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应用新技术
信息化数字化的新技术
信息化数字化的新技术信息化数字化的新技术是指以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为核心,实现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存储、分析和应用的创新技术。
这些技术通过数字化手段将现实世界的信息转化为计算机可处理的数据,进而实现数据的智能化处理和应用。
以下是信息化数字化新技术的几个主要内容:1.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它将数据和应用程序从本地计算机或服务器转移到远程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和应用程序的共享和灵活访问。
通过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和处理,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2.大数据处理技术:大数据是指数据量巨大、复杂度高的数据集合,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
大数据处理技术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等方面的技术,例如Hadoop、Spark等。
3.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实现人、机、物三者之间的智能交互。
物联网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RFID 技术、智能终端设备等,可以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领域。
4.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是指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的过程,实现机器自主地完成学习、推理、感知、理解、决策等任务。
人工智能技术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可以应用于智能机器人、智能客服、智能驾驶等领域。
5.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出一个虚拟的三维空间,用户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虚拟世界中的场景和物体。
虚拟现实技术包括3D 建模技术、图形渲染技术、声音模拟技术等,可以应用于游戏娱乐、虚拟旅游等领域。
总之,信息化数字化的新技术是指利用数字化和信息化手段实现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存储和应用的技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物联网、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技术。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品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工程施工三新内容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工程施工领域也在不断创新和变革。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中,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已经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介绍工程施工中的“三新”内容。
一、新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1. 信息化技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BIM技术,工程师可以对建筑物的结构、管线、通风等各个系统进行三维建模,实现项目的设计、施工、运维一体化。
这不仅提高了设计效率,减少了设计误差,还使得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和协调更加高效。
2. 无人机技术无人机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无人机可以快速、高效地完成施工现场的航拍、测绘等工作,为工程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持。
此外,无人机还可以进行施工现场的巡查和监控,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提高施工安全水平。
3. 绿色施工技术绿色施工技术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环保、节能、低碳的措施和方法,以降低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采用节能型施工设备、施工过程中的废弃物回收利用、施工现场的绿化等措施,都能有效地减少施工对环境的污染。
二、新材料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1. 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具有较高强度、耐久性和变形能力的混凝土。
在工程施工中,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可以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例如,在高层建筑、桥梁、隧道等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结构自重,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
2. 节能型建筑材料节能型建筑材料是指具有良好保温、隔热性能的建筑材料。
在工程施工中,采用节能型建筑材料可以降低建筑物的能耗,提高室内舒适度。
例如,外墙保温材料、中空玻璃等材料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物的热量损失,降低空调开启时间。
三、新工艺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1. 装配式建筑工艺装配式建筑是一种将建筑物的结构、围护、设备等各个部分在工厂预制完成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的建筑方式。
这种工艺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本。
新技术推动教育教学信息化运用浅析
242023年11月上 第21期 总第417期科技创新驱动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1网络和云计算技术助力教育数字转型教育部等部门发布了《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教育新基建包括6个方面,即新网络、新平台、新资源、新校园、新应用及新安全。
其中新网络、新平台、新安全构成了信息基础设施,是支撑教育数字化转型与发展的“基石”;新资源、新校园与新应用亦是在基础设施的基础上,一同承载教育数字转型,并孕育推动教育改革的路径。
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网络和云计算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教育更加灵活、高效和普及。
网络和云计算技术助力教育数字转型主要应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远程教育。
网络和云计算技术允许学生参与远程教育,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能够根据自己的时间表和地点获得教育。
(2)资源共享。
将教材、课程内容和学习资源存储在云端,使教师和学生可以轻松访问和共享这些资源。
(3)云端协作。
云计算技术使师生能够在项目中实时协作。
(4)数据管理和分析。
学校可以使用云计算管理学生数据和教育成绩,并通过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5)虚拟实验室和模拟。
通过云计算和网络技术提供虚拟实验室和模拟环境,为学生进行实验提供条件。
(6)个性化学习。
通过网络和云计算,教育机构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7)知识共享和在线社区。
网络技术促进了教育社区的形成,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在线论坛、社交媒体和博客等方式分享知识和经验,扩大学生学习网络。
网络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使教育更加灵活、可访问,也增加了教育的个性化水平。
