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真菌猪苓共生的蜜环菌种类研究

合集下载

蜜环菌菌索培养特性的研究

蜜环菌菌索培养特性的研究
业 科学 . u ao n u A r Si20 , 4 1 )2 3— 75 J r l f h i g .c.0 6 3 (2 :74 23 on A i
责 任编辑
曹淑 华 责任 校对 胡剑 胜
蜜环菌菌索培养特性的研究
王 振河, 艳萍, 窦 赵现方, 伟 (南 技 院 物 程 , 新 40) 武忠 河 科 学 生 工 系河 乡50 南 33
丝形成 菌 索是 蜜环 菌属 的一 个重 要 特征 ,而 且 菌索 能够 从
基上 培养 的蜜 环菌 菌索进 行 观 察 ,结 果 发现 不 同培养 基 上 菌索 生长 特征 存在 明显差 异 , 察结 果 见表 1 ’ 观 。
表1 蜜环茵菌索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特征
为其提供营养物质的基物中伸出 ,进入另一个并不支持其 生长的基物中生长, 行使运输营养和水分的功能 , 因此研究 蜜环菌菌索的培养特性是研究蜜环菌栽培以及天麻 、猪苓 栽培的基础。笔者研究了蜜环菌菌索在不 同培养基上的培
摘要 研 究 了蜜环 茵茵 索在 7 不 同培 养基 上 的生 长特 性 , 果表 明 : 种 结 茵索在 蛋 白胨 综 合 P A培 养基 和综 合 培 养基 上 生 长速 度 最 D 快, 分别 为 5 2和 4 5m / , 满斜 面的 时 间分别 为 2 和 2 , . O . md 长 3 O 3 而且 茵 索生长 势强 、 d 分枝 多、 密度 高。 关键 词 蜜环 茵 ; 茵索 ; 生长 势 ; 生长速 度 中图分 类号 ¥6 - 573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0 1—6 120 )2 23 —2 5 76 1 (06 1— 74 0
接种 5 , 2 ℃恒温箱中培养。 管 在 5
1 观察 内容 . 4

蜜环菌化学成分研究

蜜环菌化学成分研究

蜜环菌化学成分研究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Vahl.Ex.Fr)Quel.],别名榛蘑,蜜环蕈,属担子菌纲,口蘑科,蜜环菌属,是一种与传统名贵中药天麻共生的药食两用真菌。

蜜环菌的子实体具有与天麻相似的功效,临床上可用于治疗肢体麻木、眩晕、神经衰弱等症。

研究表明,蜜环菌的菌丝体和发酵液也具有与天麻相似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

蜜环菌菌丝体中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原伊鲁烷倍半萜芳香酸酯类,嘌呤类,有机酸类,其中原伊鲁烷倍半萜芳香酸酯类成分为其特征成分,具有抗菌,抗肿瘤等生物活性。

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蜜环菌的药用价值,亟待明确其药效物质基础。

本研究在借鉴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液体发酵蜜环菌菌丝体的化学成分开展了系统研究,为其深入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本文采用硅胶真空柱色谱(VLC),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制备液相色谱及重结晶等分离纯化手段,从蜜环菌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共分离出36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各种光谱数据(1H-NMR,13C-NMR,1H-1HCOSY,HMBC,HSQC,NOESY 和 CD)鉴定出 34 个化合物,包括原伊鲁烷倍半萜芳香酸酯类化合物32个,黄酮类化合物2个,其中 16 个为新化合物。

化合物分别为:10α,13α-dihydroxyarmillaridin(MHJ1*)、蜜环菌子素(MHJ 2)、蜜环菌丑素(MHJ 3)、mellolide B(MHJ 4)、4’-methoxyarmilane(MHJ5*)、4’-methoxy-5’-chloroarmillane(MHJ6)、蜜环菌辛素(MHJ 7)、蜜环菌壬素(MHJ 8)、蜜环菌己素(MHJ 9)、蜜环菌戊素(MHJ 10)、蜜环菌癸素(MHJ 11)、10-dehydroxymelleoloede(MHJ 12)、4’-demethoxyarmillaribin(MHJ 13*)、armillaridine(MHJ 14*)、2’,5-epoxy-4-dehydroxyarmillaridiene(MHJ 15*)、(4R,5S,7R,9S,13R)-2’,5-epoxy-4-dehydroxyarmillarin(MHJ16*)、5’-chloroarmillaridine(MHJ 17*)、(4R,5R,7R,9S,13R)-2’,5-epoxy-4-dehydroxyarmillarin(MHJ18*)、蜜环菌甲素(MHJ 19)、蜜环菌乙素(MHJ 20)、蜜环菌丁素(MHJ 23)、1-dehydroxyarmily everninate(MHJ 24*)、(4R,5R,7R,9R,1 S)-2‘,5-epoxy-4-dehydroxyarmillarin(MHJ 25*)、蜜环菌寅素(MHJ26)、4-dehydroxyarmillarin(MHJ 27*)、4-dehydroxyarmillaridin(MHJ 28*)、4’-methoxyarmillasin(MHJ 29*)、4’-methoxy-4-dehydroxyarmillasin(MHJ 30*)、大豆素(MHJ 31)、4’-methoxy-8-hydroxymelledonal(MHJ 32*)、染料木素(MHJ 33)、10β,13α-dihydroxymelleolide(MHJ34*)、蜜环菌卯素(MHJ35)、蜜环菌丙素(MHJ36);其中 MHJ1、MHJ 5、MHJ13-18、MHJ24-25、MHJ 27-30、MHJ 32和MHJ 34为新化合物。

