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微格教学教案

合集下载

数学微格教案

数学微格教案

数学微格教案教案主题:数学微格教案目标:1. 学习和掌握微分公式。

2. 练习应用微分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微分公式。

2. 进行微分计算。

3. 应用微分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微分公式的应用。

2. 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数学练习册。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导数的概念和性质。

2. 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微分公式的概念和用途。

第二步:学习微分公式1. 介绍常用的微分公式,如基本函数的微分、乘积法则、商法则、复合函数的微分等。

2. 通过实例演示微分公式的应用。

3. 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微分公式的掌握。

第三步:应用微分公式解决实际问题1. 随机抽取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应用微分公式解决。

2. 分组讨论和汇报解题思路和结果。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第四步:巩固练习1. 发放练习册,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2. 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五步:总结与评价1. 结合本课学习的内容,学生自主总结微分公式的应用方法。

2. 点评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肯定和建议。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学习微分公式的推导过程。

2. 提供更复杂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应用和研究。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讲解微分公式和练习巩固,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微分公式的内容和应用范围,让学生能够更熟练地运用微分公式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微格教案模板初中数学

微格教案模板初中数学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所学的数学概念和原理。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 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

-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本节课所学的数学概念和原理。

-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复杂数学概念和原理。

- 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课件、教具、实验器材等。

- 设计合理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2. 学生准备:- 预习本节课所学内容,了解相关知识。

- 准备实验器材,如计算器、几何模型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旧知:通过提问、抢答等方式,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入新课:结合生活实例,引出本节课所学的数学概念和原理。

(二)新课讲授1. 讲解概念:详细讲解本节课所学的数学概念,强调重点和难点。

2. 举例说明: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原理。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三)课堂练习1. 基础练习: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基础练习,巩固知识点。

2. 提高练习:通过提高难度,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总结方法:总结本节课所用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五)布置作业1. 基础作业: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基础作业,巩固知识点。

2. 提高作业:布置提高难度的作业,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学生的掌握程度。

2. 教学方法:总结本节课所用的教学方法,探讨如何改进教学策略。

数学初中微格教案

数学初中微格教案

数学初中微格教案一、教学内容课题:《勾股定理》年级:八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勾股定理的推导及应用。

难点: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引导学生思考:这个现象是否具有普遍性?2. 自主探究(1)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已知的直角三角形,总结勾股定理。

(2)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展示探究成果。

(3)师生共同总结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3. 巩固新知(1)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如: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3cm和4cm,求斜边的长度。

(2)进行课堂练习,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

4. 拓展与应用(1)让学生思考: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5.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巩固新知,拓展与应用,使学生掌握了勾股定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练习环节,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课堂管理方面,还需加强,以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初中数学微格教学教案模板

初中数学微格教学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核心数学概念和原理。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进行问题分析。

-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体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

- 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和技能。

2. 教学难点:- 学生在理解和应用知识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道具、相关教学视频等。

- 设计好教学环节和活动,确保教学过程顺利。

2. 学生准备:- 学生提前预习本节课内容,做好学习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 利用问题、故事、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5分钟)- 教师讲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小组合作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练习环节(10分钟)-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独立完成练习。

4. 应用环节(10分钟)- 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 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5. 总结环节(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学习方法。

-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学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2. 教师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

3. 小组评价:- 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促进团队合作。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 学生反思:-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自己的不足,努力提高。

七、教学资料1. 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相关教材等。

初中微格教学教案模板数学

初中微格教学教案模板数学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微格教学,使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知识点)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

(2)回顾旧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讲解(知识点)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

(2)结合实例,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3)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学生练习(1)设计针对性练习,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和难点。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5. 作业布置(1)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作业要求:独立完成,按时提交。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

2. 练习情况:检查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的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以下为具体的教学内容示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性质和求解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性质和求解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通过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微格教案初高中数学

微格教案初高中数学

微格教案初高中数学
教学目标:
1. 了解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微积分的基本运算规则;
3. 能够应用微积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微积分的定义;
2. 微积分的导数和积分;
3. 微积分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掌握微积分的基本概念;
2. 熟练运用微积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课件或教科书;
2. 黑板和彩色粉笔;
3. 准备丰富的例题。

教学过程:
1. 引入微积分概念:通过引入导数和积分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微积分的基本概念;
2. 探讨微积分的基本规则:讲解微积分的基本运算规则,并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
3. 应用微积分解决问题: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如何应用微积分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并就难点问题展开讨论;
5. 总结与拓展:对微积分的概念和原理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拓展更深入的微积分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展开讲解,通过例题和实际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微积分的应用和意义。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熟练地运用微积分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微格教学教案设计数学