1.1基础网络作为最基础的网络支撑,全面依托先进的全光网络解决方案,实现光纤直接接入教室、有线无线一体化设计,采用扁平化网络架构,减少有源设备节点,使用10GX-GPON 组网,终端带宽获得率高,可统一承载数据、语音、监控等多业务。
引领教育信息化变革的十大新技术
引领教育信息化变革的十大新技术近年,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并逐渐被运用到教育领域,其对于课堂的影响已初见端倪,正在深刻影响并改变新一代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步开始扭转以教师为中心的低效教学形式,并成为有望打破课堂单一教学形态的利器。
通过对全球教育信息化创新实践活动的分析,教育部-英特尔信息技术专项科研基金“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项目组总结提炼出在教育信息化领域涌现的十大新技术应用。
1.智能机器人:未来学习伙伴智能机器人具有革新的技术,高水平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其在学习中可同时具备益智学习工具、情境建设者、学习伙伴三个不同角色。
智能机器人作为益智学习工具逐渐成为“做中学”学习模式的主题和项目。
点评:教育部从2003年起把中小学机器人比赛纳入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
众多有条件的中小学逐步将智能机器人引入校园,这一举措在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城市都进行了实施。
然而,将机器人作为学习伙伴,也只是有了这方面的若干想法和简单的探索,国际上的这类研究和应用对中国将有重要的启发。
2. 3D打印:颠覆学生实践范式3D打印机可以将抽象的空间构思转变为真实的、立体的彩色模型,某些难以理解的空间概念和构造因被引入到“现实”世界中而变得更加具体、直观。
同时,通过亲身体验、亲自参与,学生的思维能力、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全面协调的发展和提高。
点评:3D打印技术为学习者开辟了崭新的学习空间,学习者通过设计、制作、展示等多种角色进入到该学习空间中,亲历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在中国,3D打印产业也逐步成型,各类学校应用3D打印机的案例也越来越多,相信3D打印教育应用必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3. 创客运动:技术课程“做中学”开源硬件降低了高级硬件产品开发成本和复杂程度,使没有或极少技术背景的普通师生也能轻松从事作品原型创作或产品开发,能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各种水平创新活动。
以Arduino为代表的开源硬件已在学校的科学创新活动中占有一席之地。
信息化作战新技术的应用与挑战
信息化作战新技术的应用与挑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信息化作战已成为现代军事领域的一项重要战略。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信息化作战的新技术不断涌现,为军队的作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然而,在新技术的应用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信息化作战新技术的应用与挑战。
一、信息化作战新技术的应用1. 人工智能(AI)人工智能的发展为信息化作战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通过人工智能,军队可以实现智能化的决策支持、作战规划与指挥控制。
例如,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与模式识别,预测敌方的行动意图,提供战场态势感知等方面的支持。
2. 无人系统无人系统是信息化作战的又一重要技术。
无人机、无人舰艇等的应用,可以在无人机平台上搭载各种传感器与武器系统,实现远程侦察和精确打击。
此外,无人系统还可以用于支援物资运输、医疗救援等任务,提高军队的综合作战能力。
3. 云计算与大数据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信息化作战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
云计算可以提供高性能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资源,实现信息的高速共享和处理。
大数据技术则能够帮助分析和挖掘大量的数据,提供具有决策意义的信息。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军队更好地理解作战环境,迅速做出决策。
4. 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为信息化作战提供全面而精确的数据支持。
通过连接战场上的各种传感器、设备和军事平台,可以形成一个智能感知网络,用于实时监测敌情、友军位置与装备状态等。
这将大大提高作战效能和军队的适应性。
二、信息化作战新技术的挑战1. 安全威胁信息化作战中的新技术也带来了安全威胁。
例如,网络攻击和信息泄露等风险可能会导致军队的作战计划和敏感信息暴露给敌方。
为了保证信息安全,军队需要加强网络防护,并采取措施确保通信和数据的加密与保密。
2. 技术依赖性信息化作战对于先进技术的依赖性较高。
然而,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意味着旧技术的迅速淘汰。
如果军队无法及时获取最新的技术装备,就会面临技术差距和作战能力下降的风险。
信息化应用新技术7:项目多方协同管理信息化技术
10.信息化应用技术10.7项目多方协同管理信息化技术项目多方协同管理信息化技术是以Internet为通信工具,以现代计算机技术、大型服务器和数据库技术、存储技术为支撑,以协同管理理念为基础,以协同管理平台为手段,将工程项目实施的多个参与方(投资、建设、管理、施工等各方)、多个阶段(规划、审批、招投标、施工、分包、验收、运营等)、多个管理要素(人、财、物、技术、资料等)进行集成管理的技术。
项目多方协同管理信息化技术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领域最前沿的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1)建设适应协同管理需求的基础网络环境,也可以租用商业基础网络环境或使用系统产品提供商的网络设施(服务器系统)。
(2)建立适应项目多方管理需求的协同管理平台,在协同管理平台上定制项目协同管理的结构、角色、权限,按机构及角色与权限实现对项目的系统管理。
(3)购置、定制满足项目管理职能的应用软件模块,在协同管理平台上进行项目管理应用模块使用的单点登录、数据交换、应用集成等系统整合。
(4)建立以任务为核心的项目多方系统管理与信息互通系统,按任务实现项目的协同管理。
(5)建立统一的多方信息资源库,集成项目参与方的相关信息和工程项目管理知识;(6)提供项目管理各方在网上异地进行协同设计管理、施工管理及对相关资源信息综合管理的功能。
2.技术指标(1)基础网络系统可以是企业VPN网或企业局部网并实现与Internet相连,也可以租用或采用托管方式的网络系统,无论哪种方式均需具有足够的网络安全保障;(2)协同管理平台需具有符合要求的安全认证、权限管理、与同类平台的互信连接、信息化办公、资料处理型应用模块定制等基本功能;(3)软件系统主要功能不仅能满足项目管理职能的要求,而且为项目参与方提供项目信息的单一入口,可以满足项目多方进行信息交流、协同工作、实时传送和共享数据信息等要求,能实现项目业主、监理、总包、设计、分包、供应商之间的协同管理。
信息化应用新技术5: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实施集成应用及基础信息规范分类编码技术
10.信息化应用技术10.5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实施集成应用及基础信息规范分类编码技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实施或集成应用技术是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项目的业务处理与管理,或进一步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将项目管理的各业务处理与管理信息系统模块进行应用流程梳理整合或数据交换整合,形成覆盖项目管理主要业务的集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项目管理过程的信息化处理和业务模块间的有效信息沟通。
统一的基础信息规范分类和编码技术是有效实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及集成应用的基础。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实施从过去的单项业务处理过程应用发展到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或集成应用,必须首先实现工程基础信息的规范,才能使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和集成化处理有据可依。
