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粒子群算法和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分类器研究

合集下载

《2024年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方法研究综述》范文

《2024年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方法研究综述》范文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方法研究综述》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人脸识别技术已经成为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方法以其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和总结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方法的研究现状、主要技术、应用领域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人脸识别技术自诞生以来,经历了从传统的手工特征提取方法到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演变。

早期的人脸识别主要依靠人工设计的特征提取算法,如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等。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崛起,卷积神经网络(CNN)等人脸识别算法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方法(一)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DCNN)DCNN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人脸识别方法之一。

通过训练大量的数据,DCNN可以自动学习和提取人脸特征,从而提高识别的准确性。

同时,DCNN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可以应对不同的人脸表情、光照、姿态等变化。

(二)深度学习与特征融合在人脸识别中,特征提取是关键的一步。

通过将深度学习与其他特征提取方法相结合,如基于局部二值模式(LBP)的特征提取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人脸识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此外,多模态特征融合技术也可以提高人脸识别的性能。

(三)基于深度学习的无约束人脸识别无约束人脸识别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由于实际应用中的人脸图像往往存在光照、姿态、表情等变化,因此基于深度学习的无约束人脸识别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该技术通过训练大量的无约束人脸数据,使得模型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人脸变化。

四、主要技术应用领域(一)安防领域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技术在安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公安系统可以通过该技术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快速检索和比对,提高破案效率。

此外,该技术还可以应用于门禁系统、监控系统等场景。

(二)金融领域在金融领域,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技术可以用于身份验证、支付等方面。

机械工程中的优化算法应用研究

机械工程中的优化算法应用研究

机械工程中的优化算法应用研究在机械工程中,优化算法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解决复杂问题和寻找最优解决方案上。

这些算法通过模拟自然界中的生物进化、群体行为等原理,或者采用数学建模等方式,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较好的解决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优化算法及其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1. 遗传算法: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生物进化过程的优化算法,通过选择、交叉和变异等操作,逐步逼近最优解。

在机械工程中,遗传算法可以用于解决结构设计、参数优化等问题。

例如,可以利用遗传算法对机械结构进行拓扑优化,以实现结构轻量化或提高结构性能等目标。

2. 粒子群优化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是一种模拟鸟群觅食行为的优化算法,通过粒子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寻找最优解。

在机械工程中,粒子群优化算法可以用于解决路径规划、机器人控制等问题。

例如,可以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机器人的运动轨迹进行规划,以实现避障、最短路径等目标。

3. 模拟退火算法:模拟退火算法是一种模拟固体退火过程的优化算法,通过模拟物体内部粒子的热运动过程,寻找全局最优解。

在机械工程中,模拟退火算法可以用于解决布局优化、调度等问题。

例如,可以利用模拟退火算法对工厂布局进行优化,以减少物料搬运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4. 神经网络优化算法:神经网络优化算法是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优化算法,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模型来逼近最优解。

在机械工程中,神经网络优化算法可以用于解决故障诊断、预测等问题。

例如,可以利用神经网络对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故障诊断,以提前发现潜在故障并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

总之,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优化算法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智能优化算法被应用到机械工程中,为机械工程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粒子群算法与神经网络结合的优化算法研究

粒子群算法与神经网络结合的优化算法研究

粒子群算法与神经网络结合的优化算法研究随着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的快速发展,优化算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粒子群算法和神经网络结合的优化算法,已经成为优化问题的一种新思路。

粒子群算法是一种优化算法,灵感来源于鸟群捕食的策略。

鸟群在进行捕食时,会根据周围环境和食物的分布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和速度。

同样,粒子群算法中的“粒子”,也会根据周围其他粒子的信息和当前环境的优化目标,去更新自己所处的位置和速度。

神经网络作为另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其本质是一种多层次的非线性函数。

神经网络通常被用来解决分类、识别和预测等问题。

其通过对输入变量的权重和偏差进行变化,不断调整模型参数,从而优化预测的准确性和泛化能力。

将这两种方法进行结合,即可形成一种有效的优化算法。

具体而言,粒子群算法可以用来寻找神经网络中的最优参数,从而提高模型的性能。

而神经网络则可以作为粒子群算法的优化目标,通过反馈神经网络预测误差,不断调整粒子的位置和速度。

这种结合方法的好处在于,能够同时利用粒子群算法的全局优化和神经网络的非线性优势。

在一些特定的优化问题中,甚至可以得到比单一方法更优秀的解决方案。

另外,在实际应用中,这种结合方法也有着很大的潜力。

例如,在智能物流中,可以运用粒子群算法从一堆货物中找出最优的装载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神经网络为每个货物进行分类,不断调整粒子,从而更好地进行装载。

在医学影像诊断中,可以利用神经网络对医学影像进行自动识别和分析,然后通过粒子群算法优化多个相关参数,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

总之,粒子群算法和神经网络结合的优化算法,在各个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和价值。

虽然这种结合方法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们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为我们带来更加稳健、高效和准确的优化算法。

基于群体智能的算法——粒子群算法与人工蜂群算法的比较研究

基于群体智能的算法——粒子群算法与人工蜂群算法的比较研究

基于群体智能的算法——粒子群算法与人工蜂群算法的比较研究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场景的日益复杂化,一些新的算法也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崭露头角。

基于群体智能的算法便是其中之一。

这种算法是一个集合了多个个体的群体通过相互协作达成目标的智能体系,是现代人工智能发展领域的一个核心研究方向之一。

其中,粒子群算法和人工蜂群算法是两种主流群体智能算法,在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两者的优缺点,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粒子群算法粒子群算法是一种通过模拟鸟群、鱼群等动物群体行为的数学模型来解决各类最优化问题的智能算法。

该算法在1995年由J. Kennedy和R.C. Eberhart提出,其核心思想是模拟群体行为,以达到寻找最优解的目的。

在该算法中,粒子被视为潜在的最佳解,通过信息交互和学习的方式来不断优化解空间,从而最终实现全局最优解的搜索。

粒子群算法的基本流程如下:1. 初始化种群:随机初始化多个粒子,给出每个粒子的位置以及速度。

2. 计算适应度函数:将每个粒子的位置带入适应度函数中,并得出代价最小化问题的解。

3. 更新位置和速度:根据当前粒子的位置和速度以及全局最优解来更新每个粒子的速度和位置。

4. 重复步骤2和3,直到满足给定条件。

与其他优化算法相比,粒子群算法具有以下优点:1. 非线性优化能力强:由于该算法采用了类生物群体行为的方法,在搜索空间中能够穿过山峰,快速的找到全局最优解,尤其是对于非线性最优化问题的求解更为有效。