微格教学教案设计数学

微格教学教案设计数学老师依据教学的需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把教材中有关圆柱的提积的应用所呈现的内容变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变书本学问为生活中的学问。

下面是我整理的微格教学教案设计数学5篇,欢迎大家阅读共享借鉴,盼望大家喜爱,也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微格教学教案设计数学1本节课中老师没有过多地教同学,而让同学回归到生活原形中去,应用所学的学问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原来很枯燥的圆柱的体积应用的题材生活化,增加了同学的信息量,提高了同学体会数学神秘的乐观性。

同学体会到了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问才是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金钥匙”。

通过查找这些信息背后的信息,同学把握了学问、形成了技能。

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以及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但在本节课中也有不足的地方,如①由于中心问题空间较大,具有挑战性,中下等同学自主探究有肯定的难度;②实践中,同学独立思索和小组争论花时间太多,影响了后面的教学,这都是以后在教学中应留意的问题。

总之,随着数学的进展,数学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作为老师的我们,应当供应给同学充分的机会,让同学运用已学过的数学学问解决问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进展同学的思维力量,用数学的眼光去感知、去观看、去应用。

微格教学教案设计数学2一、让同学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同学生活环境、学问背景亲密相关的、又是同学感爱好的学习情境,让同学在观看、操作、猜想、沟通、反思等活动中体会数学学问的产生、形成与进展的过程,获得乐观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气,同时把握必要的基础学问与基本技能。

在本节课中,我给同学创设了生活情景(装在杯子中的水的体积你会求吗?)同学听到老师提的问题训在身边的生活中,颇感爱好。

同学经过思索、争论、沟通,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而且此环节还自然渗透了圆柱体(新问题)和长方体(已知)的学问联系。

在此基础上老师又进一步从实际需要提出问题:假如要求某些建筑物中圆柱形柱子的体积,能用刚才同学们想出来的方法吗?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同学从问题中思索寻求一种更广泛的方法来解决圆柱体体积的欲望。

微格教学教案初中数学教案

微格教学教案初中数学教案

微格教学教案初中数学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数学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学会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

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相似图形,引导学生发现相似图形的特征。

2. 学生举例说明相似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 讲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3)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3. 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AA相似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SSS相似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思路,教师进行点评。

四、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解题过程。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练习题的正确率。

3. 学生对相似三角形性质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相似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拓展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学数学微格教学教案两篇

中学数学微格教学教案两篇

中学数学微格教学教案两篇篇一:中学数学微格教学教案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性质学科:数学年级:七年级日期:课题: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性质训练技能:讲解技能主讲人:3分钟老师首先把自己的课件打开,然后让同学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我们将要上的相关内容,明确我们的上课目标。

然后我们进入上课环节。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下面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形状,和物体。

在这个图形中,我们来找一找哪些是四边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然后其发现他们之间的相关联系。

那么我们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呢?——引入问题,让同学们去思考。

总结: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Parallelogram)。

平行四边形用“ ”表示,如下图,平行四边形ABCD 记作“ABCD ”。

大家可以思考、讨论一下“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想象我们生活中的各种情境。

问题情境创设问题解答概念总结再次提出问题倾听、想象观看屏幕中的图思考并尝试倾听、回忆、领会思考、讨论、看书利用PPT展示有具体图形,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翻页显示出需要的图,在图的旁边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思考。

PPT展示相关概念提出问题与解答问题的长度,称为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公式:周长=(边长+边长)×2 即:C=2(a+b)提出相关练习题:例:如图,小明用一根36m长的绳子围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场地,其中一条边AB长为8m ,其他三条边长为多少?然后找学生来解题。

然后还是通过实验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我们通过数数小方格子来确定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求法。

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面积=底×高提出相关练习题:篇二:学生微格教学教案说明:微格教案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

表达应具体、确切,不贪大求全,便于评价。

(2)教师的教学行为。

按教学过程,写出讲解、提问、演示等教师的活动。

(3)应用的教学技能要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某种行为可以归入某类技能,应在对应处注明。

微格教学教案(10篇)

微格教学教案(10篇)

微格教学教案(10篇)微格教学教案篇一微格教学教案篇八(回放3分钟)指导教师与听课学生点评(2分钟):以算帐的方式提问,一可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二可化繁为简,抽出本文的关键内容,使学生很快整体把握全文,三可自然地引出下文对“情节安排的巧妙”这一特点的探究。

