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传染病学课件(向
合集下载
传染病学PPT课件
传染病分类
根据病原体不同,可分为病毒性 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真菌性 传染病等。
传染病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流行过程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传染 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如气候、地理等)、社会 因素(如人口流动、文化习俗等)和 生物因素(如病原体变异、宿主免疫 等)均可影响传染病的流行。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策略
预防策略
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 传播。
控制策略
在疫情发生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控制措施,如隔离治疗、疫苗接种、消毒灭源 等,以遏制疫情的扩散。
PART 02
常见传染病介绍
REPORTING
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风疹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避免接触传染源
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避免接 触患者或疑似患者。
及早就医
如出现疑似症状,应佩戴口罩 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旅行史
和接触史。
社区层面防控举措
加强社区管理
建立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开展健康监 测、排查和管理。
宣传教育
普及疫情防控知识,提高居民自我防 护意识和能力。
环境整治
加强社区环境卫生整治,消除病毒传 播隐患。
虫媒及动物源性传染病
疟疾
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 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登革热
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 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蚊 子叮咬传播。
狂犬病
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 染病,主要通过动物咬伤 或抓伤传播。
PART 03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REPORTING
各类传染病典型临床表现
发热、皮疹、毒血症
根据病原体不同,可分为病毒性 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真菌性 传染病等。
传染病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流行过程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传染 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如气候、地理等)、社会 因素(如人口流动、文化习俗等)和 生物因素(如病原体变异、宿主免疫 等)均可影响传染病的流行。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策略
预防策略
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 传播。
控制策略
在疫情发生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控制措施,如隔离治疗、疫苗接种、消毒灭源 等,以遏制疫情的扩散。
PART 02
常见传染病介绍
REPORTING
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风疹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避免接触传染源
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避免接 触患者或疑似患者。
及早就医
如出现疑似症状,应佩戴口罩 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旅行史
和接触史。
社区层面防控举措
加强社区管理
建立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开展健康监 测、排查和管理。
宣传教育
普及疫情防控知识,提高居民自我防 护意识和能力。
环境整治
加强社区环境卫生整治,消除病毒传 播隐患。
虫媒及动物源性传染病
疟疾
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 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登革热
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 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蚊 子叮咬传播。
狂犬病
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 染病,主要通过动物咬伤 或抓伤传播。
PART 03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REPORTING
各类传染病典型临床表现
发热、皮疹、毒血症
传染病学总论PPT课件
• 根据病情分类:轻型、中型、重型、极重 型资料 • 临床资料 • 实验室资料和其他资料
传染病的治疗
• 一般性治疗:隔离、休息、饮食、护理、 对症和支持治疗;
• 病原治疗:化学药物、抗生素、血清疗法、 菌苗疗法;
• 免疫调节治疗 • 中医治疗 • 并发症和后遗症的治疗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 病原体的入侵(血液、淋巴、胎盘;皮肤、 粘膜等)
• 病原体在体内蔓延繁殖(直接蔓延、血液 或淋巴扩散;特异性定位)
• 组织损伤机制(病原体及其毒素的作用、 炎症反应、变态反应的作用)
传染病三要素
• 传染源(病人、病原体携带者、受病原体 感染的动物)
• 传播途径(空气传播、经水传播、经食物 传播、接触传播、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其他)
• 易感人群
传染病的临床特点
• 病程经过: 1、潜伏期 2、前驱期 3、症状明显期 4、恢复期
• 临床表现: 1、发热 2、发疹(皮疹的种类和鉴别) 3、中毒症状(毒血症、菌血症、
败血症)
以上症状可同时出现,也可单独出现
临床类型
• 根据发病性质和病程经过分类:急性、亚 急性、慢性;
• 根据临床表现分类:典型、不典型(非典 型);
总论
• 什么是传染 •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 传染病的特征 • 传染病的诊断 • 传染病的治疗 • 传染病的预防
什么是传染
• 定义: 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生虫等)侵袭
人体,人体与病原体相互作用、互相斗争 的过程称为传染过程,简称传; • 传染过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动态过程;
