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组织器官对内环境稳态的作用讲解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课---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讲解及巩固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必修课---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讲解及巩固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B.③中二氧化碳浓度常低于②
C.①可以与②④进行相互转化
D.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①和②
4.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
5.(2015 江苏高考) 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
【要点诠释】 (1)血浆是血液的一部分,所以血液并不全是细胞外液。血浆(液体成分)包括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 血浆蛋白等。血细胞(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2)血浆中的物质除大分子蛋白质外,都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绝大部分的组织 液还可以重新通过毛细血管壁渗透回血浆中,少部分(约 10%)则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又 进入血管成为血浆。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通过细胞膜进行物质交换。 (3)内环境【高清课堂: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07:53~15:17
【答案】B
【解析】体液中的缓冲成分既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又能与碱性物质反应,这样,当体液中酸性物质或者碱性物质
多的时候,缓冲体系都要发挥作用,把溶液调至中性,维持体液酸碱度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A、C、D 三个选
项也说明了无机盐的功能,但不是对题干中既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又能与碱性物质反应的解释。
【变式二】
1
内环境是细胞内液。因此内环境是相对人体外界环境而言的,相对于细胞来说是外环境。但人的呼吸道、肺泡腔、 消化道、泪腺、输卵管、输尿管等有孔道与外界相通的结构中的气体或液体都应视为外部环境。也就是说体内的 一些液体,如尿液、泪液、消化液等不是内环境(细胞外液)中的液体。
(3)细胞外液即内环境,二者外延和内涵相同,只是名字不同而已。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 细胞生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2.细胞外液的成分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8单元 1 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 Word版含答案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8单元 1 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 Word版含答案

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2.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Ⅱ)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调节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1)体液的组成(2)体液各组分间的相互转化关系(3)写出下列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必修3 P3“相关信息”改编)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甚至是“血泡”。

分析二者成分:水泡: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

血泡: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还含有____________。

答案:组织液组织液血细胞2.内环境的成分及理化性质(1)血浆的成分①含量约90%的是水,约7%~9%的是蛋白质,约1%的是无机盐。

②血液运送的物质:各种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 二者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4)内环境的作用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完善下图所示内容:(必修3 P5旁栏思考改编)生理盐水与血浆、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同,称为等渗溶液,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但是过多注射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以下解释不正确的是( )A .生理盐水与细胞外液虽为等渗溶液,但是成分差别非常大B .生理盐水成分与血浆成分明显不同,过量补充会影响pH 的稳态C .过量补充生理盐水时,血浆中的其他成分,如钾离子的浓度会偏低D .过量注射生理盐水会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发生改变答案:D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及其调节(2)稳态失衡: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原因⎩⎪⎨⎪⎧①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②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下面三幅图为体液或内环境组成及调节机制,请思考:(1)图甲中[B]一方面与A双向物质交换,另一方面可与[C]________进行双向物质交换,图中a、b、c分别为B与C、A与B及B与D间间隔的“屏障”,则a、b、c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

内环境和稳态的生理意义

内环境和稳态的生理意义

内环境和稳态的生理意义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对内环境和稳态的生理意义进行一个简要的介绍和概述,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写作内容:概述内环境和稳态是生物体内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们在维持生命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内环境是指生物体内细胞外液的组成和特征,包括温度、pH值、电解质浓度等,它对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稳态则是指维持内环境相对恒定的状态,使得生物体能够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内环境的定义和作用内环境的定义是指维持在相对恒定的状态下的生物体内部环境,其特点是变化幅度较小,而变化方向与外部环境变化方向相反。

这种相对恒定的内环境有助于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和稳定,保证生物体能够正常生存和运动。

内环境通过一系列的生理调节机制来实现,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

稳态的重要性和机制稳态是生物体内各种生理参数相对恒定的状态。

维持稳态对于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适应能力至关重要。

生物体在不同的内外环境条件下能够保持相对恒定的稳态,这得益于一个复杂的调节机制。

稳态的维持主要通过负反馈调节来实现,即当内环境参数发生变化时,生物体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反向调节,以保持内环境的相对恒定。

总结内环境和稳态在生理学中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内环境的稳定性对于维持细胞正常功能和生物体的生存至关重要。

而稳态的维持是靠生物体内复杂的调节机制来实现的,这些调节机制使得生物体能够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对于生理学研究和医学应用而言,深入理解内环境和稳态的生理意义有助于探索更多关于生物体内部调节机制的奥秘,并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对内环境和稳态的生理意义进行探讨。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内环境和稳态的基本概念进行概述。

