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机械臂捕捉目标的碰撞力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机器人操作中防碰撞算法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讨论

机器人操作中防碰撞算法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讨论

机器人操作中防碰撞算法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讨论引言: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机器人的操作过程中,防碰撞算法成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本文将讨论机器人操作中防碰撞算法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防碰撞算法常见问题:1. 环境感知不准确:机器人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准确地感知周围环境,以避免与障碍物发生碰撞。

然而,由于传感器的精度限制或环境复杂性,环境感知可能存在误差或不准确的情况。

2. 碰撞检测与避障速度不匹配:机器人在高速运动中,碰撞检测与避障的速度可能无法及时匹配。

这会导致机器人无法在避障前及时检测到障碍物,从而发生碰撞。

3. 多机器人协同避障问题:在多机器人协同操作的场景中,机器人之间需要相互协作,避免碰撞。

然而,多机器人之间的通信和协调可能存在延迟或不完善的情况,导致碰撞的发生。

二、应对策略讨论:1. 提高环境感知的精度:通过使用更高精度的传感器,如激光雷达或深度摄像头,可以提高机器人对周围环境的感知精度。

同时,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对感知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进一步提高环境感知的准确性。

2. 预测与规划:除了实时的碰撞检测,机器人还可以通过预测和规划的方式,提前避免碰撞的发生。

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环境模型,机器人可以预测可能出现的障碍物,并进行相应的路径规划,以避免与障碍物发生碰撞。

3. 引入机器人协同控制算法:在多机器人协同操作的场景中,引入机器人协同控制算法可以提高机器人之间的通信和协调效率。

通过实时的信息交流和任务分配,多机器人可以更好地协同工作,避免碰撞的发生。

4. 强化学习算法的应用:强化学习算法可以帮助机器人从碰撞中学习,并优化操作策略。

通过与环境的交互,机器人可以通过试错的方式,逐步优化自己的行为,以避免碰撞的发生。

结论:机器人操作中的防碰撞算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通过提高环境感知的精度、预测与规划、引入机器人协同控制算法以及应用强化学习算法,可以有效地解决机器人操作中的防碰撞问题。

机械臂的碰撞检测与避障技术研究

机械臂的碰撞检测与避障技术研究

机械臂的碰撞检测与避障技术研究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臂已不再是简单的工业控制工具,而是融入到各个领域,如医疗、物流、军事等。

然而,机械臂在操作过程中往往无法避免与外部环境的碰撞,这种碰撞可能会导致机械臂损坏、任务失败甚至人身伤害。

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碰撞检测与避障成为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

一、碰撞检测技术的发展1.1 传统的碰撞检测方法在传统的碰撞检测方法中,常用的手段是利用传感器来监测机械臂与周围物体之间的距离,并进行碰撞判断。

例如,常见的超声波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等,通过测量反射信号或回波时间来判断机械臂是否与物体发生碰撞。

然而,这些传统的方法在精确度和鲁棒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1.2 基于视觉的碰撞检测技术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视觉的碰撞检测技术逐渐得到应用。

通过在机械臂上安装摄像头,利用图像识别算法来实现对碰撞物体的检测与识别。

这种方法不仅具有高精确度和实时性,而且对于非常规形状的物体也能实现有效的检测。

然而,基于视觉的碰撞检测技术在复杂环境下受到光线、遮挡等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碰撞避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2.1 基于轨迹规划的碰撞避障技术机械臂在执行任务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轨迹规划,以实现准确的动作。

基于轨迹规划的碰撞避障技术是通过优化机械臂移动路径,使其在避免碰撞的同时完成任务要求。

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机械臂的安全性和效率,但对于复杂环境下的避障还存在一定挑战。

2.2 基于感知与学习的碰撞避障技术为了进一步提高碰撞避障的效果,研究者们开始将感知与学习技术引入到机械臂的碰撞避障中。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机械臂能够不断学习并优化避障策略,以适应不同环境下的碰撞检测与避障需求。

这种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机械臂的自主性和适应性,但对于复杂环境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应对仍然具有挑战性。

三、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展望碰撞检测与避障技术在机械臂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

双臂式空间机械臂捕捉目标问题

双臂式空间机械臂捕捉目标问题
1 1 1
标分别为: X 1 = a + ( l/ 2 ) cos H 1
1 1
Y1 = ( l/ 2) sin H 1
1 1
1748








第 43 卷
由图 2 可知, 机械臂总质心的 Y 轴坐标对于控 制碰撞力方向起着决定性作用, 即 1 j 2 Ym Ym = i 将式( 5 ) 代入式( 8 ) , 得 1 1 1 ( Y 1 + Y 2 + ,+ Y i ) =
第 43 卷 第 11 期 2009 年 11 月
上 海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JOU RN AL O F SH AN G HA I JIA OT O N G U N IV ERSIT Y
V ol. 43 N o. 11 N ov. 2009
文章编号: 1006 - 2467( 2009) 11 - 1746 - 05
作者简介 : 丛佩超 ( 1980 - ) , 男 , 吉林省吉林市人 , 博士 , 主要研究方向为空间机器人的相关问题研究 . 孙兆伟 ( 联系人 ) , 男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电话 ( T el . ) : 0451 -86413440 - 8303; E -m ail: s unzhaow ei@ h it. edu. cn.
k 2= 1
Y i = Y i- 1 + ( l/ 2) ( sin U i- 1 + sin U i)
1 1 1 1
( 4)
式中 , U = H + H + ,+ H , i \2.
1 i 1 1 1 2 1 i
E

空间模块化机械臂的碰撞检测方法研究

空间模块化机械臂的碰撞检测方法研究

空间模块化机械臂的碰撞检测方法研究I. 简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空间模块化机械臂在工业生产、医疗护理、科研实验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由于空间模块化机械臂的结构复杂,其运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碰撞,从而导致机械臂损坏甚至人身伤害。

因此研究空间模块化机械臂的碰撞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针对空间模块化机械臂的碰撞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传感器的碰撞检测方法,另一种是基于模型的碰撞检测方法。

基于传感器的碰撞检测方法通过在机械臂上安装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如距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等),实时采集机械臂的运动信息,并利用数学模型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以判断机械臂是否发生碰撞。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实时性好,但需要大量的传感器和复杂的数学模型;缺点是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差,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基于模型的碰撞检测方法则通过对机械臂的结构进行建模,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机械臂的运动过程,从而预测可能发生的碰撞。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但需要较高的计算能力和复杂的建模技巧;缺点是无法实现实时监控。

本文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详细的研究,旨在为空间模块化机械臂的设计、制造和应用提供有效的碰撞检测手段。

A.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空间模块化机械臂在工业生产、医疗护理、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由于机械臂的结构复杂,运动轨迹多变,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碰撞检测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旦发生碰撞,可能会导致机械臂损坏、设备故障甚至人身伤害等严重后果。

因此研究空间模块化机械臂的碰撞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首先研究空间模块化机械臂的碰撞检测方法有助于提高机械臂的安全性能。

通过采用先进的碰撞检测技术,可以在机械臂运动过程中实时监测其周围环境,预测可能发生的碰撞事件,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或减轻碰撞的影响。

这对于确保机械臂在各种工况下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研究空间模块化机械臂的碰撞检测方法有助于提高机械臂的工作效率。

