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统计学》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社会统计学重点

社会统计学重点

2.社会调查资料的特点:随机性和统计规律性。

3.怎样选用统计分析方法:1.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2.单变量和多变量。

3.变量层次.4.分布概念:指一个概念或变量,它的各个情况出现的次数或频次,又称频次分布。

表现形式:数对的集合.5.变量取值的要求—⑴变量取值必须完备;⑵变量取值必须互斥。

6.统计表:是用表格形式来标识前面所说变量的分布。

它不需要文字叙述,就能反应出资料的特性以及资料之间的关系,在编印,传递方面有很大优点,比统计表更精确,但不及统计图直观。

7.统计表必须具备的内容:1.表号。

2.表头。

3.标识行。

4.主体行。

5.表尾。

8.根据变量的层次,可以选择以下不同的统计图形:定类变量:圆瓣图、条形图。

定序变量:条形图。

定距变量:直方图、折线图。

9.圆瓣图:是将资料展示在一个圆的平面上,通常用圆形代表现象的总体,用圆瓣代表现象中一种情况,其大小代表变量取值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数。

10.条形图:是用长条的高度来表示资料类别的次数或百分数。

定类:离散。

定序:离散或紧挨着的。

11.直方图:直方图从图形来看,也是紧挨着的长条形所组成,它与条形图不同,宽度有意义,一般来说,直方图是以长条的面积来表示频次或相对频次,而条形的长度。

即纵轴高度表示是频次密度或相对频次密度。

频次密度=频次/组距。

12.折线图:如果用直线连接直方图中条形顶端的中点,就是折线图。

折线图可使资料的频次分布趋势更一目了然。

13.累计图和累计表:表示的是大于某个变量值的频次是多少或小于某个变量值的频次是多少。

14.众值:就是用具有频数最多的变量值来表示变量的集中值。

15.中位值:是数据序列之中央位置之变量值。

未分组:N为奇数时:中位值等于n+1/2. N 为偶数时:中位值等于中间两变量和/2. 根据频次分布求中位值:中位值等于频次的和+1/2.中位值等于求出所对应值所在的区域。

分组:1.计算出累计频次,得到累计百分比。

2.确定最高频次所在组。

社会统计知识点总结

社会统计知识点总结

社会统计知识点总结一、社会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社会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它涉及人口、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统计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研究,揭示社会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社会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规律和数量变化等内容。

社会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和数据解释等步骤。

社会统计学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统计数据、统计报告、统计分析和统计推断等内容。

社会统计学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为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揭示社会问题的本质和规律、为社会管理和发展提供科学指导等内容。

社会统计学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人口统计、经济统计、社会统计、文化统计等内容。

二、数据收集方法数据收集是社会统计学研究的第一步,它是获取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基础。

数据收集的方法主要包括调查、抽样、实验、观察、测量等内容。

调查是一种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它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电话调查等方式获取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和变化规律。

抽样是一种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它可以通过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方式获取代表性的样本数据。

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它可以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来获取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和变化规律。

观察是一种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它可以通过直接观察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和变化规律来获取数据。

测量是一种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它可以通过对社会现象进行量化研究来获取数据。

三、数据分析技术数据分析是社会统计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它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数据分析的技术主要包括描述统计分析、推断统计分析、多元统计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等内容。

描述统计分析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分类和计算的过程,它可以通过频数分布、比例分布、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等指标来描述数据的数量特征和变化规律。

推断统计分析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推断和预测的过程,它可以通过抽样误差、置信区间、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方法来推断数据的数量特征和变化规律。

