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神经网络实例

合集下载

bp神经网络实例分析

bp神经网络实例分析

数据集划分
01
02
03
训练集
用于训练神经网络,占总 数据的70%-90%。
验证集
用于调整超参数和选择最 佳模型,占估模型的性能,占 总数据的10%-30%。
03
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
神经元模型
神经元模型
神经元是神经网络的基本单元, 它模拟了生物神经元的基本功能,
误差计算
根据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计算误差。
权值调整
根据误差反向传播算法调整各层的权值和阈值。
迭代训练
重复前向传播和权值调整过程,直到达到预设的迭代次 数或误差要求。
02
BP神经网络实例选择与数据准备
实例选择
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为了展示BP神经网络的应用,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例如 分类、回归或聚类等。
成。
节点数量
02
每一层的节点数量需要根据具体问题来确定,过多的节点可能
导致过拟合,而节点过少则可能无法充分提取数据特征。
连接权重
03
连接权重是神经网络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它决定了神经元之间
的连接强度和信息传递方式。
激活函数选择
激活函数的作用
激活函数用于引入非线性特性,使得神经网络能够更好地处理复 杂的非线性问题。
误差反向传播
当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不符时,进入 误差反向传播阶段,误差信号从输出 层开始逐层向输入层传播,并根据误 差调整各层的权值和阈值。
训练过程
数据准备
准备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预 处理,如归一化等。
网络初始化
为各层神经元设置初始权值和阈值。
前向传播
输入样本数据,通过正向传播计算每一层的输出 值。
3

5.第6章 BP神经网络汇总

5.第6章  BP神经网络汇总

x1 x0 F x0
当步长足够小时
F x1 F x0
求得函数最小值
反复迭代 F xn1 F xn L F x1 F x0
2.BP网络的学习算法
最速下降法 实例:求函数的最小值
z x 2 y / 2 1.2
5.BP网络相关函数详解
newff——创建一个BP网络: 新版语法net=newff(P,T,S) P:R*Q1矩阵,表示创建的神经网络中,输入层有R个神经元。每行对应一个神经 元输入数据的典型值,实际应用中常取其最大最小值。 T:SN*Q2矩阵,表示创建的网络有SN个输出层节点,每行是输出值的典型值
BP神经网络来说,由于传递函数都是可微的,因此能满足最速 下降法的使用条件。
2.BP网络的学习算法
最速下降BP法
X1 X2
. . . . . .

mi
K1

ij
1.工作信号正向传播
Y1 YJ
1 J 2 en ej n 2 j 1
K2
2.误差信号反向传播
XM
输入层
ij n Jj vIi n
S:标量或向量,用于指定隐含层神经元个数,若隐含层多于一层,则写成行向量 的形式。
旧版语法格式net=newff(P,N,TF,BTF) : P表示输入向量的典型值, N为各层神经元的个数, TF为表示传输函数的细胞数组,
BTF为训练函数
Tan-Sigmoid Function
Log-Sigmoid Function 1.5
1.5
1 f x 1 e x
1
1
0.5
0.5
0
y
0

BP神经网络模型应用实例

BP神经网络模型应用实例

BP神经网络模型第1节基本原理简介近年来全球性的神经网络研究热潮的再度兴起,不仅仅是因为神经科学本身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发展新型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新途径的迫切需要.迄今为止在需要人工智能解决的许多问题中,人脑远比计算机聪明的多,要开创具有智能的新一代计算机,就必须了解人脑,研究人脑神经网络系统信息处理的机制.另一方面,基于神经科学研究成果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反映了人脑功能的若干基本特性,开拓了神经网络用于计算机的新途径.它对传统的计算机结构和人工智能是一个有力的挑战,引起了各方面专家的极大关注.目前,已发展了几十种神经网络,例如Hopficld模型,Feldmann等的连接型网络模型,Hinton等的玻尔茨曼机模型,以及Rumelhart等的多层感知机模型和Kohonen的自组织网络模型等等。