空间机器人捕获动力学与控制

空间机器人捕获动力学与控制

第21卷第12期2023年12月动力学与控制学报J O U R N A L O FD Y N AM I C SA N DC O N T R O LV o l .21N o .12D e c .2023文章编号:1672G6553G2023G21(12)G022G015D O I :10.6052/1672G6553G2023G132㊀2022G12G29收到第1稿,2023G03G26收到修改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资助项目(12172214),N a t i o n a l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F o u n d a t i o no fC h i n a (12172214).†通信作者E Gm a i l :c a i g p @s jt u .e d u .c n 空间机器人捕获动力学与控制∗蔡国平†㊀刘晓峰㊀刘元卿(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上海㊀200240)摘要㊀空间目标的在轨捕获是航天器在轨服务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太空碎片清理还是对航天器进行维修等,都首先需要解决捕获这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本文对空间机器人捕获空间目标的动力学与控制问题进行综述,首先介绍国内外主要的空间机器人计划,然后介绍捕获前㊁捕获中㊁捕获后三个阶段的动力学与控制问题,寄望于本文内容能够对从事空间机器人技术研究的学者有所裨益.关键词㊀空间机器人,㊀捕获,㊀空间目标,㊀动力学与控制中图分类号:O 32文献标志码:AC a p t u r i n gD y n a m i c s a n dC o n t r o l o f S pa c eR ob o t s ∗C a iG u o p i n g †㊀L i uX i a o f e n g ㊀L i uY u a n q i n g(D e p a r t m e n t o fE n g i n e e r i n g M e c h a n i c s ,S h a n g h a i J i a o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h a n gh a i ㊀200240)A b s t r a c t ㊀I n Go r b i t c a p t u r e o f s p a c e o b j e c t s i s a c r u c i a l a s p e c t o f s p a c e c r a f t s e r v i c i n g,w h e t h e r i t i n v o l v e s s p a c e d e b r i s r e m o v a l o r s p a c e c r a f tm a i n t e n a n c e .T h e c h a l l e n g i n g t a s ko f c a p t u r i n g o b j e c t s i n s pa c e i s t h e p r i m a r y f o c u s o f t h i s a r t i c l e .T h i s p a p e r p r o v i d e s a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r e v i e wo f t h e d yn a m i c s a n d c o n t r o l i s Gs u e s r e l a t e d t o s p a c e r o b o t c a p t u r e .I t b e g i n s b y i n t r o d u c i n g m a j o r s p a c e r o b o t p r o gr a m s b o t h d o m e s t i c a l Gl y a n d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l y .S u b s e q u e n t l y ,i td e l v e s i n t ot h ed y n a m i c sa n dc o n t r o l p r o b l e m sd u r i n g t h e p r e Gc a p t u r e ,m i d Gc a p t u r e ,a n d p o s t Gc a p t u r e p h a s e s .I t i s h o p e d t h a t t h e c o n t e n t o f t h i s a r t i c l ew i l l b e b e n e f i Gc i a l t o s c h o l a r s e n g a g e d i n s p a c e r o b o t t e c h n o l o g y re s e a r c h .K e y wo r d s ㊀s p a c e r o b o t ,㊀c a p t u r e ,㊀s p a c e o b j e c t ,㊀d y n a m i c s a n d c o n t r o l 引言随着人类对外太空探索的逐渐深入,空间领域相关技术引起了人们的更多关注,它不仅是一个国家荣誉的象征,也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标志,它的发展关系着未来空间资源利用以及国家空间安全等重大问题.由于太空环境的强辐射㊁微重力㊁大温差㊁高真空等特点,宇航员在太空的活动存在着很多威胁和困难,空间机器人便成为代替宇航员完成太空任务的重要选择之一[1,2].空间机器人具有如下优势与特点[3]:(1)不需要考虑维持人类生命的生态系统,(2)可以大幅度提升空间环境的适应能力,(3)可以长时间地在太空中执行任务,(4)能够降低成本和提高空间任务的效率,(5)能够完成很多情况下人类无法胜任的高精度㊁高可靠度的操作任务.正是由于空间机器人所具有的诸多优势,各个航天技术大国都在大力开展空间机器人相关技术的研第12期蔡国平等:空间机器人捕获动力学与控制究.空间机器人主要是由航天器的本体及装载在本体上的机械臂所构成,主要用于太空垃圾清除㊁空间站建造及维护㊁航天器组装与维修㊁空间探测㊁空间攻防以及太空实验等[3,4],以空间机器人为核心的在轨服务技术逐渐成为当下空间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热点之一[5].以下从四方面简略阐述空间机器人的用途.太空垃圾清理.随着空间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向太空中发射的航天器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太空垃圾数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太空垃圾包括达到使用年限而报废或失效失控的人造卫星㊁火箭末级㊁箭星分离所产生的碎片㊁太空中漂浮的废弃物相互撞击所产生的小碎片等.世界各国目前每年发射的航天器的数量大约是80~130颗,其中约有2%的航天器没有成功进入指定轨道,并且有8%左右的航天器在进入指定轨道后一个月后就发生失效[6].据估计,在太空中环绕地球飞行㊁长度大于10c m 的各种太空垃圾的数量不少于21000件.这些太空垃圾长期占据着有限的轨道资源,对正常在轨运转的航天器带来严重威胁,如何清理太空垃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7,8],利用空间机器人来对太空垃圾进行捕获㊁然后将其拉进坟墓轨道或者将其拉至更低轨道进入大气层销毁,是太空垃圾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轨修理维护与燃料添加.卫星从研制㊁生产㊁及在轨使用等整个过程的投入是巨大的.卫星在发射之前都经过了周密设计,并且充分考虑了各种可能会导致卫星失效的因素.但是由于太空环境的恶劣等因素,有些卫星在未到达设计寿命时就发生故障[9,10].另一方面,卫星所能携带的燃料有限,太阳能设备也存在着使用寿命,当燃料耗尽或者太阳能设备使用寿命到期后,卫星成为了 废星 .利用空间机器人则可以对卫星进行维修与添加燃料,使其重新正常工作.失效卫星再利用.卫星发射升空后有可能出现太阳翼无法正常展开,也有可能出现通讯设施无法对地正常通讯等问题,从而导致卫星失效[11,12].1997年6月,价值4.74亿美元㊁原本设计寿命3年的日本A d e o s卫星在工作一年后,由于太阳翼故障而导致卫星完全失效,它是日本公开的已发射的最大和最复杂的卫星之一.2006年10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 鑫诺二号 通信广播卫星由于太阳能帆板和收发信号的天线没能成功展开,导致这颗耗费20亿元的卫星失效.以上这些问题可以利用空间机器人而得以解决,相比再次发射新卫星可以大大节约成本.空间军事攻防[13].由于空间技术的飞速发展,军用卫星也在不断涌现,使得现代战争发生了巨大变革.军事力量对通信㊁气象㊁导航及定位等有着绝对依赖,可以讲空间技术能够决定现代战争的成败.如何削弱敌方空间设备的能力㊁保证己方空间设备的安全和正常工作,是未来战争的一个重要课题,利用空间机器人技术来提升空间攻防的能力是其中的焦点之一.1㊀国内外空间机器人发展概况近几十年来,空间机器人技术得了迅速发展,取得了很多成果,以下对各个航天大国的主要空间机器人计划做一简介.1.1㊀美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就已逐步着手空间机器人相关项目的科研工作,他们的主要项目包含如下,项目示意图如图1所示.(1)F T S项目(F l i g h t T e l e r o b o t i cS e r v i c eGF T S)[14].F T S是1986年由N A S A主导发起的,它是美国最早的空间机器人项目,原定于1993年对项目中的D T FG1空间机器人进行测试飞行实验,以评估机器人系统在太空中的性能.它的主要目标是把机器人带出实验室而将其应用于恶劣的太空中环境,使其朝着自主的方向发展,从而替代宇航员完成在轨任务.虽然该项目于1991年被取消了,但是D T FG1空间机器人的设计已经基本结束,并且完成了机器人末端执行机构的制作.此外,该项目在各阶段相关飞行硬件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2)R T F X项目(R a n g e rT e l e r o b o t i cF l i g h t E x p e r i m e n tGR T F X)[15,16].该项目开始于1992年,计划于1998年从地球低轨道上的航天飞机上发射,主要目的是验证空间遥操作机器人对航天器的各种服务功能,为将来执行对近地轨道上航天器的在轨任务做准备.项目中的机器人是高度先进的,并且在太空环境中具有自由飞行能力.32动㊀力㊀学㊀与㊀控㊀制㊀学㊀报2023年第21卷图1㊀美国空间机器人项目示意图F i g.1㊀S c h e m a t i c d i a g r a mo f t h eU S s p a c e r o b o t p r o j e c t㊀㊀(3)S k y w o r k e r项目[17].S k y w o r k e r是由C a rGn e g i eM e l l o n大学自主研制的,主要用于大规模有效载荷的运输和装配任务,它是一个具有11个自由度的可移动空间机器人.