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运动创新设计..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作为一种重要的健康保障方式,运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机构运动方案的设计对于推动运动的开展和促进健康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探讨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设计,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其效果。
一、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缺乏运动的时间和机会。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各种机构纷纷推出运动方案,希望可以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运动,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二、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1. 制定目标:首先,需要明确制定运动方案的目标,例如提高员工的体能水平、减轻工作压力、增进团队合作等。
2. 设计内容:根据目标制定相应的运动内容,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伸展放松等,同时要考虑员工的实际情况和健康状况。
3. 创新亮点:在设计运动方案时,可以加入一些创新的元素,如团体比赛、健身挑战赛、健康讲座等,以吸引员工的参与度。
4. 引入技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健身APP、智能手环等,来监测员工的运动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运动指导。
三、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为了验证机构运动方案的效果,我们在某公司进行了实验。
实验组实施了创新设计的运动方案,对照组则继续采用传统的运动方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和比对,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实验组员工的运动积极性更高,参与度更大,整体健康水平有所提升。
2. 实验组的团队合作能力明显增强,员工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3. 实验组的工作效率有所提高,工作压力得到缓解,工作满意度有所提升。
创新设计的机构运动方案在提高员工健康水平、促进团队合作、缓解工作压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创新设计的机构运动方案对于提升员工的整体健康水平和工作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加有效的运动方案设计,为员工的健康和幸福贡献力量。
愿我们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人受益,共同迈向更健康、更美好的未来。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指导书
机构运动⽅案创新设计实验指导书机构运动⽅案创新设计实验指导书⼀、实验⽬的1.培养学⽣机构型综合的设计能⼒、创新能⼒和实践动⼿能⼒;2.培养学⽣综合应⽤所学知识对机构的结构和运动性能加以评价的分析能⼒。
⼆、实验原理任何机构都是将基本组依次连接到机架和原动件上⽽构成的。
三、实验内容1.多功能移动式残病⼈浴缸翻转机构(见动画)⑴上⾝部缸体翻转机构要求上⾝部缸体从⽔平位置向上翻转⾄70度,即翻转⾓为0-70度.可采⽤的机构:①摆动导杆机构,导杆与上⾝部缸体固装在-起,带动缸体翻转。
由直线电机带动主动杆摆动。
②双摇杆机构,上⾝部缸体作为从动摇杆,在主动摇杆驱动下作0-70度摆动. 主动杆由直线电机带动摆动。
③其它机构⑵腿部缸体翻转机构要求腿部缸体从垂直位置向上翻转⾄⽔平位置,利⽤死点保持腿部缸体在⽔平位置, 借助凸轮机构破坏死点,使腿部缸体在重⼒作⽤下复位。
可采⽤机构:①双摇杆机构,腿部缸体作为主动摇杆;②其它机构2. ⽜头创床机构(见动画)要求刨⼑(安装在滑枕上)作直线往复运动。
可采⽤的机构:①转动导杆机构和曲柄滑块机构组合,由电机驱动主动件转动。
②摆动导杆机构和滑块机构组合,由电机驱动主动件转动。
③其它机构3.翻转机(见动画)要求翻转模板装在连杆上,模板翻转180度。
①四杆机构,电机驱动。
②其它机构4.飞机起落架要求起落架上轮⼦从⽔平位置向下翻转⾄垂直位置,利⽤死点使起落架轮⼦保持在垂直位置。
可采⽤的机构:①四杆机构,电机驱动。
②其它机构5.插床机构要求插⼑作垂直上下往复直线运动,向下时(⼯作⾏程)较慢,向上运动(空程)时速度较快。
可采⽤的机构:①双曲柄机构与曲构滑块机构组合,电机驱动.②其它机构6.冲压成型机压头作垂直上下直线运动,以较⼩功率带动主动件运动时,滑块能产⽣巨⼤的冲压⼒。
可采⽤的机构:①六杆增⼒机构,电机驱动.②其它机构7.拉延压⼒机压边机构压边滑块作垂直上下直线运动,在下极限位置时,有瞬时停歇现象;同时以较⼩功率带动主动件运动时,滑块能产⽣巨⼤的冲压⼒。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报告# 创新设计方案实验报告
## 1. 引言
### 1.1 背景
本实验旨在通过机构运动的创新设计方案,提出针对某一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案,以提高机构运动的效率和准确性。
### 1.2 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创新的机构运动方案,并通过实验评估该方案的效果
和可行性。
## 2. 方法
### 2.1 实验设备
本实验使用了以下设备:
- 电脑
- 编程软件
### 2.2 实验步骤
1. 确定机构运动的问题和需求;
2. 研究已有的机构运动设计方案,并分析其优缺点;
3. 提出创新设计方案,包括机构结构的改进、控制系统的优化等;
4. 使用编程软件对创新设计方案进行模拟实验;
5. 分析实验结果,评估创新设计方案的效果和可行性;
6. 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 3. 结果
### 3.1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对创新设计方案的模拟实验,得到了以下结果:
- 提高了机构运动的效率;
- 提高了机构运动的准确性。
### 3.2 改进意见和建议
鉴于实验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意见和建议:
- 进一步优化机构结构,以进一步提高运动效果;
- 考虑引入智能控制系统,以提高机构运动的自适应性。
## 4. 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设计了一个创新的机构运动方案,并通过模拟实验进行了评估。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提高机构运动的效率和准确性。
根据目前的实验结果,我们还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推进机构运动的创新设计。
## 5. 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1
2. 参考文献2
3. 参考文献3。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
