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
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学困生是指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
学困的成因是复杂多样的。
本文将从个人因素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转化策略。
一、个人因素的分析1.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态度是学困生最主要的个人原因之一、他们可能对学习缺乏兴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自律和毅力,不能专心致志,经常拖延学习。
转化策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可以通过激发学习兴趣,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制定合理的计划,培养自律意识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2.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方法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
学困生可能不懂得如何高效学习和记忆,缺乏解题的技巧和方法。
3.自我管理能力差:学困生普遍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他们无法有效安排时间、管理学习任务,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转化策略:培养学困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可以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培养时间管理意识、提高自我监督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外部环境的分析1.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些学困生可能来自单亲家庭、家庭关系不和睦,或者家庭对学习不重视。
转化策略:教师应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并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协助家庭提供学习支持和鼓励。
教师还应提醒家长重视学生的学习,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2.学校教学环境:学校教学环境也会对学困生产生影响。
一些学校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质量不高,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
转化策略:优化学校教学环境,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和师德师风,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学困生辅导班,为学生提供额外的学习支持和辅导。
3.同伴关系:学困生的同伴关系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学困生可能面临同伴排挤、欺负等问题,从而影响学习。
转化策略: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培养学生之间的友善和合作精神,减少排挤现象的发生。
学校和家庭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总结起来,学困生的成因有个人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两个方面。
学困生的心理状况分析及原因
学困生的心理状况分析及原因端树小学陈晓燕我认为:学困生的学习困难是指学生的智力发展正常,身心发展水平正常,但学习效率低下,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学习成绩与其他学生相比有明显差异。
究其原因,既有先天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更与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关。
我们认为,学困生在心理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学习态度偏差由于此类学生长期学习成绩偏差,教师对他们的重视不够,成为被遗弃的“羔羊”,又兼于他们在学习上常常遭到挫折和失败的打击,仅仅靠自身的力量难以走出失败的困境,没有成功感,对学习缺乏自信心,久而久之,形成了学习兴趣淡漠,缺乏学习目的和自觉性,学习不专心,注意力分散,消极应付作业等心理状态。
这种状态严重地制约了这类学生的进步,成为他们难以走出学习困境的原因之一。
(2)学习技能存在障碍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不能与相应的技能相结合,不能将知识转化成某种技能和能力,进而出现阅读、表达、计算、写作、会话等技能的缺陷。
这种学习技能上存在的障碍使他们难以走出学习困境的原因之二。
(3)情绪情感消极通过对有关材料的分析研究,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学习困难,并不是智力比其他学生差多少,而是由于消极情绪情感对学习活动的干扰。
(4)意志薄弱在与学困生进行座谈的过程中,80%的学生反映,自己很想把学习搞好,在教师和家长的关心和帮助下,他们也曾努力过一段时间,但由于基础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困难,一时又难以克服,渐渐地放弃了努力,这些都是由于学困生意志薄弱的心理品质所引起的。
他们缺乏自制力,不能控制、约束、协调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也不能支配自己去克服困难,所以导致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和学习不景气的局面。
这是制约他们走出学习困境的原因之四。
(5)学习策略和方法欠缺学习策略和方法是指学生掌握、理解和学习知识、支配调控学习过程所采用的方式方法的总称。
其内容包括制定学习计划,科学安排学习时间,自我管理能力,认真听课技术以及读书、记忆、思维、复习、应试、联想与创新的策略等。
关于初中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关于初中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成因分析摘要:学习困难问题广泛存在于初中教学中,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关注。
大量研究表明,在世界各地,学习困难生的产生严重影响了教育效果,并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发展,甚至引发了青少年犯罪等社会问题。
本文探究了初中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以及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减少初中学困生的产生。
关键词:学困生初中教育表现对策;前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初中教育经过了全面的改革,但是初中生厌学、逃学、辍学的现象仍是很普遍。
怎样提升教学质量,避免学困生的产生,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笔者通过对实际教学中实例的分析,论述了学困生心里问题的表现和成因。
一、初中学困生成因分析1.社会负面影响。
初中生所了解和接触的社会现象对其性格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很大程度上受到生活环境质量的影响。
初中生普遍对身边人事没有正确的辨识和判断,对于自身未来发展和世界观都没有明确的认识。
一些社会中的腐败现象如坑蒙拐骗、赌博等在潜移默化中负面影响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懒惰、不求上进的现象。
近些年毕业生就业问题愈加严重,也使得初中生看低学习的意义,认为学习并没有什么价值,毕业了还不是难以找到工作。
这极大地削弱了初中生的学习热情,最终导致学困生不断增多的现象[1]。
2.学习过程枯燥,教师缺乏有效引导。
初中教学的课程内容急功近利,注重考试成绩,同现在社会脱轨,脱离实际生活,打消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育工作者面对这一现状,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手段改善教学问题,而是遵循单方面灌输的教学套路进行备课,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充当听众的角色,并没有太多机会参与到课堂中。
