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教案:直线和平面所成角与二面角(4)
高三数学下9.7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与二面角教案
课 题:9.7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和二面角(一)教学目的:1.理解并掌握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概念2.根据概念先找直线射影后确定线面夹角从而熟练求解直线和平面所成角3.培养化归能力、分析能力、观察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等4.培养立体感、数学美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特别是立体几何的兴趣 教学重点:线面夹角的概念及利用概念分步求夹角教学难点: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概念及12cos cos cos θθθ=⋅的应用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本节有三个知识点: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两平面垂直的性质 要求学生掌握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所成的角、距离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勾股定理、正余弦定理和向量代数方法计算有关的角和距离了解异面直线距离的概念和计算在学生已初步掌握向量工具的基础上,可用向量工具解决立体几何中的一些较难的问题,一方面可进一步显示向量工具的威力,另外也为解决空间的度量问题找到了通法,减少学生学习度量问题的困难过去学生解这类问题,主要方法是构造三角形,应用勾股定理、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求解这种解法需要对图形进行平移、投影等转化技能,而且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的技巧实践证明,没有向量工具,学生求解这类问题比较困难有了向量运算工具,很多较难的空间计算问题,就有了统一的方法求解、但如果全用向量处理夹角相距离问题,虽有通法,但有时在解决一些较难问题时,运算量较大并需要一定的技巧,学生掌握这些技能同样会有困难所以在教材具体编写时,不是都用向量计算方法,有些直接使用勾股定理和三角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再使用向量方法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1.平面几何中,点、线段在直线上射影的概念及性质:2.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和直线在平面内)二、讲解新课: 1斜线,垂线,射影⑴垂线 自一点向平面引垂线,垂足叫这点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 这个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这点到这个平面的垂线段.⑵斜线 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但不和这个平面垂直,个平面的斜线斜线和平面的交点叫斜足段叫这点到这个平面的斜线段⑶射影 过斜线上斜足外的一点向平面引垂线,的直线叫做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垂足和斜足间线段叫这点到这个平面的斜线段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在平面由射影是一条直线直线与平面垂直射影是点斜线任一点在平面内的射影一定在斜线的射影上2.射影长相等定理: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中 ⑴射影相交两条斜线相交;射影较长的斜线段也较长 ⑵相等的斜线段射影相等,较长的斜线段射影较长 ⑶垂线段比任何一条斜线段都短⑴OB=OC ⇒AB=AC OB >OC ⇒AB >AC⑵AB=AC ⇒OB=OC AB >AC ⇒OB >OC⑶OA <AB ,OA <AC3.直线和平面所成角(1)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一直线垂直于平面,所成的角是直角一直线平行于平面或在平面内,所成角为0︒角 直线和平面所成角范围: [0,2π] (2)定理:斜线和平面所成角是这条斜线和平面内经过斜足的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最小的角证明:设平面α的一条斜线l 在α内的射影为l ',角θ是l 与l '所成的角 直线OD 是平面α内与l '不同的任意一条直线,过点l 上的点A 引AC 垂直于OD ,垂足为C 因为AB<AC , 所以AOACAO AB <,即AOC ∠<sin sin θ,因此AOC ∠<θ 4.公式已知平面α的斜线a 与α内一直线b 相交成θ角,且a 与α相交成ϕ1角,a 在α上的射影c 与b 相交成ϕ2角,则有θϕϕcos cos cos 21=OCBAα用几何法研究:在平面α的斜线a 上取一点P ,过点P 分别作直线c 、b 的垂线PO 、PB ,垂足为O 、B连接OB ,则OB ⊥b.在直角△AOP 中,AP AO=1cos ϕ. 在直角△ABC 中,AO AB=2cos ϕ.在直角△ABP 中,APAB=θcos .所以 θϕϕcos cos cos 21==⋅=APABAO AB AP AO 所以θϕϕcos cos cos 21=成立用向量运算研究:如图,AP 是平面α的斜线,A 是斜足,PO 垂直于平面α,O 为垂足,则直线AO 是斜线在平面α内的射影设AB 是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且OB AB ⊥,垂足为B ,又设AP 与AO 所成角为1θ,AB 与AO 所成角为2θ,AP 与AB 所成角为θ,则易知:1||||cos AO AP θ=,212||||cos ||cos cos AB AO AP θθθ==又∵||||cos AB AP θ=,可以得到:12cos cos cos θθθ=⋅,则同样可以得到:平面的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角,是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任一条直线所成角中最小的角; 三、讲解范例:例1如图,已知AB 是平面α的一条斜线,B 为斜足,,AO O α⊥为垂足,BC 为α内的一条直线,60,45ABC OBC ∠=∠=,求斜线AB 和平面α所成角解:∵AO α⊥,由斜线和平面所成角的定义可知,ABO ∠为AB 和α所成角, 又∵12cos cos cos θθθ=⋅,ODCBA1A∴cos cos601cos cos cos 45222ABC ABO CBO ∠∠===÷=∠, ∴45BAO ∠=,即斜线AB 和平面α所成角为45.例2.如图,在正方体1AC 中,求面对角线1A B 与对角面11BB D D 所成的角解法一:连结11AC 与11B D 交于O ,连结OB , ∵111DD AC ⊥,1111B D AC ⊥,∴1AO ⊥平面11BB D D , ∴1A BO ∠是1A B 与对角面11BB D D 所成的角, 在1Rt A BO ∆中,1112A O A B =,∴130A BO ∠=. 解法二:由法一得1ABO ∠是1A B 与对角面11BB D D 所成的角, 又∵112cos cos 45A BB∠==,11cos B B B BO BO ∠== ∴1111cos cos cos A BB A BO B BO ∠∠===∠,∴130A BO ∠=. 说明: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一般方法是先找斜线在平面中的射影,后求斜线与其射影的夹角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用公式21cos cos cos θθθ=⋅求线面角显得更加方便解法三: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向量计算例3.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的各边及对角线相等,求AC 与平面BCD 所成角的余弦值解:过A 作AO ⊥平面BCD 于点O ,连接,,CO BO DO , ∵AB AC AD ==,∴O 是正三角形BCD 的外心, 设四面体的边长为a ,则3CO a =,C A∵90AOC ∠=,∴ACO ∠即为AC 与平面BCD 所成角,∴cos3ACO ∠=,所以,AC 与平面BCD 例4 如图,已知AP ⊥BP ,PA ⊥PC ,∠ABP =∠ACP =60º,PB =PC =2BC ,D 是BC中点,求AD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余弦值.解:∵AP ⊥BP ,PA ⊥PC ,∴AP ⊥PBC连PD ,则PD 就是AD 在平面PBC 上的射影 ∴∠PDA 就是AD 与平面PBC 所成角 又∵∠ABP =∠ACP =60º,PB =PC =2BC ,D 是BC 中点,∴PD=BC 27, PA=6BC ∴AD=BC 231 ∴31217cos ==∠AD PD PDA ∴AD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1217四、课堂练习:1选择题(1)一条直线和平面所成角为θ,那么θ的取值范围是( ) (A )(0º,90º) (B )[0º,90º] (C )[0º,180º] (D )[0º,180º)(2)两条平行直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可能是①两条平行线;②两条相交直线;③一条直线;④两个点. 上述四个结论中,可能成立的个数是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3)从平面外一点P 引与平面相交的直线,使P 点与交点的距离等于1,则满足条件的直线条数不可能是( ) (A )0条或1条 (B )0条或无数条(C )1条或2条 (D )0条或1条或无数条 答案:(1)B (2)C (3)D 2.填空题(1)设斜线与平面α所成角为θ,斜线长为l ,则它在平面内的射影长是 .E1A (2)一条与平面相交的线段,其长度为10cm ,两端点到平面的距离分别是2cm ,3cm ,这条线段与平面α所成的角是 .(3)若(2)中的线段与平面不相交,两端点到平面的距离分别是2cm ,3cm ,则线段所在直线与平面α所成的角是 . 答案:(1)θcos l (2)030 (3)101arcsin3.若P 为⊿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且PA =PB =PC ,求证点P 在⊿ABC 所在平面内的射影是⊿ABC 的外心.分析:斜线段长相等,则射影长也相等从而由PA =PB =PC ,点P 的射影到⊿ABC 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所以射影为⊿ABC 的外心.五、小结 :我们学习了有关平面的斜线、射影和直线与平面成角的几个概念,射影定理中的三个结论成立的前提是这些斜线段及垂线段必须是从平面外同一点向平面所引而得到的.否则,结论不成立.线面夹角的概念及解题步骤:先找垂线,后找射影最后确定夹角在具体解题时,关键是求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 六、课后作业: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AA 1、A 1D 1的中点,求:(1)D 1B 1与面AC 所成角的余弦值; (2)EF 与面A 1C 1所成的角; (3)EF 与面AC 所成的角.解:(1)设正方体的边长为a ,则在1Rt D BD ∆中,1,DB D B ==. ∴1cos D BD ∠==. (2)45°.(3)45°. 七、板书设计(略) 八、课后记:在具体解题时往往找不出夹角,关键是不能求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通过练习,使学生在不同的视图中能较熟练地找出射影。
高二数学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教案
江苏省苏州市蓝缨学校高二数学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教案2、如图,在棱长为a 正方体中, (1)A 到面BCC 1B 1的距离为______(2)A 到平面BDD 1B 1的距离为____________(3)AD 到平面BCC 1B 1的距离为___________ (4)AA 1到平面BDD 1B 1的距离为__________ (5)AA 1与BC 1所成的角为_______ 二、问题情境观察如图所示的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 1、直线AA 1和平面ABCD 是什么关系? 2、直线A 1B 、A 1C 、A 1D 和平面ABCD 的位置关系?3、直线A 1B 、A 1C 、A 1D 与点B 、C 、D 它们又如何命名呢? 三、建构数学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平面的斜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斜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斜线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斜线在这个平面上的正投影(简称射影)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说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说它们所成的角是00的角。
4、斜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范围:_____________。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范围:______________。
B B 1 AD C D 1 C 1 A 1 B B 1 A D CD 1 C 1 A 1四、数学运用1.例题例1、如图,已知AC 、AB 分别是平面的垂线和斜线,C 、B 分别是垂足和斜足,a ⊂,a ⊥BC 。
高中数学选修2—1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教案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一)学习目标:(1)知道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定义生成过程及其合理性.(2)明确定义法求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方法和步骤.了解三余弦定理推导过程,并记忆定理内容(3)会在具体几何体中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自学指导:1、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1)直线在平面内 (2)直线和平面平行 (3)直线和平面相交2、平面的斜线及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的定义:3线所成的角的关系如何?4、如图,怎样刻画不同斜线1l 与2l 相对同一平面α角的概念是什么? 5、重要结论:(1)平面的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 所成的角,是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内任一直线所成的角中 .(2)一个平面的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 的夹角叫做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6、规定:(1)如果直线和平面垂直,就说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 .(2)如果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就说直线和平面所成角是 . (3)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是 . (4)三余弦公式是自学检测:1、在单位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1)试求直线1BD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 (2)试求直线1BA 与平面1BC 所成的角.2、在长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a AD AA ==1,1与长方体各面所成角的余弦.3、已知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夹角是︒60,这条直线与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的夹角是︒45,求斜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
合作探究:在单位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求直线11AC 与截面11ABC D 所成的角.小结:定义法就是根据斜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定义,直接作出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则斜线与射影所成角就是斜线与平面所成角,这是解题时首先要考虑的方法 (1)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步骤是先作再证后求.(2)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关键是作(找)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A(3)下列结论常作为找斜线在平面内射影的依据。
①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 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高二数学课件-2018-12-20数学.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与二
二面角的定义
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平面分为两部分,其 中的每一部分都叫做半平面. α l
β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 叫做二面角.
