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合集下载

新高考二轮复习专题五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学案

新高考二轮复习专题五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学案

专题五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明·课程标准MINGKECHENGBIAOZHUN对应学生用书学案P471.能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能用原子结构解释元素性质及其递变规律,并能结合实验及事实进行说明。

2.能利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分析、预测、比较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3.能判断简单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中的化学键类型,能基于化学键解释某些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品·高考真题PINGAOKAOZHENTI对应学生用书学案P47真题细研1.(2022·全国甲卷)Q、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

Q与X、Y、Z位于不同周期,X、Y相邻,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Q原子内层电子数的2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非金属性:X>QB.单质的熔点:X>YC.简单氢化物的沸点:Z>QD.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Z>Y【解析】Q、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Q与X、Y、Z不在同一周期,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Q原子内层电子数的2倍,则Q应为第二周期元素,X、Y、Z位于第三周期,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则Y为Si元素,X、Y相邻,且X的原子序数小于Y,则X为Al元素,Q、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则Q、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3-4=12,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为7,若Q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为F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为P元素,若Q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为O元素,则Z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为S元素,若Q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为N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为Cl元素;综上所述,Q为N或O或F,X为Al,Y为Si,Z为Cl或S或P,据此分析解题。

X为Al,Q为N或O或F,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元素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往下依次减弱,故非金属性:Q>X,A错误;由分析可知,X为Al属于金属晶体,Y为Si属于原子晶体或共价晶体,故单质熔点Si>Al,即Y>X,B错误;含有氢键的物质沸点升高,由分析可知Q为N或O或F,其简单氢化物为H2O或NH3或HF,Z为Cl或S 或P,其简单氢化物为HCl或H2S或PH3,由于前者物质中存在分子间氢键,而后者物质中不存在,故沸点Q>Z,C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P、S、Cl的非金属性均强于Si,因此最高价含氧酸酸性:Z>Y,D正确。

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教案(全国通用)专题05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含解析

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教案(全国通用)专题05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含解析

专题05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考点热度★★★★★【化学素养要求】【考纲导向】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依据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核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彼此关系和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5.通过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6.通过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规律,理解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7.通过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过程认识化学键。

【命题分析】对原子结构、化学键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各微粒数量间的关系,微粒的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的表示方法及化学键、化合物类型的判断等方面上,试题难度不大,一般属于了解层次。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这一部分内容主要以元素周期表为工具考查“位、构、性”三者的关系,该部分内容既能对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进行单独考查,同时也能将元素及其化合物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试题的综合度较高,命题的空间大。

题型以选择题为主,难度适中。

该部分内容是过去命题的热点,未来将是一个必考点。

题型依然会以选择题为主,难度变化不大。

核心考点一微粒结构与化学键1.抓住描述对象判断“四同”(1)同位素——原子,如11H、21H、31H。

(2)同素异形体——单质,如O2、O3。

(3)同系物——有机化合物,如CH3CH3、CH3CH2CH3。

(4)同分异构体——有机化合物,如正戊烷、新戊烷。

2.原子结构中易混淆的4个问题(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即核素种类远大于元素种类。

(2)元素有多少种核素,就有多少种原子。

(3)同位素是同一元素不同原子的互相称谓,不指具体原子。

(4)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原子其质量数不同,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其原子、单质及其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只是某些物理性质略有差异。

3.理清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1)从图中可以看出,离子化合物一定含有离子键,离子键只能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案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案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

2. 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基本概念。

3. 培养学生运用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原子结构: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电子云等。

2. 元素周期表: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律、主族元素、副族元素、0族元素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2. 难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图像,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进行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原子的发现和历史,引发学生对原子结构的好奇心。

2. 讲解原子结构:介绍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等基本概念,讲解电子云的概念。

3. 介绍元素周期表:讲解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律、主族元素、副族元素、0族元素等。

4.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如为什么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为什么钠元素性质活泼等,引导学生运用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进行分析。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理解。

6.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原子结构的理解程度,包括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等基本概念的认识。

2. 评价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掌握情况,包括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律、主族元素、副族元素、0族元素等。

