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位计算导学案
电工基础中电位教学设计
电工基础中电位教学设计电位是电荷在电场中的能量单位。
在电工基础中,电位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涉及到电势差、电势能以及电势分布等内容。
下面我将从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位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掌握电势差和电势能的关系;3. 能够解释电场中电势的分布特点。
二、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展示实验细节和操作步骤,让学生亲身观察和体验电位的形成和计算过程;2. 探究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计算,发现电势差和电势能之间的关系;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电位分布的不同情况,进行推理和解释。
三、教学内容:1. 电位的概念和单位:引导学生了解电位的概念和单位,并与电势差进行比较,解释其含义;2. 电势差和电势能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测量和计算电势差和电势能的数值,并让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3. 电势分布的探究:设计实验,给学生提供不同形状和电荷分布的导体和点电荷模型,让学生观察和推论在不同条件下电势的分布情况。
四、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测量和计算结果,编写实验报告,说明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2. 理论测试:进行书面考试,测试学生对电位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分布特点的理解程度;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思维逻辑和解释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电位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理解和掌握电势差和电势能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的多样性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为进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电位的计算教案范文
电位的计算教案范文教案:电位的计算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电位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根据电势公式计算电位,并能够应用电位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对电位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电势的计算方法及应用三、教学难点通过应用电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准备投影仪、电位计、示波器等实验设备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与学生互动,复习前几节课所学内容,引入到本课的话题“电位的计算”。
2.概念解释(10分钟)通过投影仪和电位计展示实验,并解释电位的概念。
强调电位是电荷在电场中的体现,是表示电荷与参考点之间电势差的物理量。
3.计算方法(30分钟)3.1讲解公式:电势的计算公式是:V=k*Q/r,其中V为电位(单位为伏特),k为电场常数(取9×10^9N·m^2/C^2),Q为电荷(单位为库仑),r为距离(单位为米)。
3.2实例演示:通过几个简单的例子,向学生演示计算电位的方法。
(示例1):计算单位正电荷在距离0.1米处的电位。
(示例2):计算两个等量异号电荷之间的电位。
(示例3):计算球形导体表面的电位。
3.3练习巩固:让学生自己练习几道计算电位的题目,再由他们向全班汇报答案和解题过程。
4.应用案例分析(35分钟)4.1案例解析: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如一个球形电容器,外球上有一正电荷,内球上有一负电荷,计算电容器内任意点的电位。
4.2学生合作:分组讨论解题思路,分析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4.3展示结果:邀请一个或数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案,并与全班一起讨论、比较不同的解法。
5.实验演示(10分钟)通过实验演示仪器的使用方法和电位计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电位的测量。
6.总结归纳(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电位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方法有一个深入的认识。
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加深对电位的理解。
七、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再次进行电位的计算练习,并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电位计算方法和应用的总结。
