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人教版物理高三第一轮复习第22单元振动与波(选修3-4)检测卷(提高篇)

合集下载

(完整版)高中物理选修3-4知识点清单(非常详细)

(完整版)高中物理选修3-4知识点清单(非常详细)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3-4知识点清单(非常详细)第一章 机械振动 第二章 机械波一、简谐运动1.概念:质点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遵从正弦函数的规律,即它的振动图象(x -t 图象)是一条正弦曲线的振动.2.平衡位置:物体在振动过程中回复力为零的位置. 3.回复力(1)定义:使物体返回到平衡位置的力. (2)方向:时刻指向平衡位置.(3)来源:振动物体所受的沿振动方向的合力. 4.简谐运动的表达式(1)动力学表达式:F =-kx ,其中“-”表示回复力与位移的方向相反.(2)运动学表达式:x =A sin (ωt +φ),其中A 代表振幅,ω=2πf 表示简谐运动的快慢,(ωt +φ)代表简谐运动的相位,φ叫做初相.5 定义 意义振幅 振动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描述振动的强弱和能量周期振动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时间描述振动的快慢,两者互为倒数:T =1f频率振动物体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相位 ωt +φ描述质点在各个时刻所处的不同状态二、单摆1.定义:在细线的一端拴一个小球,另一端固定在悬点上,如果细线的伸缩和质量都不计,球的直径比线的长度短得多,这样的装置叫做单摆.2.视为简谐运动的条件:θ<5°.3.回复力:F =G 2=G sin θ=mg lx . 4.周期公式:T =2πl g. 5.单摆的等时性:单摆的振动周期取决于摆长l 和重力加速度g ,与振幅和振子(小球)质量都没有关系.三、受迫振动及共振 1.受迫振动:系统在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做受迫振动的物体,它的周期(或频率)等于驱动力周期(或频率),而与物体的固有周期(或频率)无关.2.共振:做受迫振动的物体,它的固有频率与驱动力的频率越接近,其振幅就越大,当二者相等时,振幅达到最大,这就是共振现象.共振曲线如图所示.考点一 简谐运动的五个特征 1.动力学特征 F =-kx ,“-”表示回复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k 是比例系数,不一定是弹簧的劲度系数.2.运动学特征简谐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而方向相反,为变加速运动,远离平衡位置时x 、F 、a 、E p 均增大,v 、E k 均减小,靠近平衡位置时则相反.3.运动的周期性特征相隔T 或nT 的两个时刻振子处于同一位置且振动状态相同. 4.对称性特征(1)相隔T 2或2n +12T (n 为正整数)的两个时刻,振子位置关于平衡位置对称,位移、速度、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如图所示,振子经过关于平衡位置O 对称的两点P 、P ′(OP =OP ′)时,速度的大小、动能、势能相等,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相等.(3)振子由P 到O 所用时间等于由O 到P ′所用时间,即t PO =t OP ′.(4)振子往复过程中通过同一段路程(如OP 段)所用时间相等,即t OP =t PO . 5.能量特征振动的能量包括动能E k 和势能E p ,简谐运动过程中,系统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系统的机械能守恒.6.(1)由于简谐运动具有周期性、往复性、对称性,因此涉及简谐运动时,往往出现多解.分析此类问题时,特别应注意,物体在某一位置时,位移是确定的,而速度不确定,时间也存在周期性关系.(2)相隔(2n +1)T2的两个时刻振子的位置关于平衡位置对称,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大反向.考点二 简谐运动的图象的应用某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通过图象可以确定以下各量: 1.确定振动物体在任意时刻的位移. 2.确定振动的振幅.3.确定振动的周期和频率.振动图象上一个完整的正弦(余弦)图形在时间轴上拉开的“长度”表示周期.4.确定质点在各时刻的振动方向.5.比较各时刻质点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6.(1)简谐运动的图象不是振动质点的轨迹,它表示的是振动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因回复力总是指向平衡位置,故回复力和加速度在图象上总是指向t 轴;(3)速度方向可以通过下一个时刻位移的变化来判定,下一个时刻位移如果增加,振动质点的速度方向就远离t 轴,下一个时刻的位移如果减小,振动质点的速度方向就指向t 轴.考点三 受迫振动和共振自由振动 受迫振动 共振受力情况仅受回 复力 受驱动 力作用 受驱动力作用振动周期 或频率 由系统本身性质决定,即固有周期T 0或固有频率f 0由驱动力的周期或频率决定,即T =T 驱或f =f 驱 T 驱=T 0或f 驱=f 0振动能量 振动物体的机械能不变 由产生驱动力的物体提供振动物体获得的能量最大常见例子弹簧振子或单摆(θ≤5°) 机械工作时底座发生的振动共振筛、声音的共鸣等(1)共振曲线:如图所示,横坐标为驱动力频率f ,纵坐标为振幅A .它直观地反映了驱动力频率对某振动系统受迫振动振幅的影响,由图可知,f 与f 0越接近,振幅A 越大;当f =f 0时,振幅A 最大.(2)受迫振动中系统能量的转化:受迫振动系统机械能不守恒,系统与外界时刻进行能量交换.3.(1)无论发生共振与否,受迫振动的频率都等于驱动力的频率,但只有发生共振现象时振幅才能达到最大.(2)受迫振动系统中的能量转化不再只有系统内部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还有驱动力对系统做正功补偿系统因克服阻力而损失的机械能.三、实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1.实验原理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 =2πl g ,可得出g =4π2T2l ,测出单摆的摆长l 和振动周期T ,就可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2.实验器材单摆、游标卡尺、毫米刻度尺、停表. 3.实验步骤(1)做单摆:取约1 m 长的细丝线穿过带中心孔的小钢球,并打一个比小孔大一些的结,然后把线的另一端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让摆球自然下垂,如图所示.(2)测摆长:用毫米刻度尺量出摆线长L (精确到毫米),用游标卡尺测出小球直径D ,则单摆的摆长l =L +D2.(3)测周期:将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角度(小于5°),然后释放小球,记下单摆摆动30~50次的总时间,算出平均每摆动一次的时间,即为单摆的振动周期.(4)改变摆长,重做几次实验. 4.数据处理(1)公式法:g =4π2lT2.