药用植物猪苓人工培植技术

药用植物猪苓人工培植技术

药用植物猪苓人工培植技术摘要介绍药用植物猪苓人工培植技术,主要包括猪苓繁殖、蜜环菌的培养、繁育场地选择与菌材培养、栽苓、适时采收等内容,以期为人工培植猪苓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药用植物;猪苓;人工培植猪苓俗称野猪粪,属真菌植物,为多孔菌科polyporus、Umbellatus(pers)Fr。

菌核入药,利尿通淋、除湿止泻、消肿、治急性膀胱炎等,产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省。

我省大通河、湟水河、隆务河流域及黄河干流两侧林区,在海拔2 200~3 700m的东南或西北坡,坡度25°~50°的桦树和云、桦混交林内均有生长;但在海拔2 200~2 600m居多,夏、秋季节当地群众采集晾干后出售;仅互助北山林区不完全统计已生产约20t,最高年份生产3 337kg。

随着人民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善入林区生态旅游。

由于林间人员活动频繁,四野践踏,加之群众无组织无计划乱采集,目前我省东部林区猪苓资源逐年减少;为保护种源、发展生产、增加林区群众经济收入,可试行人工繁殖。

有文献记载陕西汉中地区猪苓人工栽培已在生产上应用。

当林间温度低于5℃或高于25℃时猪苓即停止生长,呈休眠状态,如果温度达到8℃时开始萌动生长,在15~24℃生长最好,土壤要求含腐殖质丰富、疏松、透水良好、含水量10%左右、土壤酸碱度呈中性或微酸性。

猪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依靠蜜环菌供给营养。

按我省东部林区猪苓生长环境和物候因子均具备人工繁殖条件。

1猪苓繁殖1.1无性繁殖经过人工菌种的分离和培养可解决种源问题。

干燥菌核呈不规则块状(2.5~4.0)cm×(3~10)cm,表面黑色或黑褐色,凸凹不平,表皮有皱纹,断面为白色或淡黄褐色,猪苓的菌核为多年生。

菌核在猪苓生活史中占有重要位置:一是储存养分;二是抵抗不利的外界环境,当遇到气温过低、干旱等不利环境时呈休眠状态,待有了适宜的生活环境时菌核的任何部位都能萌发出新的菌丝。

猪苓纯菌种伴蜜环菌栽培技术

猪苓纯菌种伴蜜环菌栽培技术

子 的优 良子 实 体 做 种 菇 , 常 采 用 钩 悬 法 进 行 孢 子 分 离 , 通 将 种 菇 消 毒 后 , 成 熟 子 实 体 菌 盖 的 几 片 菌 褶 , 无 菌 不 锈 钢 取 用 丝 悬 挂 于三 角瓶 ( 广 口瓶 ) 或 内的 培 养 基 上 方 , 使 它 接 触 到 勿
化 。子 实 体 分 离 : 用 子 实 体 内部 组 织 进 行 分 离 , 获 得 优 利 是
2 蜜 环 菌 的培 养 方 法
将 5e m左 右 粗 的 阔 叶树 柴 棒 锯 成 长 3 m左 右 , 上 鱼 0e 砍
磷 口 , 纯 蜜 环 菌 或 无 杂 菌 的 旧菌 棒 培 养 新 菌 棒 , 法 是 : 用 方 铺
脂 1 1 , 1 0 L p 50 60 2 5 水 0m ,H .~ .。②麸皮一 g 0 葡萄糖培养基 :
麸 皮 5 , 萄 糖 2 , 酸 二氢 钾 2g硫 酸 镁 1 , 脂 1- 0g葡 0g磷 , . g琼 5 2
1 , 1 0 5 水 0mL培 养 基 的 制 作 和灭 菌 与常 规 方 法 相 同 。 g 0
112 分 离 方 法 ..
料 , 养 基 中 加 入 粗 1 2e 长 2 5e 培 ~ m, - m小 枝 条 , 袋 可 加 入 每 枝 条 2 0 。缝 隙 用 杂 木 屑 填 满 。 原 种 、 培 种 培 养 料 灭 03支 栽
菌 一 定 要 彻 底 , 须 在 严 格 的 无 落 件 下 接 种 , 种 培 养 过 必 条 菌 程 中 勤查 勤看 挑 去 带 杂 菌 的菌 种 , : 产 提 供 优 良菌 种 。 勾生
产 的 最 主要 原 因 之一 。
近 些 年 猪 苓 价格 不 断 上 涨 , 大 的 刺激 林 区 群 众 种 植 的 极 积 极性 , 用菌核 价格不断攀 升 , 种 目前 鲜 重 达 到 1 0 k 左 6 元/g 右 , 多 想 种 猪 苓 者 望 种 兴 叹 ; 猪 苓 菌 种 伴 蜜 环 菌 栽 培 法 许 纯 也 称“ 苓伴活树 栽培法 ”继猪苓菌 核仿野生栽 培技术后 , 猪 , 这 两 年 试 验 成 功 并 推 广 的 猪 苓 栽 培 新 技 术 。 在 猪 苓 菌 核 不 足 的 条 件 下 , 工分 离 提 纯 , 产 猪 苓 纯 菌 种 作 为 猪 苓 种 源 , 人 生 生产成本低 , 能迅 速 扩 大 种植 规模 , 同时 所 产 猪 苓 优 质 高 产 , 能 提 高 种植 效 益 。现 将 其 介 绍 如 下 。

