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歌词的诗性思维——大众文化叙述策略之一
当代诗歌面临的困境及思考
当代诗歌面临的困境及思考作者:杨丽君来源:《管理观察》2009年第08期作家、艺术家从社会生活中获取种种生活材料之后,要经过一个从酝酿构思到艺术表现的过程,才能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
这塑造艺术形象的整个过程,就是作家、艺术家进行艰苦的形象思维的过程。
所以,形象思维是作家、艺术家的一种特殊的思维运动。
形象思维既是一种运动,那么我们就应该从运动的角度去把握它的基本特征,了解构成这种思维运动的基本单位,运动的推动力量,运动的发展路线等。
基于这种认识,我认为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把握:一、形象思维运动以具体的生活图画为基本单位逻辑思维一般是舍去事物的具体感性的特点,以一个一个的抽象概念作为思维运动的基本单位。
人们借助概念形成各种判断和推理,做出理论的总结,以反映客观的规律,这是逻辑思维的一个基本特点。
形象思维的目的则是要塑造出具体感性的艺术形象,这就决定了形象思维始终不舍弃生活本身的具体感性的特点,而以一幅一幅的生活图画为思维运动的基本单位。
在创作过程中,作家、艺术家虽然身居斗室,可他们的头脑却象电影银幕一样,一幅又一幅的具体生活图画在这里相继浮现出来,忽而是古代荒村,忽而是现代城镇,忽而是江南春色,忽而是北国雪景,忽而是清风朗月,忽而是暴风骤雨,忽而是情人相会,忽而是英雄献身……,万千图景,接踵而至,构成了文艺创作的思维运动。
此种情形就如刘勰在《文心雕龙》的《神思》篇所写的那样:“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我们说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用的是形象思维,是指作家思维的主导倾向来说的,这里并不排斥逻辑思维。
事实上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但是,当作家一旦处于形象思维状态,就以生活图画作为思维运动的基本单位。
有人可能质向:不论那种思维运动,都必须以语言为工具,而“任何词(言语)都已经是在概括”,这岂不是说任何思维都要依赖抽象的概念,怎么能说形象思维以生活图画为运动的基本单位呢?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诚然,无论何种思维的确都以语言为工具,而任何一个词语都已是对客观事物的抽象,因此语言具有一般性的品格。
现代诗歌创作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现代诗歌创作的新思路与新方法第一章:现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变革。
对于现代诗歌创作来说,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上的突破和创新现代诗歌不仅在诗歌形式上有了新的体现方式,而且在语言上也更具表现力和创新性。
现代诗歌创作大多注重用新的词汇、新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表达具有深刻内涵的主题和情感。
2. 自由化的诗歌形式现代诗歌的形式更加自由且多元化,不拘泥于传统形式和规范。
现代诗歌所表现的情感和形式也更为深刻、多样化和包容性。
3. 突破传统文学的界限现代诗歌不再止步于文学的领域,而是延展到社会、时代、人文等方面。
这种跨界的交叉创作方式既能够满足时代的诉求,也能够获得更多新的表达方式及思维视角。
第二章:现代诗歌创作的新思路1. 突破传统思维方式,去寻找内在的共鸣现代诗歌创作需要智慧、技巧和敏锐的洞察力。
超越传统思维习惯,挖掘并发掘内在的共鸣,通过自己的诗歌表达来描绘出自己的世界。
2. 关注社会、人文与时代的诉求作为新时代的诗人,必须对现实有着深刻的思考和洞察力,能够对社会、人文以及时代的诉求有所关注。
这种关注形成的灵感和情感,能够为诗人的创作带来更深刻、更独特的思想和语言。
3. 勇于探索,多元化的文化素养现代诗歌创作需要具备多元化的文化素养,勇于探索各种文化体系,通过梳理和汲取其他领域的文学和艺术形式进行情感或语言的融合创作,达到表达的最佳状态。
第三章:现代诗歌创作的新方法1. 利用人工智能进行诗歌创作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和深度学习等手段,让计算机自己创作出具有人类情感和思维的诗歌,从而开拓出新的诗歌创作的途径。
2. 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诗歌创作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数字化手段已成为现代诗歌创作的重要方式。
诗人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创建数字化创作空间,进行创作表达。
3. 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诗歌表现当代诗人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将不同的艺术形式相结合,通过图片、音频、文字、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进行诗歌表达,创造出更为丰富多彩和有感染力的艺术诗歌。
网络歌曲歌词文学性成因思索
网络歌曲歌词文学性成因思索网络歌曲是基于网络技术的一种新的音乐形式。
网络歌曲的具体诞生时间已经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开始吸引人们的注意是起始于雪村的一首《东北人都是活雷锋》。
在那以后,网络歌曲就如雨后春笋版涌现出来,如早些时间的《丁香花》、《猪之歌》、《老鼠爱大米》,最近一段时间的《爱情买卖》、《甩葱歌》等。
这些歌曲不仅在网络世界流行,也在城市和乡村流行。
一些网络歌曲为什么会这样红?对此已有人从传播学、文艺学等角度进行了分析[1-3]。
