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导论 CH6

合集下载

信息安全导论6内容安全共101页文档

信息安全导论6内容安全共101页文档
信息安全导论6内容安全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导论

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导论

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导论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与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导论课程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与信息安全问题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导论课程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计算机与信息安全的定义计算机与信息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和信息系统不受非法使用、破坏和干扰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的综合体系。

它涉及到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安全保护。

二、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导论的内容1. 安全基础知识:导论课程首先会介绍计算机与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包括信息安全的概念、安全性的要求、威胁与攻击等基本概念。

学生通过对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够对计算机与信息安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密码学与加密技术:密码学与加密技术是计算机与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导论课程将对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等加密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并讲解数字签名、身份认证等相关内容。

学生通过对密码学的学习,能够理解和应用加密技术解决安全问题。

3. 计算机系统与网络安全:导论课程还会涉及计算机系统与网络安全的内容,包括操作系统的安全性、网络协议的安全性等。

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系统与网络安全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4. 信息安全管理:导论课程还会介绍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内容,包括风险管理、安全策略、安全合规等。

学生通过学习信息安全管理的知识,能够综合运用各种安全策略,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三、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导论的重要性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导论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计算机与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学习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导论课程能够使学生对这一领域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其次,计算机与信息安全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行各业都需要专业人才来保障信息安全。

学习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导论课程,能够培养学生在这一领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

最后,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导论课程还培养了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能力,使其能够积极应对各种网络攻击和信息泄露的挑战。

信息安全导论(1-信息安全概述)

信息安全导论(1-信息安全概述)
恶意代码捕获
日均捕获恶意代码2109 次,新样本116 个。 捕获恶意代码次数比上月增长了约59.4%, 所捕获的新样本较上月增长了115%。
30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CC) 2009年6月份网络安全通报
事件接收与处理
CNCERT/CC 收到国内外通过电子邮件、热线电话、传 真等方式报告的网络安全事件共计1828 件,国外报告 1801 件
僵尸网络控制服务器在境外的国家和地区分布情况,其中 控制服务器主要分布在美国(43.37%)
我国被木马控制的主机数量与上月相比下降13%,感染僵 尸网络的主机数量则增长24.3%。
29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CC) 2009年6月份网络安全通报
被篡改网站监测
我国大陆地区有3455 个网站被篡改,其 中 网站的被篡改数量为161 个,占 大陆地区被篡改网站总量的4.66%
15
信息安全事件
近期电视报道
在国内POS机上刷境外信用卡 伪造的境外信用卡,收缴大量空白的信用卡,
从境外非法购买用户信用卡信息,制成卡 境外信用卡只签字,不使用密码
16
信息化与国家安全——经济
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越高,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 运行对信息资源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也越 高。
我国计算机犯罪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传统的犯罪
22
CNCERT/CC
CNCERT/CC 于 2000 年 10 月成立,在 近些年发生的红色代码、 SQL 杀手、尼 姆达蠕虫、震荡波蠕虫等重大网络安全 事件处理过程中, CNCERT/CC 协调各骨 干网运营商、 CERT 组织,共同采取有 效控制手段,及时遏制蠕虫和恶意程序 在我国公共互联网上的大面积传播,保 障了我国公共互联网的运行安全

信息安全导论

信息安全导论

信息安全导论信息安全是指对信息的保护和安全使用。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已经成为生产、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愈发突出。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现状以及保护措施。

一、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信息安全对个人、组织和国家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信息安全是保护个人隐私的基本保障。

在数字化时代,个人信息大规模被收集、存储和传输,包括个人身份信息、财务信息、健康信息等。

如果这些信息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将会给个人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导致个人隐私泄露和身份盗窃等问题。

其次,信息安全对于企业和组织来说至关重要。

在当今数字化经济中,企业存储和处理的信息量庞大,包括商业机密、客户数据、研发成果等。

如果这些信息被窃取、篡改或破坏,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损失和声誉风险。

同时,信息泄露可能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进而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

最后,信息安全对于国家安全来说是不可忽视的。

信息安全的脆弱性可能导致国家面临恐怖主义、间谍活动、网络战争等威胁。

保护国家信息安全不仅仅是对人民财产和利益的保护,更是对国家利益的保障,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与稳定。

二、信息安全的现状尽管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是信息安全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攻击手段日益多样化。

黑客们不断研发新的攻击技术、利用漏洞进行网络攻击。

这使得信息安全保护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需要不断升级和优化。

其次,社会工程学攻击的增多。

社会工程学攻击是指利用心理和社会技巧进行的攻击,通过欺骗、伪装等手段获取信息。

这种攻击方式不需要技术手段,更加隐秘、具有欺骗性,极大地威胁了信息安全。

最后,信息泄露事件频频发生。

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难以避免信息泄露事件的发生。

这些事件不仅造成了重大财务损失,还对个人隐私和社会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信息泄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信息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三、信息安全的保护措施为了应对信息安全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导论