(4)A E R C a m项目(T h eA u t o n o m o u sE x t r aGv e h i c u l a rA c t i v i t y R o b o t i cC a m e r aGA E R C a m)[18].A E R C a m是一个沙滩球大小㊁具有6个自由度的摄像机器人,主要用来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内外部进行观察,从而帮助宇航员完成空间在轨任务.它是由美国N A S A约翰逊航天中心设计开发的,机器人的半径为14c m,总重为15.33K g,其中带有重为0.544K g的燃料.上面装有用来传送视频流到电脑和地面的两个摄像机㊁12个小型氮气动力推进器和航电设备.1997年12月,A E R C a m进行了在轨测试,由舱外宇航员手动释放后飞行了约30分钟,由舱内宇航员对它进行操纵拍摄图片并回传相关数据[19].(5)R o b o n a u t项目[20,21].R o b o n a u t是由美国N A S A约翰逊航天中心研制的,是一款用来取代航天员完成舱段外工作的空间机器人.R o b o n a u t在外形和运动能力上基本与人类的上半身一样,主要包含头部㊁躯体和手臂等部分,它能够使用多种工具完成大量复杂的操作.(6)S C O U T项目(S p a c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 O r b i t a lU t i l i t y T r a n s p o r tGS C O U T)[22].由于现有的E V A(e x t r a v e h i c u l a r a c t i v i t y)压力服系统对太阳辐射和空间辐射的防护有限而不能满足在深空环境中的使用,同时为了在舱外活动中最大程度地利用人类灵活的手工操作,美国M a r y l a n d大学在结合压力服系统设计㊁航天器技术及机器人服务系42第12期蔡国平等:空间机器人捕获动力学与控制统的基础上,开发了S C O U T系统,该系统的高㊁宽及深分别约为2m㊁1.5m和2m,可为宇航员在太空作业中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7) 轨道快车 项目[23,24].该项目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在1999年提出的,主要是为了检验航天器在轨操作的一些相关核心技术,主要包括:短程及远程自动交汇对接技术,捕捉及停靠,太空中的电力电子设备升级和在轨加注燃料等.2007年3月8日成功发射了轨道快车项目相关的航天器,2007年7月22日实现了所有在轨项目的演示[25].(8) 凤凰(P h o e n i x) 计划项目[26].该计划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于2011年发起的,整个系统由服务星(空间机器人)㊁细胞星(S a t l e t)和在轨投送设备(P O D)三部分组成.主要任务是通过空间机器人将商业卫星上弹出的S a t l e t和P O D捕获后存放起来,然后携带它们至目标星附近并捕获目标星,最后通过P O D的相关工具将S a t l e t安装在目标星上并激活.(9) 在轨服务㊁装配与维修(O nGO r b i tS e r v iGc i n g,A s s e m b l y a n d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GO S AM) 计划项目[27].该项目是由美国航天局于2020年发起的,计划于发射两个在轨服务卫星,分别是O S AMG1与O S AMG2.O S AMG1卫星计划于2025年后发射,旨在使用机械臂为L a n d s a t7地球成像卫星进行轨道捕获与燃料加注工作,完成主要任务后,由麦克萨科技公司(M a x a rT e c h n o l o g i e s)制造的空间基础设施灵巧机器人(S p a c e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D e xGt e r o u sR o b o t,S P I D E R)进行在轨组装与制造任务.O S AMG2卫星预计不早于2024年发射,正在开发与O S AMG1任务互补的技术.该卫星将在轨道上建造并部署一个替代太阳能电池阵列.在轨准备就绪后,O S AMG2将3D打印一个从航天器一侧延伸10米的横梁,完成后将来到航天器的另一侧打印一个延伸6米的横梁.1.2㊀加拿大(1)加拿大S R M S(S h u t t l eR e m o t eM a n i p u l a t o r S y s t e mGS R M S)[28].S R M S是由加拿大M D R o b o t i c 公司于1981年开发的,也是全球上首个成功应用的远程遥操控的空间机械臂,主要用于航天飞机检查维修㊁操纵以及在轨构筑和组装等在轨任务,目前已经成功完成了几十个航天飞行器上的任务.它由上臂和下臂㊁终端执行机构和位于航天飞行器终端甲板上的控制台所组成,机械臂的总长为50英寸,包含有6个可以实现转动和平移运动的关节.(2)加拿大M S S(M o b i l eS e r v i n g S y s t e mGM S S)[29].在S R M S的基础上,M D R o b o t i c公司又研制了在空间站上使用的远程遥操控的机器人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移动本体[30,31](M o b i l eB a s eS y sGt e mGM B S)㊁空间站远程遥操控机械臂系统[32,33] (S p a c eS t a t i o n R e m o t e M a n i p u l a t o rS y s t e mGS SGR M S)和专用灵巧机械手[34G36](S p e c i a lP u r p o s e D e x t e r o u sM a n i p u l a t o rGS P D M)三部分组成.其中, M B S相当于整个系统的基座,系统运行的能源由它来提供;S S R M S主要用来搬运和组装大型物件,它由总共有7个自由度的两臂杆所组成;S P D M可以执行一些更加复杂和精细的任务.(3)加拿大机械臂3号(C a n a d a r m3)[37].C a n aGd a r m3是加拿大航天局为美国月球空间站设计的空间机械臂系统,其一个8.5m长的机械臂㊁一个灵巧机械臂和一套在轨替换单元构成,主要用于完成空间站的维护㊁修理和检查㊁访问飞船的捕获㊁航天员的太空行走辅助以及科学实验.图2㊀加拿大空间机器人项目示意图F i g.2㊀S c h e m a t i c d i a g r a mo fC a n a d i a n s p a c e r o b o t p r o j e c t52动㊀力㊀学㊀与㊀控㊀制㊀学㊀报2023年第21卷1.3㊀欧洲欧洲的德国㊁欧空局㊁俄罗斯及意大利等国家针对空间机器人技术都进行了研究和实验,相关项目如下所述,项目示意图如图3所示.图3㊀欧州空间机器人项目示意图F i g .3㊀S c h e m a t i c d i a g r a mo fE u r o p e a ns p a c e r o b o t p r o je c t ㊀㊀(1)德国R O T E X 项目(R o b o t i cT e c h n o l o g y E x pe r i m e n t GR O T E X )[38].该项目发起于1986年,并在1993年从哥伦比亚航天飞机上成功发射,进行了结构组装㊁连接/断开开关动作及捕获空间漂浮目标等实验,并在多传感器融合的夹持技术及遥操作的延时补偿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R O GT E X 使用了一个小型6轴的空间机器人(太空中第一个遥操作机器人),抓手上安装有很多的传感器,包含两个6轴的腕关节力(力和力矩)传感设备㊁触觉阵列㊁一组9个激光测距仪设备和一个小型的深度摄像机等.(2)德国E S S 项目(E x p e r i m e n t a lS e r v i c i n gS a t e l l i t e GE S S )[39].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以G E O 轨道上T V GS a t 1为服务对象,利用服务星验证R O GT E X 中的遥操作思想在目标星检测㊁接近㊁抓取㊁停泊㊁维修及释放等操作的应用.(3)德国R O K V I S S 项目(R o b o tK o m po n e n t V e r i f i c a t i o no n I S S GR O K V I S S )[40G42].2002年D L R(G e r m a nS p a c eC e n t e r )发起了R O K V I S S 项目,并于2004年随俄罗斯进步号宇宙飞船升空,2005年实现了在国际空间站的俄罗斯舱段上的装配,它主要是为了验证模块化轻型机器人关节在实际外太空条件下的性能㊁持续时间下的动力学和摩擦行为㊁以及远程遥操作监控方法的可行性.R O K V I S S 中包含一个两关节力控的小型机器人㊁一个控制器㊁一个深度相机㊁一套光照系统㊁一个地球探测相62第12期蔡国平等:空间机器人捕获动力学与控制机㊁一套电力能源设备以及其他用于机器人性能验证的相关装置.(4)德国T E C S A S项目(T e c h n o l o g y S a t e lGl i t e s f o rd e m o n s t r a t i o na n dv e r i f i c a t i o no fS p a c e s y s t e m sGT E C S A S)[43,44].该项目是由德国于2003年发起㊁加拿大参与的,整个项目由德国安装有7个自由度的服务卫星和加拿大的客户端卫星构成,主要目标是验证远程汇合㊁近距离交汇㊁绕飞观察㊁捕获合作与非合作目标㊁稳定组合体和辨识被捕获目标㊁组合体的机动飞行㊁分离目标星和编队分行等.(5)德国D E O S项目(D e u t s c h e O r b i t a l e S e r v i c i n g M i s s i o nGD E O S)[45].T E C S A S项目在2006年被中止后,D L R后续又发起了D E O S项目.D E O S同样包含服务和客户端两颗卫星,他们同时被发射到初始轨道.D E O S的主要任务包括利用服务星的机械臂捕获翻滚非合作客户端卫星和捕获后组合体再入预先定义的轨道.(6)欧空局G S V项目(G e o s t a t i o n a r y S e r v i c e V e h i c l eGG S V)[46].G S V项目是于1990年发起的,它本质上是一带有机器人系统的服务航天器.它在发射后,一直处在静止轨道上直到生命期结束,一旦有任务时才会被激活并去执行任务.G S V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地球静止轨道的卫星进行在轨操作,包括近距离对问题卫星进行观测检查及维修㊁将失效卫星拖入坟墓轨道等.(7)欧空局E R A项目(E u r o p e a n R o b o t i c A r mGE R A)[47,48].该项目是由欧空局与俄罗斯航天局共同合作主导的,主要用于国际空间站俄罗斯舱段的装配和维修等任务.E R A是一个长11m㊁结构完全对称的7关节机械系统.