二面角的定义
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平面分为两部分,其 中的每一部分都叫做半平面. α l
β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 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每 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B
C
D
A
E
例 2 A 为二面角 - CD - 的棱 CD 上一 点, AB 在平面 内且与棱 CD 成 45º 角, 又AB与平面成30º角,求二面角-CD -的大小.
B
C
D
A
F
E
例 3 如图,P为二面角-l-内一点, PA⊥,PB⊥,A、B为垂足,且PA=5,
二面角的表示法
α l
β
二面角的表示法
α l
β
棱为l,两个面分别为 α、β的二面角记为 α-l-β。
二面角的表示法
α l
β
A A F B
棱为l,两个面分别为 α、β的二面角记为 α-l-β。
E C B C A
D
B
D
二面角-AB-
二面角C-AB-E
二面角C-AB-D
二面角的平面角
二面角的平面角
B
β l
O
α A
l
B
O
A
β
A
β
α α
B
例 1 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AB BC
CD DA a,对角线AC a, BD 2a, 求二面角A-BD-C的大小.
高中数学教案——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和二面角(二)
课 题:9.7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和二面角(二)教学目的:1.理解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能确认图形中的已知角是否为二面角的平面角.2.掌握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一般作法:(1)根据定义;(2)作二面角棱的垂面;(3)利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 教学重点:二面角的概念和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法 教学难点: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一般作法及其寻求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 斜线,垂线,射影⑴垂线 自一点向平面引垂线,垂足叫这点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 这个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这点到这个平面的垂线段.⑵斜线 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但不和这个平面垂直,个平面的斜线斜线和平面的交点叫斜足段叫这点到这个平面的斜线段⑶射影 过斜线上斜足外的一点向平面引垂线,的直线叫做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点到这个平面的斜线段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在平面由射影是一条直线斜线任一点在平面内的射影一定在斜线的射影上2.射影长相等定理: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中 ⑴射影相交两条斜线相交;射影较长的斜线段也较长⑵相等的斜线段射影相等,较长的斜线段射影较长 ⑶垂线段比任何一条斜线段都短⑴OB=OC ⇒AB=AC OB >OC ⇒AB >AC⑵AB=AC ⇒OB=OC AB >AC ⇒OB >OC ⑶OA <AB ,OA <AC3.直线和平面所成角(1)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一直线垂直于平面,所成的角是直角一直线平行于平面或在平面内,所成角为0︒角.直线和平面所成角范围: [0,2π] (2)定理:斜线和平面所成角是这条斜线和平面内经过斜足的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最小的角4.公式:已知平面α的斜线a 与α内一直线b 相交成θ角,且a 与α相交成ϕ1角,a 在α上的射影c与b 相交成ϕ2角,则有θϕϕcos cos cos 21=.二、讲解新课:1 二面角的概念: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平面分为两个部分,其中的每一部分叫做半平面;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每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l ,两个面分别为,αβ的二面角记为l αβ--;二面角的图形表示:第一种是卧式法,也称为平卧式:J第二种是立式法,也称为直立式:l B'O'A'B O A βα2.二面角的平面角:(1)过二面角的棱上的一点O 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棱的两条垂线,OA OB ,则AOB ∠叫做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2)一个平面垂直于二面角l αβ--的棱l ,且与两半平面交线分别为,,OA OB O 为垂足,则AOB ∠也是l αβ--的平面角DCBAE1A 说明:(1)二面角的平面角范围是[0,180] ;(2)二面角的平面角为直角时,则称为直二面角,组成直二面角的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三、讲解范例:例1 在正四面体ABCD 中,求相邻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解:取BC 的中点E,连接,AE DE ,∵正四面体ABCD ,∴,BC AE BC ED ⊥⊥于E , ∴AED ∠为二面角A BC D --的平面角, 方法一:设正四面体的棱长为1, 则1AE DE AD ===,由余弦定理得1cos 3AED ∠=方法二:(向量运算)令AB a = ,,AC b AD c ==,棱长为1,∵1111[()][]2224EA ED a b c a b ⋅=-+⋅--= ,又∵||||EA ED == ,∴1cos 3AED ∠=即相邻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为1arccos 3. 例2.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1AC 中, (1)求二面角11A B D C --的大小;(2)求平面1C BD 与底面ABCD 所成二面角1C BD C --的平面角大小解:(1)取11B D 中点1O ,连接11,AO CO , ∵正方体1AC ,∴111111,B D AO CO B D ⊥⊥, ∴1AO C ∠即为二面角11A B D C --的平面角,1A在AOC ∆中,112AO CO AC ===, 可以求得11cos 3AO C ∠=即二面角11A B D C --的大小为1arccos 3.(2)过1C 作1C O BD ⊥于点O , ∵正方体1AC ,∴1CC ⊥平面ABCD ,∴1COC ∠为平面1C BD 与平面ABCD 所成二面角1C BD C --的平面角,可以求得:1tan COC ∠=所以,平面1C BD 与底面ABCD 所成二面角1C BD C--的平面角大小为说明:求二面角的步骤:作——证——算——答例3.已知:二面角l αβ--且,A A α∈到平面β的距离为A 到l 的距离为4,求二面角l αβ--的大小解:作AO l ⊥于点O ,AB ⊥平面β于点B ,连接BO , ∵AB β⊥于点B ,AO l ⊥于点O ,∴l OB ⊥,∴AOB ∠即为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 易知,4AB AO ==,∴60AOB ∠=即二面角l αβ--的大小为60.说明:利用三垂线定理作二面角的平面角是解决二面角问题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其特征是其中一个平面内一点作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平面角的方法,即:定义法、垂面法、三垂线法例4.如图,AB ⊥平面BCD ,BD CD ⊥,若2AB BC BD ==,求二面角lBOAβαD CBPAB ACD --的正弦值分析:要求二面角的正弦值,首先要找到二面角的平面角解:过D 作DE AC ⊥于E ,过E 作EF AC ⊥交BC 于F ,连结DF , 则C 垂直于平面DEF ,FED ∠为二面角B AC D --的平面角, ∴AC DF ⊥,又AB ⊥平面BCD ,∴AB DF ⊥,AB CD ⊥,∴DF ⊥平面ABC ,∴DF EF ⊥,DF BC ⊥, 又∵AB CD ⊥,BD CD ⊥,∴CD ⊥平面ABD ,∴CD AD ⊥,设BD a =,则2AB BC a ==,在Rt BCD ∆中,1122BCD S BC DF BD CD ∆=⋅=⋅,∴2DF =, 同理,Rt ACD ∆中,DE =,∴sin DF FED DE ∠=== 所以,二面角B AC D --四、课堂练习:1 如图所示,已知PA ⊥面ABC ,,PBC ABC S S S S ∆∆'==,二面角P BC A--的平面角为θ, 求证:cos S S '⋅=证明:过P 作BC 的垂线,垂足为D ,连接AD ∵PA ⊥平面ABC ,BC ⊂平面ABC ,BC PD ⊥ ∴BC AD ⊥∴PDA ∠为二面角P BC A --的平面角, 即PDA θ∠=∵PA ⊥面ABC ∴PA AD ⊥ ∵PAD ∆是直角三角形 ∴cos ADPAD PD∠=A BC D E FD CFHBAE 又∵11,22PBC ABC S BC PD S S BC AD S ∆∆'=⋅==⋅= ∴cos S PAD S '∠= ∴cos S Sθ'=即cos S S θ'⋅=说明:这是推广的射影定理,也是求二面角平面角的一种方法2.如图,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BCD ∆是正三角形,AB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90BAD ∠=,又二面角A BD C --为直二面角,求二面角A CDB --的大小解:过A 作AH BD ⊥于H∵二面角A BD C --为直二面角 ∴AH ⊥面BCD取CD 中点E ,F 为DE 中点,连接,HF AF ∵BE CD ⊥ ∴//HF BE ∴EF CD ⊥ ∴HF CD ⊥∴AFH ∠为二面角A BD C --的平面角 令AB a=,则,2AH a BE a ===∴HF a =∴在Rt AHF ∆中tan AH AFH HF ∠==∴AFH ∠= 即二面角A CD B --的大小为arctan33.设A 在平面BCD 内的射影是直角三角形BCD 的斜边BD的中点O ,1,AC BC CD ===1)AC 与平面BCD 所成角的大小;(2)二面角A BC D --的大小;(3)异面直线AB 和CD 的大小解:(1)∵AO ⊥面BCD ∴AO CO ⊥ ∴ACO ∠为AC 与面BCD所成角∵1,BC CD ==∴BD∴12CO BD ==∴cos ACO ∠=O EDCFBA∴6ACO π∠=即AC 与平面BCD 6(2)取BC 中点E ,连接,OE AE ∴//OE CD ∵CD BC ⊥ ∴OE BC ⊥ 又∵AO ⊥面BCD ∴AE BC ⊥∴AEO ∠为二面角A BC D --的平面角又∵1122OE CD AO === ∵AO OE ⊥∴tan AO AEO OE ∠==∴arctan AEO ∠=即二面角A BC D --的大小为arctan2(3)取AC 的中点E ,连接,EF OF ,则//,//EF AB OE CD ∴OE 与EF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即为异面直线AB 和CD 所成角 易求得45OEF ∠=即异面直线AB 和CD 所成角为45五、小结 :1.二面角的定义、画法.2.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作法.3.求简单的二面角的大小. 六、课后作业:七、板书设计(略)八、课后记:。
高二数学教案:9.7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与二面角(3)
【课 题】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与二面角(3) 【教学目标】1、理解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能确认图形中的已知角是否为二面角的平面角.2、掌握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一般作法:(1)根据定义;(2)作二面角棱的垂面;(3)利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直线和平面所成角(1)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一直线垂直于平面,所成的角是直角。
一直线平行于平面或在平面内,所成角为0︒角。
直线和平面所成角范围: [0,2π] (2)定理:斜线和平面所成角是这条斜线和平面内经过斜足的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最小的角2、公式:已知平面α的斜线a 与α内一直线b 相交成θ角,且a 与α相交成ϕ1角,a 在α上的射影c 与b 相交成ϕ2角,则有θϕϕcos cos cos 21=.二、 讲解新课(一)二面角 1、二面角的概念: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平面分为两个部分,其中的每一部分叫做半平面;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每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棱为l ,两个面分别为,αβ的二面角记为l αβ--; 2、二面角的画法:常用直立式和平卧式两种直立式平卧式3、二面角的表示在上图(1)中,棱为AB,面为α、β的二面角,记作二面角α—AB—β.有时为了方便也可在α、β内(棱以外的半平面部分)分别取点P、Q,将这个二面角记作二面角P—AB—Q.如果棱为l,则这个二面角记作α—l—β或P—l—Q.(二)二面角的平面角:进一步研究图(2)中∠AOB与∠A′O′B′的大小.在二面角α—l—β的棱上任取点O,以O为垂足,在半平面α和β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射线OA和OB,则射线OA和OB组成∠AOB.再取棱上另一点O′,在α和β内分别作l的垂线O′A′和O′B′,则它们组成角∠A′O′B′.由OA∠O′A′,OB∠O′B′可知∠AOB及∠A′O′B′的两边分别平行且方向相同.即∠AOB=∠A′O′B′按照上述方法作出的角的大小,与角的顶点在棱上的位置无关.C由此结果引出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 二面角的平面角:(1)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上图(2)中的∠AOB ,∠A ′O ′B ′都是二面角α—l —β的平面角.(2)一个平面垂直于二面角l αβ--的棱l ,且与两半平面交线分别为,,OA OB O 为垂足,则AOB ∠也是l αβ--的平面角。
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教案