2. 没有要求梯度:粒子群算法是一种基于全局迭代的无梯度算法,具有适应度函数解析式不可用的特点,使其可以高效的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3. 并行度高:由于各个粒子的更新是可并行的,所以该算法可被用于分布式计算和高性能计算。

二、人工蜂群算法人工蜂群算法是一种模拟蜜蜂生态系统在寻找蜜源过程中所体现的集体智能行为,以达到解决优化问题的算法。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BP神经网络在图像识别中的应用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BP神经网络在图像识别中的应用
l l
() 1
第 P个输入训练样本输 出层第 k 个神经元的输出信
息 为


从输入到输 出的任 意非线性 映射。假设输入层、 隐
含层和输 出层的单元个数分别 为 n q m, 、 、 利用该 网 络可实现 n 维输入 向量 X=( - ) 到 m维输 - , 。
维普资讯
第2 5卷第 4期 20 0 6年 l 2月








Vo _ 5 o 4 l2 N .
De 2 o c. O 6
Ju n l o Wu a P ltc nc U iest o ra f hn oye h i nv ri y
经 验 和认 知 的影 响 , 同时 也会 受 到 整 体 社会 行 为 的
应值 , 若当前适应值更优 , 则令 当前适应值为该微 粒历史最好适应值 , 并保存该微粒 的位置为其个体
历史最好位置;比较群体所有微粒 的当前适应值 和 群体历史最好适应值 , 若当前 适应值更优 , 则令当 前适应值为历史全局最好适应值 , 并保存历史全局
2 粒子群优化算法 ( S P O)
2 1 粒子群 优化 算 法思 想 .
粒子群优化 算法 ( aieS a p mz i , Prc wr O t i t n tl m i ao
权值 、 加速 系数 、 最大允许 迭代次数或适应值 误差 限、 各微粒的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等。 22 3 前向计算 神经 网络直至输 出, .. 并按预定准
0 引 言
模式识别是近 3 O年来迅速发展起来 的新兴学 科, 主要 目的是研究如何用机器来模拟人的学习、 识 别和思维能力。其中基于视觉图像的模式识别技术 广泛应用于工业 、 商业、 农业、 军事、 医学等领域¨ 。 J 人工神经网络中的 B 神经网络从仿生学的途 P 径模拟了人脑的智 能行为如信息处理、 存储及检索 功能 , 结构简单 , 易实现 , 具有抗干扰能力强 、 自适 能 应学习以及能把识别处理和若干预处理融为一体来 完成等优点 , 因此在模式识别 中应用非常广泛。传

神经网络的自适应学习算法研究

神经网络的自适应学习算法研究

神经网络的自适应学习算法研究神经网络是一种模拟人类神经系统组织结构和功能的计算机技术,它已经应用于许多领域,如机器人、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

神经网络的特点是可以通过训练学习数据的特征,并从中提取出模式和规律。

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学习数据自适应地调整神经网络的权值,以使神经网络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自适应学习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利用神经网络的反馈机制,通过反复迭代计算误差来改变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值,从而使神经网络能够逐步匹配输入数据和期望输出数据之间的关系。

传统的自适应学习算法包括最速下降法、逆Hessian矩阵法、L-BFGS方法等,但它们都有一些局限性,如存在局部极值、收敛速度慢等问题。

因此,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新的自适应学习算法。

一类比较有代表性的自适应学习算法是基于群智能的算法,如粒子群算法(PSO)和蚁群算法(ACO)。

它们都是在模拟生物的群体行为基础上,引入了随机搜索机制来寻找最优解。

PSO算法通过模拟粒子在搜索空间中的位置和速度来确定最优解,而ACO算法则是通过模拟蚂蚁在搜索和寻找食物的过程中释放信息素的行为来确定最优解。

这些算法的优势在于可以自适应地寻找全局最优解,并且不容易陷入局部极值。

另一类自适应学习算法是基于梯度下降优化的算法,如Adam算法和RMSprop 算法。

它们通过基于梯度向量的一阶或二阶矩估计来自适应地调整学习率,在保持收敛速度的同时避免陷入局部极值。

Adam算法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较强的鲁棒性,它通过动量项和自适应学习率来调整权值的更新步长;而RMSprop算法则通过平均梯度的平方根来调整学习率,有效地降低梯度噪声对权值的影响。

除了这些基于群智能和梯度下降的算法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自适应学习算法,比如基于神经元性质的算法和基于统计估计的算法。

基于神经元性质的算法涉及到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斯皮克和重构等概念,它们利用神经元的特殊性质来调整神经网络,例如,增强学习算法就是基于斯皮克的算法,它通过对神经元的阈值进行调整来优化神经网络的输出。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深度神经网络分类算法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深度神经网络分类算法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深度神经网络分类算法董晴;宋威【摘要】针对神经网络分类算法中节点函数不可导,分类精度不够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深度神经网络分类算法.使用深度学习中的自动编码机,结合PSO算法优化权值,利用自动编码机对输入样本数据进行编解码,为提高网络分类精度,以编码机本身的误差函数和Softmax分类器的代价函数加权求和共同作为PSO算法的评价函数,使编码后的数据更加适应分类器.实验结果证明:与其他传统的神经网络相比,在邮件分类问题上,此分类算法有更高的分类精度.%Aiming at problem that classification precision of neural network algorithm is not very high and node function doesn't have derivate,a new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of deep neural network based 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 is e autoencoder of deep study,and combined with PSO algorithm to optimize the weight,coder and decoder for input sample data using autoencoder.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lassification precision of network,take the error function of autoencoder and cost function of softmax classifier weight sum as evaluation function of PSO algorithm in common,making coded data more adapter to the classifier.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other traditional neural network,the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has higher classification precision on Email classification.【期刊名称】《传感器与微系统》【年(卷),期】2017(036)009【总页数】5页(P143-146,150)【关键词】深度神经网络;自动编码机;粒子群优化算法;分类【作者】董晴;宋威【作者单位】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183近年来,神经网络的研究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如感知机[1],反向传播(back propogation,BP)神经网络[2],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及其各种改进算法[3~5]等。