(8)意大利S P I D E R项目(S P I D E R m a n i p uGl a t o rS y s t e mGS M S)[49].S P I D E R项目是一个由意大利航天局(I S A)主导的在空间机器人领域长久的战略性项目,项目中设计了用于轨道附近执行检查和修理任务㊁并且具有7个旋转自由度的高度自治自由漂浮空间机器人.(9)欧空局 主动碎片清除/在轨服务 项目(A c t i v eD e b r i sR e m o v a l/I nGO r b i tS e r v i c i n gGA DGR I O S)[50].2020年,欧空局将第一个A D R I O S任务分配给C l e a rS p a c e公司,该公司是一家由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 P F L)研究人员成立的初创公司.在第一个A D R I O S任务中,C l e a rS p a c e公司计划发射一颗名为 清洁太空 一号(C l e a r S p a c eG1)的航天器.C l e a r S p a c eG1将是欧洲首个实用性空间碎片主动清除系统,这是2012年E S A 欧洲离轨 (e.D eGo r b i t)任务的延续,计划在2025年发射,通过其四重机械臂进行在处置轨道上进行一个太空垃圾的捕获与销毁任务.1.4㊀日本日本在空间机器人领域的研究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是首先倡导在轨自主服务技术的国家之一[51],并在这个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项目如下所述,,项目示意图如图4所示.(1)M F D项目(M a n i p u l a t o rF l i g h tD e m o nGs t r a t i o nGM F D)[52].M F D是日本首个与空间机器人相关的试验项目.它作为N A S A肯尼迪航天中心(K S C)s t sG85其中的一个任务,于1997年从 发现号 航天飞机上成功发射,并进行了在轨实验.M F D 整个系统主要由空间的机载设备和地面的操控系统构成,该项目主要用于评价和估计空间环境对材料性能退化的影响㊁收集宇宙尘埃㊁两相流体循环实验的热控技术㊁评定在空间微小重力条件下机械臂系统的各种性能㊁评定机械臂控制系统的人机接口性能㊁以及验证机械臂对O R U的调试装卸等.(2)OM S项目(O r b i t a lM a i n t e n a n c e S y s t e mGOM S)[53].日本通信研究实验室(C R L)于2004年提出了在轨执行监控测量㊁修理和清除等任务的轨道维护项目OM S,并且为其开发了一套可以实现各种图像处理功能的机械臂模块,该项目的首要任务是能够自主识别并实现与目标航天器的交汇对接.(3)E T SGV I I(E n g i n e e r i n g T e s t S a t e l l i t eV I IGE T SGV I I)[54].1997年11月28号,日本宇航局(N A S D A)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使用了机械臂系统的卫星.E T SGV I I由质量为2.5t的追踪星和质量为0.4t的目标星所组成,其中机械臂机构安装在追踪星上,长度为2m,有6个旋转自由度,在末端执行机构上和第一个关节上配置有摄像设备.E T SGV I I的主要任务是验证自主交会对接等在轨关键技术[55G57].(4)J E M R M S(J a p a n e s eE x p e r i m e n tM o d u l e R e m o t e M a n i p u l a t o rS y s t e mGJ E M R M S)[58].J E MG72动㊀力㊀学㊀与㊀控㊀制㊀学㊀报2023年第21卷R M S是日本宇航局为国际空间站中日本实验舱段设计的遥操作机器人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主臂杆(MA)和小臂杆(S F A)所构成,其中主臂(MA)安装在舱段P M上,它有9.8m长,420K g,6个自由度,主要用来传递㊁取回及停泊有效载荷[59];小臂(S F A)初始时放在外部设备E F上备用,使用时就安装在主臂终端上,它有1.6m长,1100K g,也是6个自由度,主要用来完成一些比较精细的工作,如天线安装等.(5)C D R2项目(C o mm e r c i a l R e m o v a lo f D e b r i sD e m o n s t r a t i o n)[60].C D R2是日本宇航局主导空间碎片移除任务,目前东京宇宙尺度公司(A sGt r o s c a l e)来发射一颗卫星;对一台废弃的日本火箭上面级进行检查,从而为后续清理任务铺路.合同要求该公司在2023年前完成这项检查任务.若能再拿到J A X A"商业碎片清理验证"(C R D)2计划下的一项后续合同,宇宙尺度公司将需要在2026年3月31日前把这台废弃上面级清出轨道.图4㊀日本空间机器人项目示意图F i g.4㊀S c h e m a t i c d i a g r a mo f J a p a n e s e s p a c e r o b o t p r o j e c t1.5㊀中国我国在空间机器人技术方面的探索研究工作起步比较晚,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才开始了空间机器人的相关项目.到目前为止,国内的一些研究所和高校已经对空间机器人技术的许多基础问题进行了研究,在一些关键技术上也取得了突破[61],其中 舱外自由移动空间机器人的地面模拟演示系统 (E M R系统)是这些研究当中影响力比较大的.E MR系统包括重力抵消系统㊁可以实现走动和操控运动的机构㊁及可以模拟舱内外环境的机器人作业平台[62].近年来,在众多空间需求的引导下,比如空间站建设㊁在轨维护㊁空间碎片清除㊁月球/火星/小行星探测㊁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建设等,我国空间机器人及空间人工智能技术也在蓬勃的发展,并在在轨服务㊁空间组装与生产㊁月球与深空勘探等方面也获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嫦娥三号的成功发射实现了 玉兔 号月球车对月面的勘探计划,火星表面巡视监测机器人也在积极地进行研制,一系列航天器的在轨能源补给关键技术也获得了重大突破.2022年,美媒体证实我国与2021年发生实践二十一号卫星在1月22日成功捕获了失效的北斗2号G2卫星,1月26日将其拖到 墓地轨道 后,自己又回到了地球静止轨道(G E O).自此,中国的 空间碎片减缓技术 实验取得圆满成功.2㊀空间非合作目标抓捕措施在轨服务任务中,被捕获目标可以分为两类:合作目标,非合作目标.合作目标具有合作性,是指目标可以向服务机器人传递相对运动信息,或向服82第12期蔡国平等:空间机器人捕获动力学与控制务航天器提供便于进行交会对接等操作的条件.这类航天器通常安装有用于测量的特征表示和机械臂抓持或对接的装置.相对而言,非合作目标是指那些无法向服务机器人提供相对状态信息㊁而且交互对接所需信息都未知的目标.美国空间研究委员会(S S B)㊁航空与空间工程局(A S E B)在哈勃望远镜修复计划的评估报告中曾这样定义过非合作目标的概念[63]: 非合作目标是指那些没有安装通讯应答机或其它主动传感器的空间目标,其它航天器不能通过电子讯问或发射信号等方式实现对此类目标的识别或定位 .非合作目标不能向服务航天器提供有效的信息,这就给交互测量㊁抓捕和对接等操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何在没有合作信息的情况下对目标进行识别㊁测量和抓捕便成为了非合作在轨服务的一项关键技术,同时也是任务中面临的难点技术.目前各国实际在轨运行的航天器和在研型号,并没有专门设计用于接受在轨服务的抓捕手柄和测量标志器(发光标识器或角反射镜),即是非合作的,因此基于合作目标的在轨服务技术无法用于此类目标.在轨捕获技术是航天高技术领域中的一项极具前瞻性和挑战性的课题,同时也具有极高的军民两用双重价值.美国宇航局(N A S A)㊁欧洲航天局(E S A)以及日本N A S D A等航天科研机构都对该技术表现出了高度关注,国内哈尔滨工业大学㊁清华大学㊁上海交通大学㊁北京理工大学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㊁西北工业大学㊁北京邮电大学㊁福州大学㊁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等单位也对相关技术进行了长期研究.在国内外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捕获方法.如图5所示,这些捕获方法可分为:刚性连接捕获和柔性连接捕获.刚性连接捕获方法主要指利用直接利用机械臂和其末端的刚性适配器来完成非合作目标捕获的方法[64].该类方法主要针对各类非合作航天器,且要求目标具有星箭对接环或卫星发动机喷管等结构[65G67].相对柔性连接捕获方法,其在技术成熟度㊁可控性和重复使用性上具有一定优势.不过由于该类方法所采用的末端执行器往往具有较高的刚度,因此当末端执行器与目标发生接触碰撞后存在接触分离和损伤目标结构的风险.柔性连接捕获方法主要指利用飞网[68G74]㊁鱼叉[75G79]㊁飞爪[80,81]等来完成非合作目标捕获的方法.由于柔性连接捕获方法不再要求目标上具有特殊机构,因此该类方法具有通用性更高的优点.不过相对第一类捕获方法,该类方法的可重复使用性较低.另外,由于柔性连接捕获方法所采用的抓捕机构往往具有较高的自由度,所以此类方法可控性也较低.以飞网为例,其在捕获过程中会面临无法展开和无法包裹住目标的风险.图5㊀捕获方法分类F i g.5㊀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 c a p t u r em e t h o d s3㊀空间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空间机器人的在轨服务中蕴含着大量的动力学与控制问题,它涉及到力学㊁材料㊁信息㊁自动化等多个学科,是需要这些学科技术的有效综合.总体上讲,动力学的问题是根本,控制问题是目的,动力学问题的有效解决可以为控制设计提供参数与模型保障,减轻控制设计的难度.空间机器人一般用于空间大质量目标的捕获,过程可以分为捕获前㊁捕获中和捕获后三个阶段.捕获前的主要任务通常是空间机器人与空间目标的远距离交会㊁运动观测与运动预测㊁近距离交会㊁消旋㊁捕获点确定等,以便规划空间机器人的作业路径.捕获中的核心问题是空间机器人和空间目标之间的接触碰撞,该过程冲击载荷大㊁作用时间短㊁存在碰撞后再次分离的可能,是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问题.捕获后的主要问题是系统姿态的快速稳定控制.上海交通大学蔡国平教授课题组对这三个阶段的主要动力学与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出版了«空间机器人捕获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专著[82],下面对这三个阶段的动力学与控制问题做一简介.捕获前的动力学与控制问题.(1)首先表现在空间机器人与空间目标的远距离交会,此时两者相距较远,可达几百甚至上千公里.当目标为报废卫星等的无动力目标时,远距离交会的轨迹规划与控制设计较为容易.但当目标为有动力的非合作目标时,远距离交会则变成了零和博弈问题,需要采用92。

