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科举制度.ppt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废除时间:1905 年
废除背景:随着社 会的进步,科举制 度已经不适应经济 的发展
废除过程:逐渐被 废除,取而代之的 是现代教育体系
影响:对当时的社 会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推动了社会的 进步和发展
第四章
科举制度的影响
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选拔人才:为封 建统治选拔了大 量人才,巩固了 封建统治。
促进文化发展: 通过科举制度, 推动了文化教育 的发展,提高了 人民的文化水平。
现代教育体系的建 立:科举制度为现 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提供了基础,现代 教育体系是在科举 制度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
现代教育内容: 科举制度对现代 教育的内容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教育的内容 仍然受到科举制
度的影响。
现代教育方式: 科举制度对现代 教育方式产生了 影响,现代教育 方式仍然受到科 举制度的影响。
隋朝的科举制 度以进士、明 经两科为主, 还有秀才、明 法、明书等科
目
隋朝的科举制 度对后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为唐宋时期的 科举制度奠定
了基础
唐朝的科举制度
起源:隋朝的科举制度为其奠定了 基础
选拔人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为 官僚体制注入新的活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重要阶段:唐朝时期,科举制度逐 渐完善,考试科目增多
第三章
科举制度的发展
科举制度的完善
增加考试科目,扩大应考范围 改善考试内容,注重实际能力考察 实行糊名、誊录等制度,确保考试公平公正 建立进士科,为科举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科举制度的衰落
八股取士的僵化 统治者的改革意愿减弱 士人阶层的分化与不满 西方文化的冲击与新式学堂的兴起
科举制度的废除
《中国历代科举制度》课件
《中国历代科举制度 》ppt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科举制度的起源 • 科举制度的演变 • 科举制度的影响 • 科举制度的争议与批判 • 现代考试制度的发展
01
科举制度的起源
起源背景
社会背景
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的 衰落,寒门庶族势力逐渐兴起, 社会流动成为一种需要,科举制 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科举与学校教育
明代科举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考生需先通过县试、府试和院试等层层选拔,才 能参加乡试。
清代科举
科举制度的鼎盛
清代科举制度达到了鼎盛时期,考试科目和选拔程序更加严 格和规范。同时,清代还设立了武举,以选拔军事人才。
科举制度的衰落
随着近代教育的兴起和西方文化的传入,清代科举制度逐渐 失去了其重要地位,最终在1905年被废除。
01
科举制度的演变
唐宋科举
唐代的科举制度
唐代的科举制度是中国科举制度的起 源,主要分为明经、进士等常科和制 科。明经科主要考查儒家经典,进士 科则注重诗赋和策论。
宋代的科举改革
宋代对科举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如 增加殿试、实行糊名和誊录等,以确 保考试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明代科举
八股文的兴起
明代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作为考试文体,要求考生按照固定的格式和韵律进行写 作,限制了考生的发挥和创新。
废除过程
在近代,科举制度逐渐被废除, 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教育体制。
影响与意义
科举制度的废除标志着传统教育 体制的结束,为现代教育体制的
兴起奠定了基础。
科举制度的历史地位与评价
历史地位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政治、文化、教育等方 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科举制度的起源 • 科举制度的演变 • 科举制度的影响 • 科举制度的争议与批判 • 现代考试制度的发展
01
科举制度的起源
起源背景
社会背景
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的 衰落,寒门庶族势力逐渐兴起, 社会流动成为一种需要,科举制 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科举与学校教育
明代科举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考生需先通过县试、府试和院试等层层选拔,才 能参加乡试。
清代科举
科举制度的鼎盛
清代科举制度达到了鼎盛时期,考试科目和选拔程序更加严 格和规范。同时,清代还设立了武举,以选拔军事人才。
科举制度的衰落
随着近代教育的兴起和西方文化的传入,清代科举制度逐渐 失去了其重要地位,最终在1905年被废除。
01
科举制度的演变
唐宋科举
唐代的科举制度