三、实验设备及工具
1.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台组件一套。主要包括:凸轮、齿轮、轴、
滑块、带轮、槽轮及不同长度的连杆;小型驱动电机;若干不同尺寸的螺
栓等连接件。
2.为本次实验研制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一套。
3.工具一套。包括活动搬手、圆头内六角搬手、钢皮尺、螺丝刀等。
实验原理
四、实验原理
根据机构组成原理,任何机构都是由自由度为零的若干杆组依次连接到原 动件(或已形成的简单机构)和机架上的方法所组成。因此,我们就可以对 已有机构进行拆分或用杆件等拼接一个新的机构。
1.在为本次实验研制出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中,结合工程实践与现有主
机架和主要零部件,已收入十多种工程实际机构和二十多种所学的典型机
构运动模式,借鉴这些机构,确定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运动学尺寸后,任选一到两个机构
运动方案进行拼装和拆分实验。
2.按照自己的设计思想,设计一套机构运动创新方案,在主机架上完成拼
接搭建。
实验设备及工具
实验方法与步骤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
1.认知本次实验中所要用到的连杆、滑块、轴等零部件及其功用。 2.认知并学会主机架与各主要零部件的装拆过程。 3、认知并学会主要零部件间通过各种运动副的装拆过程。 4.选择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中所提供的机构运动方案一到两个作为拼接机
构的模式,选定机构运动学尺寸后进行拼装及拆分练习。
5.根据自己的创新思想,自拟机构运动方案进行实际拼装。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三、实验设备及工具
四、实验原理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
实验目的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了解机构组成及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报告doc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报告篇一: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培养学生对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设计及工程实践动手能力;2、通过机构的拼接,可以发现一些基本机构及机械设计中的典型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可以对运动方案设计中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融会贯通,对机构系统的运动特性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3、加深学生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掌握机构运动方案构型的各种创新设计方法。
二、实验设备机架、各种零部件、连杆、复合铰链、移动副、转动副等。
三、实验步骤1、掌握平面机构组成原理。
2、熟悉本实验中的实验设备,各零部件功用和安装、拆卸工具。
3、自拟平面机构运动方案,形成拼接实验内容,将平面机构运动方案正确拆分成基本杆组。
4、正确拼接各基本杆组。
5、将基本杆组按运动传递规律顺序联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
四、实验内容(1)按比例绘制实际拼装的机构运动简图,并要求符号规范。
标出活动构件、原动件、转动(2) 进行机构分析:杆组化分,并简要说明机构杆组的拆组过程,并画出所拆机构的杆组简图。
(3) 根据拆分的杆组,按不同的顺序排列杆组,可能组合的机构运动方案有哪几种?要求用机构运动简图表示出来,就运动传递情况作方案比较,并简要说明之。
(4) 利用不同的杆组进行机构拼接,可得到哪一些有创意的机构运动方案?用简图说明篇二: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报告实验十三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同组人:成绩:一.实验目的二.绘制实际拼装的机构运动方案简图,并在简图中标注实测所得的机构运动学尺寸三.简要说明机构感组的拆组过程,并画出所拆杆组的简图四.根据你所拆开的杆组,按不同的顺序进行排列,可能组合的机构运动方案有哪些?要求用简图表示出来。
就运动传递情况作方案比较,并简要说明之篇三:实验(四)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1 实验报告(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实验课程: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年月日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一、实验名称二、实验目的三、实验设备及工具四、实验原理五、实验方法与步骤2六、实验结果1、所拼接的机构运动简图2、进行机构的结构分析,并分析其运动的可能性和确定性3。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一、引言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设计是现代工程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设计,探索新的运动机构,提高工程设计的效率和可靠性。
二、实验目的1. 研究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设计方法;2. 分析现有机构运动方案的优缺点;3. 提出并验证新的机构运动方案。
三、实验方法1. 文献调研:对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设计方法进行综述;2. 仿真模拟: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不同机构运动方案的运动特性;3. 实物制作:根据仿真模拟结果,制作实际的机构运动方案;4. 实验测试:对实际制作的机构运动方案进行测试和评估。
四、实验步骤1.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设计方法;2. 仿真模拟:利用SolidWorks等软件,对现有机构运动方案进行建模和仿真;3. 仿真结果分析:对不同机构运动方案的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其优缺点;4. 创新设计:基于仿真结果和文献调研,提出新的机构运动方案;5. 实物制作:根据新的机构运动方案,制作实际的机构样品;6. 实验测试:对实际制作的机构样品进行运动测试和评估;7. 结果分析:对实验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五、实验结果通过仿真模拟和实验测试,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1. 现有机构运动方案存在的问题:某些机构运动方案在运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摩擦力和能量损失;2. 创新设计的机构运动方案: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机构运动方案,能够减小摩擦力和能量损失;3. 实验测试结果:新的机构运动方案在实验测试中表现出更好的性能,具有更高的效率和可靠性。