机械臂力跟踪阻抗和避碰控制仿真研究

机械臂力跟踪阻抗和避碰控制仿真研究

小学劳技课教学随笔教学随笔:小学劳技课在教小学劳技课时,我总结出一些教学经验和方法,希望能够对其他教师有所帮助。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劳技课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让学生动手实践、发挥创造力。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常常引入一些有趣的话题或故事,告诉他们学习劳技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我也会给他们一些实际的例子,让他们看到学习劳技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设置明确的目标在每一堂课开始之前,我会和学生明确课堂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这样可以让学生知道他们要学习什么,以及学习的重点和方向。

我会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告诉他们,比如“今天我们要学习如何使用剪刀剪纸,你们要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这样学生就能够明确知道他们要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同时也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和参与进来。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比如,在教学手工制作时,我会采用示范教学的方法,让学生看到操作的过程和技巧。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教材或模型,让他们可以参考和复制。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技巧。

四、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我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我会给学生提供一些自学的机会和任务,让他们能够主动去学习和掌握所学的技能。

比如,在教学编织课时,我会让学生自己选择编织的材料和图案,让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他们完成作品之后,我会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同时也会指出他们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让他们能够不断进步。

五、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我会尽量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我会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和合作,让他们能够相互学习和借鉴。

同时,我也会在学生完成任务或取得进步时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激发他们继续努力的动力。

总之,在教学小学劳技课时,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兴趣、设定明确的目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以上的经验和方法能够对其他教师有所启示,共同提高劳技课的教学质量。

漂浮基空间机械臂动力学问题研究进展

漂浮基空间机械臂动力学问题研究进展

漂浮基空间机械臂动力学问题研究进展在自由漂浮状态中,空间机械臂的载体与机械臂之间存在一定的耦合行为。

其本身与地面机械臂相比,在运动学、运动学分析等方面相差非常大,地面机械相对来说就比较简单。

对于空间机械臂的研究重点是建立在精确地动力学模型和高效的控制策略的基础之上。

本文详细的阐述了空间机械臂动力学建模的方法以及精细动力;总结了姿态运动规划、非完整机械臂路径规划以及避奇异位形的机械路径规划的运动方法等运动规划方式;阐述了空间机械臂在捕获目标过程中的动力学模型和控制策略研究。

标签:空间机械臂简介;动力学模型研究;运动规划研究;目标碰撞策略研究1 空间机械臂简介空间机械臂作为一种重要的在轨服务工具,在航天航空研究上具有强大的实用性和宽广的应用空间,能够在太空之中完成释放、回收卫星;在轨监控太空以及在空间站进行在轨装配、维修等各种艰巨任务,极大减少了航天人员的工作量以及在轨维修等操作的安全性。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相继掌握了空间机械臂技术,比较突出的有加拿大和NASA联合研制的移动服务系统(MSS)、加拿大独立研制的Canadarm以及Canadarm2、欧洲机械臂(ERA)、日本工程试验卫星-VII(ETS-VII)等。

我国也在空间机械臂的研究和演示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

自由漂浮空间机械臂由机械臂载体、载体上的机械臂以及载体末端的行动执行器。

机械臂的载体不受系统主动控制,位置跟姿态在空间中处于自由漂浮状态,能够有效的降低了空间燃料的使用,提高了空间卫星的使用期限,使空间机械臂在航空航天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

但是当空间机械臂处于微重力的环境下,自由漂浮空间机械臂与载体在动力学耦合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中的空间机械臂会对载体的位置和姿势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改变载体的姿势和位置,反过来进一步改变机械臂的位置和姿态。