唐代的科举制度是中国科举制度的起 源,主要分为明经、进士等常科和制 科。明经科主要考查儒家经典,进士 科则注重诗赋和策论。
宋代的科举改革
宋代对科举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如 增加殿试、实行糊名和誊录等,以确 保考试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明代科举
八股文的兴起
明代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作为考试文体,要求考生按照固定的格式和韵律进行写 作,限制了考生的发挥和创新。
废除过程
在近代,科举制度逐渐被废除, 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教育体制。
影响与意义
科举制度的废除标志着传统教育 体制的结束,为现代教育体制的
兴起奠定了基础。
科举制度的历史地位与评价
历史地位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政治、文化、教育等方 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代文化常识之科举制超全课件
娘”。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
(三)通过诗词学习、识记、理解。 如:1、宋代柳永不第后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 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 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 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科别
内容
项目
考场 主考人 参加者 中者名称
日期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院试
府、县 各省学政 童生(儒生) 生员(秀才) 三年之内两次
案首 - -
乡试(秋闱)
会试(春闱)
殿试
省城
京城贡院(礼部) 皇宫(宫殿)
朝廷特派官员
钦差大臣
皇帝
生员及监生
举人
贡士
举人
贡士
进士
子、卯、午、酉年八月, 乡试次年三月, 会试同年四月
个出上联“如夫人”,另一个就对“同进士”;一个又把上联加为“如 夫人洗脚”,另一个就对“同进士出身”;一个再加“替如夫人洗脚”, 另一个再对“赐同进士出身”……两人正对得高兴,突听屋子里一声爆 响,接着就见总督大人铁青着脸从里面出来,拂袖而去。两个幕僚莫名其 妙,去问老幕僚。老幕僚一听,忙说:“你们二人赶紧收拾行李走人吧。 哪壶不开提哪壶——你们不知曾大人就是‘赐同进士出身’?”二人一 听,马上收拾家当逃之夭夭——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权倾天下的曾大 人居然也就是一个“同进士”!
(四)科举制度之前选拔官吏的相关常识
察举 汉代确立的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由地方长 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拔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 官职。
如:李密《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孝廉 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 举孝子廉吏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 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三)通过诗词学习、识记、理解。 如:1、宋代柳永不第后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 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 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 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科别
内容
项目
考场 主考人 参加者 中者名称
日期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院试
府、县 各省学政 童生(儒生) 生员(秀才) 三年之内两次
案首 - -
乡试(秋闱)
会试(春闱)
殿试
省城
京城贡院(礼部) 皇宫(宫殿)
朝廷特派官员
钦差大臣
皇帝
生员及监生
举人
贡士
举人
贡士
进士
子、卯、午、酉年八月, 乡试次年三月, 会试同年四月
个出上联“如夫人”,另一个就对“同进士”;一个又把上联加为“如 夫人洗脚”,另一个就对“同进士出身”;一个再加“替如夫人洗脚”, 另一个再对“赐同进士出身”……两人正对得高兴,突听屋子里一声爆 响,接着就见总督大人铁青着脸从里面出来,拂袖而去。两个幕僚莫名其 妙,去问老幕僚。老幕僚一听,忙说:“你们二人赶紧收拾行李走人吧。 哪壶不开提哪壶——你们不知曾大人就是‘赐同进士出身’?”二人一 听,马上收拾家当逃之夭夭——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权倾天下的曾大 人居然也就是一个“同进士”!
(四)科举制度之前选拔官吏的相关常识
察举 汉代确立的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由地方长 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拔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 官职。
