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强化作业26

合集下载

世纪金榜人教版高三第一轮复习物理套题 课时提升作业 三 1.3【含解析】

世纪金榜人教版高三第一轮复习物理套题 课时提升作业 三 1.3【含解析】

课时提升作业三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

1~7题为单选题,8~10题为多选题)1.(2016·梅州模拟)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可知()A.第4 s初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2 m/s2B.前8 s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32 mC.在0~4 s内与4~6 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相反D.在0~4 s内与4~6 s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解析】选B。

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第4s初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m/s2=1 m/s2,故A错误;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代表位移,前8 s内物体运动的位移x=×(4+8)×4 m+×8×2 m=32 m,故B正确;在0~4 s内与4~6 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都为正,方向相同,故C错误;在0~4 s内的平均速度v1=m/s=6 m/s,4~6 s内的平均速度v2=m/s=4 m/s,故D错误。

2.(2016·揭阳模拟)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对线段OA、AB、BC、CD 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A段运动最快B.AB段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C.CD段表示的运动方向与初始运动方向相反D.运动4 h后汽车的位移大小为30 km【解析】选C。

因为s-t图线的斜率等于汽车的速度大小,故由图线可看出CD段汽车运动得最快,选项A错误;AB段汽车处于静止状态,选项B错误;因为斜率的符号代表运动的方向,故CD段表示的运动方向与OA段方向相反,故选项C正确;运动4 h后汽车的位移大小为零,选项D错误。

故选C。

3.(2016·肇庆模拟)四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B.这四辆车均从静止开始运动C.在0~t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距最远D.在0~t2时间内,丙、丁两车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解题指导】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两点:(1)在位移—时间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图象的交点表示位移相等。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时强化作业23-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新人教版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时强化作业23-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新人教版

