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心理学zl

合集下载

第一章 中学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 中学教育心理学概述

50年代以后
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注重与发展心理学结合,开展了许多针对儿童心 理发展特点的教学研究 如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实验研究 在学习理论方面,形成了最有代表性的两大派别: “联想—反射论”和“学习的活动论” 较重视人际关系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
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

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
第一节 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中学教育心理学:
研究中学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从学科范畴上,它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教 育学和心理学结合产生的交叉学科; 从学科作用上,它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又是一门应用 性较强的学科。
常识之间有时是矛盾的 常识是不精确的 问:1. 在小学低年级的朗读课上,教师应怎样选择学生进行朗读?
A. 随机点名
B. 轮流朗读
2. 焦虑能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吗? 有效教学=研究+常识(Slavin, 2004)。 常识或经验并非无用,研究结论的应用要跟常识或经验结合起来才能 达成有效的教学
概括地讲,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学
科。
二、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学生(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 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教学环境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
三、中学教育心理学的体系与内容
本书的内容结构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习”、“学习层次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掌握学 习”等学习和教学模式。这些研究注意到了实际学校教学过 程中复杂的多变量制约的特点。 师生关系、班集体、同伴关系、动机等学校中的教育社会心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中学教育心理学概述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中学教育心理学概述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中学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P第1页1、简述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中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中学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但并不意味着它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习与教学之间的相互作用。

2、简述中学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是什么?答: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

这一过程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

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3、简述学习与教学的基本要素是什么?答:(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

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

教师的敬业精神包括:热情、责任心、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借此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教师的专业知识:不仅包括学科知识,而且包括教育观念、学习和教学原理以及学科教学知识。

教师的专业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材料组织、信息交流、教学活动组织、课堂管理、教学评价和管理等方面。

教师的教学风格:涉及教师在课堂管理、教学组织和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差异。

(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习和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

(4)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如:实物、文字、口头语言、图表、图像以及动画等。

教学媒体往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而实现,如:书本、板书、投影仪以及计算机等。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知识要点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知识要点

中学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3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可概括为总论、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与教师心理。

4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5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世纪20年代以前)1903,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3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成熟时期西方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60年代初,(4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在1994年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育心理学》教科书。

这一事件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60年代初,( )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A.布鲁纳B.桑代克C.皮亚杰D.廖世承答案:A。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篇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篇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篇教育心理学是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想要成为一名合格中学教师的考生来说,深入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至关重要。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在教育情境下,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师的教学心理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心理等方面。

它旨在揭示教育过程中的心理规律,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在中学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和个体差异性。

比如,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从具体运算思维向形式运算思维过渡,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而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更加成熟,能够进行更复杂的逻辑推理和创造性思考。

了解这些发展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通过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来形成学习,例如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则关注学习者内部的心理过程,如信息加工和知识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

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则更注重学习者的个人需求和情感体验,主张培养“完整的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源于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和热爱,而外部动机则来自于外部的奖励和压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内部动机,教师可以创设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成就感。

同时,适当的外部奖励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要注意避免过度依赖外部奖励而削弱内部动机。

知识的学习也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

知识的类型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主要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如历史事实、数学公式等;程序性知识则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如解题方法、写作技巧等。

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也是教育心理学关注的重点。

中学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中学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中学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和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作为中学教师,了解和应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学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一、认知发展和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研究儿童和青少年如何充实其心智结构,并通过不断调整认知结构来适应新的认知任务。

中学教师要了解儿童和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特点,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此外,了解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等,对于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至关重要。

二、个体差异和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拥有不同的学习风格、智力类型和认知差异。

中学教师应该了解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培养他们的个人优势。

对于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还应该熟悉学习障碍和特殊教育需要,以便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

三、情绪和动机的管理情绪和动机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学阶段的学生常常面临各种情绪问题和动机困扰。

了解情绪管理和动机理论,如自我决定理论和成就动机理论,有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和良好学习动机。