1.主要技术内容(1)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实施及集成应用主要技术内容包括以下模块:项目办公事务管理(与业主、监理、设计、分包分供单位、上级机构、地方政府的沟通);项目进度计划管理(支持与P3、Project进度管理软件的集成);材料的采购计划与入库、限额领料与出库,盘点及周转材料的管理;设备管理(包括租赁及内部调拨);工程承包合同的计量与支付、劳务合同的结算与支付;项目成本管理与核算,相关报表自动生成;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工法及图档管理;项目质量与安全管理(管理过程的及时有效记录及审批过程的可追溯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的动态数据实时传输、实时监控和分析预警管理。
(2)工程项目管理集成信息规范分类编码是通过将项目施工生产和管理过程中涉及的各类信息进行统一的面向信息共享的信息分类与编码,实现信息的畅通和共享。
(3)上述内容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应用或集成处理应用。
2.技术指标(1)按管理信息系统分模块应用时,至少应用技术内容中的(1)项中的3个模块或以上。
(2)集成应用时,用该技术开发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系统,要实现在对各功能模块的单独应用基础上的集成化,实现对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流程化控制,实现企业与项目部之间的内部协同。
信息化新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信息化新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信息化新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序号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信息化新技术在各个行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建筑施工领域,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探讨信息化新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并重点关注其在项目管理、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将了解信息化新技术带来的好处和挑战,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序号二:项目管理中的信息化新技术应用在项目管理中,信息化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团队可以实时掌握项目进度、资源分配和成本控制等关键信息,从而更好地管理项目风险和决策-makingprocess。
在项目沟通中,信息化新技术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建立云端平台或内部协同软件,项目团队成员可以随时随地共享和讨论项目相关信息,提高沟通效率和减少信息丢失的风险。
另外,信息化新技术在项目监控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搭建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施工现场的环境、结构和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序号三:工程设计中的信息化新技术应用在工程设计阶段,信息化新技术对于提高设计效率和优化设计方案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建立三维建模系统和虚拟现实技术,设计师可以更直观地展现建筑形态和空间布局,从而减少设计误差和方案修改次数。
在材料选择和工艺设计中,信息化新技术也可以提供更全面的参考和决策支持。
通过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从海量的材料和工艺数据库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帮助设计师选择最优的材料和工艺,并预测其成本和性能。
在环境评估和可持续设计方面,信息化新技术的应用也非常重要。
通过模拟和仿真技术,设计师可以对建筑的能耗、热工性能和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并优化设计方案以达到更好的可持续性。
序号四:施工过程中的信息化新技术应用在施工过程中,信息化新技术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并减少施工风险和资源浪费。
建筑材料信息化管理有哪些新技术应用
建筑材料信息化管理有哪些新技术应用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建筑行业也在不断引入新技术,以提高建筑材料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建筑材料的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建筑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
以下将探讨一些在建筑材料信息化管理中应用的新技术。
一、物联网(IoT)技术物联网技术在建筑材料管理中的应用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通过在建筑材料上安装传感器,实时采集材料的位置、状态、温度、湿度等信息,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中央管理系统。
例如,对于易受潮的建筑材料,如木材和水泥,可以通过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其湿度变化,一旦超过设定的阈值,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提醒管理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材料受损。
此外,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实现对建筑材料库存的实时监控,准确掌握材料的进出库情况,避免库存积压或缺货的情况发生。
二、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分析在建筑材料信息化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建筑材料相关数据,包括采购数据、使用数据、库存数据等,可以发现潜在的规律和趋势。
例如,通过分析历史采购数据,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某种材料的需求量,从而提前做好采购计划,降低采购成本。
同时,大数据分析还可以帮助发现材料使用中的浪费情况,优化材料的使用方案,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三、移动应用程序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应用程序在建筑材料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随时随地访问材料管理系统,查看材料的库存情况、采购订单状态、使用记录等。
现场施工人员也可以通过移动应用程序提交材料需求申请,方便快捷。
此外,移动应用程序还可以结合地理定位技术,实现对施工现场材料的定位和追踪,提高材料管理的效率。
四、云计算云计算为建筑材料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
建筑企业可以将材料管理系统部署在云端,无需自己搭建服务器和维护硬件设施,降低了信息化建设的成本。
同时,云计算还支持多用户同时访问和协作,方便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
通过云计算,建筑企业可以实现对分布在不同项目工地的材料进行集中管理,提高管理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信息化新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信息化新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建筑施工行业也在不断探索和应用新技术,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和提升质量。
信息化新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建筑信息模型(BIM)、无人机、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本人)等,已成为建筑施工领域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信息化新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实际意义和未来发展。