信息安全导论

1、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2、信息技术:是能够延长和扩展人的信息能力的手段和方法(笼统)简单地说就是3C3、信息安全:就是信息本身的安全,不管是否应用了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的手段4、信息安全属性:完整,保密,可用,不可否认,可控5、信息安全威胁:指某个人、物、时间或者概念对信息资源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或合法使用所造成的危险6、抵赖:1)源发抵赖发送了数据但不承认已发送了数据2)接发抵赖接收了一个数据但不承认已接收7、重放:出于非法目的将所截获的某次合法通信数据进行复制而重新发送,攻击利用时间戳来解决8、信息安全系统的三类措施:技术方面的安全措施、管理方面的安全措施、相应的政策法律9、信息保密技术:1)信息加密技术:信息通过加密的方式来相互交流,是入侵者的住的信息是有价值的,从而进行破坏,保护的是通信的信息2)信息隐藏技术:用无用的信息来传递有价值的信息,入侵者意识不到有价值的信息无法进行破坏保护的不仅是通信的信息还保护了通信本身,其安全性更高,但他有一定的技术约束,要额外承担无用的信息量10、信息保护技术:通信:流加密;计算机:分组加密11、密码学分为:古典密码学:通过保护加密算法来保护信息。

现代密码学:通过保护密钥来保护信息,又分为对称加密,保护信息,非对称加密,保护密钥混淆与扩散是两个重要的安全特征12、对称加密算法:DES算法IDEA算法AES算法(安全性逐步增强)通过对攻击的表现来评价其安全性的三种攻击方式:强力攻击(根据密钥空间)DES最弱,AES最强;差分攻击(根据明文队对密文队的差别)IDEA、AES可抵抗差分攻击,DES不能;线性攻击(根据目的逼近)AES算法可抵抗线性攻击其他不能13、对称加密算法:RSA公钥密码算法:大数分解和素数检测,一般在128位以上;ELGamal算法:其安全性依赖于计算有限域上离散对数这一难题;椭圆曲线算法:基于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难题(安全性渐强) 14、非对称加密算法的核心:找到一个单向的陷门函数,其安全性用于其对应的数学难题难度来评价非对称加密算法:1)用公钥加密用私钥解密→用来保护信息2)用私钥加密用公钥解密→用来鉴别(加密秘钥≠解密密钥)现实中不使用非对称加密算法是因为其速度很慢,一般用对称加密算法分组密码:对明文进行一组一组的加密,15、流密码技术:(按照加解密的工作方式)1)同步流密码:密钥流的产生完全独立于消息流(明文流或密文流)只与种子密钥有关系;自同步流密码:是一种有记忆变幻的密码,自同步流密码有错误传播现象(将错误放大)流密码:带价密的明文分成连续的字符或比特然后用相应的密钥流随之进行加密,密钥流有种子密钥通过密钥流生成器生成。

信息安全导论 CH6 ppt课件

信息安全导论 CH6  ppt课件
等信息的泄露。
监控技术主要是指利用光电、超声、微波、红外、压感等传感器,来检测区域访
问并报警。
6.2.3 检测和监控技术
1.检测技术
检测技术可采用电缆加压技术、电磁辐射检测技术、激光探测 技术等,搜索发现窃听装置,以消除窃听行为。
防窃听技术除了检测之外,还可以采用基于密码编码技术对原 始信息进行加密处理,确保信息即使被截获也无法还原出原始 信息。



FAR
FRR
CER
生物识别的准确度
安全性
6.2.2 生物识别技术
3.多生物识别技术
6.2 物理安全技术
捕捉不同的生物特征,同时融合兼顾各种识别算法,形成更精准、更安全的识别和检 测机制
并行融合:对各种识别特征赋予不同的权值,较为显著、稳定性好、识别效果好的特征赋予大 的权值;而易受各类因素干扰、稳定性较差的特征赋予较小的权值,减小这些特征对整体识别 的影响。
6.1 物理安全概述
计算机机房环境条件保持技术 计算机机房安全管理技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1 物理安全概述
物理安全技术标准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物理安全技术要求》(GB/T 21052-2007),针对信息系统的 物理安全制定的,将物理安全技术等级分为五个不同级别,并对信息系统安全提出了物 理安全技术方面的要求。
6.2 物理安全技术
6.2.2 生物识别技术
1) 指纹识别(Fingerprint Biometrics)
指纹识别技术相对成熟,指纹图像提取设备小巧,是目前最方便、可靠、非侵害和价 格便宜的生物识别技术。
指纹采集
指纹注册过程
指纹图像 预处理
提取特征值

信息安全科学导论

信息安全科学导论

信息安全科学导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从个人隐私泄露到国家机密被窃取,信息安全事关每个人、每个组织 ja的核心利益。

一、信息安全的定义与重要性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修改或篡改的一系列措施和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信息安全的破坏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露、财产损失、社会秩序混乱等严重后果。

二、信息安全的威胁与挑战在信息安全领域,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威胁与挑战:1. 黑客攻击:黑客利用自己的技术手段,对网络系统进行破坏、入侵或者窃取机密信息。