(2)图象法:画l -T 2图象.g =4π2k ,k =l T 2=ΔlΔT2.5.注意事项(1)悬线顶端不能晃动,需用夹子夹住,保证悬点固定. (2)单摆必须在同一平面内振动,且摆角小于10°.(3)选择在摆球摆到平衡位置处时开始计时,并数准全振动的次数.(4)小球自然下垂时,用毫米刻度尺量出悬线长L ,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然后算出摆球的半径r ,则摆长l =L +r .(5)选用一米左右的细线.四、机械波 1.形成条件(1)有发生机械振动的波源. (2)有传播介质,如空气、水等. 2.传播特点(1)传播振动形式、传递能量、传递信息. (2)质点不随波迁移. 3.分类机械波⎩⎪⎨⎪⎧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纵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五、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1.波长λ: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相同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用“λ”表示. 2.频率f :在波动中,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频率都是相同的,都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 3.波速v 、波长λ和频率f 、周期T 的关系公式:v =λT=λf机械波的速度大小由介质决定,与机械波的频率无关. 六、机械波的图象1.图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介质中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用纵坐标表示某一时刻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连接各位移矢量的末端,得出的曲线即为波的图象,简谐波的图象是正弦(或余弦)曲线.2.物理意义:某一时刻介质中各质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四、波的衍射和干涉1.波的衍射定义: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2.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只有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小于波长时,才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3.波的叠加原理:几列波相遇时能保持各自的运动状态,继续传播,在它们重叠的区域里,介质的质点同时参与这几列波引起的振动,质点的位移等于这几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4.波的干涉(1)定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时,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这种现象叫波的干涉.(2)条件:两列波的频率相同.5.干涉和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波同时还可以发生反射、折射. 五、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互相靠近或者互相远离时,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与波源频率不相等的现象.考点一 波动图象与波速公式的应用1.波的图象反映了在某时刻介质中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情况,图象的横轴表示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轴表示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如图.图象的应用:(1)直接读取振幅A 和波长λ,以及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2)确定某时刻各质点加速度的方向,并能比较其大小. (3)结合波的传播方向可确定各质点的振动方向或由各质点的振动方向确定波的传播方向.2.波速与波长、周期、频率的关系为:v =λT=λf . 3.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方向的互判方法图象律表示同一质点在各时刻的位移表示某时刻各质点的位移考点三 波的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 1.波的干涉中振动加强点和减弱点的判断某质点的振动是加强还是减弱,取决于该点到两相干波源的距离之差Δr . (1)当两波源振动步调一致时若Δr =n λ(n =0,1,2,…),则振动加强; 若Δr =(2n +1)λ2(n =0,1,2,…),则振动减弱.(2)当两波源振动步调相反时若Δr =(2n +1)λ2(n =0,1,2,…),则振动加强;若Δr =n λ(n =0,1,2,…),则振动减弱. 2.波的衍射现象是指波能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大或者小于波长.3.多普勒效应的成因分析 (1)接收频率: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等于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当波以速度v 通过观察者时,时间t 内通过的完全波的个数为N =vtλ,因而单位时间内通过观察者的完全波的个数,即接收频率.(2)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大,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小.第三章 电磁波一、电磁波的产生1.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2.电磁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总是相互联系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这就是电磁场. 3.电磁波电磁场(电磁能量)由近及远地向周围传播形成电磁波. (1)电磁波是横波,在空间传播不需要介质.(2)真空中电磁波的速度为3.0×108m/s.(3)电磁波能产生干涉、衍射、反射和折射等现象. 二、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 1.电磁波的发射(1)发射条件:足够高的频率和开放电路. (2)调制分类:调幅和调频. 2.电磁波的接收(1)调谐:使接收电路产生电谐振的过程.(2)解调:使声音或图像信号从高频电流中还原出来的过程.第四章 光的折射 全反射一、光的折射与折射率 1.折射定律(1)内容:如图所示,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2)表达式:sin θ1sin θ2=n .(3)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折射率(1)折射率是一个反映介质的光学特性的物理量.