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色的遗传育种

合集下载

基因工程在观赏植物花色育种中的应用专家

基因工程在观赏植物花色育种中的应用专家

通过基因表达调控改变花色
基因表达调控机制
阐述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原理,包括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和翻 译水平的调控。
调控方法与技术
介绍利用反义RNA、miRNA等技术手段,调控观赏植物花色相 关基因的表达。
实例分析与应用前景
分析基因表达调控在观赏植物花色育种中的成功应用案例,并探 讨其未来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工业领域
基因工程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 生物制药、生物燃料和生物降解塑料 等的研发和生产,为工业生产和环保 事业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02
观赏植物花色育种
观赏植物花色育种的目的和意义
丰富观赏植物花色多样性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可以培育出具有独特花色或花色组合 的观赏植物,增加观赏植物的多样性,满足不同审美需求 。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转基因玫瑰的花色改良
总结词
通过导入外来基因,成功改变玫瑰花 色,实现花色多样性。
详细描述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蓝色基因导入 玫瑰中,成功培育出蓝色玫瑰。这种 转基因玫瑰不仅具有独特的花色,还 具有更强的抗病性和适应性。
案例二
总结词
利用CRISPR-Cas9技术精准编辑菊花基因,实现花色定向改良。
加强基础研究,提高基因编辑技术的通用 性和效率,降低应用门槛。
伦理和社会问题
伦理问题
基因工程可能涉及改变自然界的基因库 ,对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社会接受度
部分公众对基因工程持有疑虑和担忧 ,可能影响其在观赏植物花色育种中
的应用。
解决方案
制定严格的伦理规范和监管机制,确 保基因工程的应用符合生态和伦理要 求。
传统花色育种方法主要包括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选择育种 等,这些方法主要依赖于自然变异或人工创造变异,育种周 期长,且成功率不高。

花卉的遗传和基因改良研究

花卉的遗传和基因改良研究

花卉的遗传和基因改良研究花卉对人们来说不仅仅是美丽的装饰植物,更是人们情感和审美的表达。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提升花卉的品质,科学家们一直在进行花卉的遗传和基因改良研究。

本文将探讨花卉的遗传学原理、基因改良的技术以及其对花卉品种改进的作用。

一、花卉的遗传学原理1. DNA与基因花卉遗传学研究的基础是DNA与基因的关系。

DNA是所有生物体内储存遗传信息的分子,而基因则是DNA上编码具体功能的片段。

通过基因的不同排列和组合,决定了花卉的各种特征,包括花色、花形、花香等。

2. 遗传物质的传递花卉遗传物质的传递主要通过有性和无性生殖两种方式。

有性生殖是指花卉通过花粉与雌蕊结合产生种子的过程,而无性生殖则是指通过扦插、分株等方式繁殖。

在有性生殖中,花卉遗传物质会在雄蕊和雌蕊的结合过程中进行杂交,产生新的基因组合和表现型。

二、花卉基因改良的技术1.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一种常见的花卉基因改良技术。

通过选择不同花卉品种的优良特征,将其杂交后的后代进行筛选和培育,可以获得具有更好品质的新品种。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玫瑰、郁金香等花卉的育种中。

2. 基因编辑技术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为花卉基因改良带来了新的思路。

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工具,科学家可以直接对花卉的基因组进行精准的编辑,删除或修改特定的基因,以达到改变花卉性状的目的。

这项技术不仅能够提高花卉的产量和抗病能力,还可以创造出更加新颖独特的花卉品种。

三、基因改良对花卉品种改进的作用1. 品种的丰富性基因改良可以创造出更多不同特征的花卉品种,丰富了市场上的选择。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具有不同花色、花形、开花期等特征的花卉品种。

2. 抗逆能力的提升通过基因改良,科学家可以增强花卉抗病虫害、抗逆性等方面的能力。

这意味着花卉可以在环境变化或病虫害压力下更好地生长和繁殖,提高了其生存能力和商业价值。

3. 增加花卉的观赏价值基因改良可以使花卉具有更加独特的花色、花形等特征,提升了其观赏价值。

花色遗传知识

花色遗传知识
10:23
B End
花色素的三大类群
类黄酮
B 金花茶
10:23
花生花
花色素的三大类群
花青素
凤仙花
天竺葵色素(砖红色) 红 花青素(红色) 花翠素(蓝色) 蓝
甲基花青素 3´甲花翠素
锦葵色素 报春花色素
B
10:23
花色与色素
纯色花 变色花奶油色、象牙色、白色花
黄色花 橙色花与褐色花 深红色、粉红色、紫色、蓝色、黑色 变色花
B
10:23
助色素基因
功能:与控制色素种类的基因或决定色素含量的基因密切相关
性质:属类黄酮,单独存在于细胞中几乎无色 但与花青素共存时,形成一种复合体,呈蓝色
(蓝色)
(红色)
复合
花青素 戊醇or加热
体生
花青素
成与 分解
助色素
室温
A
花青素 助色素
合成途径
助色素
原料物质 a
B
10:23
兰色花重要成因
易变基因
定义:能频繁来回突变的 即回复突变频率较高的基因称为易变基因
常造成花序或花朵上形成异质条纹、斑块的效果
矮牵牛、金鱼草、牵牛、桃花、杜鹃、鸡冠花等
紫 茉 莉 的 异 质 条 纹
B
10:23
控制花瓣内部酸度的基因
功能: 控制花瓣内部酸性强弱的基因 特别提示:在含有这种基因的植物中,即使色素的种 类或含量相同,只要的控制酸度的基因是显性,花瓣就 带红色;若是隐性,则为蓝色
报春花 R/r基因和D/d共同控制,前者影响酸度, 后者作用于前者。
香豌豆 D基因可降低花瓣细胞液中的 pH值 虞美人 P基因可降低花瓣细胞液中的 pH值

百合的遗传与育种研究

百合的遗传与育种研究

百合的遗传与育种研究百合(Lilium spp.)是一种受人们喜爱的花卉,具有优雅的花朵和多样的颜色。

百合的遗传与育种研究对于培育出更多种类的百合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遗传研究可以揭示百合的亲缘关系和基因表达方式,而育种研究可以通过杂交和选择培育出具备特定性状的新品种。

