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参考]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判定-教案.doc
北京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判定、性质的综合运用》教学设计5
北京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判定、性质的综合运用》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性质的综合运用》是北京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等基本概念,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自主探索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的理解。
2.难点:如何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2.实例讲解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应用。
3.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合作,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相关知识点。
2.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判定》教案、教学设计
1.提高观察能力,学会从几何图形中发现规律,总结性质。
2.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学会运用已知条件推导出结论。
3.学会运用画图、列表等方法整理、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
4.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对待数学问题要有耐心和毅力。
1.必做题:
a.请从生活中找到三个平行线的例子,并简要说明其应用。
b.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完成以下练习题:
-判断以下直线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
① a ∥ b, b ∥ c,求证:a ∥ c。
②在ΔABC中,AB ∥ CD,求证:∠BAC = ∠DCE。
-填空题:
①如果两条直线上的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
3.作业完成后,请认真检查,确保答案正确,提高作业质量。
4.作业提交时间:下节课前。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定义及判定方法,包括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2.能够运用直尺、圆规等工具准确画出平行线。
3.熟练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难点
1.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尤其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画平行线时,学生对工具的使用不够熟练,需要加强实践操作。
1.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题。
2.练习题包括:
a.判断题:判断哪些直线是平行线,并说明理由。
b.填空题:补充完整平行线的判定条件。
c.应用题:运用平行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判定导学案.3平行线的判定导学案
7.3平行线的判定【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的分析、证明,归纳总结证明平行线判定定理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通过合作探究的分析、证明,熟练掌握平行线判定定理的证明方法,并能简单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一、课前准备平行线定义: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公理:如果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定理:①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二、合作探究【探究1】(用公理证明其成立)你行吗?平行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将上面判定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条件是:,结论是:。
根据题意画图:已知:。
求证:。
证明:【探究2】平行判定定理: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根据题意画图:已知:。
求证:。
证明:21cba21cba三、轻松尝试(运用)1、如图,若∠CBE=∠A,则 ∥ ,理由是: 。
2、如图,DE 是过点A 的直线,要使DE ∥BC 应有( )A 、∠2=∠3B 、∠C=∠3C 、∠C=∠1D 、∠B=∠C3、如图铺设水管至拐角处,要用弯形管ABCD ,测的拐角∠ABC=109°,∠BCD=71°.则说明AB ∥CD ,其依据是 。
4、如图,哪两个角相等,能判定直线AB ∥CD?四、当堂检测:(100分) 1如图,∠D=∠EFC ,那么( )A .AD ∥BCB .AB ∥CDC .EF ∥BCD .AD ∥EF2、如图⑧,判定AB ∥EC 的理由是( )A .∠B=∠ACEB .∠A=∠ECDC .∠B=∠ACBD .∠A=∠ACE3、如图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1=∠3,∴a ∥bB .∵∠1=∠2,∴a ∥bC .∵∠1=∠2,∴c ∥dD .∵∠1=∠5,∴c ∥d4、已知,如图∠1+∠2=180°,填空。
∵∠1+∠2=180°( )又∵∠2=∠3( )∴∠1+∠3=180°∴_________( )5、如图,∠DAB 被AC 平分,且∠1=∠3。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性质(1)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性质(1)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性质(1)教学设计课标要求: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了解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探索得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认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区别和联系。
呈现顺序是:通过测量活动,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归纳平行线的性质,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释光的反射现象。
平行线的性质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中转化的方法提供了支撑,也为今后研究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线性质及应用。
教学难点:对判定直线平行条件和平行线性质的联系与区别的理解。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知道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对“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有了深入理解。
积累了一些直观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图形的识别能力和借助图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了推理说明的必要性。
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学生可以通过测量归纳出平行线的性质。
教师指导解决:在探究平行线性质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
除了课本上的测量方法,还可以剪贴,也可以引导通过同位角进行比较,用推理的方法得到有关结论,这种方法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
