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基本平面图形》测试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基本平面图形》测试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基本平面图形》测试题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基本平面图形》测试题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1.手电筒射出去的光线,给我们的形象是()。
A。
直线 B。
射线 C。
线段 D。
折线2.下列各直线的表示法中,正确的是()。
A。
直线AB B。
直线ABC C。
直线ab D。
直线Ab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画射线OA=3cm;B。
线段AB和线段BA不是同一条线段C。
点A和直线a的位置关系有两种;D。
三条直线相交有3个交点4.如图,A、B在直线l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线段AB和线段BA同一条线段;B。
直线AB和直线BA同一条直线C。
射线AB和射线BA同一条射线;D。
图中以点A为端点的射线有两条。
5.如果点C在线段AB上,则下列各式中:AC=______。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6.如图,AB=CD,则AC与BD的大小关系是()。
A。
AC>BD B。
AC<BD C。
AC=BD D。
不能确定7.如果线段AB=5cm,线段BC=4cm,那么A、C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A。
9cm B。
1cm C。
1cm或9cm D。
以上答案都不对8.用一副三角板不能做出下列哪个角?()。
A。
105° B。
75° C。
15° D。
65°9.如图,下列表示角的方法,错误的是()。
A。
∠1与∠AOB表示同一个角;B。
∠AOC也可用∠O来表示;C。
图中共有三个角:∠AOB、∠AOC、∠BOC;D。
∠β表示的是∠BOC。
10.同一平面内互不重合的三条直线的公共点的个数是()。
A。
可能是1个,2个,3个;B。
可能是1个,2个;C。
可能是1个,2个,3个;D。
可能是1个或3个。
二、填空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1.平面上有A、B、C三点,过其中的每两点画直线,最多可以画_____条直线,最少可以画_______条直线。
2.要把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钉___颗钉子,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基本平面图》中第3~4节角和比较角的大小整理试题以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基本平面图形》中角以及角的比较测试试题一、选择题。
1、甲、乙、丙、丁四个学生判断时钟的分针与时针互相垂直时,他们每个人都说了两个时间,说对的是()A、甲说3点时和3点30分B、乙说6点15分和6点45分C、丙说9时整和12时15分D、丁说3时整和9时整2、如图,四条表示方向的射线中,表示北偏东60°的是()A、B、C、D、3、以下给出的四个语句中,结论正确的有()①如果线段AB=BC,则B是线段AC的中点;②线段和射线都可看作直线上的一部分;③大于直角的角是钝角;④如图,∠ABD也可用∠B表示;A、1个B、2个C、3个D、4个4、用一副三角板不能做出下列哪个角?( )A、105°B、75°C、15°D、65°5、如图,下列表示角的方法,错误的是( )A、∠1与∠AOB表示同一个角;B、∠AOC也可用∠O来表示C、图中共有三个角:∠AOB、∠AOC、∠BOC;D、∠β表示的是∠BOC6、一个钝角与一个锐角的差是()A、锐角B、钝角C、直角D、不能确定7、下面表示∠ABC的图是()A、B、C、D、8、已知OA⊥OC,∠AOB:∠AOC=2:3,则∠BOC的度数为()A、30°B、150°C、30°或150°D、以上都不对9、已知一条射线OA,若从点O再引两条射线OB和OC,使∠AOB=70°,∠BOC=30°,则∠AOC等于()A、40°B、100°C、40°或100°D、30°或120°10、如图,∠AOB=90°,以O为顶点的锐角共有()个A、6B、5C、4D、311、8点30分时,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所夹的锐角是()A、70°B、75°C、80°D、60°∠BOC,则∠BOC的度数是()12、如图,∠AOB为平角,且∠AOC=12A、100°B、135°C、120°D、60°13、如图,点O在直线AB上,射线OC平分∠DOB.若∠COB=35°,则∠AOD等于( )A、35°B、70°C、110°D、145°14、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OD是∠AOC的平分线,且∠COD=25°,则∠AOB等于()A、50°B、75°C、100°D、120°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射线就是直线C、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D、小于平角的角可分为锐角和钝角两类16、有下列说法:①平角是一条直线;②射线是直线的一半;③射线AB与射线BA表示同一条射线;④用一个放大镜去看一个角,这个角的度数也被放大了;⑤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⑥120.5°=7250′.其中正确的有( )A、0个B、1个C、2个D、3个二、填空题。
北师大版初一(上)数学配套习题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
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4.1 线段、射线、直线■课后作业 家长签字:1、数轴上表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某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厘米,若在这个数轴上随意画一条长15厘米的线段AB ,则AB 盖住的整数点的个数共有( )个A .13或14个 B.14或15个 C.15或16个 D.16或17个2、如下图是某风景区的旅游路线示意图,其中,,B C D 为风景点,E 为两条路的交叉点,图中数据为相应两点的路程(单位:千米).一学生从A 处出发,以2千米/时的速度步行观览景色,每个景点的逗留时间约为0.5小时.(1)当他沿着路线A B C E A ----游览回到A 处时,共用了3小时,求CE 的长;(2)若此学生打算从A 处出发,步行速度与在景点的逗留时间保持不变,且在最短时间内游览完三个景点返回A 处,请你为他设计一条步行路线,并说明这样设计的理由.(不考虑其他因素)3、如图,从A 到B 最短的路线是( )A. A —G —E —BB. A —C —E —BC. A —D —G —E —BD. A —F —E —B4、已知线段AB=10cm ,直线AB 上有点C ,且BC=4cm ,M 是线段AC 的中点,则AM = cm 。
5、平面内有三个点,过任意两点画一条直线,则可以画直线的条数是( )A.2条B.3条C.4条D.1条或3条6、在直线l 上顺次取A 、B 、C 三点,使得AB=5㎝,BC=3㎝,如果O 是线段AC 的中点,那么线段OB的长度是( )A 、0.5㎝ B 、1㎝ C 、1.5㎝ D 、2㎝7、点P 是直线l 外一点,,,A B C 为直线l 上三点,4,5,2PA cm PB cm PC cm ===,则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是( )A 、2cm B 、小于2cm C 、不大于2cm D 、4cm8、如图所示, 把一根绳子对折成线段AB , 从P 处把绳子剪断, 已知12AP PB =, 若剪断后的各段绳子中最长的一段为40cm, 则绳子的原长为( )A. 30 cmB. 60 cmC. 120 cmD. 60 cm 或120 cm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点C 在线段BA 的延长线上,则BA AC BC =-B.若点C 在线段AB 上,则AB AC BC =+C.若AC BC AB +>,则点C 一定在线段AB 外D.若,,A B C 三点不在一直线上,则AB AC BC <+二、填空题10、若线段AB=10㎝,在直线AB 上有一点C ,且BC=4㎝,M 是线段AC 的中点,则AM= ㎝.11、在边长都是1的正方形方格纸上画有如图所示的折线,它们的各段依次标着①,②,③,④,…的序号.那么序号为24的线段长度是 .12、在直线上取A 、B 、C 三点,使得AB = 9 厘米,BC = 4 厘米,如果O 是线段AC 的中点,则线段OA的长为 厘米.13、往返于甲、乙两地的火车中途要停靠三个站,则有 种不同的票价(来回票价一样),需准备 种车票.14、如图,从学校A 到书店B 最近的路线是①号路线,其道理用几何知识解释应是________________。
专题4.7第4章基本平面图形单元测试(培优卷)-2021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尖子生同步培优题库(教师版含
2020-2021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尖子生同步培优题典【北师大版】专题4.7第4章基本平面图形单元测试(培优卷)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_注意事项:本试卷满分120分,试题共26题.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等信息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9秋•雅安期末)如图所示,下列对图形描述不正确的是()A.直线AB B.直线BC C.射线AC D.射线AB【分析】依据直线,线段以及射线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解析】解:由图可得,直线AB,线段BC,射线AC,射线AB,图中不存在直线BC,故选:B.2.(2019秋•东湖区校级期末)下列生活现象:①用两个钉子就可以把木条固定在墙上;②从A地到B地架设电线,总是尽可能沿着线段AB架设;③植树时,只要确定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树所在的直线;④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其中能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的现象个数有()A.1B.2C.3D.4【分析】直接利用直线的性质和线段的性质分别判断得出答案.【解析】解:①用两个钉子就可以把木条固定在墙上,利用的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此选项不合题意;②从A地到B地架设电线,总是尽可能沿着线段AB架设,能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故此选项符合题意;③植树时,只要确定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树所在的直线,利用的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此选项不合题意;④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能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故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3.(2020春•肇东市期末)在直线l上取三点A、B、C,使线段AB=8cm,AC=3cm,则线段BC的长为() A.5cm B.8cm C.5cm或8cm D.5cm或11cm【分析】分两种情况:点C在线段AB上,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线段BC的长.【解析】解:当点C在线段AB上时,BC=AB﹣AC=8﹣3=5(cm);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BC=AB+AC=8+3=11(cm),所以线段AC的长为5cm或11cm.故选:D.4.(2019秋•铁西区期末)如图,小明从A处沿北偏东40°方向行走至B处,又从B处沿东偏南21°方向行走至C处,则∠ABC的度数为()A.131°B.129°C.109°D.101°【分析】根据平行线性质求出∠ABE,再求出∠EBC即可得出答案.【解析】解:如图:∵小明从A处沿北偏东40°方向行走至点B处,又从点B处沿东偏南21方向行走至点C处,∴∠DAB=40°,∠CBF=21°,∵向北方向线是平行的,即AD∥BE,∴∠ABE=∠DAB=40°,∵∠EBF=90°,∴∠EBC=90°﹣21°=69°,∴∠ABC=∠ABE+∠EBC=40°+69°=109°,故选:C.5.(2019秋•青山区期末)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ECA是一个平角B.∠ADE也可以表示为∠DC.∠BCA也可以表示为∠1D.∠ABC也可以表示为∠B【分析】角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也可以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其中顶点字母要写在中间,唯有在顶点处只有一个角的情况下,才可用顶点处的一个字母来记这个角,否则分不清这个字母究竟表示哪个角.【解析】解:A、∠ECA是一个平角,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ADE也可以表示为∠D,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BCA也可以表示为∠1,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ABC也不可以表示为∠B,故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6.(2019秋•兰考县期末)如图,OB平分平角∠AOD,∠AOB:∠BOC=3:2,则∠COD等于()A.30°B.45°C.60°D.75°【分析】先利用OB平分平角∠AOD得到∠AOB=∠DOB=90°,再利用∠AOB:∠BOC=3:2得到∠BOC=60°,然后回家互余计算出∠COD的度数.【解析】解:∵OB平分平角∠AOD,∴∠AOB =∠DOB =12×180°=90°,∵∠AOB :∠BOC =3:2,∴∠BOC =23×90°=60°,∴∠COD =90°﹣60°=30°.故选:A .7.(2019秋•海淀区期末)若扇形的半径为2,圆心角为90°,则这个扇形的面积为( )A .π2 B .π C .2π D .4π【分析】直接利用扇形的面积公式计算.【解析】解:这个扇形的面积=90⋅π⋅22360=π.故选:B .8.(2019秋•通州区期末)如图,OC 为∠AOB 内的一条射线,下列条件中不能确定OC 平分∠AOB 的是()A .∠AOC =∠BOCB .∠AOB =2∠BOCC .∠AOC +∠COB =∠AOBD .∠AOC =12∠AOB【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判断.【解析】解:A .∵∠AOC =∠BOC∴OC 平分∠AOB .所以A 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 .∵∠AOB =2∠BOC∴OC 平分∠AOB .所以B 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 .∵∠AOC +∠COB =∠AOB∴OC 不一定平分∠AOB .所以C 选项错误,符合题意;D .∵∠AOC =12∠AOB∴OC平分∠AOB.所以D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9.(2019秋•南山区期末)已知三条不同的射线OA、OB、OC,有下列条件,其中能确定OC平分∠AOB的有()①∠AOC=∠BOC②∠AOB=2∠AOC③∠AOC+∠COB=∠AOB④∠BOC=12∠AOB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判断.【解析】解:①由∠AOC=∠BOC能确定OC平分∠AOB;②如图1,∠AOB=2∠AOC所以不能确定OC平分∠AOB;③∠AOC+∠COB=∠AOB不能确定OC平分∠AOB;④如图2,∠BOC=12∠AOB,不能确定OC平分∠AOB;所以只有①能确定OC平分∠AOB;故选:A.10.(2019秋•埇桥区期末)已知:线段AB,点P是直线AB上一点,直线上共有3条线段:AB,P A和PB.若其中有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一条线段长度的两倍,则称点P是线段AB的“巧分点”,线段AB的“巧分点”的个数是()A.3B.6C.8D.9【分析】根据“巧点”的定义即可求解.【解析】解:线段AB的3个等分点都是线段AB的“巧分点”.同理,在线段AB延长线和反向延长线也分别有3个“巧分点”.∴线段AB的“巧分点”的个数是9个.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横线上11.(2020春•新泰市期末)已知点A、B、C在一条直线上,AB=5cm,BC=3cm,则AC的长为2cm或8cm.【分析】分类讨论,C在线段AB上,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解析】解:若C在线段AB上,则AC=AB﹣BC=5﹣3=2(cm);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则AC=AB+BC=5+3=8(cm),故答案为2cm或8cm.12.(2019秋•沙坪坝区期末)已知线段AB,延长AB至点C,使BC=13AB.若点D为线段AC的中点,点E为线段AB的中点,且DE=1cm,则线段AB=6cm.【分析】设BC=x,则AB=3x,于是得到AC=4x,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得到AD=12AC=2x,AE=12AB=32x,于是得到结论.【解析】解:设BC=x,则AB=3x,∴AC=4x,∵点D为线段AC的中点,点E为线段AB的中点,∴AD=12AC=2x,AE=12AB=32x,∴DE=AD﹣AE=2x−32x=12x=1,∴x=2,∴AB=6cm,故答案为:6.13.(2019秋•沙河口区期末)如图,建筑工人在砌墙时,经常用细线绳在墙的两端之间拉一条直的参照线,这样做的依据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分析】由直线公理可直接得出答案.【解析】解:建筑工人在砌墙时,经常用细线绳在墙的两端之间拉一条参照线,使垒的每一层砖在一条直线上,沿着这条线就可以砌出直的墙,则其中的道理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答案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14.(2020春•舒兰市期末)34°18′36″=34.31°.【分析】根据小单位华大单位除以进率,可得答案.【解析】解:34°18′36″=34.31°.故答案是:34.31.15.(2019秋•曲阳县期末)如图,已知∠1=∠2,∠3=∠4,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为2个①AD平分∠BAF;②AF平分∠DAC;③AE平分∠DAF;④AE平分∠BAC.【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解析】解:AD不一定平分∠BAF,①错误;AF不一定平分∠DAC,②错误;∵∠1=∠2,∴AE平分∠DAF,③正确;∵∠1=∠2,∠3=∠4,∴∠1+∠3=∠2+∠4,即∠BAE=∠CAE,∴AE平分∠BAC,④正确;故答案为:2个.16.(2019秋•兰考县期末)如图所示,OB是∠AOC的平分线,OC是∠AOD的平分线,若∠COD=76°,那么∠AOD=152°,∠BOC=38°.【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利用OC是∠AOD的平分线得到∠AOC=∠COD=76°,∠AOD=2∠COD=152°,然后利用OB是∠AOC的平分线得到∠BOC=12∠AOC.【解析】解:∵OC是∠AOD的平分线,∴∠AOC=∠COD=76°,∠AOD=2∠COD=2×76°=152°,∵OB是∠AOC的平分线,∴∠BOC=12∠AOC=12×76°=38°.故答案为152°;38°.17.(2019秋•北仑区期末)将两个正方形与直角三角板的一个直角顶点重合放置,如图所示,则∠1的度数为16°.【分析】根据角的和差进行计算即可.【解析】解:如图∵∠1+α+β=90°∠1+α=90°﹣46°∠1+β=90°﹣28°∴∠1=90°﹣46°+90°﹣28°﹣90°=16°.故答案为16°.18.(2019秋•吉州区期末)过一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2019个三角形,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2021.【分析】经过n边形的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根据此关系式求边数.【解析】解:设多边形有n条边,则n﹣2=2019,解得n=2021.故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2021.故答案是:2021.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66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2019秋•襄城县期末)如图,已知三点A、B、C.(1)请读下列语句,并分别画出图形①画直线AB;②画射线AC;③连接BC.(2)在(1)的条件下,图中共有6条射线.(3)从点C到点B的最短路径是CB,依据是两点间线段最短.【分析】(1)按题意,直接作图即可.(2)根据射线的定义进行判断,写出即可.(3)根据两点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即可求解.【解析】解:(1)如图所示:直线AB、射线AC、线段BC即为所求.(2)图中共有3+2+1=6条射线.(3)最短路径是CB ,依据:两点间线段最短.故答案为:6;CB ,两点间线段最短.20.观察下面图形,并回答问题.(1)四边形有 2 条对角线;五边形有 5 条对角线;六边形有 9 条对角线?(2)根据规律七边形有 14 条对角线,n 边形有n(n−3)2 条对角线. 【分析】(1)根据图形查出即可;(2)根据对角线条数的数据变化规律进行总结,然后填写.【解析】解:(1)四边形有2条对角线;五边形有5条对角线;六边形有9条对角线;∵从一个顶点可以作(n ﹣3)条对角线,∴n 边形有n(n−3)2条对角线.(2)七边形有14条对角线,n 边形有n(n−3)2条对角线. 故答案为:(1)2,5,9,(2)14,n(n−3)2.21.(2019秋•潮州期末)如图所示,OC 是∠AOD 的平分线,OE 是∠BOD 的平分线,∠EOC =65°,∠DOC =25°,求∠AOB 的度数.【分析】由角的和差求出∠DOE=40°,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角的和差求出∠AOB的度数为130°.【解析】解:如图所示:∵∠EOC=∠DOE+∠DOC,∠EOC=65°,∠DOC=25°,∴∠DOE=65°﹣25°=40°,∵OC是∠AOD的平分线,∠BOD=2∠EOD=2×40°=80°,同理可得:∠AOD=50°又∵∠AOB=∠AOD+∠BOD∴∠AOB=130°.22.(2020春•河口区期末)如图,点C为线段AB的中点,点E为线段AB上的点,点D为线段AE的中点.(1)若线段AB=a,CE=b且(a﹣16)2+|2b﹣8|=0,求a,b的值:(2)在(1)的条件下,求线段CD的长,【分析】(1)由(a﹣16)2+|2b﹣8|=0,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即可推出a、b的值;(2)根据(1)所推出的结论,即可推出AB和CE的长度,根据图形即可推出AC=8,然后由AE=AC+CE,即可推出AE的长度,由D为AE的中点,即可推出DE的长度,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可求出CD的长度.【解析】解:(1)∵(a﹣16)2+|2b﹣8|=0,∴a﹣16=0,2b﹣8=0,∵a、b均为非负数,∴a=16,b=4,(2)∵点C为线段AB的中点,AB=16,CE=4,∴AC=12AB=8,∴AE=AC+CE=12,∵点D为线段AE的中点,∴DE=12AE=6,∴CD=DE﹣CE=6﹣4=2.23.(2019秋•宁都县期末)某一野外探险队由基地A处向北偏东30°方向前进了40千米到达B点,然后又向北偏西60°方向前进了30千米到达C点处工作.(1)请在图中画出行走路线图.(1厘米表示10千米)(2)通过度量,请你算出C点离基地A的距离.(精确到1千米)(3)若基地要派一指导员赶往C点,要求在2小时内赶到,问指导员应以不低于多大的平均速度前进才能按时到达?【分析】(1)根据方位角的意义,按要求的比例尺画图,确定B点位置,再在B点处画方位角以相同的比例尺确定C点;(2)连接AC,量出图上距离,再按比例尺算出实际距离;(3)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求解.【解析】解:(1)如图所示:(2)连接AC,度量出AC=5厘米,即C点离基地A的实际距离为50千米;(3)50÷2=25(千米/时).答:指导员的平均速度应不低于25千米/时.24.(2019秋•海州区校级期末)如图1,点A、O、B依次在直线MN上,现将射线OA绕点O沿顺时针方向以每秒4°的速度旋转,同时射线OB绕点O沿逆时针方向以每秒6°的速度旋转,直线MN保持不动,如图2,设旋转时间为t(0≤t≤60,单位秒)(1)当t=3时,求∠AOB的度数;(2)在运动过程中,当∠AOB第二次达到72°时,求t的值;(3)在旋转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得射线OB与射线OA垂直?如果存在,请求出t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利用∠AOB =180°﹣∠AOM ﹣∠BON ,即可求出结论;(2)利用∠AOM +∠BON =180°+∠AOB ,即可得出关于t 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3)分0≤t ≤18及18≤t ≤60两种情况考虑,当0≤t ≤18时,利用∠AOB =180°﹣∠AOM ﹣∠BON =90°,即可得出关于t 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当18≤t ≤60时,利用∠AOM +∠BON =180°+∠AOB (∠AOB =90°或270°),即可得出关于t 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综上,此题得解.【解析】解:(1)当t =3时,∠AOB =180°﹣4°×3﹣6°×3=150°.(2)依题意,得:4t +6t =180+72,解得:t =1265. 答:当∠AOB 第二次达到72°时,t 的值为1265.(3)当0≤t ≤18时,180﹣4t ﹣6t =90,解得:t =9; 当18≤t ≤60时,4t +6t =180+90或4t +6t =180+270,解得:t =27或t =45.答:在旋转过程中存在这样的t ,使得射线OB 与射线OA 垂直,t 的值为9、27或45.25.(2019秋•肇庆期末)已知O 是直线AB 上的一点,∠COD 是直角,OE 平分∠BOC .(1)如图①,若∠AOC =30°,求∠DOE 的度数.(2)在图①中,若∠AOC =a ,求∠DOE 的度数(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3)将图①中的∠DOC 绕顶点O 顺时针旋转至图②的位置,且保持射线OC 在直线AB 上方,在整个旋转过程中,当∠AOC 的度数是多少时,∠COE =2∠DOB .【分析】(1)由已知可求出∠BOC =180°﹣∠AOC =150°,再由∠COD 是直角,OE 平分∠BOC ,即可求出∠DOE 的度数;(2)由(1)中的方法可得出结论∠DOE =12∠AOC ,从而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出∠DOE 的度数;(3)设∠AOC =α,则∠BOC =180°﹣α,依据OE 平分∠BOC ,可得∠COE =12×(180°﹣α)=90°−12α,再依据∠COE =2∠DOB ,即可得到∠AOC 的度数.【解析】解:(1)由已知得∠BOC=180°﹣∠AOC=150°,又∵∠COD是直角,OE平分∠BOC,∴∠DOE=∠COD−12∠BOC=90°−12×150°=15°;(2)由(1)知∠DOE=∠COD−12∠BOC,∴∠DOE=90°−12(180°﹣∠AOC)=12∠AOC=12α;(3)设∠AOC=α,则∠BOC=180°﹣α,∵OE平分∠BOC,∴∠COE=12×(180°﹣α)=90°−12α,∠BOD=90°﹣(180°﹣α)=α﹣90°,∵∠COE=2∠DOB,∴90°−12α=2(α﹣90°),解得α=108°.综上所述,当∠AOC的度数是108°时,∠COE=2∠DOB.26.(2019秋•金牛区期末)已知线段AB=m(m为常数),点C为直线AB上一点(不与点A、B重合),点M、N分别在线段BC、AC上,且满足CN=3AN,CM=3BM.(1)如图,当点C恰好在线段AB中点,且m=8时,则MN=6;(2)若点C在点A左侧,同时点M在线段AB上(不与端点重合),请判断CN+2AM﹣2MN的值是否与m有关?并说明理由.(3)若点C是直线AB上一点(不与点A、B重合),同时点M在线段AB上(不与端点重合),求MN长度(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分析】(1)设AN=x,BM=y,则CN=3x,CM=3y.由AB=8列出方程,求得x+y,再进而求得MN;(2)把MN=AM+AN代入CN+2AM﹣2MN中计算便可知道结果;(3)设AN=x,BM=y,则CN=3x,CM=3y,①当C点在B点右边时,不符合题意,会去;②当点C在点A的左边,由AB=CB﹣CA得出y﹣x=14m,进而得MN=3(y﹣x)=34m;③当点C在线段(AB上时,由AB=CB+CA得y+x=14m,进而得MN=3(y+x)=34m,最后总结结论.【解析】解:(1)设AN=x,BM=y,则CN=3x,CM=3y.∵AB=AN+CN+CM+MB=m,∴x+3x+3y+y=m=8,∴x+y=2,MN=NC+CM=3x+3y=3(x+y)=6.(2)CN+2AM﹣2MN的值与m无关.理由如下:如图1,∵CN=3AN,∴CN+2AM﹣2MN=3AN+2AM﹣2(AN+AM)=AN∵AN与m的取值无关,∴CN+2AM﹣2MN的值与m无关;(3)设AN =x ,BM =y ,则CN =3x ,CM =3y ①当C 点在B 点右边时,∵满足CM =3BM ,M 在线段AB 上,如图2此时,M 不是线段BC 上的点,不符合题意,会去; ②当点C 在点A 的左边,如图3,∵AB =CB ﹣CA =(CM +MB )﹣(CN +AN )=m , ∴(3y +y )﹣(x +3x )=m ,∴y ﹣x =14m ,∴MN =CM ﹣CN =3y ﹣3x =3(y ﹣x )=34m ; ③当点C 在线段(AB 上时,如图4,∵AB =CB +CA =(CM +MB )+(CN +AN )=m , ∴(3y +y )+(x +3x )=m ,∴x +y =14m ,∴MN =CM +CN =3y +3x =3(y +x )=34m ;∴MN 长度为34m . 综上,MN 长度为34m .。
