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乘法的意义1[人教版]
(数学教案)四年级乘法的意义教案
四班级乘法的意义教案在沟通总结的根底上,把握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乘、除法运算各局部之间的关系。
一起看看四班级乘法的意义教案!欢送查阅! 四班级乘法的意义教案1教学目标:1、在已学的乘、除法学问的根底上分别概括出乘、除法的意义。
2、在沟通总结的根底上,把握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乘、除法运算各局部之间的关系。
3、把握0在四那么运算中的特性,明确0不能作除数及其中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并把握乘、除法的意义及各局部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教学预备:实物投影、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计算以下各题,并用加、减法各局部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363+88=165-45=2、我们学习了加、减法各局部之间的关系,那么乘、除法各局部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引出课题。
二、探究发觉1、教学乘、除法的意义。
(1)出示教材P5例2(1)同学独立思考并列式解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老师板书:3+3+3+3=12(枝)或3×4=12(枝)结合刚刚的算式思考:哪个算式更为简便想一想乘法是一种怎样的运算。
你知道它的各局部名称吗老师总结: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2)出示教材P5例2(2)(3)同学独立思考并列式解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老师板书:12÷3=4(瓶) 12÷4=3(枝)比照这三个算式,你能说一说什么是除法你知道它的各局部名称吗总结:除法可以看做是两个因数的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在除法中,的积叫做被除数,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出的未知数叫做商。
2、教学乘、除法各局部之间的关系。
你能说一说乘法、除法各局部之间的关系吗同学沟通后汇报,老师板书。
假如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同学独立思考沟通后,板书总结。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通过刚刚算式的比拟,你能说一说除法和乘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总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节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加法和减法的知识,为后续的乘除法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难点: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例演示、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乘除法的概念。
2.讲解:讲解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乘法。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4.讲解:讲解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除法。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6.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乘除法的理解和运用。
7.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意义:———–各部分间的关系:———–意义:———–各部分间的关系:———–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乘除法的理解和运用。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有关0的运算》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有关0的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关于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有关0的运算》。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
但是,对于乘除法,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惑,特别是在涉及到0的运算时,容易出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让学生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并通过实际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练习题。
3.小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比如“如果有3个篮子,每个篮子里有2个苹果,那么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引出乘除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用课件展示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让学生对乘除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计算一些简单的乘除法题目,加深对乘除法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乘除法,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乘除法的应用领域,比如在生活中的应用,科学计算中的应用等。
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乘除法的理解。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乘、除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在探索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感悟运算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用抽象文字表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看到屏幕里的图片,有什么感觉?(出示各种美丽的花朵)预设:生:非常漂亮,感觉很香2.师:是的,花不但是植物繁殖的重要部分,而且还有着很多美好的寓意。
荷花代表着纯洁,牡丹则代表着高贵。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数学的眼光来欣赏花,看看大家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出示主题图)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预设:生: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多少枝花?【设计意图】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开放的、是富有美感和艺术感的。
在课的开始,通过对花的欣赏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引出研究问题。
(二)自主探究,乘、除法定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预设:生1:3+3+3+3=12生2:3某4=124.师:大家都是怎么想的?预设:生1:每个花瓶中有3枝花,四个花瓶一共就是4个3相加。
生2:4个3,也可以用乘法表示,就是3某4。
5.师:看来4个3相加也可以表示为3某4。
你认为哪种表示方式更简便呢?为什么?预设:乘法,因为加数个数多时可以用一个数表示个数。
6.你还能提出什么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提出数学问题)7.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乘法?预设:生: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2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课时)教案与反思
2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内容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材第5~6页例2、例3)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问题,经历概括乘、除法的意义的过程,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明确0在四则运算中的运用,并能准确描述有关0的运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及0不能作除数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做过了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的练习,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
今天,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加以归纳,并进一步明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已经获得的感性认识加以提高。
二、学习新课1.认识乘法及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问题: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
组织全班交流、汇报。
用加法算:3+3+3+3=12(枝)用乘法算:3×4=12(枝)(1)提问:在3×4中,3和4分别表示什么?明确:3表示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表示有4个花瓶,也就是说有4个3连加。
总结:像上面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提问:在3×4中,3和4还可以看成表示什么?明确:3是相同的加数,4是相同的加数的个数。
总结:在乘法中,相同的加数和相同的加数的个数,都叫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即:3 ×4 =12↓↓↓因数因数积(3)思考: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小组讨论,组织学生汇报。
①只有相同的加数相加时,才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
②当算式里的加数不同时,如:3+4就无法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
总结:相同加数求和才能用乘法简便计算。
2.认识除法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问题1: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问题2: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1)读题,对比上面的两个数学问题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明确①相同点:都已知有12枝花。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优秀课件
探究点 2 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自主探究学习:
1.结合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及实例自主探 究,写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再举例验证你所写的关系是否正确?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 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27×21+9=576 576÷72=8 答:正确的得数是8。
提升点 2 根据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解
题 7.亮亮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把被除数472错看成
427,结果商比原来小5,但余数恰巧相等,余数是
多少?