我们将介绍内环境的定义以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同时解释稳态在维持内环境平衡中的重要性。

接下来,我们将进入正文部分,重点讨论内环境的定义和作用。

各组织器官对内环境稳态的作用

各组织器官对内环境稳态的作用

各组织器官作用内环境稳态的概述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以及免疫系统的调控下,使得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这种内环境的稳态不是固定不变的静止状态,而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表现为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发生变动,例如体温维持在37℃左右,血浆pH维持在7.4左右,血浆渗透压为770千帕左右,血糖:80~120毫克%,水:百分之九十到百分之九十二。

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失衡可导致疾病。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赖于各器官,尤其是内脏器官功能状态的稳定、机体各种调节机制的正常以及血液的纽带作用。

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进行。

如果某种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引起稳态失调。

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有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不断进行的代谢活动内环境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的范围。

稳态的调节:(1)代偿性调节反应:内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组织和器官的活动,并产生一些反应,来减小这种变化.(2)“神经——体液——免疫”为稳态的调节机制,与稳态调节直接相关的系统有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神经等。

(一)循环系统(1)血液循坏心脏和血管组成机体的循环系统,血液在其中按一定方向流动,周而复始,称为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运输代谢原料和代谢产物,使机体新陈代谢能不断进行;体内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或其它体液因素,通过血液的运输,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相对稳定的维持和血液防卫功能的实现,也都有赖于血液的不断循环流动。

人类的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包括91% ~ 92%的水和血浆蛋白。

血浆蛋白能形成胶体渗透压,调节血管内外的水份分布使其保持相对动态稳定,从而维持内环境稳态。

第8单元 稳态与调节 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8单元  稳态与调节 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3.内环境理化性质的改变引起的常见疾病分析
[题点考法全训] 1 . (2021·8 省 联 考 , 重 庆 卷 ) 下 列 有 关 动 物 内 环 境 稳 态 的 叙 述 , 错 误 的 是 ()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 B.缓冲物质可以维持细胞外液的pH相对稳定 C.寒冷刺激引起骨骼肌发生不自主颤抖时,体温已低于正常水平 D.运动后水分排出较多,此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解析:寒冷刺激引起骨骼肌发生不自主颤抖时,体温仍能维持正常水平,C 错误。 答案:C
3.(选择性必修1 P10“与社会的联系”)人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中或在夏季炎 热的日光下,会造成“中暑”。试从稳态失衡的角度分析“中暑”的原因。
提示:高温环境下,人体内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失,引起体热过度蓄积和 体温失调,进而导致稳态失调,出现“中暑”。
4.(选择性必修1 P6“拓展应用”)剧烈运动后,运动员会感到肌肉酸痛,但 其内环境中的酸碱度却能保持相对稳定,请解释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
(3)NaH2PO4/Na2HPO4 发挥作用的原理与上图相似:H2PO-4 呈酸性,可以 与 OH-反应生成 HPO24-和 H2O,HPO24-呈碱性,可以和 H+反应生 H2PO-4 。
2.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各器官、系统与内环境的关系图示分析
(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系统 ①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②参与调节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提示:剧烈运动时,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 肌肉酸痛,但由于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H2CO3/HCO-3 等)进行调节,pH 保持 相对稳定。
微课题(一) 内环境的组成及其关系 [系统深化知能]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PPT课件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PPT课件
4
5
不同细胞所处内环境归纳
内环境作用: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 媒介。
6
1.O2的进入 氧气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需要多种器官和系统的参与。首 先氧气借助呼吸系统进入肺泡,然后扩散进入肺泡周围的 毛细血管,借助血液循环系统到达组织细胞处,接着从组 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扩散出来,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 参与物质的氧化分解。
B.CO2能够刺激呼吸中枢,内环境中CO2浓度越高越有利于 人体代谢
C.细胞代谢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氧化分解,血糖浓度 升高具有促进代谢的作用
D.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内环境的温度越高,酶的催化作 用越强,代谢越快。
13
解析:内环境是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当内环境的渗 透压和细胞渗透压一致时细胞能够保持正常的形态,维持正常 的生理功能;内环境渗透压降低将导致细胞过度吸水甚至涨破, 而使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不能维持;当内环境渗透压过高时, 细胞因大量失水而萎缩,正常形态和功能不能维持,所以说内 环境渗透压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细胞维持正常形态和功能的必要 条件,A正确。 CO2能够刺激呼吸中枢,但内环境中CO2浓度过高时会影响细 胞内CO2向内环境的扩散,在细胞内抑制细胞呼吸过程,故不 利于人体代谢,B错误; 血糖浓度过高,导致高血糖或糖尿病等疾病发生,不能进行正 常代谢,C错误; 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只有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才能正常发 挥催化功能,而并非温度越高催化作用越强,D错误。 答案:A
解析:淋巴管阻塞导致组织液中蛋白质不能正常渗入淋巴 管,使组织液浓度升高,易引起水肿;血钙增多容易引起 肌无力,血钙过少容易引起抽搐;过敏反应是由再次接触 同种过敏原引起的免疫反应;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无机盐 的大量丢失,蛋白质不会丢失。
12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内环境的稳态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内环境的稳态