此外,中学教师还应该掌握一些情绪调节和激励技巧,以便在教学中能够有效地管理学生的情绪和提高学习动力。

四、教学评价和反馈教学评价是中学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成果和调整教学策略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该了解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并能够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及时给予学生恰当的反馈,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继续进步的欲望。

五、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中学教师应该了解关系教育理论和相应的实践策略,如保持学生的参与感、建立信任和尊重等,以建立积极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并有效地指导他们的学习。

中学教育心理学讲解(北师大教材)

中学教育心理学讲解(北师大教材)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P1)答: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P1)答: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3、简述学与教的三种过程模式。

(P5)答:(1)学习过程。

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教学过程。

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3)评价/反思过程。

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P7)答: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5.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作为学习中的主体,存在着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教师:起关键性的作用教学内容:是主要信息部分;一方面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另一方面表现为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教学环境: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6.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创建:夸美纽斯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赫尔巴特提出要吧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心理学等科学基础上;187年俄国教育家卡普捷列夫出版了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____《教育心理学》;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在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后扩充为《教育心理学大纲》,着重探讨“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心理测量”。

中学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中学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中学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过程、教学环境中的心理现象以及教育活动中涉及的心理问题。

中学教师作为教育者,了解并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科学有效地进行教学工作。

本文将探讨中学教师应该了解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一、学生发展心理特点1. 青春期心理发展青春期是个体生命周期中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等多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中学教师应了解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如自我意识增强、情绪波动大、同伴关系重要等,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2. 学习动机与目标学习动机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中学教师应了解学生学习动机的构成因素,并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任务的挑战性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3. 自尊心理自尊心理是学生对自我的评价和自我接受的情感态度。

中学教师应了解自尊心理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并通过鼓励、正面评价和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尊心理水平。

二、教学方法与策略1. 不同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学教师应熟悉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心理特点。

例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采用讲授、讨论、实践、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2. 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中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学习兴趣,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3. 建设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中学教师应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和班级的温暖和支持。

可以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班级活动的组织、学生成绩的肯定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参与学习的意愿。

三、教师与学生心理沟通1. 积极倾听中学教师应积极倾听学生的心声和意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可以通过班会、课后交流等途径,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并及时对学生的反馈做出回应。

中学教育心理学

中学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心理学与教育紧密相结合的产物。

2.最早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体系是由桑代克奠定的。

3.国内学者围绕着“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提出了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的“五要素”“三过程”学说。

所谓“五要素”是指: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

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

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所谓“三过程”是指: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4.科学家与教育家的共同之处在于都以强调实事求是的态度方法。

5.教育心理学应该是一门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并重的学科。

6.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揭示教育教学活动的心理学基本规律,从质上与量上确定心理的具体现象和事实,对教育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和解释。

7.教育心理学独立于20世纪初期,其标志是美国著名学者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

8.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学记》。

9.学术界公认的是1903年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著作,才是教育心理学独立的真正标志。

10.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11.观察法积累的资料只能说明“是什么”,而不能解释“为什么”。

1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程序:选择和确立选题、文献综述、形成假设、选择研究类型和方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撰写研究报告。

13.心理发展是随着生理年龄的增长,作为经验和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个体的整个体系内产生的机能构造上的变化过程。

这一发展是一种连续不断地有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14.人的发展主要包括身体发展、心理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发展。

15.推动心理发展研究的力量,首先来自社会实践。

16.学习准备问题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中学教育心理学

中学教育心理学

1、中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中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习与教学之间的相互作用)。

2、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

)4、初创时期:1903年,美国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5、美国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发展新趋势?(1)研究领域已从行为主义转向认知心理学,即由s-R范式转向认知范式;(2)在学习观上,由强调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强调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3)从着重对学习问题的转化向对教学问题的研究4)从注重实验室纯理论研究转化为重视教育实践的实际应用研究(5)从理论的狭隘、零散转化为理论的完善、整合。