(2)定义式:n =sin θ1sin θ2.(3)计算公式:n =c v,因为v <c ,所以任何介质的折射率都大于1.(4)当光从真空(或空气)射入某种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由介质射入真空(或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二、全反射1.条件:(1)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 (2)入射角≥临界角.2.临界角: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用C 表示,sin C =1n.三、光的色散、棱镜 1.光的色散 (1)色散现象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形成由红到紫七种色光组成的彩色光谱,如图.(2)成因由于n 红<n 紫,所以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到棱镜界面时,红光和紫光的折射角不同,就是说紫光偏折得更明显些,当它们射到另一个界面时,紫光的偏折角最大,红光偏折角最小.三、 全反射现象1.在光的反射和全反射现象中,均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光路均是可逆的.2.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时,往往同时发生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但在全反射现象中,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当折射角等于90°时,实际上就已经没有折射光了.3.全反射现象可以从能量的角度去理解:当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在入射角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反射光的能量逐渐增强,折射光的能量逐渐减弱,当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折射光的能量已经减弱为零,这时就发生了全反射.4.分析全反射问题的基本思路(1)画出恰好发生全反射的临界光线,作好光路图. (2)应用几何知识分析边、角关系,找出临界角. (3)判断发生全反射的范围. 考点三 光路的计算与判断1.光线射到介质的界面上时,要注意对产生的现象进行分析:(1)若光线从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不会发生全反射,而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不同色光偏折不同.(2)若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是否发生全反射,要根据计算判断,要注意不同色光临界角不同.2.作图时要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光线,如符合边界条件或全反射临界条件的光线. 3.解答时注意利用光路可逆性、对称性和几何知识. 4.各种色光的比较颜色 红橙黄绿青蓝紫 频率ν 低―→高 同一介质中的折射率 小―→大 同一介质中速度 大―→小波长 大―→小 临界角 大―→小 通过棱镜的偏折角 小―→大四、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1.实验原理用插针法找出与入射光线AO 对应的出射光线O ′B ,确定出O ′点,画出折射光线OO ′,然后测量出角θ1和θ2,代入公式n =sin θ1sin θ2计算玻璃的折射率.2.实验过程(1)铺白纸、画线. ①如图所示,将白纸用图钉按在平木板上,先在白纸上画出一条直线aa ′作为界面,过aa ′上的一点O 画出界面的法线MN ,并画一条线段AO 作为入射光线.②把玻璃砖平放在白纸上,使它的长边跟aa ′对齐,画出玻璃砖的另一条长边bb ′.(2)插针与测量.①在线段AO 上竖直地插上两枚大头针P 1、P 2,透过玻璃砖观察大头针P 1、P 2的像,调整视线的方向,直到P 1的像被P 2挡住,再在观察的这一侧依次插两枚大头针P 3、P 4,使P 3挡住P 1、P 2的像,P 4挡住P 1、P 2的像及P 3,记下P 3、P 4的位置.②移去玻璃砖,连接P 3、P 4并延长交bb ′于O ′,连接OO ′即为折射光线,入射角θ1=∠AOM ,折射角θ2=∠O ′ON .③用量角器测出入射角和折射角,查出它们的正弦值,将数据填入表格中. ④改变入射角θ1,重复实验步骤,列表记录相关测量数据. 3.数据处理(1)计算法: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并查出其正弦值sin θ1和sin θ2.算出不同入射角时的sin θ1sin θ2,并取平均值.(2)作sin θ1-sin θ2图象:改变不同的入射角θ1,测出不同的折射角θ2,作sin θ1-sin θ2图象,由n =sin θ1sin θ2可知图象应为直线,如图所示,其斜率为折射率.(3)“单位圆”法确定sin θ1、sin θ2,计算折射率n :以入射点O 为圆心,以一定的长度R 为半径画圆,交入射光线OA 于E 点,交折射光线OO ′于E ′点,过E 作NN ′的垂线EH ,过E ′作NN ′的垂线E ′H ′.如图所示,sin θ1=EH OE ,sin θ2=E ′H ′OE ′,OE =OE ′=R ,则n =sin θ1sin θ2=EHE ′H ′.只要用刻度尺量出EH 、E ′H ′的长度就可以求出n .4.注意事项(1)玻璃砖应选用厚度、宽度较大的. (2)大头针要插得竖直,且间隔要大些.(3)入射角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在15°~75°之间.(4)玻璃砖的折射面要画准,不能用玻璃砖界面代替直尺画界线. (5)实验过程中,玻璃砖和白纸的相对位置不能改变.第五章 光的干涉 衍射 偏振一、光的干涉1.定义:在两列光波的叠加区域,某些区域的光被加强,出现亮纹,某些区域的光被减弱,出现暗纹,且加强和减弱互相间隔的现象叫做光的干涉现象.2.条件:两列光的频率相等,且具有恒定的相位差,才能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 3.双缝干涉:由同一光源发出的光经双缝后形成两束振动情况总是频率相等的相干光波,屏上某点到双缝的路程差是波长的整数倍处出现亮条纹;路程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处出现暗条纹.相邻的明条纹(或暗条纹)之间距离Δx 与波长λ、双缝间距d 及屏到双缝距离l 的关系为Δx =l dλ.4.薄膜干涉:利用薄膜(如肥皂液薄膜)前后表面反射的光相遇而形成的.图样中同一条亮(或暗)条纹上所对应薄膜厚度相同.二、光的衍射 1.光的衍射现象光在遇到障碍物时,偏离直线传播方向而照射到阴影区域的现象叫做光的衍射. 2.光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当孔或障碍物的尺寸比光波波长小,或者跟光波波长相差不多时,光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3.衍射图样(1)单缝衍射:中央为亮条纹,向两侧有明暗相间的条纹,但间距和亮度不同.白光衍射时,中央仍为白光,最靠近中央的是紫光,最远离中央的是红光.(2)圆孔衍射:明暗相间的不等距圆环.(3)泊松亮斑:光照射到一个半径很小的圆板后,在圆板的阴影中心出现的亮斑,这是光能发生衍射的有力证据之一.