如:李密《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孝廉 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 举孝子廉吏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 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 清代实行内阁与军机处双轨制的中央辅政制。一方面,清
仿明制,改内三院(秘书院、弘文院、国史院)为内阁;另 一方面,皇帝选亲信组成亲自控制的机要秘书班子,协助皇 帝处理政事。康熙设立南书房,雍正在此基础上设立军机处, 掌管相要。
精品课件
2、中央各行政机构
❖ 秦汉时期中央各行政机构的长官叫九卿:①奉常 (太常)掌宗庙祭祀和各种礼仪;②郎中令掌管官 廷侍卫;③卫尉掌管宫门近卫兵;④太仆掌管皇帝 车马;⑤廷尉掌司法,是最高法官;⑥典客管理诸 侯及少数民族来朝事宜;⑦宗正管理皇族事务;⑧ 治粟内史管理租税赋役;⑨少府掌管官廷总务。
舜帝画像与传位于儿子夏启,形成了夏商时期的王位的世袭 制度。
❖ 周代,官制与当时推行的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度紧密 结合,形成了王位的嫡长子继承制和世卿世禄制。 其结果是“龙生龙,凤生凤”,平民百姓“面朝黄 土背朝天”,与政治几乎无缘。
❖ 秦代废除了世袭制,采取官俸制度。选官不问出身, 量才录用,实行俸禄制度,在官有俸禄免官则无。 官吏有任期,子孙无特权。
书仆射、中书令和侍中同为宰相。唐高宗后以“同平章事” 为宰相。
❖ 宋代沿唐制以“同平章事”为宰相,以“参知政事”为副
相。另设枢密院与中书省分掌文武大权。
❖ 元代以中书省为宰相府,中书令常以太子兼任,实际的宰
相职务是左右丞相、平章政事。
❖ 明代,沿袭旧“三公”制,在中央设置中书省、都督府、
御史台三大机构,分管行政、军事、监察事务。后撤消中书 省,增设大学士,成为实际上的宰相。
精品课件
二、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精品课件
❖ 科举即分科举士,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 选拔官员的制度。
❖ 科举制度始于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5 年),清光绪二十七年(1905年)举行最 后一科进士考试。历时一千三百多年的科 举制度,对古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 刻的影响。
仿明制,改内三院(秘书院、弘文院、国史院)为内阁;另 一方面,皇帝选亲信组成亲自控制的机要秘书班子,协助皇 帝处理政事。康熙设立南书房,雍正在此基础上设立军机处, 掌管相要。
精品课件
2、中央各行政机构
❖ 秦汉时期中央各行政机构的长官叫九卿:①奉常 (太常)掌宗庙祭祀和各种礼仪;②郎中令掌管官 廷侍卫;③卫尉掌管宫门近卫兵;④太仆掌管皇帝 车马;⑤廷尉掌司法,是最高法官;⑥典客管理诸 侯及少数民族来朝事宜;⑦宗正管理皇族事务;⑧ 治粟内史管理租税赋役;⑨少府掌管官廷总务。
舜帝画像与传位于儿子夏启,形成了夏商时期的王位的世袭 制度。
❖ 周代,官制与当时推行的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度紧密 结合,形成了王位的嫡长子继承制和世卿世禄制。 其结果是“龙生龙,凤生凤”,平民百姓“面朝黄 土背朝天”,与政治几乎无缘。
❖ 秦代废除了世袭制,采取官俸制度。选官不问出身, 量才录用,实行俸禄制度,在官有俸禄免官则无。 官吏有任期,子孙无特权。
书仆射、中书令和侍中同为宰相。唐高宗后以“同平章事” 为宰相。
❖ 宋代沿唐制以“同平章事”为宰相,以“参知政事”为副
相。另设枢密院与中书省分掌文武大权。
❖ 元代以中书省为宰相府,中书令常以太子兼任,实际的宰
相职务是左右丞相、平章政事。
❖ 明代,沿袭旧“三公”制,在中央设置中书省、都督府、
御史台三大机构,分管行政、军事、监察事务。后撤消中书 省,增设大学士,成为实际上的宰相。
精品课件
二、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精品课件
❖ 科举即分科举士,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 选拔官员的制度。
❖ 科举制度始于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5 年),清光绪二十七年(1905年)举行最 后一科进士考试。历时一千三百多年的科 举制度,对古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 刻的影响。
中国古代科举PPT课件
2019/8/9
8
SUCCESS
THANK YOU
2019/8/9
宋神宗的《劝学篇》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家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2019/8/9
10
明代:科举制度的鼎盛
明代对科举更加,制度更为完善,更注重形式,规条更 繁琐,科举地位更高,尤其是八股取士的创行,导致教育 呆板,思想僵化,学校完全成为科举附庸。
以上五种考试方法从不同的层面考察了学生对 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尤其是对儒家经典的死 记硬背;同时也促进了学校教育内容的标准化 和考试方法的多样化。
2019/8/9
6
影响
科举制度产生后远播海外,对东亚和世界文明 产生过重要影响。如西方国家的近代文官考试制度 是借鉴中国科举制度建立起来的。在东亚,日本早 在公元7至8世纪就实行了科举制度;韩国是中国 域外实行科举时间最长的国家(958—1894,共 936年);越南是东亚三国中最迟实行科举也是世 界上最晚废止科举的国家(1075—1919)。可见 科举制度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世界各国 文化水平的提升。