在这众多神经网络模型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多层感知机神经网络。

多层感知机神经网络的研究始于50年代,但一直进展不大。

直到1985年,Rumelhart等人提出了误差反向传递学习算法(即BP算),实现了Minsky的多层网络设想,如图34-1所示。

BP 算法不仅有输入层节点、输出层节点,还可有1个或多个隐含层节点。

对于输入信号,要先向前传播到隐含层节点,经作用函数后,再把隐节点的输出信号传播到输出节点,最后给出输出结果。

节点的作用的激励函数通常选取S 型函数,如Qx e x f /11)(-+=式中Q 为调整激励函数形式的Sigmoid 参数。

该算法的学习过程由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组成。

在正向传播过程中,输入信息从输入层经隐含层逐层处理,并传向输出层。

每一层神经元的状态只影响下一层神经输入层 中间层 输出层 图34-1 BP 神经网络模型元的状态。

如果输出层得不到期望的输出,则转入反向传播,将误差信号沿原来的连接通道返回,通过修改各层神经元的权值,使得误差信号最小。

社含有n 个节点的任意网络,各节点之特性为Sigmoid 型。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应用及实现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应用及实现
1 B P神经 网络 的简介 基于误差反 向传播 ( B a c k p r o p a g a t i o n )  ̄法 的多层前馈 网络 ( Mu l i t p l e — l a y e r f e e d f o r w a r d n e t - w o r k , 简记为 B P网络) 【 1 ] , 是 目前 应用 最多也是 最成 功的网络之一 ,构造一个 B P网络需要确定 其处 理单元——神经元 的特性 和网络的拓扑结构 。B P网络可 以简单地看作是一个 多层的感知器 , 其 输人输出关系与单层感 知器完全相 同 , 前一层 的输 出是下 一层 的输入。神经 网络学 习 算法 要求 神经元模 型 的传递 函数为有 界连续 可微 函数如 s i g — mo i d函数 , 通过学 习可以用一个 连续 的超 曲面 ( 而不仅仅 是一 个超平面 ) 来 完成划分输入样本 空间的功 能。 神经 网络 的拓扑结构是指神经元之间的互 连结构 。 图1 是 个B P网络结构 。B P网络 由输 入层 、 输 出层以及一 个或多个 隐含层互连而成 的一种 多层 网 , 这种结构使 多层 前馈 网络可在
2 B P 网络 的应 用 实 例
下面采用 B P算法 , 在 Ma t l a b中编程 , 建立 B P神经 网络模 型, 对其进行训练 , 最后用 于对癌细胞 的检测 。 图1 检测 的基 本原理[ 6 , 7 1 : 由于气体分子 或 固体 、 液体 的蒸气受 到一定 能量的电子流轰击或强 电场作用 , 丢失价 电子生成分子 离子 ; 同时 , 化学 键也发 生某些 有规律 裂解 , 生成 各种碎 片离 子。 这些带正 电荷 的离子在 电场和磁场作用下 , 按质荷 比( 即质 量 和电荷 比值 M/ Z) 的大小分开 , 排列成谱 , 记 录下来即为质谱 ( m a s s s p e c t r u m) 。因此 , 可 以根据质谱 中离子的强度判断其血 清蛋 白质样本有无癌症细胞 。 实 例 中的数据 是采用 F D A — N C I诊所 蛋 白质项 目中的数 据库 中的数据 。程序主要完成三部分功能 :一是通过 r a n k f e a — 图2 t u r e s 0 函数 , 从 1 5 0 0 0个 的特征 中选取 1 0 0 个影 响较大 的特征 ; 二是 通过神经 网络 的专用 函数 n e w f 0 建立 B P网络 , 并 对其进 T r a i n b r 函数对网络进行训 练。训练效果如图 2所示 。 行训练 和建模 ; 三是给 出测试的结果 。 表 1 列出 了上述实验 的关键数据 。分析可 知 : 基本梯 度下降算 2 . 1特征 的提取 法 ( T r a i n g d ) ,迭代次数多 ,耗时长 ,收敛 速度慢 ;共轭梯度算法 在数据集 中共有 2 1 6个病人 ,其 中有 1 2 1 个 卵巢癌患者 和 9 5 T r a i n c g p ) 和变梯 度法 与拟牛顿 法 的折 中算 法 ( T r a i n o s s ) 迭代 次数 个正常 的病人 。 每个病人的输入是其 具体 特征 ( M/ Z ) 下 的离子浓度 , ( 耗 时少 , 收敛速度 较快 ; 改进型 L M算法 ( T r i a n b r ) 虽然迭代 次数 由于数 据 中共有 1 5 0 0 0个特征用 于判 断 , 计 算量 过于庞大 , 而且 在 少 , 这些特征 当中也没有哪一种特征可以决定正确的分类 , 。 因此 , 需要 较少 ,但是 每 个训 练周 期很 长 ,网络 输 出与实 际输 出的均方 差 MS E) 偏大 。 个分类器— — T a n k f e a t u r e s 0 i  ̄数 , 用来从 1 5 0 0 0 个 特征中选取 1 0 0 ( 2 - 3神经 网络的性能测试 个重要 的特征用于分类 ; 每个病 人的输出则是一个二值矩 阵 , “ 0 ” 表 将 1 0 0个 测试结果 样本分别 输入到经过 训练 的 B P神经 网络 , 示正常病人 , “ 1 ” 表示患有癌症的病人。 其测试结果如表 2所示 。 2 . 2 B P神 经网络 的构建及训练 3 结 论 文 中用 于 癌症 检测 的神 经 网络含 有 一个 输 入层 ,节点 数 为 本文用 B P神经 网络对病 人样 本进行检测 ,在用大量的真实数 1 0 0 ; 一个输 出层 , 节点数为 2 1 6 ; 一个 隐含层 , 节点数为 l 0 。由于其 据进行训 练后 , 得到满足误差指标 的 B P神经网络 ; 根据不同的算法 输 出函数在 0到 1 之间 ,所 以隐含层和输 出层得 激励 函数 为 s i g — 训 练 网络 ,得 到 的训练 模 型的效 果也 不尽 相 同。结 果表 明使 用 m o i d对数 函数和线性函数。t r a i n根据在 n e w f函数 中确定的训练函

神经网络在函数逼近中的应用

神经网络在函数逼近中的应用

二 基于BP神经网络逼近函数 基于BP神经网络逼近函数
步骤1:假设频率参数k=1,绘制要逼近的非线性 步骤1:假设频率参数k=1,绘制要逼近的非线性 函数的曲线。函数的曲线如图1 函数的曲线。函数的曲线如图1所示 k=1; p=[p=[-1:.05:8]; t=1+sin(k*pi/4*p); plot( plot(p,t,'-'); '); title('要逼近的非线性函数'); title('要逼近的非线性函数'); xlabel('时间'); xlabel('时间'); ylabel('非线性函数'); ylabel('非线性函数');
图3 训练过程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网络训练速度很快,很 快就达到了要求的精度0.001。 快就达到了要求的精度0.001。
步骤4 步骤4: 网络测试 对于训练好的网络进行仿真: y2=sim(net,p); figure; plot(p,t,'plot(p,t,'-',p,y1,':',p,y2, '--') '--') title('训练后网络的输出结果'); title('训练后网络的输出结果'); xlabel('时间'); xlabel('时间'); ylabel('仿真输出'); ylabel('仿真输出'); 绘制网络输出曲线,并与原始非线性函数曲线以 及未训练网络的输出结果曲线相比较,比较出来 的结果如图4 的结果如图4所示。
BP网络在函数逼近中的应用 BP网络在函数逼近中的应用

神经网络的BP算法实验报告

神经网络的BP算法实验报告

计算智能基础实验报告实验名称:BP神经网络算法实验班级名称:341521班专业: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姓名:***学号:********一、 实验目的1)编程实现BP 神经网络算法;2)探究BP 算法中学习因子算法收敛趋势、收敛速度之间的关系;3)修改训练后BP 神经网络部分连接权值,分析连接权值修改前和修改后对相同测试样本测试结果,理解神经网络分布存储等特点。

二、 实验要求按照下面的要求操作,然后分析不同操作后网络输出结果。

1)可修改学习因子2)可任意指定隐单元层数3)可任意指定输入层、隐含层、输出层的单元数4)可指定最大允许误差ε5)可输入学习样本(增加样本)6)可存储训练后的网络各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值矩阵;7)修改训练后的BP 神经网络部分连接权值,分析连接权值修改前和修改后对相同测试样本测试结果 。

三、 实验原理1BP 神经网络算法的基本思想误差逆传播(back propagation, BP)算法是一种计算单个权值变化引起网络性能变化的较为简单的方法。

由于BP 算法过程包含从输出节点开始,反向地向第一隐含层(即最接近输入层的隐含层)传播由总误差引起的权值修正,所以称为“反向传播”。

BP 神经网络是有教师指导训练方式的多层前馈网络,其基本思想是:从网络输入节点输入的样本信号向前传播,经隐含层节点和输出层节点处的非线性函数作用后,从输出节点获得输出。

若在输出节点得不到样本的期望输出,则建立样本的网络输出与其期望输出的误差信号,并将此误差信号沿原连接路径逆向传播,去逐层修改网络的权值和节点处阈值,这种信号正向传播与误差信号逆向传播修改权值和阈值的过程反复进行,直训练样本集的网络输出误差满足一定精度要求为止。

2 BP 神经网络算法步骤和流程BP 神经网络步骤和流程如下:1) 初始化,给各连接权{},{}ij jt W V 及阈值{},{}j t θγ赋予(-1,1)间的随机值;2) 随机选取一学习模式对1212(,),(,,)k k k k k k k n k n A a a a Y y y y ==提供给网络;3) 计算隐含层各单元的输入、输出;1n j ij i j i s w a θ==⋅-∑,()1,2,,j j b f s j p ==4) 计算输出层各单元的输入、输出;1t t jt j t j l V b γ==⋅-∑,()1,2,,t t c f l t q ==5) 计算输出层各单元的一般化误差;()(1)1,2,,k k t t tt t t d y c c c t q =-⋅-=6) 计算中间层各单元的一般化误差;1[](1)1,2,,q kk jt jt j j t e d V b b j p ==⋅⋅-=∑7) 修正中间层至输出层连接权值和输出层各单元阈值;(1)()k jt jt t j V iter V iter d b α+=+⋅⋅(1)()k t t t iter iter d γγα+=+⋅8) 修正输入层至中间层连接权值和中间层各单元阈值;(1)()kk ij ij j i W iter W iter e a β+=+⋅⋅(1)()kj j j iter iter e θθβ+=+⋅9) 随机选取下一个学习模式对提供给网络,返回步骤3),直至全部m 个模式训练完毕;10) 重新从m 个学习模式对中随机选取一个模式对,返回步骤3),直至网络全局误差函数E 小于预先设定的一个极小值,即网络收敛;或者,当训练次数大于预先设定值,强制网络停止学习(网络可能无法收敛)。