通过实验表明,空间机械臂是具有时间变化、多输出、多输入、强耦合等特点的非线性系统。

但由于零件构造的质量、质心数据以及惯性力矩、载体燃料的损耗以及外部信号的干扰等等一些不确定的系统参数,导致了在实际实验中并不能准确的获取精确的、完美的动力学建模数据。

机械臂的碰撞安全控制与预警

机械臂的碰撞安全控制与预警

机械臂的碰撞安全控制与预警机械臂是如今工业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设备。

它的灵活性和高效性使其成为许多生产线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机械臂的高速运动和精密操作也给工作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碰撞事故可能发生,给人员和设备带来损害。

因此,机械臂的碰撞安全控制与预警变得至关重要。

首先,对机械臂进行碰撞安全控制的关键是检测和识别。

在机械臂运动过程中,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可以实时地对周围环境进行感知。

通过使用先进的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算法,可以识别和跟踪潜在的碰撞风险。

例如,系统可以检测到空间中存在的障碍物,预测它们的运动轨迹,以及机械臂与其碰撞的潜在危险。

其次,机械臂的碰撞安全控制还需要考虑到速度和力度的控制。

在机械臂的运动过程中,通过控制关节速度和末端执行器的力度,可以有效地减少碰撞的风险。

例如,当机械臂靠近障碍物时,可以通过自动降低运动速度和力度,以保证碰撞发生时的安全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在机械臂上安装力传感器,实时监测碰撞的力度,并根据设定的阈值来触发紧急停止,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另外,机械臂的碰撞安全控制需要考虑到不同工作场景的特殊需求。

不同行业和应用领域中,机械臂的工作环境和任务各不相同。

例如,在汽车制造和食品加工等领域,机械臂与人员之间的协作非常密切。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采用更加精确的碰撞安全控制策略,确保机械臂与人员之间的安全距离,并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停止。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其他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以确保机械臂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最后,机械臂的碰撞安全控制还需要与预警系统相结合。

预警系统可以向操作员发送警报,提醒他们注意可能的碰撞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预警系统可以基于机械臂的运动轨迹和环境感知数据,通过算法和模型来进行预测和警示。

警示信号可以通过声音、灯光、振动等形式传递给操作员,以确保他们能够及时采取措施来减少碰撞风险。

综上所述,机械臂的碰撞安全控制与预警是确保工作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

空间双臂机器人抓捕翻滚目标后的鲁棒稳定控制

空间双臂机器人抓捕翻滚目标后的鲁棒稳定控制
_______________ Chinese 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2 0 2 1 , 5 3 ( 4 ) : 1 1 3 8 - 1 1 5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s t r a c t D u e to the inaccurate inertia p a r a m e t e r s o f the c a p t u r e d t u m b l i n g target a n d the internal w r e n c h e s at the
2 0 2 0 - 1 2 - 2 4 收稿,2 0 2 1 - 0 2 - 0 8 录用,2 0 2 1 - 0 2 - 0 8 网络版发表. 1 ) 深 圳 市 科 技 研 发 资 金 (J C Y J 2 0 1 9 0 8 0 6 1 5 4 4 1 2 6 7 1 ) 和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6 1 9 7 3 2 5 6 , 6 1 6 9 0 2 1 1 ,6 丨6 9 0 2 1 0 ) 资助项目. 2 > 王明明,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空间机器人运动规划与控制. E - m a i 丨:m w a n g @ n w p u . e d u . c n 引用格式:夏鹏程,罗建军,王明明. 空间双臂机器人抓捕翻滚目标后的鲁棒稳定控制. 力学学报,2 0 2 丨,5 3 ( 4 ) : 丨1 3 8 - 1 1 5 5
第 53卷 第 4 期 2021年 4 月
动力学与控制
力学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双臂式空间机械臂捕捉目标的碰撞问题研究

双臂式空间机械臂捕捉目标的碰撞问题研究
第 42 卷 第 4 期 2010 年 7 月
四 川 大 学 学 报 (工 程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 ENGINEERING SCIENCE EDITION)
Vol. 42 No. 4 July 2010

- · -
v i 分别为第 i 关节的线速度与角速度。 方 其中 ω i 、 ( 2 ) 、 ( 3 ) 程 结合起来得,
[ ]

ME3 = ~ L Mrg
J Tg · M r 0 g v0 ω + I θ θ IM 0
space” 控制算法来处理碰撞产生的耦合角动量, 这 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将机械臂与基座的动力学解耦 ;
10 ] Dimitar [ Bias Momentum Approach ”与 提出了 “
ME HB = ~ M Momentum Control ” 方法对空间机械臂 捕捉目标问题进行研究, 但这些方法也有一定的缺 陷, 那就是受到机械臂关节限制与执行机构力矩限 制的影响。丛佩超
基于拉格朗日第二方程来建立空间机械臂系统
常用的坐标系有以轨道上一点 I 为 的动力学模型, 原点的惯性坐标系 Σ I , 以飞行器质心为原点的基座 坐标系 Σ O 及以各转铰旋转轴为 z 轴的局部坐标系 , Σ i (X 轴沿着刚体指向 i + 1 关节 ) 空间机械臂动 力学方程表达式如下:
[ 14 ]
等太空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因此, 近年来关 于空间机械臂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
[ 1 - 4]
摇摇空间机械臂在空间站、 探月、 飞行器发射和回收 。
确定其位置、 姿态、 速度等初始条件; 对空间机械臂 追踪和接近阶段的轨迹进行规划, 确定机械臂的抓 取构型、 位置、 姿态、 速度等初始条件, 此外还要选择 恰当的抓取点、 抓取策略等。 针对空间机械臂抓取目标问题, 国外学者提出 了很多的研究方法。一类方法是从减小碰撞力的角

机械臂接触碰撞动力学分析

机械臂接触碰撞动力学分析

机械臂接触碰撞动力学分析金国光;武光涛;畅博彦;陈丽莎;张阳演【摘要】针对机械臂在运行过程中的接触碰撞问题,基于碰撞过程中产生冲量和高斯最小约束原理,提出了一种确定接触碰撞后系统状态量的分析方法.首先,利用Lagrange方程,建立机械臂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根据经典碰撞理论与恢复系数方程,推导得到碰撞时系统的外部碰撞冲量求解模型;该模型中碰撞点的速度与碰撞冲量之间是解耦的,有利于计算求解.其次,根据高斯最小约束原理和求解得到的接触碰撞前的系统状态量,运用求多变量函数极值的方法建立机械臂系统接触碰撞后瞬时速度求解方程式.最后,以平面三连杆机械臂为实例进行碰撞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分析系统发生接触碰撞时所受到的外部碰撞冲量大小以及碰撞前后机械臂角速度和各关节转角的变化规律,求解得到了机械臂发生碰撞后保持原有运动规律不变时各关节所需施加的驱动力矩.研究表明:碰撞发生瞬时各关节将产生刚性冲击;碰撞后瞬时各杆将产生抖动;碰撞产生的冲量由远端关节向近端关节以递减的方式变化,所得结论可为机械臂冲击后的运动轨迹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期刊名称】《农业机械学报》【年(卷),期】2016(047)011【总页数】7页(P369-375)【关键词】机械臂;接触碰撞;Lagrange方程;高斯最小约束原理【作者】金国光;武光涛;畅博彦;陈丽莎;张阳演【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市现代机电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7;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市现代机电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7;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市现代机电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7;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市现代机电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7;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市现代机电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12.1机械臂在目标捕获或运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与目标物或环境发生碰撞。

