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数学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1_2_2第3课时平面与平面平行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2

合集下载

2019_2020学年高中数学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第1课时直线与平面垂直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2

2019_2020学年高中数学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第1课时直线与平面垂直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2

第1课时直线与平面垂直1.理解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的概念.2.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性质.3.能应用性质定理证明空间位置关系.1.直线与直线的垂直两条直线垂直的定义:如果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或经过平移后相交于一点,并且交角为直角,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2.直线与平面垂直(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于点O,并且和这个平面内过交点O的任何直线都垂直,则称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互相垂直.这条直线叫做平面的垂线,这个平面叫做直线的垂面,交点叫做垂足,垂线上任意一点到垂足间的线段,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垂线段,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个点到平面的距离.(2)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就垂直于这个平面. (简而言之:线线垂直,则线面垂直)(3)推论: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1)由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知,直线与平面内的所有直线都垂直,除此以外还有性质定理.(2)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B.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垂直C.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直线平行D.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解析:选C.在空间中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可能平行,可能相交,也可能异面,所以A,B错;垂直于同一直线的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可以是直线在平面内,也可以是直线和平面平行,所以D错;注意分析清楚给定条件下直线和平面可能的位置关系,不要有遗漏.2.在三棱锥A­BCD中,AB=AD,CB=CD,求证:AC⊥BD.证明:如图取BD的中点E,连接AE,EC.因为AB=AD,BE=ED,所以AE⊥BD.又因为CB=CD,BE=ED,所以CE⊥BD.又AE∩EC=E,所以BD⊥平面ACE,又AC⊂平面ACE,所以AC⊥BD.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吗?解:不一定.平行、相交、异面都有可能.线面垂直的判定如图,AB为⊙O的直径,PA垂直于⊙O所在的平面,M为圆周上任意一点,AN ⊥PM,N为垂足.(1)求证:AN⊥平面PBM;(2)若AQ⊥PB,垂足为Q,求证:NQ⊥PB.【证明】(1)因为AB为⊙O的直径,所以AM⊥BM.又PA⊥平面ABM,所以PA⊥BM.又因为PA∩AM=A,所以BM⊥平面PAM.又AN⊂平面PAM,所以BM⊥AN.又AN⊥PM,且BM∩PM=M,所以AN⊥平面PBM.(2)由第一问知AN⊥平面PBM,PB⊂平面PBM,所以AN⊥PB.又因为AQ⊥PB,AN∩AQ=A,所以PB⊥平面ANQ.又NQ⊂平面ANQ,所以PB⊥NQ.在本例中若条件不变,在四面体P­AMB的四个面中共有多少个直角三角形.解:由本例第一问的证明过程知,BM⊥平面PAM,又PM⊂平面PAM,所以BM⊥PM.所以∠PAM=∠PAB=∠AMB=∠BMP=90°.所以四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1)线线垂直证明线面垂直①定义法(不常用,但由线面垂直可得出线线垂直);②判定定理法:要着力寻找平面内哪两条相交直线(有时作辅助线);结合平面图形的性质(如勾股定理逆定理、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等)及一条直线与平行线中一条垂直也与另一条垂直等结论来论证线线垂直.(2)平行转化法(利用推论)①a∥b,a⊥α⇒b⊥α;②α∥β,a⊥α⇒a⊥β.如图所示,S为Rt△ABC所在平面外一点,且SA=SB=SC.点D为斜边AC的中点.(1)求证:SD⊥平面ABC;(2)若直角边BA=BC,求证:BD⊥平面ASC.证明:(1)法一:在等腰三角形SAC中,D为AC的中点,所以SD⊥AC,取AB的中点E,连接DE、SE.则ED∥BC,又AB⊥BC,所以DE⊥AB.又SE⊥AB,SE∩DE=E,所以AB⊥平面SED,所以AB⊥SD,又AB∩AC=A,所以SD⊥平面ABC.法二:因为D为AC中点,△ABC为直角三角形.所以AD=BD,又SA=SB,SD=SD,所以△SAD≌△SBD,所以∠SDB=∠SDA.又SA=SC,所以SD⊥AC,即∠SDA=90°,所以∠SDB=90°,即SD⊥BD,又BD∩AC=D,所以SD⊥平面ABC.(2)因为BA=BC,所以BD⊥AC,又SD⊥平面ABC,所以SD⊥BD,因为SD∩AC=D,所以BD⊥平面ASC.线面垂直的性质的应用如图,已知矩形ABCD,过A作SA⊥平面AC,再过A作AE⊥SB于点E,过E作EF⊥SC于点F.(1)求证:AF⊥SC;(2)若平面AEF交SD于点G,求证:AG⊥SD.【证明】(1)因为SA⊥平面AC,BC⊂平面AC,所以SA⊥BC,因为四边形ABCD为矩形,所以AB⊥BC.所以BC⊥平面SAB,所以BC⊥AE.又SB⊥AE,SB∩BC=B,所以AE⊥平面SBC,所以AE⊥SC.又EF⊥SC,AE∩EF=E,所以SC⊥平面AEF.所以AF⊥SC.(2)因为SA⊥平面AC,所以SA⊥DC.又AD⊥DC,AD∩SA=A,所以DC⊥平面SAD.所以DC⊥AG.又由(1)有SC⊥平面AEF,AG⊂面AEF,所以SC ⊥AG ,所以AG ⊥平面SDC ,所以AG ⊥SD .证明线线垂直的常用思路线面垂直――→推出定义线线垂直――→推出判定定理线面垂直――→推出定义线线垂直.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是AB 上一点,N 是A 1C 的中点,MN ⊥平面A 1DC . 求证:(1)MN ∥AD 1; (2)M 是AB 的中点.证明:(1)因为四边形ADD 1A 1为正方形,所以AD 1⊥A 1D . 又因为CD ⊥平面ADD 1A 1,所以CD ⊥AD 1. 因为A 1D ∩CD =D , 所以AD 1⊥平面A 1DC . 又因为MN ⊥平面A 1DC , 所以MN ∥AD 1.(2)如图,连接ON ,在△A 1DC 中,A 1O =OD ,A 1N =NC . 所以ON ═∥12CD .因为CD ═∥AB , 所以ON ∥AM . 又因为MN ∥OA ,所以四边形AMNO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ON =AM .因为ON =12CD ,所以AM =12DC =12AB .所以M 是AB 的中点.线面垂直的综合应用如图所示,在直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已知DC =DD 1=2AD =2AB ,AD ⊥DC ,AB∥DC .(1)求证:D 1C ⊥AC 1;(2)设E 是DC 上一点,试确定E 的位置,使D 1E ∥平面A 1BD ,并说明理由. 【解】 (1)证明:连接C 1D .因为DC =DD 1,所以四边形DCC 1D 1是正方形,所以DC 1⊥D 1C . 因为AD ⊥DC ,AD ⊥DD 1,DC ∩DD 1=D , 所以AD ⊥平面DCC 1D 1,D 1C ⊂平面DCC 1D 1,所以AD ⊥D 1C .又AD ∩DC 1=D ,所以D 1C ⊥平面ADC 1. 又AC 1⊂平面ADC 1,所以D 1C ⊥AC 1.(2)如图,当E 是CD 的中点时满足条件,连接BE 、D 1E ,因为AB ═∥12CD , 所以四边形ABED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BE ∥AD ∥A 1D 1.所以四边形BED 1A 1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D 1E ∥A 1B .又D 1E ⊄面A 1BD ,A 1B ⊂A 1BD , 所以D 1E ∥平面A 1BD .综上所述,当E 是DC 的中点时,可使D 1E ∥平面A 1BD .线面垂直与平行的相互转化(1)空间中直线与直线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直线与直线平行可以相互转化,每一种垂直与平行的判定都是从某种垂直与平行开始转化为另一种垂直与平行,最终达到目的的.(2)转化关系:线线垂直判定定理定义线面垂直性质判定定理推论线线平行.如图所示,侧棱垂直于底面的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底面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90°,CE ⊥AB 1,D 为AB 的中点.求证:(1)CD ⊥AA 1; (2)AB 1⊥平面CED .证明:(1)由题意,得AA 1⊥平面ABC ,CD ⊂平面ABC ,所以CD ⊥AA 1.(2)因为D 是AB 的中点,△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90°,所以CD ⊥AB . 又CD ⊥AA 1,AB ∩A 1A =A ,所以CD ⊥平面A 1B 1BA ,因为AB 1⊂平面A 1B 1BA ,所以CD ⊥AB 1. 又CE ⊥AB 1,CD ∩CE =C , 所以AB 1⊥平面CED .1.直线与直线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或经过平移后相交于一点,并且交角为直角,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两条直线垂直包括相交垂直和异面垂直. 2.线面垂直、线线垂直的证明方法 (1)线面垂直的证明方法:①定义法;②判定定理法;③判定定理的推论.(2)线线垂直的证明方法:①定义法;②线面垂直的性质. (3)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可相互转化.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应注意:①定义中的“任何直线”这一条件,②直线与平面垂直是相交中的特殊情况,③利用定义可得直线和平面垂直则直线与平面内的所有直线垂直.2.直线与平面垂直应注意两点:①定理中的条件,是“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既不能说是“两条直线”,也不能说“无数条直线”.②应用定理的关键是在平面内,找到两条相交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要求涉及到的三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否则不正确.这告诉我们平面几何中的一些结论推广到空间时不一定成立,需要多加注意.1.一条直线和三角形的两边同时垂直,则这条直线和三角形的第三边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B.垂直C.相交不垂直D.不确定解析:选B.一条直线垂直于三角形的两条边,那么这条直线必垂直于这个三角形所在的平面,因而必与第三边垂直.2.l1,l2,l3是空间三条不同的直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l1⊥l2,l2⊥l3⇒l1∥l3B.l1⊥l2,l2∥l3⇒l1⊥l3C.l1∥l2∥l3⇒l1,l2,l3共面D.l1,l2,l3共点⇒l1,l2,l3共面解析:选B.A答案还有异面或者相交的情况,C、D不一定.3.已知PA垂直于平行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若PC⊥BD,平行四边形ABCD一定是.解析:因为PA⊥平面ABCD,所以PA⊥BD.又因为PC⊥BD,PA∩PC=P,所以BD⊥平面PAC,所以BD⊥AC,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一定是菱形.答案:菱形4.点P是等腰三角形ABC所在平面外一点,PA⊥平面ABC,PA=8,在△ABC中,AB=AC=5,BC=6,则点P到BC的距离是.答案:4 5[学生用书P97(单独成册)])[A 基础达标]1.已知直线a⊥平面α,b∥α,则a与b的关系为( )A.a⊥b,且a与b相交B.a⊥b,且a与b不相交D.a与b不一定垂直解析:选C.过b作平面β,β∩α=b′,则b∥b′,因为a⊥平面α,所以a⊥b′,所以a⊥b.2.已知m,n为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m⊂α,n⊂α,m∥β,n∥β⇒α∥βB.α∥β,m⊂α,n⊂β⇒m∥nC.m⊥α,m⊥n⇒n∥αD.m∥n,n⊥α⇒m⊥α解析:选D.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推论可知D正确.3.E、F分别是正方形ABCD中AB、BC的中点,沿DE、DF及EF把△ADE、△CDF和△BEF 折起,使A、B、C三点重合于一点P,则有( )A.DP⊥平面PEF B.DE⊥平面PEFC.EF⊥平面PEF D.DF⊥平面PEF解析:选A.如图所示,A、B、C三点重合于点P,则PD⊥PE,PD⊥PF,又PE∩PF=P,所以PD⊥平面PEF.4.如图,设平面α∩平面β=PQ,EG⊥平面α,FH⊥平面α,垂足分别为G,H.为使PQ⊥GH,则需增加的一个条件是( )A.EF⊥平面αB.EF⊥平面βC.PQ⊥GE解析:选B .因为EG ⊥平面α,PQ ⊂平面α,所以EG ⊥PQ .若EF ⊥平面β,则由PQ ⊂平面β,得EF ⊥PQ .又EG 与EF 为相交直线,所以PQ ⊥平面EFHG ,所以PQ ⊥GH ,故选B .5.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P 在侧面BCC 1B 1及其边界上运动,并且总保持AP ⊥BD 1,则动点P 的轨迹是( )A .线段B 1C B .线段BC 1C .BB 1中点与CC 1中点连成的线段D .BC 中点与B 1C 1中点连成的线段解析:选A .如图,由于BD 1⊥平面AB 1C ,故点P 一定位于B 1C 上.6.如图,▱ADEF 的边AF ⊥平面ABCD ,AF =2,CD =3,则CE =.解析:因为AF ⊥平面ABCD ,AF ∥DE ,所以DE ⊥平面ABCD ,CD ⊂平面ABCD ,所以DE ⊥CD ,因为DE =AF =2,CD =3,所以CE =22+33=13.答案:137.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 、n 是平面α及β之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给出四个论断:①m ∥n ;②α∥β;③m ⊥α;④n ⊥β.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 .答案:⎭⎪⎬⎪⎫m ∥n α∥βm ⊥α⇒n ⊥β 8.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 中,AB =1,BC =a (a >0),PA ⊥平面AC ,且PA =1,若BC 边上存在点Q ,使得PQ ⊥QD ,则a 的最小值为 .解析:因为PA ⊥平面ABCD ,所以PA ⊥QD . 若BC 边上存在一点Q ,使得QD ⊥PQ , 则有QD ⊥平面PAQ ,从而QD ⊥AQ .在矩形ABCD 中,当AD =a <2时,直线BC 与以AD 为直径的圆相离,故不存在点Q ,使PQ ⊥DQ .所以当a ≥2时,才存在点Q ,使得PQ ⊥QD .所以a 的最小值为2. 答案:29.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矩形,PA ⊥平面ABCD ,AP =AB =2,BC =22,E ,F 分别是AD ,PC 的中点.证明:PC ⊥平面BEF .证明:如图所示,连接PE ,EC , 在Rt △PAE 和Rt △CDE 中,因为PA =AB =CD ,AE =DE ,所以PE =CE ,即△PEC 是等腰三角形. 又因为F 是PC 的中点,所以EF ⊥PC . 又因为BP = AP 2+AB 2=22=BC ,F 是PC 的中点,所以BF ⊥PC .又因为BF ∩EF =F ,所以PC ⊥平面BEF . 10.侧棱垂直于底面的三棱柱ABC ­A ′B ′C ′满足∠BAC =90°,AB =AC =12AA ′=2,点M ,N 分别为A ′B ,B ′C ′的中点.(1)求证:MN ∥平面A ′ACC ′; (2)求证:A ′N ⊥平面BCN ; (3)求三棱锥C ­MNB 的体积. 解:(1)证明:如图,连接AB ′,AC ′,因为四边形ABB ′A ′为矩形,M 为A ′B 的中点,所以AB ′与A ′B 交于点M ,且M 为AB ′的中点,又点N 为B ′C ′的中点,所以MN ∥AC ′, 又MN ⊄平面A ′ACC ′,且AC ′⊂平面A ′ACC ′, 所以MN ∥平面A ′ACC ′.(2)证明:因为A ′B ′=A ′C ′=2,点N 为B ′C ′的中点, 所以A ′N ⊥B ′C ′.又BB ′⊥平面A ′B ′C ′,所以A ′N ⊥BB ′, 所以A ′N ⊥平面B ′C ′CB ,所以A ′N ⊥平面BCN . (3)由图可知V C ­MNB =V M ­BCN , 因为∠BAC =90°, 所以BC =AB 2+AC 2=22,S △BCN =12×22×4=42.由(2)及∠B ′A ′C ′=90°可得A ′N =2, 因为M 为A ′B 的中点, 所以M 到平面BCN 的距离为22, 所以V C ­MNB =V M ­BCN =13×42×22=43.[B 能力提升]11.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若E 为A 1C 1的中点,则直线CE 垂直于( ) A .AC B .BD C .A 1DD .A 1A解析:选B.如图所示,连接AC,BD,因为BD⊥AC,A1C1∥AC,所以BD⊥A1C1,因为BD⊥A1A,A1A∩A1C1=A1,所以BD⊥平面ACC1A1,因为CE⊂平面ACC1A1,所以BD⊥CE.12.如图所示,PA⊥圆O所在的平面,AB是圆O的直径,C是圆O上的一点,E,F分别是点A在PB,PC上的正投影,给出下列结论:①AF⊥PB;②EF⊥PB;③AF⊥BC;④AE⊥平面PBC.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解析:对于①、③,因为PA⊥平面ABC,故PA⊥BC.又BC⊥AC,故BC⊥平面PAC,从而BC⊥AF.故③正确.又AF⊥PC,故AF⊥平面PBC,所以AF⊥PB,故①正确.对于②,由①知AF⊥PB,而AE⊥PB,从而PB⊥平面AEF,故EF⊥PB.故②正确.对于④,AE与平面PBC不垂直,故④不正确.答案:①②③13.如图,四棱锥P­ABCD中,O是底面正方形ABCD的中心,侧棱PD⊥底面ABCD,PD =DC,E是PC的中点.(1)证明:EO∥平面PAD;(2)证明:DE⊥平面PBC.证明:(1)连接AC,因为点O是底面正方形ABCD的中心,所以点O是AC的中点,又因为E是PC的中点,所以在△PAC中,EO是中位线,所以PA∥EO.因为EO⊄平面PAD,PA⊂平面PAD,所以EO∥平面PAD.(2)因为PD⊥平面ABCD,BC⊂平面ABCD,所以PD⊥BC,因为底面ABCD是正方形,有BC⊥DC,所以BC⊥平面PDC.而DE⊂平面PDC,所以BC⊥DE.因为PD=DC,可知△PD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而DE是斜边PC的中线,所以DE⊥PC.又BC,PC⊂平面PBC,且BC∩PC=C,所以DE⊥平面PBC.14.(选做题)如图,A、B、C、D为空间四点,在△ABC中,AC=BC,等边三角形ADB 以AB为轴转动,问是否总有AB⊥CD?证明你的结论.解:当△ADB以AB为轴转动时,总有AB⊥CD.证明如下:①当点D在平面ABC内时,因为AC=BC,AD=BD,所以C、D都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CD⊥AB.②当点D不在平面ABC内时,取AB中点O,连DO,CO.因为AC=BC,AD=BD,所以CO⊥AB,DO⊥AB.又CO∩DO=O,所以AB⊥平面COD.因为CD⊂平面COD,所以AB⊥CD.综上所述,总有AB⊥CD.。