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说课稿
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
复习导入:
1、电压与电位的关系?
在电路中两点间的电压等于两点间的电位之差。
电位是相对的,它的大小与参考点选择有关;电压是不变的,它的大小与参考点选择无关。
新课讲授:
师:电路中的每一点的电位是一定的,电位的变化反映电路工作状态的变化,检测电路中各点的电位是分析电路与维修电器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来确定其电位值呢?首先得选择电路中的某点作为零电位点(参考点),一般规定很多元件汇集的公共点为零电位点。电路中零电位点确定之后,则电路中任一点对零电位点的电位差(电压)就是该点的电位。
1、复习巩固已学知识的同时导入新课
通过对一个例题的分析,刺激学生回忆已学知识,零电位点(参考点)的确定和电压与电位的关系的理解,为较复杂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打下基础。
2、讲授新课
(1)通过例题分析,归纳出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Ⅰ、确定电路中的零电位点(参考点)。参考点可任意选择,但是一个电路中只能选一个参考点。
(3)例题分析讲解(突破难点)
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我对课本例题做了适当的调整。先讲解、分析以c点作为零电位点时求解a、b点电位,然后再以d点作为零电位点时求解a、b、c点的电位。这样有易到难,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往往学生刚开始时还比较生熟,教师讲解、分析为主,当在讲解、分析难点知识过程中可以多做启发、引导,师生一起探讨如何计算电路中各点的电位。可以发现学生做题时容易忽略的细节,巩固求解电路中各点电位的方法和步骤,检测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
Ⅱ、计算电路中各点的电位,就是计算某点与参考点之间电压U,在两点之间选择一条捷径(元件最少的简捷路径),某电位即为此路径上全部电压的代数和。
Ⅲ、列出选定路径上全部电压代数和的方程,确定该点电位。
《电路中各点的点位计算》教学设计表格
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电路中各点点位的计算》姓名:孙亚龙工作单位:会宁县职教中心学科年级:电工三年级教材版本:高等教育出版社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电路中各点点位的计算》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基础模块的第一章第七节内容,电位计算是本书第三章学习的基础,而第三章是《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高考的重点章节,所以掌握电位计算是学习本课程的重中之重。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1.知识与技能目标:从本节出发,引导学生掌握电位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把握电位计算的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电位计算技巧以及电位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
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学习主体是电气专业三年级学生,班级共63人,大多数学生理解能力偏低,需要老师的指导点拨。
他们的优点学习普遍扎实认真。
所以,在教学中通过应用多媒体,激发出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掌握电位计算基本方法,让学生学会电位计算步骤,进而熟练运用电位计算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以电位的定义为主线,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问学生,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电位计算与电位定义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重点:电位的定义。
难点:电位计算的步骤与运用。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环节名称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复习电势的定义,引入电位概念回顾上节课内容高度相对性的描述方法?二、(一)点位的概念本环节设置四个问题:(一)如何描述物体所处高度?(二)零电位点选取的一般原则是什么?学生从课本或者自己的理解讨论回答这五个问题:(一)高度具有相对性,要描述高度,首先得指定一个计算高度的起点。
电位的计算教案
课题:第7节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2、掌握电路中任意两点间电压的计算教学重点: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教学难点:电路图分析及其电位的计算授课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多媒体黑板教学后记:板书设计注:要求以一块黑板的版面来进行板书设计第八节 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三、计算各点电位的方法四、例题讲解一、 电位的参考点(零点电位)工程中常用大地作为参考点 在电路中通常用符号“⊥”标出电位参考点。