本文将介绍百合的遗传背景、遗传研究方法以及育种策略。

百合属于百合科(Liliaceae),包括了许多种类和亚种,分布广泛。

根据形态和生物学特征,百合被划分为几个组,例如亚种、品种、变种等。

这些分类基于不同的形态特征,如花型、花色、植株高度等。

遗传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分类的背后遗传基础。

遗传研究通常涉及基因型和表型的分析。

基因型研究可以揭示百合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从而帮助我们理解不同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和亲缘程度。

常用的遗传研究方法包括分子标记(如DNA标记)和基因测序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分析DNA序列,找到与特定性状相关的基因。

基于这些研究结果,我们可以设计更精确的育种策略,以培育出更具特色和良好性状的百合品种。

同时,表型研究是遗传研究的关键环节,通过观察和测量物种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了解百合各品种之间的差异。

例如,植株高度、花朵颜色和形状、花期长度等都是被广泛研究的重要性状。

通过对这些性状的观察和记录,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理想的育种目标,并找到具备这些目标特征的亲本进行育种。

百合的育种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杂交和选择。

杂交是指通过人工授粉,将两个具有不同有益性状的亲本进行交配,获得具备这些有益性状的后代。

选择则是从杂交后代中进行筛选,选择具备理想特征的个体进行繁殖。

这样的反复选择和繁殖过程可以逐渐稳定和积累有益性状。

在进行百合育种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重要的因素。

首先,百合的种子培养和繁殖困难,因此多数情况下我们采用球鳞块茎或鳞片繁殖。

其次,百合的杂交育种需要掌握良好的花粉保长技术,以便成功进行杂交。

此外,百合的花朵授粉后需要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以保证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为什么花朵有不同的颜色?

为什么花朵有不同的颜色?

为什么花朵有不同的颜色?
1. 遗传因素:花朵的颜色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花朵品种具有不同的基因组合,这些基因决定了花朵的颜色。

2. 花色素的存在:花朵的颜色是由花色素决定的。

花色素是一种生物色素,它决定了花朵的颜色。

不同的花色素会导致花朵呈现不同的颜色。

3. 生长环境:花朵的颜色也受到生长环境的影响。

比如,阳光充足的环境会促进花朵色素的产生,使花朵呈现出鲜艳的颜色;而缺乏光照的环境则会导致花朵颜色较暗淡。

4. 土壤营养: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也会影响花朵的颜色。

一些矿物质和营养元素可以影响花朵色素的合成,从而影响花朵的颜色。

5. 生物进化:花朵的颜色也可能受到生物进化的影响。

花朵的颜色可能是为了吸引传粉者,比如昆虫或鸟类,以促进花粉传播。

因此,花朵的颜色是由遗传因素、花色素、生长环境、土壤营养和生物进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不同的花朵可能具有不同的颜色,这也是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课件:园林植物性状遗传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课件:园林植物性状遗传

第二节 花色与彩斑的遗传
彩斑的遗传
1.彩斑的概念
植物的花、叶、果、枝干等部位的异色斑点和条纹的统称。
2.彩斑形成的原因: 质体的分离与缺失 易变基因的体细胞突变 位置效应 染色体畸变 嵌合体 病毒
第三节 花径和重瓣性遗传
1.花径、重瓣性与数量性状 2.增加花径的途径 3.重瓣花的起源 4.花径和重瓣性的遗传
第三节 花径和重瓣性遗传
花径、重瓣性与数量性状
花的直径表现为数量性状,重瓣性在大多数情下也表现为数量性状, 其遗传遵循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
如:牡丹、菊花等。
第三节 花径和重瓣性遗传
增加花径的途径
花径是数量性状,其遗传遵循数量性状的遗传机理。 改进栽培条件
充足的水肥,适当的管理及精心培育能使花径变得更大。
第一节 花的发育
花器官的发育
花芽原基的分化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基因控制不同花器官的形成。
ABC模型
A、B、C分别表示控制花器官发育的三类基因。
A类基因
最外轮花萼
A类 + B类基因
第二轮花瓣
B类 + C类基因
第三轮雄蕊
C类基因
最中间的雌蕊
如果这三类基因发生突变,则不能形成完全的花器官。
B
A
C
A
AB BC
花型的发育 花型的发育受基因控制
第二节 花色与彩斑的遗传
1.花色的形成 2.花色遗传 3.彩斑的遗传
郁金香
兰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节 花色与彩斑的遗传
花色的形成
花色的形成与花部所含色素种类和花被片海棉组织层的物理特性有关, 而主要受所含色素种类的影响。
花的色素有三大类群:类胡萝卜素、类黄酮、花青素。每一类色素均包 括很多种类。植物的不同花色是由不同的色素组成的。

月季杂交育种原理

月季杂交育种原理

月季杂交育种原理月季属蔷薇科,分布广泛,是世界范围内比较广泛种植的观赏植物。

传统月季育种方法主要是通过結合品种之间的自交力和遗传背景,逐步选育出新品种。

这种方法缺少变异源,繁育出的品种单一,难以满足人们对不同花型、颜色和花形的需求。

月季杂交育种则是通过在不同的月季品种之间进行人工授粉,将杂交后代中的良种逐步选育出新品种。

1. 环境要求月季花的杂交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

一般而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温度适宜、空气湿度较高的季节进行人工授粉。

2. 杂交的原料(1)花期不同,以便实现不同品种之间的交配;(2)花型、颜色和花形差异较大,以保证杂交后代的多样性;(3)花粉质量高,以便诱导受精。

3. 人工授粉方法(1)取一个圆锥形横剖面的果皮,将果皮拆成数瓣,将其中一片瓣当成花瓣,在花瓣上稍施切口,便于蘸取花粉。

(2)以不同的月季品种为授粉受体,将蘸取后的花粉涂在受体的柱头上。

(3)杂交的品种越多,得到的杂交后代便越多样化。

(4)每个授粉点只能涂抹一种品种的花粉,避免授粉杂乱。

4. 杂交后代的筛选(1)花径大,花色鲜艳,花形好看,观赏性强;(2)茎干要粗壮,抗风性强,便于培育;(3)病虫害抗性高,能够适应不同生态环境。

5. 新品种的繁殖与推广选出优秀的杂交后代后,需要进行繁殖和推广。

一般而言,月季花可以通过扦插和嫁接等繁殖方式进行扩繁。

还需要对新品种的推广进行相关的宣传和市场推广,提高其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三、结论1. 充足的阳光和水分月季花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