六、讨论与分析1. 创新设计的机构运动方案是否满足了设计要求?2. 新的机构运动方案相比现有方案有何优势?3. 新的机构运动方案是否存在改进的空间?七、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成功地提出了一种新的机构运动方案,并验证了其在实验测试中的良好性能。
这一创新设计有望在工程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提高工程设计的效率和可靠性。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一、方案背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导致身体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机构为了关爱员工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综合素质,需要设计一种创新的运动方案。
二、方案目标1. 提高员工身体素质和免疫力;2. 缓解员工压力,改善心理健康;3. 增强员工团队合作意识和凝聚力;4. 提高员工自我管理能力。
三、方案内容1. 晨间瑜伽晨间瑜伽是一种非常适合上班族的运动方式。
机构可以在公司场地或者室内空间设置专门的瑜伽区域,每天早晨定时开展晨间瑜伽活动。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缓解员工上班前的紧张情绪和身体僵硬感。
2. 午间跑步午间跑步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锻炼方式。
机构可以安排午餐时间后,在公司周围或者附近公园开展集体跑步活动。
通过跑步可以消耗多余脂肪和增强心肺功能。
3. 晚间舞蹈晚间舞蹈是一种有趣的运动方式,可以提高员工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机构可以在公司场地或者室内空间设置专门的舞蹈区域,每天晚上定时开展晚间舞蹈活动。
通过跳舞可以缓解员工一天的疲劳和紧张情绪。
4. 健身房健身房是一种综合性的运动方式,可以满足员工不同类型的锻炼需求。
机构可以在公司内部或者附近租赁场地建立健身房,提供器械、瑜伽、有氧等多种锻炼方式。
四、方案实施1. 制定详细计划根据机构实际情况和员工需求制定详细计划,包括运动时间、地点、内容等方面。
2. 建立专门小组建立专门小组负责运动方案实施和管理,包括人员安排、场地布置等方面。
3. 宣传推广通过内部通知、宣传海报等方式宣传推广运动方案,鼓励员工积极参与。
4. 监督评估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对运动方案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五、方案效果1. 提高员工身体素质和免疫力;2. 缓解员工压力,改善心理健康;3. 增强员工团队合作意识和凝聚力;4. 提高员工自我管理能力。
六、总结通过创新的运动方案设计,可以提高员工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员工团队合作意识和凝聚力,促进机构发展。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的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的实验报告一、概述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是各类复杂机械设计中决定性的一步,机构的设计选型一般先通过作图和计算来进行,一般比拟复杂的机构都有多个方案,需要制作模型来试验和验证,屡次改良后才能得到最正确的方案和参数。
本实验所用搭接试验台能够任意选择平面机构类型,组装调整机构尺寸等功能,能够比拟直观、方便的搭接、验证、调试、改良、确定设计方案,较好地改善了在校学生对平面机构的学习和设计一般只停留在理论设计“纸上谈兵〞的状况。
二、实验目的掌握机构创新模型的使用方法及实验原理。
〔1〕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
〔2〕加深对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及其运动特性的理解和感性认识。
三、实验原理任何平面机构均可以用零自由度的杆组依次连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去的方法来组成,这是机构的组成原理,也是本实验的根本原理。
杆组的概念、正确拆分杆组及拼装杆组。
1.杆组的概念由于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原动件数目与机构的自由度数目相等,因此机构均由机架、原动件和自由度为零的从动件系统通过运动副联接而成。
将从动件系统拆成假设干个不可再分的自由度为零的运动链,称为根本杆组,简称杆组。
根据杆组的定义,组成平面机构杆级的条件是:F=3n—2P L-P H=0。
其中构件数n,高副数P L和低副数P H都必须是整数。
由此可以获得各种类型的杆组。
最简单的杆组为n=2,P L=3,称为II级组,由于杆组中转动副和移动副的配置不同,II 级杆组共有五种形式如图2-22所示。
III级杆组形式较多,其中n=4,P L=6,图2-23所示为机构创新模型已有的几种常见的III级杆组。
2.正确拆分杆组正确拆分杆组的三个步骤:〔1〕先去掉机构中的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有时还要将高副加以低代。
〔2〕计算机构的自由度,确定原动件。
〔3〕从远离原动件的一端〔即执行构件〕先试拆分II级杆组,假设拆不出II级组时,再试拆III极杆组,即由最低级别杆组向高一级杆组依次拆分,最后剩下原动件和机架。
实验三机构组合创新实验指导书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一、 实验目的:1、培养学生对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整体认识,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背景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设计及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2、通过机构的拼接,在培养工程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可以发现一些基本机构及机械设计中的典型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可以对运动方案设计中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融会贯通,对机构系统的运动特性有一个更全面的理解。
3、加深学生对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结构组成的认识,了解平面机构组成及运动特性,进一步掌握机构运动方案构型的各种创新设计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1、创新组合模型一套,包括组成机构的各种运动副、构件、动力源及一套实验工具。