大部分学生遇到的困难:用推理的方法得到有关结论,这种方法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经历探索平行线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数学思考:经历观察、测量、推理、交流等活动,探索出平行线的性质,能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探索过程和结果。
问题解决:通过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通过研究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直线平行条件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懂得事物既普遍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评价:当堂检测。
教学方法:观察归纳、讲练结合、自主研究与合作交流结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平行线的性质 教案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案例一、案例主题分析与设计本节课是北师大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章第一节内容《平行线的判定》。
它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继续,是后面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平移等内容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案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公理,能应用判定公理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平行线的判定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联想、分析、归纳、猜想、概括的全过程。
通过探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建模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团结合作、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三、案例教学重、难点重点:对平行线公理的掌握与应用难点:用数学语言表达简单的说理过程四、案例教学用具教具:101教育多媒体PPT课件五、案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1、播放一组幻灯片。
内容:①供火车行驶的铁轨上;2、提问温故: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当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可以得到八个角,这八个角中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回顾关于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相关知识,做下面题目:3、学生活动:用101教育PPT多媒体展示,问题情境:1、分别将木条a、b与木条c钉在一起,并把它们想象成在同一平面内两端可以无限延伸的三条直线。
转动a,直线a从在c 的左侧有没有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呢?学生回答:当直线a与b 不相交时两直线平行,根据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来判定两直线平行。
(二)数形结合,探究判定公理1、从已知出发,探究新知2、合作讨论,探究新知归纳总结: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引导学生用几何语言表示:如上面②题4、实际运用教师活动: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并引导学生说理5、拓展探索,合作讨论教师活动: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学生活动:合作讨论得出两条直线平行的结论,可是说不清楚原因。
北京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判定、性质的综合运用》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判定、性质的综合运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京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判定、性质的综合运用》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平行线的判定,包括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三种判定方法;第二部分是平行线的性质,包括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传递性质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对本章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内化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4.反馈评价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学具:直尺、三角板、练习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交通线路、建筑物布局等,引出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总结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解决问题。
新北师大版数学七下2.3《平行线的特征》word教案
平行线的特征[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经历探索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教材分析]:教材设置了一个通过测量探索平行线特征的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交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尽可能地发现有关事实,并能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问题,运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特征的探索[教学难点]运用平行线的特征进行有条理的分析、表达[设计理念]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重视学生在实际操作以及在操作过程中的思考,使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得到培养。
[教学过程]一、巩固旧知,问题引入。
巩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引导学生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由一些角的关系得出平行的结论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若交换判定中的条件与结论,能否由“两直线平行”得出“同位角相等”等一些角的关系,从而引入课题。
二、实验验证,探索特征。
1、教室的窗户的横格是平行的,请看老师用三角尺去检验一对同位角,看看结果怎样?(教师用三角尺在窗户上演示,学生观察并思考)2、学生实验(发印好平行线的纸单)(1)已知,a//b ,任意画一条直线c 与平行线a 、b 相交。
(2)任选一对同位角,用适当的方法实验,看看这一对同位角有什么关系(要求学生多画几条截线试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3、实验结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识记该性质,并讨论在这个特征中,已知的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它与前面学过的“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有什么不同?4、问题讨论:我们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不但形成有同位角,还有内错角、ca b同旁内角。
我们已经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呢如图,已知直线a//b ,思考∠1与∠2、 ∠2与∠3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小组讨论,给予充足的时间交流,可引导学生 与同位角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关注学生在 此能否积极地、有条理地思考)结论: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识记这两个性质,并思考已知什么条件,得出什么结论,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有什么不同。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应用教案与反思