6、前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产生阶段(十月革命前);(2)发展阶段;(十月革命后);(3)完善并逐渐形成自己特点的时期(20世纪50年代末至90年代)。

7、俄国的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

“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俄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卡普杰列夫1877《教育心理学》。

8、发展阶段:维果斯基《教育心理学》。

9、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发展特点:(1)注重与发展心理学的结合,开展了许多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学研究。

A。

B彼得罗夫斯基的《年龄与教育心理学》。

和M。

B加梅佐的《年龄和教育心理学》。

(2)在学习理论方面,形成了最有代表的两个派别:“联想-反射”理论、“学习的活动”理论。

(3)前苏联教育心理学比较重视人际关系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0、中国心理学的起源:孔孟荀墨等。

中国的心理学是在清末随着师范教育的兴起而产生的。

中学教育心理学教材

中学教育心理学教材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中学教育心理学概述1)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是什么?中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中学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但并不意味着它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正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

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是研究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

3、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4、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2)中学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心理学?(中学教育心理学有什么作用)(一)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1、对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

2、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

3、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二)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1、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2、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

3)简述美国、前苏联和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起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

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人类的本性,第二部分讲学习心理,第三部分讲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中学教育心理学_整理资料(超级完整)

中学教育心理学_整理资料(超级完整)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拥有独特的研究课题,是如何学,如何教,教与学的相互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媒体包括:非投影视觉辅助、投影视觉辅助、听觉辅助、视听辅助。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态度。

另进行教学管理-调节教学的进程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③评价/反思过程(虽是独立的成分,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①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②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③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④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①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桑代克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②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中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涉及中学生心理发展和教育问题的学科。

它以心理学原理为基础,研究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旨在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成果的提高。

下面是中学教育心理学的复习要点:一、中学生的心理发展1.青春期的心理发展特点:身体和性发育的加速、自我意识的增强、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增加、个人身份和性别角色的建立等。

2.中学生的自我概念发展:自我概念的形成过程、自尊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方法等。

3.中学生的道德发展:道德认识水平的发展阶段、道德判断和行为的关系、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等。

二、中学生的学业发展1.学习动机和动力:学习动机的类型、学习动机的形成和调节、激发学习动力的方法等。

2.学习策略和技能:学习策略的分类、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运用、培养学习技能的方法等。

3.学习环境和氛围:学习环境的营造、学习氛围的建设、适应学习环境的策略等。

三、中学生的心理健康1.压力与应对:青少年面临的主要压力源、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积极应对压力的方法等。

3.健康生活方式:合理的作息时间安排、科学的饮食习惯、适度的运动和休闲活动等。

四、中学生的人际关系1.家庭关系:影响家庭关系的因素、家庭关系对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改善家庭关系的策略等。

2.同伴关系: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同伴关系对中学生心理的影响、培养良好同伴关系的方法等。

3.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特点、师生关系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等。

五、中学生的职业发展1.职业探索:职业探索的意义和目的、职业兴趣的培养、职业规划的方法等。

2.就业准备:求职技巧的培养、面试技巧的掌握、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等。

以上是中学教育心理学的复习要点,在备考时要重点理解和掌握每个要点的核心内容,并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应用。

同时,还要注意整合相关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以便能够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

教育心理学(中学)

教育心理学(中学)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定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作为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它不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它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对象,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学习与教学的五种要素1.学生2.教师3.教学内容4.教学媒体5.教学环境(二)学习与教学的三个过程1.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1.总论2.学生与学习心理3.教学与教师心理四、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1903年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世界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913年,桑代克又把《教育心理学》进行了扩展,共包括了三大卷,分别是“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在此后的30年里,美国的同类著作几乎都师承了这一体系。

但是,这一时期的著作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变化。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有几个方面的研究为大多数人所公认,如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学习心理、教学心理、评定与测量、个别差异、课堂管理和教师心理等,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这一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中学教育心理学