【课题】9.3 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概念;(2)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概念,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异面直线的概念与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概念、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概念、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教学难点】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概念、二面角的平面角的确定.【教学设计】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可用来刻画两条异面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它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学生一般会有疑问:异面直线不相交怎么能成角?教学时要讲清概念.例1是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巩固性题目,一般来说,这类题目要先画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然后再求解.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是本节的重要概念之一,是理解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基础.要讲清这一概念,可采取“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一边画图”的方法,结合图形讲清斜线、斜足、斜线段、垂足、垂线段、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与斜线段在平面内的射影.要讲清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与斜线段在平面内的射影的区别.两个平面相交时,它们的相对位置可用两个平面所成的角来确定.教材从观察建筑房屋、修筑河堤两个实例,结合实验引入二面角的概念,二面角的概念可以与平面几何中的角的概念对比进行讲解.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只与二面角的两个面的相对位置有关,而与平面角的顶点在棱上的位置无关.因此二面角的大小可以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规定二面角的范围为[0,180].【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教 学 过 程教师 行为 学生 行为 教学 意图 时间*揭示课题9.3 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在图9−30所示的长方体中,直线1BC 和直线AD 是异面直线,度量1CBC ∠和1DAD ∠,发现它们是相等的.如果在直线AB 上任选一点P ,过点P 分别作与直线1BC 和直线AD 平行的直线,那么它们所成的角是否与1CBC ∠相等?图9−30介绍 质疑引导 分析了解 思考启发 学生思考0 5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我们知道,两条相交直线的夹角是这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最小的正角.经过空间任意一点分别作与两条异面直线平行的直线,这两条相交直线的夹角叫做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如图9−31(1)所示,m '∥m 、n '∥n ,则m '与n '的夹角θ就是异面直线m 与n 所成的角.为了简便,经常取一条直线与过另一条直线的平面的交点作为点O (如图9−31(2))(1)讲解 说明 引领 分析思考 理解带领 学生 分析nm'm'noθ过 程行为 行为 意图 间*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在如图所示的正方体中,求下列各对直线所成的角的度数:(1)1DD 与BC ; (2)1AA 与1BC .提问 指导思考 解答领会知识21 *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图9−33),直线1BB 与直线AB 、BC 、CD 、AD 、AC 所成的角各是多少?可以发现,这些角都是直角.图9−33质疑 引导 分析思考启发 学生思考26*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如果直线l 和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那么就称直线l 与平面α垂直,记作α⊥l .直线l 叫做平面α的垂线,垂线l 与平面α的交点叫做垂足.画表示直线l 和平面α垂直的图形时,要把直线l 画成与平行四边形的横边垂直(如图9−34所示),其中交点A 是垂足.图9−34讲解说明引领 分析思考 理解带领 学生 分析309.3.1题图过程行为行为意图间*创设情境兴趣导入将一根木棍P A直立在地面α上,用细绳依次度量点P与地面上的点A、B、C、D的距离(图9−35),发现P A最短.质疑思考带领学生分析32*动脑思考探索新知如图9−35所示,PAα⊥,线段P A叫做垂线段,垂足A 叫做点P在平面α内的射影.直线PB与平面α相交但不垂直,则称直线PB与平面α斜交,直线PB叫做平面α的斜线,斜线和平面的交点叫做斜足.点P与斜足B之间的线段叫做点P到这个平面的斜线段.过垂足与斜足的直线叫做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如图9−35中,直线AB是斜线PB在平面α内的射影.从上面的实验中可以看到,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引垂线段和斜线段,垂线段最短.因此,将从平面外一点P到平面α的垂线段的长叫做点P到平面α的距离.讲解说明引领分析仔细分析讲解关键词语思考理解记忆带领学生分析40*创设情境兴趣导入如图9−36所示,炮兵在发射炮弹时,为了击中目标,需要调整好炮筒与地面的角度.质疑思考带领学生分析42图9−35过程行为行为意图间图9−36*动脑思考探索新知斜线l与它在平面α内的射影l'的夹角,叫做直线l与平面α所成的角.如图9−37所示,PBA∠就是直线PB与平面α所成的角.规定:当直线与平面垂直时,所成的角是直角;当直线与平面平行或直线在平面内时,所成的角是零角.显然,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0,90].【想一想】如果两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所成的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一定平行吗?图9−37讲解说明引领分析仔细分析讲解关键词语思考理解记忆带领学生分析47*巩固知识典型例题例2如图9−38所示,等腰∆ABC的顶点A在平面α外,底边BC在平面α内,已知底边长BC=16,腰长AB=17,又知点A到平面α的垂线段AD=10.求(1)等腰∆ABC的高AE的长;(2)斜线AE和平面α所成的角的大小(精确到1º).分析三角形AEB是直角三角形,知道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利用勾股定理可以求出AE的长;AED∠是AE和平面α所成的角,三角形ADE是直角三角形,求出AED∠的正弦值即可求出斜线AE和平面α所成的角.解(1) 在等腰∆ABC中,AE BC⊥,故由BC=16可得BE=8.在Rt∆AEB中,∠AEB=90°,因此222217815AE AB BE=-=-=.(2)联结DE.因为AD是平面α的垂线,AE是α的斜线,说明强调引领观察思考主动求解通过例题进一步领会图9−38过 程行为 行为 意图 间所以DE 是AE 在α内的射影.因此AED ∠是AE 和平面α所成的角. 在Rt ∆ADE 中,102sin 153AD AED AE ∠===, 所以42AED ∠≈︒.即斜线AE 和平面α所成的角约为42︒. 【想一想】为什么这三条连线都画成虚线?讲解 说明 思考 注意 观察 学生 是否 理解 知识 点 55*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长方体ABCD −1111A B C D 中,高DD 1=4cm ,底面是边长为3cm 的正方形,求对角线D 1B 与底面ABCD 所成角的大小(精确到1′).练习9.3.2图提问 巡视 指导思考 求解及时 了解 学生 知识 掌握 得情 况60 *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在建筑房屋时,有时为了美观和排除雨水的方便,需要考虑屋顶面与地面形成适当的角度(如图9−39(1));在修筑河堤时,为使它经济且坚固耐用,需要考虑河堤的斜坡与地面形成适当的角度(如图9−39(2)).在白纸上画出一条线,沿着这条线将白纸对折,然后打开进行观察.质疑引导分析思考启发 思考63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两部分,每一部分叫做一个半平面.(2)图9−39(1)过 程行为 行为 意图 间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以直线l (或CD )为棱,两个半平面分别为αβ、的二面角,记作二面角l αβ--(或CD αβ--)(如图9−40).过棱上的一点,分别在二面角的两个面内作与棱垂直的射线,以这两条射线为边的最小正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如图9−41所示,在二面角α−l −β的棱l 上任意选取一点O ,以点O 为垂足,在面α与面β内分别作OM l ⊥、ON l ⊥,则MON ∠就是这个二面角的平面角. 讲解 说明引领 分析 仔细 分析 讲解 关键 词语思考 理解 记忆带领 学生 分析70 *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用纸折成一个二面角,在棱上选择不同的点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度量它们是否相等,想一想是什么原因. 质疑 思考 启发 思考 72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由αβ、的相对位置所决定,与顶点在棱上的位置无关,当二面角给定后,它的平面角的大小也就随之确定.因此,二面角的大小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当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重合时,规定二面角为零角;当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合成一个平面时,规定二面角为平角.因此二面角取值范围是[0,180].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例如教室的墙壁与地面就组成直二面角,此时称两个平面垂直.平面α与平面β垂直记作αβ⊥ 讲解 说明 引领 分析 思考 理解 记忆 带领 学生 分析76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例3 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如图9−42),求二面角1D AD B --的大小.说明 强调观察图9−40CD图9−41loNM βαCD过 程行为 行为 意图 间图9−42解 AD 为二面角的棱, 1AA 与AB 是分别在二面角的两个面内并且与棱AD 垂直的射线,所以1A AB ∠为二面角1D AD B --的平面角.因为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A AB ∠是直角.所以二面角1D AD B --为90°. 引领 讲解 说明思考 主动 求解通过例题进一步领会81*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求二面角1A DD B --的大小.提问 巡视 指导思考 求解及时 了解 学生 知识 掌握 得情 况86 *理论升华 整体建构 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 结论:经过空间任意一点分别作与两条异面直线平行的直线,这两条相交直线的夹角叫做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过棱上的一点,分别在二面角的两个面内作与棱垂直的射线,以这两条射线为边的最小正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质疑 归纳强调 回答 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87 *归纳小结 强化思想引导回忆练习9.3.3题继续探索活动探究(1)读书部分:教材(2)书面作业:教材习题(3)实践调查:用发现的眼睛寻找生活中的异面直线实例【教师教学后记】第9。
最新整理高二数学教案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与二面角(1).doc
【课 题】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与二面角(1)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概念2、学会作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正确找出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3、正确理解最小角定理的含义,会灵活运用公式12cos cos cos θθθ=⋅;【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斜线,垂线,射影⑴垂线:自一点向平面引垂线,垂足叫这点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
这个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这点到这个平面的垂线段。
⑵斜线: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但不和这个平面垂直,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平面的斜线。
斜线和平面的交点叫斜足;斜线上一点与斜足间的线段叫这点到这个平面的斜线段。
⑶射影:过斜线上斜足外的一点向平面引垂线,过垂足和斜足的直线叫做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
垂足和斜足间线段叫这点到这个平面的斜线段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
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在平面由射影是一条直线。
直线与平面垂直射影是点。
斜线任一点在平面内的射影一定在斜线的射影上。
二、讲解新课(一)最小角定理如图,AO 是平面α的斜线,A 是斜足,OB 垂直于平面α,B 为垂足,则直线AB 是斜线在平面α内的射影。
设AC 是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且BC ⊥AC ,垂足为C ,又设AO 与AB 所成的角为1θ,AB 与AC 所成的角为2θ,AO 与AC 所成的角为θ。
下面我们来研究12,,θθθ之间的关系。
不妨设AO 为单位长,则11||||cos cos AB AO θθ==, 212||||cos cos cos AC AB θθθ==但||||cos cos AC AB θθ==,所以在上述公式中,由于20cos 1θ<<,所以1cos cos θθ<,而余弦函数在()0,π内为减函数,所以1θθ<。
最小角定理:平面的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是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任一条直线所成的角中最小的角;(二)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定义:一个平面的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的夹角,叫做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或斜线和平面的夹角)如果直线和平面垂直,那么就说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直角;如果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就说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0︒的角。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