3. 评价学生运用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例分析来进行评估。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原子的内部结构,包括原子核的组成、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关系等。

2.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历史,介绍门捷列夫等科学家在元素周期表发展中的贡献。

3. 探讨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如在材料科学、药物化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高中化学新教材教案: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新教材教案: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2.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出发,结合元素周期表进一步探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第二部分在复习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周期性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原子半径、电离能以及电负性等方面探究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帮助学生根据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点,以及从原子半径、电离能及电负性等方面加深对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及元素“位一构一性”三者关系的理解。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学科素养1.熟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进一步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认识元素周期表中区的划分。

a.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发展史的了解,认识科学家对元素周期表经历的探索过程,b.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对构造原理与元素周期表分区关系的分析,了解元素周期表是微观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宏观表达方式,【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分区的关系教学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分区的关系【教材过程】【导入新课】化学元素周期表年随着元素数目在十九世纪的增多,每一种元素都具有不同的特性,化学家们开始感到他们像是迷失在一座茂密的丛林中:自然界究竟有多少种元素?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怎样?有没有规律?怎样分类?终于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从杂乱无章的元素迷宫中理出了一个头绪。

门捷列夫为了研究元素的分类和规律,把当时已知的几十种元素的主要性质和原子量写在一张张的小卡片上,反复进行排列,比较它们的性质,探索它们之间的联系。

1869年,他正式提出元素周期律,它在周期表中排列了当时已经知道的63种元素。

元素的发现:1650-2017年发现元素的种类数【新课讲授】一、元素周期表的发展三张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周期表第一张周期表——门捷列夫周期表。

高中化学教案: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教案: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4.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的结构及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及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及结构。

(4)能描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原子结构及周期表的结构。

(2)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化学史学习,培养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2)使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唯物主义观点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教学难点: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1.新课导入【师】播放PPT【师】这里有一份手稿,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学生】表示疑问【师】播放PPT ,展示最初的元素周期表【师】元素周期表是如何排布的呢?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2.探索新知一、原子结构质量数: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让学生来讨论并回答初中学过的原子的结构。

通过探讨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新事物的探究,培养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即为质量数,用符号A表示。

并有以下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电子层: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

把不同的区域化为不连续的壳层,也称作电子层。

分别用n=1,2,3,4,5,6,7或K、L、M、N、O、P、Q来表示从内到外的电子层。

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低,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高。

【思考·讨论】P87页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电子一般总是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填满之后再填充下一层。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07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教学案(含解析)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07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教学案(含解析)

专题07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从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了解元素周期律。

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知道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4.以IA、VIIA元素为例,理解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5.了解元素周期表在科学研究、地质探矿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从多角度、多层面了解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分类与整合。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每年必考的重点内容,主要是对原子结构、同位素等概念的考查;元素的“原子结构”、“在周期表中位置”、“基本性质”三者间的关系考查;化学键的考查层次较低,高考考查重点放在对概念的理解上。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内容丰富,规律性强,因此命题的空间极为广阔。

预测今后高考中可能以短周期元素(或前20号元素)命题来考查同一周期、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元素“构”、“位”、“性”三者关系的题型会继续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载体,用物质结构理论,将解释现象、定性推断、归纳总结、定量计算相结合。

一.元素周期律及其实质1.定义: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2.实质: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决定了元素原子半径、最外层电子数出现周期性变化,进而影响元素的性质出现周期性变化(见本考点“三、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具体实例:以第3周期或第VII A族为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性质同周期元素(左→右)同主族元素(上→下)⑴.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1e—→8e—)相同⑵.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最大)逐渐增大⑶.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1→+7;最低负价 -4 → -1;最低负价=主族序数-8最高正价相同;最低负价相同(除F、O外)最高正价=主族序数⑷.第一电离能呈增大的趋势呈减小趋势⑸.电负性电负性逐渐增大电负性逐渐减小⑹.得失电子能力失能减;得能增。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9: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9: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9: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考点聚焦1.明白得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

把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以第1、2、3周期的元素为例,把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3.把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及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