阳光充足可以促进花的生长和开花,但过度的阳光会使花朵变色和凋萎;水分也是花生长的重要因素,只有保证充足的水分,避免缺水和积水,并定期施肥,才能使其茁壮生长。

2. 控制温度和湿度月季花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夏季高温对月季花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容易导致花色变淡、花期缩短和花朵凋萎。

湿度过高也容易引起病害和腐烂,因此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花卉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花卉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花卉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深入探索,花卉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已成为植物科学领域的重要分支。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花卉种质资源的现状、分类及保护,同时深入探讨遗传育种在花卉改良中的最新进展。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和评价,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系统的花卉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的全景图,为花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介绍了花卉种质资源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重要性,阐述了种质资源在花卉遗传多样性保护、新品种创制以及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接着,文章重点回顾了近年来遗传育种技术在花卉改良中的应用,包括传统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编辑技术等方面的进展。

文章还分析了当前花卉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和从业者对花卉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的关注和投入,共同推动花卉产业的创新发展和人类生态环境的美化。

二、花卉种质资源概况花卉种质资源是花卉遗传育种和产业发展的基石,涵盖了从野生种到栽培种的各种遗传变异类型。

花卉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不仅体现在种类和品种的丰富性上,更体现在其适应不同生态环境的遗传特性上。

当前,全球范围内,科研机构和育种家们已经对众多花卉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的收集、保存和研究,为花卉产业的持续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花卉种质资源的分类上,我们通常按照其生物学特性和用途进行划分。

常见的花卉种质资源包括草本花卉、木本花卉、水生花卉、多肉花卉等。

这些资源中,既有适应于极端环境的野生种,也有经过长期人工选育的观赏品种。

例如,玫瑰、菊花、郁金香等常见花卉,其种质资源库中包含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各种遗传类型和品种。

在种质资源的保存上,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花卉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提供了新的手段。

通过组织培养、低温保存、基因库建设等技术,我们可以有效地保护这些珍贵的遗传资源,防止其因环境变化或人为因素而丢失。

园艺植物育种学:5 观赏植物主要性状的遗传

园艺植物育种学:5 观赏植物主要性状的遗传
苯丙氨酸 Phenylalanin
4-香豆酸盐 4-Coumarete
柚配质(黄酮 Naringenin
图1 花色素苷合成途径
3 花色遗传受一系列基因的作用和控制
花色素基因、花色素量的基因、花色素的分布基因、助色素基因和控制花瓣内部酸度的基因等;易变基因和基因的转座:常常造成花序或花朵上形成异质条纹、斑块(彩斑);不同花色杂交的显隐性(质量性状基因、基因互作)一般,带色花显性,白色花隐性;紫色花显性,红色花隐性;蓝色花显性,紫色花隐性。亦有例外。
毛华菊花朵直径大小的遗传变异
(三)增加花径的途径
改进栽培条件;倍性育种;增加花朵重瓣性;定向选择。
二、花重瓣性的遗传
1 重瓣花的形态起源
(一)概念:花朵重瓣性指观赏植物花瓣数量的多少。(二)重瓣花的遗传积累起源 雌雄蕊起源
花序起源重复起源(套筒起源)突变起源台阁起源
木槿
芙蓉
雌雄蕊起源
山茶雌雄蕊起源
观赏植物主要性状的遗传
花色彩斑花径与重瓣性
观赏植物主要性状

株型抗性
第一节花的发育
花是观赏植物的主要观赏器官,千奇百怪、万紫千红!植物学:植物的完全花是由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等四轮构成的生殖器官。植物生理学:成年植物花的诱导需要一定的光、温周期,如二年生花卉大多需要经过低温的春化作用才能开花,多数菊花需要短日照处理才能开花。
仙客来
裂叶牵牛
百合
虞美人(罂粟科罂粟属)的美丽花边
花肋:沿中脉方向具放射性彩色条纹
紫脉吊钟
(二)不规则彩斑的遗传
花嵌合体、彩斑
叶部彩斑(“花叶”),变色叶
果实彩斑
2遗传机制
1常见类型
核内
核外

花色改造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花色改造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花色改造基因工程研究进展摘要1987年世界首例成功运用转基因技术改造矮牵牛花色以来,花色改造基因工程技术不断被证明其在培育新花色品系上的无穷魅力。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成功改造花色的主要三种策略:1.采用反义RNA及共抑制的方法来改变花颜色的深浅;2. 通过导入新基因产生新奇花色;3. 利用转座子构建特殊表达载体,随机激活花色合成的基因来产生嵌合花色。

另外,本文还对转基因株花色不稳定原因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花色花色素苷基因工程花是观赏植物的主要观赏器官。

自然界花色种类繁多,但一些重要花卉却色彩有限,如月季、郁金香、康乃馨缺少蓝色和紫色;非洲紫罗兰、仙客来、天竺葵、矮牵牛缺少纯黄色;鸢尾、紫罗兰等缺少红色和砖红色,这些是运用传统杂交育种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

因此,对花色基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使人们有可能对花色进行人工修饰,进一步提高其观赏和商品价值;另一方面,由于花色的明显可见性,花色基因可作为看得见的标记基因,用于研究基因的表达、调控等。