课时强化作业二十三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 (2016届安徽皖南八校联考)如图1所示, 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 用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 利用此装置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已准备的器材有打点计时器(带导线)、纸带、复写纸、带铁夹的铁架台和带夹子的重物, 此外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A. 直流电源、天平及砝码B. 直流电源、毫米刻度尺C. 交流电源、天平及砝码D. 交流电源、毫米刻度尺(2)安装好实验装置,正确进行实验操作,从打出的纸带中选出符合要求的纸带,如图2所示.图中O 点为打点起始点,且速度为零.选取纸带上打出的连续点A、B、C、…作为计数点,测出其中E、F、G点距起始点O的距离分别为h1、h2、h3.已知重锤质量为m,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计时器打点周期为T.为了验证此实验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需要计算出从O点到F点的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p=________,动能的增加量ΔEk=________.用题中所给字母表.).(3)(多选)实验结果往往是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略大于动能的增加量, 关于这个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该误差属于偶然误差B. 该误差属于系统误差C. 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该误差D. 可以通过减小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的影响来减小该误差(4)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重锤增加的动能略小于重锤减少的重力势能,于是深入研究阻力对本实验的影响.他测出各计数点到起始点的距离h,并计算出各计数点的速度v,用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出v2­h图线,如图3所示.图象是一条直线,此直线斜率的物理含义是________.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m/s2,由图线求得重锤下落时受到阻力与重锤所受重力的百分比为=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解析: (1)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才可以正常工作;实验中重锤下降的高度可以通过刻度尺测量纸带上点与点间的距离得到;瞬时速度可以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通过纸带上两点的距离, 求出平均速度, 进而得到瞬时速度;纸带上相邻两计时点的时间间隔已知, 所以不需要秒表, 重锤的质量可以不测, D选项正确.(2)从O点到F点的过程中, 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p=mgh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得, F点的瞬时速度: vF= , 动能的增加量ΔEk= .(3)实验结果往往是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略大于动能的增加量, 这个误差是由于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的存在, 消耗了机械能, 属于是系统误差, 可以通过减小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的影响来减小该误差, B.D 选项正确.(4)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h= mv2得, v2=2gh, 可知图线的斜率等于k=2g, 即直线斜率的物理含义是重锤下落加速度的2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重锤下落过程中, mg-f=ma, 解得f=mg-ma=m , = , 根据图象可知, 斜率k=19.2, 则=2.0%.答案: (1)D (2)mgh2 (3)BD (4)重锤下落加速度的2倍 2.02.(2016届浙江省余姚中学月考)某活动小组利用图甲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钢球自由下落过程中,先后通过光电门A、B,计时装置测出钢球通过A、B的时间分别为tA、tB.用钢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表示钢球球心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测出两光电门间的距离为h,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1)用游标卡尺测量钢球的直径, 读数如图乙所示, 钢球直径为D=________cm.(2)要验证机械能守恒, 只要比较________.A. D2 与gh是否相等B. D2 与2gh是否相等C. D2 与gh是否相等D. D2 与2gh是否相等(3)钢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________(选填“>”或“<”)钢球球心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 由此产生的误差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通过增加实验次数减小.解析: (1)游标卡尺读数的方法是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 不需估读, 故钢球直径为D=0.9 cm+0.05×10 mm=0.950 cm.(2)利用小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来代替瞬时速度, 由此可以求出小铁球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 v= , 由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得, mgh= mD2 , 即比较D2 与2gh是否相等, D选项正确.(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得钢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所以钢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小于钢球球心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 该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由此产生的误差不能通过增加实验次数减小.答案: (1)0.950 (2)D (3)<不能3.(2016届山东省临沂市质检)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钩码A和B分别系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软绳两端,钩码质量均为M,在A的上面套一个比它大一点的环形金属块C,在距地面为h1处有一宽度略比A大一点的狭缝,钩码A能通过狭缝,环形金属块C不能通过.开始时A距离狭缝的高度为h2,放手后,A、B、C从静止开始运动.(1)利用计时仪器测得钩码A通过狭缝后到落地用时t1, 则钩码A通过狭缝的速度为________(用题中字母表示).(2)若通过此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还需测出环形金属块C的质量m, 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则需满足的等式为________(用题中字母表示).(3)为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有同学提出如下方案:实验时调节h1=h2=h, 测出钩码A从释放到落地的总时间t, 来计算钩码A通过狭缝的速度, 你认为可行吗?若可行, 写出钩码A通过狭缝时的速度表达式;若不可行, 请简要说明理由.解析: (1)钩码A、B的质量相等, 故通过狭缝后, 环形金属块C不能通过, 钩码A、B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公式得, v= .(2)钩码A.B和金属块C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 mgh2= (2M +m) 2.