦砖汉瓦
文物的证据 马镫
❖ 马镫约发明于公元3世纪,三国时期以后
❖ 另外,徽宗独创的瘦金体书法独步天下,直 到今天相信也没有人能够超越。这种瘦金体 书法,挺拔秀丽、飘逸犀利,即便是完全不 懂书法的人,看过后也会感觉极佳。传世不 朽的瘦金体书法作品有《瘦金体千字文》、 《欲借风霜二诗帖》、《夏日诗帖》、《欧 阳询张翰帖跋》等。此后八百多年来,迄今 没有人能够达到他的高度,可称为古今第一 人。
❖ 明朝这一残忍的殉葬制度,直到 1465年明英宗死时,才得以废除。明 英宗死前,下遗诏说:"用人殉葬,我不忍去做,这件事应从我这里废止。 "至此,这一制度才最终废止
❖ 1974年3月,在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井 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 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经考古 工作者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的2000 多年前的秦俑宝藏。8000多件
❖ 中国浓厚的宗法制的文化决定了我们民族的厚葬传统, “他对他的先祖,对祖先,他要讲究孝,要讲究尊重, 要讲究让他们过得更好,在地下世界更好,所以他要 厚葬。他为了一个是显示他的遵守这个宗法的秩序, 一个是他为了显示他自己的财富。”
❖ 汉武帝那个茂陵,当时就有文献记载,全国每年全国 的财政收入三分之一是用来安葬皇帝用的,就是每年 往里边放新的东西,不断地增添,据说到他去世的时 候这个根本都放不下了。许多学者都认为就在先秦时 代,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是一个社会动荡的时代,就 是原来的礼制受到破坏,一些新上升的有权利有财富 的人就拼命地想越过这个原来的这个等级,包括丧葬 制度,就是追求这个厚葬,恰恰就是在这个时候盗墓 之风盛起。

《中国陶瓷文化》课件

《中国陶瓷文化》课件

烧制技术
烧成温度
根据不同陶瓷种类和用途,控制 烧成温度在800℃-1300℃之间,
确保陶瓷的硬度和稳定性。
烧成气氛
根据需要,调节烧成气氛,如氧化 气氛、还原气氛等,以获得不同的 陶瓷效果。
烧成时间
控制烧成时间,确保陶瓷充分烧结 ,避免出现裂纹、变形等问题。
装饰技术
彩绘装饰
利用彩绘技术,在陶瓷表面绘制各种 图案和花纹,增加艺术美感。
文化价值挖掘
深入研究中国陶瓷文化的历史渊源和艺术特色,提升对陶瓷文化的 认识和认同感。
保护知识产权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仿冒和侵权行为,维护陶瓷产业的合法权 益。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装饰美
总结词
中国陶瓷的装饰美是其重要特色之一,通过各种装饰手法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民族 特色。
详细描述
中国陶瓷的装饰美表现在其丰富多彩的纹样和图案上。如青花瓷的蓝白相间、五彩瓷的 艳丽夺目、粉彩瓷的温婉柔美等,这些装饰手法都充分展现了中国陶瓷的装饰美。此外 ,陶瓷上的图案和纹样也富含文化内涵,如吉祥图案、山水风光、花鸟鱼虫等,都体现
中国陶瓷的国际影响
中国陶瓷在历史上曾经对世界陶瓷艺术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如欧洲的“中国热”和日本的“陶艺革命”。
中国陶瓷的工艺技术、艺术风格和装饰手法等也对其他国家 的陶瓷发展产生了影响,如韩国、越南、泰国等国家的陶瓷 艺术都受到中国陶瓷的影响。
PART 06
中国陶瓷的未来发展
REPORTING
彩瓷
总结词
彩瓷是指在白瓷的基础上施以彩绘,再进行烧制的陶瓷艺术品。
详细描述
彩瓷以其色彩丰富、图案精美而著称。常见的彩瓷有五彩、斗彩、粉彩和珐琅彩等。彩瓷的起源可追 溯至唐代长沙窑的釉下彩绘瓷器,但真正意义上的彩瓷是在元代景德镇发展起来的。彩瓷融合了绘画 、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中国古陶瓷》课程简介

《中国古陶瓷》课程简介

《中国古陶瓷》课程简介一、课程号:04122650二、课程名称:中国古陶瓷(A History of Chinese Ceramics)三、周学时:3-0 学分:3四、预修课程:中国古代史五、教学内容简介:《中国陶瓷史》是历史系文博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以考古获得的陶瓷实物资料为依据,辅以文献资料和陶瓷传世品资料,从历史、科技、艺术、经济等诸方面对中国古代陶瓷的起源、发展和成就进行系统讲授。

六、推荐教材或参考书《中国古陶瓷》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古陶瓷(A History of Chinese Ceramics)一、课程号:04122650二、周学时:3-0 学分:3三、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中国陶瓷史》是历史系文博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以考古获得的陶瓷实物资料为依据,辅以文献资料和陶瓷传世品资料,从历史、科技、艺术、经济等诸方面对中国古代陶瓷的起源、发展和成就进行系统讲授。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三方面的基本内容:1.能用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制陶术的起源,并了解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古陶分布、主要型制和特征。

2.从科技、经济等诸项条件着眼,掌握原始瓷器、成熟瓷器出现时期研究中的一系列主要观点和瓷器发展的基本线索。

3.通过对代表性窑场及其品种的介绍,了解各个朝代的名窑名瓷,在此基础上,能初步鉴别一些典型器物的年代及窑口归属。

四、课程内容和课时分配绪论:(3学时)第一节陶瓷史的研究对象第二节陶瓷史的研究方法第一章制陶术的起源和中国制陶工艺的成就(9学时)第一节制陶术的起源第二节新石器时代制陶概况第三节白陶和印纹硬陶第四节古代制陶术的科学总结一. 制陶原料二. 成型技术三. 表面装饰四. 烧成工艺第二章瓷器出现时期的研究(9学时)第一节原始瓷器的起源一.“同源”、“异源”之争二. 原始瓷器的起源第二节原始瓷器的发展、中断与复兴一. 原始瓷器发展概况二. 战国原始瓷器的中断三. 原始瓷器的复兴第三节成熟瓷器的出现一. 成熟瓷器出现的时间——东汉二. 成熟瓷器出现的地区——浙江第四节铅釉陶一. 铅釉与石灰釉的区别二. 铅釉技术的起源和铅釉陶特色第三章瓷业的奠基和“南青北白”格局的出现(12学时)第一节江南瓷窑分布和青瓷的繁盛一. 越窑二. 江南其他瓷窑的分布第二节北方瓷业发展和白瓷的成就一. 北方的青瓷二. 白瓷的诞生和发展三. 唐代邢窑白瓷四. 南方白瓷第三节其他瓷器品种与唐三彩陶器一. 黄釉瓷器二. 花釉瓷器三. 纹胎瓷器四. 唐三彩陶瓷第四章瓷业的繁荣和多种瓷窑体系的形成(12学时)第一节宋代瓷业繁荣的主要因素第二节北方地区的瓷窑体系一. 定窑系二. 磁州窑系三. 钧窑系四. 耀州窑系第三节南方地区的瓷窑体系一. 龙泉窑系二. 青白瓷窑系第四节汝窑、哥窑与官窑一. 汝窑二. 哥窑三. 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第五节宋代黑釉瓷器的生产一. 宋代饮茶斗茶风尚与黑瓷茶具特色二. 油滴釉和兔毫釉的形成机理第五章旧式体系的新突破和传统工艺的再创造(12学时)第一节承前启后的元代制瓷业一. 承前:传统品种继续生产二. 启后:景德镇制瓷业的新成就第二节明清两代的景德镇御器厂第三节明清两代的青花瓷器第四节明清两代的颜色釉瓷器第五节明清两代的彩绘瓷器五、考试要求:期中闭卷考试六、推荐教材:。

