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 二 分数四则运算 12《分数除法》教材分析 浙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除法》教材分析
分数除法的教学难点是理解算理。
本课的教学,可以以同分母分数相除作为基础。
做与说
第1题,先根据情境信息画图,在画图的过程中理解109与103的含义,特别是结合图示理解109里面有9个101,103里面有3个101,这样,求109÷103就转化为9÷3了。
进一步来说,109与103的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用9除以3来计算。
此外,由于109米=9分米,103米=3分米,因此,求109米里面有几个103米,也可以理解为求9分米里面有几个3分米,将分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即9÷3=3。
第2题,都是同分母分数相除。
教学时要注重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转化为整数除法的思维过程。
先
整体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如
76÷73,表示求76里面有几个73。
76里面有6个71,73里面有3个7
1,6÷3=2,因此,76÷73=2。
同理,52÷53=2÷3=32,128÷129=8÷9=98。
使学生领悟分数单位相同的两个分数相除,实际上是求单位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只要将两个分子相除即可。
第3题,由同分母分数的除法引出异分母分数的除法,强调分数单位要相同,所以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相除的方法计算,引导学生发现所得结果与两个分数之间的关系。
另一条分析途径:根据商不变性质,把除数转化为1,也就是都乘除数的倒数,这样就把除数变为1了。
从多条不同的途径分析分数除法,最后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并且用字母表示。
练与用
第1题,是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专项训练。
教学时应当强调被除数不变,除号改成乘号,把除数分子、分母互换位置。
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是把被除数的分子与分母也互换位置。
若除数是整数,先把除数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
若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如12÷15=12×151=5
4。
第2题,注重考查在运算过程中是否把除法转化为乘法,是否写出了除数的倒数,是否被除数不变。
练一练八[1]
第1题,计算方法强调两点:一是甲数除以乙数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二是先约分再乘。
第2题,面对同一问题情境,列出同样的算式,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相同的结果。
用多样化的方法计算,主要是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
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每一种计算方法联系了哪些重要的知识。
这些方法联系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商不变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知识。
第3题,运用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填上除数的倒数和相应的计算结果。
被除数是整数的,可以先把被除数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除以分数改为乘分数的倒数,然后直接与分母约分。
第4题,交换被除数和除数的位置,练习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
可以先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算出结果,再比较两个算式的结果。
如109÷10=109×101=1009,10÷109=10×910=9
100。
每组中两个算式的商互为倒数。
第5题,巩固解方程的方法。
运用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求得方程的解。
第6题,分析数量关系,可以列出算式直接解答,也可以把要求的这个数设为未知数x ,再来解方程。
如第(1)题,设这个数为x ,则83x =240,x =240÷83=240×8
3=640。
第7题,与第6题类型相同,都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教学时,先引导学生看图说出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如整个图形的
65是35平方米,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类似的,整个图形的9
7是28平方米,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第8题是选做题。
从a ÷b =3中可以知道a =3b ,那么3b ×b ×3=
259,得51=b ,a 53 。
练一练八[2]
第1题,运用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填正确的数或运算符号。
后面两题则可以根据除法中的商不变性质解答:左题,被除数乘2,则除数也乘2,125÷41=65÷2
1;右题,根据乘法的性质,一个乘数乘2,
要使积不变,另一个乘数要除以2,即816541125⨯⨯=。
第2题,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在计算时,先把运算统一转化成乘法,再进行计算,这样比较方便。
注意所有的分子和分母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
第3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
但有的题目,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如(
203123+)÷53,按照通常的运算顺序,应当先通分,但如果转化为153×35+203×35=31+4
1,计算更为简便。
第4题,
21÷3=21×31=6
1。
也可以引导学生画.图表示结果。
先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半,再把其中的一半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整个的6
1。
第5题,是归一问题。
先求出每分钟走的米数,即60÷6
5=72(米),再求出5分钟走的路程,72×5=360(米)。
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60÷65×5=60×6
5×5=360(米)。
第6题,是归一问题。
把条件“半小时”转化成30分钟,30÷32×30=30×23×30=1350(个)。
第7题,是数形结合的归一问题AE 的长度是AB 的53,因为AE 乘AD 的积是长方形AEFD 的面积,AB 乘AD 的积是长方形ABCD 的面积,所以长方形AEFD 的面积也是长方形ABCD 的面积的5
3。
这样就可以列式计算出长方形ABCD 的面积:30÷53=50(平方米)。
教学时,可联系第5至7题,让学生说一说对应条件之间的关系。
如第5题中的65分钟走60米,相当于第6题中的32分钟输入30个字,相当于第7题中的长方形面积的53是30平方米。
通过这样的比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相同的数量关系,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第8题是选做题。
结合直观图示,先计算,再找出相应的规律。
横向比较,每行算式的商分别是2,4,8,16;纵向比较,被除数不变,除数乘12
,商依次乘2。
第9题是选做题。
1216131=)+(÷ 16
13121=÷)-( 1312161=÷)-( 23
16121=÷+)( 212613121=÷+ 36
1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