4.以第3周期为例,把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ⅠA和ⅡA族为例,把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知识梳理1.原子结构及离子结构中各种差不多微粒间的关系2.同位素及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定义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同位素特性1.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2.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依旧化合态,各种同位素的原子含量一样是不变的.判定方法它反映的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间的关系.故单质、化合物间不可能是同位素。

如H2和D2及H2O和D2O之间不存在同位素关系。

只有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才是同位素;如168O和188O是同位素,而且146C和147N不是同位素。

注意天然存在的元素中,许多都有同位素〔但并非所有元素都有同位素〕。

因而发觉的原子种数多于元素的种数。

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按初中所学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求算方式是:一个原子的质量与一个12C原子质量的121的比值。

明显,所用原子质量是哪种同位素原子的质量,其结果只能是该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故该定义严格讲应是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该比值的近似整值即为该同位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其数值等于该同位素的质量数。

和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因天然元素往往不只一种原子,因而用上述方法定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就不合适了。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用天然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及其原子含量算出来的平均值。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第2 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2 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与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族划分的关系,并能解释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

2.了解原子半径的意义及其测定方法,知道原子半径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并能解释原子半径在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学生课前通过小组内讨论交流、查阅资料,课堂上展示分享,带领大家去发现新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学、交流与合作中,享受探究的魅力,增强思维能力,并运用发展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

【课前复习与预习】1、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结构:在下面表格中画出元素周期表的外框,表示出族、周期名称,镧系、锕系的位置,并用彩笔标识出主族、零族、过渡元素的位置。

2、通过化学2 中必修知识的学习整理: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原子序数、周期、主族)与原子结构具有怎样的关系?3、判断下列微粒半径大小,并写出你所掌握的比较微粒半径大小的规律(1)Na Mg;Na K;Mg O(2)Fe Fe2+ ;Na Na+ ;O2-O ;Cl Cl-(3)O2- F- Ne Na+ Mg2+ Al3+(4)Li+Na+ K+Rb+ F-Cl-Br-I-总结比较微粒半径大小的规律:4、默写第4 周期元素符号以及它们的价电子排布式【课堂探究】【课堂引入】1、视频引入:6 位学生背诵周期表中8 个纵行和4 个周期的视频2、学生课前预习学案图片展示、提问高一总结的周期表与原子结构关系的三个等式3、提出本节课学习目标和具体学习任务【活动探究1】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步骤1:1、2 组的“学生老师”带领大家寻找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周期之间的关系、得到重要规律、并出题检测步骤2:3、4 组的“学生老师”带领大家寻找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族之间的关系、得到重要规律、并出题检测【活动探究2】元素周期表的分区步骤1:【问题引导】观察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1)将元素周期表分为哪几个区?(2)划分的依据是什么?(3)每个区的元素的价电子排布特征是什么?步骤2:默写完成下表(通过纸笔互动课堂展示学生答题过程和结果)分区价电子排布包含的元素(族)f 区\步骤3:先在下表画出元素周期表的外框,并用彩笔标识出5 个区的位置(老师通过纸笔互动课堂调整5 种颜色、控制学生填涂时间)步骤4:【反馈练习】(通过纸笔互动课堂展示学生答题过程和结果,展示结果并对学生答错的题目进行反馈纠正)(1)判断下列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在的周期和族,及所处的分区。