• 吏部复试内容:“书,判,身,言”
• “书”:书法,试其“楷法遒劲”;
• “判”:写另一类文章,试其“文理优长”;
• “身”考察其相貌是否端正,试其“体貌丰伟”;
• “言”,口齿是否伶俐,试其“言辞辩正”,全 部通过即可授予官职。
2019/8/9
4
考试方法
(1)帖经。类似于今天的填空题目,主要考察学生的记 诵能力。
2019/8/9
7
宋代:科举制度的改革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历史的反思
公平性的维护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公平和公正的象征,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方式,避免了世家大族 对官场的垄断,为寒门学子提供了上升通道。
对中华文化的传承
科举制度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考试内容的设计,使得 学子们能够深入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
历史价值的挖掘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其历史价值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 社会的发展历程。
THANKS
体现公平
科举制度相对公平的竞争平台体现 了公平和公正的原则,为现代社会 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06
科举制度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和启示
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01
人才选拔方式
古代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这种选拔方式与现代社会中许多机
构和企业采用的人才评估和招聘方式有相似之处。
02 03
社会阶层流动
古代科举制度为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提供了一个公平的机会,使他 们可以通过考试获得更高的地位和权力。这种机会在现代社会中仍然 存在,例如高考和公务员考试等。
知识和技能的评估
古代科举制度通过考试来评估候选人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这种评估方式对于现代社会中各 种职业的招聘和晋升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即应该注重候选人的实际能力和专业素养。
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承
古代科举制度强调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承,这种传统对于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现 代社会应该注重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承,加强对年轻一代的教育和培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 继承和发展人类文明。
清承明制,继续实行科举制度,直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 年)举行最后一次考试后被废除。
03
科举制度的影响与贡献
对社会的影响
促进社会流动性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6科举制度课件63张PPT
二、有关考官、考生与考场的各种规定
(二)对考官的规定
• 乡、会、殿试的考官都由皇帝亲自派选。 • 乡试考官:一正一副,由进士出身的官员担任。 • 会试考官:由1位总裁,3-5位副总裁,
18位同考官,称“十八房”。 • 殿试考官:殿试名义上由皇帝主持,评卷官员称为读卷官。 • 回避制度:别头试(考官子弟另试)、乡试考官避有籍。 • 闭锁考院:会试考官上任,不许回家,直接赶到贡院住宿,
名落孙山时失意之诗
唐 罗邺《落第东归》: 年年春色独怀羞,强向东归懒举头。 莫道还家便容易,人间多少事堪愁。 唐 温宪(庭筠子)《题崇庆寺壁》: 十口沟隍待一身,半年千里绝音尘。 鬓毛如雪心如死,犹作长安下第人。
(郑延昌见此诗,荐于当事,宪乃得第。庭筠才思敏捷,时称“温八
叉”、每科考喜代为他人作,动辄“救数人”。)
正式名称:第一甲第一名、第一甲第二名、第一甲第三名
二、有关考官、考生与考场的各种规定
(一)对考生的规定:
填履历表:姓名、年龄、籍贯、婚否、三代(曾祖父、 祖父、父亲)、身材(如胖瘦等)、面貌(如白晳、 黑红、有无胡须等)
结保:考生五人结保,如有舞弊发生,则五人同罪。 点名与搜检:考生入场前点名与搜查携带的用品。
韩国恢复科举考试图
2006年10月1日,韩国老人参加Gwageo考试
韩 国 首 尔 恢 复 科 举 考 试 图
贡院旧照片
(坐朝问道 垂拱平章)
南京贡院旧照
贡院与号舍图 顺天贡院模型
两位考生在号舍中
• 左图:模拟考试情景 • 右图:考箱和考篮
陈独秀《实庵自传》(南京考场)
到了八月初七日,我们要进考场了。我背了考篮、书籍、文具、食粮 、烧饭的锅和油布,已竭尽了生平的气力,若不是大哥代我领试卷,我便 会在人丛中挤死。一进考棚,三魂吓掉了二魂半,每条十多丈长的号筒, 都有几十或上百个号舍,号舍的大小仿佛现时警察的岗棚,然而要低得多 ,长个子站在里面,是要低头弯腰的,这就是那时科举出身的大老以尝过 “矮屋”滋味自豪的“矮屋”。矮屋的三面七齐八不齐的砖墙,当然里外 都不曾用石灰泥过,里面蜘蛛网和灰尘是满满的,好容易打扫干净,坐进 去拿一块板安放在面前,就算是写字台。睡起觉来,不用说就得坐在那里 睡。一条号内,一两间空号,便是这一号的公共厕所,考场的特别名词叫 做“屎号”。……如果不幸坐位编在“屎号”,三天饱尝异味,还要被人 家议论是干了亏心事的果报。