二、信息化新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1. 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是一种集成信息的数字化表示,它包括建筑物的几何形状、空间关系、材料属性、构件数量等信息。
在建筑施工中,BIM技术可以实现全过程的协同设计和管理,提高设计的精度和一致性,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错误和修改次数,从而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2. 无人机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无人机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技术手段。
无人机可以通过航拍技术快速获取施工现场的三维影像,实现施工进度的监控和管理,提高安全性和效率。
无人机还可以在高空拍摄施工现场,检查建筑物结构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减少人工上高难度施工的风险。
无人机还可以配合传感器等设备进行勘测和测量工作,提高测量精度和准确性。
3. 大数据分析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通过对施工现场和设备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帮助施工方提前发现问题、调整施工计划,降低施工风险,提高整体施工效率。
大数据分析还可以帮助建筑施工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浪费,提高施工效率。
4. 人工智能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应用于施工管理、质量控制、安全监管等多个方面。
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施工现场的实时视频监控画面,可以及时识别和预测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人工智能还可以应用于建筑材料的识别和分类,实现自动化监控和管理,减少人工操作,降低施工成本。
三、总结与展望通过对信息化新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进行全面评估,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新技术在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质量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水环境监测信息化新技术的应用
水环境监测信息化新技术的应用水环境监测是指对自然水体中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及对水环境的变化进行预警和监控的活动。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环境监测也出现了许多新技术的应用,这些新技术不仅提高了监测效率和精度,还提升了水环境监测的实时性和信息化水平。
本文将探讨水环境监测信息化新技术的应用。
一、远程监测技术传统的水环境监测需要人工采样、实验室分析,这样的方式时间成本高、效率低、对水质的监测反应不够及时。
而使用远程监测技术,监测数据可以实时传输到监测中心,实现对水环境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比如利用遥感技术对水体进行监测,获取水体的温度、水色、透明度等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快速获得水环境的信息,并实现对水环境的远程监测。
二、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作为信息化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水体中的各种参数,如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等,这些参数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
借助传感器技术,可以实现对水质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大大提高了监测的效率和精度。
三、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水环境监测数据可以实现互联网化管理和共享。
监测点的监测数据可以实时传输到云端服务器,监测中心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获取监测数据,并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互联网技术还可以实现对监测数据的共享和开放,不同的监测单位可以共享监测数据,实现对水环境的联合监测和治理。
四、大数据技术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监测数据量的增加,如何高效处理和分析海量的监测数据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海量的监测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和分析,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可以发现水环境的变化规律和趋势,为水环境监测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五、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在水环境监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监测数据的智能分析和预测,通过建立水环境的智能模型,对水环境的变化进行预测和预警。
教育信息化涌现的十大新技术应用
教育信息化涌现的十大新技术应用1、机器人将成为未来学习伙伴目前在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智能机器人的研究成为热点。
机器人已成为辅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工具。
智能机器人具有革新的技术,高水平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
在学习中同时具备益智学习工具、情境建设者、学习伙伴三个角色。
作为机器人教育大国的日本近期开发的一款以机器人和投影设备为主的R-learning系统,主要用于协作儿童在故事场景中的设计和渲染,学生通过在绘制的故事场景中操控机器人来完成预设角色的行为,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力、想象力及创造力。
【案例】日本学者利用机器人作为协作学习伙伴2013年,东京北九州大学、东京大学等四家科研机构的学者设计了职业发展学习中利用机器人作为学习伙伴的实验。
教师通过远程控制机器人来协调开展学习讨论,学生与机器人互动的过程都可被记录下来,并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以供师生随时调整协作学习活动的进展。
研究表明:1. 机器人主持职业生涯协作学习活动与教师主持同样有效。
2.机器人可以创建一个比真人主持时更易于合作的环境。
2、3D打印技术颠覆学生动手实践3D打印对于教学和学习的重要价值体现在:能够更加真实地呈现特定事物,并让学生获得深刻的感知体验。
通过亲身体验、亲自参与,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案例】美国罗彻斯特理工学院利用3D打印帮助学生完成“桥梁设计”罗彻斯特理工学院(Rochester Institute ofTechnology)的教师在静力学课教学中讲授桥梁结构受力时,让学生们在课程中设计桥梁,并计算桥梁的受力情况。
1.学生运用软件设计桥梁,将想法变成三维图像。
2.完成桥梁作品设计,老师现场连线桥梁设计专家,专家通过大屏幕对学生作品做出点评。
3.运用计算机软件对所设计的桥梁进行虚拟承重试验。
4.若因桥梁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桥梁跨塌,则小组学生共同讨论,重新设计桥梁.5.并再次进行虚拟试验。
导游行业的新技术与信息化应用
导游行业的新技术与信息化应用导游作为旅游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扮演着向游客传递目的地历史文化、提供旅行信息和保障游客安全的重要角色。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导游行业也在逐渐引入新技术和信息化应用,以提升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
本文将探讨导游行业在新技术和信息化应用方面的发展。
一、虚拟导游虚拟导游是指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游客带入一个虚拟的旅游环境中,以模拟真实导游的体验。
游客可以通过佩戴VR眼镜或使用手机APP等设备,沉浸在一个逼真的旅游场景中,感受目的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