公选课《中国历代名瓷识鉴》简介及教学进程

公选课《中国历代名瓷识鉴》简介及教学进程

公选课《中国历代名瓷识鉴》简介及教学进程主讲教师:吴玉敏一.课程编号及授课学时课程编号:601040181 授课学时:16类别:公共艺术类二.课程主要内容中国是驰名世界的“瓷器之国”。

一部中国陶瓷史源远流长、波澜壮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陶瓷是科学和艺术的综合产物,中国古陶瓷是人类物质文明的珍贵遗产。

它不仅向我们提供中国历史、社会、科技、文化发展的脉络与信息,同时也给我们展示出极其丰富的美的形式和具有中华民族特质的审美取向。

鉴赏中国古陶瓷是审美体验,也是一种技能;收藏中国古陶瓷是一种优雅的情趣,也是稳妥的艺术品投资。

本课程是一门陶瓷考古与艺术欣赏交叉的人文教育通识课程。

它以中国古陶瓷发展史为主线,突出中国古陶瓷的艺术内涵与文化功能,通过重点介绍、分析著名陶瓷窑场和典型器物,展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中国古陶瓷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工艺成就、艺术特点和审美取向。

本课程主要是课堂讲授,通过图片展示,介绍具有悠久历史和高度成就的中国历代著名的陶瓷的发展历史、工艺特点、艺术价值等。

培养学生欣赏和评论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弘扬和继承祖国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修读要求1.先修课程:具有相关化学等基础知识即可。

2.适合专业、年级:全校各专业。

四、教学进程说明:每课次为2学时。

五、参考资料(至少5本、种以上)1.《陶瓷工艺学》轻工业出版社西北轻工业学院主编2.《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中国硅酸盐学会主编 19973.《中国古陶瓷珍赏》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张海国编4.《中国古陶瓷鉴赏》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陈文平编 20045.《中国古陶瓷鉴赏与收藏》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张宁,杨俊艳编。

超星-超星中国陶瓷史课后答案

超星-超星中国陶瓷史课后答案

以下关于考古学的定义错误的是()。

窗体顶端· A、考古学主要研究远古时期的自然遗迹· B、考古学是一门研究历史和文化的科学· C、考古学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创造并遗留下的物质遗存· D、考古学主要侧重点不是自然景观我的答案:A窗体底端2现代意义的考古学诞生于()窗体顶端· A、意大利文艺复兴· B、《史记》的写就· C、戈登威利的《美洲考古学史》的发表· D、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发表我的答案:D窗体底端3考古学包含两个维度,分别是()和()窗体顶端· A、物质和文化· B、自然和社会· C、历史和文化· D、科技和社会我的答案:C窗体底端4文化和历史的主要区别在于()窗体顶端· A、文化是现在的,历史是过去发生的· B、文化是动态的,历史是静态的· C、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后者要更强· D、历史是被曲解的我的答案:B窗体底端5考古学研究的是社会上层生活和文化窗体顶端我的答案:×窗体底端6考古学很早就出现了,例如《春秋》可以看做为史学书窗体顶端我的答案:×窗体底端1断面所在位置一般在()窗体顶端· A、道路旁· B、山脚下· C、农田· D、河沟边缘我的答案:D窗体底端2地层学背后隐藏的是()窗体顶端· A、时间的思维· B、神创论· C、模式化的思维· D、头脑风暴式的思维我的答案:A窗体底端3以下考古学的基本方法中,关于时间要素的是()· A、考古地层学· B、考古类型学· C、文化因素分析法· D、文化理论我的答案:A窗体底端4考古学的进步是与自然科学分隔开的窗体顶端我的答案:×窗体底端5手铲是考古学家经常使用的一个工具,可以帮助判断地层窗体顶端我的答案:√窗体底端1下列跟考古有关的词汇中,反应平行关系的是()窗体顶端· A、区· B、系· D、型我的答案:D窗体底端2以下不是我国考古类型学的常用理论体系的是()窗体顶端· A、区系类型(式)学· B、时空结构理论· C、树形理论· D、纲目科属种我的答案:D窗体底端3考古类型学来源于()窗体顶端· A、地质学· B、生物学· C、物理学· D、化学我的答案:B窗体底端4考古分类学中,“式”反应的是纵线前后关系窗体顶端我的答案:√窗体底端5窑口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综合体窗体顶端我的答案:√窗体底端1考古学研究的文化是()A、经济文化B、物质文化C、精神文化D、社会文化我的答案:C F2目前关于主流考古学,离当代最近的研究时代是()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我的答案:C3《文化论》的作者是()A、马凌诺斯基B、费孝通C、泰勒D、贝拉巴托尔我的答案:A4要用复杂的思维面对研究对象,发现简单的规律我的答案:× F5中国研究物质文化史的专家和论著比较多我的答案:×以下不属于“区域考古学”体系中按“空间”关系划分的是()A、行政区B、文化分布区C、历史演变时期D、自然区域我的答案:C2研究起源问题时,知识是要按()来组织的A、空间B、类比关系C、时间D、地域我的答案:C3以“耀州窑”为例,该类型“区域考古学”划分标准是()A、行政区B、文化分布区C、历史演变时期D、自然区域我的答案:B4良好的方法论和科学思维对学生而言比某一个局部的知识更重要我的答案:√5研究工作要绝对专注在某一个局部,排除其他干扰我的答案:×1夜壶可为陶瓷质地,在古时被称为()A、虎子B、觚C、敦D、角我的答案:A2越窑青瓷胎骨较薄,釉色均匀青翠,主要分布在()A、广东B、浙江一带C、福建D、安徽一带我的答案:B3考古学研究文化的符号是()A、历史B、书籍C、物象D、史料我的答案:C4解构思维有助于更好的比较我的答案:√5在做观察时,整体思维和解构思维都是需要的,而且后者尤为重要我的答案:√1考古学中保存数量最多,内涵最为深厚,涉及领域最广的是()A、木器B、石器C、陶瓷D、玉器我的答案:C2最先出现的可以被辨识的文化的实物符号是()A、木器B、石器C、青铜器D、铁器我的答案:B3考古学中,假如将某一地域作为研究对象,如环太湖区,那该被研究地域我们可将之称为()A、遗迹B、遗物C、遗存D、以上都不是我的答案:C4文化实物符号中,紧跟在石器后面的是青铜器我的答案:×5考古学现在已经是一级学科我的答案:√1用陶所铸明器是一种建筑模型,出现在()时代A、春秋B、三国C、唐朝D、明清我的答案:B2制瓦的线切割技术起源于()A、中国南方B、韩国C、日本D、朝鲜我的答案:A3《古代汉语》的主编是()A、南怀瑾B、王国维C、马一浮D、王力我的答案:D4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被称为活文物,也可以作为考古学的研究内容我的答案:√5考古学的研究重点在于判断研究对象的真伪我的答案:×1陶瓷文化发展过程中,首先出现的品种是()A、陶器B、石器C、瓷器D、陶器和瓷器不分先后我的答案:A2一般而言,碗出现足开始于()A、明朝B、唐朝C、元朝D、南北朝我的答案:D321 人类社会出现陶器的时间大约是()A、400万年前B、300万年前C、2.5万年前D、1.8万年前我的答案:D4在对考古学器件做描述时,要尽量避免术语,使用详尽通俗的语言我的答案:×5考古学表述器件时要注意有序我的答案:√1人类进行将一种物质改变为另一种物质的创造性活动,并且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标志是()A、石器的使用B、陶器的使用C、农业的发展D、玉器的使用我的答案:B2人类文明的出现大约在()A、300万年前B、2.5万年前C、1.8万年前D、5000年左右我的答案:D3目前对人类进化过程中演化分类正确的是()A、猿人、古人、新人B、直立人、智人C、猿人、直立人、新人2=y7我的答案:B4家庭变革、两性关系处理、私有制是如何诞生的都可以作为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我的答案:√5国家的诞生意味着阶级、暴力、战争、法律、官僚等产生我的答案:√1陶器和磨制石器起源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陶器在磨制石器之前发明B、陶器在磨制石器之后发明C、二者同时出现D、无从可考我的答案:A2陶器时代如仰韶文化发展是由()决定的A、内在逻辑化B、流通地域性C、血缘地域性D、行政地域性我的答案:C3在江西万年仙人洞中发现的陶器距今()年A、5万年B、3万年C、2万年D、1.5万年我的答案:C4与中方不同,西方考古学中宗教考古学和艺术考古学发展较好我的答案:√5通过对陶器的研究,考古学可以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追溯到2万年以前我的答案:√6西方发现的最早的陶器大多是器物,具有实用功能我的答案:×1高领罐是()典型的器物A、魏国B、鲁国C、燕国D、楚国我的答案:D2对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最好的是()A、郭沫若B、李约瑟C、梁思永D、蒋赞初我的答案:B3钱纹陶所处年代是()A、东吴B、东晋和南朝C、隋朝D、唐朝我的答案:B4中国的文明是独立发展起来的我的答案:×5陶器具有非常强的时代性,具有非常大的研究价值我的答案:√1最早出现的陶器类型是()A、红陶B、白陶C、黑陶D、彩陶我的答案:A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建筑用陶的是()B、陶瓦C、陶管道D、陶瓮我的答案:D3瓷器出现的年代是()A、1.2万年前B、6000年前C、4000年前D、2000年前我的答案:C4目前中国仍是瓷器技术的领先国家我的答案:×5白陶和黑陶出现年代比红陶要晚我的答案:√1彩陶一般底色为A、红色B、黑色D、绿色我的答案:A2中国古代漆器的两个最为主要的颜色是A、黑和红B、黑和白C、白和红D、红和绿我的答案:A3白衣彩陶的发现地是A、浙江宁波B、河南郑州C、湖北武汉D、陕西西安我的答案:B4目前我国并没有陶制的纺织用品出土我的答案:×5自然界中,只有人是有第二世界的。