2. 病毒与木马:计算机病毒和木马程序会通过植入恶意代码来破坏系统、窃取信息或者控制计算机。

3. 数据泄露:信息泄露可能是由于技术漏洞、员工疏忽等原因导致,这会给个人、企业带来极大的损失。

4. 社交工程:攻击者通过虚假身份或者其他手段获取个人或者机构的敏感信息,对其进行利用。

5. 物理威胁: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信息系统的物理区域,通过非法手段获取敏感信息。

三、信息安全科学的基本原则在信息安全科学中,有几个基本原则需要遵循:1. 完整性: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能被篡改或损坏,确保信息的完整性。

2. 机密性:保护信息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获取和利用,确保信息的机密性。

3. 可用性:确保信息在需要时可被授权用户获取和使用,确保信息的可用性。

4. 鉴别与授权:确保只有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信息系统,通过鉴别和授权来实现对信息的访问控制。

5. 不可抵赖性:确保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都不能否认自己的行为,防止信息交流中出现否认行为。

四、信息安全科学的研究方向为了更好地保障信息安全,信息安全科学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目前,信息安全科学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密码学与加密技术:研究如何使用密码学和加密技术来保障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2. 安全协议与认证技术:研究如何建立安全的通信协议和认证机制来确保信息的鉴别与授权。

《信息安全导论》课程

《信息安全导论》课程

《信息安全导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信息安全导论英文名称:Information Security总学时:30 理论学时:30 实验学时:0 总学分:2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形成的新的技术领域,是当今计算机界公认的主流技术之一,也是迅速发展并在信息社会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在社会日益信息化的今天,信息网络的大规模全球互联趋势,以及人们的社会与经济活动对计算机网络依赖性的与日俱增,使得信息安全性成为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

随着Internet 的商业化,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网络并在网上开展业务,从而使得与交互有关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为适应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和应用的需要,计算机软件专业学生应对信息安全技术有所了解和有所认识,为此在计算机软件专业开设《信息安全导论》课程,为专业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的计算机原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理论基础上,对信息安全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掌握计算机网络特别是计算机互联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了解设计和维护安全的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的基本手段和常用方法。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计算机系统所面临的安全问题,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结构及网络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了解计算机安全所涉及的法律问题。

2)了解有关数据加密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了解对称和非对称密码体制常用的加密方法,掌握DES算法和RSA算法。

3)理解密钥管理技术所包含的管理内容,理解密钥的分配技术和公开密钥的全局管理机制,了解SPKI基于授权的证书体系和组播通信密钥管理以及密钥托管系统。

4)理解数据完整性的概念,理解信息摘录技术和数字签名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MD5算法和数字签名标准DSS。

5)了解数据鉴别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数据鉴别方法,了解常见的数据鉴别系统的工作原理。

6)了解数据安全服务的含义,理解PEM的基本思想及PEM的信息结构,理解PGP的工作方式,掌握PGP的主要算法。

信息安全导论

信息安全导论

信息安全导论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系统中的信息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修改、干扰或滥用的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各个领域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就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信息安全的保障措施进行介绍,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和思路。

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信息是当今社会的核心资源,信息安全关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企业利益以及个人隐私。

信息安全的破坏不仅可能导致经济损失,更可能造成社会动荡和民不聊生。

因此,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共同关注的焦点,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加强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建设和技术防护手段。

在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时,我们首先要明确信息安全的对象。

信息安全的对象包括信息本身、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设施。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不可抵赖性。

机密性是指信息只能被授权的个人或实体访问,而不被未经授权的个人或实体访问。

完整性是指信息在传输或存储过程中不被篡改,信息的完整性得到保护。

可用性是指信息在需要时可被授权的用户访问,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设施的服务得到保障。

不可抵赖性是指信息的发送者或接收者不能否认曾经发送或接收过某信息。

这些基本概念构成了信息安全的基本框架,为信息安全的保障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为了保障信息安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障措施。

首先是技术手段方面,包括加密技术、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系统等。

加密技术是信息安全的基础,通过加密技术可以实现信息的机密性和不可抵赖性。

防火墙可以有效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入侵行为,安全审计系统可以记录和监控系统的安全事件。

其次是管理手段方面,包括信息安全政策、安全培训、权限管理、风险评估等。

信息安全政策是组织信息安全管理的基础,安全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权限管理可以限制用户的访问权限,风险评估可以帮助组织了解自身的安全风险。

最后是法律手段方面,包括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合同和保险等。

信息安全导论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信息安全导论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信息安全导论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1课程概述“信息安全导论”是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网络工程专业学员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

随着部队信息化建设的迅猛发展,部队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日益加重,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在利用信息化提升部队战斗力的同时,必须研究信息安全的自身特点,寻找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之道。

本课程要求学员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而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员通过实验能够掌握基本的信息安全防护技能,了解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安全习惯,另一方面提高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