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以 H2CO3/NaHCO3 缓 冲对为例)。
过多的碳酸氢钠由泌尿系统排出
PH不升高
2. 乳酸 + NaHCO3
乳酸钠 + H2CO3
乳酸钠由泌尿系统排出
PH不降低
H2CO3
H2O+ C02
CO2经呼吸系统排出
PH不降低
内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稳态
血浆pH稳定的机制(7.35--7.45)
5.调节能力: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__一__定__限__度___的,当 _外__界__环_境__的__变__化__过于剧烈,或_人__体__自__身__的__调__节__功__能__出现障碍时, 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6.生理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正__常__生__命__活__动__的必要条件。
外界温差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
多食、多饮、多尿、口渴、饥 饿感强烈,身体消瘦
头痛、乏力、心跳加快
食欲不振、四肢无力
疲倦、周身不适、恶心
高热、皮肤干燥、恶心、呕吐 、食欲不振、心悸、头疼、病
死率较高
疲倦、周身不适、恶心
稳态失调的原因
外环境变化过于剧烈(外因)
任务驱动
活动一:
明确化验单上各类检测项目的具体含义,为什么能够通过
各类指标来反应机体的健康状况?分析化验单上的参考值为什么是一个范围而不
是恒定的数值,说明什么问题?
活动二:通过
推测机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
的;建构模型解释人体各系统是如何协调维持机体PH稳定的,
分析各个
器官系统是如何保持协调一致的?
活动三:列举2-3个日常生活中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实例并解释。

《内环境的稳态》稳态生理意义

《内环境的稳态》稳态生理意义

《内环境的稳态》稳态生理意义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精妙无比的大工厂,每一个细胞、每一种组织和器官都在有条不紊地工作着。

而在这看似复杂的运作背后,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内环境的稳态。

什么是内环境呢?简单来说,内环境就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而稳态,则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如温度、酸碱度、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内环境失去了稳态,会发生什么呢?那将是一场可怕的灾难。

比如,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细胞内酶的活性,从而导致细胞代谢紊乱。

再比如,血液中的酸碱度失衡,可能会使细胞无法正常进行呼吸作用,无法获取足够的能量。

那么,内环境的稳态到底具有怎样重要的生理意义呢?首先,稳态为细胞的正常代谢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它们的代谢过程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

只有当内环境的温度、酸碱度、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时,细胞内的各种化学反应才能正常进行。

例如,细胞呼吸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如果内环境的这些条件发生剧烈变化,细胞呼吸就会受到影响,无法为细胞提供足够的能量,细胞的功能就会受损甚至死亡。

其次,稳态有助于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与其所处的内环境密切相关。

当内环境稳态被破坏时,细胞可能会因为渗透压的改变而吸水膨胀或失水皱缩,从而影响其正常的结构和功能。

例如,当人体摄入过多的盐分而又不能及时排出时,血液的渗透压会升高,导致细胞失水,可能会影响到肾脏、心脏等器官的正常功能。

再者,稳态对于机体的免疫功能也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部队”,它能够识别和清除侵入体内的病原体和异常细胞。

内环境的稳态为免疫系统的正常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如果内环境失衡,免疫系统的功能可能会受到抑制,导致人体容易感染疾病。

例如,长期的营养不良会导致内环境中营养物质缺乏,使免疫系统无法合成足够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从而降低人体的抵抗力。

此外,稳态还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密切相关。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一、内分泌调节:内分泌是一种特殊的调节机制,它可以通过激素的
释放,调节人体内的温度、水平、酸碱度以及营养物质等状态。

通过调节
温度和水平,可以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为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提供必要
的能量。