社会统计学重点

社会统计学重点

社会统计学
第一章
1.什么是统计学?P1 S1
2.什么是社会统计学?P1 S1
3.有哪些学派,代表人物及其特点分别是什么?P1 S2
4.描述统计P2 S7
5.推断统计P2 S7
6.总体和个体★P2 S9
7.标志和变量★P3 S11
8.指标(概念、分类,和标志的区别及联系)P3--P7 S12
第二章
1.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随机抽样与非随机抽样)
2.概念的操作化(定类、定序、定距、定比)P11 S22
3.统计误差(登记误差、代表性误差、抽样误差)P12 S22
第三章
1.什么是统计分组?P19 S26
2.统计分组的原则P19 S26
3.统计表的格式和种类P20 S28
4.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的适用条件P21 S32
5.统计图:曲线图分类P23 S42
6.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P24 S44
第四章
1.算数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区别P25—P29 S46—S61
2.计算
第五章
1.标准差系数的适用条件S72
2.计算
第六章
1.什么是相关关系?
2.什么是函数关系?
3.相关关系的种类
4.什么是列联表?P33
5.计算(同序对、异序对等)
第十二章
1.定距变量相关种类
2.皮尔逊相关系数的取值
第十四章
1.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的关系
2.时间数列的构成、分类、编制原则。

社会统计学知识点

社会统计学知识点

1,狭义社会是与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选择)P12,狭义社会统计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首先由美国等国家提出来的,它与经济统计相对应,是与经济统计并存的概念。

(选择)P23,1980年,国家统计局在《关于改革和加强统计的报告》中首先提出应制定社会,人口统计指标体系问题,从而拉开了中国社会统计学研究的序幕。

P24,1983年提出了中国第一套《社会统计指标体系》草案。

P25,狭义社会统计学的三种研究范围。

P46,中国社会统计学的发展过程。

P5第一阶段:以“引进”为主;第二阶段:是发展较为迅速的一个阶段;第三阶段:以“体系”建立为中心。

P57,从社会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可以看出,社会统计学学科体系的主要特征有哪些?P8-9(简答,选择)(1)研究客体的独立性(2)研究方法的特有性(3)内容结构的系统性与层次性(4)与专业统计的相互渗透性(5)学科体系的发展性8,客观指标——指居民个人,社会群体,社会事物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它是对社会现象的客观反映,说明客观现象是什么。

P229,主观指标——指居民个人或社会群体对客观事物的意愿,要求,态度,评价等,它是对社会现象的主观反映,说明客观现象怎么样。

P2210,定类指标,定序指标,定距指标,定比指标是有一定层次的,后一种指标比前一种指标的层次高,较高一级层次指标即包括较低一级层次指标的统计功能,又具有自身的统计统计功能。

定类指标的统计功能只是分类,定序指标不仅能反映统计客体的类别,还能反映统计客体的顺序。

P2311,为反映企业经营状况选用哪5个指标来计算综合指标值?P24(多选)(1)工业增加值(2)利润总额(3)销售总额(4)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5)经济效益好(或中,或差)前4个指标属于定比指标,最后一个指标属于定序指标。

12,人口总量既可以从存量角度理解,也可以从流量角度理解,也可以从平均量的角度理解。

P2513,人口数量——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有生命人口的总和。

社会统计学重点归纳

社会统计学重点归纳

社会统计学重点归纳
社会统计学是研究人口、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统计数据的科学。

以下是社会统计学的重点归纳:
1. 人口统计学:主要研究人口的数量、分布、组成和变动等方面的统计数据,包括人口普查、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等指标。

2. 经济统计学:主要研究经济活动的统计数据,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劳动力参与率、失业率、消费指数、投资指数等指标。

3. 社会统计学:主要研究社会现象的统计数据,包括教育水平、就业率、犯罪率、健康状况、贫困率等指标。

4. 文化统计学:主要研究文化领域的统计数据,包括文化产业的规模、文化消费的情况、文化活动的参与度等指标。

5. 社会调查方法:研究如何设计和实施社会调查,包括问卷设计、样本选择、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方法和技巧。

6. 数据分析方法:研究如何对收集到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包括描述统计分析、推断统计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

7. 统计模型和预测:研究如何建立和应用统计模型来预测社会现象的变化趋势,包括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

8. 社会统计学的应用:研究如何将社会统计学的方法和理论应用到
实际问题中,包括政策制定、社会规划、市场调研等领域。

这些是社会统计学的重点内容,通过对社会现象的统计数据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揭示社会规律和趋势,为社会发展和政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云南省考研社会学复习资料社会统计学重要内容梳理