设备名称:ZBS-C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台,实验台组件清单如下:序号 名称示意图规格数 量备注1 齿 轮M=2,α=20° Z=28、35、42、56 各3共12 D=56㎜;70㎜; 84㎜;112㎜ 2 凸轮基圆半径R=20㎜升回型; 行程30㎜ 33 齿条M=2 α=20°34槽轮4槽15拨盘双销,销回转半径R=49.5㎜ 1 6主动轴15㎜ 30㎜ 45㎜60㎜ 75㎜ 4 4 3 2 2序号名 称 示意图 规 格 数 量 备 注7 从动轴(形成回转副)15㎜ 30㎜ 45㎜60㎜ 75㎜8 6 6 4 4L= L=8 从动轴(形成移动副)15㎜ 30㎜ 45㎜60㎜ 75㎜8 6 6 4 49转动副轴(或滑块)L=5㎜3210复合铰链Ⅰ(或滑块)L=20㎜811复合铰链Ⅱ(或滑块)L=20㎜812 主动滑块插件40㎜55㎜1113 主动滑块座114 活动铰链座Ⅰ螺孔M816可在杆件任意位置形成转-移副15活动铰链座Ⅱ螺孔M516可在杆件任意位置形成移动副或转动副 16 滑块导向杆(或连杆)L=330㎜417 连杆Ⅰ100㎜ 110㎜ 150㎜160㎜ 240㎜ 300㎜ 12 12 8 8 8 8 序号名 称 示意图 规 格数 量备 注 18 连杆ⅡL 1=22㎜ L 2=138㎜819 压紧螺栓M564L= L= L=20 带垫片螺栓M54821 层面限位套4㎜ 7㎜ 10㎜ 15㎜30㎜ 45㎜ 60㎜ 6 6 20 40 20 20 1022紧固垫片(限制轴回转)厚2㎜孔¢16,外径¢222023 高副锁紧弹簧324 齿条护板625 T 型螺母20用于电机座和行程开关座的固定 26 行程开关碰块127 皮带轮628 张紧轮329 张紧轮支承杆330 张紧轮销轴3序号名 称 示意图规 格数 量备 注31 螺栓ⅠM10×15632 螺栓ⅡM10×206L=33 螺栓ⅢM8×15 1634 直线电机10㎜/s 1 带电机座及安装螺栓/螺母35 旋转电机10r/min 3 带电机座及安装螺栓/螺母36 实验台机架机架内可移动立柱5根,每根立柱上可移动滑块3块。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设计实验,以提高机构运动方案的效果和效率。
机构运动是一种通过机构体系来实现复杂运动目标的方法,广泛应用于机械、自动控制、航天等领域。
目前,机构运动方案的设计主要依靠经验和传统方法,存在效果不理想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因此,本文通过创新设计实验,尝试改进机构运动方案的设计方法,提高其性能和效率。
1. 引言机构是指由多个构件通过连接点连接而成的系统,可以实现复杂的运动。
机构运动方案是指通过设计机构体系来实现特定运动目标的方案。
机构运动在机械、自动控制、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传统的机构运动方案设计主要基于经验和简化的方法,限制了其性能和效率的提升。
因此,为了改进机构运动方案设计方法,本文进行了创新设计实验。
2. 创新设计实验方法本实验选取了一种具有挑战性的机构运动目标,通过创新设计方法来改进传统方案。
具体步骤如下:2.1 确定机构运动目标首先,需要确定机构运动的具体目标。
本实验选择了一种需要实现复杂运动路径的机构运动目标。
2.2 设计新方案在传统设计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创新思维和现代设计方法,设计新的机构运动方案。
可以尝试采用新的机构结构、新的连接方式或者新的运动控制方法。
2.3 模拟分析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新方案进行模拟分析。
通过分析运动路径、力学性能和运动效率等指标,评估新方案的可行性和优劣。
2.4 制造和测试样机根据新方案的设计,制造样机并进行测试。
通过测试样机的实际运动效果和性能,判断新方案的实际应用价值。
3. 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实验,我们获得了新的机构运动方案。
与传统方案相比,新方案在运动路径的精度、力学性能和运动效率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
此外,新方案还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可以通过调整参数和结构来适应不同的运动需求。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3.1 创新设计方法的有效性本文采用的创新设计方法能够有效改进机构运动方案的性能和效率。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1. 引言运动方案设计是指设计一种改变机构结构和运动规律的方案,以实现特定的功能需求。
在现代工程领域,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设计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改善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实验验证一种创新的机构运动方案,来解决特定的工程问题。
2. 设计目标本次实验的设计目标是设计一种能够实现平行四边形机构运动的方案,以实现物体的平移和旋转功能。
具体要求如下: - 实现平行四边形机构的连杆平移和连杆旋转; - 实现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平稳性和高精度。
3. 设计原理平行四边形机构是一种由四个连杆构成的机构,其中两个连杆平行且相等长度。
我们的设计基于以下原理: - 运用逆向运动学,确定连杆的长度和位置; - 利用驱动元件(如电机、气缸等)提供推力,使得连杆和物体能够平移; - 利用传动装置(如齿轮、皮带等)实现连杆的旋转。
4. 设计方案基于上述设计原理,我们提出了以下创新的机构运动方案:4.1 平移机构设计平移机构由两个连杆和一个驱动元件构成。
其中一个连杆固定在机构底座上,另一个连杆通过驱动元件实现平移运动。
该方案的设计步骤如下: - 根据运动需求和物体尺寸确定连杆长度; - 确定驱动元件的类型和参数(如电机的功率、气缸的推力等); - 利用逆向运动学计算驱动元件的位置和连杆的运动轨迹。
4.2 旋转机构设计旋转机构由两个连杆和一个传动装置构成。
其中一个连杆固定在机构底座上,另一个连杆通过传动装置实现旋转运动。
该方案的设计步骤如下: - 根据运动需求和物体尺寸确定连杆长度; - 确定传动装置的类型和参数(如齿轮的模数、皮带的宽度等); - 利用逆向运动学计算传动装置的位置和连杆的运动轨迹。
5. 实验验证为了验证我们的创新设计方案,我们进行了实验。
实验的步骤如下:5.1 材料和设备准备•搭建实验用的平行四边形机构,包括连杆、驱动元件、传动装置等;•准备用于测量运动轨迹和精度的测量仪器和传感器。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机构运动,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方案的研究。
我们通过设计和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构来测试其运动特征,并利用我们的观察结果来开发新的设计方案。
材料和方法:
我们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了一个由两个齿轮和一个连杆组成
的机构。
我们将一台电动机附加到一个齿轮上,以带动机构运动。
我们使用微型摄像头记录了机构在运动中的视频,并利用计算机进行分析和测量。
结果:
通过观察机构的运动,我们发现它们具有稳定性和重复性。
我们还观察到机构在不同角度下的运动速度和方向是不同的,这是由于互连的齿轮间的旋转方式不同,进而改变了连杆的运动轨迹。
我们还注意到,在机构的运动期间,有时会出现部件摩擦,这会减少机构的整体效率。
我们试图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进行了润滑,并重新设计了机构的部分结构,最终成功地减少了机构的摩擦并提高了效率。
因此,根据我们的观察和测试,我们得出了两个创新设计方案:
1.利用不同大小的齿轮组合来产生不同状态的机构运动,以达
到更丰富的运动变化和应用效果。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具有各种功能的机构来制作机械手臂或其他自动化设备。
2.改善机构的润滑能力,减少摩擦,增加效率。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新的材料和涂层来减少机构部件之间的摩擦,并提高运动效率。