古代文化常识(科举制) 课件 (共28张PPT)
明清科举简表
科别
内容
项目
考场 主考人 参加者 中者名称
日府、县 各省学政 童生(儒生) 生员(秀才) 三年之内两次
案首 - -
乡试(秋闱)
会试(春闱)
殿试
省城
京城贡院(礼部) 皇宫(宫殿)
朝廷特派官员
钦差大臣
皇帝
生员及监生
举人
贡士
举人
贡士
进士
子、卯、午、酉年八月, 乡试次年三月, 会试同年四月
科举制,即隋以后各封建王朝设科考 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分科取士而得名。 明清形成了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 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 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二)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1、科举制的创立:隋朝 (1)背景: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不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 人做官,为改变此弊端,隋朝创立了一种新的选官制度。 (2)创立: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 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 完善措施: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科目;武则 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 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 3、科举制度的演变: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 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 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4、科举制度的废除: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推行学校教育, 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
(三)与科举有关的内容
国子监 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
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 子寺。在元、明、清三代国子监也是国家管理 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
科举制度
• 最常见的作弊有三种,一是贿买 (即贿赂主考官以获取好成绩)、 二是夹带考试经文(带书或抄录于 随身物品中)入内作弊、三是请人 代考。
指科举制度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年少。” “金榜未提名,名落孙山外。” 这句诗说得
⑨“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相同点:公平竞争,使有能力的人有施展才能的
舞台;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择优录用;考试纪 律严格。 不同点: 项目 隋唐科举考试 当今学校考试 科目 设置 考试 内容 偏重文科 有文科、理科,设 置较合理。
古今考试制度比较
偏重经书、诗赋, 结合学生实际,有 比较脱离现实。 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 1、明清院试实际上要经过三次考 试,即县试、府试、院试,合称为 “童生试”。
• 县试,就是由知县主持的考试,考期 在每年的二月。参加考试的童生先要 向本县衙门报名,填写姓名、籍贯、 三代履历,并且还要由同考的五个童 生连环作保,称为“童子结”,此外 还要由秀才中的“廪生”作保,称为 “廪保”,保证你不是冒籍、匿丧, 保证你出身清白,不是倡优皂隶的子 孙,才能参加考试。县试第一名叫 “县案首”
1、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 : 分科考试 择优录取 2、科举分类及考试内容
常科 (1)________
制科 (2)________
3、科举程序
明经科 _________
进士科 _________
• 唐代的考试方式主要分作两类:一 是常科,二是制科。
• 1、制科 制科是皇上临时设立的科目, 也叫“特科”,其内容相当庞杂, 是朝廷特选人才的一种办法。
• 2、常科 常科就是每年举行的考试,设 立的科目不下几十科,常见的有秀 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 算、史科等,其中又以进士、明经 两科最受重视。
中国历代科举制度ppt课件
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 才能授予官职。唐代大家柳宗元进士及第后,以博 学宏词,被即刻授予"集贤殿正字"。如果吏部考试 落选,只能到节度使那儿去当幕僚,再争取得到国 家正式委任的官职。韩愈在考中进士后,三次选试 都未通过,不得不去担任节度使的幕僚,才踏进官 场。
完整版ppt课件