三、光的偏振1.偏振光:在跟光传播方向垂直的平面内,光在某一方向振动较强而在另一些方向振动较弱的光即为偏振光.光的偏振现象证明光是横波(填“横波”或“纵波”).2.自然光:太阳、电灯等普通光源发出的光,包括在垂直于传播方向上沿各个方向振动的光,而且沿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的强度都相同,这种光叫做自然光.3.偏振光的产生 自然光通过起偏器:通过两个共轴的偏振片观察自然光,第一个偏振片的作用是把自然光变成偏振光,叫做起偏器.第二个偏振片的作用是检验光是否是偏振光,叫做检偏器.考点一 光的干涉 1.双缝干涉(1)光能够发生干涉的条件:两光的频率相同,振动步调相同. (2)双缝干涉形成的条纹是等间距的,两相邻亮条纹或相邻暗条纹间距离与波长成正比,即Δx =l dλ.(3)用白光照射双缝时,形成的干涉条纹的特点:中央为白条纹,两侧为彩色条纹. 2.薄膜干涉(1)如图所示,竖直的肥皂薄膜,由于重力的作用,形成上薄下厚的楔形.(2)光照射到薄膜上时,在膜的前表面AA ′和后表面BB ′分别反射出来,形成两列频率相同的光波,并且叠加,两列光波同相叠加,出现明纹;反相叠加,出现暗纹.(3)条纹特点:①单色光:明暗相间的水平条纹; ②白光:彩色水平条纹. 3.明暗条纹的判断方法屏上某点到双缝距离之差为Δr ,若Δr =k λ(k =0,1,2,…),则为明条纹;若Δr =(2k +1)λ2(k =0,1,2,…),则为暗条纹. 考点二 光的衍射现象的理解 1两种现象比较项目单缝衍射 双缝干涉不同 点 条纹宽度 条纹宽度不等,中央最宽 条纹宽度相等条纹间距 各相邻条纹间距不等 各相邻条纹等间距 亮度情况中央条纹最亮,两边变暗 条纹清晰,亮度基本相等相同点干涉、衍射都是波特有的现象,属于波的叠加;干涉、衍射都有明暗相间的条纹2.光的干涉和衍射都属于光的叠加,从本质上看,干涉条纹和衍射条纹的形成有相似的原理,都可认为是从单缝通过两列或多列频率相同的光波,在屏上叠加形成的.考点三 光的偏振现象的理解 1.偏振光的产生方式(1)自然光通过起偏器:通过两个共轴的偏振片观察自然光,第一个偏振片的作用是把自然光变成偏振光,叫起偏器.第二个偏振片的作用是检验光是否为偏振光,叫检偏器.(2)自然光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如果光入射的方向合适,使反射光和折射光之间的夹角恰好是90°时,反射光和折射光都是偏振光,且偏振方向相互垂直.2.偏振光的理论意义及应用(1)理论意义:光的偏振现象说明了光波是横波. (2)应用:照相机镜头、立体电影、消除车灯眩光等. 考点四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1.实验原理单色光通过单缝后,经双缝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图样中相邻两条亮(暗)纹间距Δx 与双缝间距d 、双缝到屏的距离l 、单色光的波长λ之间满足λ=d Δx /l .2.实验步骤 (1)观察干涉条纹①将光源、遮光筒、毛玻璃屏依次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②接好光源,打开开关,使灯丝正常发光.③调节各器件的高度,使光源发出的光能沿轴线到达光屏.④安装双缝和单缝,中心大致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使双缝与单缝的缝平行,二者间距约5 cm ~10 cm ,这时,可观察白光的干涉条纹.⑤在单缝和光源间放上滤光片,观察单色光的干涉条纹. (2)测定单色光的波长①安装测量头,调节至可清晰观察到干涉条纹.②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条亮条纹的中央,记下手轮上的读数a 1,将该条纹记为第1条亮纹;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移动至另一亮条纹的中央,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a 2,将该条纹记为第n 条亮纹.③用刻度尺测量双缝到光屏的距离l (d 是已知的). ④改变双缝间的距离d ,双缝到屏的距离l ,重复测量. 3.数据处理(1)条纹间距Δx =|a 2-a 1n -1|.(2)波长λ=d lΔx .(3)计算多组数据,求λ的平均值. 4.注意事项(1)安装时,注意调节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的中心均在遮光筒的中心轴线上,并使单缝、双缝平行且间距适当.(2)光源灯丝最好为线状灯丝,并与单缝平行且靠近.(3)调节的基本依据是:照在光屏上的光很弱,主要原因是灯丝与单缝、双缝,测量头与遮光筒不共轴所致,干涉条纹不清晰一般原因是单缝与双缝不平行所致,故应正确调节.。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选修3-4——机械波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选修3-4——机械波
A.v=5m/s B.v=45m/s C.f=50Hz D.f=37.5Hz 。 提示:波的周期性和方向性
例4 一列横波在x轴上传播,t1=0和t2=0.005s时刻 的波形分别如图中实线和虚线所示。
(1)求这列波的波速; (2)若波速为6000m/s,求波的传播方向。
1.图(a)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10s时刻的波形图, P是平衡位置在x=1.0m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在 x=4.0m处的质点;图(b)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3、机械波的传播特征:
(1)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的形式和能量。 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2)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 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 (3)由波源向远处的各质点都依次重复波源的振动
前带后,后跟前,振动形式向后传波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 频率不变,波长和波速均改变
4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
1)、波长λ 由波速和频率共同决定 2)、波速v 波速只与介质有关 与频率无关
它是振动状态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波在同种 均匀 介质中匀速传 3)、频率f 只与波源有关
三者之间的关系:v=λf=λ/T=ΔX/Δt
二、波动图象
1、物理意义:表示了一列波在某一时刻沿着波的传播方 向上介质中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情况,是某一时刻 在波的传播方向各质点运动情况的“定格”。
表示一个波长
6、机械波的干涉和衍射 1)干涉 产生条件:频率相同的相干波源
振动加强点始终加强 2)衍射 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障碍物(或孔缝)的 尺寸跟波长相 差不多或比波长更小
7、声波 声波是纵波;频率小于20HZ为次声波;频率大
于20000HZ的超声波;多普勒效应观察者与波源 靠近时接受频率变大