课程的课内学时为32课时,课外学时即实验学时为12学时。

课程内容基本覆盖了信息安全领域所涉及的主要分支和领域,共包括信息安全绪论、密码学基础、计算机系统安全、计算机网络安全、计算机应用安全和信息系统安全工程六章内容。

而课外实验由于学时有限,只能在课程内容中进行适当的选择。

2实验教学内容选择由于时间有限,应该优先选择最基本、最常用的安全技术方面的实验,并按照所需技术水平的高低进行阶梯式的安排。

根据这一原则在整个课程中计算机系统安全章节、计算机网络安全章节中涉及的内容成为实验内容安排的重点。

2.1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实验内容选择在计算机系统安全章节中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全内容成为实验内容的首选。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应用软件同系统硬件的接口,其目标是高效地、最大限度地、合理地使用计算机资源。

没有系统的安全就没有信息的安全。

操作系统作为系统软件中最基础的部分,其安全问题的解决最为关键。

目前操作系统主要分为Windows系列的操作系统和类Unix的操作系统。

虽然这些操作系统符合C2级安全级别,即自主安全保护和受控存储控制,但操作系统仍存在不少安全漏洞,而大多数恶意代码正是针对操作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进行攻击,因此导致出现很多安全问题。

为了让学员了解操作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以及攻击者入侵操作系统的手段,加强自身的安全意识,我们设计了一个Windows 2000漏洞入侵实验。

信息安全导论 朱建明主编

信息安全导论 朱建明主编

信息安全导论朱建明主编《信息安全导论》是一本由朱建明主编的著作,旨在介绍信息安全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书的内容涵盖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信息安全的威胁与挑战、信息安全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等方面。

以下将从人类视角出发,以叙述的方式对本书进行创作。

第一章: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信息安全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数字化时代,信息的价值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也伴随着信息泄露和黑客攻击等安全威胁的增加。

本章将深入探讨信息安全对个人、组织和社会的重要性,引导读者认识到信息安全保护的必要性。

第二章:信息安全的威胁与挑战信息安全面临着各种威胁和挑战,这些威胁包括数据泄露、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等。

本章将详细介绍各种常见的信息安全威胁,并分析其对个人和组织的影响。

通过了解威胁与挑战,读者可以更好地意识到信息安全保护的紧迫性。

第三章:信息安全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信息安全保护需要遵循一系列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本章将介绍信息安全的基本原则,例如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同时还会介绍一些常用的信息安全保护方法,如访问控制、加密技术等。

通过学习这些原则和方法,读者可以掌握信息安全保护的基本技能。

第四章:信息安全的法律与伦理信息安全保护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还涉及到法律与伦理的规范。

本章将介绍相关的法律法规,如《网络安全法》等,以及信息安全领域的伦理准则。

同时,还将探讨信息安全与个人隐私的关系,引导读者正确处理信息安全与个人权益的平衡。

第五章:信息安全教育与培训信息安全教育与培训是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手段。

本章将介绍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信息安全培训方法和案例。

通过信息安全教育与培训,读者可以提升自己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有效应对各种安全威胁。

总结:信息安全是保护信息资源的重要手段,本书旨在引导读者深入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威胁与挑战、基本原则与方法、法律与伦理以及教育与培训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可以提升自己的信息安全意识和能力,为个人和组织的信息安全做出贡献。

信息安全导论教材

信息安全导论教材

信息安全导论教材
信息安全导论教材有很多,其中比较知名的有《信息安全导论》和《21世纪高等院校规划教材:信息安全导论》。

《信息安全导论》是2007年9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剑。

本书介绍了信息安全领域最常用的知识,包括黑客攻击技术、密码学基础、防火墙、入侵检测、VPN技术、信息安全协议等。

《21世纪高等院校规划教材:信息安全导论》是2011年3月1日出版的教材,作者是印润远。

本书从信息安全的基本原理出发,对信息安全技术做了详细的介绍,包括信息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鉴别与防御技术、入侵检测技术、防火墙技术、VPN技术、身份认证技术、信息隐藏技术及信息安全的体系结构和安全等级等。

如需更多信息安全导论教材相关的信息,可以查阅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等网站。

信息安全导论6内容安全学习资料

信息安全导论6内容安全学习资料
古埃及、古罗马和古希腊 古代:
密码术:以信息无法被看懂为目的 隐写术:以隐蔽机密信息的存在为目的
现代:
现代密码学 伪装式信息安全:信息隐藏、数字水印
18
伪装式信息安全
加密:对信息本身进行保护,但是信息 的传递过程是暴露的
伪装:掩盖信息存在的事实
将密码学与伪装式信息安全相结合,就 可以更好地保证信息本身的安全和信息 传递过程的安全
体系框架与基础理论的缺失
关于信息内容安全模型、框架体系的研究尚属空白, 信息内容安全也缺少相应基础理论的研究与支持
信息流规模的飞速增长
庞大的网络流量对信息内容的海量信息获取、存储及 实时处理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信息的异构性和多源化
信息流的结构已经日趋多样化。文本、语音、图像、 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在网上通过各种手段进行传播
建设和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 统筹规划和建设国家信息安全监控系统,依
法为加强信息内容安全管理、查处违法犯罪 和防范网络攻击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8
国家信息内容安全管理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2005年)
建立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具备防范各种 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技术能力。
在艺术作品中的隐写术
在一些变形夸张的绘画作品中,从正面看是一种景 象,侧面看又是另一种景象,这其中就可以隐含作 者的一些政治主张或异教思想
23
24
古代的隐写术——语言学的
藏头诗
平湖一色万顷秋, 湖光渺渺水长流。 秋月圆圆世间少, 月好四时最宜秋。
25
古代的隐写术——语言学的
乐谱
将信函隐藏在信使的鞋底、衣服的皱褶中,妇 女的头饰和首饰中等
21
古代的隐写术——技术性的