1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2、征辟 皇帝或高级官员直接聘请有名望的人做官
任子制:两千石以上官员任职满三年后保举子弟 出任郎官
(四)魏晋南北朝
主要采用九品中正制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完整版ppt课件
3
中国的科举制度
隋朝-----科举制度的创立 唐朝-----科举制度的完善 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 元朝-----科举制度的中落 明朝-----科举制度的鼎盛 清朝-----科举制度的终结
殿试放榜
一甲: 进士及第
二甲: 进士出身
三甲: 同进士出身
状元
榜眼
探花
完整版ppt课件
15
从隋唐开科取士之后,徇私舞弊现象越 来越严重。对此,宋代统治者采取了一 些措施,主要是糊名和誉录制度的建立。 考官评阅试卷时,不仅仅知道考生的姓 名,连考生的字迹也无从辨认。这种制 度,对于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的确发生 了很大的效力。
明清科举考试
院试
乡试
会试
殿试
秀才
举人
贡士
进士
一甲:进士及第
二甲:进士出身
完整版ppt课件
三甲:同进2士5 出身
乡试发榜
完整版ppt课件
26
(七)清朝 -- 科举制度的终结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章
节 标 题
的科 第 二
起举 章 源制
度
起源背景
隋朝时期:科举制 度开始萌芽
唐朝时期:科举制 度正式确立
宋朝时期:科举制 度逐渐完善
元明清时期:科举 制度达到顶峰
创立和发展历程
起源:隋朝时期,隋文帝杨坚创立科举制度 发展:唐朝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鼎盛:宋朝时期,科举制度达到鼎盛,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衰落:明清时期,科举制度逐渐衰落,最终被废除
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 阶层的流动,打破了 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 为平民提供了上升通 道。
科举制度对世界各国 的人才选拔制度产生 了影响,如英国的文 官制度、美国的公务 员制度等。
科举制度促进了文 化的传承和发展, 推动了中国古代文 化的繁荣。
对现代人才选拔的启示和 借鉴意义
公平公正: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对现代人才选拔具 有借鉴意义。
选拔标准:科举制度注重选拔人才的综合素质,对现代选拔人才有借鉴意义 教育制度:科举制度推动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对现代教育制度有借鉴意义
社会流动: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流动,对现代社会流动有借鉴意义
位的科
第 六
和历举 章
影史制
响地度
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 响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对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历史地位和影响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 代最重要的选官制 度之一,对后世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举制度打破了门阀 士族的垄断,使得平 民百姓有机会进入仕 途,提高了社会的流 动性。
科举制度促进了文 化的繁荣,推动了 文学、艺术、哲学 等领域的发展。
科举制度对现代教 育制度产生了影响 ,如考试制度、选 拔制度等。
节 标 题
的科 第 二
起举 章 源制
度
起源背景
隋朝时期:科举制 度开始萌芽
唐朝时期:科举制 度正式确立
宋朝时期:科举制 度逐渐完善
元明清时期:科举 制度达到顶峰
创立和发展历程
起源:隋朝时期,隋文帝杨坚创立科举制度 发展:唐朝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鼎盛:宋朝时期,科举制度达到鼎盛,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衰落:明清时期,科举制度逐渐衰落,最终被废除
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 阶层的流动,打破了 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 为平民提供了上升通 道。
科举制度对世界各国 的人才选拔制度产生 了影响,如英国的文 官制度、美国的公务 员制度等。
科举制度促进了文 化的传承和发展, 推动了中国古代文 化的繁荣。
对现代人才选拔的启示和 借鉴意义
公平公正: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对现代人才选拔具 有借鉴意义。
选拔标准:科举制度注重选拔人才的综合素质,对现代选拔人才有借鉴意义 教育制度:科举制度推动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对现代教育制度有借鉴意义
社会流动: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流动,对现代社会流动有借鉴意义
位的科
第 六
和历举 章
影史制
响地度