虚拟导游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游客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虚拟旅游,无需实际到达目的地。
这为那些无法亲身旅行的游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旅游选择。
二、智能语音导游智能语音导游是指通过语音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游客提供实时的语音导览服务。
游客可以通过佩戴智能耳机或使用手机APP等设备,听取导游的语音讲解。
智能语音导游可以根据游客的兴趣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导览内容,并通过语音识别技术与游客进行互动。
这种新技术不仅提升了导游服务的效率,还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旅行体验。
三、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分析在导游行业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导游更好地了解游客的需求和喜好,从而提供更加精准的导览服务。
通过收集和分析游客的数据,如旅行偏好、消费习惯等,导游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旅游路线和行程安排。
同时,大数据分析还可以为导游提供目的地的实时数据,如天气、交通状况等,以便更好地应对突发情况和提供游客所需的信息。
四、电子导游手册传统的导游手册通常是一本纸质书籍,但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电子导游手册逐渐流行起来。
电子导游手册可以通过手机APP或平板电脑等设备提供导览信息和旅行指南。
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查阅导游手册,了解目的地的历史文化、景点介绍和旅行建议。
电子导游手册还可以与导游系统进行互动,提供实时的导览服务和旅行信息更新。
总结起来,导游行业的新技术和信息化应用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个性化和丰富的旅行体验。
建筑业10项新技术之信息化应用技术
信息化应用技术10.1虚拟仿真施工技术10.2高精度自动测量控制技术10.3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管理工程远程验收技术10.4工程量自动计算技术10.5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实施集成应用及基础信息规范分类编码技术10.6建设工程资源计划管理技术10.7项目多方协同管理信息化技术10.8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应用技术10.信息化应用技术10.1虚拟仿真施工技术1.主要技术内容虚拟仿真施工技术是虚拟现实和仿真技术在工程施工领域应用的信息化技术。
虚拟仿真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施工工件动力学分析:如应力分析、强度分析;(2)施工工件运动学仿真:如机构之间的连接与碰撞(3)施工场地优化布置:如外景仿真、建材堆放位置,(4)施工机械的开行、安装过程;(5)施工过程结构内力和变形变化过程跟踪分析;(6)施工过程结构或构件及施工机械的运动学分析;(7)施工过程动态演示和回放。
2.技术指标虚拟仿真施工主要包含以下技术体系:(1)三维建模技术运用三维建模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建立用于进行虚拟施工和施工过程控制、成本控制的施工模型。
该模型能将工艺参数与影响施工的属性联系起来,以反应施工模型与设计模型之间的交互作用,施工模型要具有可重用性,因此必须建立施工产品主模型描述框架,随着产品开发和施工过程的推进,模型描述日益详细。
通过BIM技术,保持模型的一致性及模型信息的可继承性,实现虚拟施工过程各阶段和各方面的有效集成。
(2)仿真技术计算机仿真是应用计算机对复杂的现实系统经过抽象和简化形成系统模型,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运行此模型,从而得到系统一系列的统计性能。
基本步骤为;研究系统→收集数据→建立系统模型→确定仿真算法→建立仿真模型→运行仿真模型→输出结果,包括数值仿真、可视化仿真和虚拟现实VR仿真。
(3)优化技术优化技术将现实的物理模型经过仿真过程转化为数学模型以后,通过设定优化目标和运算方法,在制定的约束条件下,使目标函数达到最优,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定量的依据。
信息化、智能化新技术及设备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信息化、智能化新技术及设备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信息化、智能化新技术及设备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农业生产领域。
家禽生产作为重要的农业产业,也没有例外,信息化、智能化新技术及设备在其生产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信息化、智能化新技术及设备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进行全面评估,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我们来探讨信息化、智能化新技术及设备在家禽生产中的深度应用。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技术开始应用于家禽生产中。
智能化监控系统、大数据分析技术、远程控制设备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家禽生产的生产效率,还优化了生产环境,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智能化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家禽的生长状况、饲料摄入量、疾病预警等,为生产者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数据分析和决策依据。
大数据分析技术则可以帮助生产者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优化生产规划,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而远程控制设备则可以让生产者在任何地点都能实时监控和控制生产环境,提高了生产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我们来探讨信息化、智能化新技术及设备在家禽生产中的广度应用。
除了智能化监控系统、大数据分析技术、远程控制设备等,信息化、智能化新技术及设备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还涉及到了很多其他领域。
在养殖管理上,智能化喂食器、温湿度传感器等设备的应用,可以帮助生产者更好地掌握家禽的生长环境,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养殖成本。
在疾病防控上,智能化疫苗接种器、智能化消毒设备等的应用,可以帮助生产者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家禽疾病,减少兽药的使用量,降低养殖风险。
在生产环境优化上,智能化排风系统、智能化保温设备等的应用,可以帮助生产者优化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效益。
信息化、智能化新技术及设备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优化了生产环境,还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相信信息化、智能化新技术及设备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会更加广泛和深入,为家禽生产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水环境监测信息化新技术的应用
水环境监测信息化新技术的应用水环境监测是指对水体中的各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测、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过程,以评估水质状况、监测水污染源、预警水环境灾害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环境监测也逐渐应用了一系列新技术,有效地提高了水环境监测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大规模监测能力。
信息化是水环境监测新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信息化应用于水环境监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传感器技术的应用。