野生猪苓生活环境考察报告

野生猪苓生活环境考察报告

野生猪苓生活环境考察报告摘要对野生猪苓的生活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生猪苓多数生长在海拔2 500~3 000m的高寒山区,且处在湿度较高的小溪边、冷杉以及栎树等残留的树桩下面,土壤pH值在6.5~7.0之间,土壤含水量范围为17%~45%,且周围的树木种类较多。

同时研究了与猪苓共生的密环菌生长情况。

关键词野生猪苓;形态;生活环境;密环菌猪苓(Polypor usumbellatus )别名粉猪苓、猪茯苓、野猪粪,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猪苓属。

我国猪苓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

猪苓作为中药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尤其是猪苓多糖的发现更是明确了猪苓的药用地位,它具有利水、消肿、降肝脂的功效,猪苓多糖配合其他药物对治疗癌症有一定的作用。

为了为人工种植猪苓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对野生猪苓的生活环境进行了考察。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石头乡野生猪苓及其生活环境。

1.2试验方法1.2.1海拔测定。

在采集野生猪苓的地点用GPS进行测定。

1.2.2土壤含水量测定。

称取土壤10g,放入10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后进行称重。

1.2.3土壤pH值测定。

将采回的几个地点的土壤与蒸馏水按1∶1体积进行混合,室温下静置30min后,用pH计测定土壤溶液pH值。

1.2.4周围树木种类观察。

在采集猪苓的同时记录其周围生长的树木种类。

1.2.5野生猪苓形态观察。

将采回的野生猪苓用自来水进行表面清洗,去除表面的土壤,使其露出本来的颜色及外部形态。

1.2.6蜜环菌形态观察。

将猪苓周围长有蜜环菌的树皮整个剥下后,带回实验室对其进行形态观察。

2结果与分析2.1野生猪苓的生长海拔野生猪苓的生长海拔高度测定结果如表1 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石头乡野生猪苓大多生长在海拔2 500~3 000m的高寒山区,且分布较广,可分布在含水量较多的小溪边,也可以分布在含水量较少的山坡上。

2.2土壤含水量测定野生猪苓生活环境中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猪苓的特征、习性及栽培(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猪苓的特征、习性及栽培(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猪苓的特征、习性及栽培(有温度的中药宝典)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pers.)fries」,别名野猪苓、猪屎苓、鸡屎苓。

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无隔担子菌亚纲、非褶菌目、多孔菌科、多孔菌属。

猪苓含有猪苓多糖和麦角甾醇等。

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pers.)fries」,别名野猪苓、猪屎苓、鸡屎苓。

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无隔担子菌亚纲、非褶菌目、多孔菌科、多孔菌属。

猪苓含有猪苓多糖和麦角甾醇等。

以菌核入药。

有利水、渗湿等作用,近年发现其对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

自古以来猪苓都靠采挖野生供药用,由于自然资源少,药用量增大,故供求矛盾日趋突出。

近年山西、陕西、甘肃等省野生变家种获得成功。

一、形态特征猪苓菌核生于地下,呈长形块状,或不规则球形,稍扁,有的分枝成姜状。

表面灰黑色,凹凸不平,有皱纹或瘤状突起。

干燥后坚而不实,断面呈白色或淡褐色,半木质化、质轻、略带弹性。

子实体从地下菌核生出,菌柄呈多次分枝,每枝顶端有一伞状或漏斗状肉质菌盖,直径1-4厘米,中央呈脐状,表面近白色至淡褐色,边缘薄而锐,且常常内卷,俗称“千层蘑菇”、“猪苓花”。

菌肉薄、白色,为孔状菌,孢子卵圆形,光滑,成熟时由菌盖下面孔中弹出。

子实体大小不等,大者直径达39厘米,高37厘米,有小菌盖l000多个,小者直径1.6厘米,高2.3厘米,单耳状,其大小与地下的菌核大小无关。

二、生长习性一、生长与发育1、猪苓生长发育与蜜环菌的关系 1954年川村清一在研究中发现,在猪苓的菌核中有密环菌菌丝的侵入。

2、猪苓菌核的生长发育从猪苓菌核体上萌发的新苓,最初为白色毛点,以手触摸极易脱落,l个菌核上有这样的毛点40余个,随毛点的不断长大变厚,相近的白点汇聚在一起时,逐步形成白毛菌核。