中国陶瓷史

中国陶瓷史

中国陶瓷史贺云翱(共21课时)
本课程介绍了中国的陶器和瓷器考古的发展历史以及多个时期和多个地区的陶瓷工艺及历史
学习要求:本课程需要在线学习44集视频(20分钟/集),根据要求按时在线完成课后作业和考试,最终得到教务处确认的综合成绩达到60分以上者,可以认定相应学分。

讲师简介
贺云翱南京大学 1982年2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后入南京博物院从事田野考古工作。

1984年参与创办学术期刊《东南文化》并长期担任编辑部主任,1996年又负责创办南京市文物研究所并担任负责人。

2002年入南京大学任教,现任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

《中国陶瓷史》课件

《中国陶瓷史》课件
《中国陶瓷史》ppt 课件
REPORTING
• 中国陶瓷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 中国陶瓷的种类与特点 • 中国陶瓷的制作工艺与技术 • 中国陶瓷的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 • 中国陶瓷的影响与传承
目录
PART 01
中国陶瓷的起源与早期发 展
REPORTING
原始陶瓷的产生
总结词
原始陶瓷的出现标志着中国陶瓷的萌芽,其制作技术虽简单,但为后续陶瓷发 展奠定了基础。
数字化与智能化
借助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 ,推动陶瓷产业的转型升 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 质量。
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 动中国陶瓷走向世界舞台 ,共同推动全球陶瓷产业 的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VS
模具成型
模具成型是一种利用石膏模具进行成型的 工艺,其优点是可以快速、大量地生产陶 瓷制品,且制品形状和尺寸一致。中国陶 瓷史上,模具成型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简 单到复杂的过程,从单一模具到多套模具 的演变。
陶瓷装饰工艺
釉彩装饰
釉彩是中国陶瓷装饰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 釉下彩和釉上彩等。釉下彩是在生坯上施彩 ,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烧成后色彩渗 入釉层之中,呈现出独特的装饰效果。釉上 彩则是先烧成瓷器,再在瓷器表面施彩,经 低温烧制而成,色彩鲜艳、亮丽。
刻划、雕塑装饰
刻划、雕塑是中国陶瓷装饰的另一种重要手 段。刻划装饰是在陶瓷表面刻划出各种图案 和花纹,如龙纹、花卉等;雕塑装饰则是通 过雕刻、堆贴等方式创造出立体感强的装饰 形象。
陶瓷烧成工艺
要点一
烧成温度
烧成温度是陶瓷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工艺参数之一。不同 类型和不同用途的陶瓷制品需要不同的烧成温度,甚至同 一种陶瓷制品也可能需要不同的烧成温度。中国陶瓷史上 ,烧成温度的掌握和控制经历了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

