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双重介质分形油藏非达西流动分析
油藏工程 3.5 双重介质油藏的常规试井分析
5.93103 (m2 )
s
1.151
p1h
m
lg
kf
(Ct ) f m rw2
0.9077
1.151
15.316 13.557
1.61
lg
0.00593 0.287 0.97 1.813103
0.10672
0.9077
3.256
pwf
(t)
pi
qB 345.6 k f
{ln h
tp
t t
Ei[
t ] (1 )
Ei[
t ]} (1 )
(3-57)
1)当x→0时: Ei(x) ln(x), 0.5722
故△t较小(关井时间不太长)时,(3-57)写成
pwf
(t)
pi
2.121103 qB
kf h
lg
tp
t t
tp
t t
(6)
故后期
pwf
~ lg t tp t
Pwf
后期直线段I2,为双孔介质的Horner曲 线的后直线段,它反映了双孔介质的整 个系统(裂缝系统十基岩系统)的均质 特性。
2.121103 qB t
1
pwf (t) pi
kf h
lg tp t lg
(5)
pwf
(t)
pi
k f / ( f m ) f fCf m mCm a /[(1)]
rw2km / k f / rw2
Ei(x) 幂积分函数
窜流系数
定义为:
4n(n l2
2)
l —基质岩块的特征长度;
n —裂缝面的维数。
基岩层状时, 设层厚为hm则有:
n
一类变形双重介质渗流模型解的存在性分析
第2 9卷 第 1 期 20 0 7年 2月
西 南 石 油 大 学 学 报
J un lo o tw s erlu Unvri o r a fS uh etP t e m iest o y
V0 . 9 I2
No 1 .
Fb e
砌
e ( 2 ( -0 ) 1 +n
∞ 。 d/ , /
一
e
( a ̄ 1 2 O ( -
。 d
其 中 , 、 、 一 与 { 无 关 , 。 y} 只与 Z 关 的常数 。 有 证 明 假设 { ( =0 1 … ,) 为满 足 边界 条 件 y} ,, - , , 的离散 函数 , 则对 任意 m 有
以建 立在 均 质 油 藏 欧 几 里 德 几 何 基 础 之 上 的 在一般 意 义下 为有 限维 欧 氏空 间 的 非线 性 方 程 组 , WarnR o模 型 为基 础 , 虑压 力对 具有 分 形 特征 本 文主要 证 明该 问题 ( )在 一般 意义 下 的差 分 方程 r -ot e 考 1 的渗 透率 和孔 隙度 的影 响 , 假设 : 组解 的存 在性 。 ( )原 生孔 隙介 质 是均 质 的 和各 向同性 的 , 1 并 由相 等 的长方形 岩块 平行 排列组 成 ;
维普资讯
14 2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 0 7正
∑
(
.
2
8y b
y
+ o )h≤ I YI
( _ 『=1 2 … , 一1 n=0, , , ) ,, . , ; 1 … N)
其中,
=A x, “6 (i , t
文章编号 :10 2 3 (0 7 0 02 0 0— 64 2 0 ) 1— 13—15 2
求解双重孔隙介质油藏压力的一种新方法
求解双重孔隙介质油藏压力的一种新方法
姚军;刘英才
【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1999(023)004
【摘要】求解双重孔隙介质油藏不稳定渗流压力要比单孔隙介质油藏不稳定渗流压力复杂得多,而对于复杂边界条件的双重孔隙介质油藏模型,很难求得其压力解.提出了将单孔隙介质不稳定渗流压力解转换为双重孔隙介质渗流不稳定压力解的方法,其步骤是:①单孔隙介质油藏不稳定渗流的拉氏空间压力解(z)乘以拉氏变量z;②用zf(z)代替(z)中的z,得到一个表达式;③该表达式除以z即得到双重孔隙介质油藏不稳定渗流的拉氏空间压力解f(z);④采用数值拉氏反演Stehfest方法即可得到真实空间内的双重孔隙介质油藏不稳定渗流压力解.该方法求解过程简捷,计算结果正确.【总页数】3页(P42-44)
【作者】姚军;刘英才
【作者单位】石油大学石油工程系,山东东营,257062;冀东油田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
【相关文献】
1.双重孔隙介质低速非达西渗流油藏DST段塞流压力动态分析 [J], 霍进;贾永禄;蒋维军;吴小庆
2.一种求解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的新方法 [J], 许建红;程林松;周颖;马丽丽
3.低渗压敏双重孔隙介质油藏合理产能研究 [J], 姜永;贾海松;吴浩君;汪跃;杨旭
4.双重孔隙介质油藏水平井压裂产能影响因素分析 [J], 刘波
5.花岗岩潜山双重孔隙介质油藏地质建模方法 [J], 潘晓庆;宋来明;牛涛;张雨晴;高玉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双重介质渗流理论
( pm
−
p f
)
窜流方程式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岩石体积中基质岩 块与裂缝之间的流体质量交换,它描述基岩向裂缝拟稳 态窜流的流量大小。
9 双重介质渗流理论
第二节 双重介质油藏渗流微分方程
四、微分方程
3.6K f
µ
∇2 pf
+ 3.6αKm µ
( pm
−
p f ) = φ f 0C ft
∂p f ∂t
=
pi
⎪ ⎪⎪q
=
172.8πrw
h
Kf
µ
∂p f ∂r
⎪
r =rw
⎪ ⎪⎩
p
f
(r
→
∞, t)
=
pm (r
→ ∞, t)
=
pi
9 双重介质渗流理论
第三节 双重介质油藏渗流理论