在一个生长期内最大者可达18厘米3,多为7厘米3 左右。

新生苓仅占总穴数的15.7%,从重量来看,新苓占母苓总重的1.8%,由此可见,野生猪苓的繁殖能力是很低的。

猪苓的研究进展

猪苓的研究进展
填 细土并 压实 ,1 根菌材放 4 5块苓 种 为宜 。2 菌材 — 根
棒 两头 、两 侧及 树 叶 、树枝 中间播 1 瓶蜜 环 菌种 ,用 土 盖 平 。 同 法 再 栽 第 2层 ,最 后 盖 一 层 树 叶 ,覆 土
1 1 m。活树 根 下 也 可栽 培 ,如 能 与 猪 苓 菌 核 混 0 5c
木质素等营养 ,菌丝相互扭结形成小 白苓 ,白苓停止
生长 后 即转 为灰 色 ,并 逐 渐 变成 黑 色 与营 养 源脱 离关 系 ,这 时 只等蜜 环 菌侵 入 后 开始 继 续生 长 。蜜 环 菌 不 侵入 当年 的 白苓 ,只侵 入 休 眠后 的灰苓 和 黑苓 并 形 成 共 营关 系 [ 5 1 。 种 植 猪苓 的菌 种 可 以选择 黑 苓 或灰 苓 ,也 可 以选 择 猪苓 菌 丝体 。 当用黑 苓 或灰 苓 作 菌种 时 ,用 蜜 环 菌 材 伴栽 ,在适 宜 的 温湿 度条 件 下 ,蜜 环 菌从 菌 核 的某
猪 苓 是 多 年 生 的 菌 类 药 材 ,呈 不 规 则 的 黑 色 条 状 。 l2年 生 的 猪 苓 弹 性 很 好 , 肉质 致 密 ,呈 白色 , ~ 多 年生 的猪苓 较 坚硬 ,肉质较 松 ,呈 淡 褐 色 ,重 量偏 轻 。菌 核 表 面 有 “ 眼 ” 芽 ,蜜 环 菌 的菌 锁从 芽 眼 中 伸 出。生 长期 的猪苓 有 黑 、灰 、白 3种 颜 色 ,生 长 期 中 由 白变 灰 ,再 变 黑 ,黑苓 和灰 苓 是商 品药 材 ,白苓是
轮 的生 长 ,因此在 猪苓 菌 核周 围常 可 以看到 很 多 白
色的蜜环菌菌丝体[ 5 1 。
1 ,蜜环菌 2 。坑深 2 m,每根树棒上 用直径 瓶 瓶 Oc
1 2~1 m 电钻 打 孔 3~4行 ,孔 深 3e 6m m,孔 间距 1 0

蜜环菌优化培养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蜜环菌优化培养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蜜环菌优化培养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是名贵药用植物天麻、猪苓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共生菌,近些年来,其药用价值受到广泛关注,可镇静中枢、改善睡眠、增强免疫和调节神经,相关产品是治疗头痛、眩晕、神经衰弱等疾病的有效药物。

因此快速培育高产优质的蜜环菌菌株对促进蜜环菌产业发展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旨在通过探索蜜环菌的最适培养条件和部分生物学特性,为实现蜜环菌快速培育做一些基础工作。

1.在含不同浓度松针浸提液的PDA培养基中,接入蜜环菌母种,25℃避光培养7天后,通过对比培养出的蜜环菌生物量,发现含松针浸提液30%的培养基对蜜环菌生长促进作用最强,比不含松针浸提液的对照培养基高出7倍,最适宜蜜环菌生长的是松针浸提液浓度为30%的培养基。

2.将蜜环菌接种于松针培养基、马铃薯-胡萝卜培养基、牛肉膏培养基、木屑培养基、麦麸培养基、PDA培养基、胡萝卜培养基,25℃避光培养14d,发现蜜环菌在松针培养基上菌索萌发时间最短,生长速度最快,且菌索发达,菌体生物量最高。

松针培养基是培养蜜环菌母种的适宜培养基。

3.通过对比4种生产种培养基中蜜环菌的生物量,筛选蜜环菌栽培种的培养基。

发现以60%苹果枝、30%玉米芯、10%胡萝卜浇以营养液制作的生产种培养基蜜环菌的平均生物量为17.07g·mL-1,明显高于其他配方培养基,分别是1、2、3号培养基生物量的2.91、2.90、1.93倍,因此该配方比较适于培养蜜环菌栽培种培养。

4.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量的胡萝卜、接种物、乙醇和豆油,通过对比培养出的蜜环菌生物量,发现添加5%胡萝卜时蜜环菌平均生物量增加64%;接种量大,蜜环菌生长和发酵好,4块接种量的生物量是1块的1.70倍;乙醇添加量为0.8%时能够促进显著蜜环菌生长;以豆油作为消泡剂,添加量在0.2%时效果最佳,蜜环菌生物量是未添加的1.73倍。

