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分析原始记录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始记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始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86423205daef5ef7bb0d3c42.png)
共页第页
样品编号
皿 号
取样量
m/g
定容体积
V/mL
稀释倍数
DF
扣除空白吸光度
A-A0
质量浓渡
ρ/mg/L
含 量
ω/mg/kg
平均值
mg/kg
误 差
备注
测试人:校核人:复核人: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火焰法)分析原始记录(表二)
共页第页
样品编号
扣除空白吸光度
A-A0
质量浓渡
ρ/mg/L
含 量
ω/mg/kg
平均值
mg/kg
误 差
备注
测试人:校核人:复核人: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火焰法)分析原始记录(表二)
共页第页
样品编号
皿 号
取样量
m/g
定容体积
V/mL
稀释倍数
DF
扣除空白吸光度
A-A0
质量浓渡
ρ/mg/L
含 量
ω/mg/kg
皿 号
取样量
m/g
定容体积
V/mL
稀释倍数
DF
扣除空白吸光度
A-A0
质量浓渡
ρ/mg/L
含 量
ω/mg/kg
平均值
mg/kg
误 差
备注
测试人:校核人:复核人: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火焰法)分析原始记录(表一)
共页第页
样品名称:
检测项目:
检测时间:
检测依据:
检测地点:
仪器编号:
进样模式:手动
灯电流:mA
火焰原子吸收法分析( 钠 )原始记录1
![火焰原子吸收法分析( 钠 )原始记录1](https://img.taocdn.com/s3/m/f75e986265ce0508763213f9.png)
检测项目
钠
检测开始日期
年月日
检测依据
GB 8538-2016
检测完成日期
年月日
检测方法
12.2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温度及相对湿度
℃%
仪器及型号
WYS22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仪器编号
××/××--001
电子天平
××/××--005
主要仪器
检测条件
测定波长nm
灯电流mA
狭缝nm
火焰种类:空气-乙炔
燃气流量:1.6L/min
标准储备液
国家标准样品编号GSB 04-1738-2004,Na单元素标准溶液,唯一标识192038-1浓度1000µg/mL。厂家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
标准
使用液
标准曲线
或
工作曲线
标准编号
1
2
3
4
5
6
7
标准溶液(mL)
定容体积(mL)
Na含量X(μg/mL)
(%)
加标量
取一定量的标准品,与试样消解处理同步进行。
加标回收率
式中:P—加入的标准物质的回收率;
P=(X1-X0)/m*100% m—加入的标准物质的量;
≈ X1—加标试样的测定值;
X0—未加标试样的测定值。
备注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仪器使用情况:使用前:使用后:
吸光度Y
回归方程
Y=aX+b a= b= r=
检出限
/
定量限
0.01mg/L
样品空白值
计算公式
可从标准曲线直接查出水样中待测金属的质量浓度(mg/L)。
原子吸收分析记录表(气)
![原子吸收分析记录表(气)](https://img.taocdn.com/s3/m/98ea527f227916888486d79f.png)
()
过量空气系数()
排放浓度
()
标况流量
()
排放速率
()
相对偏差或
回收率%
计算公式:
备注:
分析/日期:校核/日期:复核/日期:
定容体积
()
查曲线值
()
稀释倍数
样品浓度
()
过量空气系数()
排放浓度
()
标况流量
()
排放速率
()
相对偏差或
回收率%
备注:
分析/日期:校核/日期:复核/日期:
原子吸收分析记录表(气)
(续表)
第页共页
项目编号:分析项目:样品性质: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检出限:.
样品编号
标况体积()
定容体积
()
查曲线值
()
原子吸收分析记录表(气)
第页共页
项目编号:分析项目:样品性质:收样日期:分析日期:检出限:.
