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5光的反射和折射2教学设计(浙教版科学七下)

合集下载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浙教版.doc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浙教版.doc

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1教学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用来解释简单的现象;2、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象的概念;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3、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4、理解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5、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作出已知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6、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折射现象;2学情分析: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重点难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对学生观察、实验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虚象的概念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解释折射现象并根据要求画出折射的光路图。

4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用来解释简单的现象;2、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象的概念;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3、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4、理解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5、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作出已知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6、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折射现象;学时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对学生观察、实验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虚象的概念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解释折射现象并根据要求画出折射的光路图。

学时难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对学生观察、实验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虚象的概念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解释折射现象并根据要求画出折射的光路图。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光的反射和折射(2)一、复习提问: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是什么?光的反射定律中,为什么要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能否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为什么?在穿衣镜里,甲能从镜中看到乙,与此同时,乙能不能从镜中看到甲?为什么?二、新课教学:问: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平面镜?(生活中的镜子、玻璃等)问:哪些物体和平面镜的作用是一样的?(平静的水面、光亮的地板等)师:在这些平面镜中,生活中的镜子用的最多,我们几乎每天都要照镜子,这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习惯。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光的反射和折射 教案2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光的反射和折射 教案2

1.5 光的反射和折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观察光的反射现象和反射分类。

掌握光的反射定律。

理解光路可逆。

学会用光的反射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活动。

教学难点:漫反射实验和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光线?(光通过的路线,带箭头的直线表示)(演示)点亮手电筒。

看到手电筒的光和看到屏幕有什么不同?——手电筒是光源,它发出的光直线传播,进入眼睛引起视觉。

——屏幕不是光源,光在屏幕发生反射,反射光进入眼睛引起视觉。

(小结)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光反射的缘故。

(板书课题)当人们在潜水艇里观察海面上的景物时,常用潜望镜;我们平时经常照镜子等等都与光的反射有关,那光的反射有什么特点?二、光的反射现象(演示)1.激光在空气中传播。

2.激光在平面镜反射。

对比前后的光线,发现有什么不同?问题:光不是直线传播吗?第2次光线为什么弯曲?(提示)光直线传播的条件。

概念: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向另一种均匀物质时,在分界面有一部分光要返回原物质继续传播,这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

(板书一、光的反射现象)解释:1、返回——一定逆着原来的传播方向吗?有没有可能逆着原来的方向传播?当逆着时,在同一条直线,传播方向相同吗?(副板书光线的读法与箭头!)2、一部分——还有光呢?不透明物质:吸收一部分光;透明物质:光进入发生折射。

三、光的反射探究活动(一)提出问题假如有一条光线射到物体上,反射光线是沿任何方向都有可能呢,还是仅存在一个方向?如果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反射光线会不会随着改变,还是保持不变。

你认为光的反射是遵循一定的规律?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建立假设为了研究问题更直观、形象,我们用沙子和竹筷来模拟光的反射现象。

介绍名词并画图(副板书):“三线两角”1、沙子的表面——反射面MM;2、一根竹筷——入射光线AO;3、入射点O;4、一根竹筷——法线ON(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人为引入一条假想的线,实际上并不存在,它经过入射点与反射面垂直,所以画虚线);5、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注意不是线与界面的夹角,而是线与法线的夹角);6、另一根竹筷——反射光线OB;7、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5 光的反射和折射2 教案(浙教版七年级下)

2.5 光的反射和折射2 教案(浙教版七年级下)

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叙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理解虚像的物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能直接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虚像,找出物和像的对应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己动手实验,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平面镜的应用2、虚像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平面镜的应用2、虚像的物理意义。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平面镜四、教学预设(一、教学引入)展示一面镜子:请学生观察镜子,看看镜子中能看到什么?(二、新课教学)活动一1、请学生举起你的左手,看看镜中的你举起来的手有什么不同。

2、画半个圆,沿着平面镜边放号,你观察到了什么?结果:1、镜中人举起的手是右手2、镜中的半圆像与原来的半圆恰好组成一个整圆。

活动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在桌面上平放一张方格纸,在方格纸中间竖直放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两角用橡皮泥粘好,在方格纸上记下玻璃纸的位置。