高中数学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1.2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1.2.2空间中的平面与空间向量学案含解析

高中数学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1.2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1.2.2空间中的平面与空间向量学案含解析

1.2.2 空间中的平面与空间向量导思1.什么是平面的法向量?它在解决线面位置关系中有何用途? 2.什么是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1.平面的法向量(1)定义:如果α是空间中的一个平面,n 是空间中的一个非零向量,且表示n 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与平面α垂直,则称n 为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此时也称n 与平面α垂直,记作n ⊥α. (2)性质:如果A ,B 是平面α上的任意不同两点,n 为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则: 1 若直线l ⊥α,则l 的任意一个方向向量都是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 2 对任意实数λ≠0,λn 是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 3向量AB → 一定与n 垂直,即AB →·n =0平面α的法向量唯一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提示:不唯一,都平行.2.空间线面的位置关系与空间向量若v 是直线l 的一个方向向量,n 1,n 2分别是平面α1,α2的一个法向量,则:1 n 1∥v ⇔l ⊥α12 n 1⊥v ⇔l ∥α1或l ⊂α13 n 1⊥n 2⇔α1⊥α24 n 1∥n 2⇔α1∥α2或α1,α2重合已知v 是直线l 的一个方向向量,n 是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如果n ⊥v ,那么直线l 一定与平面α平行吗?提示:不一定,也可能l ⊂α. 3.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射影已知平面α和一点A ,过点A 作α的垂线l ,设l 与α相交于点A′,则A′就是点A在平面α内的射影,也称为投影.三垂线定理如果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平面的一条斜线在该平面内的射影垂直,则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如果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则它也和这条斜线在该平面内的射影垂直.1.辨析记忆(对的打“√”,错的打“×”).(1)已知直线l垂直于平面α,向量a平行直线l,则a是平面α的法向量.()(2)若平面外的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则该直线与平面平行.()(3)若a是平面α的一条斜线,直线b垂直于a在α内的射影,则a⊥b.()提示:(1)×.向量a必须为非零向量.(2)√.(3)×.因为b不一定在平面α内,所以a与b不一定垂直.2.若a=(1,2,3)是平面γ的一个法向量,则下列向量中能作为平面γ的法向量的是() A.(0,1,2) B.(3,6,9)C.(-1,-2,3) D.(3,6,8)【解析】选B.向量(1,2,3)与向量(3,6,9)共线.3.(教材例题改编)已知PO⊥平面ABC,且O为△ABC的垂心,则AB与PC的关系是________.【解析】因为O为△ABC的垂心,所以CO⊥AB.又因为OC为PC在平面ABC内的射影,所以由三垂线定理知AB⊥PC.答案:垂直关键能力·合作学习类型一 平面的法向量(数学运算)1.若两个向量AB → =(1,2,3),AC →=(3,2,1),则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 为( )A .(-1,2,-1)B .(1,2,1)C .(1,2,-1)D .(-1,2,1)2.已知点A(2,-1,2)在平面α内,n =(3,1,2)是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则下列点P 中,在平面α内的是( ) A .P(1,-1,1)B .P ⎝⎛⎭⎫1,3,32C .P ⎝⎛⎭⎫1,-3,32D .P ⎝⎛⎭⎫-1,3,-343.正四棱锥如图所示,在向量PA → -PB → +PC → -PD → ,PA → +PC → ,PB → +PD → ,PA → +PB → +PC →+PD →中,不能作为底面ABCD 的法向量的是________.【解析】AB → =(1,2,3),AC →=(3,2,1), 设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n =(x ,y ,z),则⎩⎪⎨⎪⎧n ·AB →=x +2y +3z =0n ·AC →=3x +2y +z =0 ,取x =-1,得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为(-1,2,-1).2.选B.设P(x ,y ,z),则AP →=(x -2,y +1,z -2); 由题意知,AP → ⊥n ,则n ·AP →=0;所以3(x -2)+(y +1)+2(z -2)=0,化简得3x +y +2z =9. 验证得在A 中,3×1-1+2×1=4,不满足条件; 在B 中,3×1+3+2×32 =9,满足条件; 同理验证C 、D 不满足条件.3.连接AC ,BD ,交于点O ,连接OP ,则OP → 是底面ABCD 的一个法向量,PA → -PB → +PC → -PD →=BA → +DC → =0,不能作为底面ABCD 的法向量;PA → +PC → =-2OP →,能作为底面ABCD 的法向量;PB → +PD → =-2OP → ,能作为底面ABCD 的法向量;PA → +PB → +PC → +PD → =-4OP →,能作为底面ABCD 的法向量.答案:PA → -PB → +PC → -PD →求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的方法1.平面垂线的方向向量法:证明一条直线为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条直线的一个方向向量即为所求.2.待定系数法:步骤如下:类型二 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直观想象、逻辑推理)【典例】如图所示,三棱锥P-ABC 中,PA ⊥平面ABC ,若O ,Q 分别是△ABC 和△PBC 的垂心,求证:OQ ⊥平面PBC.【思路导引】利用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证明【证明】如图,连接AO 并延长交BC 于点E ,连接PE.因为PA ⊥平面ABC ,AE ⊥BC(由于O 是△ABC 的垂心), 所以PE ⊥BC ,所以点Q 在PE 上.因为⎩⎪⎨⎪⎧AE ⊥BC ,PE ⊥BC ,AE ∩PE =E ⇒BC ⊥平面PAE ⇒BC ⊥OQ.①连接BO 并延长交AC 于点F ,则BF ⊥AC. 连接BQ 并延长交PC 于点M ,则BM ⊥PC. 连接MF.因为PA ⊥平面ABC ,BF ⊥AC , 所以BF ⊥PC(三垂线定理).因为⎩⎪⎨⎪⎧BM ⊥PC ,BF ⊥PC ,BM ∩BF =B ⇒PC ⊥平面BMF ⇒PC ⊥OQ.②由①②,知OQ ⊥平面PBC.利用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证明线线垂直的基本环节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求证:A 1C ⊥平面BDC 1.【证明】连接AC,CD1,在正方体中,AA1⊥平面ABCD,所以AC是A1C在平面ABCD内的射影,又AC⊥BD,所以BD⊥A1C.同理D1C是A1C在平面CDD1C1内的射影.所以C1D⊥A1C.又C1D∩BD=D,所以A1C⊥平面BDC1.类型三利用空间向量证明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逻辑推理)证明平行问题角度1【典例】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为底面ABCD的中心,P是DD1的中点.设Q 是CC1上的点.当点Q在什么位置时,BQ∥平面PAO?【思路导引】建立恰当的坐标系,设出点Q的坐标,由BQ∥平面PAO确定其位置即可.【解析】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设正方体棱长为2,则O(1,1,0),A(2,0,0),P(0,0,1),B(2,2,0),D 1(0,0,2). 再设Q(0,2,c),所以OA → =(1,-1,0),OP →=(-1,-1,1), BQ →=(-2,0,c),BD 1=(-2,-2,2). 设平面PAO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n ·OA →=0,n ·OP →=0, 所以⎩⎪⎨⎪⎧x -y =0,-x -y +z =0,令x =1,则y =1,z =2.所以平面PAO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1,2). 若BQ ∥平面PAO ,则n ⊥BQ ,所以n ·BQ → =0,即-2+2c =0,所以c =1, 故当Q 为CC 1的中点时,BQ ∥平面PAO.本例若把“Q 是CC 1上的点”改为“Q 是CC 1的中点”,其他条件不变,求证:平面D 1BQ ∥平面PAO.【证明】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棱长为2,则O(1,1,0),A(2,0,0),P(0,0,1),B(2,2,0),D 1(0,0,2),Q(0,2,1), 所以OA → =(1,-1,0),OP →=(-1,-1,1), BQ →=(-2,0,1),BD 1=(-2,-2,2). 设平面PAO 的法向量为n 1=(x ,y ,z), 则⎩⎪⎨⎪⎧n 1·OA →=0n 1·OP →=0 ,所以⎩⎪⎨⎪⎧x -y =0-x -y +z =0,令x =1,则y =1,z =2.所以平面PAO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1,1,2).同理可求平面D 1BQ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1,1,2 , 因为n 1=n 2,所以n 1∥n 2, 所以平面D 1BQ ∥平面PAO.角度2证明垂直问题【典例】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平面CDEF 为正方形,平面ABCD 为等腰梯形,AB ∥CD ,AB =2BC ,∠ABC =60°,AC ⊥FB. (1)求证:AC ⊥平面FBC ;(2)线段ED 上是否存在点Q ,使平面EAC ⊥平面QBC ?证明你的结论.【思路导引】(1)利用余弦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AC ⊥BC ,再利用已知AC ⊥FB 和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2)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两个平面的法向量是否垂直即可. 【解析】(1)因为AB =2BC ,∠ABC =60°,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AC 2=AB 2+BC 2-2AB ·BCcos 60°=3BC 2, 所以AC 2+BC 2=4BC 2=AB 2, 所以∠ACB =90°,所以AC ⊥BC. 又因为AC ⊥FB ,FB ∩BC =B , 所以AC ⊥平面FBC.(2)线段ED 上不存在点Q ,使平面EAC ⊥平面QBC. 证明如下:因为AC ⊥平面FBC , 所以AC ⊥FC.因为CD ⊥FC ,所以FC ⊥平面ABCD.所以CA ,CF ,CB 两两互相垂直,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在等腰梯形ABCD 中,可得CB =CD.设BC =1,所以C(0,0,0),A(3 ,0,0),B(0,1,0),D(32 ,-12 ,0),E ⎝ ⎛⎭⎪⎪⎫32,-12,1 .所以CE → =⎝⎛⎭⎪⎪⎫32,-12,1 ,CA →=(3 ,0,0),CB →=(0,1,0).设平面EA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n ·CE →=0n ·CA →=0 ,所以⎩⎨⎧32x -12y +z =03x =0,取z =1,得n =(0,2,1).假设线段ED 上存在点Q , 设Q ⎝⎛⎭⎪⎫32,-12,t (0≤t≤1),所以CQ →=⎝ ⎛⎭⎪⎫32,-12,t . 设平面QBC 的法向量为m =(a ,b ,c),则⎩⎪⎨⎪⎧m ·CB →=0m ·CQ →=0 ,所以⎩⎨⎧b =032a -12b +tc =0,取c =1,得m =⎝ ⎛⎭⎪⎫-2t 3,0,1 .要使平面EAC ⊥平面QBC ,只需m·n =0, 即-23t×0+0×2+1×1=0,此方程无解.所以线段ED上不存在点Q,使平面EAC⊥平面QBC.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垂直问题的常用思路线面平行(1)求出直线l的方向向量是a,平面α的法向量是u,只需证明a⊥u,即a·u=0.(2)在平面内找一个向量与已知直线的方向向量是共线向量即可.面面平行(1)转化为相应的线线平行或线面平行.(2)求出平面α,β的法向量u,v,证明u∥v即可说明α∥β.线面垂直求出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的方向向量,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它们都垂直.面面垂直(1)转化为线面垂直.(2)求解两个平面的法向量,证明两个法向量垂直.1.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E,F分别是BB1,DD1的中点,求证:(1)FC1∥平面ADE;(2)平面ADE∥平面B1C1F.【解析】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有D(0,0,0),A(2,0,0),C(0,2,0),C1(0,2,2),E(2,2,1),F(0,0,1),B1(2,2,2),所以FC1=(0,2,1),DA → =(2,0,0),AE → =(0,2,1).(1)设n 1=(x 1,y 1,z 1)是平面ADE 的法向量,则n 1⊥DA → ,n 1⊥AE → ,即⎩⎪⎨⎪⎧n 1·DA →=2x 1=0n 1·AE →=2y 1+z 1=0 ⇒⎩⎪⎨⎪⎧x 1=0z 1=-2y 1 , 令z 1=2⇒y 1=-1,所以n 1=(0,-1,2),因为n 1·1FC =-2+2=0,所以n 1⊥1FC , 又因为FC 1⊄平面ADE ,即FC 1∥平面ADE.(2)因为11C B =(2,0,0),设n 2=(x 2,y 2,z 2)是平面B 1C 1F 的一个法向量. 由n 2⊥1FC ,n 2⊥11C B ,得21222112FC 2y z 0C B 2x 0⎧=+=⎪⎨==⎪⎩n n ⇒⎩⎪⎨⎪⎧x 2=0z 2=-2y 2. 令z 2=2⇒y 2=-1,所以n 2=(0,-1,2),所以n 1=n 2,所以平面ADE ∥平面B 1C 1 F.2.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E 是BC 的中点,在CC 1上求一点P ,使平面A 1B 1P ⊥平面C 1DE.【解析】以D 为原点,DA 为x 轴,DC 为y 轴,DD 1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设正方体棱长为2,且P(0,2,a),则D(0,0,0),E(1,2,0),C 1(0,2,2),A 1(2,0,2),B 1(2,2,2),则DE → =(1,2,0),1DC =(0,2,2),设n 1=(x 1,y 1,z 1)且n 1⊥平面DEC 1,则⎩⎪⎨⎪⎧x 1+2y 1=0y 1+z 1=0 ,取n 1=(2,-1,1). 又1A P =(-2,2,a -2),11A B =(0,2,0),设n 2=(x 2,y 2,z 2)且n 2⊥平面A 1B 1P ,则⎩⎪⎨⎪⎧-2x 2+2y 2+(a -2)z 2=0y 2=0 ,取n 2=(a -2,0,2). 由平面A 1B 1P ⊥平面C 1DE ,得n 1·n 2=0,1的中点.【补偿训练】在四棱锥P-ABCD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侧棱PD 垂直于底面ABCD ,PD =DC ,E 是PC 的中点,作EF ⊥PB 于点F.求证:(1)PA ∥平面EDB.(2)PB ⊥平面EFD.K【证明】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 是坐标原点,设DC =a.(1)连接AC 交BD 于G ,连接EG ,依题意得D(0,0,0),A(a ,0,0),P(0,0,a),E ⎝⎛⎭⎫0,a 2,a 2 . 因为底面ABCD 是正方形,所以G 是此正方形的中心,故点G 的坐标为⎝⎛⎭⎫a 2,a 2,0 ,所以EG → =⎝⎛⎭⎫a 2,0,-a 2 .又PA → =(a ,0,-a),所以PA → =2EG → ,这表明PA ∥EG.而EG ⊂平面EDB ,且PA ⊄平面EDB ,所以PA ∥平面EDB.(2)依题意得B(a ,a ,0),PB → =(a ,a ,-a),DE → =⎝⎛⎭⎫0,a 2,a 2 ,所以PB → ·DE → =0+a 22 -a 22 =0,所以PB → ⊥DE → ,即PB ⊥DE.又已知EF ⊥PB ,且EF∩DE =E ,所以PB ⊥平面EFD.课堂检测·素养达标1.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l ⊄α,则使l ∥α成立的是( )A .a =(1,-1,2),n =(-1,1,-2)B .a =(2,-1,3),n =(-1,1,1)C .a =(1,1,0),n =(2,-1,0)D .a =(1,-2,1),n =(1,1,2)【解析】l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l ⊄α,使l ∥α成立,所以a·n =0, 在A 中,a·n =-1-1-4=-6,故A 错误;在B 中,a·n =-2-1+3=0,故B 成立;在C 中,a·n =2-1=1,故C 错误;在D 中,a·n =1-2+2=1,故D 错误.2.(教材练习改编)若平面α与β的法向量分别是a =(2,4,-3),b =(-1,2,2),则平面α与β的位置关系是( )A .平行B .垂直C .相交但不垂直D .无法确定 【解析】选B.a·b =(2,4,-3)·(-1,2,2)=-2+8-6=0,所以a ⊥b ,所以平面α与平面β垂直.3.已知平面α内有一个点M(1,-1,2),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是n =(6,-3,6),则下列点P 中在平面α内的是( )A .P(2,3,3)B .P(-2,0,1)C .P(-4,4,0)D .P(3,-3,4)【解析】选A.设平面α内一点P(x ,y ,z),则:MP → =(x -1,y +1,z -2),因为n =(6,-3,6)是平面α的法向量,所以n ⊥MP → ,n ·MP → =6(x -1)-3(y +1)+6(z -2)=6x -3y +6z -21,所以由n ·MP → =0得6x -3y +6z -21=0,所以2x -y +2z =7,把各选项的坐标数据代入上式验证可知A 适合.4.正三棱锥P-ABC 中,BC 与PA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解析】如图,在正三棱锥P-ABC 中,P 在底面ABC 内的射影O 为正三角形ABC 的中心,连接AO ,则AO 是PA 在底面ABC 内的射影,且BC ⊥AO ,所以BC ⊥PA.答案:BC ⊥PA。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北师大版2学案: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1.5平行关系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北师大版2学案: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1.5平行关系含答案