中学教育心理学

中学教育心理学
中学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是青少年学习行为及其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变化,以及中学教育中学生思维、情感、行为的调控及其学习效果的改善。

在中国,中学教育心
理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聚焦于中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改进,重视对学习者个
体特征和心理活动进行诊断和研究,聚焦于学习者个体学习特点和学习方法的研究,努力
在学习者性格、兴趣、习惯问题上研究,引入变深法思考的技术,推行改进中学教育的措施,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促进中学教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

中学教育心理学研究重视学生个体的内化学习特点,侧重于老师的教学、教育、激励
和创新的提升。

注重学生的学习心理,强调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激发;重视认知发展观点,探究学生在不同学习环境中思想观念的发展;强调社会、文化及经历就业背景对学生成长
和发展的重要影响;改进教师调教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以及指导学生更加恰当地利
用网络类文化及技能以求学习中更有效地实践与获取。

中学教育心理学研究还重视养成式的学习的研究,让学生掌握独立自主的学习方法,
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追求经历愉悦的丰富化学习活动,以及学习。

中学教育心理学(简)

中学教育心理学(简)

第一章中学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研究教学和教育的心理规律。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它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心理科学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使得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这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

三卷(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个别差异及其原因)三大定律(效果律、准备、练习)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知道,揭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各种心理活动的规律,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为我国教育实现“三个面向”服务。

教育心理学的双重任务概括起来就是:实践服务和进行理论研究。

新课改下老师应该有的心理素质一、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知道思想;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建立新的教学机构。

)二、具有崇高的师德形象(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是饯行师德的最基本要求。

师德的核心是师爱)三、具有科学的知识体系;四、具有符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而表现出来的设计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等的总和,这些能力是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五、具备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就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的标志。

教学风格的形成一般经历以下几个阶段:(模仿阶段;探索阶段;创造阶段;独特风格阶段)。

第二章中学生认知发展及教育记忆的种类从不同的角度分类记忆的种类有:1、根据记忆的内容可以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2、根据记忆能容保持的时间长短来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中学教育心理学(自己制作的)

中学教育心理学(自己制作的)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中学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一、什么是教育心理学?1、定义:指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2、桑代克(美国)在1903年写的《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19世纪末才成为一门独立学科)3、什么是教学?指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教学和教育的心理学规律。

(教育评价和测量、儿童发展的特点、特殊儿童及其教育、有关学习心理学的教育方法、特殊学科的学习、学习辅导和心理健康、教师人事和促成学习的教师行为、教育心理学的方法。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一、教育心理学的任务1、基本任务: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揭示教育实践过程的各种心理活动的规律,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教育实现“三个方面”服务。

2、双重任务:实践服务和理论研究。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研究须遵循客观性、教育性、整体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问卷法和个案研究法。

第三节学习中学心理学的重要性1、帮助中学教师成为合格的人类灵魂工程师;2、帮助中学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节新课改下中学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新课改的主要内容:①转变课程功能;②改变课程结构;③改革课程内容;④改善学生学习方式;⑤建立与素质教育概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机制;⑥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1、新课改下中学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1)、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①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②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③转换角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④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机构。

(2)、具有崇高的师德形象;(3)、具有科学的知识体系;(“新”问题、知得“深”、知得“广”)(4)、具有复合的教育教学能力;(5)、具备独特的教学风格2、师德的核心是师爱。

中学生教育心理学

中学生教育心理学

中学生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分支。

教育心理学得双重任务概括起来说就是为实践服务和进行理论研究。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遵循客观性,教育性,整体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实验法,4,问卷法,5,个案研究法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从注重知识传授专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3,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4,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构建新的教学结构、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1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1,具有崇高的师德形象3,具有科学的知识体系4,具有复合的教育教学能力5,具备独特的教学风格。

观察是有目,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观察力就是观察的能力,是有目的,主动地去考察事物并善于观察出客观事物典型的不显著的特征的能力。