云南省考研社会学复习资料社会统计学重要内容梳理

云南省考研社会学复习资料社会统计学重要内容梳理社会统计学是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对社会现象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揭示社会规律和进行社会研究。

在云南省考研社会学复习中,社会统计学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考点。

本文将对社会统计学的重要内容进行梳理。

一、社会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社会统计学是指以社会或群体为对象,运用数理统计学的方法和技术,对社会现象进行系统测量、分析和研究的学科。

社会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和“数据解释”。

其中,“数据收集”是通过不同的调查方法,如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等,收集社会现象的数据;“数据整理”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编码,为后续的分析做准备;“数据分析”是运用数理统计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和推断;最后是“数据解释”,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解释,揭示社会现象的规律。

二、社会统计学的研究对象1. 人口统计学:研究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和变动等问题。

人口统计学的重要指标有人口总量、出生率、死亡率、婚姻率、离婚率等。

2. 劳动力统计学:研究劳动力的数量、结构、动态变动和就业形势等问题。

劳动力统计学的重要指标有劳动参与率、就业率、失业率等。

3. 教育统计学:研究教育的发展水平、资源配置与利用、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布局等问题。

教育统计学的重要指标有教育总体预算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教育财政支出等。

4. 经济统计学:研究经济的总量、结构、发展趋势和效益等问题。

经济统计学的重要指标有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等。

三、社会统计学的研究方法1. 问卷调查:通过编制问题清单,并向受访者发布,收集到的数据可进行统计和分析。

问卷调查能够收集到大量的数据,但受访者对问题的回答可能存在主观性和不准确性。

2. 抽样调查:通过合理地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和研究,然后用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

抽样调查具有代表性和经济性的特点,但样本的选择和调查过程可能会引入偏差。

《社会统计学》知识-传文档(2020.06.11)

《社会统计学》知识-传文档(2020.06.11)

三、简答题1.判断以下随机变量是定性变量还是定量变量,如果是定量变量,确定是离散变量还是连续变量。

(1)网络供应商的姓名(定性变量)(2)每月的网络服务费(定量变量-连续变量)(3)每月上网时间(定量变量-连续变量)(4)上网的主要目的(定性变量)(5)上周收到的电子邮件数量(定量变量-离散变量)(6)每月用于网上购物的金额(定量变量-连续变量)(7)上月网上购物的次数(定量变量-离散变量)(8)使用的电脑的品牌(定性变量)(9)上网是否玩游戏(定性变量)(10)电脑是否带有光盘刻录机(定性变量)2.社会调查方法主要包括哪几种?简要说明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答:社会调查的方法包括:一、问卷法。

是调查者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采取己经设计好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征询意见。

其优点有:(1)获得的资料便于进行定量分析;(2)节约时间、人力、经费;(3)应用范围广。

缺点有:(1)由于问卷调查一般是对某一时间点的调查,因而在探讨和分析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方面相对较弱;(2)对事物的理解和解释的深入性及效度相对较差;(3)由于卷调查按照事先设计好的问卷进行,结构相对固定,这在无形中限制了被调查者对问题的回答,使得所得资料比较表面化、简单化。

二、访谈法。

是指由调查者直接向被调查者进行访问和交谈,并记录调查结果的方法。

其优点有:(1)调查的回答率较高;(2)调查资料的质量较高;(3)调对象的适用范围较广。

其缺点有:(1)访谈员的语言、表情等可能影响被调查者的回答;同时对访谈人员的要求比较高;(2)匿名性较差,对于隐私等敏感性内容不适合用访谈法进行调查;(3)调查事件比较长、费用比较高。

三、观察法。

是指研究者深入到所要研究对象的生活中去,在实际中参与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的过程中,直接记录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的方法。

其优点有:(1)和访谈法相比,观察法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研究对象可能性较小,因而能获得更真实的结果;(2)由于观察者直接记录有关资料,因而调查结果不受研究对象的意愿和回答能力的影响;(3)可以更快更准确的收集想要得到的数据。