二、 电位的定义在电路中选定某一点A 为电位参考点,就是规定该点的电位为零, 即V A = 0。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学时分配课前复习:1、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2、伏安法测量电阻产生误差的原因3、电桥平衡的条件新课:一、电位参考点(零点位点)在电路中选定某一点A为电位参考点,就是规定该点的电位为零,即V A= 0。
电位参考点的选择方法是:(1) 在工程中常选大地作为电位参考点;(2) 在电子线路中,常选一条特定的公共线或机壳作为电位参考点。
在电路中通常用符号“⊥”标出电位参考点。
二、电位的定义电路中某一点M的电位U M就是该点到电位参考点A的电压,也即M、A两点间的电位差,即U M = U MA计算电路中某点电位的方法是:(1)确认电位参考点的位置;(2)确定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和各元件两端电压的正负极性;(3)从被求点开始通过一定的路径绕到电位参考点,则该点的电位等于此路径上所有电压降的代数和:电阻元件电压降写成±RI形式,当电流I的参考方向与路径绕行方向一致时,选取“+”号;反之,则选取“-”号。
电源电动势写成±E形式,当电动势的方向与路径绕行方向一致时,选取“-”号;反之,则选取“+”号。
【例2-10】如图2-23所示电路,已知:E1 = 45 V,E2 = 12 V,电源内阻忽略不计;R1 = 5 Ω,R2 = 4 Ω,R3 = 2 Ω。
计算电路中的电位公开课教案
1、电路中两点间的电位差(即电压)是绝对的,不随电位参
在总结过程中,让学
考点的不同发生变化,即电压值与电位参考点无关;而电 和老师对所学 生对所学知识再次进
路中某一点的电位则是相对电位参考点而言的,电位参考 知识一起进行 行巩固。
点不同,该点电位值也将不同。
总结。
2、在求某点电位时,选择不同的路径进行计算,
如图所示电路,已知:E1 45 V,E2 12 V,电源内阻忽
的积极性,又为后续
略不计;R1 5 ,R2 4 ,R3 2 。求 B、C 点的
内容打好铺垫。
电位 Vb、Vc 和 BC 之间的电压 Ubc
c
R3
d
E1
b R1
E2
a R2
e
学生听老师讲 解例题并按要 利用实例对电位和电 求完成任务, 压的概念再次进行对 最后对两次结 比总结,引出电位相
垂直距离(海拔高度差)→电压(电位差)
位、电压、零 在零电位点环节通过
4、求解电位的方法
参考点的概念 仿真实验进行验证,
(1)确认电位参考点的位置(即零电位点);
和求解电位的 即方便又让学生加深
(2)确定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和大小
方法。
认识。
(3)画出一条从被求点开始到电位参考点的路径,则该点
的电位加上此路径上所有电压升,减去所有的电压降结果
设计意图
一、引入
展示图片,引入海拔高度,再由海拔高度引入电位高度。 观看图片,回 通过美景的引入,吸
二、讲授新课
答问题。
引学生注意力,引入
1、电位的概念:
本课内容
电位:是电路中某点到参考点(零电位点)的电压降,一般
用 V 表示。
电势差与电位能的教案
电势差与电位能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势差与电位能的概念及其单位。
2.掌握在电场中计算电势差的方法,掌握电位能的计算方法。
3.了解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规律。
4.理解电势差与电位能在电场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电势差的概念电势差是指在电场中,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移动带电粒子时,所需消耗的能量与电荷数之比,也就是单位电荷在电场中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移动所需的能量差。
2.电势差的计算电势差的计算公式为:ΔV=V2-V1其中,ΔV表示电势差,V2表示终点电势,V1表示起点电势。
3.电位能的概念电位能是指一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由于位置发生变化而具有的能量。
它与电荷量、电势差有关。
4.电位能的计算电位能的计算公式为:W=qΔV其中,W表示电位能,q表示带电粒子的电荷量,ΔV表示电势差。
5.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规律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受到电场力的作用,根据库仑定律,电荷在电场中的受力方向与电场强度方向相同或相反,大小与电荷量和电场强度的乘积成正比。
6.电势差与电位能在电场中的应用电势差与电位能在电场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通过计算电位差可以了解带电粒子的能量变化情况,可以预判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通过电势差可以计算电荷在电场中移动的速度,可以估计电荷穿过介质的条件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解析电势差与电位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演示电场中电荷的运动规律,帮助学生理解电势差与电位能的相关概念。
接下来,老师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教学内容可以包含通过电位差计算带电粒子的能量变化情况,实验操作可以展示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方向等。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电势差、电位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规律,电势差与电位能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