BP神经网络PPTppt课件

BP神经网络PPTppt课件

B .非 线 性 斜 面 函 数 (R am p F unction):
b
f
net
k
net
b
net net net
b 0为 常 数 , 称 饱 和 值 , 是 该 神 经 单 元 的 最 大 输 出 ;
输出函数值限制在 b,b范围内。
可编辑课件PPT
13
C(.2符) 号输出函函数数f
k 1,..., c
隐含层单元 可表达更为复杂的非线性函数
激活函数 不一定为符号函数 常要求激活函数是连续可微的
输出层与隐含层的激活函数可以不同,并且输出层
各单元的激活函数可有所区别
可编辑课件PPT
26
2 多层网络的表达能力
按照Kolmogorov定理,任何一个判决均可用 前式所示的三层神经网络实现。







回 归




可 应 用 到 众 多 领 域 ,如 :
优化计算;信号处理;智能控制;
模式识别;机器视觉;等等。
可编辑课件PPT
18
主要内容
• 人工神经网络基本知识 二. 前馈神经网络、多层感知器、及非线性分类
三. BP神经网络 四. 数据处理及神经网络结 构的选择 五. 应用
可编辑课件PPT
将可能的无线域变换到指定的有限范围输出。
单 调 增 函 数 , 通 常 为 "非 线 性 函 数 "
网 络 输 入
net W
x
n
ixi
i 1
--神 经 元 的 输 入 兴 奋 总 量 是 多 个 输 入 的 代 数 和

BP人工神经网络试验报告一

BP人工神经网络试验报告一

BP⼈⼯神经⽹络试验报告⼀学号:北京⼯商⼤学⼈⼯神经⽹络实验报告实验⼀基于BP算法的XX及Matlab实现院(系)专业学⽣姓名成绩指导教师2011年10⽉⼀、实验⽬的:1、熟悉MATLAB 中神经⽹络⼯具箱的使⽤⽅法;2、了解BP 神经⽹络各种优化算法的原理;3、掌握BP 神经⽹络各种优化算法的特点;4、掌握使⽤BP 神经⽹络各种优化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法。

⼆、实验内容:1 案例背景1.1 BP 神经⽹络概述BP 神经⽹络是⼀种多层前馈神经⽹络,该⽹络的主要特点是信号前向传递,误差反向传播。

在前向传递中,输⼊信号从输⼊层经隐含层逐层处理,直⾄输出层。

每⼀层的神经元状态只影响下⼀层神经元状态。

如果输出层得不到期望输出,则转⼊反向传播,根据预测误差调整⽹络权值和阈值,从⽽使BP 神经⽹络预测输出不断逼近期望输出。

BP 神经⽹络的拓扑结构如图1.1所⽰。

图1.1 BP 神经⽹络拓扑结构图图1.1中1x ,2x , ……n x 是BP 神经⽹络的输⼊值1y ,2y , ……n y 是BP 神经的预测值,ij ω和jk ω为BP 神经⽹络权值。

从图1.1可以看出,BP 神经⽹络可以看成⼀个⾮线性函数,⽹络输⼊值和预测值分别为该函数的⾃变量和因变量。

当输⼊节点数为n ,输出节点数为m 时,BP 神经⽹络就表达了从n 个⾃变量到m 个因变量的函数映射关系。

BP 神经⽹络预测前⾸先要训练⽹络,通过训练使⽹络具有联想记忆和预测能⼒。

BP 神经⽹络的训练过程包括以下⼏个步骤。

步骤1:⽹络初始化。

根据系统输⼊输出序列()y x ,确定⽹络输⼊层节点数n 、隐含层节点数l ,输出层节点数m ,初始化输⼊层、隐含层和输出层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值ij ω和式中, l 为隐含层节点数; f 为隐含层激励函数,该函数有多种表达形式,本章所选函数为:步骤3:输出层输出计算。

根据隐含层输出H ,连接权值jk ω和阈值b ,计算BP 神经⽹络预测输出O 。

BP神经网络模型及实例

BP神经网络模型及实例
另一种是基于数值优化理论的训练算法,下面介绍三种网络训练函数, 分别为共轭梯度法(traincgf,traincgp,traincgb,trainscg)以及高斯-牛 顿法(trainbfg,trainoss)和Levenberg-Marquardt(trainlm)
(1)由动量的梯度下降法
在神经网络工具箱中, traingdm函数采用了由动量的梯度下降法,提高 了学习速度并增加了算法的可靠性。
x x1, x2,
hi hi1, hi2,
ho ho1, ho2,
yi yi1, yi2,
yo yo1, yo2,
do d1, d2,
, xn
, hip
, hop
, yiq
, yoq
, dq
2.4.2 BP网络的标准学习算法
– 输入层与中间层的连接权值:
wih
– 隐含层与输出层的连接权值:
2.4.1 BP神经网络模型
• 三层BP网络
2.4.1 BP神经网络模型
• 激活函数
– 必须处处可导
• 一般都使用S型函数
• 使用S型激活函数时BP网络输入与输出关 系
– 输入 net x1w1 x2w2 ... xnwn
– 输出
y
f
(net)
1
1 enet
2.4.1 BP神经网络模型
2.4 BP神经网络模型与学习算法
概述
• Rumelhart,McClelland于1985年提出了BP网络的误差 反向后传BP(Back Propagation)学习算法
David Rumelhart
J. McClelland
• BP算法基本原理
– 利用输出后的误差来估计输出层的直接前导层的误差,再用这个 误差估计更前一层的误差,如此一层一层的反传下去,就获得了 所有其他各层的误差估计。

bp网络实例及vb代码

bp网络实例及vb代码

一:关于BP 网络BP (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即误差反传误差反向传播算法的学习过程,由信息的正向传播和误差的反向传播两个过程组成。

输入层各神经元负责接收来自外界的输入信息,并传递给中间层各神经元;中间层是内部信息处理层,负责信息变换,根据信息变化能力的需求,中间层可以设计为单隐层或者多隐层结构;最后一个隐层传递到输出层各神经元的信息,经进一步处理后,完成一次学习的正向传播处理过程,由输出层向外界输出信息处理结果。

当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不符时,进入误差的反向传播阶段。

误差通过输出层,按误差梯度下降的方式修正各层权值,向隐层、输入层逐层反传。

周而复始的信息正向传播和误差反向传播过程,是各层权值不断调整的过程,也是神经网络学习训练的过程,此过程一直进行到网络输出的误差减少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或者预先设定的学习次数为止。