社会统计学的基本知识

社会统计学的基本知识

▪ 中国:白威廉的研究,白氏通过对中国大陆1972-1978年间迁 居香港的132位移民的访谈,得到了他们2865位邻居的数据, 发现:对于那些在“文革”前(1966年前)就年满20岁的同期群 案例来说,父亲的“受教育水平”与“职业地位”对子女的受 教育水平,父亲的“职业地位”与“阶级出身”对子女的“职 业地位”获得等,具有显著影响作用。但对于那些在“文革” 时期才年满20岁的同期群案例来说,作用却并不显著。
大 含糊
生活用品 家具 桌子
操作化
问卷设 计/ 调查
▪低

抽象层次 涵盖面
统计 分析
明确 特征
精选ppt
10
概念的分类
▪ 一类概念仅仅标识某类现象,是唯一的,如“太阳”、 “月亮”;数学上称为“常量”,如л。
▪ 另一类概念则往往包括若干个子范畴、属性或亚概念, 它们反映出概念所指称的现象在类别、规模、数量、程 度等方面的变异情况。如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意愿, 收入等
经验的人咨询 ▪ 建立研究假设:主要针对解释性研究,探索性和
描述性研究一般没有研究假设 ▪ 确立概念和测量方法 ▪ 设计问卷 ▪ 调查实施 ▪ 校核和登录 ▪ 统计分析与命题检验(研究假设)
精选ppt
15
三、社会调查资料的特点
(一)随机性 ▪ 客观现象分为确定性的关系和非确定性的关系 ▪ 对确定性的关系,则存在“若A,则必有B”的确
精选ppt
13
二、研究的基本过程
▪ 社会调查指的是一种采取自填式问卷或结 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 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量化资料,并通 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 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精选ppt
14
具体的研究步骤(P1-7)

社会统计学知识(2020.05.29)

社会统计学知识(2020.05.29)

社会统计学知识1.定类变量:当变量值的含义仅表示个体的不同类别,而不能说明个体的大小、程度等其他特征时,这种变量称为定类变量。

P72.定序变量:当变量值的含义不仅表示个体的不同类别,还可以区分个体之间的大小、程度等序次差异时,这种变量称为定序变量。

P83.定距变量:当变量值不仅可以将个体区分为不同类别并进行排序,而且可以确定不同类别之间的数量差别和间隔差距时,这种变量称为定距变量。

P84.定比变量:当变量除了具有定类、定序、定距这三种变量的全部特征外,还可以计算两个变量之间的比值时,这样的变量称为定比变量。

P95.离散变量:如果一个变量的变量值是间断的,可以一一列举的,这种变量称为离散变量。

6.连续变量:如果一个变量的变量值是连续不断的,即可以取无限多个数值,这种变量称为连续变量。

P107.自变量:把能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称为自变量。

P108.因变量:把由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

P109.总体:是指构成它的所有个体的集合,P1110.个体:是指构成总体的最基本单位。

P1111.样本:是指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法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的集合。

P1112.抽样单位:是指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

P1113.抽样框:是指一次直接抽样时样本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

P1114.普查:是指对总体中所有的个体进行的一次全面调查。

P1215.抽样调查:是指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法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组成一个样本进行调查的方式,再根据调查结果推断总体特征。

16.归纳法:是从特殊到一般,也就是从一组具体的观察结果推导出一般性的规律或法则;17.演绎法:是从一般到特殊,也就是研究者从想要检验的一般性理论开始,然后去观察、收集资料,通过这些资料来检验这个理论。

18.组距:各组上限值与下限值的差。

P4519.频数:就是某个类别或某个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也叫次数。

P4920.频率:就是一个样本中某一类别或某一小组中数据个数占总数据个数的比重。

社会统计学知识点笔记大全

社会统计学知识点笔记大全

第四章时间序列分析第一节时间序列的一般问题一、时间序列及其分类(一)时间序列的概念及分析目的1、时间序列的概念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观察值按时间顺序排列而成的数列。

例:上海市历年国内生产总值年份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GDP 4551.15 4950.84 5408.76 6250.81 7450.27 9143.95 (亿元)2、时间数列的基本要素:§现象所属的时间§反映数量特征的数值,即不同时间上该现象的发展水平。

