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分扣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扣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好玩——分扣子

【教材简析】

实践活动《分扣子》旨在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给纽扣分类,并在分类的基础上比较交流,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让学生经历分类活动的过程,学会有条理地思考、表达。

【教学目标】

1. 结合分扣子的实践活动,了解分类是需要标准的,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2. 经历实际操作的过程,初步提高把握图形特征、抽象出多个图形共性的能力以及整理数据的能力。

3. 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在回顾、整理、交流活动中,初步学会全面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等,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分类的过程,体验分类的结果。

教学难点: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根据教材内容准备纸质扣子,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确定探究主题

1. 出示超市物品按类别摆放得整整齐齐的情景,初步感受分类

2. 出示图形:

说说可以怎么进行分类

预设:按形状分、按大小分

感悟: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出不同的结果

提问:如果不断地分下去,有没有可能得到一样的结果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3.淘气不小心把妈妈装纽扣的盒子打翻了,扣子撒了一地,要整理扣子,我们来帮帮他好吗?

(1)看一看(出示课件:扣子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说说自己的发现?(扣子形状不一样、扣眼数量不一样)

(2)想一想

引导学生想一想:这么多的纽扣,怎样才能一眼就能看出是什么样的纽扣。(把同样的放在一起;把纽扣分一分……)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把纽扣分一分就更清楚了,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扣子。(板书:分扣子)

二、小组合作,亲历分类过程

(一)分扣子活动任务:按不同标准将扣子进行分类。

1. 议一议:组织学生讨论分类标准。

讨论:你准备怎么分?与同桌交流。

引导全班交流不同的分类标准。(按形状分;按扣眼数量分)

教师在黑板上记录不同的分类标准。(板书:形状、扣眼个数)

2. 分一分

小组合作要求:小组同学先选择一个标准进行分类,然后合作一起动手分一分。分完后,组内互相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汇报结果:个别学生上台板演

看板书,观察分的结果看看有什么发现?

( 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1)每种分法还能继续往下分吗?如果能再分下去,可以怎样分?(引导学生发现还可以再接着按不同的标准继续分)

(2)继续分一分

(3)小组汇报

请小组两个同学在黑板上演示分扣子的过程,一人讲解,一人动手分扣子。教师记录分扣子的过程。

板书:形状→扣眼的个数 扣眼的个数→形状

3.想一想

(1)比较两次分类,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按照“形状→扣眼的个数”分类和按照“扣眼的个数→形状”的顺序进行分类,结果一样。

(2)提出问题:想一想,按照不同标准分下面的扣子,一直分下去,结果一样吗?

三、巩固练习

按不同标准分下面的算式,一直分下去,结果一样吗?分分看。

讨论:可以按怎样的标准和顺序分类。

完成练习纸

四、自我评价

1. 通过今天分扣子,你有什么收获吗?还有什么问题?

2. 填写“自我评价单”,同组两人互相说一说,互相鼓励一下。

小结: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生活中我们有很多地方要用到分类。回家后,请同学们用你学会的分类方法,动手把自己的书桌整理一下。

教学反思:

为了迎接学校的实效课堂评比,我执教了数学游戏《分扣子》一课,感慨颇多。

这一课,教材出现了第一个问题:一个按扣眼分、一个按形状分。第二个问题:继续分,为的是让孩子体会到:即使按不同的标准分,只要不断分下去,分到不能分为止,结果可能是相同的。于是我设计为:课的一开始,出示一大一小的圆与一大一小的正方形,显而易见的分类标准,极大地调动了孩子表达的欲望与激情,感受到同样的图形,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结果。这是对以往知识经验的有效回顾。接着,通过提问:如果不断地分下去,有没有可能得到一样的结果呢?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导入新课教学。

试教时,制作了精美的课件,扣子动态化的分飞,让孩子一目了然。但是,一堂课下来,随着课件的不断翻页,感觉放电影一般,一闪而过,弥留在孩子脑袋中的东西少得可怜!另外,练习纸的书写形式与课件上的表达形式不相统一,又增强了练习的难度。于是,动手操作变得势在必行!

我进行了如下细节上的修改:

1.给同桌两人准备了一份扣子,让孩子们就在桌子上分一分;

2.课件简洁化,只有一副主题图,并制作了4份的扣子图片教具,学生反馈时,直观地在板书上体现出来;

3.板书的分类结果的呈现形式与练习纸上的呈现形式保持一致。

具体操作如下:同桌两人一起按扣眼或形状分了后,请两对同桌上来分一分,直观呈现结果,左右形成对比;接着问:你能继续分吗?首先,第一个扶着分,上台反馈,第二个,自主分,学生上台分扣子图片,形成板书,再进行观察对比,得出结论:按不同的标准,分的结果是一样。而且因为都成了一样的,也就说明不能继续分了。

教材出现的第一个问题,是来自孩子们的直观的已有的经验,于是这个环节是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去理解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进行分类。接着,先按两种分类标准分为两类,再分别往下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是引导孩子有序地解决问题。当不能再继续往下分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能再分?因为找不到相同的特点了,我们的理解是没有了共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