传感器是水环境监测中最基础的技术之一,通过传感器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水体中各项指标(如水温、溶解氧、pH值、浊度、电导率等)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传统的监测方法需要采集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需要很长的时间和人力成本,而传感器技术能够实现自动化、快速、准确的监测,提高了监测效率。
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进步,传感器的精度和稳定性也得到了提高,可以满足更高水平的监测需求。
其次是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
传统的水环境监测系统往往需要人工采集数据,并通过有线连接传输到监测中心,这样的方式存在着很多局限性,如监测范围受限、数据传输慢等。
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现远程监测和远程数据传输,无需人工干预,大大提高了监测范围和覆盖面积。
无线通信技术还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实时共享,方便了各级监测中心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
再次是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
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使用,使得水环境监测的数据能够实现全时、全区域、全时效管理。
通过建设水环境监测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实时监测和管理各个监测点的数据,同时还可以进行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以便更好地掌握水质状况和水环境变化趋势。
云计算技术还可以实现多级数据备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还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和分析,实现对水环境监测数据的智能化处理和决策支持。
通过建立水环境监测数据的模型和算法,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水质状况的预测和预警,为水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水环境监测中,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异常检测、数据关联分析和模式识别等方面,提高水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信息化应用新技术
一、虚拟仿真施工技术1.主要技术内容虚拟仿真施工技术是虚拟现实和仿真技术在工程施工领域应用的信息化技术。
虚拟仿真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施工工件动力学分析:如应力分析、强度分析;(2)施工工件运动学仿真:如机构之间的连接与碰撞(3)施工场地优化布置:如外景仿真、建材堆放位置,(4)施工机械的开行、安装过程;(5)施工过程结构内力和变形变化过程跟踪分析;(6)施工过程结构或构件及施工机械的运动学分析;(7)施工过程动态演示和回放。
2.技术指标虚拟仿真施工主要包含以下技术体系:(1)三维建模技术运用三维建模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建立用于进行虚拟施工和施工过程控制、成本控制的施工模型。
该模型能将工艺参数与影响施工的属性联系起来,以反应施工模型与设计模型之间的交互作用,施工模型要具有可重用性,因此必须建立施工产品主模型描述框架,随着产品开发和施工过程的推进,模型描述日益详细。
通过BIM技术,保持模型的一致性及模型信息的可继承性,实现虚拟施工过程各阶段和各方面的有效集成。
(2)仿真技术计算机仿真是应用计算机对复杂的现实系统经过抽象和简化形成系统模型,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运行此模型,从而得到系统一系列的统计性能。
基本步骤为;研究系统→收集数据→建立系统模型→确定仿真算法→建立仿真模型→运行仿真模型→输出结果,包括数值仿真、可视化仿真和虚拟现实VR仿真。
(3)优化技术优化技术将现实的物理模型经过仿真过程转化为数学模型以后,通过设定优化目标和运算方法,在制定的约束条件下,使目标函数达到最优,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定量的依据。
它使用的方法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运筹学、决策论和对策论等。
(4)虚拟现实技术虚拟建造是在虚拟环境下实现的,虚拟现实技术是虚拟建造系统的核心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门融合了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工业建筑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技术、机械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综合信息技术。
信息化发展新技术研究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发展趋势: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供应链、医疗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
挑战:区块链技术在安全性、隐私保护、可扩展性等方面存在挑战
技术瓶颈:区块链技术在性能、可扩展性等方面存在技术瓶颈 法律法规:区块链技术在法律法规方面存在挑战,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 规来规范其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05 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的定义和原理
定义:人工智能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程序 模拟人类智能行为的技术,包括机器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
原理:人工智能技术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大 量的数据训练,使计算机能够学习到某种 规律或模式,从而实现智能行为。
机器学习: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核 心,通过大量的数据训练,使计算机能够 学习到某种规律或模式,从而实现智能行 为。
远程管理
智能交通:通 过物联网技术 实现交通信息 的实时采集和
智能调度
智能医疗:通 过物联网技术 实现医疗设备 的远程监控和
健康管理
工业自动化: 通过物联网技 术实现工业设 备的智能监控
和远程控制
农业信息化: 通过物联网技 术实现农业生 产的智能化和
精细化管理
物流信息化: 通过物联网技 术实现物流信 息的实时采集
个性化教学
政府管理:利 用大数据进行 城市规划和管 理,提高城市
运行效率
大数据技术的处理方法和挑战
处理方法: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
挑战:数据量巨大、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数据孤岛等问题
解决方案:采用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计算、数据加密等技术
未来发展趋势: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融合,推动数据驱动的智 能决策和智能服务。
信息化新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信息化新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与内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信息化新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信息化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化新技术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内容:信息化新技术概述:概念、分类与发展趋势。
重点介绍某几项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