通过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电势差与电位能的相关概念,还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场的运动规律以及电势差与电位能的应用。
电位分析法教案
第十一章电位分析法一.教学内容1.电位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2.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基本结构、类型、响应机理、特性参数以及相关的计算3.电位分析的方法及应用二.重点与难点1.膜电位及离子选择电极电位的产生及表达式2.各类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响应机理,p H玻璃电极尤为重要3.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特性参数,尤以电位选择性系数为重要4.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应用三.教学要求1.牢固掌握电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2.较好掌握离子选择电极的基本结构、各类电极的响应机理3.深刻理解电位选择系数的意义及相关运算4.掌握用电位法测定某些物理化学常数5.能根据分析对象,选择合适的电极加以应用6.了解一些新类型的电极四.学时安排4学时电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电位分析法是利用电极电位与溶液中待测物质离子的活度(或浓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的一种电化学分析法。
N e rn s t方程式就是表示电极电位与离子的活度(或浓度)的关系式,所以Ne r n s t方程式是电位分析法的理论基础。
电位分析法利用一支指示电极(对待测离子响应的电极)及一支参比电极(常用S C E)构成一个测量电池(是一个原电池)。
在溶液平衡体系不发生变化及电池回路零电流条件下,测得电池的电动势(或指示电极的电位)E=φ参比-φ指示由于φ参比不变,φ指示符合N e r ns t方程式,所以E的大小取决于待测物质离子的活度(或浓度),从而达到分析的目的。
电位分析法的分类和特点1. 电位分析法的分类•直接电位法――利用专用的指示电极――离了选择性电极,选择性地把待测离子的活度(或浓度)转化为电极电位加以测量,根据N e rn s t方程式,求出待测离子的活度(或浓度),也称为离子选择电极法。
这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才发展起来的一种应用广泛的快速分析方法。
•电位滴定法――利用指示电极在滴定过程中电位的变化及化学计量点附近电位的突跃来确定滴定终点的滴定分析方法。
电位滴定法与一般的滴定分析法的根本差别在于确定终点的方法不同。
电位的教学设计_
电路中电位的计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程选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刘志平主编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器专业教材《电工技术基础》。
本节课是第二章《直流电路》第5节《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
在学习本节课前,我们已经学习了电路的基本概念,已经熟练掌握了欧姆定律(包括全电路的欧姆定律),对电压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认知和理解,本节内容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个延续和提升,有助于学生对电压和欧姆定律的深入理解。
同时,学会对电路中各点的电位进行计算,也为下一节学习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故本节内容是知识的重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职高生的心理规律逐渐由依赖转向独立,学习方法由模仿转向顿悟,思维方式由形象转向抽象。
学生已初步了解电路、电流、电阻、电压、电能、电功率、电动势等概念,也掌握了全电路欧姆定律、电路的串并联等的相关计算,但职高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目标不明、自信不足、学习能力差等学习困境,给本节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l.了解零电位点的概念。
2.理解并掌握电位和电位的计算。
3.通过对电位的学习,知道电位和电压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科学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新的物理量,体会科学的方法。
2.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电位的意义和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或学习了解电位,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
2.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四、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及其突破方法教学重点:零点电位和电位的关系。
突破方法:学生积极思考,分组讨论,总结归纳,加深理解。
2.教学难点及其突破方法教学难点:对电路中电位的计算。