5.选5种农药,配制成含不同浓度药荆的培养基,接入蜜环菌,25℃培养避光培养14d后测量其菌落直径。

蜜环菌优良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对乌天麻产量的影响

蜜环菌优良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对乌天麻产量的影响

strains were determined and biological species were identified.
Below works were chiefly completed,and correlated conclusions were obtained. 1 Screening of culture media for A.mellea complex。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t-1 l strain on different
on on
fast.Higher
mycelia biomass was measured when the Ar-1 l
the PDA culture medium at 25℃on the 25th day.It showed that the Ar-1 1 strain cultured
the PDA culture medium
growth ofG.elata,which provides most nutrients.So it is important for increasing yield and quality to culture optimized Armillaria strains.
G.elata£elata and G.elata f.glauca
Armillaria galIica.
as
CBS B,that Was
Keyword:Armillaria mellea complex,Gastradia elata f.glauca,yield,biological species
II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 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 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吉林农业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

蜜环菌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_宋成芝

蜜环菌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_宋成芝

蜜环菌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宋成芝1,徐燕2 (1.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化学系,云南昭通657000;2.广西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北海536000)摘要 蜜环菌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药食兼用真菌,又是中药天麻的共生菌,具有很高的研究与开发价值。

笔者对蜜环菌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产品开发情况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蜜环菌;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产品开发中图分类号 R 28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0)10-05119-02C h e m i c a l C o n s t i t u e n t s a n dP h a r m a c o l o g i c a l F u n c t i o n o f A r m i l l a r i a m e l l e a S O N GC h e n g -z h i e t a l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h e m i s t r y ,Z h a o t o n g T e a c h e r 's C o l l e g e ,Z h a o t o n g ,Y u n n a n 657000)A b s t r a c t A r m i l l a r i a m e l l e a i s a k i n d o f f a m o u s m e d i c i n a l f u n g u s s y m b i o t i c w i t h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a l h e r b G a s t r o d i a e l a t a B l u m e .T h e c h e m i c a l c o n s t i t u e n t s ,p h a r m a c o l o g i c a l f u n c t i o n a n d p r o d u c t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A r m i l l a r i a m e l l e a w e r e r e v i e w e di n t h i s p a p e r .K e y w o r d s A r m i l l a r i a m e l l e a ;C h e m i c a l c o n s t i t u e n t s ;P h a r m a c o l o g i c a l f u n c t i o n ;P r o d u c t d e v e l o p m e n t作者简介 宋成芝(1978-),女,安徽霍邱人,硕士,助教,从事天然产物和药用植物研究。

猪苓技术

猪苓技术

猪苓别名豕苓、野猪粪、地乌桃、粉猪苓等,是一种特殊的药用菌。

猪苓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其地上部分的子实体“猪苓花”可食,是一种美味可口的佳肴。

药用部分为地下菌核,含有麦甾角醇、α-羟基——二十四碳酸、生物素、猪苓聚糖等,因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猪苓主痰症,解毒盅注”,“久服轻身耐老”。

中医常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淋浊、带下等症。

现代医学提取“猪苓多糖”治疗肿瘤效果良好。

因此,猪苓的开发价值极大。

现将有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栽培季节猪苓属于低温菌类寄生真菌。

一般在12月份冰冻之前或春季3月解冻之后直至5月均可栽培。

但冬季栽培比春季栽培要好,因为冬栽可使蜜环菌与猪苓有充足的接触时间,蜜环菌有充足的时间吸取寄主树木的营养进行发育,然后才能确保猪苓菌核的正常生长发育而获得丰产。

二、选择良种猪苓有猪屎、马屎和鸡屎等形状,在选种时要选择猪屎和马屎状的作种苓。

菌核乌黑质坚的繁殖和再生力弱,不能作种用。

选种时间为10-12月,此时核浆已定型,停止生长,进入休眠期,内含有机物质多,种内营养丰富,繁殖和再生力强。

寄主也要选择蜜环菌索生长旺盛的树根木段,以利猪苓菌核接触菌索而尽快得到良好营养。

因此,选择和培植蜜环菌是栽培猪苓的重要一环。

三、栽培方法要获得猪苓高产,必须做好以下几点:1、选择适宜场地理想的场地为次生林半阳半阴的山地,坡度在30-40度、腐植质含量高、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的蔽阴之地。

2、精选菌柴要选用麻栎类的青冈树段较好,椴木、桦树、枫相木等树种,皮厚质良,负载蜜环菌生长的营养丰富,持久性强,有利高产。

3、种植深度由于猪苓喜阴凉怕热不怕寒,在培育时应高寒浅坑,窖深应在30-40厘米;低山深坑,窖深应为50厘米;阴蔽的地方要浅,阳光常照的地方要深。

4、菌核栽埋把砍过鱼鳞口的新柴段和蜜环菌段在窖内相间隔放,用腐植质土壤填充菌棒空隙,菌核种放在蜜环菌棒与新菌柴之间的鱼鳞口处。

生药学论文 浅析我国传统中药——猪苓

生药学论文   浅析我国传统中药——猪苓

浅析我国传统中药——猪苓姓名张菁云班级09<3>班学号09243215摘要:生药猪苓是世界上著名的真菌之一,是我国传统的稀有中药。

其菌核具有利水渗湿、抗肿瘤、免疫的功用,药用价值较高。

子实体从地下菌核上长出,味美质软,可食用。

随其需要量稳步增加及人工栽培技术成功研发,生药猪苓发展前景广阔。

关键词:猪苓;传统生药;栽培技术;抗肿瘤药理分析;免疫机理调控;经济效益一.生药猪苓的分类与拉丁名:猪苓,又名地乌桃、猪茯苓、猪灵芝、猳猪矢、豕槖,猪屎苓等,拉丁名为polyporus umbellatus (Pers.) Fries。