用橡皮泥做两个大小相同的圆柱体,在玻璃板前的适当位置先放其中一块橡皮泥,这时从放橡皮泥这边向玻璃板看去,可以看到。

将另一块相同的橡皮泥放到玻璃板后面,慢慢移动它以改变它的位置,直到从玻璃板前面各个角度向玻璃板里面看去,这时橡皮泥和玻璃板前面那块橡皮泥的像完全重合为止。

这个位置就是前面橡皮泥的像的位置。

记下橡皮泥的位置。

移开玻璃板后的那块橡皮泥,用一张白纸作屏幕放在玻璃板后已移去橡皮泥的位置,用眼睛从玻璃板后直接观察白纸,看移看白纸上能否出现玻璃板前的橡皮泥。

白纸上橡皮泥,改变它的位置,重复上面的步骤,分别记下此时的橡皮泥的位置。

实验结论:1.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2.像和物体的连线跟镜面垂直3.像和物体对镜面的距离相等4.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师:平面镜成像规律可归纳为八字秘诀: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练习:根据要求,请完成下列作图。

(1)用一平面镜将与水平面成30°角的阳光竖直照射到井内,请你在图①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用角度表示)。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2.5光的反射和折射(2) 学案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2.5光的反射和折射(2) 学案

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2〕一、学习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能用平面镜成像规律〔对称法〕作图二、重点难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三、课前自学1、阅读P70-712、观察家里的镜子,它们都有哪些共同点,请指出:3、利用家里的梳妆镜,观察镜子里面的“你〞和你自己有何联系。

适当的远离和靠近镜子,观察镜子里面的“你〞有何变化?4、请尝试按照书本P70的探究实验,在家完成实验探究。

四、课堂导学内容1: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将方格纸平放在桌面上,将塑料板〔作为平面镜〕垂直于纸面且与纸上直线重合放置,此时方格纸上与塑料板重合处的直线为位置。

〔2〕在塑料板前放一点燃的蜡烛A,这时从蜡烛A这边向塑料板看去,可以看到。

〔3〕拿一根完全一样的蜡烛B放在塑料板后,移动它直到与蜡烛A的像看上去完全重合为止,用笔在纸上注明蜡烛A与B的中心位置即A点与B点,点表示物体的位置,点表示像的位置。

〔4〕移动塑料板前面的蜡烛A,改变它的位置,重复步骤〔3〕,分别记下此时蜡烛A和对应的像的位置。

〔5〕将塑料板拿掉,用一条直线将每次实验中的物和它对应的像的中心位置连接起来,用刻度尺量出像和物体的中心各自到塑料板的距离,用三角板的直角边测量物像连线与塑料板是否是直角〔或用量角器测量〕物到塑料板的距离/cm 像到塑料板的距离/cm 物像的连线跟塑料板成的角度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6〕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物体和它在平面镜所成像的位置关系是:。

〔7〕将塑料板在原来的位置上转45度角垂直于纸面再次进展实验,物像的连线与塑料板是否还垂直?(8)动手动脑:移开塑料板后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用眼睛从塑料板后面直接观察,那么光屏上能否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

做做看!光屏上〔“有〞或“没有〞〕蜡烛的像,可见,平面镜所成的蜡烛的像是〔填“虚像〞或“实像〞〕〔9〕小结: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的像是像〔虚或实〕;像和物的大小,但左右;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 2.5 光的反射和折射 讲义设计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 2.5 光的反射和折射 讲义设计

科学辅导讲义课题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第1课时光的反射【探究新知】新知一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回来,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光的反射还是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进行的,光线在均匀介质中碰到了一个反射面。

新知二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内。

(三线共面)(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的两侧。

(两线分居)(3)反射角入射角。

(两角相等)。

2.反射定律证明图甲中,多次改变入射光线与法线的角度,再测出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对比后可得到的结论是。

图乙中以ON为轴转动板,在纸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由此可证明: 。

图丙,如果将人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对调,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说明光路是。

[注意](1)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向界面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为0°。

(2)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3)可见光可以发生反射,不可见光也可以发生反射。

3.光的反射的应用新知三光的反射类型1.类型:如图所示,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2.特点:镜面反射的反射面是的,入射光线平行入射,反射光线平行射出;漫反射的反射面是的,入射光线平行入射,反射光线向四面八方射出。

3.规律: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定律。

【课堂小结】第2课时平面镜成像【探究新知】新知一平面镜成像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实验中代替平面镜的器材是。

[注意]玻璃有反光性,点燃的蜡烛可以通过玻璃板成像;玻璃又有透光性,透过玻璃板可以看到玻璃板后的蜡烛,从而能确定像的位置与大小。

(2)实验使用的两根蜡烛应该完全相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3)实验时,放置的玻璃板要与水平面。