第1课时平行关系的判定[核心必知] 1.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直线在平面内aα直线与平面相交a∩α=A直线与平面平行a∥α2。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若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3.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则两平面平行[问题思考]1.若直线a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则直线a平行于平面α吗?提示:不一定,因为直线a在平面α内时,与a平行的直线也有无数条.2.对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中,若把“相交”去掉,这两个平面是否一定平行,为什么?提示:不一定.如图中,平面α内的两条直线a,b均平行于β,而α与β却相交.讲一讲1。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E,F分别是PB,PC的中点.证明:EF∥平面PAD。

[尝试解答]证明:在△PBC中,E,F分别是PB,PC的中点,∴EF∥BC.又BC∥AD,∴EF∥AD。

又∵AD平面PAD,EF平面PAD,∴EF∥平面PAD。

1.判断或证明线面平行的方法(1)定义法:证明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不易操作);(2)判定定理法:aα,bα,a∥b⇒a∥α;(3)排除法:证明直线与平面不相交,直线也不在平面内.2.证明线线平行的方法(1)利用三角形、梯形中位线的性质;(2)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3)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练一练1.如图,P是平行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Q是PA的中点,求证:PC∥平面BDQ.证明:连接AC交BD于O,连接QO。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为AC的中点.又Q为PA的中点,∴QO∥PC。

显然QO平面BDQ,PC平面BDQ,∴PC∥平面BDQ.讲一讲2。

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E,F分别是棱A1B1,A1D1,B1C1,C1D1的中点.求证:平面AMN∥平面EFDB.[尝试解答] 证明:如图所示,连接MF。

高中数学: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学案(新人教版B版必修2) 学案

高中数学: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学案(新人教版B版必修2) 学案

数学: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学案(新人教版B 版必修2)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单元小结导航知识链接点击考点(1)了解柱,锥,台,球及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2) 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能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并会用斜二测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3) 通过观察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这两种方法画出的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

(4) 理解柱,锥,台,球的表面积及体积公式。

(5) 理解平面的基本性质及确定平面的条件。

(6) 掌握空间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性质。

(7) 掌握空间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

名师导航1.学习方法指导 (1) 空间几何体①空间图形直观描述了空间形体的特征,我们一般用斜二测画法来画空间图形的直观图。

②空间图形可以看作点的集合,用符号语言表述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时,经常用到集合的有关符号,要注意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相互转化。

③柱,锥,台,球是简单的几何体,同学们可用列表的方法对它们的定义,性质,表面积及体积进行归纳整理。

④对于一个正棱台,当上底面扩展为下底面的全等形时,就变为一个直棱柱;当上底面收缩为中心点时,就变为一个正棱锥。

由1()2S c c h ''=+正棱台侧和()3hV s s '=正棱台,就可看出它们的侧面积与体积公式的联系。

(2)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①“确定平面”是将空间图形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问题来解决的重要条件,这种转化最基本的就是三个公理。

②空间中平行关系之间的转化:直线与直线平行 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

③空间中垂直关系之间的转化:直线与直线垂直 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

2.思想方法小结在本章中需要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观察法,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等。

主要是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平行与垂直的相互转化等。

3.综合例题分析例1:如图,P 是∆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A ',B ',C '分别是PBC ∆,PCA ∆,PAB ∆的重心。

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平行和垂直(学案)

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平行和垂直(学案)

立体几何平行和垂直知识讲解知识点1 点、线、面一、平面的基本性质二、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1.位置关系的分类⎩⎨⎧共面直线⎩⎪⎨⎪⎧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2.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3.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4.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或夹角)(1)定义:设ba,是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中任一点O作直线bbaa//',//',把'a与'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与b所成的角.I,,Pl P l且且三、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llAα//l知识点2 线线垂直判断线线垂直的方法:所成的角是直角,两直线垂直;垂直于平行线中的一条,必垂直于另一条。

三垂线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它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

推理模式:,,PO O PA A a AO a a AP αααα⊥∈⎫⎪=⇒⊥⎬⎪⊂⊥⎭注意:⑴三垂线指AO PO PA ,,都垂直α内的直线a 其实质是:斜线和平面内一条直线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⑵要考虑a 的位置,并注意两定理交替使用。

知识点3 线面垂直定义:如果一条直线l 和一个平面α相交,并且和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 和平面α互相垂直其中直线l 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l 的垂面,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叫做垂足。

直线l 与平面α垂直记作:α⊥l 。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知识点4 面面垂直两个平面垂直的定义:相交成直二面角的两个平面叫做互相垂直的平面。

(完整版)高中数学各章节

(完整版)高中数学各章节

必修一第一章1.1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1.1.1集合的概念1.1.2集合的表示方法第二章2.1函数2.1.1函数2.1.2函数的表示方法2.1.3函数的单调性2.1.4函数的奇偶性2.1.5用计算机作函数图像(选学)2.2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2.2.1一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2.2.2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2.3函数的应用(1)2.4函数与方程2.4.1函数的零点2.4.2求函数零点近似解的一种计算方法----二分法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数(1)3.1指数与指数函数3.1.1实数指数幂及其运算3.1.2指数函数3.2对数与对数函数3.2.1对数及其运算3.2.2对数函数3.2.3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3.3幂函数3.4函数的应用(2)必修二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1.1空间几何体1.1.1构成空间几何体的基本元素1.1.2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1.1.3圆柱圆锥圆台和球1.1.4投影与直观图1.1.5三视图1.1.6棱柱棱锥棱台和球的表面积1.1.7柱锥台和球的体积1.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2.1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1.2.2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2.1.1数轴上的基本公式2.1.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2.2直线的方程2.2.1直线方程的概念与直线的斜率2.2.2直线方程的集中形式2.2.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2.4点到直线的距离2.3圆的方程2.3.1圆的标准方程2.3.2圆的一般方程2.3.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3.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4空间直角坐标系2.4.1空间直角坐标系2.4.2空间两点距离公式必修三第一章算法初步1.1算法与程序框图1.1.1算法的概念1.1.2程序框图1.1.3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和框图表示1.2基本算法语句1.2.1赋值输入输出语句1.2.2条件语句1.2.3循环语句1.3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第二章统计2.1随机抽样2.1.1简单的随机抽样2.1.2系统抽样2.1.3分层抽样2.1.4数据的收集2.2用样本估计总体2.2.1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2.2.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2.3变量的相关性2.3.1变量间的相互关系2.3.2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第三章概率3.1事件与概率3.1.1随机现象3.1.2事件与基本事件空间3.1.3频率与概率3.1.4概率的加法公式3.2古典概型3.2.1古典概型3.2.2概率的一般加法公式(选学)3.3随机数的含义与应用3.3.1几何概型3.3.2随机数的含义与应用3.4概率的应用必修四第一章基本的初等函数(2)1.1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1.1.1角的概念的推广1.1.2弧度制和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2.1三角函数的定义1.2.2单位圆与三角函数线1.2.3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1.2.4诱导公式1.3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3.1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3.2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3.3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第二章平面向量2.1向量的线性运算2.1.1向量的概念2.1.2向量的加法2.1.3向量的减法2.1.4数乘向量2.1.5向量共线的条件和轴上向量坐标运算2.2向量的分解和向量的坐标运算2.2.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2.2.2向量的正交分解与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2.2.3用平面向量坐标表示向量共线条件2.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3.1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与定义2.3.2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2.3.3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与度量公式2.4向量的应用2.4.1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2.4.2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和角公式3.1.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3.1.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3.2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3.2.1倍角公式3.2.2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3.3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1.1正弦定理1.1.2余弦定理1.2应用举例第二章数列2.1数列2.1.1数列2.1.2数列的递推公式(选学)2.2等差数列2.2.1等差数列2.2.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3等比数列2.3.1等比数列2.3.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三章不等式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1.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1.2不等式性质3.2均值不等式3.3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4不等式的实际应用3.5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5.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3.5.2简单线性规划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与量词1.1.1命题1.1.2量词1.2基本逻辑联结词1.2.1且与或1.2.2非(否定)1.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命题的四种形式1.3.1推出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1.3.2命题的四种形式第二章圆锥曲线方程2.1曲线方程2.1.1曲线与方程的概念2.1.2由曲线求它的方程由方程研究曲线性质2.2椭圆2.2.1椭圆的标准方程2.2.2椭圆的集几何性质2.3双曲线2.3.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3.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2.4抛物线2.4.1抛物线的标准方程2.4.2抛物线的几何性质2.5直线与圆锥曲线第三章空间向量与几何体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3.1.1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3.1.2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3.1.3两个向量的数量积3.1.4空间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3.2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3.2.1直线的方向向量与直线的向量方程3.2.2平面的法向量与平面的向量表示3.2.3直线与平面的夹角3.2.4二面角及其度量3.2.5距离(选学)选修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1导数1.1.1函数的平均变化率1.1.2瞬时速度与导数1.1.3导数的几何1.2导数的运算1.2.1常数函数与幂函数的导数1.2.2导数公式表及数学软件的应用1.2.3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1.3导数的应用1.3.1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1.3.2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1.3.3导数的实际应用1.4定积分与微积分的基本定理1.4.1曲边梯形面积与定积分1.4.2微积分基本定理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1.1合情推理2.1.2演绎推理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综合法与分析法2.2.2反证法2.3数学归纳法2.3.1数学归纳法2.3.2数学归纳法应用举例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3.1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3.1.1实数系3.1.2复数的概念3.1.3复数的几何意义3.2复数的运算3.2.1复数的加法与减法3.2.2复数的乘法3.2.3复数的除法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1.1基本计数原理1.2排列与组合1.2.1排列1.2.2组合1.3二项式定理1.3.1二项式定理1.3.2杨辉三角第二章概率2.1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2.1.1离散型随机变量2.1.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2.1.3超几何分布2.2条件概率与实践的独立性2.2.1条件概率2.2.2事件的独立性2.2.3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2.3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2.3.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2.3.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2.4正态分布第三章统计案例3.1独立性检验3.2回归分析选修4-4第一章坐标系1.1直角坐标系平面上的伸缩变换1.1.1直角坐标系1.1.2平面上的伸缩变换1.2极坐标系1.2.1平面上点的极坐标1.2.2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关系1.3曲线的极坐标方程1.4圆的极坐标方程1.4.1圆心在极轴上且过极点的圆1.4.2圆心在点(a,∏/2)处且过极点的圆1.5柱坐标系和球坐标系1.5.1柱坐标系1.5.2球坐标系第二章参数方程2.1曲线的参数方程2.1.1抛射体的运动2.1.2曲线的参数方程2.2直线与圆的参数方程2.2.1直线的参数方程2.2.2圆的参数方程2.3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2.3.1椭圆的参数方程2.3.2双曲线的参数方程2.3.3抛物线的参数方程2.4一些常见曲线的参数方程2.4.1摆线的参数方程2.4.2圆的渐开线的参数方程。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教案:立体几何全部教案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教案:立体几何全部教案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教案:立体几何第一章教案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1 柱体教学目标:理解柱体的概念及其性质,掌握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柱体的概念及其性质,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柱体的实物模型,以及相关的计算工具。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柱体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柱体的特征。

(2) 讲解概念解释柱体的定义,说明柱体的性质,如底面的形状和大小,高的大小等。

(3) 计算方法讲解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

(4) 练习给出一些柱体的具体数据,让学生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计算方法。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柱体的概念及其性质,以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和掌握柱体的概念及其性质,以及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的培养,通过实物模型和计算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1.2 锥体教学目标:理解锥体的概念及其性质,掌握锥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锥体的概念及其性质,锥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锥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锥体的实物模型,以及相关的计算工具。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锥体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锥体的特征。