分析方法:仪器型号规格:仪器管理编号:检测地点:环境温度:℃相对湿度:%RH
校
准
曲
线
系
列
标准点数
计算公式:
取样量()
含量()
吸光度-空白吸光度()
回归方程
b(斜率):
a(截距):
r值:
标准溶液浓度:
样品编号
标况体积()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分析( 铍 )原始记录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分析( 铍 )原始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4e20a0c7a2161479171128f6.png)
1
2
3
4
5
6
7
标准溶液(mL)
定容溶液
含量X(ng/mL)
吸光度Y
回归方程
Y=aX+b a= b= r=
最低检测浓度
0.2μg/L
最低检测质量
0.004ng
样品空白值
计算公式
式中: -水样中铍的质量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m--相当于铍标准的质量,单位为微克(μg);
V--水样体积,单位为毫升(mL);
= X1—加标试样的测定值;
X0—未加标试样的测定值。
备注
1.试验允差要求:<9.5% 2.加标回收率要求:90%--107%
仪器使用情况:使用前:使用后:
检验人:复核人:审核人: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分析(铍)原始记录
检测项目
铍
检测开始日期
年月日
检测依据
GB/T 5750.6-2006
检测完成日期
年月日
检测方法
20.2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温度及相对湿度
℃%
仪器及型号
WYS22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仪器编号
××/××--001
电子天平
××/××--005
主要仪器
检测条件
点灯方式:AA
灯电流:mA
干燥温度及时间150℃,15S
狭缝:nm
灰化温度及时间500℃,10S
测定波长:nm
原子化温度及时间2300℃,3S
氩气流量:1.0 L/min
标准储备液
国家标准样品编号,Be单元素标准溶液,唯一标识浓度1000µg/mL。产地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
原子吸收法测定原始记录表
![原子吸收法测定原始记录表](https://img.taocdn.com/s3/m/2b3a4c8c03d8ce2f01662344.png)
序号
样品编号
元素
元素
元素
样品
吸光度
稀释/浓缩
倍数
样品
浓度
()
样品
吸光度
稀释/浓缩
倍数
样品
浓度()
样品
吸光度
稀释/浓缩
倍数
样品
浓度()
1
1
1
1
原子吸收法测定原始记录表(续1)
校
准
曲
线
元素
序号
标准溶液浓度()
吸光度
标准溶液浓度()
吸光度
标准溶液浓度()
吸光度
空白
1
2
3
4
5
回归方式
□线性回归
□非线性回归
原子吸收法测定原始记录表(续2)
精密度检查
分析项目
平行样样品编号
样品浓度()
均值()
相对偏差(%)
是否合格
□是□否
□是□否
□是□否
准确度检查
分析项目
质控样样品编号
测定值()
保证值()
是否合格
□是□否
□是□否
□是□否
分析项目
加标回收样样品编号
标准溶液浓度()
加标量()
加标样测定值()
样品测定值()
回收率(%)
□线性回归
□非线性回归
□线性回归
□非线性回归
截距a
——
——
——
斜率b
——
——
——
相关系数r/r2
标准溶液
配制过程
a.标准储备液:mg/L。
b.标准中间液:准确移取aml于ml容量瓶中,得溶液浓度为mg/L。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分析( 铜 )原始记录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分析( 铜 )原始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1d061ee30b4c2e3f572763ea.png)
标准曲线
或
工作曲线
标准编号