笔者认为,一首歌曲的歌词好不好,吸不吸引人,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这首歌的被接受程度和流传程度。
从文体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一首歌的歌词是否具有文学性是其能否广泛流传的重要决定因素。
百度百科将网络歌曲定义为:借助mp3、flash 等制作技术,以图像、文字和声音来演绎,以互联网为媒介载体进行传播,可供人在线收听和点击下载的,具有不同于传统歌曲特点的、互动的新的音乐艺术形式。
网络歌曲主要分为三大类,即网友的原创、改唱和翻唱。
这里主要讨论网友原创和改唱的。
这两类歌曲和翻唱歌曲相比,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在于歌词的原创性,翻唱的歌曲就歌词而言没有作出什么改变。
本文所要分析的重点是网络歌曲的歌词,从歌词的文学性角度对网络歌曲的流行性作出解释。
一、网络歌曲歌词是一种文学作品著名的布拉格派语言学家雅各布森说过:“文学科学的对象不是文学,而是文学性,亦即能使某一著作成为文学作品的那种东西。
”[4]33在形式主义者看来,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文学作品,能和非文学作品区分开来,靠的就是这种“文学性”。
因此可以说“文学性”就是文学的本质特征,一个作品要是没有“文学性”就不能称其为文学作品。
网络歌曲的歌词无疑可以被看成一种文学作品。
我国古代的词就是用于吟唱的,就是歌词。
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渐渐与音乐相互脱离开来,成为了一种独立的案头文学[5]。
中国古代可以用于吟唱和音乐有关的文学作品还包括诗。
当代流行歌曲歌词的修辞策略
当代流行歌曲歌词的修辞策略
歌词与诗歌源自一体,经过长期的发展衍变,逐渐形成了现在一源二流的局面。
诗,歌始终高踞文学艺术的大雅之堂,并且距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而流行歌曲的歌词却对人们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这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形式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流行歌曲歌词为语料,以修辞学的理论为指导,从语音修辞、词语修辞、句子修辞、语篇修辞、风格修辞、辞格的运用等方面多视角地解析当代流行歌曲歌词的语言特色,认为正是歌词作家们有意识的修辞活动使得当代流行歌曲歌词呈现出比较高的艺术境界和追求。
谈我国当代歌曲创作思维
谈我国当代歌曲创作思维作者:马大为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08期【摘要】创造性的思维是歌曲作者对歌曲创作的理解的活动。
在旋律的创造性思维方面,其发展总是引起各种音乐语言的变化,更新的标志是变化的创意风格和表演模式的变化。
中国当代歌曲创作是一个丰富多彩,百花齐放的时期,无论是在概念,风格等方面,还是在音调、节奏、旋律、结构、词曲等方面的表现形式都深入到了现代意识中。
【关键词】当代歌曲;创作思维【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识码】A当代歌曲的一些专业作曲家在歌曲领域的创造性思维,为现代音乐探出了一条新路,用另一种方式开辟歌曲创新领域,展现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技法,打破了传统的歌曲局限的空间,进入一个多彩的繁荣的新领域。
一、当代歌曲创作的新技法思维所谓新技法思维是将西方现代音乐技法用于歌曲创作的思维方法。
为了创作具有民族精神的中国歌曲,不但要扩大创作的思维空间和内蕴时代气息,还可以用新技法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思维途径。
在中国艺术歌曲近百年的历史中,音乐的使用一直处在结合中外音乐的过程中,歌曲的结构不断发展和变化。
从中国作曲家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从参考中学习,融合了欧式风格,走出了一条西为中用的道路;使用中国传统音乐结构,风格创造具有民族特色。
从二十世纪到现在,一般通过参考,探索,整合,创造这样的四个阶段。
中国的作曲家们,一直致力于西方国家音乐风格与民族特点的结合,在他们的创作中,在作曲家的作品里,以这样的方式,走出一条新的路去探索。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老一辈作曲家们进入了一个广泛探索的时期,开始走向民族音乐结构研究与应用的自由创作空间。
解放以后中国作曲家们,在音乐的多元化进程中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新时代。
特别是进入新时期后,艺术歌曲创作的繁荣局面大大扩展了作曲家的曲式思维空间,体现了一种大胆突破和深入挖掘的创造精神:“大家采用了拿来为我所用的随心所欲的方式:打碎,糅合,再创造——深入挖掘是指对我国民族传统曲式规律的再学习、再认识”……纵观新时期艺术歌曲的创作,作曲家把欧洲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许多具有典型特征的曲式结构与中国曲式深入交融并对其中某些曲式作了相应发展。
试论中国流行歌曲歌词美学特性中的文学性
试论中国流行歌曲歌词美学特性中的文学性作者:唐瑗彬来源:《神州》2011年第17期摘要:中国流行歌曲的歌词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起迅速发展起来的,在内在的精神上,继承了我国古代歌词的优秀传统,并融合了现代元素,成为了一种新的诗歌体式。
流行歌曲歌词有着自身的创作规律和美学特色,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够,因此从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学性角度出发,对流行歌曲的歌词的审美特性进行探讨很有必要。