BP 网络主要应用于以下方面:函数逼近、模式识别和分类、数据压缩。

BP 神经网络有较强的泛化性能,使网络平滑的逼近函数,能合理的响应被训练以外的输入。

同时,BP 网络又有自己的限制与不足,主要表现在:需要较长的训练时间、网络训练的结果可能使得权值逼近局部最优、训练数据范围外的数据泛化能力较差。

为了避免训练陷入局部最优解,本程序采用改进的BP 网络训练,既加入动量因子,使得网络在最优解附近有一定的震荡,跳出局部最优的范围。

BP 网络训练中学习速率与动量因子的选择很重要,在后面的内容中将进行详细的讨论。

二:训练的函数程序中训练的函数为一个三输入一输出的非线性函数,如下所示:()3122sin()x y x x e =⨯++,x R ∈网络结构为:3—5—1三:程序及相关界面(VB )1 主界面代码: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form2.Visible = FalseForm3.Visible = True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form2.Visible = FalseForm1.Visible = True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3_Click() form2.Visible = FalseForm4.Visible = True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4_Click() form2.Visible = FalseForm5.Visible = True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5_Click() EndEnd SubPrivate Sub Form_Load() Command3.Enabled = False Command4.Enabled = False End Sub2 查看网络结构代码: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Form3.Visible = Falseform2.Visible = TrueEnd Sub3 网络训练代码: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Form1.Visible = Falseform2.Visible = True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Label2.Caption = "样本训练中…"Dim i As Integer, j As Integer, k As Integer, p As Integer, s As SingleDim Maxx(1 To 3) As Single, Minx(1 To 3) As Single, Meanx(1 To 3) As SingleDim x(1 To 3, 1 To 100) As Single, sumx(1 To 3) As Single, Temp As SingleDim Datex(1 To 3, 1 To 100) As Single, inputx(1 To 3) As Single, outputx(1 To 100) As Single Dim Ex(1 To 100) As SingleDim time(1 To 5000) As Integer, cishu(1 To 100) As IntegerDim Dv_1(1 To 5, 1 To 3) As Single, Dw_1(1 To 5) As SingleDim R As SingleDim Maxd As Single, Mind As SingleDim s1(1 To 5) As Single, y1(1 To 5, 1 To 100) As Single, s2 As Single, y2(1 To 100) As Single Dim deltW(1 To 100) As Single, deltV(1 To 5, 1 To 100) As SingleDim Dw(1 To 5) As Single, Dv(1 To 5, 1 To 3) As SingleDim MyIn(1 To 3) As SingleDim Errorx(1 To 5000) As SingleRandomizeFor i = 1 To 3Maxx(i) = 0Minx(i) = 0Meanx(i) = 0Next iTemp = 0Maxd = 0Mind = 0For i = 1 To 5For j = 1 To 3Dv_1(i, j) = 0v(i, j) = 2 * Rnd - 1Next jDw_1(i) = 0w(i) = 2 * Rnd - 1Next iFor j = 1 To 3For i = 1 To 100x(j, i) = 4 * (2 * Rnd - 1)Next isumx(j) = 0Next j'求最值For j = 1 To 3For i = 1 To 100If x(j, i) >= Maxx(j) ThenMaxx(j) = x(j, i)End IfIf x(j, i) <= Minx(j) ThenMinx(j) = x(j, i)Temp = Temp + x(j, i)End IfNext isumx(j) = TempTemp = 0Meanx(j) = sumx(j) / 100Next j'归一化For j = 1 To 3For i = 1 To 100If Maxx(j) - x(j, i) >= x(j, i) - Minx(j) ThenR = Maxx(j) - x(j, i)ElseR = x(j, i) - Minx(j)End IfDatex(j, i) = (x(j, i) - Meanx(j)) / RNext iNext j'期望输出For i = 1 To 100For j = 1 To 3inputx(j) = Datex(j, i)Next joutputx(i) = 2 * (inputx(1) + Sin(inputx(2)) + Exp(inputx(3))) Next i'输出归一化For i = 1 To 100If Maxd <= outputx(i) ThenMaxd = outputx(i)End IfIf Mind >= outputx(i) ThenMind = outputx(i)End IfNext iFor i = 1 To 100Ex(i) = (outputx(i) - Mind) / (Maxd - Mind)Next i'训练For s = 1 To 5000 Step 1time(s) = sFor p = 1 To 100cishu(p) = pFor i = 1 To 3MyIn(i) = Datex(i, p)Next iFor i = 1 To 5For j = 1 To 3Temp = Temp + v(i, j) * MyIn(j)Next js1(i) = TempTemp = 0Next iFor i = 1 To 5y1(i, p) = 1 / (1 + Exp(-s1(i)))Next iFor i = 1 To 3Temp = y1(i, p) * w(i) + TempNext is2 = TempTemp = 0y2(p) = 1 / (1 + Exp(-s2))deltW(p) = (Ex(p) - y2(p)) * y2(p) * (1 - y2(p))For i = 1 To 5deltV(i, p) = deltW(p) * w(i) * y1(i, p) * (1 - y1(i, p))Next iNext p'误差For i = 1 To 100Temp = Temp + (Ex(i) - y2(i)) ^ 2Next iErrorx(s) = TempTemp = 0'调整权值For i = 1 To 5Dw_1(i) = Dw(i)Next iFor i = 1 To 5For j = 1 To 100Temp = Temp + deltW(j) * y1(i, j)Next jDw(i) = TempTemp = 0Next iFor i = 1 To 5For j = 1 To 3Dv_1(i, j) = Dv(i, j)Next jNext iFor i = 1 To 5For j = 1 To 3For k = 1 To 100Temp = Temp + deltV(i, k) * Datex(j, k)Next kDv(i, j) = TempTemp = 0Next jNext iFor i = 1 To 5w(i) = 0.2 * Dw(i) + 0.2 * Dw_1(i) + w(i)Next iFor i = 1 To 3For j = 1 To 5v(j, i) = 0.2 * Dv(j, i) + 0.2 * Dv_1(j, i) + v(j, i)Next jNext i'画图Picture1.ClsPicture1.ScaleTop = 1.5Picture1.ScaleHeight = -2Picture1.ScaleLeft = -10Picture1.ScaleWidth = 120Picture1.Line (-9, 0)-(110, 0)Picture1.Line (0, 0)-(0, 1.5)For i = 1 To 100Picture1.PSet (cishu(i), Ex(i)), RGB(128, 128, 0)Picture1.PSet (cishu(i), y2(i)), RGB(128, 0, 0)Next iFor i = 1 To 99Picture1.Line (cishu(i), Ex(i))-(cishu(i + 1), Ex(i + 1)), RGB(128, 128, 0)Picture1.Line (cishu(i), y2(i))-(cishu(i + 1), y2(i + 1)), RGB(128, 0, 0)Next i'延时For j = 1 To 1000For k = 1 To 50Next kNext jPicture2.ClsPicture2.Print sDoEventsNext sLabel2.Caption = ""mand3.Enabled = Truemand4.Enabled = True'泛化Dim test(1 To 3, 1 To 20) As Single, sumE(1 To 3) As SingleDim MaxE(1 To 3) As Single, MinE(1 To 3) As Single, MeanE(1 To 3) As SingleDim MaxxE As Single, MinxE As SingleDim des(1 To 3) As Single, outE(1 To 20) As SingleDim MIn(1 To 3) As Single, s11(1 To 5) As Single, y11(1 To 5, 1 To 20) As Single, s22 As Single Dim DateE(1 To 3, 1 To 20) As SingleFor i = 1 To 20For j = 1 To 3test(j, i) = 4 * (2 * Rnd - 1)Next jNext iFor j = 1 To 3For i = 1 To 20If test(j, i) >= MaxE(j) ThenMaxE(j) = test(j, i)End IfIf test(j, i) <= MinE(j) ThenMinE(j) = test(j, i)Temp = Temp + test(j, i)End IfNext isumE(j) = TempTemp = 0MeanE(j) = sumE(j) / 100Next j'归一化For j = 1 To 3For i = 1 To 20If MaxE(j) - test(j, i) >= test(j, i) - MinE(j) ThenR = MaxE(j) - test(j, i)ElseR = test(j, i) - MinE(j)End IfDateE(j, i) = (test(j, i) - MeanE(j)) / RNext iNext j'求输出For p = 1 To 20Ti(p) = pFor i = 1 To 3MIn(i) = DateE(i, p)Next iFor i = 1 To 5For j = 1 To 3Temp = Temp + v(i, j) * MIn(j)Next js11(i) = TempTemp = 0Next iFor i = 1 To 5y11(i, p) = 1 / (1 + Exp(-s11(i)))Next iFor i = 1 To 3Temp = y11(i, p) * w(i) + TempNext is22 = TempTemp = 0y22(p) = 1 / (1 + Exp(-s22))Next p'输出及归一化For j = 1 To 20For i = 1 To 3des(i) = DateE(i, j)Next ioutE(j) = 2 * (des(1) + Sin(des(2)) + Exp(des(3))) Next j'输出归一化For i = 1 To 20If MaxxE <= outE(i) ThenMaxxE = outE(i)End IfIf MinxE >= outE(i) ThenMinxE = outE(i)End IfNext iFor i = 1 To 20outD(i) = (outE(i) - MinxE) / (MaxxE - MinxE) Next iEnd Sub4 查看训练结果代码: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Form5.Visible = Falseform2.Visible = True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Picture1.ClsPicture2.ClsDim i As Integer, j As IntegerFor i = 1 To 5For j = 1 To 3Picture2.Print v(i, j); Spc(4);Next jPicture2.PrintPicture2.PrintPicture1.Print w(i);Next iEnd Sub5 泛化代码: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Form4.Visible = Falseform2.Visible = True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For s = 1 To 20'Picture1.ClsPicture1.ScaleTop = 1.5Picture1.ScaleHeight = -2Picture1.ScaleLeft = -5Picture1.ScaleWidth = 30Picture1.Line (-5, 0)-(25, 0)Picture1.Line (0, -0.5)-(0, 1.5)For i = 1 To 20Picture1.PSet (Ti(i), outD(i)), RGB(128, 128, 0)Picture1.PSet (Ti(i), y22(i)), RGB(128, 0, 0)Next iFor i = 1 To 19Picture1.Line (Ti(i), outD(i))-(Ti(i + 1), outD(i + 1)), RGB(128, 128, 0)Picture1.Line (Ti(i), y22(i))-(Ti(i + 1), y22(i + 1)), RGB(128, 0, 0)Next iNext sEnd Sub6 全局模块Public w(1 To 5) As Single, v(1 To 5, 1 To 3) As SinglePublic Ti(1 To 20) As Single, y22(1 To 20) As Single, outD(1 To 20) As Single四:相关分析及讨论以上编程实现了对一个三输入、一输出非线性函数的逼近,在模型训练中采用改进的BP网络——动量因子法,输入是随机产生的100组数据,输出是通过已知函数得到的相应期望输出,通过BP网络的5000代训练可以与期望输出拟合的很好,泛化也较理想,训练误差和泛化误差都在可接受范围内。