机械臂的碰撞会导致系统速度的突变,碰撞过程中产生的较大冲击力不仅会影响系统的动态特性,而且有可能损坏机械手或者目标物。

空间机器人捕获漂浮目标的抓取控制

空间机器人捕获漂浮目标的抓取控制
Abstract : The dynamic grasping area ( D GA ) is applied for grasping cont rol of a space robot ’ s capt uring a floating target . In t he capt ure , t he grasping cont rol beco mes quite co mplicated and important because of t he no nlinear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 he dynamic co upling between t he arm and base ,t he impact and vibration of grasping ,etc. A dynamic model of t he space robot and floating target is established firstly ,and an impact model of hand grasping is int roduced. Seco ndly ,t he D GA is created for hand grasping cont rol and joint active damp 2 ing co nt rol to reduce t he impact effect on t he space robot . The simulation result s indicate t hat wit hin t he same grasping period ,t he accelerating grasping is better t han uniform grasping in t hat t he impact force swing reduces to 20 % of t hat of uniform grasping. The impact o n t he space robot is significantly eliminated and only stimu2 lates weak vibratio ns befo re t he grasping finishes. The result s wo uld have impo rtant t heoretical value and engi2 neering significance. Key words : space ro bot ; capt uring target ; dynamic grasping area ; grasping cont rol ; active damping cont rol ; dynamic models

空间机械臂运动过程中的碰撞检测方法

空间机械臂运动过程中的碰撞检测方法

空间机械臂运动过程中的碰撞检测方法
安凯
【期刊名称】《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年(卷),期】2014(022)011
【摘要】针对一种六关节机械臂,导出了各关节和末端的坐标,对可能与舱体碰撞的机械臂的几个连杆,将其上面的各点表示成两端关节坐标的函数,并由此给出了该点与舱体碰撞的检查方法;该方法不仅能检查机械臂关节与舱体的碰撞,而且能够检查机械臂连杆上任何位置与舱体的碰撞;对可能发生相互碰撞的机械臂的每对连杆,将其上面的各点表示成两端关节坐标的函数,并由此给出了每对连杆相互碰撞的检查方法;该方法不仅能检查机械臂两连杆两端关节的相互碰撞,而且能够检查机械臂两连杆上任何位置之间的相互碰撞;仿真结果证实了两种碰撞检查方法可行性和有效性.
【总页数】4页(P3528-3531)
【作者】安凯
【作者单位】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山东烟台 264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41
【相关文献】
1.柔性空间机械臂捕获卫星过程的碰撞动力学、镇定控制和柔性振动线性二次最优抑制 [J], 董楸煌;陈力
2.冗余空间机械臂粗捕获段无碰撞轨迹规划算法 [J], 王悦;贾英宏;徐世杰
3.空间机械臂捕获卫星过程的碰撞动力学模拟及镇定运动的鲁棒控制 [J], 董楸煌;陈力
4.一种多关节机械臂运动过程中的碰撞检测方法 [J], 王新达;韩宝玲;陈禹含;郑凯林
5.柔性空间机械臂捕获卫星碰撞动力学分析、镇定运动神经网络控制及抑振 [J], 董楸煌;陈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空间机器人目标捕获过程的碰撞冲击分析

空间机器人目标捕获过程的碰撞冲击分析

空间机器人目标捕获过程的碰撞冲击分析
谢冉;孔祥龙;师鹏;赵育善
【期刊名称】《计算机仿真》
【年(卷),期】2016(033)002
【摘要】针对空间机器人捕获目标过程中的基座航天器姿态扰动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两种基座航天器姿态零扰动目标捕获方向的求解方法:解析法和遍历法.所提方法考虑了捕获目标运动特性对碰撞过程的影响,并在零扰动冲击力方向分析的基础上,分别推导了解析法和遍历法的求解过程,给出了姿态零扰动目标捕获方向的解析表达式.利用Spacedyn工具箱进行了仿真验证,两种算法的仿真结果在数值计算精度允许的范围内是一致的,从而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正确性.
【总页数】5页(P438-442)
【作者】谢冉;孔祥龙;师鹏;赵育善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北京100191;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上海20024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北京10019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北京1001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412.4+2
【相关文献】
1.“石打石”冲击破碎机碰撞破碎过程的研究 [J], 潘旭磊;任国涛;张旭;李奇;冯忠绪
2.船桥碰撞过程引发的冲击动力学论题 [J], 王礼立;陈国虞;杨黎明
3.漂浮基空间机器人捕获卫星过程冲击动力学建模及基于非线性滤波器的镇定运动控制 [J], 程靖;陈力
4.空间机器人抓捕碰撞分析与轨迹规划镇定控制 [J], 樊茂;汤亮
5.双臂空间机器人捕获非合作目标冲击效应分析及闭链混合系统力/位形鲁棒镇定控制 [J], 董楸煌;陈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空间站机械臂动力学

空间站机械臂动力学

空间站机械臂动力学一、引言空间站机械臂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在空间站的建设和维护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机械臂的动力学研究是对其运动行为的分析和控制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深入探讨空间站机械臂的动力学问题,包括其机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等方面。

二、空间站机械臂的机构空间站机械臂的机构由多个关节连接而成,构成了一个类似于人的手臂的结构。

这些关节通过电机驱动,控制机械臂的运动。

机械臂的机构设计需要考虑到负载能力、稳定性和精确性等因素。

1. 关节设计机械臂的关节设计要考虑到承受外部负载的能力,同时还要保证运动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关节的设计需要考虑材料的强度和刚度,并采用合适的传动装置保证运动的准确性。

2. 电机驱动机械臂的运动由电机驱动实现,电机的选型和控制对机械臂的性能影响重大。

电机的选择要考虑到功率、转速和扭矩等参数,并采用合适的控制策略保证机械臂的运动稳定和精确性。

三、空间站机械臂的运动学空间站机械臂的运动学研究是分析机械臂各个关节之间的运动关系以及机械臂的位姿变化。

运动学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机械臂的运动特性,并为其运动控制提供基础。

1. 正运动学正运动学研究的是机械臂的位姿与关节角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正运动学方程,我们可以根据关节角度计算得到机械臂的位姿。

常用的正运动学方法有解析法和数值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

2. 逆运动学逆运动学研究的是机械臂的关节角度与位姿之间的关系。

逆运动学问题是一个反问题,需要通过已知的位姿求解关节角度。

逆运动学的求解有多种方法,可以采用解析法或数值法,也可以使用优化算法求解。

四、空间站机械臂的动力学模型空间站机械臂的动力学模型研究的是机械臂运动过程中的力学特性,包括运动学力学关系、惯性力、动力学耦合等。

动力学模型为机械臂的运动控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1. 运动学力学关系运动学力学关系描述了机械臂关节角度和末端执行器之间的力和力矩关系。

通过运动学力学关系,可以将关节力和末端执行器力之间进行转换,并帮助我们进行力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1卷第1期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Vol.41No.1 2009年1月JOURNAL OF SI CHUAN UN I V ERSI TY(ENGI N EER I N G SC I ENCE ED I TI O N)Jan.2009文章编号:100923087(2009)0120202207空间机械臂捕捉目标的碰撞力问题分析丛佩超,孙兆伟(哈尔滨工业大学卫星技术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 要:基于空间机械臂系统的动量守恒关系,提出了“直臂抓取”概念以及一种空间机械臂构型规划方法,利用规划方法得到的空间机械臂构型进行目标捕捉,可有效的减少碰撞后机械臂系统的耦合角动量、转铰角速度,进而减轻碰撞后混合体控制问题的负担,克服了一些控制算法存在的关节限制与执行机构力矩限制缺陷。

仿真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空间机械臂;构型规划;碰撞;耦合角动量中图分类号:TP241.3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of Space M an i pul a tor Captur i n g O bject to Im pulsi ve ForceCON G Pei2chao,SUN Zhao2w ei(Research Center of Satellite Technol.,Harbin Univ.of Techol.,Harbin150080,China)Abstract:A concep t“Straight2A r m Cap ture”and a method of configurati on p lanning are p r oposed,which are based on the momentu m conservati on of s pace mani pulat or.The configurati on by using the p r oposed method can re2 duce the coup ling momentu m,j oint angular vel ocity and the burden of compound contr ol,then avoids the li m it of j oint vel ocity and t orque when contr ol the compound.Finally the si m ulati 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Key words:s pace mani pulat or;configurati on p lanning;i m pact;coup ling angular momentum 近年来关于空间机械臂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1-4]。