七年级数学《基本平面图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五章《基本平面图形》单元测试题(后附答案)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题号一二171819202122附加总分分数一、选择题1.如图1,l是一条笔直的公路,在公路的两侧各有一个村庄A,B,两个村庄准备集资修建一个公交车站,经过协商,要求车站到两个村庄的路程和最短,小聪帮助设计了公交车站修建点M,则小聪设计的理由是()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两点确定一条线段C.经过三点也可以确定一条直线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图1 图22.下列表示方法正确的是()3.在下列四个图形中,能用∠1,∠AOB,∠O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角的图形是( )4.下图所示的图形中,其中两条线能相交的是( )5.下列图形中,是正六边形的是( )OBABOOABDCOCAACBEABDC1111AA BDC····BA BDC···CA BDC··DA BDC··A BC D6.已知线段AB=5cm ,在直线AB 上画线段AC=3cm ,则线段BC 的长为( ) A .8cm B .2 cm C . 2 cm 或8 cm D .不能确定7.已知点M 是∠AOB 内一点,作射线OM ,则下列不能说明OM 是∠AOB 的平分线的是( ) A.∠AOM=∠BOM B.∠AOB=2∠AOM C.∠BOM =21∠AOB D.∠AOM+∠BOM=∠AOB 8. 如图,圆的四条半径分别是OA ,OB ,OC ,OD ,其中点O ,A ,B 在同一条直线上,∠AOD =90°,∠AOC =3∠BOC ,那么圆被四条半径分成的四个扇形的面积的比是( )A. 1∶2∶2∶3B. 3∶2∶2∶3C. 4∶2∶2∶3D. 1∶2∶2∶1 9.现在的时间是9点30分,时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 ) A.100° B.105° C.110° D.120°10. 如图,在数轴上有A ,B ,C ,D 四个整数点(即各点均表示整数),且2AB=BC=3CD ,若A ,D 两点表示的数的分别为﹣5和6,点E 为BD 的中点,那么点E 表示的整数是( ) A.﹣1 B.0 C.1 D.2二、填空题11.把一根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要钉2颗钉子,这是根据 . 12.点O 是线段AB 的中点,OA=2cm,则AB=_______cm .13如图4所示,把一块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一条直线l 上,若∠1=20º,则∠2的度数为 .图414.如图5,点A ,O ,B 在一条直线上,且∠BOC =130°,OD 平分∠AOC ,则图中∠BOD= 度.15.从六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出 条对角线,可将六边形分为 个三角形,六边形共有_____条对角线.16.我市某校某班有5名代课老师,过新年时,若每两人都互相握一次手,则共需要握 次手.三、解答题17. (每小题4分,共8分)计算:(1)将24.29°化为度、分、秒; (2)将36°40′30″化为度.18. (8分)如图6,把一个圆分成三个扇形,求出这三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图619. (8分) 如图9,已知线段AB,请用尺规按下列要求作图:(1)延长线段AB到C,使BC=AB;延长线段BA到D,使AD=AC.(2)若AB=2cm,则AC=cm,BD=cm,CD=cm.图920. (8分) .如右图,∠BAD=90°,射线AC平分∠BAE.(1)当∠CAD=40°时,∠BAC=_______°.(2)当∠DAE=46°时,求∠CAD的度数.理由如下:由∠BAD=90°与∠DAE=46°,可得∠BAE =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射线AC平分∠BAE,可得∠CAE =∠BAC =______________= _______°.所以∠CAD =_____________=_______°.21. (9分) 如图11,点P 是线段AB 上的一点,点M ,N 分别是线段AP ,PB 的中点. (1)如图①,若点P 是线段AB 的中点,且MP =4cm ,求线段AB 的长; (2)如图②,若点P 是线段AB 上的任一点,且AB =12cm ,求线段MN 的长.① ② 图1122. (11分)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8,B 是数轴上的一点,AB=12,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t >0)秒.(1)写出数轴上点B 表示的数 ,点P 表示的数 (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2)若M 为AP 的中点,N 为PB 的中点.点P 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 的长.附加题1.(6分) 如图1,在锐角∠AOB 内部,画1条射线,可得3个锐角;画2条不同射线,可得6个锐角;画3条不同射线,可得10个锐角;…照此规律,画10条不同射线,可得 个锐角.图12. (14分) 小知识:如图,我们称两臂长度相等(即CB CA =)的圆规为等臂圆规. 当等臂圆规的两脚摆放在一条直线上时,若张角︒=∠x ACB ,则底角︒-=∠=∠)290(xCBA CAB .请运用上述知识解决问题:如图,n 个相同规格的等臂圆规的两脚依次摆放在同一条直线上,其张角度数变化如下:112160AC A ∠=︒,22380A C A ∠=︒, 33440A C A ∠=︒,44520A C A ∠=︒,…(1)①由题意可得∠A 1A 2C 1= º;②若2A M 平分321A A C ∠,则22C MA ∠= º; (2)n n n C A A 1+∠= º(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n ≥1);(3)当3≥n 时,设11n n n A A C --∠的度数为a ,11n n n A A C +-∠的平分线N A n 与n n A C 构成的角的度数为β,那么α与β之间的等量关系是 ,请说明理由. (提示:可以借助下面的局部示意图)参考答案一、1.C2.D3.A4.C5.B6.C 提示:如图1所示,当点C 在线段AB 上时,BC=AB -AC=5-3=2(cm );如图2所示,当点C 在线段AB 外时,BC=AB+AC=5+3=8(cm ).图1 图2 7.D8.B 提示:9点30分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3×30°+12×30°=105°. 9. A 10. D二、11.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121. 4 13. 70° 14. 3 4 915. 155° 提示:∠BOD=∠BOC+∠COD=∠BOC+12∠AOC=∠BOC+12(180°-∠BOC )=130°+12(180°-130°)=155°.16. 10三、17. 解:(1) 24.29°=24°+0.29⨯60′=24°+17.4′= 24°+17′+0.4⨯60″=24°+17′+24″= 24°17′24″(2) 36°40′30″=36°+40′+30″=36°+40′+601⨯30′=36°+40.5′=36°+601⨯40.5°=36°+0.675°=36.675°. 18.解:因为一个周角为360°,所以分成三个扇形的圆心角分别是:360°×25%=90°,360°×30%=108°,360°×45%=162°. 19.(1)如图4所示:图4 (2)4 6 8 20.(1)50 (2)理由如下:由∠BAD=90°与 ∠DAE=46°,可得∠BAE =_90°+46°(或∠BAD+∠DAE )=136°. 由射线AC 平分∠BAE ,可得 ∠CAE =∠BAC =136°÷2(或∠BAE ÷2)=68°. 所以 ∠CAD =90°-68°(∠BAD -∠CAE )= 22 °.21.解:(1)因为M 是线段AP 的中点,MP=4 cm ,所以AP=2MP=2×4=8(cm ).ACB CAB又因为点P 是线段AB 的中点,所以AB=2AP=2×8=16(cm ). (2)因为点M 是线段AP 的中点,点N 是线段PB 的中点,所以MP=AP ,PN=PB. 所以MN=MP+PN=AP+PB=(AP+PB )=AB.因为AB =12 cm ,所以MN=6 cm. 22. (1)﹣4 8﹣6t(2)①如图1,点P 在AB 中间,因为AM=PM ,BN=PN ,所以MN=AB=6;图1②如图2,点P 在B 点左侧,PM=PA=(PB+AB ),PN=PB ,所以MN=PM ﹣PN=PA ﹣PB=AB=6. 综上所述,MN 在点P 运动过程中长度无变化.图2 1. 662. 解:(1)①10 ②35 (2)(90-1802n ) (3)α-β=45° 理由:不妨设∠C n -1=k.根据题意可知2n kC ∠=.由小知识可知11n n n A A C --∠=902kα=︒-.所以11n n n A A C +-∠=180α︒-=902k︒+.由小知识可知1n n n A A C +∠= 904k︒-.因为 N A n 平分11n n n A A C +-∠,所以 1∠=1211n n n A A C +-∠=454k ︒+.因为1n n n A A C +∠=1n n C A N ∠+∠,所以 904k ︒-=454kβ︒++.所以 902k︒-=45β︒+.所以α=45β︒+. 所以45αβ-=︒.212121212121。
七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卷-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北师大版(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卷-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北师大版(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如图,如果射线OA表示在阳光下你的身影的方向,那么你的身影的方向是( )A.北偏东60°B.南偏西60°C.北偏东30°D.南偏西30°2、小明根据下列语句,分别画出了图形(a)、(b)、(c)、(d)并将图形的标号填在了相应的“语句”后面的横线上,其中正确的是()①直线l经过点A、B、C三点,并且点C在点A与B之间②点C在线段AB的反向延长线③点P是直线a外一点,过点P的直线b与直线a相交于点Q④直线l、m、n相交于点D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3、如图所示,已知O是直线AB上一点,∠1=40°,OD平分∠BOC,则∠2的度数是()A.20°B.25°C.30°D.70°4、如果、、三点共线,线段,,那么、两点间的距离是()A.1B.11C.5.5D.11或15、对于直线AB,线段CD,射线EF,在下列各图中能相交的是()A. B. C. D.6、如图,点D,E,F分别为△ABC各边的中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E=DFB.EF= ABC.S△ABD =S△ACDD.AD平分∠BAC7、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圆只有一条对称轴B.圆的对称轴不止一条,但只有有限条C.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条直径都是它的对称轴 D.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8、钟表在4点10分时,它的时针和分针所形成的锐角度数是()A.75°B.65°C.85°D.90°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a|=﹣a,则 a 一定是负数B.单项式 x 3y 2z 的系数为 1,次数是6 C.若 AP=BP,则点 P 是线段 AB 的中点 D.若∠AOC= ∠AOB,则射线 OC 是∠AOB 的平分线10、下列说法:①两点之间,直线最短;②若AC=BC,且A,B,C三点共线,则点C是线段AB的中点;③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④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其中正确的说法有()A.1个B.2个C.3个D.4个11、如图,长方体的长为15,宽为10,高为20,点B离点C的距离为5,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爬到点B,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A.5B.25C.10 +5D.3512、如图,一枚半径为r的硬币沿着直线滚动一圈,圆心经过的距离是()A.4πrB.2πrC.πrD.2r13、当分针指向12,时针这时恰好与分针成120°的角,此时是()A.9点钟B.8点钟C.4点钟D.8点钟或4点钟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直径是圆中最长的弦B.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C.面积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D.半径相等的两个半圆是等弧15、如图,点C是AB的中点,点D是BC的中点,现给出下列等式:①CD=AC-DB,②CD= AB,③CD=AD-BC,④BD=2AD-AB.其中正确的等式编号是()A. B. C. D.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一列火车在A、B两站间往返行驶,之间还有4个车站,至多共有________种不同的价格的车票.17、如图,AB=24,点C为AB的中点,点D在线段AC上,且AD:DC=1:2,则DB的长度为________.18、如图,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若,则________度.19、[知识背景]:三角形是数学中常见的基本图形,它的三个角之和为180°.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边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所对的角也相等.如图1,在三角形ABC中,如果AB=AC,那么∠B=∠C.同样,如果∠B=∠C,则AB=AC,即这个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知识应用]:如图2,在三角形ABC中,∠ACB=90°,∠ABC=30°,将三角形ABC绕点C 逆时针旋转α(0°<α<60°)度(即∠ECB=α度),得到对应的三角形DEC,CE交AB于点H,连接BE,若三角形BEH为等腰三角形,则α=________°.20、如果一个多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将这个多边形分成7个三角形,则这个多边形共有________ 条对角线.21、在灯塔处观测到轮船位于北偏西的方向,同时轮船在南偏东的方向,那么的大小为________.22、,,________23、如图:若CD=4cm,BD=7cm,B是AC的中点,则AC的长为________.24、如图,点A、B、C是直线l上的三个点,图中共有线段条数是________25、如图,已知直线AB∥CD,直线MN分别交AB、CD于M、N两点,若ME、NF分别是∠AMN、∠DNM的角平分线,试说明:ME∥NF解:∵AB∥CD,(已知)∴∠AMN=∠DNM(________)∵ME、NF分别是∠AMN、∠DNM的角平分线,(已知)∴∠EMN=________∠AMN,∠FNM=________∠DNM (角平分线的定义)∴∠EMN=∠FNM(等量代换)∴ME∥NF(________)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一对________角的平分线互相________.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6、计算:(1)13°29’+78°37‘(2)62°5’-21°39‘ (3)22°16′×5 (4)42°15′÷527、如图所示,军舰A在军舰B的正东方向上,且同时发现了一艘敌舰,其中A舰发现它在北偏东15°的方向上,B舰发现它在东北方向上,(1)试画出这艘敌舰的位置(用字母C表示).(2)求∠BCA=?28、如图,已知∠AOD和∠BOC都是直角,∠AOC=38°,OE平分∠BOD,求∠COE的度数。
(七年级)初一基本平面图形专项练习试题_附答案_北师大,人教版等通用版本
初一基本平面图形一、单选题1.如图,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P 的坐标为(4,3),PQ ⊥x 轴于Q ,M ,N 分别为OQ ,OP 上的动点,则QN +MN 的最小值为( )A .7225B .245C .125D .9625 2.已知,点C 在直线 AB 上, AC =a , BC =b ,且 a ≠b ,点 M 是线段 AB 的中点,则线段 MC 的长为( )A .2a b +B .2a b -C .2a b +或2a b -D .+2a b 或||2a b - 3.如图,C 、D 是线段AB 上两点,M 、N 分别是线段AD 、BC 的中点,下列结论:①若AD=BM ,则AB=3BD ;②若AC=BD ,则AM=BN ;③AC-BD=2(MC-DN );④2MN=AB-CD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 .①②③B .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4.把 8.32°用度、分、秒表示正确的是( )A .8°3′2″B .8°30′20″C .8°18′12″D .8°19′12″ 5.经过平面上的四个点,可以画出来的直线条数为( )A .1B .4C .6D .前三项都有可能6.如图,点M 在线段AN 的延长线上,且线段MN=20,第一次操作:分别取线段AM 和AN 的中点11M N ,;第二次操作:分别取线段1AM 和1AN 的中点22,M N ;第三次操作:分别取线段2AM 和2AN 的中点33,M N ;……连续这样操作10次,则每次的两个中点所形成的所有线段之和11221010M N M N M N +++=L ( )A .910202-B .910202+C .1010202-D .1010202+ 7.已知线段AC 和BC 在同一直线上,AC =8cm ,BC =3cm ,则线段AC 的中点和BC 中点之间的距离是( )A .5.5cmB .2.5cmC .4cmD .5.5cm 或2.5cm8.如图,将一副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合摆放在在桌面上,下列各组角一定能互补的是( )A .∠BCD 和∠ACFB .∠ACD 和∠ACFC .∠ACB 和∠DCBD .∠BCF 和∠ACF9.如图,在公路 MN 两侧分别有 A 1, A 2......A 7,七个工厂,各工厂与公路 MN(图中粗线)之间有小公路连接.现在需要在公路 MN 上设置一个车站,选择站址的标准是“使各工厂到车站的距离之和越小越好”.则下面结论中正确的是( ).①车站的位置设在 C 点好于 B 点;②车站的位置设在 B 点与 C 点之问公路上任何一点效果一样;③车站位置的设置与各段小公路的长度无关.A .①B .②C .①③D .②③ 10.如图,某公司有三个住宅区,A ,B ,C 各区分别住有职工10人,15人,45人,且这三个区在一条大道上(A ,B ,C 三点共线),已知AB =150m ,BC =90m .为了方便职工上下班,该公司的接送车打算在此间只设一个停靠点,为使所有的人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之和最小,那么该停靠点的位置应设在( )A .点AB .点BC .点A ,B 之间D .点C 11.观察下列图形,并阅读图形下面的相关文字,如图所示:两条直线相交,三条直线相交,四条直线相交,最多有一个交点,最多有三个交点;最多有6个交点,像这样,10条直线相交,最多交点的个数是( )A.40个B.45个C.50个D.55个二、填空题12.已知点A,B,C都在直线l上,点P是线段AC的中点.设AB a=,PB b,则线段BC的长为________(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13.已知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若线段AB=3,BC=2,则AC=_____.14.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a+2|+(b﹣1)2=0,A、B 之间的距离记作|AB|,定义:|AB|=|a﹣b|.①线段AB的长|AB|=3;②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当|PA|﹣|PB|=2时,x=0.5;③若点P在A的左侧,M、N分别是PA、PB的中点,当P在A的左侧移动时|PM|+|PN|的值不变;④在③的条件下,|PN|﹣|PM|的值不变.以上①②③④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15.已知∠AOB=90°,射线OC在∠AOB内部,且∠AOC=20°,∠COD=50°,射线OE、OF分别平分∠BOC、∠COD,则∠EOF的度数是_____.16.把一根绳子对折成一条线段AB,在线段AB取一点P,使AP=13PB,从P处把绳子剪断,若剪断后的三段..绳子中最长的一段为30cm,则绳子的原长为______cm.17.钟表4点30分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_ 。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平面图形的认识(一)》基础训练(六份)
第六章《平面图形》基础训练一一、选择题1.给出下列说法: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连接两点的线段叫作两点间的距离;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④若AB=BC,则点B是线段AC的中点;⑤射线AB和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⑥直线有无数个端点.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2 B.3 C.4 D.52.面上有三点,经过每两点作一条直线,则能作出的直线的条数是 ( )A.1条 B.3条 C.1条或3条 D.以上都不对3.在下面各图中,么1与么2是对顶角是 ( )A. B. C. D.4.如图,两条直线AB,CD交于点O,射线OM是∠AOC的平分线,若∠BOD=80°,则∠BOM等于 ( )A.40° B.120° C.140° D.100°(第4题) (第5题) (第6题)5.如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40°方向,则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等于 ( )A.90° B.80° C.70° D.60°6.如图,把水渠中的水引到水池C,先过C点向渠岸AB画垂线,垂足为点D,再沿垂线CD开沟才能使沟最短,其依据是 ( )A.垂线最短 B.过一点确定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C.垂线段最短 D.以上说法都不对二、填空题7.下列四个生活、生产的现象:①用两个钉子就可以把木条固定在墙上;②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一行树的直线;③从A地到B地架设电线,总是尽可能沿着线段AB架设;④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够缩短路程,其中可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的现象是_______(填序号).8.一条直线上距离相等的立有10根标杆,一名学生匀速地从第1根标杆向第10根标杆行走,当他走到第6根标杆时用了6.5 s,则当他走到第10根标杆时所用时间是_________.9.平面内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a个交点,最少有b个交点,则a+b=___________.10.如图,小明把一块含60°的三角板绕60°角的顶点A逆时针旋转到DAE的位置.若已量出∠CAE=100°,则∠DAB=_______.三、解答题11.已知平面上的点A,B,C,D.按下列要求画出图形:(1) 作直线AB,射线CB;(2) 取线段AB的中点E,连接DE并延长与射线CB交于点O;(3) 连接AD并延长至点F,使得AD=DF.12.如图,点P是∠AOB的边OB上的一点.(1)过点P画OB的垂线,交OA于点C;(2)过点P画OA的垂线,垂足为点H;(3)线段PH的长度是点P到直线________的距离,线段_________的长度是点C到直线OB的距离,PC、PH、OC这三条线段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用“<”连接).第12题13.如图,C是线段AB的中点,D是线段BC的中点,已知图中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为39,求线段BC的长第六章《平面图形》基础训练二一、选择题1.若∠α+∠β=90°,∠β+∠γ=90°,则∠α与∠γ的关系是 ( )A.互余B.互补C.相等D.没有关系2.体育课上,老师测量某个同学的跳远成绩的依据是 ( ) A.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垂线段最短D.两点确定一条直线3.某市汽车站A到火车站F有四条不同的路线,如图所示,其中路线最短的是 ( )A.从A经过BME到FB.从A经过线段BE到FC.从A经过折线BCE到FD.从A经过折线BCDE到F(第3题)(第4题)4.观察图形,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 )(1)直线BA和直线AB是同一条直线;(2)射线AC和射线AD是同一条射线;(3)AB+BD>AD;(4)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时,一定有三个交点.A.1个B.2个 C.3个D.4个5.若∠1和∠2互余,∠1与∠3互补,∠2与∠3的和等于周角的13,则∠1、∠2、∠3这三个角分别是 ( )A.50°,30°,130°B.70°,20°,110°C.75°,15°,105°D.60°,30°,120°二、填空题6.如图,从学校A到书店B最近的路线是________号路线,其中的道理用数学知识解释应是__________.(第6题)(第7题)7.如图,点C是线段AB上的点,点D是线段BC的中点,若AB=12,AC=8,则CD= __________.8.若把15°30′化成度的形式,则15°30′= _________°.9.若∠A=40°,则∠A的余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 .10.8点30分时,钟表的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_________°.三、解答题11.按顺序画图:(1)画线段AB;(2)画射线AC;(3)用量角器和直尺画以AC为角平分线的∠BAM;(4)过点C画AB的垂线,垂足为P;(5)过点C画AB的平行线交AM于点Q;图形中线段CP和CQ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12.计算:(1) 93°19′41"-20°18′42"×2;(结果用度、分、秒表示)(2) 125°36′-98.85°.(结果用度表示)13.如图,已知B ,C 是线段AD 上的两点,且AB :BC :CD=2:4:3,M 是AD 的中点,CD=6 cm ,求线段MC 的长.14.