第2课时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应用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市实验学校陈思思【知识与技能】经历掌握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过程,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测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提高推理能力.【情感态度】通过学习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直线平行条件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懂得事物既是普遍联系又是相互区别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及简单应用.【教学难点】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判定方法的区别.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在前几节课我们探究了如何去判别两条直线是平行的,即平行线的判定.下面我想请同学来回答一下有哪些方法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请用学过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及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填空:(1)因为∠1=∠5(已知);所以a∥b().(2)因为∠4=∠ (已知);所以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因为∠4+∠ =180°(已知);所以a∥b().【教学说明】判定平行线的条件和平行线的性质是互逆的,对初学者来说易将它们混淆.因此,复习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能为后面学习性质做好准备.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见教材52例1、例2、例3,2.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一组内错角的平分线(D)A.互相垂直B.互相平行C.互相重合D.以上均不正确3.如图已知∠1=∠2,∠BAD=∠BCD,则下列结论(1)AB∥CD;(2)AD∥BC;(3)∠B=∠D;(4)∠D=∠ACB中正确的有(C)A.1个B.2个C.3个D.4个4.如图,如果∠1=∠2,那么∠2+∠3=180°吗?为什么?解:∵∠1=∠2,∴L1∥L2. ∴∠2+∠3=180°.5.如图,AB∥CD,BF∥CE,则∠B与∠C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解:∵AB∥CD,∴∠B=∠1.∵BF∥CE,∴∠C=∠2.∵∠1+∠2=180°,∴∠B+∠C=180°.即∠B与∠C互补.6.如图,已知AB∥CD,∠1=∠2,试探索∠BEF与∠EFC之间的关系,说明理由.解:∠BEF=∠EFC.理由如下:分别延长BE.DC相交于点G.∵AB∥CD,∴∠1=∠G(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2,∴∠2=∠G,∴BE∥FC.∴∠BEF=∠EF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教学说明】通过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通过刚才的应用,大家能谈一谈今天学习的平行线的性质和上一节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有什么不同么?五、教学板书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2.6”中第1、2、3题.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在平行线的性质这一课时中,重点内容为平行线性质的探究及应用,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应将着眼点放在学生对性质的理解上,并强化学生基于性质之上的应用,使学生掌握并进行实际应用.在挖掘概念的过程中提炼出内容的实质并注重知识的落实.【素材积累】1、2019年,文野31岁那年,买房后第二年,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转变。
北京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2
北京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北京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本概念,以及垂线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运用平行线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一些基本的几何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还比较薄弱,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操作来提高。
同时,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还需要加强,需要通过观察实例和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运用平行线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平行线的性质。
2.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对于一些复杂图形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发现,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包括图片、实例、动画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关于平行线的实例和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初中数学北师版七年级下册教案10.2 平行线的判定 第2课时
10.2 平行线的判定第2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并巩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相关概念及性质;2.能够运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性质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性质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教学难点】运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性质判定两条直线平行.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观察下列图形:猜想其中任意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想想如何证明你的猜想.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图,直线AB、CD分别与EF相交于点G、H,已知∠1=70°,∠2=70°,试说明:AB∥CD.解析:要说明AB∥CD,可转化为说明∠1与其同位角相等,这由∠2的对顶角容易证出.解:因为∠2=∠EHD(对顶角相等),又因为∠2=70°,所以∠EHD=70°.因为∠1=70°,所以∠EHD=∠1.所以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总结:要说明两条直线平行,到目前为止我们学过的主要有两种方法:①同位角相等;②平行线的基本事实或推论.探究点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图所示,若∠ACE=∠BDF,那么CE∥DF吗?解析:要判定CE∥DF,需满足∠ECB=∠FDA,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判定.解:CE∥DF.因为∠ACE=∠BDF,又因为∠ACE+∠ECB=180°,∠BDF+∠FDA=180°,所以∠ECB=∠FDA(等角的补角相等),所以CE∥D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总结:综合运用补角的性质及等量代换,将已知条件转换为内错角相等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充分运用转化思想.