J.E.Warren和P.E.Root给出了近似解析解:
pwf
=
pi
− 0.921×10−3 qBµ
Kfh
⎡ ⎢ln ⎣
η
λ α 定义:
= r Km 2 Kf w
式中:rw——油井半径
α ——形状因子
9 双重介质渗流理论
第一节 双重介质油藏模型
形状因子α 与被切割的岩块大小和正交裂缝组数有关。
岩块越小,裂缝密度越大,则形状因子越大,反之则小。
沃伦等提出的表达式为:
α = 4n(n + 2)
L2
式中:n — 正交裂缝组数,整数; L — 岩块的特征长度,m。
9 双重介质渗流理论
第三节 双重介质油藏渗流理论
一、无限大油藏的压降解
假设在一水平等厚无限大双重介质油藏中有一口完 善井以恒定产量q投产,投产前地层中裂缝及基质系统内 压力均力pi,流动满足达西定律,等温渗流,忽略重力 和毛管力的影响。
第七章-双重介质渗流-本科生
双重介质渗流理论基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第七章多重介质渗流理论第一节双重介质油藏模型第二节双重介质单相渗流的数学模型第三节双重介质简化渗流模型的无限大地层典型解第四节双重介质油藏不稳定试井分析23具有裂缝和孔隙双重储油(气)和流油(气)的介质我们称之为双重介质。
在一般情况下,裂缝所占的储集空间大大小于基岩的储集空间,因此裂缝孔隙度就小于基岩的孔隙度,而裂缝的流油能力却大大高于基岩的流油能力,因此裂缝渗透率就高于基岩的渗透率,这种流油能力和供油能力的错位的现象是裂缝-孔隙介质的基本特性。
双重介质实际油藏模型双重介质定义双重介质基岩裂缝裂缝基岩4裂缝-孔隙性双重介质结构油藏可抽象地简化成各种不同地质模型。
1.Warren Root2.Kazemi3.De Swaan4.Factal −⎧⎪⎪⎨⎪⎪⎩模型模型模型模型51.Warren -Root 模型将双重介质油藏简化为正交裂缝切割基质岩块呈六面体的地质模型,裂缝方向与主渗透率方向一致,并假设裂缝的宽度为常数。
裂缝网络可以是均匀分布,也可以是非均匀分布的,采用非均匀的裂缝网格可研究裂缝网络的各向异性或在某一方向上变化的情况。
基质裂缝2.Kazemi模型该模型是把实际的双重介质油藏简化为由一组平行层理的裂缝分割基质岩块呈层状的地质模型,即模型由水平裂缝和水平基质层相间组成。
对于裂缝均匀分布、基质具有较高的窜流能力和高储存能力的条件下,其结果与Warren-Root模型的结果相似。
63.De Swaan模型该模型除与Warren-Root模型相似,只是基质岩块不是平行六面体,而是圆球体。
圆球体仍按规则的正交分布方式排列。
裂缝由圆球体之间的空隙表示,圆球体由基质岩块表示。
784.Factal 模型部分与整体以某种形式相似的形,称为分形。
裂缝性油藏的分形模型认为裂缝的分布形态、基岩的孔隙结构属于分形系统。
分形的维数随油藏的非均质性不同而不同。
基质裂缝分形模型:整体与局部具有某种相似性9双重介质油藏基本参数:弹性储容比和窜流系数。
《非达西渗流实验研究及数学描述》
《非达西渗流实验研究及数学描述》篇一一、引言渗流现象在众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地下水流动、油藏开发等。
达西定律作为描述渗流现象的基本定律,在许多情况下都适用。
然而,在实际的复杂多孔介质中,由于介质结构、压力分布以及流动性质的不同,有时会表现出非达西渗流的特点。
因此,对非达西渗流现象进行实验研究及数学描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非达西渗流实验研究的过程,以及相关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二、实验研究1. 实验装置与材料实验采用多孔介质作为研究对象,如砂土、碎石等。
实验装置包括储液器、压力计、测量仪等。
其中,储液器用于储存流体,压力计用于测量不同位置的压力变化,测量仪用于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
2. 实验步骤(1)将多孔介质装入实验装置中,确保介质紧密且均匀分布。
(2)向储液器中注入流体,并观察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现象。
(3)记录不同位置的压力变化及流体流量数据。
(4)改变流体的性质或施加不同的压力条件,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多次实验。
3.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可以观察到,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现象表现出非达西特点。
具体表现为流速与压力梯度之间的关系偏离了达西定律的线性关系。
此外,流体的性质、多孔介质的孔隙结构等因素也会对渗流现象产生影响。
三、数学描述为了更好地描述非达西渗流现象,我们引入了非达西渗流模型。
该模型基于达西定律的基本思想,但在描述流速与压力梯度之间的关系时采用了更为复杂的数学表达式。
具体而言,非达西模型将渗流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低速流动阶段、过渡阶段和高速流动阶段。
在每个阶段中,流速与压力梯度之间的关系都有所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数学表达式进行描述。
对于非达西渗流模型的求解,我们可以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离散化空间和时间,将渗流过程转化为一系列的代数方程组进行求解。