(3)系统在运动过程中, 前一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后一段做匀速直线运动, 通过狭缝时的速度为v, 则h= t1;h=vt2;t1+t2=t, 联立解得, t2= , 下落速度v== .此方法可行.答案: (1) (2)mgh2= (2M+m) 2 (3)可行v=4.(2016届衡水中学第三次调研)通过理论分析可得出弹簧的弹性势能公式Ep= kl2(式中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l为弹簧长度的变化量).为验证这一结论, A、B两位同学设计了以下的实验:①两位同学首先都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将一根轻质弹簧竖直挂起, 在弹簧的另一端挂上一个已知质量为m的小铁球, 稳定后测得弹簧伸长d.②A同学完成步骤①后, 接着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 将这根弹簧竖直地固定在水平桌面上, 并把小铁球放在弹簧上, 然后竖直地套上一根带有插销孔的长透明塑料管, 利用插销压缩弹簧. 拔掉插销时, 弹簧对小球做功, 使小球弹起, 测得弹簧的压缩量l和小铁球上升的最大高度H.③B同学完成步骤①后, 接着进行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 将这根弹簧放在水平桌面上, 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 另一端被小铁球压缩, 测得压缩量为l, 释放弹簧后, 小铁球从高为h的桌面上水平抛出, 抛出的水平距离为x.(1)A.B两位同学进行图甲所示的实验目的是为了确定什么物理量? ________.请用m、d、g表示所求的物理量________________.(2)如果 Ep= kx2成立, A同学测出的物理量x与d、H的关系式是: x=________.B同学测出的物理量x与d、h、l的关系式是: x=________.解析:(1)A、B两位同学进行图甲所示的实验都进行了形变量的测量, 目的是为了确定弹簧的劲度系数. 根据胡克定律得, k== .(2)A同学运用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来测量形变量, B同学运用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并借助于做平抛运动来算出初速度, 从而即可求解水平距离x.对于A同学, kx2=mgH, k= , 联立解得, x= .对于B同学, 初速度v0==l , 得 k 2= m 2, 解得x=l .答案: (1)确定弹簧的劲度系数k k=(2) l5.(2016届衡水中学第三次调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气垫导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当气垫导轨正常工作时导轨两侧喷出的气体使滑块悬浮在导轨上方, 滑块运动时与导轨间的阻力可忽略不计.在气垫导轨上相隔一定距离的两处安装两个光电传感器A、B, 滑块P上固定一遮光条, 若光线被遮光条遮挡, 光电传感器会输出高电压, 两光电传感器采集数据后与计算机相连.滑块在细线的牵引下向左加速运动, 遮光条经过光电传感器A、B时, 通过计算机可以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电压U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1)当采用图甲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 滑块P机械能守恒B. 钩码Q机械能守恒C. 滑块P和钩码Q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D. 以上三种说法都正确(2)实验前, 接通电源, 将滑块(不挂钩码)置于气垫导轨上, 轻推滑块, 当图乙中的Δt1________Δt2(选填“>”“=”或“<”)时, 说明气垫导轨已经水平.(3)滑块P用细线跨过气垫导轨左端的定滑轮与质量为m的钩码Q相连, 将滑块P由图甲所示位置释放, 通过计算机得到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若Δt1.Δt2.遮光条宽度d、AB间距L、滑块质量M、钩码质量m 已知, 若上述物理量间满足关系式________, 则表明在上述过程中, 滑块和钩码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4)若遮光条宽度d=8.400 mm, A.B间的距离L=160.00 cm, Δt1=8.40×10-3 s, Δt2=4.20×10-3 s, 滑块质量M=180 g, 钩码Q质量m=20 g, 则滑块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系统势能的减少量ΔEp=________J, 系统动能的增量ΔEk=________J. (g=9.80 m/s2, 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解析: (1)滑块P和钩码Q运动过程中, 细线拉力做功, 各自的机械能不守恒, 但是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故该实验装置验证滑块P和钩码Q组成的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 C选项正确.(2)如果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相等, 即Δt1=Δt2, 说明遮光条做匀速运动, 即说明气垫导轨已经水平.(3)要验证滑块和砝码组成的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 应该求出动能的增加量和重力势能的减小量, 光电门测量瞬时速度是实验中常用的方法. 由于光电门的宽度很小, 可以用很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 vB= , vA= , 系统动能的增加量为ΔEk= (M+m) 2- (M+m) 2.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ΔEp=mgL, 只要mgL= (M+m) 2- (M+m) 2, 即验证机械能守恒.(4)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小量ΔEp=mgL=0.02×9.8×1.60 J=0.314 J. 系统动能的增加量ΔEk= (M +m) 2- (M+m) 2= (0.18+0.02) 2- 2 J=0.300 J.答案: (1)C (2)=(3)mgL= (M+m) 2- (M+m) 2 (4)0.314 0.3006.(2016届牡丹江市第一中学月考)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 m1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 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 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如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 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 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m1=50 g、m2=150 g, 则(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1)在纸带上打下计数点5时的速度v=________m/s.(2)在打下第“0”到打下第“5”点的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ΔEk=________J, 系统势能的减少量ΔEp =________J. (取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10 m/s2)(3)若某同学作出 v2­h图象如图所示, 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m/s2.解析: (1)根据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可以求出打下记数点5时的速度大小, v5== m/s=2.4 m/s.(2)根据物体的初、末动能大小可以求出动能的增加量, ΔEk= (m1+m2)v -0=×(0.05+0.15)×2.42 J=0.58 J.根据物体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之间的关系可以求出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ΔEp=W=(m2-m1)gh=(0.15-0.05)×10×(0.384+0.216) J=0.60 J.(3)根据机械能守恒可知, m2gh-m1gh= (m1+m2)v2, 解得, = gh= , 即 v2­h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重力加速度的一半, 由图可知, 斜率k=4.85, 故当地的实际重力加速度为g=2k=9.7 m/s2.答案: (1)2.4(2)0.580.60(3)9.7。