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平分∠AOD ,∠FOC=90°,∠1=40°,求∠2和∠3的度数.15.如图,已知∠COB=2∠AOC ,OD 平分∠AOB,且∠COD=22°,求∠AOB 的度数.AO BDC第六章《平面图形》基础训练三一、选择题1.如图,下列不正确的几何语句是( ) A.直线AB 与直线BA 是同一条直线 B.射线OA 与射线OB 是同一条射线C.射线OA 与射线AB 是同一条射线D.线段AB 与线段BA 是同一条线段2.如图,已知ON ⊥L ,OM ⊥L ,所以OM 与ON 重合,其理由是( )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在同一平面内,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C.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只能作一条垂线D.垂线段最短3.两条直线最多有1个交点,三条直线最多有3个交点,四条直线最多有6个交点,…,那么六条直线最多有( )A .21个交点B .18个交点C . 15个交点D .10个交点 4.如果∠α与∠β是邻补角,且∠α>∠β,那么∠β的余角是( )A.21(∠α+∠β)B.21∠αC.21(∠α-∠β) D.不能确定 5.已知α、β都是钝角,甲、乙、丙、丁四人计算61(α+β)的结果依次是28°、48°、60°、88°,其中只有一人计算正确,他是( ) A.甲B.乙C.丙D.丁二、填空题6.已知线段AB=10 cm,BC=5 cm,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AC=_ _.7.已知线段AB=1 996 cm,P、Q是线段AB上的两个点,线段AQ=1 200 cm,线段BP=1 050 cm,则线段PQ=___________.8.如图,OM平分∠AOB,ON平分∠COD.若∠MON=50°,∠BOC=10°,则∠AOD= __________.9.如图,线段AB=BC=CD=DE=1 cm,那么图中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等于________cm.10.一条直线上距离相等的立有10根标杆,一名学生匀速地从第1杆向第10杆行走,当他走到第6杆时用了6.5 s,则当他走到第10杆时所用时间是_________.三、解答题11.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4倍大15,求这个角的余角.12.如图,点P是∠AOB的边OB上的一点.(1)过点P画OB的垂线,交OA于点C;(2)过点P画OA的垂线,垂足为点H;(3)线段PH的长度是点P到直线________的距离,线段_________的长度是点C到直线OB的距离,PC、PH、OC这三条线段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用“<”号连接).13.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OP是∠BOC的平分线,OE⊥AB,OF⊥CD. (1)如果∠AOD=40°,①那么根据__________,可得∠BOC=__________ 度.②∠POF的度数是__________度.(2)图中除直角外,还有相等的角吗?请写出三对: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14.如图所示, 直线AB、CD相交于O, OE平分∠AOD, ∠FOC=900, ∠1=400, 求∠2和∠3的度数.第六章《平面图形》基础训练四一、选择题1.如图,已知点P 是直线a 外的一点,点A 、B 、C 在直线a 上,且PB ⊥a ,垂足是B ,PA ⊥PC ,则下列错误的语句是( )A.线段PB 的长是点P 到直线a 的距离B.PA 、PB 、PC 三条线段中,PB 最短C.线段AC 的长是点A 到直线PC 的距离D.线段PC 的长是点C 到直线PA 的距离2.如图,已知ON ⊥L ,OM ⊥L ,所以OM 与ON 重合,其理由是( )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在同一平面内,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C.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只能作一条垂线D.垂线段最短3.用一副学生用的三角板的内角(其中一个三角板的内角是45°,45°,90°;另一个是30°,60°,90°)可以画出大于0°且小于等于150°的不同角度的角共有( )种. A.8B.9C.10D.114.如果∠α与∠β是邻补角,且∠α>∠β,那么∠β的余角是( )A.21(∠α+∠β)B.21∠αC.21(∠α-∠β) D.不能确定5.下列语句:①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条垂线;②不相等的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 ③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④若两个角的一对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对边互相平行,则这两个角相等; ⑤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个点可画6条直线;⑥如果两个角是邻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的平分线组成的图形是直角. 其中错误的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二、填空题6.已知线段AB=10 cm ,BC=5 cm ,A 、B 、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AC=___________.7.上午九点时分针与时针互相垂直,再经过 分钟后分针与时针第一次成一条直线.8.如图,OM 平分∠AOB ,ON 平分∠COD.若∠MON=50°,∠BOC=10°,则∠AOD= __________.9.如图,线段AB=BC=CD=DE=1 cm ,那么图中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等于_________cm.10.一条直线上距离相等的立有10根标杆,一名学生匀速地从第1根标杆向第10根标杆行走,当他走到第6根标杆时用了6.5 s ,则当他走到第10根标杆时所用时间是_________. 三、解答题11. 如图,点D 在∠BAC 的内部,请根据下列要求画图,并回答问题: (1) 过点D 画直线DE ∥AB ,交AC 于点E ; (2) 过点D 画直线DF ∥AC ,交AB 于点F ;(3) 通过测量判断AE 与DF 的大小关系以及∠A 与∠EDF 的大小关系.第8题图第9题图12.如图,C是线段AB的中点,D是线段BC的中点,已知图中所有的线段之和为39,求线段BC的长.13.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把∠BOD分成两部分.(1) 直接写出图∠AOC的对顶角为,∠BOE的邻补角为;(2) 若∠AOC=70°,且∠BOE:∠EOD=2:3,求∠AOE的度数.14. 已知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射线OE⊥AB,垂足为点O,射线OF⊥CD,垂足为点O,且∠AOF=25°,求∠BOC与∠EOF的度数.第六章《平面图形》基础训练五一、填空题1.在儿时玩玩具手枪,在瞄准时总是半闭着眼,对着准星与目标,用数学知识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图中共有线段_____条,若D 是AB 中点,E 是BC 中点, ⑴若3=AB ,5=BC ,=DE _________; ⑵若8=AC ,3=EC ,=AD _________.3.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五点最多能确定_______条直线.4.2:35时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______________.5.如图,在AOE ∠的内部从O 引出3条射线,那么图中共有_______个角;如果引出5条射线,有_______个角; 如果引出n 条射线,有_______个角. 二、填空题6.线段AB=10cm,BC=5cm,A 、B 、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AC=_______.7.如图,OM 平分∠AOB,ON 平分∠COD.若∠MON=50°,∠BOC=10°,则∠AOD= _______.8.如图,线段AB= BC= CD= DE= 1 厘米, 那么图中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等于______厘米.9.平面内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a 个交点,最少有b 个交点,则a+b=_____ 10.上午九点时分针与时针互相垂直,再经过_______分钟后分针与时针第一次成一条直线. 三、解答题 11.画图⑴过点P 画直线MN ∥AB ; ⑵连结PB PA 、;⑶过B 画MN AB AP 、、的垂线,垂足为E D C 、、; ⑷过点P 画AB 的垂线,垂足为F ;12.如图,AD=12DB, E 是BC 的中点,BE=15AC=2cm,线段DE 的长,求线段DE 的长.EDB A13.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AOD,∠FOC=90°,∠1=40°,求∠2和∠3的度数.14.已知:如图,∠AOB是直角,∠AOC=40°,ON是∠AOC的平分线,OM是∠BOC 的平分线.(1)求∠MON的大小.(2)当锐角∠AOC的大小发生改变时,∠MON的大小是否发生改变?为什么?15.在3×3的网格图中,标注了6个角,这些角中,有哪些互余的角,请分别写出来.(2)在5×5的网格图中,标注了一些线段AB、AI、CF、DF、EG、EI、CH、MH,哪些线段是平行的?哪些线段是垂直的?请你分别表示出来.第六章《平面图形》基础训练六一、选择题1.已知,如图:点P是直线a外的一点,点A、B、C在直线a上,且PB⊥a,垂足是B,PA⊥PC ,则下列错误的语句是()A.线段PB的长是点P到直线a的距离B.PA、PB、PC三条线段中,PB最短C.线段AC的长是点A到直线PC的距离D.线段PC的长是点C到直线PA的距离2.如图,ON⊥L,OM⊥L ,所以OM与ON重合,其理由是()A.过两点只有一条直线B.在同一平面内,经过一点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C.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只能作一条垂线 D.垂线段最短3..用一副学生用的三角板的内角(其中一个三角板的内角是45°,45°,90°;另一个是30°,60°,90°)可以画出大于0°且小于176°的不同角度的角共有_____种.()A.8B.9C.10D.11 aBA CP甲从A 出发向北偏东45度走到点B ,乙从点A 出发向北偏西30度走到点C ,则∠BAC 等于( )A.15度B.75度C.105度D.135度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②连接两点的线段叫两点的距离 ③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④ 如果AB=BC 则点B 是AC 的中点 A.1个 B.2个 C.3个 D.4个6.如果1∠与2∠互补,2∠与3∠互余,则1∠与3∠的关系是( ) A.1∠=3∠ B.31801∠-︒=∠ C.3901∠+︒=∠ D.以上都不对7.长为22cm 的线段AB 上有一点C ,那么AC 、BC 的中点间的距离是( ) A.12cmB.11cmC.10cmD.9cm8.已知OA OB ⊥,O 为垂足,且AOC ∠∶1AOB ∠=∶2,则BOC ∠是 ( ). A.45︒ B.135︒ C.45︒或135︒ D.60︒或20︒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平行线②两条地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③经过一点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④如果直线a ∥b ,a ∥c ,则b ∥c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0.轮船航行到A 处测得小岛B 的方向为北偏西36°,那么从B 点观察A 处的方向为( ) A.南偏西36° B.北偏西36° C.南偏东54° D.北偏东54°二、解答题:O BEACFD11.如图,在方格纸上有一条线段AB 和一点C. ①过点C 画出与AB 平行的直线; ②过点C 画出与AB 垂直的直线.12.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4倍大15,求这个角的余角.13.如图直线CD 、EF 相交于点O ,OA ⊥OB ,且OC 平分∠AOF ,∠BOE=2∠AOE ,求∠BOD 的度数.14.如图,直线CD 与直线EF 相交于点O ,OB 、OA 为射线,∠BOE =∠AOD =90°,∠EOD>∠EOC ,(1)找出图中相等的锐角,并说明它们相等的理由;(2)试找出∠DOF 的补角.15.下面是数学课堂的一个学习片段,阅读后,请回答下面的问题:CBA学习线段的中点有关内容后,张老师请同学们交流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已知线段AB=4 cm,C在直线AB上,且BC=2 cm,D为BC的中点,试求AD的长度.”同学们经片刻的思考与交流后,李明同学举手说:“AD=5 cm”;王华同学说:“AD =3 cm.”还有一些同学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1)假如你也在课堂中,你的意见如何?请你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并写出解答过程.(2)通过上面数学问题的讨论,你有什么感受?(用一句话表示)。
北师大版七年级 数学上第4章基本平面图形 -- 线段计算题(含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第4章基本平面图形 -- 线段计算题(含答案)AB=6C AB D AC BD1. 已知:线段厘米,点是的中点,点在的中点,求线段的长.AB=6AB C BC=2AB D AC2. 如图,已知线段,延长线段到,使,点是的中点.求:AC(1)的长;BD(2)的长.B C AD2:3:4M AD CD=8MC3. 如图、两点把线段分成三部分,是的中点,,求的长.C ABD BC AD=7BD=5CD4. 已知:为线段的中点,在线段上,且,,求:线段的长度.AB=20cm C AB D AC E BC DE 5. 如图,,是上任意一点,是的中点,是的中点,求线段的长.AC=6cm BC=15cm M AC CB N6. 如图,线段,线段,点是的中点,在上取一点,使得CN:NB=1:2MN,求的长.7. 如图,,两点把线段分成三部分,其比为,是的中点,B C MN MB:BC:CN =2:3:4P MN ,求的长.PC =2cm MN8. 已知,如图,点在线段上,且,,点、分别是、的中C AB AC =6cm BC =14cm M N AC BC 点.(1)求线段的长度;MN(2)在(1)中,如果,,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测出的长度吗?AC =acm BC =bcm MN 请说出你发现的结论,并说明理由.9. 已知、两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和,、均为数轴上的点,且. A B a b M N OA <OB (1)若、的位置如图所示,试化简:.A B |a|−|b|+|a +b|+|a−b|(2)如图,若,,求图中以、、、、这个点为端点的所|a|+|b|=8.9MN =3A N O M B 5有线段长度的和;(3)如图,为中点,为中点,且,,若点为数轴上一点,M AB N OA MN =2AB−15a =−3P 且,试求点所对应的数为多少?PA =23ABP10. 阅读材料:我们知道:点、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两点之间的距A B a b A B 离表示为,在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所以式子的几何意义是AB A B AB =|a−b||x−3|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的点与表示有理数的点之间的距离.3x 根据上述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若,则________;|x−3|=|x +1|x =(2)式子的最小值为________;|x−3|+|x +1|(3)若,求的值.|x−3|+|x +1|=7x11. 如图,是定长线段上一点,、两点分别从、出发以、的速度沿P AB C D P B 1cm/s 2cm/s 直线向左运动(在线段上,在线段上)AB C AP D BP (1)若、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请说明点在线段上的位置:C D PD =2AC P AB(2)在(1)的条件下,是直线上一点,且,求的值.Q AB AQ−BQ =PQ PQAB(3)在(1)的条件下,若、运动秒后,恰好有,此时点停止运动,点C D 5CD =12ABC D 继续运动(点在线段上),、分别是、的中点,下列结论:①的值D PB M N CD PD PM−PN 不变;②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MNAB 值.12. 如图,、是线段上两点,已知,、分别为、的中点,C D AB AC:CD:DB =1:2:3M N AC DB且,求线段的长.AB =18cm MN13. (应用题)如图所示,,,是一条公路上的三个村庄,,间路程为,A B C A B 100km ,间路程为,现在,之间建一个车站,设,之间的路程为. A C 40km A B P P C xkm (1)用含的代数式表示车站到三个村庄的路程之和;x(2)若路程之和为,则车站应设在何处?102km(3)若要使车站到三个村庄的路程总和最小,问车站应设在何处?最小值是多少?14. 已知线段,,线段在直线上运动(在左侧,在左侧). AB =12CD =6CD AB A B C D (1)、分别是线段、的中点,若,求;M N AC BD BC =4MN(2)当运动到点与点重合时,是线段延长线上一点,下列两个结论:①CD D B P AB 是定值;②是定值,请作出正确的选择,并求出其定值.PA +PB PCPA−PBPC15. 如图甲,点是线段上一点,、两点分别从、同时出发,以、的O AB C D O B 2cm/s 4cm/s 速度在直线上运动,点在线段之间,点在线段之间.AB C OA D OB(1)设、两点同时沿直线向左运动秒时,,求的值;C D AB t AC:OD =1:2OAOB(2)在(1)的条件下,若、运动秒后都停止运动,此时恰有,求C D 52OD−AC =12BD的长;CD (3)在(2)的条件下,将线段在线段上左右滑动如图乙(点在之间,点在CD AB C OA D 之间),若、分别为、的中点,试说明线段的长度总不发生变化.OB M N AC BD MN16. 线段,点是线段中点,点是线段上一点,且,是线段AB =12cm O AB C AB AC =12BCP 的中点.AC(1)求线段的长.(如图所示)OP(2)若将题目中:点是线段上一点,改为点是直线上一点,线段还可以是C AB C AB OP 多长?(画出示意图)17. 已知:如图,是定长线段上一定点,、两点分别从、出发以、1M AB C D M B 1cm/s 的速度沿直线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在线段上,在线段上)3cm/s BA C AM D BM(1)若,当点、运动了,求的值.AB =10cm C D 2s AC +MD(2)若点、运动时,总有,直接填空:________.C D MD =3AC AM =AB(3)在(2)的条件下,是直线上一点,且,求的值.N AB AN−BN =MN MNAB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北师大版七上线段计算题一、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7 小题 ,每题 10 分 ,共计170分 ) 1.【答案】解:∵ 厘米,是的中点,AB =6C AB ∴ 厘米,AC =3∵ 点在的中点,D AC ∴ 厘米,DC =1.5∴ 厘米.BD =BC +CD =4.52.【答案】、.1833.【答案】解:设,,,AB =2x BC =3x CD =4x ∴ ,,AD =9x MD =92x则,,CD =4x =8x =2.MC =MD−CD =92x−4x =12x =12×2=14.【答案】解:∵ ,AD =7BD =5∴ AB =AD +BD =12∵ 是的中点C AB ∴AC =12AB =6∴ .CD =AD−AC =7−6=15.【答案】.10cm6.【答案】解:∵ 是的中点,M AC ∴,MC =AM =12AC =12×6=3cm又∵ CN:NB =1:2∴,CN =13BC =13×15=5cm∴ .MN =MC +NC =3cm +5cm =8cm 7.【答案】.MN =36cm 8.【答案】解:(1)∵ ,,AC =6cm BC =14cm 点、分别是、的中点,M N AC BC ∴ ,,MC =3cm NC =7cm ∴ ;MN =MC +NC =10cm(2).理由是:MN =12(a +b)cm∵ ,,AC =acm BC =bcm 点、分别是、的中点,M N AC BC ∴ ,,MC =12acmNC =12bcm ∴ .MN =MC +NC =12(a +b)cm9.【答案】所有线段长度的和为41.6(3)∵ a =−3∴ OA =3∵ 为的中点,为的中点M AB N OA ∴ ,AM =12ABAN =12OA∴ MN =AM−AN =12AB−12OA =12AB−32又MN =2AB−15∴2AB−15=12AB−32解得:AB =9∴PA =23AB =6若点在点的左边时,点在原点的左边(图略)P A P OP =9故点所对应的数为P −9若点在点的右边时,点在原点的右边(图略)P A P OP =3故点所对应的数为P 3答:所对应的数为或.P −9310.【答案】,,或.14x =92x =−5211.【答案】解:(1)根据、的运动速度知:C D BD =2PC ∵ ,PD =2AC ∴ ,即,BD +PD =2(PC +AC)PB =2AP ∴ 点在线段上的处;P AB 13(2)如图:∵ ,AQ−BQ =PQ ∴ ;AQ =PQ +BQ 又,AQ =AP +PQ ∴ ,AP =BQ ∴ ,PQ =13AB∴ .PQAB =13当点在的延长线上时Q ′AB AQ ′−AP =PQ′所以AQ ′−B Q ′=PQ =AB所以;PQAB=1(3)②.MNAB 的值不变理由:当时,点停止运动,此时,CD =12ABC CP =5AB =30①如图,当,在点的同侧时M N PMN =PN−PM =12PD−(PD−MD)=MD−12PD =12CD−12PD =12(CD−PD)=12CP =52②如图,当,在点的异侧时M N PMN =PM +PN =MD−PD +12PD =MD−12PD =12CD−12PD =12(CD−PD)=12CP =52∴ MNAB=5230=112当点停止运动,点继续运动时,的值不变,所以,.C D MN MNAB =11212.【答案】的长为.MN 12cm13.【答案】解:(1)路程之和为;PA +PC +PB =40+x +100−(40+x)+x =(100+x)km (2),,车站在两侧处;100+x =102x =2C 2km (3)当时,,车站建在处路程和最小,路程和为.x =0x +100=100C 100km 14.【答案】解:(1)如图,∵ 、分别为线段、的中点,1M N AC BD ∴,AM =12AC =12(AB +BC)=8,DN =12BD =12(CD +BC)=5∴ ;MN =AD−AM−DN =9如图,∵ 、分别为线段、的中点,2M N AC BD ∴,AM =12AC =12(AB−BC)=4,DN =12BD =12(CD−BC)=1∴ ;MN =AD−AM−DN =12+6−4−4−1=9(2)①正确.证明:.PA +PBPC=2∵,PA +PBPC=(PC +AC)+(PC−CB)PC=2PC PC=2∴ ①是定值.PA +PBPC215.【答案】解:(1)设,则,AC =x OD =2x 又∵ ,OC =2t DB =4t ∴ ,,OA =x +2t OB =2x +4t∴ ;OA OB =12(2)设,,又,,由,得AC =x OD =2x OC =52×2=5(cm)BD =52×4=10(cm)OD−AC =12BD ,,2x−x =12×10x =5,OD =2x =2×5=10(cm);CD =OD +OC =10+5=15(cm)(3)在(2)中有,,,,AC =5(cm)BD =10(cm)CD =15AB =AC +BD +CD =30(cm)设,,AM =CM =x BN =DN =y ∵ ,,2x +15+2y =30x +y =7.5∴ .MN =CM +CD +DN =x +15+y =22.516.【答案】解:(1)OP =AO−AP =12AB−AP=12AB−12AC =12AB−12×13AB.=13AB =4(2)如下图所示:此时,.OP =AO +AP =12AB +AP =12AB +12AC =12AB +12AB =AB =1217.【答案】解:(1)当点、运动了时,,C D 2s CM =2cm BD =6cm∵ ,,AB =10cm CM =2cm BD =6cm∴ AC +MD =AB−CM−BD =10−2−6=2cm(2)14(3)当点在线段上时,如图N AB∵ ,又∵ AN−BN =MN AN−AM =MN ∴ ,∴ ,即.BN =AM =14AB MN =12AB MN AB =12当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时,如图N AB∵ ,又∵ AN−BN =MN AN−BN =AB ∴ ,即.综上所述MN =AB MN AB =1MN AB =12或1。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单元测试(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直线MN与直线NM是同一条直线B.射线PM与射线MN是同一条射线C.射线PM与射线PN是同一条射线D.线段MN与线段NM是同一条线段(第1题)(第4题)2.已知三点A,B,C.画直线AB,画射线AC,连接BC.按照上述语句画图正确的是()3.下列有关画图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画直线MN,在直线MN上任取一点PB.以点M为端点画射线MNC.过P,Q,R三点画直线D.延长线段MN到点P,使NP=MN4.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AC的中点,若AB=8,则CD 的长为()A.6 B.4 C.2 D.55.如图,∠AOB是平角,∠AOC=40°,∠BOD=26°,OM,ON分别是∠AOC,∠BOD的平分线,则∠MON等于()A.66°B.114°C.170°D.147°(第5题)(第6题)(第8题)6.如图是某住宅小区的平面图,点B是小区“菜鸟驿站”的位置,其余各点为居民楼,图中各条线为小区内的小路,从居民楼点A到“菜鸟驿站”点B的最短路径是()A.A-C-G-E-B B.A-C-E-BC.A-D-G-E-B D.A-F-E-B7.当时钟指向下午4:30时,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A.30°B.45°C.60°D.75°8.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OD是∠COB的平分线,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A.∠COD=12∠AOC B.∠AOD=23∠AOBC.∠BOD=13∠AOB D.∠BOC=23∠AOB9.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BD折叠,点C落在点E处,BE 交AD于点F,再将三角形DEF沿DF折叠,点E落在点G处,若DG刚好平分∠ADB,那么∠ADB的度数是()(第9题)A.18°B.20°C.36°D.45°10.已知点C在线段AB上,则共有三条线段:AB,AC和BC.若其中有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外一条线段长度的2倍,则称点C是线段AB的“巧点”. 若AB =15,点C是线段AB的“巧点”,则AC的长为()A.5 B.7.5C.5或10 D.5或7.5或10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11.74°19′30″=________°.12.如图,甲从点A出发向北偏东62°方向走到点B,乙从点A出发向南偏西18°方向走到点C,则∠BAC的度数是__________.(第12题)(第13题)13.如图,小李同学在参加“几何小能手”社团活动时,制作了一副与众不同的三角尺,用它们可以画出一些特殊的角度.在①9°;②18°;③55°;④117°中,能用这副三角尺画出的角度是________(填序号).14.已知线段MN=12,点P在直线MN上,PM=3,点Q为MN的中点,则线段PQ的长为______________.15.已知多边形的边数恰好是从这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条数的2倍,则此多边形的边数为________.三、解答题(第16题10分,第17题7分,第18~21题每题8分,第22~23题每题13分,共75分)16.在如图所示的“金鱼”中,含有哪些可以用图中字母表示的线段、射线和直线?试着写出来.(第16题)17. 如图,已知线段a、b(a>b),用尺规作图法作一条线段,使其等于2a-b (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第17题)18.