《中国陶瓷史》课件——13汉代陶器

《中国陶瓷史》课件——13汉代陶器


陶犬身上的绿釉是因为含氧化铜的石灰釉在氧化气氛中呈现
出绿色。我国传统的绿釉都是以铜作着色剂,属于铜绿釉。
中 国 陶 瓷 史
中 国 陶 瓷 史




东汉
西汉

高56厘米
高48—50厘米
1957年四川省成都市天回山出土
1965年陕西省咸阳市杨家湾出土
·汉代的陶乐生活
本助熔剂,大约在700℃左右开始熔融。在氧化气氛下烧成,
铜使釉呈现美丽的翠绿色,铁使釉呈黄褐和棕红色。
中 国 陶 瓷 史
中 国 陶 瓷 史
中 国 陶 瓷 史
中 国 陶 瓷 史
釉面光泽强,表面平整光滑,釉层清澈透明,犹如玻璃一样,但硬
低温铅釉 度比较低,容易出现划痕,化学稳定性较差。传统的低温色釉的主 的特点 要品种有绿、黄、蓝、红、紫等多种。
汉代陶瓷
·汉代陶器·
汉代陶艺最高成就可以说是铅釉陶的生产。
中 国 陶 瓷 史
·铅釉陶·
汉代出现了一种在釉料中加入助熔剂——铅的釉陶
首先在陕西关中地区出现,大约自汉宣帝以后,铅釉技术开始获

得较快的发展。铅釉陶的制作成功,是汉代制陶工艺的杰出成就。



铅釉主要以氧化铁和铜作为着色剂,以铅的化合物为基 史

制的原始崇拜偶像,各种人物、动物艺术品;而陶

俑是指替人殉、禽兽殉的泥俑。陶俑止于唐代。


全长:54cm,通高:15cm

泥质灰陶,陶质坚致,釉以剥落

中国历史博物馆


高14厘米 长28厘米
牛是汉代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畜力,与人们的

《中国陶瓷史》课件——9-商代陶瓷

《中国陶瓷史》课件——9-商代陶瓷

有一层薄釉似得。

还发现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在一 个窑中烧制,说明商、周时期的印纹硬 陶和原始瓷器的关系是相等密切的。
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和东南沿

海地区出土的印纹硬陶数量较多,
而且延续的时期也较长。
·印纹硬陶·
印纹陶罄
商朝(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 高31cm 河南省郑州出土,河南省博物馆藏。

·陶器·
商代后期,实用陶器数量减少,是因为这时期的青铜器、白陶器、印文硬
陶器和原始瓷器等胎质坚硬的器皿得到了较多的使用。因此精美的图案纹饰不
但不再施用于陶器上,就是日用陶器的品种也有所减少,而且有些陶器的制作 中
也比过去显得粗糙。



灰陶刻划三角纹双系罐 商

高14.5cm,口径10.1cm,足径9.4cm
罐撇口,短颈,溜肩,鼓腹,腹以下渐内收,圈足外撇,底部微向外凸。腹部
对称置双系,系中间有一小圆孔。腹部刻划正反三角纹饰。
灰陶:出土数量多,占90%以上。大器仍用盘泥条,小器仍用手制,轮制 和模制较多。
灰陶盉 商
高12.3cm,口径8.2cm,足 距4.8cm 盉直口微外撇,肩部一侧置管 状流,对应一侧为牺首形柄。 圜底,下承以三足。肩、腹部 分别饰二、四道弦纹。
炉的集中场地。

另外还发现有经过淘洗的陶泥原料,制造陶器的用具和带
烧窑技术改进 有方格纹的陶印模。这些说明商代已有专门的陶器手工作坊。
谢谢观看

中 国
陶豆形灯具 商 陶 瓷 史
·印纹硬陶·
印纹硬陶的胎质比一般泥质陶器细腻、坚硬,烧成温度也要高,而且在器
表拍印以几何图形为主的纹饰。由于所用原料含铁量较高,所以印纹硬陶器的

《中国陶瓷史话》课件

《中国陶瓷史话》课件
白瓷
白瓷优雅简约,无釉面装饰,展示了中国陶瓷 精湛的制作工艺。
影响和传播
1
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陶瓷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东南亚、
文化交流
2
中东和欧洲等地,影响了世界艺术史。
陶瓷艺术成为中国与其他国家文化交流
的重要媒介,促进了多元文明的交融。
3
收藏价值
中国陶瓷作为珍贵的艺术品,被世界各 地的博物馆、艺术收藏家和藏家所珍重。
《中国陶瓷史话》PPT课 件
中国陶瓷史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与历史。本课件将为您讲述中国陶 瓷的起源、发展历史、独特特点、工艺技术以及不同种类和风格,展望中国 陶瓷在当代的地位和未来发展。
瓷起源于青铜器的烧制,距今已
发展
2
有数千年历史。
古代中国通过不断创新和技术进步,陶
瓷工艺逐渐发展成熟。
转盘制作
陶瓷师傅利用陶轮,迅速将黏土 变成器物,并赋予其特殊造型。
窑烧烤
艺术家将作品放入窑炉中进行高 温烧烤,使陶瓷成型并增强其耐 用性。
不同种类和风格
青瓷
青瓷是中国陶瓷中的经典之一,以天蓝色釉面 和古朴的形态闻名。
青花瓷
青花瓷器以蓝色的花纹装饰闻名,具有高雅而 古朴的韵味。
粉彩瓷
粉彩瓷器色彩鲜艳,绘有花鸟、人物等图案, 展现了中国绘画的独特风格。
3
瓷器盛行
唐宋时期,瓷器成为重要的艺术品和贸 易商品,影响了世界各地。
独特特点
精细工艺
中国陶瓷工艺注重细节,精湛的技术使作品更加精美。
丰富色彩
不同种类的陶瓷釉色丰富多样,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广泛应用
中国陶瓷既用于生活器皿,又应用于建筑装饰、艺术品和礼器等领域。

《怎样从陶瓷看历史》课件

《怎样从陶瓷看历史》课件

《怎样从陶瓷看历史》课件一、陶瓷概述1.1 陶瓷的定义与分类1.2 陶瓷的发展历程1.3 陶瓷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价值二、中国古代陶瓷2.1 新石器时代的陶瓷2.2 夏商周时期的陶瓷2.3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2.4 隋唐五代的陶瓷2.5 宋代陶瓷的发展与特点2.6 元明清时期的陶瓷艺术三、外国陶瓷的发展3.1 外国陶瓷的起源与发展历程3.2 地中海地区的陶瓷艺术3.3 亚洲其他地区的陶瓷发展3.4 非洲与拉丁美洲的陶瓷文化四、陶瓷与历史的关联4.1 陶瓷技术与历史的关联4.2 陶瓷贸易与文化交流4.3 陶瓷艺术与审美观念的演变4.4 陶瓷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五、陶瓷鉴赏与保护5.1 陶瓷的鉴赏方法与技巧5.2 陶瓷的保护与修复5.3 陶瓷收藏与市场动态5.4 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怎样从陶瓷看历史》课件六、陶瓷艺术与时代特色6.1 陶瓷造型与装饰风格6.2 陶瓷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联6.3 陶瓷艺术中的宗教与神话元素6.4 陶瓷艺术家的创作与影响七、陶瓷技术与工艺的发展7.1 制陶技术的演变7.2 陶瓷釉料与烧制工艺的创新7.3 陶瓷装饰技法的发展7.4 现代陶瓷技术与工艺的创新应用八、陶瓷与文化交流的故事8.1 陶瓷之路与东西方文化交流8.2 陶瓷贸易与海洋丝绸之路8.3 陶瓷在世界各地的影响与融合8.4 陶瓷文化交流中的经典故事九、陶瓷的历史价值与研究9.1 陶瓷考古与历史研究9.2 陶瓷文献资料的整理与研究9.3 陶瓷价值与历史时期的关联9.4 陶瓷历史研究的未来趋势十、总结与展望10.1 陶瓷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10.2 陶瓷艺术与历史的相互影响10.3 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挑战与机遇10.4 面向未来的陶瓷历史研究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陶瓷概述陶瓷的定义与分类:了解陶瓷的基本概念和不同类型的陶瓷材料。