最新全套物理高考第一轮复习资料课时作业word可修改

最新全套物理高考第一轮复习资料课时作业word可修改

课时作业(一)基本概念1.(11年辽宁模拟)在下面研究的各个问题中可以被看做质点的是()A.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冠军王励勤打出的弧旋球B.奥运会冠军王军霞在万米长跑中C.跳水冠军郭晶晶在跳水比赛中D.研究一列火车通过某一路标的时间2.参照如图所示时间坐标轴,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第2题图A.t2表示时刻,称为第2秒末或第3秒初,也可以称为2秒内B.t2~t3表示时间,称为第3秒内C.0~t2表示时间,称为最初2秒内或第2秒内D.t n-1~t n表示时间,称为第n-1秒内3.(10年山东模拟)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某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位移为零,该质点不一定是静止的B.在某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路程为零,该质点不一定是静止的C.在直线运动中,质点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D.在直线运动中,质点位移的大小一定小于其路程4.(10年浙江模拟)在直线运动中,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大,加速度就大B.物体速度的改变量大,加速度就大C.物体的速度改变快,加速度就大D.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一定为零5.甲、乙两小分队进行代号为“猎狐”的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现代通讯设备,第5题图在屏幕上观察到两小分队的行军路线如图所示.两小分队同时从同一处O出发,最后同时捕“狐”于A点,则()A.两队行军路程x甲>x乙B.两队行军位移x甲>x乙C.两队平均速度v甲=v乙D.两队平均速度v甲>v乙6.甲、乙、丙3人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停在空中B.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匀速上升C.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匀速下降,且v丙>v甲D.以上说法均不对第7题图7.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三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相同B.B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方向与任意时刻瞬时速度方向相同C.到达M点时的瞬时速度一定是A的最大D.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率相同8.为了传递信息,周朝形成邮驿制度,宋朝增设“急递铺”.设金牌、银牌、铜牌三种,“金牌”一昼夜行500里(一里=500m),每到一驿站换人换马接力传递.“金牌”的平均速度()A.与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相当B.与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相当C.与高速公路上汽车的速度相当D.与磁悬浮列车的速度相当9.n辆汽车从同一地点先后开出,在平直的公路上排成一直线行驶.各车均由静止出发先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同一速度v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欲使汽车都匀速行驶时彼此间距均为s,则各辆车依次启动的时间间隔为(不计汽车长度)() A. eq \f(v,2a) B. eq \f(v,a)C. eq \f(2v,a) D. eq \f(s,v)第10题图10.(11年江西模拟)在街头的理发店门口,常可以看到有这样的标志:一个转动的圆筒,外表有彩色螺旋斜条纹,我们感觉条纹在沿竖直方向运动,但实际上条纹在竖直方向并没有升降,这是由于圆筒的转动而使我们的眼睛产生的错觉.如图所示,假设圆筒上的条纹是围绕圆筒的一条宽带,相邻两圈条纹在沿圆筒轴线方向的距离(即螺距)为L=10 cm,圆筒沿逆时针方向(从俯视方向看),以2 r/s的转速匀速转动,我们感觉到的升降方向和速度大小分别为()A.向上10 cm/s B.向上20 cm/sC.向下10 cm/s D.向下20 cm/s11.中国经济的腾飞加快了铁路运输的发展.有一段用固定镜头拍摄的一列动车组视频.小张通过播放该视频来测算机车运行速度.已知机车长度是s,测算的步骤包括第11题图①记下机车头到达观测点的时刻②计算整列车通过观测点所用时间t③在画面上选择一个观测点④用公式v= eq \f(s,t) 计算出机车运行的速度⑤记下机车尾到达观测点的时刻完成测算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12.某同学在百米赛跑中,以6m/s的速度从起点冲出,在50m处的速度为8.2m/s,在他跑到全程的中间时刻t=6.25s时速度为8.3m/s,最后8.4m/s冲过终点,他的平均速度为多大?13.F1是英文Formula One的缩写,即一级方程式赛车,是仅次于奥运会和世界杯的世界第三大赛事.F1赛车的变速系统非常强劲,从时速0加速到100km/h仅需2.3秒,此时加速度仍达10m/s2,时速为200km/h时的加速度仍有3m/s2,从0加速到200km/h再急停到0只需12秒.假定F1赛车加速时的加速度随时间的增大而均匀减小,急停时的加速度大小恒为9.2m/s2.上海F1赛道全长5.451km,比赛要求选手跑完56圈决出胜负.求:(1)若某车手平均时速为210km/h,则跑完全程用多长时间?(2)该车手的F1赛车的最大加速度.第13题图14.(10年全国高考)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m和200m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9.69s和19.30s.假定他在100m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s,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m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100m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100m时最大速率的96%.求:(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课时作业(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B.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C.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不同质量的物体运动规律相同D.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位移与时间成反比2.一个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3.0s速度减为零,若测出它在最后1.0s内的位移是1.0m.那么该物体在这3.0s内的平均速度是()A.1.0m/s B.3.0m/sC.5.0m/s D.9.0m/s3.美国“肯尼迪号”航空母舰上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F18”型战斗机在跑道上加速时产生的加速度为4.5m/s2,起飞速度为50m/s,若该飞机滑行100m时起飞,则弹射系统必须使飞机具有的初速度为()A.30m/s B.40m/sC.20m/s D.10m/s4.一辆汽车由车站开出,沿平直公路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至第10s末开始刹车,再经5s便完全停下.设刹车过程汽车也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加速和减速过程车的加速度大小之比是()A.1∶2 B.2∶1 C.1∶4 D.4∶15.