花色素苷是影响花的主要色素,控制花从红色至紫色、蓝色的一系列变化,其含量的增高或降低都可能改变着花的颜色。

目前对属于类黄酮的花色素苷的合成代谢以及与之相关的基因研究得较为深入,而且已被应用于改造花色的研究中。

下面将介绍成功进行花色改造的基因工程技术和成果。

1 花色变淡导入植物内源色素基因的反义(antisense)基因或正义(sense)基因, 抑制内源色素基因的活性,造成无色底物的积累,使花色变淡或变白。

1.1 反义RNA技术(antisense suppression)将某一基因反向插入植物表达载体,然后导入植物体内,这种“错误”的DNA转录成RNA之后,与内源的互补mRNA结合,使mRNA不能合成蛋白质,以此达到抑制靶基因表达的目的,也即达到修饰目标性状的目的,实现花色的改变。

1988年,vander Krol等[1] 首先采用此法获得了矮牵牛花色变异新品种,他们将编码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CHS)的结构基因反向导入矮牵牛植株,转基因株的花色由紫色变成白色,且不同株系表现出不同程式的花色变异。

基因工程在观赏植物花色育种中的应用专家论文

基因工程在观赏植物花色育种中的应用专家论文
将表达载体导入观赏植物细胞,实现目的基因的整合与表达,从而改变植物的花色。
基因工程技术应用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可打破自然条件下难以实现的物种间的生殖隔离,实现基因在不同物种间的 转移和表达,提高育种效率和品质。
局限性
可能引起的伦理、安全和环境问题,如外源基因逃逸、生物安全及生态平衡 等。同时,技术难度较大,需要专业人员操作,且受法规和政策限制。
基因工程在观赏植物花色育 种中的应用专家论文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基因工程技术在观赏植物花色育种中的原理和方
法 • 基因工程在观赏植物花色育种中的应用案例 • 基因工程在观赏植物花色育种中的前景与展望 • 结论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观赏植物在生态修复和环境美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因工 程技术为花色育种提供了新途径
研究团队充分挖掘和利用观赏植 物资源,将不同花色基因进行组 装和优化,创制出更具特色和优
点的花色新品种。
研究不足与展望
尽管基因工程在观赏植物花色育种中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许多技术 瓶颈需要突破,如花色基因的精准调
控、基因表达的时空特异性等。
未来需要进一步拓展基因工程在观赏 植物花色育种中的应用范围,从更多 的角度深入研究和探索,如不同花色 基因的互作、花色基因编辑技术的发
成功地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导入 外源基因,并获得显著的花色 改变效果。
验证了转基因观赏植物花色的 稳定性和可靠性,为进一步推 广和应用奠定基础。
主要贡献与亮点
本研究首次将基因工程技术应用 于观赏植物花色育种,开拓了植
物花色遗传改良的新领域。
通过导入外源基因,成功实现花 色的多样化,提高观赏植物的应
用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基因工程在花卉育种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在花卉育种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在花卉育种中的应用摘要: 在现代生物技术中, 基因工程作为一个重要的部分, 已经在生产和生活等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的改良方面, 并且也是花卉改良的重要手段。

本文简述了基因工程的概念, 对花卉基因工程相关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综述, 同时简朴评述了花卉基因工程育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 花卉育种基因工程应用一、花卉业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 而花卉育种是花卉业发展的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花卉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对花卉的色、香、形等标新立异的新品种的需求也日益强烈。

花卉基因工程通过克制内源基因或导入外源基因定向改变花卉的某一性状而不影响其它性状, 并且缩短育种周期, 为花卉的性状和品质改良提供了全新的思绪和手段。

二、基因工程概述基因工程是指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将目的基因或DNA片段通过载体或直接导入受体细胞,使受体细胞遗传物质重新组合, 经细胞复制增殖, 新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 最后从转化细胞中筛选有价值的新类型, 继而它再生为工程植株, 从而发明新品种的一种定向育种技术。

它是在基因水平上来改造植物的遗传物质, 因此更具有科学性和精确性, 同时育种速度也大大加快能定向改造植物的遗传性状, 提高了育种的目的性与可操作性, 植物基因工程大大地扩展了育种的范围, 打破了物种之间的生殖隔离障碍, 实现了基因在生物界的共用性, 丰富了基因资源及植物品种。

二、基因工程在花卉育种中的应用基因工程已广泛应用于月季、香石竹、菊花、郁金香、百合、扶郎花、火鹤花、金鱼草、石斛、草原龙胆、唐菖蒲和满天星等几乎各种重要花卉, 下面重要就基因工程对花卉花色、花型、株型、花香、花期、延长鲜花寿命以及和提高抗性等方面做一论述。

1.基因工程改变花色自然界中的花色虽然种类繁多, 但是一些重要花卉却有限, 如玫瑰、康乃馨、郁金香等缺少蓝色和紫色, 天竺葵、仙客来、非洲紫罗兰等缺少黄色, 球根鸳尾、仙客来、紫罗兰等缺少猩红色或砖红色。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

绪论一、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概念:园林育种:通过遗传育种理论和手段,创造新种质,选育新品种。

内容:①资源收集、筛选、创新、利用②品种选育③杂交种组配选育④繁育苗木、推广应用任务:①创造新种质②筛选、利用新亲本③选育新品种④创造物种多样性二、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的目标和途径目标:选育新、奇、特、香、抗、多物种园林花草树木的新种质和品种。

途径:改革名花木走新路,改造洋花木为中华,选拔野花木进花园,新的林木花卉王国靠共建。

三、我国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的简史及成就简史:西方发达:加州的花木70%来自中国。

中国落后:广州还可以,花木是朝阳产业,后起之上,发展快,机遇大。

中国园林之母,园林植物的特点是名花好而多,野花多而奇,表现为:①早、特,②香,③常开,④特异性,⑤抗逆性强,⑥自播、随遇而安适应性广。

成就:①珠三角、长三角园林史悠久,从而复兴大大发起。

②形成产业,发展很快,国内、国外联合经营。

③产值由48亿元~1.3亿美元。

④交流的广而多。

⑤科研形成体系。

⑥新、名、特的花木,从色、型、抗性等方面有了新的创举。

⑦园林培育工厂化。

第一章园林植物遗传学第一节花色遗传花色:花瓣色,或花器官花萼、雄芯及苞片发育成花瓣的颜色。

遗传:主要是花色素的遗传。

花色素①胡萝卜素:素和醇的总称②类黄酮:羟化、甲基化、酰化、糖苷化等③花青素:天竺葵、花青、花翠、甲基花青、3′甲花翠、锦葵及报春花色素等育种中靠分离的比例决定基因的显隐性,靠色素中生化结构环决定其颜色。