(2) 讲解概念解释锥体的定义,说明锥体的性质,如底面的形状和大小,高的大小等。

(3) 计算方法讲解锥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

(4) 练习给出一些锥体的具体数据,让学生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计算方法。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锥体的概念及其性质,以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和掌握锥体的概念及其性质,以及锥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一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4-1空间中直线平面的平行练习含解析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一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4-1空间中直线平面的平行练习含解析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2课时 空间中直线、平面的平行学习目标 熟练掌握用方向向量、法向量证明线线、线面、面面间的平行关系.知识点一 线线平行的向量表示 设u 1,u 2分别是直线l 1,l 2的方向向量,则l 1∥l 2⇔u 1∥u 2⇔∃λ∈R ,使得u 1=λu 2.知识点二 线面平行的向量表示设u 是直线 l 的方向向量,n 是平面α的法向量,l ⊄α,则l ∥α⇔u ⊥n ⇔u ·n =0.知识点三 面面平行的向量表示 设n 1 ,n 2 分别是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α∥β⇔n 1∥n 2⇔∃λ∈R ,使得n 1=λn 2 .思考 怎么利用向量证明或判定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答案 证明或判定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两类思路(1)转化为线线关系,然后利用两个向量的关系进行判定;(2)利用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进行判定.1.已知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1,2,0),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2,1,-1),则( ) A .l ⊥α B .l ∥α C .l ⊂α D .l ∥α或l ⊂α答案 D2.若平面α∥β,且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n =⎝ ⎛⎭⎪⎫-2,1,12,则平面β的法向量可以是( ) A.⎝⎛⎭⎪⎫-1,12,14B .(2,-1,0)C .(1,2,0) D.⎝ ⎛⎭⎪⎫12,1,2答案 A3.若两个不同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1,2,-1),v =(-4,-8,4),则平面α,β的位置是________. 答案 α∥β解析 ∵u =-14v ,∴α∥β.一、证明线线平行例1 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3,AD =4,AA 1=2,点M 在棱BB 1上,且BM =2MB 1,点S 在DD 1上,且SD 1=2SD ,点N ,R 分别为A 1D 1,BC 的中点.求证:MN ∥RS .证明 方法一 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根据题意得M ⎝ ⎛⎭⎪⎫3,0,43,N (0,2,2),R (3,2,0),S ⎝ ⎛⎭⎪⎫0,4,23. 则MN →,RS →分别为MN ,RS 的方向向量, 所以MN →=⎝ ⎛⎭⎪⎫-3,2,23,RS →=⎝ ⎛⎭⎪⎫-3,2,23,所以MN →=RS →,所以MN →∥RS →,因为M ∉RS , 所以MN ∥RS .方法二 设AB →=a ,AD →=b ,AA 1—→=c , 则MN →=MB 1—→+B 1A 1—→+A 1N —→=13c -a +12b ,RS →=RC →+CD →+DS →=12b -a +13c .所以MN →=RS →,所以MN →∥RS →. 又R ∉MN ,所以MN ∥RS .反思感悟 利用向量证明线线平行的思路证明线线平行只需证明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共线即可.跟踪训练1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为DD 1和BB 1的中点.求证:四边形AEC 1F 是平行四边形.证明 以点D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DA →,DC →,DD 1—→为正交基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不妨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A (1,0,0),E ⎝ ⎛⎭⎪⎫0,0,12,C 1(0,1,1),F ⎝⎛⎭⎪⎫1,1,12,∴AE →=⎝ ⎛⎭⎪⎫-1,0,12,FC 1—→=⎝ ⎛⎭⎪⎫-1,0,12,EC 1—→=⎝ ⎛⎭⎪⎫0,1,12,AF →=⎝ ⎛⎭⎪⎫0,1,12,∴AE →=FC 1—→,EC 1—→=AF →, ∴AE →∥FC 1—→,EC 1—→∥AF →, 又∵F ∉AE ,F ∉EC 1, ∴AE ∥FC 1,EC 1∥AF ,∴四边形AEC 1F 是平行四边形. 二、证明线面平行例2 在四棱锥P -ABCD 中,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侧棱PD 垂直于底面ABCD ,PD =DC ,E 是PC 的中点.证明:PA ∥平面EDB .证明 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是坐标原点,设PD =DC =a . 连接AC ,交BD 于点G ,连接EG ,依题意得D (0,0,0),A (a ,0,0),P (0,0,a ),E ⎝ ⎛⎭⎪⎫0,a 2,a 2.方法一 设平面BDE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又DE →=⎝ ⎛⎭⎪⎫0,a 2,a 2,EB →=⎝⎛⎭⎪⎫a ,a2,-a 2,则有⎩⎪⎨⎪⎧n ·DE →=0,n ·EB →=0,即⎩⎪⎨⎪⎧a 2y +z =0,a ⎝ ⎛⎭⎪⎫x +y 2-z 2=0,即⎩⎪⎨⎪⎧y +z =0,2x +y -z =0.令z =1,则⎩⎪⎨⎪⎧x =1,y =-1,所以n =(1,-1,1),又PA →=(a ,0,-a ),所以n ·PA →=(1,-1,1)·(a ,0,-a )=a -a =0. 所以n ⊥PA →.又PA ⊄平面EDB ,所以PA ∥平面EDB . 方法二 因为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所以G 是此正方形的中心,故点G 的坐标为⎝ ⎛⎭⎪⎫a 2,a 2,0,所以EG →=⎝ ⎛⎭⎪⎫a 2,0,-a 2. 又PA →=(a ,0,-a ),所以PA →=2EG →,这表明PA ∥EG . 而EG ⊂平面EDB ,且PA ⊄平面EDB , 所以PA ∥平面EDB .方法三 假设存在实数λ,μ使得PA →=λDE →+μEB →,即(a ,0,-a )=λ⎝ ⎛⎭⎪⎫0,a 2,a 2+μ⎝ ⎛⎭⎪⎫a ,a 2,-a2,则有⎩⎪⎨⎪⎧a =μa ,0=λ·a 2+μ·a 2=a 2λ+μ,-a =λ·a 2-μ·a2,解得⎩⎪⎨⎪⎧λ=-1,μ=1.所以PA →=-DE →+EB →,又PA ⊄平面EDB , 所以PA ∥平面EDB .反思感悟 证明线面平行问题的方法(1)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的某一向量是共线向量且直线不在平面内; (2)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可以用平面内两个不共线向量表示且直线不在平面内; (3)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且直线不在平面内.跟踪训练2 在如图所示的多面体中,EF ⊥平面AEB ,AE ⊥EB ,AD ∥EF ,EF ∥BC ,BC =2AD =4,EF =3,AE =BE =2,G 是BC 的中点,求证:AB ∥平面DEG .证明 ∵EF ⊥平面AEB ,AE ⊂平面AEB ,BE ⊂平面AEB , ∴EF ⊥AE ,EF ⊥BE . 又∵AE ⊥EB ,∴EB ,EF ,EA 两两垂直.以点E 为坐标原点,EB ,EF ,EA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由已知得,A (0,0,2),B (2,0,0),C (2,4,0),F (0,3,0),D (0,2,2),G (2,2,0), ∴ED →=(0,2,2),EG →=(2,2,0),AB →=(2,0,-2). 设平面DEG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ED →·n =0,EG →·n =0,即⎩⎪⎨⎪⎧2y +2z =0,2x +2y =0,令y =1,得z =-1,x =-1,则n =(-1,1,-1), ∴AB →·n =-2+0+2=0,即AB →⊥n . ∵AB ⊄平面DEG , ∴AB ∥平面DEG . 三、证明面面平行例3 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E ,F 分别是BB 1,DD 1的中点, 求证:平面ADE ∥平面B 1C 1F .证明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则D (0,0,0),A (2,0,0),C (0,2,0),C 1(0,2,2),E (2,2,1),F (0,0,1),B 1(2,2,2), 所以FC 1—→=(0,2,1),DA →=(2,0,0),AE →=(0,2,1),C 1B 1—→=(2,0,0), 设n 1=(x 1,y 1,z 1)是平面ADE 的法向量, 则n 1⊥DA →,n 1⊥AE →, 即⎩⎪⎨⎪⎧n 1·DA →=2x 1=0,n 1·AE →=2y 1+z 1=0,得⎩⎪⎨⎪⎧x 1=0,z 1=-2y 1.令z 1=2,则y 1=-1,所以可取n 1=(0,-1,2). 同理,设n 2=(x 2,y 2,z 2)是平面B 1C 1F 的一个法向量. 由n 2⊥FC 1—→,n 2⊥C 1B 1—→, 得⎩⎪⎨⎪⎧n 2·FC 1→=2y 2+z 2=0,n 2·C 1B 1→=2x 2=0,解得⎩⎪⎨⎪⎧x 2=0,z 2=-2y 2.令z 2=2,得y 2=-1, 所以n 2=(0,-1,2). 因为n 1=n 2,即n 1∥n 2, 所以平面ADE ∥平面B 1C 1F .反思感悟 证明面面平行问题的方法(1)利用空间向量证明面面平行,通常是证明两平面的法向量平行. (2)将面面平行转化为线线平行然后用向量共线进行证明.跟踪训练3 在直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底面ABCD 为等腰梯形,AB ∥CD ,AB =4,BC =CD =2,AA 1=2,F 是棱AB 的中点.试用向量的方法证明:平面AA 1D 1D ∥平面FCC 1. 证明 因为AB =4,BC =CD =2,F 是棱AB 的中点,所以BF =BC =CF ,所以△BCF 为正三角形.因为ABCD 为等腰梯形,AB =4,BC =CD =2,所以∠BAD =∠ABC =60°. 取AF 的中点M ,连接DM , 则DM ⊥AB ,所以DM ⊥CD .以D 为原点,DM 为x 轴,DC 为y 轴,DD 1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则D (0,0,0),D 1(0,0,2),A (3,-1,0),F (3,1,0),C (0,2,0),C 1(0,2,2), 所以DD 1—→=(0,0,2),DA →=(3,-1,0),CF →=(3,-1,0),CC 1—→=(0,0,2), 所以DD 1—→∥CC 1—→,DA →∥CF →, 所以DD 1∥CC 1,DA ∥CF ,又DD 1∩DA =D ,CC 1∩CF =C ,DD 1,DA ⊂平面AA 1D 1D ,CC 1,CF ⊂平面FCC 1, 所以平面AA 1D 1D ∥平面FCC 1.面面平行之探究典例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C 1中,O 为底面ABCD 中心,P 是DD 1的中点,设Q 是CC 1上的点,问:当点Q 在什么位置时,平面D 1BQ ∥平面PAO .解 如图所示,分别以DA ,DC ,DD 1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在CC 1上任取一点Q ,连接BQ ,D 1Q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 则O ⎝ ⎛⎭⎪⎫12,12,0,P ⎝⎛⎭⎪⎫0,0,12,A (1,0,0),B (1,1,0),D 1(0,0,1),则Q (0,1,z ),则OP →=⎝ ⎛⎭⎪⎫-12,-12,12,BD 1—→=(-1,-1,1),∵BD 1—→=2OP →,∴OP →∥BD 1—→,∴OP ∥BD 1. AP →=⎝⎛⎭⎪⎫-1,0,12,BQ →=(-1,0,z ),当z =12时,AP →=BQ →,即AP ∥BQ ,又AP ∩OP =P ,BQ ∩BD 1=B ,AP ,OP ⊂平面PAO ,BQ ,BD 1⊂平面D 1BQ ,则有平面PAO ∥平面D 1BQ ,∴当Q 为CC 1的中点时,平面D 1BQ ∥平面PAO .[素养提升] (1)求点的坐标:可设出对应点的坐标,根据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转化为向量共线问题或者利用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共线,进而建立与所求点的坐标有关的等式.(2)由结论推应具备的条件的逆向推理是逻辑推理中的一种基本形式,通过应用推理的方式与方法,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1.已知向量 a =(2,4,5),b =(3,x ,y ) 分别是直线 l 1,l 2 的方向向量,若 l 1∥l 2 ,则( ) A .x =6,y =15 B .x =3,y =152C .x =3,y =15D .x =6,y =152答案 D解析 由题意得,32=x 4=y 5,∴x =6,y =152.2.如果直线l 的方向向量是a =(-2,0,1),且直线l 上有一点P 不在平面α上,平面α的法向量是b =(2,0,4),那么( ) A .l ⊥α B .l ∥α C .l ⊂α D .l 与α斜交答案 B解析 ∵直线l 的方向向量是a =(-2,0,1),平面α的法向量是b =(2,0,4), ∴a ·b =-4+0+4=0,∴直线l 在平面α内或者与平面平行,又直线l 上有一点P 不在平面α上, ∴l ∥α.3.若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能使l ∥α的是( ) A .a =(1,0,0),n =(-2,0,0) B .a =(1,3,5),n =(1,0,1) C .a =(0,2,1),n =(-1,0,-1) D .a =(1,-1,3),n =(0,3,1) 答案 D解析 若l ∥α,则a ·n =0. 而A 中a ·n =-2, B 中a ·n =1+5=6,C 中a ·n =-1,只有D 选项中a ·n =-3+3=0.4.设平面α,β的一个法向量分别为u =(1,2,-2),v =(-3,-6,6),则α,β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__. 答案 平行解析 ∵v =-3(1,2,-2)=-3u ,∴α∥β.5.已知直线l ∥平面ABC ,且l 的一个方向向量为a =(2,m ,1),A (0,0,1),B (1,0,0),C (0,1,0)则实数m 的值是________. 答案 -3解析 ∵l ∥平面ABC ,∴存在实数x ,y ,使a =xAB →+yAC →,AB →=(1,0,-1),AC →=(0,1,-1), ∴(2,m ,1)=x (1,0,-1)+y (0,1,-1)=(x ,y ,-x -y ), ∴⎩⎪⎨⎪⎧2=x ,m =y ,1=-x -y ,∴m =-3.1.知识清单:(1)线线平行的向量表示. (2)线面平行的向量表示. (3)面面平行的向量表示. 2.方法归纳:坐标法、转化化归.3.常见误区:通过向量和平面平行直接得到线面平行,忽略条件直线不在平面内.1.与向量a =(1,-3,2)平行的一个向量的坐标是( )A.⎝ ⎛⎭⎪⎫13,1,1 B .(-1,-3,2) C.⎝ ⎛⎭⎪⎫-12,32,-1 D .(2,-3,-22)答案 C解析 a =(1,-3,2)=-2⎝ ⎛⎭⎪⎫-12,32,-1.2.若平面α,β的一个法向量分别为m =⎝ ⎛⎭⎪⎫-16,13,-1,n =⎝ ⎛⎭⎪⎫12,-1,3,则( )A .α∥βB .α⊥βC .α与β相交但不垂直D .α∥β或α与β重合答案 D解析 因为n =-3m ,所以m ∥n ,所以α∥β或α与β重合.3.已知直线l 的方向向量是a =(3,2,1),平面α的法向量是u =(-1,2,-1),则l 与α的位置关系是( ) A .l ⊥αB .l ∥αC .l 与α相交但不垂直D .l ∥α或l ⊂α答案 D解析 因为a ·u =-3+4-1=0,所以a ⊥u .所以l ∥α或l ⊂α.4.(多选)若直线l 的一个方向向量为d =(6,2,3),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n =(-1,3,0),则直线l 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 ) A .垂直B .平行C .直线l 在平面α内D .不能确定答案 BC解析 ∵d ·n =-6+2×3+0=0,∴d ⊥n ,∴直线l 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直线l 在平面α内或平行.5.已知平面α的法向量是(2,3,-1),平面β的法向量是(4,λ,-2),若α∥β,则λ的值是( )A .-103B .6C .-6 D.103答案 B解析 ∵α∥β,∴α的法向量与β的法向量也互相平行. ∴24=3λ=-1-2,∴λ=6. 6.已知平面α内的三点A (0,0,1),B (0,1,0),C (1,0,0),平面β的一个法向量为n =(-1,-1,-1),且β与α不重合,则β与α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答案 α∥β解析 AB →=(0,1,-1),AC →=(1,0,-1),n ·AB →=(-1,-1,-1)·(0,1,-1)=-1×0+(-1)×1+(-1)×(-1)=0,n ·AC →=(-1,-1,-1)·(1,0,-1)=-1×1+0+(-1)·(-1)=0, ∴n ⊥AB →,n ⊥AC →.∴n 也为α的一个法向量,又 α与β不重合, ∴α∥β.7.若a =⎝ ⎛⎭⎪⎫x ,2y -1,-14是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且b =(-1,2,1),c =⎝ ⎛⎭⎪⎫3,12,-2均与平面α平行,则向量a =________. 答案 ⎝ ⎛⎭⎪⎫-952,126,-14解析 由题意,知⎩⎪⎨⎪⎧a ·b =0,a ·c =0,即⎩⎪⎨⎪⎧-x +4y -94=0,3x +y =0,解得⎩⎪⎨⎪⎧x =-952,y =2752,所以a =⎝ ⎛⎭⎪⎫-952,126,-14.8.已知α,β为两个不重合的平面,设平面α与向量a =(-1,2,-4)垂直,平面β与向量b =(-2,4,-8)垂直,则平面α与β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答案 平行解析 由题意得a ,b 分别为α,β的一个法向量,又a ∥b ,∴α∥β.9.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棱垂直于底面,AB ⊥BC ,E ,F 分别为A 1C 1和BC 的中点.求证:C 1F ∥平面ABE .证明 如图,以B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BC ,BA ,BB 1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BC =a ,AB =b ,BB 1=c ,则B (0,0,0),A (0,b ,0),C 1(a ,0,c ),F ⎝ ⎛⎭⎪⎫a 2,0,0,E ⎝ ⎛⎭⎪⎫a 2,b2,c . 所以AB →=(0,-b ,0),AE →=⎝ ⎛⎭⎪⎫a2,-b 2,c .设平面ABE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 则⎩⎪⎨⎪⎧n ·AB →=0,n ·AE →=0,即⎩⎪⎨⎪⎧-by =0,a 2x -b2y +cz =0,令x =2,则y =0,z =-ac,即n =⎝⎛⎭⎪⎫2,0,-a c.又C 1F —→=⎝ ⎛⎭⎪⎫-a 2,0,-c ,所以 n ·C 1F —→=0,又C 1F ⊄平面ABE , 所以C 1F ∥平面ABE .10.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M 分别是A 1C 1,A 1D 和B 1A 上任意一点.求证:平面A 1EF ∥平面B 1MC . 证明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A 1(1,0,1),B 1(1,1,1),C 1(0,1,1),A (1,0,0),D (0,0,0),C (0,1,0),则A 1C 1—→ =(-1,1,0), B 1C —→ =(-1,0,-1), DA 1—→=(1,0,1), B 1A —→=(0,-1,-1),设A 1E —→=λA 1C 1—→,A 1F —→=μA 1D —→,B 1M —→=v B 1A —→(λ,μ,v ∈R ,且均不为0). 设n 1=(x 1,y 1,z 1),n 2=(x 2,y 2,z 2)分别是平面A 1EF 与平面B 1MC 的法向量, 可得 ⎩⎪⎨⎪⎧ n 1·A 1E —→=0,n 1·A 1F —→=0,可得⎩⎪⎨⎪⎧n 1·A 1C 1—→=0,n 1·DA 1—→=0,即⎩⎪⎨⎪⎧-x 1+y 1=0,x 1+z 1=0,所以可取n 1=(1,1, -1). 由⎩⎪⎨⎪⎧n 2·B 1M —→=0,n 2·B 1C —→=0,可得⎩⎪⎨⎪⎧n 2·B 1A —→=0,n 2·B 1C —→=0,即⎩⎪⎨⎪⎧-y 2-z 2=0,-x 2-z 2=0,可取n 2=(1,1,-1),所以n 1=n 2,所以n 1∥n 2, 所以平面A 1EF ∥平面B 1MC .11.如图,在正方体AC 1中,PQ 与直线A 1D 和AC 都垂直,则直线PQ 与BD 1的关系是( )A .异面直线B .平行直线C .垂直不相交D .垂直且相交 答案 B解析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取D 点为坐标原点建系后,DA 1—→=(1,0,1), AC →=(-1,1,0),设PQ →=(a ,b ,c ),则⎩⎪⎨⎪⎧a +c =0,-a +b =0,取PQ →=(1,1,-1),∵BD 1—→=(0,0,1)-(1,1,0)=(-1,-1,1)=-PQ → , ∴PQ →∥BD 1—→ , ∴PQ ∥BD 1.12.如图,正方形ABCD 与矩形ACEF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AB =2,AF =1,M 在EF 上,且AM ∥平面BDE .则M 点的坐标为( )A .(1,1,1) B.⎝ ⎛⎭⎪⎫23,23,1 C.⎝⎛⎭⎪⎫22,22,1 D.⎝⎛⎭⎪⎫24,24,1 答案 C解析 方法一 以C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C (0,0,0),D (2,0,0),B (0,2,0),E (0,0,1),A (2,2,0), DE →=(-2,0,1),BD →=(2,-2,0),设M (a ,a ,1),平面BDE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n ·DE →=0,n ·BD →=0,即⎩⎨⎧-2x +z =0,2x -2y =0,令z =2,则x =1,y =1,所以n =(1,1,2), 又AM →=(a -2,a -2,1), ∴AM →·n =a -2+a -2+2=0, ∴a =22,即M ⎝ ⎛⎭⎪⎫22,22,1. 方法二 设AC 与BD 相交于O 点,连接OE ,由AM ∥平面BDE ,且AM ⊂平面ACEF ,平面ACEF ∩平面BDE =OE , 所以AM ∥EO ,又O 是正方形ABCD 对角线交点, 所以M 为线段EF 的中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E (0,0,1),F (2,2,1). 由中点坐标公式,知点M 的坐标为⎝⎛⎭⎪⎫22,22,1. 13.(多选)如图,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M ,P ,Q 分别为棱AB ,CD ,BC 的中点,平行六面体的各棱长均相等.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A 1M ∥D 1P B. A 1M ∥B 1QC .A 1M ∥平面DCC 1D 1 D .A 1M ∥平面D 1PQB 1 答案 ACD解析 因为A 1M —→=A 1A —→+AM →=A 1A —→+12AB →,D 1P —→=D 1D —→+DP →=A 1A —→+12AB → ,所以A 1M —→∥D 1P —→,从而A 1M ∥D 1P ,可得ACD 正确. 又B 1Q 与D 1P 不平行,故B 不正确.14.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棱长为a ,M ,N 分别为A 1B ,AC 的中点,则MN 与平面BB 1C 1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答案 平行解析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则A (2,2,2),A 1(2,2,0),C (0,0,2),B (2,0,2), ∴M (2,1,1),N (1,1,2), ∴MN →=(-1,0,1).又平面BB 1C 1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0,1,0),∵-1×0+0×1+1×0=0, ∴MN →⊥n ,∴MN ∥平面BB 1C 1C .15.直线l 的方向向量s =(-1,1,1),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2,x 2+x ,-x ),若直线l ∥平面α,则实数x 的值为( ) A .-2 B .- 2 C. 2 D .± 2 答案 D解析 ∵直线l 的方向向量s =(-1,1,1),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2,x 2+x ,-x ),直线l ∥平面α,∴x 2-2=0,解得x =± 2.16.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A ⊥平面ABCD ,底面ABCD 为直角梯形,∠ABC =∠BAD =90°,PA =AB =BC =12AD =1.问:在棱PD 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得CE ∥平面PAB ?若存在,求出E 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 分别以AB ,AD ,AP 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P (0,0,1),C (1,1,0),D (0,2,0), 设E (0,y ,z ),则 PE →=(0,y ,z -1), PD →=(0,2,-1),∵PE →∥PD →,∴y 2=z -1-1,① ∵AD →=(0,2,0)是平面PAB 的法向量, CE →=(-1,y -1,z ),∴由CE ∥平面PAB ,可得CE →⊥AD →, ∴(-1,y -1,z )·(0,2,0)=2(y -1)=0, ∴y =1,代入①式得z =12.∴E 是PD 的中点,即存在点E 为PD 中点时,CE ∥平面PAB .。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知识点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知识点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知识点立体几何初步是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一章的内容,有哪些知识点需要掌握的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数学必修二立体几何初步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棱柱表面积A=L*H+2*S,体积V=S*H(L--底面周长,H--柱高,S--底面面积)圆柱表面积A=L*H+2*S=2π*R*H+2π*R^2,体积V=S*H=π*R^2*H(L--底面周长,H--柱高,S--底面面积,R--底面圆半径)球体表面积A=4π*R^2,体积V=4/3π*R^3(R-球体半径)圆锥表面积A=1/2*s*L+π*R^2,体积V=1/3*S*H=1/3π*R^2*H (s--圆锥母线长,L--底面周长,R--底面圆半径,H--圆锥高)棱锥表面积A=1/2*s*L+S,体积V=1/3*S*H(s--侧面三角形的高,L--底面周长,S--底面面积,H--棱锥高)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 a—边长 C=4aS=a2 长方形 a和b-边长 C=2(a+b)S=ab 三角形 a,b,c-三边长 h-a边上的高s-周长的一半 A,B,C-内角其中s=(a+b+c)/2 S=ah/2 =ab/2·sinC [s(s-a)(s-b)(s-c)]1/2a2sinBsinC/(2sinA) 四边形d,D-对角线长α-对角线夹角S=dD/2·sinα 平行四边形 a,b-边长 h-a边的高α-两边夹角S=ah =absinα =菱形 a-边长α-夹角 D-长对角线长 d-短对角线长 S=Dd/2=a2sinα 梯形 a和b-上、下底长 h-高m-中位线长 S=(a+b)h/2 =mh d-直径C=πd=2πrS=πr2 =πd2/4 扇形 r—扇形半径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直径=半径×2 半径=直径÷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圆周率×半径×2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平面图形名称符号周长C和面积S a—圆心角度数C=2r+2πr×(a/360) S=πr2×(a/360)弓形l-弧长b-弦长h-矢高r-半径α-圆心角的度数S=r2/2·(πα/180-sinα) =r2arccos[(r-h)/r] -(r-h)(2rh-h2)1/2 =παr2/360 - b/2·[r2-(b/2)2]1/2=r(l-b)/2 + bh/2≈2bh/3 圆环R-外圆半径r-内圆半径D-外圆直径d-内圆直径S=π(R2-r2)=π(D2-d2)/4 椭圆 D-长轴 d-短轴S=πDd/4立方图形名称符号面积S和体积V 正方体 a-边长 S=6a2 V=a3 长方体 a-长 b-宽 c-高 S=2(ab+ac+bc)V=abc 棱柱 S-底面积 h-高 V=Sh 棱锥 S-底面积h-高V=Sh/3 棱台S1和S2-上、下底面积h-高V=h[S1+S2+(S1S1)1/2]/3拟柱体 S1-上底面积 S2-下底面积S0-中截面积 h-高 V=h(S1+S2+4S0)/6圆柱 r-底半径 h-高 C—底面周长S底—底面积 S侧—侧面积 S表—表面积C=2πr S底=πr2S侧=Ch S表=Ch+2S底 V=S底h =πr2h空心圆柱 R-外圆半径 r-内圆半径h-高V=πh(R2-r2) 直圆锥 r-底半径 h-高V=πr2h/3圆台 r-上底半径 R-下底半径h-高V=πh(R2+Rr+r2)/3 球 r-半径d-直径V=4/3πr3=πd2/6 球缺 h-球缺高 r-球半径a-球缺底半径V=πh(3a2+h2)/6 =πh2(3r-h)/3 a2=h(2r-h) 球台r1和r2-球台上、下底半径 h-高V=πh[3(r12+r22)+h2]/6 圆环体 R-环体半径D-环体直径r-环体截面半径d-环体截面直径V=2π2Rr2 =π2Dd2/4桶状体 D-桶腹直径 d-桶底直径 h-桶高V=πh(2D2+d2)/12 (母线是圆弧形,圆心是桶的中心) V=πh(2D2+Dd+3d2/4)/15(母线是抛物线形)三视图的投影规则是:主视、俯视长对正主视、左视高平齐左视、俯视宽相等点线面位置关系公理一:如果一条线上的两个点在平面上则该线在平面上公理二: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则它们有一条公共直线且所有的公共点都在这条直线上公理三:三个不共线的点确定一个平面推论一:直线及直线外一点确定一个平面推论二:两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推论三:两平行直线确定一个平面公理四:和同一条直线平行的直线平行异面直线定义:不平行也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判定定理:经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过该店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2017年高中数学 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 1.2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2.3.2 平面与平面垂直课件 新人教B版