突破方法:从基本概念到纯电源,纯电阻最后到复杂的电路。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创设情境──问题链接──老师与学生互动──小组自主探究──形成共识,得出结论”的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温故知新:复习上一节的知识,建立和本节内容的桥梁,能够使知识更加连贯,同时起到模块教学的效果。
教案-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
教案授课内容 2.8 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课时安排1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电位的概念,理解零电位的含义及电位与电压的关系。
2、掌握电位的计算方法,理解其求解步骤。
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一题多解的分析思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电工知识的情感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电路中电压方程的表示及有关电位的计算。
教学难点电路的识别,电路中电流参考方向与实际绕行方向的关系判定,电动势极性与绕行方向关系的理解,电压方程的表示及有关电位的计算。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对比分析教学法。
学法指导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听讲提问等方式获取知识。
教学资源电子白板、PPT、周绍敏《电工基础》第二版。
教学结构安排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旧知回顾 1.电路如图所示,已知电源电动势E=12V,内阻r=1Ω,电阻R1=6Ω、R2=8Ω、R3=9Ω,求:(1)电路中的电流I;(2)R2两端的电压U2。
2.如何确定电阻和电源两端电压的大小和极性?教师将题目投到大屏,学生思考,举手回答。
设计意图:新知探究之取“—”;电源两端电压降方向与路径绕行方向一致时,选取“+ ”号反之取“—”(4)求解路径中所有元件的电压,并求出它们的代数和。
模块四:例题探究【例】如图2-28 所示电路,已知:E1 = 45 V,E2 = 12 V,电源内阻忽略不计;R1 = 5 Ω ,R2 = 4 Ω ,R3 = 2 Ω。
求B、C、D 三点的电位V B、V C、V D。
第一步,由图中可以直接看出,A点接地,所以选择A点选为参考点。
第二步,标出电流方向逆时针,标出各电压降的极性如图所示。
因为这是一个闭合回路。
所以要先求出电路中的电流I。
即:第三步,选择绕行路径,表示各电压降;第四步,计算电压降的代数和。
V B= − IR1 =-3A ×5Ω= −15V或:VB= −E1+R3I+E2+R2I = −15VV C= − R1I + E1= 30 V或:V C = R3I+E2+R2I = 30VV D = E2+ IR2 = 24 V或:V D= −R3I+E1− R1I=24VU BD = V B-V D = —15V—24V = —39V结论1:电路中某点的电位与所选择的绕行路径无关。
电位教案
教案电位与电位的计算李国豪河南医药高级技工学校导入电路中某一元件的工作状态往往可以用其两端的电压来反映,因此电路中电压的计算就显的十分重要。
但是当电路中元件的数目较多时,把所有两点间的电压都表示出来就显得很繁琐,有些情况下是不可能的。
如果用电位表示就会变得简单而清晰。
如右图所示,如果要表示所有两点间的U ab 、U bc 、U cd 、U ac 、U ad 、U bd 但如果选取其中一点为参考点,例如,取d 点为参考点,Ud =0,根据a 、b 、c 三点的电位Ua 、Ub 、就可以比较出每两点间的电压关系。
学习目的:一、了解电位的概念二、理解电位与电压的关系三、掌握电位的计算方法与步骤学习重点与难点:电位的计算方法与步骤一、 电位的概念1、电 位的定 义:电路中某点与参考点之间的电压叫做该点的电位。
2、 参 考 点:计算电位的起点、零电位点。
事先选定的,其它点对比的一种参照,用来判断其它点的电位高低。
其它点的电位比参考点高就是正电位,比参考点低就是负电位。
与运动学中的参照物有相似之处。
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其它物体与参照物比较,如果位置有变化就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是静止的。
3、 参考点的选择:原则上可以任意选取,一般情况下选大地、设备机壳、金属底板或多条支路汇集的公共点。
4、 电位的符号与单位:符号 Ua ;单位 伏特(V ) a 泛指电路中的任一点右图中如果b 为参考点,则b 点的电位:Ub =0;a 点的电位:Ua 就是从a 点到b 点的电压Uab ;c 点的电位:Uc 就是从c 点到b 点的电压Ucb二、 电位与电压的关系(一)、如图所示,以O 为参考点时,则a 与b 点的电位分别为: =Uao Ub =Ubo 表示电场力把单位正电荷从点a 移到点o 所做的功,在数值上等于电场力把单位正电荷从点a 移到点b 所做的功,加上从点b 移到点o 做的功,即: Uao =Uab +Ubo 移项整理得:Uab =Uao -Ubo所以:Uab =Ua -Ub结论:电路中任意两点的电压就等于两点间电位之差,所以电压又称电位差。
电机与电器——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教学教案
§2-8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教学目的:掌握电路中各点电位以及任意两点间电压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电路中各点的电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任意两点是电压的计算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复习导入:由水位、地势高度的参照物引入。