二、神经调节:人体内的神经系统可以控制各种内部环境,如血液中
的温度、水平、pH值等。

它可以调节体液的量和组成,以及各种激素的
释放和血液中的物质的浓度。

通过神经调节,能够很好地保持体内环境的
稳定性和正常的生理活动,维护稳态。

三、机能调节机制:功能性调节是指在改变环境因素的条件下,人体
内部非体液性的调节机制,如体表温度、皮肤微血管的调节机制,和呼吸、排泄、水的流动调节机制。

功能性调节机制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一个重要
调节机制,可以有效调节人体的体温、pH值、水分的含量等环境因素。

高三一轮复习生物:内环境的稳态课件

高三一轮复习生物:内环境的稳态课件

4、探6.究结生果物: 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4)实验结果:
自来水组
缓冲液组
肝匀浆组
(5)结论:
在一定范围内,生物组织匀浆的性质类似于_缓__冲__液__而不同于_自__来__水___, 这说明_生__物__材__料__内__含__有__缓__冲__物__质__,能够__维__持__p_H_的__相__对_稳__定____。
考法1 围绕内环境稳态及其发展,考查生命观念
2 . (不定项)随着生理学及其他学科的发展,稳态的概念得到巩固和发
展,其内涵也不断充实。人们发现,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都存在着类似
于内环境稳态的特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D
)
A.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及渗透压、温度和酸碱度等保持
总之,细胞的代谢过程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 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
内环境稳态失调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
3、稳态概念的发展
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都存在着类似于内环境稳态的特性。
01
4、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1)实验原理 在溶液中加入酸或碱,缓冲对(如:HPO42-/H2PO4-)能 使溶液pH的变化减弱;与自来水相比,生物组织匀浆 更类似于缓冲液。
考法3 围绕血浆pH调节的原理,考查科学探究能力
6.(2022·十堰期末)正常人的血浆pH通常能维持在7.35~7.45,与其
中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过酸、过碱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代谢,人体血
浆pH的主要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B( )
A.人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均可产生CO2 B.CO2可参与体液调节,当血浆中CO2 浓度过高时,人体会通过调节改变呼吸频率 C.当饮食中摄入的有机酸或代谢产生的乳酸较多时,人体血浆pH会明 显低于正常值 D.饮食中摄入的Na2CO3过多时,人体会通过泌尿系统直接以尿液的形式 将其排出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的稳态课程标准素养要求内环境的变化会引发机体的自动调节,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1.生命观念:建立生物体的稳态观。

2.科学思维:建构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模型。

3.科学探究: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2.影响内环境动态变化的因素3.稳态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内环境稳态实现的基础: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探究历程3.稳态失调: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危及机体健康。

[提醒]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代谢速率不一定下降,如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增多时,代谢速率上升,表现出甲亢症状。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1.实例(1)细胞代谢需要依靠氧化分解葡萄糖来提供能量,只有血糖浓度和血液中的含氧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这一反应提供充足的反应物。

(2)只有温度、pH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

2.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内环境的变化不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2)内环境的稳态就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3)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离不开体内细胞的参与。

()(4)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代谢紊乱,此时代谢速率一定下降。

()答案:(1)×(2)×(3)√(4)×知识点一内环境稳态的维持1.内环境稳态2.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流程图1.(2021·辽宁葫芦岛高二检测)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等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内环境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D.细胞不仅仅依赖于内环境,还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答案:C2.(2021·安徽合肥高二期末)许多运动员为了延缓乳酸产生,采取肌肉按摩措施。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例1】答案 D解析考查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内环境的稳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A、B选项只说明内环境稳态的某个方面,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不是保持不变的,C项错误。

【例2】答案 C解析选项A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与进入血液中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起作用,使血液的pH维持在7.35~7.45之间;选项B肾脏不时地排出内环境中的多余成分,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定;选项D通过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入血液中,维持血糖的稳定;而选项C叙述不十分恰当,应为细胞不断进行着呼吸作用,且与稳态的实现没有直接联系。

【例3】答案 A解析解答本题首先应清楚37℃的体温是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如果体温过高,必然使酶活性降低,导致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紊乱,严重时会引起死亡。

因此在高烧不退即持续高温的情况下,最重要的措施就是立即降低体温,以减少对机体的损伤。

B、C两项明显与降温有关,因此正确,而A、D则具有迷惑性。

一般认为适当撤减衣被,病人会感觉冷,从而进一步加剧病情,而加盖衣被,增加排汗量,可通过排汗降低体温。

这种理解的前提条件是病人的体温调节功能正常,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即生理恒温器的“调定点”基本维持在37℃左右,这样才有恢复正常体温的能力。

