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计算机三级 网络技术 复习资料(全)
计算机三级_网络技术知识点
计算机三级_网络技术知识点一、网络基础知识1.网络概念:网络是指不同计算机之间通过通信线路或其他传输媒介连接起来,共享信息和资源的系统。
2.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总线型、星型、环形、树型和网状等多种形式。
3.OSI参考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网络通信协议的参考模型,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4. TCP/IP协议:是Internet所使用的协议集合,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和互联网协议(IP)等。
5.IP地址:用于标识网络中的主机,分为IPv4和IPv6两种版本。
6.子网掩码:用于将IP地址划分为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
7.路由器:用于在不同的网络之间转发数据包的设备。
8.网关:在通信网络中负责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转发。
9.DNS:域名系统,用于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
10.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用于自动分配IP地址和其他网络配置信息。
二、网络设备和网络协议1. 集线器(Hub):用于将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通过广播方式转发数据。
2. 网桥(Bridge):用于将不同局域网中的数据包转发。
3. 交换机(Switch):用于根据MAC地址转发数据包,提供更高的数据转发效率。
4. 路由器(Router):在不同网络之间进行数据转发,具备网络寻径的功能。
5. 防火墙(Firewall):用于保护网络安全,限制网络访问。
6. 文件服务器(File Server):用于存储和共享文件。
7. 打印服务器(Print Server):用于共享打印设备。
8. 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在Web应用中用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9.FTP协议:文件传输协议,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文件。
10.SMTP协议: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用于邮件的发送。
11.POP3协议:邮局协议,用于邮件的接收。
三、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1.防火墙:用于保护网络系统,限制网络访问和控制网络流量。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总汇汇编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总汇汇编1.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传输介质-数据传输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IP地址和子网掩码-子网划分和路由选择协议2.网络设备和协议:-网卡和交换机的功能和原理-路由器的功能和原理-集线器和网桥的功能和原理-TCP/IP协议族-HTTP、FTP、SMTP等应用层协议-ICMP、ARP、RARP等网络层协议-TCP和UDP传输层协议-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协议(IP、ICMP、ARP等)-网络管理协议(SNMP、RMON等)3.网络管理和安全:-网络拓扑规划和架构设计-网络性能监测和故障排除-网络安全策略和防护措施-网络访问控制和用户认证-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IDS)-VPN和远程接入技术-网络域名系统(DNS)和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网络地址转换(NAT)和端口地址转换(PAT)- 网络编程和socket编程4.TCP/IP详解:-网络层和传输层协议(IP、ICMP、ARP、RARP、TCP、UDP等)的功能和原理-IP地址的分配和子网划分-路由选择算法和路由表的维护-TCP的可靠传输和流量控制-UDP的无连接传输特性-TCP连接的建立、维护和释放-TCP拥塞控制和流量管理5.网络安全:-常见的网络攻击类型和防范措施-公钥和私钥加密算法-数字签名和证书认证- 安全协议(SSL/TLS、IPSec等)-安全策略和访问控制列表(ACL)-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IDS)的原理和配置-VPN和远程接入技术的安全性管理6.其他相关知识:-网络性能优化和带宽管理-无线网络和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的网络支持-SDN(软件定义网络)和NFV(网络功能虚拟化)-IPv6的基本特性和部署实践这些知识点涵盖了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试的主要内容,掌握这些知识对于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原理、搭建和管理网络以及解决网络故障和安全问题都非常重要。
浙江省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全)