粒子群算法的仿真与实现国外研究现状

粒子群算法的仿真与实现国外研究现状

粒子群算法的仿真与实现国外研究现状
本文将介绍粒子群算法在国外的研究现状,并对其仿真与实现进行探讨。

粒子群算法是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全局优化算法,通过模拟鸟群的飞行行为,在搜索空间中寻找最优解。

自1995年由Eberhart和Kennedy提出以来,粒子群算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机器学习、图像处理、网络优化等领域。

目前,国外粒子群算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算法的改进和优化。

如基于分布式粒子群算法、混合粒子群算法等,通过改进算法的搜索策略和参数设置,提高算法的搜索效率和准确性。

2. 算法在复杂问题中的应用。

如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布局优化、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中的权重调整等,将粒子群算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求解中。

3. 算法的并行化和加速。

如基于GPU的粒子群算法、基于MapReduce的粒子群算法等,将算法的计算过程并行化和分布式处理,提高算法的速度和效率。

在粒子群算法的仿真与实现方面,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算法的程序实现。

将算法的数学模型转化为计算机程序,实现算法的求解过程。

2. 算法的可视化展示。

通过可视化技术,将算法的搜索过程以图形化方式展现出来,方便研究人员观察和分析算法的性能。

3. 算法的优化与加速。

通过程序的优化和并行化,提高算法的求解速度和效率。

总之,粒子群算法在国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进展,并在实际问题中得到广泛应用。

对于粒子群算法的仿真与实现,除了程序实现以外,还需要注意算法的优化和加速,以提高算法的求解效率。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参数调优研究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参数调优研究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参数调优研究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N)作为一种基于生物神经系统模拟的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模式识别、数据挖掘、图像处理等领域。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参数的选择。

因此,如何有效地优化神经网络模型的参数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

本文将基于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算法,探讨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中进行参数调优的研究。

一、粒子群优化算法简介粒子群优化算法是一种基于种群智能的全局优化算法,它模拟了鸟群觅食的行为。

算法通过引入粒子的概念,将优化问题转化为粒子在解空间中搜索最优解的过程。

每个粒子根据自身的当前位置和速度,以及整个种群中历史最优位置的信息,通过不断更新来寻找全局最优解。

二、基于粒子群优化的人工神经网络参数调优方法1. 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首先,需要确定神经网络的结构,包括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的神经元数量和连接方式。

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激活函数和误差函数。

然后,初始化神经网络的权重和偏置值。

2. 参数优化目标函数的定义在人工神经网络中,通常采用误差函数(Error Function)作为优化的目标函数。

例如,对于回归问题,可以选择均方误差(Mean Squared Error, MSE)作为目标函数;对于分类问题,可以选择交叉熵损失函数(Cross-Entropy Loss)作为目标函数。

3. 粒子群优化算法与神经网络模型的结合将粒子群优化算法引入到神经网络参数优化的过程中。

初始化一定数量的粒子,每个粒子表示一组神经网络的参数。

根据粒子的当前位置和速度,计算下一次迭代的位置和速度,并更新每个粒子的最佳位置。

在每一次迭代中,对每个粒子的位置进行更新,并计算目标函数的值。

最后,选择全局最优粒子的位置作为优化后的神经网络参数。

三、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本研究选取了经典的鸢尾花数据集作为实验对象,构建了一个包含两个隐藏层的前馈神经网络模型,并将该模型的参数进行优化。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研究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研究

1、参数优化: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调整算法的参数以获得更好的 优化效果。例如,如何设置惯性权重w、加速常数c1和c2等参数。
2、混合算法: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将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其他优化 算法或启发式算法相结合,以获得更好的优化效果。例如,将粒子群优化算法与 遗传算法相结合,形成一种混合的优化算法。
1、函数优化:粒子群优化算法可以用于寻找给定函数的最小值或最大值。 例如,可以用于求解多元函数的最小值,或者用于约束优化问题。
2、神经网络训练:在神经网络训练中,粒子群优化算法可以用于优化神经 网络的连接权值和偏置项,以提高网络的训练效果。
3、控制系统设计:粒子群优化算法可以用于优化控制系统的参数,以提高 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例如,可以用于优化PID控制器的参数。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研究
目录
01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基 本原理
02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应 用领域
03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研 究现状
04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发 展趋势
05 参考内容
粒子群优化算法是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优化算法,它受到鸟群觅食行为的启 发而发展起来。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粒子群优化算法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 用,如函数优化、神经网络训练、控制系统设计等。本次演示将介绍粒子群优化 算法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3、多目标优化: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解决多 目标优化问题。多目标优化问题比单目标优化问题更加复杂,需要考虑多个目标 的平衡和优化。
4、约束处理: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处理约束条件。在许多实际问 题中,优化问题往往受到一些约束条件的限制,如何处理这些约束条件是优化算 法的关键。
2、改进版本

基于faceNet模型的人脸识别研究

基于faceNet模型的人脸识别研究

基于faceNet模型的人脸识别研究人脸识别技术一直是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重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脸识别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技术已经成为了最为流行和先进的识别技术之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模型就是FaceNet模型。

FaceNet是Google于2015年发布的一个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模型,它可以将人脸图像转换成具有固定长度的向量表示,从而实现了精准的人脸识别。

该模型通过学习大量的人脸图像样本,对人脸进行特征提取和量化,将不同的人脸映射到高维度的特征空间中,并将其转化为向量表示。

在FaceNet模型中,人脸的特征提取和量化采用了一种特殊的网络结构,即卷积神经网络(CNN)和三元组损失函数。

该网络结构可以有效地提取人脸图像的高层次特征,同时采用优化的三元组损失函数可以实现模型的效率和准确率,从而达到全球领先的人脸识别性能。

从技术实现角度来说,FaceNet模型主要包括三个组件:第一,人脸图像的预处理模块,主要负责将原始的人脸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对齐、归一化等;第二,人脸特征提取模块,主要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对人脸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量化,生成固定长度的向量表示;第三,人脸比对模块,主要使用欧氏距离和余弦相似度等算法进行人脸比对,实现人脸的识别、验证等功能。