陶瓷的发展历程:掌握陶瓷技术的发展脉络和各个时期的特点。

二、中国古代陶瓷各个时期的陶瓷特点:掌握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陶瓷风格和技术。

《中国陶瓷史》课件——23.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

《中国陶瓷史》课件——23.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

元代釉里红的难能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铜红原料在烧成过程中极不稳定,窑内气氛稍有改变,便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元代
1 釉里红瓷器中很少见有鲜红艳丽的色调,而多有变赭发黑或晕散的缺陷在高温下很容易挥发,而且不易做出浓淡相间,色阶清晰的画面。 瓷

3
我国用铜着色的陶瓷器,元代景德镇的窑工们能够在还原气氛中,把极难控制的 铜红釉制成彩料绘画图案,这不能不说是又一次技术上的革新。
谢谢观看
艳台元梅故
丽出代纹宫
,土釉瓶博
是的里一物
一釉红件院

件里的,现

难红优此藏
得玉秀器元

的壶作红代

珍春品色釉

品瓶。透里
。,北亮红
红京,松
色丰为竹
中 国 陶 瓷 史
中 国 陶 瓷 史
中 国 陶 瓷 史
中 国 陶 瓷 史
中 国 陶 瓷 史
中 国 陶 瓷 史
中 国 陶 瓷 史
中 国 陶 瓷 史
青花和釉里红相结合,为元代首创的一种装饰技法,称为“青花加紫”或“青 花釉里红”,它是釉里红中的珍品,传世稀少。


1964年在保定出土的青花釉里红盖罐,器形硕大圆润, 陶
保存完好,彩、釉皆精,红色的热烈奔放和蓝色的明艳淡雅 瓷 形成鲜明的对比,相得益彰,相映成趣,为元代不多的青花 史 釉里红作品中难得的上品,极为珍贵。
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
釉里红是以铜为
用铜红料在瓷胎上绘画纹样后,罩
着色剂烧制而成
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气氛中烧成,

的白地红花的釉
使釉下呈现出红色花纹,因在釉里呈红

下彩瓷,其做法

《中国陶瓷史》课件——3-陶与瓷

《中国陶瓷史》课件——3-陶与瓷
大邑烧瓷轻且坚
——陶与瓷
中 国 陶 瓷 史
彩陶
汉代罐
宋代瓷器
中 国 陶 瓷 史
清代瓷器
·陶瓷器具的分
类·
陶瓷器具可分为陶器、瓷器和炻器三大类








·陶瓷器具的分
类·
陶瓷类型
吸水率 透明性 扣击声
断面
常见类型
粗陶 9~22

陶器
细陶 3~8

粗炻 1~3

炻器 细炻 0.5~1

混浊
类·
陶瓷类型
吸水率 透明性 扣击声
断面
常见类型
粗陶 9~22

陶器
细陶 3~8

粗炻 1~3

炻器 细炻 0.5~1

混浊
多孔
砖瓦、琉璃瓦

混浊
不致密
艺术陶、釉面砖

粗岩石状
日用器皿、化工设备用 瓷
陶 瓷
音粗韵长
细岩石状
日用瓷器、地砖、 紫砂、部分中国古瓷

瓷器
<0.5
透明 音清韵长
光泽好
日用瓷器、高压电瓷、 艺术瓷、化学瓷
600℃~1200℃



陶器又可分:粗

陶、细陶、色釉
陶、无釉陶多种
·陶瓷器具的分
类·
陶瓷类型
吸水率 透明性 扣击声
断面
常见类型
粗陶 9~22

陶器
细陶 3~8

粗炻 1~3

炻器 细炻 0.5~1

混浊

《中国陶瓷史》课件——18 宋代陶瓷概述和工艺美术成就

《中国陶瓷史》课件——18 宋代陶瓷概述和工艺美术成就


纯的趣味。

宋代山水画表现的是人与自然无间的亲密交融和牧歌化的心情和思绪。·两宋时期:瓷窑体 系·


宋朝是我国瓷器工艺的高峰时期,主要标志是全

国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窑体系。


宋工艺美术中最有成就的是陶瓷工艺。宋代的青瓷、白瓷

及黑瓷的产地增加了,生产规模更扩大了,制作技术提高了,


造型及装饰的手法更成熟了。宋代陶瓷中出现很多在艺术性上 瓷
宋代陶瓷概述 和工艺美术成就
·概 述·
科学技术也有长足的进步。两宋的科技成就,不仅成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史

上的一个高峰,而且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也居于领先地位。


对整个人类文明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的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其中的三项— 瓷
—活字印刷、火药、指南针——就是在两宋时期完成或开始应用的。

而沈括的《梦溪笔谈》被认为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其他比如数学、天 文、物理、化学等方面两宋时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达到高度完美的作品。

宋代的“五大名窑”影响最大,艺术成就最高,代表了宋瓷的最高水平。
定窑:河北省曲阳县涧滋村,宋属定州

宋 代 的
五 大 名 窑
汝窑:河南临汝县,青瓷窑 哥窑:龙泉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闽赣边境,东临温州经济开发区 官窑:汴京,即河南省开封市
国 陶 瓷 史
钧窑:河南禹县钧台、八卦洞为中心

3 流,体现了儒文化所提倡的简洁素雅之美,有明显的民族精神的 国
体现。



装饰方法有印花、画花、刻花、剔花、贴花、镂花等,图案以花

《中国陶瓷史》课件——24各种色釉元代瓷

《中国陶瓷史》课件——24各种色釉元代瓷
各种色釉瓷
·蓝釉瓷器·
釉色纯净明亮,有如蓝宝石般晶莹,光焰夺目.是以一定量的含
特点 钴物质作为着色剂掺入釉中在高温下烧制而成。




元代蓝釉装饰方法主

要是蓝地白花装饰
中 国 陶 瓷 史
中 国 陶 瓷 史
·青白釉(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瓷 器·
1
在胎釉上,元代器物普边增厚, 就釉面而言,元代青白瓷的比 重增大,不似宋代青白瓷釉面 青中闪白,白中闪青。
中 国 陶 瓷 史
中 国 陶 瓷 史
·红釉瓷器·
元代景德镇瓷器中最难烧制,也是最为精美之作,传世器很少。红釉或称作”
红褐色:更为准确。