在求解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多孔介质的孔隙结构、流体性质以及边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求解非达西渗流模型,我们可以得到不同位置的压力分布、流体流量等关键参数,从而更好地理解非达西渗流现象的特性和规律。
《2024年非达西渗流实验研究及数学描述》范文
《非达西渗流实验研究及数学描述》篇一一、引言渗流现象在多孔介质中广泛存在,如地下水流动、油藏开发等。
传统的达西渗流理论在许多情况下能够较好地描述这一现象,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高压强、非均匀介质或流体具有较高的速度等情况下,渗流规律则并不符合达西定律。
非达西渗流理论则用于解释这些情况下更复杂的流动现象。
本文通过实验手段,研究非达西渗流的特征和规律,并尝试使用数学语言对其进行描述。
二、实验研究(一)实验设备与材料本实验采用多孔介质(如砂土、玻璃珠等)作为实验材料,并使用高压渗流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改变流体压力和流速,观察并记录渗流现象的变化。
(二)实验方法与过程在保证介质质量稳定的情况下,我们对实验压力和流速进行了连续变化的研究。
同时,采用先进的测流装置记录各个状态下的渗流情况,从而得出大量有效的实验数据。
(三)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非达西渗流的现象显著存在于高压力、高流速的情况下。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达西定律无法准确描述流体的流动特性。
在观察中我们发现,流体在非达西渗流过程中呈现出更复杂的流动模式和速度分布。
三、数学描述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描述非达西渗流的特性,我们尝试使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首先,我们定义了非达西渗流的特性参数,如压力梯度与流速的关系等。
然后,我们根据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建立了一个非达西渗流的数学模型。
这个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非达西渗流的特性,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了基础。
四、结论本研究通过实验手段研究了非达西渗流的特性,并尝试使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我们发现,在特定条件下,如高压力、高流速等情况下,非达西渗流现象显著存在。
这种非达西渗流的特性无法用传统的达西定律来准确描述。
因此,我们提出了一个非达西渗流的数学模型,以更好地理解和描述这一现象。
这一数学模型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了基础。
然而,我们的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我们尚未考虑多孔介质的异质性对渗流的影响,这可能对模型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变形双重介质分形油藏压力动态分析
岩块为均质各 向同性 ;2流体被驱替是通过分形裂缝网络 , () 没有孔隙系统的对流 , 其渗流服从等温达西渗 流定律 ;3流体单相弱可压缩 ; ) () ( 忽略重力及毛管压力 ;5裂缝网络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微小变形后仍具 4 ()
第2卷 1
第6 期
广 东 石油化 工 学院学 报
J u a o u n d n nvri f erc e c l e h oo y o r l fG a go gU iesy o t h mia c n lg n t P o T
V0 . 1 No. 12 6
21年 1 0 1 2月
摘要 : 研究 了变形双重介质分形 油藏 渗流 问题 的压力不稳定 响应 , 考虑 了储层的双重介质特征和分 形特征 以及应 力敏感地
层中裂缝 发生形变的问题 , 建立 了应 力敏感地层双重分形介质数学模型 , 采用数值方法 以求解 数学模型 ; 此外 , 给出了典 还
型的压力曲线图板 , 并利用 这些 图版对模 型中的有关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 探讨 了分形参数 、 变形参数 、 双重介 质参数 以 及井 筒储集系数变化时压力 的变化规律 。
布 等 , 形理 论是 处理 此类 问题 的有 效工 具 , 分 以分形 理 论为 基 础建 立 的分形 油藏 模 型 已得 到广 泛 应用 , 成 为 目前研 究 复杂油 气藏 非线 性渗 流规 律 的一个 重要 工 具 。因此 , 究 变形 双重 介 质分 形 油 藏 的流 动分 析 研 具有 重 要 的理 论 意义 和实 际意义 。Wa e r n和 Ro_将 岩块 与 裂缝 系统 进行 简 化 , r ot 4 建立 了经 典 的双 重 介质 渗 流模 型 ;hn 和 Y ro_提 出 了一 种双 重介 质分 形油 藏模 型 , 论 上 比较 完 善 , 是 由于参 数 太 多 , Cag ots s 5 理 但 只
考虑二次梯度项影响的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流动分析的开题报告