教师没有以生为本,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这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差,甚至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
二、减少学困生和避免学生分化的方式1.革新教学理念。
各级教育工作者都应纠正升学率第一的教学倾向,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学困生心理特征与教育
学困生心理特征与教育
学困生通常指那些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表现不佳的学生。
他们可能存在各种心理特征,这些特征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教育。
以下是学困生心理特征以及相应的教育建议:
1. 学习动机不足:学困生可能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觉得学习枯燥乏味或没有意义。
教育者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提供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学习任务,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2. 低自尊和自信心不足:学困生可能因为长期的学习困难而产生低自尊和自信心不足的问题。
教育者可以通过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
3. 学习焦虑和压力:学困生可能因为对学习的担忧和压力而感到焦虑和紧张。
教育者可以通过创造轻松、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采用积极的学习策略,如分解任务、制定学习计划等,以减轻他们的学习焦虑。
4. 注意力和专注力问题:学困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和专注力不足的问题。
教育者可以采用一些注意力训练方法,如注意力训练游戏、冥想等,帮助学生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
5. 缺乏学习方法和策略:学困生可能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教育者可以教授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和策略,如预习、复习、做笔记等,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
针对学困生的教育,需要教育者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同时,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与家长合作,提供支持和帮助,都可以促进学困生的学习和发展。
初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初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人生道路中的一次关键转折点。
随着学习任务的增加和学科内容的复杂性,一些学生开始表现出学习困难的迹象,他们被称为初中学困生。
那么,初中学困生出现的成因是什么?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呢?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
初中学困生出现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动力不足。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学科内容都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化,学习压力也随之增加。
一些学生因为学习兴趣不高或者对所学科目没有明确的认同感,导致他们对学习失去了动力,表现出消极的态度和行为。
这种情况下,学生容易放弃学习,从而产生学习困难。
学习方法不当。
初中阶段,学生面临不同学科的学习,每门学科都有各自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一些学生可能没有掌握好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一些学生可能抱着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知识,而没有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遇到难题时就束手无策,产生学习困难。
家庭环境影响。
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是巨大的。
一些学生可能由于家庭条件不好或者家庭成员的教育观念不正确而受到影响,导致学习困难。
一些家长可能对学习过度关注,过分施加压力,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也会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
自身心理问题。
一些学生可能因为自身的心理问题,比如自卑、自尊心缺乏、焦虑、抑郁等问题,导致他们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出现学习困难。
针对初中学困生出现的成因,我们应该采取一些对策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
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学校应该通过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认同感。
老师可以通过讲解生动、教学有效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学校可以进行学习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态度,增强学习自信心。
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学习方法指导课程,教导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示范如何正确学习,指导学生如何理解知识、掌握技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初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初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初中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
也正是由于学习压力的增加,导致了一部分学生成为了初中学困生。
那么,初中学困生的成因是什么呢?又该如何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对策呢?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
一、初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1.学习压力过大随着升学压力的增大,学生们不得不面对日益增加的学习任务。
在课堂上,他们需要努力跟上老师的讲解;在家庭中,他们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完成作业。
这种学习压力对一些学生来说是巨大的,往往会导致他们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
2.学习方法不当有些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问题,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或者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
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进而影响学习成绩。
3.缺乏学习动力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动力是一种常见的问题。
有些学生可能因为对所学知识缺乏兴趣,或者因为成绩一直不理想而失去了学习的信心。
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会出现学习困难。
4.家庭背景问题一些学困生的家庭环境可能存在问题,比如父母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的学习,或者是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导致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等。