在分类学上属于真菌界、真菌门、担子菌亚门、曾菌纲、非褶菌目、多孔菌科、多孔菌属,是世界上著名的真菌之一。

二.生药猪苓的记载大纲:1.本草考证:猪苓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名医别录》记载:“生衡山及济阳、宛跔。

”苏颂曰”:“今蜀州、眉州亦有之。

旧说是枫木苓,今则不必枫根下乃有,生土底,皮黑作块似猪粪。

据以上描述,再参照《证类本草》可知古人所指猪苓与今日所用猪苓品种一致。

2.野生资源与产地分布:猪苓多生长在海拔1000-2000米,坡度20-50°的向阳山地、林下。

结构疏松、富含腐殖质、湿润、中性或微酸性的沙质黄壤以及沙质棕黄色土壤更为适宜。

植被多为阔叶次生林,常见树种为柞、槭、橡、榆、杨、柳、竹等。

猪苓在我国分布较广。

主要分布于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湖南、四川、贵州、陕西、青海、宁夏。

产量上以云南最大,质量上以陕西最好。

在国外,主要分布于欧洲与北美洲,日本也有分布。

三.生药猪苓的化学成分:猪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多糖类和甾体类,另外还含有生物素、糖类、蛋白质等。

20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对猪苓化学成分的研究表明,其菌核含有麦角甾醇,粗蛋白含量为7.89%,醚溶性浸出物0.4%,纤维46.06%.可溶性糖分0.5%,水分13.44%,灰分6.46%。

猪苓与蜜环菌共生体系的研究进展

猪苓与蜜环菌共生体系的研究进展

猪苓与蜜环菌共生体系的研究进展作者:柳玲玲,秦松,朱国胜,等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12年第4期柳玲玲1,2,秦松1,朱国胜2,4,刘永翔2,3,刘作易2(1.贵州省土壤肥料研究所/贵州省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贵阳550006;2.贵州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贵阳550006;3.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贵阳550006;4.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贵阳550006)摘要:猪苓(Polyporusumbellatus)和蜜环菌(Armillariamellea)的共生关系一直是猪苓人工栽培和育种领域的研究热点。

综合近来的研究,主要综述了猪苓的人工栽培应用以及猪苓与蜜环菌共生关系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猪苓(Polyporusumbellatus);菌核;蜜环菌(Armillariamellea);菌索;共生体系中图分类号:S646.2;Q949.329+.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2)04-0655-05猪苓(Polyporusumbellatus),在分类学上隶属于真菌门(Eumyco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无隔担子菌亚纲(Holobasidiomycetidae)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多孔菌科(Polyporaceae)多孔菌属(Polyporus)。

菌核含有猪苓多糖、猪苓酮、麦角甾醇、α-羟基二十四碳酸、生物素及蛋白质等,为药用部分,中医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肾炎、淋病、糖尿病、全身浮肿、小便不畅、尿急、尿频、尿道疼痛、受暑水泻以及急性肝炎、急性胃炎等疾病[1]。

蜜环菌(Armillariamellea)作为名贵中药天麻和猪苓等栽培必备的共生菌,侵入天麻块茎或猪苓菌核后被后者消化利用,成为它们的营养来源。

本文总结了猪苓与蜜环菌的共生关系,目前猪苓、蜜环菌的种质资源的主要筛选方法,以及猪苓人工栽培的主要方法。

蜜环菌的优化培养研究

蜜环菌的优化培养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2018,46(10):1658-1662蜜环菌的优化培养研究梁艳1,苏朝棉2,周西贝1,王鹏辉1,郭尚3,王华3,张作刚1(1.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太谷030801;2.南和县农业局,河北南和054400;3.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摘要:通过设置不同碳源培养基、不同氮源培养基、不同菌株活化时间、不同母种培养基、不同栽培种培养基、不同添加物培养的方式对蜜环菌菌株进行培养,以探索蜜环菌的最适培养条件,为实现蜜环菌快速培育提供理论基础。

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牛肉膏时蜜环菌萌发时间最短;蜜环菌在不加琼脂的液体培养基中菌株萌发时间最快,菌株最佳活化时间为48h ;PDA 中加入30%松针浸提液的培养基蜜环菌生长最好、萌发快、菌索发达且菌体生物量高;利用60%苹果枝、30%玉米芯、10%胡萝卜营养液制作的栽培种培养基更适于蜜环菌的栽培种培养;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0.2%豆油时蜜环菌生物量增加,乙醇添加量为0.8%时能够显著促进蜜环菌生长。