花色和色素:纯、黄、橙、褐、红、粉、紫、蓝、黑、变色等花色,表3-1/P27花色的基因是以四倍体形式发生作用,是多基因,共同作用的数量遗传性状,花色的深浅、多少、部分还受助色素基因和易变基因的微妙作用。

不同花色杂交,多表现为深色花为显性,浅色花为隐性,但也有白色花是显性,变色的花为基因突变而产生。

花色除与基因有关,与环境也依依相联,如光、温、水、土、肥等因素,一般温低、花鲜、花质好,温高花变色、素变质,所以鲜花开在适温中,也证明了南方高温花少、色差的原因。

牡丹特色新品种选育及其综合利用技术

牡丹特色新品种选育及其综合利用技术

牡丹特色新品种选育及其综合利用技术牡丹是中国传统的名花之一,以其优美的形态和独特的花色而闻名于世。

随着人们对园林景观需求的不断提高,对牡丹的种类和品质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

因此,牡丹特色新品种选育及其综合利用技术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牡丹特色新品种选育技术1.变种胚芽培养:通过培养牡丹植株的变种胚芽,可以获得更多的遗传变异,提高牡丹的品种多样性。

这种技术一般利用组织培养方法,将变种胚芽切割、分化和再生,获得不同形态和颜色的牡丹新品种。

2.遗传改良:通过杂交和选择育种方法,选取优质品种进行交配,利用亲子选择筛选出优良的特色新品种。

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发挥遗传的优势,提高牡丹的花朵大小、颜色、花型和植株的抗逆性能。

3.基因编辑技术: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实现对牡丹基因组的精准修饰,进而改变牡丹的性状和品质。

例如,通过编辑花色相关基因,可以获得更丰富的花色变异。

二、牡丹特色新品种的综合利用技术1.园林景观应用:牡丹具有艳丽的花朵和独特的形态,非常适合用于公园、庭院和景观区的园林设计。

通过合理的搭配和布局,可以打造出丰富多样的花坛和花境,增加园林景观的吸引力。

2.药用价值开发:牡丹在传统中医药中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其根、花、叶和茎都含有丰富的药用成分,可以用于清热解毒、健胃消食、舒肝利胆等方面。

通过提取和加工,可以开发出各种牡丹药品和保健品,满足人们的保健需求。

3.观赏花卉贸易:牡丹作为传统的观赏花卉,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着广泛的需求。

通过培育特色的新品种,可以提高牡丹的观赏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加强牡丹的品牌营销和推广,可以促进牡丹观赏花卉贸易的发展。

4.社会文化活动:牡丹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被视为吉祥和富贵的象征。

每年的牡丹花会和牡丹园艺展示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观众。

通过举办牡丹文化节、花展和花艺比赛等活动,可以推动岭南牡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综上所述,牡丹特色新品种选育及其综合利用技术在园林景观、药用价值、花卉贸易和社会文化活动等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百合花的花色和花纹遗传探究

百合花的花色和花纹遗传探究

百合花的花色和花纹遗传探究百合花悠久而广泛的种植历史使其成为花卉界的瑰宝,其各种迷人的花色和花纹更是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惊喜。

那么,百合花的花色和花纹是如何遗传的呢?本文将探究百合花的遗传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美丽花卉。

百合花的花色与花纹是由其遗传物质(基因)决定的。

基因是控制生物特征的分子遗传物质,它以DNA的形式存在于细胞的染色体中。

不同的基因组合会导致不同的花色和花纹表现。

首先,我们来了解百合花花色的遗传方式。

百合花的花色可分为纯白色、淡黄色、粉红色、橙黄色等多种颜色。

过去的研究表明,百合花的花色遵循经典的孟德尔遗传定律,即由一个对显性基因和一个对隐性基因组成的基因对来控制。

以纯白色和淡黄色花朵的交配为例,假设纯白色花朵的基因型为AA,而淡黄色花朵的基因型为aa。

根据孟德尔遗传定律,AA和aa的交配后代(F1代)为Aa,即杂合子。

由于A为显性基因,它会遮蔽掉a的表达,使得F1代的花朵呈现纯白色。

但在F1代的杂合子中,仍然携带着黄色花朵的基因,即Aa。

当两个F1代的杂合子自交时,后代(F2代)将以1:2:1的比例出现纯白色、纯黄色和淡黄色花朵。

这是因为在F2代中,纯白色花朵表示的是AA,纯黄色花朵表示的是aa,而淡黄色花朵表示的是Aa。

除了花色,百合花的花纹也是由基因控制的。

花纹通常表现为花瓣上的斑点、条纹或其他形状的图案。

研究发现,花纹的遗传方式可能更为复杂,可能涉及多个基因的相互作用。

例如,在一些百合花中,花瓣上可能呈现深红色的斑点。

研究揭示了这种红色斑点的遗传方式。

假设具有红色斑点花纹的花朵的基因型为RR,而没有红色斑点花纹的花朵的基因型为rr。

根据这一假设,RR和rr的杂交将产生杂合子(Rr),即带有红色斑点的花朵。

与花色类似,当F1代的杂合子自交时,后代中就会有红色斑点的花朵出现。

然而,花纹的遗传方式可能涉及其他基因的相互作用,这就使得理解花纹遗传变得更加复杂。

值得注意的是,百合花的花色和花纹遗传可以受到环境的影响。

蓝色花形成的基因工程进展与育种策略

蓝色花形成的基因工程进展与育种策略

蓝色花形成的基因工程进展与育种策略蓝色花的形成是基因工程和育种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蓝色花的出现往往与特定的花色基因改变和基因调控有关。