谢谢观看
2
在造型方面:瓶是 元代青白瓷中数量 最多,也是最具特 色的器物。
3

在装饰方面:元代 国
青白瓷装饰的精湛 陶
技法与高超的成型 瓷
工艺堪称空前。

·青白釉(影青)瓷 器·
元代青白瓷上一种特有的装饰,它用坯泥做成串联珍珠一
串珠纹 样的线,或用来作为高祖辈的器口边线。




印花装饰

褐斑装饰
中 国 陶 瓷 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下关于考古学的定义错误的是()。

窗体顶端·A、考古学主要研究远古时期的自然遗迹·B、考古学是一门研究历史和文化的科学·C、考古学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创造并遗留下的物质遗存·D、考古学主要侧重点不是自然景观我的答案:A窗体底端2现代意义的考古学诞生于()窗体顶端·A、意大利文艺复兴·B、《史记》的写就·C、戈登威利的《美洲考古学史》的发表·D、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发表我的答案:D窗体底端3考古学包含两个维度,分别是()和()窗体顶端·A、物质和文化·B、自然和社会·C、历史和文化·D、科技和社会我的答案:C窗体底端4文化和历史的主要区别在于()窗体顶端·A、文化是现在的,历史是过去发生的·B、文化是动态的,历史是静态的·C、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后者要更强·D、历史是被曲解的我的答案:B窗体底端5考古学研究的是社会上层生活和文化窗体顶端我的答案:×窗体底端6考古学很早就出现了,例如《春秋》可以看做为史学书窗体顶端我的答案:√窗体底端1断面所在位置一般在()窗体顶端·A、道路旁·B、山脚下·C、农田·D、河沟边缘我的答案:D窗体底端2地层学背后隐藏的是()窗体顶端·A、时间的思维·B、神创论·C、模式化的思维·D、头脑风暴式的思维我的答案:A窗体底端3以下考古学的基本方法中,关于时间要素的是()窗体顶端·A、考古地层学·B、考古类型学·C、文化因素分析法·D、文化理论我的答案:A窗体底端4考古学的进步是与自然科学分隔开的窗体顶端我的答案:×窗体底端5手铲是考古学家经常使用的一个工具,可以帮助判断地层窗体顶端我的答案:√窗体底端1下列跟考古有关的词汇中,反应平行关系的是()窗体顶端·A、区·B、系·C、类·D、型我的答案:D窗体底端2以下不是我国考古类型学的常用理论体系的是()窗体顶端·A、区系类型(式)学·B、时空结构理论·C、树形理论·D、纲目科属种我的答案:D窗体底端3考古类型学来源于()窗体顶端·A、地质学·B、生物学·C、物理学·D、化学我的答案:B窗体底端4考古分类学中,“式”反应的是纵线前后关系窗体顶端我的答案:√窗体底端5窑口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综合体窗体顶端我的答案:√窗体底端1考古学研究的文化是()A、经济文化B、物质文化C、精神文化D、社会文化我的答案:C F目前关于主流考古学,离当代最近的研究时代是()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我的答案:C3《文化论》的作者是()A、马凌诺斯基B、费孝通C、泰勒D、贝拉巴托尔我的答案:A4要用复杂的思维面对研究对象,发现简单的规律我的答案:√5中国研究物质文化史的专家和论著比较多我的答案:×以下不属于“区域考古学”体系中按“空间”关系划分的是()A、行政区B、文化分布区C、历史演变时期D、自然区域我的答案:C2研究起源问题时,知识是要按()来组织的A、空间B、类比关系C、时间D、地域我的答案:C3以“耀州窑”为例,该类型“区域考古学”划分标准是()A、行政区B、文化分布区C、历史演变时期D、自然区域我的答案:B4良好的方法论和科学思维对学生而言比某一个局部的知识更重要我的答案:√5研究工作要绝对专注在某一个局部,排除其他干扰我的答案:×1夜壶可为瓷质地,在古时被称为()A、虎子B、觚C、敦D、角我的答案:A2越窑青瓷胎骨较薄,釉色均匀青翠,主要分布在()A、B、一带C、D、一带我的答案:B3考古学研究文化的符号是()A、历史B、书籍C、物象D、史料我的答案:C4解构思维有助于更好的比较我的答案:√5在做观察时,整体思维和解构思维都是需要的,而且后者尤为重要我的答案:√1考古学中保存数量最多,涵最为深厚,涉及领域最广的是()A、木器B、石器C、瓷D、玉器我的答案:C2最先出现的可以被辨识的文化的实物符号是()A、木器B、石器C、青铜器D、铁器我的答案:B3考古学中,假如将某一地域作为研究对象,如环太湖区,那该被研究地域我们可将之称为()A、遗迹B、遗物C、遗存D、以上都不是我的答案:C4文化实物符号中,紧跟在石器后面的是青铜器我的答案:×5考古学现在已经是一级学科我的答案:√1用所铸明器是一种建筑模型,出现在()时代A、春秋B、三国C、唐朝D、明清我的答案:B2制瓦的线切割技术起源于()A、中国南方B、国C、日本D、朝鲜我的答案:A3《古代汉语》的主编是()A、南怀瑾B、王国维C、马一浮D、王力我的答案:D4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被称为活文物,也可以作为考古学的研究容我的答案:√5考古学的研究重点在于判断研究对象的真伪我的答案:×1瓷文化发展过程中,首先出现的品种是()A、器B、石器C、瓷器D、器和瓷器不分先后我的答案:A2一般而言,碗出现足开始于()A、明朝B、唐朝C、元朝D、南北朝我的答案:D3人类社会出现器的时间大约是()A、400万年前B、300万年前C、2.5万年前D、1.8万年前我的答案:D4在对考古学器件做描述时,要尽量避免术语,使用详尽通俗的语言我的答案:×5考古学表述器件时要注意有序我的答案:√1人类进行将一种物质改变为另一种物质的创造性活动,并且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标志是()A、石器的使用B、器的使用C、农业的发展D、玉器的使用我的答案:B2人类文明的出现大约在()A、300万年前B、2.5万年前C、1.8万年前D、5000年左右我的答案:D3目前对人类进化过程中演化分类正确的是()A、猿人、古人、新人B、直立人、智人C、猿人、直立人、新人D、猿人、智人我的答案:B4家庭变革、两性关系处理、私有制是如何诞生的都可以作为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我的答案:√5国家的诞生意味着阶级、暴力、战争、法律、官僚等产生我的答案:√1器和磨制石器起源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器在磨制石器之前发明B、器在磨制石器之后发明C、二者同时出现D、无从可考我的答案:A2器时代如仰韶文化发展是由()决定的A、在逻辑化B、流通地域性C、血缘地域性D、行政地域性我的答案:C3在万年仙人洞中发现的器距今()年A、5万年B、3万年C、2万年D、1.5万年我的答案:C4与中方不同,西方考古学中考古学和艺术考古学发展较好我的答案:√5通过对器的研究,考古学可以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追溯到2万年以前我的答案:√6西方发现的最早的器大多是器物,具有实用功能我的答案:×1高领罐是()典型的器物A、国B、鲁国C、燕国D、楚国我的答案:D2对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最好的是()A、郭沫若B、约瑟C、梁思永D、赞初我的答案:B3钱纹所处年代是()A、东吴B、东晋和南朝C、隋朝D、唐朝我的答案:B4中国的文明是独立发展起来的我的答案:×5器具有非常强的时代性,具有非常大的研究价值我的答案:√1最早出现的器类型是()A、红B、白C、黑D、彩我的答案:A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建筑用的是()A、砖B、瓦C、管道D、瓮我的答案:D3瓷器出现的年代是()A、1.2万年前B、6000年前C、4000年前D、2000年前我的答案:C4目前中国仍是瓷器技术的领先国家我的答案:×5白和黑出现年代比红要晚我的答案:√1彩一般底色为A、红色B、黑色C、白色D、绿色我的答案:A2中国古代漆器的两个最为主要的颜色是A、黑和红B、黑和白C、白和红D、红和绿我的答案:A3白衣彩的发现地是A、B、C、D、我的答案:B4目前我国并没有制的纺织用品出土我的答案:×5自然界中,只有人是有第二世界的。