高三化学教案-专题复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教案 最新

高三化学教案-专题复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教案 最新
⑥以Ⅰ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⑦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教学重点
元素周期表的实质、同一周期(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方法
探究归纳
教具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原子结构、同位素
例1. 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在自然界的丰度很低。 的浓缩一直为国际社会关注。下列有关 说法正确的是:BD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有两种粒子,它们所含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相等,则关于这两种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可能是两种不同的分子
B.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原子
C.可能是互为同位素的原子。
D.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4、已知R2-离子的核内有x个中子,R的质量数为M,则m g R2-离子里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D
A.B、A、E、D、CB. D、C、E、A、B
C.E、C、D、B、AD.C、D、E、A、B
[知识规律回顾]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律:实质: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随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
⑴根据元素周期表:
⑵其它:金属性:①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③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剧烈程度;④金属间的转换反应或与同一种非金属反应的难易;⑤原电池的正负极;⑥电解时阳离子放电。
⑵Y是N,Z是O,W是S;
⑶X、Y、Z和W可组成一化合物,其原子个数之比为8∶2∶4∶1。写出该化合物的名称及化学式硫酸铵(NH4)2SO4,该化合物的水溶液呈酸性,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原因。
[系
[变式训练]a、b、c、d、e是短周期元素,周期表中a与b、b与c相邻;a与e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3,b的最外层电子数比e的最外层电子数少1个;常见化合物d2c2与水反应生成c的单质,且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

高三化学教案-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最新

高三化学教案-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最新

高三化学教案-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最新7.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元素周期律的内容以及周期表的结构;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即位―构―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能力培养:通过例题培养学生运用位一构一性三者之间的联系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原子结构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推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习题训练,使学生领悟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和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法思想;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和逻辑推理去挖掘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科学品质:通过例题中信息的学习,激励学生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科学方法:通过推断题的分析与解答,学会运用位―构―性三者之间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推理方法。

重点、难点位―构―性三者之间的规律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板书】一、原子结构 1.原子的组成【提问】请说明原子的组成。

学生活动回答原子结构的知识要点:(2)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质量数A=Z+N,是原子量的近似值。

在学生回忆的基础上予以补充【板书】2.原子核(1)所含质子数______;中子数______;电子数______;质量数______。

(2)该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思考并回答问题:(1)所含质子数17;中子数18;电子数18;质量数35。

(2)该微粒的结构示意图(5)已知Cl元素的原子量为35.5,可知这两种原子在自然界的原子百分组成之比是Cl-35∶Cl-37=3∶1。

这里应明确同位素与核外电子数无关;并非所有原子核内都有中子。

非金属元素:其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金属元素:其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请认真思考后做出回答。

【提问】比较三种“原子量”之间的差别,并判断下列各式分别表示哪种“原子量”?①M=m/mc/12;回答:三种原子量的概念及计算:(略)①为同位素的原子量;②为元素的(平均)原子量;③为元素的近似平均原子量(A为质量数)。

高中化学第2讲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教案)

高中化学第2讲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教案)

第2课时 必备知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知识清单 [重要概念]①周期和族;②短周期和长周期;③元素周期律;④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基本规律]①同周期(或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②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判断;③元素周期表中“构-位-性”的关系;④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知识点1 元素周期表1.原子序数(1)含义:按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存在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2.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分解图示 元素周期表 ⎩⎪⎪⎪⎨⎪⎪⎪⎧周期(7个)⎩⎪⎨⎪⎧短周期⎩⎪⎨⎪⎧第一、二、三周期元素种数分别为2、8、8种长周期⎩⎪⎨⎪⎧第四、五、六、七周期元素种数分别为18、18、32、32种族(16个)⎩⎪⎨⎪⎧主族:由短周期和长周期共同构成,共7个副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共7个Ⅷ族:第8、9、10共3个纵列0族:第18纵列①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是第ⅢB族,共有32种元素。

②过渡元素包括7个副族和第Ⅷ族,全部是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2个。

③最外层电子数为3~7个的原子一定属于主族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即为主族的族序数。

4.元素周期表结构中隐含的两条规律(1)同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差的关系①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差=族序数差。

②两元素分布在过渡元素同侧时,原子序数差=族序数差。

两元素分布在过渡元素两侧时,第四或第五周期元素原子序数差=族序数差+10,第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差=族序数差+24。

③第四、五周期的第ⅡA与ⅢA族原子序数之差都为11,第六周期为25。

(2)同主族、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差的关系①第ⅠA族元素,随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序数依次相差2、8、8、18、18、32。

②第ⅡA族和0族元素,随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序数依次相差8、8、18、18、32。

③第ⅢA~ⅦA族元素,随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序数依次相差8、18、18、32。

【二轮精品】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精品教学案【专题5】-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