与传统的识别技术相比,FaceNet模型的最大优势在于其高效性和准确性。

传统的识别技术常常需要利用手工设计的特征和分类器进行识别,而FaceNet模型采用深度学习网络,可以自动地学习和提取人脸特征,从而避免了手工设计特征的繁琐过程,提高了识别的效率和准确率。

同时,FaceNet模型采用三元组损失函数进行训练,可以更好地优化模型的性能,提高了识别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值得一提的是,FaceNet模型不仅在人脸识别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还能够实现人脸属性分析、人脸追踪和人脸表情识别等功能。

这些应用不仅可以进一步促进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也对人类社会的安全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工科选题EI(JA)期刊教材

工科选题EI(JA)期刊教材

选题可发EI(JA)期刊,下单后研发体育选题:1)数据挖掘在篮球技术动作中的应用分析2)基于动态规划融合多模态的足球视频事件分析3)基于HMM的足球视频语义结构分析4)篮球比赛视频中持球队员行为预测5)基于模糊自调节算法的乒乓球机器人回球速度计算6)图像处理技术在捡球机器人上的研究应用7)基于虚拟现实的健美操训练技术研究8)仿人跆拳道机器人的技术研究9)基于PIC单片机篮球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10)基于单片机的篮球计时计分器的设计11)基于单片机控制的乒乓球训练系统的设计交通:12)基于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交通运输信息系统的设计13)基于GIS的交通运输行业环境监测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研究14)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交通运输物流信息系统设计15)面向决策支持的交通运输信息平台研究16)在交通运输上使用动态规划求解最短路径17)交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电子通信:18)基于ARM的GPRS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研究19)基于单片机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研究20)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在现代图书馆中的应用体育:21)传感器在人体运动图像检测系统中的应用22)图像识别技术在运动学中的应用探析23)基于模糊数学方法的体育教学评价模型的研究24)基于模糊数学方法的学生体育成绩综合评定25)基于数学模拟竞技诊断方法的球类比赛分析机器人和控制算法:26)高精度超声波测距系统的研究及精度测量27)复杂环境下机器人路径规划及算法研究28)基于视觉的水下机器人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研究29)基于神经网络的四旋翼飞行器控制系统的应用及关键技术的研究30)仿人机器人脑电信号特征提取的分析与研究31)基于FPGA的大数据高级算法的设计与实现32)基于模糊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33)微型水陆两栖机器人驱动设计及水动力分析34)基于蛇形的机器人步态算法研究智能控制:35)基于FPGA的图像处理算法研究与实现36)基于粒子滤波技术的图像处理研究37)嵌入式视频监测系统的FPGA图像处理系统设计38)基于ARM和DSP的嵌入式实时图像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39)基于多尺度几何变换算法的遥感图像处理研究40)基于胡氏不变距和贝叶斯分类器的边缘检测研究41)基于遗传算法和势场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研究42)基于粒子群算法使的智能车辆自主避障路径规划研究43)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双足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44)基于改进RRT算法的移动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下的路径规划45)基于SVM和小波变换的四类脑电信号研究46)在线脑机接口信号的特征提取与分类方法的研究47)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脑机接口技术的研究48)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计算机,网络:49)基于CAN总线在软启动器上的应用50)改进遗传算法及其在平面度误差评定中的应用51)基于免疫算法的云计算任务调度策略研究52)基于形变模型的三维人脸快速重建改进算法53)求解三维装箱问题的混合模拟退火算法研究54)模拟退火算法的研究及其应用55)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聚类及文本分类研究56)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支持向量机算法研究57)粗糙集理论及其在神经网络中的应用研究58)基于MATLAB的递推最小二乘法辨识与仿真59)主成分回归和偏最小二乘法在高炉冶炼中的应用60)云数据库服务管理研究与实现61)基于分布式数据库数据处理的研究62)基于Oracle数据库安全策略研究63)基于关系数据库的领域本体构建方法64)延迟容忍传感器网络数据传输研究65)有向传感器网络覆盖增强算法研究66)一种基于TMP的DOS_DDOS的攻击防范方法67)ARP欺骗在网络中的应用与防范68)移动通信网络安全策略研究69)基于SNMP的网络故障监测技术研究70)基于云计算的网络数据安全研究71)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谣言传播规律与应对策略研究72)基于数据挖掘的投标辅助决策研究73)基于攻防博弈模型的网络安全测评和最优主动防御74)基于mvc模式的web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75)基于JSP的网上购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76)基于遗传算法的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应用研究77)基于LDA模型的文本聚类研究78)基于遗传算法的多旅行商问题优化79)人工冻结法在地铁隧道施工中的应用物联网:80)基于物联网分布式楼宇光伏电站监控系统设计81)物联网技术在变配电站监测系统中的应用能源工程:82)城市街区区域供冷供热系统的优化研究。

PSO算法应用于图像处理研究综述论文

PSO算法应用于图像处理研究综述论文

基于PSO算法的图像处理应用研究现状综述摘要:粒子群优化(PSO)算法是一种源于人工生命和鸟群捕食行为的优化技术,PSO算法通过粒子搜寻自身的个体最好解和整个粒子群的全局最好解来更新完成优化。

该算法原理简单、所需参数较少、易于实现,目前已经应用到很多领域,其中就包括应用于图像处理问题。

本文在此基础上,总结概括了PSO算法应用于图像处理问题上的研究现状,具体地分为应用于图像分割问题、图像识别问题、图像压缩问题、图像融合问题和其他图像处理领域的一些问题。

并简要的展望了关于PSO算法应用于图像处理问题上的若干发展方向,以期可以为以后的学者提供一个值得深入研究探讨的指导。

关键词:PSO算法;图像处理;图像分割;图像识别;图像融合1 引言Eberhart和Kennedy[1]通过对Heppner鸟类模型进行研究,认为鸟类寻找栖息地与对一个特定问题寻找解很类似,并通过修正该模型,使其具有社会性和智能性,以使微粒能够降落在最优解处而不降落在其它解处,提出了粒子群算法。

粒子群算法的基本思想是模拟鸟类的群体行为构建的群体模型。

粒子群算法作为一种进化计算,同样沿用进化计算中“群体”和“进化”的概念,同样是依据微粒的个体适应值进行计算。

在PSO算法中,粒子群中的微粒表示问题的一个候选解,是由速度和位置两部分组成的个体,在n维搜索空间中飞行。

微粒一方面具有自我性,可以根据自我的经验去判断飞行的速度和位置;另一方面具有社会性,可以根据周围微粒的飞行情况去调整自己的飞行速度和位置,不断地寻找个性和社会性之间的平衡。