浙江省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全) 浙江省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全)1.网络基础1.1 IP地质1.2 子网掩码1.3 默认网关1.4 DNS服务器1.5 网络拓扑结构2.网络设备2.1 路由器2.2 交换机2.3 防火墙2.4 网络服务器2.5 网络存储设备3.网络协议3.1 TCP/IP协议3.2 HTTP协议3.3 FTP协议3.4 SMTP协议3.5 POP3协议3.6 DHCP协议4.网络安全4.1 防火墙配置4.2 VPN技术4.3 网络攻击与防范4.4 数据加密与解密4.5 网络备份与恢复5.网络管理5.1 网络性能监测5.2 网络故障排除5.3 资源共享与权限控制 5.4 网络策略与规划5.5 网络培训与知识管理6.网络应用6.1 电子邮件管理6.2 网络文件传输6.3 远程桌面管理6.4 网络会议技术6.5 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7.附件附件1:网络拓扑图示例附件2:防火墙配置示例附件3:网络故障排除流程图附件4:电子邮件管理规范8.法律名词及注释- IP地质: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的缩写,用于标识互联网上的设备的一串数字。
- 子网掩码:用于划分网络中主机和子网的界限。
- 默认网关:在局域网内用于连接不同子网和外部网络的设备。
- DNS服务器:Domn Name System的缩写,用于将域名转换为IP地质。
- 路由器:用于连接不同网络之间传输数据的设备。
- 交换机:用于在局域网内转发数据包的设备。
- 防火墙:用于保护网络安全的设备,过滤和监控数据流。
- 网络服务器: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如网站托管、邮件服务器等。
- 网络存储设备:用于存储和管理网络上的数据,如NAS设备。
- TCP/I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是互联网常用的通信协议。
- 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在网络输文档。
- FTP协议:文件传输协议,用于在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
- SMTP协议: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用于发送邮件。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复习资料汇总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四特点:1.有信息处理的特性。
2.有程序控制的特性。
3.有灵活选择的特性。
4.有正确应用的特性。
计算机发展经历5个重要阶段:1 大型机阶段。
2 小型机阶段。
3 微型机阶段。
4 客户机/服务器阶段。
5 互联网阶段。
计算机现实分类:服务器,工作站,台式机,便携机,手持设备。
计算机传统分类:大型机,小型机,PC机,工作站,巨型机。
计算机指标:1.位数。
2.速度。
MIPS是表示单字长定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
MFLOPS是考察单字长浮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
3.容量。
Byte用B表示。
1KB=1024B。
平均寻道时间是指磁头沿盘片移动到需要读写的磁道所要的平均时间。
平均等待时间是需要读写的扇区旋转到磁头下需要的平均时间。
数据传输率是指磁头找到所要读写的扇区后,每秒可以读出或写入的字节数。
4 带宽。
Bps用b 5 版本。
6 可靠性。
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和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来表示。
计算机应用领域:1 科学计算。
2 事务处理。
3 过程控制。
4 辅助工程。
5 人工智能。
6 网络应用。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组成。
计算机硬件组成四个层次:1 芯片。
2 板卡。
3 设备。
4 网络。
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1。
超标量技术。
通过内置多条流水线来同时执行多个处理,其实质是用空间换取时间。
2.超流水线技术。
通过细化流水,提高主频,使得机器在一个周期内完成一个甚至多个操作,其实质是用时间换取空间。
经典奔腾采用每条流水线分为四级流水:指令预取,译码,执行和写回结果。
3.分支预测。
4.双CACHE哈佛结构:指令与数据分开。
5 固化常用指令。
6 增强的64位数据总线。
7 采用PCI标准的局部总线。
8 错误检测既功能用于校验技术。
9 内建能源效率技术。
10 支持多重处理。
安腾芯片的技术特点:64位处理机。
奔腾系列为32 。
INTER8080-8位。
INTER8088-16位。
复杂指令系统CISC。
全国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必背要点
全国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复习资料第一章计算机基础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大型主机阶段、小型计算机阶段、微型计算机阶段、客户机/服务器阶段、Internet阶段。
2.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事务处理、辅助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过程控制、人工智能、网络应用、多媒体的应用。
3.计算机硬件系统:芯片、板卡、整机、网络。
4.传统硬件分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计算机。
现实硬件分类:服务器、工作站、台式机、笔记本计算机、手持设备。
5.按应用范围划分:入门级服务器、工作组级服务器、部门级服务器、企业级服务器。
6.按服务器采用的处理器体系结构划分:CISC服务器、RISC服务器、VLIW服务器。