探究点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如图,已知点E在AB上,且CE平分∠BCD,DE平分∠ADC,且∠DEC=90°,试判断AD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解析: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EDC+∠ECD+∠DEC=180°,再由∠DEC=90°得出∠EDC+∠ECD=90°,由CE平分∠BCD,DE平分∠ADC可知∠ADC+∠BCD=2(∠EDC+∠ECD)=180°,由此可得出结论.解:AD∥BC,理由如下:∵∠EDC+∠ECD+∠DEC=180°,∠DEC=90°,∴∠EDC+∠ECD =90°.∵CE平分∠BCD,DE平分∠ADC,∴∠ADC+∠BCD=2(∠EDC+∠ECD)=180°,∴AD ∥BC.方法总结: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熟知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探究点四: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综合运用【类型一】灵活选用判定方法判定平行如图,有以下四个条件:①∠B+∠BCD=180°;②∠1=∠2;③∠3=∠4;④∠B=∠5,其中能判定AB∥CD的条件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解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求解,即可求得答案.①∵∠B+∠BCD=180°,∴AB∥CD;②∵∠1=∠2,∴AD∥BC;③∵∠3=∠4,∴AB∥CD;④∵∠B=∠5,∴AB∥CD.∴能得到AB∥CD的条件是①③④.故选C.方法总结:要判定两直线是否平行,首先要将题目给出的角转化为这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再看这些角是否满足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类型二】平行线的判定的应用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行驶,那么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为( )A.第一次右拐60°,第二次右拐120°B.第一次右拐60°,第二次右拐60°C.第一次右拐60°,第二次左拐120°D.第一次右拐60°,第二次左拐60°解析: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路线与原路线一定不在同一直线上,但方向相同,说明这前后路线应该是平行的.如图,如果第一次向右拐,那么第二次应左拐,两次拐的方向是相反且角度相等的,两次拐的角度是同位角,所以前后路线平行且行驶方向不变.故选D.方法总结: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关键是将实际问题正确地转化为数学问题,即画出示意图或列式表示等,然后再解决数学问题,最后回归实际.三、板书设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第1种方法: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第2种方法: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第3种方法: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四、教学反思解决几何题时,重在分析,应结合图形熟识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本节课的易错点是学生容易混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应着重强调:由角之间的关系得到平行,这是平行线的判定;由平行得到角之间的关系,这是平行线的性质。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2.逐渐理解几何推理的要领,分清推理中“因为”、“所以”表达的意义,从而初步学会简单的几何推理;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讨论,推理、归纳等活动, 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2.能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增强分析、概括、表达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探索、交流、推理、归纳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严密性,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2.通过学习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直线平行条件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懂得事物既普遍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认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别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区别和联系;教学难点熟练应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别直线平行的条件;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启发猜想、讲练结合法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多媒体;学生准备练习本;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想一想: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分别是先知道什么……、后知道什么?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的互逆关系自然引入新课,学生不觉得突兀,极易猜想出结论.二、新课如图2-18,直线a与直线b平行.(1)测量同位角∠1和∠5的大小,它们有什么关系?图中还有其他同位角吗?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2)图中有几对内错角?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3)图中有几对同旁内角?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4)换另一组平行线试试,你能得到相同的结论吗?平行线的性质: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称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通过测量、猜想、验证,让学生首先在动手探索的过程中感知平行线的性质,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如图2-19,一束平行光线AB与DE射向一个水平镜面后被反射,此时∠1=∠2,∠3=∠4.(1)∠1与∠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2与∠4呢?(2)反射光线BC与EF也平行吗?解:(1)由AB∥DE,可以得到∠1=∠3,由∠1=∠2,∠3=∠4,可以得到∠2=∠4;(2)由∠2=∠4,可以得到BC∥EF.三、例题例1 如图2-20:(1)若∠1=∠2,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根据是什么?(2)若∠2=∠M,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根据是什么?(3)若∠2+∠3=180°,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根据是什么?解:(1)∠1与∠2是内错角,若∠1=∠2,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BF∥CE;(2)∠2与∠M是同位角,若∠2=∠M,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M∥BF;(3)∠2与∠3是同旁内角,若∠2+∠3=180°,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得AC∥MD.例2 如图2-21,AB∥CD,如果∠1=∠2,那么EF与AB平行吗?说说你的理由.解:因为∠1=∠2,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EF∥CD. 又因为AB∥CD,根据“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所以EF∥AB.