我的答案:√1以下民族中,不属于游牧民族的是A、匈奴B、鲜卑C、突厥D、高山我的答案:D2下面事物中与“阴”有联系的是()A、火B、牛C、鱼D、虎我的答案:C3仰韶文化的主要特征是()A、打击石器B、磨制石器C、白D、彩我的答案:D4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出现在西亚地区我的答案:√5彩大量的出现在长江流域我的答案:×1文化深受()影响A、闽江流域B、太湖地区C、仰韶D、大汶口2早期瓷器分布的北方地区可分布三个部分,以下不属于其中的是()A、中原地区B、华北地区C、西北区D、渤海沿海我的答案:D3闽江流域和太湖地区走向融合的一个结果是()民族的形成A、东胡B、百越族C、契丹D、满族我的答案:B4两湖地区的文明要晚于商代我的答案:×5岭南地区文明出现要晚于两湖地区1以下关于南北方早期瓷器发展说法错误的是()A、北方兴盛于商、西周前期,西周晚期衰落B、南方西周晚期兴盛,春秋战国时为高峰,战国晚期衰落C、北方制瓷含Fe3O4高,因而需要助熔剂D、南方瓷器原料不需添加助熔剂我的答案:C2儒家文化起源于A、夏B、商C、周D、越我的答案:C3第一次统治中国的文化是A、西周B、C、唐朝D、满族我的答案:A4两湖地区以楚文化为主导我的答案:√5是九朝古都我的答案:√1新疆境早期的文化具有非常强烈的()人种的特点A、阿拉伯人B、通古斯人C、雅利安人D、古亚旭人我的答案:C2国际公认现代意义上的考古学诞生于()年A、1895.0B、1905.0C、1930.0D、1951.0我的答案:A3在考古学中,把握考古学对象存在的时间依靠的是()A、文化理论B、考古类型学C、文化因素分析法D、考古地层学我的答案:D4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首次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我的答案:√5考古学是一门科学,考古学工作者是科学工作者我的答案:√1以下关于考古学文化容理解错误的是()A、代表同一时代B、分布于共同地区C、有其特征性D、在不同地域和时代归纳而来我的答案:D2关于瓷的历史文献,最初从()开始出现A、南北朝B、唐朝C、宋朝D、明朝我的答案:B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考古工作中,目前在新疆境没有发现器作坊B、考古工作中,目前在新疆境没有发现瓷器作坊C、古代瓷器运输主要依靠陆运D、考古工作中,目前在新疆境没有发现瓷器我的答案:B4在考古学中非常重视田野调查工作()我的答案:√5考古学对象是特定的,运河是不能作为考古学对象的()我的答案:×1新石器时代器制作的顶峰在()A、湾文化B、岗文化C、龙山文化D、磁山文化我的答案:C2假如考察对象是现在的手机汽车等品牌,考古学的基本方法中能有很好应用的是()A、文化理论B、考古类型学C、文化因素分析法D、考古地层学我的答案:B3以下不属于瓷考古研究方法的是B、考古类型学C、现代科技D、预测评价我的答案:D4在地区没有发现过彩文物我的答案:×5如中国阴阳,二元观在阿拉伯文化,伊斯兰文化中也是存在的我的答案:√1在中堡岛出土的器大多为()A、农具B、餐具C、礼器D、兵器我的答案:C2出土于中堡岛的高足杯是一件非常精美的瓷器B、错误我的答案:B3以下文化中属于长江文化,并位于长江上游的是()A、吴B、巴C、楚D、蜀我的答案:D4契丹文化来自于以下哪个文化板块A、黄河B、草原高原C、长江D、海洋我的答案:B5中国是一个多文化板块的,多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我的答案:√1高温釉中主要的成分是()A、镁B、铝C、钙D、铅我的答案:C2汉代的器还没有出现彩绘修饰A、正确B、错误我的答案:B3中国基本文化中,建筑的结构是()A、土木B、石材C、木D、瓦砖我的答案:A 4中国传统思维中,以下不属于三才容的是()A、天B、地C、人D、理我的答案:D5盐在古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我的答案:√1尖顶帽流行于哪个民族()A、塞族B、斯拉夫C、契丹D、女真族我的答案:A2代表着阿拉伯文化的伊斯兰教进入中国,与中国文化交融开始于A、东汉B、南北朝C、元朝D、唐朝我的答案:C3东汉到三国两晋这段时间,莲花修饰往往有()的象征A、官府B、佛教C、伊斯兰教D、基督教我的答案:B4飞鸟寺是日本目前发现的第一个佛教寺庙我的答案:√5草原民族在建筑中常用琉璃瓦作为修饰,而在汉民族中并不常见我的答案:√1以下不属于瓷土种类的是A、瓷石B、高岭土C、木节土D、蒙脱土我的答案:D2唐三彩的确切分类应该是()A、器B、釉C、瓷器D、铁器我的答案:B3高岭土中“高岭”命名源自于()省的高岭村A、B、C、D、我的答案:D4原生高岭土产自南方,次生高岭土产自北方我的答案:√5器是由土高温下烧制而成的我的答案:×1以氧化铁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制的器是()A、红B、黑C、白D、彩我的答案:B2关于瓷器最早的起源时间,现在可以确定的是A、商朝B、夏朝C、晋后D、六朝时期我的答案:A3发现了早于唐朝的瓷器的学者是()A、知宴B、青云C、耿宝昌D、万里我的答案:D4印纹硬早在新石器晚期就已经出现我的答案:√5中国是瓷器的原创国我的答案:√1出土的印纹大口尊口与身处使用的工艺是()A、锻造法B、镶接法C、熔融法D、一次成型法我的答案:B2印纹硬的烧制温度可达()摄氏度A、800.0B、1000.0C、1200.0D、1800.0我的答案:C3以下四类瓷中,与其它在化学组分上基本没有交集的是()A、黑B、早期瓷器C、后期瓷器D、黑瓷我的答案:A4根据科技考古方法发现,器和早期瓷器化学成分分析是有部分交集的我的答案:×5印纹硬在烧制过程中,窑温过高易变形、裂胀我的答案:√1白原料中含有瓷胎主要成分是()A、瓷石B、高岭土C、木节土D、蒙脱土我的答案:B2白的烧结温度要求为()摄氏度A、800.0B、1200.0C、1300.0D、1500.0我的答案:D3以下不属于白原来特点的是()A、低硅B、高铝C、低铁D、高助熔剂我的答案:D4由于烧结温度的限制使白只能属于器而非瓷器我的答案:√5烧制白的原料与红并无较大差别,较为常见我的答案:×1原始瓷大口尊是在赣鄱地区哪个时期出现的A、第一期B、第二期C、第三期D、第四期我的答案:B2豆是在赣鄱地区哪个时期出现的A、第一期B、第二期C、第三期D、第四期我的答案:A