讲授新课:1、零电位:(1)概念:计算电位时的起点;(2)可任意选取;(一般规定大地的电位为零或汇集的公共点)(3)用“┻”表示。
2、电位:某点电位就是该点与零电位点之间的电压。
3、电压:任意两点间的电位之差(电位差)。
4、电位的计算方法:(1)选择零电位点;(2)标出电路中电流的方向,确定各元件两端的电压的正负极性;(3)从待求点通过一定的路径绕到零电位点,则该点的电位即等于沿此绕行路径上所有元件的电压的代数和。
注意:求电压代数和时,沿绕行路径,先遇元件电压极性为“正”时,该元件电压就为“正”值,若先遇元件电压极性为“负”时,该元件电压就为“负”值。
5、两点间电压的计算:从一点绕到另一点所有电压的代数和。
(方法同上(3))例题分析:见课本例题P41页,并引申求解两点间的电压U BD、U CF。
总结:(1)电位的计算与绕行路径无关,但选择不同的零电位点时各点的电位就不同了——电位的相对性。
(2)两点间的电压的计算与零电位点的选择无关——电压的绝对性。
巩固练习:1、课本P46页18、19、20、21。
2、求A点的电位。
课堂小结:1、掌握电位的计算方法;2、会两点间的电压。
布置作业: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2、课堂练习:P46 习题19、20、21;3、全章总复习。
2.5电路中电位的计算1教案
永川工商学校理论课课时计划表课题2.5 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1) 备课时间:年月日注:2课时I dcbE 23 E 13R 13R 23例题2图教 学 过 程 及 达 标 措 施(2)从某点选择一条捷径(元件最少或容易计算的简捷路径)绕至零电位点,计算出选定路径上全部电压的代数和,即为某点的电位。
(3)特别注意:每项电压正负号的选择。
在绕行中,从电源正极到负极,应选取“+”号;反之,则选取“-”号(如图)。
如顺着电流的方向,应选取“+”号;反之,则选取“-”号(如图)。
【例1】 如图所示电路,已知:E 1 = 45 V ,E 2 = 12 V ,电源内阻忽略不计;R 1 = 5 Ω,R 2 = 4 Ω,R 3 = 2 Ω。
求B 、C 、D 三点的电位U B 、U C 、U D 。
解:图中标明A 点接地,故选A 点为参考点(零电位点),先求回路电流I ,电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A 3)245()1245(32121===Ω++-++-V R R R E E IB 点电位:U B = U BA = - R 1I =-3A×5Ω = -15V (另一方向算同)C 点电位:U C = U CA = E 1 - R 1I = 45 - 15 = 30 V (另一方向算同)D 点电位:U D = U DA =E 2 + R 2I = 12 + 12 = 24 V (另一方向算同) 由上例可得结论:电路中某点电位的大小与所选择的路径无关。
为计算简便应选捷径。
【例2】如图所示电路中,R 1=4Ω,R 2=2Ω,R 3=1Ω,E 1=6V ,E 2=3V ,求电路a ,b ,c 中点的电位。
解:选择d 点为参考点。
由全电路欧姆定律可求出闭合电路中电流 A 1)12(3322===Ω++V R E R Ia 点电位V a =U ad =U ac +U cd =-IR 3+E=-1A ×1Ω+6V=5V b 点电位V b =U bd =U bc +U cd =IR 2+E 1=1A ×2Ω+6V=8V c 点电位 V c = U cd = E 1=6VR 1是接地电阻,无电流,故无电压,不用考虑。
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教案
《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教案授课班级:高一机电(1)班时间:2016年11月11日【学科】电工基础【课题】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理解零电位点的概念,会选择零电位点。
2.理解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电位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3.会计算电路中各点的电位和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压。
4.理解电位的高低与绕行方向无关,而与零电位点的选择有关。
【教学重点】1.电位的概念。
2.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和任意两点间电压的计算。
【教学难点】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和任意两点间电压的计算。
【教学方法】类比法、例题解析法、归纳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电路中的每一点都有一定的电位,那么,电路中各点的电位又如何计算呢?新课教学:一、电位教师引导学生与测量的高度进行类比,归纳:1.零电位点:事先指定的计算电位的起点叫做零电位点。
用“┷”表示。
那么,零电位点如何选择呢?2.零电位点的选择教师强调:可以任意选择。
习惯上,常规定大地的电位为零。
也可以是机器的机壳,许多元件汇交的公共点等。
3.电位:教师示右图引导学生分析,归纳:(1)电位:电路中任意一点与零电位点之间的电压(电位差)就是该点的电位。
(2)表示:用“V”表示,如V A 、V B 、V C 、V D 等。
4.电位和电压(电位差)之间的关系:U AB =V A -V B拓展延伸:若V B =0,则V A =U AB ,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电位的概念。
二、电路中各点电位及任意两点之间电压的计算:1.电位的计算:CBADR 2R 1(1)思路:(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只要从电路中的某一点出发,通过一定的路径绕到零电位点,该点的电位就等于此路径上全部电压降的代数和。