例3 如图2-22,已知直线a∥b,直线c∥d,∠1= 107°,求∠2,∠3的度数.解:因为a∥b,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2=∠1 =107°.因为c∥d,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所以∠1+∠3= 180°,所以∠3=180° - ∠1= 180°- 107°= 73°.四、习题1.如图,已知:∠1=105°,∠2=75°,你能判断a∥b 吗?解:能.因为∠2=75°,所以∠3=180°- ∠2=105°,因为∠3=180°,所以∠1=∠3,所以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如图,AE∥CD,若∠1=37°,∠D=54°,求∠2和∠BAE的度数.解:因为AE∥CD所以∠2=∠1=37°(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BAE=∠D=5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五、拓展1.如图,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前后两条路互相平行.第一次拐的角∠B是142゜,第二次拐的角∠C是多少度?为什么?解:∠C=14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六、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内容,你有哪些收获?1.平行线的性质;2.在写几何推理的过程中,因为和所以分别表达的意义;。
平行线的判定-北京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平行线的判定-北京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平行线的概念与性质,并掌握平行线的判断方法。
2.能够正确地用双曲线尺判断两条线段是否平行。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断方法。
2.教学难点:双曲线尺的使用。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1.教师出示一张平行四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引出平行线的概念。
2.提问:“什么是平行线?有哪些性质?”让学生口述回答,之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补充。
3.出示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提问:“这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引导学生试着去判断,引出下一个步骤。
2.平行线的判定
1.教师出示一张双曲线尺的图片,讲解其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2.教师提供两组平行线段,一组用直尺判断,一组用双曲线尺判断,并在黑板上进行演示。
3.让学生们分组进行练习,帮助他们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断方法。
3.巩固练习
1.让学生用双曲线尺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教师出示一些与平行线相关的问题,例如:“如何利用直线交角度数判断直
线是否平行?”等,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并完成自主练习。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通过引入实例和概念,有效提高了学生对此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并通过双曲线尺的使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判定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探究和讨论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行线的判定
授课教师:北京汇文中学张瑞玲
教材: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学教科书几何第一册第71~74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判定定理;理解判定公理的形成、判定定理的证法,了解表达推理证明的方式。
2.使学生能根据判定公理及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
3.通过“转化”及“运动——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公理的概括与定理的证明。
教学难点:
定理形成过程中的逻辑推理及其书面表达。
教学方法:
启发式谈话法。
教学用具:
三角板、两根细铁棍;投影胶片、投影仪、计算机及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知识
首先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所讲的平行线的定义、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然后让学生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并说明道理:
1.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叫做平行线;
2.与一条直线平行的直线只有一条;
3.如果直线a、b都和c平行,那么a、b就平行。
其中第一小题若学生答错,则作教具演示以矫正;第二小题若学生答错,使学生看横格纸以矫正;第三小题叫一名学生口答,而后师生共同纠正。
二、讲授新知识
1.平行线判定公理
(1)提出新问题:如果只有a、b两条直线,如何判断它们是否平行?由于前面已经复习了平行公理的推论,因为估计学生会说“再作一条直线c,让c//a,再看c是否平行于b就行了”。
而后再以“如何作c,使它与a平行?作出c后,又如何判断c是否与b平行”追问,使学生意识到刚才的回答似是而非、需要找新的方法后,进一步启发学生,能否由平行线的画法找到判断两直线
平行的条件,并让学生过已知直线a外一点p画a的平行线b,而后作以下演示:
(2)进行观察比较,得出初步结论
由刚才的演示发现:画平行线仍借助了第三条直线,但是要用与a、b都相交的第三线,根据“三线八角”的名称,在画平行线的过程中,实际上是保证了同位的两个角都是45°或60°,……因此,得出“猜想”: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3)用计算机演示运动……变化过程,得出最后结论。
先提出问题“会不会有某一特定时刻,即使同位角不等两直线也平行呢?”以引出运动——变化的实验。
在观察实验之前,首先让学生认清a和β角(如图),而后开始实验。
使学生充分观察,并得出结论:当β≠α时,a不平行于b;而不论a取何值,只要β=α,a、b就平行。
再引导学生自己表达出结论,并告诉学生这个结论称为“平行线的判断公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就两条直线平行。
(4)及时巩固,及时反馈。
用变式图,让学生完成如下两个练习题:
练习1:如图,
∠1=150°,
∠2=150°,
a//b吗?
练习2:如图,
∠C=31°,当∠ABE= 度时,就能使BE//CD?
2.平行线判定定理
(1)首先以简单的实例表明需要,引出新问题(“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
行”的判定):
如图1,如何判断这块玻璃板的上、下两边平行?添加出截线后(图2),
比照判定公理图,发现无法定出∠1的同位角,再结合图3,让学生思考、试答。
至发现内错角相等的条件后,让学生说明道理,而后师生共同修改。
最后,用投影仪投出完整的“证明”,并作详细的解释,让学生总结出结论。
(2)以实际需要引出新问题,(“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的判定)。
如何判断如图4所示的玻璃板的上下两边平行?至发现“同旁内角互补”的条件后,让学生结合图5说明道理,而后师生共同修改。
最后,让学生仿照“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证明,写出完整的证明,并让一名学生写在胶片上,然后就此修改并总结结论。
三、新知识的应用 练习1:由∠DCE=∠D ,可判断哪两条直线平行?由∠1=∠2,可判断哪两直线平行?由∠D+∠BAD=180°,可判断哪两条直线平行?
练习2:已知∠1=45°,∠2=135°,21//l l 吗?为什么?
其中练习二找三名方法不同的同学回答。
四、本节课小结
1.概括“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各种方法。
2.师生共同回忆表达推理论证的要求,并结合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熟悉表达推理证明的要求,特别强调必须是“前因后果”的步骤。
五、布置作业
1.看课本第71~74页。
2.习题2A组第4、5、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