这些问题都可能成为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5.心理问题有些学生可能出现了心理问题,比如学习焦虑、自卑等,这些问题可能会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
上述种种都是初中学困生产生的主要原因,也是关乎学生成长的重要问题。
下面我们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
二、初中学困生对策建议1.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
这包括进行分析自己的学习问题,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学校应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学习方法的讲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
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可以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或者是推出一些有趣的学习教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也应该注重挖掘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从而让学生能够保持较高学习动力。
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及矫正研究
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及矫正研究
学困生是指在学业上遇到困难的学生,他们的心理问题可能与学习压力、自我认同、社交关系等多个方面有关。
以下是学困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矫正策略:
一、学困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
1. 学习压力过大: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较大的压力,他们可能因为无法跟上学习进度、无法完成学习任务而感到焦虑和无助。
2. 自尊心受损:学困生可能会因为学业成绩不佳而感到自卑和自我怀疑,认为自己无法取得进步,从而失去信心。
3. 社交焦虑:学困生可能因为担心被他人评价而不敢与同学交流,导致社交能力受限。
4. 抑郁情绪:学困生可能因为学业压力和心理困扰而产生抑郁情绪,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活力等症状。
二、矫正学困生心理问题的策略
1. 建立支持系统:学校和家庭应该为学困生提供支持,帮助他们减轻学习压力,增强自信心。
可以组织学习小组、提供课后辅导等多种形式。
2. 调整学习方法:针对学困生的学习困难,可以引导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 培养自尊心:通过鼓励、肯定等方式帮助学困生建立自尊心,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4. 增强社交能力: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与同学建立
良好的关系,提高社交能力。
5. 关注心理健康:定期对学困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扰,增强心理素质。
6. 与家长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和支持学困生的成长。
综上所述,学困生的心理问题需要得到充分的关注和解决。
通过建立支持系统、调整学习方法、培养自尊心、增强社交能力和关注心理健康等策略,可以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困扰,取得学业上的进步。
初中“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初中“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成因摘要:学习困难是在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对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二年级六个班进行班主任访谈,家长访谈和学生访谈,共收集到20名学困生的详细资料,访谈过程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以真诚、共情和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态度与访谈对象交流,通过整理和分析访谈结果,发现初中”学困生”的心理问题的表现在自卑和失落情绪、学习动机受损、意志力低下、心理落后于生理发展等方面,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可以分为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三个方面。
关键词:学困生;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学习困难问题是一个世界各国在教育领域普遍受人关注的话题,许多调查研究表明,在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领域中,大批的学习困难学生的存在严重困扰着各国教育的发展,影响着教育的效益,甚至带来了众多的类似青少年犯罪、吸毒等社会问题,制约着各国经济的发展。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刻不容缓,21世纪的教育呼唤培养健全人格的学生,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要求基础教育肩负起培养终身学习型学生[1]。
一、”学困生”的界定学习困难也称学业不良、学习障碍、学习缺陷、学习无能等,学困生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的眼科医生摩根提出来的,他从医学的角度出发,把那些能够辨认词汇但是不知道词汇的意义的儿童定义为”problem student”,即学困生[2]。
到20世纪50年代研究角度从医学转向为心理学和教育学。
有关学困生的定义很多,本文采用在教育界普遍认可的定义,将”学困生”界定为智力正常,学习成绩明显低于本年级平均水平,不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3]。
二、”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对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二年级六个班进行班主任、家长和学生访谈,共收集到20名学困生的详细资料,访谈过程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与访谈对象平等的交流,通过整理和分析访谈结果,发现初中”学困生”的心理问题的表现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自卑情绪和失落感明显在中学里,学习成绩是鉴定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而学习困难学生的成绩在班级的后面位置,由此产生了自卑和失落情绪,久而久之同学间的交往也在减少,上课发言的机会也不多,成了”学困生”。
学困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汇报人: 2024-01-09
目录
• 学困生心理障碍概述 • 学困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 学困生心理障碍的对策
01
学困生心理障碍概述
定义与特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定义
学困生心理障碍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遇到困难,导致心理上的困扰和失 衡,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特征
学困生心理障碍通常表现为焦虑、自 卑、厌学、逃避等情绪和行为问题, 可能伴随着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 退等症状。
影响学业成绩
心理障碍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成绩下降,甚至可能使学生无法完成 学业。
影响心理健康
心理障碍可能导致学生出现抑郁、焦 虑等心理问题,影响其心理健康和生 活质量。
影响人际关系
心理障碍可能导致学生出现社交障碍 ,影响其与他人的交往和沟通。
影响未来发展
心理障碍可能影响学生的职业规划和 未来发展,使其在面对挑战时缺乏自 信和勇气。
常见类型与表现
焦虑型
表现为紧张不安、担心害怕, 常常伴随着失眠、头痛等身体
症状。
自卑型
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自己无 法克服学习困难,常常陷入自 我否定和消极情绪中。
厌学型