1
2
3
4
5
6
7
标准溶液(mL)
定容溶液mL
Cu含量X(ng/mL)
吸光度Y
回归方程
Y=aX+b a= b= r=
检出限
0.001mg/L
测定下限
0.004mg/L
样品空白值
计算公式
式中:C--水样待测元素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C1--从标准曲线上查得试样中待测元素浓度,μg/L;
C0--空白中待测元素浓度μg/L;
f--稀释倍数,为定容体积与与取样体积之比。
操作步骤
按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铅、镉、铜的测定进行操作
样品编号
取样量
()
定容体积
()
稀释
倍数
吸光度
曲线浓度
()
计算结果
()
报出结果
()
相对偏差/
相对相差
(%)
加标量
取一定量的标准品,与试样消解处理同步进行。
加标回收率
干燥温度及时间120℃,20S
狭缝:nm
灰化温度及时间350℃,10S
测定波长:nm
原子化温度及时间1600℃,3S
氩气流量:1.0 L/min
标准储备液
国家标准样品编号GSB 04-1725-2004,Cu单元素标准溶液,唯一标识18C039-2浓度1000µg/mL。产地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
式中:P—加入的标准物质的回收率;
P=(X1-X0)/m*100% m—加入的标准物质的量;
= X1—加标试样的测定值;
X0—未加标试样的测定值。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始记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始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e6dab800ec3a87c24128c458.png)
样品编号
皿 号
取样量
m/g
定容体积
V/mL
稀释倍数
DF
扣除空白吸光度
A-A0
质量浓渡
ρ/mg/L
含 量
ω/mg/kg
平均值
mg/kg
误 差
备注
测试人:校核人:复核人: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火焰法)分析原始记录(表二)
共页第页
样品编号
皿 号
取样量
m/g
定容体积
V/mL
稀释倍数
DF
平均值
mg/kg
误 差
备注
测试人:校核人:复核人: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火焰法)分析原始记录(表二)
共页第页
样品编号
皿 号
取样量
m/g
定容体积
V/mL
稀释倍数
DF
扣除空白吸光度
A-A0
质量浓渡
ρ/mg/L
含 量
ω/mg/kg
平均值
mg/kg
误 差
备注
测试人:校核人:复核人: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火焰法)分析原始记录(表二)
共页第页
样品编号
皿 号
取样量
m/g
定容体积
V/mL
稀释倍数
DF
扣除空白吸光度
A-A0
质量浓渡
ρ/mg/L
含 量
ω/mg/kg
平均值
mg/kg
误 差
备注
测试人:校核人:复核人: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火焰法)分析原始记录(表二)
共页第页பைடு நூலகம்
原子吸收法检验记录表(单元素多样品)
![原子吸收法检验记录表(单元素多样品)](https://img.taocdn.com/s3/m/18ddc666a26925c52cc5bf78.png)
元素名称
样品编号
前码
检验依据
检验日期
仪器设备
及编号
天平编号
样品状态
□固态□液态□气态
定容体积V(mL)
工作曲线
Abs.=
检出限
实验步骤
检
测
结
果
样品编
因子f
吸收值
Abs.
浓度值
C()
结果
()
平均值
()
公式
结果(mg/kg或mg/L)=(C-C0)×V×f /取样量×单位校准因子
单位校准因子:火焰法为1,石墨炉法为10-3)
备注
空白浓度C0=
机打记录及溶液配制信息见:
检验员:审核人:第页共页
原子吸收法
元素名称
检
测
结
果
样品编号后码
样品
名称
取样量()
稀释
因子f
吸收值
Abs.