3、时间序列的分析目的(二)时间序列的类型时期数列特点:数列中各个指标值是可加的;数列中每个指标值的大小随着时期的长短而变动。

时点数列特点:数列中各个指标值是不能直接相加的;数列中每个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间隔的长短没有直接关系。

二、编制时间数列的基本原则各指标数值应当可比:所属时间可比、总体范围可比、经济内容可比、计算口径可比、计算方法可比第二节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指标一、发展水平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观察值。

说明现象在某一时间上所达到的水平。

按照发展水平在序列中的位置可分为最初水平、最末水平和中间水平。

按照研究目的分为基期水平和报告期水平(计算期水平)。

二、平均发展水平(序时平均数)(一)概念:平均发展水平是对不同时时间的发展水平求平均数,统计上又叫序时平均数。

(二) 序时平均数的计算1、绝对数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1)时期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2)时点数列的序时平均数例:某厂7月份的职工人数自7月1日至7月10日为258人,7月11日起至7月底均为279人,则该厂7月份平均职工人数为:na n a a a a n ∑=+⋅⋅⋅++=21)26.5( 6293028282024万件上半年平均月产量=+++++=对连续变动的连续时点数列a a n =∑ 对非连续变动的连续时点数列 af a f=∑∑)(272312792125810人=⨯+⨯=a对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资料 1221222132132211-++⋅⋅⋅+++=-++⋅⋅⋅++++=--n a a a a a n a a a a a a a nn n n。

社会统计学知识点总结

社会统计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数据与统计学数据分析所使用的方法大体上可分为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推断统计),描述统计主要是利用图表形式对数据进行展示,或通过计算一些简单的统计量(诸如:比例、比率、平均数、标准差等)对数据进行分析。

推断统计主要研究如何根据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的特征,内容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大类。

变量:是描述观察对象某种特征的概念,其特点是从一次观察到下一次观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具有一个以上取值的概念)1、下列哪一个选项不是变量?( )A. 民族B. 智商C. 衣服的尺寸D. 女性答案:C2、下列变量属于数值型变量的是( )A. 工资收入B. 产品等级C. 学生对考试改革的态度D. 企业的类型答案:A解析:3、社会统计学的数据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统计描述和( )A. 统计描述B. 统计推导C. 统计推论D. 统计分析答案:C4、能计算均值和标准差的必须是哪种变量( )A. 自变量B. 因变量C. 数值型变量D. 字符串型变量答案:C5、在SPSS中最多可以设置几个独立的缺失值?( )A. 3B. 4C. 5D. 8答案:A6、描述统计可以最恰当地表述为( )A.数据作概括性的表达B.对总体所作的结论C.测量操作的应用D.原始数据到标准分的转变答案:A解析:描述统计主要是利用图表形式对数据进行展示,或通过计算一些简单的统计量(诸如:比例、比率、平均数、标准差等)对数据进行分析。

第二章数据的描述性分析:图表展示1、欲以图形显示两变量X和Y的关系,最好创建( )。

A. 直方图B. 圆形图C. 柱形图D. 散点图答案:D第三章数据的描述性分析:概括性度量1、下列统计指标中,对极端值的变化最不敏感的是( )。

A. 众值B. 中位值C. 四分位差D. 均值答案:A2、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正态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1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 ( )A. 50%的数据B. 68%的数据C. 95%的数据D. 99%的数据答案:B解析:根据标准得分可以判断一组数据中是否存在离群点。

社会统计学笔记

社会统计学笔记

第一章科学方法与社会研究历程1·社会学研究: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搜集和分析社会事实,以理解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2·科学研究:就是运用客观的、逻辑的和系统的方法来搜集事实及分析事实。

3·社会学研究的整个历程,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筹划,(2)执行,(3)总结。