对学习失去兴趣和热情,常常 逃课、旷课,对学习任务持消 极态度。
逃避型
常常采取逃避的方式来应对学 习困难,如撒谎、编造理由等
。
心理障碍的负面影响
02
学困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及指导
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及指导
学困生是指在学习方面遇到困难的学生,他们可能表现为无法集中注意力、记忆力差、理解能力弱、学习成绩差等。
学习困难本身并不是一个心理问题,但是长期面对学习挫折容易引发心理问题。
1. 自卑感
学习困难可能导致学生自信心的下降,进而产生自卑感。
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不够聪明,无法达到其他同学的水平,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
应对方法:鼓励学生不要过分强调成绩,而是注重进步,每次进步都应该得到肯定。
同时,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才能,提高自信心。
2. 焦虑和压力
学习困难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和焦虑。
他们可能会感到压力巨大,害怕失败,进而导致学习焦虑。
应对方法: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学习,明确学习的目的和重要性,并指导他们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适当放松,减轻压力和焦虑。
3. 抑郁和情绪障碍
长期的学习困难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导致抑郁和情绪障碍。
他们可能会感到无助、无望和失落,甚至出现自杀倾向。
应对方法: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引导他们寻求帮助。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采取措施帮助他们缓解负
面情绪。
总之,学习困难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学习问题,而是与学生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应该给予学生及时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重建自信,提高学习水平和心理健康。
初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初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初中阶段是一个学生学习成长的关键阶段,但是很多学生在这个阶段会出现学困、焦虑的现象,表现为学习成绩下滑、偏科、失眠、厌学等。
造成初中学困的因素较为复杂,以下是常见的成因和对策。
一、情感问题1.心理问题许多初中学生压力较大,常常无法承受这一阶段的学习压力,从而导致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对策: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并认识自己的情感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应对方法。
2.家庭问题一些学生可能面临家庭问题,如父母离异、家庭成员疾病或失业等。
这会导致学生情绪低落,从而衍生出学习问题。
而且,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经常关注学生的成绩和排名,这也会对学生的情感产生不良影响。
对策:学校与家长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家庭问题。
还应加强家长的教育,引导家长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学术成绩。
二、学习问题1.学习方法许多初中学生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效率很低。
如死记硬背、失去兴趣、缺乏思维训练等,这些问题会导致学生难以掌握知识点。
对策:学校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了解与掌握各种学习技巧,如速读、思维导图等。
2.课业重压初中生面临的题海和作业量极大,在课业上长时间地压迫下,让学生疲于应付。
这些任务不仅让学生面临学习上的挑战,还让他们无法得到丰富的生活经验,从而导致生活乏味。
对策:学校应该合理安排课业任务,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课外活动和学习其他技能。
三、学习环境1.同伴关系初中阶段,学生的同伴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同学处得不好,会使他们陷入孤独和自闭的状态。
对策:学校应该建立一个和谐积极的同伴关系环境,对于学生之间的矛盾和纷争,进行及时、公正地处理。
在家庭环境中,可能有物质条件和非物质条件的不利因素,这些问题会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负面的作用,从而导致学习能力的下降。
对策: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家庭教育,提醒家长合理安排学生的时间和生活环境,让学生有宽松的家庭环境。
“学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与表现
制定有关资料,进行系统学习;
制定研究计划,形成实施方案;
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的调查问卷
【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有利条件】
(写人、财、物的条件)
【预期研究成果】
(写成果的主要内容,而不是成果的表现形式)
相关学科关于课题的阶段性小结,论文,经验总结。
优秀教学设计,特色案例,个案集体。
(3)对于厌学的心理,我们可以通过调查,了解产生厌学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愉快教育、成功教育,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成功感,变厌学为乐学,促进学困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学困生的教育要因人而异,教师首先以真诚的爱心去爱护学生,使师生之间产生心灵的共鸣、达成心灵的沟通。同他们谈心,介绍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表扬他们的进步,鼓励他们前进。古人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对学生亲如家人,易于消除学生的胆怯的心理障碍;
【拟解决的问题】
(1)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往往与他们情感及意志薄弱有密切关系。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树立人本主义的学生观与教育观,尊重学困生的情感与尊严,挖掘非智力因素,用期望的春风融化覆盖在他们心灵中的冻土,从而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和戒备心理。
(2)对学生的逆反心理,我们应注意借助师生双方的心理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运用疏泄的方法,深入了解前因后果,主动接近他们,通过谈心疏通思想,才有可能解开他们思想疙瘩,澄清是非,并通过做好班级学生、家长工作,形成团结、友爱、互助的学习生活环境,减轻学困生的逆反心理压力。
6、随意型:平时学习不努力,无所谓,家长也管不了,听之任之。
7、牵连型:有些人本来学得还可以,但由于班级普遍差,周围环境不好,只求随大流,结果走下坡路。
8、被动性:不抓不学,抓紧就学好,抓一抓才学一学,不自觉。
学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学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学困生是教学工作中必须面对的一个客观存在的群体,每一个学困生的形成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其往往是在学生偶然的行为,在承受了来自老师、家长不公正、不正确的处置方式之后,自暴自弃、一落直下。
再加上马太效应的影响,造成优秀的更优秀,落后的更落后。
应该说不当的教育方式和缺乏爱心的教育是造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
学困生常生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以下这样几个方面:1、自卑心理:学困生一旦形成,最常见的心理是自卑,在这种心理作用下,认为自己先天即不足,后天又失调,自然无法与别人竞争。
在自卑心理作用下,他们为引起别人的注意,常做出一些荒诞的举动,以证明自己的存在,结果适得其反。