传染过程中的五种情况
• 病原体被人体消灭或被排除体外 • 隐形感染 • 潜在性或潜伏性感染 • 病原体携带状态 • 显性感染
传染病的治疗
• 一般性治疗:隔离、休息、饮食、护理、 对症和支持治疗;
• 病原治疗:化学药物、抗生素、血清疗法、 菌苗疗法;
• 免疫调节治疗 • 中医治疗 • 并发症和后遗症的治疗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 病原体的入侵(血液、淋巴、胎盘;皮肤、 粘膜等)
• 病原体在体内蔓延繁殖(直接蔓延、血液 或淋巴扩散;特异性定位)
• 组织损伤机制(病原体及其毒素的作用、 炎症反应、变态反应的作用)
传染病三要素
• 传染源(病人、病原体携带者、受病原体 感染的动物)
• 传播途径(空气传播、经水传播、经食物 传播、接触传播、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其他)
• 易感人群
传染病的临床特点
• 病程经过: 1、潜伏期 2、前驱期 3、症状明显期 4、恢复期
• 临床表现: 1、发热 2、发疹(皮疹的种类和鉴别) 3、中毒症状(毒血症、菌血症、
败血症)
以上症状可同时出现,也可单独出现
临床类型
• 根据发病性质和病程经过分类:急性、亚 急性、慢性;
• 根据临床表现分类:典型、不典型(非典 型);
总论
• 什么是传染 •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 传染病的特征 • 传染病的诊断 • 传染病的治疗 • 传染病的预防
什么是传染
• 定义: 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生虫等)侵袭
人体,人体与病原体相互作用、互相斗争 的过程称为传染过程,简称传; • 传染过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动态过程;
传染过程中的五种情况
• 病原体被人体消灭或被排除体外 • 隐形感染 • 潜在性或潜伏性感染 • 病原体携带状态 • 显性感染
传染病流行病学 PPT课件
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及其分布,并研究预防和 控制传染病的策略和措施,最终达到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传染病流行病学是现代流行病学发展的源头
流行现状
天花于1977年在全球消灭 脊髓灰质炎的消灭指日可待 从1988年以来,全球脊灰病例减少99.9%,从约35万例降低 至2015年报告的80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指出: “正如36年前我们消灭了天花一样,我们现在正站在历史 的拐角,彻底消除脊灰指日可待。” 各国常见传染病、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不同程度的 下降
2017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2017年(2017年1月1日零时至12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 港澳台,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发病7030879例,死亡 19796人,报告发病率为509.54/10万,报告死亡率为1.43/10 万
2017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2017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按类别统计 一是甲类传染病中鼠疫报告发病1例,死亡1人,霍乱报告发病14例,无死亡,报告发病率为 0.0010/10万,较2016年下降50.00% 二是乙类传染病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白喉无发病、死 亡报告外,其他共报告发病3064058例,死亡19641人,报告发病率为222.06/10万,报告死亡率 为1.42/10万,较2016年报告发病率上升3.64%,报告死亡率上升8.59%。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 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 病总数的92.78%;报告死亡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艾滋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和 人感染H7N9禽流感,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8.81% 三是丙类传染病除丝虫病无发病、死亡报告外,其他共报告发病3966806例,死亡154人,报告 发病率为287.48/10万,报告死亡率为0.011/10万,分别较2016年下降1.18%和42.86%。报告发病 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和急性出 血性结膜炎,占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9.79%;报告死亡数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流 行性感冒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占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100.00%。
【精品】传染病学ppt课件
1988 戊型肝炎病毒(HEV)
戊型肝炎
1989 丙型肝炎病毒(HCV)
丙型肝炎
1990 人疱疹病毒-7(HHV-7) 发热,皮疹,中枢N系统感染
1991 瓜纳里托病毒(Guanarito virus)
委内瑞拉出血热
1993 辛诺柏里病毒(Sin Nombre virus) 肺综合征出血热
1994 马麻疹病毒(EMV)
一、肠道病毒EV71等
• EV71等病毒是引起婴幼儿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主要感 染10岁以下儿童。
• 临床主要症状:发热、手、足、口疱疹,一般症状较轻。 • 并发症:脑炎、心肌炎、肺炎。 • 对症治疗 • 丙类传染病
二、诺如病毒感染
• 传染源:患者及感染者 •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粪——口消化道途径传播。生食或吃了未煮熟 的贝类易被感染。
–密切接触传播:可以通过门把手、桌椅、扶梯等传播 –空气传播:患者呕吐或腹泻物干化后,病毒颗粒随灰尘
等形成“气溶胶”,散布在空气中,沿呼吸道进入人体
伯氏疏螺旋体所致莱姆病
1982年发现 硬蜱是主要传播媒介 第一期表现流感症状慢性游走环形红斑 第二期出现神经和循环系统损害 第三期数月数年后大关节炎 青霉素治疗
• Therapy
– None – only supportive care
Ebola 病毒的传播
• 人与人之间通过 直接接触血液、 分泌物传播
• 猴子。吸血昆虫 可能携带病毒
肠出血大肠杆菌O157:H7感染
1982年发现于美国 消化道传播 表现为无症状感染、轻度腹泻、出血性肠炎、
溶血尿毒综合症、TTP 分离培养、血清学等方法诊断 支持治疗、适当使用抗生素
克雅氏病 疯牛病
传染病学PPT课件
存在于体液 中的补体,溶 菌酶, 备解素
(properdin), 血管活性肽 和各种细胞 因子(如TNF) 等都可起清 除病原体作
用
吞噬细胞存在 于各种组织,其 中中性粒细胞 最为重要,这些 细胞内含大量 溶酶体,可杀灭 被吞噬的病原 体.