二面角课题:二面角课时: 2课型:新授课教学目的:1、掌握二面角的概念,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会找一些简单图形的二面角的平面角;2、会用不同的方法作二面角,并能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计算.教学重点:掌握二面角的概念,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会找一些简单图形的二面角的平面角.教学难点:如何找图形中的二面角的平面角.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具:直尺、三角板.一、复习引入1、 平面几何中角是怎样定义的?从一点出发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如图: 表示为:AOB ∠2、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怎样定义的?(1)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设O 是斜线上不同于斜足A 的任一点,过O 作α⊥OB 于B ,则AB 所在的直线叫做斜线OA 在平面α上的射影.(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一个平面的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的夹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或斜线与平面的夹角).(3)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及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是:[] 90,0 3、 让学生缓慢打开自己的课本,观察被打开的部分与未打开部分的书面之间的角度有什么变化?观察这两个平面相交成一定的角度.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问题与两个平面相交所成的角有关,比如:修建水坝时为了使水坝坚固耐久,必须使水坝面和水平面成适当的角度,因而有必要研究两个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ABO二、新课讲解 ﹙一﹚、二面角1. 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每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表示方法:二面角βα--l 或βα--AB .2. 二面角的平面角:一个平面垂直于二面角βα--l 的棱l ,且与两个半平面的交线分别是射线OA 、OB ,O 为垂足,则AOB ∠叫做二面角βα--l 的平面角.3. 二面角的范围是: 1800≤≤θ.当两个半平面重合时 0=θ,相交时1800<<θ,共面时180=θ.﹙二﹚定义巩固: 1.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两个相交平面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 ( ) (2)角的两边分别在二面角的两个面内,则这个角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 ) (3)二面角的平面角所在平面垂直于二面角的棱. ( )AαβBO2.如图 ABCD 是正方形,PD ⊥平面ABCD,则(1)面PAB 与面ABCD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是 , (2)面PBC 与面ABCD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是 , (3)面PAD 与面PCD 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是 , (4)面PAC 与面ACD 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是 .﹙三﹚要点整理1、二面角平面角作法:①定义法 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③作垂面法④射影面积法:θcos ⋅原射影=S S . 2、求二面角大小的基本步骤: (1)作二面角的平面角θ; (2)证明该角为平面角;AαβBOlBAβαl OPαβABOlPABCDO(3)归纳到三角形求角.例1、 四边形ABCD 为 90=∠ABC 的直角梯形。
教学设计5:3.2.3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3.2.4 二面角及其度量
3.2.3直线与平面的夹角~3.2.4二面角及其度量教学目标1.理解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定义,体会夹角定义的唯一性、合理性.2.会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θ.3.掌握二面角的概念,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会找一些简单图形中的二面角的平面角.4.掌握求二面角的基本方法、步骤.知识梳理知识点一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1.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2.最小角定理知识点二二面角及理解1.二面角的概念(1)二面角的定义: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两部分,其中的每一部分都叫做半平面.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如图所示,其中,直线l叫做二面角的棱,每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如图中的α,β.(2)二面角的记法:棱为l,两个面分别为α,β的二面角,记作α—l—β.如图,A∈α,B∈β,二面角也可以记作A —l —B ,也可记作2∠l .(3)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二面角α—l —β的棱上任取一点O ,在两半平面内分别作射线OA ⊥l ,OB ⊥l ,则∠AOB 叫做二面角α—l —β的平面角,如图所示.由等角定理知,这个平面角与点O 在l 上的位置无关.(4)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 (5)二面角的范围是[0°,180°].2.用向量夹角来确定二面角性质及其度量的方法(1)如图,分别在二面角α—l —β的面α,β内,并沿α,β延伸的方向,作向量n 1⊥l ,n 2⊥l ,则〈n 1,n 2〉等于该二面角的平面角.(2)如图,设m 1⊥α,m 2⊥β,则角〈m 1,m 2〉与该二面角大小相等或互补.教学案例题型一 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例1 已知正三棱柱ABC-A 1B 1C 1的底面边长为a ,侧棱长为2a ,求AC 1与侧面ABB 1A 1所成的角.解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则A (0,0,0),B (0,a,0),A 1(0,0,2a ),C 1⎝⎛⎭⎫-32a ,a 2,2a ,方法一 取A 1B 1的中点M , 则M ⎝⎛⎭⎫0,a2,2a ,连接AM ,MC 1, 则MC 1→=⎝⎛⎭⎫-32a ,0,0,AB →=(0,a,0),AA 1→=(0,0,2a ).∴MC 1→·AB →=0,MC 1→·AA 1→=0, ∴MC 1→⊥AB →,MC 1→⊥AA 1→, 则MC 1⊥AB ,MC 1⊥AA 1. 又AB ∩AA 1=A ,∴MC 1⊥平面ABB 1A 1.∴∠C 1AM 是AC 1与侧面ABB 1A 1所成的角. 由于AC 1→=⎝⎛⎭⎫-32a ,a 2,2a ,AM →=⎝⎛⎭⎫0,a 2,2a , ∴AC 1→·AM →=0+a 24+2a 2=9a 24,|AC 1→|=3a 24+a 24+2a 2=3a , |AM →|=a 24+2a 2=32a , ∴cos 〈AC 1→,AM →〉=9a 243a ×3a 2=32.∵〈AC 1→,AM →〉∈[0°,180°],∴〈AC 1→,AM →〉=30°, 又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在[0°,90°]范围内, ∴AC 1与侧面ABB 1A 1所成的角为30°.方法二 AB →=(0,a,0),AA 1→=(0,0,2a ),AC 1→=⎝⎛⎭⎫-32a ,a 2,2a .设侧面ABB 1A 1的法向量为n =(λ,y ,z ), ∴n ·AB →=0且n ·AA 1→=0.∴ay =0且2az =0. ∴y =z =0.故n =(λ,0,0).∴cos 〈AC 1→,n 〉=n ·AC 1→|n ||AC 1→|=-λ2|λ|,∴|cos 〈AC 1→,n 〉|=12.又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在[0°,90°]范围内, ∴AC 1与侧面ABB 1A 1所成的角为30°.反思感悟 用向量法求线面角的一般步骤是先利用图形的几何特征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再用向量的有关知识求解线面角.方法二给出了用向量法求线面角的常用方法,即先求平面法向量与斜线夹角,再进行换算.跟踪训练1 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底面为直角梯形,AD ∥BC ,∠BAD =90°,P A ⊥底面ABCD ,且P A =AD =AB =2BC ,M ,N 分别为PC ,PB 的中点,求BD 与平面ADMN 所成的角θ.解 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设BC =1,则A (0,0,0),B (2,0,0),D (0,2,0),P (0,0,2) 则N (1,0,1), ∴BD →=(-2,2,0), AD →=(0,2,0), AN →=(1,0,1),设平面ADMN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由⎩⎪⎨⎪⎧n ·AD →=0,n ·AN →=0得⎩⎪⎨⎪⎧y =0,x +z =0,取x =1,则z =-1,∴n =(1,0,-1),∵cos 〈BD →,n 〉=BD →·n |BD →||n |=-28·2=-12,∴sin θ=|cos 〈BD →,n 〉|=12.又0°≤θ≤90°,∴θ=30°. 题型二 求二面角例2 在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锥P-ABCD 中,AB ⊥AC ,P A ⊥平面ABCD ,且P A =AB ,E 是PD 的中点,求平面EAC 与平面ABCD 的夹角.解 方法一 如图,以A 为原点,分别以AC ,AB ,AP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设P A =AB =a ,AC =b ,连接BD 与AC ,交于点O ,取AD 中点F ,连接EF ,EO ,FO ,则C (b,0,0),B (0,a,0).∵BA →=CD →, ∴D (b ,-a,0),P (0,0,a ), ∴E ⎝⎛⎭⎫b 2,-a 2,a 2,O ⎝⎛⎭⎫b2,0,0, OE →=⎝⎛⎭⎫0,-a 2,a 2,AC →=(b,0,0). ∵OE →·AC →=0,∴OE →⊥AC →,OF →=12BA →=⎝⎛⎭⎫0,-a 2,0,OF →·AC →=0. ∴OF →⊥AC →.∴∠EOF 等于平面EAC 与平面ABCD 的夹角. cos 〈OE →,OF →〉=OE →·OF →|OE →||OF →|=22.∴平面EAC 与平面ABCD 的夹角为45°. 方法二 建系如方法一, ∵P A ⊥平面ABCD ,∴AP →=(0,0,a )为平面ABCD 的法向量, AE →=⎝⎛⎭⎫b 2,-a 2,a 2,AC →=(b,0,0). 设平面AEC 的法向量为m =(x ,y ,z ). 由⎩⎪⎨⎪⎧m ·AE →=0,m ·AC →=0,得⎩⎪⎨⎪⎧b 2x -a 2y +a 2z =0,bx =0.∴x =0,y =z .∴取m =(0,1,1), cos 〈m ,AP →〉=m ·AP →|m ||AP →|=a 2·a =22.又平面EAC 与平面ABCD 所成角的平面角为锐角, ∴平面EAC 与平面ABCD 的夹角为45°.反思感悟 (1)当空间直角坐标系容易建立(有特殊的位置关系)时,用向量法求解二面角无需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只需求出平面的法向量,经过简单的运算即可求出,有时不易判断两法向量的夹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大小(相等或互补),但我们可以根据图形观察得到结论,因为二面角是钝二面角还是锐二面角一般是明显的.(2)注意法向量的方向:一进一出,二面角等于法向量夹角;同进同出,二面角等于法向量夹角的补角.跟踪训练2 若P A ⊥平面ABC ,AC ⊥BC ,P A =AC =1,BC =2,求锐二面角A-PB-C 的余弦值.解 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则A (0,0,0),B (2,1,0),C (0,1,0),P (0,0,1),故AP →=(0,0,1),AB →=(2,1,0),CB →=(2,0,0),CP →=(0,-1,1), 设平面P AB 的法向量为m =(x ,y ,z ),则⎩⎪⎨⎪⎧m ·AP →=0,m ·AB →=0,即⎩⎨⎧z =0,2x +y =0,令x =1,则y =-2,故m =(1,-2,0). 设平面PB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n ·CB →=0,n ·CP →=0,即⎩⎨⎧2x ′=0,-y ′+z ′=0.令y ′=-1,则z ′=-1,故n =(0,-1,-1), ∴cos 〈m ,n 〉=m ·n |m ||n |=33.∴锐二面角A -PB -C 的余弦值为33. 题型三 空间角中的探索性问题例3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ABCD 为矩形,平面P AD ⊥平面ABCD .(1)求证:AB ⊥PD ;(2)若∠BPC =90°,PB =2,PC =2,问AB 为何值时,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最大?并求此时平面PBC 与平面DPC 夹角的余弦值. (1)证明 因为ABCD 为矩形,所以AB ⊥AD ;又因为平面P AD ⊥平面ABCD ,平面P AD ∩平面ABCD =AD ,AB ⊂平面ABCD , 所以AB ⊥平面P AD ,故AB ⊥PD . (2)解 过点P 作PO ⊥AD 于点O .则PO ⊥平面ABCD ,过点O 作OM ⊥BC 于点M , 连接PM .则PM ⊥BC ,因为∠BPC =90°,PB =2,PC =2, 所以BC =6,PM =233,设AB =t ,则在Rt △POM 中, PO =43-t 2, 所以V P -ABCD =13·t ·6·43-t 2=13-6⎝⎛⎭⎫t 2-232+83, 所以当t 2=23,即t =63时,V P -ABCD 最大为269.如图,此时PO =AB =63,且PO ,OA ,OM 两两垂直, 以OA ,OM ,OP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 则P ⎝⎛⎭⎫0,0,63,D ⎝⎛⎭⎫-263,0,0, C ⎝⎛⎭⎫-263,63,0,B ⎝⎛⎭⎫63,63,0. 所以PD →=⎝⎛⎭⎫-263,0,-63, PC →=⎝⎛⎭⎫-263,63,-63,PB →=⎝⎛⎭⎫63,63,-63. 