关键词:蜜环菌;培养;接种;优化中图分类号:S567.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481(2018)10-1658-05Study on Optimized Culture ofLIANG Yan 1,SU Chaomian 2,ZHOU Xibei 1,WANG Penghui 1,GUO Shang 3,WANG Hua 3,ZHANG Zuogang 1(1.College of Agronomy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gu 030801,China ;2.Agriculture Bureau of Nanhe County ,Xingtai City ,Nanhe 054400,China ;3.Institute of Edible Fungi ,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aiyuan 030031,China )Abstract :In this experiment,Armillaria mellea strains were cultured in different carbon or nitrogen medium,different strain activation time,different mother culture medium,different cultivation species culture and different additive culture methods,to explore the optimum culture conditions for Armillaria mellea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rmillariella mellea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germination time of Armillaria mellea was the shortest when sucrose or beef paste was added to the medium.The germination time of Armillariella mellea in the liquid medium without agar was the fastest,and the optimum time of activation was 48hours.Add 30%pine needle extract to PDA,then the growth of Armillaria mellea on the medium was the best,the germination was rapid,the bacteria was well developed and the biomass of the bacteria was high.With 60%apple shoots,30%corn cob,10%carrot,cultivating culture medium made with nutrient solution was more suitable for culturing cultivars of Armillaria mellea .When 0.2%soybean oil was added to the fermentation medium,the biomass of Armillaria mellea increased.Besides,the amount of ethanol added by 0.8%could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growth of Armillaria mellea .Key words :Armillaria mellea ;cultivation;vaccinate;optimize收稿日期:2018-05-06基金项目:山西农业大学校横向项目(2015HX44);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特色农业攻关项目(YGG17069)作者简介:梁艳(1992-),女,甘肃陇西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植物病理。

优质蜜环菌菌株的初步筛选

优质蜜环菌菌株的初步筛选

优质蜜环菌菌株的初步筛选柳玲玲;毛堂芬;朱国胜;刘作易【摘要】The biological features of growth rate,rhizomorphbranch,rhizomorph diameter,tenacity and mycelium fragrance of 20A.metlea strains to screen high quality A.metlea strains for production application of Polyporus umbellatu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M-06,AM-08,AM-12 and AM-13 strains all performance good growth characters of abundant white mycelia with fast germination and growth,more rhizomorph branches,tender tip,thick rhizomorph with good tenacity and rich mycelium fragrance.%为了筛选出优质的蜜环菌菌株供猪苓的生产应用,比较了20株蜜环菌菌株的生长速度、菌索分枝、菌索直径、韧性以及菌丝的蕈香味等生物学特性。

结果表明:菌株 AM-06、AM-08、AM-12和 AM-13均表现出优良的生长性状,表现在有大量的白色菌丝,萌发和生长较快,菌索分枝较多,尖端幼嫩,菌索粗壮,韧性极好,菌索长满平皿后有浓郁的蕈香味。

【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3页(P87-89)【关键词】蜜环菌;优质菌株;筛选【作者】柳玲玲;毛堂芬;朱国胜;刘作易【作者单位】贵州省土壤肥料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06; 贵州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 550001;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06;贵州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 550001; 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06;贵州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 5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9.329+.81蜜环菌[Armillaria metlea (Vah1.Fr.)]属担子菌纲、伞菌目、白蘑科,是一类经济价值较高的大型真菌。

药用真菌猪苓研究热点的进展

药用真菌猪苓研究热点的进展

药用真菌猪苓研究热点的进展许广波;李太元;李艳茹【摘要】从猪苓菌核的形态及称谓、分类地位、猪苓与蜜环菌的关系及第二营养、猪苓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以及猪苓多糖研究等几方面阐述了药用真菌猪苓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

%Research progress in several aspects of medicinal fungi of polyporus umbellatus was expounded such as sclerotinia of polyporus umbellatus modality and name,taxonomic status,relation of polyporus umbellatus and armillaria mellea,the second nutrition,research of molecular biology and polyoses of polyporus umbellatus,and prospect of research hotspots was put forward.【期刊名称】《延边大学农学学报》【年(卷),期】2012(034)003【总页数】6页(P262-266,272)【关键词】猪苓;分类地位;蜜环菌;分子生物学;多糖【作者】许广波;李太元;李艳茹【作者单位】延边大学农学院,吉林延吉133002;延边大学农学院,吉林延吉133002;延边大学农学院,吉林延吉133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3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Pers.)Fr.]又称猪粪菌、猪茯苓,因其菌核表皮呈黑色和形似猪粪而得名。

猪苓是我国传统的真菌类中药材,以干燥的菌核入药。

猪苓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中国、朝鲜、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等国家,欧洲及北美洲也有分布。