472-427=45 45÷5=9 472÷9=52……4(或427÷9=47……4) 答:余数是4。
两道题都是关于平均 分的,用除法。
因数 因数 积
积
一个 因数
另一个 因数
已知每份数和份数求总数, 用乘法
已知总数和每份数份求份数, 用除法
已知总数和份数份求每份数, 用除法
除法中各部分的 名称是什么?在
书中找出来。
除以的数叫做除数,
计算后的结果叫做商。
被减数 减数 差
在这两个算式 中,哪个数是 被除数?哪个 数是除数哪个
被除数除以除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商。
归纳总结:
1.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 算,叫做乘法。
2.乘法各部分的名称: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归纳总结:
1.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 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 数,在除法中,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得的 另一个因数叫做商。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说课稿小数乘法意义
《数学广角》说课稿教材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七册第七单元113页“数学广角”第二课时例2。
教材分析:这节课主要是通过一些简单的优化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学习优化问题就是为了让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并且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数学的价值,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优化问题这个内容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因此设计本节课时,我把教学内容变为源于学生切身生活体验的,适合学生思考、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精神,促进学生发展的信息资源。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因此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1、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获取成功的乐趣,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化方案。
教法与学法选择:在教学方法上,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理解优化思想,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遵照《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双向互动教学的作用,通过课件的情境演示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动手操作,互相交流,最后找出最优方案的方式组织教学。
在学法方面,《课标》指出,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应用,感受生活数学和数学生活,因而我设计了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教学活动中,着重以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两种学习方式交替学习,让他们真正以课堂主体的身份参与全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1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1一. 教材分析《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课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乘除法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刻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索和操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实际应用的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难点: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探索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自主探索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生动有趣的PPT,展示乘除法的例题和练习。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黑板、粉笔、练习本等。
3.教学资源:收集一些与乘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课堂拓展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分配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加减法的基本运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1.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加法是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加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是: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是: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关系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乘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是: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除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是: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0不能做除数,a÷0是错误的。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a+0=a。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a-0=a。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a-a=0.任何数和0相乘,仍得0,a×0=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0÷a(a≠0)=0.除不尽的除法没有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4.算式的计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如果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如果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1.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形状不一样。
2.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物体,图形可能相同。
3.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速度×时间=路程。
4.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单价×数量=总价。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1.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例2例3)》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素养达标精品课(人教版)
1.教学重点
-核心内容:乘除法的意义及其各部分间的关系。
-乘法重点:
-理解乘法是将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简便运算,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乘数、被乘数、积)及其关系。
-通过实例(例2),使学生掌握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分配物品、计算价格等。
-除法重点:
-理解除法是将一个数等分的过程,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平均分配、计算单价等。
2.教学难点
-难点内容: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乘法难点:
-理解乘数与被乘数的关系,以及它们与积的关系,如何通过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为什么乘数增加,积也会相应增加。
-除法难点:
针对以上难点和重点,教师应采取以下策略:
-使用直观教具和实物操作,帮助学生形成乘除法的直观认识。
-设计具有实际情境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乘除法解决问题,加深对乘除意义的理解。
-通过反复练习和变式题目的设计,加强学生对乘除法各部分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交流解题思路,互相学习,共同克服难点。
-对难点问题进行分解和梯度设计,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分配物品或计算价格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乘除法的奥秘。
我也注意到,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学生的参与度很高。他们积极思考、交流观点,并能够在小组内形成共识。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也让他们在互相学习中加深了对乘除法的理解。