设平面PCD 的法向量为m =(x 1,y 1,z 1), 则⎩⎪⎨⎪⎧m ·PC →=0,m ·PD →=0,即⎩⎪⎨⎪⎧-2x 1+y 1-z 1=0,-2x 1-z 1=0,令x 1=1,则m =(1,0,-2),|m |=5; 同理设平面PBC 的法向量n =(x 2,y 2,z 2),⎩⎪⎨⎪⎧n ·PC →=0,n ·PB →=0,即⎩⎪⎨⎪⎧-2x 2+y 2-z 2=0,x 2+y 2-z 2=0,令y 2=1,则n =(0,1,1),|n |=2,设平面PBC 与平面DPC 的夹角为θ,显然θ为锐角, 所以cos θ=|m ·n ||m ||n |=25×2=105.即平面PBC 与平面DPC 夹角的余弦值为105. 反思感悟 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空间角中的探索性问题,通常不需要复杂的几何作图,论证,推理,只需先假设结论成立,设出空间的坐标,通过向量的坐标运算进行推断,把是否存在问题转化为点的坐标是否有解的问题来处理.跟踪训练3 如图,已知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侧棱与底面垂直,AA 1=AB =AC =1,且AB ⊥AC ,点M 是CC 1的中点,点N 是BC 的中点,点P 在直线A 1B 1上,且满足A 1P →=λA 1B 1→.(1)证明:PN ⊥AM ;(2)当λ取何值时,直线PN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θ最大?并求该角最大值的正切值.(1)证明 以A 为坐标原点,AB ,AC ,AA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则P (λ,0,1),N ⎝⎛⎭⎫12,12,0,M ⎝⎛⎭⎫0,1,12, 从而PN →=⎝⎛⎭⎫12-λ,12,-1, AM →=⎝⎛⎭⎫0,1,12, PN →·AM →=⎝⎛⎭⎫12-λ×0+12×1-1×12=0,所以PN ⊥AM .(2)解 过点P 作PE ⊥AB 于E ,连接EN , 则PE ⊥平面ABC , 则∠PNE 为所求角θ, 所以tan θ=PE EN =1EN,因为当点E 是AB 的中点时,EN min =12.所以(tan θ)max =2,此时,λ=12.利用向量求二面角典例 如图,在以A ,B ,C ,D ,E ,F 为顶点的五面体中,平面ABEF 为正方形,AF =2FD ,∠AFD =90°,且二面角D -AF -E 与二面角C -BE -F 都是60°.(1)证明:平面ABEF ⊥EFDC ; (2)求二面角E-BC-A 的余弦值.(1)证明 由已知可得AF ⊥DF ,AF ⊥FE ,所以AF ⊥平面EFDC ,又AF ⊂平面ABEF ,故平面ABEF ⊥平面EFDC .(2)解 过D 作DG ⊥EF ,垂足为G ,由(1)知DG ⊥平面ABEF .以G 为坐标原点,GF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GF →|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Gxyz .由(1)知∠DFE 为二面角D -AF -E 的平面角,故∠DFE =60°,则DF =2,DG =3,可得A (1,4,0),B (-3,4,0),E (-3,0,0),D (0,0,3). 由已知AB ∥EF ,AB ⊄平面EFDC ,EF ⊂平面EFDC ,所以AB ∥平面EFDC ,又平面ABCD ∩平面EFDC =CD ,故AB ∥CD ,CD ∥EF , 由BE ∥AF ,可得BE ⊥平面EFDC ,所以∠CEF 为二面角C-BE-F 的平面角,∠CEF =60°, 从而可得C (-2,0,3).所以EC →=(1,0,3),EB →=(0,4,0),AC →=(-3,-4,3),AB →=(-4,0,0). 设n =(x ,y ,z )是平面BCE 的法向量,则⎩⎪⎨⎪⎧n ·EC →=0,n ·EB →=0,即⎩⎨⎧x +3z =0,4y =0.所以可取n =(3,0,-3). 设m 是平面ABCD 的法向量,则⎩⎪⎨⎪⎧m ·AC →=0,m ·AB →=0.同理可取m =(0,3,4),则cos 〈n ,m 〉=n ·m |n ||m |=-21919.故二面角E-BC-A 的余弦值为-21919.[素养评析] 试题以一个面为正方形的五面体为载体,分层设计问题,由浅入深,给不同基础的考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和展示才华的平台.第(1)问侧重对立体几何中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等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比较简单.求解第(2)问的关键是充分运用直观想象,把握图形的结构特征,构建空间直角坐标系,并针对运算问题,合理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解决问题.课堂小结1.线面角可以利用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解决.2.线面角的向量求法:设直线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的法向量为n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cos 〈a ,n 〉|=|a·n ||a||n |. 3.二面角通常可通过法向量的夹角来求解,但一定要注意法向量的夹角和二面角的大小关系.达标检测1.已知向量m ,n 分别是直线l 的方向向量和平面α的法向量,若cos 〈m ,n 〉=-12,则l 与α所成的角为( )A .30°B .60°C .120°D .150° 【答案】A【解析】设l 与α所成的角为θ,则 sin θ=|cos 〈m ,n 〉|=12.∴θ=30°.2.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直线BC 1与平面A 1BD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 ) A.24 B.23 C.63 D.32【答案】C【解析】建系如图,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D (0,0,0),A 1(1,0,1),B (1,1,0),C 1(0,1,1),A (1,0,0),∴BC 1→=(-1,0,1),AC 1→=(-1,1,1),A 1B →=(0,1,-1),A 1D →=(-1,0,-1).∴AC 1→·A 1B →=1-1=0,AC 1→·A 1D →=1-1=0.∴AC 1⊥A 1B ,AC 1⊥A 1D ,又A 1B ∩A 1D =A 1,∴AC 1⊥平面A 1BD .∴AC 1→是平面A 1BD 的法向量.∴cos 〈BC 1→,AC 1→〉=BC 1→·AC 1→|BC 1→||AC 1→|=1+12×3=63. ∴直线BC 1与平面A 1BD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63. 3.已知两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m =(0,1,0),n =(0,1,1),则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__________.【答案】45°或135°【解析】设二面角的平面角为θ,∵cos 〈m ,n 〉=11×2=22,∴θ=45°或135°. 4.正四面体ABCD 中棱AB 与底面B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 【答案】33【解析】作AO ⊥底面BCD ,垂足为O ,O 为△BCD 的中心,设正四面体的棱长为a ,则OB =33a ,∠ABO 为所求角,cos ∠ABO =33.5.已知点A (1,0,0),B (0,2,0),C (0,0,3),则平面ABC 与平面xOy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答案】27【解析】AB →=(-1,2,0),AC →=(-1,0,3).设平面AB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由n ·AB →=0,n ·AC →=0知⎩⎪⎨⎪⎧-x +2y =0,-x +3z =0.令x =2,则y =1,z =23.∴平面ABC 的法向量为n =⎝⎛⎭⎫2,1,23.平面xOy 的法向量为OC →=(0,0,3).所以所求锐二面角的余弦值cos θ=|n ·OC →||n ||OC →|=23×73=27.。
人教版高二数学二面角 教案
高二数学二面角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并能初步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2.引导学生探索和研究“二面角的平面角”应该如何定义,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本课的难点是“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形成的过程.教学设计过程教师:在平面几何中“角”是怎样定义的?学生:从平面内一点出发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教师:在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又是怎样定义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直线a,b是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分别引直线a′∥a,b′∥b,我们把直线a′和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和b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都是将三维空间的角转化为二维空间的角.教师: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几个问题.(当教师说完上述话后,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看两个例子)例子之一:镜头一:淡蓝色的地球.(图片)镜头二:火箭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录相)镜头三: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旋转,最后画出卫星的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平面相交成一定的角度.例子之二:镜头一:人走在坡度不太大的桥上.(录相)镜头二:人在爬山.(录相)镜头三:攀岩运动.(录相)镜头四:演示下面动态图象.(让水平面静止不动,坡面在不断变化,目的是让学生看到,在生活实践中,有许多问题要涉及到两个平面相交所成的角的情形)(注意:四个镜头要连续编排在一起进行演示,时间一分钟)教师:如何给二面角下定义呢?下面我们用类比的办法,与角的概念对比,探讨二面角的定义.这一段教学采用计算机辅助手段,每一个问题分三步完成,首先给出平面角的问题,然后请学生思考并回答二面角的问题,最后计算机显示正确结果.这部分共有四个问题,全部研究完毕后,将整个过程列成一个总表,显示在屏幕上.教师:请看角的图形,思考二面角的图形.学生可以将自己画的图展示给大家.计算机显示:二面角的图形.教师:(给出平面角的定义)请同学们给二面角下定义.显示:从平面内一点出发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学生:(口答)计算机显示:从空间一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教师:平面角由射线—点—射线构成.二面角呢?学生:二面角由半平面—线—半平面构成.教师:平面角表示法:∠AOB.二面角表示法α-a-β或α-AB-β.最后计算机显示整个过程.教师:经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已经看到,平面上的角,可以看作是一条射线绕其端点旋转形成的图形;类似地,一个半平面绕其界线旋转到一定位置所得到的图形,就是二面角.教师:二面角与平面内的角一样,是可以比较大小的,其比较方法,与平面内的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类似.(教师让学生打开书本)打开书本的过程,给我们一种二面角的大小连续变化的形象.(前面看到的爬山问题也是如此)教师:用量角器可以量出平面内的角的大小,能否也能用量角器直接去量出二面角的大小呢?比如,这里有一个对顶量角器和一个三角木块(直三棱柱)模型,你们能用我们自制的对顶量角器来量出三角木块模型的某两面角的大小吗?比如平面α与β的夹角?教师:一般地说,量角器只能测量“平面角”(指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相应地,我们把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和二面角,均称为空间角)那么,如何去度量二面角的大小呢?我们以往是如何度量某些角的?学生:分别通过“取点、平移(相交)”(对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与“斜线的射影(相交)”(对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去度量的.教师:这些做法的共同点是什么?学生:都是将空间角化为平面角.教师:对!再回到刚才的量角操作,你是怎样用对顶量角器去量二面角α-l-β的大小呢?学生:将对顶量角器的一个角的两边靠紧二面角的两个面,角的顶点则在二面角的棱上.教师:大家注意,实际上同学们量的是一个平面内的角:∠BAC.这个角的顶点在二面角的棱上,它的两边分别在二面角的两个面内且与棱垂直.而且对于确定的二面角,这样的角的大小是唯一的,确定的,我们把它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对于训练有素,肯于思考的学生可能会提出下面的问题)学生:若以棱a上任意一点O为端点,在两个面内作与棱成等角θ′(0°<θ′<90°)的两条射线OA′,OB′,由空间等角定理知,∠A′OB′也是存在且唯一的,为什么不用这样的角定义二面角的平面角?教师:记∠AOB=θ,∠A′OB′= .当OA′,OB′在平面AOB同侧时θ>;当OA′,OB′在平面AOB异侧时θ<.请看图6:设 A′P′=a,A′P=b,A′B′=x由余弦定理,得:x2=b2+b2-2b2cos=2b2(1-cos),x2=a2+a2-2a2cosθ=2a2(1-cosθ),当OA′,OB′在平面AOB的同侧时,若用∠A′OB′=表示二面角的大小,由(*)知,与θ之间会有常数关系,这将给表示,尤其是计算、应用带来诸多不便;另外,若用∠A′OB′=表示二面角的大小,当平面α⊥平面β时;≠90°,当半平面α与半平面β在同一平面时,=2θ′≠180°,都与已有知识和经验不符,不能直观反映出空间两个相交平面的相对位置关系。
高中数学9.3.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教案