第22页/共50页
感染过程传染病在个体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第35页/共50页
5.临床类型 按疾病的性质分:急性(acute)、亚急性
(subacute)、慢性(chronic) 按临床表现分:非典型(non-typical)、轻型
(mild)、典型(typical)(普通型)、重型 (serious)、暴发型(fulminant);非典型中包含: 顿挫型(abortive type)、逍遥型((ambulatory form)
临床 资料
详尽的病史;细致的 查体;
综
流行病 学资料
地方性,季节性,既 往 史,接触史,疫苗接种 史,当地的发病情况
第12页/共50页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传染源
(source of infection) 患者
病原携带者
受感染的动物
传播途径
(route of transmission)
呼吸道传播
消化道传播
接触传播 虫媒传播
易感人群
(susceptible people)
人人群易 感性指易 感者在人 群中的比 例
第13页/共50页
一般来讲 隐性感染最常见, 病原携带状态次之, 显性感染所占比重最低,
后者一旦出现易于识别
五种表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第29页/共50页
病原体被清除
病原体
人体
感染建立
传染病学ppt课件
•
痢疾志贺菌
•
福氏志贺菌
•
鲍氏志贺菌
•
宋氏志贺菌
• 死亡后均释放内毒素,引起发热、毒 血症、休克等全身反应。痢疾志贺菌还 可产生外毒素,除可引起肠毒素样反应 外尚有神经毒、细胞毒活性,可导致相 应的临床表现。
• 流行病学过程 • 传染源 -- 病人和带菌者
• 传播途径--粪—口传播
•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 一、诊断 • 1、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典型脓血便或粘液便 • 2、左下腹压痛 • 3、粪便中检出脓细胞红细胞,培养免疫检测阳性,可
诊断急性菌痢。
• 4、伴高热、惊厥休克或呼衰应想到中毒型菌痢。 • 5、过去菌痢史,多次典型或不典型腹泻2周以上,粪
便培养阳性可诊断慢性菌痢。
• 6、流行病学资料
• 诊断: • 1、临床表现 • 潜伏期4—46天,一般7-14天。
• 典型病例病程中有 • (1)发热期(三痛症、三红征、粘膜三
红征)
• (2)低血压休克期(失血性低血容量性 休克表现);
• (3)少尿期(常有不同程度肾功能不全、 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 (4)多尿期(可发生电解质紊乱低钾、 低钠等和继发感染、休克)
• (5)恢复期。非典型病例可出现越期现 象,而重型则可出现发热期、休克期和 少尿期之间互相重叠。
• 2、实验室检查 • 一、常规检查 • (1)血常规 • 白细胞增高,可见幼稚性白细胞呈类白
血病反应,中性粒为主,4日后淋巴升高, 发热期和低血压期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明 显升高;血小板有不同程度下降。
后引起,其中水的作用最为突出。
• 其次,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也起传播作 用
•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传染病学(全套课件43P)
毒血症toxemia
• 各种病原体在宿主体内生长繁殖过程中, 产生的外毒素及其他代谢产物以及细菌 裂解时释放的内毒素等不断进入血流, 引起一系列的中毒症状,严重者引起中 毒性休克
• 菌血症bacteremia:细菌在病人血液中, 但不繁殖 • 败血症septicemia:细菌在病人血中繁 殖并产生毒素,引起严重的全身感染中 毒症状 • 脓毒血症pyemia:宿主免疫功能低下, 细菌的数量和毒力强时,患者的其他组 织和器官发生转移性化脓性病灶
• 细胞免疫 • T细胞介导 • 体液免疫 • B细胞介导 IgG IgM IgA IgD IgE
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
• 直接侵犯 • 毒素作用 • 免疫机制
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 传染源 • 传播途径 • 人群易感性
传染源
• 病人 • 病原携带者 • 受感染的动物
传播途径