(2)电压正负的确定:教师示右图讲授:假定电流的方向水平向左,归纳:电阻两端的电压:绕行方向从正到负取正值,反之取负值。
电源电压:绕行方向从正极到负极取正值,反之取负值。
(3)电位的计算:〖例题〗如右图所示,已知E 1=45V ,E 2=12V ,电源内阻可忽略不计,R 1=5Ω,R 2=4Ω,R 3=2Ω,求B 、C 、D 三点的电位。
《 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我说课的题目是《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它是劳教版的《电工基础》第二章第七节的内容。
第二章是在第一章电路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
其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计算是职教生学习《电工基础》必须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而第七节电位计算又是本章的重中之重,本节课是第三章基尔霍夫定律学习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电子线路的基础。
二、教材处理一个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会灵活处理教材,切忌照本宣科。
本节课教材中设置了两个新知识点,一个是电位的概念,另一个是各点电位计算方法。
电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教学中的难点,而计算各点电位时根据高低电位的方向对电压取值也是一个难点,这样一节课出现了两个难点,让学生在难点的基础上学习难点,显然是难上加难,所以为了分化难点,我把电位的概念放在第一章补充讲解,本节课只学习电位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电路中各点电位及两点间电压的计算方法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
四、教学重点依据本节课在教材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结合大纲精神,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和任意两点间电压的计算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整个新课学习的几个环节都是围绕这一重点展开的。
五、教学难点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当由具体事物引导抽象思维时,抽象思维才容易理解和接受。
而本节知识涉及到的电压的正值方向非常抽象,让学生在此抽象概念的基础上掌握电压的取值,显然是有难度的,所以我认为本节课教学难点是:各段电压的取值(突破难点采用的方法是:分化难点,循序渐进。
先让他们观察比较,再分组讨论、归纳总结。
)六、教学方法遵循新课程改革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学理念,在整个课堂中我采用启发、点拨、分组讨论与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电路中电位的计算 教案8
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解:本例题意在熟悉电子线路的习惯画法和求 复杂电路。 复杂电路。
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根据一般求电位的方法,O点接地,VO=0,从 根据一般求电位的方法, 点接地, , 点接地 O点出发到 点,电位升高 3R4,即VA=I3R4,故应 点出发到A点 电位升高I 点出发到 先求I 时要注意,因为电路图a)是用电子线 先求 3。求I3时要注意,因为电路图 是用电子线 路的习惯画法表示的, 路的习惯画法表示的,若不注意便会很容易产生 这样一种错误:因为C点电位为 点电位为36V,D点电位为 点电位为这样一种错误:因为 点电位为 , 点电位为 12V,所以: ,所以: 36 12
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某点上标着+10V,就是表示该点对参考点电位 , 某点上标着 为+10V,可以认为该点连着电动势为 ,可以认为该点连着电动势为10V电源的 电源的 “+”极,而电源的“-”极则连着电路的参考点 极 而电源的“ 极则连着电路的参考点 );同理 若某点上标着-10V,也可以认为, 同理, (⊥);同理,若某点上标着 ,也可以认为, 该点连着电动势为10V电源的“-”极,而电源的 电源的“ 极 该点连着电动势为 电源的 极则连着电路的参考点。 “+”极则连着电路的参考点。因此,有时在求某 极则连着电路的参考点 因此, 点电位的过程中, 点电位的过程中,遇到要计算一些较复杂电路的 支路电流时, 支路电流时,最好先把那些用电子线路习惯画法 表示的电路画为常规电路,然后再计算。 表示的电路画为常规电路,然后再计算。 举例: 二、举例: 1、求图所示电路中 合上和断开时 点的电 合上和断开时A点的电 、求图所示电路中Q合上和断开时 位VA。
I3 =
R1 + R3 + R4
第一章电位分析法学习教案
1-2
(-)M│Mn+││参比电极(+)
第13页/共45页
第十四页,共46页。
三、参比电极
参比电极是用来(yònɡ lái)提供电位标准的电极
1 电极的电位值已知且恒定 2 受外界影响小
3 对温度或浓度没有滞后现象 4 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SiO Na+ + H+ SiO H+ + Na+
膜
SiOH+ + H2O SiO + H3O+
第24页/共45页
第二十五页,共46页。
相间(xiāngjiàn)电位
外 = k1 + 0.059 lg( a外 / a外) 内 = k2 + 0.059 lg(a内 / a内)