观察的品质;1,观察的目的性2,观察的精确性3,观察的敏锐性4,观察的系统性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1,观察的目的性增强2,观察更具有持久性3,观察的精确性提高4,观察的系统性和概括性增强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记忆的种类;1,根据类容;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2,(时间长短)瞬间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3,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中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1,高中阶段记忆趋于成熟2,有意识记日益占主导地位3,理解记忆明显占优势4,中学时期是记忆训练的最佳时期5,抽象记忆的水平显著提高。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项活动做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时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思维的特点;1,概括性2,间接性中学生思维力发展的特点;1,抽象思维占优势,并有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2,辩证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明显滞后于形式逻辑发展3,对问题情景的思维有质的飞跃4,思维品质的矛盾性中学生想象力发展的特点;1,有意想象占主导地位2,想象趋于抽象化,现实化3,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增加中学生早恋原因;1,性生理发育的提前2,性信息的广泛传播3,性教育的忽视4,学生个人原因中学生早恋特点;1,普遍,低龄化的特点2,大胆的特点3,成人化的特点4,舆论宽容的特点5,行为隐藏,内心矛盾6,发展迅速,变化快7,相互感染8,自我显示.对中学生早恋的教育;1,早恋弊多于利2,引导男女间正常交往3,加强性教育。

中学教育心理

中学教育心理

心理学是一门与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联系的多分支科学。

它已日益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中学教育心理学是中学教育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

中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它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探明中学教育中种种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对提高中学阶段的教育、教学质量,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第一节中学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和性质一、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中学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三、中学教育心理学的体系结构第二节中学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一、中学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二、学习中学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第三节中学教育心理学研究一、中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二、中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学时期是一个人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它包括少年期(从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和青年初期(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

中学阶段正处在一个人长身体、长知识、增才干、立志向,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

中学生以充沛的精力学习人类的各种科学知识,以远大的理想,豪情满怀地去探索人生的意义,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当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有目的、有计划地促使其心理健康地发展。

那么,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什么?初中学生心理发展有哪些主要矛盾?高中学生心理发展有哪些主要矛盾?这些问题都是本章所要阐述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一、心理发展及其一般特点二、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三、学生心理发展的动力四、教育与学生心理发展的辩证关系第二节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一、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二、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第三章学习的基本原理学习基本原理是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原则和理论,它为成功地教与学提供重要的心理学依据。

因此,这部分内容在中学教育心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教育心理学》冲刺班第1讲:前言、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讲义前言冲刺班是在精讲班的基础上对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梳理和强化,要求各位对教材各章节的相关知识点熟练掌握。

我们的任务是根据2011—2012年考试大纲的考点要求,对考试中常考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归纳,使各位能够明确各章节的考试侧重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练习和掌握。

冲刺班的讲授需要给大家说明以下几点:1、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涉及面广,知识点考察细,考试内容涵盖教材的各章节甚至每个小点,尤其填空题涉及内容非常细致具体。

本班不可能对要考试的每个内容都作详细讲解,只是根据大纲要求和历年考试情况把常考的知识点作一归纳。

2、教育心理学考试比较灵活,涉及对很多概念、原理的理解和运用,有些地方只要理解就可得分,而不一定死记硬背。

这些在讲解过程中会给大家指出来。

有些知识点一定要记忆才能得分,也会给大家作出提示。

3、尽管教材的每章都有考题,但有些章节并不是考试重点或基本不涉及考点,对这些章节我们就直接省略。

同时为了大家理解方便,讲义的编排同样按照章节来进行,但不一定按照教材编排一二三点,而是以一个个要点或问题来排列,以方便大家对教材有一个整合过程,方便大家记忆和归纳。

需要记忆的关键词句用红色标出,需要理解的关键词句用下划线标出。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本章是教育心理学的基本部分,主要对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内容、作用和发展进行了介绍。