考虑二次梯度项影响的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流动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低渗透油藏是指岩石孔隙度很小,渗透率较低的油藏。
由于其渗透率低,通常需要采用一系列的增产技术和高效的开发方法进行开采。
其中,非达西流动是一种典型的非线性流动模式,主要出现在低渗透油藏中。
在非达西流动过程中,扩散和二次梯度项会对油藏流体的流动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流动,尤其是考虑二次梯度项影响的非达西流动,对于指导油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对低渗透油藏中非达西流动过程进行理论分析,探究二次梯度项在非达西流动中的作用。
具体内容如下:1.理论分析文献综述,回顾已有的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流动研究成果,并分析其中的不足之处。
2.建立非达西流动的物理模型,并考虑扩散和二次梯度项对流动的影响,分析二者的物理机制。
3.提出合适的数值模拟方法,并在Matlab等软件平台上实现模拟。
模拟过程中,将采用有限差分法等常用的数值分析方法。
4.分析扩散和二次梯度项对油藏流体流动性质的影响,如油藏渗透率、压力分布、渗流速度等等,并探究其与物理因素间的关联。
三、研究意义低渗透油藏开采是一项复杂的过程,需要基于充分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进行指导。
本研究旨在探究低渗透油藏中非达西流动过程,对于油藏开发和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如下:1.提高对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流动过程的认识,揭示扩散和二次梯度项对油藏渗流过程的影响机制。
2.优化油藏开采方案,开发出更加高效的开采方式,提高油田产能。
3.为探究低渗透油藏的物理机制、指导石油地质勘探、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
具体如下:1.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深入了解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流动的物理特性、机制以及扩散和二次梯度项对渗流过程的影响。
2.建立非达西流动的数学模型,考虑扩散和二次梯度项的影响,推导出油藏流动的数学表达式。
3.应用适当的数值方法,进行模拟计算,并比较结果与可用实验结果进行验证,评估模型计算精度和准确性。
各向异性双重介质两相非达西椭圆渗流
各向异性双重介质两相非达西椭圆渗流
邓英尔;刘慈群;刘树根
【期刊名称】《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3(025)003
【摘要】建立了各向异性双重介质油藏中垂直裂缝井两相非达西椭圆渗流数学模型,用有限差分法求得了解,并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吸渗使前缘推进速度减慢,使油井见水晚;非达西流使前缘推进速度加快,使油井见水早;注入率越大,前缘推进速度越快,油井见水越早,注水开发这种油藏时,见水前注入率不能太大以充分发挥吸渗作用,见水后可适当增大注入率以减弱非达西流的影响.这对水力压裂垂直裂缝井注水开发致密碳酸盐岩裂缝性油藏有重要指导意义.
【总页数】4页(P22-25)
【作者】邓英尔;刘慈群;刘树根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
都,610059;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1
【相关文献】
1.水平井开发渗透率各向异性双重介质油藏两相渗流 [J], 邓英尔;刘慈群;刘树根
2.垂直裂缝井两相非达西椭圆渗流特征线解、差分解及开发指标计算方法 [J], 邓
英尔;刘慈群;王允诚
3.各向异性双重介质油藏椭圆渗流数值解 [J], 杨镇隆;王勇
4.各向异性双重介质垂直裂缝井两相流体渗流 [J], 邓英尔;刘慈群
5.水平井两相非达西椭球渗流特征线解与差分解 [J], 邓英尔;刘慈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变形双重介质分形油藏渗流数学模型及压力动态特征
的一 个 重要 工具 。然 而 已有 分形 模 型还 未 考 虑 具 有
论和实验研究 表 明[3, ]油气 藏 渗流 力学 中的许 多 ,
发, 要求人们对变形 介质油藏作 进一 步 的研究 。实 忌 =忌 = )- 2 p一a 户 一 f ( f (=dO e [ f 0 P) ! f-x 。 ( ] 1 ) 验表明l , 8 虽然压力变化对基 岩渗 透率 的影 响远 大 裂缝 的孔 隙度 随压 力变 化 为【] j 6 干对孔隙度的影响 , 但对裂 缝渗透 率的影 响及裂缝 9 = 9 )C ep 一p( 。 f] I f I ( d 2x [ f 一P ) 户 () 2 孔隙度的影响却是不同的。
, w e
本文 以 War — ot 型为基 础 , r nR o 模 e 引入分 形参 裂 缝 岩块 系 统 中 的径 向流连 续 方 程为 数 d 、 和压缩系数 0、 考虑压力对具有分形特征 f e t&, f 的渗透率和孔 隙度 的影 响 , 立变形双 重介质 分形 建 油藏渗流数学模型 , 用预测一 校正法求得模 型的数值