4·初步探索步骤:(1)收集有关的文献,(2)咨询那些对研究的题目有经验、有知识的人,进行了解,(3)观察个案。

5·假设:就是根据我们对问题的了解,假定现象与现象之间的关系。

就是假定某一现象的变化与另一种现象的变化具有某种关系。

假设的方式:函数式(要求变项之数值有高低之分)、差异式(不存在高低之分)6·较为常用的研究方式:实验法、社会调查法。

(皆可验证假设)①实验法的逻辑:有意的改变A变项,然后看看B变项是否随着变化;如果B变项显然是随着A变项的变化而变化,就说明A变项对B变项有影响。

②社会调查法特点:在研究过程中不改变社会现状,只求就地取材,然后以统计方法推算变项与变项之间的关系。

7·能够有效地验证假设的实验法称为典型或理想实验法8·社会调查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叙述性调查(重点是报道社会事实,较少分析社会事实(即变项)之间的因果关系),一是解释性调查(目的是要证明不同的变项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

9·全体调查:就是从所有研究对象中搜集资料。

抽样调查:就是从全体的研究对象中科学的抽出一个数目较少的样本,然后据此样本的资料推论全体的情况。

10·个案研究:就是选择一个或几个个案(即研究对象),作深入的接触和观察,目的是对所研究的问题作深入的了解。

11·横剖研究:指的是在同一时期搜集资料,目的是理解各种社会现象(即变项)在某时期的相关情况的研究。

纵贯研究:是指在不同时期搜集的,目的在了解社会现象(即变项)在不同时期中的变动情况的研究。

社会统计学复习重点

社会统计学复习重点

社会统计学第一章社会统计学的研究范围内容社会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描述和分析社会生活与社会发展状况数量方面的科学。

从社会统计的学科性质可以看出,社会统计学学科体系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研究客体的独立性。

2,研究方法的特有性。

3,内容结构的系统性与层次性。

4,与专业统计的相互渗透性。

5,学科体系的发展性。

社会统计指标的种类分为;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定类指标,定序指标,定距指标与定比指标。

问题:为什么要开展主观指标的搜集工作呢?1,主观指标调查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

2,补充客观指标的不足。

在实际运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同一现象,可以用不同类型的指标反映。

2,在采用指标体系法对统计客体进行统计描述时,应尽量采用同一层次统计指标,当较低层次的统计指标引人指标体系时,就会降低其测量层次。

3,对于定序指标或定类指标不能不加分析地直接将其转化成高层次统计指标。

第二章人口总量统计人口总量既可以从存量角度理解,也可以从流量角度理解,也可以从平均量的角度理解。

人口存量与人口流量的一般定义:人口存量指一定时点上具有某种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的人口总体。

人口结构又称人口构成,人口结构统计在于通过相应的计算方法揭示了人口结构的内在联系及其与社会经济因素的相互关系。

根据人口结构的性质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人口的自然结构,人口的地域结构和人口的社会结构。

人口年龄金子塔的横轴表示人口数或者人口构成,其中左侧表示男性人口,右侧表示女性人口,纵轴表示年龄。

研究人口再生产过程时应该注意的几点:1,不仅要注意人口群体数量的再生产,也要注意人口群体质量的再生产。

2,由于人口再生产有很强的惯性作用,所以在限制人口政策时要有长远观点。

3,应该注意人口群体的年龄结构。

反应人口增长率的指标有两个,一是人口增长率,一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率是指人口增量与平均人口之比,反映一定时期内总人口的增长程度。

人口增长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之差为迁移增长率。

社会统计学-社会统计学知识点(仅供参考)

社会统计学-社会统计学知识点(仅供参考)

第7章住户活动统计
第一节住户活动及其统计内容
1、住户的概念
2、住户活动统计应该包括的内容
3、住户的分类
第二节居民收入统计
1、居民收入、居民消费、居民投资、居民财产的含义
2、居民总收入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概念
3、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4、居民收入需要明确的两点
5、住户收入总量统计:
1)住户总收入:城镇住户总收入、农村住户总收入
2)住户可支配收入:城镇住户可支配收入、农村住户纯收入(可支配收入)、农村住户现金收入
6、居民收入水平及其变动统计:
1)总体人均收入
2)户人均收入
3)实际收入
7、居民收入结构统计:
第三节居民消费统计
1、居民消费含义
2、居民消费统计需注意的六点
3、居民消费总量及其水平统计:
1)住户主要消费品消费量和人均消费量:居民人均消费品消费量;户人均消费品消费量
2)居民消费支出总额与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年消费支出;户人均年消费支出4、居民消费倾向与消费结构统计:
1)居民消费倾向统计: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
2)居民消费结构统计:消费内容结构;消费方式结构;消费目的结构
5、恩格尔系数及其应用:恩格尔定律;恩格尔系数定义及计算公式
第四节居民收入、消费分布差异的统计与分析。