此文章通过分析流行歌曲的现状归纳出其歌词中应该具备的审美特性,旨在对今后的词曲创作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流行歌曲歌词文学性意境语言中图分类号及文献标识码I207.23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消费日益成为人们普及的消费方式,其中对于流行音乐的欣赏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流行歌曲的研究因此成为了时代的需要,具有其独特的学术魅力,其中的流行歌曲歌词更是以锐不可当的姿态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一、几个基本概念的界定流行歌曲(popular song)又称通俗歌曲,是流行音乐中的一种艺术形式,歌词和曲调相结合,主题多写现代、现实生活,音乐节奏性强,明快活泼,音域不宽。
[1]歌词则是与诗歌、小说、散文一样是一种艺术形式,篇幅简短,与音乐相结合来表达意境与氛围,共同构成一个审美世界。
歌词具有它独特的叙述方式和审美角度,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是一定时期人们生存状态、精神风貌、文化心态的写照。
[2]二、流行歌曲的现状长久以来,人们对流行歌曲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它“不再触及深层的生命冲动,不再负载深重的文化使命,不再追问个体的精神价值,不再表达深沉的人文关怀,而流于小感叹小情调小家子气,在浅表层面上婉转低回。
”[3] ,虽然此说法是对于现代流行乐的一种贬斥,但确实意味深长,他不但揭示了现代流行乐的一种发展趋势,更流露出了对这种趋势的的无可奈何。
显然这种发展根源于国情,也是流行音乐这一俗文化特性在现代社会的诠释——更多的社会群体进入文学消费范围,也使音乐欣赏变成了一种大众狂欢,而非特权享有的符号。
论中国当代诗歌叙述的诗性所在
够通 过选 择 、 使用 和结 合段 位说 出或 生产 意义 的能
力” , 是 “ 诗 歌作 为文 类 的基本 特 征 ” 。约翰 ・肖普
现 代诗 歌诗 性 不 同于古典 诗歌 的抒 情性 , 更 多 是 以 自由的叙述 形式 表现 出诗 人蓬 勃 的情思 、 独特 的诗意 。叙 述性 在 后 经 典语 境 下 研 究 范 畴 不 断扩
理论 界被 长期 忽 视 。布 莱 恩 ・麦 克 黑 尔 对 于这 种
现 象感 到 “ 令人震惊” , 于 是 在 参 照 迪 普 ・莱 斯 的 “ 段 位性 ”和约 翰 ・肖普 托 的“ 反 分段 性 ” 理 论 的基 础 上思考 和建 构 了诗 歌叙事 学 。迪普 ・ 莱 斯认 为 , 诗歌 “ 涉及 通过 空 白的协 调 ( 跨行 、 跨 节、 空 白 )来
第 2 3卷
第 4期
河 南机 电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He n a n Me c h a n i c a l a n d E l e c t r i c a l En g i n e e r i n g C o l l e g e
Vo1 . 2 3№ . 4
2 0 1 5年 7月
J u l y 2 0 1 5
论 中国 当代 诗 歌 叙 述 的诗 性所 在
李 小凡
( 山东 大 学 ( 威 海) 文化传播学院 , 山东 威 海 2 6 4 2 0 9 )
摘要 : 在后经典语境下 , 叙 事 学 的研 究 范 畴 不 断 扩 张 , 诗歌叙述成 为 2 O世 纪 9 O年 代 以来 诗 歌 的标 识 性 特 点 。 诗
1 段 位 空 白的 诗 性 美
浅论中国当代歌词文学
廖 楠
助 力 , 可 以说 没 有 当代 传 媒 就 没 有 当 代 歌 侧 的 』 泛 流 传 和 普 ‘ 世影 响。 ( ) 词 曲共 生 。 词 曲 共 生 是 歌 词 传 唱 的 吲 有 特 性 , 优 2 秀 的词作只有 与契合 的曲调芡生才 能插上灵 性的翅膀 。词 曲 共 生 主 要 表 现 为 种 模 式 : 词 曲 作 者 为 唰 人 的 “ 曲 双 馨 词 模 式 ” ,如 黄 落 ;词 曲 作 者 长 期合 作 的 “ 定 组 合 模 式 ” , 固 如 方 文 山周 杰 伦 组 合 ;在 旧有 歌 曲 的 础 上 弃 去 旧词 重 新 填 词的 “ 旧曲新词模式 ”和 在 旧有歌 词的基础 _ 重新谱 曲 “Ⅲ } = 词新 曲模 式 ”。 3时 代 标 识 性 . 当代 歌 词 咏唱 的 内容 与 时代 发展 紧 密相 关 ,时 代 的变 革 为 歌 词 创 作 提 供 了 不 竭 的 源 泉 , 源 于 生活 又 高 f 生活 的 歌 词 作 品 反 过 来 标 识 了 时代 ,在 不 同 的 历 史 时 期 总 有 人 们 , 为 一 传 唱的歌词 、总有人们 耳熟能详 的旋律 。 《 愿军战歌 》、 志 《 谁不说 俺家乡 好》 走进 新 时代 》 吉祥 三宝》 ……歌词 、《 、《 与时代 的血 肉联系源 于中华 民族 总是赋予现 实 以浪漫情 怀的 文化传统 ,紧扣时代脉搏 的歌词 咏唱让一个 个跌宕奔涌 的时 代总是沐于旋律的节奏 中,踏歌 而行 。 4文 化 包 容 性 . 丰 富 的生 活使 当代 歌 词 的 内容绚 丽 多彩 , 多元 变纵 的 文化 形态 使 当代 歌 词具 有博 大 的包 容性 :有 主 流文 化 的 持 ,如 《 天 的 故 事 》 为 了谁 》 等 ;有 儒 家 文 化 的演 绎 , 春 、《 如 《 的中目心 》 青 花瓷》 西厢》等 ;有欧关文化 的影 我 、《 、《 响 ,如 《 L界 充 满 爱 》 明 天 会 更 好 》 等 ; 有 草 根 文 化 的 让 廿 、《 怒 放 ,如 《 只 蝴 蝶 》 老 鼠爱 大 米 》 《 爱 羊 》 等 。 两 、《 、 狼
《2024年大众文化影响下的当代文学现象》范文
《大众文化影响下的当代文学现象》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众文化逐渐成为当代社会文化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文化现象不仅在娱乐、艺术、传媒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对当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大众文化影响下的当代文学现象,分析其特点、问题及发展趋势。