浓度值
()
结果
()
平均值
()
检验员:审核人:第页共页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始记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始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5b5798093c1ec5da50e270b8.png)
共
页 第 页
样品名称:
检测项目:检测时间:
检测依据:
检测地点:
仪器编号:
进样模式:手动
灯电流:mA
波长:nm
狭缝:nm
空气流量:L/min
7丹、严曰1/•测量时间:
乙炔流量:L/min
s
读数延时:s
室温:°C
湿度:%
测量模式:
灯位:
标 准 曲 线
质量浓 度
mg/L
回归方程:
允许误差范围:
吸光度
A
相关系数:
仪器名称:
计算公式:
P•/-DF
3=
m
样品编号
皿号
取样量
mg
定容体积
V/mL
稀释倍数
DF
扣除空白吸光 度
A-A°
质量浓 渡
p/mg/L
含量
/mg/kg
平均值
பைடு நூலகம்mg/kg
误差
备注:
年 月 日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火焰法)分析原始记录(表二)
共
页 第页
样品编号
皿号
取样量
m/g
定容体积
V/mL
稀释倍数
DF
扣除空白吸光 度
A-Ao
质量浓渡
p/mg/L
含量
3/mg/kg
平均值
mg/kg
误差
备注
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原始记录表
![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原始记录表](https://img.taocdn.com/s3/m/b18ebb2e87c24028915fc325.png)
标准
曲线
浓度(μg/mL)
吸光度A
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
样品编号/名称
自编号
定容
体积v(mL)
稀释
倍数n
标准采样
体积V0(L)
吸光度A
测定值
c(μg/mL)
结果
C(mg/m3)
备注
结果计算公式:
检测: 复核:
第 页 共 页
检测编号
检测项目
样品编号/名称
自编号
定容
体积v(mL)
稀释
倍数n
标准采样
体积V0(L)
吸光度A
测定值
c(μg/mL)
结果
C(mg/核:
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原始记录表
第 页 共 页
检测编号
温湿度
仪器编号
检测依据
检测项目
检测日期
仪
器
条
件
测定方式:波长:nm光谱带宽:nm 灯电流:mA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火焰种类:
燃烧器高度:mm
升温方式:
干燥: ℃,s
燃气流量: mL/min
助燃气压力:MPa
灰 化: ℃,s
原子化: ℃,s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始记录.doc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始记录.doc](https://img.taocdn.com/s3/m/9a07cf9b482fb4daa48d4b10.png)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火焰法)分析原始记录(表一)共页第页样品名称:检测项目:检测时间:检测依据:检测地点:仪器编号:进样模式:手动灯电流:mA 波长:nm 狭缝:nm 空气流量:L/min 乙炔流量 : L/min 测量时间:读数延时: s 室温:0C 湿度:% 测量模式:灯位:s标质量浓度回归方程:允许误差范围:准mg/L曲吸光度线相关系数:仪器名称 : A计算公ρ ·V ·DF式:ω= m取样量定容体积稀释倍数扣除空白吸光质量浓含量平均值样品编号皿度渡ω号V/mL DF 误差m/g A-A0 ρ /mg/L /mg/kgmg/kg 备注: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火焰法)分析原始记录(表二)共页第页取样量定容体积稀释倍数扣除空白吸光质量浓渡含量平均值样品编号度皿号V/mL DF ρ /mg/L ω /mg/kg 误差m/g A-Amg/kg 备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火焰法)分析原始记录(表二)共页第页取样量定容体积稀释倍数扣除空白吸光质量浓渡含量平均值样品编号度皿号V/mL DF ρ /mg/L ω /mg/kg 误差m/g A-Amg/kg 备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火焰法)分析原始记录(表二)共页第页取样量定容体积稀释倍数扣除空白吸光质量浓渡含量平均值样品编号度皿号V/mL DF ρ /mg/L ω /mg/kg 误差m/g A-Amg/kg 备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火焰法)分析原始记录(表二)共页第页取样量定容体积稀释倍数扣除空白吸光质量浓渡含量平均值样品编号度皿号V/mL DF ρ /mg/L ω /mg/kg 误差m/g A-Amg/kg 备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火焰法)分析原始记录(表二)共页第页取样量定容体积稀释倍数扣除空白吸光质量浓渡含量平均值样品编号度皿号V/mL DF ρ /mg/L ω /mg/kg 误差m/g A-Amg/kg 备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火焰法)分析原始记录(表二)共页第页取样量定容体积稀释倍数扣除空白吸光质量浓渡含量平均值样品编号度皿号V/mL DF ρ /mg/L ω /mg/kg 误差m/g A-Amg/kg 备注。