而题干所说的“高烧不退”即体温一直维持在相当高的一个温度值上,说明生理恒温器的“调定点”保持在38.5℃~41℃之间,加盖棉被不仅不会排汗,反而影响了体内热量的散失,使高温持续,对机体造成伤害。

适当撤减衣被正好与降温有关,因此,A措施不正确,D措施正确。

【例4】答案(1)乳酸CO2O2(2)因为血液中存在H2O+CO2(经呼吸系统排出体外)/NaHCO3缓冲对,当乳酸进入血液后,与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分解成CO2经呼吸排出(3)氧化分解;合成葡萄糖或肝糖原达标检测1答案 C解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是相对稳定的,不是恒定不变的。

一轮复习专题21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解析版)

一轮复习专题21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解析版)

专题21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考纲解读】【知识梳理】1.内环境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内环境是指细胞____液。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_______含量较高。

3.内环境的作用(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___________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___________状态叫做稳态。

(2)实质是内环境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3)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是机体进行__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

【考点精讲】内环境及其稳态1.内环境的组成(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2)内环境主要成分的关系①组织液、淋巴、血浆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含量很少。

②三种主要成分的转化(3)内环境及其组成的两个“必须认准”必须认准三类内环境物质①小分子物质——CO 2、O 2、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等。

②大分子物质——血浆蛋白、抗体等。

③信号分子——淋巴因子、激素、神经递质等。

必须认准三类“非内环境物质”①专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如血红蛋白、呼吸酶等)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②专存在于细胞膜上的物质(如载体、受体)不属于内环境成分,专存在于与外界相通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等)中的物质(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等)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2021_2022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

2021_2022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C.包括pH和血糖的调节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X畴【解析】内环境稳态通过自身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实现,A正确。

内环境稳态包括内环境各种化合物含量的调节以及体温、pH等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故BC正确,D错。

【答案】 D2.下列有关缓冲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缓冲溶液能够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维持pH基本不变B.缓冲溶液通常由1~2种缓冲剂溶解于水中配制而成C.调节缓冲剂的使用比例就可以制得在不同pHX围内使用的缓冲液D.生物体内进行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一定的pH下进行【解析】缓冲溶液能够在一定X围内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维持pH基本不变,A错误。

【答案】 A3.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蛋白质等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解析】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可存在于细胞外液中的物质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如CO2、尿素、神经递质、蛋白质等,A项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项正确;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C项错误;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正常机体自动调节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协调活动,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D项正确。

【答案】 C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生命活动会受到威胁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D.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解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恒定不变,而是相对稳定的状态,A项正确、C项错误;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细胞代谢就会出现紊乱,机体生命活动会受到威胁,B项正确;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主要是神经-体液-免疫的共同调节,D项正确。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复习知识梳理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复习知识梳理

必修3《稳态与环境》复习学问梳理第一单元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其次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一、稳态的生理意义 1、内环境:(1)单细胞生物一般生活在水中,通过细胞膜干脆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

(2)体液的组成:(3)内环境:①概念:相对于人体生活的外界环境,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练习:写出下列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1)组织细胞:组织液(2)血细胞:血浆(3)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4)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 (5)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

②主要组成之间的关系:(如上图)③功能: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稳态(1)概念: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整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改变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调整机制经典说明: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整和体液调整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目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整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整机制。

组织液 血浆 淋巴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体液 (内环境)(3)调整途径反馈调整: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整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整方式叫做反馈调整。

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加的调整。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整。

(4)意义:维持内环境在肯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特殊提示】①稳态不是肯定稳定,而是相对稳定。

②稳态主要通过神经调整,体液调整起协助作用,另外,免疫调整也起作用。

③人体维持稳态的实力是有肯定的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改变过于猛烈或人体自身的调整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二、体温调整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

2、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

3、体温的来源:体内有机物氧化分解过程中释放出来的热量。

生理学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生理学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生理学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内环境稳态啊,这就像是身体里一场超级精密的魔术表演。

你想想,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热闹非凡的小宇宙,里面各种细胞、组织、器官就像不同性格的小居民。

内环境呢,就像是这个小宇宙里的空气、土壤和水,得保持在一个恰到好处的状态。

如果内环境稳态乱了套,那就好比是一场大灾难。

比如说体温,正常的体温就像一个精准调好的空调温度,37℃左右那是刚刚好。

要是体温突然像火箭一样飙升,或者像坐滑梯一样猛降,身体里的细胞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或者冰窖里的冻肉,完全不知所措。