2.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3.成像特点:平面镜成、的像;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_;像、物的连线与镜面 (记忆口诀:等大、等距、垂直、虚像)4.应用:一是成清晰的像,如照镜子来梳妆打扮;二是改变光的,如潜望镜;三是利用平面镜扩大视觉空间,如商场、商店在墙上安装平面镜。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浙教版

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1教学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用来解释简单的现象;2、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象的概念;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3、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4、理解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5、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作出已知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6、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折射现象;2学情分析: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重点难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对学生观察、实验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虚象的概念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解释折射现象并根据要求画出折射的光路图。

4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用来解释简单的现象;2、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象的概念;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3、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4、理解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5、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作出已知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6、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折射现象;学时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对学生观察、实验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虚象的概念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解释折射现象并根据要求画出折射的光路图。

学时难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对学生观察、实验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虚象的概念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解释折射现象并根据要求画出折射的光路图。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光的反射和折射(2)一、复习提问: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是什么?光的反射定律中,为什么要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能否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为什么?在穿衣镜里,甲能从镜中看到乙,与此同时,乙能不能从镜中看到甲?为什么?二、新课教学:问: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平面镜?(生活中的镜子、玻璃等)问:哪些物体和平面镜的作用是一样的?(平静的水面、光亮的地板等)师:在这些平面镜中,生活中的镜子用的最多,我们几乎每天都要照镜子,这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习惯。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浙教版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2.5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浙教版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2.5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

光的反射与折射(三)
教学目标:
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2、理解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作出已知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4、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折射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概括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2、理解、掌握光折射的初步规律和光路的可逆性。

课中助学:。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光的反射和折射》二课时教学设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光的反射和折射》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温十二中张少云教学目标:1、理解从实验推得光的反射定律的过程,能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完成有关光路图。

2、理解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得出,理解虚像的物理意义。

3、能直接应用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出虚像,找出物像对应关系。

4、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5、理解在光的反射,折射中光路可逆性原理。

教学重点: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规律,物像特点,光的折射定律。

教学难点: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引入:人们在潜水艇里观察海面上景物时,常使用潜望镜,你知道潜望镜是如何让景物转弯到你的视线?出示:潜望镜的构造图。

复习:“光线”的涵义。

出示:激光光学演示器,介绍用M表示平面镜的镜面,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入射光线:AO;反射光线:BO;入射点:O;法线:ON;入射角,反射角。

演示实验: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同的入射角,反射角的变化,与入射角关系。

讨论:三线的所处位置关系,两角的关系。

讲述:光的反射定律。

显示光的反射强调:1、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因果关系,反射角=入射角。

3、光路可逆。

作图要求:1、已知入射光线和镜面,画出反射光线。

2、已知反射光线和镜面,画出入射光线。

3、已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画出镜面。

课堂练习:1、光线AO斜射到镜面上,画出反射光线。

2、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

3、一束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逐渐增大时,则 A、入射角逐渐减小,反射角逐渐增大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逐渐增大。

C、反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逐渐增大。

D、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都逐渐减小。

但反射角始终等于入射角。

思考:1、一束太阳光线斜射到平面镜的表面,你会看到怎样现象?2、一束太阳光斜射到粗糙的木板表面,又会看到怎样的现象?二、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教后反思:光的反射定律在光学方面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初接触光的反射作图有很多不妥的地方,应该多做练习,多动手画画,从个个方面多选择例题,系统地掌握好光的反射作图题。