CISC 是“复杂指令集计算机”、RISC是“精简指令集计算机”、VLIW是“超长指令字”。
7.按服务器的机箱结构划分:台式服务器、机架式服务器、机柜式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
刀片式服务器:是指在标准高度的机架式机箱内可插装多个卡式的服务器单元,实现高可用和高密度的结构。
8.工作站分类:一类是基于RISC(精简指令系统)和UNIX操作系统的专业工作站、另一类是基于Intel处理器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PC工作站。
9.MIPS:单字长定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MFLOPS:单字长浮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
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指多长时间系统发生一次故障;MTTR:平均故障修复时间,指修复一次故障所需要的时间。
10.超标量技术:通过内置多条流水线来同时执行多个处理,其实质是以空间换取时间;超流水线技术:通过细化流水、提高主频,使得在一个机器周期内完成一个甚至多个操作,其实质是以时间换取空间;双高速缓存的哈佛结构:指令与数据分开。
11.主板:CPU、存储器、总线、插槽、电源。
12.主板种类:按CPU插座分类:如Socket7主板、Slot1主板等;按主板的规格分类:如AT主板、Baby-AT主板、ATX主板等;按芯片集分类:如TX主板、LX主板、BX主板等;按是否即插即用分类:如PnP主板、非PnP主板等;按数据端口分类:如SCSI主板、EDO 主板、AGP主板等;按扩展槽分类:如EISA主板、PCI主板、USB主板等。
浙江省三级计算机网络技术资料(全)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四特点:1.有信息处理的特性。
2.有程序控制的特性。
3.有灵活选择的特性。
4.有正确应用的特性。
计算机发展经历5个重要阶段:1 大型机阶段。
2 小型机阶段。
3 微型机阶段。
4 客户机/服务器阶段。
5 互联网阶段。
计算机现实分类:服务器,工作站,台式机,便携机,手持设备。
计算机传统分类:大型机,小型机,PC机,工作站,巨型机。
计算机指标:1.位数。
2.速度。
MIPS是表示单字长定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
MFLOPS是考察单字长浮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
3.容量。
Byte用B表示。
1KB=1024B。
平均寻道时间是指磁头沿盘片移动到需要读写的磁道所要的平均时间。
平均等待时间是需要读写的扇区旋转到磁头下需要的平均时间。
数据传输率是指磁头找到所要读写的扇区后,每秒可以读出或写入的字节数。
4 带宽。
Bps用b 5 版本。
6 可靠性。
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和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来表示。
计算机应用领域:1 科学计算。
2 事务处理。
3 过程控制。
4 辅助工程。
5 人工智能。
6 网络应用。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组成。
计算机硬件组成四个层次:1 芯片。
2 板卡。
3 设备。
4 网络。
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1。
超标量技术。
通过内置多条流水线来同时执行多个处理,其实质是用空间换取时间。
2.超流水线技术。
通过细化流水,提高主频,使得机器在一个周期内完成一个甚至多个操作,其实质是用时间换取空间。
经典奔腾采用每条流水线分为四级流水:指令预取,译码,执行和写回结果。
3.分支预测。
4.双CACHE哈佛结构:指令与数据分开。
5 固化常用指令。
6 增强的64位数据总线。
7 采用PCI标准的局部总线。
8 错误检测既功能用于校验技术。
9 内建能源效率技术。
10 支持多重处理。
安腾芯片的技术特点:64位处理机。
奔腾系列为32。
INTER8080-8位。
INTER8088-16位。
复杂指令系统CISC。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必考整理(全面)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全面)第一章计算机基础分析:考试形式:选择题和填空题,6个的选择题和2个填空题共10分,都是基本概念。
1、计算机的四特点:有信息处理的特性,有广泛适应的特性,有灵活选择的特性。
有正确应用的特性。
(此条不需要知道)2、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大型机阶段(58、59年103、104机)、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和互联网阶段(Arpanet是1969年美国国防部运营,在1983年正式使用TCP/IP协议;在19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即全功能连接或正式连接;1993年WWW技术出现,网页浏览开始盛行。
3、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事务处理、过程控制、辅助工程(CAD,CAM,CAE,CAI,CAT)、人工智能、网络应用。
4、计算机种类: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分为6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机。
按照现实的分类方法:分为5大类:服务器、工作站(有大屏幕显示器)、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PDA等)。