2017年高中数学 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 1.2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2.3.2 平面与平面垂直课件 新人教B版
①利用定义; ②利用判定定理:若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
平面互相垂直.
归纳总结 关于垂直问题的论证中要注意线线垂直、线面垂直、 面面垂直的相互转化,每一种垂直的判定都是从某一种垂直开始转 向另一种垂直,最终达到目的,其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一 对面面垂直关系的理解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答案:C
12345
3.已知平面α⊥平面β,α∩β=l,则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 ) A.如果直线a⊂α,那么直线a必垂直于平面β内的无数条直线 B.如果直线a⊂α,那么直线a不可能与平面β平行 C.如果直线a⊂α,a⊥l,那么直线a⊥平面β D.平面α内一定存在无数多条直线都垂直于平面β内的所有直线 答案:B
(1)证明第三个平面与两个相交平面的交线垂直; (2)证明这两个相交平面与第三个平面的交线垂直; (3)根据定义,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变式训练2】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证:平面 ABC1D1⊥平面A1B1CD.
证明:如图,平面ABC1D1∩平面A1B1CD=MN,

������,������⋂������ ������ ⊥ ������,������
= ������ ⊥ ������
⇒l⊥α;
③利用推论:a∥b,a⊥α⇒b⊥α; ④利用结论:α∥β,a⊥α⇒a⊥β; ⑤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α⊥β,α∩β=l,a⊂α,a⊥l⇒a⊥β.
(2)证明面面垂直的方法:
证明:连接AC交BD于点O,连接OE. 因为O为AC的中点,E为PA的中点, 所以EO是△PAC的中位线,EO∥PC. 因为PC⊥平面ABCD,所以EO⊥平面ABCD. 又因为EO⊂平面BDE,所以平面BDE⊥平面ABCD.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及教学目录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及教学目录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及教学目录人教版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及教学目录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高中数学教学要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为依据,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本大纲所确定的数学教学目的,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遵守规定的教学时间,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l.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既要为所有的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以及数学经验、志趣上存在差异。

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在教学中宜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调动所有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改进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发展学生的数学才能。

2.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逐步树立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教学内容,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从中体会反映在数学中的辩证关系,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应该通过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努力使学生形成为国家和民族振兴而努力学习的志向。

教学中要注意阐明数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的古今数学成就,以及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要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帮助学生通过学习数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识数学的科学意义、文化内涵,理解和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

3.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我国数学教学具有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传统,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发扬这种传统。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对社会各领域广泛而深入的影响,数学教学应“与时俱进”,重新审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内涵、揭示数学发生发展的过程,加强数学与其它学科和日常生活的关系,提高对数学科学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形成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第一章1.2.2空间中的平行关系3教案教师版

第一章1.2.2空间中的平行关系3教案教师版

1.2.2空间中的平行关系(三)【学习要求】1.掌握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会判断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学会用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表示平面间的位置关系.3.掌握空间中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并能应用这两个定理解决问题.【学法指导】通过观察空间中平面与平面平行所用到的实物及模型,归纳抽象出两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进一步得到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培养空间问题平面化的思想及数学中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填一填:知识要点、记下疑难点1.平行平面:如果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平面叫做平行平面. 记作α∥β.2.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3.判定定理的推论: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4.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1)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直线均平行于另一个平面.(2)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问题情境]通过前面的学习,对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判定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那么空间中两个平面的平行如何判定呢?若两平面平行又有怎样的性质哪?本节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探究点一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问题1拿出两本书,看作两个平面,上下、左右移动和翻转,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有几种?答:从实验中可以看出,两个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只有平行或相交.问题2两个平面平行是如何定义的?答:平行平面:如果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平面叫做平行平面. 记作α∥β.问题3如何画两个平行平面?答:在画两个平面平行时,通常把表示这两个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相邻两边分别画成平行线.小结:两个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有且只有以下两种:(1)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2)两个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问题4平面与平面平行的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分别怎样表达?答:平面与平面平行的符号语言是α∥β;图形语言是:问题5已知α,β,直线a,b,且α∥β,a⊂α,b⊂β,则直线a与直线b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答:平行或异面探究点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问题1生活中有没有平面与平面平行的例子呢?答:教室的天花板与地面给人平行的感觉,前后两块黑板也是平行的.问题2三角板或课本的一条边所在直线与桌面平行,这个三角板或课本所在平面与桌面平行吗?答:通过试验得出不一定平行.问题3因为两条相交直线确定唯一一个平面,这启示我们尝试用两条相交直线来讨论平面的平行问题.当三角板或课本的两条邻边所在直线分别与桌面平行,情况又如何呢?答:当三角板或课本的两条邻边所在直线分别与桌面平行时,这个三角板或课本所在平面与桌面平行.小结: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平面叫做平行平面. 记作α∥β.这个定理可简单记为线面平行,则面面平行.问题4如何用符号及图形表达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答:符号表示:a⊂β,b⊂β,a∩b=A,a∥α,b∥α⇒α∥β. 图形表示:问题5如何证明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已知:a,b⊂α,a∩b=A,a,b∥β.求证:α∥β.证明:假设α∩β=c.∵a∥β,a⊂α,∴a∥c.同理b∥c.于是在平面内过点A有两条直线与c平行,这与平行公理矛盾,假设不成立.∴α∥β.问题6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吗?为什么?答:平行.因相交直线中的一条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由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这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同理相交直线中的另一条直线也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即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所以由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这两个平面平行.小结:判定定理的推论: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例1 如图,已知三棱锥P —ABC 中,D ,E ,F 分别是PA ,PB ,PC 的中点,求证:平面DEF ∥平面ABC. 证明: 在△PAB 中,因为D ,E 分别是PA ,PB 的中点,所以DE ∥AB ,又知DE ⊄平面ABC ,因此DE ∥平面ABC ,同理EF ∥平面ABC ,又因为DE∩EF =E ,所以平面DEF ∥平面ABC.小结:证明面面平行常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其推论,面面平行的定义也可以判定面面平行,但不常用.跟踪训练1 如图,在长方体ABCD —A′B′C′D′中,求证:平面C′DB ∥平面AB′D′.证明: ∵AB ∥DC ∥D′C′,∴ABC′D′是平行四边形,∴BC′∥AD′.又∵BC′⊄平面AB′D′,AD′⊂平面AB′D′,∴BC′∥平面AB′D′.同理:C′D ∥平面AB′D′,∵BC′∩C′D =C′,∴平面C′DB ∥平面AB′D′.探究点三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问题1 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有什么位置关系?答: 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问题2 如果两个平面平行,两个平面内的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答:借助长方体模型,如右图,B′D′所在的平面A′C′与平面AC 平行,所以B′D′与平面AC 没有公共点.因此,直线B′D′与平面AC 内的所有直线要么是异面直线,要么是平行直线.问题3 在长方体ABCD —A′B′C′D′中,平面AC 内哪些直线与直线B′D′平行呢?如何找到它们呢?答: 平面AC 内的直线只要与直线B′D′共面就平行.在平面AC 中,与BD 平行的直线也平行直线B′D′. 问题4 当第三个平面和两个平行平面都相交时,两条交线有什么关系?答: 两条交线平行.小结: 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问题5 你能写出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已知与求证,并给出证明吗?答:已知 如下图,平面α,β,γ满足α∥β,α∩γ=a ,β∩γ=b.求证 a ∥b.证明: ∵α∩γ=a ,β∩γ=b ,∴a ⊂α,b ⊂β.因α∥β,∴a ,b 没有公共点.又因为a ,b 同在平面γ内,所以a ∥b.问题6 如何用符号语言表示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这个定理的作用是什么?答: ⎭⎪⎬⎪⎫α∥βα∩γ=a β∩γ=b ⇒a ∥b ; 定理的作用是由面面平行证明线线平行.例2 已知:平面α∥平面β∥平面γ,两条直线l ,m 分别与平面α,β,γ相交于点A ,B ,C 和点D ,E ,F.求证:AB BC =DE EF. 证明:连接DC ,设DC 与平面β相交于点G ,则平面ACD 与平面α,β分别相交于直线AD ,BG .平面DCF 与平面β,γ分别相交于直线GE ,CF.因为α∥β,β∥γ.所以BG ∥AD ,GE ∥CF.于是,得AB BC =DG GC ,DG GC =DE EF. 所以AB BC =DE EF. 小结:由本例题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两条直线被三个平行平面所截,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跟踪训练2 求证: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已知:如图所示,α∥β,AB ∥CD ,且A ∈α,C ∈α,B ∈β,D ∈β.求证:AB =CD.证明:因为AB ∥CD ,所以过AB ,CD 可作平面γ,且平面γ与平面α和β分别相交于AC 和BD.因为α∥β,所以BD ∥AC. 因此,四边形ABDC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AB =CD.练一练: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如果两个平面有三个公共点,那么它们重合B.过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可以作无数个平面与另一条直线平行C.在两个平行平面中,一个平面内的任何直线都与另一个平面平行D.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分别在两个平面中的两条直线平行解析:由两平面平行的定义知:一平面内的任何直线与另一平面均无交点,所以选C.2.直线l∥平面α,直线m∥平面α,直线l与m相交于点P,且l与m确定的平面为β,则α与β的位置关系是(B) A.相交B.平行C.异面D.不确定解析:因l∩m=P,所以过l与m确定一个平面β. 又因l∥α,m∥α,l∩m=P,所以β∥α.3.已知A、B是平面α外的两点,则过A、B与α平行的平面有__0或1____个.解析:当直线AB与平面α相交时,不存在过A、B与平面α平行的平面;当直线AB∥α时,有且只有一个平面过A、B与平面α平行.课堂小结:1.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一般思路为:要证面面平行,只要证线面平行,而要证线面平行,只要证线线平行.在立体几何中,往往通过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的转化使问题得到解决.2.两个平面平行具有如下的一些性质:(1)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在一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都与另一个平面平行;(2)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3)如果一条直线和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相交,那么它也和另一个平面相交;(4)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所有平行线段相等.3.证明面面平行,常用平行公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构造平行四边形等来证明.。