• • • • • • • 空气传播 水的传播 食物传播 接触传播 虫媒传播 土壤传播 血液制品
病原体的作用
• • • • 侵袭力 invasiveness 毒力 virulence 数量 变异性
免疫应答的作用
• 非特异性免疫
• 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 天然屏障 :皮肤、粘膜,血脑屏障,胎 盘 • 吞噬作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粒细 胞 • 体液因子:细胞因子、补体、溶菌酶
特异性免疫
• • • • 肠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 虫媒传染病 寄生虫病
保护易感人群
• 非特异性 • 特异性 • 人工自动免疫 • 活菌苗 死菌苗 类毒素 • 人工被动免疫 • 抗毒素 丙种球蛋白
பைடு நூலகம்
谢谢
传染病学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于岩岩
传染病学总论ppt课件
直接损伤,脊髓灰质炎病毒—细胞溶解,鼠疫—炎 症致组织坏死。
毒素作用,霍乱肠毒素—腹泻。 免疫机制,麻疹病毒—抑制细胞免疫,艾滋病—破
坏免疫细胞。
三、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
发热:大多数感染性疾病在发病阶段都出现体温高 于正常,即发热。
15
ppt课件.
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人群易感性
16
ppt课件.
传染病流行图
患者
死亡
生长繁殖
传 病人
染 源 动物
排出
病 原 体
传播途径
易感者
获得 免疫者
17
ppt课件.
携带者
传播途径
病原体自宿主体内排出后,侵入新的宿主前,在 外环境中所经历的一切途径。
必须借助一定物体→传播因素--水、空气、食物 、节肢动物等
特异性主 动免疫; 病原体被 清除
病原携 带状态
显性感染
死死亡
携带者
亡 痊愈
12
ppt课件.
潜伏性感染
不是传染源
感染谱
病原携带状态
重要 传染源
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病原体 病原体的致病
侵袭力 毒力 数量 变异性
人体
机体免疫反应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13
ppt课件.
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在许多传染病中是重要的传染源。
7
ppt课件.
(三) 潜伏性感染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由于机 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 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 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
毒素作用,霍乱肠毒素—腹泻。 免疫机制,麻疹病毒—抑制细胞免疫,艾滋病—破
坏免疫细胞。
三、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
发热:大多数感染性疾病在发病阶段都出现体温高 于正常,即发热。
15
ppt课件.
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人群易感性
16
ppt课件.
传染病流行图
患者
死亡
生长繁殖
传 病人
染 源 动物
排出
病 原 体
传播途径
易感者
获得 免疫者
17
ppt课件.
携带者
传播途径
病原体自宿主体内排出后,侵入新的宿主前,在 外环境中所经历的一切途径。
必须借助一定物体→传播因素--水、空气、食物 、节肢动物等
特异性主 动免疫; 病原体被 清除
病原携 带状态
显性感染
死死亡
携带者
亡 痊愈
12
ppt课件.
潜伏性感染
不是传染源
感染谱
病原携带状态
重要 传染源
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病原体 病原体的致病
侵袭力 毒力 数量 变异性
人体
机体免疫反应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13
ppt课件.
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在许多传染病中是重要的传染源。
7
ppt课件.