结论:
通过这个实验和我们的观察和测试,我们成功地探究了机构运动的特征,并且发现了许多创新的设计方案。
我们希望这个实验能够为机构设计领域带来新思路和新动力,促进机构的应用和发展。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探索机构运动的特点和规律,提高机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实验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于已有机构的分析和改进;第二部分是对于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设计。
第一部分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一个四杆机构进行分析和改进。
通过对该机构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机构的一些特点和规律:
1. 机构在运动过程中,每个运动部件都有相互作用,形成整体的运动链。
2. 机构的运动轨迹可以通过正运动学和反运动学求解,了解机构运动规律。
3. 机构的设计应该满足一定的运动要求,如运动范围、速度、精度等。
通过对四杆机构的改进,我们成功地实现了机构运动轨迹更为均匀和适应更广泛情况的要求。
改进后的机构运动更加平稳,且运动范围更广,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工程需求。
第二部分实验中,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机构运动方案:六杆机构。
该机构由三个垂直的平面组成,每个平面上有两个杆件,三个平面互相垂直。
该机构使得每个平面上的两个杆件的连接点能够沿着平面运动,并在三个平面中交汇。
通过对该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该机构的运动是一种圆周运动。
该机构具有较大的运动范围和较高的运动精度,可以满足更加复杂的机构设计要求。
此外,该机构设计简单,制造成本低,可以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领域。
总之,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对机构运动方案的分析、改进和创新设计,成功地提高了机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这些能力将会对我们产生重要的帮助和推动作用。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报告本次实验旨在探究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在运动学习和训练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设计不同的机构运动方案,我们希望能够找到更加有效的方式来帮助人们提升运动能力和技巧。
以下是本次实验的具体设计和实施过程,以及实验结果分析和结论总结。
1. 实验设计我们设计了三种不同的机构运动方案:方案A、方案B和方案C。
每个方案在设计时考虑了运动学习和训练的特点,力求能够有效提升参与者的运动表现。
实验对象为30名健康成年人,他们被随机分为三组,每组接受一种不同的机构运动方案。
2. 实验实施实验分为三个阶段:前测阶段、训练阶段和后测阶段。
在前测阶段,我们对参与者的基本运动能力和技巧进行了测试,以确定他们的初始水平。
然后,参与者接受为期4周的机构运动训练,每周3次,每次1小时。
训练结束后,我们进行了后测,对参与者的运动表现进行了再次测试。
3. 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方案A组在运动技巧和表现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尤其在灵活性和协调性方面表现突出;方案B组在力量和耐力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但在技巧方面提升不明显;方案C组在速度和反应能力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但在耐力方面表现一般。
总体来看,三种方案都在不同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方案A的效果最为显著。
4. 结论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结论: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在运动学习和训练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升参与者的运动表现。
在设计机构运动方案时,需要考虑到不同方面的运动能力和技巧,以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探究不同类型的机构运动方案,以提升运动训练的效果和效率。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的目标是设计出能够有效提升运动表现的机构运动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效果。
通过实验的设计和实施,我们成功地发现了不同方案在不同方面的优劣,为未来的运动训练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我们相信,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在运动学习和训练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将为运动领域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的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的实验报告本实验报告旨在探讨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的过程与方法。
一、实验背景机构运动方案是指由系统中若干机构组合而成的机械系统,其运动形式是由机构之间的副次联系所决定的。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是指通过对机构之间的副次关系进行调整和优化,实现运动形式的差异化和优化,从而提高机械系统的效能和性能。
本次实验以单自由度平面机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和设计各种组合方式,实现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和优化。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目的通过对单自由度平面机构的分析和设计,了解和掌握机构运动方案创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实验器材计算机、图纸、模型等;3. 实验步骤(1)分析机构特性分析机构的类型、基本构造、自由度数目等特性,确定机构的工作特性和运动方案;(2)分析机构副次联系通过分析机构之间的副次联系,确定机构的运动形式和效能;(3)设计机构组合方式通过设计机构之间的不同组合方式,实现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和优化;(4)建立模型并进行模拟通过计算机建立机构模型,并进行运动仿真,评估机构运动方案的效能和性能;(5)优化机构方案根据仿真结果,进一步优化机构的组合方式和结构设计,实现机构运动方案的优化和创新。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本次实验中,以单自由度平面机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副次联系的分析和设计,实现了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和优化。