(完整版)bp神经网络算法

(完整版)bp神经网络算法

BP 神经网络算法 三层BP 神经网络如图:设网络的输入模式为Tn x x x x ),...,(21=,隐含层有h 个单元,隐含层的输出为Th y y y y ),...,(21=,输出层有m 个单元,他们的输出为Tm z z z z ),...,(21=,目标输出为Tm t t t t ),...,,(21=设隐含层到输出层的传递函数为f ,输出层的传递函数为g于是:)()(1∑∑===-=ni i ij ni iij j x w f xw f y θ:隐含层第j 个神经元的输出;其中1,00=-=x w j θ)(0∑==hj j jk k y w g z :输出层第k 个神经元的输出此时网络输出与目标输出的误差为∑=-=m k k k z t 12)(21ε,显然,它是jk ij w w 和的函数。

下面的步骤就是想办法调整权值,使ε减小。

由高等数学的知识知道:负梯度方向是函数值减小最快的方向因此,可以设定一个步长η,每次沿负梯度方向调整η个单位,即每次权值的调整为:pqpq w w ∂∂-=∆εη,η在神经网络中称为学习速率 可以证明:按这个方法调整,误差会逐渐减小。

隐含层,隐含层输出向量传递函数输入层,输入向量BP 神经网络(反向传播)的调整顺序为: 1)先调整隐含层到输出层的权值 设k v 为输出层第k 个神经元的输入∑==hj j jkk y wv 0-------复合函数偏导公式若取x e x f x g -+==11)()(,则)1()111(11)1()('2k k v v v v k z z ee e e u g kk k k -=+-+=+=---- 于是隐含层到输出层的权值调整迭代公式为: 2)从输入层到隐含层的权值调整迭代公式为: 其中j u 为隐含层第j 个神经元的输入:∑==ni i ijj x wu 0注意:隐含层第j 个神经元与输出层的各个神经元都有连接,即jy ∂∂ε涉及所有的权值ij w ,因此∑∑==--=∂∂∂∂∂-∂=∂∂m k jk k k k j k k k m k k k k j w u f z t y u u z z z t y 002)(')()(ε于是:因此从输入层到隐含层的权值调整迭代为公式为: 例:下表给出了某地区公路运力的历史统计数据,请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并对给出的2010和2011年的数据,预测相应的公路客运量和货运量。

BP神经网络

BP神经网络

o (k ) (do (k ) yoo (k )) f ( yio (k ))
w
N 1 ho
w o (k )hoh (k )
N ho
BP网络的标准学习算法
第七步,利用隐含层各神经元的 h (k )和 输入层各神经元的输入修正连接权。
e e hih (k ) wih (k ) h (k ) xi (k ) wih hih (k ) wih
2 o1
BP网络的标准学习算法
第一步,网络初始化 给各连接权值分别赋一个区间(-1,1) 内的随机数,设定误差函数e,给定计 算精度值 和最大学习次数M。 第二步,随机选取第 k个输入样本及对应 期望输出
d o ( k ) d1 ( k ), d 2 ( k ),, d q ( k )
p 1 q ( ((d o (k ) f( who hoh ( k ) bo ) 2 )) hoh (k ) 2 o1 h 1 hoh (k ) hih (k )
(d o (k ) yoo (k )) f ( yio (k )) who
o 1
q
hoh (k ) hih (k )
h (k ) (o (k )who )f (hih (k ))
q
w
N 1 ih
o 1
w h (k ) xi (k )
N ih
BP网络的标准学习算法
第八步,计算全局误差
1 2 E (d o (k ) yo (k )) 2m k 1 o1
第九步,判断网络误差是否满足要求。当误差 达到预设精度或学习次数大于设定的最大次数, 则结束算法。否则,选取下一个学习样本及对 应的期望输出,返回到第三步,进入下一轮学 习。