设Xi=(xi1,xi2…xin)为微粒i当前位置,Vi=(vi1,vi2…vin)为微粒i的当前速度。

在进化过程中,记录微粒到当前为止的历史最好位置为Pi=(pi1,pi2…pin),所有微粒的全局最好位置为Pg=(pg1,pg2…pgn)。

最初始的PSO算法的进化方程可描述为:(1),(2)为了改善(1)式的收敛性能,Y.Shi与R.C.Eberhart[2]于1998年首次在速度进化方程中引入惯性权重,(1)式变为:(3)其中,w称为惯性权重,用来实现全局搜索和局部开发能力之间的平衡。

基于PCA和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

基于PCA和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

那么平均脸可以表示为:

,= ∑ 厶.
‘’ i 1 =
( 1 )
() 2
每 张人 脸和平 均 脸之 间 的距 离 可以表 示为 :
d =L 一 . i f
设矩阵 A={ 。d ,,… , }特征脸需要做的就是找出矩阵 A 的前 z个较大特征值的特征向量 , d , d , , A 但由于 A A 是一个 ( P×Q ×( ) P×p 维的高维矩阵 , ) 求这样一个矩阵的特征值计算量是非常大的。为此我 们可以先求出 A A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 然后求出 A A 的特征向量 H: ,
g d i ( =l2 3 … , ,. i , , , 』) 、 () 4
由上式即可得 出所有人脸向量的降维向量。
3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 法的神经 网络
31 粒子 群优 化算 法 (s n】 . PO)
1 引 言
人脸识别技术 [ 就是通过计算机提取人脸 的特征, 】 并根据这些特征进行身份验证 的一种技术。人脸 与人体的其他生物特征( 指纹 、 虹膜等)良好特性为身份 鉴别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同其他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相 比, 人脸识别技术具有操作简单 、 结果直观 、 隐蔽性好 等优点 。因此 , 人脸识别在信息安全、 刑事侦破 、 出人 口控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人脸图像的特征提取是人脸识别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该环节又是进行识别的前提环节, 如何
2 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方法 (rc a Cm oet nl i P A 也称为主元法 , Pi i l o pnn A a s ,C ) np ys 主分量分析法 , 是一种常用 、 简单有效 的方法 它是 2 世纪 9 年代初期由 T r 和 Pn ad 1 出的。它根据图像的统计特性进行正交变换 ( - 0 0 u k etnt提 l 4 KL 变换) 以消除原有向量各个分量间的相关性 。变换得到对应特征值依次递减的特征向量。通过 KL变换 , , - 可以把图像在高维空间表示转换到低维空间表示 , 由低维空间恢复的图像和原图像具有最小的均方误差。 而 从而可以以图像在低维空间的变换系数作为人脸 图像 的描述特征。KL . 变换用于人脸识别 的前提是人脸 图 像处于低维空间 , 并且不同人脸是线性可分的。 P A方法就是将包含人脸 的图像区域看作是一种随机 向量 , KL变换获取其正交 K L C 用 - - 基底 , 对应其中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研究与应用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研究与应用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研究与应用近年来, 随着神经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人脸识别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其中, 卷积神经网络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 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有效的处理图像的工具, 在人脸识别领域也大放异彩。

本文主要是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研究与应用方面进行探讨。

一、人脸识别的基础人脸识别是指通过个体特定的生物特征识别和比对来完成身份认证的过程。

生物特征包括指纹、虹膜、掌纹、面部等多种,而面部特征是识别范围最广的。

人脸识别的过程一般包括人脸检测、特征提取和人脸匹配等步骤。

在人脸识别方面传统的算法一般采用特征提取基础的方法, 如人工设计特征, 利用PCA等线性算法进行特征提取, 再通过传统的分类算法进行识别。

但这些算法在实际应用中有一些不足, 如对角度、光照变化、遮挡等情况无法自适应, 且准确率和鲁棒性等方面存在问题。

二、卷积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 是一种有多层网络的神经网络, 用于处理各种类型的图像,包括彩色图像、灰度图像,以及包含多个通道的图像,如RGB图像。

CNN的训练过程及其结构设计都是针对图像处理的特殊需求所设计的。

CNN网络的结构主要分为卷积层、池化层、全连接层和softmax层等。

其中, 卷积层和池化层主要负责从输入的图像中提取相应的局部信息特征, 而全连接层和softmax层则进行最终的分类决策。

卷积层根据卷积核的权值来提取图像特征, 并通过不断迭代的方式来更新权重的值。

卷积层的输出结果再经过池化层处理, 池化层主要用于特征降维操作, 减少输出层的神经元个数, 以期进一步缩短训练时间和降低过拟合的风险。

全连接层和softmax层则负责对经过多次迭代后得到的特征进行最终的处理和分类。

CNN网络的设计非常适合图像处理领域,其不仅可以适应多种图像输入,还可以自适应性的处理遮挡、光照变化等问题,更加符合人脸识别的应用需求。

pso算法python

pso算法python

pso算法pythonPSO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粒子群优化算法)是一种基于群体行为的启发式优化算法,由Kennedy和Eberhart于1995年提出。

PSO算法是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优化方法,其灵感来源于鸟群或鱼群等生物群体协同行动的行为。

PSO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模拟群体中个体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来寻找全局最优解。

PSO算法模拟了鸟群中个体飞行时的行为,在搜索过程中通过个体之间的合作来寻找最优解。

PSO算法通过不断更新粒子的速度和位置来实现全局搜索,从而找到最优解。

PSO算法的特点包括易于实现、易于收敛、对初始值不敏感等。

因此,PSO算法在工程优化、神经网络训练、特征选择、模式识别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PSO算法的基本原理PSO算法基于群体智能的原理,主要由粒子群的群体行为和信息传递两个基本部分组成。