下面将介绍基因工程在蓝色花形成方面取得的进展和育种策略。

基因工程在蓝色花形成方面的主要方法包括基因转导、基因敲除和基因调控。

基因转导是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中,使植物具有产生蓝色花的基因。

通过基因敲除可以去除抑制蓝色花生成的基因。

基因调控是通过改变花色基因表达水平或时空分布,实现蓝色花的形成。

蓝色花色基因研究的重点是暗紫色苷酶基因(F3'5'H)和花色素苷基因(DEL)。

F3'5'H 基因编码酶质,可以将花青素B转化为花青素A。

而DEL基因编码转录因子,参与了调控花色素苷基因的表达。

这两个基因的突变往往与蓝色花的产生密切相关。

通过基因转导方法将F3'5'H基因导入花色素苷表达的植物中,可以提高花青素A的合成,从而产生蓝色花。

基因敲除可以用来去除抑制F3'5'H基因表达的基因,进一步增加花青素A的合成。

基因调控可以通过改变DEL基因的表达水平,在适当的时机和组织中激活F3'5'H基因的表达。

除了基因工程,育种策略也可以用于蓝色花的培育。

常见的育种策略包括遗传杂交和自然选择。

遗传杂交是将具有蓝色花的亲本和其他优良性状亲本进行杂交,通过选择和配对,使得蓝色花的基因逐渐固定在群体中。

自然选择则是利用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具有蓝色花的变种或品种,通过人工选择和驯化,培育出更具蓝色花的新品种。

基因工程和育种策略在蓝色花形成方面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基因工程通过基因转导、基因敲除和基因调控,实现了蓝色花的产生。

育种策略通过遗传杂交和自然选择,也为蓝色花的培育做出了贡献。

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可以进一步探索和开发新的基因工程技术和育种策略,为蓝色花的形成和培育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大丽花的花瓣颜色遗传题

大丽花的花瓣颜色遗传题

大丽花的花瓣颜色遗传题大丽花(Hibiscus rosa-sinensis)是一种美丽的花卉,以其丰富的花色而受到广泛喜爱。

花瓣颜色是大丽花的主要特征之一,同时也是花冠的主要组成部分。

大丽花的花瓣颜色遗传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对于人们了解花瓣颜色的形成、探究遗传规律以及培育新品种都具有重要意义。

大丽花花瓣颜色的形成是由多个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过去的研究表明,至少有三对基因对大丽花的花瓣颜色起着主要作用。

这些基因可以组合成几种基本的颜色类型,例如红色、黄色、白色等。

而在这些基本颜色的基础上,还存在多种混合、杂交的颜色类型。

因此,大丽花的花瓣颜色呈现出极为多样的组合和变异。

红色花瓣是大丽花最常见的花瓣颜色之一。

红色花瓣主要由花瓣颜色基因(C)的两对等位基因(CC)决定。

同时,黑色素基因(A)也对红色花瓣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在没有黑色素基因的情况下,红色花瓣将会变成粉色或白色。

而除了这两个主要基因之外,还有影响花瓣颜色的辅助基因同样对红色花瓣的色泽起着调节作用。

黄色花瓣是大丽花的另一种常见花瓣颜色。

黄色花瓣主要由花瓣颜色基因的等位基因(cc)控制。

这意味着只有两个无效的基因在黄色花瓣中起作用,而没有其他基因的干扰。

因此,黄色花瓣相对于其他颜色的花瓣来说,遗传变异较小。

除了红色和黄色之外,大丽花还存在白色花瓣。

白色花瓣一般是由两个黑色素基因(AA)和两个无效的花瓣颜色基因(cc)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在没有黑色素基因或者没有有效的花瓣颜色基因的情况下,花瓣就会呈现出白色。

大丽花的花瓣颜色遗传是一项相对复杂的课题,其中涉及到多个基因的作用、基因的等位基因和基因的组合效应。

研究人员通过对大丽花的杂交和基因分析,逐渐揭示了花瓣颜色遗传的规律。

此外,现代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也为研究大丽花的花瓣颜色遗传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手段。

通过对大丽花花瓣颜色遗传的研究,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遗传规律和变异机制。

同时,研究结果也可以为大丽花的品种改良和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花卉的品种改良与育种方法

花卉的品种改良与育种方法

花卉的品种改良与育种方法花卉作为一种重要的观赏植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美丽和愉悦。

随着人们的需求不断提升,花卉的品种改良与育种方法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花卉的品种改良和育种方法,以及它们的作用和应用领域。

一、花卉品种改良的方法1. 杂交育种法杂交育种法是一种常用的花卉品种改良方法。

通过选择具有良好性状的亲本,进行人工授粉和结实,获得有优良特性的杂交种。

这种方法可以获得新的花色、花形、花型等特点,提高花卉的品质和观赏价值。

例如,玫瑰的品种改良就是通过杂交育种法实现的,获得了各种颜色和形状各异的玫瑰花。

2. 突变选育法突变选育法是通过利用花卉的自然变异或诱变剂处理,引起花卉的基因突变,从而获得新的花色、花形、花型等特征。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获得新的花卉品种,提高花卉的观赏价值。

例如,风信子的紫色花朵就是通过突变选育法获得的,与传统的白色风信子相比更具观赏性。

3. 基因工程法基因工程法是一种先进的花卉品种改良方法,通过基因的转移和重组,使花卉具有新的性状和特性。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花卉的抗病、抗逆、延长开花期等特点的改良。

例如,转基因水仙花可以抗寒、延长开花期,并具有其他新的观赏特点。

二、花卉育种方法1. 选种育种法选种育种法是一种基于花卉自然变异的育种方法。

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和培育,逐步提高花卉的品质和观赏价值。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易行,适用于一些常见花卉的品种改良。

例如,菊花的育种就是通过选种育种法逐步提高花朵的大小、形状和颜色。

2. 无性繁殖法无性繁殖法是一种通过花卉植株无性繁殖的育种方法。

包括离体培养、茎段扦插、叶片扦插、花蕾扦插等技术。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复制和繁殖花卉植株,保持其优良性状的遗传稳定性。

例如,山茶花的繁殖常采用枝条扦插的方法,可以保留原植株的特点并快速扩大繁殖规模。

3. 组织培养法组织培养法是一种利用花卉的组织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的育种方法。