9.3.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2)2018、12、18 (第7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概念;(2)理解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概念,重点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已及动手操作能力.过程与方法:经历相关内容的实验、观察、归纳、总结,加深学生对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概念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应用一系列的过程中,体验推理的意义、获取学习的经验、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积极参予、合作探究、互相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概念、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确定.【教学难点】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概念.【教学设计】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是本节的重要概念之一,是理解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基础.要讲清这一概念,可采取“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一边画图”的方法,结合图形讲清斜线、斜足、斜线段、垂足、垂线段、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与斜线段在平面内的射影.要讲清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与斜线段在平面内的射影的区别.【教学过程】过程行为行为意图图9−33*动脑思考探索新知如果直线l和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那么就称直线l与平面α垂直,记作α⊥l.直线l叫做平面α的垂线,垂线l与平面α的交点叫做垂足.画表示直线l和平面α垂直的图形时,要把直线l画成与平行四边形的横边垂直(如图9−34所示),其中交点A是垂足.图9−34讲解说明引领分析思考理解带领学生分析*创设情境兴趣导入将一根木棍P A直立在地面α上,用细绳依次度量点P与地面上的点A、B、C、D的距离(图9−35),发现P A最短.质疑思考带领学生分析*动脑思考探索新知图9−35过程行为行为意图如图9−35所示,PAα⊥,线段P A叫做垂线段,垂足A 叫做点P在平面α内的射影.直线PB与平面α相交但不垂直,则称直线PB与平面α斜交,直线PB叫做平面α的斜线,斜线和平面的交点叫做斜足.点P与斜足B之间的线段叫做点P到这个平面的斜线段.过垂足与斜足的直线叫做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如图9−35中,直线AB是斜线PB在平面α内的射影.从上面的实验中可以看到,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引垂线段和斜线段,垂线段最短.因此,将从平面外一点P到平面α的垂线段的长叫做点P到平面α的距离.讲解说明引领分析仔细分析讲解关键词语思考理解记忆带领学生分析*创设情境兴趣导入如图9−36所示,炮兵在发射炮弹时,为了击中目标,需要调整好炮筒与地面的角度.图9−36质疑思考带领学生分析*动脑思考探索新知斜线l与它在平面α内的射影l'的夹角,叫做直线l与平面α所成的角.如图9−37所示,PBA∠就是直线PB与平面α所成的角.规定:当直线与平面垂直时,所成的角是直角;当直线与平面平行或直线在平面内时,所成的角是零角.显然,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0,90].【想一想】如果两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所成的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一定平行吗?讲解说明引领分析仔细分析思考理解记忆带领学生分析过 程行为 行为 意图图9−37讲解 关键 词语*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例2 如图9−38所示,等腰∆ABC 的顶点A 在平面α外,底边BC 在平面α内,已知底边长BC =16,腰长AB =17,又知点A 到平面α的垂线段AD =10.求(1)等腰∆ABC 的高AE 的长;(2)斜线AE 和平面α所成的角的大小(精确到1º).分析 三角形AEB 是直角三角形,知道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利用勾股定理可以求出AE 的长;AED ∠是AE 和平面α所成的角,三角形ADE 是直角三角形,求出AED ∠的正弦值即可求出斜线AE 和平面α所成的角.解 (1) 在等腰∆ABC 中,AE BC ⊥,故由BC =16可得BE =8.在Rt ∆AEB 中,∠AEB =90°,因此222217815AE AB BE =-=-=.(2)联结DE .因为AD 是平面α的垂线,AE 是α的斜线,所以DE 是AE 在α内的射影.因此AED ∠是AE 和平面α所成的角. 在Rt ∆ADE 中, 102sin 153AD AED AE ∠===,所以42AED ∠≈︒.即斜线AE 和平面α所成的角约为42︒. 【想一想】为什么这三条连线都画成虚线?说明强调引领讲解 说明 观察 思考 主动 求解 思考 通过例题进一步领会 注意 观察 学生 是否 理解 知识 点 *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长方体ABCD −1111A B C D 中,高DD 1=4cm ,底面是边长为3cm及时图9−38过程行为行为意图的正方形,求对角线D1B与底面ABCD所成角的大小(精确到1′).练习9.3.2图提问巡视指导思考求解了解学生知识掌握得情况*理论升华整体建构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结论:经过空间任意一点分别作与两条异面直线平行的直线,这两条相交直线的夹角叫做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过棱上的一点,分别在二面角的两个面内作与棱垂直的射线,以这两条射线为边的最小正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质疑归纳强调回答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归纳小结强化思想本次课学了哪些内容?重点和难点各是什么?引导回忆*自我反思目标检测本次课采用了怎样的学习方法?你是如何进行学习的?你的学习效果如何?提问巡视指导反思动手求解检验学习效果*继续探索活动探究(1)读书部分:教材(2)书面作业:教材习题9.1 说明记录分层次要求。
高三数学《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与二面角》第一课时 说课稿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与二面角》第一课时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说课稿各位专家、同仁: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立体几何第九章中《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与二面角》第一课时的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现在我就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恳请在座的各位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它是在学生学过平面几何中的角、空间中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之后,又要重点研究学习的一种空间的角。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及后面将学习的二面角都是立体几何的重要概念,也都是学生进一步研究空间多面体的基础和发展构建空间概念的依据。
因此,它起着承上启后的作用。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素材。
而要得到以上三角均需化归为平面中相交直线的夹角来求得,复习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有利于学生进行对比联系,掌握直线与平面所成角同时也为后继学习作好铺垫。
平面外的直线和其在平面内的射影的夹角是直线与平面内任意直线所成角中的最小值、平面外的直线和其在平面内的射影的夹角的大小仅取决于直线与平面的位置说明了直线与平面所成角概念的合理性,教学中需让学生理解,才能真正认同和掌握概念。
应用概念求解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中关键是找出直线在平面中的射影,在教学中需量化,强调解题步骤。
2.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理解并掌握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概念,根据概念先找直线射影后确定线面夹角从而熟练求解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理解最小角的发现过程并能灵活变形利用其解题。
能力目标:培养化归能力、分析能力、观察发现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等。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立体感、数学美感;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动手实验、乐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3. 重点、难点分析理解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概念及利用概念分步求夹角是本课时的重点,而对最小角定理的理解及应用,学生不易接受,因此是本课的难点,而突破难的关键可利用自制几何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进行“创设情景”和“演示实验”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做观察发现最小角定理,教师再引导理论证明,使学生对最小角定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高二数学教案(线面角和二面角)(最新人教版优质教案)( 含解析 )
1.斜线、斜足、射影的概念斜线:与平面α相交,但不和平面α垂直,图中直线P A ;斜足:斜线和平面的交点,图中点A :线面角问题定位1求下列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
答案解答根据规定,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它们所成的角是90°;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它们所成的角是0°.原因分析线面角精准突破射影:过斜线上斜足以外的一点向平面引垂线,过垂足和斜足的直线叫做斜线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图中斜线P A在平面α上的射影为直线AO.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1)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如图中∠P AO规定: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它们所成的角是90°;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它们所成的角是0°.(2)取值范围:设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θ,0°≤θ≤90°3.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步骤:(1)作图:作(或找)出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2)证明:证明某平面角就是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3)计算:通常在垂线段、斜线和射影所组成的直角三角形中计算.常用方法:直接法(定义法)平面的斜线与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即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通常是解由斜线段,垂线段,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所组成的直角三角形,垂线段是其中最重要的元素,它可以起到联系各线段的作用。
等积法(利用公式sinθ=h/l)其中θ是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h是垂线段的长,l是斜线段的长,其中求出垂线段的长(即斜线上的点到面的距离)既是关键又是难点,为此可用三棱锥的体积自等来求垂线段的长。
2判断正误:(1)如果两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所成的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一定平行.( )(2)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与同一个面所成的角相同.( )答案(1)错误;(2)正确解答(1)不一定平行,可能是相交,平行,异面。
(2)正确.3线段AB的长等于它在平面α内的射影长的2倍,则AB所在直线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 ) A.30° B.45° C.60° D.120°答案C。
高二数学教案:直线和平面所成角与二面角(4)
D C BPA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与二面角(4)——习题题1一、课题:直线和平面所成角与二面角(4)——习题课1 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二面角及二面角的概念;2.进一步熟悉二面角的三种作法,了解其它求法.三、教学重点、难点:二面角平面角的构造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1.二面角的概念,二面角平面角的作法及二面角平面角的范围; 2.面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 (二)新课讲解:例1.如图所示,已知PA ⊥面ABC ,,PBC ABC S S S S ∆∆'==,二面角P BC A --的平面角为θ,求证:cos S S '⋅=.证明:过P 作BC 的垂线,垂足为D ,连接AD .∵PA ⊥平面ABC ,BC ⊂平面ABC ,BC PD ⊥, ∴BC AD ⊥,∴PDA ∠为二面角P BC A --的平面角, 即PDA θ∠=, ∵PA ⊥面ABC , ∴PA AD ⊥.∵PAD ∆是直角三角形,∴cos ADPAD PD∠=. 又∵11,22PBC ABC S BC PD S S BC AD S ∆∆'=⋅==⋅=, ∴cos S PAD S '∠=,∴cos S Sθ'=即cos S S '⋅=.说明:这是推广的射影定理,也是求二面角平面角的一种方法.例2.如图,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BCD ∆是正三角形,AB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90BAD ∠=,又二面角A BD C --为直二面角,求二面角A CD B --的大小. 解:过A 作AH BD ⊥于H ,∵二面角A BD C --为直二面角, ∴AH ⊥面BCD .取CD 中点E ,F 为DE 中点,连接,HF AF , ∵BE CD ⊥, ∴//HF BE , ∴EF CD ⊥, ∴HF CD ⊥∴AFH ∠为二面角A BD C --的平面角. 令AB a =,则236,2AH a BE a a ==⋅=. ∴64HF a =, ∴在Rt AHF ∆中2tan 33AH AFH HF ∠==, ∴23arctan3AFH ∠=. 即二面角A CD B --的大小为23arctan3. 例3.设A 在平面BCD 内的射影是直角三角形BCD 的斜边BD 的中点O ,1,2AC BC CD ===,求(1)AC 与平面BCD 所成角的大小; (2)二面角A BC D --的大小; (3)异面直线AB 和CD 的大小. 解:(1)∵AO ⊥面BCD ,∴AO CO ⊥,∴ACO ∠为AC 与面BCD 所成角. ∵1,2BC CD ==,∴3BD =,∴132CO BD ==, O EDCFBAD CFHBAD'D C'B'BA'∴cos 2ACO ∠=,∴6ACO π∠=, 即AC 与平面BCD 所成角的大小为6π. (2)取BC 中点E ,连接,OE AE ,∴//OE CD .∵CD BC ⊥,∴OE BC ⊥.又∵AO ⊥面BCD ,∴AE BC ⊥,∴AEO ∠为二面角A BC D --的平面角.又∵11,222OE CD AO ===,∵AO OE ⊥,∴tan 2AO AEO OE ∠==.∴arctan 2AEO ∠=. 即二面角A BC D --的大小为. (3)取AC 的中点E ,连接,EF OF ,则//,//EF AB OE CD ,∴OE 与EF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即为异面直线AB 和CD 所成角. 易求得45OEF ∠=,即异面直线AB 和CD 所成角为45.五、小结:1.二面角的求法;2.二面角的构造方法.六、作业: 补充:1.在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M 为AA '的中点,求截面DMB '与底面ABCD 所成较小的二面角的大小.(用cos S Sθ'=可以求得)2.如图,正方体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a ,求(1)二面角B AC D ''--的大小; (2)二面角B B C A '--的大小.。