《信息安全导论》课件第6章

《信息安全导论》课件第6章

访问控制的一般策略
访问控制
自主 访问控制
强制 访问控制
基于角色 访问控制
自主访问控制
• 特点: 根据主体的身份及允许访问的权限进行决策 。 自主是指具有某种访问能力的主体能够自主地将访问 权的某个子集授予其它主体。 灵活性高,被大量采用。
• 缺点: 信息在移动过程中其访问权限关系会被改变。如用户 A可将其对目标O的访问权限传递给用户B,从而使不具 备对O访问权限的B可访问O。
基于角色的策略
• 与现代的商业环境相结合的产物 •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是一个复合的规则,可以被
认为是IBAC和RBAC的变体。一个身份被分配给 一个被授权的组。 • 起源于UNIX系统或别的操作系统中组的概念
• 10year history • 责任分离(separation of duties) • 角色分层(role hierarchies) • 角色激活(role activation) • 用户角色关系的约束(constraints on user/role membership)
第六章 访问控制(1)
讨论议题
• 1、访问控制的有关概念 • 2、访问控制的策略和机制 • 3、OS的访问控制设计
6.1 访问控制的有关概念
先分析一下用户访问数据库
访问控制的概念和目标
• 一般概念 —— 是针对越权使用资源的防御措施。
• 基本目标: 防止对任何资源(如计算资源、通信资源或信息资
➢ 一个主体为了完成任务,可以创建另外的主体,这些 子主体可以在网络上不同的计算机上运行,并由父主 体控制它们。
➢ 主客体的关系是相对的。
访问控制模型基本组成
发起者 Initiator
提交访问请求 Submit

信息安全专业导论

信息安全专业导论

信息安全专业导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信息安全专业导论作为信息安全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信息安全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为他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从事信息安全相关职业打下坚实基础。

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及其相关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干扰、破坏和篡改。

信息安全专业导论主要介绍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为学生了解信息安全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提供指导。

信息安全专业导论将重点介绍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学生将了解到信息安全的三个基本要素,即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以及信息安全的攻击手段和防御措施。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到密码学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加密算法,以及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等领域的基本知识。

信息安全专业导论将介绍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和管理。

学生将学习到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信息安全风险的来源和评估的流程,学习如何制定信息安全政策和规范,并学习到如何对信息安全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控。

信息安全专业导论还将介绍信息安全的法律和伦理问题。

学生将了解到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学习到信息安全管理的相关法律义务和责任,了解到信息安全违规行为的法律后果,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伦理观念。

信息安全专业导论还将介绍信息安全的国际标准和认证。

学生将了解到ISO/IEC 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和实施流程,学习到信息安全相关的国际标准和认证体系,了解到信息安全认证的重要性和目标,为将来从事信息安全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信息安全专业导论还将介绍信息安全的研究和职业发展。

学生将了解到信息安全领域的前沿研究和热点问题,了解到信息安全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学生选择进一步深入研究或从事信息安全相关职业提供指导和建议。

信息安全专业导论是信息安全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信息安全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为他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从事信息安全相关职业打下坚实基础。

信息安全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信息安全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信息安全导论课后习题答案信息安全是当今社会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领域,而为了确保信息的安全性,我们需要掌握一系列的知识和技能。

在学习信息安全导论过程中,课后习题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可以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信息安全导论课后习题的答案,供大家参考。

1. 什么是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是指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它涵盖了保护计算机系统、网络和数据不被非法访问或篡改的领域,以及预防信息泄露和防范各种网络攻击。

2. 请列举几种常见的信息安全威胁。

常见的信息安全威胁包括:计算机病毒和恶意软件、网络钓鱼、网络入侵、数据泄露、身份盗窃、拒绝服务攻击等。

这些威胁可能导致信息系统中的敏感信息被窃取、篡改或破坏,给个人和组织带来严重的损失。

3. 网络钓鱼是什么?如何预防网络钓鱼攻击?网络钓鱼是指攻击者通过伪装成可信任实体的方式,诱使受害者泄露个人敏感信息(如用户名、密码、信用卡号等)。

预防网络钓鱼攻击的方法包括:保持警惕,不轻信可疑邮件或链接;确保自己访问的网站是正规的,注意检查网站的URL是否正确;使用反钓鱼工具和安全软件等。

4. 数据加密是什么?为什么数据加密对于信息安全至关重要?数据加密是指使用特定的算法将明文转换为密文的过程,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