选修3-4《振动和波》基础知识归纳

选修3-4《振动和波》基础知识归纳

第11-12章 振动和波第 1 课时 简谐运动基础知识归纳1. 机械振动机械振动是物体在某一位置附近的往复运动,这一位置叫做 平衡位置 .这种往复运动是因为物体受到了相应的力,该力总是试图把离开平衡位置的物体拉向平衡位置,该力叫 回复力 ,是物体做机械振动的条件.2.简谐运动(1)简谐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振动形式,物体所受回复力F 与物体 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成正比,与位移方向相反.判断振动是否是简谐运动的依据是:分析回复力是否满足 F =-kx ,满足这一特征则为简谐运动.(2)回复力是按力的 效果 命名的,单独的一个力、几个力的合力、某个力的分力都可以担当回复力.所以,首先应对振动的物体进行全面的受力分析,寻找出是什么力担当回复力,而不能凭空添加一个回复力.(3)当物体做简谐运动时,运动的周期是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全振动是指:从物体在某一位置的运动开始,直到物体下一次以相同的 速度(或动量) 到达该位置的过程.(4)若简谐运动的位移图象如图,那么该振动图象的解析式是: π2sin sin t TA t A x •==ω,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 )π2sin()sin( 00ϕϕω+=+=•t T A t A x . (5)理想化的弹簧振子模型:一根光滑的水平细杆上套一轻弹簧,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连一小球,小球也套在细杆上.将小球拉离平衡位置后放手,小球就做简谐运动.它受到的回复力是 弹簧的弹力 .(6)受迫振动是物体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的振动,此周期性外力叫 驱动力 .共振是当驱动力频率与物体固有振动频率十分接近时发生的受迫振动,系统的振幅会很大.(7)简谐运动的能量是振动的 动能 和 势能 的总和,振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所以 振幅 不变.实际振动过程中机械能逐渐减小,简谐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振动.第 2 课时 单 摆基础知识归纳1.单摆在一条不可伸长、不计质量的细线下端系一质点所形成的装置.单摆是实际摆的理想化物理模型.2.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回复力是由重力mg 沿圆弧切线的分力 F =mg sin θ 提供(不是摆球所受的合外力),θ为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叫偏角.当θ很小时,圆弧可以近似地看成直线,分力F 可以近似地看做沿这条直线作用,这时可以证明F =-tmg x =-kx .可见θ很小时,单摆的振动是 简谐运动 . 3.单摆的周期公式(1)单摆的等时性:在振幅很小时,单摆的周期与单摆的 振幅 无关,单摆的这种性质叫单摆的等时性,是 伽利略 首先发现的.(2)单摆的周期公式 π2 g l T =,由此式可知T ∝g 1,T 与 振幅 及 摆球质量 无关.4.单摆的应用(1)计时器:利用单摆的等时性制成计时仪器,如摆钟等,由单摆的周期公式知道调节单摆摆长即可调节钟表快慢.(2)测定重力加速度:由g l T π2=变形得g =22π4T l ,只要测出单摆的摆长和振动周期,就可以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5.单摆的能量摆长为l ,摆球质量为m ,最大偏角为θ,选最低点为重力势能零点,则摆动过程中的总机械能为E = mgl (1-cos θ) ,在最低点的速度为v =-gl.)2θ1(cos第 3 课时机械波及其图象基础知识归纳1.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1)机械波的形成实质是介质质点间存在相互作用,前面的质点带动后面的质点振动,同时将振动形式与能量向外传播.每一个质点都由前面的质点带动做受迫振动.(2)波的特点:①若不计能量损失,各质点振幅相同;②各质点振动周期与波源的振动周期相同;③离波源越远,质点振动越滞后,各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2.机械波的分类(1)横波:介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传播过程中会形成波峰与波谷;(2)纵波:介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传播过程中会形成疏部与密部.3.波长、波速与频率的关系波长λ: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振动相位总相同的介质质点之间的距离.波速v:表示在单位时间内沿波的传播方向传播的距离,对同一性质的波,波速由介质决定.一般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波速会发生变化.频率f、周期T:就是波源的振动频率和周期,由波源决定,与介质无关,波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频率和周期都不变.波速v、波长λ、周期T、频率f之间的关系:v=λf=λ/T,此式既适用于机械波也适用于电磁波.4.简谐横波的图象(1)图象的建立用横坐标x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坐标y表示某一时刻各个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并规定横波中位移方向向某一个方向时为正值,位移向相反的方向时为负值.在xOy平面上,画出各个质点平衡位置x与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y组成的各点(x,y),用平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了横波的波形图象(如图所示).(2)图象的特点①横波的图象形状与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各质点某时刻的分布相似,波形中的波峰即为图象中的位移正向的最大值,波谷即为图象中位移负向的最大值,波形中通过平衡位置的质点在图象中也恰处于平衡位置.②波形图线是正弦曲线的波称为简谐波,简谐波是最简单的波.(3)图象的物理意义:波动图象描述的是在同一时刻,沿波的传播方向上的各个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4)由波的图象可以获得的信息:①从图象上可直接读出波长和振幅.②可确定任一质点在该时刻的位移.③因加速度方向和位移方向相反,可确定任一质点在该时刻的加速度方向.④若已知波的传播方向,可确定各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并判断位移、加速度、速度、动量、动能的变化.第 4 课时波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及多普勒效应基础知识归纳1.波的特征:干涉与衍射(1)波的叠加原理:当两列机械波在某区域相遇时,都会引起该区域质点振动,它们同时传播到某点时,该点振动的位移是两列波各自引起该质点振动位移的矢量和.(2)波的独立传播原理:几列波在相遇区域叠加后分开,就像从来没有相遇过一样,各自独立传播.(3)波的衍射:当波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它将绕过障碍物,传播到障碍物的后面去.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跟波长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4)波的干涉:当两列波频率相等,波源振动的相位差保持恒定,那么就会出现干涉现象——振动加强与减弱的区域相互间隔,且加强区域永远加强,减弱区域永远减弱.2.多普勒效应 当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 相对运动 时,观察者会感觉到波的频率与两者相对静止时不同.设波源的振动频率为f 0,则当两者相对远离时,观察者感觉到频率减小,当两者相对靠近时,观察者感觉到频率增大.这是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量汽车车速的原理,也是天文学上测量星体运动速度的主要方法.3.声波 人的可闻声波频率在20 Hz 到20 000 Hz 之间,频率高于20 000 Hz 的声波叫超声波,频率低于20 Hz 的声波叫次声波.4.波的反射和折射(1)惠更斯原理:介质中任一波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做发射子波的 波源 ,其后任意时刻,这些子波在波前进方向上的包络面就是新的 波面 .如果知道某时刻一列波的某个 波面 的位置,还知道 波速 ,利用惠更斯原理可以得到下一时刻这个 波面 的位置,从而可确定波的 前进方向 .(2)波的反射:指波遇到介质界面会 返回来 继续传播的现象.反射现象:①反射角 等于 入射角;②反射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都与入射波 相同 .(3)波的折射:波从一种介质 射入 另一种介质时,波的 波速 通常会发生改变的现象.折射现象:发生折射时波的 频率 不变, 波长 、 波速 改变;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波在第一种介质中的波速与第二种介质中的波速之比,即21 sin sin θθ=21v v . 