细胞们会大喊:“这是什么鬼天气,还让不让人好好工作啦!”再说说酸碱度,内环境的酸碱度得像精心调配的鸡尾酒一样平衡。

要是酸多了或者碱多了,身体里的酶就惨了,它们就像一群娇贵的小厨师,只能在特定的酸碱度环境里做出美味的“细胞食物”。

一旦酸碱度失调,酶们就罢工,那细胞们就只能饿肚子,身体这个大工厂也就没法正常运转了。

血糖也是个调皮的家伙。

正常的血糖水平就像一个听话的小木偶,被身体里的激素这个木偶师控制得稳稳当当。

要是血糖突然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乱跑,要么高得离谱,要么低得可怜,那身体里的细胞就像在坐过山车,一会儿饿得头晕眼花,一会儿又被糖塞得喘不过气来。

内环境的离子浓度也很关键。

钙离子啊、钠离子啊、钾离子啊这些离子,就像身体里的小螺丝钉,虽然渺小但作用巨大。

离子浓度稳定的时候,细胞就像住在坚固房子里的小居民,安心又踏实。

一旦离子浓度乱了,细胞的大门就像没锁好的门,一会儿开一会儿关,细胞里面乱成一团。

内环境稳态就像身体的和平使者,让各个器官和细胞能够和谐共处。

就像一个超级和睦的大家庭,大家都按照规则办事,身体这个大家庭就会繁荣昌盛。

要是稳态失衡,那就像家庭里天天吵架,最后肯定是鸡飞狗跳,身体也就病恹恹的了。

所以啊,内环境稳态就是身体里的定海神针,是身体这个复杂王国里的基本法则。

它默默地守护着我们的健康,让我们能够活蹦乱跳地去探索世界,要是没有它,我们的身体就像一艘失去舵手的船,在疾病的海洋里随波逐流。

生理论文,各系统对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作用

生理论文,各系统对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作用

SHENG LI LUN WEN JI SHI YAN BAO GAO 生理论文及实验报告针推专业一班针推一班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孙满超2015/6/25身体各系统对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作用人机体中有众多系统对维持内环境问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循环系统-人身体中的运输站,呼吸系统-人身体中的气体交换站,消化系统-人身体中的能量吸收站,泌尿系统-人身体中的“污水”处理站,内分泌系统-人身体中的功能放大站,神经系统-人身体中的核心处理站,他们各司其职,功不可没!循环系统稳态对内环境稳态的作用循环系统是生物体的细胞外液(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及其借以循环流动的管道组成的系统。

从动物形成心脏以后循环系统分心脏和血管两大部分,叫做心血管系统。

心脏循作为环系统的核心器官,心脏窦房结四期自动去极化,使心脏产生有节律的跳动,使心脏射血,是血压形成的前提条件;在心脏射血后受血管小动脉,微动脉等对血流产生外周阻力,使得动脉血压升高,但仅仅有这些还不能维持血压平稳;主动脉弓和大血管弹性储器作用,减小了心脏周期运动中血压的波动,使血压维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然而这部分我们讨论的是什么,是循环系统对内环境稳态的作用,人体的内环境正是由血液,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构成,血环系统循环的是什么,是体液,然而体液似乎有一个统一的来源——血浆。

血浆从毛细血管滤过形成组织液的动力——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除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水及其他小分子物质均可滤过毛细血管壁以完成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可不要小看这部分的物质交换,他们供应了全身细胞的物资需求,维持了内环境的稳态,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前提,如果非要细化的盘点一下我想不得不提的就是:(1)心脏的跳动:心肌细胞的终池不发达,细胞内的Ca2+不够,不足以使细胞收缩,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循环的血液中提供Ca2+,心肌不能收缩,生命岂不是做到尽头了!同时循环的血液之中的化学物质如NE、ACH还能调节心脏的跳动,心交感神经兴奋释放NE,使心肌产生正性的变时、变力、变传到效应;心副交感神经神经兴奋释放ACH,使心肌产生负性的变时、变力、变传到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组织器官系统对内环境稳态的作用内环境稳态的概述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以及免疫系统的调控下,使得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这种内环境的稳态不是固定不变的静止状态,而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表现为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发生变动,例如体温维持在37℃左右,血浆pH维持在7.4左右,血浆渗透压为770千帕左右,血糖:80~120毫克%,水:百分之九十到百分之九十二。

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失衡可导致疾病。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赖于各器官,尤其是内脏器官功能状态的稳定、机体各种调节机制的正常以及血液的纽带作用。