(三) 潜伏性感染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由于机 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 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 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
传染病学教学课件
公共卫生系统建设 :加强公共卫生系 统建设,提高应对 传染病的能力
THANK YOU
汇报人:XX
传染病学包括传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
传染病学是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传染病学发展历程
古代:传染病学 萌芽,中医学对 传染病的防治有
初步认识
19世纪:微生物 学发展,传染病 学逐渐成为一门
独立的学科
20世纪:抗生素 和疫苗的发明, 传染病学进入快
速发展时期
监测:监测患者的 体温、呼吸、脉搏 等生命体征,及时 发现病情变化
护理:对患者进行生 活护理,如饮食、睡 眠、个人卫生等,提 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指导:指导患者 进行康复训练,提高 患者的身体机能和免 疫力,促进康复。
康复期护理指导
康复期护理的 重要性
康复期护理的 目Βιβλιοθήκη 和原则康复期护理的 内容和方法
添加 标题
加强传染病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 防控措施
添加 标题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改善居住环境
添加 标题
加强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 水平
添加 标题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传 染病威胁
06
传染病护理与康复指导
传染病护理方法
隔离:将患者与健 康人群隔离,防止 交叉感染
消毒:对患者接触 过的物品进行消毒, 防止病毒传播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发病时间、症状、接触史等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等 实验室检查:进行血液、尿液、粪便等检查,以确定病原体 影像学检查:通过X光、CT、MRI等检查,了解患者的器官病变情况 病原学检查:通过病原体培养、核酸检测等方法,确定病原体类型 诊断结果:根据以上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患者的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传染病学总论新 ppt课件
内部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吞噬作用:吞噬细胞 体液因子:补体、溶菌酶、干扰素
TNF、IL等
17
㈡ 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
• 属于获得性免疫,指对抗原特异性识别而产生 的免疫;
• 免疫作用有针对性,通常指针对一种传染病; • 感染后免疫都是特异性免疫,且属于主动免疫。 • 包括:细胞免疫
传染病学总论新 ppt课件
一、什么是传染病? 二、传染病是如何发生的? 三:传染病的特征 四:传染病的诊断 五.传染病的治疗 六、预防 七、我国法定传染病的种类及名称 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分级 九、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介绍
1.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 communicable diseases):是由病原微生物(病 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真菌、 螺旋体)和寄生虫(原虫、蠕虫等)所引起的一 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 5.潜伏性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内,人体和病
原体处于相持状态时,往往不出现临床症状,这 个相持阶段可称为潜在性感染。当抵抗力降低时, 病原体乘机繁殖,引起发病,如单纯疱疹、带状 疱疹等
• (特点:潜伏期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 外)
(3)传染过程病原体的作用
致病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㈠ 侵袭力(invasiveness)
大多数传染病中,隐性感染是最常见的表现。
3.显性感染(临床感染): 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临
床上表现为该病特有的表现。即患传染病。
• 4.病原体携带状态:病原体在侵入人体之后,
在体内生长繁殖,并不断排除体外,而人体不出 现任何疾病表现称之为病原体携带状态。
• (特点:不出现临床症状而又能排出病原体而具 有传染性)
TNF、IL等
17
㈡ 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
• 属于获得性免疫,指对抗原特异性识别而产生 的免疫;
• 免疫作用有针对性,通常指针对一种传染病; • 感染后免疫都是特异性免疫,且属于主动免疫。 • 包括:细胞免疫
传染病学总论新 ppt课件
一、什么是传染病? 二、传染病是如何发生的? 三:传染病的特征 四:传染病的诊断 五.传染病的治疗 六、预防 七、我国法定传染病的种类及名称 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分级 九、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介绍
1.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 communicable diseases):是由病原微生物(病 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真菌、 螺旋体)和寄生虫(原虫、蠕虫等)所引起的一 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 5.潜伏性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内,人体和病