如图,已知∠AOB=130°,过∠AOB的内部任意一点C画射线OC,若OD,OE分别平分∠AOC和∠BOC,求∠DOE的大小.(第18题)19.如图,把一个圆分成四个扇形,请分别求出这四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若该圆的半径为2 cm,请分别求出它们的面积.(第19题)20.已知一条直线上有A,B,C,共3个点,那么这条直线上总共有多少条线段?小亮的思路是这样的:以A为端点的线段有AB,AC,共2条,同样以B为端点,以C为端点的线段也各有2条,这样共有3×2=6(条),但AB和BA是同一条线段,即每一条线段重复一次,所以一共有3×22=3(条)线段.那么,如果一条直线上有6个点,则这条直线上共有________条线段.如果在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那么这条直线上共有________条线段.(1)请你帮小亮计算,并填空;(2)你能用上面的思路来解决“10名同学参加班上组织的乒乓球比赛,比赛采用单循环制(即每两名同学之间都要进行一场比赛),那么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这个问题吗?21.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数学课上,老师给出了如下问题:如图①,∠AOB=90°,OC平分∠AOB.若∠COD=65°,请你补全图形,并求∠BOD的度数.同学一:以下是我的解答过程(部分空缺).解:如图②.因为∠AOB=90°,OC平分∠AOB,所以∠BOC=∠AOC=________.因为∠COD=65°,所以∠BOD=∠BOC+________=________.同学二:“符合题目要求的图形还有一种情况.”请你完成以下问题:(1)将同学一的解答过程空缺部分补充完整,能正确求出图②中∠BOD的度数.(2)判断同学二的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说明理由;若正确,请你在图①中画出另一种情况对应的图形,并求∠BOD的度数.(第21题)22.如图,P是线段AB上一点,AB=12 cm,M,N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 cm/s、3 cm/s的速度同时沿直线AB向左运动(M在线段AP上,N在线段BP上),运动时间为t s.(1)当M,N运动1s时,且PN=3AM,求AP的长;(2)若M、N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N=3AM,AP的长度是否变化?若不变,请求出AP的长;若变化,请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PQ+BQ,求PQ的长.(第22题)23.阅读材料:如图①,将一副三角尺的直角顶点C叠放在一起,若∠DCE=35°,则∠ACB =________;若∠ACB=150°,则∠DCE=________.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解:因为∠ACD=90°,∠DCE=35°,所以∠ACE=90°-35°=55°,因为∠BCE=90°,所以∠ACB=∠ACE+∠BCE=55°+90°=145°;因为∠BCE=90°,∠ACB=150°,所以∠ACE=150°-90°=60°,因为∠ACD=90°,所以∠DCE=∠ACD-∠ACE=90°-60°=30°,所以能得到结论∠ACB+∠DCE =180°.故答案为:145°;30°∠ACB+∠DCE=180°.解决问题:(1)当图①变为图②时,∠ACB与∠DCE之间的数量关系还存在吗?为什么?(2)如图③,若将两个同样的三角尺的60°角的顶点A重合在一起,请你猜想∠BAD与∠CAE有何关系,请说明理由;(3)如图④,如果把任意两个锐角∠AOB,∠COD的顶点O重合在一起,设∠AOB=α,∠COD=β(α,β都是锐角),请你直接写出∠AOD与∠BOC的关系.(第23题)答案一、1.B 2.A 3.C 4.C5.D6.D7.B8.A9.C10.D二、11.74.32512. 136°13. ①②④14.3或915.6三、16.解:线段:线段AB、线段AC、线段BD、线段BE、线段CD、线段CF、线段DE、线段DF、线段EF.射线:射线AB、射线AC、射线BA、射线CA.直线:直线AB、直线AC.17.解:如图所示,线段OC即为所求.(第17题)18.解:因为OD,OE分别平分∠AOC和∠BOC,所以∠DOC=12∠AOC, ∠COE=12∠BOC,所以∠DOE=∠DOC+∠COE=12∠AOC+12∠BOC=12(∠AOC+∠BOC)=12∠AOB.又因为∠AOB=130°,所以∠DOE=12×130°=65°.19.解:扇形AOB的圆心角为360°×35%=126°.扇形BOC的圆心角为360°×10%=36°.扇形COD的圆心角为360°×25%=90°.扇形AOD的圆心角为360°×30%=108°.圆的面积为π×22=4π(cm2).所以扇形AOB的面积为4π×35%=1.4π(cm2).扇形BOC的面积为4π×10%=0.4π(cm2).扇形COD的面积为4π×25%=π(cm2).扇形AOD的面积为4π×30%=1.2π(cm2).20.解:(1)15;n(n-1)2.(2)把10名同学看成直线上的10个点,每两名同学之间的一场比赛看成一条线段,直线上10个点所构成的线段条数就等于比赛的场数,因此一共要进行10×(10-1)2=45(场)比赛.21.解:(1)45°;∠COD;110°.(第21题)(2)正确.如图.因为∠AOB=90°,OC平分∠AOB,所以∠BOC=∠AOC=45°.因为∠COD=65°,所以∠BOD=∠COD-∠BOC=20°.22.解:(1)当M,N运动1 s时,PM=1 cm,BN=3 cm.因为AB=12 cm,所以AM+PN=12-1-3=8(cm).因为PN=3AM,所以4AM=8 cm,所以AM=2 cm.所以AP=AM+PM=3 cm.(2)AP的长度不会变化.根据题意可知PM=t cm,BN=3t cm.因为AB=12 cm,所以AM+PN=(12-4t)cm.因为PN=3AM,所以4AM=(12-4t)cm,所以AM=(3-t)cm.所以AP=AM+PM=3-t+t= 3 cm.(3)由已知条件可知,点Q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或在线段AP上时不符合题意,所以当点Q在线段PB上时,由(2)可知AP=3 cm,则BP=9 cm.所以AQ=PQ+BQ=BP=9 cm.因为AQ=AP+PQ,所以PQ=AQ-AP=6 cm.当点Q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AQ=AB+BQ.因为AQ=PQ+BQ,所以PQ=AB=12 cm.综上所述,PQ=6 cm或12 cm.23.解:(1)存在.理由:因为∠ACD=90°,∠BCE=90°,所以∠ACD+∠BCE=180°.所以∠ACB+∠DCE=360°-(∠ACD+∠BCE)=360°-180°=180°. (2)∠BAD-∠CAE=120°.理由:因为∠CAD=60°,∠BAE=60°,所以∠BAD-∠CAE=∠CAD+∠CAE+∠BAE-∠CAE=∠CAD+∠BAE =60°+60°=120°.(3)∠AOD+∠BOC=α+β.11。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基本平面图形》各个章节整理试题以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基本平面图形》中直线、射线、线段和比较线段的长短测试试题一、选择题。
1、已知线段AB=8cm,在直线AB上画线BC,使它等于3cm,则线段AC等于()A、11cmB、5cmC、11cm或5cmD、8cm或11cm2、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下列四个现象:①用两个钉子把木条固定在墙上;②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树所在的直线;③从A地到B地架设天线,总是尽可能沿着线段AB架设;④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其中可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的现象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如图,C,D是线段AB上两点,若CB=4cm,DB=7cm,且D是AC的中点,则AC的长等于().A、3cmB、6cmC、11cmD、14cm4、手电筒射出去的光线,给我们的形象是( )A、直线B、射线C、线段D、折线5、下列各直线的表示法中,正确的是( )A、直线AB、直线ABC、直线abD、直线Ab6、如图,A、B在直线l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线段AB和线段BA同一条线段B、直线AB和直线BA同一条直线C、射线AB和射线BA同一条射线D、图中以点A为端点的射线有两条。
AB,AC=CB,AB=2AC,AC+CB=AB,能说明C 7、如果点C在线段AB上,则下列各式中:AC=12是线段AB中点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8、如图,AB=CD,则AC与BD的大小关系是( )A、AC>BDB、AC<BDC、AC=BDD、不能确定9、如果线段AB=5cm,线段BC=4cm,那么A、C两点之间的距离是()A、9cmB、1cmC、1cm或9cmD、以上答案都不对10、同一平面内互不重合的三条直线的公共点的个数是( )A、可能是0个,1个,2个B、可能是0个,2个,3个C、可能是0个,1个,2个或3个D、可能是1个可3个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B、连接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的距离C、两点之间,直线最短D、AB=BC,则点B是AC的中点12、如图,CB=4cm,DB=7cm,D为AC的中点,则AB的长为( )A、7cmB、8cmC、9cmD、10cm1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连接两点之间的线段叫两点间的距离;②木匠师傅锯木料时,一般先在模板上画出两个点,然后过这两点弹出一条墨线,这样做的原理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③若AB=2CB,则点C是AB的中点;④直线AB的长为2cm.A、0个B、1个C、2个D、3个14、如图,以O为端点的射线有()条。
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4章 基本平面图形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数学第4章基本平面图形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36分)1.如图,B是线段AC的中点,P是BC上一点,若PA=m,PC=n,则线段PB的长是()A.m﹣n B.C.2m﹣3n D.2.如图,AC>BD,比较线段AB与线段CD的大小()A.AB=CD B.AB>CD C.AB<CD D.无法比较3.如图,AB与CD相交于点O,OE是∠AOC的平分线,且OC恰好平分∠EOB,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有()①∠AOE=∠EOC②∠EOC=∠COB③∠AOD=∠AOE④∠DOB=2∠AODA.1个B.2个C.3个D.4个4.如图,已知A、B、C三点,过点A可画直线BC的平行线的条数是()A.0条B.1条C.2条D.无数条5.如图,用尺规作∠AOB的平分线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①以点O为圆心,线段m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M,交OB于点N;②分别以点M,N为圆心,线段n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OB的内部相交于点C;③画射线OC.射线OC即为所求.以下关于线段m,n的长说法正确的是()A.m>0,n>0B.m>0,n<MN C.m>0,n>MN D.以上都不对6.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有∠α和∠β,则∠α和∠β的大小关系是()A.∠α>∠βB.∠α<∠βC.∠α=∠βD.无法确定7.在平面内与点P的距离为1cm的点的个数为()A.无数个B.3个C.2个D.1个8.如图各图中所给的射线、直线能相交的是()A.B.C.D.9.下列换算中,错误的是()A.47.28°=47°16′48″B.83.5°=83°50′C.16°5′24″=16.09°D.0.25°=900″10.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一章时,小王的书上有一图因不小心被滴上了墨水,如图所示,看不清所印的字,请问被墨迹遮盖了的文字应是()A.等边三角形B.四边形C.多边形D.正方形11.现实生活中有人乱穿马路,却不愿从天桥或斑马线通过.请用数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其原因为()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高12.如图,Rt△ABC中,∠C=90°,∠B=30°,要求用圆规和直尺作图,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其作法错误的是()A.B.C.D.二.填空题(共12小题,满分36分)13.木工师傅用刨子可将木板刨平,如图,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两个点,而且只能弹出一条墨线,其数学原理为.14.如图,将一张宽度相等的纸条折叠,折叠后的一边与原边的夹角是140°,则∠α的度数是.15.一个n边形过一个顶点有5条对角线,则n=.16.若平面内有4个点,过其中任意两点画射线,最多可以画条.17.如图,在Rt△ABC中,∠ACB=90°,根据尺规作图的痕迹判断以下结论正确的是.①∠DBC=∠BDC②AE=BE③④∠BAE=∠ACD18.若∠1=30.45°,∠2=30°28',则∠1 ∠2(用“>”“=”“<”填空).19.已知点B在直线AC上,AB=6cm,BC=10cm,P、Q分别是AB、BC中点,则线段PQ=cm.20.小亮研究钟面角(时针与分针组成的角),2:15的钟面角为度.21.一个人从A地出发沿北偏东50°的方向走到B地,再从B地出发沿南偏西30°方向走到C地,那么∠ABC=.22.运动场上的环形跑道的跑道宽都是相同的,若一条跑道的两个边缘所在的环形周长的差等于π米,则跑道的宽度为米.23.只能使用和这两种工具去作几何图形的方法称为尺规作图.24.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四条弧分别以相应顶点为圆心、正方形ABCD边长为半径,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结果保留π).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78分)25.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如图:A、B、C、D四点在同一直线上,若AB=CD.(1)比较线段的大小:AC BD(填“>”、“=”或“<”);(2)若,且AC=12cm,则AD的长.26.如图所示,工厂A与工厂B想在公路m旁修建一座共用的仓库O,并且要求O到A与O到B的距离之和最短,请你在m上确定仓库应修建的O点位置,同时说明你选择该点的理由.27.如图,O为直线AB上一点,∠AOC=48°,OE平分∠AOC,∠DOE=90°(1)求∠BOE的度数.(2)试判断OD是否平分∠BOC?试说明理由.28.请仔细观察图形和表格,并回答下列问题:45678……n 多边形的顶点数/个12345……①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的条数/条2591420……②多边形对角线的总条数/条(1)观察探究:请自己观察图形和表格,并用含的代数式将上面的表格填写完整.(2)实际应用:数学社团共分为6个小组,每组有3名同学.同学们约定,大年初一时不同组的两位同学之间要打一个电话拜年,请问,按照此约定,数学社团的同学们一共将拨打电话多少个?29.如图,点A是∠OBC的边BO上一点,请完成以下问题.(1)以A为顶点,射线AO为一边在∠OBC的内部用尺规再作一个角∠OAD,使其等于∠ABC;(2)判断AD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说出理由.30.如图,一扇形纸扇完全打开后,AB和AC的夹角为120°,AB长为30cm,贴纸部分的宽BD为18cm,求纸扇上贴纸部分的面积.31.如图,数轴上点A,B分别表示数﹣6,12,C为AB中点.(1)求点C表示的数.(2)若点P为线段AB上一点,PC=2,求点P表示的数.(3)若点D为线段AB上一点,在线段AB上有两个动点M,N,分别同时从点A,D 出发,沿数轴正方向运动,点M的速度为4个单位每秒,点N的速度为3个单位每秒,当MN=1,NC=2时,求点D表示的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36分)1.解:∵B是线段AC的中点,∴BC=AC=(m+n),∴PB=BC﹣PC=(m+n)﹣n=(m﹣n).故选:B.2.解:∵AB=AC+BC,CD=BD+BC,AC>BD,∴AB>CD.故选:B.3.解:∵OE是∠AOC的平分线,OC恰好平分∠EOB,∴∠AOE=∠COE,∠COE=∠BOC,∴∠AOE=∠COE=∠BOC,∵∠AOE+∠COE+∠BOC=180°,∴∠AOE=∠COE=∠BOC=60°,∴∠AOD=∠BOC=60°,∴∠BOD=120°,∴①②③④都正确.故选:D.4.解:如图,故选:B.5.解:根据作法得m>0,n>MN.故选:C.6.解:使∠α和∠β顶点和一边重合,,由图直观可得∠α>∠β,故选:A.7.解:在平面内与点P的距离为1cm的点的个数为为:所有到定点P的距离等于1cm的点的集合,故选:A.8.解:A选项中,直线AB与射线EF无交点,不合题意;B选项中,直线AB与射线EF有交点,符合题意;C选项中,直线AB与射线EF无交点,不合题意;D选项中,直线AB与射线EF无交点,不合题意;故选:B.9.解:A、∵1°=60′,∴0.28°=16.8′,∵1′=60″,∴0.8′=48″,∴47.28°=47°16′48″,故A不符合题意;B、∵1°=60′,∴0.5°=30′,∴83.5°=83°30′,故B符合题意;C、∵1′=60″,∴24″=0.4′,∵1°=60′,∴5.4′=0.09°,∴16°5′24″=16.09°,故C不符合题意;D、∵1°=3600″,∴0.25°=900″,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解:∵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所有的性质,∴正方形既是矩形也是菱形.故选:D.11.解:现实生活中“为何有人乱穿马路,请用数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其原因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选:C.12.解:A.由作法知AD=AC,∴△ACD是等腰三角形,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B.由作法知所作图形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不能推出△ACD和△ABD是等腰三角形,故选项B符合题意;C由作法知,所作图形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DA=DB,∴△ABD是等腰三角形,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D.∠C=90°,∠B=30°,∠BAC=60°,由作法知AD是∠BAC的平分线,∴∠BAD=30°=∠B,∴DB=DA,∴△ABD是等腰三角形,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共12小题,满分36分)13.解: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两个点,而且只能弹出一条墨线,其数学原理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答案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14.解:如图,∵AB∥CD,∴∠BAD=∠ADE=140°,∴∠α=∠BAD=70°.故答案为:70°.15.解:∵一个n边形过一个顶点有5条对角线,∴n﹣3=5,解得n=8.故答案为:8.16.解:设平面内这4个点分别为A,B,C,D,过任意两点画射线则有,射线AB,射线BA,射线AC,射线CA,射线AD,射线DA,射线BC,射线CB,射线BD,射线DB,射线CD,射线DC,共12条.故答案为:12.17.解:由作图的痕迹得DE垂直平分AB,∴AD=BD,EA=EB,所以②正确;∵∠ACB=90°,∴CD=DA=DB,即CD=AB,所以③正确;∴∠DBC=∠BCB,∠BAE=∠ACD,所以①错误,④正确.故答案为:②③④.18.解:∵1°=60′,∴0.45°=27′,∴∠1=30.45°=30°+0.45°=30°27′,∵∠2=30°28′,∴∠1<∠2.故答案为:<.19.解:∵AB=6cm,BC=10cm,P、Q分别是AB、BC中点,∴BP=AB=3(cm),BQ=BC=5(cm),当点B在线段AC上时,PQ=BP+BQ=8(cm),当B点在CA的延长线上时,PQ=BQ﹣BP=2(cm),综上,线段PQ的长为8cm或2cm.故答案为:8或2.20.解:由题意得:30°﹣15×0.5°=30°﹣7.5°=22.5°,故答案为:22.5.21.解:如图:从A地出发沿北偏东50°的方向行驶到B,则∠BAC=90°﹣50°=40°,从B地出发沿南偏西30°的方向行驶到C,则∠BCD=90°﹣30°=60°,∴∠ABC=∠BCD﹣∠BAC=60°﹣40°=20°.即∠ABC是20°.22.解:设运动场上的小环半径为r米,大环半径半径为R米,根据题意得:2π(R﹣r)=π,解得:R﹣r=,即跑道的宽度为米.故答案为:.23.解:只能使用直尺和圆规这两种工具去作几何图形的方法称为尺规作图. 故答案为:直尺,圆规.24.解:由对称性可知,图中的①、②、③、④的面积相等,所以S 阴影部分=S 正方形﹣S 扇形ABD=36﹣=36﹣9π,故答案为:36﹣9π.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78分)25.解:(1)∵AB =CD ,∴AB +BC =CD +BC ,∴AC =BD .(2)∵BC =AC ,且AC =12(cm ),∴BC =12×=9(cm ),∴AB =CD =AC ﹣BC =12﹣9=3(cm ),∴AD =AC +CD =12+3=15(cm ).26.解:如图,连接AB 交直线m 于点O ,则O 点即为所求的点.理由如下:根据连接两点的所有线中,线段最短,∴OA +OB 最短.27.解:(1)∵∠AOC =48°,OE 平分∠AOC ,∴∠AOE=∠COE==24°.∴∠BOE=180°﹣∠AOE=156°.(2)是,理由如下:由(1)得,∠COE=24°.∴∠COD=∠DOE﹣∠COE=90°﹣24°=66°.∵∠BOE=156°,∴∠BOD=∠BOE﹣∠DOE=156°﹣90°=66°.∴∠COD=∠BOD.∴OD平分∠BOC.28.解:(1)由题可得,当多边形的顶点数为n时,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的条数为n ﹣3,多边形对角线的总条数为n(n﹣3);故答案为:n﹣3,n(n﹣3);(2)∵3×6=18,×18×(18﹣3)=135(个).答:数学社团的同学们一共将拨打电话为135个.29.解:(1)如图,∠OAD即为所求;(2)结论:AD∥BC.理由:∵∠OAD=∠ABC,∴AD∥BC.30.解:∵AB=30cm,BD=18cm,∴AD=AB﹣BD=30﹣18=12(cm),∴纸扇上贴纸部分的面积S=S扇形BAC ﹣S扇形DAE=﹣=300π﹣48π=252π(cm2).31.解:(1)点C表示的数为:=3;(2)点C所表示的数为3,设点P所表示的数为p,则|p﹣3|=2,解得p=5或p=1,答:点P所表示的数为1或5;(3)设点D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为d,运动的时间为ts,则点M所表示的数为﹣6+4t,点N所表示的数为d+3t,①当点M在点N的左侧,点N在点C的左侧,MN=d+3t﹣(﹣6+4t)=d﹣t+6=1,即d﹣t=﹣5,NC=3﹣d﹣3t=2,即d+3t=1,由可解得d=﹣;②当点M在点N的左侧,点N在点C的右侧,MN=d+3t﹣(﹣6+4t)=d﹣t+6=1,即d﹣t=﹣5,NC=d+3t﹣3=2,即d+3t=5,由可解得d=﹣;③当点M在点N的右侧,点N在点C的左侧,MN=﹣6+4t﹣(d+3t)=﹣6+t﹣d=1,即d﹣t=﹣7,NC=3﹣d﹣3t=2,即d+3t=1,由可解得d=﹣5;④当点M在点N的右侧,点N在点C的右侧,MN=﹣6+4t﹣(d+3t)=﹣6+t﹣d=1,即d﹣t=﹣7,NC=d+3t﹣3=2,即d+3t=5,由可解得d=﹣4;综上所述,点D所表示的数为﹣或﹣或﹣5或﹣4.。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北师大版一、选择题1.下列各线段的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A .线段AB .线段abC .线段ABD .线段Ab2.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A .等角的补角相等B .垂线段最短C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 .无限小数是无理数3.下列四个图中,能用1∠,O ∠与AOB ∠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角的是( )A .B .C .D .4.利用一副三角板不能画出的角的度数是( )A .105︒B .100︒C .75︒D .15︒5.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画出4条对角线,则该多边形的边数为( )A .5B .6C .7D .86.要在墙上钉牢一根木条,至少要钉两颗钉子.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数学知识是( )A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 .垂线段最短C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 .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7.如图,已知ABC ,点D 是BC 边中点,且ADC BAC.∠∠=若BC 6=,则AC =( )A .3B .4C .42D .328.一条船从海岛A 出发,以15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航行,2小时后到达海岛B 处.灯塔C 在海岛A 的北偏西30︒方向上,在海岛B 的北偏西60︒方向上,则海岛B 到灯塔C 的距离是( ) A .15海里B .20海里C .30海里D .60海里9.如图,直线AB 、CD 交于点O ,OE 平分BOC ∠,若136∠=︒,则DOE ∠等于( )A .72︒B .90︒C .108︒D .144︒10.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三点确定一个圆B .圆的任意一条直径都是它的对称轴C .等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D .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这条弦二、填空题11.要在墙上订牢一根木条,至少需要2颗钉子,其理由是 .12.如图,在菱形ABCD 中,10AB =,M ,N 分别为BC ,CD 的中点,P 是对角线BD 上的一个动点,则PM PN +的最小值是 .13.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平分AOD ∠,若80BOC ∠=︒,则COE ∠的度数是 .14.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5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对角线总数是条。