【二轮精品】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精品教学案【专题5】-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专题五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考情分析】一、考试大纲对本专题内容的基本要求1.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掌握周期表中原子结构和位置、价态、元素数目等之间的关系3.了解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4.理解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

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5.以第1、2、3周期的元素为例,掌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6.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及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

7.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ⅠA和Ⅱ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8.电离能、电负性及其周期性变化9.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二、命题趋向历年考查的重点是:①同位数概念;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关系;③短周期原子(或离子)核外电子排布;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⑤同周期或同主族元素间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表现为单质及化合物的某些性质)的递变规律。

新教材增加的考点有:①核外电子运动的原子轨道和电子自旋;②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③核外电子排布三原理;④第一电离能及其周期性变化,并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⑤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复习方法】中学化学知识琐碎、庞杂,难以记忆,难怪有人称之为“第二门外语”。

这些琐碎、庞杂的化学知识是不是孤零零的没有任何内在的联系呢?当然不是。

有一条主线将它们纵横连接成一个完美的整体,这条主线就是“物质结构”!物质结构有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离子结构、晶体结构等多个层次,原子结构是物质结构的基础,元素周期律是元素性质变化的规律,两者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本专题作为中学化学的基础理论,有着“纲举目张”的重要作用,自然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05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教案鲁科版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05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教案鲁科版

专题五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教学目标1、掌握原子结构以及相关概念。

2、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内容以及周期表的结构。

3、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4、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即位—构—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周期表的结构和它们的应用教学难点:位—构—性三者之间的规律及其应用教学过程:考点一微粒结构和化学键【知识精讲】原子结构、离子结构、物质结构的核心内容,同样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

复习时,注意掌握常用规律,提高解题能力;重视知识迁移、规范化学用语。

根据考纲,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掌握。

1.突破原子组成的两大关系(1)构成原子的微粒之间存在两个等量关系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其中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由于中子不带电,原子呈电中性,所以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结构中的核电荷数(Z)决定了元素的种类,而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决定了原子质量的相对大小,即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2)一个信息丰富的符号,如过氧根离子:2.辨析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等概念(1)核素、同位素的正确理解①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即核素种数远大于元素种数。

②核电荷数相同的不同核素,虽然它们的中子数不同,但是属于同一种元素。

③同位素是同一元素不同原子的互相称谓,不指具体原子。

④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原子其质量数不同,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其原子、单质及其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只是某些物理性质略有差异。

(2)辨析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 同分异构体同系物 概念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原子之间互为同位素同种元素组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之间互为同素异形体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 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同系物对象 原子之间 单质之间 一般为有机化合物之间 有机物化学性质 几乎完全相同相似,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 可能相似也可能不同 相似 实例 1H 、21H 、31H 金刚石与石墨、C 60;红磷与白磷;O 2与O 3CH 3COOH 与HCOOCH 3如甲烷、乙烷、丙烷;乙烯、丙烯;甲酸、乙酸3. 巧记10e -、18e -微粒10电子体和18电子体是元素推断题的重要突破口。

《高中化学教案: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

《高中化学教案: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

高中化学教案: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
一、引言
介绍化学中的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的重要性和应用,以及本文将会围绕的主题。

二、元素周期表
2.1 元素周期表的概述
2.1.1 元素周期表的定义
2.1.2 基本组成和排列方式
2.2 周期表中的元素分类
2.2.1 主族元素(s和p区)
2.2.2 过渡金属元素(d区)
2.2.3 稀有气体
2.2.4 锂系和锕系元素(f区)
2.3 周期表中的特殊性质与规律2.
3.1 原子半径变化规律
2.3.2 离子半径变化规律
2.3.3 排列顺序对性质的影响
三、原子结构
3.1 原子模型发展史
3.1..1 德布罗意波动假设
3 . . .
这是文档大纲,请根据您提供的要求补充具体内容进行填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元素周期律的内容以及周期表的结构;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即位—构—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能力培养:通过例题培养学生运用位一构一性三者之间的联系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原子结构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推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习题训练,使学生领悟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和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法思想;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和逻辑推理去挖掘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科学品质:通过例题中信息的学习,激励学生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科学方法:通过推断题的分析与解答,学会运用位—构—性三者之间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推理方法。