F3赣鄱地区二期是指A、夏朝晚期B、商代二里岗期C、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D、西周中晚期之春秋早期我的答案:C1白原料中含有瓷胎主要成分是()A、瓷石B、高岭土C、木节土D、蒙脱土我的答案:B2白的烧结温度要求为()摄氏度A、800.0B、1200.0C、1300.0D、1500.0我的答案:D3以下不属于白原来特点的是()A、低硅B、高铝C、低铁D、高助熔剂我的答案:D4由于烧结温度的限制使白只能属于器而非瓷器我的答案:√5烧制白的原料与红并无较大差别,较为常见我的答案:×在商朝礼器系统中,最高级的是()A、鼎B、钟C、豆D、磬我的答案:A2汤加岗的白盘和后沙湾的白尊底部的一个共同的修饰是()A、莲花形B、S纹C、锯齿纹D、波浪纹我的答案:C3汤加岗的白盘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白之一,距今约有()年A、8000.0B、7000.0C、6000.0D、4000.0我的答案:B4瓷制作工艺中,只有高密细腻的器件才能使用“轮修”工艺我的答案:√5目前发现的白大都是作为日常生活用品的我的答案:×1高温钙釉中一般要向瓷土制成的釉中添加()A、草木灰B、石灰粉C、动物骨骼D、蒙脱土我的答案:A2在釉的发展过程中,含助熔剂最多的是A、白色衣B、泥釉C、早期瓷釉D、都较低,低于10%我的答案:C3龙窑较长,其中分布着的凹陷的部位的作用是A、通风B、察焰和送柴草料C、更换烧制品D、清理燃料渣我的答案:B4高温钙釉一般是指以氧化钙为主要助熔剂的高温釉我的答案:√5白衣不仅具有釉的形式,还具有釉的本质,能在瓷器的烧结温度下形成光亮的釉层我的答案:×1太湖区豆消失是从()开始A、商代B、西周早期C、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D、春秋中期我的答案:D2太湖区的豆出现于()时期A、商代B、西周早期C、西周中晚期D、春秋早期我的答案:A3太湖区的兴盛期是()A、商代B、西周早期C、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D、春秋中期我的答案:C4青铜器最发达的地方位于中原我的答案:√5相比较于其它区如赣鄱区,太湖区的豆出现时间较晚我的答案:×1以下关于后沙湾的白尊表述错误的是()A、腹部收B、喇叭形圈足C、口下有丰富的圆形和条形印纹D、圈足底部没有锯齿纹我的答案:D2境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文化可追溯到()年左右A、9000.0B、8000.0C、6000.0D、5000.0我的答案:A3最早的窑发现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A、裴岗文化遗址B、大汶口文化遗址C、龙山文化遗址D、仰韶文化遗址我的答案:A4至圣先师是指孔子我的答案:√5瓷器与器的烧造温度并无明显差别我的答案:×1中国成熟的瓷器出现于A、东周晚期B、西汉初期C、东晚期D、隋朝初期我的答案:C2龙窑一般建于()A、平地B、河边C、低洼地D、山前坡地我的答案:D3以下不属于龙窑中改进技术的是A、挡火墙B、多通风口C、高体垫具D、窑身前段倾斜大于后段我的答案:B商代中晚期龙窑温度还未能达到瓷器烧制标准我的答案:×5相比于早期露天窑和横穴窑等,倒焰窑可以提升焰火热量的利用率我的答案:√1《清仪阁古器物文》的作者是()A、万里B、知宴C、青云D、廷济我的答案:D2中国现代考古学是从()开始的A、18世纪末B、19世纪20年代C、19世纪40年代D、19世纪60年代我的答案:B中国现代瓷考古学开创者是()A、万里B、知宴C、青云D、廷济我的答案:A4现在的瓷文献主要是从清朝保留下来的A、正确B、错误我的答案:A5目前所知,“瓷”字的采用最早见于马王堆遣册中的“资”字我的答案:√1青瓷莲花尊中莲花修饰的工艺手法是A、镶接B、印纹C、凹雕D、浮雕2青瓷莲花尊中有大量莲花的修饰,表明当时()的盛行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道教我的答案:A3青瓷莲花尊是()的文物A、东周B、西周C、东晋D、南朝我的答案:D4在中国文化中,血缘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维系文化的方式我的答案:√5在西方,是人与人的纽带1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瓷器第一次全面登上历史舞台是在()A、东汉B、三国两晋南北朝C、隋朝D、唐朝我的答案:B2以下窑口是以地名命名的是()A、哥窑B、欧窑C、越窑D、公窑我的答案:C3中国瓷器从()开始以瓷窑所在州命名A、两汉B、南朝C、唐朝D、宋朝4传统的窑口命名是以地名命名的我的答案:√5两汉时期形成了完整的瓷器窑口和窑系我的答案:×1以下不属于“窑系”划分标准的是()A、胎质B、地名C、釉色D、造型我的答案:B2关于窑口说法错误的是()A、一个窑口可能烧制多品种瓷器B、窑口概念在考古学上来讲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C、窑口是近代考古学出现的概念D、窑口传统上是以地名命名的我的答案:C3以下关于窑口和窑系说法错误的是()A、窑口的理论优势是综合性强B、窑口概念强调纵向C、窑系主要强调横向D、窑系主要以烧制地点为分类依据,优势是分析性强我的答案:D4传统“窑口”与“考古学文化”研究理论之间并无矛盾之处我的答案:×5“窑系”与“窑口”相比具有更多的现代考古学特色我的答案:√1越窑一名起自于()A、西汉B、唐朝C、宋朝D、元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