乘法的意义(1) (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乘法的意义(1)年级:二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用乘法算式表示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3.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乘法的意义。
2. 乘法算式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乘法的意义。
2. 能够正确地用乘法算式表示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乘法口诀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加法的意义,复习加法的基本运算。
2. 提问:如果有多个相同的数相加,我们有什么简便的方法来计算呢?二、新课讲解1. 讲解乘法的意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例如:3个苹果,每个苹果有2个,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用加法表示:2 2 2=6,用乘法表示:3×2=6。
3. 讲解乘法算式的表示方法:乘法算式由两个乘数和一个积组成,乘数表示要相乘的数,积表示乘法的结果。
例如:3×2=6,其中3和2是乘数,6是积。
4.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算式的表示方法。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算式的表示方法。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1.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乘法的意义。
2. 强调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课后练习题。
2. 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算式的表示方法,让学生理解了乘法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同时,要加强课堂练习,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乘法的意义乘法的意义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理解乘法的关键。
乘法的意义是指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这个概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习题一、填空(1)求几个()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
(3)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已知的因数叫做(),所求的因数叫做()。
(4)因数×因数=(),因数=积÷()()=商×除数,除数=()÷()(5)根据360 ÷15=24写出一个乘法算式是()写出另一个除法算式是()。
二、列式计算(1)两个因数分别是240、35,积是多少?(2)450除以一个数,结果18,这个数是多少?(3)甲数除以20,所得的商是16,余数是7,则甲数是多少?(4)942除以一个数,所得的商是78,余数是6,这个数是多少?(5)一艘宇宙飞船5秒航行60km。
根据这一数据填写下表。
三、选择1、已知a÷ b=c······d(b≠0),则下列算式中正确的是()。
A.b×c-d=aB.(c+d)×b=aC.(a+d)÷b=cD.(a-d)÷b=c2、根据下面的已知信息,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先提出问题,再列式解答)每副羽毛球拍128元,12副羽毛球拍1536元。
(1)乘法问题:?列式解答:。
(2)除法问题:?列式解答:。
(3)乘法问题:?列式解答:。
四、解决问题1.蜗牛每小时可爬行5m,6小时能爬行多少米?2.120支铅笔,每12支装一盒,可以装几盒?。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第1课时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其关系、运算定律PPT
商不变:a÷b÷c=a÷c÷b。
(四)运算律和运算性质
1.①316+59=375 ②375÷3=125 ③125×16=200
(4)下面是小明和小兵的计算方法,说说他们
各用了什么运算律。
加法结合律 316+59
=316+(50+9)
作乘法。 ②各部分的关系:
25 × 8 = 200 因数×因数=积 积÷因数=另一个因数
(一)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 ①意义: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
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作除法。 ②各部分的关系:
375 ÷ 3 = 125 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除数=商 商×除数=被除数
375 - 59 = 316 被减数-差=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差+减数=被减数
(一)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①316+59=375 ②375÷3=125 ③125×16=2000
(1)根据第①个算式,先说说加法与减法的关系, 再分别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
加、减法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加法算式:59+316=375 减法算式:375-59=316或375-316=59
位置,商不变:a÷b÷c=a÷c÷b。
重点解析 (一)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①316+59=375 ②375÷3=125 ③125×16=2000 (1)根据第①个算式,先说说加法与减法的关系, 再分别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
教材第104页第1(1)题
(一)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 加减法、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知识点及练习题
加减法、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1)根据568+136=704填空:① 704-______=568,② 704-______=136(2)根据65+169=234填空:① 234-______=65,② 234-______=169(3)根据189+238=427填空:① 427-______=189,② 427-______=238(4)下表中: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5)下表中: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2.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1)根据1956-814=1142填空:① 1142+______=1956,② 1956-______=814(2)根据4573-1867=2706填空:① 2706+______=4573,② 4573-______=1867(3)根据1345-649=696填空:① 696+______=1345,② 1345-______=649(4)下表中: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5)下表中: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3.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1)根据37×66=2442填空:①2442÷______=37,②2442÷______=66(2)根据23×56=1288填空:①1288÷______=23,②1288÷______=56(3)在横线上填合适的数:①______×42=1596,②28×______=728(4)在横线上填合适的数:①______×92=184,②30×______=780(5)在横线上填合适的数:①______×77=5082,②14×______=14704.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没余数无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版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说课人:李晓娟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学四年级《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简介:《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学生对整数乘除法有了较多的接触,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并掌握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三)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四)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二、说教法:情境创设法、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在“交流、讨论、辨析”等活动中理解理解、概括乘除、法的意义,自主完成知识的构建。
课堂中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三、说学法:情境创设法、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在“交流、讨论、辨析”等活动中理解理解、概括乘除、法的意义,自主完成知识的构建。
课堂中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问题:1. 根据题意,列式计算。
问题:2. 算式中的3和4各表示什么意思?二、探究规律,明确意义(一)明确乘法的意义问题:你认为什么是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二)明确除法的意义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问题:用什么方法?你是怎么想的?(三)巩固深化1、口算。
四年级数学乘法的意义1[人教版]
两个数相乘,交 换因数的位置,它们 的积不变。这叫做乘 法的交换律。
㈠下列各式运用了乘法交换律了事吗?