数据加密对于信息安全至关重要,因为即使数据被非法获取,但由于加密算法的作用,攻击者无法直接获得有用的信息。

它可以有效防止数据泄露或被未经授权的人访问。

5. 请解释“防火墙”的作用与原理。

防火墙是一种网络安全设备,用于监控和控制网络流量,以保护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入侵和恶意软件的侵害。

防火墙通过策略和规则,过滤网络数据包,只允许符合特定规则的数据通过。

它可以建立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有效阻止外部攻击和恶意行为。

6. 什么是身份认证?列举几种常见的身份认证方法。

身份认证是验证用户身份真实性的过程,以确保只有授权用户可以访问特定的资源或系统。

信息安全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信息安全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Ch011. 对于信息的功能特征,它的____________ 在于维持和强化世界的有序性动态性。

2.对于信息的功能特征,它的 ___________ 表现为维系社会的生存、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自身的发展。

3.信息技术主要分为感测与识别技术、 ____________ 、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信息的施用技术等四大类。

4.信息系统是指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系统,是人、_______________ 、数据库、硬件和软件等各种设备、工具的有机集合。

5.在信息安全领域,重点关注的是与 ___________ 相关的各个环节。

6.信息化社会发展三要素是物质、能源和 ____________ 。

7.信息安全的基本目标应该是保护信息的机密性、_____________ 、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抵赖性。

8._________ 指保证信息不被非授权访问,即使非授权用户得到信息也无法知晓信息的内容,因而不能使用。

9._________ 指维护信息的一致性,即在信息生成、传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不应发生人为或非人为的非授权篡改。

10._________ 指授权用户在需要时能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方便地使用所需信息。

这一目标是对信息系统的总体可靠性要求。

11. _________ 指信息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都可由合法拥有者加以安全的控制。

12._________ 指保障用户无法在事后否认曾经对信息进行的生成、签发、接收等行为。

13.PDRR 模型,即“信息保障”模型,作为信息安全的目标,是由信息的保护技术、信息使用中的检测技术、信息受影响或攻击时的响应技术和受损后的__________________ 组成的。

14.当前信息安全的整体解决方案是PDRR 模型和 ______________ 的整合应用。

15.为了避免给信息的所有者造成损失,信息_____________ 往往是有范围(区域上、时间上)和有条件的。

16.信息技术IT 简单地说就是3C,即Compute(r 计算机)、Communication(通信)和 ___17.数据链路层要负责建立、维持和释放____________ 的连接。

信息安全导论 第6章 移动互联网终端安全

信息安全导论 第6章 移动互联网终端安全

6.3.1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安全
Android操作系统安全
(1)从正规的渠道下载应用软件。由于Android操作系统是开源 的,在下载应用软件时有很多安全隐患,所以一定要选择可信任的 第三方进行下载,通常移动终端本身自带应用商店,如果商店中找 不到自己想要的应用软件,也要选择正规的下载渠道;
6.3.1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安全
01
移动终端概述 移动终端身份认证安全 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安全 移动终端软件安全
目录
02
03 04 05 06
移动终端安全防护
本章小结&练习
01
移动终端概述
6.1移动终端概述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 展,移动终端产品变的也多种多 样,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 可穿戴设备等。 当我们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 上网,打游戏,浏览网页时有可 能点击链接看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但是这些链接安全吗? 如图1所示:
6.2.1移动终端身份认证安全
静态密码 (3)静态密码存储 密码在程序中是怎样被存储的?有四个级别的存储:明文、 加密、隐藏明文,隐藏并加密。在过去许多软件工具已经采用简 单的加密存储,但他们一般采用强度不高的加密或允许从系统外 获得文件。
一些简单的强行破解程序很容易解密。许多流行的程序的破 解程序已经被开发出来了。
但是静态密码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被偷看监听猜测较容易被暴力破解因此静态密码的安全性较低存在下面6个问静态密码1静态密码创建在静态密码被创建时用户为了自己方便记忆会使用自己熟恲戒者简单的数字组合容易给别人可乘之机尤其是了解自己的人面前密码基本是摆设比如朋友舍友家人等通常他们拿过自己的手机随便试几个密码就能解开自己的手机虽然害人之心丌可有但是防人之心丌可无
6.3.1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安全