我国的陕西、云南、山西、四川等省和吉林省的长白山区是猪苓主产区[1~5]。

猪苓菌核的营养来源及其与蜜环菌的关系

猪苓菌核的营养来源及其与蜜环菌的关系

猪苓菌核的营养来源及其与蜜环菌的关系
郭顺星;徐锦堂
【期刊名称】《植物学报:英文版》
【年(卷),期】1992(034)008
【摘要】本文报道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侵染猪苓(Grifola umbellata)菌核后,菌核自蜜环菌获得营养的方式及其两种真菌的关系。

蜜环菌侵染菌核后的初期阶段,猪苓菌核菌丝可反侵染于邻近的蜜环菌索皮层的1—3层细胞,从中获取营养;后期,菌核菌丝主要靠附着和部分插入蜜环菌索皮层及侵染带细胞的间隙吸收蜜环菌的代谢产物。

由于得到了营养,蜜环菌侵染区外围的菌核菌丝开始繁殖。

观察了细胞核分裂等菌丝生长特点。

实验结果证明,猪苓菌核与蜜环菌属于较特殊的真菌间的共生关系。

【总页数】5页(P576-580)
【作者】郭顺星;徐锦堂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7.390.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I U Me n g - me n g, XI N G Y o n g — me i ,G UO S h u n — x i n g ( I n s t i t u t e o f Me d i c i n a l P l a n t D e v e l o p m e n t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Me d i c a l
用I G S测序技术对分离的2 2株 蜜环茵菌株的纯培 养菌种进行 分子鉴定 , 并基于蜜环 茵的 I G S 序列进行核酸序 列数据库 G e n B a n k
同源序列比对、 构建 系统发 育树。结果 本实验获得的猪苓菌核组织分 离的2 2 株蜜环菌菌株为其纯培养菌种。基于 I G S的 系统发

猪苓共生对蜜环茵物种专一性较低 , 与相关书籍及文献报道的与猪苓共生蜜环茵为单
A .m e U e a种的 结论 不符 。与猪 苓共 生 的蜜环 菌 多样性 及 不 同种 类 蜜环 菌对猪 苓 菌核 生 长发 育 的影 响 需进 一 步研 究 。
关键词 : 蜜环 茵 ; 猪 苓 菌核 ; 共生 ; I G S序 列 分 析 ; 系统 发 育
Fu r t h e m o r r e,t he NCBI BLAST pr o g r a m wa s us e d t o s e a r c h s i mi l a r s e q u e n ce s i n t he Ge n Ba nk s e qu e n c e d a t a ba s e f o r t h e I GS s e q u e nc e o f

论 著

药 用 真菌 猪苓 共生 的 蜜环 菌种 类研 究
刘蒙蒙, 邢咏梅 , 郭顺 星 ( 中国 医学科 学院 北京协和医 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北京 1 0 0 1 9 3 )
摘要 : 目的 对国 内猪苓产区与猪苓共 生的 蜜环菌种类进行探 究。方 法 经P D A平板培养后 长 出健壮 的蜜环菌根 状菌 索。运
t u r e d O f P D A p a h e s .T o d e t e r mi n e w h e t h e r t h e s t r a i n s w e r e p u r e c u l t u r e , t h e i n t e r n a l i n t e r g e n i c s p a c e r( I G S )r e g i o n w e r e s e q u e n c e d .
t h e s p e c i e s o n h o m o l o g y , a n d a p h y l o g e n e t i c t r e e w a s c o n s t l u c t e d b a s e d o n n e i g h b 0 r I j o i n i n g me t h o d . R ES U L T S A l l i s o l a t e s w e r e
s i mi l a r i n c o l o n y mo r p h o l o y g a nd g r e w we l l i n PDA me di um wi t h we l l — d e v e l o p e d r hi z o mo r ph s . Th e i s o l a t e d 22 s t r a i n s we r e p ur e c ul t ur e o f t he f u n g us .P hy l o g e n e t i c a na l y s i s ba s e d o n I GS s e q ue nc e i n d i c a t e d t ha t t h e s y mb i o t i c Ar mi l l a r i a s p e c i e s wi t h Po l y po r u s u mb e l l at u s be —
S c i e n c e s P e k i n g U n i o n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 B e i j i n g 1 0 0 1 9 3 ,C h i n a )
ABS TRACT: 0B J ECTI VE T o i d e n t i f y s y mb i o t i c Ar mi l l a r i a s p e c i e s w i t h P o l y p o r u s u mb e l l a t u s . M ETHODS Ar mi l l a r i a w a s c u l —
育分析表明, 与猪苓菌核共生的蜜环茵分别属 于A r m i U a r i a c e p i s t i p e s , A . g a U i c a , A .o s t o y a e以及 A .m e l l e a 4个种 , 其中A . c e p i s t i p e s , A . g a l l i c a分别分离得到 1 0株, 为优 势种。结论
d o i : 1 0 . 1 1 6 6 9 / c p j . 2 0 1 5 . 04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 2 4 9 4 ( 2 0 1 5 ) 0 5— 0 3 9 0—0 4
I nv e s t i g a io t n o f S y mb i o t i c Ar m/ / / a r / a s p e c i s e wi t h Ch i ne s e Tr a di io t n a l Me ic d i na l Fu n g u s Po l y po r u s u mb e l l a t u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