具体步骤如下:(1)分析机构特性以四连杆平面机构为例,分析其基本构造和自由度数目,确定其运动方案。
(2)分析机构副次联系通过分析机构之间的副次联系,确定机构的运动形式和效能。
分析发现,四连杆平面机构的机构刚度较大,机械能转换效率较高,但运动形式单一,难以实现多种工作状态。
(3)设计机构组合方式通过对机构之间的不同组合方式进行设计,实现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和优化。
设计了三种不同的组合方式:以动极为驱动杆的连杆机构、滚动式传动机构、芝加哥式机构。
(4)建立模型并进行模拟通过计算机建立机构模型,并进行运动仿真,评估机构运动方案的效能和性能。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和背景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创新设计机构运动方案,探究机构运动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提高学生对机构运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原理机构是由两个或多个连续的刚体组成的系统,通过相互作用而产生运动。
机构运动有以下几种基本形式:1. 旋转:两个刚体绕着一个固定轴线旋转。
2. 滚动:一个刚体沿着另一个固定刚体表面滚动。
3. 摆线:一个物体沿着一条弧线运动。
4. 直线:两个物体在直线上相互移动。
三、实验步骤1. 设计一种新型机构运动方案,并进行制作。
可以参考已有的机构设计,但需要进行改进和创新。
2. 对制作好的机构进行测试,记录其运动轨迹和速度等数据。
3. 分析测试结果,并对设计方案进行改进和优化。
4. 再次测试并记录数据,比较前后结果差异并分析原因。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我们设计了一种名为“旋转滑轮”的新型机构运动方案。
该方案由两个滑轮和一个固定轴组成,其中一个滑轮固定在轴上,另一个滑轮可以自由旋转。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该机构运动速度较快且稳定,能够有效地传递动力。
通过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机构运动速度与滑轮直径、材质等因素有关。
因此,我们对设计方案进行了改进和优化,将滑轮直径加大,并使用了更加耐磨的材质。
再次测试结果显示,改进后的机构运动速度更快、更稳定,并且使用寿命更长。
这表明,在机构设计中,合理选择材料和尺寸等因素对机构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机构运动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并通过创新设计新型机构运动方案,提高了学生对机构运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在实验中我们也发现了机构设计中材料和尺寸等因素对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改进和优化。
这为今后的机构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意义。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报告本次实验旨在设计并实施一个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总体评价和反思。
本报告将会介绍实验的过程、结果以及分析、总结。
一、实验内容本次实验的目标是设计一个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并且通过实验演示和评估来展示该方案的效果。
二、实验步骤1. 设计方案——在该实验中,我选择了一个机械手臂作为设计方案,并根据需求进行设计和优化。
2. 搜集材料——我搜集了所有机械手臂需要的零件,并正确组装它们。
3. 测试方案——在机械手臂制作完成后,我对其进行了测试,确保每个关节的运动均顺畅,同时也演示了机械手臂完成抓取和移动物品的功能。
4. 评估方案——最后,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对方案的质量进行评估。
三、实验结果1. 设计方案——我设计了一个机械手臂,它由7个关节组成,并可以沿三个方向旋转。
2. 搜集材料——我搜集了所有机械手臂需要的零件,包括电机、齿轮、杠杆等,并根据大小和形状,将它们正确地组装在一起。
3. 测试方案——在组装完成后,我测试了机械手臂的运动性能,并演示了它的抓取和移动物品的功能,如图所示:![image](4. 评估方案——我对机械手臂的运动性能和功能进行了评估,并得出以下结论:a. 优点:机械手臂可以沿三个方向旋转,具有较强的抓取和移动物品的功能,性能稳定可靠。
b. 缺点:机械手臂组装过程较为繁琐和复杂,需要较大的精准度。
四、实验总结通过该实验,我深刻认识到了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同时也感受到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需要小心谨慎和严格控制细节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次实验不仅扩展了我的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思路,也增强了我的实验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机构运动创新的相关知识。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的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的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创新设计机构运动方案,探究运动参数对其运动轨迹的影响,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实验器材:
1、机构运动实验仪器箱;
2、计算机;
3、数据采集卡;
4、运动轨迹分析软件。
实验过程:
1、选择不同运动方案,如滑块摆杆机构、绞链机构、双曲螺旋线机构等,并通过计算机模拟其运动轨迹。
2、对比分析不同运动方案的基本参数,如角速度、转速、转角等。
3、在此基础上,设计创新的运动参数组合,进行仿真实验,并利用运动轨迹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分析。
4、可根据实验结果,对运动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更完美的运动效果。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不同机构运动方案的参数变化对于其运动轨迹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
例如,调整滑块摆杆机构的摆杆长度和摆角,可以使其轨迹发生变化,从而达到更为优美的运动效果。
此外,我们还发现在设计创新的运动方案时,需要根据运动轨迹分析软件所提供的数据进行调整,不断试验和优化,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不少问题,如计算机崩溃、数据采集卡失灵等,但通过及时的调试和处理,最终还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实验结果。
结论:
本次实验通过创新设计机构运动方案,探究运动参数对其运动轨迹的影响,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机构运动方案的参数变化对于其运动轨迹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而设计创新的运动方案需要不断试验和优化,方可达到
最好的效果。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们不仅掌握了一定的机构运动理论知识,还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未来的工程实践。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引言机构运动是指由几个刚性连杆组成的机械系统,通过合理设计和控制,能够实现复杂的运动轨迹。
机构运动在机械设计、工程控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机械臂、自动化装置和生物仿生机器人等。
为了不断推动机构运动技术的创新发展,本文将介绍一项针对机构运动方案的创新设计实验。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创新设计机构运动方案,探索新的机构构型和运动控制方法,提高机械系统的性能和运动精度。
通过开展该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并为机构运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内容本实验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1. **机构运动方案设计**:根据给定的运动任务,设计适合的机构运动方案。
可以考虑传动机构、杆件长度比例、驱动方式等因素,以满足运动要求。
2. **模型建立与分析**: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设计的机构运动方案进行建模和分析。
通过解析方法或数值模拟,预测机构运动的轨迹、速度和加速度等性能指标。
3. **运动控制方案设计**:根据机构运动方案的特点和要求,设计相应的运动控制方案。
可以采用经典的控制方法,如PID控制器,或者使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如神经网络控制或模糊控制等。
4. **系统搭建与实验验证**:根据设计的机构运动方案和控制方案,搭建机械系统实验平台。
通过实际实验验证运动性能和控制效果,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
实验步骤1. **确定运动任务**:在实验前确定机构运动的具体任务要求,包括运动轨迹、速度要求和精度要求等。
2. **机构运动方案设计**:根据运动任务要求,采用创新的思维设计机构运动方案。
可以参考已有的机构构型,也可以探索新的构型。
3. **模型建立与分析**: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建立机构运动方案的数学模型。
通过解析方法或数值模拟,对机构运动性能进行分析和预测。
4. **运动控制方案设计**:根据机构运动方案的特点和要求,设计相应的运动控制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报告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学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 _______________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______________2015年1月5日目录、概述................................. 1 .....................................................一、概述: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是各类复杂机械设计中决定性的一步,机构的设计选型一般先通过作图和计算来进行,一般比较复杂的机构都有多个方案,需要制作模型来试验和验证,多次改进后才能得到最佳的方案和参数。
本实验所用搭接试验台能够任意选择平面机构类型,组装调整机构尺寸等功能,能够比较直观、方便的搭接、验证、调试、改进、确定设计方案,较好地改善了在校学生对平面机构的学习和设计一般只停留在理论设计“纸上谈兵”的状况二、课程设计目的:1、培养学生对连杆机构的理解掌握与创新设计能力,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背景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设计及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2 、通过机构的拼接,在培养工程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要求学生在拼装一个已有模型之外,自己通过对现实生产和生活中的连杆机构机械产品的观察和理解,通过试验台设备进行拼装和仿真。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加深学生对连杆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掌握连杆机构的创新设计方法。
4、学习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与自由度的计算。
三、课程设计要求和内容:实验设备和工具CQJP-D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拼装及仿真实验台,包括组成机构的各种运动副、构件、动力源及一套实验工具(扳手、螺丝刀)。
其中构件包括机架、连杆、圆柱齿轮、齿条、凸轮及从动件、槽轮及拨盘和皮带轮等;运动副包括转动副、移动副、齿轮副、槽轮副等。
实验原理平面机构是由各个杆组依次联结到机架和原动件上形成的。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自由度大于零,且原动件数和机构的自由度相等。
所拼接的机构必须满足以上两个条件。
将主要由连杆构成的连杆机构(可加入一个其他类型构件如齿轮、凸轮、槽轮等)进行拼装,计算分析其自由度后,输入动力源进行机构运行。
实验内容与步骤1 、开启计算机,打开仿真软件,从“装配训练”的平面机构中的19 种连杆机构任选其一。
2 、观察其运动方式。
3 、记录所需要的零件。
4 、上实验台架进行搭装。
5 、使用油壶给传动接触部分添加润滑油。
6 、搭装结束后,以手动方式输入运动,确认机构拼接无误后,经指导教师许可后再用电机驱动,进行照相和录像。
7 、拆卸零部件,擦拭后归于原位。
8 、自己设计一个连杆机构,要求有功能分析。
9 、自由度分析(填于附录1 中表1 )(1)计算机构自由度n—活动构件数;PL—转动副和移动副总数(低副数);PH—高副数。
( 2 )核对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即给予机构原动件一运动时,可如果观察到机构各构件运动均是确定的,即可推算出计算结果符合要求。
10 、检查无误后进行拼装,并以手动方式输入运动,观察运转情况。
设计要求:a. 程中应保证,机构的自由度数等于原动件数;b. 根据拟定的设计方案,选择所需的零件,利用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台将零件按机构运动的传递顺序进行连接;c. 分清机构中各构件所占据的运动平面,避免各运动构件发生运动干涉;d. 实物连接完成后,需检验机构的自由度是否合理,机构是否能满足要求,完成预定运动,之后才可以连接电机,进行仿真运动。