重点、难点位—构—性三者之间的规律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板书】一、原子结构1.原子的组成【提问】请说明原子的组成。

学生活动回答原子结构的知识要点:(2)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质量数A=Z+N,是原子量的近似值。

在学生回忆的基础上予以补充【板书】2.原子核(1)所含质子数______;中子数______;电子数______;质量数______。

(2)该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思考并回答问题:(1)所含质子数17;中子数18;电子数18;质量数35。

(2)该微粒的结构示意图(5)已知Cl元素的原子量为35.5,可知这两种原子在自然界的原子百分组成之比是Cl-35∶Cl-37=3∶1。

这里应明确同位素与核外电子数无关;并非所有原子核内都有中子。

非金属元素:其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金属元素:其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请认真思考后做出回答。

【提问】比较三种“原子量”之间的差别,并判断下列各式分别表示哪种“原子量”?①M=m/mc/12;回答:三种原子量的概念及计算:(略)①为同位素的原子量;②为元素的(平均)原子量;③为元素的近似平均原子量(A为质量数)。

【投影】例2某元素构成的双原子分子有三种,其式量分别为158、160、162。

在天然单质中,此三种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

由此推断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A.此元素有三种同位素B.其中一种同位素质量数为80C.其中质量数为79的同位素原子占原子总数的1/2D.此元素的单质的平均式量为160【组织讨论】请讨论解题思路并做答。

通过例题引导学生思考与分析:(1)如何确定该元素同位素原子的种类?(2)怎样计算其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3)怎样计算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百分比?(4)如何确定此元素的单质的平均式量?讨论并回答:(1)有三种单质,说明该元素只可能有两种同位素原子;若有三种同位素原子,则形成的单质分子就不止三种。

设这两种原子分别为a X和b X,则三种单质为:a X a X、a X b X、b X b X。

(2)这两种原子的质量数分别是:158/2=79;162/2=81;而式量为160的是由两种同位素原子共同形成的(79+81=160)。

所以,质量数为80的同位素并不存在。

(3)由三种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可求得质量数为79和81的两种同位素原子的个数比为1∶1,即各占50%。

(4)单质的平均式量可由下式求得:M=158×1/3+160×1/3+162×1/3= 160</PGN0046.TXT/PGN>【板书】3.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投影】例3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两种微粒,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B.凡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C.两原子,若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D.不存在两种质子数和电子数均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请认真思考后做出回答。

引导学生小结有关电子排布的知识。

分析与辨析、回答:A中的微粒,可以是原子、阳离子和阴离子,如Na+和O2-,都是2、8的电子层结构,但化学性质相差甚远。

B中当H形成H+时,不与任何稀有气体的原子结构相同。

C对于中性原子其质子数=电子数,所以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故,本题C、D正确。

【投影】(1)核外电子排布的四条规律;(2)短周期元素各个电子层上电子数目之间的数量关系。

(3)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确定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仅非金属元素),且两者绝对值之和等于8(H为2)。

听其他同学发言,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并给予必要的补充。

比如:半径比较三规律: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其相应的阴离子半径。

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其相应的阳离子半径。

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阴阳离子,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离子半径逐渐减小。

【板书】二、元素周期律【投影】1.写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思考并回答:写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观察并思考: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何变化规律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总是由1~2或1~8出现周期性的变化b.原子半径的变化有何规律b.原子半径总是由大到小,到稀有气体元素时半径突然增大,呈周期性的变化c.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有何变化规律c.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均呈现由低到高的周期性的变化3.什么叫元素周期律?回答: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的规律,就叫元素周期律。

</PGN0047.TXT/PGN>【板书】三、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提问】元素周期表的主要特征有哪些?(1)引导学生复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板书】②周期的分类及各周期的元素数目说明:在此引导学生注意相邻两个短周期中元素原子序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③族的分类思考,归纳,发言。