⑴ ⑵
⑶ ⑷
100 9=9 100 2 18=2 18
a+b=b a 2 9=3 6
㈡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 适的数。
⑴
⑵ ⑶
72 32=32 (
a b=b a
)
39 41=( ) ( )
; /html/ 礼德百科 djm508zbg 在妻子地追问下,我只好说出了最近发生的事情。 妻子听后,安慰我说:“这点小事,不要把它放在心上,厂里培养你很不容易,我们可不能仅仅因为这件小事辜负了老厂长的 一片苦心„„” “肖艳,我是为荷花的处境而烦心„„我们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怎么能经得起马天栓的一再折腾,这样下去,我们这个 家很快就会被他拖垮的„„” “是啊,真没想到一念之差竟付出如此代价„„”妻子忧伤起来。 突然,她的眼前一亮,兴奋地对我说:“苏林,我们建一个蘑菇棚,我在家养蘑菇,你上你的班,我俩各干各的,共同分担这 个责任„„你说好吗?” 我望着妻子,心里有一股说不出的苦楚„„ “好吧,我们自己酿的苦酒就让我们自己来品尝吧„„”我含着泪答应了她。 转眼到了种蘑菇的季节,肖艳开始忙起来。我的岳父岳母知道了这件事后,给我送来了几百元钱做资金,还主动地来帮肖艳卸 料、拌料、装袋等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 我下班回家,妻子吩咐我去村里的小卖部买瓶酒,晚上和老人们喝上两盅。顺便打瓶酱油,她说家里的酱油不够用的了。 我翻箱倒柜地把抽屉翻了个底朝天,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几块钱。我犹豫起来: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好汉。真没想到,一分 钱对我来说竟然如此重要。此时此刻,我被金钱所屈服。我拿出酱油瓶子晃了晃,看了又看,趁大家忙碌之际,我悄悄地倒上 一杯凉水,抓上一把盐,用筷子搅拌着把盐融化了,再倒入酱油瓶中,小半瓶酱油便成了满满的一瓶。然后,去小卖部买了两 瓶串香白酒。 晚饭时,父亲吃了口菜,说:“这菜有点淡。” 肖艳急忙拿出酱油倒上一点,父亲又尝了一口,风趣地说:“这酱油色虽淡,味道却比盐还咸,倒上一点,这菜就咸的无法吃 了。” 我的岳父尝了尝,生气地说:“村里的小卖部也太黑了!” 肖艳拿过酱油瓶看了看,又看了看我,什么也没说。 我暗自庆幸,也许只有我自己心里最清楚酱油中的秘密。 晚上,我躺在床上,妻子悄悄地对我说:“苏林,君子坦荡荡,做人可不能弄虚作假。” 我听得出妻子已看出了破绽,在说话给我听。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课设计: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互换律小学四年级数学教课设计: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互换律课题一: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互换律教课内容:教科书第59 页的例 1达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三的第和第 59、601—5 题。
页的乘法互换律,教课目的: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乘法互换律,能够用乘法互换律验算乘法,培育学生剖析推理的能力。
教课要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互换律教课难点:用乘法互换律验算乘法教具准备:把下边复习中的题目写在小黑板上,把例放大成挂图。
1 的插图教课过程:一、复习教师:我们在前面复习总结了加法和减法,今日要复习总结乘法。
教师出示复习题。
1.同学们乘 8 辆汽车去观光,均匀每辆汽车坐 45 人。
去观光的一共有多人?2.同学们做纸花。
第一组做了 45 朵,第二组做的和第一组相同多,第三组做了 50 朵。
三个组一共做了多少朵?3.小荣家养鸭 45 只,养的鸡是鸭的 3 倍,小荣家养鸡多少只?4.小荣家养鸭45 只,养的鸡比鸭多90 只。
小荣家养鸡多少只?先让学生默读题目,而后教师发问:“上边这些题目哪些题能够用乘法计算?为何?”请三、四个学生逐题回答能不可以用乘法计算。
教师:第 1 题和第 3 题能够用乘法计算,因为这两道题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二、新课1.教课例 1。
出示例 1 的插图,再发问:“要求盘里的一共有多少个鸡蛋能够如何求?”“还能够如何求?”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用加法计算: 5+5+5+5+5+5=30(个)用乘法计算: 5×6=30(个)“乘法算式 5 乘以 6 表示什么?”( 6 个 5 相加)“乘法算式中的被乘数 5 是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相同的加数。
)“乘法算式中的乘数 6 是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相同的加数的个数)“解答这道题用加法计算简易,仍是用乘法计算简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能够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哪些方法比较简易?”“你能说出乘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吗?”教题必定学生的回答,再重申说明并板书: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易运算,叫做乘法。