设计内容和步骤:a. 掌握本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b. 熟悉CQJP-D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拼接及仿真实验台的使用方法;c. 确定本组的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保证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根据所设计的方案连接实物;d. 画出结构简图,正确计算机构自由度,并对所设计的机构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四、原始数据及技术参数:(1)原始数据:CQJP-D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拼接及仿真实验台,丫丫系列电机一台,皮带轮和皮带各一个,主动轴一个,转动副轴三个,齿轮三个,连杆 1 一个,连杆 2 一个,连杆 3 一个,槽轮一个,齿条一个,紧联接螺钉若干,松连接螺钉若干,六角扳手和活动扳手。
(2)主要技术参数:电机的技术参数为:P=60W,U=220V ,I=0.95A ,n=1350r/min , i0=50 齿轮1:d=88mm , z=42 齿轮2:d=120mm , z=56 齿轮3:d=88mm , z=42 连杆1:L=120mm , 数量为1 连杆2:L=120mm , 数量为1 连杆3:L=200mm , 数量为1 齿条1:L=350mm ,数量为1槽轮 1 :d=88mm五、设计原理及设备:一设计的机构目的实现间歇式的往复运动二机构的原理电动机先通过带与一对齿轮减速,再通过槽轮将连续的圆周运动转换为间歇的圆周运动,通过齿轮齿条与连杆使运动进一步转化为齿条的往复直线运动。
槽轮机构原理:由槽轮和圆柱销组成的单向间歇运动机构。
它用于来将主动件的连续转动换成从动件的带有间歇的单向周期转动。
槽轮机构有外啮合和内啮合两种形式。
本次采用为外啮合式,外啮合槽轮机构的槽轮和转臂转向相反。
单臂外啮合槽轮机构由带圆柱销的转臂、具有4条径向槽的槽轮和机架组成。
当连续转动的转臂上的圆柱销进入径向槽时,拨动槽轮转过一定角度。
当圆柱销转出径向槽后,槽轮停止转动。
转臂转一周,槽轮完成一次转停运动。
为了保证槽轮停歇,可在转臂上固接一缺口圆盘,其圆周边与槽轮上的凹周边相配。
这样,既不影响转臂转动,又能锁住槽轮不动。
为了使槽轮能完成周期性的转停运动,槽轮上的径向槽数不能少于3,这次设计中的槽轮槽数为4。
三所设计机构的应用场合本设计中主要的创新点在于槽轮机构的应用。
槽轮机构结构简单,易加工,工作可靠,转角准确,机械效率高。
但是其动程不可调节,转角不能太小,槽轮在起、停时的加速度大,有冲击,故不宜用于高速。
通过与齿条齿轮的配合故可用在低速下的轧钢机中,大功率切割中应用。
四实体图图1机构实物样品图图2槽轮机构实体图1图3槽轮机构实体图2图4齿轮齿条啮合处实体图图5连杆处实体图六、机构运动简图及其自由度计算自由度的计算公式为:F=3n-2PI-Ph (PI为低副,Ph为高副)由图2可知:此机构中共有11个低副;还有四个平面高副。
(小齿轮3处为局部自由度)则,可知:n=9, Pl=11 , Ph=4即,自由度数F为:F=3 X 9-2 X 11-1 X 4=1由机构简图可知,此机构中只有一个原动件,而成机构的自由度也为1,故,所设计的机构能够稳定运行。
七、机构运动分析与计算(1)由电机铭牌可知:P2=60w , n 0=1350r/min ,i0=50由减速器传动比为:i0=50,可知:n1= n0/i0=1350/50=27r/mi n由公式卫=丝和n仁27r/min,可知:n2 z1n1 z1n 2二匹二1=27X 42/56=20r/mi nz2则n 2=20r/min由W2=n n =2n X n2 和V=WR,可知:大齿轮的线速度为:V2=2n n x R2=2X 3.14 X 20X 60=0.126m/s齿条由杆1上的齿轮带动,当槽轮上与连杆1组成的机构处于右极点位置时,连杆1与齿条平行,此时齿条的速度为槽轮的线速度,槽轮在间歇运动中作旋转运动时,其线速度与大齿轮线速度相同,V3=V2此时齿条速度:V4=0.126m/s齿条间歇运动中停止运动的时间t为大齿轮转动周期t1四分之一,n 2=20r/mi n t1= n2/60=0.33s则t=t1/4=0.086s.八、机构动力分析与计算(1)由P=UI,可知:P仁u 伙I1=220V X 0.95A=209w 由Tn=9550X P1/n0,可知:Tn=9550X 209/1350=1.5N • m由减速器的传动比为i0=50,可知:n1= n0/i0=1350/50=27r/mi n由公式也=乡和n仁27r/min,可知:n2 z1n1 汉z1n 2=丄勺=27X 42/56=20r/mi nz2则大齿轮的转速:n 2=20r/mi n由P2=60w,可知:大齿轮的转矩丁=9.55^ =28.7N.mn2槽轮转矩与大齿轮相同T1=28.7N.m九、心得体会:经过一周的机械机构创新课程设计,虽然有点短,但我从中学到了许多。
通过这次设计实践,我学会了如何树立了正确的设计思想,了解了一些零件的相关知识,掌握了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也有了一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自己得到了一个全面的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机会。
在制作机构过程中,从设计到计算、分析道绘图,让我更进一步交接了零件与零件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设计人员,重要的是要有清晰的头脑和整体的布局,不仅要有严谨的态度和不厌其烦的细心,还要有要有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一种精神。
从开始的传动方案的设计当中,让我清楚的知道了自己的任务并不是那么简单,单这也是很好的锻炼自己自主学习能力的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些许的问题,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自己曾焦虑,但最后还是通过努力解决了。
才发现到我们面对很多困时候所采取的具体行动也是不同的,这势必也会影响我们的结果,那是一种态度的端正和目的的明确,只有这样把自己置身于具体的问题中,我们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这次做课程设计让我提升了动手能力,培养了我的创新意识,和认真观察的重要性,这有利于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
团队合作和协调沟通的重要性也是必不可少的,每个组员都应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在该小组中担任什么样的角色,最终达到什么样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应该与他人充分沟通,吸取他人的失败点和创新点,并用于结构设计中。
本次课设将很多知识都结合到了一起,只有把学到的东西用出来才是最重要的。
从设计传动方案的过程,使我初步了解了机械结构创新设计的一般过程,得到了更好的实践机会。
十、参考文献:[1] 孙桓,陈作模. 机械原理[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 孟宪源. 现代机构手册[M]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3] 郁明山. 现代机械传动手册[M]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4] 邹慧君. 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手册[M] .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5] 张春林. 机械创新设计[M]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