七年级基本平面图形练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根本平面图形一.选择题(共9小题)1.(2005•河源)由河源到广州的某一次列车,运行途中停靠的车站依次是:河源﹣惠州﹣东莞﹣广州,那么要为此次列车制造的火车票有()A.3种B.4种C.6种D.12种2.(2003•台州)经由A.B.C三点的随意率性两点,可以画出的直线数为()A.1或2 B.1或3 C.2或3 D.1或2或3 3.(2003•黄冈)某公司员工分离住在A.B.C三个室庐区,A区有30人,B区有15人,C区有10人.三个区在一条直线上,地位如图所示.公司的接送打算在此间只设一个停靠点,要使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的旅程总和起码,那么停靠点的地位应在()A.A区B.B区C.C区D.不肯定4.(2002•太原)已知,P是线段AB上一点,且,则等于()A.B.C.D.5.如图,在数轴上有A.B.C.D.E五个整数点(即各点均暗示整数),且AB=2BC=3CD=4DE,若A.E两点暗示的数的分离为﹣13和12,那么,该数轴上上述五个点所暗示的整数中,离线段AE的中点比来的整数是()A.﹣2 B.﹣1 C.0D.26.在统一面内,不重合的三条直线的公共点数个数可能有()A.0个.1个或2个B.0个.2个或3个C.0个.1个.2个或3个D.1个或3个7.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戊五名同窗有以下说法:甲说:“直线BC不过点A”;乙说:“点A在直线CD外”;丙说:“D在射线CB的反向延伸线上”;丁说:“A,B,C,D两两衔接,有5条线段”;戊说:“射线AD与射线CD不订交”.个中解释准确的有()A.3人B.4人C.5人D.2人8.(2012•孝感)已知∠α是锐角,∠α与∠β互补,∠α与∠γ互余,则∠β﹣∠γ的值等于()A.45°B.60°C.90°D.180°9.(2008•西宁)假如∠α和∠β互补,且∠α>∠β,则下列暗示∠β的余角的式子中:①90°﹣∠β;②∠α﹣90°;③(∠α+∠β);④(∠α﹣∠β).准确的有()A.4个B.3个C.2个D.1个二.解答题23.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对应的数是200.(1)若BC=300,求点A对应的数;(2)如图2,在(1)的前提下,动点P.Q分离从A.C两点同时动身向左活动,同时动点R从A点动身向右活动,点P.Q.R的速度分离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Q的中点,若干秒时正好知足MR=4RN (不斟酌点R与点Q相遇之后的情况);(3)如图3,在(1)的前提下,若点E.D对应的数分离为﹣800.0,动点P.Q分离从E.D两点同时动身向左活动,点P.Q的速度分离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Q的中点,点Q在从是点D活动到点A的进程中,QC﹣AM的值是否产生变更?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解释来由.24.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暗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动身,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活动,设活动时光为t(t>0)秒.(1)①写出数轴上点B暗示的数_________ ,点P暗示的数_________ (用含t的代数式暗示);②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活动的进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产生变更?若变更,请解释来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2)动点Q从点A动身,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活动;动点R从点B动身,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活动,若P.Q.R三动点同时动身,当点P碰到点R时,立刻返回向点Q活动,碰到点Q后则停滞活动.那么点P从开端活动到停滞活动,行驶的旅程是若干个单位长度?25.画线段MN=3cm,在线段MN上取一点Q,使MQ=NQ,延伸线段MN 至点A,使AN=MN;延伸线段NM至点B,使BN=3BM,根据所绘图形盘算:(1)线段BM的长度;(2)线段AN的长度;(3)试解释Q是哪些线段的中点?图中共有若干条线段?它们分离是?26.如图(1),已知A.B位于直线MN的两侧,请在直线MN上找一点P,使PA+PB最小,并解释根据.如图(2),动点O在直线MN上活动,衔接AO,分离画∠AOM.∠AON 的角等分线OC.OD,请问∠COD的度数是否产生变更?若不变,求出∠COD的度数;若变更,解释来由.27.如图①,已知线段AB=12cm,点C为AB上的一个动点,点D.E 分离是AC和BC的中点.(1)若点C正好是AB中点,则DE= _________ cm;(2)若AC=4cm,求DE的长;(3)试应用“字母代替数”的办法,解释不管AC取何值(不超出12cm),DE的长不变;(4)常识迁徙:如图②,已知∠AOB=120°,过角的内部任一点C 画射线OC,若OD.OE分离等分∠AOC和∠BOC,试解释∠DOE=60°与射线OC的地位无关.28.如图,OA的偏向是北偏东15°,OB的偏向是北偏西40°.(1)若∠AOC=∠AOB,则OC的偏向是_________ ;(2)若B.O.D在统一条直线上,OD的偏向是_________ ;(3)若∠BOD可以看作OB绕点O逆时针扭转180°到OD所成的角,作∠BOD等分线OE,并用方位角暗示OE的偏向.29.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暗示的数为8,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4.动点P从点A动身,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活动,设活动时光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暗示的数_________ ,点P暗示的数_________ (用含t的代数式暗示);(2)动点Q从点B动身,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活动,若点P.Q同时动身,问点P活动若干秒时追上点Q?(3)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活动的进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产生变更?若变更,请解释来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4)若点D是数轴上一点,点D暗示的数是x,请你摸索式子|x+6|+|x﹣8|是否有最小值?假如有,直接写出最小值;假如没有,解释来由.一.选择题(共9小题)1.(2005•河源)由河源到广州的某一次列车,运行途中停靠的车站依次是:河源﹣惠州﹣东莞﹣广州,那么要为此次列车制造的火车票有()A.3种B.4种C.6种D.12种考直线.射线.线段.点:专题:应用题.剖析:由题意可知:由河源要经由3个地方,所以要制造3种车票;由惠州要经由2个地方,所以要制造2种车票;由东莞要经由1个地方,所要制造1种车票;联合上述结论,经由过程往返盘算出答案.解答:解:根据剖析,知此次列车制造的火车票的总数=3+2+1=6(种).则往返车票应当是:6×2=12(种).故选D.点评:本题的症结是要找出由一地到另一地的车票的数是若干.2.(2003•台州)经由A.B.C三点的随意率性两点,可以画出的直线数为()A.1或2 B.1或3 C.2或3 D.1或2或3考点:直线.射线.线段.剖析:本题需先根据直线的概念知,可以肯定出直线的条数,即可求出准确的成果.解答:解:A.B.C三点的随意率性两点, 可以画出的直线数是:当三点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刻,可以画出一条直线;当三点不在统一条直线上的时刻, 可以画出三条直线;故选B.点评:本题重要考核了直线的概念,在解题时要留意分类评论辩论的办法计数,做到不漏掉,不反复.3.(2003•黄冈)某公司员工分离住在A.B.C三个室庐区,A区有30人,B区有15人,C区有10人.三个区在一条直线上,地位如图所示.公司的接送打算在此间只设一个停靠点,要使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的旅程总和起码,那么停靠点的地位应在()A.A区B.B区C.C区D.不肯定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剖析:根据题意分离盘算停靠点分离在各点是员工步行的旅程和,选择最小的即可解解答:解:∵当停靠点在A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旅程和是:15×100+10×300=4500m; 当停靠点在B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旅程和是:30×100+10×200=5000m;当停靠点在C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旅程和是:30×300+15×200=12000m.∴当停靠点在A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旅程和最小,那么停靠点的地位应当在A 区.点评:此题考核了比较线段的长短,准确懂得题意是解题的症结.要能把线段的概念在实际中进行应用.4.(2002•太原)已知,P是线段AB上一点,且,则等于()A.B.C.D.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专题:盘算题.剖析:根据题意,先设AP=2x,则有PB=5x,故=可求.解答:解:假如设AP=2x,那么PB=5x, ∴AB=AP+PB=7x,∴=.故选A.点评:灵巧应用线段的和.差.倍.分来转化线段之间的数目关系是解题的症结.5.如图,在数轴上有A.B.C.D.E五个整数点(即各点均暗示整数),且AB=2BC=3CD=4DE,若A.E两点暗示的数的分离为﹣13和12,那么,该数轴上上述五个点所暗示的整数中,离线段AE的中点比来的整数是()A.﹣2 B.﹣1 C.0D.2考点:数轴;比较线段的长短.专题:数形联合.剖析:根据已知点求AE的中点,AE长为25,其长为12.5,然后根据AB=2BC=3CD=4DE求出A.C.B.D.E五点的坐标,最后根据这五个坐标找出离中点比来的点即可.解答:解:根据图见知,AE=25,∴AE=12.5,∴AE的中点所暗示的数是﹣0.5;∵AB=2BC=3CD=4DE,∴AB:BC:CD:DE=12:6:4:3;而12+6+4+3正好是25,就是A点和E点之间的距离, ∴AB=12,BC=6,CD=4,DE=3,∴这5个点的坐标分离是﹣13,﹣1,5,9,12,∴在上面的5个点中,距离﹣0.5比来的整数是﹣1.点评:此题分解考核了数轴.绝对值的有关内容,用几何办法借助数轴来求解,异常直不雅,且不轻易漏掉,表现了数形联合的长处.6.在统一面内,不重合的三条直线的公共点数个数可能有()A.0个.1个或2个B.0个.2个或3个C.0个.1个.2个或3个D.1个或3个考点:直线.射线.线段.剖析:可先画出三条直线订交,发明:3条直线订交最多有3个交点,起码有1个交点.三条直线平行的时刻为0个交点,两条直线平行被另一向线所截有2个交点,故0个.1个.2个或3个的情况都有.解答:解:3条直线订交最多有3个交点,起码有1个交点.三条直线平行的时刻为0个交点,两条直线平行被另一向线所截有2个交点,故0个.1个.2个或3个的情况都有,故选答案C.点评:此题在订交线的基本上,侧重造就学生的不雅察.试验和猜测.归纳才能,控制从特别项一般猜测的办法.7.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戊五名同窗有以下说法:甲说:“直线BC不过点A”;乙说:“点A在直线CD外”;丙说:“D在射线CB的反向延伸线上”;丁说:“A,B,C,D两两衔接,有5条线段”;戊说:“射线AD与射线CD不订交”.个中解释准确的有()A.3人B.4人C.5人D.2人考点:直线.射线.线段.专题:盘算题.剖析:此题考核了线的基赋性质.概念,留意差别各概念之间的差别.解答:解:甲:“直线BC不过点A”,准确;乙:“点A在直线CD外”,准确;丙:“D在射线CB的反向延伸线上”,准确;丁:“A,B,C,D两两衔接,有5条线段”;应当有AB,AC,AD,BC,BD,CD六条线段,错误; 戊:“射线AD与射线CD不订交”,射线AD与射线CD交于点D,错误.故选D.点评:控制好直线.射线.线段各个概念的同时还要留意各个概念之间的差别.8.(2012•孝感)已知∠α是锐角,∠α与∠β互补,∠α与∠γ互余,则∠β﹣∠γ的值等于()A.45°B.60°C.90°D.180°考点:余角和补角.专题:盘算题.剖析:根据互余两角之和为90°,互补两角之和为180°,联合题意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得,∠α+∠β=180°,∠α+∠γ=90°, 两式相减可得:∠β﹣∠γ=90°.故选C.点评:此题考核了余角和补角的常识,属于基本题,控制互余两角之和为90°,互补两角之和为180°,是解答本题的症结.9.(2008•西宁)假如∠α和∠β互补,且∠α>∠β,则下列暗示∠β的余角的式子中:①90°﹣∠β;②∠α﹣90°;③(∠α+∠β);④(∠α﹣∠β).准确的有()A.4个B.3个C.2个D.1个考点:余角和补角.剖析:根据角的性质,互补两角之和为180°,互余两角之和为90,可将,①②③④中的式子化为含有∠α+∠β的式子,再将∠α+∠β=180°代入即可解出此题.解答:解:∵∠α和∠β互补,∴∠α+∠β=180度.因为90°﹣∠β+∠β=90°,所以①准确;又∠α﹣90°+∠β=∠α+∠β﹣90°=180°﹣90°=90°,②也准确;(∠α+∠β)+∠β=×180°+∠β=90°+∠β≠90°,所以③错误;(∠α﹣∠β)+∠β=(∠α+∠β)=×180°﹣90°=90°,所以④准确.综上可知,①②④均准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核了角之间互补与互余的关系,互补两角之和为180°,互余两角之和为90度.23.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对应的数是200.(1)若BC=300,求点A对应的数;(2)如图2,在(1)的前提下,动点P.Q分离从A.C两点同时动身向左活动,同时动点R从A点动身向右活动,点P.Q.R的速度分离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Q的中点,若干秒时正好知足MR=4RN (不斟酌点R与点Q相遇之后的情况);(3)如图3,在(1)的前提下,若点E.D对应的数分离为﹣800.0,动点P.Q分离从E.D两点同时动身向左活动,点P.Q的速度分离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Q的中点,点Q在从是点D活动到点A的进程中,QC﹣AM的值是否产生变更?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解释来由.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比较线段的长短.考点:剖(1)根据BC=300,AB=AC,得出AC=600,应用点C对应的数是200,即可得出点A 析:对应的数;(2)假设x秒Q在R右边时,正好知足MR=4RN,得出等式方程求出即可;(3)假设经由的时光为y,得出PE=10y,QD=5y,进而得出+5y﹣400=y,得出﹣AM=﹣y原题得证.解解:(1)∵BC=300,AB=,答:所以AC=600,C点对应200,∴A点对应的数为:200﹣600=﹣400;(2)设x秒时,Q在R右边时,正好知足MR=4RN,∴MR=(10+2)×,RN=[600﹣(5+2)x],∴MR=4RN,∴(10+2)×=4×[600﹣(5+2)x],解得:x=60;∴60秒时正好知足MR=4RN;(3)设经由的时光为y,则PE=10y,QD=5y,于是PQ点为[0﹣(﹣800)]+10y﹣5y=800+5y,一半则是,所以AM点为:+5y﹣400=y,又QC=200+5y,所以﹣AM=﹣y=300为定值.点评:此题考核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已知得出各线段之间的关系等量关系是解题症结,此题浏览量较大应仔细剖析.24.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暗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动身,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活动,设活动时光为t(t>0)秒.(1)①写出数轴上点B暗示的数﹣4 ,点P暗示的数6﹣6t (用含t的代数式暗示);②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活动的进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产生变更?若变更,请解释来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2)动点Q从点A动身,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活动;动点R从点B动身,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活动,若P.Q.R三动点同时动身,当点P碰到点R时,立刻返回向点Q活动,碰到点Q后则停滞活动.那么点P从开端活动到停滞活动,行驶的旅程是若干个单位长度?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专题:动点型.剖析:(1)①设B点暗示的数为x,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树立方程求出其解,再根据数轴上点的活动就可以求出P点的坐标;②分类评论辩论: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活动时;当点P活动到点B的左侧时,应用中点的界说和线段的和差易求出MN;(2)先求出P.R从A.B动身相遇时的时光,再求出P.R相遇时P.Q之间残剩的旅程的相遇时光,就可以求出P一共走的时光,由P的速度就可以求出P点行驶的旅程.解答:解:(1)设B点暗示的数为x,由题意,得6﹣x=10,x=﹣4∴B点暗示的数为:﹣4,点P暗示的数为:6﹣6t;②线段MN的长度不产生变更,都等于5.来由如下:分两种情况: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活动时:MN=MP+NP=AP+BP=(AP+BP)=AB=5;当点P活动到点B的左侧时:MN=MP﹣NP=AP﹣BP=(AP﹣BP)=AB=5,∴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不产生变更,其值为5.(2)由题意得:P.R的相遇时光为:10÷(6+)=s,P.Q残剩的旅程为:10﹣(1+)×=,P.Q相遇的时光为:÷(6+1)=s,∴P点走的旅程为:6×()=点评:本题考核了数轴及数轴的三要素(正偏向.原点和单位长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的应用,行程问题中的旅程=速度×时光的应用.25.画线段MN=3cm,在线段MN上取一点Q,使MQ=NQ,延伸线段MN 至点A,使AN=MN;延伸线段NM至点B,使BN=3BM,根据所绘图形盘算:(1)线段BM的长度;(2)线段AN的长度;(3)试解释Q是哪些线段的中点?图中共有若干条线段?它们分离是?考点:两点间的距离;直线.射线.线段.专题:盘算题.剖析:先根据题意画出几何图形(1)根据BN=3BM可得到MN=2BM,而MN=3cm,即可得到线段BM的长;(2)根据AN=MN即可得到线段AN的长;(3)由(1)与(2)得到BM=MQ=NQ=NA,即QB=QA,QM=QN,则点Q是线段MN的中点,也是线段AB的中点;图形中共有BM.BQ.BN.BA.MQ.MN.MA.QN.QA.NA10条线段.解答:解:如图,(1)∵MN=3cm,BN=3BM,∴BM=MN=×3=1.5(cm );(2)∵MN=3cm,AN=MN∴AN=1.5cm;(3)由图可知,BM=MQ=NQ=NA,∴QB=QA,QM=QN,∴点Q既是线段MN的中点,也是线段AB的中点;图中共有10条线段,它们分离是:BM.BQ.BN.BA.MQ.MN.MA.QN.QA.NA.点评:本题考核了两点间的距离:两点的连线段的长叫两点间的距离.也考核了射线与线段的界说.26.如图(1),已知A.B位于直线MN的两侧,请在直线MN上找一点P,使PA+PB最小,并解释根据.如图(2),动点O在直线MN上活动,衔接AO,分离画∠AOM.∠AON 的角等分线OC.OD,请问∠COD的度数是否产生变更?若不变,求出∠COD的度数;若变更,解释来由.考点: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角等分线的界说.专题:动点型.剖析:(1)显然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衔接两点与直线的交点即为所求作的点.(2)根据角等分线的概念以及邻补角的概念即可证实.解答:解:(1)如图,衔接AB交MN于点P,则P就是所求的点.来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COD的度数不会变更,∵OC是∠AOM的等分线,,∴∠COA=∠AOM,∵OD是∠AON的等分线,∴∠AOD=∠AON,∵∠AOM+∠AON=180°,∴∠COA+∠AOD=∠AOM+∠AON=(∠AOM+∠AON)=90°.点求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时,留意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角等分线互评:相垂直.27.如图①,已知线段AB=12cm,点C为AB上的一个动点,点D.E 分离是AC和BC的中点.(1)若点C正好是AB中点,则DE= 6 cm;(2)若AC=4cm,求DE的长;(3)试应用“字母代替数”的办法,解释不管AC取何值(不超出12cm),DE的长不变;(4)常识迁徙:如图②,已知∠AOB=120°,过角的内部任一点C 画射线OC,若OD.OE分离等分∠AOC和∠BOC,试解释∠DOE=60°与射线OC的地位无关.考点:两点间的距离;角等分线的界说;角的盘算.专题:动点型;纪律型;整体思惟.剖析:(1)由AB=12cm,点D.E分离是AC和BC的中点,即可推出DE=(AC+BC)=AB=6cm,(2)由AC=4cm,AB=12cm,即可推出BC=8cm,然后根据点D.E分离是AC和BC的中点,即可推出AD=DC=2cm,BE=EC=4cm,即可推出DE的长度,(3)设AC=acm,然后经由过程点D.E分离是AC和BC的中点,即可推出DE=(AC+BC)=AB=cm,即可推出结论,(4)由若OD.OE分离等分∠AOC和∠BOC,即可推出∠DOE=∠DOC+∠COE=(∠AOC+∠COB)=∠AOB=60°,即可推出∠DOE的度数与射线OC的地位无关.解答:解:(1)∵AB=12cm,点D.E分离是AC和BC的中点,C点为AB的中点, ∴AC=BC=6cm,∴CD=CE=3cm,∴DE=6cm,(2)∵AB=12cm,∴AC=4cm,∴BC=8cm,∵点D.E分离是AC和BC的中点,∴CD=2cm,CE=4cm,∴DE=6cm,(3)设AC=acm,∵点D.E分离是AC和BC的中点,∴DE=CD+CE=(AC+BC)=AB=6cm,∴不管AC取何值(不超出12cm),DE的长不变,(4)∵OD.OE分离等分∠AOC和∠BOC,∴∠DOE=∠DOC+∠COE=(∠AOC+∠COB)=∠AOB,∵∠AOB=120°,∴∠DOE=60°,∴∠DOE的度数与射线OC的地位无关.点评:本题重要考核角等分线和线段的中点的性质,症结在于卖力的进行盘算,闇练应用相干的性质定理.28.如图,OA的偏向是北偏东15°,OB的偏向是北偏西40°.(1)若∠AOC=∠AOB,则OC的偏向是北偏东70°;(2)若B.O.D在统一条直线上,OD的偏向是南偏东40°;(3)若∠BOD可以看作OB绕点O逆时针扭转180°到OD所成的角,作∠BOD等分线OE,并用方位角暗示OE的偏向.考点:偏向角;角等分线的界说.剖析:(1)先根据偏向角的界说求出∠AOB的度数,进而求出∠NOC的度数即可;(2)根据OB的偏向是西偏北50°求出∠DOH的度数,即可求出OD的偏向,(3)根据OE是∠BOD的等分线,可知∠DOE=90°,进而可求出∠SOE的度数可知OE 的偏向.解答:解:(1)∵OB的偏向是北偏西40°,OA的偏向是北偏东15°, ∴∠NOB=40°,∠NOA=15°,∴∠AOB=∠NOB+∠NOA=55°,∵∠AOB=∠AOC,∴∠AOC=55°,∴∠NOC=∠NOA+∠AOC=70°,∴OC的偏向是北偏东70°;(2)∵OD是OB的反向延伸线,∴∠DOS=∠BON=40°,∴OD的偏向是南偏东40°;(3)∵OE是∠BOD的等分线,∴∠DOE=90°,∵∠DOS=∠BON=40°,∴∠SOE=90°﹣∠DOS=50°,∴OE的偏向是南偏西50°,.故答案为(1)北偏东70°;(2)南偏东40°.点评:本题重要考核了偏向角的界说及表达方法,偏向角一般是指以不雅测者的地位为中间,将正北或正南偏向作为肇端偏向扭转到目的的偏向线所成的角(一般指锐角),平日表达成北(南)偏东(西)若干度,同时考核了互补互余的概念,难度适中.29.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暗示的数为8,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4.动点P从点A动身,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活动,设活动时光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暗示的数﹣6 ,点P暗示的数8﹣5t (用含t的代数式暗示);(2)动点Q从点B动身,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活动,若点P.Q同时动身,问点P活动若干秒时追上点Q?(3)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活动的进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产生变更?若变更,请解释来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4)若点D是数轴上一点,点D暗示的数是x,请你摸索式子|x+6|+|x﹣8|是否有最小值?假如有,直接写出最小值;假如没有,解释来由.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剖析:(1)根据点A的坐标和AB之间的距离即可求得点B的坐标和点P的坐标;(2)根据距离的差为14列出方程即可求解;(3)分类评论辩论: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活动时,②当点P活动到点B的左侧时,应用中点的界说和线段的和差易求出MN.(4)分为3种情况去绝对值符号,盘算三种不合情况的值,最后评论辩论得出最小值.解答:解:(1)点B暗示的数是﹣6;点P暗示的数是8﹣5t,(2)设点P活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Q (如图)则AC=5x,BC=3x,∵AC﹣BC=AB∴5x﹣3x=14…(4分)解得:x=7,∴点P活动7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Q.…(5分)(3)没有变更.分两种情况: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活动时:MN=MP+NP=AP+BP=(AP+BP)=AB=7…(7分)②当点P活动到点B的左侧时:MN=MP﹣NP=AP﹣BP=(AP﹣BP)=AB=7…(9分)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不产生变更,其值为7 …(10分)(4)式子|x+6|+|x﹣8|有最小值,最小值为14.…(12分)点评:本题考核了数轴:数轴的三要素(正偏向.原点和单位长度).也考核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综合检测卷(含答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 综合检测卷 班级 座号 姓名 成绩一、选择题(本大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探照灯发射出的光线,可近似地看作( )A .线段B .射线C .直线D .折线2.如图,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 ,若∠AOC =125°,则∠AOD =( )A .50°B .55°C .60°D .65°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B .连接两点的线段叫作两点的距离C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D .若AB =BC ,则B 是AC 的中点4.一个多边形从一个顶点最多能引出三条对角线,这个多边形是( )A .三角形B .四边形C .五边形D .六边形5.一个人从A 点出发向南偏东30°方向走到B 点,再从B 点出发向北偏西45°方向走到C 点,那么∠ABC 等于( )A .75°B .45°C .30°D .15°6.如图,AB =CD ,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A .AC >BCB .AC =BDC .AB +CD =BC D .AB +BC =BD 7.已知OA ⊥OC ,∠AOB ︰∠AOC =2︰3,则∠BOC 的度数为( )A .30B .150C .30或150D .以上都不对8.如图,扇形AOB 的半径为2,圆心角为90°,连接AB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 .π-2B .π-4C .4π-2D .4π-4 第2题图第6题图 第8题图二、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请将下列各题的正确答案填在该题的横线上.9.时钟表面3点30分,时针与分针所成夹角的度数是 .10.如图,B 、C 两点在线段AD 上,BD =BC + ,AD =AC +BD - ; 如果CD =4cm ,BD =7cm ,B 是AC 的中点,则AB 的长为 cm .11.计算:176°52′÷3=_______° _______′ _______″.12.一个圆被分成A ,B ,C 三部分,其中A 部分占25%,C 部分占45%,则B 部分的圆心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度.13.如图,OE 是∠BOC 的平分线,OD 是∠AOC 的平分线,且∠AOB =150°,∠DOE 的度数是 .14.已知线段AB ,延长AB 到点C ,使BC =13AB ,D 为AC 的中点,若AB =9 cm ,则DC 的长为 cm .15.长方形纸条按如图所示折叠后,B 、D 两点落在B ′、D ′点处,若得∠AOB ′=70°,则∠B ′OG 的度数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4小题,16、17题每小题10分,18、19题每小题14分,共48分.)解答过程应写出文字说明、推理过程及演算步骤.16.如图,已知∠AOB =90°,∠COD =90°,OE 为∠BOD 的平分线,∠BOE =17°18′,求∠AOC 的度数.17.某摄制组从A 市到B 市有一天的路程,由于堵车,中午才赶到一个小镇,只行驶了原第13题图第10题图 第15题图计划的三分之一(原计划行驶到C地),过了小镇,汽车赶了400千米,傍晚才停下来休息,司机说,再走从C地到这里路程的二分之一就到达目的地了,问A,B两市相距多少千米?18.如图甲所示,将一副三角尺的直角顶点重合在点O处.(1)①∠AOD和∠BOC相等吗?说明理由;②∠AOC和∠BOD在数量上有何关系?说明理由;(2)若将这副三角尺按图乙所示摆放,三角尺的直角顶点重合在点O处.∠∠AOD和∠BOC相等吗?说明理由;∠∠AOC和∠BOD的以上关系还成立吗?说明理由.19.如图∠,线段AB=12cm,点C为AB上的一个动点,点D、E分别是AC、BC的中点.(1)若点C恰好是AB中点,则DE= cm;(2)若AC=4cm,求DE的长;(3)试利用“字母代替数”的方法,说明不论AC取何值(不超过12cm),DE的长不变;(4)知识迁移:如图∠,已知∠AOB=120°,过角的内部任一点C画射线OC,若OD、OE分别平分∠AOC和∠BOC,试说明∠DOE=60°与射线OC的位置无关.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B 3.A 4.D 5.D 6.C 7.C 8.A二、填空题:9.75° 10.CD ,CB ,3 11.58 ,57 ,20 12.108 13.75° 14.6 15.55°三、解答题:16.∵OE 为∠BOD 的平分线, ∴∠BOD =2∠BOE =2×17°18′=34°36′, 又∵∠AOB =∠COD =90°,∴∠AOC =360°-∠AOB -∠COD -∠BOD =360°-90°-90°-34°36′=145°24′17.如图,设小镇为D ,傍晚汽车在E 处休息,由题意知,DE =400千米,AD =DC ,EB =CE , AD +EB =(DC +CE )=DE =×400=200千米, ∴AB =AD +EB +DE =600千米, 答:A ,B 两市相距600千米.18.(1) 相等.∵①∠AOD =90°+∠BOD ,∠BOC =90°+∠BOD , ∴∠AOD =∠BOC ; ②∵∠AOC +90°+∠BOD +90°=360°, ∴∠AOC +∠BOD =180°;(2)①∵∠AOD =90°-∠BOD ,∠BOC =90°-∠BOD , ∴∠AOD =∠BOC ; ②成立.由∠AOC =90°+90°-∠BOD , ∴∠AOC +∠BOD =180°19.(1)6;(2)∠AB =12,AC =4, ∠BC =8,∠点D 、E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 ∠CD =2,CE =4, ∠DE =6cm ;(3)设AC =a ,∠点D 、E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DE =CD +CE =12(AC +BC )=12AB =6cm , ∠不论AC 取何值(不超过12cm ),DE 的长不变;(4)∠OD 、OE 分别平分∠AOC 和∠BOC ,∠∠DOE =∠DOC +∠COE =12(∠AOC +∠COB )=12∠AOB , ∠∠AOB =120°, ∠∠DOE =60°, ∠∠DOE 的度数与射线OC 的位置无关.1212121212。