(回放4分钟)指导教师与听课学生点评(3分钟):以陈奂生向老婆算帐时,他老婆的惊讶导入,通过扮演,让学生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走进故事,使复述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从而不知不觉地揭示出本文的情节特点。

由于问题设计得好,学生参与热情很高,显示了很强的互动性。

教师与学生点评(2分钟):通过让学生扮演陈奂生,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走进故事,与陈奂生的老婆对话的方式进行提问设计,设计的问题富有层次感,使学生能自如地体验主人公的特殊复杂的心理,从而准确地把握了陈奂生这一人物的形象及其意义。

“提问技能训练”微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培训提问技能。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1、教师说明教学目的和任务,安排训练程序,说明评价标准。

2、学生进行提问技能训练。

3、听课学生按要求对参与训练的同学进行评价。

4.教师评价、小结。

附:提问技能训练标准提问确实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引向要学习的内容上。

主问题能准确体现教学目标,关键问题能突出重点、难点和训练要点。

3、提问框架合理,能体现教材结构。

4、问题排列的序列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了。

5、提问类型多样灵活,能调动各种层次的学生参与应答。

6. 对学生的应答分析准确,反应迅速,评价得当。

7. 提问的频率和时机适度、适时。

8、提问态度亲切,表述清楚、明白,停顿合适。

附件:导入技能教案(样例)概率微格教案篇九《随机事件与概率》微格教案今天我所要训练的技能是导入技能的故事导入技能。

我的教学片段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第一节——随机事件与概率。

由于我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从知识基础方面来看,中学生在小学学习分数时已经初步接触过概率,但由于概率的内容比较抽象,中学生直观能力强但抽象能力较差,所以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的导入采用故事导入技能。

微格教学高中数学教案

微格教学高中数学教案

微格教学高中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微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 掌握微分在数学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3. 提高学生的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微分的定义和性质;
2. 微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2. 利用微分求解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导数的概念和性质,然后引出微分的定义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30分钟)
1. 微分的定义和性质:给出微分的定义,讲解微分的性质和常见公式。

2. 微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实际问题为例,讲解如何利用微分求解最优化问题、极值问题等。

三、课堂练习(15分钟)
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微分方法进行求解。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微分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如物理学、经济学等。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作业,巩固学生对微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微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能够将微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在后续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加深对微分的理解,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微格教学教案模板初中数学

微格教学教案模板初中数学

#### 教学年级:初中#### 科目:数学#### 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执教教师:[教师姓名]####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并能熟练运用四舍五入规则。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 教学重点:1. 理解四舍五入的概念。

2. 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 教学难点:1. 灵活运用四舍五入规则。

2. 对不同精度要求的近似数进行准确计算。

####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小黑板或白板。

3. 小组活动材料(如计算器、纸笔等)。

####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习的四舍五入规则。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20分钟)1.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计算器、纸笔等材料。

- 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如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并记录讨论结果。

2. 展示交流:- 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点评和补充。

3. 教师讲解:- 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讲解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强调四舍五入规则。

-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课堂练习:- 教师出示几个不同精度要求的小数,让学生独立完成求近似数的计算。

- 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2. 小组合作练习:- 教师出示一组小数,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求近似数的计算。

- 小组内互相检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四舍五入规则和求近似数的方法。

2. 学生回顾课堂所学,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解答。

五、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提交作业。

微格教案模板范文初中数学

微格教案模板范文初中数学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和基本解题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为《初中数学》中“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一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2. 教学难点:一次函数图像的绘制及解析几何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一次函数的定义。

(2)提出问题:如何用图像表示一次函数?2. 讲授新课(1)一次函数的概念:y=kx+b(k≠0,k、b为常数)。

(2)一次函数的图像:直线。

(3)一次函数的性质:①当k>0时,y随x增大而增大;②当k<0时,y随x增大而减小;③当k=0时,y为常数。

(4)一次函数图像的绘制:以x、y为坐标轴,确定两点(0,b)和(-b/k,0),绘制直线。

3. 小组合作、探究活动(1)分组讨论:如何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求出函数的解析式?(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练习巩固(1)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拓展延伸(1)探讨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结合解析几何,研究一次函数与直线的关系。

6. 总结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一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精神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准确性和完成度。

3. 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1. 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如何?2.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4. 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初中数学微微格教案

初中数学微微格教案

初中数学微微格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几何》第五章第二节《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相似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学习更高年级数学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2. 难点:相似三角形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