型是 建 立 在均 质 油 藏 欧 几 里 得 几 何 基 础 之 上 的 , 不 适用 于具 有压 力 敏感 效 应 的非 均 质 油藏 。大 量 的 理
1 数 学 模 型
假设 : 裂缝 网络是分形维数 为 d 的分形 油 ① f 分 现象都具有 尺度不 变性 , 渗透 率分 布 , 隙度 分 藏 , 形裂 缝 网 络 被 嵌 入 到 2维 欧 几 里 得 岩 块 中 ; 如 孔 ② 流 体被 驱 替是 通 过 分 形 裂 缝 网络 , 没有 孔 隙 系统 布, 裂缝 油气 藏 中裂 缝 网 络 分 布 等 。分 形 理 论 是 处 其渗流服从 等温达西渗流定律 ; 流体 弱 ③ 理那 些 呈 现大 量 不 同尺 度 , 连通 性 不 好 , 至 空 间 分 的对流 , 甚 ④ ⑤ 布极度无序情况的便捷而有效 的工具。以分形 理论 可 压缩 ; 忽 略 重力 及 毛 管压 力 ; 考 虑表 皮 效应 孔 ⑥ 为基 础 建立 的分形 油 藏模 型 已得 到 广 泛 的研 究 和 应 和压力对渗透率、 隙度的影 响; 裂缝 网络在压 且维数变 用 l 7, 2 j成为 目前研究 复杂油气藏 非线性 渗流规 律 力作用下发生小变形后 )=
动边界复合油藏低速非达西渗流试井分析
论 指导 意义 。
法求得了均质油藏试井解释模型的解 ; 刘启 国等【, 9 J
袁 英 同等 [] 1 针对 双 重 介 质油 藏 的 考虑 动 边 界 的模 0
1数 学 模 型
图1 为均质径 向复合 油藏 的示意 图。数学模
影 响 , 立 了均 质径 向复合 油 藏低 速 非达 西 渗 流有 建 效 井 径 试 井 的数 学 模 型 , 对 模 型进 行 数 值 求 解 , 并 线性 流动 , 压力 曲线形 态作 了分析 。 对
向外扩展[3 目前 , 1】 -。 国内外针对非达西渗 流已经 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 , 程时清等[ ] 推导了存在 “ , 启 动压力梯度” 时的试井解释井底压力解 ; 刘义坤等[ ] 建立了考虑井筒存储 和表皮 效应影响的均质复合 油藏试井理论模型 , Lpae 用 al 变换方法进行求解 , c
线, 得到 了动边界的传播规律。研 究结果表 明: 非达西流的存在 , 使得 压力导数双对数 曲线 中的 内区、 外区径 向流段不
再是水平线 , 而是逐步 开始上翘 ; 动边界 传播初期 , 动边界位置 尺 D与无 因次时间 有较好的线性关 系; 动边界传播 中
后 期 , 与 有较好的线性关 系。 砾
基金 项 目 :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金 项 目(0 10 9 ; 育 部 新 世 纪 优 秀 人 才 支 持 计 划 ( E 一 5 0 0) 教 育 部 高 等 : 92 0 1) 教 NC T 0 18 ; 校
金 (06 45 0 ) 2 002 0 1。
作者简 介 :方 甲 中 (99 ) 男 ( 族 ) 河南 台前人 , 16一 , 汉 , 高级 工程 师 , 博士 研究 生 , 主要 从事 油藏 工程 和数 值模 拟方 面的研 究
双重变形介质储层气井流量动态特征研究
质和 变形特性的基础上 , 引入渗透率应力敏感 系数 , 建立 了双 重变形介质 气藏 不稳 定渗流模型 ( 包括 : 限大边界 气藏 、 无 圆形封 闭边界 气藏 、 圆形定压边界 气藏 )通过 L pae变换 , , al c 得到 了模型 的 L pae空间解析解 , al c 利用 Se fs数值反演 thet 得 到 实空间的解。根据 实空间中无因次产量与无因次时间的 变化关 系曲线 , 分析 了储容 比、 窜流 系数 、 因次应力敏 感 无 系数 、 皮 系数 对气井流量动 态特征 的影响 。研 究结果对科学合理 开发 双重 变形介质 气藏、 表 保证 气井和 气
1数 学 模 型 的建 立
裂 缝一 隙 型储 层 的地 层 模 型 可 简 化 成 如 图 1 孔
所 示 的 WarnR o 模 型 [ 】 r —ot e f。 5
在油 气 田开发 中 , 些特 殊 的气 藏 ( 一 如低 渗透 碳 酸盐 岩气 藏或 火 山岩 气藏 ) 的开 发越 来越 受 到重 视 , 这些气 藏与常规 气藏相 比存 在很 多特殊性 , 主要 表现 在 :( ) 1 储层 岩石存 在变 形 , 随着气藏 的开采 , 隙流 孔
西南石 油大学学报 ( 自然科 学 版)
2 1 年 4月 第 3 01 3卷 第 2期
J un l fS uh s er lu Unv ri S in e& T c n lg i o ) o r a o twe t toe m iest ce c o P y( e h oo yEdt n i 错 撑 业崴 缸
双重 变形介质 储层气井 流量 动态特征研究 术
樊 怀才 , 晓平 , 李 窦天财 陈 军 袁福锋 , ,
1“ 油气 藏地 质及 开 发 1 ” 国家重 点实 验 室 西南 石 油大学 , I成 都 6 0 0 ; . 南石 油大 学研 究 生部 , I 成 都 6 00 ; 程 四Jl 150 2西 四川 15 0
变形介质地层低渗非达西渗流的油藏数值模拟
变形介质地层低渗非达西渗流的油藏数值模拟
王新海;张冬丽;席长丰
【期刊名称】《石油天然气学报》
【年(卷),期】2004(026)003
【摘要】低渗油藏液体渗流存在一定启动压差,即只有当压力梯度超过某一阀值后液体才开始流动,其渗流规律不满足达西定律,通常存在着启动压力梯度阀值和地层绝对渗透率随地层压力动态变化的现象,为此建立了变形介质地层低渗非达西渗流的数学模型与数值模型;研制出了变形介质低渗非达西渗流的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它能模拟其他油藏数值模拟软件不能有效模拟的地层绝对渗透率动态变化和渗流规律不满足达西定律的油水两相三维渗流问题.