则: 膜 = 外 内
第一章电位(diàn wèi)分析法
会计学
1
第一页,共46页。
电化学分析是利用(lìyòng)物质的电学 及电化 学性质 进行的 一类分 析方法 。 电化学分析法的特点(tèdiǎn)是灵敏度 、选择 性和准 确度都 很高, 适用面 广。
一、基本原理
本教材介绍
第1页/共45页
第二页,共46页。
一、基本原理
电极反应: AgCl + e - = Ag + Cl-
半电池符号(fúhào):Ag, AgCl (固) | KCl
电极电位(25℃):
Ag+/Ag
0 Ag+ / Ag
RT F
ln
aCl
平 衡 (pínghéng)时 间 长 应用略少
电压和电位教案
电压和电位教学目的:1、理解电压和电位的概念2、理解电压和电位的关系教学重点:电压、电位的计算,电压和电位之间的关系和区别教学方法:PPT 和板书教学内容:一、电压电压的概念:A 、B 间的电压UAB 在数值上等于电场力把电荷由A 点移动到B 点所做的功W 与被移动电荷电荷量q 的比 q W U AB AB =UAB ————A 、B 两点间的电压,单位伏【特】,符号 V WAB ————电场力将电荷q 从A 移动到B 所做的功,单 位是焦【耳】,符号 Jq ————电荷的电荷量,单位库【仑】,符号 C 常用电压单位还有: 千伏(kV ) 和 毫伏(mV )VkV 3101= mV V 3101=二、电位 1、 电位的概念:正电荷在电路中某点所具有的能量与电荷所带电荷量的比。
2、参考点:确定某点电位的大小,一般设该点电位为零。
3、电路中A、B两点间的电压等于A、B两点间的电位差UAB = V A —VB三、电压和电位的关系1、电压和电位都是反映电场或电路能量特性的物理量,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电位是相对的,它的大小与参考点的选择有关;电压是不变的,它的大小与参考点的选择无关。
电位的参考点可任意选择,但一个电路中只能有一个参考点。
2、电路中某点的电位等于该点——参考点之间的电压。
3、电路中任意两点间的电压等于两点间的电位差四、计算举例五、小结:1、电压:电场力把单位正电荷从电场中a点移动到b点,电场对电荷做的功,用Uab表示。
2、电位等于电场力将单位正电荷从该点移动到参考点所做的功。
3、电压与电位的关系:电路中任意两点间的电压就等于两点间的电位之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电子 年级 电工基础学科 第二章第八节 电路中各点电
位的计算
导 学 案
编写人: 苏伟伟 审核人: 陈建宏 时间 2013 年 11 月 2 日 授课人 苏伟伟
课型 研习课
授课学时 1课时 学 科 《电工基础》
授课班级
13电子班
课 题
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掌握零电位的含义与选择。
2、掌握电路中各点电位以及任意两点间电压的计算。
能力目标
1、教会学生一题多变的思想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的情感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 点 1、零电位的选择。
2、电位的概念。
3、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和任意两点间电压的计算。
难 点
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和任意两点间电压的计算。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讲练结合
教学准备 分析教材、分析学生、选择教法、制作多媒体课件。
江苏省阜宁 中等专业学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如何求解电路中两点间的电压?
已知:E=12V ,R 1=1Ω,R 2=2Ω,R 3=3Ω,电源内阻不
计,求U 1,U 2,U 3
思考:当我们将D 点接地的时候,电路中两点间的电压又该如何变化? 二、新课 1、零电位点 (1)定义 (2)选择方法 2、电位的定义,符号,单位 例1:如图所示电路中,U AO =2V ,U BO =-7V ,U CO =-3V ,
试求A 、O 、B 三点的电位?
提问
引入课题
强调
解析
回答练习 思考 理解 练习
3R 2R 1
R E
C B A
D 3R 2
R 1R E C B
A D
例2:求a ,b 两点间的电压
注意:每一项电压的正、负值
1、在绕行过程中从正极到负极,此电压便是正的
2、反之从负极到正极,此电压则是负的
例3:U 1=2V,U 2=4V,U 3=6V ,求V C ,V B ,V A
总结:电路中电位的计算方法
1、确认电位参考点的位置(即零电位点);
2、确定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和各元件两端电压的正、负极性;
3、从被求点开始通过一定的路径绕到电位参考点,则该点的电位等于此路径上所有电压降的代数和。
例4:如图所示电路,已知:E 1=45V ,E 2=12 V ,电源内阻忽略不计,R 1=5Ω,R 2=4Ω,R 3=2Ω。
求B 、C 、D 三点的电位 V B 、V C 、V D 。
解析 分析
提问分析
提问分析 理解
小组讨论 练习 练习
I
Uab=
a b
R a
I
b
R Uab=
Uab=
a
b
E
Uab=
3
R 2
R 1R E
C
B
A
D
假如,以E点为电位参考点,则B、C、D三点的电位又该是多少呢?
结论:
(1)电路中两点间的电位差(即电压)是绝对的,不随电位参考点的不同发生变化,即电压值与电位参考点无关;(2)而电路中某一点的电位则是相对电位参考点而言的,电位与参考点有关。
课堂小结:
1、零电位:计算电位的起点,V=0;
2、零电位的选择:可以任意选择,通常设以接地点。
3、电位:电路中该点与零电位点之间的电压称为该点的电位。
(符号:V 单位:伏特)
4、电位与电压关系U
AB =V
A
-V
B
5、电位的计算提问分析
解析
总结
练习
讨论
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