粒子群的位置和速度分别代表了可能的解和搜索的方向,通过不断迭代更新粒子的位置和速度,最终找到最优解。

粒子群的基本行为是模拟了鸟群或鱼群等生物群体的行为。

在PSO 算法中,每个粒子都有自己的位置和速度,同时也有了个体的最优位置和全局最优位置。

粒子群中的每个粒子都通过不断的更新自己的位置和速度来模拟搜索过程,从而找到全局最优解。

粒子群的信息传递是通过个体和全局最优位置来实现的。

在搜索过程中,每个粒子都会根据自己的最优位置和全局最优位置来更新自己的速度和位置,从而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传递。

通过不断更新粒子的速度和位置,PSO算法可以在搜索空间中找到全局最优解。

PSO算法的步骤PSO算法的基本步骤包括初始化粒子群、更新粒子速度和位置、评估适应度、更新个体和全局最优位置、判断停止条件等。

1.初始化粒子群PSO算法首先需要初始化一个粒子群,包括设定粒子的初始位置和速度、个体和全局最优位置等。

通常情况下,粒子的初始位置和速度是随机生成的,个体和全局最优位置可以初始化为无穷大。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1 实验考试系统的设计2 电子实验仪表的优化设计3 基于流媒体技术的互动学习平台的实现4 基于流媒体技术的监控实现5 基于网络的课件管理系统设计6 音调控制电路设计7 智能充电器的设计8 智能型温度控制仪的设计9 LC并联谐振实验的分析及改进10 基于流媒体技术的课件制作与点播11 基于UDP协议的数据网络通信设计(熟悉VB或.net程序设计)12 基于TCP协议的数据网络通信设计(熟悉VB或.net程序设计)13 基于RS232串口的数据通信设计(熟悉VB或.net程序设计)14 基于RS232串口的数字I/O设计(熟悉VB或.net程序设计、电路板设计)15 显微图像采集与测量设计(熟悉VB或.net程序设计)16 显微图像采集与处理设计(熟悉VB或.net程序设计)17 车辆信号采集系统设计(熟悉单片机、电路板设计18 GPS卫星授时时钟设计(熟悉单片机、电路板设计)19 GPS卫星授时自动打铃仪设计(熟悉单片机、电路板设计)20 GPS卫星授时自动打铃系统设计(熟悉VB或.net程序设计)21 可自选有关卫星定位、程序设计、单片机、图像采集处理等题目。