火焰原子吸收法分析(钠)原始记录
![火焰原子吸收法分析(钠)原始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1967bac467ec102de3bd8928.png)
检测项目
钠
检测开始日期
年月日
检测依据
GB 5009.91-2017第一法
检测完成日期
年月日
检测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温度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对湿度
□%
仪器及型号
WYS22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仪器编号
XX/X X-001
电子天平
XX/X X-005
主要仪器 检测条件
测立波长mn
灯电流mA
加标量
取一泄量的标准品,与试样消解处理同步进行。
加标回收率
P=(Xi-Xo)/m*100%式中:P—加入的标准物质的回收率;X】一加标试样的测定值:
二m—加入的标准物质的量;Xo—未加标试样的测定值。
备注
1.试验允差要求:<10%2.加标回收率要求:90%-110%
仪器使用情况:使用前:使用后:
检验人:
狭缝mil
火焰种类:空气•乙块
燃气流量:2.0L/mm
标准储备液
国家标准样品编号GNM-SNA-001-2013, Na单元素标准溶 液,唯一标识192038-1浓度10.00 mg/mLo厂家国家有色 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o
标准 使用液
标准曲线 或
工作曲线
标准编号
1
2
3
4
5
6
7
标准溶液(inL)
泄容体积(mL)
Na含量X( ng/mL)
吸光度Y
回归方程
Y=aX+ba=b=r=
检出限
08mg.,,100g
定量限
3mg/100g
样品空白值
计算公式
Y_(p-p0)xVx/xlOO
生活饮用水原子吸收分析原始记录(铅、镉)
![生活饮用水原子吸收分析原始记录(铅、镉)](https://img.taocdn.com/s3/m/9e88f50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a9.png)
生活饮用水(铅、镉)原子吸收石墨炉法分析原始记录
检测编号: 第 页 共 页
标准物质信息
标准使用液浓度:铅标液:1000ng/mL ,镉标液:100ng/mL 。
标准溶液的配置见下表
样品名称: 检验日期: 年 月 日
仪器及环境条件:室温 ℃ 相对湿度 % RH 检验依据:GB/T5750.6-2006 样品处理: 进样器进样量(20μL )
仪器名称: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规格型号:
仪器条件: 使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设备编号: ),调试到最佳条件。
铅标液mL 0 0.25 0.50 1.00 2.00 3.00 4.00 镉标液mL 0 1.00 1.50 2.00 2.50 3.00 定容至 100mL 100mL 100mL 100mL 100mL 100mL
100ml
质量浓度 (ng/ml )
铅0 镉0 铅2.5
镉1.0 铅5.0
镉1.5 铅10.0
镉2.0 铅20.0
镉2.5 铅30.0 铅40.0
镉3.0
吸光度
铅 镉 铅 镉
铅 镉 铅 镉 铅 镉
铅 铅 镉 回归 方程
铅
r
镉
r
检测者:
日期: 年 月 日
校核者:
日期: 年 月 日
注:原始记录,报告书存根,委托书合并归档保存,本方法铅检出限为:2.5ug/L ,镉检出限为:0.5ug/L 。
危险废物火焰法原子吸收分析原始记录
![危险废物火焰法原子吸收分析原始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ea9dd2a3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20.png)
危险废物火焰法原子吸收分析原始记录
危险废物火焰原子吸收分析原始记录
样品来源:
使用仪器名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型号:仪器编号:
方法依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附录D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标准溶液名称批号生产厂家储备液浓度使用液浓度配制日期有效期使用液配制过程标准曲线a=b=r= 曲线制备日期原子吸收测定条件波长:负高压:灯电流:检出限计算公式:((
B:稀释用的酸空白基体,ml;V:样份,ml;V1:处理后试剂最终定容的体积,ml;m:研磨过筛后称取固定废物样品的重量,温度(℃) 湿度(%) 采样日期样品种类样品状态样品编号采样地点样品重量m(g) 取样量V(ml) 取样量V1(ml) 吸收值(Abs) 检测浓度
C(mg/L)检测含量
W(mg/kg)稀释倍数备注样品前处理:检测人:校核人:审核人:检测日期:
XX环保有限公司2020年07月01日颁布
第1版第0次修订
注“ND”表示未检出共页第页。
危险废物石墨炉原子吸收分析原始记录
![危险废物石墨炉原子吸收分析原始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c23b656c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c7.png)