在教育心理学的考试中,本章的重点较少,以往的试题中涉及本章内容的基本是选择题、填空题,偶尔也有简答题,一般不会考论述题。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什么是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教育心理学对教育教学有何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具体地说,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有:(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l913—1914年,又将其扩展为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

桑代克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

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卷:第一卷讲人类的本性;第二卷讲学习心理学;第三卷讲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哪几个时期?:(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3、我国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l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本章是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和基础部分,主要介绍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发展的基本理论,为学习教育心理学奠定基础。

本章也是历年考试的重点和热点,历年考试涉及的内容较广,几乎涵盖各个内容,题型也较全,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都反复出现,既考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也考试对重点理论的把握和运用。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1、什么是心理发展?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心理发展有哪些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3、少年期心理发展有何基本特征?少年期是指11、12~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4、什么是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身心发展特点)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5、什么是关键期?所谓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最易学会或掌握某种技能的时期。

在个体早期的某个阶段,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

或是个体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敏感,)有时又把关键期称为敏感期。

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1、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二)前运算阶段(2~7岁)(1)泛灵论;(2)以自我为中心;(3)单维思维;(4)思维不可逆。

第2讲: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二)讲义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1)思维可逆。

(2)守恒概念。

(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1)命题之间的关系;(2)假设一演绎推理;(3)抽象逻辑思维;(4)可逆与补偿;(5)思维的灵活性2、皮亚来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有何教育意义?在皮亚杰看来,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

只有儿童发展到相应阶段,才能进行相应内容和运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教学。

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同时,教学促进认知发展.3、什么是最近发展区?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4、最近发展区有什么教育意义?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他仍处于形成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维果斯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5、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有何关系(一)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在皮亚杰看来,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

只有儿童发展到相应阶段,才能进行相应内容和运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教学。

(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大量的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

只要教学内容和方法得当,系统的学校教学肯定可以起到加速认知发展的作用。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证明了这一点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发展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把人格分成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矛盾是什么?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发展阶段。

(1)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羞耻感、怀疑感(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根据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理论,中学生所面临的主要危机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冲突。

2、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有何教育意义?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的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初中与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教师要理解学生需要大量的机会来体验各种职业选择和社会角色,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在这当中,教师要始终给学生提供有关其自身状况的真实的反馈信息,以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确定合理的适当的自我同一性。

3、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1)家庭教养模式父母的教养行为分成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三种教养模式,研究不同的教养模式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

(2)学校教育教师的品德修养、知识经验、教育和教学技巧、对学生的态度等,对学生社会化与人格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学校教育按照一定社会的教育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青少年学生施加影响,因而直接制约着学生人格发展的方向和基本质量。

(3)同辈群体一方面,同辈群体是儿童学习社会行为的强化物;另一方面,同辈群体又为儿童的社会化和人格发展提供社会模式或榜样。

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越来越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4、什么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包括哪几个成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

自我意识包含三种心理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5、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1、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表现为: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

2、常见的智力量表有哪些?斯坦福一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

比纳和西蒙量表。

韦克斯勒量表。

3、智力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1)智力的个体差异。

个体间的差异。

大量的研究表明,人们的智力水平呈正态分布或常态分布(又称钟形分布),一般认为,IQ超过l40的人属于天才。

个体内差异即个人智商分数的构成成分的差异(或叫质的差异)。

(2)智力的群体差异。

第一,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

第二,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

4、认知差异有何教育意义?(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5、中学生性格有何特征差异?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

6、性格差异有何教育含义?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能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

性格的个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第3讲: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一)讲义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本章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部分,核心内容。

在教育心理学的考试中,本章历来都是考查的重点,也是考试的难点。

以往的试题中涉及到本章内容的题型较全,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都有。

考试主要涉及对学习分类的理解以及对各学派学习理论的理解及其意义的把握。

既要重点理解,也要重点记忆。

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1、什么是学习?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