原体处于相持状态时,往往不出现临床症状,这 个相持阶段可称为潜在性感染。当抵抗力降低时, 病原体乘机繁殖,引起发病,如单纯疱疹、带状 疱疹等
• (特点:潜伏期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 外)
(3)传染过程病原体的作用
致病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㈠ 侵袭力(invasiveness)
大多数传染病中,隐性感染是最常见的表现。
3.显性感染(临床感染): 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临
床上表现为该病特有的表现。即患传染病。
• 4.病原体携带状态:病原体在侵入人体之后,
在体内生长繁殖,并不断排除体外,而人体不出 现任何疾病表现称之为病原体携带状态。
• (特点:不出现临床症状而又能排出病原体而具 有传染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传染病学 就是研究传染病和寄生虫 病在人体内发生、发展、转归的原因与规 律,以及不断研究正确的诊断方法和治疗 措施,促使患者康复,从而控制传染病在 人群中传播流行的科学。
二、传染病的危害
我国解放前,人群的第一死因是传染 病与寄生虫病。各种各样的传染病,在历 史长河中都有大小不等的流行,诸如天花、 鼠疫等都曾严重地威胁过人类的生存与发 展。
体和小肠细胞结合。
2.毒力 指病原体毒害机体的能力, 毒力由毒素和其它因子所组成。毒素包括 外毒素和内毒素。其它毒力因子有:穿透 能力(血吸虫的尾蚴)、侵袭能力(志贺 菌)、溶组织能力(溶组织内阿米巴)等。
3.数量 对同一种传染病而言,入侵 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致病能力成正比。
4.变异性 病原体可因环境或遗传等 因素而发生变异。变异后的病原体致病力 可减弱(如人工培养多次传代的麻疹减毒 活疫苗),也可增强(如肺鼠疫)。病原 体的抗原变异可逃避机体的特异性免疫作 用而继续引起疾病(如流感病毒、HIV等)。
第2节 感染、免疫及传染病的发生机制
一、感染及感染过程的表现 感染(infection),又称传染,是指病
原体进入人体,并与人体相互作用、相互 斗争的过程,也称感染过程或传染过程。
一、感染及感染过程的表现
1.病原体被消除或排出体外 当病原杀 菌作用等非特异性免疫屏障,可使病原体 处于不利的环境而被消除或排出体外,也 可以有事先存在于体内的特异性免疫(来 自母体或人工注射的抗体、通过预防接种 或感染后获得的免疫)所清除,从而不产 生任何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
管理传染源 包括对病人、病原体携带者 及感染动物的管理。
切断传播途径
1.一般性卫生措施
2.消毒
3.杀虫
保护易感人群 1.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2.预防接种 3.药物预防
小结
1.感染和传染病的概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传染过程有5种动态变化的表现。
2.在感染过程中病原体致病力和机体的免 疫应答都发挥着一定作用,但后者起决定 性作用。
7.传染病的治疗坚持一般治疗、对症治疗 与病原治疗并重的综合治疗原则。
8.传染病的预防针对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 个基本环节,采取综合性预防的措施。
三、防治传染病所取得的成就
自建国以来,在以“预防为主”的卫生 方针指引下,经过50多年的努力,传染病防 治工作已经取得很大成就,先后消灭和基 本消灭了人间鼠疫、新生儿破伤风、脊髓 灰质炎,白喉等。传染病在人群死因的排 位中已经下降到第九位。
四、学习传染病学的目的
尽管我们已消灭或基本消灭了许多种 在历史上作恶多端的传染病,可从全世界 的卫生状况看,传染病仍然是各国最重要 的卫生问题。学习传染病学的目的,就在 于利用已有的基础知识,掌握传染病的发 生、发展、转归的基本规律,解除病人痛 苦,以促进患者康复,进而担负起控制与 彻底消灭传染病的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病原携带状态 按病原体种类不同
又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与带虫者。当病
原体侵入人体后,在体内某一部位生长繁
殖,不出现任何疾病状态的整个时期,但
能排出病原体成为传染源,如伤寒、乙型
肝炎。并非所有的传染病都有病原携带者,
如麻疹和流感,病原携带者极为罕见。
3.隐性感染 人体被病原体感染后, 组织损伤轻微,临床上不出现或仅出现不
病原体在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导致 组织损伤和机能障碍,出现临床表现。
上述五种表现呈动态变化,在一定的
条件下亦可互相转变。五种表现形式在不 同的传染病中各有侧重,一般来说,隐性 感染最常见,病原携带状态次之,而显性 感染所占的比例最低。由此可见,感染过 程不一定都有临床表现。在门诊或 病房所
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但通过免疫学检测可 发现机体已获得特异性免疫。
4.潜在性感染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 双方力量保持暂时平衡状态,病原体潜伏 在身体的某一部位不被排除,不出现临床 表现,一旦人体防御能力降低,病原体乘 机繁殖,引起发病。
5.显性感染 由于入侵的病原体数量 多、毒力强,人体的防御机能受到破坏,
2.特异性免疫 是指机体对病原体的 抗原特异性识别而产生的免疫,故有一定
针对性。感染和疫苗接种均能产生特异性 免疫应答。包括①细胞免疫、②体液免疫。
四、传染病的发生机制
1.病原体的入侵、定位和排出 多数 病原体只有在入侵门户、体内定位适合的 情况下,才能引起病变。
2.机体组织损伤和功能受损 是疾病 发生的基础,病原体进入机体通过直接侵
3.传染病的发生是病原体经入侵门户在体 内定位感染,通过直接损害以及毒素和免 疫作用引起机体病理生理改变。
4.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包括三个基本环节, 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5.传染病的特征包括基本特征和临床特征。 6.传染病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
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三方面资料进行综合 分析判断。