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平面镜的反射和折射(二)课程设计PPT

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平面镜的反射和折射(二)课程设计PPT
也“点燃”了,即像 与物 刚好重合,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1、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便于观察玻璃板后蜡烛的位置 2、薄的好。若玻璃板太厚,就会出现重叠的两个像 3、两个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要相同 4、玻璃板 竖立 放置 5、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6、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大小相等 ➢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像和物左右相反。
大、变小或不变”)
Ex2、猴子发现前面有个池塘,塘中有一轮明月, 如果已知池水中的深度为2米,则月球在池中的 像,属于 平面镜 成像,这个像是__虚___像(填虚 或实),像到水面的距离为3.8×108 米
(月地距离为3.8×105千米)
ex3、如下图所示,小猫在平面 镜前欣赏自己,此时它所看到的 全身像应是图中的( C )
物、像的大小 物像的连线与镜 面的位置关系
相等/不相等 是否垂直?
Q1:本实验中,用玻璃板而不用镜子,为什么? Q2:本实验中,玻璃的厚度是厚的效果好还是薄的效果好? Q3:实验时,对两个物体有什么要求? Q4:实验时,玻璃板应如何放置? Q5:实验时为何要将玻璃板前的物体改变几次位置进行实验
Q1:本实验中,用玻璃板而不用镜子,为什么? Q2:本实验中,玻璃的厚度是厚的效果好还是薄的效果好? Q3:实验时,对两个物体有什么要求? Q4:实验时,玻璃板应如何放置? Q5:实验时为何要将玻璃板前的物体改变几次位置进行实验? Q6:拿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看上去它好像
Ex4、某人从平面镜内看到对面墙 上挂钟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 则此时的实际时刻是 [B ] A、8点20分 B、3点40分 C、2点40分 D、9点5分
凸面镜
发散作用
(扩大视野) 凸面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第5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2)教案 浙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第5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2)教案 浙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2)教案(新版)浙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2)教案(新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2)教案(新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2.5 光的反射和折射(2)课题2。

5 光的反射和折射(2)日期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在平面镜里的像是虚像,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3、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独立分析概括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平面镜成像的探索、平面镜成像的原理难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像的原理,虚像概念的建立课程资源的准备教学预设调控对策[准备引入] 学生用小镜子观察自己[课题揭示]观察与阅读:学生观察自己所带的平面镜,结合阅读课本给出平面镜的定义。

学生:①图1中一台钟在镜子里的时刻是1点25分,那么这台钟的实际时刻是___.学生实验P70 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学生用玻璃板代替镜面,让玻璃与刻度尺垂直,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放在刻度尺上,一支点燃,移动另一支蜡烛,直到从玻璃前面的各处看来,这支蜡烛也好像点着似的止。

把末点着的蜡烛拿掉,再用光屏接收。

实验时,记录物到镜面的距离和像到镜面距离.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学生分析概括平面镜成像特点。

板书: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光屏接收不到的像,称为虚像。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大小相等.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相对平面镜具有对称性。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2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2新版浙教版

规律,作出虚像,能找出物和像的对应关系。

知道平面镜成像是因为光的反射。

了解凸面镜和凹面2,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通过练习作图,巩固平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虚像的含
平面镜:展示一平面镜,让学生照一照。

问:你发现了什么?
提问: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或者你想知道平面镜成像的哪些知识?
建立假设:像的大小和实物大小的关系,实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为什么选择比较薄的玻璃?——是为了避免玻璃板的两个表面同时成像所造成的分不
玻璃板为什么要垂直于地板?不垂直会如何?——像会偏离,影响实验
(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出结论。

结论:通过以上的探究,我们可以得到: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那么为什么
于平面镜;、物和
前面讲到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光线不用光的反射定律而用平面镜成像先画出像点,然后连接像点和入射点,作出反射结论:凸面

本课时实际用了两节课,一节主要是讲解平面镜
为什么能成虚像,是因为光的反射造成的,从而将两者结合起来,引出“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必
律来作图。

2.5光的光的反射和折射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2.5光的光的反射和折射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板书设计
①光的折射定律:
-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入射角等于折射角
②光的传播速度: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约为3×10^8m/s
③透镜的原理和应用:
-透镜是一种能够使光线发生折射的透明物体
-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透镜在光学仪器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4)教具模型:使用教具模型如透镜、水槽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光的光的反射和折射》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光在水面处改变方向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奥秘。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1系统地阐述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知识体系。
(2)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光的折射现象、透镜应用等实际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光的折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光的折射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问题探讨:针对阅读材料和视频资源,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观点,进行思考和探讨。
(3)实践操作:利用家中常见的物品,如水杯、镜子和透镜等,进行简单的光学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创意设计:结合所学的光学知识,设计一个光学小实验或制作一个光学模型,展示自己的创意和理解。
(5)分享交流:将阅读体会、实验结果和创意设计等,通过班级群、朋友圈等方式与同学和朋友们进行分享和交流。

《第二章 第5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学历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下册

《第二章 第5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学历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下册

《光的反射和折射》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时的学习主题为“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我们将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原理,掌握相关实验方法,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

二、学习目标1. 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概念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掌握光在介质间传播时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3. 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光反射和折射现象。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互动情况以及对于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操作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和结果,评价其对光反射和折射现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应用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如镜子反射、水中的筷子变弯等),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规律,并引出光的反射和折射的概念。