二、大众文化的定义与特点大众文化,是指以现代工业社会为背景,以大众传媒为手段,通过大众传播所传递的流行文化。
其特点主要包括广泛性、通俗性、消费性等。
在全球化背景下,大众文化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力量,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三、大众文化对当代文学的影响1. 题材内容:当代文学作品的题材更加多样化,与现实生活、社会热点等密切相关,吸引了大量读者。
这主要得益于大众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创作灵感。
2. 形式与表达:大众文化推动了当代文学的创新与变革,作品在形式和表达上更加灵活多样。
例如,网络文学、微博小说等新兴文学形式应运而生,为作者提供了更多创作空间。
3. 传播方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当代文学作品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
大众文化通过影视剧、网络平台等手段,将文学作品推向更多读者。
四、当代文学现象的几个方面1. 网络文学的崛起:网络文学已成为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在线阅读平台、网络小说网站等渠道,越来越多的作者开始创作和发布自己的作品,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阅读选择。
2. 现实主义文学的回归:在大众文化的熏陶下,现实主义题材的文学作品逐渐受到关注。
这类作品以真实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形象为依托,揭示了社会现实问题,引起了广泛共鸣。
3. 跨媒介叙事与跨界合作: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媒介的融合,跨媒介叙事和跨界合作成为当代文学的重要特征。
文学作品与影视剧、动漫等不同媒介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为读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
五、问题与挑战尽管大众文化对当代文学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部分作品过于追求商业价值而忽视艺术价值,导致作品质量参差不齐。
试论中国流行歌曲歌词美学特性中的文学性
不 可 当 的姿 态 进 入 了人 们 的视 野 。
一
,
几个基本概念的界定
流 行 歌 Leabharlann (o ua s n ) 称 通 俗 歌 曲 , 流 行 音 乐 中 的 p p l o g 又 r 是
一
考 察 流行 歌 曲歌 词会 发 现 ,几 乎 每 一 首歌 曲 的歌 词都 离
不 开 叙 事 与抒 情 。歌词 通 过 对事 件 和 活 动 的叙 述 以及 对感 情
部分 流 行 歌 曲歌 词 之所 以能 够 经久 不 衰 , 仅 仅 是市 场 炒 作 。 不 除 了其能 很好 地迎 合 市场 经 济 体制 外 ,更 多 的是 因为 其 中有
内容 与形 式 完 美 融合 作 品 的 大量 存 在 。 流行 歌 曲 歌 词 自身 本
统 , 融 合 了现代 元 素 , 为 了一 种新 的诗 歌 体 式 。流 行歌 曲 并 成
对今 后 的 词 曲创作 起 到 指 导 作 用 。 关键 词 : 行歌 曲 歌 词 文 学性 意 境 语 言 流
中 图分 类 号及 文献 标 识 码 10 2 2 7.3
歌 词 ,和 歌 剧 的剧 本 、说 唱艺 术 的 唱词 等 同 属 于音 乐 文 学 , 音 乐 文 学 的一 个 重要 组 成 部 分 。和 戏 剧文 学 、 是 电影 文 学 等 一 祥 , 乐 文学 也 是 文学 的一个 分 支 。究 其本 质 而 言 , 词 音 歌 是 属 于文 学 的 , 本 质属 性 是 文学 性 。 其 歌 词 是 一种 特 殊 样式 的文 学作 品 , 即音 乐 文 学作 品 。 它具
歌词有着 自身的创作规律和 美学特 色, 目前 关于这方面的研 就 属 于俗 文 化 , 所 展示 的世 界 是 当代 社 会 大众 生 活 的缩 影 . 它 究还很 不够, 因此从流行歌 曲歌词的文学性角度 出发 , 对流行 从 对 它 的美 学 研 究我 们 看 见 的是 今 天 人们 的社 会 生 活 。所 谓 歌 曲的歌词的 审美特性进行探讨很 有必要 。此文章通过分析 “ 诗可 以兴 , 以 观 , 以群 , 以怨 ” 是如 此 。 可 可 可 正 流 行歌 曲 的现 状 归 纳 出其 歌 词 中应 该具 备 的 审 美特 性 , 旨在 三、 歌词的文学性
《2024年当代流行歌曲的修辞学研究》范文
《当代流行歌曲的修辞学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音乐传播媒介不断升级换代,流行歌曲已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修辞学的角度,深入分析当代流行歌曲的特点与手法,通过探究歌词、曲调、节奏等多方面元素,解读其背后的修辞策略和艺术魅力。
二、歌词的修辞学分析1. 语言的运用当代流行歌曲的歌词,往往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和思想具象化,使听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例如,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日常生活场景等,将爱情、友情、人生哲理等主题巧妙地融入其中。
2. 押韵与节奏押韵和节奏是构成流行歌曲的重要元素。
通过合理的押韵和节奏安排,可以使歌曲更加动听、易于传唱。
例如,一些流行歌曲采用“AABB”或“ABAB”等押韵模式,使得歌曲更加朗朗上口。
同时,合理的节奏安排也能使歌曲更具感染力。
三、曲调与节奏的修辞学分析1. 曲调的多样性当代流行歌曲的曲调多样,涵盖了多种音乐风格和流派。