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信息化新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信息化新技术介绍人工智能技术:介绍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关键技术,以及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领域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阐述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处理流程和典型应用场景。
云计算技术:介绍云计算的原理、服务模式和关键技术,如虚拟化、容器化等。
其他新技术:根据实际情况,可补充介绍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
三、教学环境与设备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实验室等。
设备配置: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等多媒体设备,以及网络连接等基础设施。
软件资源:相关信息化新技术的软件或平台,如人工智能开发框架、大数据处理软件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在线课程平台、虚拟实验平台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或项目。
五、课堂互动与实践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信息化新技术的实验或项目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学习支持: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如实验指导书、在线帮助等,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践任务。
六、学习评估与反馈学习评估: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反馈机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
成绩评定:根据学生在课堂互动、实践活动中表现及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成绩评定。
信息化新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信息化新技术课堂教学设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信息化新技术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也对教育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信息化新技术的课堂教学设计旨在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一套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新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目标1. 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信息搜索、整理和表达。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丰富多样的信息化新技术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信息化新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教学内容的呈现,在教学过程中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信息化新技术课堂的教学内容应结合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以多媒体、网络资源、虚拟实验等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也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分析和利用信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
通过多媒体手段,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易于理解和接受,提高教学效率。
2. 互动式教学法。
利用网络资源、虚拟实验平台等互动式教学工具,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学习,增强其与课程内容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3. 个性化教学法。
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灵活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个性化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设备。
利用投影仪、电子白板、音响设备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多媒体教学资源呈现给学生,提升教学效果。
2. 电脑网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主要技术内容虚拟仿真施工技术是虚拟现实和仿真技术在工程施工领域应用的信息化技术。
虚拟仿真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施工工件动力学分析:如应力分析、强度分析;(2)施工工件运动学仿真:如机构之间的连接与碰撞(3)施工场地优化布置:如外景仿真、建材堆放位置,(4)施工机械的开行、安装过程;(5)施工过程结构内力和变形变化过程跟踪分析;(6)施工过程结构或构件及施工机械的运动学分析;(7)施工过程动态演示和回放。
2.技术指标虚拟仿真施工主要包含以下技术体系:(1)三维建模技术运用三维建模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建立用于进行虚拟施工和施工过程控制、成本控制的施工模型。
该模型能将工艺参数与影响施工的属性联系起来,以反应施工模型与设计模型之间的交互作用,施工模型要具有可重用性,因此必须建立施工产品主模型描述框架,随着产品开发和施工过程的推进,模型描述日益详细。
通过BIM技术,保持模型的一致性及模型信息的可继承性,实现虚拟施工过程各阶段和各方面的有效集成。
(2)仿真技术计算机仿真是应用计算机对复杂的现实系统经过抽象和简化形成系统模型,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运行此模型,从而得到系统一系列的统计性能。
基本步骤为;研究系统→收集数据→建立系统模型→确定仿真算法→建立仿真模型→运行仿真模型→输出结果,包括数值仿真、可视化仿真和虚拟现实VR仿真。
(3)优化技术优化技术将现实的物理模型经过仿真过程转化为数学模型以后,通过设定优化目标和运算方法,在制定的约束条件下,使目标函数达到最优,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定量的依据。
它使用的方法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运筹学、决策论和对策论等。
(4)虚拟现实技术虚拟建造是在虚拟环境下实现的,虚拟现实技术是虚拟建造系统的核心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门融合了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工业建筑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技术、机械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综合信息技术。
目的是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各种传感器创造出一个融合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嗅觉,让人身临其境的虚拟环境。
操作者沉浸其中并与之交互作用,通过多种媒体对感官的刺激,获得对所需解决问题的清晰和直观的认识。
3.适用范围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工程、土木工程施工方案编制。
4.已应用典型工程上海正大广场,广州珠江新城西塔项目。
一、虚拟仿真施工技术1.主要技术内容:应用工程测量与定位信息化技术,建立特殊工程测量处理数据库,解决大型复杂或超高建筑工程中传统测量方法难以解决的测量速度、精度、变形等技术难题,实现对工程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的有效控制。
2.技术指标(1)建立或应用测量机器人(智能全站仪)建筑测量的成套技术与工艺。
(2)建立或应用智能全站仪大仰角三维坐标测量修正模型。
(3)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超高结构建筑垂直度偏差和轴线偏差控制。
(4)建立特殊复杂工程测量信息化处理数据库。
3.适用范围适用于大型复杂或特殊复杂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变形等监测。