服务器:按应用围分类:入门、工作组、部门、企业级服务器;按处理器结构分:CISC、RISC、VLIW(即EPIC)服务器;按机箱结构分:台式、机架式、机柜式、刀片式(支持热插拔);工作站:按软硬件平台:基于RISC和UNIX-OS的专业工作站;基于Intel和Windows-OS 的PC工作站。
5、计算机的技术指标:(1)字长:8个二进制位是一个字节。
(2)速度:MIPS:单字长定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M:百万;MFLOPS:单字长浮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
(3)容量:字节Byte用B表示,1TB=1024GB≈103GB≈106MB≈109KB≈1012B。
浙江省历年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等级考试试卷及复习资料
2005年秋浙江省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试卷(三级,网络技术)说明:(1)考生应将一至四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将第五、六题答案写在答卷纸上,否则作无效处理;(2)除了第六题目A、B选择其中之一,其他所有题目均为必答题;(3)请将你的准考证号的后四位填写在答卷的右下角指定位置内;(4)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计算机网络基础(本题21分)1、调制解调技术主要用于下列 A 种通信方式中。
(1)A.模拟信号传输数字数据B.模拟信号传输模拟数据C.数字信号传输数字数据D.数字信号传输模拟数据解释:数字数据经过编码后得到数字信号,将数字数据信号变成模拟信号的过程称为调制,接收端将模拟数据信号还原成数字数据信号的过程称为解调.选项A的过程是在模拟信号中传输数字数据,需要把数字数据转换成模拟信号,是调制过程,接收端还要将模拟信号转换回数字信号,是解调过程.选项D的过程是将模拟数据转换为数字信号,只需要解调过程.2、在下列多路复用技术中, B 具有动态分配时隙的功能。
(2)A.同步时分多路复用B.统计时分多路复用C.频分多路复用D.波分多路复用3、下面属于数据通信中差错控制技术的是D。
(3)A.分组技术B.曼彻斯特码C.异步传输D.海明码解释:接收方通过对差错编码(奇偶校验码或CRC码)的检查,可以判定一帧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差错。
一旦发现差错,一般可以采用反馈重发的方法来纠正。
这就要求接受方收完一帧后,向发送方反柜一个接收是否正确的信息,使发送方据此做出是否需要重新发送的决定。
发送方仅当收到接收方以正确接收的反馈信号后才能认为该帧已经正确发送完毕,否则需要重发直至正确为止。
最常用的差错控制方法有奇偶校验法、循环冗余校验法和海明码等。
这些方法用于识别数据是否发生传输错误,并且可以启动校正措施,或者舍弃传输发生错误的数据,要求重新传输有错误的数据块。
4、按覆盖的地理范围进行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3类,即 D 。
浙江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复习资料
浙江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复习资料(一)计算机网络基础1.算机网络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发展、定义和分类,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及应用;计算机网络形成与发展大致分为如下4个阶段:1 第一个阶段可以追述到20世纪50年代。
2 第二个阶段以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AP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为重要标志。
3 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
20世纪70年代中期国际上各种广域网、局域网与公用分组交换网发展十分迅速,各个计算机生产商纷纷发展各自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但随之而来的是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国际标准化问题。
4 第四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
20世纪90年代网络技术最富有挑战性的话题是Internet与异步传输模式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技术。
计算机网络发展经历3个阶段:面向终端的单级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对计算机网络和开放式标准化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定义:资源共享观点将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1)资源共享观点的定义符合目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特征,这主要表现在: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
计算机资源主要指计算机硬件、软件与数据。
网络用户可以使用本地计算机资源,可以通过网络访问联网的远程计算机资源,也可以调用网中几台不同的计算机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2)互联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的“自治计算机”(autonomouscomˉputer),它们之间可以没有明确的主从关系,每台计算机可以联网工作,也可以脱网独立工作,连网计算机可以为本地用户提供服务,也可以为远程网络用户提供服务。
(3)联网计算机必须遵循全网统一的网络协议。
资源共享的信息系统。
按传输技术分为:1。
广播式网络。
2。
点--点式网络。