信息安全技术导论cha

信息安全技术导论cha
4. 安全策略
5. 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6. 安全管理
第二十二页,共27页。
-22-
信息安全管理(guǎnlǐ)的作用
(1)使系统管理者全面考虑各种因素,人为的、技术的、制度的、 操作规范的,等等,并且将这些因素综合考虑,全面识别各种影 响信息安全工程运行连续性的风险,执行(zhíxíng)信息安全工程所 制定的安全策略,从而达到信息安全工程希望达到的目标。
4. 安全策略 5. 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6. 安全管理
第十一页,共27页。
-11-
规范 概要 (guīfàn)
规范概要是若干规则的集合,制定规范概要就是罗列出实施一个信息安全 工程时的安全规则。有人(yǒu rén)认为,这些罗列的规则看起来像一堆 废话,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因为这些规则看起来可能很简单,但却相 当于实施一个信息安全工程的法律规范。有了它,安全工程的实施才可
第六页,共27页。
-6-
信息安全工程(gōngchéng)的生命周期模型
第七页,共27页。
-7-
生命周期
(1)风险分析。对企业网络中需保护的资产、需达到的安全目标、面临的威胁、 存在的漏洞等进行评估,获取安全风险的客观数据。
(2)安全策略。指导企业实施(shíshī)安全系统的行为规范,明确地表达出想要达到 的安全保护目的,确定保护内容和保护机制。
No 了在线服务。没有一个进程可以读安全等级比它高的数据,也称不向上读(NRU)。没有一个进程可以
把数据写到比它安全等级低的文档中,也称不向下写(NWD)。访问控制在一个系统的几个层次上工 作,从应用软件到通过操作系统的硬件。进阶阅读和习题
Image
第二十七页,共27页。
3.对Bell-LaPadula模型的批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监控技术
闭路电视(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 CCTV) 成像设备(摄像机、录像机等) 传输媒介(如同轴线、光纤、无线电 波、红外光束等) 显示器
6.2 物理安全技术 6.2.3 检测和监控技术
2.监控技术
监控系统是安防系统中应用最多的系统之 一 监控技术是一种被动的设备,并不能阻止 入侵。因此,可以与其他的控制措施配合 使用,如围墙、巡逻、报警系统等。
6.1 物理安全概述
物理安全内涵
传统意义的物理安全包括设备安全、
信息系统安全 广义物理安全(系统物理安全)
环境安全/设施安全以及介质安全;
广义的物理安全还应包括由软件、硬 件、操作人员组成的整体信息系统的
狭义物理安全 设备安全 环境安全
物理安全,即包括系统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概念
6.1 物理安全概述 物理安全威胁
普遍性,即必须每个人都具备这种特征
唯一性,即任何两个人的特征是不一样的
可测量性,即特征可测量 稳定性,即特征在一段时间内不改变
6.2 物理安全技术 6.2.2 生物识别技术
1.常见生物识别技术 现在常用的生物特征识别有:
基于生理特征的生物识别技术: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手形识别、掌 纹识别、红外温谱图识别、人耳识别、静脉识别、基因识别等。 基于行为特征的生物识别技术:签名识别、声音识别、步态识别、击键识别等。
电围栏
报警系统 生物识别
电子门禁卡
电子监控 金属探测器
密码锁
6.2.1 物理访问控制
6.2 物理安全技术
6.2 物理安全技术 6.2.2 生物识别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Biometric Technology),是指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 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和行为特征 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 身份鉴别可利用的生物特征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6.2 物理安全技术
6.2.4 物理隔离技术
1.什么是物理隔离?
物理隔离(Physical Gap)实际上就是指,内部网不直接或间接的连接公共网。 物理隔离的解决思路是: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单个用户是不可能同时使用两个系统 的,使两个系统在空间上物理隔离,就可以使它们的安全性相互独立。 如果将一个企业涉及的网络分为内网、外网和公网,其安全要求如下图:
6.2 物理安全技术
6.2.4 物理隔离技术
2) 网络级物理隔离
第四代物理隔离技术:空气开关隔离
空气开关隔离通过使用单刀双掷开关,使得内外部网络分时访问临时缓冲器来完
成数据交换
隔 离 服 务 器
内部网
开关 防火墙
Internet
空气开关隔离技术
6.2 物理安全技术
6.2.4 物理隔离技术
6.2 物理安全技术 6.2.3 检测和监控技术
检测和监控技术是保证信息系统物理安全的“眼睛”和“耳朵”。
检测技术是针对窃听、窃照和窃视等的防御技术,防止声音、文字、数据、图像
等信息的泄露。
监控技术主要是指利用光电、超声、微波、红外、压感等传感器,来检测区域访
问并报警。
6.2 物理安全技术 6.2.3 检测和监控技术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通用技术要求》(GB/T 20271-2006)
《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 (GB/T 9361-2011)和《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 2887-2000),是计算机机房建设应遵循的标准,满足防火、防磁、防水、防盗、防电 击等要求,并配备相应的设备。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 《信息技术设备用不间断电源通用技术条件》(GB/T 14715-1993)