不同的曲调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主题,如欢快、悲伤、激情等。
通过运用不同的曲调,歌曲能够更好地传达给听众。
2. 节奏的掌控节奏是构成音乐的重要元素之一。
在流行歌曲中,通过合理的节奏安排,可以使歌曲更具动感和活力。
例如,在歌曲的高潮部分,通过加快节奏或增加打击乐器等元素,使歌曲更加激动人心。
四、修辞策略在当代流行歌曲中的应用1. 情感共鸣通过描绘具体情境、表达真挚情感等方式,使听众产生共鸣。
例如,一些描述爱情的歌曲,通过描绘恋爱的甜蜜、分手的痛苦等情感,使听众产生共鸣和情感投射。
2. 意象构建通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构建出丰富的意象和画面。
这些意象和画面不仅使歌曲更具艺术性,还能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歌曲的内涵。
3. 创新与传承在当代流行歌曲中,许多歌手和创作者注重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既传承了经典的音乐风格和技巧,又进行了创新和突破。
这种创新与传承的修辞策略使得当代流行歌曲更具时代性和包容性。
浅谈流行歌曲歌词与古典诗词
浅谈流行歌曲歌词与古典诗词中国的流行歌曲,已经走过了大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
中国流行歌曲产生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等大都市,新中国成立后“迁移”港台,内地改革开放以来,又逐渐北上,回归到大陆,并从当初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发展到如今的“风风火火闯九州”。
可以这样说,作为一种词曲交辉、诗乐合壁的音乐体裁和大众文化的主要形式,流行歌曲已经不仅仅成为广大人民群众重要的精神食粮,而且成为现当代文学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
“先进的文化手段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它为商品交换原则在文化领域的无限扩张创造了条件。
文化艺术不再是独立的艺术创造,它不得不受市场供求的制约。
”[1]流行歌曲得以流行就是市场的产物。
可是,“老百姓并不是把流行歌曲作为一门什么艺术来接受的,而是作为生活来接受的,把它看作属于自己的一种文化。
举止行停,起居之中,有形无形俱在。
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取决于他们内心的自然,人为制选的引导或有强烈的终止都不易改变他们的选择。
于是,不甚承认权威,也没有考虑那么多,直截了当的承认自己的感受。
”[2]因此,这种大众化市场化的精神快餐,也许不会有太多的人主动地将它和古典诗词联系在一起,会觉得那是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一个好比是汪洋中的滔滔江水,一个是高峰上的千年积雪,相距太遥远。
但是正如滔滔江水实则来源于千年积雪的消融,古典诗词与现代的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其实也有着一个根源与发展的不可磨灭的关系。
本文拟探讨当下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关系。
一、当下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关系示例流行歌曲作为现今社会的一套大众快餐,已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喜好,所接受。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曾剖析过:“大众传播媒介的美学意识到必须讨人高兴和赢得大多数人的注意,它不可避免的变成媚俗的美学。
随着大众传播媒介对我们整个生活的包围与渗入,媚俗成为我们日常的美学观与道德。
”[3]这大概是我们社会的主流。
尽管如此,那些盛行的流行歌曲,却有很大的一部分和我们传统的古典诗词紧密联系,成为流行歌坛上的生力军,这又似乎使它远离了媚俗。
浅谈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学性
浅谈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学美一、引言流行歌曲是一种音乐文学作品,具有“谱曲可唱”的音乐性和“离谱能赏”的文学性,形成了“别是一家”的审美特征。
“音乐性”要求作者必须“唱着写”,使歌词成为“乐化的诗”,具有形式的可谱性、内容的可唱性和语言的可听性等艺术特征;而“文学性”则要求作者不仅要用语言反映生活,抒情写意,更重要的是要讲究“情韵”,富有“诗意”,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把更广阔的空间留给音乐,使音乐能适时地从词尽之处起”。
正因为这种“情韵”和“诗意”,使得歌词既具有“音乐始于词尽处”的引发功能,同时还具有相对独立的文学价值——“离谱能赏”二、语言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歌词作为一种音乐文学,同样是以语言为物质材料显现在人们眼前的。
但歌词与一般的文学作品又有区别,有它自己的独特性。
由于它的受众大部分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大众,它就不能艰深晦涩,必须得明白易晓、通俗易懂。
但歌词若只追求“通俗易懂”,而没有余味与“回味再三”的韵致的话,便只能流行一时一地,而不能成为广为传唱的经典。
况且,大众的审美需要是多样化的,“下里巴人”的需求固然占主要地位,但“阳春白雪”的需求也不可忽视。
正如乔羽先生指出:“音乐这种诉诸听觉的时间艺术严格地制约着它的歌词,使歌词这种文学体裁区别于任何其他文学体裁,即它不是看的而是听,不是读的而是唱的,因此它必须寓深刻于浅显,寓隐约于明朗,寓曲折于直白,寓文于野,寓雅于俗。
”乔先生的五个“寓于”,实则是对音乐文学之语言提出了一项要求,即质文相谐。
一方面,它追求口语化与自然化的质朴之实;另一方面,在通俗易懂的基础上,它还追求华丽精巧、优美生动的文饰之美。