社会统计学复习资料

社会统计学复习资料

《社会统计学》复习资料一、概念辨析(3×8') 1.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参数估计是通过样本对总体的未知参数进行估计,假设检验指通过样本对总体的某种假设进行检验。

参数估计是先看样本的情况,再看总体的情况。

假设检验是先假设总体的情况,再以一个随机样本的统计值来检验这个假设是否正确。

换言之,要先构思总体情况,才进行抽样和分析样本的资料。

2.点估计与区间估计点估计指根据样本资料以一个最适当的样本统计值来代表总体的参数值,简单明确,但不能说明估计结果的抽样误差和把握程度;区间估计指以两个数值之间的间距来估计参数值。

点估计是区间估计的基础。

3.置信度和置信度水平置信度又称置信概率或置信系数,表示用置信区间估计的可靠性,即置信区间包含参数Q 的概率。

置信度水平表示用置信区间估计不可靠的概率。

置信度与置信度水平之和为1。

4.虚无假设与研究假设虚无假设0H 又称原假设、零假设。

是一种无差别假设,是一种已有的,具有稳定性的经验看法,没有充分根据,是不会被轻易否定的。

研究假设1H 又称备择假设,是研究者所需证实的假设。

否定0H 后可以认为1H 是对的。

5.甲种误差与乙种误差甲种误差又称第一类错误,是指0H 为真,但小概率事件发生了,拒绝了0H ,即把真的当成假的,它是在拒绝原假设时出现的错误。

犯甲种误差的概率是显著性水平α。

乙种误差即纳伪的错误,又称第二类错误,是指0H 为假,但小概率事件没有发生,接受即把假的当成真的,它是在接受原假设时出现的错误。

犯乙种误差的概率为β,β的值随着真值μ与原假设中0μ的偏离程度而变化,0μμμ-=∆越小,β的数值就越大。

α大β就小,α小β就大。

6.独立样本和配对样本独立样本指从二个总体中,分别独立地各抽取一个随机样本进行比较和研究。

配对样本指它只有一个样本,但样本中每个个体要先后观测两次,这样所有个体先观测的值看作是来自第一个总体的样本值,所有个体后观测的值,看作是来自另一个个体的样本值,以此来比较两总体之间的不同。

卢淑华 《社会统计学》讲义 整理翔实

卢淑华 《社会统计学》讲义 整理翔实
别远离群体的极值会极大改变极差。
3、四分互差 Q 是定序以上变量度量分散程度的方法。其优点是可以克服极值对分散度量的
干扰。把一组数据按序排列,然后分成四个数据数目相等的段落,各段分界点上的数叫做四
分位数,即第一个四分位数 Q1 以下包括了 25%的数据,Q2 是中位数,第三个四分位数 Q3
以下包括了总数据中的 75%的数据。四分互差就是第三个四分位数与第一个四分位数的差,
(1)三者设计的目的相同,都是希望通过比较一个数值来描述整体特征,以便简化资料,
都反映了变量的集中趋势。众值适用于定类、定序和定距变量;中位值适用于定序和定距变
量;均值适用于定距变量。
(2)众值的资料使用不完全;中位值考虑了变量的顺序和居中位置,和总体频次分布有关,
但因为只考虑了居中位置,故其它变量值比中位值大多少或小多少不影响中位值;均值考虑
量,众数可直接从变量的频率分布中观察到;对于定距变量,如果变量是在第 i 组具有最高的
频率密度,则用第 i 组的组中值表示变量的众数。
2、中位数 就是数据序列之中央位置的变量值。
(1)未分组数据:①根据原始资料:观察总数 N 为奇数时 =
+