倾听,回忆。

回忆,发言:周期元素数目(2)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两边的元素有哪些?思考并回答:把握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两边的元素,如B、Al、Si等。

(3)掌握每个主族元素的名称、符号和序数。

练习书写主族元素的名称、符号和序数。

【投影】例4 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为1∶2。

若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分别为p和q,则对下列p和q可能的关系概括得最完全的是[ ]①p+q=15 ②p=q+5③p=q-5 ④p+q=22A.①④ B.①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②④【组织讨论】请讨论解题思路并做答。

讨论、分析、回答:①两种“短周期元素”,说明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都小于18;②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为1∶2,有两种形式:XY2或X2Y。

其中XY2型的化合物,常见的有CO2、SO2、NO2以及ⅡA和ⅦA族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如MgCl2、BeF2等。

常见X2Y型的化合物如IA与ⅥA族之间的化合物如H2O、Na2O及N2O等。

所以此题应选C。

</PGN0048.TXT/PGN>【板书】2.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1)元素周期表中微粒半径的递变规律【投影】例5 各组微粒的半径比较,正确的是[ ]①F<F-<Cl-②O2-<Mg2+Al3+③Ca2+<Ca<Ba ④S2-<Se2-<Br-A.①③ B.②③C.③④ D.①④读题与解题。

答案是A。

【组织讨论】请讨论解题思路并总结微粒半径比较的规律。

讨论,总结微粒半径比较的规律:(1)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递减;(2)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增大;(3)同主族元素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也增大;(4)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阴阳离子,其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评价】对学生的正确回答予以鼓励,并对发言中的问题和不完善之处予以补充。

【板书】(2)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单质性质的递变规律【提问】周期表中元素单质的性质呈现怎样的变化规律?思考,总结:(1)同周期从左到右,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和单质还原性逐渐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和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2)同主族从上到下,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和单质还原性逐渐增强;元素的非金属性和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3)位于分界线两边的元素一般具有两性。

【投影】通过实验证明:Na、Mg、Al、Fe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

【组织讨论】不仅要提出方案,还要说明实验操作的方法和应该看到的实验现象。

【评价】因为是复习,因此学生有可能提出各方面的依据或设想。

在学生提出可能的方案后,引导学生对每一个方法都进行评价,让学生自己分析并说明为什么可行?为什么不行的道理。

这9种设想中,不能完全充分说明问题的有:(1)、(4)、(7)、(8)和(9)。

【提问】哪些实验事实能够说明:S的非金属性比Cl要弱?思考,讨论,设计并提出实验方案或实验事实:(学生可能的方案有)(1)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2)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3)与水反应后生成的氢氧化物的碱性的相对强弱;(4)与强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剧烈程度;(5)四种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6)它们形成的强酸盐溶液的pH的大小(水解程度);(7)它们对应的金属阳离子氧化性的相对强弱;(8)这四种金属的冶炼方法;(9)在自然界的存在形态。

【评价】与学生一起在讨论中评价每一个方案。

【板书】(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或碱性,以及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的递变规律【投影】例6 已知同周期的X、Y、Z三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HZO4>H2YO4>H3XO4,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减弱B.单质的氧化性按X、Y、Z的顺序减弱C.原子半径按x、Y、Z的顺序减小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减弱思考,归纳,回答:可能的思路有:(1)与氢化合的反应条件;(2)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3)Cl2通入H2S或硫化物的溶液中,能得到S单质的沉淀;(4)Fe或Cu在其中燃烧时,所得产物中Fe或Cu元素的价态等等。

【提问】应该如何比较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或碱性的相对强弱?讨论,总结: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或碱性,以及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取决于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的活动性的相对强弱”的规律,本题应选B、D。

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与非金属元素单质的氧化性有何内在联系?思考,回答。

四、“位—构—性”的规律及应用【引入】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体现形式。

那么,这种元素间的内在联系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些规律对于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又有哪些具体的指导意义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倾听,思考。

积极参加讨论,并发言。

思考,发言:(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2)由核外电子总数可知电子的排布,从而知道电子层数,推知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3)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4)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推知元素的化学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