高中数学必修二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二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 为底面周长,h 为高,为斜高,l 为母线)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4)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V= ; S=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11 平面含义2三个公理:(1符号表示为A ∈LB ∈L =〉 A ∈αB ∈α (2符号表示为:A 、B 、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 使A∈α、B ∈α、C ∈α。

公理(3公理2。

1 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2 符号表示为:设a 、b 、c 是三条直线a ∥bc ∥b强调:公理4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

3 4 注意点:① a ’与b ’所成的角的大小只由a 、b 的相互位置来确定,与O 的选择无关,为了简便,点O 一般取在两直线中的一条上;②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 );③ 当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记作a ⊥b ;④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有共面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情形;⑤ 计算中,通常把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2。

1.3 - 2。

1.4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1)直线在平面内 —— 有无数个公共点(2)直线与平面相交 ——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3)直线在平面平行 —— 没有公共点L A · α C · B· A · α =>a ∥c指出: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可用a α来表示a α a∩α=A a∥α2。

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1简记为: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

符号表示: a αb β =〉 a∥αa∥b21符号表示:a βb βa∩b = P β∥αa∥αb∥α2、判断两平面平行的方法有三种:(1)用定义;(2)判定定理;(3简记为: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新教材高考数学第一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1-2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练习含解析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考数学第一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1-2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练习含解析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学习目标 1.会识别空间向量的夹角.2.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性质、运算律及计算方法.3.能用空间向量数量积解决简单的立体几何问题.知识点一 空间向量的夹角1.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b ,在空间任取一点O ,作OA →=a ,OB →=b ,则∠AOB 叫做向量a ,b 的夹角,记作〈a ,b 〉.2.范围:0≤〈a ,b 〉≤π. 特别地,当〈a ,b 〉=π2时,a ⊥b .思考 当〈a ,b 〉=0和〈a ,b 〉=π时,向量a 与b 有什么关系? 答案 当〈a ,b 〉=0时,a 与b 同向;当〈a ,b 〉=π时,a 与b 反向. 知识点二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b ,则|a ||b |cos 〈a ,b 〉叫做a ,b 的数量积,记作a·b .即a·b =|a ||b |cos 〈a ,b 〉.规定:零向量与任何向量的数量积都为0.性质①a ⊥b ⇔a ·b =0 ②a ·a =a 2=|a |2运算律 ①(λa )·b =λ(a ·b ),λ∈R .②a ·b =b ·a (交换律).③a ·(b +c )=a ·b +a ·c (分配律).思考1 向量的数量积运算是否满足结合律?答案 不满足结合律,(a·b )·c =a·(b·c )是错误的. 思考2 对于向量 a ,b ,若a ·b =k ,能否写成a =k b ⎝⎛⎭⎪⎫或b =k a?答案 不能,向量没有除法. 知识点三 向量a 的投影1.如图(1),在空间,向量a 向向量b 投影,由于它们是自由向量,因此可以先将它们平移到同一个平面α内,进而利用平面上向量的投影,得到与向量b 共线的向量c ,c =|a |cos 〈a ,b 〉b|b |,向量c 称为向量a 在向量b 上的投影向量.类似地,可以将向量a 向直线l投影(如图(2)).2.如图(3),向量a 向平面β投影,就是分别由向量a 的起点A 和终点B 作平面β的垂线,垂足分别为A ′,B ′,得到A ′B ′———→,向量A ′B ′———→称为向量a 在平面β上的投影向量.这时,向量a ,A ′B ′———→的夹角就是向量a 所在直线与平面β所成的角.1.向量AB →与CD →的夹角等于向量AB →与DC →的夹角.( × ) 2.若a ·b =0,则a =0或b =0.( × )3.对于非零向量b ,由a ·b =b ·c ,可得a =c .( × )4.若非零向量a ,b 为共线且同向的向量,则a ·b =|a ||b |.( √ )一、数量积的计算例1 如图所示,在棱长为1的正四面体A -BCD 中,E ,F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求:(1)EF →·BA →; (2)EF →·BD →; (3)EF →·DC →; (4)AB →·CD →.解 (1)EF →·BA →=12BD →·BA →=12|BD →||BA →|·cos〈BD →,BA →〉 =12cos 60°=14. (2)EF →·BD →=12BD →·BD →=12|BD →|2=12.(3)EF →·DC →=12BD →·DC →=12|BD →|·|DC →|cos 〈BD →,DC →〉 =12cos 120°=-14. (4)AB →·CD →=AB →·(AD →-AC →) =AB →·AD →-AB →·AC →=|AB →||AD →|cos 〈AB →,AD →〉-|AB →||AC →|cos 〈AB →,AC →〉 =cos 60°-cos 60°=0. 反思感悟 求空间向量数量积的步骤(1)将各向量分解成已知模和夹角的向量的组合形式.(2)利用向量的运算律将数量积展开,转化为已知模和夹角的向量的数量积. (3)代入a ·b =|a ||b |cos 〈a ,b 〉求解.跟踪训练1 (1) 已知a =3p -2q ,b =p +q ,p 和q 是相互垂直的单位向量,则a·b 等于( ) A .1 B .2 C .3 D .4答案 A解析 ∵p ⊥q 且|p |=|q |=1,∴a·b =(3p -2q )·(p +q )=3p 2+p ·q -2q 2=3+0-2=1. (2)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E 为CD 的中点,则AE →·BD →=________. 答案 2解析 ∵AE →=AD →+DE →=AD →+12AB →,BD →=AD →-AB →,∴AE →·BD →=⎝ ⎛⎭⎪⎫AD →+12AB →·(AD →-AB →)=AD →2 -AD →·AB →+12AB →·AD →-12AB →2=4-0+0-2=2.二、利用数量积证明垂直问题例2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O 为AC 与BD 的交点,G 为CC 1的中点,求证:A 1O ⊥平面GBD .证明 设A 1B 1—→=a ,A 1D 1—→=b ,A 1A —→=c ,则a ·b =0,b ·c =0,a ·c =0,|a |=|b |=|c |. ∵A 1O —→=A 1A —→+AO →=A 1A —→+12(AB →+AD →)=c +12a +12b ,BD →=AD →-AB →=b -a ,OG →=OC →+CG →=12(AB →+AD →)+12CC 1—→=12a +12b -12c , ∴A 1O —→·BD →=⎝ ⎛⎭⎪⎫c +12a +12b ·(b -a )=c ·b -c ·a +12a ·b -12a 2+12b 2-12b ·a=12(b 2-a 2) =12(|b |2-|a |2)=0. 于是A 1O —→⊥BD →,即A 1O ⊥BD . 同理可证A 1O —→⊥OG →,即A 1O ⊥OG .又∵OG ∩BD =O ,OG ⊂平面GBD ,BD ⊂平面GBD , ∴A 1O ⊥平面GBD .反思感悟 用向量法证明几何中垂直关系问题的思路(1)要证两直线垂直,可分别构造与两直线平行的向量,只要证明这两个向量的数量积为0即可.(2)用向量法证明线面垂直,需将线面垂直转化为线线垂直,然后利用向量数量积证明线线垂直即可.跟踪训练2 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DAB =60°,AB =2AD ,PD ⊥底面ABCD .求证:PA ⊥BD .证明 在△ADB 中,∠DAB =60°,AB =2AD , 由余弦定理得,BD =3AD , 所以AD 2+BD 2=AB 2, 所以DA ⊥BD ,则BD →·DA →=0.由PD ⊥底面ABCD ,知PD ⊥BD ,则BD →·PD →=0. 又PA →=PD →+DA →,所以PA →·BD →=(PD →+DA →)·BD →=PD →·BD →+DA →·BD →=0,即PA ⊥BD . 三、用数量积求解夹角和模例3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CA =CB =1,∠BCA =90°,棱AA 1=2,点N 为AA 1的中点.(1)求BN →的模;(2)求cos 〈BA 1—→,CB 1—→〉的值.解 由已知得|CA →|=|CB →|=1,|CC 1—→|=|AA 1—→|=2,AN →=12AA 1—→=12CC 1—→.〈CA →,CC 1—→〉=〈CB →,CC 1—→〉=〈CA →,CB →〉=90°, 所以CA →·CC 1—→=CB →·CC 1—→=CA →·CB →=0.(1)因为BN →=CN →-CB →=CA →+AN →-CB →=CA →+12CC 1—→-CB →,所以|BN →|2=BN →2=⎝ ⎛⎭⎪⎫CA →+12CC 1—→-CB →2=CA →2+14CC 1—→2+CB →2=12+14×22+12=3,所以|BN →|=|BN →|2= 3.(2)因为BA 1—→=CA 1—→-CB →=CA →+CC 1—→-CB →,CB 1—→=CB →+CC 1—→,所以|BA 1—→|2=BA 1—→2=(CA →+CC 1→-CB →)2=CA →2+CC 1—→2+CB →2=12+22+12=6,|BA 1—→|=6, |CB 1—→|2=CB 1—→2=(CB →+CC 1—→)2=CB →2+CC 1—→2=12+22=5,|CB 1—→|=5, BA 1—→·CB 1—→=(CA →+CC 1—→-CB →)·(CB →+CC 1—→) =CC 1—→2-CB →2=22 -12=3,所以cos 〈BA 1—→,CB 1—→〉=BA 1—→·CB 1—→|BA 1—→||CB 1—→|=36×5=3010.延伸探究1.(变结论)本例中条件不变,求BN →与CB 1—→夹角的余弦值. 解 由例题知,|BN →|=3,|CB 1—→|=5, BN →·CB 1—→=⎝ ⎛⎭⎪⎫CA →+12CC 1—→-CB →·(CB →+CC 1—→) =12CC 1—→2-CB →2=12×22 -12=1. 所以cos 〈BN →,CB 1→〉=BN →·CB 1→|BN →||CB 1→|=13×5=1515.所以BN →与CB 1→夹角的余弦值为1515.2.(变条件)本例中,若CA =CB =AA 1=1,其他条件不变,求异面直线CA 1与AB 的夹角. 解 由已知得|CA →|=|CB →|=|CC 1—→|=1,CA →·CC 1—→=CB →·CC 1—→=CA →·CB →=0, 因为|CA 1—→|2=CA 1—→2=(CA →+CC 1—→)2=CA →2+CC 1—→2=12+12=2, 所以|CA 1—→|=2,因为|AB →|2=AB →2=(CB →-CA →)2=CB →2+CA →2=12+12=2, 所以|AB →|=2,又因为CA 1—→·AB →=(CA →+CC 1—→)·(CB →-CA →)=-CA →2=-1. 所以cos 〈CA 1—→,AB →〉=CA 1→·AB →|CA 1—→||AB →|= -12×2=-12.所以〈CA 1—→,AB →〉=120°,所以异面直线CA 1与AB 的夹角为60°. 反思感悟 求向量的夹角和模(1)求两个向量的夹角:利用公式cos 〈a ,b 〉=a·b|a||b|求cos 〈a ,b 〉,进而确定〈a ,b 〉.(2)求线段长度(距离):①取此线段对应的向量; ②用其他已知夹角和模的向量表示该向量;③利用|a |=a 2,计算出|a |,即得所求长度(距离).跟踪训练3 (1)已知正方体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1,设AB →=a ,AD →=b ,AA ′——→=c ,则〈A ′B ——→,B ′D ′———→〉等于( ) A .30° B .60° C .90° D .120°答案 D(2)已知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AA 1=AB =AD =1,且这三条棱彼此之间的夹角都是60°,则AC 1的长为( ) A .6 B. 6 C .3 D. 3 答案 B解析 设AB →=a ,AD →=b ,AA 1—→=c ,则|a|=|b |=|c |=1, 且〈a ,b 〉=〈b ,c 〉=〈c ,a 〉=60°, 因此a·b =b ·c =c ·a =12.由AC 1—→=a +b +c 得|AC 1—→|2=AC 1—→2=a 2+b 2+c 2+2a ·b +2b ·c +2c ·a =6. 所以|AC 1—→|=6,故选B.1.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下列各组向量的夹角为45°的是( )A.AB →与A 1C 1—→B.AB →与C 1A 1—→C.AB →与A 1D 1—→D.AB →与B 1A 1—→答案 A2.设ABCD -A 1B 1C 1D 1是棱长为a 的正方体,则有( ) A.AB →·C 1A —→=a 2 B.AB →·A 1C 1—→=2a 2 C.BC →·A 1C —→=a 2 D.AB →·C 1A 1—→=a 2答案 C3.已知空间四边形OABC 中,OB =OC ,∠AOB =∠AOC =π3,则cos 〈OA →,BC →〉的值为( )A.12B.22 C .-12 D .0 答案 D解析 OA →·BC →=OA →·(OC →-OB →)=OA →·OC →-OA →·OB →=|OA →||OC →|cos∠AOC -|OA →||OB →|cos∠AOB =12|OA →||OC →|-12|OA →||OB →|=0, 所以OA →⊥BC →.所以cos 〈OA →,BC →〉=0.4.若a ,b ,c 为空间两两夹角都是60°的三个单位向量,则|a -b +2c |=________. 答案5解析 |a -b +2c |2=(a -b +2c )2=a 2+b 2+4c 2-2a ·b +4a ·c -4b ·c =5.∴|a -b +2c |= 5.5.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设AD =AA 1=1,AB =2,P 是C 1D 1的中点,则B 1C —→与A 1P —→所成角的大小为________,B 1C —→·A 1P —→=________.答案 60° 1解析 方法一 连接A 1D (图略),则∠PA 1D 就是B 1C —→与A 1P —→所成角,连接PD ,在△PA 1D 中,易得PA 1=DA 1=PD =2,即△PA 1D 为等边三角形,从而∠PA 1D =60°,即B 1C —→与A 1P —→所成角的大小为60°,因此B 1C —→·A 1P —→=2×2×cos 60°=1. 方法二 根据向量的线性运算可得B 1C —→·A 1P —→=(A 1A —→+AD →)·⎝⎛⎭⎪⎫AD →+12AB →=AD →2=1.由题意可得PA 1=B 1C =2,则2×2×cos〈B 1C →,A 1P →〉=1, 从而〈B 1C →,A 1P →〉=60°.1.知识清单:(1)空间向量的夹角、投影. (2)空间向量数量积、性质及运算律. 2.方法归纳:化归转化.3.常见误区: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三点注意 (1)数量积的符号由夹角的余弦值决定. (2)当a ≠0,由a ·b =0可得a ⊥b 或b =0.1.已知向量a 和b 的夹角为120°,且|a |=2,|b |=5,则(2a -b )·a 等于( ) A .12 B .8+13 C .4 D .13答案 D解析 (2a -b )·a =2a 2-b ·a =2|a |2-|a ||b |cos 120°=2×4-2×5×⎝ ⎛⎭⎪⎫-12=13. 2.已知两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b ,且|a |=|b |=1,a·b =-12,则两直线的夹角为( ) A .30° B .60° C .120° D .150°答案 B解析 设向量a ,b 的夹角为θ,则cos θ=a ·b |a ||b |=-12,所以θ=120°, 则两个方向向量对应的直线的夹角为180°-120°=60°.3.已知e 1,e 2为单位向量,且e 1⊥e 2,若a =2e 1+3e 2,b =k e 1-4e 2,a ⊥b ,则实数k 的值为( )A .-6B .6C .3D .-3 答案 B解析 由题意可得a·b =0,e 1·e 2=0,|e 1|=|e 2|=1, 所以(2e 1+3e 2)·(k e 1-4e 2)=0, 所以2k -12=0, 所以k =6.4.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的每条边和对角线的长都等于a ,点E ,F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则AE →·AF →的值为( ) A .a 2B.12a 2C.14a 2D.34a 2答案 C解析 AE →·AF →=12(AB →+AC →)·12AD →=14(AB →·AD →+AC →·AD →) =14⎝⎛⎭⎪⎫a ×a ×12+a ×a ×12=14a 2.5.已知四边形ABCD 为矩形,PA ⊥平面ABCD ,连接AC ,BD ,PB ,PC ,PD ,则下列各组向量中,数量积不为零的是( ) A.PC →与BD →B.DA →与PB →C.PD →与AB →D.PA →与CD →答案 A解析 可用排除法.因为PA ⊥平面ABCD ,所以PA ⊥CD ,PA →·CD →=0,排除D. 又由AD ⊥AB ,AD ⊥PA 可得AD ⊥平面PAB ,所以AD ⊥PB ,所以DA →·PB →=0, 同理PD →·AB →=0,排除B ,C ,故选A.6.已知|a |=13,|b |=19,|a +b |=24,则|a -b |=________. 答案 22解析 |a +b |2=a 2+2a ·b +b 2=132+2a ·b +192=242,∴2a ·b =46,|a -b |2=a 2-2a ·b +b 2=530-46=484,故|a -b |=22.7.已知a +3b 与7a -5b 垂直,且a -4b 与7a -2b 垂直,则〈a ,b 〉=________. 答案 60°解析 由条件知(a +3b )·(7a -5b )=7|a |2-15|b |2+16a ·b =0,(a -4b )·(7a -2b )=7|a |2+8|b |2-30a ·b =0,两式相减得46a ·b =23|b |2,所以a·b =12|b |2,代入上面两个式子中的任意一个,得|a |=|b |,所以cos 〈a ,b 〉=a·b |a||b|=12|b |2|b |2=12,所以〈a ,b 〉=60°. 8.如图,在正四棱台ABCD -A 1B 1C 1D 1中,O ,O 1分别是对角线AC ,A 1C 1的中点,则〈AO →,OC →〉=________,〈AO →,O 1C 1—→〉=________,〈OO 1—→,A 1B 1—→〉=________.答案 0° 0° 90°解析 由题意得AO →,OC →方向相同,是在同一条直线AC 上,故〈AO →,OC →〉=0°;O 1C 1—→可平移到直线AC 上,与OC →方向相同,故〈AO →,O 1C 1—→〉=0°;由题意知OO 1是正四棱台ABCD -A 1B 1C 1D 1的高,故OO 1⊥平面A 1B 1C 1D 1,所以OO 1⊥A 1B 1,故〈OO 1—→,A 1B 1—→〉=90°.9.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求异面直线A 1B 与AC 所成的角.解 不妨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设AB →=a ,AD →=b ,AA 1—→=c ,则|a |=|b |=|c |=1,a ·b =b ·c =c ·a =0,A 1B —→=a -c ,AC →=a +b .∴A 1B —→·AC →=(a -c )·(a +b )=|a |2+a ·b -a ·c -b ·c =1,而|A 1B —→|=|AC →|=2,∴cos〈A 1B —→,AC →〉=A 1B —→·AC →|A 1B —→||AC →|=12×2=12, ∵0°≤〈A 1B —→,AC →〉≤180°,∴〈A 1B —→,AC →〉=60°.∴异面直线A 1B 与AC 所成的角为60°.10.如图,正四棱锥P -ABCD 的各棱长都为a .(1)用向量法证明BD ⊥PC ;(2)求|AC →+PC →|的值.(1)证明 ∵BD →=BC →+CD →,∴BD →·PC →=(BC →+CD →)·PC →=BC →·PC →+CD →·PC →=|BC →||PC →|·cos 60°+|CD →||PC →|cos 120° =12a 2-12a 2=0. ∴BD →⊥PC →,∴BD ⊥PC .(2)解 ∵AC →+PC →=AB →+BC →+PC →,∴|AC →+PC →|2=|AB →|2+|BC →|2+|PC →|2+2AB →·BC →+2AB →·PC →+2BC →·PC →=a 2+a 2+a 2+0+2a 2cos 60°+2a 2cos 60°=5a 2,∴|AC →+PC →|=5a .11.设平面上有四个互异的点A ,B ,C ,D ,已知(DB →+DC →-2DA →)·(AB →-AC →)=0,则△ABC 是( )A .直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 答案 B解析 因为DB →+DC →-2DA →=(DB →-DA →)+(DC →-DA →)=AB →+AC →,所以(AB →+AC →)·(AB →-AC →)=|AB →|2-|AC →|2=0,所以|AB →|=|AC →|,即△ABC 是等腰三角形.12.已知a ,b 是异面直线,A ,B ∈a ,C ,D ∈b ,AC ⊥b ,BD ⊥b ,且AB =2,CD =1,则a 与b 所成的角是( )A .30° B.45° C.60° D.90°答案 C解析 ∵AB →=AC →+CD →+DB →,∴AB →·CD →=(AC →+CD →+DB →)·CD →=AC →·CD →+CD →2+DB →·CD →=0+12+0=1,又|AB →|=2,|CD →|=1.∴cos〈AB →,CD →〉=AB →·CD →|AB →||CD →|=12×1=12.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锐角或直角,∴a 与b 所成的角是60°.13.已知空间向量a ,b ,c 满足a +b +c =0,|a |=3,|b |=1,|c |=4,则a ·b +b ·c +c ·a 的值为( )A .-13B .-5C .5D .13答案 A解析 ∵a +b +c =0,∴(a +b +c )2=0,∴a 2+b 2+c 2+2(a ·b +b ·c +c ·a )=0,∴a ·b +b ·c +c ·a =-32+12+422=-13. 14. 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上底面A 1B 1C 1D 1的中心为O 1,则AO 1—→·AC →的值为________.答案 1解析 由于AO 1—→=AA 1—→+A 1O 1—→=AA 1—→+12(A 1B 1—→+A 1D 1—→)=AA 1—→+12(AB →+AD →),而AC →=AB →+AD →, 则AO 1—→·AC →=⎣⎢⎡⎦⎥⎤AA 1—→+12AB →+AD →·(AB →+AD →)=12(AB →+AD →)2=1.15.等边△ABC 中,P 在线段AB 上,且AP →=λAB →,若CP →·AB →=PA →·PB →,则实数λ的值为________.答案 1-22 解析 如图,CP →=-AC →+AP →=-AC →+λAB →,故CP →·AB →=(λAB →-AC →)·AB →=λ|AB →|2-|AB →||AC →|cos APA →·PB →=(-λAB →)·(1-λ)AB →=λ(λ-1)|AB →|2,设|AB →|=a (a >0),则a 2λ-12a 2=λ(λ-1)a 2, 解得λ=1-22⎝ ⎛⎭⎪⎫λ=1+22舍. 16.如图所示,已知线段AB 在平面α内,线段AC ⊥α,线段BD ⊥AB ,且AB =7,AC =BD =24,线段BD 与α所成的角为30°,求CD 的长.解 由AC ⊥α,可知AC ⊥AB ,过点D 作DD 1⊥α,D 1为垂足,连接BD 1,则∠DBD 1为BD 与α所成的角,即∠DBD 1=30°,所以∠BDD 1=60°,因为AC ⊥α,DD 1⊥α,所以AC ∥DD 1,所以〈CA →,DB →〉=60°,所以〈CA →,BD →〉=120°.又CD →=CA →+AB →+BD →,所以|CD →|2=(CA →+AB →+BD →)2=|CA →|2+|AB →|2+|BD →|2+2CA →·AB →+2CA →·BD →+2AB →·BD →.因为BD ⊥AB ,AC ⊥AB ,所以BD →·AB →=0,AC →·AB →=0.故|CD →|2=|CA →|2+|AB →|2+|BD →|2+2CA →·BD →=242+72+242+2×24×24×cos 120°=625,所以|CD →|=25,即CD 的长为25.。