(好题)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基本平面图形》检测题(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棋盘上有黑、白两色棋子若干,如果在一条至少有两颗棋子的直线(包括图中没有画出的直线)上只有颜色相同的棋子,我们就称“同棋共线”.图中“同棋共线”的线共有( )A .12条B .10条C .8条D .3条2.如图甲,用边长为4的正方形做了一幅七巧板,拼成图乙所示的一座桥,则桥中阴影部分面积为( )A .16B .12C .8D .43.若线段,,AP BP AB 满足AP BP AB +>,则关于P 点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P 点一定在直线AB 上 B .P 点一定在直线AB 外 C .P 点一定在线段AB 上D .P 点一定在线段AB 外4.若线段122A A =,在线段12A A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3A ,使2A 是13A A 的中点;在线段13A A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4A ,使3A 是41A A 的中点;在线段41A A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5A ,使4A 是15A A 的中点……,按这样操作下去,线段2021A A 的长度为( )A .182B .192C .202D .2125.若线段AB =13cm ,MA +MB =17c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点M 在线段AB 上B .点M 在直线AB 上,也有可能在直线AB 外C .点M 在直线AB 外D .点M 在直线AB 上6.如图,点C 、D 是线段AB 上任意两点,点M 是AC 的中点,点N 是DB 的中点,若AB a ,MN b =,则线段CD 的长是( )A .2b a -B .()2a b -C .-a bD .1()2a b + 7.如图,线段CD 在线段AB 上,且2CD =,若线段AB 的长度是一个正整数,则图中以A ,B ,C ,D 这四点中任意两点为端点的所有线段长度之和可能是( )A .28B .29C .30D .318.某一时刻钟表上时针和分针所成的夹角是105°,那么这一时刻可能是( )A .8点30分B .9点30分C .10点30分D .以上答案都不对9.如图,OA OB ⊥,若15516'∠=︒,则∠2的度数是( )A .3544︒'B .3484︒'C .3474︒'D .3444︒' 10.钟表上12时15分时,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 )A .120°B .90°C .82.5°D .60°11.已知:如图,C 是线段AB 的中点,D 是线段BC 的中点,AB =20 cm ,那么线段AD 等于( )A .15 cmB .16 cmC .10 cmD .5 cm12.如图,∠PQR 等于138°,SQ ⊥QR ,QT ⊥PQ .则∠SQT 等于( )A .42°B .64°C .48°D .24°二、填空题13.点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点A 表示的数是5,线段AB 的长是线段OA 的1.2倍,点C 在数轴上,M 为线段OC 的中点,(1)点B 表示的数为 ;(2)若线段BM 的长是4,求线段AC 的长. 14.将一副三角板按图甲的位置放置,(1)∠AOD ∠BOC (选填“<”或“>”或“=”);(2) 猜想∠AOC 和∠BOD 在数量上的关系是 .(3)若将这副三角板按图乙所示摆放,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合在点O 处.(1)(2)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15.如图:已知直线AB 、CD 相于点O ,90COE ∠=︒.(1)若32AOC ∠=︒,求∠BOE 的度数; (2)若:2:7BOD BOC ∠∠=,求BOD ∠的度数. 16.根据下列要求画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1)连接线段OB ; (2)画射线AO ,射线AB ;(3)用圆规在射线AB 上截取AC ,使得AC OB =,画直线OC .17.如图,O 为直线AB 上一点,∠AOC 与∠AOD 互补,OM 、ON 分别是∠AOC 、∠AOD 的平分线.(1)根据题意,补全下列说理过程: 因为∠AOC 与∠AOD 互补, 所以∠AOC+∠AOD =180°. 又因为∠AOC+∠ =180°, 根据 ,所以∠ =∠ . (2)若∠MOC =72°,求∠AON 的度数.18.如图,线段AB 的中点为M ,C 点将线段MB 分成MC ,CB 两段,且:1:3MC CB =,若20AC =,求AB 的长.19.如图,已知点C 是线段AB 上一点,且2AC CB =,点D 是AB 的中点,且6AD =,(1)求DC 的长;(2)若点F 是线段AB 上一点,且12CF CD =,求AF 的长. 20.(1)计算:()535112 2.5147⎛⎫---÷-- ⎪⎝⎭(2)如图,OD 平分AOC ∠,75BOC ∠=︒,15BOD ∠=︒.求AOB ∠的度数.三、解答题21.如图,已知C ,D 两点将线段AB 分成三部分,且这三部分的长度之比为2:3:4,点M 为线段AB 的中点,BD=8cm ,求线段DM 的长.22.如图,已知点A ,B ,C ,D .按要求画图:①连接AD ,画射线BC ;②画直线CD 和直线AB ,两条直线交于点E ;+++的值最小.③画点P,使PA PB PC PD23.计算(1)58°32′36″+36.22°(2)-32×(-2)+42÷(-2)3÷10-丨-22丨÷524.如图,已知直线l和直线外三点A,B,C,按下列要求画图:(1)画射线AB;(2)连接BC;(3)反向延长BC至D,使得BD=BC;(4)在直线l上确定点E,使得AE+CE最小;(5)请你判断下列两个生活情景所蕴含的数学道理.情景一:如图从A地到B到地有4条道路,除它们外能否再修一条从A地到B地的最短道路?如果能,请你联系所学知识,在图上画出最短中线.情景二:同学们做体操时,为了保证一队同学站成一条直线,先让两个同学站好不动,其他同学依次往后站,要求目视前方只能看到各自前面的那个同学,请你说明其中的道理:.25.如图,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OF为射线,∠AOE=90°,OF平分∠BOC,(1)若∠EOF=30°,求∠BOD的度数;(2)试问∠EOF与∠BOD有什么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AB=,M是线段AB的中点,P是线段AB上任意一点,N是线段26.已知,线段20PB的中点.(1)当P是线段AM的中点时,求线段NB的长;MP=时,求线段NB的长;(2)当线段1(3)若点P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猜想线段PA与线段MN的数量关系,并画图加以证明.【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把问题转化两白棋子共线和两黑棋子共线两种情形求解即可.【详解】结合图形,从横行、纵行、斜行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条直线上至少有两颗棋子并且颜色相同,如下,共有10条: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新定义问题,准确理解新定义的内涵,并灵活运用分类的思想是解题的关键.2.C解析:C【分析】读图分析阴影部分与整体的位置关系,易得阴影部分的面积即为原正方形的面积的一半;【详解】读图分析阴影部分与整体的位置关系,易得阴影部分的面积即为原正方形的面积的一半,⨯÷=;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4428故答案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七巧板求面积的知识点,准确分析计算是解题的关键.3.D解析:D【分析】根据P点在线段AB上时,AP+BP=AB,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A. P点在线段AB上时,AP+BP=AB,此时点P在直线AB上,故错误;B. P点在线段AB延长线上时,AP BP AB+>,故错误;C. P点在线段AB上时,AP+BP=AB,故错误;D. P点在线段AB上时,AP+BP=AB,P点一定在线段AB外时,AP BP AB+>,故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点和直线、线段的位置关系,解题关键是抓住当P点在线段AB上时,AP+BP=AB这一结论,进行判断.4.B解析:B【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和两点之间的距离,找出题目中的规律,即可得到结论.【详解】由题意可知:如图写出线段的长,A1A2=2,A2是 A1A3的中点得A1A2=A2A3=2,A1A3=4,A3是 A1A4的中点得A1A3=A3A4=4,A1A4=8,A4是 A1A5的中点得A1A4=A4A5=8,……根据线段的长,找出规律,∵A1A2=2,A2A3=2=21,A3A4=4=22,A4A5=8=23,A5A6=16=24,A7A8=……,总结通项公式,∴线段 A n A n+1=2n-1(n为正整数)∴线段 A20A21=219故此题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线段中点的定义,找出题目中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5.B解析:B 【分析】此题要分多种可能情况讨论:当M 点在直线外时,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能出现MA+MB=17;当M 点在线段AB 延长线上,也可能出现MA+MB=17;由此解答即可. 【详解】(1)当M 点在直线外时,M ,A ,B 构成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能出现MA+MB=17;(2)当M 点在线段AB 延长线上,也可能出现MA+MB=17. 故选:B . 【点睛】此题考查比较线段的长短,正确认识直线、线段,注意对各个情况的分类,讨论可能出现的情况.6.A解析:A 【分析】先由AB MN a b -=-,得AM BN a b +=-,再根据中点的性质得22AC BD a b +=-,最后由()CD AB AC BD =-+即可求出结果.【详解】解:∵AB a ,MN b =, ∴AB MN a b -=-, ∴AM BN a b +=-,∵点M 是AC 的中点,点N 是DB 的中点, ∴AM MC =,BN DN =,∴()()2222AC BD AM MC BN DN AM BN a b a b +=+++=+=-=-, ∴()()222CD AB AC BD a a b b a =-+=--=-.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与线段中点有关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线段中点的性质.7.B解析:B 【分析】根据数轴和题意可知,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是AC+CD+DB+AD+CB+AB ,然后根据CD=2,线段AB 的长度是一个正整数,依次对选项进行判断即可解答本题. 【详解】解:由题意可得,图中以A ,B ,C ,D 这四点中任意两点为端点的所有线段长度之和是: AC+CD+DB+AD+CB+AB=(AC+CD+DB )+(AD+CB )+AB=AB+AB+CD+AB=3AB+CD , ∵CD=2,∴AC+CD+DB+AD+CB+AB=3AB+2,∴A选项中:当和为28时,即3AB+2=28,解得:AB=263,与AB长度是正整数不符,故不符合要求;B选项中:当和为29时,即3AB+2=29,解得:AB=9,AB长度是正整数,故符合要求;C选项中:当和为30时,即3AB+2=30,解得:AB=283,与AB长度是正整数不符,故不符合要求;D选项中:当和为31时,即3AB+2=31,解得:AB=293,与AB长度是正整数不符,故不符合要求;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线段的长度,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8.B解析:B【分析】根据时间得到分针和时针所在位置,算出夹角度数,判断选项的正确性.【详解】A选项,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8和9的中间,夹角是3021575︒⨯+︒=︒;B选项,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9和10的中间,夹角是30315105︒⨯+︒=︒;C选项,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10和11的中间,夹角是30415135︒⨯+︒=︒D选项错误,因为B是正确的.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角度求解,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钟面角度的求解方法.9.D解析:D【分析】根据OA⊥OB,得到∠AOB=90°∠AOB=∠1+∠2=90°,即可求出.【详解】解:∵OA⊥OB∴∠AOB=90°∵∠AOB=∠ 1+∠ 2=90°∠1=55°16′∴∠ 2=90°-55°16′=34°44′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角度的计算,熟记度分秒之间是六十进制是解题的关键. 10.C解析:C【分析】求出时针和分针每分钟转的角度,由此即可得.【详解】因为时针每分钟转的角度为3600.51260︒=︒⨯,分针每分钟转的角度为360660︒=︒,所以当钟表上12时15分时,时针转过的角度为0.5157.5︒⨯=︒,分针转过的角度为61590︒⨯=︒,所以时针和分针的夹角为907.582.5︒-︒=︒,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钟面角,熟练掌握时钟表盘特征和时针、分针每分钟转的角度数是解题关键.11.A解析:A【分析】根据C点为线段AB的中点,D点为BC的中点,可知AC=CB=12AB,CD=12CB,AD=AC+CD,又AB=4cm,继而即可求出答案.【详解】∵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B=20cm,∴BC=12AB=12×20cm=10cm,∵点D是线段BC的中点,∴BD=12BC=12×10cm=5cm,∴AD=AB-BD=20cm-5cm=15cm.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的知识,注意理解线段的中点的概念.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2.A解析:A【分析】利用垂直的概念和互余的性质计算.【详解】解:∵∠PQR=138°,QT⊥PQ,∴∠PQS=138°﹣90°=48°,又∵SQ⊥QR,∴∠PQT=90°,∴∠SQT=42°.故选A.【点睛】本题是对有公共部分的两个直角的求角度的考查,注意直角的定义和度数.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二、填空题13.(1)-1;(2)1或15【分析】(1)根据点A表示的数为5线段AB的长为线段OA长的12倍即可得点B表示的数;(2)根据线段BM的长为45即可得线段AC的长【详解】解:(1)∵点A表示的数为5线段解析:(1)-1;(2)1或15【分析】(1)根据点A表示的数为5,线段AB的长为线段OA长的1.2倍.即可得点B表示的数;(2)根据线段BM的长为4.5,即可得线段AC的长.【详解】解:(1)∵点A表示的数为5,线段AB的长为线段OA长的1.2倍,∴AB=1.2×5=6∵OA=5,∴OB=AB-OA=1,∴点B表示的数为-1.故答案为-1;(2)若点M在点B的右边,点B表示的数是-1,且|BM|=4,所以点M表示的数是3,即|OM|=3又M是线段OC的中点,所以|OC|=6,即点C所表示的数是6,点A表示的数是5,所以|AC|=1;若点M在点B的左边,点B表示的数是-1,且|BM|=4,所以点M表示的数是-5,所以|OM|=5而M是线段OC的中点,所以|OC|=10,即点C所表示的数是-10,点A表示的数是5,所以|AC|=15【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用数轴表示两点之间的距离.14.(1)∠AOD=∠BOC;(2)∠AOC+∠BOD=180°;(3)任然成立理由如见解析【分析】(1)根据角的和差关系解答(2)利用周角的定义和直角解答;(3)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解答∠AOD和∠BO解析:(1)∠AOD=∠BOC;(2)∠AOC+∠BOD=180°;(3)任然成立,理由如见解析【分析】(1)根据角的和差关系解答,(2)利用周角的定义和直角解答;(3)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解答∠AOD和∠BOC的关系,根据图形,表示出∠BOD+∠AOC=∠BOD+∠AOB+∠COB整理即可得到原关系仍然成立.【详解】解:(1)∠AOD和∠BOC相等,∵∠AOB=∠COD=90°,∴∠AOB+∠BOD=∠COD+∠BOD,∴∠AOD=∠COB;(2)∠AOC和∠BOD互补.∵∠AOB=∠COD=90°,∴∠BOD+∠AOC=360°-∠AOB-∠COD=360°-90°-90°=180°,∴∠AOC和∠BOD互补;⑶成立.∵∠AOB=∠COD=90°,∴∠AOB-∠BOD=∠COD-∠BOD,∴∠AOD=∠COB,∵∠AOB=∠COD=90°,∴∠BOD+∠AOC=∠BOD+∠AOB+∠COB,=90°+∠BOD+∠COB,=90°+∠DOC,=90°+90°,=18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角的和、差关系,互余互补的角关系,理清角的和或差,互余与互补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5.(1)58°;(2)40°【分析】(1)根据平角的定义结合角的和差进行计算;(2)根据平角的定义结合角的比进行求解计算【详解】解:(1)直线ABCD 相交于点O (2)【点睛】本题考查几何图形中角度的和解析:(1)58°;(2)40°【分析】(1)根据平角的定义,结合角的和差进行计算;(2)根据平角的定义,结合角的比进行求解计算.【详解】解:(1)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180AOC COE BOE ∴∠+∠+∠=︒180BOE AOC COE ∴∠=︒-∠-∠90,32COE AOC ∠=︒∠=︒BOE 180329058∴∠=︒-︒-︒=︒(2)180COD ∠=︒,:2:7BOD BOC ∠∠= 2180409BOD ∴∠=︒⨯=︒. 【点睛】 本题考查几何图形中角度的和差计算,理解题意,列出角的和差关系,正确计算是解题关键.16.(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分析】(1)连接OB 即可;(2)连接AOAB 并延长;(3)先用圆规在射线上截取AC=OB 再画直线OC【详解】解:(1)如图所示线段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射解析:(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分析】(1)连接OB 即可;(2)连接AO 、AB 并延长;(3)先用圆规在射线AB 上截取AC=OB ,再画直线OC .【详解】解:(1)如图所示,线段OB 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射线AO 、射线AB 即为所求;(3)如图所示,直线OC 即为所求.【点睛】本题考查了画线段、射线、和直线,解题关键是遵循题意画图,注意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17.(1)BOC ;同角的补角相等;AOD ;BOC ;(2)∠AON=18°【分析】(1)由题意可得∠AOC+∠AOD =180°∠AOC+∠COB =180°可以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得到∠AOD =∠COB ;(2解析:(1)BOC ;同角的补角相等;AOD ;BOC ;(2)∠AON=18°【分析】(1)由题意可得∠AOC+∠AOD =180°,∠AOC+∠COB =180°,可以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得到∠AOD =∠COB ;(2)首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OC =2∠COM ,∠AON =12∠AOD ,然后计算出∠AOC =144°,进而得到∠AON =18°.【详解】解:(1)因为∠AOC 与∠AOD 互补,所以∠AOC+∠AOD =180°.又因为∠AOC+∠BOC =180°,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所以∠AOD =∠BOC ,故答案为:BOC ;同角的补角相等;AOD ;BOC ;(2)∵OM 是∠AOC 的平分线.∴∠AOC =2∠MOC =2×72°=144°,∵∠AOC 与∠AOD 互补,∴∠AOD =180°﹣144°=36°,∵ON 是∠AOD 的平分线.∴∠AON =12∠AOD =18°. 【点睛】本题考查了补角的定义和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题关键是熟练运用相关知识建立角之间的联系. 18.32【分析】本题需先设根据已知条件C 点将线段MB 分成的两段求出MB=4x 利用M 为AB 的中点列方程求出x 的长即可求出AB 的长;【详解】解:∵设则∴∴解得∵M 为AB 的中点∴【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 解析:32【分析】本题需先设MC x =,根据已知条件C 点将线段MB 分成:1:3MC CB =的两段,求出MB=4x ,利用M 为AB 的中点,列方程求出x 的长,即可求出AB 的长;【详解】解:∵ :1:3MC CB =,设MC x =,则3CB x =,∴4AM MB MC CB x ==+=,∴4520AC AM MC x x x =+=+==,解得4x =.∵M 为AB 的中点∴832AB x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在解题时要能根据两点间的距离,求出线段的长是解本题的关键;19.(1)2;(2)7或9【分析】(1)根据中点平分线段长度即可求得AB 的长再由可得AC 的长度即可求出CD 的长度;(2)分当点在线段上时和当点在延长线上时即可求出的长度【详解】(1)∵点是的中点且∴∵∴解析:(1)2;(2)7或9【分析】(1)根据中点平分线段长度即可求得AB 的长,再由2AC CB =,可得AC 的长度,即可求出CD 的长度;(2)分当F 点在线段DC 上时和当F 点在DC 延长线上时,即可求出AF 的长度.【详解】(1)∵点D 是AB 的中点,且6AD =,∴212AB AD ==,∵2AC CB =,∴8AC =,∴862CD AC AD =-=-=;(2)由(1)可得1CF =,当F 点在线段DC 上时,817AF AC CF =-=-=,当F 点在DC 延长线上时,819AF AC CF =+=+=,综上所述,7AF =或9【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的长度问题, 掌握中点平分线段长度是解题的关键.20.(1);(2)【分析】(1)先计算有理数的乘方将除法转化为乘法小数化为分数再计算有理数的乘法与加减法即可得;(2)先根据角的和差可得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然后根据角的和差即可得【详解】(1)解:;解析:(1)9-;(2)45︒.【分析】(1)先计算有理数的乘方、将除法转化为乘法、小数化为分数,再计算有理数的乘法与加减法即可得;(2)先根据角的和差可得60COD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60AOD COD ∠=∠=︒,然后根据角的和差即可得.【详解】(1)解:()535112 2.5147⎛⎫---÷-- ⎪⎝⎭ ()55187142=---⨯-- 55922=-+- 9=-;(2)解:75BOC ∠=︒,15BOD ∠=︒,751560COD BOC BOD ∴∠=∠-∠=︒-︒=︒,∵OD 平分AOC ∠, ∴60AOD COD ∠=∠=︒,∴601545AOB AOD BOD ∠=∠-∠=︒-︒=︒.【点睛】本题考查了含乘方的有理数混合运算、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角度计算,熟练掌握各运算法则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21.=1cm DM【分析】根据按比例分配的意义、线段中点的意义及线段的和差运算解答.【详解】解:由图可知:AC:CD:DB=2:3:4, ∴49DB AB =, ∵BD=8cm , ∴98184AB =⨯=cm , ∵点M 为线段AB 的中点,∴BM=18192⨯=cm , ∴DM=BM-BD=9-8=1cm .【点睛】本题考查线段的应用,熟练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意义、线段中点的意义及线段的和差运算是解题关键.22.①见解析;②见解析;③见解析【分析】①连接AD ,作射线BC 即可;②作直线CD 和AB ,交点为点E③画点P ,使PA+PB+PC+PD 的值最小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复杂作图、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间的距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语句准确画图.23.(1)94°45′48″;(2)17【分析】(1)根据度分秒的加法,相同的单位相加,满60时向上以单位进1,可得答案;(2)原式先计算乘方,再计算乘除,最后进行加减运算即可.【详解】解:(1)58°32′36″+36.22°=58°32′36″+36°13′12″=94°45′48″;(2)-32×(-2)+42÷(-2)3÷10-丨-22丨÷5=-9×(-2)+16÷(-8)÷10-4÷5=18-0.2-0.8=17.