高中数学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二面角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2(2021年整理)
浙江省金华市高中数学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二面角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省金华市高中数学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二面角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省金华市高中数学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二面角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二面角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时间安排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本板块的主要教学内容为认识二面角,具体过程是:(1)用多媒体演示动画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过程和第一颗人造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所成的角(2)用多媒体演示动画演示拦洪坝与水平面所成的角(3)图片展示二面角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师生互动探求新知首先提问平面几何的角的概念,并动画演示平面几何的角与二面角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类比角与二面角,其次提出问题:二面角的大小应该怎样度量?再次,教师通过多煤体演示演示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法,加深学生的记忆,让学生探索求二面角大小的方法——定义法、三垂线定理法、垂面法。
3、运用新知探索实践:本板块的主要教学内容三道例题和练习题,练习与例题对应,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顺序给出.设计目的是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神圣感和使命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看二面角,初步了解二面角,动态演示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想深入研究二面角的想法。
同时,直观形象的演示,使新课引入更生动自然,易于接受完成从平面几何的角到二面角的过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再通过多媒体演示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形成过程,理解二面角的范围和直二面角的定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学会在交流中学生,并学会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法通过例题的教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3.3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教案)(2课时)-【中职专用】高二数学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1·
4.3.3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教案)(2课时)-【中职专用】高二数学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1·拓展模块一上册)教学目标:1. 掌握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概念。
2. 熟练掌握求解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方法及其应用。
3. 发扬创新精神,加强对角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及难点:1.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概念、性质和求解方法。
2. 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实际运用能力。
3. 加深学生对角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并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尽量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以达到创新的目的。
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分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硬件设备、课堂黑板和彩笔等教学用品。
2. 准备灵活多样的教学材料如图示、小组合作练习、复习测试等。
教学过程:课时一1. 导入:通过几何图形或实物运用,让学生概括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基本含义。
2. 概念阐述: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指的是由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所构成的角度。
在平面与直线相交的点,其中所成的夹角即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3. 求解方法:(1)首先要确定所成角的顶点、边线与平面。
(2)利用已知的角度公式求解所成角,例如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等等。
(3)运用图形的性质和几何推理法来求解所成角。
4. 示例讲解:通过多项的图形举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所成角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5. 小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多次小组练习,看哪个组的速度最快,做对的数量最多。
6. 练习:让学生进行各种类型的练习,从影响最大的开始到影响较小的练习题。
7. 总结:回顾本节课内容,总结课堂重点,学生可以发表一些自己对所成角概念的理解与感悟。
8. 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且思考作业当中的相关问题。
课时二1. 温故再练:利用课堂当天的课堂练习和作业,对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温故再练,帮助学生对所成角的概念和求解方法进一步理解与掌握。
高二数学直线与平面的夹角、二面角及其度量、距离人教实验版(B)知识精讲
高二数学直线与平面的夹角、二面角及其度量、距离人教实验版(B )【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直线与平面的夹角3.2.4 二面角及其度量 3.2.5 距离二. 教学目的1、理解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定义,体会夹角定义的唯一性、合理性;会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2、掌握二面角的概念,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会找一些简单图形中的二面角的平面角;掌握求二面角大小的基本方法与步骤.3、理解图形F 1与图形F 2的距离的概念;掌握点线距、线线距、线面距、面面距的概念,会解一些简单的与距离有关的问题.三.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或夹角)及其求法; (2)二面角的概念,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3)点线距、线线距、线面距、面面距的概念;点到平面距离的求法. ◆难点:(1)二面角大小的求法.(2)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求解;公式21cos cos cos θθθ⋅=的灵活运用.四. 知识分析直线与平面的夹角1、提出问题:(1)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哪些?(l α⊂,或l //α,或l Φ≠α (l ⊥α)) (2)当直线与平面斜交时,“倾斜程度”该如何衡量?(此时,对线面角的提出有了强烈的要求)(3)线面角的大小怎样度量? 方案:转化为合适的线线角.【探究】已知平面γ及它的一条斜线l ,斜足为O ,则过O 在平面γ内的直线m 与l 所夹的角是否不变?先观察:肯定变化再论证:在l 上取一点P ,作PQ ⊥γ于Q ,过Q 作QM ⊥m 于M ,连接PM ,易知PM ⊥m .如图记l 与m 所成的角(即∠POM )为β,记l 与它在平面γ上的射影OQ 所成的角为θ,∠QOM =α在OM 上取单位向量→m ,则||,cos cos →→⋅→>=→→<=OP OPm OP m βαθαcos cos cos ||||||,cos ||||||)(⋅=⋅→→=→>→→<→=→→⋅→=→→+→⋅→=OP OQ OP OQ m OQ OP OQ m OP QP OQ m这说明,由于θ为定角,所以β随α而变化:当α=0°时,θβcos cos =取得最大值,从而β取最小值θ; 当α=90°时,0cos =β取得最小值,从而β取最大值90°;【结论】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是斜线和这个平面内所有直线所成角中最小的角. 2、定义: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的夹角叫做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或斜线和平面的夹角).注:(1)数学思想——转化:线面角→面面角(2)关键:找射影 【练习】(1)在棱长都为1的正三棱锥S -ABC 中,侧棱SA 与底面ABC 所成的角是________.SA BC(2)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D 1C 1B 1A 1DCBA①BC 1与平面AB 1所成的角的大小是___________; ②BD 1与平面AB 1所成的角的大小是___________;③CC 1与平面BC 1D 所成的角的大小是___________; ④BC 1与平面A 1BCD 1所成的角的大小是___________; ⑤BD 1与平面BC 1D 所成的角的大小是___________;(3)已知空间内一点O 出发的三条射线OA 、OB 、OC 两两夹角为60°,试求OA 与平面BOC 所成的角的大小.二面角及其度量1、二面角的概念及记法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叫做二面角βα--l . 说明:对二面角概念的理解,可类比与平面几何中角的定义.射线——半平面,顶点——棱.2、二面角βα--l 的平面角定义:在二面角βα--l 的棱上任取一点O ,在两半平面内分别作射线OA ⊥l ,OB ⊥l ,则∠AOB 叫做二面角βα--l 的平面角.二面角的大小可以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我们约定,二面角的X 围[0°,180°].【探讨】尝试用向量求二面角的大小如图所示,分别在二面角βα--l 的面α、β内,并且沿α,β延伸的方向,作向量n 1⊥l ,n 2⊥l ,则我们可以用向量n 1与n 2的夹角来度量这个二面角. 如图,设m 1⊥α,m 2⊥β,则角<m 1,m 2>与该二面角相等或互补.3、求二面角平面角的方法(1)定义法实例:过空间一点O 出发的三条射线OA 、OB 、OC ,两两夹角60°,试求二面角B -OA -C 的大小.分析:如图,在射线OA 上取点P ,使OP =1,过P 作PM ⊥OA ,交OB 于M ,作PN ⊥OA ,交OC 于N ,连接MN .则显然∠MPN 为所求二面角的一个平面角.利用已知条件可以迅速求出OM =ON =MN =2,PM =PN =3.利用余弦定理,就可以求出∠MPN 的大小为31arccos .(2)三垂线定理实例:如图,已知直角Rt △ABC ,∠ACB =90°,PB ⊥平面ABC ,试求二面角B -P A -C 的大小.分析:由已知,得:平面P AB ⊥平面ABC ,为了找此二面角的一个平面角,我们可先过C 作CM ⊥AB ,这样CM ⊥平面P AB ,然后,过M 作MN ⊥P A 于N ,连接.根据三垂线定理,得:⊥P A ,于是∠MNC 就是所求二面角的一个平面角.(想一想,还可以怎么做?)NMPCBA距离【求距离的注意事项】(1)求空间各种距离时,要紧紧抓住线线、点面、线面、面面之间距离的转化,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点面距.(2)求距离和求角一样,都要按照一作二证三计算的步骤进行,不可忽视第二步的证明.(3)求距离时,要注意四点:①合理选点:当线面平行时,选端点中点、交点.当用体积法求点面距时,选高线长容易确定的顶点.②点点距离等于向量的模长,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探求向量坐标,继而求出模长、思路更加清晰,学生更易掌握.③异面直线的距离注意考纲要求,不要扩X . ④注意立体几何与代数内容的结合点,如几何背景下的函数最值问题,几何问题代数化的向量方法等等.【典型例题】例1. 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如图所示,E ,F 分别是棱AA 1、AB 的中点,求EF 和平面ACC 1A 1所成角的大小.解析:解法1:过F 作FG ⊥AC 于点G ,连结EG , ∵平面11A ACC ⊥平面ABCD 且交线为AC∴FG ⊥平面11A ACC ,EG 为EF 在平面11A ACC 内的射影, ∴∠GEF 即为EF 与平面11A ACC 所成的角 设正方体棱长为1,则22211==B A EF又Rt ΔAGF 中,∠GAF =4π ∴4222=⋅=AF GF ∴Rt ΔEGF 中,21sin ==∠EF GF GEF ∴∠GEF =6π 解法2:∵E 、F 分别是1AA 、AB 的中点 ∴B A EF 1//∴所求即为B A 1与平面11A ACC 所成角 设AC 和中点为1O ,则AC BO ⊥1由平面⊥11A ACC 平面ABCD 得111A ACC BO 平面⊥ ∴∠11O BA 即为所求.