对于失效或出现故障的航天器,利用空间机械臂将其捕获、维修、回收或再利用,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财力,还可以清除宇宙空间日益增多的太空垃圾。

因此,对于空间机械臂捕获空间目标问题的研究非常重要。

空间机械臂捕捉空间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阶段:追踪和获取目标阶段、接近目标阶段、实施抓取阶段,抓取完成后混合体的控制阶段。

收稿日期:2008-03-03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863“小型飞行机器人系统”资助项目(2005AA742014)作者简介:丛佩超(1980-),男,博士生.研究方向:空间机械臂相关问题的研究. 第一阶段需要获取追踪卫星与目标体之间的位置、姿态及速度等参数,以及目标的惯性特征,第二阶段需要规划出追踪卫星的接近轨迹与机械臂构型,以便减少抓取时产生的碰撞力与耦合角动量,为下一步实施抓取操作创造条件。

第三、四阶段是抓取过程的重要环节,这其中涉及到选取合适的抓具以实施抓取动作、抓具与目标体间碰撞的建模问题、碰撞力问题、抓取完成后混合体的控制问题。

由于碰撞产生的碰撞力会造成系统动量的改变,特别是角动量的改变,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追踪卫星与目标体)的稳定,还可能造成目标体与追踪卫星弹开,导致捕获操作的失败。

因此,本文重点研究抓取过程中产生的碰撞力问题。

针对抓取过程中的碰撞问题,国外学者提出了很多的研究方法。

一类方法是从减小碰撞力的角度出发,L. B.W ee等人提出了一种“梯度投影算法”来规划机械臂的运动轨迹,减小碰撞力[5];W arker 等人提出了利用可控动量飞轮来吸收目标体角动量,进而达到减少碰撞力的目的[6]。

另一类方法是从控制算法的角度出发,Yo2 shika wa等人提出了利用阻抗控制算法来捕捉非协同目标,并阐述了在碰撞后保证目标不被推走的条件[7];Nenchev等提出了利用“Reacti on null s pace”控制算法来处理碰撞产生的耦合角动量[8-9],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将机械臂与基座的动力学解耦;D i m itar[10]提出了“B ias Momentum App r oach”与“D istributed Momentum Contr ol”方法对空间机械臂捕捉目标问题进行了研究,但这些方法也有一定的缺陷,那就是受到机械臂关节限制与执行机构力矩限制的影响,还有其他一些方法[11-12]。

由于飞行器对于姿态的要求往往大于对位置的要求,如何控制碰撞作用对于系统角动量的影响十分重要。

在碰撞力产生之前,通过选取恰当的机械臂构型,使得碰撞力的矢量方向通过或接近系统质心,以减小碰撞力对于系统角动量的影响,对于一些角动量相对较小的目标体,可以采取“直臂抓取”来进行捕获。

作者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建立了空间机械臂抓取目标时的动力学模型及系统的动量守恒关系式,分析了系统捕捉目标过程中,碰撞力对于空间机械臂系统角动量的影响,以及碰撞后混合体的控制问题,提出了“直臂抓取”概念,推导了n关节平面空间机械臂系统的碰撞前构型,得出了碰撞力方向矢量与基座、系统质心重合的角度关系式,以达到减少碰撞力产生的耦合角动量与关节速度,可有效克服控制问题的关节限制与力矩限制,通过仿真分析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1 空间机械臂抓取目标时的动力学模型 对空间机械臂系统进行研究的基础是建模问题,建模问题的实质就是对空间机械臂系统运动学与动力学问题的研究。

由于空间环境是一个微重力空间,所以空间机械臂的建模方法与地面机器臂的建模方法不尽相同。

作者主要是利用Umetani Y and Yoshida K[13]推导出的运动学关系式。

如图1所示,空间机械臂系统由飞行器与n关节机械臂组成,各关节由转动铰连接。

常用的坐标系有,以轨道上一点I为圆点的惯性坐标系∑I、以飞行器质心为原点的基座坐标系∑O及以各转铰旋转轴为z轴的局部坐标系∑i(x 轴沿着刚体指向i+1关节)。

图1 空间机械臂系统模型F i g.1 The m odel of space man i pul a tor 研究多刚体系统的动力学方法有很多,主要采用的是拉格朗日方程,具体的空间机械臂运动方程表达式如下,H B H BmH Bm H m¨xb¨θ+c Bc m=F Bτ+J TBJ TmF h(1)其中,HB=M E M r T0gM r0gHω (∈R6×6),H Bm=J TωHω0 (∈R6×n),Hω=∑ni=1(Ii+m i r T0ir0i)+I0 (∈R3×3),Hωθ=∑ni=1(IiJ R i+m i r0iJ Ti) (∈R3×n),H m=∑ni=1(J TR iI i J R i+m i J TT iJ T i) (∈R n×n),J Tω=∑ni=1m i J T i/M (∈R3×n),J T i=[k1×(r i-p1),k2×(r i-p2),…,k i×(r i-p i),0,…,0] (∈R3×n),J R i=[k1,k2,…,k i,0,…,0] (∈R3×n),r0g=r g-r0 (∈R3),r0i=r i-r0 (∈R3),r=0-z yz0-x-y x0。

以上各式中物理量的意义:mi为空间机械臂第302 第1期丛佩超,等:空间机械臂捕捉目标的碰撞力问题分析i 关节质量,M 为空间机械臂系统的总质量,r i 为第i关节质心的位置矢量,p i 为转铰i 的位置矢量,k i 为沿转铰i 转轴方向的单位矢量,r 0为基座质心的位置矢量,r g 为系统质心的位置矢量,c B 为由基座决定的非线性项,c m 为由机械臂决定的非线性项,F B 为作用在基座上的外力,F h 为作用在臂端上的外力,τ为机械臂转铰的力矩,E 为单位矩阵,x b 为基座位置/姿态矢量,I i 为关节i 惯性矩阵。

2 碰撞过程的分析 空间机械臂进行目标捕捉的关键环节是机械臂工作端与目标发生碰撞的阶段,由于系统所处的空间环境影响,空间捕捉时发生的碰撞与地面情况有着显著的区别,主要的不同点在于空间情况下,碰撞对于机械臂系统产生强烈的冲击力,这种冲击力将影响到机械臂系统的构型,各部分的动量,特别是基座的姿态将发生变化。

对于碰撞过程的分析,最主要的目的是如何来避免、减少和控制碰撞力对系统产生的影响。

冲击力对于系统的影响表现在系统各部分动量的改变,这其中主要包括基座、机械臂及反作用飞轮等控制系统的动量。

利用线动量与角动量守恒关系,将空间机械臂系统的动量表示为以上几部分的和。

系统的线动量与角动量守恒关系如下,P =∑ni =0miv i (2)L =∑ni =0(I iωi+r i +m i v i )(3)由将方程(2)、(3)结合起来得到公式(4), PL =M E 3M r 0g M r gI Mv 0ω0+J Tg I θθ・(4)进一步整理得到公式(5), P L =H B v 0ω0+H c θ・+ 0r 0×P (5)其中, H B =M E 3M r T0g M r 0g H M (∈R6×6), H c =J Tg H ωθ (∈R6×n)。

由于在实际情况下,很多工作主要考虑的是基座角速度,所以消除公式(5)中的线速度v 0,得到公式(6),L =H B ω0+H e θ+r g ×P(6)其中,H B =H ω-r 0g r T0g ,H c =H ωθ-r 0g J Tg 。

在文献[8]中将H c θ称为惯性耦合动量,文献[9]中称H c θ为耦合角动量。

这是关于抓取操作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碰撞的结果就是对公式(6)中的各项产生影响。

由公式(1)消去基座速度项,得到如下表达式,H ^θ¨θ+^c =^τ+J ^T θF h (7)其中,H ^θ=H θ-H T Bm H -1B H Bm ,^c =c m -H T Bm H -1B c B ,^τ=τ-H T Bm H -1B F B ,J ^T m =J T m -H T Bm H -1B J T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