采用分组存储转发与路由选择是点-点式网络与广播网络的重要区别之一。
浙江省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试题库480道真题(含有答案以及解释)
浙江省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试题库480道真题(含有答案以及解释)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项不是网络拓扑结构的分类?A.总线型B.直线型C.环型D.星型答案:B解释:网络拓扑结构的分类有:总线型、环型、星型、树型、网状型等。
2.以下关于传输媒介的描述错误的是?A.光纤传输速度快、带宽大。
B.双绞线传输距离长、抗干扰能力强。
C.同轴电缆传输距离长、安装复杂。
D.无线传输有信号干扰问题。
答案:C解释:同轴电缆传输距离相对较短,抗干扰能力较强,但安装复杂。
3.以下哪项不是网络传输介质的特点?A.带宽B.传输速度C.传输距离D.配置复杂度答案:D解释:网络传输介质的特点包括带宽、传输速度、传输距离、抗干扰能力等。
4.以下哪项技术不是用于局域网的连接方式?A.以太网B.Wi-FiC.蓝牙D.ADSL答案:D解释:ADSL主要用于宽带接入而非局域网连接。
5.以下哪种协议是用于文件传输的?A. FTPB.SMTPC. HTTPD. DHCP答案:A解释:FTP协议是用于文件传输的。
6.以下哪项不是互联网的应用?A.电子邮件B.在线购物C.网上银行D.智能电视答案:D解释:智能电视在广义上可以被视为互联网应用,但在本题中不是互联网传统的应用。
7.以下哪项不属于网络安全技术?A.防火墙B.病毒查杀软件C.密码保护D.检查硬件答案:D解释:检查硬件不属于网络安全技术,常见的网络安全技术有:防火墙、病毒查杀软件、密码保护、加密技术、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等。
8.在TCP/IP协议中,以下哪项不属于应用层协议?A.HTTPB.TCPC.FTPD.SMTP答案:B解释:TCP属于传输层协议,HTTP、FTP、SMTP等属于应用层协议。
9.以下哪项不是计算机网络的架构之一?A.C/S架构B.P2P架构C.无线架构D.集中式架构答案:C解释:无线架构在计算机网络的架构分类中并不常见。
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架构包括:C/S架构、P2P架构、集中式架构等。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必考整理(全面)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全面)第一章计算机基础分析:考试形式:选择题和填空题,6个的选择题和2个填空题共10分,都是基本概念。
1、计算机的四特点:有信息处理的特性,有广泛适应的特性,有灵活选择的特性。
有正确应用的特性。
(此条不需要知道)2、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大型机阶段(58、59年103、104机)、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和互联网阶段(Arpanet是1969年美国国防部运营,在1983年正式使用TCP/IP协议;在19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即全功能连接或正式连接;1993年WWW技术出现,网页浏览开始盛行.3、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事务处理、过程控制、辅助工程(CAD,CAM,CAE,CAI,CA T)、人工智能、网络应用。
4、计算机种类: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分为6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机。
按照现实的分类方法:分为5大类:服务器、工作站(有大屏幕显示器)、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PDA等). 服务器:按应用范围分类:入门、工作组、部门、企业级服务器;按处理器结构分:CISC、RISC、VLIW(即EPIC)服务器;按机箱结构分:台式、机架式、机柜式、刀片式(支持热插拔);工作站:按软硬件平台:基于RISC和UNIX-OS的专业工作站;基于Intel和Windows—OS的PC工作站。
5、计算机的技术指标:(1)字长:8个二进制位是一个字节.(2)速度:MIPS:单字长定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M:百万;MFLOPS:单字长浮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3)容量:字节Byte用B表示,1TB=1024GB≈103GB≈106MB≈109KB≈1012B.(4)带宽(数据传输率):bps.(5)可靠性:用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和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来表示。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必考整理(全面)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全面)第一章计算机基础分析:考试形式:选择题和填空题,6个的选择题和2个填空题共10分,都是基本概念。
1、计算机的四特点:有信息处理的特性,有广泛适应的特性,有灵活选择的特性。
有正确应用的特性。
(此条不需要知道)2、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大型机阶段(58、59年103、104机)、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和互联网阶段(Arpanet是1969年美国国防部运营,在1983年正式使用TCP/IP协议;在19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即全功能连接或正式连接;1993年WWW技术出现,网页浏览开始盛行。