22 多载波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仿真实现(无线通信)23 无线通信天线的建模分析(无线通信)24 基于DQPSK调制的光通信系统仿真(光通信)25 信道估计算法在OFDM通信系统中的运用(无线通信)26 基于DPSK调制的光通信系统仿真(光通信)27 基于ASK调制的RoF通信系统仿真(光通信)28 光CDAM通信系统的仿真实现(光通信)29 基于QAM调制的相干光通信系统仿真(光通信)30 WDM系统的仿真实现(光通信)31 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研究(无线通信)32 移动通信实验教学系统的改进(网站建设部分)33 运放单电源放大电路设计方法34 微小信号放大电路设计35 热敏电阻在放大电路中的应用36 全自动家电保护器设计37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仿真分析设计38 可调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设计39 竞争冒险实验电路的设计与测试40 电压测量的数字化方法bsp; 基于异或门组合逻辑电路设计42 红外接口原理与电路设计43 放大电路中输入电阻的测量44 音响放大器电路的设计及调试45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智能农业的设计46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智能家居的设计47 基于RFID的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设计48 基于RFID的读卡器的设计与实现49 基于RFID的阅读器的设计与实现50 基于CC2430温湿度传感器的设计与实现51 基于CC2430光电传感器的设计与实现52 基于CC2530压力传感器的设计与实现53 基于CC2530超声波传感器的设计与实现54 数字图像中同态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55 数字图像中模糊图像恢复的实现56 数字图像中图像增强的实现57 数字图像中图像分割的实现58 数字图像中DCT与逆DCT的设计与实现59 基于物联网的“感知聊大”网络平台的设计60 小功率电子镇流器的参数测定61 PLC在材料分选装置中的应用设计研究62 PLC在机械手控制中的应用设计研究63 关于数学模型建立及仿真64 基于MCU的温湿度计的设计研究65 开关电源的设计研究66 西门子S7-200之间通讯的研究67 PLC在立体仓库中的应用设计研究68 自适应滤波器(LMS)的实现69 无限冲击响应(IIR)滤波器的实现70 基于MCU的电子称的设计研究71 基于MATLAB的QAM调制技术仿真72 《信号与系统》实验虚拟演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73 π/4—DQPSK调制解调技术的研究与仿真74 基于MATLAB的图像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75 模拟通信实验系统的设计76 2FSK调制解调实验系统设计77 调制解调实验综合开发及演示系统设计78 PCM调制编译码实验系统设计79 自适应信号处理算法研究80 跳频通信系统的计算机仿真81 虚拟仪器在大学实验中的应用与研究82 智能照明的研究与应用83 半导体收、扩音机稳压电源的设计与应用84 数字万用表的设计与校准实验研究85 卷积码编译码系统仿真与实现86 DSSS系统抗部分时域干扰87 DSSS系统下BPSK系统仿真及实现88 MDPSK调制解调系统仿真及实现89 MQAM调制解调系统仿真及实现90 OFDM系统频域均衡仿真与实现91 PCM/ADPCM编译码系统实验研究92 对不同信道下GMSK解调方式研究及性能仿真93 基于MATLAB的数字调制系统实验软件设计94 基于MATLAB的信道编码实验软件设计95 BPSK调制解调系统实验研究96 CDMA通信系统下行链路仿真设计97 高速光接收机及其前置电路的设计98 前置掺铒光纤放大器的设计99 光纤通信线路施工与测量方案设计100 掺铒光纤放大器的特性参数与测试101 100公里2.5Gbit/s 光纤通信系统工程设计102 基于光纤的感温火灾探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103 光接收机的自动温度控制与电路设计104 单光子的探测与分辨技术105 基于光纤光栅的隧道结构监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106 光纤偏振控制器的设计与制作107 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在一阶电路中的应用108 求解二阶电路的方法与比较109 一阶电路的几种求解方法110 一阶电路的任意响应分析111 含理想运算放大器电路的讨论112 戴维宁定理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113 二阶电路过渡过程的研究与讨论114 测定一阶电路响应时间的实验方案探讨115 分离变量法及其在一阶电路分析中的应用116 分析电阻电路的方法及其比较117 叠加定理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118 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三阶偏振模色散模拟器的设计119 基于Multisim的家电定时器的设计(每30分钟通/断一次)120 基于Multisim的实验用数字电路的设计121 基于VC6.0的练习题系统的开发122 偏振模色散对高速光纤通信系统通信性能的影响123 基于Multisim的燃气灶火灾报警器的设计124 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三阶偏振模色散统计特性的仿真125 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三阶偏振模色散补偿算法的实现126 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二阶偏振模色散补偿在线监测信号的选取127 基于VC6.0的银行存储系统的设计128 基于DS12C887的时控开关软件设计129 心电信号的检测与频谱分析130 基于DS1302的时控开关硬件设计131 基于DS1302的时控开关软件设计132 基于DS12C887的时控开关硬件设计133 心电信号时频分析仪的软件设计134 心电信号时频分析仪的硬件设计(于菲)135 DC12V开关电源硬件设计136 基于物联网的心电信号时频分析方案设计137 电磁加热技术研究138 小波变换在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应用139 基于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技术的设计140 基于神经网络的数字识别技术的设计141 窗函数下的FIR滤波器设计142 快速人脸检测与识别理论与算法的研究143 虹膜匹配识别算法的研究144 基于MATLAB的图像复原与重建145 基于MATLAB的图像平滑处理146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设备状态分类器的设计147 人脸面部特征提取研究148 基于MATLAB的彩色空间分割149 径向基函数的网络应用设计150 IIR数字滤波器的仿真设计151 单片机实现I2C总线通信设计152 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无线控制153 基于无线模块的数据采集与控制154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气压计设计155 基于OPENCV的颜色识别156 基于OPENCV的手势识别与跟踪157 基于OPENCV的车流量识别158 单片机智能信号发生器的设计159 基于单片机的音乐发生器设计160 基于DS12C887的实时日历时钟显示系统设计161 移动无线网络的分析与设计162 利用MATLAB仿真排队系统163 Hffuman编码的Matlab实现164 利用MATLAB实现信息论的仿真165 语音信号的Matlab分析166 随机信号的频谱分析167 数字滤波器的Matlab实现168 HUB工作原理与仿真169 设计防火墙策略实现流量优化170 局域网的仿真分析171 公司内部网络的设计与仿真172 家庭局域网的因特网接入方案设计173 TCP窗口的优化设计174 功率谱估计的研究与实现175 自适应滤波器的研究与实现176 正交扩频信号研究与仿真177 伪随机序列的研究与仿真178 跳频通信系统的研究与仿真179 扩频通信系统的研究与仿真180 基于Matlab的频谱分析的研究181 基于Matlab的模拟滤波器的设计182 基于Matlab的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183 基于Matlab的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184 基于图像处理的各沿海省市海岸线长度排名185 基于图像处理的黄河流经各省长度分析186 基于图像处理的黄河与长江长度比较187 基于图像处理的内陆湖面积大小排名188 基于图像处理的我国各省土地面积排名189 基于图像处理的山东省各地市土地面积排名190 基于DSP的偏振模色散自适应补偿系统算法单元的软件设计191 DSP与计算机的USB通信接口设计192 霍夫曼编码方法的设计193 基本人工鱼群算法仿真及应用194 基于DSP的SDRAM测试程序设计195 基于DSP的高精度音频模数与数模转换196 基于DSP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197 基于DSP的语音编解码系统设计198 基于自适应步长和自适应视野的人工鱼群算法仿真199 局部邻居粒子群优化算法及其dsp实现200 全局粒子群优化算法及其dsp实现201 语音信号子带编码与matlab程序设计202 基于DSP的串口通信系统设计203 特殊用途天线的设计204 无限脉冲响应数字滤波器的设计205 集中参数电路的分析与综合206 平面电路模型的建立及应用207 印制电路板信号完整性问题的研究208 微带天线辐射特性的研究209 微波与高速电路频域特性的研究210 天线测量方法的研究211 特殊类型数字滤波器的设计212 利用VB设计学生信息管理程序213 利用VB设计计算器程序214 有限脉冲响应数字滤波器的设计215 PMD 测量时域方法分析216 光DPSK调制格式调制原理及仿真实现217 基于CSRZ码的DQPSK调制技术的研究218 基于CSRZ码的8DPSK调制技术的研究219 光纤通信系统中相位幅度联合键控调制技术的研究220 光纤通信系统中多级相位调制技术的研究221 光8DPSK调制格式原理及仿真实现222 PMD 对波长的倚赖性分析223 基于DOP的PMD 补偿性能分析224 PMD 测量频域方法分析225 DQPSK调制格式在PMD缓解与补偿技术中的应用226 DPSK调制格式在PMD缓解与补偿技术中的应用227 PMD 对于光纤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228 利用EDA技术实现沙包游戏电路设计229 利用EDA技术实现智能密码锁的设计230 利用EDA技术实现数值控制振荡器的设计231 利用EDA技术实现数控分频电路的设计232 利用EDA技术实现交通信号灯控制电路的设计233 利用EDA技术实现花样彩灯控制器的设计234 利用EDA技术实现多功能微波炉控制器的设计235 利用EDA技术实现电梯控制器的设计236 利用EDA技术实现空调控制器的设计237 利用EDA技术实现多功能计时器的设计238 电池充电控制器与电池内阻测试系统的设计239 阵列波导光栅激光器理论与设计240 数字通信系统中二进制相移键控调制研究241 数字通信系统中二进制频移键控调制研究242 数字通信系统中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调制研究243 模拟通信系统中线性与非线性调制研究244 非线性偏转光纤激光器理论与设计245 多点温度采集与显示系统246 掺铒光纤放大理论与设计。

粒子群算法研究及其工程应用案例

粒子群算法研究及其工程应用案例

粒子群算法研究及其工程应用案例一、概述随着现代制造业对高精度生产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需求的提升,优化指导技术在精确生产制造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作为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优化算法,因其结构简单、参数较少、对优化目标问题的数学属性要求较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实际问题中。

粒子群算法起源于对鸟群捕食行为的研究,通过模拟鸟群或鱼群等群体行为,利用群体中的个体对信息的共享,使整个群体的运动在问题求解空间中产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过程,从而找到最优解。