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1一、说教材教材分析上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我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整数乘法和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从学生熟悉情境出发意在学生能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学习这部分知识既可以解决实际生活的应用,又为今后学习分数、小数的乘除法法奠定基础,在整个数学体系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根据对教材地位分析及新课标的要求,我将三维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明白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在实际计算中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迁移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为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归纳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逆运算”。
二、说学情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接下来是我对学生的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分析、理解能力,但总结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本节课鼓励学生大胆用语言描述对新知的理解,提高学生概括能力,感受获取新知的乐趣。
三、说教法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在教法我选择以启发法为主,辅之以讨论交流法、讲练结合等多法,并借助多媒体、教材等教具完成教学,把课堂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新知探索过程。
数学教案-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_四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数学教案-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_四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4、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课题一: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例1和第25、26页的乘法交换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五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能够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授课类型:新授课练习课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授课时间: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教师出示复习题。
1、同学们乘8辆汽车去参观,平均每辆汽车坐45人。
去参观的一共有多少人?2、同学们做纸花。
第一组做了45朵,第二组做的和第一组同样多,第三组做了50朵。
三个组一共做了多少朵?3、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比鸭多90只。
小荣家养鸡多少只?上面这些题哪些可以用乘法计算?为什么?二、新课1、教学例1。
出示例1的插图,再提问: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可以怎样求?还可以怎样求?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用乘法计算:5×6=30(个)解答这道题用乘法计算简便还是用加法计算简便?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乘号前面的数叫做被乘数,乘号后面的数叫做乘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因数。
注意: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
例如:1×3=3 3×1=3 1×1=1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例如:0×3=0 3×0=0 0×0=02、教学乘法交换律。
让学生再看例1的插图,然后教师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同乘法计算还可以这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5=30(个)比较一下这两个乘法算式,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学生发言后,教师边说边板书: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三、巩固练习:1、做第26页“做一做”的题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个数相乘,交 换因数的位置,它们 的积不变。这叫做乘 法的交换律。
㈠下列各式运用了乘法交换律了事吗?