(11年广东模拟)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开出,然后保持匀速运动,最后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从汽车开始运动起计时,表中给出了某些时刻汽车的瞬时速度.根据表中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可以得出()时刻(s),1.0,2.0,3.0,5.0,7.0,9.5,10.5速度(m/s),3.0,6.0,9.0,12,12,9.0,3.0 A.汽车加速运动经历的时间为4sB.汽车加速运动经历的时间为5sC.汽车匀速运动的时间为2sD.汽车减速运动的时间为2s6.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伞时,为了保证安全着陆,着陆前最后阶段降落伞匀速下落的速度约为6m/s.空降兵平时模拟训练时,经常从高台上跳下,则训练高台的合适高度约为(g取10m/s2)()A.0.5m B.1.0mC.1.8m D.5.0m7.杂技演员用一只手把四只球依次向上抛出,为了使节目能持续表演下去,该演员必须让回到手中的小球隔一个相等的时间再向上抛出,假如抛出每一个球上升的最大高度都是1.25m,那么球在手中停留的最长时间是(不考虑空气阻力,g取10m/s2,演员抛球同时即刻接球)()A.1/3s B.1/4sC.1/5s D.1/6s8.(11年上海模拟)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第8题图A.火箭在t2t3时间内向下运动B.火箭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v1t1C.火箭上升阶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eq \f(1,2) v2D.火箭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 eq \f(v2,t3)9.有一种“傻瓜”相机的曝光时间(快门从打开到关闭的时间)是固定不变的.为了估测相机的曝光时间,有位同学提出了下述实验方案:第9题图他从墙面上A点的正上方与A相距H=1.5m处,使一个小石子自由落下,在小石子下落通过A点后,按动快门,对小石子照相,得到如图所示的照片.由于石子在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一条模糊的径迹CD.已知每块砖的平均厚度约为6cm.利用这些信息估算该相机的曝光时间最接近()A.0.5s B.0.06sC.0.02s D.0.008s10.为了安全,汽车在行驶途中,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是因为从驾驶员看见某一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反应时间里,汽车仍然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反应距离),而从采取制动动作到汽车安全静止的时间里,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下列给出了某驾驶员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的部分数据,根据分析计算,表中未给数据X、Y应是()速度m/s,反应距离m,制动距离m10,12,2015,18,X20,Y,8025,30,125 A.X=40,Y=24 B.X=45,Y=24C.X=50,Y=22 D.X=60,Y=2211.在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需要精确的重力加速度g 值,g值可由实验精确测定,以铷原子钟或其他手段测时间,能将g值测得很准.具体做法是: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O点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小球又落至原处O点的时间为T2,在小球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点高H的P点,小球离开P点后又回到P点所用的时间为T1,测得T1、T2和H,可求得g等于()A. eq \f(8H,T\o\al(2,2)-T\o\al(2,1)) B. eq \f(4H,T\o\al(2,2)-T\o\al(2,1))C. eq \f(8H,(T2-T1)2) D. eq \f(H,4(T2-T1)2)12.(10年广东模拟)让钢球从某一高度竖直落下进入液体中,图中表示的是闪光照相机拍摄的钢球在液体中的不同位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12题图A.钢球进入液体中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B.钢球进入液体中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C.钢球在液体中所受到的阻力先大于重力,后等于重力D.钢球在液体中所受到的阻力先小于重力,后等于重力13.一些同学乘坐动力组列车外出旅游,当火车在一段平直轨道上匀加速行驶时,一同学提议说:“我们能否用身边的器材测出火车的加速度?”许多同学参与了测量工作,测量过程如下:他们一边看着窗外每隔100m的路标,一边用手表记录着时间,他们观测到从第一根路标运动到第二根路标的时间间隔为5s,从第一根路标运动到第三根路标的时间间隔为9s,请你根据他们的测量情况,求:(1)火车的加速度大小;(2)他们到第三根路标时的速度大小.14.“刹车防抱死”装置是目前一种先进的汽车制动装置,该装置可以保证车轮在制动时不被抱死,使车轮仍有一定的滚动,安装了此装置的汽车在紧急刹车时可获得比车轮抱死更大的制动力,从而使刹车距离大大减小.假设某汽车安装此装置后刹车制动力恒为车重的0.50倍,汽车行驶的速度为72km/h,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40s,试求驾驶员从发现前方情况到车停止过程中,汽车前进的距离.(g取10m/s2)15.辨析题:要求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走完一段直道,然后驶入一段半圆形的弯道,但在弯道上行驶时车速不能太快,以免因离心作用而偏出车道.求摩托车在直道上行驶所用的最短时间.有关数据见表格.启动加速度a1,4m/s2制动加速度a2,8m/s2直道最大速度v1,40m/s弯道最大速度v2,20m/s直道长度x,218m某同学是这样解的:要使摩托车所用时间最短,应先由静止加速到最大速度v1=40m/s,然后再减速到v2=20m/s.t1= eq \f(v1,a1) …;t2= eq \f(v1-v2,a2) …;t=t1+t2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解法是否合理?若合理,请完成计算;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并用你自己的方法正确得出结果.课时作业(三)图象、追击和相遇问题第1题图1.(10年上海模拟)如图是某运动物体的st图象,则它的运动情况是()A.开始静止,然后沿斜面下滚B.以恒定的速度运动,然后逐渐变慢C.开始静止,然后向s的负方向运动D.先沿一个平面滚动,然后沿斜面下滚2.如图所示的位移(s)-时间(t)图象和速度(v)-时间(t)图象中,给出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第2题图A.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B.st图象中t1时刻v1>v2C.vt图象中0至t3时间内3和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两图象中,t2、t4时刻分别表示2、4开始反向运动3.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第3题图图中△OPQ和△OQT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s2>s1).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0处() A.若s0=s1+s2,两车不会相遇B.若s0<s1,两车相遇2次C.若s0=s1,两车相遇2次D.若s0=s2,两车相遇1次4.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B.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kmC.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D.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第4题图第5题图5.