五、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直尺、圆规。

学具:笔记本、彩笔。

六、教学媒体大屏幕、实物投影、黑板。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两组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似性。

提问:这两组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二)探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 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教师引导学生使用三角板和直尺,自己动手拼出相似三角形,观察对应角是否相等。

学生分组讨论后,教师总结出性质1。

2. 性质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圆规和直尺,自己画出相似三角形,测量对应边的长度,观察是否成比例。

学生分组讨论后,教师总结出性质2。

(三)应用拓展教师给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例如: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30°,AB=3,求BC的长度。

学生独立解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四)总结反馈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及应用。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给出评价和建议。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合作学习、实践操作等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微格教案初中数学模板范文

微格教案初中数学模板范文

一、课题名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方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规律。

(2)运用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勇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并能求解方程。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练习题等。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点,准备好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性质。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应用吗?举例说明。

(二)探究新知1. 小组合作,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规律。

(1)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数量关系。

(2)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3)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

2. 教师讲解,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步骤。

(三)巩固练习1. 完成多媒体课件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辅导。

(四)实际问题解决1. 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步骤。

2. 强调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

七、板书设计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 确定未知数2. 列方程3. 解方程4. 检验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实际问题解决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入微格教案数学初中

导入微格教案数学初中

导入微格教案数学初中年级:初中八年级学科:数学教材:《数学》八年级下册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发现并理解勾股定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图形进行推理和论证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1. 勾股定理的定义及证明。

2. 勾股定理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勾股定理的发现历程,引导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

2. 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勾股定理吗?它是什么?”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 引导学生观察直角三角形,提问:“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和斜边之间有什么关系?”激发学生的思考。

二、探究(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2.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引导他们运用几何图形进行推理和论证。

3. 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证明方法,讨论各种证明方法的优缺点。

三、讲解(15分钟)1. 教师总结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强调证明的关键步骤和思路。

2. 讲解勾股定理的应用,如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等。

四、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对勾股定理的理解。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勾股定理的定义、证明和应用。

2. 强调勾股定理在数学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几何图形进行推理和论证的能力。

3.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数学微格教案高中

数学微格教案高中

数学微格教案高中
教学内容:微分法在相关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微分法在相关问题中的应用,能够应用微分法解决相关问题,并能够利用微分法计算相关量的变化率。

教学重点和难点:微分法在相关问题中的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需要掌握如何建立问题模型,如何利用微分法解决问题,并且要理解微分代表什么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和案例,确保学生能够实际操作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1. 引入问题: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微分法在相关问题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教师讲解微分法在相关问题中的基本概念,包括相关变量、相关函数、偏导数等内容。

3. 案例分析:教师给出一些相关问题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并应用微分法解决问题。

4. 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微分法在相关问题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5. 练习训练: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提高: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微分法在相关问题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初中数学微格教学教案

初中数学微格教学教案

初中数学微格教学教案【篇一:一元一次方程微格教案】【篇二:初中数学青年教师微格教学比赛的通知】初中数学青年教师微格教学比赛的通知一、指导思想:引导新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促进新教师在新课程的改革实践中,研究新课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同时在活动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二、参赛人员要求: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参加工作5年之内(含5年)的教学一线的新教师。

三、比赛内容: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13——16册内容。

四、比赛要求:参赛教师准备要求内容范围以内的一课时教案3份,正式比赛当天上交。

比赛时教师选取自编教案中的片段(10分钟内容)模拟课堂进行课堂教学。

10分钟教学片段后教师对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进行答辩(答辩时间5分钟)。

五、比赛评分标准:见附件一表格。

六、参赛报名时间:七、具体比赛时间:具体比赛时间为2010年10月26日下午14:00。

附件一:【篇三:微格教学的特点及教学模式】微格教学的特点及教学模式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意为微型化教学,又被称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录像反馈教学”等。

“微”是指微型、片断或小步的原则;“格”有定格、定局、规格、一定量的含义。

所谓微格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利用现代的录音、录像等设备,帮助被培训者训练某一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它是一个可控制的实践系统,利用这个系统可使师范生和新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

它是建筑在教育理论、视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

微格教学出现于196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爱伦(w.allen)为其创始人,由于微格教学在对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方面的高效率和高质量,这种教学训练方法很快推广到世界各地。

(翟雅丽编著:教师的口语技巧,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p156)一、微格教学的特点微格教学既具有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同时本身又具有鲜明的特点。

微格教案初中数学模板范文

微格教案初中数学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勾股定理的内涵,掌握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勾股定理的内涵,掌握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