2018高中数学第1章立体几何初步第二节点直线面的位置关系7点到面的距离和线面角学案苏教版必修220

2018高中数学第1章立体几何初步第二节点直线面的位置关系7点到面的距离和线面角学案苏教版必修220

点到面的距离和线面角知识点课标要求题型说明点到面的距离和线面角1. 理解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及与平面所成角的概念,会求简单的线面角;2. 理解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概念,会求简单的点面距离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求点到面的距离和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其实质是垂直关系的应用,其中寻找一个点在平面内的射影是解决问题的难点。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掌握点到面的距离和线面角的解法。

难点:如何寻找点在平面内的射影。

考点一:点到平面的距离1. 点到平面的距离从平面外一点引平面的垂线,这个点和垂足间的距离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

2. 直线和平面的距离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的距离。

【要点诠释】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常常转化为点到平面的距离求解。

【规律总结】求点面距离的常用方法① 直接过点作面的垂线,求垂线段的长,通常要借助于某个直角三角形。

② 转移法:借助线面平行将点转移到直线上某一特殊点到平面的距离求解。

③ 体积法:利用三棱锥的特征转化位置来求解。

(后面章节)考点二: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1. 斜线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但不和这个平面垂直,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平面的斜线,斜线与平面的交点叫做斜足,斜线上一点与斜足间的线段叫做这个点到平面的斜线段。

2. 正投影过平面α外一点P向平面α引斜线和垂线,那么过斜足Q和垂足P1的直线就是斜线在平面内的正投影(简称射影),线段P1Q就是斜线段PQ在平面α内的射影,如图所示。

3.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1)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特别地:如果直线和平面垂直,那么就说这条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直角;如果直线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则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

(2)范围:设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θ,则0°≤θ≤90°。

(3)画法:如图所示,斜线AP与平面α所成的角是∠PAO。

人教版高中数学目录(详细)

人教版高中数学目录(详细)

§1数列的概念和表示
必 修
第二 章
数列
§2等差数列 §3等差数列前n项和
§4等比数列
12

§5等比数列前n项和
§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2一元二次不等式
第三 章
不等式
及其解法 §3一元二次不等式 (组)与简单线性规

一元二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16
§4基本不等式
命题
§1命题及其关系
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向量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第二 章
平面向量
12


§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第二 章
平面向量
§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 理
及坐标表示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12
平面向量共线坐标表示
§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意义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
§3离散型随机变量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
的均值与方差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
§4正态分布 §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
第三 章
统计案例
想 §2独及立其性初检步验应的用基本
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
合情推理
第二 章

推理与证明 §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 明
演绎推理 综合法与分析法
反证法
§3数学归纳法
§1数系的扩充和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
第三 章
数系的扩充 与复数的引入
复数的概念
§2复数代数形式的 四则运算
复数的几何意义 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及其几何意

北师大版必修2高中数学第1章《立体几何初步》平行关系与垂直关系习题课导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2高中数学第1章《立体几何初步》平行关系与垂直关系习题课导学案

高中数学第1章《立体几何初步》平行关系与垂直关系习题课导学案北师大版必修2【要点回顾】.1.平行关系的转化判定判定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性质性质⑴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⑵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⑶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⑷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2.垂直关系的转化判定判定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性质性质⑴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⑵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⑷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基础自测】1. 在空间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如果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a垂直于平面β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则αβ⊥;②如果直线a与平面β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α//β;③如果直线a与平面β内的两条直线都垂直,则aβ⊥;④如果平面α内的两条直线都平行于平面β,则α//β.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 1B. 2C. 3D.42. 下列命题中,,m n表示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四个命题:①若,m nα⊥//α,则m n⊥;②若,αγβγ⊥⊥,则α//β;③若m//α,n//β,则m//n;④若α//β,β//γ,m⊥α,则mγ⊥;其中正确的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3. 已知α//β,A,C,α∈B,Dβ∈,直线AB,CD交于点S,且AS=8,BS=9,CD=34.①当S在,αβ之间时,CS=_____;②当S不在,αβ之间时,CS=_____3.正方体1111ABCD A BC D-中,E,F,G,H分别为111111,,,AA CC C D D A的中点,试判断四边形EFGH的形状,并说明理由.【合作探究】1.已知直角梯形ABCD中,AB//CD,AB⊥BC,过A作AE⊥CD,垂足为E,G,F分别为AD,CE的中点,现将∆ADE沿AE折叠,使DE⊥EC.①求证:BC⊥平面CDE; ②求证:FG//平面BCD你的疑惑策略与反思纠错与归纳课题:平行关系与垂直关系习题课12高一数学 天才在于积累 聪明在于勤奋2、如图,B 为∆ACD 所在的平面外一点,M,N,G 分别为∆ABC ,∆ABD ,∆BCD 的重心. ① 求证:平面MNG//平面ACD; ② 求证::MNG DC s s ∆∆A【课堂检测】1. 设ABCD 和ABEF 均为平行四边形,它们不在同一平面,M, N 分别为对角线AC, BF 上的点,且AM :FN=AC :BF. 求证:MN // 平面BEC2. 已知∆ABC 为正三角形,EC ⊥平面ABC ,DB ⊥平面ABC ,且EC ,DB 在平面ABC 的同侧,M 为EA 的中点,CE=CA=2BD. 求证: ①DE=DA ;② 平面BDM ⊥平面ECA ; ③ 平面DEA ⊥平面ECA.(提示:取AC 中点N ,连接MN ,BN )【课后训练】1. 已知正方体ABCD-1111D C B A ,O 是底ABCD 对角线的交点. 求证:① O C 1//平面11D AB ② ⊥C A 1 面 11D AB2四面体ABCD 中,BD=2a ,AB=AD=CB=CD=AC=a , 求证:平面ABD ⊥平面BCD (提示:取BD 的中点E )策略与反思 纠错与归纳策略与反思 纠错与归纳。

高中数学 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 1.1.1 构成空间几何体的基本元素学案 新人教B版必修2-新人教B

高中数学 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 1.1.1 构成空间几何体的基本元素学案 新人教B版必修2-新人教B