3.易感人群 对某一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 免疫力的人群称为易感人群。
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1.自然因素 2.社会因素
第4节 传染病的特征
一、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 2.有传染性 3.有流行病学特性 4.有免疫性
病原体 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病原体 (包括病毒、立克次体、细菌、真菌、螺 旋体、原虫等)引起的,发现病原体有利 于传染病的确诊和防治 。
第1节 绪 言
一、基本概念
1.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是由病原 微生物(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 菌、螺旋体等)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 疾病。寄生虫病(parasitosis)是由原虫或蠕虫感 染人体后产生的疾病。二者都属于感染性疾病 (infectious diseases),但感染性疾病不一定都具 有传染性,其中有传染性的疾病才称为传染病。
犯(如机械运动、溶组织酶、诱发炎症
等)、毒素作用(如病原体产生的内外毒 素)、免疫参与(如艾滋病毒破坏T细胞, 有些病原体致变态反应)引起机体组织和 功能损害。
3.机体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
第3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和影响因素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指传染病在人群中 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它必须具备传 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流行就不会发生 或中止。流行过程又受社会因素和自然因 素的影响。
三、临床类型 根据起病缓急及病程长短分 按病情轻重分 按病情特点分
第5节 传染病的诊断
一、流行病学资料 二、临床资料 三、实验室检查
第6节 传染病的治疗
1.一般及支持疗法 2.病原或特效疗法 3.对症疗法 4.中医中药及康复治疗
第7节 传染病的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二、切断传播途径 三、保护易感人群
前驱期: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 期。
症状明显期:病情逐渐加重,并表现出某 种传染病特有的症状和体征的时期
恢复期: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体征逐渐消
退,体力和食欲逐渐恢复,直至完全康复 的这段时期。
2.常见症状和体征 (1)发热 (2)皮疹 (3)毒血症状 (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应
一、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1.传染源 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 殖并能不断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 括传染病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 和受感染的动物。传染源排出病原体的整 个时期称为传染期,是确定隔离期限的依 据。
2.传播途径 指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 排出,侵入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常见的 有:①空气传播、②水与食物传播、 ③虫 媒传播、 ④接触传播、⑤经血液、血制品 传播、 ⑥其它 。
传染病学
第1章 传染病 总论
学习目标
1.说出感染和传染病的概念,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2.说出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3.叙述传染过程的表现
4.描述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
5.叙述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6.概述传染病的诊断要点、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
第1节 绪 言
基本概念 传染病的危害 防治传染病所取得的成就 学习传染病学的目的
三、感染过程中机体免疫应答的作用
机体的免疫应答对感染过程的表现和 转归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体的免疫应答可 分为两大类:一是有利于抵御病原体的入 侵和消灭病原体的保护性免疫应答,二是 促进病理生理过程及组织损害的变态反应。 保护性免疫又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 性免疫两类。
1.非特异性免疫 是机体对进入体内 的病原体的一种清除机制,是机体与生俱 来的、针对所有病原体的免疫,在抵御感 染过程中首先发挥作用。它包括①天然屏 障、②吞噬作用、 ③体液因子。
传染性 指病原体从某一个体传染给另一 个体的特性 。
流行病学特性 包括①流行性、 ②地方性 、 ③季节性。
免疫性 感染病原体后,能产生不同程度 的具有保护性的特异性免疫。
二、临床特征
1.临床分期 一般可分为四期:①潜伏期 ②前驱期, ③症状明显期, ④恢复期:
潜伏期:指病原体侵入人体至出现首发症 状的时期。
看到的是传染病病人,而不是所有的感染 者。但患传染病必须经历感染过程。
二、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病原体对机体的致病能力主要包括以 下几方面:
1.侵袭力 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
体内扩散的能力。如有些细菌的表面成分
(伤寒菌的Vi抗原)有抑制吞噬细胞作用的
能力而促进病原体的扩散易致感染;引起
腹泻的大肠杆菌(含定植因子)能表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