2、追求刺激:学困生一旦进入学困状态,书本对于他们成了身外之物,对于成绩,他们看的更淡,他们追求的是刺激,是快乐,是同学和同学之间的一种感觉,只要条件许可,他们会吵一节课,闹一个通宵,而不去考虑别人的感受和看法。
模仿虚拟人物的行为,彼此间称兄道弟,做事不讲情理,不讲是非。
3、虚幻的期望:学困生在学困之后,思维的方向和方式发生转变,他们不再局限于书本和学校,紧盯社会的潮流变化。
崇拜大款明星,崇拜一夜成名。
在虚荣、享乐、攀比的心理作用下,他们急功近利,甚至不惜铤而走险,做一些与常理不合的事情。
4、逆反心理:学困生长期处在学习最底层,激情得不到释放,有时教师的一句表扬会让他们高兴好几天,但有时教师不经意间的一个眼神,却可能招致他们激烈的抵触情绪,或者是逆反心理,相应的逆反心理一旦形成后,学困生不是退避三舍,而是“积极表现”,故意违反课堂纪律,以证明自己的存在。
以上只是学困生最常见的一些心理,都是反作用的一面,实际上学困生也有很突出的东西,比如学困生长期处于被动局面,长此以往,他们易满足,耐挫力强,豁达乐观,干活积极主动,进入社会后适应性比较强。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针对学困生的问题,立足他们的长处,采取相应的对策,就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塑造他们良好的人格。
初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初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资源的不断丰富,学生们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
仍有一部分学生面临学习困难,成为所谓的“学困生”。
学困生不仅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困扰,也令家庭和学校陷入焦虑和无奈的境地。
了解初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对于帮助学生有效地克服学习障碍,提高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一、成因分析1.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内在推动力,学生是否有充足的学习动力,直接影响着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成果。
一些学困生在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下,会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学习消极,成绩下滑。
2.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一些学困生由于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无法有效地掌握学习技巧,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佳。
3.家庭环境不良家庭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学困生可能来自于家庭环境不良的家庭,缺乏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家庭教育,这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产生负面影响。
4.压力过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们的学习压力也与日俱增。
一些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产生了心理障碍,导致学习困难和学习不良的情况。
5.学习环境差学习环境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
一些学困生可能由于学校环境、师生关系等问题而导致学习动力下降,学习成绩不佳。
二、对策建议学校教育者和家长都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乐于学习。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兴趣小组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学校和家长可以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技能。
任课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家长应该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鼓励孩子积极学习。
学校也可以通过开展家校沟通、家长学校教育等活动,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学习。
4.减轻学习压力学校应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适当减少应试教育比重,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初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初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初中时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阶段,也是学习压力最大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阶段,一些学生可能会面临学习困难,成为所谓的“学困生”。
学困生通常表现为学业成绩下滑、学习兴趣减退、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会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深入了解初中学困生的成因,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一、成因分析1. 自身因素初中是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过渡阶段,学习压力和学科内容的难度都有所增加。
一些学生可能在这个阶段出现自身因素导致的学习困难,比如学习习惯不良、注意力不集中、自律能力较差等问题。
2.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一些家庭可能存在着教育观念不正确、家庭教育资源匮乏、家庭氛围不好等问题,这些都可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3. 学校因素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一些学校可能存在着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师资力量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都可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
4.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也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
一些社会现象可能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比如网络依赖、消极人生观等,都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
二、对策探讨1. 强化自身管理能力学生可以通过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合理规划学习任务、提高学习主动性等,来强化自身的学习管理能力。
2. 家庭教育引导学校和家庭之间要加强沟通,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鼓励,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并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支持。
3. 加强学校教育质量学校要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师资力量,改善教学环境,扩大教育资源,多样化课程设置,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平台。
4. 社会教育引导社会要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引导青少年正确利用网络,建立科学的学习生活方式,多参与有益的社会活动。
初中学困生的成因有很多,解决学困生问题要从多方面入手,既要注重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也要注重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教育支持。
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业情绪特点及影响因素探究