2. 教学难点: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展示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和典型例题。

2. 教学工具:直角三角形模型、尺规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勾股定理吗?请简要介绍一下。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勾股定理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定理,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二)新课讲授1. 教师展示直角三角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三边之间的关系。

2. 学生通过观察,提出猜想: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验证,得出勾股定理的结论。

4. 教师讲解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理解勾股定理的来源。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勾股定理的内涵和推导过程。

2.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疑问。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搜集与勾股定理相关的数学趣闻,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让学生理解了勾股定理的内涵和推导过程,达到了教学目标。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在课后作业环节,要求学生搜集与勾股定理相关的数学趣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微格教案模板范文初中数学

微格教案模板范文初中数学

课题: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一次函数图像的基本形状和性质,掌握一次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 一次函数图像的基本形状和性质。

2. 一次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一次函数图像的斜率和截距对图像的影响。

2. 掌握一次函数图像的绘制技巧。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绘图工具(如直尺、圆规等)3. 一次函数图像的相关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方程,那么你们知道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吗?2. 引导学生回顾一次函数的定义和一般形式。

3.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探究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二、新课讲授(25分钟)1. 一次函数图像的基本形状和性质- 展示一次函数图像的典型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 引导学生总结一次函数图像的基本形状和性质,如:图像是一条直线,斜率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截距表示直线与y轴的交点等。

- 通过实例讲解斜率和截距对图像的影响。

2. 一次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 讲解绘制一次函数图像的基本步骤:确定两个点(截距和斜率对应的点),画直线。

-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绘制过程,并现场演示。

- 学生练习绘制一次函数图像。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一次函数图像的绘制练习题。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一次函数图像的基本形状和性质。

2. 提出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思考:一次函数图像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了一次函数图像的基本形状和性质,以及绘制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微格教学教案
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性质学科:数学年级:八年级
课题: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性质训练技能:讲解技能主讲人:陈书军
训练目标1、学会使用联想与结合生活世纪的方式进入新课知识的学习;
2、掌握讲解的一般程序和结构,能够结合实例充分剖析知识点。

教学目标1、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并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


2、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相关性质,能够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题。

时间分配教师言行教学技能学生言行教学媒体
3分钟老师首先把自己的课件打开,然后
让同学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我们将要
上的相关内容,明确我们的上课目
标。

然后我们进入上课环节。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下面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形
状,和物体。

在这个图形中,我们
来找一找哪些是四边形,哪些是平
行四边形然后其发现他们之间的相
关联系。

那么我们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
平行四边形呢——引入问题,让同
学们去思考。

总结: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
形是平行四边形(Parallelogram)。


行四边形用“ ”表示,如下图,
想象我们生活中
的各种情境。

问题情境创设
问题解答
概念总结
再次提出问题
倾听、想象
观看屏幕
中的图思
考并尝试
倾听、回
忆、领会
思考、讨
论、看书
利用PPT展
示有具体图
形,加深学生
的理解与记

翻页显示出
需要的图,在
图的旁边提
出问题,鼓励
学生思考。

PPT展示相关
平行四边形ABCD 记作“ABCD ” 。

大家可以思考、讨论一下“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其他方法”概念
提出问题与解答问题
6分钟我们今天要讲的平行四边形的的概
念就可以非常顺利的帮我们解决我
刚刚的问题。

那么平行四边形有那些相关的性
质呢
然后老师用一个小实验来展示平行
四边形有那些性质。

让同学们在直
观的试验中理解和记住平行四边形
的的相关性质。

得出结论:
结论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引导学生观察与
是考
得出结论
跟着老师
的实验进
行思考
记笔记、自
己动手画
PPT展示相关
性质,以及求
解过程。

结论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大家都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了,那么如何利用它呢
我们接下来来思考一下,如何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快速的求出平行四边形的的周长与面积呢
首先我们先做一个滚球实验:
并观察通过滚球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吗
结论:由小球绕图形滚过一周的长
度,称为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公式:
周长=(边长+边长)×2
即:C=2(a+b)
提出相关练习题:
例:如图,小明用一根36m长的绳子围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场地,其中一条边AB长为8m ,其他三条边长为多少
然后找学生来解题。

然后还是通过实验来求平行四边形提出问题
释疑
小结并设置题目
加深理解与应用。

提问,师生互动
提问、师生互动

思考
倾听、理
解、应用
思考问题,
并开始准

PPT展示实验
的过程。

PPT展示下个
例子
同步显示答

显示问题
画出图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