(10年山东模拟)如图所示为某质点作直线运动的vt图象,关于这个质点在4s内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B.4s末物体离出发点最远C.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D.4s内通过的路程为4m,而位移为零6.某人在静止的湖面上竖直上抛一小铁球,小铁球上升到最高点后自由下落,穿过湖水并陷入湖底的淤泥中.不计空气阻力,取向上为正方向,在如图所示的vt图象中,最能反映小铁球运动过程的是()第7题图7.如图所示的是描述一个小球从水平桌面正上方的一点无初速度自由下落,与桌面经多次碰撞后,最终静止在桌面上的运动过程,则图线是反映下列哪个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A.位移B.路程C.速度D.速度的变化率8.一个小孩在蹦床上作游戏,他从高处落到蹦床上后又弹起到原高度.小孩从高处开始下落到弹回的整个过程中,他的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图中Oa段和cd 段为直线.根据此图象可知,小孩和蹦床相接触的时间为()A.t2~t4B.t1~t4C.t1~t5D.t2~t5第8题图第9题图9.在军事演习中,某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下,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在t1时刻,速度达较大值v1时打开降落伞,做减速运动,在t2时刻以较小速度v2着地.他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空降兵在0~t2和t1~t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eq \a\vs4\al(-) 的结论正确的是()A.0~t2,v eq \a\vs4\al(-) = eq \f(v1,2) B.t1~t2,v eq \a\vs4\al(-) = eq \f(v1+v2,2)C.t1~t2,v eq \a\vs4\al(-) > eq \f(v1+v2,2) D.t1~t2, v eq \a\vs4\al(-) < eq \f(v1+v2,2)10.(11年广东模拟)第10题图某高速列车沿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则该列车()A.0~30s时间内的位移小于9×102mB.30s时间速度等于30m/sC.0~60s时间内做匀加速运动D.90s~120s时间内做匀速运动11.(10年湖南模拟)在平直道路上,甲汽车以速度v匀速行驶.当甲车司机发现前方距离为d处的乙汽车时,立即以大小为a1的加速度匀减速行驶,与此同时,乙车司机也发现了甲,立即从静止开始以大小为a2的加速度沿甲运动的方向匀加速运动.则() A.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一定不断减小B.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一定不断增大C.若v> eq \r(2(a1+a2)d) ,则两车一定不会相撞D.v< eq \r(2(a1+a2)d) ,则两车一定不会相撞12.空间探测器从某一星球表面竖直升空.已知探测器质量为1500kg,发动机推动力为恒力.探测器升空后发动机因故障突然关闭,如图所示是探测器从升空到落回星球表面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则由图象可判断该探测器在星球表面达到的最大高度Hm为多少?第12题图13.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待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3m/s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6m/s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超过汽车.试问: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赶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14.(11年湖南模拟)猎狗能以最大速度v1=10m/s持续地奔跑,野兔只能以最大速度v2=8m/s的速度持续奔跑.一只野兔在离洞窟x1=200m处的草地上玩耍,被猎狗发现后径直朝野兔追来.野兔发现猎狗时,与猎狗相距x2=60m,野兔立即掉头跑向洞窟.设猎狗、野兔、洞窟总在同一直线上,求:野兔的加速度至少要多大才能保证安全回到洞窟.课时作业(四)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为了减小测量小车运动加速度的相对误差,下列措施中哪些是有益的()A.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一些B.适当减小挂在细绳下的钩码的个数C.在同样条件下,打出多条纸带,然后选取一条最理想的进行测量和计算D.舍去纸带上较密集的点,然后选取计数点,进行计算2.(09年广东高考)“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使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第2题图A.实验时应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s6-s1)等于(s2-s1)的6倍C.从纸带可求出计数点B对应的速率D.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3.关于“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的操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长木板不能侧向倾斜,也不能一端高一端低B.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紧靠在打点计时器上C.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后再释放小车D.要在小车到达定滑轮前使小车停止运动4.(10年山东模拟)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从打下的若干纸带中选出了如图所示的一条(每两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来),图中上部的数字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第4题图如果用s1、s2、s3、s4、s5、s6来表示各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则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符号写出表达式,不要求计算).与纸带上D点相对应的瞬时速度v=________ m/s.(答案要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5.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测量数据后,通过计算得到了小车运动过程中各计时时刻的速度如表所示.位置编号,0,1,2,3,4,5时间t/s,0,0.1,0.2,0.3,0.4,0.5速度v/m·s-1,0.38,0.63,0.88,1.12,1.38,1.63(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小车做________运动.(2)由于此次实验的原始纸带没有保存,另一同学想估算小车从位置0到位置5的位移,其估算方法如下:x=(0.38×0.1+0.63×0.1+0.88×0.1+1.12×0.1+1.38×0.1)m=…那么,该同学得到的位移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实际位移,为了使计算位移的误差尽可能小,你认为采取什么方法更合适?(不必算出具体数据)______________.6.如图为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的闪光照片,它是每隔 eq \f(1,30) s的时间拍摄的,从某个稍大些的位置间隔开始测量,照片上边数字表示的是这些相邻间隔的序号,下边的数值是用刻度尺量出的其中两个间隔的长度,根据所给两个数值求出小球下落加速度的测量值g=________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第6题图第7题图7.