折射的两种情况:①若v 1>v 2,则θ1>θ2,即波从波速大的介质进入波速小的介质时,波线 向法线偏近 .②若v 1< v 2,则θ1<θ2,即波从波速小的介质进入波速大的介质时,波线 远离法线 .第 5 课时电磁波相对论简介基础知识归纳1.电磁波(1)电磁波谱①变化的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电场;②变化的电场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被赫兹用实验证实.麦克斯韦指出光也是电磁波,开创了人类对光的认识的新纪元.(3)电磁振荡由振荡电路产生,电磁振荡的周期π2LCT ,完全由自身参数决定,叫做回路的固有周期.电磁振荡的过程是电容器上的电荷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容器中电场强度与线圈中的磁感应强度、电场能量与磁场能量等做周期性变化的过程.(4)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①有效地辐射电磁波,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开放电路,二是发射频率要高.②把声音信号、图像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把电信号加在回路产生的高频振荡电流上,这一过程叫做对电磁波进行 调制 ,从方式上分为两种: 调幅和调频 .③有选择性地取出我们想要的电波,需要一个调谐电路,使该电路的固有频率和人们想要接收的电磁波频率相同,达到电谐振,这一过程就是 调谐 ;从高频振荡电流中把信息取出来的过程叫做检波,这属于调制的逆过程,也叫 解调 .④电视、雷达大多利用微波段的电磁波.2.相对论简介(1)狭义相对论两个基本原理①狭义相对性原理: 所有惯性系中,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或者说对于物理规律而言,惯性系是平等的.②光速不变原理: 相对于所有的惯性参考系,真空中的光速是相等的 .(2)同时性的相对性在某一惯性系中同时发生的事件,在另一惯性系中不是同时发生的.这与我们的日常经验不符的原因是我们日常能够观测到的速度都远远小于光速.同时性的相对性直接导致了时间的相对性.(3)长度的相对性同样的杆,在与杆相对静止的惯性系中测量出一个长度值,在与沿杆方向运动的惯性系中测量出的长度值不同,这直接导致了空间的相对性.(4)“钟慢尺缩”效应Δt =Δτ/22/1c v -,l = l 022/1c v -要注意的是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Δτ是在相对静止的惯性系中的时间流逝,叫做 固有时间 ,l 0是在与杆相对静止的惯性系中测量出的杆的长度,叫固有长度,v 是沿杆方向运动的惯性系相对于杆的速度.(5)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质量与速度的关系:m =m 0/22/1c v -能量与速度的关系:E =E 0/22/1c v -式中E 0=m 0c 2,m 0是静止质量.(6)广义相对论简介①基本原理:对于物理规律,所有参考系都是平等的,这叫广义相对性原理,它打破了惯性系的特权,赋予所有参考系同等权利;引力场与做匀加速运动的非惯性系等效,这叫等效原理.②广义相对论的验证:基本原理其实是来自于思想与逻辑推理,其验证必须通过由理论推导出来的推论来检验.广义相对论的一些推论已经获得实验检验,包括光线在引力场中的弯曲与雷达回波延迟、水星近日点的进动与引力红移等.。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学习目标】1.知道直线上波的形成过程.2.理解什么是机械波,确认波是传播振动形式和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3.知道什么是横波、波峰和波谷.4.知道什么是纵波、密部和疏部.【要点梳理】要点一、机械波1.机械波的形成(1)介质:能够传播机械振动的物质叫介质,它可以是固、液、气三态中任意一种.可以把介质看成由许多质点构成,质点与相邻质点互相联系.(2)平衡位置:在没有外来振动之前,各个质点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各个质点所在位置称为各自的平衡位置.(3)波源:由于外来的扰动,在水、绳及空气的某一质点会引起振动,首先振动的这个质点即为波源.(4)由于介质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作为波源的质点就带动周围质点振动,波源周围质点跟着波源做受迫振动获得能量后,再带动邻近质点振动,于是振动就在介质中由近及远地传播.(5)尽管各个质点都在重复波源的振动,但是各个质点振动的步调是不一致的,沿着波的传播方向离波源远的质点开始振动的时间要落后于离波源近的质点.这就是说,在同一时刻,介质中各个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不相同的,这样就形成了凸凹相间(或疏密相间)的波形.2.均匀介质中的横波形成过程波源(被手握住的绳端)上、下做简谐振动,如图.水平均质绳上的振动传播过程,如图.要点二、机械波形成的条件及分类1.机械波形成的条件(1)有持续振动的波源.(也叫振源)(2)传播振动的介质.波源做简谐运动时,在均匀介质中传播形成简谐波.2.波的分类(1)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凸起的最高处叫波峰,凹下的最低处叫波谷.(2)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质点分布密的部分叫密部,分布疏的部分叫疏部.要点诠释: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纵波,但气体不能传播横波因为气体不能发生剪切形变,无法传播横波.要点三、振动与波2.振动与波动的区别(1)从运动对象看:①振动是一个质点或物体以平衡位置为中心的往复运动.②波动是在波源的带动下,介质中大量质点依次发生振动而形成的集体运动.(2)从运动原因看:①振动是由于质点受回复力作用的结果.②波动是由于介质中相邻质点的带动的结果.(3)从能量变化看:①振动系统的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对简谐运动来说,转化过程中总机械能保持不变.②波传播过程中,介质里每一振动质点的动能和势能同时达到最大,同时达到最小,质点的机械能在最大与最小值之间变化,而每个质点在不断地吸收和放出能量,因而波的传播过程也是能量的传播过程.3.“带动看齐”法分析质点的振动方向在波的传播中,靠近波源的质点带动后面的质点运动,离波源远的质点追随离波源近的质点.用“带动看齐”的思路可分析各个质点的振动方向.方法:在质点P靠近波源一方附近的图像上另找一点P',若P'在P上方,则P向上运动,若P'在P下方,则P向下运动,如图所示.4.波传播了运动形式,传递了能量,传递了信息(1)各质点都做受迫振动,其振动的频率(或周期)都与波源的频率(或周期)相同,各质点的起振方向都与波源相同,但不同步,离波源越远的质点振动越滞后.(2)机械波传播的是波源的运动形式和波源提供的能量,介质中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而是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在横波中,波动方向与振动方向垂直.均匀介质中,波动是匀速运动,振动是变速运动.(3)介质中各质点靠弹力相互作用,前一质点带动后一质点振动,后一质点跟着前一质点,故可根据前一质点的位置而确定后一质点的运动方向.此外,若不计能量损失,在均匀介质中各质点振动的振幅应相同.(4)机械波在传播时也传递了信息.【典型例题】类型一、机械波的理解例1.在机械波中有( ).A .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B .相邻质点间必有相互作用力C .前一质点的振动带动相邻的后一质点振动,后一质点的振动必定落后于前一质点D .各质点也随波的传播而迁移【思路点拨】波传播的特点是离波源近的质点带动离波源远的质点振动,离波源远的质点重复离波源近的质点的运动,因此各相邻质点间必须有力的作用,但各质点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答案】A 、B 、C【解析】振源的振动使其周围质点依次振动,之所以能依次振动下去,就是依靠了相邻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力;沿波的传播方向,后一质点的振动必滞后于前一质点的振动;质点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总结升华】波传播的特点是离波源近的质点带动离波源远的质点振动,离波源远的质点重复离波源近的质点的运动,因此各相邻质点间必须有力的作用,但各质点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举一反三: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例1】【变式1】关于机械波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点振动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波传播的方向B .简谐波沿长绳传播,绳上相距半个波长的两质点振动位移的大小相等C .任一振动质点每经过一个周期沿波的传播方向移动一个波长D .相隔一个周期的两时刻,简谐波的图象相同【答案】D【解析】对于横波,质点振动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波传播的方向。