三、意象美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包含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
意象是诗歌的重要元素,也是歌词的魔方,可以旋转出不同的审美天地。
当代中国流行歌曲的诗意化特征
当代中国流行歌曲的诗意化特征歌曲是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
歌词是流行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曲谱一起表达思想感情。
流行歌曲需通过歌曲的传唱特别是对歌词的流传完成其传播,塑成其流行性。
歌词情感内敛通过歌词的考究化来实现,歌词意象的精致化和意境的整体化增其意蕴,人文精神的大众化协同歌词诗化特性建构歌词的美感。
一.语言的考究化歌词的语言和歌曲的关系密不可分,乐曲通过旋律的组合来诠释情感的变化,歌词把抽象的情感细化成一种话语,流行歌曲更擅长把这种话语大众化,以引起群体性的共鸣。
乐曲是音符组合的有机整体,在连续性、反复性的音符演奏中显示了情感的波动起伏,而歌词的间歇性和语言表达的有限性都要求浓缩语言。
部分流行歌曲不加节制的情感宣泄和语言的随机组合弱化其诗性,诗化的歌词更注重语言的锤炼。
流行音乐的大众化,“即对多数人的关怀和关照,是归宿人的音乐表达”(1),要求歌词在语言精炼的基础上表达情感,需运用各种修辞方法,或追求形式上的押韵、整饬、排列整齐等,以辅助歌曲曲意的表达。
比如《一人一花》歌词反复用“爱上......”的句式,回环往复增添柔情的力量,凸显女子对真挚爱情的追求和渴盼。
用凝练的语言传达出某种情愫,歌词的古典韵味和朦胧感增强其婉约情致。
比如《东分破》里“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荒烟漫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短短的几句写清楚了一段身不由己的残缺爱情,“枫叶染色”用了比喻的方式,“古道外走过”剪影的方式回放过往,“荒烟蔓草”以比喻的方式显示出过去混乱的时代,分手以沉默的方式就更显得沉重。
二.精美的意象和意境流行歌曲在商业化炒作和经济利益的争夺之下显出泛滥之势,我国明星众多,流行音乐的产量很大。
流行歌曲要真的流行起来,并显示出独有的传播力量,意象的选取和意境的营造十分重要。
“从意象的选择来看,诗同词有许多共同性,比如都要求意象的新颖、形象,富于寓义性。
但由于诗同词的艺术特征及审美效应的差异,二者又不完全一样,歌词意象不同于诗的地方主要表现为‘诗求意象新颖离奇,反俗避熟;词求意象俗中生新,熟里见巧’”(2)。
当代流行音乐歌词的文学价值研究
当代流行音乐歌词的文学价值研究当代流行音乐的歌词是流行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反映出当下社会的价值观念、情感表达和审美趋势。
因此,对当代流行音乐的歌词进行文学价值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将从文学性、审美性和社会性三个方面探讨当代流行音乐歌词的文学价值。
首先,当代流行音乐的歌词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形式,其歌词往往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同时也融合了大量的文学元素。
例如,一些歌曲的歌词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修辞手法,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思想深度。
此外,一些流行音乐歌词还包含了对当代社会现象和人性的观察和反思,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思辨性。
因此,当代流行音乐歌词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文学性,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欣赏。
其次,当代流行音乐的歌词具有一定的审美性。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歌词往往是音乐作品的灵魂,是表达作者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
一首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往往是在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歌词相互配合下产生的。
因此,当代流行音乐的歌词需要具有一定的审美品位和表达能力,才能吸引听众和传递作者的情感。
一些成功的流行音乐作品往往凭借其优秀的歌词成为经典之作,受到广大听众的热爱和追捧。
最后,当代流行音乐的歌词具有一定的社会性。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形式,其歌词往往反映了当下社会的审美趋势和文化氛围。
一些流行音乐歌词包含了对社会现象和价值观念的观察和评论,引起了听众的共鸣和反思。
一些歌曲的歌词还涉及到当代社会的热点问题和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性和探讨性。
因此,当代流行音乐歌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对于我们理解和研究当代社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综上所述,当代流行音乐的歌词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审美性和社会性,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关注。
通过对当代流行音乐歌词的文学价值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拓展我们对文学形式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代社会的文化脉搏。