通过离体培养、植物激素处理等技术,可以实现花卉的快速繁殖和快速选育。

大丽花的花瓣颜色遗传题

大丽花的花瓣颜色遗传题

大丽花的花瓣颜色遗传题
概述
大丽花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其花瓣颜色丰富多彩。

本题主要探讨大丽花花瓣颜色的遗传规律。

我们将通过分析大丽花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探究花瓣颜色的遗传机制,并通过实验数据揭示花瓣颜色的遗传模式。

遗传模型
设大丽花花瓣颜色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的控制。

其中,AA和Aa基因型表现为红色花瓣,而bb表现为白色花瓣。

同时,A和B基因表现为显性,a和b表现为隐性。

因此,大丽花花瓣颜色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和独立分配定律。

实验设计
为了探究大丽花花瓣颜色的遗传规律,我们将选取不同基因型的红色大丽花和白色大丽花进行杂交实验。

我们将采用正交和反交两种实验设计,分别对不同组合的大丽花进行人工授粉,并观察其后代的遗传表现。

同时,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我们将重复进行多次实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1.在正交和反交实验中,红色大丽花与红色大丽花杂交的后代表现型比例均
为红色:白色=3:1,符合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说明红色花瓣由显性基因控制。

2.在正交和反交实验中,红色大丽花与白色大丽花杂交的后代表现型比例均
为红色:白色=1:1,说明白色花瓣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园林植物遗传育种专题题目:花色的遗传特性和育种2012年12月22日目录1.花色的含义及其化学基础 (3)1.1 花色的含义 (3)1.2花色的化学基础 (3)1.2.1花色素的种类 (4)1.2.1.1类胡萝卜素 (4)1.2.1.2类黄酮 (4)1.2.1.3 与生物碱有关的其它水溶性色素 (4)1.2.2色素在花瓣中的分布 (4)2花色的成色作用 (5)2.1细胞内pH值 (5)2.2分子堆积作用( molecular stacking) (5)2.3螯合作用 (6)2.4花瓣表皮细胞的形状 (6)3花色的遗传特性 (6)4改变花色的途经方法 (7)4.1杂交育种 (7)4.2突变育种 (9)4.3基因工程在花色育种中的应用 (10)5小结 (11)花色的遗传特性和育种摘要:介绍了植物花色遗传的基础,花色素的种类,显色影响因素,以及花色的遗传表现特性。

综述了我国花色遗传学和改变花色方法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基因工程在改变花色中的应用,并对花色基因工程的前景作一展望。

关键词:观赏植物花色育种基因工程ornamental plants genetic andbreedingAbstract: Describes the genetic basis of plant color, flower color type, color factors, and control the formation of the color gene. An overview of China's color change color genetics and methods of research, especially genetic engineering to change the color of the application, and color to make a genetically engineered future prospects.Keywords: breeding of ornamental plants genetic engineering花色是观赏植物的重要性状,花色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观赏植物的观赏价值和植物接授传粉的几率,创造新花色也是园林花卉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

由于花色素的明显可见性, 故它又是研究基因表达调控和基因互作的热点,此外,花卉产品已成为国际贸易的大宗商品, 世界花卉贸易总额每年以高速递增因此, 对观赏植物花色的遗传特性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1.花色的含义及其化学基础1.1 花色的含义植物的的花色广义上是指显花植物主要是具显眼花的被子植物花器官中一切花瓣状结构的颜色(安田齐,1989;张承志,1989),狭义仅指花瓣的颜色[1]。

但是花器官除花瓣外的结构(如花萼、雄蕊和雌蕊等)均可发生“瓣花”并具有特定颜色(程金水,2000)[2]。

1.2花色的化学基础花色是光线照射到花瓣上穿透色素层时部分被吸收,部分在海绵组织层反射折回,再度通过色素层而进入我们眼帘所产生的色彩。

因此它与花瓣色素种类、色素含量(包括多种色素相对含量)、花瓣内部或表面构造引起的物理性状等多种因素有关,但是其中主要的是花色素。

1.2.1花色素的种类从各种颜色的花中提取色素,研究其主体成分的工作,从19世纪中叶就开始了,在经历140多年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很多种色素,但都可归成下列三大类。

1.2.1.1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是胡萝卜素与胡萝卜醇的总称。

一般含于细胞质内的色素体上, 不溶于水,而溶于脂肪和类脂中。

胡萝卜素的种类很多,有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γ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等,不同种类的胡萝卜素颜色也有差异。

1.2.1.2类黄酮类黄酮是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其化学结构是以2-苯基色酮核为基础的一类物质,颜色从浅黄至深黄色。

有很多种类,如黄酮醇、黄烷酮、查尔酮、橙酮等。

一般把黄酮和黄酮醇总称为花黄素。

自然界中类黄酮种类很多,已知化学结构的就有3000多种。

1.2.1.3 与生物碱有关的其它水溶性色素如甜菜素、小檗碱、罂粟碱等。

甜菜素有产生红色、紫色的甜菜色素,有产生黄色的甜菜质。

小檗碱使小檗属植物呈深橙色。

罂粟碱使绿绒蒿属植物呈黄色。

1.2.2色素在花瓣中的分布色素并不是均匀的分布在花瓣中,而是分布于某一部分中。

一般色素存在于上表皮细胞中,但颜色较深的花瓣中,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细胞中也含有色素。

甚至有是下表皮细胞中也含有色素(赵昶灵等,2005)[3]。

色素仅存在于健全的花瓣细胞内,但是不同种类的色素在细胞内存在的位臵不同。

一般而言,类胡萝卜素以沉积或结晶状态存在于细胞内的色素体上(质体上),而黄酮化合物则以溶解于细胞液的状态存在于液泡内。

有时在同一细胞内,类胡萝卜素存在于细胞质内,黄酮类化合物存在于液泡中[4]。

陈海霞等(2010)为了探明不同颜色非洲菊花瓣呈色的机理,对6大色系非洲菊花瓣的显微结构和色素分布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白色花瓣的细胞不含有颜色的色素;红色、紫色、橙红色花瓣细胞中色素物质均匀分布,正面栅栏组织和表皮细胞分布数量多,花色素为决定性色素;橙黄色花瓣的色素在细胞内分布不均匀,最终颜色由花色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比值决定;黄色花瓣中主要是类胡萝卜素,分布在花瓣正面栅栏组织。