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 响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对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历史地位和影响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 代最重要的选官制 度之一,对后世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举制度打破了门阀 士族的垄断,使得平 民百姓有机会进入仕 途,提高了社会的流 动性。
科举制度促进了文 化的繁荣,推动了 文学、艺术、哲学 等领域的发展。
科举制度对现代教 育制度产生了影响 ,如考试制度、选 拔制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察举对象与察举者
汉武帝后,限制增加。东汉时对家庭出身、
秩位、年龄、资历、才能、学识、体格均有 要求。平民子弟、罪犯后代皆不能察举。 察举者——贵族、大臣、地方高官。 选者、被选者都要负连带责任。该举不举、 不该举而举均要以“不敬”治罪,法当斩首。
考核与任职
所有官员均有“试守”之制——即试用期一
乡试由各布政司地方考试,地点在省会。 会试由礼部主持,在京城举行;举人才有资
格 殿式,在奉天殿或文华殿举行,由皇帝亲自 主持,又称廷试。
九品中正制的影响
中央可得人才。汉末天下大乱,察举无法进
行,需重新制定选士标准,解决用人问题。 故九品中正制是救弊之法 压抑品第,原意优良 清重清议,社会淳美。
弊端
中正官品评欠客观公正,高下任意;难以了
解一州郡情况。中正官无须为品评不当负责。 制度有缺漏,难以核实小中正所呈资料。 形成门阀政治
考中秀才——便有“功名”即出身。
功名未革除前,享有司法特权。堂上不必下
跪,也不可施刑。
二、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溯源
1、世卿世禄制
以宗法血缘为基础 政权体系: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平民——奴隶
嫡长子继承制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意即贵族名号至第三代仅 存名号而无任何特权,最长的嫡长子的庶出,也不 会超过五代。 从天子至卿大夫或士,分割了国家的所有权力。父 死子继,代代相传。各级官员均以食邑为俸禄,此 即“世卿世禄制” 特征:A、贵族子弟天生是贵族,平民、奴隶子弟 天生是平民与奴隶(龙生龙,凤生凤)B、极强的 稳定性,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2、军功俸禄制
春秋战国时竞争激烈
新兴的地主阶级需要任用大批寒微的人。 频繁的战争为人们通过军功获得职位提供了
机会。
意义
终结了贵族的特权,有利于调动士人的主观
能动性,为平民甚至下层人士提供了升迁的 机会。 获军功者任职 能言者亦可任职,如张仪、苏秦之类的纵横 家。
缺陷
社会动乱,各国政令不一
5、科举制度
隋朝确立
炀帝置明经、进士二科 唐代科举制度完善。分为常科与制科。常
科——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 算、明字、一史、三史、道举、童子、开元 礼等。
宋代科举
重文轻武成为国策
分两级:各州取解考试;礼部省试 元代科举制度中落。
明代科举制度的鼎盛
乡试、会试、殿试
年。
察举制度的影响
社会影响——确立了孝、廉的社会价值观。
平民有一定的入仕机会。儒生与文吏参与察
举,其中部分儒生为平民出身。为知识分子 入仕、参政提供机会,对社会有正面影响。 促进了私人经学的发展。 开创了文官考试制度的先河。
政治影响
有利于中央集权巩固(科目、形式、内容、
举者、被举者由中央统筹) 有利于汉代士人政府的建立,使社会形成积 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内容
品评标准:家世(被评者的族望和父祖官
爵)、道德、才能 评语称状,根据状对人物作出高下分等,称 为品。
选拔程序与考核
中央委任中正官到地方评品——博采乡议后,
将人物分级品第——将评品结果送交司徒府。 司徒府据此选拔人才以及决定官吏的升降。 阶梯式选举,三年检定一次,程序严谨。 严谨被。被认为是正途、
清流,为社会所重。“孝子廉吏”之意。 茂才——秀才,被刘秀讳。与孝廉同为岁举。 廉吏——岁科之一,被举者多为低级官吏。 而孝廉皆入朝官。
光禄四行——要求:质朴、敦厚、逊让、有
行四种品行。 忠厚质朴,老实任职,成绩不突出,长期没 有升迁机会的。 贤良方正——要求:公正无私,敢于直言 贤良文学——品德与文才兼备。贤良:德行 兼备;文学:经学底蕴。 明经——通晓经学 明阴阳灾异——通晓阴阳学 勇猛知兵法
随意生较强,尤其是缺乏客观的选材标准和
程序。
3、察举制度
奖励军功制度的不完善,主要是在人才选拔上,
没有建立自下而上的途径,让每一个人都有机 会参与政权管理. 汉朝开始实行“察举”制度 即考察后举荐之意
内容
由地方官在自己辖区内考察选拔人才,按照
一定科目和标准,向中央政府推荐(举)。 朝廷根据不同的需要设立各种科目,指定有 关官员担任举主(主考官)经过适当考核, 然后授予相应官职。
弊端
难免出现沽名钓誉情况
东汉后期开始注重门第,无法选拔真才。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 白浊如泥,高第良将层怯如鸡)
4、九品中正制
是察举制度的另一种模式。
九品:上(上上、上中、上下)、中(中上、
中中、中下)、下(下上、下中、下下)。 中正:专职品评人物的中央官员。
中国的科举制度
一、什么叫科举制度
就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一种政治制
度。它是古代教育制度的一部分,同时也可 视为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
科举制度的内容
1、古代的人才选拔——官员
2、各类学校的教学内容 经(儒家经典)、史(古代历史地理)、文
(文章辞赋) 3、官员与文人
相关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