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业情绪特点及影响因素探究初中语文学困生指的是在初中阶段,对语文学习有一定困扰和困难的学生。
他们的学业情绪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学习厌恶情绪浓厚。
初中语文学困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对阅读、写作等活动感到厌烦,对课文内容和语文知识掌握不主动。
二、学习自卑心理较重。
初中语文学困生对自己的语文学习成绩不自信,常常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容易产生自卑情绪,影响学习积极性。
三、学习焦虑情绪明显。
由于对语文学习缺乏信心,初中语文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紧张和焦虑,不敢表现自己,担心出错和被同学嘲笑。
四、学习消极行为较多。
初中语文学困生往往缺乏主动学习的意愿,对学习任务敷衍了事,容易产生逃避、拖延、敷衍等消极行为,养成不良学习习惯。
以上学业情绪特点的形成和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学习环境因素。
学习环境的不良影响,如教育资源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学习氛围不好等,容易使初中语文学困生产生消极的学业情绪。
二、学习方法因素。
初中语文学困生对语文学习方法掌握不好,缺乏合理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学习困难增加,容易影响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三、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教育对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业情绪有一定影响。
若家长对学习过于严厉、苛刻,或者缺乏对学生的关心和支持,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卑和焦虑情绪。
四、个人因素。
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业情绪与个人的性格、兴趣爱好、自信心等因素相关。
个性内向、自卑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学习焦虑情绪;喜欢阅读、写作的学生更容易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
针对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业情绪特点和影响因素,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善:一、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通过教育教学手段,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
三、加强家庭教育。
家长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和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学习困难。
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业情绪特点及影响因素探究
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业情绪特点及影响因素探究一、学业情绪特点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业情绪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 学习动力低落:学困生通常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和激情,对学习任务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常常感到厌烦和疲倦。
2. 自卑感强烈:由于语文学习困难,学困生在班级中常常感到自卑,容易被同学取笑和排挤,从而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和负面评价。
3. 情绪波动大:学困生的情绪常常处于波动状态,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情绪失控,出现焦虑、紧张、抑郁等情绪问题。
4. 学习态度消极:学困生往往对语文学习抱有消极的态度,认为自己无法掌握和理解课堂内容,对考试成绩不抱有期望值。
1. 学校教育环境:学困生的学业情绪受到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例如教学方式单一、重视应试教育、缺乏个性化教学等,都可能导致学困生学习压力增大和学习动力下降。
2. 家庭教育环境:学困生的学业情绪也与家庭教育环境有关,例如家长对学生的期望过高或过低、家庭关系紧张或疏离、家庭对学习的重视程度等,都可能对学困生的学业情绪产生复杂的影响。
3. 个人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学困生的学业情绪也与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密切相关。
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在语文学习上面临困难,导致学习情绪受到负面影响。
学习方法不当也可能导致学困生学习效果不佳,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学业情绪。
4. 社会环境和自身发展需求:学困生的学业情绪还会受到社会环境和自身发展需求的影响。
例如同伴关系的影响、社会评价的压力、成长发展阶段的身心变化等,都会对学困生的学业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
结论: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业情绪特点主要表现为学习动力低落、自卑感强烈、情绪波动大、学习态度消极等。
而这些情绪特点受到学校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环境、个人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以及社会环境和自身发展需求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要促进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业情绪调适和提升,需要全方位地从教育改革、教学改进、家庭教育和个人心理素质培养等多个层面入手,提供适应学困生学习需求的教育环境和支持。
“学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与表现
(3)实施分层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了便于向学习困难者施教,可根据班上学困生所占的比例来实施分层教学。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写如何开展研究和采取的研究方法)
1.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一种兴趣。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作为教师应善于结合课本内容,介绍一些古今中外学科史,或有趣的学科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尽情地“欣赏”。
6、随意型:平时学习不努力,无所谓,家长也管不了,听之任之。
7、牵连型:有些人本来学得还可以,但由于班级普遍差,周围环境不好,只求随大流,结果走下坡路。
8、被动性:不抓不学,抓紧就学好,抓一抓才学一学,不自觉。
9、骄娇型:这类学生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养成了高傲自私和心胸狭隘的性格。怕苦怕累,盲目骄傲,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逐渐退步,虽多次失败,并不感到难为情,家长宠溺,反而责怪教师教不好。
2、基础型:原来基础比别人差,上课听不懂;或身体差,缺课多,因而掉队了。这类学生想赶上去又怕吃苦,往往原地踏步甚至下滑。
3、缓慢型:能学会,就是接受速度慢。来不及消化巩固,新的一课又来了,夹生的勉强跟着学下去,以至恶性循环。
4、厌学型: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缺乏毅力,怕吃苦,自动放弃。
5、对立型:由于受到家长或老师的批评,对家长或教师不满,产生逆反心理而赌气不学,逐渐掉队。
初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初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初中学困生是指在学习中存在各种问题和困难,难以取得满意的成绩的学生。