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进行。

如果某种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引起稳态失调。

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有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不断进行的代谢活动内环境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的范围。

稳态的调节:(1)代偿性调节反应:内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组织和器官的活动,并产生一些反应,来减小这种变化.(2)“神经——体液——免疫”为稳态的调节机制,与稳态调节直接相关的系统有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神经等。

(一)循环系统(1)血液循坏心脏和血管组成机体的循环系统,血液在其中按一定方向流动,周而复始,称为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运输代谢原料和代谢产物,使机体新陈代谢能不断进行;体内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或其它体液因素,通过血液的运输,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相对稳定的维持和血液防卫功能的实现,也都有赖于血液的不断循环流动。

人类的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包括91% ~ 92%的水和血浆蛋白。

血浆蛋白能形成胶体渗透压,调节血管内外的水份分布使其保持相对动态稳定,从而维持内环境稳态。

血浆蛋白一般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所以血浆胶体渗透压虽小,但对于血管内外的水平衡有重要作用。

由于血浆和组织液的晶体物质中绝大部分不易透过细胞膜,所以细胞外液的晶体渗透压的相对稳定,对于保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极为重要。

正常人的血浆的pH值约为7.35-7.45。

血浆pH值主要决定于血浆中主要的缓冲对,即NaHCO3/H2CO3的比值。

通常NaHCO3/H2CO3比值为20。

血浆中NaHCO3/H2CO3外,尚有其他缓冲对。

在血浆中有蛋白质钠盐/蛋白质、Na2HPO4/NaH2PO4,在红细胞内尚有血红蛋白钾盐/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钾盐/氧合血红蛋白、Na2HPO4/NaH2PO4、KH2PO4、KHCO3/H2CO3等缓冲对,都是很有效的缓冲对系统。

一般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液时,由于有这些缓冲系统的作用,对血浆pH值的影响已减至很小,特别是在肺和肾不断的排出体内过多的酸或碱的情况下,通常血浆pH值的波动范围极小。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其中,红细胞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运输O2和CO2,红细胞内有多种缓冲对,他们能有效的缓冲体内过多的酸碱物质,维持血浆pH值的相对稳定,从而保持内环境稳态。

白细胞的功能是参与机体的防御与免疫反应,防止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白细胞总数中,有一半以上存在于血管外的细胞间隙内,有30%以上贮存在骨髓内,其余的才是在血管中流动的。

这些白细胞凭藉血液的运输,从它们生成的器官,即骨髓和淋巴组织,到达发挥作用的部位。

(2)淋巴循环淋巴循环的作用:(1)回收组织液中的蛋白质(75 ~ 200g/日),(2)运输脂肪及其他营养物质(肠道吸收量80 ~ 90%);(3)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液体平衡;(4)清除组织中的红细胞、细菌及其他微粒。

淋巴结尚可产生淋巴细胞,参与免疫反应。

(二)呼吸系统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通过呼吸,机体从大气摄取新陈代谢所需要的O2,排出所产生的CO2,因此,呼吸是维持机体新陈代谢和其它功能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生理过程之一。

从肺泡扩散入血液的O2必须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各组织,从组织散入血液的CO2的也必须由血液循环运送到肺泡。

进入肺O2和CO2的都以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物理溶解的和化学结合的。

因为在肺或组织进行气体交换时,进入血液的O2、CO2都是先溶解,提高分压,再出现化学结合;O2、CO2从血液释放时,也是溶解的先逸出,分压下降,结合的再分离出现补充所失去的溶解的气体。

溶解的和化学结合的两者之间处于动态平衡。

(三)消化系统消化器官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从而为机体新陈代谢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和能量来源。

消化管内的吸收是指食物的成分或其消化后的产物,通过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消化过程是吸收的重要前提。

由于吸收为多细胞机体提供了营养,因而具有很大的生理意义。

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一般认为,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产物大部分是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的,回肠有其独特的功能,即主动吸收胆盐和维生素B12。

对于大部分营养成分,当它到达回肠时,通常已吸收完毕,因此回肠主要是吸收功能的贮备。

小肠内容物进入大肠时已经不含多少可被吸收的物质了。

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盐类,一般认为,结肠可吸收进入其内的80%的水和90%的Na+和CI-。