设正方体棱长为1,Rt ΔB O A 11中,21222sin 1111===∠B A BO O BA ∴611π=∠O BA解法3: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棱长为2,则E (2,0,1),F (2,1,0)作FG ⊥AC 于G ,由解法1知,∠GEF 即为所求.∵Rt ΔAGF 中,∠GAF 4π= ∴AC AF AG 412222===∴G (23,21,0),=→EG (21-,21,-1),=→EF (0,1,-1)∴|EF ||EG |EFEG EF cos →→→⋅→>→→<=,EG 231101)21()21(121022=++⋅++++ ∴6π>=→→<EF EG ,∴EF 与平面11A ACC 所成角为6π. 点评:此题考查直线和平面所成角,其中,利用定义找射影是基本方法,确定斜线在平面内射影的一般步骤:先找直线上不同斜足的一点(通常是已知的相关点)在平面内的射影,再将其与斜足连结,即得.例2.(2004,某某卷)在棱长为4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O 是正方形A 1B 1C 1D 1的中心,点P 在棱CC 1上,且CC 1=4CP .(1)求直线AP 与平面BCC 1B 1所成的角的大小(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 (2)设O 点在平面D 1AP 上的射影是H ,求证:D 1H ⊥AP ; (3)求点P 到平面ABD 1的距离. 解析:(1)∵AB ⊥平面11B BCC , ∴AP 与平面11B BCC 所成的角就是∠APB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坐标原点为D .∵,4411==CC CP CC ,),,(),,,(),,,(,044B 140P 0041A CP =∴. ),,=(),,,(1-04PB 1-4-4→=→∴PA . ∵171016PB PA ==++→⋅→, 33561173317||||cos =⨯=→⋅→→⋅→=∠∴PB PA PB PA APB . ∴直线AP 与平面11B BCC 所成的角为33561arccos. (2)连结O D 1,由(1)1D (0,0,4),O (2,2,4).∴=→O D 1(2,2,0),0881+-=→⋅→O D PA .∴→⊥→O D PA 1.∵平面AP D 1的斜线O D 1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是H D 1, ∴AP H D ⊥1.(3)连结1BC ,在平面11B BCC 中,过点P 作PQ ⊥BC 1于点Q . ∵AB ⊥平面11B BCC ,11B BCC PQ 平面⊂. ∴PQ ⊥AB∴PQ ⊥平面11D ABC .∴PQ 就是点P 到平面11D ABC 的距离.在Rt ΔPQ C 1中,∠C 1QP =90°, ∠PC 1Q =45°,PC 1=3,∴223=PQ , 即点P 到平面ABD 1的距离为223.例3. 如图,在底面是直角梯形的四棱锥S —ABCD 中,∠ABC =90°,SA ⊥面ABCD ,SA =AB =BC =1,21=AD .求面SCD 与面SAB 所成角的二面角θ的正切值.解析:以A 为原点,AD ,AB ,AS 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依题意有 S (0,0,1),C (1,1,0),D (21,0,0), 设=→n (x ,y ,z )是面SCD 的一法向量,则02=-=→⋅→z x SD n 0=-+=→⋅→z y x SD n .解得n =(2,-1,1),因为→AD =(21,0,0)是面SAB 的一法向量,所以36||||cos =→→→⋅→=AD n AD n θ,22tan =θ.例 4. 如图,底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三棱柱111C B A ABC -,∠C =2π,AC AA =1,D 为1CC 上的点,且D C CC 113=,求二面角A D B B --1的大小.解析:因为∠C =2π,所以AC ⊥BC ,又直三棱柱111C B A ABC -,于是以C 为原点,建立如图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31==AC AA ,则A (0,3,0),B 1(3,0,3),D (0,0,2),所以=→AD (0,-3,2),→1AB =(3,-3,3)设平面1ADB 的法向量为=→n (1,λ,μ),则⎪⎩⎪⎨⎧=→⋅→=→⋅→001AB n AD n即⎩⎨⎧=+-=+-0333023μλμλ所以⎩⎨⎧-=-=32μλ所以→1n =(1,-2,-3).而平面D BB 1的法向量即为→CA =(0,3,0),所以7143146||||cos -=⋅-=→⋅>=→<CA n CA n CA n , ∴所求二面角大小为714arccos【模拟试题】1. 正方体1AC 中,直线1BC 与平面BD A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42 B. 32 C. 33 D. 23 2. 正四面体ABCD ,E 、F 分别为AC 、AD 中点,则ΔBEF 在面ADC 上的射影是( )3. 平行六面体1111D C B A ABCD -中,六个面都是菱形,则1D 在平面1ACB 上的射影是Δ1ACB 的( )A. 重心B. 外心C. 内心D. 垂心 4. 一直线与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所成的角分别为α、β,则( ) A. ︒>+90βα B. ︒≥+90βα C. ︒<+90βα D.︒≤+90βα 5. 一直线l ,与平面α斜交成θ角,那么直线l 与平面α内所有直线所成的角中,最小角和最大角分别是( )A. 0,2π B. θ,θπ- C. 不能确定 D. 以上都不对6. 已知在ΔABC 中,AB =9,AC =15,∠BAC π32=,平面ABC 外一点P 到三个顶点的距离都是14,那么点P 到面ABC 的距离为( ) A. 49 B. 27 C. 37 D. 77. 线段AB 夹在直二面角βα--l 内,α∈A ,β∈B ,AB 与α、β所成的角分别为θ、ϕ,那么ϕθ+为( )A. 2π<B. 2π=C. 2π>D. 2π≤8. 平面α内的∠MON =60°,PO 是平面α的斜线段,PO =3,且PO 与∠MON 的两边都成45°的角,则点P 到α的距离为( )A.3 B.433 C. 23 D. 339. E 是正方形ABCD 的边AB 的中点,将ΔADE 和ΔBCE 沿DE 、CE 向上折起,使A 、B 重合于点P ,则二面角D —PE —C 的大小为( ) A. 45° B. 60° C. 90° D. 大于90° 10. 在棱长为1的正方形1111D C B A ABCD -中,平面BD A 1与平面11CD B 的距离为( )A.31 B. 41C. 33D. 4311. 在三棱锥P —ABC 中,若PA =PB =PC ,则点P 在面ABC 内的射影是ΔABC 的__________.12. 长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a AD AA ==1,AB =2a ,则对角线1BD 与平面AB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__.13. ΔABC 的三个顶点A 、B 、C 到平面α的距离分别为2cm ,3cm ,4cm ,且它们在α的同侧,则ΔABC 的重心到平面α的距离为__________.14. 已知Rt ΔABC 的直角顶点C 在平面α内,斜边AB//α,AB 62=,AC 、BC 分别和平面α成45°和30°角,则AB 到平面α的距离为__________. 15. 在正四边体A —BCD 中,E 、F 分别为AD 、BC 中点. (1)求AF 与CE 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CE 与面BCD 所成的角.16. 在直三棱柱111C B A ABC -中,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221=AA ,求直线1AB 与侧面1AC 所成的角.17. 已知正方体1AC 的棱长为a ,M 为1AA 中点,O 为D B 1的中点. (1)求证:MO 为1AA 与D B 1的公垂线段,并求OM 长; (2)求证:D B 1与面1AB 所成的角. (3)求证:111BC A D B 面⊥;(4)求证:平面11BC A //平面1ACD ,并求这两个平面的距离.18. 如图:多面体由底面为ABCD 的长方体被截面AEFG 所截而得,AB =4,BC =1,BE =3,CF =4,建立如图坐标系.(1)求→EF 与点G 的坐标;(2)求异面直线EF 与AD 所成的角;(3)求截面AEFG 与底面ABCD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正切值.[参考答案]1~10 C A D D A D D A B C 11. 外心 12.630 13. 4 14. 215. 证明:(1)AB =AC =AD =a设a AB =→,a AC =→,)(21b a AF +=→→-→=→-→=→b c AC AE CE 21,221)21()](21[a b c b a CE AF -=-⋅+=→⋅→ 22243)(41||a b a AF =+=→, 22243)(21||a b c CE =-=→, ∴324321CE cos 22-=->→→<a a AF =、, ∴AF 与CE 夹角为32arccos . (2)AO 为正四面体的高,a a AO 36)33(22=-= a AO EH 6621==,(EH 为过BCD 作的垂线段) ∠ECH 为EC 与面BCD 所成的角, 2324336sin 2===∠a EC EH ECH , ∴CE 与面BCD 所成的角为232arcsin 16. 取11C A 中点D ,∵Δ111C B A 是正Δ,∴111C A D B ⊥∵111C B A ABC -是直棱柱∴11AC D B 面⊥连结AD .∴∠DAB 1是所求的角,31=D B ,32=AB ,∴∠DAB 21=,∴∠61π=DAB 17. (1)建立如图坐标,A 1(a ,0,0),A (a ,0,a ),B 1(a ,a ,0),D (0,0,a ),O (2a ,2a ,2a ),M (a ,0,2a ),01=→⋅→AA OM ,OM ⊥AA 1.01=→⋅→D B OM ,OM ⊥BD .a a a a a a OM 22)22()02()2(||222=-+-+-=→. (2)222tan 1==∠a aD AB , ∴B 1D 与面AB 1成角为22arctan(3)B 1D ⊥A 1C 1,B 1D ⊥A 1B ,∴B 1D ⊥面A 1BC 1.(4)AC C A //11,11//CD B A ,∴面111//ACD BC A 面.∵111BC A D B 面⊥,∴111BC A D B 是面的法向量,→=D B 1(-a ,-a ,a ), ∴面111ACD BC A 与面距离33cos ||111>=→→<⋅D B A A AA ,. 18. 解析:由题图可知A (1,0,0,),B (1,4,0),E (1,4,3),F (0,4,4), ∴=→EF (-1,0,1).设G (0,0,z ),因为平面ADG//平面BCFE ,且截面AEFG 截平面ADG 和平面BCFE 分别于AG 、EF ,所以AC//EF ,同理可得AE//FG .∴四边形AEFG 是平行四边形.∴→=→EF AG ∴(-1,0,1)=(-1,0,z ),1-z .∴G (0,0,1).(2)→AD =(-1,0,0),∵1||=→AD ,2||=→EF ,10100)1()1(=⨯+⨯+-⨯-=→⋅→EF AD , ∴22cos >=→→<EF AD ,. ∴︒→→45)=,(EF AD 即AD 与EF 所成的角为45°(3)→AE =(1,4,3)-(1,0,0)=(0,4,3),2|EF |5|AE |=,=→.3EF AE =→⋅→.1023EF AE cos )=,(→→,∴1082EF AE sin )=,(→→ S 平行四边形AEFG =41EF AE sin |EF ||AE |)=(→⋅→⋅→⋅→.由射影面积,设平面AEFG 与平面ABCD 成θ°角∴41414cos AEFG =平行四边形长方形S S ABCD =θ,∴45tan =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C B
P
A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与二面角(4)——习题题1
一、课题:直线和平面所成角与二面角(4)——习题课1 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二面角及二面角的概念;
2.进一步熟悉二面角的三种作法,了解其它求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二面角平面角的构造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二面角的概念,二面角平面角的作法及二面角平面角的范围; 2.面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 (二)新课讲解:
例1.如图所示,已知PA ⊥面ABC ,,PBC ABC S S S S ∆∆'==,二面角P BC A --的平面角
为θ,
求证:cos S S '⋅=.
证明:过P 作BC 的垂线,垂足为D ,连接AD .
∵PA ⊥平面ABC ,BC ⊂平面ABC ,BC PD ⊥, ∴BC AD ⊥,
∴PDA ∠为二面角P BC A --的平面角, 即PDA θ∠=, ∵PA ⊥面ABC , ∴PA AD ⊥.
∵PAD ∆是直角三角形,
∴cos AD
PAD PD
∠=. 又∵11
,22
PBC ABC S BC PD S S BC AD S ∆∆'=
⋅==⋅=, ∴cos S PAD S '
∠=,
∴cos S S
θ'
=即cos S S '⋅=.
说明:这是推广的射影定理,也是求二面角平面角的一种方法.
例2.如图,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BCD ∆是正三角形,AB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
90BAD ∠=o ,又二面角A BD C --为直二面角,
求二面角A CD B --的大小. 解:过A 作AH BD ⊥于H ,
∵二面角A BD C
--为直二面角,
∴AH⊥面BCD.
取CD中点E,F为DE中点,连接,
HF AF
∵BE CD
⊥,
∴//
HF BE,
∴EF CD
⊥,
∴HF CD
⊥
∴AFH
∠为二面角A BD C
--的平面角.
令AB a
=,则,
AH BE
===
∴
4
HF a
=,
∴在Rt AHF
∆中tan
AH
AFH
HF
∠==
∴arctan
3
AFH
∠=.
即二面角A CD B
--的大小为arctan
3
.
例3.设A在平面BCD内的射影是直角三角形BCD的斜边BD的中点O,
1,
AC BC CD
===
求(1)AC与平面BCD所成角的大小;
(2)二面角A BC D
--的大小;
(3)异面直线AB和CD的大小.
解:(1)∵AO⊥面BCD,
∴AO CO
⊥,
∴ACO
∠为AC与面BCD所成角.
∵1,
BC CD
==
∴BD=∴
1
2
CO BD
==,
O
E
D
C
F
B
A
D'D C'B'
B
A'
∴cos 2ACO ∠=
,∴6
ACO π∠=, 即AC 与平面BCD 所成角的大小为6
π
. (2)取BC 中点E ,连接,OE AE ,
∴//OE CD .∵CD BC ⊥,
∴OE BC ⊥.又∵AO ⊥面BCD ,
∴AE BC ⊥,∴AEO ∠为二面角A BC D --的平面角.
又∵11,222
OE CD AO =
==,∵AO OE ⊥,
∴tan 2AO AEO OE ∠=
=
.∴arctan 2
AEO ∠=. 即二面角A BC D --
的大小为. (3)取AC 的中点E ,连接,EF OF ,则//,//EF AB OE CD ,
∴OE 与EF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即为异面直线AB 和CD 所成角. 易求得45OEF ∠=o ,
即异面直线AB 和CD 所成角为45o .
五、小结:1.二面角的求法;
2.二面角的构造方法.
六、作业: 补充:
1.在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M 为AA '的中点,求截面DMB '与底面ABCD 所成较
小的二面角的大小.(用cos S S
θ'
=
可以求得)
2.如图,正方体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a ,
求(1)二面角B AC D ''--的大小; (2)二面角B B C A '--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