(完整word版)BP神经网络实验报告

(完整word版)BP神经网络实验报告

BP 神经网络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熟悉MATLAB中神经网络工具箱的使用方法;2、经过在MATLAB下面编程实现BP网络逼近标准正弦函数,来加深对BP网络的认识和认识,理解信号的正向流传和误差的反向传达过程。

二、实验原理由于传统的感知器和线性神经网络有自己无法战胜的弊端,它们都不能够解决线性不能分问题,因此在实质应用过程中碰到了限制。

而BP 网络却拥有优异的繁泛化能力、容错能力以及非线性照射能力。

因此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神经网络。

BP 算法的根本思想是把学习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信号的正向流传过程;输入信息经过输入层、隐层逐层办理并计算每个单元的实质输出值;第二阶段是误差的反向传达过程;假设在输入层未能获取希望的输出值,那么逐层递归的计算实质输出和希望输出的差值〔即误差〕,以便依照此差值调治权值。

这种过程不断迭代,最后使得信号误差到达赞同或规定的范围之内。

基于 BP 算法的多层前馈型网络模型的拓扑结构如上图所示。

BP 算法的数学描述:三层BP 前馈网络的数学模型如上图所示。

三层前馈网中,输入向量为: X ( x1 , x2 ,..., x i ,..., x n )T;隐层输入向量为:Y( y1 , y2 ,..., y j ,...y m ) T;输出层输出向量为: O (o1 , o2 ,..., o k ,...o l )T;希望输出向量为:d(d1 ,d 2 ,...d k ,...d l )T。

输入层到隐层之间的权值矩阵用 V 表示,V(v1 , v2 ,...v j ,...v m ) Y,其中列向量v j为隐层第 j 个神经元对应的权向量;隐层到输出层之间的权值矩阵用W 表示,W( w1 , w2 ,...w k ,...w l ) ,其中列向量 w k为输出层第k个神经元对应的权向量。

下面解析各层信号之间的数学关系。

对于输出层,有y j f (net j ), j1,2,..., mnet j v ij x i , j1,2,..., m对于隐层,有O k f (net k ), k1,2,...,lm net k wjkyi, k1,2,...,lj0以上两式中,转移函数 f(x) 均为单极性Sigmoid 函数:1f ( x)x1 ef(x) 拥有连续、可导的特点,且有 f ' (x) f ( x)[1 f ( x)]以上共同构成了三层前馈网了的数学模型。

神经网络(BP网)—鸢尾花分类问题

神经网络(BP网)—鸢尾花分类问题
ta?当e0时得到最优网络权值和阈值?当e0时实际输出小于目标输出应增加网络权值和阈值?当e0时实际输出大于目标输出应减少网络权值和阈值7202013424bp网网?bp网反向传播网络backpropagationnetwork单层感知器网络只有一层神经元简单处理线性问题bp网络有多层神经元复杂非线性问题xxxx1111oooo1111输出层隐藏层输入层xxxx2222oooo2222oooomxxxxnnnn
3/20
感知器网络
� 感知器的结构
感知器网络简化结构图
r
加权输入: ni = ∑ wij p j + bi
j =1
输出:
2013-4-24
ai = f ( ni )
4/20
感知器网络
� 感知器的学习
——有教师的学习
有教师学习算法将一组训练集 送入网络,根据网络的实际 输出与期望输出间的差别来调整连接权。 有导师学习算法的主要步骤包括: 1) 从样本集合中取一个样本(Ai,Bi); 2) 计算网络的实际输出O; 3) 求D=Bi-O; 4) 根据D调整权值W和阈值b; 5) 对每个样本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对整个样本集来说,误 差不超过规定范围。
2013-4-24
输出图示 (识别率是 96.000%)
19/20
用BP网实现鸢尾花分类问题
� 一个隐层(隐层:100,输出 层:3) � 两个隐层(隐层:20,20, 输出层:3)
输出图示 (识别率是 96.000%)
2013-4-24
输出图示 (识别率是 96.000%)
20/20
2013-4-24
12/20
用BP网实现鸢尾花分类问题
� 检验网络
—读取测试数据

用BP神经网络预测股票市场涨跌

用BP神经网络预测股票市场涨跌

用BP神经网络预测股票市场涨跌用BP神经网络预测股票市场涨跌引言:股票市场的涨跌一直是投资者和金融从业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预测股票市场的涨跌对于投资决策和风险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尝试了各种方法来预测股票市场的涨跌,包括传统的统计模型、技术指标分析、基本面分析等。

然而,由于股票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些方法的预测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预测股票市场带来了新的希望。

其中,BP神经网络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被广泛运用于股票市场的预测中。

一、BP神经网络的原理和特点BP神经网络是一种前向反馈的人工神经网络,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组成。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将输入信号进行加权求和并通过激活函数传递到下一层,从而逐层进行信息传递和处理,最终获得输出结果。

BP神经网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自适应学习能力:BP神经网络可以通过学习算法自适应地调整权值和阈值,从而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2. 非线性映射能力:BP神经网络可以通过引入非线性激活函数,模拟复杂的非线性映射关系,更好地适应股票市场的涨跌特性。

3. 并行处理能力:BP神经网络的计算过程可以并行进行,充分利用计算资源提高计算效率。

4. 适应噪声和非线性问题:BP神经网络通过多层网络结构,具有一定的容错性和适应噪声的能力。

同样,其非线性映射特性使其在处理非线性问题方面更具优势。

二、BP神经网络在股票市场预测中的应用BP神经网络作为一种强大的模式识别和非线性映射工具,在股票市场的预测中已被广泛应用。

1. 数据准备与处理:股票市场的预测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作为样本进行训练。

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股票市场数据,包括股价、成交量、涨跌幅等指标。

然后,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异常值、缺失值处理、特征标准化、数据平滑等步骤。

2. 网络模型设计:根据股票市场的特点和预测目标,设计BP神经网络的网络结构。

通常情况下,网络包括一个输入层、一个或多个隐含层和一个输出层。

第 4 章 神经计算基本方法(BP神经网络MATLAB仿真程序设计)例子

第 4 章 神经计算基本方法(BP神经网络MATLAB仿真程序设计)例子
44
BP网络应用实例
x=imread(m,’bmp’); bw=im2bw(x,0.5); 为二值图像 [i,j]=find(bw==0); )的行号和列号 imin=min(i); )的最小行号 imax=max(i); )的最大行号 %读人训练样本图像丈件 %将读人的训练样本图像转换 %寻找二值图像中像素值为0(黑
4
BP网络学习算法
图5.5具有多个极小点的误差曲面
5
BP网络学习算法
另外一种情况是学习过程发生振荡,如图5.6所示 。 误差曲线在m点和n点的梯度大小相同,但方向相反 ,如果第k次学习使误差落在m点,而第k十1次学习 又恰好使误差落在n点。 那么按式(5.2)进行的权值和阈值调整,将在m 点和n点重复进行,从而形成振荡。
图 5.16
待分类模式
20
BP网络应用实例
解(1)问题分析 据图5.16所示两类模式可以看出,分类为简单的非 线性分类。有1个输入向量,包含2个输入元素;两 类模式,1个输出元素即可表示;可以以图5.17所 示两层BP网络来实现分类。
图 5.17
两层BP网络
21
BP网络应用实例
(2)构造训练样本集
6
BP网络学习算法
图5.6学习过程出现振荡的情况
7
BP网络的基本设计方法
BP网络的设计主要包括输人层、隐层、输出层及各 层之间的传输函数几个方面。 1.网络层数 大多数通用的神经网络都预先确定了网络的层数,而 BP网络可以包含不同的隐层。
8
BP网络的基本设计方法
但理论上已经证明,在不限制隐层节点数的情况下 ,两层(只有一个隐层)的BP网络可以实现任意非 线性映射。 在模式样本相对较少的情况下,较少的隐层节点, 可以实现模式样本空间的超平面划分,此时,选择 两层BP网络就可以了;当模式样本数很多时,减小 网络规模,增加一个隐层是必要的,但BP网络隐层 数一般不超过两层。