⑴ ⑵
⑶ ⑷
100 9=9 100 2 18=2 18
a+b=b a 2 9=3 6
㈡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 适的数。
⑴
⑵ ⑶
72 32=32 (
a b=b a
)
பைடு நூலகம்
39 41=( ) ( )
;
安卓破解游戏
svc09svt
人啊!”耿老爹一看就急了,一边跑一边大喊着:“小直子,别怕,爹来救你!”跑到树下时,耿老爹发现掉到水塘里的“小 直子”胡乱扑通着,眼看着就要沉下去了。他顾不了自己并不会水,穿着僧袍就跳到水里去了。跳下去了才发现,水塘里的水 不是太深。耿老爹是大个头,站直了也就刚没过心窝处的样子。但对于本不会水的耿老爹来说,已经是站立不稳了。他顾不得 自己头重脚轻,胡乱划水冲向已经慢慢沉到了水塘底部的“小直子”。好不容易胡乱扑通着划到“小直子”的近前了,耿老爹 赶快闭住气弯腰将他提起来,然后又胡乱地向水塘边上划去。总算扑通到水塘边上了,但男娃儿此时已经失去知觉动弹不了, 耿老爹自己也站立不稳,没有办法带着男娃儿上岸,而站在边上哭喊的那个女娃儿只能更大声地哭喊耿老爹再也没有任何其他 的办法了,只好把“小直子”吃力地搭在肩膀上,自己咬牙扶着水塘边儿坚持着水塘边上女娃儿的哭喊声引来了正在不太远处 的庄稼地里干活儿的三个大人。大家一起动手,把男娃儿和耿老爹都拉上岸来。由于男娃儿搭在耿老爹的肩膀上有一会儿了, 灌进胸腔和肚子里的水都已经全部空了出来,此时慢慢有了一些气息。看看男娃儿生命无碍,这三个大人都放心了。可再仔细 看看,发现这救人的耿老爹穿了一件僧袍,感到大惑不解。又见他上岸之后二话没说,就浑身颤抖着把男娃儿紧紧地抱在怀里, 不断地爱抚他,就更是奇怪了。其中的一个人就问那个逐渐停止了哭泣的女娃儿:“这人是谁啊?他认识尚武?”女娃儿抽泣 着说:“我们谁都不认识他。我们往这边儿跑的时候,他正往我们镇里走呢!”另一个人说:“多亏了这人救得及时,否则, 长善哥的这个宝贝疙瘩恐怕就没命了!”还有一个说:“你们看,他们俩怎么这么有缘儿呢?救上来了还抱得那么紧,那个亲 热劲儿!真是怪事儿!”这时候,跑回去报信儿的男娃儿也带着男男女女四个大人跌跌撞撞地往这边跑来了。跑在最前面的是 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一边拼命跑着,一边还扒掉了自己的上衣抓在手里;他后面跑着的是一个中年男人,一边跑一边结结 巴巴地喊着:“尚、尚武武、武儿”再后面,一个十几岁的女娃儿扶着一个中年妇人一边吃力地跑着,一边不停地呜咽啼哭跑 在最前面的小伙子看到落水的男娃儿在耿老爹的怀里已经有了气息,放心地一屁股跌坐在了地上,只顾自个儿喘粗气儿了。紧 接着,中年男人也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了。刚才第二个说话的人看到中年男人脸色发白,而且把一只鞋子也跑丢了,就说: “长善哥,你莫着急,娃儿没有事儿。你看,已经缓上气儿来了!”又指着耿老爹说:“多亏了这个人救得及时,你可要好好 地谢谢他啊!”第一个说话的人说:“看来这人并不会水,他救起了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 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 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 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 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结合 律。
㈠根据乘法的结合律再下面的 填上适当的数。 ⑴30 6 7=30 ( )
⑵125 (8 40)=(
⑶(60 25) =60 (
)40
8)
㈡下列那些等式运用了乘法的结合律。
⑴
⑶
4 (15
3)=(4 15) 3
3)
⑵(3 4) 5 6=3 (4 5) 6 6 (3 a)=6 (a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叫做乘法。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 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 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 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的结合律。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八册
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的运算定律
韩城新城二小:梁亚妮
口算下列各题
14 15 60 16
3= 42 40=600 40= 2400 7= 112
50 30= 1500 20 12 7= 84 22 4 25= 100 70 27 3= 81 81
5= 100 4= 88 4= 280 4= 324
求几个相同加 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叫做乘法。
练习题
下列算式能否改成乘法算式,为什么? 120+120+120+120+120 81+78+63 15+15+15+19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求几个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 )
(2)求两个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 ) (3)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 乘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