物理人教版高中选修3-4波的形成和传播

物理人教版高中选修3-4波的形成和传播

答案:1、AC 2、BC 3、A

祝大家学习愉快
共同进步!
波的形成和传播
1、波的形成和传播

演示——绳波(实验)用手握住绳子的一端上下抖动,就 会看到凸凹相间的波向绳的另一端传 播出去,形成绳波。
Hale Waihona Puke 为什么会在绳上形成波呢?(实验)
原因:1、绳子各部分看成许多质点组成,各部分之间存在着相 互作用的弹力。 2、沿波的传播方向上后一个质点比前一个质点落后一段时间, 质点依次被带动。 3、振动的形式传播出去形成波






2、波的种类: 按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的振动方向可以将波分为两类:横波和纵波。 (1)横波的定义: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波形特点:凸凹相间的波纹 (2)纵波的定义: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波形特点:疏密相间的波形,又叫疏密波。 举例:声波是纵波,其中:振源——声带,介质——空气、液体、固体。 3、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 (1)波长定义:沿着波的传播方向,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单位:米,符号:λ。 ①在横波中波长等于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在纵波中波长等于相邻两 个密部或疏部的中央之间的距离。 ②质点振动一个周期,振动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恰好等于一个波长,即: 振动在一个周期里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2)波速定义:波的传播快慢,其大小由介质的性质决定的,在不同的介质中 速度并不相同。 单位:米/秒 符号:v 表达式:v=λ/T=λf (3)周期和频率:质点振动的周期又叫做波的周期(T);质点振动的频率又叫 做波的频率(f)。 波的振动周期和频率只与振源有关,与媒 质无关。(媒质质点的振动都是受迫振动,所以周期同振源的周期)。

人教版高中物理一轮复习课件:选修3-4

人教版高中物理一轮复习课件:选修3-4

波的干涉现象 【例证3】(1)如图所示表示两列相干水波的叠加情况,图中的 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设两列波的振幅均为5 cm,且图 示的范围内振幅不变,波速和波长分别为1 m/s 和0.5 m.C点是 BE连线的中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E两点都保持静止不动 B.图示时刻A、B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20 cm C.图示时刻C点正处于平衡位置且向水面以上运动 D.从图示的时刻起经0.25 s,B点通过的路程为20 cm
T
离Δx=8 m,故最前面的波峰传播到Q点,也就是Q点第一次出现波 峰的时间为t= x= 8s=8 s.
v1
答案:(1)向下 (2)8 s
【总结提升】解答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综合问题的关键点 (1)分清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此问题很简单,只要看清横坐标表 示的意义即可,横坐标为x则为波动图象,横坐标为t则为振动图象. (2)看清横、纵坐标的单位.尤其要注意单位前的数量级. (3)找准波动图象对应的时刻. (4)找准振动图象对应的质点.
d.只给出两时刻的波形,则有多次重复出现的可能. 解决此类问题时,往往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即找到 一个周期内满足条件的特例,在此基础上,如知时间关系,则 加nT;如知空间关系,则加nλ. (3)波形的隐含性形成多解: 在波动问题中,往往只给出完整波形的一部分,或给出几个特 殊点,而其余信息均处于隐含状态.这样,波形就有多种情况, 形成波动问题的多解性.
(1)若波速向右,波速多大? (2)若波速向左,波速多大? (3)若波速大小为74 m/s,波速方向如何?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四点: (1)写出传播距离与波长的关系进而知道传播时间与周期的关系; (2)根据限定条件确定k的取值; (3)由波速公式求波速; (4)根据传播距离判断波的传播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二单元 振动与波、光、相对论(选修3-4)一、选择题1.(2016·四川成都一模)如图所示,两根完全相同的弹簧和一根张紧的细线将甲、乙两物块束缚在光滑水平面上,已知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当细线突然断开后,两物块都开始做简谐运动,在运动过程中( )A .甲的振幅大于乙的振幅B .甲的振幅小于乙的振幅C .甲的最大速度小于乙的最大速度D .甲的最大速度大于乙的最大速度2.一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振动频率是4 HzB .在10 s 内质点经过的路程是20 cmC .第4 s 末质点的速度为零D .t =1 s 和t =3 s 两时刻,质点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同3.(2016·江西联考)如图所示,曲轴上挂一个弹簧振子,转动摇把,曲轴可带动弹簧振子上下振动。

开始时不转动摇把,让振子自由振动,测得其频率为2 Hz 。

现匀速转动摇把,转速为240 r/min 。

则( )A .当振子稳定振动时,它的振动周期是0.5 sB .当振子稳定振动时,它的振动频率是4 HzC .当转速增大时,弹簧振子的振幅增大D .当转速减小时,弹簧振子的振幅增大4.如图所示,物体A 和B 用轻绳相连,挂在轻弹簧下静止不动,A 的质量为m ,B 的质量为M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

当连接A 、B 的绳突然断开后,物体A 将在竖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则A 振动的振幅为( )A.Mg kB.mgk10sin2x tπ=C.(M +m )g k D.(M +m )g 2k5.(2016·山东泰安一模)一列横波沿直线传播,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有A 、B 两点。

在t 时刻A 、B 两点间形成的波形如图甲所示,在(t +3 s)时刻A 、B 两点间形成的波形如图乙所示,已知A 、B 两点间的距离s =9 m ,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周期为4 s ,波一定向右传播 B .若周期大于4 s ,波可能向右传播C .若波速为8.5 m/s ,波一定向左传播D .该波波速可能的最小值为0.5 m/s6. (2016·宁波一中质检)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0.10s t =时刻的波形图,P 是平衡位置为 1.0m x =处的质点,Q 是平衡位置为 4.0m x =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 的振动图象,则A .0.15s t =时,质点Q 的加速度达到负向最大B .质点Q 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cm)C .从0.10s t =到0.25s t =,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了6mD .从0.10s t =到0.25s t =,质点P 通过的路程为30cm7.(2015·安庆一中质检)如图甲所示,一根水平张紧的弹性长绳上有等间距的Q ′、P ′、O 、P 、Q 质点,相邻两质点间距离为1m ,t=0时刻O 质点从平衡位置开始沿y 轴正方向振动,并分别产生向左和向右传播的机械波,O 质点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当O 质点第一次达到正方向最大位移时,P 点刚开始振动,则 ( )s-m-A .P ′、P 两点距离为半个波长,因此它们的振动步调始终相反B .当Q ′点振动第一次达到负向最大位移时,质点O 的运动路程为25cmC .当波在绳中传播时,波速为1m/sD .若O 质点振动加快,波的传播速度不变8. (2014·福州一中质检)如图甲所示,o 点为振源,op=12cm ,t=0时刻o 点开始振动,产生向右沿直线传播的简谐横波,图乙为从t=0时刻开始描绘的p 点的振动图像,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该列波的周期为2s B.该列波的波速为4m/sC.t=0至t=3s 时间内振源o 通过的路程为15cmD. t=0时刻振源o 处于平衡位置且沿y 轴正方向运动9.如图所示,在均匀介质中,A 、B 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个波源,其简谐运动表达式均为x =0.1sin 20πt(m),形成的机械波的波速都是10 m/s 。