【总页数】3页(P13-15)
【作者】王新海;张冬丽;席长丰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7;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9
【相关文献】
1.低渗变形介质油藏污染井酸化增产规律分析 [J], 王厉强;王洪辉;寇秀玲;代翔
2.各向异性双重低渗介质中油水两相非达西渗流 [J], 邓英尔;刘慈群
3.双重低渗介质两相流体非达西渗流 [J], 邓英尔;刘慈群
4.低渗变形介质油藏斜井试井及现场应用 [J], 杨志兴;杨明;刘海成;王世朝;孙召勃
5.低渗多孔介质非达西渗流启动压力梯度存在判识 [J], 任晓娟;张国辉;缪飞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动边界双渗透油藏低速非达西渗流试井模型
动边界双渗透油藏低速非达西渗流试井模型任胜利【摘要】考虑启动压力梯度与动边界的影响,建立了微可压缩双渗透油藏低速非达西渗流有效井径试井的数学模型,对时间和空间变量进行离散化求出其数值解;进一步分析了压力动态特征,绘制了有界油藏定压条件下的典型曲线,得到了动边界的传播规律,结果表明:双渗透油藏的特征曲线出现层间窜流段,压力导数曲线出现一明显的“凹子”,“凹子”的深度受启动压力梯度、地层系数比、层间储容比及层间窜流系数的影响.动边界的传播主要受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启动压力梯度越大,动边界传播越慢;动边界传播末期稳定于一个值,说明低渗透油藏的单井控制面积是有限的.【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年(卷),期】2014(026)006【总页数】5页(P57-60,74)【关键词】动边界;双渗透油藏;低速非达西渗流;试井模型;启动压力梯度;特征曲线【作者】任胜利【作者单位】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对于多层油气藏,现场试井时采用多层合试。
以前人们一般采用单层均质或双重介质模型去解释这种多层合测资料,显然是有误差的。
后来,D. Bourdet[1]提出了两层双渗模型,并给出了达西渗流情况下真实井径模型解。
这一模型以真实井径为基础,当表皮系数为正时,表现出良好的数值计算稳定性,但当表皮系数为负时,该模型数值计算极不稳定,“振荡”现象十分严重,因而Bourdet模型的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
从现场测试看,低渗透油气藏试井资料[2]反映出近距离存在不渗透边界的假象,影响了试井资料的正确解释和试井成果的实际应用。
文献[3-10]推导出了存在“启动压力梯度”时的试井解释井底压力解,但没考虑流体流动边界的影响;文献[11]给出了固定边界的级数解,用数值逼近方法求解流动边界模型的解;文献[12]针对流体流动边界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对于均质油藏采用数值离散化计算方法求得了试井解释模型的解。
本文采用有效井径的概念,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并求解了考虑动边界条件影响的双渗透油藏低速非达西渗流试井模型。
3第三章 双重介质油藏现代试井分析方法
第二节
基岩向裂缝的流动为拟稳定流动的模型
由压力拟合得:
Kf h pD 1842 . 10 qB( )拟合 p
3
1842 . 103 q B pD Kf ( )拟合 h p
由时间拟合得:
1 C 7.2 ( t D / CD ) 拟合 t
C CDf m 2 2 (V源自 Ct ) f m hrw第一节 双重孔隙介质油藏的有关概念
第一节 双重孔隙介质油藏的有关概念
第三阶段
P
lgP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lgt lgt
半对数关系曲线
双对数关系曲线
第二节
基岩向裂缝的流动为拟稳定流动的模型
第二节 基岩向裂缝的流动为拟稳定流动的模型
一、数学模型及解
2 pDf pDf pDf 1 pDf (1 ) 2 rD rD tD tD rD
( e2 S )拟合 e2 S
第三节 双重孔隙介质油藏的压力导数解释方法
第三节 双重孔隙介质油藏的压力导数解释方法 一、介质间拟稳定流动模型
第三节 双重孔隙介质油藏的压力导数解释方法
CDf m 实测曲线沿某一条 (1 ) CDf m 然后沿某一条 1
Kfh
然后计算:
第二节
基岩向裂缝的流动为拟稳定流动的模型
曲线拟合得三个曲线拟合值:[(CDe2S)f]拟合、(e-2S)拟合、 [(CDe2S)f+m]拟合,从而可计算:
1 S ln 2
[( CD e2 S ) f m ]拟合 CDf m
2S 2S
[( CD e ) f m ]拟合 [( CD e ) f ]拟合 ( e 2 S )拟合 [( CD e2 S ) f m ]拟合 CDf m