6.2 物理安全技术 6.2.2 生物识别技术
1) 指纹识别(Fingerprint Biometrics)
指纹识别技术相对成熟,指纹图像提取设备小巧,是目前最方便、可靠、非侵害和价 格便宜的生物识别技术。
指纹注册过程 指纹采集 指纹图像 预处理 提取特征值 特征值模板入库
指纹比对过程 指纹采集 指纹图像 预处理 提取特征值 对比匹配 输出显示
3.多生物识别技术
捕捉不同的生物特征,同时融合兼顾各种识别算法,形成更精准、更安全的识别和检
测机制
并行融合:对各种识别特征赋予不同的权值,较为显著、稳定性好、识别效果好的特征赋予大 的权值;而易受各类因素干扰、稳定性较差的特征赋予较小的权值,减小这些特征对整体识别 的影响。 串行融合:赋予权值方法与并行融合一致,只是在形成特征序列时为各特征序列的加权之和, 从而使所得到的特征为一个序列。
6.2.4 物理隔离技术
2) 网络级物理隔离
第三代物理隔离技术:数据转播隔离 数据转播隔离,利用因特网信息传播服务器分时复制转播文件的途径实现隔离, 是一种非实时的因特网访问方式。 采集服务器下载指定网站的内容,转播服务器使用下载的数据建立网站的镜像站 点,向内部用户提供虚拟的Internet站点访问。 用户只是访问了指定站点的镜像,访问内容有较大的局限性。
信息安全导论 Introduction Information Security
中央财经大学信息学院
第6章 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概述 物理安全技术 物理安全管理 本章小结
6.1 物理安全概述
物理安全(Physical Security)研究如何保护网络与信息系统的物理设备、
设施和配套部件的安全性能、所处环境安全以及整个系统的可靠运行,使其 免遭自然灾害、环境事故、人为操作失误及计算机犯罪行为导致的破坏,是 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基本保障。
6.2 物理安全技术
6.2.4 物理隔离技术
1) 用户级物理隔离 第二代物理隔离技术:硬件卡隔离
硬件卡隔离的原理是在主机的主板插槽中安装物理隔离卡,把一台普通计算机分成两台虚拟计 算机,来实现物理隔离。
硬件卡隔离,分为双硬盘、单硬盘物理隔离系统两种。
双硬盘物理隔离系统
6.2 物理安全技术
2) 人脸识别(Facial Biometrics)
人脸识别技术通过对面部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眼睛、鼻子和嘴的位置以及它们 之间的相对位置,来进行识别
人脸识别系统
6.2 物理安全技术 6.2.2 生物识别技术
3) 声音识别(Voice Recognition)
声音识别技术是一种依据人的行为特征进行识别的技术。 声音识别也是一种非接触的识别技术,用户可自然接受,但声音变化的范围太大,很 难进行一些精确的匹配
6.2 物理安全技术 6.2.2 生物识别技术
2.生物识别系统的准确度 生物识别系统并不能保证结果100%准确,其准确度的衡量指标主要由两部分 组成:
错误拒绝率(False Reject Rate,FRR),也就是合法用户被拒绝通过; 错误接受率(False Accept Rate,FAR),也就是假冒的人被通过。
电源系统安全
设备安全
通信线路安全 基于物理环境的容灾技术 物理隔离技术
6.1 物理安全概述 物理安全技术标准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物理安全技术要求》(GB/T 21052-2007),针对信息系统的 物理安全制定的,将物理安全技术等级分为五个不同级别,并对信息系统安全提出了物 理安全技术方面的要求。
环境因素
自然 灾害 管理 不到 位 物理 攻击
物理 环境 影响 操作 失误 恶意 代码
电磁 环境 影响 设计 缺陷 网络 攻击
软硬 件故 障 配置 缺陷
人为因素
越权 滥用
6.1 物理安全概述 物理安全内容
环境安全
安全保卫技术
计算机机房用电安全技术
计算机机房环境条件保持技术
计算机机房安全管理技术
内容提纲
物理安全概述 物理安全技术 物理安全管理 本章小结
6.2 物理安全技术
物理访 问控制
生物识 别技术
检测和 监控技 术
物理隔 离技术
防信息 泄露技 术
6.2 物理安全技术 6.2.1 物理访问控制
物理访问控制(Physical Access Control)主要是指对进出办公楼、实验室、服务器 机房、数据中心、电力供应房间、数据备份存储区、电话线和数据线的连接区等关键 资产运营相关场所的人员进行严格的访问控制。 门卫 ID卡
6.2 物理安全技术 6.2.4 物理隔离技术
即使是最先进的防火墙技术,也不可能100%保证系统安全。 屡次发生的网络入侵及泄露事件,使人们认识到:理论上说,只有一种真正安全的隔 离手段,那就是从物理上断开连接。 《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互联网保密管理规定》第二章第六条要求:“涉及国家机密的 计算机信息系统,不得直接或间接地与国际互联网或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相连,必须实 行物理隔离。”
指纹识别基本原理
6.2 物理安全技术 6.2.2 生物识别技术
3) 虹膜识别(Iris Biometrics)
虹膜识别技术是利用虹膜终身不变性和差异性的特点来识别身份的。 虹膜识别是“最精确的”、“处理速度最快的”以及“最难伪造的”生物识别技术, 也是最昂贵的识别方式之一。
6.2 物理安全技术 6.2.2 生物识别技术
2) 网络级物理隔离
第五代物理隔离技术:安全通道隔离
安全通道隔离,通过专用通信设备、专有安全协议和加密验证机制及应用层数
据提取和鉴别认证技术,进行不同安全级别网络之间的数据交换,彻底阻断了 网络间的直接TCP/IP连接
同时对网间通信的双方、内容、过程施以严格的身份认证、内容过滤、安全审
计等多种安全防护机制,从而保证了网间数据交换的安全、可控,杜绝由于操 作系统和网络协议自身漏洞带来的安全风险,成为当前隔离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