学困生的成因很复杂,包括家庭环境、个人性格、学习方法、学科特点等多方面原因。
针对初中学困生的问题和困难,采取相应措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下面就初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进行阐述。
一、成因1、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学生的家庭可能存在亲友的团聚、娱乐、消费等,导致学生缺乏学习时间和学习环境,阻碍学生成长;有些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不能给予孩子足够的生活和学习支持,在学习上受到限制。
2、个人性格学生的个人性格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一些学生性格内向、怯懦,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感受,不愿意向老师请教,导致问题积聚;有些学生性格偏激,容易感情用事,失去冷静分析问题的能力,影响学习;3、学习方法初中的学习内容较复杂,有些学生学习方法不正确,不科学,不能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不能适应学习内容的变化和要求,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4、学科特点不同学科的学习有不同的特点,对于某些学科,学生理解困难,难以掌握要点,例如数学、物理等。
同时,不同学科的学习需求也不同,需要学生具备不同的能力和素质,例如语言学习需要理解力和记忆力,而科学学科需要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对策学生的家庭环境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学习的重要性,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在学习时,要创造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和支持,给予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支持。
2、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学生的个人性格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学校和家长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
通过家长、老师、同学、心理咨询等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克服自卑、焦虑、情绪不稳定等问题,提升个体自信心和积极性。
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拥有科学、高效的学习工具。
例如制定学习计划、积极思考问题、及时整理笔记、学会自我评价、和他人交流讨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学习困难是在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对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二年级六个班进行班主任访谈,家长访谈和学生访谈,共收集到20名学困生的详细资料,访谈过程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以真诚、共情和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态度与访谈对象交流,通过整理和分析访谈结果,发现初中"学困生"的心理问题的表现在自卑和失落情绪、学习动机受损、意志力低下、心理落后于生理发展等方面,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可以分为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三个方面。
关键词:学困生;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学习困难问题是一个世界各国在教育领域普遍受人关注的话题,许多调查研究表明,在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领域中,大批的学习困难学生的存在严重困扰着各国教育的发展,影响着教育的效益,甚至带来了众多的类似青少年犯罪、吸毒等社会问题,制约着各国经济的发展。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刻不容缓,21世纪的教育呼唤培养健全人格的学生,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要求基础教育肩负起培养终身学习型学生[1]。
一、"学困生"的界定学习困难也称学业不良、学习障碍、学习缺陷、学习无能等,学困生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的眼科医生摩根提出来的,他从医学的角度出发,把那些能够辨认词汇但是不知道词汇的意义的儿童定义为"problem student",即学困生[2]。
到20世纪50年代研究角度从医学转向为心理学和教育学。
有关学困生的定义很多,本文采用在教育界普遍认可的定义,将"学困生"界定为智力正常,学习成绩明显低于本年级平均水平,不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3]。
二、"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对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二年级六个班进行班主任、家长和学生访谈,共收集到20名学困生的详细资料,访谈过程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与访谈对象平等的交流,通过整理和分析访谈结果,发现初中"学困生"的心理问题的表现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自卑情绪和失落感明显在中学里,学习成绩是鉴定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而学习困难学生的成绩在班级的后面位置,由此产生了自卑和失落情绪,久而久之同学间的交往也在减少,上课发言的机会也不多,成了"学困生"。
经过多次心理调查研究表明[4],学困生最初总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学习方法不得当,知识链出现了断裂,新旧知识不能融合贯通综合应用,他们逐渐会产生畏难情绪。
如果这种情况在较长时期内没有得到改善,那么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落后于其他的同学。
即使这个学生在其他方面有许多优点,一旦学习成绩落后,自卑和失落的情绪油然而生。
下面就是一个案例。
no.1 男。
读小学时数学成绩优秀,参加"奥数"曾获奖。
考上初中后,由于不适应初中生活,父母又远在外地打工,家人无法知道他在学校的情况,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升入初二后,由于知识的增多,成绩已远远落在别的同学的身后,因此,对自己的学习灰心丧气。
在教室里,经常趴在桌子上睡觉,不接受老师的教导与管理。
(二)"习得性无助"导致学习动机受损由于学习基础差,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老师讲课的过程中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有的学习困难的学生虽然试图努力改变自己的学习现状,但收效甚微,因为每次考试都是以失败告终,从来没有体验过成功的感觉,这样就产生了"习得性无助",也就是通常我们说的自暴自弃,索性不去努力学习,自由散漫。
以下是访谈中的一个真实案例:no.2 男。
在小学,该生积累了顽劣的坏习惯。
懒惰、骂人、动手等,让学生们意见颇大,根据班规,给予严惩。
数学上课不认真听讲,导致简单的知识没有掌握。
因为每节课都让老师"头疼",学习不思进取,每次考试都在及格线左右徘徊。
似乎"差生"已经成为他的理所当然的称呼。
(三) 意志力和自控能力低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5]。
学生意志力差主要指学生在克服学习困难的过程中坚持性、自觉性差,控制能力低。
有的学生经过老师无数次的批评教育仍然我行我素,学习依旧没有起色,这就是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差。
下面的案例就是很好的说明:no.3女。
曾一度出现厌学、逃学心理,书包里装的不是课本,而是小说、散文集等书籍。
不喜欢枯燥的知识的学习,喜欢阅读休闲读物,打发时间。
自由散漫,对学习和前途事情都不上心。