3、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事务处理、过程控制、辅助工程(CAD,CAM,CAE,CAI,CA T)、人工智能、网络应用。
4、计算机种类: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分为6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机。
按照现实的分类方法:分为5大类:服务器、工作站(有大屏幕显示器)、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PDA等)。
服务器:按应用范围分类:入门、工作组、部门、企业级服务器;按处理器结构分:CISC、RISC、VLIW(即EPIC)服务器;按机箱结构分:台式、机架式、机柜式、刀片式(支持热插拔);工作站:按软硬件平台:基于RISC和UNIX-OS的专业工作站;基于Intel和Windows-OS 的PC工作站。
5、计算机的技术指标:(1)字长:8个二进制位是一个字节。
(2)速度:MIPS:单字长定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M:百万;MFLOPS:单字长浮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
(3)容量:字节Byte用B表示,1TB=1024GB≈103GB≈106MB≈109KB≈1012B。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上机题库(所有题型)。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上机题库(所有题型)。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上机题库============================================1、网络基础知识--------------------1.1 IP地质题目1:简述IP地质的作用和分类。
题目2:给定一个IP地质,判断是否为私有IP地质。
1.2 子网掩码题目3:计算给定IP地质和子网掩码的网络地质。
题目4:给定一个网络地质和子网掩码,计算可用的主机数量。
1.3 网关和路由器题目5:解释网关和路由器的作用及区别。
题目6:给定一个网络拓扑图,设置合适的默认网关。
2、网络协议--------------------2.1 TCP/IP协议题目7:简述TCP/IP协议的分层结构和每层的作用。
题目8:TCP和UDP协议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2.2 HTTP协议题目9:解释HTTP协议的工作原理。
题目10:使用telnet命令模拟HTTP请求。
3、网络设备配置-------------------3.1 路由器配置题目11:配置静态路由。
题目12:配置动态路由。
3.2 交换机配置题目13:配置VLAN。
题目14:配置链路聚合。
4、网络安全-------------------4.1 防火墙题目15:配置防火墙策略。
题目16:策略调优和监控。
4.2 VPN题目17:配置IPSec VPN。
题目18:配置SSL VPN。
附件:题目图片:zip法律名词及注释:--------------------------1、IP地质: 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 的缩写,指互联网协议地质。
它是标识网络上的设备的一组数字。
2、子网掩码:是一组32位的二进制数,用于对IP地质进行分段。
它决定了一个IP地质中哪些位时网络位,哪些位是主机位。
3、网关:是网络中连接两个不同网络的设备。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需要经过网关才能从一个网络到达另一个网络。
浙江省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试题库
1)多年来,人们习惯于从计算机主机所使用的主要元器件把计算机的发展进行分代,所谓第4代计算机使用的主要元器件是___D_____。
A)电子管 B)晶体管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D)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答案:D知识点:计算机的发展阶段评析:第4代计算机使用的主要元器件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假设CD盘片的存储容量为600MB,上面存放的数字图像能以每秒25幅画面、每幅画面为360×240×65536色的分辨率播放l小时,则CD盘片上的数字图像的压缩比大约是________。
A)25倍 B)10倍 C)50倍 D)100倍答案:A知识点:数据压缩技术评析:65536色是16位色,即每个像素占2个字节。
现在l帧有360×(3)Internet主要由___B_____、通信线路、服务器与客户机和信息资源四部分组成。
A)网关B)路由器C)网桥 D)集线器答案:B知识点:Internet的基本结构与主要服务评析:Internet的主要组成部分①通信线路;②路由器:③服务器与客户机;④信息资源。
(4)在IP协议中用来进行组播的IP地址是____C____地址。
A)A类 B)C类 C)D类 D)E类答案:C知识点:TCP/IP协议评析:在TCP/IP协议中,将IP地址分成5类。
其中A、B、C类地址作为单目传送地址。
E 类地址保留,以备将来的特殊用途,而D类地址作为组播地址。
(5)文件服务器具有分时系统文件管理的全部功能,能够为用户提供完善的数据、文件和__A______。
A) 目录服务 B)视频传输服务 C)数据库服务 D)交换式网络服务答案:A知识点:操作系统的功能评析:文件服务器应具有分时系统文件管理的全部功能,它支持文件的概念与标准的文件操作,提供网络用户访问文件、目录的并发控制和安全保密措施。
因此,文件服务器应具备完善的文件管理功能,能够对全网实行统一的文件管理,各工作站用户可以不参与文件管理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四特点:1.有信息处理的特性。