双重孔隙介质油藏试井解释课件
t f m
tDf
3.6K f
(VCt ) f rw2
tf
C
CDf m 2 (V Ct ) f m hrw2
C
CDf 2 (VCt ) f hrw2
7
双孔介质油藏试井解释步骤:
与均质油藏情形基本一致。
在进行图版拟合时:
前一阶段实测曲线与某一均质油藏样板曲 线(CDe2S= (CDe2S)f)相拟合;
CDf m
16
霍纳曲线:
双孔介质油藏、拟稳定窜流、第 一阶段未达到径向流动的典型曲线。
K f
2.121103q B
0.00593
mh
m2
S
1.151( p1h m
lg
Kf
(VCt ) f m rw2
0.9077)
3.256
p
10 m
17
§3 基岩向裂缝的流动为不稳定流动的模型
在每一瞬间,基岩内部都存在着压差。
13
拟合值为:
pD
0.7151
p 拟合
tD
/
CD
5.566
t 拟合
CDe2S
f
10
拟合
CDe2S
1
f m 拟合
e2S 拟合 0.0107
14
Kf
1.842
103 h
q
B
(
pD p
)拟合
0.005929m2
C
7.2
Kf
h
(
tD
1
/ t
CD
)拟合
0.4695 m3
半对数曲线是两条相交的直线段其中第一直线段为过渡段即介质间不稳定流动的径向流阶段第二直线段则反映整个系统裂缝系统基岩系统的特性
双重介质分形模型研究
双重介质分形模型研究
引言
•背景介绍
•研究意义
双重介质分形模型的基本原理
1.分形理论概述
2.双重介质模型的定义
3.分形维度的计算方法
双重介质分形模型的构建方法
方法一:分形生成算法
1.算法原理
2.实现步骤
3.示例应用
方法二:数据拟合方法
1.拟合原理
2.拟合步骤
3.拟合结果分析
双重介质分形模型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应用一:岩石孔隙结构研究
1.孔隙结构特征分析
2.模型在孔隙结构表征中的应用
3.结果分析与讨论
应用二:地下水流动模拟
1.地下水流动模型介绍
2.双重介质分形模型在地下水流动模拟中的应用
3.结果分析与讨论
应用三:地震波传播模拟
1.地震波传播模拟原理
2.双重介质分形模型在地震波传播模拟中的应用
3.结果分析与讨论
双重介质分形模型的优缺点及未来发展方向
优点
1.模型构建简单
2.数据表征能力强
3.可应用于多个领域
缺点
1.模型参数选择的主观性
2.拟合误差问题
3.模型适用性限制
未来发展方向
1.模型改进与优化
2.扩展应用领域
3.与其他模型的结合
结论
•研究总结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参考文献
注:以上是根据任务名称的要求所编写的一个示例,实际文章内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摘
要] 考虑与实际生产相符 的介质 的双重特性 和分形 特征 ,并考虑介质 的变形 ,引入双 重分形介质 渗透率
模 数 ,建 立 应 力 敏 感 地 层 双 重 分 形 介 质 系 统 的 流 动 方 程 .采 用 D ul . ns 估 一校 正 法获 得无 限 大 地层 定 产 量 og s oe 预 aJ 生 产 时 变 形 双 重 分 形 介 质 模 型 的 数 值 解 和 无 限 大 地 层 定 压 生 产 时 分 形 介 质 双 孔 模 型 的数 值 解 ,作 出 了 典 型 的 压
素 十分复 杂 , 层渗 透率 不是 常数 , 地 而是 压 力 的函数 . 这些 储 层 中 , 在 随着 地下 原 油 开 采量 的增 加 , 常渗 透 率 的假 定 已不再 合适 , 因是 在致 密油藏 中 , 原 随着孔 隙压力 的减 小 , 导致 岩石 有效 应力 的增 加 , 将 因而孔 隙尺寸 将会减 小 以维 持平衡 , 果导 致渗 流 阻力 的增加 . 一方 面 , 殊地 质 因素表 现 为地层 是非 均质 的 , 具有 相 结 另 特 且 似结 构 的分 形体 系 . 实验 表 明 , 藏 的储 层及 裂缝 性 油藏 的 裂缝 网络分 布 都具 有 分 形结 构 , 油 由此 分形 油 藏 渗
一
种简 单 的技巧 获得 了压 力敏感 于 地层 渗透 率 的扩散 问题 的近 似解 析 解 , 定义 压 力 敏感 与 常 渗 透率 解 之 间
研究 了应 力敏 感地 层 中分形 介 质 渗 流 问题 的压 力 不稳 定 响 应 和分 形 油 藏无 限大 地
的一种 关系 . 同登 科
层 和有 界地 层渗 流模 型 , 立 了分形 介质 渗透 率 敏感 于地 层压力 的数 学模 型 , 建 和考 虑二 次梯 度项 的双渗 模 型 及 应力 敏感 地层介 质 圆柱对 称 系统 的流 动模 型 , 讨 了变形 参数 和 双重介 质参 数变 化 时压力 的变化规 律 , 探 并 采 用 D ul —Jns og s o e 预估 一校 正法 获得 了只有 裂 缝发 生形 变定 产量 生产 时无 限大 地层 的数值 解 , a 及定 产 量生
力 曲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版 .