(四) 心理的发展落后于生理成熟产生行为失衡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阶段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在这一时期,初中生的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形的改变、内脏机能的成熟和性成熟三个方面,生理上的成熟使得初中生在心理上产生成人感,他们希望获得承认的某些权利,找到新的行为标准并渴望变换社会角色,然而由于他们的心理水平有限,许多期望不能实现,从而产生了挫折感,面临着一些危机而产生一些心理和行为问题。
学习困难的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有:对异性的渴慕和逆反心理等。
下面的是访谈中的一个典型案例:no.4 男。
由于在学校成绩不好,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不好好完成,班主任找到家长,让家长协助管理。
但是该生的家长平时不及时与孩子沟通,固执地认为孩子学习不好是不努力造成的,就进行粗暴的干涉,有时候打骂孩子,限制孩子的自由,由此,该生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和强烈的逆反心理,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和父母交流,不听他们的管教。
三、"学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学困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涉及到许多方面,本研究根据访谈的对象和内容认为应该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方面来考虑,外部原因包括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内部原因包括:学困生自身的性格、兴趣、价值观、心理素质等方面。
(一) 家庭因素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的氛围都熏陶着孩子,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
1、父母离异,家庭残缺是影响学困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家庭的破裂对孩子的打击是巨大的,没有了完整的家庭会使孩子的安全感降低,孤独感增强,使孩子产生痛苦的体验而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孩子的学习出现严重问题,心理也出现障碍。
2、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使孩子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父母总是怀着一颗望子成龙的心态去教育孩子,有的父母年轻时候没有读过多少书,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完成自己未达成的心愿,使孩子成为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由于父母的过高的期望,孩子产生了无形的压力,每次考试的时候都会出现紧张、心慌等考试焦虑的现象,孩子怕自己考试成绩不好而辜负了父母的厚望,对不起父母的养育的恩情。
下面的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no.5男。
升入初中以来,每遇到考试心情就紧张、害怕。
面对着试卷,脑子里全是父母的期望、班主任、任课老师的关切以及班级的地位。
后来了解到该生的父母对其要求一向严格,希望孩子以后能够考上好大学,每天晚上到十一点钟才能入睡,还利用周末时间给孩子聘请了数学、语文、英语三科的家教。
3、父母的工作忙,无暇顾及孩子而使其放任自流。
由于父母的工作忙,都没有时间专门陪孩子做功课,平时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有些学习困难的孩子的自控力较差,没有了家长的督促,自己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也很少了,这样就导致这些孩子进入"学困生"的行列。
下面是个这样的例子:no.6男。
孩子上学前很少接触书籍,父母忙于事业,忽略了孩子。
发现孩子表达和理解能力比较差,对新知识接受起来较慢。
母亲能够积极与老师交流,尽量配合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但时间上不能保证。
现在母亲生了二胎,对孩子所付出的时间可想而知。
(二) 学校因素的作用在我国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孩子们,孩子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进步往往位列其次,还是更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好坏。
因为高考的指挥棒的指挥下,孩子的任务就是考出高分数,而学习困难的学生没有考出高分数,就可能受到老师的忽视或者同学的嘲笑。
而产生了心理问题。
1、片面追求高分数挫伤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给孩子巨大心理压力由于复杂的社会原因,我国的教育机制还是通过考试遴选人才,高考似乎成了每个学生通向梦想彼岸的必经之路,所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就是孩子们的重要任务,许多中学以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通过大量的题海战术寻求出路,如果把教育教学的目标仅仅限制在知识的一角,那么学生的认知、情绪情感、意志的培养就会遭受破坏,学生的学习更加被动,"学困生"数量增加。
2、教师对"学困生"的态度影响其心理健康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是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家长。
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待"学优生"和"学困生"的态度也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关注和培养学习优秀反应机敏的"学优生"而忽视了"学困生",对学习优秀的学生的期望很高,而对学习差的学生的期望很低的话,不同的期望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会导致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7]。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对学困生的消极态度就影响了他们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3、同学对"学困生"的态度影响其心理健康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同伴群体对待"学困生"的态度也是影响其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学习的任务,往往需要同学间的互相帮助来完成,如果这些学习成绩差的孩子们因为成绩的原因得不到周围同学的认可,那么他们就会变得越来越孤独,越来越不合群,成绩也每况愈下。
(三)自身因素的影响1、元认知能力不足元认知就是指对自己认知的认知。
学习就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元认知在此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8],学困生在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策略的运用方面不如正常的儿童,他们缺少对认知过程的自我认识,不能分类和整理材料,采用低水平的认知加工策略,这些都说明了学习困难的学生缺少元认知能力。
2、学习动机差,学习的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的意义重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必须有志于学,乐于学,才能取得优良的学习成绩。
尤其当学生不存在智力的缺陷时,学习动机的有无和强弱对学习的影响至关重要[7]。
大量的研究发现,学习动机的指向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业成就。
这就意味着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偏低是产生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
3、心理承受能力差,自信心不足由于学生成长环境、教育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等原因,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由于没有接受抵抗挫折教育,以及单独的心理辅导,而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有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旦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