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当代流行音乐歌词的文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推动流行音乐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叙事的限度与升华:重思当代诗歌
王东东中国当代诗歌显然已经形成了叙事性一家独大的专制性局面,诗人们耽溺于叙事性的体制化书写而画地为牢,以至于不仅遗忘了诗歌的方法与本质中还应包含的抒情性与戏剧性,甚至远离了崇高的诗歌精神和高远的诗学理想,这不能不说是让人遗憾的,会让人感慨诗歌和诗学在我们时代的命运。
诚然,我们时代诗学的危机并非独属于诗歌,而是和人的危机、文明的危机紧密相连,但澄清有关诗学的基本概念并反省它们在我们时代的应用还是必要的,也许最后我们会承认,诗学概念的具体应用虽然有其不同年代的特殊需要与针对性,但往往是有所局限甚至褊狭的。
而我们想要寻求的,应该是使我们的时代成为一切时代的总和,从而在诗学上完成自我突破并为集大成做好准备;也许,只有成为一切时代的同时代人,才能最终完满地回到我们自己和我们的时代;时代原本不那么匮乏单一,至少也不应该那么枯燥乏味。
一、叙事的当代起源:1990年代还是1980年代?叙事性是“九十年代诗歌”已被正典化的诗学概念之一,甚至是其概念丛的核心,所谓及物性、中国话语场等概念也可以说是围绕叙事性展开的。
叙事性俨然成为了“九十年代诗歌”的独创,然而,这一点无论是在普遍意义的诗学史上,还是中国当代诗歌史上都是成问题的。
众所周知,“九十年代诗歌”的参与者和支持者——包括诗人和批评家——为自己设立了一个反面,这一反面就是“八十年代诗歌”,也只有在这个精心设置的二元对立的意义上,“八十年代诗歌”是抒情的,而“九十年代诗歌”是叙事的;前者是青春期写作,后者是中年写作;进而才可以得出一种进化论式的结论:前者是反抗或反叛的、激情的,后者则是和解的或综合的、智慧的。
九十年代诗人就是由此完成了诗歌的范式革命抑或认知型的转变。
在那本引起巨大争议的诗选《岁月的遗照》的序文中,“九十年代诗歌”最主要的学术代言人程光炜如是说:随着建立宽阔的写作视野而来的,是九十年代诗歌对叙事能力的特殊要求。
对它的技艺的开发始于张曙光八十年代中期孤独和不为人知的写作,进入九十年代后,又相继被开愚、孙文波、臧棣等人进一步阐发,及至晚近,我在两篇文章里对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大众文化必须与诗性文化共生互长——诗歌意象美学断想
大众文化必须与诗性文化共生互长——诗歌意象美学断想陈圣生
【期刊名称】《中外诗歌研究》
【年(卷),期】2005(000)004
【摘要】当“批评的世纪”刚刚过去,“文化诗学”的时代为今日我国多数人文学者所企盼之际,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诗歌本体(包括具体的诗性作品以及对诗歌本质的认识)在我国文化以至于整个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不很赞同诗歌是全人类的宗教的说法。
在西方文化、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中,宗教、诗艺和世俗生活(主要体现于叙事体作品)三种素质在不同的文明阶段各占有不同的份额;【总页数】3页(P28-30)
【作者】陈圣生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52
【相关文献】
1.诗性的思维与诗性的美学——论东方美学的特征之一 [J], 陈欣;
2.民族互嵌与文化共生--对芒旦傣族村“与汉为邻”的文化透视 [J], 张晗
3.诗性的思维与诗性的美学——论东方美学的特征之一 [J], 陈欣
4.诗歌意象的诗性智慧 [J], 金颖男;张荣生
5.新媒体时代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共生问题探究 [J], 曲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学性
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学性王先霈,著名文学教育家。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主要著作有《小说技巧探赏》、《明清小说理论批评史》、《文学心理学概论》、《圆形批评论》、《佛语哲思》等。
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湖北省政府屈原文艺创作奖,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著作二等奖,香港柏宁顿(中国)教育基金会第一届孺子牛金球奖,中国图书奖,湖北省社科著作二等奖,首届国家精品课程奖等。
近年来,各方人士倡导文学教育,说到文学教育,大家想到的常常是读唐诗宋词、莎士比亚,这是不错的。
但是,人们最先接触的文学,却不是这些。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接触最多的文学文本也不一定是这些。
那是什么呢?也许应该说,是流行歌曲,是流行歌曲的歌词。
那么,流行歌曲的歌词有没有纳入文学研究的视野?这是一个问题。
流行歌曲的受众很多,它的歌词被千千万万人所熟悉。
可是,歌词和歌词作家的文学成就,似乎没有得到足够深入的研究,没有得到足够充分的估价。
优秀歌词作家的知名度,一方面远不如歌手,另一方面也不及诗人。
这是很不公平的。
流行歌曲的接受面那么广,歌词写作中的成败优劣,没有得到及时和细致的分析评论,对于大众和对于文学,也未免是个缺憾。
有些纯文学的作家和评论家,大学里研究文学的学者,或许不是很瞧得起歌词作者。
可是,历史上顶尖的诗人,对“流行歌曲”并不轻视,他们倒是因自己的作品被广泛传唱而引以自豪。
唐玄宗开元年间,王之涣与王昌龄、高适在旗亭饮酒,遇到一伙歌伎自娱自乐,唱的很多是他们的诗,把他们的诗当作了流行歌曲的歌词。
三位诗人用席上的筹码记录,看谁的诗被唱的次数多。
如此看来,他们的作品被歌伎选上,很像是今天作家和学者的作品被权威期刊所选载,不胜荣幸之至。