自1995年由Eberhart博士和kennedy博士提出以来,粒子群算法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进化计算技术,并在工程应用中展现出强大的优势。

在工程应用中,粒子群算法可用于工艺参数优化设计、部件结构轻量化设计、工业工程最优工作路径设计等多个方面。

通过将粒子群算法与常规算法融合,可以形成更为强大的策略设计。

例如,在物流路径优化、机器人路径规划、神经网络训练、能源调度优化以及图像分割等领域,粒子群算法都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果。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粒子群算法的改进及其工程应用。

对优化理论及算法进行分析及分类,梳理粒子群算法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包括标准粒子群算法、离散粒子群算法(Discret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DPSO)和多目标粒子群算法(Multi Objec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MOPSO)等。

在此基础上,分析粒子群算法的流程设计思路、参数设置方式以及针对不同需求得到的改进模式。

结合具体工程案例,探讨粒子群算法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通过构建基于堆栈和指针概念的离散粒子群改进方法,分析焊接顺序和方向对高速铁路客车转向架构架侧梁的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的影响。

同时,将粒子群算法应用于点云数据处理优化设计,提高曲面重建和粮食体积计算的精度和效率。

量子粒子群算法研究及其数据分类

量子粒子群算法研究及其数据分类

量子粒子群算法研究及其数据分类
量子粒子群算法是一种基于量子力学和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智能算法,被广泛运用于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中的分类问题中。

量子粒子群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将量子力学中的态函数和粒子群优化算法相结合,通过优化群体中每个粒子的量子态函数,以达到最优解。

在数据分类问题中,量子粒子群算法可以应用于特征选取、参数优化、模型训练等方面。

通过粒子群算法中的搜索过程,可以寻找到最优的特征组合、模型参数和分类器模型。

同时,量子力学中的测量原理也为分类器的评估提供了更严谨的数学方法。

实验研究发现,与传统的优化算法相比,量子粒子群算法在处理高维数据时具有更高的效率和精度,适用范围也更加广泛,能够实现对大规模数据的快速分类和预测。

因此,量子粒子群算法在数据分类应用领域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应用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 S 改善 B P O) P网 络 训 练 的 方 法 , 立 一 种 基 于改 进 的 P O B 建 S - P神 经 网络 , 合 理 有 更
效 地 确 定神 经 网络 的 连接 权值 和 阚值 , 其 应 用 到 人 脸 识 别 系统 中 的 分 类环 节 中 , 与 单 独 使 用 B 将 并 P神 经 网
DUAN a gj n Xin -u
(N nig C l g fIfr t nT c n l y Naj g 2 0 4 , hn a j ol eo o mai e h oo , ni 1 0 6 C ia) n e n o g n
Ab ta t B c u e BP n u a e wo k f r f c e o n t n c a sfe a l w o v r e c n a y t ali t h o a s r c : e a s e r l t r o a e r c g i o l s i rh s so c n e g n e a d e s O f l n o t e l c l n i i mi i m ,u i g p ril wa m p i z to ( O)t mp o e t e B e wo k t an n eh d,e t b i h n n ag rt m n mu s n a t e s r o tmia in PS c o i r v h P n t r riigm t o sa l ig a lo i s h
Ke r s f c e o n t n ig lr v l e d c mp sto y wo d :a e r c g i o ;sn u a a u e o o i n;BP n u a e wo k a t l wa m p i z to i i e r ln t r ;p r i e s r o tmi i n c a
b s d o h mp o e S BP n u a e wo k,wh c a r e s n b e a d e f c ie y t e e mi e t e n u a e wo k a e n t e i r v d P O- e r l t r n ih c n mo e r a o a l n fe t l O d t r n h e r ln t r v
r s ls wih u i g t e B e r l e wo k ca sf a in o l e u t t sn h P n u a t r l s ii to n y,e p r n h wst a h e o n t n s e d i q i k ra d r c n c x ei me t o h tt er c g i o p e s u c e n e — s i o n to e u ti e t r g i n r s l sb te . i
1 引 言
通 常情 况下 , 一个 人脸 自动识 别 系统包括 以下 三个 主要 技术 环节 : 人脸 检测 、 人脸 特征 提取 、 人脸 识 别 。人脸 识 别 即将 人 脸 特 征 提取 结 果 与库 中人
脸 对 比得 出分类 结果 , 即识 别 分 类 ; 类 器 的选 择 分 在 人脸 识别 系统整 个 过 程 中起 着 成 败 与 否 的关 键 作 用 。因此 , 慎 重选 择 研 究 分类 器 的设 计 , 保 要 确 具 有 优秀 的识 别结果 。 目前 , 应用 较 广泛 的人 脸 识别 分类 器 主 要 有 : 最 小距 离分 类器 [ 、 于 P A 的分类 法[ 、 1基 ] C 2 支持 向 ] 量 机识 别 方 法 [ 、 工 神 经 网 络[ 等 模 式 识 别 方 3人 ] 4
c n e to ih s a d t r s o d ,a p y n h s me h d t h ls i c t n o h a e r c g i o y t m ,a d c mp r d o n c in weg t n h e h l s p l ig t i t o O t e ca sf a i ft e f c e o n t n s s e i o i n o ae
第 3 0卷第 2 期 2011年 6月




与 自 动

Vo. O。 . 13 No 2
Co uigTeh oo y a d Auo to mp t e n lg n tmain n
J n u .2 0 11
文 章 编 号 :0 3 69 (0 10 -0 1 — 0 10 — 1 9 2 1 ) 2 15 3
基 于 粒 子 群 算 法 和 神 经 网 络 的 人 脸 识 别 分 类 术 学 院 机 电 分 院 , 苏 南京 南 江 204) 10 6

要: 针对 B P神 经网络作为人脸识 别分类器具有 的收敛速度慢 、 易陷入局部极 小等缺 点, 出利用 提
络 分 类 的 结 果 相 比较 , 验表 明 , 方 法 识 别 速度 快 , 别 效 果 更好 。 实 该 识 关 键 词 : 脸 识 别 ; 异 值 分 解 ;P神 经 网络 ; 子群 优 化 算 法 人 奇 B 粒
中图分类号 : 31 TP 9 文献标识码 : A
Fa e Re o nii n Cl s i ir Ba e n PS a u a t r c c g to a s fe s d o O nd Ne r lNe wo 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