BP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模型与实例

BP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模型与实例
BP人工神经网络由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组成,每一层都包含多个神经元,通过调整连接权重实现信息传 递和处理。
BP人工神经网络的实例
BP人工神经网络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图像识别、语音处理、预测分析等,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有效的神经网络的输入是具体问题的相关数据,比如图像数据、声音数据等。 输出是经过神经网络计算后得出的结果。
神经元和连接权重
神经元是BP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单元,通过调整连接权重来不断优化神经网 络的表现和学习能力。
前向传播和反向传播
前向传播是指输入数据从输入层经过隐藏层到达输出层的过程。反向传播是指根据误差计算,通过调整连接权 重来优化神经网络的过程。
训练和优化算法
BP人工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是通过不断调整连接权重使得神经网络的输出结 果接近于期望结果的过程。优化算法如梯度下降算法等可以加速训练的过程。
BP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 原理、模型与实例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以人类大脑神经网络的的运作方式 为模型,用于模拟智能行为和解决复杂问题。
BP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BP人工神经网络通过多层神经元和连接权重的组合,实现输入数据到输出结 果的计算和转换过程。
BP人工神经网络的模型

人工智能实验报告-BP神经网络算法的简单实现

人工智能实验报告-BP神经网络算法的简单实现

⼈⼯智能实验报告-BP神经⽹络算法的简单实现⼈⼯神经⽹络是⼀种模仿⼈脑结构及其功能的信息处理系统,能提⾼⼈们对信息处理的智能化⽔平。

它是⼀门新兴的边缘和交叉学科,它在理论、模型、算法等⽅⾯⽐起以前有了较⼤的发展,但⾄今⽆根本性的突破,还有很多空⽩点需要努⼒探索和研究。

1⼈⼯神经⽹络研究背景神经⽹络的研究包括神经⽹络基本理论、⽹络学习算法、⽹络模型以及⽹络应⽤等⽅⾯。

其中⽐较热门的⼀个课题就是神经⽹络学习算法的研究。

近年来⼰研究出许多与神经⽹络模型相对应的神经⽹络学习算法,这些算法⼤致可以分为三类:有监督学习、⽆监督学习和增强学习。

在理论上和实际应⽤中都⽐较成熟的算法有以下三种:(1) 误差反向传播算法(Back Propagation,简称BP 算法);(2) 模拟退⽕算法;(3) 竞争学习算法。

⽬前为⽌,在训练多层前向神经⽹络的算法中,BP 算法是最有影响的算法之⼀。

但这种算法存在不少缺点,诸如收敛速度⽐较慢,或者只求得了局部极⼩点等等。

因此,近年来,国外许多专家对⽹络算法进⾏深⼊研究,提出了许多改进的⽅法。

主要有:(1) 增加动量法:在⽹络权值的调整公式中增加⼀动量项,该动量项对某⼀时刻的调整起阻尼作⽤。

它可以在误差曲⾯出现骤然起伏时,减⼩振荡的趋势,提⾼⽹络训练速度;(2) ⾃适应调节学习率:在训练中⾃适应地改变学习率,使其该⼤时增⼤,该⼩时减⼩。

使⽤动态学习率,从⽽加快算法的收敛速度;(3) 引⼊陡度因⼦:为了提⾼BP 算法的收敛速度,在权值调整进⼊误差曲⾯的平坦区时,引⼊陡度因⼦,设法压缩神经元的净输⼊,使权值调整脱离平坦区。

此外,很多国内的学者也做了不少有关⽹络算法改进⽅⾯的研究,并把改进的算法运⽤到实际中,取得了⼀定的成果:(1) 王晓敏等提出了⼀种基于改进的差分进化算法,利⽤差分进化算法的全局寻优能⼒,能够快速地得到BP 神经⽹络的权值,提⾼算法的速度;(2) 董国君等提出了⼀种基于随机退⽕机制的竞争层神经⽹络学习算法,该算法将竞争层神经⽹络的串⾏迭代模式改为随机优化模式,通过采⽤退⽕技术避免⽹络收敛到能量函数的局部极⼩点,从⽽得到全局最优值;(3) 赵青提出⼀种分层遗传算法与BP 算法相结合的前馈神经⽹络学习算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 1
Q
2 1 m dqj xqj 。 2 j 1
(7)如果性能指标满足精度要求,即 E ,那么训练结束,否则,转到(2) ,继
续下一个训练周期。 是小的正数,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例如 0.01
3、流程图 根据 BP 网络的算法,我们可得流程图如下。
参数设置
初始化权值和阈值 训练周期数 计算并保存各网络层的输出 计算并保存传递误差 Yes 修正并保存权值和阈值 s
BP 神经网络实例
智能控制
第一章
一、BP 神经网络基本概念
1、人工神经网络
BP 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人工神经网络 ANN(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是对人类大脑系统的一阶特性 的一种描述。简单地讲,它是一个数学模型,可以用电子线路来实现,也可以 用计算机程序来模拟,是人工智能研究地一种方法。近年来发展迅速并逐渐成 熟的一种人工智能技术,其来源于对神经元细胞的模拟。人工神经网络具有以 下三个特点:信息分布表示,运算全局并行与局部操作,信息非线性处理。由于 这三个特点,使得由人工神经网络构成的分类器具有强大的数据拟和与泛化能 力,因而广泛运用于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领域。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的过程分为两步:首先是学习过程,通过大量的训练样本,对 网络进行训练,根据某种学习规则不断对连接权值进行调节,然后使网络具有 某种期望的输出,这种输出就可以将训练样本正确分类到其所属类别中去,此 时可以认为网络是学习到了输入数据或样本间的内在规律。接下来是分类过 程,应用前面学习过程所训练好的权值,对任意送入网络的样本进行分类。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各种各样,目前已有数十种。他们从各个角度对生物神经系 统的不同层次进行了描述和模拟。代表模型有感知机、多层映射 BP 网、 RBF 网络、HoPfiled 模型、Boit~机等等。虽然人工神经网络有很多模型,但按神经 元的连接方式只有两种型态:没有反馈的前向网络和相互结合型网络。前向网络 是多层映射网络,每一层中的神经元只接受来自前一层神经元的信号,因此信 号的传播是单方向的。BP 网络是这类网络中最典型的例子。在相互结合型网络 中,任意两个神经元都可能有连接,因此输入信号要在网络中往返传递,从某 一初态开始,经过若干变化,渐渐趋于某一稳定状态或进入周期震荡等其它状 态,这方面典型的网络有 Hopfiled 模型等。
学习率为 0.1,动量项学习率为 0.05,训练次数为 5000,训练样本数为 11*11。 图形如下:
学习实际输出
1.5 1 0.5 0 -0.5 15 10 5 0 0 5 15 10
学习期望输出
1
0.5
0
-0.5 15 10 5 0 0 5 15 10
7
智能控制
检验期望输出 1 0 -1 20 10 0 0 10 10 2 0 -2 20 10
5000
(2)学习率为 0.2,样本点数为 30,学习次数为 5000 时的曲线如下:
1.2 1 0.8 0.6 0.4 0.2 0 -0.2 学习曲线
1.2 1 0.8 0.6 0.4 0.2 0 -0.2 检验曲线
y=cos(x)
y=cos(x)
0
1
2
3
x
4
5
6
7
0
1
2
3
x
4
5
6
7
1.4 1.2 1 0.8 0.6 0.4 0.2 0
3、 f 3 x , y
sin x sin y ; x, y ( 10,10) x y
取 11*11 个点来训练网络,并用 21*21 个点测试拟合的曲面。
二、计算结果如下
1、第一个函数: f1 ( x ) cos( x ), x (0, 2 )
1 0.8 0.6 0.4 学习曲线
1 0.8 0.6 0.4 0.2
y=cos(x)
检验曲线
0.2
y=cos(x)
0 -0.2 -0.4 -0.6 -0.8 -1 0 1 2 3 4 5 6 7
0 -0.2 -0.4 -0.6 -0.8 -1 0 1 2 3 4 5 6 7
x
x
3
误差曲线
(2)学习率为 0.2,训练次数 为 3300 时 训练过程如学习曲线所示, 圈圈为学习后产生的,折线为标 准函数点连线。检验过程如检验 曲线所示,点序列为拟合曲线上
1.4 1.2 1 0.8 0.6 0.4 0.2 0
检验曲线
y=cos(x)
y=cos(x)