1.1.1 构成空间几何体的基本元素1.了解几何体的基本元素.2.理解平面的概念.3.掌握平面的画法及表示方法.1.几何体如果我们只考虑一个物体占有空间部分的形状和大小,而不考虑其他因素,则这个空间部分叫做一个几何体.2.构成空间几何体的基本元素(1)长方体由六个矩形(包括它的内部)围成,围成长方体的各个矩形,叫做长方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长方体的棱;棱和棱的公共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2)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3)点、线、面是构成几何体的基本元素.3.空间点、线、面的特征(1)线有直线(段)和曲线(段)之分,面有平面(部分)和曲面(部分)之分.平面是处处平直的面,而曲面就不是处处平直的.(2)在立体几何中,平面是无限延展的,通常画一个平行四边形表示一个平面,并把它想象成无限延展的.平面一般用希腊字母α,β,γ,…来命名,还可以用表示它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顶点的字母来命名,如图中的平面α、平面β、平面ABCD或平面AC等.(3)在几何中,可以把线看成点运动的轨迹,如果点运动的方向始终不变,那么它的轨迹就是一条直线或线段;如果点运动的方向时刻在变化,则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曲线或曲线的一段.(4)一条线运动的轨迹可以是一个面,面运动的轨迹(经过的空间部分)可以形成一个几何体.(5)直线平行移动,可以形成平面或曲面.固定射线的端点,让其绕着一个圆弧转动,可以形成锥面.4.几个定义的比较位置关系定义图形符号表示平行线面如果直线和平面没有公共点,则说直线和平面平行AB∥平面α面面如果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则说这两个平面平行平面α∥平面β垂直线面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说直线与平面垂直l⊥平面α面面如果两个平面相交,并且其中一个平面通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平面α⊥平面β距离点面点到平面的垂线段的长度,称作点到平面的距离两平面夹在两平行平面间垂线段的长度称作两平面间的距离1.关于平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行四边形是一个平面B.平面是有大小的C.平面是无限延展的D.长方体的一个面是平面答案:C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平面用一个希腊字母就可以表示B.平面可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对角顶点的两个英文字母表示C.三角形ABC所在的平面不可以写成平面ABCD.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可能没有公共点答案:C3.直线平行移动一定形成平面吗?解:不一定,还可能形成曲面.平面概念的理解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平面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2)任何一个平面图形都是一个平面;(3)圆和平面多边形都可以表示平面;(4)若S▱ABCD>S▱A′B′C′D′,则平面ABCD大于平面A′B′C′D′;(5)用平行四边形表示平面时,平行四边形的四边是这一平面的边界.【解】(1)不正确.平行四边形只是平面的一种表示方式,它不能延展,而平面能无限延展,平面没有确定的形状;(2)不正确.任何一个平面图形,如点、线都不是平面;角、圆、多边形等都是平面的一部分,而不是平面;(3)正确.这样的图形可以表示平面,点、线这样的平面图形是平面的基本元素;(4)不正确.平面是不可度量的,不涉及大小;(5)不正确.平面是无限延展的,无边界.本题主要考查平面的特征等基础知识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给出下列命题:①书桌面是平面;②8个平面重叠起来,要比6个平面重叠起来厚;③有一个平面的长是50 m,宽是20 m;④平面是绝对的平、无厚度、可以无限延展的抽象的数学概念.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解析:选A.平面无大小、无厚度、无边际,所以只有④是正确的.应选择A.构成空间几何体的基本元素下列元素属于构成几何体的基本元素的有( )①点;②线;③曲面;④平行四边形(不含内部的点);⑤长方体;⑥线段.A.3个B.4个C.5个D.6个【解析】①②③⑥均为构成几何体的基本元素,只有④⑤不属于构成几何体的基本元素,故选B.【答案】 B点、线、面是构成几何体的基本元素,任何一个几何体都是由这些基本元素组成的,而其他图形有时也能构成另外复杂的几何体,但是不能称之为基本元素.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A.“点动成线”中的线一定是直线B.直线运动的轨迹一定是平面或曲面C.曲面上一定没有直线D.平面上一定有曲线答案:D长方体中基本元素间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如果把它的12条棱延伸为直线,6个面延展为平面,那么在这12条直线与6个平面中,回答下列问题:(1)与直线B1C1平行的平面有哪几个?(2)与直线B1C1垂直的平面有哪几个?(3)与平面BC1平行的平面有哪几个?(4)与平面BC1垂直的平面有哪几个?【解】(1)与直线B1C1平行的平面有:平面AD1,平面AC.(2)与直线B1C1垂直的平面有平面AB1,平面CD1.(3)与平面BC1平行的平面有:平面AD1.(4)与平面BC1垂直的平面有:平面AC,平面A1C1,平面AB1,平面DC1.若本例中的题干不变,将问题(1)(2)中的“直线B1C1”改为“直线BC1”,再去解答前两个小题.解:(1)与直线BC1平行的平面有:平面AD1.(2)所给6个平面中,与直线BC1垂直的平面不存在.以长方体为载体研究几何体中的点、线、面的关系,有助于形成空间观念,也可以利用运动的观点来分析图形中的线面位置关系.1.点、线、面是构成几何体的基本元素.2.平面是无限延展的,通常画一个平行四边形表示一个平面.3.平面的记法(1)平面一般用希腊字母α、β、γ…来命名;(2)平面图形顶点法.4.认识空间中的点、直线和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我们可以动手制作一些模型或画出图形,来帮助我们理解和提高空间想象能力.通常所说“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中的线可能是曲线或直线,面也可能是平面或曲面,到底是哪一种,取决于其运动的方向与方式.1.下列命题:①正方形是一个平面;②平面是有边界的;③20个平面重合在一起比一个平面厚20倍.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A.0 B.1C.2 D.3答案:A2.飞机飞行表演在空中留下漂亮的“彩带”,用数学知识解释为________.答案:点动成线3.一个平面将空间分成________部分;两个平面将空间分成________部分.答案:2 3或4,[学生用书P77(单独成册)])[A 基础达标]1.下列不属于构成几何体的基本元素的是( )A.点B.线段C.曲面D.多边形(不含内部的点)解析:选D.点、线、面是构成几何体的基本元素.2.已知下列三个结论:①铺得很平的一张白纸是一个平面;②平面是矩形的形状;③一个平面的面积可以等于1 m2.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0 B.1C.2 D.3解析:选A.在立体几何中,平面是无限延展的,所以①③错误;通常我们画一个矩形来表示一个平面,但并不是说平面就是矩形,故②错.3.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与对角线BD1既不相交又不平行的棱有( )A.3条B.4条C.6条D.8条解析:选C.在平面A1B1C1D1上的四条棱中有A1B1,B1C1,在平面ABCD上的四条棱中有AD,CD,上、下两底面之间的四条棱中,有AA1,CC1,故与BD1既不相交又不平行的棱共有6条.4.下面给出的四个平面图形能制作成正方体的个数为( )A.1 B.2C.3 D.4解析:选D.可制作成上述四个平面图形,然后折叠而得.5.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直线的平移只能形成平面B.直线绕定直线旋转肯定形成柱面C.直线绕定点旋转可以形成锥面D.曲线的平移一定形成曲面解析:选C.直线的平移,可以形成平面或曲面,命题A不正确;只有当两直线平行时旋转形成柱面,命题B不正确;曲线平移的方向与曲线本身所在的平面平行时,不能形成曲面,D不正确,只有C正确.故选C.6.在以下几种几何体的图形中,正方体ABCD­A1B1C1D1不可以由四边形________(填序号)平移而得到.①ABCD;②A1B1C1D1;③A1B1BA;④A1BCD1.解析:①ABCD,②A1B1C1D1,③A1B1BA,按某一方向平移可以得到正方体ABCD­A1B1C1D1,④A1BCD1平移不能得到正方体ABCD­A1B1C1D1.答案:④7.把如图的平面沿虚线折叠可以折叠成的几何体是________.解析:图中由六个长方形组成,可以动手折叠试验,得到长方体.答案:长方体8.下列关于长方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①长方体中有3组对面互相平行;②长方体ABCD­A1B1C1D1中,与AB垂直的只有棱AD,BC和AA1;③长方体可看成是由一个矩形平移形成的;④长方体ABCD­A1B1C1D1中,棱AA1,BB1,CC1,DD1平行且相等.解析: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平面ABCD∥平面A1B1C1D1,平面ADD1A1∥平面BCC1B1,平面ABB1A1∥平面CDD1C1,故①正确;与AB垂直的棱除了AD,BC,AA1外,还有B1C1,A1D1,BB1,CC1和DD1,故②错误;这个长方体可看成由它的一个面ABCD上各点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相同距离AA1所形成的几何体,故③正确;棱AA1,BB1,CC1,DD1的长度是长方体中面ABCD 和面A1B1C1D1的距离,因此它们平行且相等,故答案是①③④.答案:①③④9.下列各题说法对吗?(1)点运动的轨迹是线;(2)线运动的轨迹一定是面;(3)面运动的轨迹一定是体.答案:(1)正确;(2)错误;(3)错误10.已知长方体ABCD­A1B1C1D1的长、宽、高分别为5、4、3,试分别求面ABCD与面A1B1C1D1,面ADD1A1与面BCC1B1,面ABB1A1与面DCC1D1间的距离.解:因为面ABCD∥面A1B1C1D1,AA1与该两平面垂直.且长方体的高为3.所以面ABCD与面A1B1C1D1之间的距离为3.同理:面ADD1A1与面BCC1B1之间的距离为5.面ABB1A1与面DCC1D1之间的距离为4.[B 能力提升]11.下列几何图形中,可能不是平面图形的是( )A.梯形B.菱形C.平行四边形D.四边形解析:选D.四边形可能是空间四边形,如将菱形沿一条对角线折叠成4个顶点不共面的四边形.12.下列说法:①长方体是由六个平面围成的几何体;②长方体可以看作一个矩形ABCD(水平放置)上各点沿铅垂线方向向上移动相同的距离到矩形A′B′C′D′所形成的几何体;③长方体一个面上的任一点到对面的距离相等.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解析:①是错误的,面与矩形是不同的.答案:②③13.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判断平面AB1D1和平面BC1D的位置关系.解:因为平面AB1D1和平面BC1D不论怎样延展都是没有交点的,所以它们互相平行.14.(选做题)要将一个正方体模型展开成平面图形,需要剪断多少条棱?你能从中得出什么规律来吗?解:需要剪断7条棱.因为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两个面有一条棱相连,展开后六个面就有5条棱相连,所以剪断7条棱.规律是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只能有5条棱相连,但是,有5条棱相连的6个正方形图形不一定是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2 第3课时平面与平面平行学习目标 1.掌握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会判断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学会用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表示平面间的位置关系.3.掌握空间中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并能应用这两个定理解决问题.知识点一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思考1 三角板的一条边所在平面与平面α平行,这个三角板所在平面与平面α平行吗?思考2 三角板的两条边所在直线分别与平面α平行,这个三角板所在平面与平面α平行吗?梳理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推论判定定理推论文字语言如果一个平面内有________________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如果一个平面内有________________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________________,则这两个平面平行符号语言l⊂α,m⊂α,l∥β,m∥β,l∩m=A⇒α∥βa∥c,b∥d,a∩b=A,a⊂α,b⊂α,c⊂β,d⊂β⇒α∥β图形语言知识点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观察长方体ABCD-A1B1C1D1的两个面:平面ABCD及平面A1B1C1D1.思考1 平面A1B1C1D1中的所有直线都平行于平面ABCD吗?思考2 过BC的平面交平面A1B1C1D1于B1C1,B1C1与BC是什么关系?梳理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及推论性质定理推论文字语言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________两条直线被三个平行平面所截,截得的对应线段________符号语言α∥β,α∩γ=a,β∩γ=b⇒________α∥β∥γ,m∩α=A,m∩β=B,m∩γ=C,n∩α=E,n∩β=F,n∩γ=G⇒ABBC=EFFG图形语言类型一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例1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C1中,M,N,P分别是棱C1C,B1C1,C1D1的中点,求证:平面MNP∥平面A1BD.引申探究若本例条件不变,求证:平面CB1D1∥平面A1BD.反思与感悟判定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四种常用方法(1)定义法:证明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通常采用反证法.(2)利用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证明时应遵循先找后作的原则,即先在一个平面内找到两条与另一个平面平行的相交直线,若找不到再作辅助线.(3)转化为线线平行:平面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平面β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则α∥β.(4)利用平行平面的传递性:若α∥β,β∥γ,则α∥γ.跟踪训练1 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E,F,G,H分別是AB,AC,A1B1,A1C1的中点,求证:(1)B,C,H,G四点共面;(2)平面EFA1∥平面BCHG.类型二面面平行性质的应用命题角度1 与面面平行性质有关的计算例2 如图,平面α∥β,A、C∈α,B、D∈β,直线AB与CD交于S,且AS=8,BS=9,CD=34,求CS的长.引申探究若将本例改为:点S在平面α,β之间(如图),其他条件不变,求CS的长.反思与感悟应用平面与平面平行性质定理的基本步骤跟踪训练2 如图所示,平面α∥平面β,△ABC,△A′B′C′分别在α,β内,线段AA′,BB′,CC′共点于O,O在平面α和平面β之间,若AB=2,AC=2,∠BAC=60°,OA∶OA′=3∶2,则△A′B′C′的面积为________.命题角度2 利用面面平行证明线线平行例3 如图所示,平面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A,B,C,D均在平行四边形A′B′C′D′外,且AA′,BB′,CC′,DD′互相平行,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反思与感悟本例充分利用了▱A′B′C′D′的平行关系及AA′,BB′,CC′,DD′间的平行关系,先得出线面平行,再得面面平行,最后由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得线线平行.跟踪训练3 如图,已知E,F分别是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AA1,CC1的中点,求证:四边形BED1F是平行四边形.类型三平行关系的综合应用例4 设AB,CD为夹在两个平行平面α,β之间的线段,且直线AB,CD为异面直线,M,P 分别为AB,CD的中点.求证:MP∥平面β.反思与感悟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平行关系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是转化平行关系的关键,其内在联系如图所示:跟踪训练4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为底面ABCD的中心,P是DD1的中点,设Q是CC1上的点,问:当点Q在什么位置时,使得平面D1BQ∥平面PAO?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都平行于另一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B.如果一个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C.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一定相互平行D.如果一个平面内的无数多条直线都平行于另一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2.在正方体EFGH-E1F1G1H1中,下列四对截面彼此平行的一对是( )A.平面E1FG1与平面EGH1B.平面FHG1与平面F1H1GC.平面F1H1H与平面FHE1D.平面E1HG1与平面EH1G3.平面α∥平面β,平面γ∥平面δ,且α∩γ=a,α∩δ=b,β∩γ=c,β∩δ=d,则交线a,b,c,d的位置关系是( )A.互相平行B.交于一点C.相互异面D.不能确定4.若平面α∥平面β,a⊂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①a与β内任一直线平行;②a与β内无数条直线平行;③a与β内任一直线不垂直;④a与β无公共点.5.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N在BD上,点M在B1C上,且CM=DN.求证:MN∥平面AA1B1B.1.常用的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其他几个性质(1)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2)夹在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平行线段长度相等.(3)经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4)如果两个平面分别平行于第三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2.空间中各种平行关系相互转化关系的示意图答案精析问题导学知识点一思考1 不一定.思考2 平行.梳理两条相交直线两条相交直线两条直线知识点二思考1 是的.思考2 平行.梳理平行成比例a∥b题型探究例1 证明如图,连接B1C.由已知得A1D∥B1C,且MN∥B1C,∴MN∥A1D.又∵MN⊄平面A1BD,A1D⊂平面A1BD,∴MN∥平面A1BD.连接B1D1,同理可证PN∥平面A1BD.又∵MN⊂平面MNP,PN⊂平面MNP,且MN∩PN=N,∴平面MNP∥平面A1BD.引申探究证明因为ABCD-A1B1C1D1为正方体,所以DD1綊BB1,所以BDD1B1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D∥B1D1.又BD⊄平面CB1D1,B1D1⊂平面CB1D1,所以BD∥平面CB1D1,同理A1D∥平面CB1D1.又BD∩A1D=D,所以平面CB1D1∥平面A1BD.跟踪训练1 证明(1)因为G,H分别是A1B1,A1C1的中点,所以GH是△A1B1C1的中位线,所以GH∥B1C1.又因为B1C1∥BC,所以GH∥BC,所以B,C,H,G四点共面.(2)因为E,F分别是AB,AC的中点,所以EF∥BC.因为EF⊄平面BCHG,BC⊂平面BCHG,所以EF∥平面BCHG.因为A1G∥EB,A1G=EB,所以四边形A1EBG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1E∥GB.因为A1E⊄平面BCHG,GB⊂平面BCHG,所以A1E∥平面BCHG.因为A1E∩EF=E,所以平面EFA1∥平面BCHG.例2 证明设AB,CD共面γ,因为γ∩α=AC,γ∩β=BD,且α∥β,所以AC∥BD,所以△SAC∽△SBD,所以SCSC+CD =SA SB,即SCSC+34=89,所以SC=272.引申探究解设AB,CD共面γ,γ∩α=AC,γ∩β=BD. 因为α∥β,所以AC与BD无公共点,所以AC∥BD,所以△ACS ∽△BDS ,所以AS BS =CS DS. 设CS =x ,则x 34-x =89,所以x =16, 即CS =16.跟踪训练2 439解析 AA ′,BB ′相交于O ,所以AA ′,BB ′确定的平面与平面α,平面β的交线分别为AB ,A ′B ′,有AB ∥A ′B ′,且OA OA ′=AB A ′B ′=32,同理可得OA OA ′=AC A ′C ′=32,OA OA ′=BC B ′C ′=32,所以△ABC ,△A ′B ′C ′面积的比为9∶4,又△ABC 的面积为3, 所以△A ′B ′C ′的面积为439. 例3 证明 ∵四边形A ′B ′C ′D ′是平行四边形,∴A ′D ′∥B ′C ′.∵A ′D ′⊄平面BB ′C ′C ,B ′C ′⊂平面BB ′C ′C ,∴A ′D ′∥平面BB ′C ′C .同理AA ′∥平面BB ′C ′C .∵A ′D ′⊂平面AA ′D ′D ,AA ′⊂平面AA ′D ′D ,且A ′D ′∩AA ′=A ′,∴平面AA ′D ′D ∥平面BB ′C ′C .又∵AD ,BC 分别是平面ABCD 与平面AA ′D ′D ,平面BB ′C ′C 的交线,∴AD ∥BC .同理可证AB ∥CD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跟踪训练3 证明 如图,连接AC ,BD ,交点为O ,连接A 1C 1,B 1D 1,交点为O 1,连接BD 1,EF ,OO 1,设OO 1的中点为M ,由正方体的性质可得四边形ACC1A1为矩形.又因为E,F分别为AA1,CC1的中点,所以EF过OO1的中点M,同理四边形BDD1B1为矩形,BD1过OO1的中点M,所以EF与BD1相交于点M,所以E,B,F,D1四点共面.又因为平面ADD1A1∥平面BCC1B1,平面EBFD1∩平面ADD1A1=ED1,平面EBFD1∩平面BCC1B1=BF,所以ED1∥BF.同理,EB∥D1F.所以四边形BED1F是平行四边形.例4 证明如图,过点A作AE∥CD交平面β于点E,连接DE,BE.∵AE∥CD,∴AE,CD确定一个平面,设为γ,则α∩γ=AC,β∩γ=DE.又α∥β,∴AC∥DE(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取AE的中点N,连接NP,MN,∵M,P分别为AB,CD的中点,∴NP∥DE,MN∥BE.又NP⊄β,DE⊂β,MN⊄β,BE⊂β,∴NP∥β,MN∥β,∵NP∩MN=N,∴平面MNP∥β.∵MP⊂平面MNP,MP⊄β,∴MP∥β.跟踪训练4 解当Q为CC1的中点时,平面D1BQ∥平面PAO.∵Q为CC1的中点,P为DD1的中点,连接PQ,如图,易证四边形PQBA是平行四边形,∴QB∥PA.又∵AP⊂平面APO,QB⊄平面APO,∴QB∥平面APO.∵P,O分别为DD1,DB的中点,∴D1B∥PO.同理可得D1B∥平面PAO,又D1B∩QB=B,∴平面D1BQ∥平面PAO.当堂训练1.B 2.A 3.A 4.②④5.证明如图,作MP∥BB1交BC于点P,连接NP,∵MP∥BB1,∴CMMB1=CPPB.∵BD=B1C,DN=CM,∴B1M=BN,∴CMMB1=DNNB,∴CPPB=DNNB,∴NP∥CD∥AB.∵NP⊄平面AA1B1B,AB⊂平面AA1B1B,∴NP∥平面AA1B1B.∵MP∥BB1,MP⊄平面AA1B1B,BB1⊂平面AA1B1B,∴MP∥平面AA1B1B.又∵MP⊂平面MNP,NP⊂平面MNP,MP∩NP=P,∴平面MNP∥平面AA1B1B.∵MN⊂平面MNP,∴MN∥平面AA1B1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