2.有程序控制的特性。
3.有灵活选择的特性。
4.有正确应用的特性。
计算机发展经历5个重要阶段:1 大型机阶段。
2 小型机阶段。
3 微型机阶段。
4 客户机/服务器阶段。
5 互联网阶段。
计算机现实分类:服务器,工作站,台式机,便携机,手持设备。
计算机传统分类:大型机,小型机,PC机,工作站,巨型机。
计算机指标:1.位数。
2.速度。
MIPS是表示单字长定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
MFLOPS是考察单字长浮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
3.容量。
Byte用B表示。
1KB=1024B。
平均寻道时间是指磁头沿盘片移动到需要读写的磁道所要的平均时间。
平均等待时间是需要读写的扇区旋转到磁头下需要的平均时间。
数据传输率是指磁头找到所要读写的扇区后,每秒可以读出或写入的字节数。
4 带宽。
Bps用b 5 版本。
6 可靠性。
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和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来表示。
计算机应用领域:1 科学计算。
2 事务处理。
3 过程控制。
4 辅助工程。
5 人工智能。
6 网络应用。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组成。
计算机硬件组成四个层次:1 芯片。
2 板卡。
3 设备。
4 网络。
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1。
超标量技术。
通过内置多条流水线来同时执行多个处理,其实质是用空间换取时间。
2.超流水线技术。
通过细化流水,提高主频,使得机器在一个周期内完成一个甚至多个操作,其实质是用时间换取空间。
经典奔腾采用每条流水线分为四级流水:指令预取,译码,执行和写回结果。
3.分支预测。
4.双CACHE哈佛结构:指令与数据分开。
5 固化常用指令。
6 增强的64位数据总线。
7 采用PCI标准的局部总线。
8 错误检测既功能用于校验技术。
9 内建能源效率技术。
10 支持多重处理。
安腾芯片的技术特点:64位处理机。
奔腾系列为32。
INTER8080-8位。
INTER8088-16位。
复杂指令系统CISC。
精简指令技术RISC。
网络卡主要功能:1 实现与主机总线的通讯连接,解释并执行主机的控制命令。
2 实现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3 实现物理层的功能。
软件就是指令序列:以代码形式储存储存器中。
数据库软件是桌面应用软件。
程序是由指令序列组成的,告诉计算机如何完成一个任务。
软件开发的三个阶段:1 计划阶段。
分为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
2 开发阶段。
分为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
3 运行阶段。
主要是软件维护。
在编程中,人们最先使用机器语言。
因为它使用最贴近计算机硬件的2进制代码,所以为低级语言。
符号化的机器语言,用助记符代替2进制代码,成汇编语言。
把汇编语言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目标程序的工具,就成为汇编程序。
把机器语言程序“破译”为汇编语言程序的工具,称反汇编程序。
把高级语言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目标程序的工具,有两种类型:解释程序与编译程序。
编译程序是把输入的整个源程序进行全部的翻译转换,产生出机器语言的目标程序,然后让计算机执行从而得到计算机结果。
解释程序就是把源程序输入一句,翻译一句,执行一句,并不成为整个目标程序。
多媒体技术就是有声有色的信息处理与利用技术。
多媒体技术就是对文本,声音,图象和图形进行处理,传输,储存和播发的集成技术。
多媒体技术分为偏软件技术和偏硬件技术。
多媒体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有:1.CD-ROM。
2.具有A/D和D/A转换功能。
3.具有高清晰的彩色显示器。
4 .具有数据压缩和解压缩的硬件支持。
多媒体的关键技术:1 数据压缩和解压缩技术。
JPEG:实用与连续色调,多级灰度,彩色或单色静止图象。
MPEG:考虑音频和视频同步。
2 芯片和插卡技术。
3 多媒体操作系统技术。
4 多媒体数据管理技术。
一种适用于多媒体数据管理的技术就是基于超文本技术的多媒体管理技术,及超媒体技术。
当信息不限于文本时,称为超媒体。
组成:1 结点。
2 链。
超媒体系统的组成:1 编辑器。
编辑器可以帮助用户建立,修改信息网络中的结点和链。
2 导航工具。
一是数据库那样基于条件的查询,一是交互样式沿链走向的查询。
3 超媒体语言。
超媒体语言能以一种程序设计方法描述超媒体网络的构造,结点和其他各种属性第二章操作系统软件是为了使用户使用并充分发挥计算机性能和效率的各种程序和数据的统称。
软件又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是所有用户使用的为了解决用户使用计算机而编制的程序。
应用软件是为解决某特定的问题而编制的程序。
操作系统是硬件与所有其他软件之间的接口,而且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控制和管理中心。
操作系统两个重要作用:1 管理系统中各种资源。
所有硬件部分称为硬件资源。
而程序和数据等信息成为软件资源。
2 为用户提供良好的界面。
操作系统的特征:1 并发性。
是在计算机系统中同时存在多个程序,宏观上看,这些程序是同时向前推进的。
在单CPU上,这些并发执行的程序是交替在CPU上运行的。
程序并发性体现在两个方面:①用户程序与用户程序之间的并发执行。
②用户程序与操作系统程序之间的并发。
2 共享性。
资源共享是操作系统程序和多个用户程序共用系统中的资源。
3 随机性。
随机性指:操作系统的运行是在一个随机的环境中,一个设备可能在任何时间向处理机发出中断请求,系统无法知道运行着的程序会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