【点睛】本题考查了度分秒的换算,度分秒的加减,同一单位向加减,度分秒的乘法,从小单位算起,满60时向上以单位进1.同时还考查了含有乘方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4.作图见详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分析】根据射线,线段、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以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1)射线AB,如图所示;(2)线段BC,如图所示,(3)线段BD如图所示(4)点E即为所求;(5)情景一:如图: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可得到线段AB;情景二:同学们做体操时,为了保证一队同学站成一条直线,先让两个同学站好不动,其他同学依次往后站,要求目视前方只能看到各自前面的那个同学,请你说明其中的道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答案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点睛】本题考查作图——复杂作图、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所学的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5.(1)∠BOD=60°;(2)∠BOD=2∠EOF,理由见解析【分析】(1)求出∠FOB=90°-∠EOF=60°,由OF平分∠BOC求出∠BOC=120°,进而求出∠BOD=180°-120°=60°;(2)设∠EOF=α,将∠FOB、∠BOC分别用α的代数式表示,最后∠BOD=180°-∠BOC即可求解.【详解】解:(1)∠BOE=180°-∠AOE=180°-90°=90°,∵∠EOF=30°,∴∠FOB=90°-30°=60°,∵OF为∠BOC的角平分线,∴∠BOC=2∠FOB=120°,∴∠BOD=180°-∠BOC=180°-120°=60°;(2)设∠EOF=α,则∠FOB=90°-α,∵OF为∠BOC的角平分线,∴∠BOC=2∠FOB=2(90°-α),∴∠BOD=180°-∠BOC=180°-2(90°-α)=2α,即∠BOD=2∠EOF.【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垂线,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平角的综合运用,掌握角平分线平分角,垂线得到直角这两个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6.(1)7.5;(2)4.5或5.5;(3)2PA MN =,画图证明见解析.【分析】(1)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先求解10AM =,再求解5AP =, 可得15PB =, 再利用中点的含义可得答案;(2)分两种情况讨论:当P 在M 左边时,当P 在M 右边时,先求解,PB 再利用中点的含义可得答案;(3)当P 在线段BA 延长线上时,如图,设PA t =,求解1102NB t =+,再求解12MN NB MB t =-=,从而可得结论. 【详解】解:(1)如图,∵M 是线段AB 的中点,20AB =∴1102MA AB == ∵P 是线段AM 的中点, ∴152AP AM == ∴20515PB AB AP =-=-=∵N 是线段PB 的中点∴17.52NB PB == (2)∵1MP =, ∴当P 在M 左边时,如图,11BP MB MP =+=,∵N 是线段PB 的中点,∴1 5.52NB PB ==, 如图,当P 在M 右边时,9BP MB MP =-=,∵N 是线段PB 的中点,∴1 4.52NB PB ==. (3)线段PA 和线段MN 的数量关系是:2PA MN =,理由如下:当P 在线段BA 延长线上时,如图,设PA t =,则20PB t =+∵N 是线段PB 的中点∴111022NB PB t ==+ ∵M 是线段AB 的中点,20AB = ∴1102MB AB == ∴12MN NB MB t =-=又∵PA t =∴2PA MN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和差关系,线段的中点的含义,整式的加减运算,分类思想的运用,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专题4.6第4章基本平面图形单元测试(基础卷)-2021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尖子生同步培优题库(教师版含
2020-2021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尖子生同步培优题典【北师大版】专题4.6第4章基本平面图形单元测试(基础卷)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_注意事项:本试卷满分100分,试题共26题.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等信息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0春•红河州期末)如图,点O在直线AB上,若∠AOC=30°,则∠BOC的度数是()A.60°B.70°C.140°D.150°【分析】根据邻补角性质,可得∠AOC+∠BOC=180°,结合已知∠AOC=30°,可求∠BOC.【解析】解:∵∠AOC与∠BOC互为邻补角,∴∠AOC+∠BOC=180°,又∵∠AOC=30°,∴∠BOC=180°﹣∠AOC=180°﹣30°=150°.故选:D.2.(2020春•普陀区期末)已知线段AB、CD,AB<CD,如果将AB移动到CD的位置,使点A与点C重合,AB与CD叠合,这时点B的位置必定是()A.点B在线段CD上(C、D之间)B.点B与点D重合C.点B在线段CD的延长线上D.点B在线段DC的延长线上【分析】根据题意画出符合已知条件的图形,根据图形即可得到点B的位置.【解析】解:将AB移动到CD的位置,使点A与点C重合,AB与CD叠合,如图,∴点B在线段CD上(C、D之间),故选:A.3.(2019秋•桂林期末)平面上有A、B、C三点,经过任意两点画一条直线,可以画出直线的数量为() A.1条B.3条C.1条或3条D.无数条【分析】平面上有任意三点的位置关系有两种:①三点共线;②任意三点不共线,再确定直线的条数.【解析】解:①如果三点共线,过其中两点画直线,共可以画1条;②如果任意三点不共线,过其中两点画直线,共可以画3条.故选:C.4.(2019秋•越秀区期末)如图,从A地到B地有四条路线,由上到下依次记为路线①、②、③、④,则从A地到B地的最短路线是路线()A.①B.②C.③D.④【分析】由题意从A到B,肯定要尽量缩短两地之间的里程,就用到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析】解: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从A地到B地的最短路线是路线③.故选:C.5.(2019秋•琼山区校级期末)张燕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用量角器测量∠AOB的大小,她发现OB边恰好经过80°的刻度线末端.你认为∠AOB的大小应该为()A .80°B .40°C .100°D .50°【分析】根据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解答即可.【解析】解:如图,由图可知,∠ACD =100°,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圆心角的一半可知,∠AOB =12∠ACD =50°.故选:D .6.(2019秋•汾阳市期末)如图所示,下列表示角的方法错误的是( )A .∠1与∠PON 表示同一个角B .∠α表示的是∠MOPC .∠MON 也可用∠O 表示D .图中共有三个角∠MON ,∠POM ,∠PON【分析】根据角的表示方法表示各个角,再判断即可.【解析】解:A 、∠1与∠PON 表示同一个角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B 、∠α表示的是∠MOP 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C 、∠MON 不能用∠O 表示,原来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 、图中共有三个角∠MON ,∠POM ,∠PON 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 .7.(2019秋•闵行区期末)扇形的半径扩大为原来的3倍,圆心角缩小为原来的19,那么扇形的面积() A .不变 B .扩大为原来的3倍C .缩小为原来的13 D .扩大为原来的9倍【分析】先设出原来扇形的半径和圆心角,由题意可以得到变化后的扇形的半径和圆心角,然后后来扇形的面积除以原来扇形的面积,即可解答本题.【解析】解:设扇形原来的半径为r ,圆心角为n ,则变化后的扇形的半径为3r ,圆心角为19n , 19n⋅π(3r)2360n⋅πr 2360=1,即扇形的面积不变,故选:A .8.(2019秋•宿豫区期末)若射线OC 在∠AOB 的内部,则下列式子中:能判定射线OC 是∠AOB 的平分线的有( )①∠AOC =∠BOC ,②∠AOB =2∠AOC ,③∠BOC =12∠AOB④∠AOC +∠BOC =∠AOB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分析出角之间的倍分关系进行判断.【解析】解:当OC 在∠AOB 的内部,OC 是∠AOB 的平分线时,∠AOC =∠BOC ,∠AOB =2∠AOC ,∠BOC =12∠AOB ,所以①、②、③都能判定OC 是∠AOB 的平分线.④∠AOC +∠BOC =∠AOB 只能说明射线OC 在∠AOB 内,不一定是角平分线.故选:C .9.(2019秋•武侯区期末)已知∠AOB =60°,∠AOC =13∠AOB ,射线OD 平分∠BOC ,则∠COD 的度数为( )A .20°B .40°C .20°或30°D .20°或40° 【分析】分两种情况(OC 在∠AOB 内或外),分别首先求得∠BOC 的度数,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COD 的度数.【解析】解:当OC 在∠AOB 内时,如图1,则∠BOC=∠AOB﹣∠AOC=60°−13×60°=40°,∴∠COD=12∠BOC=20°;当OC在∠AOB外时,如图2,则∠BOC=∠AOB+∠AOC=60°+13×60°=80°,∴∠COD=12∠BOC=40°.综上,∠COD=20°或40°.故选:D.10.(2020春•岱岳区期末)如图,C为线段AD上一点,点B为CD的中点,且AD=9,BD=2.若点E在直线AD上,且EA=1,则BE的长为()A.4B.6或8C.6D.8【分析】由于E在直线AD上位置不明定,可分E在线段DA的延长线和线段AD上两种情况求解.【解析】解:若E在线段DA的延长线,如图1,∵EA=1,AD=9,∴ED=EA+AD=1+9=10,∵BD=2,∴BE=ED﹣BD=10﹣2=8,若E线段AD上,如图2,EA=1,AD=9,∴ED=AD﹣EA=9﹣1=8,∵BD=2,∴BE=ED﹣BD=8﹣2=6,综上所述,BE的长为8或6.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横线上11.(2019秋•辉县市期末)当我们排课桌时,经常在最前面和最后面的课桌旁拉一条直线,才能使课桌排成一行,这种做法的数学依据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分析】由直线的性质可直接得出答案.【解析】解:当我们排课桌时,经常在最前面和最后面的课桌旁拉一条直线,才能使课桌排成一行,这种做法的数学依据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答案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12.(2019秋•密云区期末)∠α=10.5°,∠β=10°20′,则∠α,∠β的大小关系是∠α>∠β(在横线上填“>”,“<“或“=“).【分析】根据1°=60′先换算单位,再根据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进行比较即可求解.【解析】解:∵∠α=10.5°=10°30′,∠β=10°20′,∴∠α>∠β.故答案为:>.13.(2019秋•孝昌县期末)如图,点A、B、C、D是直线l上的四个点,图中共有线段的条数是6.【分析】列举图中线段,进而得出答案,也可以根据规律利用公式计算,若n个点在一条直线上,则直线的条数可以用(1+2+3+…+n﹣1)计算.【解析】解:图中的线段有:AB、AC、AD、BC、BD、CD共6条,故答案为:6.14.(2020春•浦东新区期末)如图,C 、D 两点是线段AB 的三等分点,点M 、N 分别是线段AC 、BD 的中点,则MN = 23 AB . 【分析】由已知可求得MC +DN 的长度,再根据MN =MC +CD +DN 不难求解.【解析】解:∵点C 、D 是线段AB 的三等分点,∴AC =CD =BD =13AB ,M 和N 分别是AC 和BD 的中点,∴MC =12AC =16AB ,DN =12BD =16AB ,∴MN =MC +DN +CD =16AB +13AB +16AB =23AB ,故答案为:23. 15.(2019秋•怀柔区期末)如图是一个正方形,把此正方形沿虚线AB 剪去一个角,得到一个五边形,则这个五边形的周长 小于 原来正方形的周长.(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分析】利用两点的所有连线中,可以有无数种连法,如折线、曲线、线段等,这些所有的线中,线段最短,可以得出结论.【解析】解:将正方形沿虚线裁去一个角得到五边形,则这个五边形的周长小于原来正方形的周长, 理由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答案为:小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16.(2019秋•兴安盟期末)如图,O 是直线AB 上的一点,∠AOC =26°17,则∠COB = 153°43′【分析】根据邻补角的定义,求差即可.【解析】解:∵∠AOC +∠BOC =180°,∴∠COB =180°﹣∠AOC=180°﹣26°17′=153°43′故答案为:153°43′.17.(2020春•嘉定区期末)如图,OM是∠AOB的平分线,∠AOB=140°.∠AOD=100°,那么∠DOM=30度.【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OM,然后根据∠DOM=∠AOD﹣∠AOM,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析】解:∵OM是∠AOB的平分线,∠AOB=140°,∴∠AOM=12∠AOB=12×140°=70°,∵∠AOD=100°,∴∠DOM=∠AOD﹣∠AOM=100°﹣70°=30°.故答案为:30.18.(2019秋•莲湖区期末)如图,有一种电子游戏,电子屏幕上有一条直线,在直线上有A,B,C,D四点,且AB=BC=CD,点P沿直线l从右向左移动,当出现点P与A,B,C,D四点中的至少两个点距离相等时,就会发出警报,则直线l上会发出警报的点P有5个.【分析】点P与A,B,C,D四点中的至少两个点距离相等时,也就是点P恰好是其中一条线段中点,而图中共有六条线段,所以出现报警的次数最多六次.【解析】解:根据题意可知:当点P经过任意一条线段中点时会发出报警,∵图中共有线段DC、DB、DA、CB、CA、BA,∵BC和AD中点是同一个∴发出警报的可能最多有5个.故答案为5.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66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2019秋•长春期末)计算:20°18′+34°56′﹣12°34′.【分析】根据度分秒间的换算单位是60进行解答.【解析】解:20°18′+34°56′﹣12°34′=55°14′﹣12°34′=42°40′.20.(2019秋•黄埔区期末)如图,平面内有A、B、C、D四点.按下列语句画图.(1)画直线AB,射线BD,线段BC;(2)连接AC,交射线BD于点E.【分析】(1)依据直线,射线以及线段的定义,即可画出直线AB,射线BD,线段BC;(2)连接AC,交射线BD于点E即可.【解析】解:(1)如图所示,直线AB,射线BD,线段BC即为所求;(2)连接AC,点E即为所求.21.如图所示,B、C是线段AD上的两点,E是线段AB的中点,F是线段CD的中点,AD=18cm,BC=5cm.(1)求AB+CD的长;(2)求E、F两点之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AB+CD=AD﹣BC可计算求解;(2)由中点的定义可求解EB+CF的长,再根据EF=EB+CF+BC可计算求解.【解析】解:(1)∵AD=18cm,BC=5cm,∴AB+CD=AD﹣BC=18﹣5=13(cm);(2)∵E是线段AB的中点,F是线段CD的中点,∴EB=12AB,CF=12CD,∵AB+CD=13cm,∴EB+CF=6.5cm,∵BC=5cm,∴EF=EB+CF+BC=6.5+5=11.5(cm).22.(2019秋•罗湖区期末)如图,一渔船在海上点E开始绕点O航行,开始时E点在O点的东偏北46°20′,然后绕O点航行到C,测得∠COE=2∠AOE继续绕行,最后到达D点且OD=3海里,∠COD=12∠COB.(1)求∠BOC的度数;(2)说明渔船最后到达的D点在什么位置.【分析】(1)根据方位角,可求出∠BOE,再根据∠COE=2∠AOE,求出∠COE,进而求出∠BOC,(2)根据∠COD=12∠COB.求出∠COD,进而求出∠BOD,再结合OD=3海里,确定点D在点O的位置;【解析】解:(1)E点在O点的东偏北46°20′,即∠AOE=46°20′,∴∠BOE=90°﹣∠AOE=90°﹣46°20′=43°40′,∵∠COE=2∠AOE=2×46°20′=92°40′,∴∠BOC=∠COE﹣∠BOE=92°40′﹣43°40′=49°,(2)∵∠COD=12∠COB.∴∠COD=12×49°=24°30′,∴∠BOD=∠BOC+∠COD=49°+24°30′=73°30′,∵OD=3海里,即:D点在O点的北偏西73°30′且距离O点3海里的位置.23.(2020春•白云区期末)多边形上或内部的一点与多边形各顶点的连线,可以将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小三角形.如图,给出了四边形的三种具体分割方法,分别将四边形分割成了2个、3个、4个小三角形,这样我们就可以借助研究三角形的经验研究四边形了.图①被分割成2个小三角形图②被分割成3个小三角形图③被分割成4个小三角形(1)请按照上述三种方法分别将图中的六边形进行分割,并写出每种方法所得到的小三角形的个数:图①被分割成4个小三角形、图②被分割成5个小三角形、图③被分割成6个小三角形(2)如果按照上述三种分割方法分别分割n边形,请写出每种方法所得到的小三角形的个数(用含n的代数式写出结论即可,不必画图);按照上述图①、图②、图③的分割方法,n边形分别可以被分割成(n﹣2)、(n﹣1)、n个小三角形.【分析】(1)图(1)是作一个顶点出发的所有对角线对其进行分割;(2)是连接多边形的其中一边上的一个点和各个顶点,对其进行分割;(3)是连接多边形内部的任意一点和多边形的各个顶点,对其进行分割.(2)根据(1)的解答,从特殊到一般总结,可得出答案.【解析】解:(1)如图所示:可以发现所分割成的三角形的个数分别是4个,5个,6个;故答案为:4;5;6;(2)结合两个特殊图形,可以发现:第一种分割法把n边形分割成了(n﹣2)个三角形;第二种分割法把n边形分割成了(n﹣1)个三角形;第三种分割法把n边形分割成了n个三角形.故答案为:(1)4,5,6;(2)(n﹣2);(n﹣1);n24.(2019秋•路南区期末)如图,C是线段AB上一点,AC=5cm,点p从点A出发沿AB以3cm/s的速度匀速向点B运动,点Q从点C出发沿CB以1cm/s的速度匀速向点B运动,两点同时出发,结果点P比点Q先到3s.(1)求AB的长;(2)设点P、Q出发时间为ts,①求点P与点Q重合时(未到达点B),t的值;②直接写出点P与点Q相距2cm时,t的值.【分析】(1)设AB的长为xcm,则BC=(x﹣5)cm,根据时间=路程÷速度结合点P比点Q先到3s,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2)①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结合点P与点Q重合得出等式,即可得出结论;②分别利用点P追上点Q前和追上后分别相距2cm分别得出答案.【解析】解:(1)设AB=xcm,根据题意可得:(x﹣5)−x3=3,解得:x=12,答:AB的长为12cm;(2)①由题意可得:3t =t +5,解得:t =52, 故点P 与点Q 重合时(未到达点B ),t 的值为52;②当点P 追上点Q 前相距2cm ,由题意可得:3t +2=t +5,解得:t =32,当追上后相距2cm ,由题意可得:3t ﹣2=t +5, 解得:t =72,总上所述:t =32或t =72.25.(2019秋•天心区期末)线段与角的计算.(1)如图1,已知点C 为AB 上一点,AC =15cm ,CB =23AC ,若D 、E 分别为AC 、AB 的中点,求DE 的长.(2)已知:如图2,∠AOB 被分成∠AOC :∠COD :∠DOB =2:3:4,OM 平分∠AOC ,ON 平分∠DOB ,且∠MON =90°,求∠AOB 的度数.【分析】(1)先根据题意得出BC 及AB 的长,再根据中点的定义得出AE 和AD 的长,进而可得出结论;(2)根据题意设∠AOC =2x ,∠COD =3x ,∠DOB =4x ,则∠AOB =9x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MON =90°,即可求出∠AOB 的度数.【解析】解:(1)∵AC =15cm ,CB =23AC ,∴CB =23×15=10(cm ),∴AB=15+10=25(cm).∵D,E分别为AC,AB的中点,∴AE=BE=12AB=12.5cm,DC=AD=12AC=7.5cm,∴DE=AE﹣AD=12.5﹣7.5=5(cm);(2)设∠AOC=2x,∠COD=3x,∠DOB=4x,则∠AOB=9x,∵OM平分∠AOC,ON平分∠DOB,∴∠MOC=x,∠NOD=2x,∴∠MON=x+3x+2x=6x,又∵∠MON=90°,∴6x=90°,∴x=15°,∴∠AOB=135°.26.(2019秋•雨花区校级期末)一副三角尺(分别含45°,45°,90°和30°,60°,90°)按如图所示摆放在量角器上,边PD与量角器0°刻度线重合,边AP与量角器180°刻度线重合,将三角尺ABP绕量角器中心点P以每秒10°的速度顺时针旋转,当边PB与0°刻度线重合时停止运动,设三角尺ABP的运动时间为t.(1)当t=5时,边PB经过的量角器刻度线对应的度数是85度;(2)若在三角尺ABP开始旋转的同时,三角尺PCD也绕点P以每秒2°的速度逆时针旋转,当三角尺ABP停止旋转时,三角尺PCD也停止旋转.①当t为何值时,边PB平分∠CPD;②在旋转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BPD=2∠APC,若存在,请直接写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当t=5秒时,由旋转知,10°×5=50°即可得出结论;(2)①如图1,根据PB平分∠CPD,可得10°t=180°﹣45°﹣30°﹣2°t,进而求解;②设时间为t秒,则∠APM=10°t,∠DPN=2°t,分两种情况说明:Ⅰ)当P A在PC左侧时,如图2所示:Ⅱ)当P A在PC右侧时,如图3,根据旋转过程列出方程即可求得结论.【解析】解:(1)180°﹣45°﹣5×10°=85°,故答案为:85;(2)①如图1所示:∵PB平分∠CPD;∴∠CPB=∠BPD=12∠CPD=30°,∴∠APC=∠APB﹣∠CPB=45°﹣30°=15°,由∠MPN=180°得,10°t+15°+60°+2°t=180°,(或者10°t=180°﹣45°﹣30°﹣2°t)解得,t=35 4,∴当t=354秒时,边PB平分∠CPD;②设时间为t秒,则∠APM=10°t,∠DPN=2°t,Ⅰ)当P A在PC左侧时,如图2所示:此时,∠APC=180°﹣10°t﹣60°﹣2°t=120°﹣12°t,∠BPD=180°﹣45°﹣10°t﹣2°t=135°﹣12°t,若∠BPD=2∠APC,则135°﹣12°t=2(120°﹣12°t),解得,t=35 4,如图3,此时,∠APC=10°t+2°t+60°﹣180°=12°t﹣120°,∠BPD=180°﹣45°﹣10°t﹣2°t=135°﹣12t°,若∠BPD=2∠APC,则135°﹣12°t=2(12°t﹣120°),解得,t=125 12.综上所述,当t=354秒或12512秒时,∠BPD=2∠APC.。
解析卷-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定向攻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定向攻克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说法中:(1)角的两边越长,角就越大;(2)AOB∠与BOA∠表示同一个角;(3)在角一边的延长线上取一点D;(4)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错误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2、下面表示∠ABC的图是A.B.C.D.3、如图,如果把原来的弯曲河道改直,关于两地间河道长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变长了B.变短了C.无变化D.是原来的2倍4、若过六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画n条对角线,则n的值是()A.1 B.2 C.3 D.45、已知∠AOB=100°,过点O作射线OC、OM,使∠AOC=20°,OM是∠BOC的平分线,则∠BOM的度数为()A.60°B.60°或40°C.120°或80°D.40°6、若A∠为钝角,B为锐角,则A B∠-∠是()A.钝角B.锐角C.直角D.都有可能7、如图,圆柱的底面直径为AB,高为AC,一只蚂蚁在C处,沿圆柱的侧面爬到B处,现将圆柱侧面沿AC“剪开”,在侧面展开图上画出蚂蚁爬行的最近路线,正确的是()A.B.C .D .8、如图,点C 是线段AB 上一点,点M 是AC 的中点,点N 是BC 的中点,如果MC 比NC 长2cm ,AC 比BC 长( ).A .1 cmB .2 cmC .4 cmD .6 cm9、如图,小林利用圆规在线段CE 上截取线段CD ,使CD AB =.若点D 恰好为CE 的中点,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CD DE =B .AB DE =C .12CE CD = D .2CE AB =10、已知点A ,B ,C 都是直线l 上的点,且5cm AB =,3cm BC =,那么点A 与点C 之间的距离是( )A .8cmB .2cmC .8cm 或2cmD .4cm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一个电子跳蚤在数轴上做跳跃运动.第一次从原点O 起跳,落点为A 1,点A 1表示的数为1;第二次从点A 1起跳,落点为OA 1的中点A 2;第三次从A 2点起跳,落点为0A 2的中点A 3;如此跳跃下去……最后落点为OA 2019的中点A 2020.则点A 2020表示的数为__________.2、从某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连接其余各顶点,把这个多边形分成6个三角形,则这个多边形是____.3、若两个图形有公共点,则称这两个图形相交,否则称它们不相交.如图,直线PA ,PB 和线段AB 将平面分成五个区域(不包含边界),当点Q 落在区域______时,线段PQ 与线段AB 相交(填写区域序号).4、如图,已知线段10cm AB =,2cm AD =,D 为线段AC 的中点,那么线段AC 长度与线段BC 长度的比值为______.5、如图,将两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合为如图所示的形状,若137AOD ∠=︒,则BOC ∠=________︒.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如图,C 为线段AD 上的一点,B 为线段CD 的中点,AD =12cm ,BD =3cm .(1)图中共有 条线段;(2)求线段AC 的长;(3)若点E 在线段AD 上,且BE =2cm ,求AE 的长.2、把两个三角尺按如图所示那样拼在一起,试确定图中B E BAD DCE ∠∠∠∠,,,的度数及其大小关系.3、点C 在线段AB 上,若BC =2AC 或AC =2BC ,则称点C 是线段AB 的“雅点”,线段AC 、BC 称作互为“雅点”伴侣线段.(1)如图①,若点C 为线段AB 的“雅点”,()6AC AC BC =<,则AB =______;(2)如图②,数轴上有一点E 表示的数为1,向右平移5个单位到达点F ;若点G 在射线EF 上,且线段GF 与以E 、F 、G 中某两个点为端点的线段互为“雅点”伴侣线段,请写出点G 所表示的数.(写出必要的推理步骤)4、(1)画出数轴,并表示下列有理数:-2,13,1.5;(2)在(1)的条件下,点O 表示0,点A 表示-2,点B 表示13,点C 表示1.5,点D 表示数a ,-1<a <0,下列结论:①AO >DO ;②BO >DO ;③CO >DO .其中一定正确的是 (只需填写结论序号).5、已知:如图①所示,OC 是AOB ∠内部一条射线,且OD 平分AOC ∠,OE 平分BOC ∠.(1)若80AOC ∠=︒,50BOC ∠=︒,则EOD ∠的度数是______.(2)若AOC α∠=,BOC β∠=,求EOD ∠的度数,并根据计算结果直接写出EOD ∠与AOB ∠之间的数量关系.(写出计算过程)(3)如图③所示,射线OC 在AOB ∠的外部,且OD 平分AOC ∠,OE 平分BOC ∠.试着探究EOD ∠与AOB ∠之间的数量关系.(写出详细推理过程)-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解析】【分析】由共一个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也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根据角的概念、表示及大小逐一进行判断即可.