白居易在他著名的《与元九书》里写到,有一个歌伎竞争振武?宁节度使高霞寓家里招聘的职位,自我陈述说,“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岂同他妓哉!”歌伎以白诗人而自重,诗人也以歌伎而自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蕴与审美价值 。它常常运用浪漫类意象 、 古典与 传统意象 、 意象 的累积 与反差来 进行意 象组合 ; 在 这些意象的运用下 , 当代歌词形成 了具有想象力的“ 有我之境” 与“ 无我之境” 的多重传统审美空 问 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叙述策略 , 当代歌词完成了其诗性 回归。
[ 关键词 】 意象 ; 意境 ; 歌词 ; 诗性思维 [ 中图分类号] J 6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8—1 7 8 X ( 2 0 1 3 ) 0 6 —0 1 9 8— 0 2
歌与词从来都是一体的。“ 我 国歌词 的发展经历 了这样一 个阶段 : 先 诗后乐——采诗人乐一一 倚声填 词。 ” ¨ 可见 , 当代 许多 流行歌 曲的歌词不 再仅仅 是所 谓 的通俗 白话 和 浅露 的直 抒胸 臆 , 而 是更 多地 寻 求一 种
诗 性 回归 。它 越来越 追求 文学 性与音 乐性 的巧妙 结合 , 力求 呈 现 出诗性 的 思维 与 特征 , 以表 达新 时 代 人们 的
第 3 2 巷第 6期
Vo 1 . 3 2 No . 6
长春 师范 学院 学报 ( 人文社 会科 学版 )
J o u na r l o f C h a n g c h u n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Hu ma n i t i e s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
精神状态 以及生活和文化心态。
一
、
当代 歌词 的意 象组合
所谓 意象 是一种 “ 表 意之象 ” , 一种 “ 内心营 构之 象 ” , 是对 “ 艺术 形 象 ” 的 另一 种 概括 1 _ 鲫。为 了增 添 审
美价值 , 当代歌词巧妙地选择与组合意象 , 而选择与组合的意象往往是写实 、 浪漫和象征三种意象中的浪漫类 意 象 。所 谓 “ 浪漫类 意象 , 它 已不 再 是 按 照 事 物 本 来 的 样 子 塑 造 意 象 , 而 是 选 择 了 理 想 化 原 则 塑 造 意 象。 ” 船 。 如《 月光下 的凤尾 竹》 以一句 简单 的“ 月光 下 的凤尾 竹 ” 营 造 出一种 唯美 的氛 围 , “ 月光 ” 是 诗 歌 中最
内地歌手晏菲以《 貂蝉》 、 《 西施》 、 《 昭君》 、 《 贵妃》 以及《 黄鹤楼》 等几曲歌曲以中国古代四大美人和黄鹤楼为
题材 , 借 助这 些常见 的 意象来 营造一 种对 爱情 的无奈 、 离别 思念 的意境 氛 围 , 表达 了 一种类 似 古诗 词 中说不 完
道不尽的绵绵愁绪 、 离别之伤以及孤独无奈之感 , 唱出了当代流行音乐的古典韵味。此外 , 由于古代的人、 事
二、的 品性 , 使 它 也 产生 了深 远 的 意境 。 “ 意境 就 是 情 景 交 融 、 虚 实 相 生 的能 诱 发 和 开 拓 出丰 富 的审美想 象 空 间的整 体意 象 。 ” J Ⅻ歌词 的意境 也 同样体 现 在整首 歌词 的情 景交 融上 。在 这方 面 , 方
常 见 的意象 , “ 月” 有 着思 念 、 温馨 、 可 亲的 内涵 , 在 夜影 婆娑 、 幽静深 情 的情 境 中 , 想 象竹 楼 里金 孔雀 一 样美 丽 的姑娘 的一 段美丽 爱情故 事 。粤语童 谣 《 月光光 》 首 句就 是 “ 月 光光 照 地堂 ” , 把母 子 的对 话 融 于一 一个 朴 实温
被 动凋 零在 “ 落 叶” 里, “ 冬天 的雪 ” 却 主动 “ 白色 ” 了“ 情人 节 ” , 这里有 着 两个 分 立意 象 的微 妙反 差 , 且这 种 不 合 理 的组合 更突显 了诗 的品 质而诗 意盎然 。 当代很 多歌词 直接 在词语 本 身引用 或化用 古典 诗句 , 借助 古典 诗 词常 见 的 意象 表 达 歌词 的情感 和 意 蕴 。
[ 收稿 日期] 2 0 1 3—0 6— 0 4 [ 作者简介] 张福萍 ( 1 9 7 4一 ) , 女, 福建松 溪人 , 广 东技术师 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 , 硕士 , 从 事现 5代 " - 文学研 究
・
1 9 8・
物在我 国民众心里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 因此 . 当代很多歌曲直接从古代的人 、 事、 物 中寻取意象, 依靠意象让人 产 生一种 熟 悉 而亲切 的感 觉 , 在通俗 化 的 同时 , 更富 于新 奇的 时 尚色 彩 和民族 的传统 色 彩 。
2 0 1 3年 l 1月
NO V . 2 01 3
论 当代歌词 的诗性思维
— —
大众 文化 叙述 策 略之 一
张 福 萍
( 广东技 术 师范学 院 文学 院 , 广 东 广州 5 1 0 6 6 5 )
[ 摘 要] 歌 与词从来都是一体的。当代歌词 的创 作正在努 力向诗性 思维 发展, 形 成更高 的文章意
暖的文 化语 境 中去 表现 , 意象 简单清 新 而不失人 情昧 。
当代作词人也善于将处于不同空间的意象进行组合并置 、 剪接 , 构成一组组具有错落之感 的画面。孙绍 振在《 文学创作论》 中将这种意象的组合分为两种 , “ 一种是分立意象的微妙反差 , 一种是统一意象 的积累和 递进。 ” 《 白桦林》 便 以“ 静静的村庄” 、 “ 白的雪” 、 “ 阴霾的天空” 、 “ 鸽子飞翔” 、 “ 白桦树” 、 “ 两个名字” 和“ 用 尽 一 生” 等 意象 , 构 成 了一幅悲 愁 的域面—— 小伙 子 的为 国远征 和姑娘 的空 回首 和欲断 肠 。“ 秋 天的夜 凋零 在 漫天落 叶里 面 , 泛 黄世界 一点 一点 随风而 渐远 , 冬天 的雪 白色 了你 我 的情 人 节” 出 自《 老 人与海 》 , “ 夜” 还 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