一个小球沿斜面向下运动,用每间隔1/10s曝光一次的频闪相机拍摄不同时刻小球位置的照片,如图所示,即照片上出现的相邻两个小球的像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10s,测得小球在几个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数据见表),则s1(cm),s2(cm),s3(cm),s4(cm)8.20,9.30,10.40,11.50(1)小球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小球的运动性质属__________直线运动.(2)有甲、乙两同学计算小球加速度方法如下:甲同学:a1= eq \f(s2-s1,T2) ,a2= eq \f(s3-s2,T2) ,a3= eq \f(s4-s3,T2) ,a= eq \f(a1+a2+a3,3)乙同学:a1= eq \f(s3-s1,2T2) ,a2= eq \f(s4-s2,2T2) ,a= eq \f(a1+a2,2)你认为甲、乙中哪位同学的计算方法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速度值为__________.8.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若干纸带中选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电源频率为50Hz).他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且在图中注明了他对各个计数点间距离的测量结果.(单位:cm)第8题图(1)为了验证小车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请进行下列计算,将数据填入表内.(单位:cm)x2-x1,x3-x2,x4-x3,x5-x4,x6-x5,Δx各段位移之差与其平均值最多相差__________cm,即各段位移之差与其平均值最多相差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小车在__________________的位移之差,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允许的范围内相等,所以小车的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a= eq \f(x n-x n-3,3T2) ,可以求出:a1= eq \f(x4-x1,3T2) =__________m/s2,a2= eq \f(x5-x2,3T2) =__________m/s2,a3= eq \f(x6-x3,3T2) =__________m/s2,所以a= eq \f(a1+a2+a3,3) =__________m/s2.9.(10年重庆高考)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50Hz在线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图所示,A、B、C、D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s A=16.6mm s B=126.5mm s D=624.5mm第9题图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1)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 s.(2)打C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取两位有效数字).(3)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用s A、s B、s C、s D和f表示).10.(11年浙江模拟)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牵引一条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Hz,由纸带上打出的某一点开始,每5个点剪下一段纸带.如图所示,每一小段纸带的一端与x轴相重合,两边与y轴平行,将纸带贴在坐标系中.第10题图(1)仔细研究坐标图,找出小车在相邻时间内位移存在的关系.(2)设Δt=0.1s,请画出该小车的v-t图象.(3)根据图象求其加速度.课时作业(五)重力、弹力和摩擦力1.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B.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C.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和杆秤直接测量D.把物体放在水平支持物上,静止时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就是物体受到的重力2.关于弹力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拉力都是弹力B.轻绳、轻杆上产生的弹力方向总是在绳、杆的直线上C.两物体相互接触,一定有弹力产生D.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3.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互接触的两物体间一定存在摩擦力B.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C.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也可能存在摩擦力作用D.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静摩擦力作用,运动的物体不会受静摩擦力作用4.(11年广东调研)下列几个关于力学问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手压桌面时,由于手发生了形变,所以受到向上的支持力B.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其重力沿垂直斜面的分力就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C.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5.物块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分别按图所示的方向对物块施加大小相等的力F, A中F 垂直于斜面向上,B中F垂直于斜面向下,C中F竖直向上,D中F竖直向下,施力后物块仍然静止,则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增大的是()第6题图6.物体b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将物体a挤压在竖直墙壁上,如图所示,a、b处于静止状态,关于a、b两物体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受到两个摩擦力的作用B.a共受到四个力的作用C.b共受到三个力的作用D.a受到墙壁摩擦力的大小不随F的增大而增大7.三个相同的支座上分别搁着三个质量和直径都相等的光滑圆球a、b、c,支点P、Q 在同一水平面上,a球的重心O a位于球心,b球和c球的重心O b、O c分别位于球心的正上方和正下方,如图所示,三球均处于平衡状态,支点P对a、b、c球的弹力分别为F Na、F Nb、F Nc,则()第7题图A.F Na=F Nb=F Nc B.F Na>F Nb>F NcC.F Na<F Nb<F Nc D.F Na>F Nb=F Nc8.人站在自动扶梯的水平踏板上,随扶梯斜向上匀速运动,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人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B.人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C.人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D.人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第8题图第9题图9.把一重为G的物体,用一个水平推力F=kt(k为恒量,t为时间)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平整的墙上如图所示,从t=0开始,物体受的摩擦力F摩随t的变化关系是图中的()。