[ 键词] 关
Dul .oe 预 估 一校 正 法 ; 渗油 藏 ; 形 双 重 介质 ; 形 油 藏 oga J s s n 低 变 分 T 33 E 5 [ 献标识码] A 文
[ 图分类号] 中
0 引 言
传统的渗流力学假设地层是均质的 , 且地层渗透率是常数 , 不随压力发生变化 , 但是真实油气层地质 因
【 稿 日期 ]20 —1 —2 ;【 回 日期 ]20 收 05 1 8 修 06—0 —2 4 4 【 金 项 目]国家 93项 目(02 B 178 和 山 东 省 自然科 学 基 金 ( 20阳 1资 助 项 目 基 7 20 C 2 10 ) Y 03 ) 【 者 简 介 ]马 晓 丹 (94一)女 , 作 18 , 山东 菏 泽 , 士 生 , 事 微 分 方 程 及 其 应 用 软 件 方 面 的 研 究 硕 从
虑介 质 的变形 , 引入 双重 分形 介 质渗透 率模 数 , 建立 应力 敏感 地层 双重 分形 介 质低渗 油 藏 圆柱对称 系统 的 流 动方 程 . 采用 D ul —Jn s o g s oe 预估 一校正 法求 解 只有裂缝 发 生 形变 定 产 量生 产 时 圆柱 面 源井 的情 况 , 讨其 a 探 渗 流规律 , 分析 各类 参数 对压 力 的敏感 性 .
第2 4卷 第 2期
20 0 7年 3月
C N S OU AL O OMP T I AL P HI E E J RN F C U ATON HYSC IS
计
算
物
理
维普资讯
vJ 4N . 0 2.o2 .
M8 . o 7 r .2 o
流理 论得 以发展 并 在实 际 中应 用 .
C ag和 Y r o…将分 形理 论 引入 渗流力 学 , hn o ss t 建立 了分 形油 藏压 力不 稳定 试 井模 型 . cn 评 论 了分 形 A ua
分析 的理论 背景 , 出 了一些 应用技 巧 . ia , s a e和 P doa 给 Kkn O w l d ers 定 义 一个 渗 透率 模 数 , 到无 限径 向油 藏 得 的正则扰 动 序列 的解 析解 , 获得 方程 扰 动序列 解 中 的每一 阶 ( 阶 , 阶 , 阶 ) 零 一 二 解都 是 精 确 的 . en [ 采 用 Yug 4
[ 章 编 号 ] 10 . 6 20 )209.6 文 0 12 X(07 0.170 4
变 形 双 重 介 质 分 形 油藏 非达 西流 动分 析
马 晓 丹 , 同登 科 , 马 华伟
( 中国 石 油 大 学 ( 华东 )数 学 与 计算 科 学 学 院 , 山东 东 营 2 76 ) 50 1
产 岩块 与裂缝 同时 发生 形变 时无 限大 地层 的数 值解 , 出几种 情 况下 典 型 压力 曲线 图 版 . 上所 述 , 虑 分 给 综 考 形 油藏双 重介 质非 达西 渗流 具有 重要 的理 论价 值 和实 用价值 . 文 考虑 了介 质 的双 重 特性 和分形 特征 , 考 本 并
1 变 形双 重 介质 分 形 油 藏 低 渗 模 型
流体在 多孔 介 质 中渗 流 时 , 液体 中的表 面活 性物 质与 岩 石之 间产 生 吸 附作 用 , 成稳 定 的胶体 溶 液 , 形 部 分或 全部 的覆 盖在孔 隙中 , 孔 隙吼道 变小 , 使 裂缝 宽 度减 小 , 透率 急剧 降低 , 动速 度减 小 . 外 , 渗 流 另 水在 粘土 中渗 流时形 成水 化膜 , 使渗 透率 降低 , 流速减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