样品种类
样品状态
样品编号
采样地点 样品重量 m(g) 取样量 V(ml) 取样量 V1(ml) 吸收值(Abs)
检测浓度 C(ug/L)
检测含量 W(mg/kg)
稀释倍数
备注
样品前处理:
检测人:
注“ND”表示未检出
校核人:
审核人:
检测日期:
共
页第
页
XX 环保有限公司
危第 0 次修订
样品来源: 使用仪器名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型号:
仪器编号:
方法依据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 GB 5085.3-2007 附录 C 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标准溶液名称
批号
生产厂家
储备液浓度
使用液浓度
配制日期
有效期
使用液配制过程
标准曲线 a=
b=
计算公式: C A V B
V
r=
曲线制备日期
C AV1
m
原子吸收测定条件 波长:
负高压:
灯电流:
检出限
温度(℃)
湿度(%)
采样日期
B:稀释用的酸空白基体,ml; V:样份,ml; V1:处理后试剂最终定容的体积,ml; m:研磨过筛后称取固定废物样品的重量,
火焰原子吸收法分析( 铜 )原始记录
![火焰原子吸收法分析( 铜 )原始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0e4cdaf62f60ddccda38a0f6.png)
按照GB/T 5009.13-2017进行操作
样品编号
样品
性状
取样量
()
定容体积
()
稀释
倍数
吸光度
曲线浓度
()
计算结果
()
报出结果
()
相对偏差/
相对相差
(%)
加标量
取一定量的标准品,与试样消解处理同步进行。
加标回收率
P=(X1-X0)/m*100%式中:P—加入的标准物质的回收率;X1—加标试样的测定值;
≈m—加入的标准物质的量;X0—未加标试样的测定值。
备注
1.试验允差要求:<10% 2.加标回收率要求:90%--110%
仪器使用情况:使用前:使用后:
检验人:复核人:审核人:
火焰原子吸收法分析(铜)原始记录
检测项目
铜
检测开始日期
年月日
检测依据
GB 5009.13-2017第二法
检测完成日期
年月日
检测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温度及相对湿度
℃ %
仪器及型号
WYS22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仪器编号
××/××-001
电子天平
××/××-005
主要仪器
检测条件
测定波长nm
灯电流mA
ρ—试样溶液中铜质量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
ρ0—空白溶液中铜的质量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
V—试样消化液的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m—试样质量或体积,单位为克或毫升(g或mL)。
当铜含量≥10.0 mg/kg(或mg/L)时,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当铁含量<10.0 mg/kg(或mg/L)时,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分析( 银 )原始记录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分析( 银 )原始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30ccdf770029bd64783e2cf6.png)
干燥温度及时间120℃,15S
狭缝:nm
灰化温度及时间500℃,5S
测定波长:nm
原子化温度及时间1800℃,3S
氩气流量:1.0 L/min
标准储备液
国家标准样品编号GSB 04-1712-2004,Ag单元素标准溶液,唯一标识191034-2浓度1000µg/mL。厂家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
备注
1.试验允差要求:2.加标回收率要求:80%--120%
仪器使用情况:使用前:使用后:
检验人:复核人:审核人:
标准使用液
标准曲线
或
工作曲线
标准编号
1
2
3
4
5
6
7
标溶液(mL)
定容溶液
含量X(ng/mL)
吸光度Y
回归方程
Y=aX+b a= b= r=
最低检测浓度
2.5μg/L
最低检测质量
0.05ng
样品空白值
计算公式
(Ag)=( ×V1)/V
式中: (Ag)--水样中银的质量浓度,单位为微克每升(μg/L);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分析(银)原始记录
检测项目
银
检测开始日期
年月日
检测依据
GB/T 5750.6-2006
检测完成日期
年月日
检测方法
12.1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温度及相对湿度
℃%
仪器及型号
WYS22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仪器编号
××/××--001
电子天平
××/××--005
主要仪器
检测条件
点灯方式:AA
样品编号
样品
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