没有任何软件支持的计算机称为裸机。
操作系统是硬件的第一层软件扩充。
操作系统的功能:1 进程管理:主要是对处理机进行处理。
随着系统对处理机管理方法不同,其提供的作业处理方式也不同,例如有批处理方式,分时方式和实时方式。
2 存储管理:主要是管理内存资源。
当内存不够的时候,解决内存扩充问题,就是内存和外存结合起来的管理,为用户提供一个容量比实际内存大的多的虚拟存储器,这是操作系统的存储功能的重要任务。
3 文件管理。
系统中的信息资源是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在外存储器上的。
4 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是计算机系统中除了CPU和内存外的所有输入,输出设备的管理。
5 用户和操作系统的接口。
操作系统的分类:1 批处理操作系统。
两个特点:一是多道,一是成批。
多道是系统内同时容纳多个作业,这些作业存放在外存中,组成一个后备作业序列,系统按一定的调度原则每次从后备作业中选取一个或多个作业放入内存中运行,运行作业结束并退出运行和后备作业进行运行均由系统自动实现,从而在系统中形成一个自动转接的连续的作业流。
而成批是系统运行中不允许用户和他的作业发生交互关系。
批处理系统追求的目标是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和大作业吞吐量以及作业流程的自动化。
2 分时系统。
分时系统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连机使用计算机。
操作系统采用时间片轮转的方式处理每个用户的服务请求。
特点:①多路性。
②交互性。
又叫交互操作系统。
③独立性。
④及时性。
分时系统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的是响应时间,是从终端发出命令到系统与应答的时间。
通常计算机系统采用批处理和分时处理方式来为用户服务。
时间要求不强的作业放入后台批处理处理,需要频繁交互的作业在前台分时处理。
3 实时系统。
系统能够及时响应随机发生的外部事件,并在严格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
实时系统作为一个特定应用中的控制设备来使用。
分为两类:①实时控制系统。
②时信息处理系统。
特点:及时响应和高可靠性。
4 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
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是一个联机交互的单用户操作系统,它提供的联机交互功能与分时系统所提供的功能很相似。
5 网络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是通过通信设施将地理上分散的具有自治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互操作和协作处理的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就是在原来的各自计算机系统操作上,按照网络体系结构的各个协议标准进行开发,使之包括网络管理,通信,资源共享,系统安全和多种网络应用服务的操作系统。
6 分布式操作系统。
研究操作系统的几种观点:1 从资源管理观点:把操作系统分为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用户与操作系统的接口等5个主要部分。
2 虚机器观点:用户不再直接使用硬件机器,而是通过操作系统来控制和使用计算机,从而把计算机扩充为功能更强,使用更加方便的计算机系统。
操作系统的全部功能,称为操作系统虚机器。
操作系统所涉及的硬件环境:1 特权指令与处理机状态。
特权指令和非特权指令。
特权指令是只允许操作系统使用,而不允许一般用户使用的指令。
非特权指令之处的指令称为非特权指令,非特权指令的执行不影响其他用户以及系统。
2 CPU状态。
CPU交替执行操作系统程序和用户程序。
CPU的状态属于程序状态字PSW 的一位。
大多数计算机系统将CPU执行状态分为管态和目态。
管态又叫特权态,系统态或核心态。
CPU在管态下可以执行指令系统的全集。
通常,操作系统在管态下运行。
目态又叫常态或用户态。
机器处于目态时,程序只能执行非特权指令。
用户程序只能在目态下运行,如果用户程序在目态下执行特权指令,硬件将发生中断,由操作系统获得控制,特权指令执行被禁止,这样可以防止用户程序有意或无意的破坏系统。
从目态转换为管态的唯一途径是中断。
从管态到目态可以通过修改程序状态字来实现,这将伴随这由操作系统程序到用户程序的转换。
中断机制:中断机制是现代计算机系统中的基础设施之一,它在系统中起着通信网络作用,以协调系统对各种外部事件的响应和处理。
中断是实现多道程序设计的必要条件。
中断是CPU对系统发生的某个事件作出的一种反应。
引起中断的事件称为中断源。
中断源向CPU提出处理的请求称为中断请求。
发生中断时被打断程序的暂停点成为断点。
CPU暂停现行程序而转为响应中断请求的过程称为中断响应。
处理中断源的程序称为中断处理程序。
CPU执行有关的中断处理程序称为中断处理。
而返回断点的过程称为中断返回。
中断的实现实行软件和硬件综合完成,硬件部分叫做硬件装置,软件部分成为软件处理程序。
中断装置和中断处理程序统称为中断系统。
一般将中断源分为两大类:强迫性中断和自愿性中断。
强迫性中断是正在运行的程序所不期望的,它们是或发生,何时发生事先无法预料,因而运行程序可以在任意位置处被打断。
中断类型:1 输入输出中断:这是来自通道或外部设备的中断。
2 硬件故障中断3 时钟中断,如硬件时钟到时。
4 控制台中断,如系统控制员通过控制台发出命令。
5 程序性中断自愿性中断是正在运行的程序有意识安排的,通常是由于程序员在编制程序时,因要求操作系统提供服务而有意使用访管指令或系统调用,从而导致中断的,所以又称其为访管中断。
系统为每类中断设置一个中断处理程序。
每个中断处理程序都有一个入口地址PC及其运行环境PSW,它们被称为中断向量,保存在内存中固定的单元。
中断响应是解决中断的发现和接受问题,是由中断装置完成的。
中断响应是硬件对中断请求作出响应的过程,包括识别中断源,保留现场,引出中断处理程序等过程。
CPU每执行完一条指令,便去扫描中断寄存器,查询有无中断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