;观察总数 N 为偶数时
中位值取居中位置左右两数的平均值为中位值。
规模的影响,因而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的样本。一般频率分布使用比率的形式表示的。
2、统计表就是以表格形式来表示变量的分布。在制作统计表时,若有未回答或回答不合要
求的情况有两种处理方法:(A)仍以调查总数为基础计算频率,这时应加入一类:未详。(B)
以有效回答为基数计算频率,这时应在表的下面、紧接着表的地方注明:未详****户。
是它可能取某一区间内所有的值。

社会统计学重点知识梳理

社会统计学重点知识梳理

《社会统计学》重点知识梳理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本章是对社会统计学这门课程对概要性介绍。

通过本章对学习,首先使学生熟悉到学习这门课程对重要意义和作用,激发其学习对踊跃性和主动性。

其次使学生对该课程有一个大体对了解,并掌握其中的一些基础性的知识,为后面对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变量及变量层次[教学难点]:统计和统计学对含义[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学时分配]:4学时[教学内容]: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变量及变量层次第一节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一统计的含义统计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已有悠长的历史。

在外语中,统计一词与国家一词来自同一词源。

因此,可以说,自从有了国家就有了统计实践活动。

最初,统计只是为统治者管理国家对需要而搜集资料,弄清国家对人力、物力、财力,作为国家管理的依据。

(如早在古代奴隶制的国家,由于赋税、徭役、征兵对需要,就开始了人口、土地等的记录和简单的统计工作。

今天,统计一词已被人们赋予多种含义,在不同场合,其可以具有不同含义。

一般来说,统计一词包括以下三种含义:一指统计工作,即调查研究,包括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二指统计资料,包括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三指统计学这门学科,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数据资料。

其中,前两种含义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指的是统计的实践活动,统计学则指理论研究。

二统计学的含义一、概念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统计数据的收集是取得统计数据的过程,它是进行统计分析对基础。

离开了统计数据,统计方法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如何取得所需的统计数据是统计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统计数据的整理是对统计数据的加工处理过程,目的是使统计数据系统化、条理化,符合统计分析的需要。

数据整理是介于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之间的一个必要环节。

统计数据的分析是统计学的核心内容,它是通过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的方法探索数据内在规律对过程。

社会统计学 复习资料

社会统计学 复习资料

社会统计学第一章导论一.社会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1.国势学派:(又称记录学派或历史学派)对国家显著事迹的记录和比较。

“有名无实”代表人物:阿享瓦尔(1719—1772)“统计学之父”、康令(1606—1681)2.政治算术学派:对国家事项首创数字对比、分析。

“有实无名”代表人物:威廉 配第(1623—1687)“政治经济学之父”、格朗特(1620—1674)3.数理统计学派:将法国古典概率论引入统计学,用纯数学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

代表人物:凯特勒(1796—1874)“现代统计学之父”4.社会统计学派:研究社会现象代表人物:克尼斯(1821—1898)、梅尔(1841—1925)、恩格尔(1821—1896)二.社会统计学的对象和特点社会统计学:用于统计的一般原理,对社会各种静态结构和动态趋势进行定量描述或推断的一种方法与技术。

研究对象概括而言是指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

社会统计学特点:就研究对象而言,社会统计学主要是从研究和反映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方面去认识社会;就研究内容而言,社会统计需要对人们的态度、观念、行为进行度量,测量这些社会现象目前还没有一个精确而统一的尺度,只能以近似估算或词语表达等方式来代替;就调查方法而言,社会统计中,由于其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特征,抽样调查更为常用。

三.社会统计学的方法1.大量观察法:就总体中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调查和综合分析,用以反映社会总体的数量特征。

2.大数定理:是随机现象出现的基本规律,一般意义为:观察过程中每次取得的结果可能不同(因为具有偶然性),但大量重复观察结果的平均值却几乎接近某个确定的数值。

3.综合指标法4.统计推断法四.社会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1.总体与单位总体:作为统计研究对象的,由许多具有共性的单位构成的整体。

单位:构成整体的每一个个体。

2.标志与变量,标志:总体的每个单位都具有许多属性和特性,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数量特征的名称在统计上称为标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