盐类和水分以及能被吸收的其他物质,能维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内环境稳态。

在小肠中被吸收的物质不仅是由口腔摄入的物质,由各种消化腺分泌入消化管内的水分、无机盐和糖,蛋白质和脂肪,维生素大部分将在小肠中被重吸收。

物质被重吸收后,将进入血液,淋巴,组织液中发挥自己的作用维持内环境稳态。

例如大量的水分如果不被重吸收,势必严重影响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而危及生命。

(四)泌尿系统肾脏排泄物种类最多数量最大,肾脏在调节机体的水和渗透压平衡以及酸碱平衡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机体内最重要的排泄器官。

另外,肾脏能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肾素,1α-羟化酶和前列腺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内分泌作用,因此肾不但是排泄器官,还是维持和调节机体内环境稳态过程中甚为重要的脏器之一。

肾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通过尿的生成和排出,①排除机体的大部分代谢终产物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②调节细胞外液量和渗透压;③保留体液中的重要电解质如钠、钾、碳酸氢盐以及氯离子等,排出氢离子,维持酸碱平衡。

肾交感神经的作用1.入球小动脉收缩,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流减少,滤过减少。

2.增加近端小管和髓袢对NaCI和水的重吸收。

体液性调节1.抗利尿激素(血管升压素、垂体后叶素)生理作用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

进而调节对水的吸收,维持内环境稳态。

(五)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腺和分解存在于某些组织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组成的一个体内信息传递系统,它通过分泌各种高效的生物活性物质,经过血液运输或在组织液中扩散而作用于靶细胞(或靶组织,靶器官)发挥调节作用。

所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称作激素。

它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共同调节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激素分为含氮类激素和类固醇激素。

含氮类激素分为1.肽类和蛋白质激素。

主要有下丘脑调节肽、神经垂体激素、腺垂体激素、胰岛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以及胃肠激素等。

2.胺类激素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

类固醇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和性腺分泌的激素,如皮质醇、醛固酮、雌激素、孕激素以及雄激素等。

另外,胆固醇的衍生物枣1,25-二羟维生素D3也被作为激素看待。

激素的生理作用有1.调节新陈代谢,维持内环境稳态;2.促进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保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 3.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与学习记忆行为有关;4.促进生殖器官发育成熟,调节生殖功能; 5.与神经系统密切配合,增强机体适应能力。

内分泌器官和内分泌腺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内环境。

如生长激素能调节代谢,调节免疫功能,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能量代谢,促进蛋白质,糖,脂肪等物质的代谢。

肾上腺素能促进水盐代谢,对机体各功能都有影响。

(六)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以及各种神经节组成。

能协调体内各器官、各系统的活动,使之成为完整的一体,并与外界环境发生相互作用。

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都是直接或间接处于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之下,神经系统是整体内起主导作用的调节系统。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同时,人体生活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环境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体内的各种功能。

这就需要对体内各种功能不断作出迅速而完善的调节,使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实现这一调节功能的系统主要就是神经系统。

神经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影响免疫功能,一条是通过神经释放递质来发挥作用,另一条是通过改变内分泌的活动转而影响免疫功能。

骨髓、胸腺、淋巴结等免疫器官均有自主神经进入,虽然神经纤维主要是支配血管的,但末梢释放的递质(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肽类)可以通过弥散而作用于免疫细胞。

去甲肾上腺素能抑制免疫反应,免疫细胞上有相应有肾上腺素能受体。

乙酰胆碱能增强免疫反应,免疫细胞上的胆碱能受体主要为M 型。

脑啡肽能增强免疫反应,而β-内啡肽的作用比较多样,有时能促进免疫反应,有时则抑制免疫反应。

神经体液调节都很重要,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共同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和机体生长、发育、繁殖、应激等生命活动。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

内环境渗透压、pH和温度等保持在适宜范围之内,为组织细胞的正常代谢创造了条件,这种稳态遭到破坏后,酶就不能正常发挥催化作用,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七)能量代谢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机体外部环境温度的变化,影响内环境的温度,机体内部生命活动产能代谢也会影响内环境的温度,当外部环境温度降低位于皮肤的温觉感受器感受到这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传导到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在接受神经冲动后,产生相应的神经冲动,经由神经系统传递到各个相关的组织器官,引起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减少血浆的散热量;引起竖毛肌的收缩,使皮肤起鸡皮疙瘩减少皮肤散热的面积;汗腺几乎不排汗,减少因为汗液蒸发散失的热量;引起骨骼肌的收缩,释放能量提高温度。

神经冲动还可以传递到一些腺体,像肾上腺、甲状腺促使这些腺体分泌相应的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等,由激素进一步影响其他靶器官进行调节。

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温度的稳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