不同色素物质在表皮细胞中的分布方式不同,细胞形状也略有不同.试验中观察到黄色系和白色系品种的表皮细胞与其他色系有较大差别[5].2花色的成色作用花色是光线照射到花瓣上穿透色素层时,部分被吸收,部分被海绵组织反射折回,再度通过色素层而进入我们眼帘所产生的色彩。

因此它与花瓣细胞中的色素种类、色素含量( 包括多种色素的相对含量)、花瓣内部或表面构造引起的物理性状等多种因素有关,但花色素起主要作用(孟丽和戴思兰,2005)[6]。

但花的成色作用还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2.1细胞内pH值由于花色素具有离子化的特点,所以花色素着色时的浓淡和深浅都随着pH 值得变化而变化。

、郑志亮等( 1996)通过实验研究发现花瓣表皮细胞液泡pH值发生变化,常引起花色的改变,通常随着pH值上升,颜色逐渐由红变蓝[7]。

同一种花色素在不同的pH值中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颜色。

多数的花色素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而碱性溶液中多为黄色和绿色。

有些花的花瓣细胞液泡中的花青素,一日三变,从而使花朵一日三色,牵牛花的花瓣在清晨是桃红色,之后成紫色,最后成蓝色。

究其原因是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pH值产生变化,而形成的花颜色变化。

但是苏焕然等研究发现类胡萝卜素不随pH值得变化而变化,由此看来细胞内pH值对花色显色的影响非常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2.2分子堆积作用( molecular stacking)包括分子间堆积和分子内堆积,分子间堆积包括花色苷的自连作用(self-association) 和辅助着色作用( co-pigmentation),即花色苷与辅助色素(copigment) 结合而呈现增色效应( hypercgromic effect)及红移(bathochromicshift ),从而产生从紫到蓝色色系的现象,这种现象在pH在1—7的范围内都可能发生,其产物对pH值的微小改变极其敏感(郑志亮,1996) [7]。

2.3螯合作用色素常与细胞液中的Mg、Fe、Al、Mo等金属离子螯合,螯合后花色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变,往往偏向紫色( 郑志亮,1996) 。

2.4花瓣表皮细胞的形状细胞形状有利于增加细胞对入射光吸收的花,产生较深的色泽;反之,则产生明亮的外观(郑志亮,1996 ) [7]。

3花色的遗传特性花色是植物比较明显的遗传特征,所以很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从19世纪,孟德尔以豌豆为主要研究材料进行大量的实验发现孟德尔遗传定律至今,人类对花色的研究从未停止,然而植物的花色遗传特性比较复杂,不同种类的花卉,其花色遗传的特性和遗传表现是不相同的。

林艳等(2011)以仙客来Fl代杂交种及其自交后代为材料,进行自交及杂交试验,统计分析不同亲本自交及杂交后代花色分离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仙客来花色遗传既遵循数量遗传规律,受微效多基因控制,又具有质量遗传的特点。

控制花色的基因分为喉基因和冠基因两类,有色基因为显性基因,白色基因为隐性基因,植株花色由其基因组成所决定,基因之间存在重组与互换,从而形成新的花色类型[8]。

宋银花等(2010)对9个桃花杂交组合190余株杂种后代的花色、花瓣数、花冠直径、等外部性状进行了调查。

根据亲本来源及后代的表现型分析,结果表明:桃花色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9]。

徐静静等(2010)以不同花色的4个紫薇群体(红色紫薇群体、白色紫薇群体、紫色紫薇群体及粉色紫薇群体)共48个样品为材料,通过ISSR标记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四个紫薇群体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白色、紫色及粉色系的单株基本聚在一起,但红色系的聚类结果比较分散,且红色和白色亲缘关系较近,与粉色的亲缘关系较远.这表明紫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10]姜莉等(2009)用红色系和白色系不同品种的荷花进行正反杂交育种,部分性状在F1代的遗传表现时发现在花色遗传上,白色的遗传潜能最低,黄色次之,红色遗传潜能最强,杂交后代可能出现亲本不具有的花色和中间色[11]。

闰芳等(2009)以朱顶红为实验材料,通过杂交实验研究其若干观赏性状,在Fl代的遗传表现中发现在花色遗传上,红色较红白间色、粉色、白色的遗传能力强[12]。

曹建军等(2008)以不同品种的欧报春Primula vulgar is为材料,进行花色分析和杂交育种,实验结果表明:欧报春群体含多种花色素,单株也可含有多种花色素,形成多变的粉色、红色及蓝色花。

黄色深浅主要由类胡萝含量决定。

白色对粉色及黄色为隐性遗传,黄色、粉色为显性遗传并有数量遗传特征,黄色与粉色独立遗传。

蓝色为多基因控制的隐性遗传,并具有数量遗传特征[13]。

栗茂腾等(2005)对开黄花菊花和开白花菊花材料分别和开红花菊花材料进行了正反交,结果表明:花色遗传比较复杂,在以红花材料作为母本组合中表现为比较明显的偏母性遗传特征,而以黄花和白花材料为母本则不表现偏母性特征;除此之外,菊花花色遗传还表现出不完全显性和镶嵌显性的特点[14]。

黄苏珍(2003)等以德国鸢尾栽培品种为材料,通过杂交试验选育出8个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因所选亲本遗传基础的复杂性,其杂种后代出现了花色及株高等主要表型性状的高度分离;在花色性状遗传中,其紫色相对于黄、粉、白和红色具有更强的遗传能力[15]。

明凤等(2003)对不同花色品种的蝴蝶兰的遗传多样性进行RAPD分析,确定了12个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实验研究发现:在蝴蝶兰的花瓣颜色的进化过程中,植物自身的查尔酮基因发生突变或增强表达而使其有紫色转变成白色或红色等色阶颜色的花瓣,但是花瓣颜色具体变化的遗传本质,仍需要进一步研究[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