介质中P 点与A 、B 两波源间的距离分别为4 m 和5 m 。

则( ) A.波的周期为0.2 s B.波的波长为2 m C.P 点一定是振动加强点 D.P 点可能是振动减弱点10.(2015·鸡西一中一模)将一单摆向左拉至水平标志线上,从静止释放,当摆球运动到最低点时,摆线碰到障碍物,摆球继续向右摆动。

用频闪照相机拍到如图所示甲乙的单摆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摆线碰到障碍物前后的周期之比为3:2. B .摆线碰到障碍物前后的摆长之比为3:2C .摆球经过最低点时,线速度变小,半径减小,摆线张力变大D .摆球经过最低点时,角速度变大,半径减小,摆线张力不变11.(2016·湖南十三校联考)隐形飞机的原理是:在飞机研制过程中设法降低其可探测性,使之不易被敌方发现、跟踪和攻击。

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运用隐蔽色涂层,无论距你多近的距离,即使你拿望远镜也不能看到它B .使用吸收雷达电磁波材料,在雷达屏幕上显示的反射信息很小、很弱,很难被发现C .使用吸收雷达电磁波涂层后,传播到复合金属机翼上的电磁波在机翼上不会产生感应电流D .主要是对发动机、喷气尾管等因为高温容易产生紫外线辐射的部位采取隔热、降温等措施,使其不易被对方发现和攻击12.(2016·湖北八校联考)关于波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当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B .光波从空气进入水中后,更容易发生衍射C .波源沿直线匀速靠近一静止接收者,则接收者接收到波信号的频率会比波源频率低D .不论机械波、电磁波,都满足v =λf ,式中三参量依次为波速、波长、频率E .电磁波具有偏振现象二、非选择题13.(2015·北京东城区一检)实验小组的同学做“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1)实验前他们根据单摆周期公式导出了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 =4π2LT2,其中L 表示摆长,T表示周期。

对于此式的理解,四位同学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同学甲:T 一定时,g 与L 成正比; 同学乙:L 一定时,g 与T 2成反比; 同学丙:L 变化时,T 2是不变的;同学丁:L变化时,L与T2的比值是定值。

其中观点正确的是同学________(填“甲”“乙”“丙”或“丁”)。

(2)实验室有如下器材可供选用:A.长约1 m的细线B.长约1 m的橡皮绳C.直径约2 cm的均匀铁球D.直径约5 cm的均匀木球E.秒表F.时钟G.最小刻度为毫米的米尺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最小刻度为毫米的米尺,他们还需要从上述器材中选择________(填写器材前面的字母)。

(3)他们将符合实验要求的单摆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其上端固定,下端自由下垂(如图所示)。

用刻度尺测量悬点到________之间的距离记为单摆的摆长L。

(4)在小球平稳摆动后,他们记录小球完成n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则单摆的周期T=________。

(5)如果实验得到的结果是g=10.29 m/s2,比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大,分析可能是哪些不当的实际操作造成这种结果,并写出其中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015·湖北八校联考)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请按照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两图都是光的条纹形状示意图,其中干涉图样是________。

(2)将下表中的光学元件放在图丙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装置,并用此装置测量红光的波长。

将白光光源C放在光具座最左端,依次放置其他光学元件,由左至右,表示各光学元件的排列顺序应为________。

(填写元件代号)(3)已知该装置中双缝间距d=0.50 mm,双缝到光屏的距离L=0.50 m,在光屏上得到的干涉图样如图甲所示,分划板在图中A位置时游标卡尺如图乙所示,则其示数为________mm;在B位置时游标卡尺如图丙所示。

由以上所测数据可以得出形成此干涉图样的单色光的波长为________m。

15.某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某研究小组根据光学知识,设计了一个测液体折射率的仪器,如图所示。

在一个圆盘上,过其圆心O作两条相互垂直的直径BC、EF。

在半径OA上,垂直盘面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并保持位置不变。

每次测量时让圆盘的下半部分竖直浸入液体中,而且总使得液面与直径BC相平,EF作为界面的法线,而后在图中右上方区域观察P1、P2。

同学们通过计算,预先在圆周EC部分刻好了折射率的值,这样只要根据P3所插的位置,就可以直接读出液体折射率的值。

(1)若∠AOF=30°,OP3与OC之间的夹角为45°,则在P3处刻的刻度值为________。

(2)若在同一液体中沿AO方向射入一束白光,最靠近OC边的是________色的光,增大入射角度,________色的光在刻度盘上先消失。

16.(2016·温州质检)弹簧振子以O点为平衡位置,在B、C两点间做简谐运动,在t=0时刻,振子从O、B间的P点以速度v向B点运动;在t=0.20 s时刻,振子速度第一次变为-v;在t=0.50 s时刻,振子速度第二次变为-v。

(1)求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T;(2)若B、C之间的距离为25 cm,求振子在4.0 s内通过的路程;(3)若B、C之间的距离为25 cm,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写出弹簧振子位移表达式,并画出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

17.(2015·东北三校联考)一列沿x轴正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的图象如图所示,经0.1 s,质点M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求:(1)波传播的速度;(2)质点M在1.2 s内走过的路程。

18.(2016·湖北仙桃市八中质检)一个折射率为n、半径为R玻璃球,放在空气中,在玻璃球内有一点光源可向各个方向发光,如果要求点光源发出的所有光都能够射出玻璃球,则此点光源距离球心的位置应满足什么条件?19.如图所示,ABCD是一直角梯形棱镜的横截面,位于截面所在平面内的一束光线由O 点垂直AD边射入。

已知棱镜的折射率n=2,AB=BC=8 cm,OA=2 cm,∠OAB=60°。

①求光线第一次射出棱镜时,出射光线的方向。

②第一次的出射点距C多远。

20.(2016·山西忻州第一中学等四校联考)如图所示,直角玻璃三棱镜ABC置于空气中,棱镜的折射率为n=2,∠A=60°。

一细光束从AC的中点D垂直于AC面入射,AD=a,求:(1)画出光路图并计算出光从棱镜第一次射入空气时的折射角;(2)光从进入棱镜到它第一次从棱镜中射出所经历的时间(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