4.已应用典型工程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项目,中央电视台新台址项目。
二、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管理及工程远程验收技术(1.主要技术内容利用远程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和基于射频技术的非接触式技术或3G通信技术对工程现场施工情况及人员进出场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工程的监控和管理。
该技术的应用不但要能实现现场的监控,还要具有通过监控发现问题,能通过信息化手段整改反馈并检查记录的功能。
工程项目远程验收是应用远程验收和远程监控系统,通过视频信息随时了解和掌握工程进展,远程协调与指挥工作能够实现将施工现场的图像、语音通过网络传输到任何能上网的地点,实现与现场完全同步、实时的图像效果,通过视频语音通讯客户端软件,对工程项目进行远程验收和监控,并能实现将现场图像实时显示并存储下来。
2.技术指标(1)远程视频图像监控:监控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察看每个监控摄像机采集的施工现场实时动态图像,远程调节监控摄像头的光圈、焦距和景深,控制云台的旋转。
(2)多画面显示:远程监控端能够多画面循环显示,也能进行单画面和多画面显示方式切换,对画面可以放大和缩小。
(3)远程视频图像存储:监控用户可以将远程视频图像存储在本地计算机硬盘上,能够对记录下的影像资料进行检索、回放、定位、快放和慢放等操作。
(4)用户权限控制:为了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系统可以对用户的级别进行严格的控制,赋予不同级别用户不同的权限,所有用户只能在授权范围内进行监控操作。
(5)现场作业人员管理:利用基于射频技术的人员身份识别系统实现现场作业人员的进出场管理和现场作业人员的统计分析。
(6)远程监控和视频采集将建筑工程现场的局部细节,以及施工面的视频图像实时记录在视频媒体介质上,通过网络将实时采集的视频图像传输到远程质量验收管理系统中。
具有视频采集、传输管理、应用存储、远程访问管理、质量验收应用等具体功能。
(7)图档管理本工程相关图纸进行管理(主要是电子图纸),完成电子图纸的导入和管理,并进行图纸管理和整个验收系统的集成,实现在远程验收时随时可以调出相应的图纸作为验收参考和备案依据的功能。
(8)验收报表主要用来处理相应的验收报表,实现报表的维护、填写等功能,并实现本分系统和整个远程验收系统的集成和其它分系统的交互。
验收报表子系统严格按照《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等各项规范规定,包括国家和地方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的标准性报表,并可根据企业和工程特点自定义项目报表。
(9)多媒体交互在工程质量验收时,验收中心人员与现场人员远程实时交互通信,形成联动协作的音视频同步系统和文字等的交流,提高质量验收的效率与验收部位的准确性。
(10)知识中心具有收集工程验收相应规程规范、企业标准等内容的功能,为验收过程中的相关人员提供知识支持。
3.适用范围大型房建、土木工程、市政工程、大型超高钢结构工程。
4.已应用典型工程广州珠江新城西塔项目,中央电视台新台址项目、天津市快速环路西北半环、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项目等。
三、工程量自动计算技术(1.主要技术内容工程量和钢筋量的计算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工作贯穿项目招投标、工程设计、施工、验收,结算的全过程。
其特点是工作量大、内容繁杂,需要技术人员作大量细致、重复的计算工作。
工程量自动计算技术是建立在二维或三维模型数据共享基础上,应用于建模、工程量统计、钢筋统计等过程,实现砌体、混凝土、装饰、基础等各部分的自动算量。
(1)基于三维模型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进行建模。
(2)可自动识别电子版设计文档,快速识别出轴网、柱、梁、墙、门窗、柱钢筋、梁钢筋、墙钢筋、板钢筋。
(3)可以在三维立体可视化的环境中实现整个建模和计算过程,通过系统提供的可视化修改查询工具,对模型的所有细节信息进行控制。
(4)以构件作为操作对象,系统工程量和钢筋工程量可以通过构件几何尺寸直接读取,实现构件交接处的自动扣减,如墙体计算中自动扣减门、窗、洞口的面积,算梁混凝土体积时自动扣减柱所占的长度等。
(5)自动套取定额,提供完整的换算信息。
(6)开放的完整的报表系统,实现工程量的自动分类汇总及报表输出。
2.技术指标(1)应用一套以上工程量自动计算软件。
(2)该软件要满足《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
(3)该软件应适应全国各地的不同定额和计算规则。
3.适用范围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项目中招投标、工程设计、施工、验收,结算全过程的砌体、混凝土、装饰、基础等各部分的工程量自动计算,以及钢筋统计等。
4.已应用的典型工程解决工程量和钢筋量的自动计算和统计的软件,已在全国普及应用。
应用三维建模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工程量自动统计软件,也在大型工程中应用。
四、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实施集成应用及基础信息规范分类编码技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实施或集成应用技术是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项目的业务处理与管理,或进一步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将项目管理的各业务处理与管理信息系统模块进行应用流程梳理整合或数据交换整合,形成覆盖项目管理主要业务的集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项目管理过程的信息化处理和业务模块间的有效信息沟通。
统一的基础信息规范分类和编码技术是有效实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及集成应用的基础。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实施从过去的单项业务处理过程应用发展到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或集成应用,必须首先实现工程基础信息的规范,才能使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和集成化处理有据可依。
1.主要技术内容(1)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实施及集成应用主要技术内容包括以下模块:项目办公事务管理(与业主、监理、设计、分包分供单位、上级机构、地方政府的沟通);项目进度计划管理(支持与P3、Project进度管理软件的集成);材料的采购计划与入库、限额领料与出库,盘点及周转材料的管理;设备管理(包括租赁及内部调拨);工程承包合同的计量与支付、劳务合同的结算与支付;项目成本管理与核算,相关报表自动生成;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工法及图档管理;项目质量与安全管理(管理过程的及时有效记录及审批过程的可追溯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的动态数据实时传输、实时监控和分析预警管理。
(2)工程项目管理集成信息规范分类编码是通过将项目施工生产和管理过程中涉及的各类信息进行统一的面向信息共享的信息分类与编码,实现信息的畅通和共享。
(3)上述内容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应用或集成处理应用。
2.技术指标(1)按管理信息系统分模块应用时,至少应用技术内容中的(1)项中的3个模块或以上。
(2)集成应用时,用该技术开发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系统,要实现在对各功能模块的单独应用基础上的集成化,实现对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流程化控制,实现企业与项目部之间的内部协同。
(3)成本管理应该是项目实施过程管理信息化的核心管理内容,结合企业的特点和实际已经形成的成本控制体系,系统可以根据项目管理方式的特点以及工程专业要求灵活编制预算成本,处理成本发生和成本变更实现多级控制,应做到成本数据和责任可以追根溯源,围绕与成本有关的各个环节,进行成本的预算、计划、控制、核算、结算及统计分析,实现成本、合同、信息、工程资料等业务细节处理,系统自动汇集出成本盘点报表,资金支付表单及目前工作所需的各种成本管理统计报表,提高成本统计质量,降低劳动强度。
(4)集成处理可以是应用集成或数据集成,集成处理时必须采用规范化的基础信息分类编码技术。
(5)基础信息规范分类技术指标:项目基本信息、投标信息、合同信息、质量信息、成本信息、分包信息、进度信息、健康安全及环境信息、劳动力及人力资源信息、材料信息、机械设备信息、技术信息、资金信息、风险信息、法定程序文件信息、资料管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