2. 理论学习:讲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原理,包括反射定律、折射定律等,让学生了解光在介质间传播时的规律。

3. 实验探究: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使用光学实验器材(如平面镜、透镜等)观察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4. 案例分析: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光反射和折射现象,如水面下的鱼、望远镜的使用等,让学生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5.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光现象,加深对光反射和折射的理解。

6.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强调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进行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光的反射和折射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巩固学生对光反射和折射知识的理解。

同时,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身边的光反射和折射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3.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结果及分析,以及在实验过程中的感悟和收获。

2.5《光的反射和折射》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2.5《光的反射和折射》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十.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光的反射和折射》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些反思活动来评估教学效果和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我会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了解他们对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中的体验。通过这些谈话,我可以获取学生对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反馈,并了解他们对光学现象的兴趣和认知水平。
-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预习指导,阅读资料,初步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笔记、疑问通过平台提交,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平台和微信进行资源分享和进度监控。
最后,我将根据反思和改进的结果,制定一个详细的教学计划,并在未来的教学中实施。这个计划将包括针对学生困难部分的额外教学资源和支持,以及针对学生感兴趣部分的拓展活动和项目。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我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光学知识。
4. 实践与应用
- 平面镜成像
- 透镜成像
- 光速变化
5. 实验与探究
- 验证反射定律
- 观察折射现象
6. 重点与难点
- 角度的测量与计算
- 折射率的理解与应用
板书设计以简洁的图文结合形式,突出重点概念和定律,通过直观的示意图和关键词,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同时,板书布局合理,条理清晰,便于学生跟随课堂节奏,抓住核心知识。艺术性和趣味性的设计,如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关键信息,或绘制简单的光学元件图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学会使用量角器等工具,进行角度的测量和计算,从而验证反射和折射定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反射和折射2》教案
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验证平面镜的成像规律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得出过程
2、理解虚像的意义
3、能直接运用平面镜成像规律做出虚像,找出物和像的对应关系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用平面镜成像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理论联系实际;激发自身勇于探索自然的热情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用平面镜成像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光的反射和折射》节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第二章第五节,主要内容为介绍光的反射和折射相关内容。

这是学生在学习了光的性质之后,对光的传播的进一步探究。

同时也为接下来学习《透镜和视觉》等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样的安排顺序,体现了教材的内在逻辑和学生认知规律的统一性。

学情分析:从知识的掌握上看,学生对“光线”这个概念并不陌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知道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从年龄上看,七年级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观察能力,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完全有能力进行粗浅的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虚像的理解
【教学方法与教学准备】
教法:本节课运用设置情境以及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融合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成学习目标。

问题导学法、讲授法和多媒体辅助法等
学法:本节课指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交流讨论法
教学准备:1、幻灯片;2•平面镜
【教学过
程】
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教师活动
展示一面镜子
请学生观察镜子,看看镜子中能看
到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镜子为什么能
照出人影的知识。

板书:平面镜
学生活动
同学回答
实验探究现象分析实验探究现象分析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分组讨论归纳总结活动一
1、请学生举起你的左手,看看镜中的你
举起来的手有什么不同。

2、画半个圆,沿着平面镜边放号,你观
察到了什么?
结果:
1、镜中人举起的手是右手
2、镜中的半圆像与原来的半圆恰好组
成一个整圆。

活动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在桌面上平放一张方格纸,在方格
纸中间竖直放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
镜),两角用橡皮泥粘好,在方格纸上
记下玻璃纸的位置。

用橡皮泥做两个大
小相同的圆柱体,在玻璃板前的适当位
置先放其中一块橡皮泥,这时从放橡皮
泥这边向玻璃板看去,可以看到什么?
2、将另一块相同的橡皮泥放到玻璃
学生照
做。

学生回答:橡皮泥的影

设计意图时间分配
从生活中常见的镜子作为突破
口,引起大家的好奇心,活跃
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积极性。

6-7分钟
在学生回答完后
对学生适当的鼓励能增强学生的
自信心。

对于学生容易产生疑问的部分
(模型和书本)避免学生理解
错误。

采用教师与学生26-28
互动的方式,教学分钟
结合,注重“教师
引导和学生是学习
的主体”相结合,
增加趣味性的同时
让学生了解易错
点,并加深印象。

【作业】
完成作业本及《课时集训》 2.5.2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光的反射和折射
平面镜
一、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二、凹面镜、平面镜、凸面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