【详解】(1)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故说法错误;(2)AOB∠与BOA∠表示同一个角,此说法正确;(3)角的两边是两条射线,射线是向一端无限延伸的,故此说法错误;(4)此说法正确;所以错误的有2个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了角的概念、角的大小、角的表示等知识,掌握这些知识是关键.2、C【解析】【详解】分析:根据初中所学角的范围,可排除A选项;根据顶点字母必须写在中间,找出顶点字母是B的角即可.详解:A.初中阶段的角指锐角、直角、钝角,故A错误,B.角的顶点是C,故B错误,C.角的顶点是B,故C正确,D.角的顶点是A,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表示方法,解题的关键是牢记角的各种表示方法. ①用三个字母,中间的字母表示顶点,其它两个字母分别表示角的两边上的点;②用一个数字表示一个角;③用一个希腊字母表示一个角.3、B【解析】【分析】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答.【详解】解:如果把原来的弯曲河道改直,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到两地间河道长度变短了,故选:B.【考点】此题考查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4、C【解析】【分析】根据从一个n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以连的对角线的条数是n-3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6-3=3(条).答:从六边形的一个顶点可引出3条对角线.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对角线,解答此类题目可以直接记忆:一个n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以连的对角线的条数是n-3.5、B【解析】【分析】分两种情况求解:①当OC在∠AOB内部时,②当OC在∠AOB外部时;分别求出∠BOM的度数即可.【详解】解:如图1,当OC在∠AOB内部时,∵∠AOB=100°,∠AOC=20°,∴∠BOC=80°,∵OM是∠BOC的平分线,∴∠BOM=40°;如图,当OC在∠AOB外部时,∵∠AOB=100°,∠AOC=20°,∴∠BOC=120°,∵OM是∠BOC的平分线,∴∠BOM=60°;综上所述:∠BOM的度数为40°或60°,故选:B.【考点】本题考察了角的计算,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分两种情况画出图形是解题的关键.6、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找到范围值钝角是大于90°小于180°的角,锐角是大于0°小于90°的角,然后找到对应的差的范围值为大于0°小于180°,然后对照选项即可.【详解】解:因为A ∠为钝角,B 为锐角,所以90180A ︒<∠<︒,090B ︒<∠<︒,所以0180A B ︒<∠-∠<︒,所以锐角,直角,钝角均有可能.故选D .【考点】考查范围的求解,学生必须熟悉锐角、直角、钝角的范围,并能够求差所对应的范围值,此为解题的关键.7、C【解析】【分析】根据圆柱的侧面展开特征,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判断即可;【详解】解:∵AB 为底面直径,∴将圆柱侧面沿AC “剪开”后, B 点在长方形上面那条边的中间,∵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选: C.【考点】本题考查了圆柱的侧面展开,掌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解题关键.8、C【解析】【详解】∵点M是AC的中点,点N是BC的中点,∴AC=2MC,BC=2NC.∵MC-NC=2,∴AC-BC=2MC-2NC=2(MC-NC)=2×2=4(cm)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得计算,根据点M是AC的中点,点N是BC的中点,可得AC=2MC,BC=2NC,所以AC-BC=2MC-2NC=2(MC-NC),据此即可得出答案.9、C【解析】【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逐项判定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得:D是线段CE的中点,AB=CDCE=CD=DE,即B、D正确,C错误.∴CD=DE,即选项A正确;AB=12故答案为C.【考点】本题考查了尺规作图和线段中点的性质,其中正确理解线段中点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C【解析】【分析】分点B 在线段AC 上和点C 在线段AB 上两种情况,计算即可.【详解】解:当点B 在线段AC 上时,AC=AB+BC=5+3=8cm ,当点C 在线段AB 上时,AC=AB-BC=5-3=2cm ,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灵活运用分情况讨论思想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201912【解析】【分析】先根据数轴的定义、线段中点的定义分别求出点1234,,,A A A A 表示的数,再归纳类推出一般规律,由此即可得.【详解】由题意得:点1A 表示的数为0112=点2A 表示的数为11111222OA ==点3A 表示的数为22111242OA == 点4A 表示的数为33111282OA == 归纳类推得:点n A 表示的数为112n -(n 为正整数) 则点2020A 表示的数为2020120191122-= 故答案为:201912.【考点】 本题考查了数轴的定义、线段中点的定义,根据点1234,,,A A A A 表示的数,正确归纳类推出一般规律是解题关键.2、八边形.【解析】【分析】根据n 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可引出(n −2)个三角形解答即可.【详解】解:设这个多边形为n 边形.根据题意得:n −2=6.解得:n =6.故答案为:八边形.【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多边形的对角线,掌握公式是解题的关键.3、②.【分析】当点Q 落在区域②时,线段PQ 与线段AB 有公共点,即可得到线段PQ 与线段AB 相交.【详解】由图可得:当点Q 落在区域②时,线段PQ 与线段AB 有公共点.故答案为:②.【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射线和直线,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点经过直线,说明点在直线上;②点不经过直线,说明点在直线外.4、23【解析】【分析】根据D 为线段AC 的中点,可得4cm AC AD CD =+=,即可求解.【详解】 D 为AC 的中点,2cm AD CD ∴==,224cm AC AD CD ∴=+=+=,∵10cm AB =,1046cm BC AB AC ∴=-=-=,4263AC BC ∴==, 故答案为:23.AC .本题主要考查了与线段中点有关的计算,求比值,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根据题意求出4cm 5、43【解析】【分析】由题意可得∠AOB=∠COD=90°,则可得∠AOD+∠BOC=180°,即可求得结果.【详解】解:∵∠AOB=∠COD=90°∴∠AOC+∠BOC+∠BOD+∠BOC=180°即∠AOD+∠BOC=180°∵∠AOD=137°∴∠BOC=43°,故答案为:43.【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角的和差关系,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列出算式,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1)6;(2)6cm;(3)11cm或7cm【解析】【分析】(1)根据线段的定义找出线段即可;(2)先根据点B为CD的中点,BD=3cm求出线段CD的长,再根据AC=AD−CD即可得出结论;(3)根据E点位置的不同分情况讨论即可求解.解:(1)图中的线段有AC 、AB 、AD 、BC 、CD 、BD ,共有6条线段.故答案为:6;(2)∵点B 为CD 的中点.∴CD =2BD .∵BD =3cm ,∴CD =6cm ,BC =3cm ,∵AC =AD −CD 且AD =12cm ,CD =6cm ,∴AC =6cm ;(3)如图,点E 在B 点的左侧,BE =2cm ,∴CE =BC -CE =1 cm ,∴AE =AC +CE =7 cm ,如图,点E 在B 点的右侧,BE =2cm ,∴AE =AC +BC +BE =6+3+2=11cm ,∴AE 的长为11cm 或7cm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熟知各线段之间的和、差及倍数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30,60,120,90,B E BAD DCE B E DCE BAD ∠=︒∠=︒∠=︒∠=︒∠<∠<∠<∠.【分析】首先要知道一副三角板的各角度数,然后求出∠AEB,最后比较大小.【详解】解:∠B=30°,∠E=60°,∠BAD=ACB B∠+∠=90°+45°=135°,∠DCE=90°∴∠B<∠E<∠DCE<∠BAD.【考点】本题考查了角的比较与运算,要知道一副三角板各角的度数,比较简单.3、 (1)18(2)133或83或8.5或16.【解析】【分析】(1)由BC=2AC即可得答案;(2)点G在射线EF上,且线段GF与以E、F、G中某两个点为端点的线段互为“雅点”伴侣线段,分种情况讨论即可.(1)∵点C为线段AB的“雅点”,AC=6(AC<BC),∴BC=2AC,∵AC=6,∴BC=12,∴AB=AC+BC=18,故答案为:18;(2)点G在射线EF上,且线段GF与以E、F、G中某两个点为端点的线段互为“雅点”伴侣线段,分以下四种情况:①G在线段EF上,EG=2FG,如图1:∵EG=2FG,EG+FG=5,∴EG=103,∵E表示的数为1,∴G点表示的数为1+103=133,②G在线段EF上,且FG=2EG,如图2:∵FG=2EG,EG+FG=5,∴EG=53,∵E表示的数为1,∴G表示的数为1+53=83,③G在线段EF外,且EF=2FG,如图3:∵EF =2FG ,EF =5,∴FG =2.5,∴G 表示的数是1+5+2.5=8.5,④G 在EF 外,且FG =2EF ,如图4:∵FG =2EF ,EF =5,∴FG =10,∴G 表示的数为1+5+10=16,总上所述,G 表示的数为:133或83或8.5或16. 【考点】本题考查数轴相关知识,解答需要分类,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雅点”、“雅点”伴侣线段的定义.4、(1)画图见解析;(2)①③【解析】【分析】(1)数轴上原点对应的数为0,原点左边的数为负数,右边的数为正数,再在数轴上表示-2,13,1.5即可;(2)先在数轴上对应的位置描出,,,,A B O C D ,再利用绝对值的含义分别求解,,,,AO DO BO CO 从而可得答案.【详解】解:(1)如图,在数轴上表示-2,13,1.5如下:(2)如图,,,,,A B O C D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由22,1,AO DO a 则,AO DO 故①符合题意;由1,,01,3BO DO a a 则,BO DO 无法比较大小,故②不符合题意; 由 1.5 1.5,CO ,01,DOa a 则,CO DO 故③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的是:①③故答案为:①③【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绝对值的含义,线段的长度大小比较,掌握“利用绝对值的含义比较线段长度的大小”是解本题的关键.5、(1)65°;(2)12EOD AOB ∠=∠(或2AOB EOD ∠=∠),见解析;(3)12EOD AOB ∠=∠.见解析 【解析】【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计算即可;(2)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表示即可;(3)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判断即可;【详解】(1)∵OD 平分AOC ∠,OE 平分BOC ∠, ∴12EOC BOC ∠=∠,12DOC AOC ∠=∠,又∵80AOC ∠=︒,50BOC ∠=︒,∴402565EOF ∠=︒+︒=︒;故答案是:65︒.(2)方法1:∵OE 平分AOC ∠,AOC a ∠=, ∴12COE a ∠=, ∵OD 平分BOC ∠,AOC β∠=, ∴12COD β∠=, ∴1122EOD COE COD a β∠=∠+∠=+, EOD ∠与AOB ∠之间的关系为:12EOD AOB ∠=∠(或2AOB EOD ∠=∠); 方法2:∵OD 平分AOC ∠,OE 平分BOC ∠, ∴12EOA AOC ∠=∠,12BOE BOC ∠=∠, ∴()EOD AOB DOA BOE ∠=∠-∠+∠,1122AOB AOC BOC ⎛⎫=∠-∠+∠ ⎪⎝⎭, ()12AOB AOC BOC =∠-∠+∠,12AOB AOB =∠-∠, 12AOB =∠, ∵AOC α∠=,BOC β∠=, ∴()12EOD αβ∠=+, EOD ∠与AOB ∠之间的关系为:12EOD AOB ∠=∠(或2AOB EOD ∠=∠); (3)∵OD 平分AOC ∠,OE 平分BOC ∠, ∴12COD AOC ∠=∠,12COE BOC ∠=∠, ∴111222EOD COD COE AOC BOC AOB ∠=∠-∠=∠-∠=∠.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综合应用,准确分析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 单元测试卷(北师版 2024年秋)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单元测试卷(北师版2024年秋)七年级数学上(BS版)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新趋势跨学科综合2024杭州西湖区月考]《红楼梦》第57回有这么一句话,“自古道:‘千里姻缘一线牵’,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儿,暗里只用一根红线,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请问,这里所说的“线”若是真的,则在数学中指的应是()A.直线B.射线C.线段D.以上都不对2.小明在设计黑板报时,想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笔直的参照线,由于尺子不够长,他想出了如下方法:①在一根长度合适的毛线上涂满粉笔末;②由两名同学分别按住毛线两端,并绷紧;③捏起毛线后松开,便可在黑板上弹出一条笔直的参照线.上述方法的数学依据是()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C.线段中点的定义D.两点间距离的定义3.如图,点B,D,C在直线l上,点A在直线l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3题)A.直线BD和直线CD表示的是同一条直线B.射线BD和射线CD表示的是同一条射线C.∠A和∠BAD表示的是同一个角D.∠1和∠B表示的是同一个角4.[教材P121观察·思考变式2023河北]淇淇一家要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参观.如图,西柏坡位于淇淇家南偏西70°的方向,则淇淇家位于西柏坡的()(第4题)A.南偏西70°方向B.南偏东20°方向C.北偏西20°方向D.北偏东70°方向5.[新考向数学文化2024北京昌平区月考]东汉初年,我国的《周髀算经》里就有“径一周三”的古率,提出了圆的直径与周长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如图,将图中的半圆)向右水平拉直(保持M端不动),根据该古率,与拉直后铁丝N端的位置弧形铁丝(M最接近的是()(第5题)A.点A B.点B C.点C D.点D 6.[2024驻马店驿城区期末]如图,点A,B,C在直线l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6题)A.点C在线段AB上B.点A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C.射线BC与射线CB是同一条射线D.AC=BC+AB7.[2024广州越秀区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钟表现在的时间是10点30分,此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夹角是105°B.若经过某个多边形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将这个多边形分成八个三角形,则这个多边形是九边形C.若AC=BC,则点C是线段AB的中点D.31.25°=31°15'8.[2024深圳南山区一模]如图①是一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扇面宣传展板,该展板的部分示意图如图②所示,它是以点O为圆心,OA,OB长分别为半径,圆心角∠O=120°形成的扇面,若OA=3m,OB=1.5m,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第8题)A.4.25πm2B.3.25πm2C.3πm2D.2.25πm29.如图,将一个三角尺60°角的顶点与另一个三角尺的直角顶点重合,∠1=27°40',则∠2的度数是()(第9题)A.27°40'B.62°20'C.57°40'D.58°20'10.[2024昆明三中月考]已知线段MN=10cm,P是直线MN上一点,NP=4cm,若E是线段MP的中点,则线段ME的长度为()A.3cm B.6cmC.3cm或7cm D.2cm或8cm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11.如图,从学校A到书店B最近的路线是①号路线,其中的道理是.(第11题)12.[2024滁州中学模拟]如图,比较图中∠BOC,∠BOD的大小:因为OB是公共边,OC 在∠BOD的内部,所以∠BOC∠BOD(填“>”“<”或“=”).(第12题)13.若过m边形的一个顶点有7条对角线,n边形没有对角线,k边形有k条对角线,正h 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则代数式h·(m-k)n=.14.[2024北京十二中期末]如图,D是AB的中点,E是BC的中点,BE=16AC=3cm,则线段DE=.(第14题)15.[教材P127习题T8变式2024西安高新一中期末]小明利用星期天搞社会调查活动,早晨8:00出发,中午12:30到家,小明到家时时针和分针夹角的度数是.16.将一张长方形ABCD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OE和OF为折痕,点B落在点B'处,点C落在点C'处,若∠BOE=35°,∠COF=30°,则∠B'OC'的度数为.(第16题)17.[情境题生活应用]由三门峡南开往北京丰台的G562次列车,运行途中停靠的车站依次是:洛阳龙门—郑州东—鹤壁东—安阳东—石家庄—保定东—涿州东,那么要为这次列车制作车票种.18.[2024郑州外国语中学月考]如图,∠AOC和∠BOD都是直角.固定∠BOD不动,将∠AOC绕点O旋转,在旋转过程中,下列结论正确的有.(第18题)①如果∠DOC=20°,那么∠AOB=160°;②∠DOC+∠AOB是定值;③若∠DOC变小,则∠AOB变大;④∠AOD=∠BOC.三、解答题(19,22,24题每题12分,其余每题10分,共66分)19.[教材P116习题T2变式2024绵阳涪城区期末]如图,在平面内有三点A,B,C.(1)利用尺规,按下面的要求作图.(要求:不写画法,保留作图痕迹)①作射线BA;②作直线BC;③连接AC,并在线段AC上作一条线段AD,使AD=AB,连接BD.(2)数数看,此时图中线段共有条.20.如图,一、二、三、四这四个扇形的面积之比为1∶3∶5∶1.(1)请分别求出它们圆心角的度数.(2)一、二、四这三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之和是多少?21.如图,OM平分∠AOB,ON平分∠COD,∠MON=90°,∠BOC=26°43',求∠AOD 的度数.22.如图,点C,D,E在线段AB上,AD=13DC,E是线段CB的中点,CE=16AB=2,求线段DE的长.23.如图,已知O是直线AB上的一点,∠AOC∶∠BOC=2∶7,射线OM是∠AOC的平分线,射线ON是∠BOC的平分线.(1)∠AOC=,∠BOC=;(2)求∠MON的度数;(3)过点O作射线OD,若∠DON=12∠AOC,求∠COD的度数.24.[新视角动态探究题2024合肥包河区月考]如图,M是线段AB上一点,AB=10cm,点C,D分别从M,B两点同时出发以1cm/s,3cm/s的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C在线段AM上,D在线段BM上).(1)当点C,D运动了1s时,这时图中有条线段;(2)当点C,D运动了2s时,求AC+MD的值;(3)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3AC,求AM的长.参考答案一、1.C2.B3.A4.D5.A6.D7.D8.D9.C10.C二、1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12.<13.50014.9cm15.165°16.50°17.3618.①②③④点拨:因为∠AOC=∠BOD=90°,∠AOC=∠AOD+∠COD,∠BOD=∠BOC+∠COD,所以∠AOC+∠BOD=∠AOD+∠COD+∠BOC+∠COD=180°,即∠AOD+∠COD+∠BOC=180°-∠COD,即∠AOB=180°-∠COD.当∠DOC=20°时,∠AOB=160°.故①正确;因为∠AOB=180°-∠COD,所以∠DOC+∠AOB=180°是定值.故②正确;因为∠AOB=180°-∠COD,所以若∠DOC变小,则∠AOB变大.故③正确;因为∠AOC=∠BOD=∠AOD+∠COD=∠BOC+∠COD,所以∠AOD=∠BOC.故④正确.三、19.解:(1)如图所示.(2)620.解:(1)因为一、二、三、四这四个扇形的面积之比为1∶3∶5∶1,所以各个扇形的面积分别占整个圆面积的110,310,12,110.所以一、二、三、四这四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分别为110×360°=36°,310×360°=108°,12×360°=180°,110×360°=36°.(2)一、二、四这三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之和是36°+108°+36°=180°. 21.解:因为OM平分∠AOB,ON平分∠COD,所以∠BOM=12∠AOB,∠CON=12∠COD.因为∠MON=90°,∠BOC=26°43',所以∠CON+∠BOM=∠MON-∠BOC=90°-26°43'=63°17'.所以12∠COD+12∠AOB=∠CON+∠BOM=63°17'.所以∠COD+∠AOB=126°34'.所以∠AOD=∠COD+∠BOC+∠AOB=126°34'+26°43'=153°17'.22.解:因为CE=16AB=2,所以AB=12.因为E是线段CB的中点,所以BC=2CE=4.所以AC=8.因为AD=13DC,所以DC=34AC=6.所以DE=DC+CE=8.23.解:(1)40°;140°(2)因为射线OM是∠AOC的平分线,射线ON是∠BOC的平分线,所以∠COM=12∠AOC=20°,∠CON=12∠BOC=70°.所以∠MON=∠COM+∠CON=20°+70°=90°.(3)易得∠DON=12∠AOC=20°.当射线OD在∠CON的内部时,如图①,则∠COD=∠CON-∠DON=70°-20°=50°;当射线OD在∠BON的内部时,如图②,则∠COD=∠CON+∠DON=70°+20°=90°.综上,∠COD的度数为50°或90°.24.解:(1)10(2)当点C,D运动了2s时,CM=2cm,BD=6cm.又因为AB=10cm,所以AC+MD=AB-CM-BD=10-2-6=2(cm).(3)因为C,D两点的速度分别为1cm/s,3cm/s,所以BD=3CM.又因为MD=3AC,所以BD+MD=3CM+3AC,即BM=3AM.所以AM=14AB=14×10=2.5(c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
60︒
南
北
(4)
北西南
东
C
A B 初一数学《基本平面图形》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直线的表示法中,正确的是( )
A :直线A ,
B :直线AB ,
C :直线ab ,
D :.直线Ab 2、图中给出的直线、射线、线段,根据各自的性质,能相交的是( )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0个 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②连接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的距离; 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延长直线A
B 到
C ; B .延长射线OA 到C ; C .平角是一条直线;
D .延长线段AB 到C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直线最短
B.若P 是线段AB 的中点,则AP=BP
C. 若AP=BP, 则P 是线段AB 的中点
D. 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者两点之间的距离 6.用一副三角板不能画出( )
A.75°角
B.135°角
C.160°角
D.105°角
7、 已知线段AB=6cm,C 是AB 的中点,D 是AC 的中点,则DB 等于( ) A. 1.5cm B. 4.5 cm C.3 cm. D.3.5 cm
8、如图3,下列表示角的方法,错误的是( ) A.∠1与∠AOB 表示同一个角; B.∠AOC 也可用∠O 来表示
C.图中共有三个角:∠AOB 、∠AOC 、∠BOC;
D.∠β表示的是∠BOC
9.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个 A 、0 B 、1 C 、2 D 、3
①角的大小与角的边画出部分的长短没有关系; ②.角的大小与它们的度数大小是一致的;
③.角的和差倍分的度数等于它们的度数的和差倍分; ④.若∠A+∠B>∠C,那么∠A 一定大于∠C 。
10、如图4,在A 、B 两处观测到的C 处的方位角分别是( ) A.北偏东60°,北偏西40° B.北偏东60°,北偏西50°
C.北偏东30°,北偏西40°
D.北偏东30°,北偏西50°
11.平面内的6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 )个交点. ( A)12 (B)15 (C)16 (D)20
12.如图,圆的四条半径分别是OA ,OB ,OC ,OD ,其中点O ,A ,B 在同一条直线上,∠AOB =90°,∠AOC =3∠BOC ,那么圆被四条半径分成的四个扇形的面积的比是
( )
(A)1∶2∶2∶3 (B) 3∶2∶2∶3 (C) 4∶2∶2∶3 (D) 1∶2∶2∶1
二、填空题。
1. 下图中,有 条直线, 条射线, 条线段,这些线段的名称分别是: .
2、5点钟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是
3、要把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钉_______颗钉子,根据是 .
4、将一张正方形的纸片,按图5所示对折两次,相邻两条折痕(虚线)间的夹角为 度.
5、 过8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作 条对角线,可将8边形分成 个三角形。
6. 26.290 = 0 ′ 〞 330 24′36〞= 0
C A
D B β
(3)
1
O
C
A
B
O A
B C
D
图5
C
A
D
B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填空题。
1.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
5._______ _________
6. 0 ′ 〞 0 三、作图题。
1、已知线段a 和b ,求作线段MN ,使MN=a+b 。
(不要求写作法,但要保留痕迹)
a
b
2、已知平面上四点A 、B 、C 、D,如图: (1)画直线AD;
(2)画射线BC ,与AD 相交于O 。
(3)连结AC 、BD 相交于点F.
四、解答题。
1、如图,AB=20cm,C 是AB 上一点,且AC=12cm, D 是AC 的中点,E 是BC 的中点,求线段DE 的长.
2.如图,点O ,A ,B 在同一直线上,OC 平分∠AOD ,OE 平分∠FOB ,∠COF =∠DOE =90°,求∠AOD .
3、将一个半径为10cm 的圆分成3个扇形,其圆心角的比1:2:3,求: ①各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②其中最小一个扇形的面积。
C D C
F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