0
1
2
3
x
4
5
6
7
0
1
2
3
x
4
5
6
7
5
智能控制
1.1 1 0.9 0.8 0.7 0.6 0.5 0.4
误差曲线
误差值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训练次数
3500
4000
4500
1 0.5 0
0
500
1000
1500 2000 训练次数
2500
3000
3500
2、第二个函数: f 2 ( x ) sin( x ) , x (0, 2 ) (1)学习率为 0.2,样本点数为 10,学习次数为 5000 时的曲线如下:
1.4 1.2 1 0.8 0.6 0.4 0.2 0 学习曲线
误差曲线
从函数 2 可以看出,样本点 个数越多时,曲线精度越高。但 学习时间会有所增加。
误差值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训练次数
3500
4000
4500
5000
6
智能控制
3、第三个函数 f 3 x, y
sin x sin y ; x, y ( 10,10) x y
(4)计算训练误差
j (l ) (d qj x (jl ) ) f ' ( s (jl ) ) ,输出层
j
(l ) ( l 1) f ( s ) (l 1) wkj ,隐含层和输入层 ' (l ) j k 1 nl 1
2
智能控制
(5)修正权值和阈值
w(jil 1) [k 1] w(jil ) [k ] j ( l ) xi( l 1) (w(jil ) [k ] w(jil ) [k 1])
9
智能控制
s3=w3*x2-o3; %x3=1./(1+exp(-s3)); x3(i)=s3; %反向计算: %e3=(yf(i)-x3)./(exp(s3)+2+exp(-s3)); e3=yf(i)-x3(i); e2=((w3)'*e3)./(exp(s2)+2+exp(-s2)); e1=((w2)'*e2)./(exp(s1)+2+exp(-s1)); %权值和阈值修正 w3=w3+a*e3*(x2)'; w2=w2+a*e2*(x1)'; w1=w1+a*e1*(X(:,i))'; o3=o3-a*e3; o2=o2-a*e2; o1=o1-a*e1; end E(j)=0.5*((yf-x3)*(yf-x3)'); time=time+1; if E(j)<b break end end %检验 m=0:2*pi/(Nj-1):2*pi; n=0:2*pi/(Nj-1):2*pi; x=m; y=n; ym=eval(fcn); M(1,:)=x; M(2,:)=y; m3=zeros(1,Nj); for i=1:1:Nj S1=w1*M(:,i)-o1; m1=1./(1+exp(-S1)); S2=w2*m1-o2; m2=1./(1+exp(-S2)); S3=w3*m2-o3; %m3(i)=1./(1+exp(-S3)); %输出层输出 %第二层隐含层输出 %第一层隐含层输出 %期望输出 %方差 %记录学习次数 %阈值修正 %权值修正 %第二层隐含层误差 %第一层隐含层误差 %输出层误差 %输出层输出
否 是否满足精度
是 结论
3
智能控制
第二章
一、实例要求
1、 f1 ( x ) cos( x ), x (0, 2 )
BP 神经网络实例分析
取九个点来训练网络,然后得出拟合曲线。 2、 f 2 ( x ) sin( x ) , x (0, 2 )
取适当数量训练点来训练网络,然后得出拟合曲线
1
智能控制
2、BP 神经网络 BP 算法是利用输出层的误差来估计输出层的直接前导层的误差,再用这个误差 估计更前一层的误差。如此下去,就获得了所有其他各层的误差估计。这样就 形成了将输出端表现出的误差沿着与输入信号传送相反的方向逐级向网络的输 入端传递的过程。因此,人们就又将此算法称为向后传播算法,简称 BP 算 法。 如下图所示:
算法过程为 (1)设置各权值和阈值的初始值 w(jil ) [0] , (j l ) [0](l 0,1,..., L) 为小随机数。
(2)输入训练样本 I q , d q ,对每个样本进行(3)~(5)步。


(3)计算各个网络层的实际输出
x ( l ) f (s ( l ) ) f (w( l ) x ( l 1) ( l ) )
10
智能控制
m3(i)=S3; end figure(1);plot(m,ym,'g-'); hold on plot(m,m3,'r.'); title('检验曲线'); xlabel('x'); ylabel('y=cos(x) '); figure(2);plot(x0,yf,'b-'); hold on plot(x0,x3,'ro'); title('学习曲线'); xlabel('x'); ylabel('y=cos(x)'); k=1:time; figure(3);plot(k,E); title('误差曲线'); xlabel('训练次数'); ylabel('误差值'); 第三个函数的程序 %此 BP 网络为两层隐含层,每个隐含层 10 个节点。输入输出各一层 %输入层和输出层均采用恒等函数,隐含层采用 S 形函数 clear all; close all; b=0.05; a=0.1; c=0.05; Num=11; N=5000; Nj=21; o0=rand(2,1); o1=rand(10,1); o2=rand(10,1); o3=rand(1,1); w1=rand(10,2); w2=rand(10,10); w3=rand(1,10); o1_before=zeros(4,1); o2_before=zeros(4,1); o3_before=zeros(1,1); %精度要求 %学习率 %动量项学习率 %训练样本数 %训练次数 %检验样本数 %输入层阈值 %第一层隐含层阈值 %第二层隐含层阈值 %输出层阈值 %输入层与第一层隐含层的权系数 %第一层隐含层与第二层隐含层的权系数 %第二层隐含层与输出层的权系数 %用于存储前一次的阈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