高考物理复习高三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26电流 电阻 电功 电功率

高考物理复习高三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26电流 电阻 电功 电功率

高考物理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 电流电阻电功电功率高考常考题型:选择题+计算题1.如图1所示,a、b分别表示由相同材料制成的两条长度相同、粗细均匀电阻丝的伏安特性曲线,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a代表的电阻丝较粗B.b代表的电阻丝较粗C.a电阻丝的阻值小于b电阻丝的阻值图1D.图线表示的电阻丝的阻值与电压成正比2.(2012·浙江高考)功率为10 W的发光二极管(LED灯)的亮度与功率为60 W的白炽灯相当。

根据国家节能战略,2016年前普通白炽灯应被淘汰。

假设每户家庭有2只60 W的白炽灯,均用10 W的LED灯替代。

估算出全国一年节省的电能最接近( )A.8×108 kW·h B.8×1010 kW·hC.8×1011 kW·h D.8×1013 kW·h3.(2012·北京东城模拟)如图2甲所示,在材质均匀的圆形薄电阻片上,挖出一个偏心小圆孔。

在彼此垂直的直径AB和CD两端引出四个电极A、B、C、D。

先后分别将A、B或C、D接在电压恒为U的电路上,如图乙和图丙所示。

比较两种接法中电阻片的热功率大小,应有( )图2A.两种接法电阻片热功率一样大B.接在AB两端电阻片热功率大C.接在CD两端电阻片热功率大D.无法比较4.铜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ρ,每摩尔铜原子中有n个自由电子,今有一根横截面积为S的铜导线,当通过的电流为I时,电子平均定向移动的速率为( )A.光速c B.I neSC.ρIneSmD.mIneSρ[5.(2013·大同模拟)一台国产封闭型贮水式电热水器的铭牌上所列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 )A.6.8 A B.0.15 AC.4.4 A D.0.23 A6. (2012·北京西城期末)如图3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电动机内阻为R1。

2016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强化作业24

2016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强化作业24

课时强化作业二十四 电场力性质的描述一、选择题1.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由于验电器原来不带电,当金属球靠近验电器时,验电器靠近金属球的一端感应出与带电金属球异号的电荷,箔片产生与带电金属球电性相同的电荷,故选项A 、C 、D 错误,选项B 正确.答案:B2.图甲中AB 是一个点电荷形成电场的一条电场线,图乙则是电场线上P 、Q 处的试探电荷所受电场力的大小与其电荷量间的函数关系图象,下列说法可能的是( )A .场源电荷是正电荷,位于A 点B .场源电荷是正电荷,位于B 点C .场源电荷是负电荷,位于A 点D .场源电荷是负电荷,位于B 点解析:根据F =qE 可知在F -q 图线中图线的斜率k =Fq =E ,根据题中图乙可知P 图线的斜率大于Q 图线的斜率,则P 点的场强大于Q 点的场强,根据点电荷场强公式E =kQr 2可知,无论场源电荷是正还是负,放在A 点时,E P >E Q ,若放在B 点,则有E P <E Q ,故选项A 、C 正确,选项B 、D 错误.答案:AC3.A 、B 是一条电场线上的两个点,一带负电的微粒仅在静电力作用下以一定的初速度从A 点沿电场线运动到B 点,其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图象如图(甲)所示.则此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可能是图(乙)中的( )解析:从v -t 图象可以看出物体的速度逐渐减小,图线的斜率逐渐增大,v -t 图线中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故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带负电的粒子顺着电场线运动,电场力做负功,速度逐渐减小,且电场线沿粒子运动方向逐渐密集,故选项A 正确.选项B 、C 、D 错误.答案:A4.(2013年江苏卷)下列选项中的各14圆环大小相同,所带电荷量已在下图中标出,且电荷均匀分布,各14圆环间彼此绝缘.坐标原点O 处电场强度最大的是( )解析:根据对称性和矢量叠加,D 选项O 点的场强为零,C 选项等效为第二象限内电荷在O 点产生的电场,大小与A 选项的相等,B 选项正、负电荷在O 点产生的场强大小相等,方向互相垂直,合场强是其中一个的2倍,也是A 、C 选项场强的2陪,因此选项B 正确.答案:B5.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放置三个电荷量均为q (q >0)的相同小球,小球之间用劲度系数均为k 0的轻质弹簧绝缘连接.当三个小球处在静止状态时,每根弹簧长度为l ,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 ,若不考虑弹簧的静电感应,则每根弹簧的原长为( )A .l +5kq22k 0l 2B .l -kq 2k 0l 2C .l -5kq 24k 0l 2D .l -5kq 22k 0l 2解析:以最右端小球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受到三个力作用,设弹簧的伸长量为x ,由平衡条件,有k 0x =k q 2l 2+k q 2(2l )2,解得x =5kq 24k 0l 2,则弹簧的原长l 0=l -x =l -5kq 24k 0l 2,故选项C正确.答案:C6.如图所示,实线表示某电场的电场线,过O 点的虚线MN 与电场线垂直,两个相同的带负电的粒子P 、Q 分别从A 、B 两点以相同的初速度开始运动,速度方向垂直于MN ,且都能从MN 左侧经过O 点.设粒子P 、Q 在A 、B 两点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和a 2,电势能分别为E p1和E p2,过O 点时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1和v 2,到达O 点经过的时间分别为t 1和t 2.粒子的重力不计,则( )A .a 1<a 2B .v 1>v 2C .t 1<t 2D .E p1<E p2解析:A 点电场线比B 点处密,故A 点场强大,带电粒子的加速度大,即a 1>a 2,选项A 错误;A 点的电势高于B 点的电势,负电荷在电势高的位置电势能小,所以E p1<E p2,选项D 正确;粒子带负电,带电粒子运动时电场力做负功,粒子的动能减小,电场力对A 点的粒子做功多,根据动能定理,v 1<v 2,选项B 错误;粒子做减速运动,两粒子到达O 点的水平位移相同,B 点出发的粒子在水平方向上的加速度小,水平方向上的平均速度更大,用的时间短,所以t 1>t 2,选项C 错误.答案:D7.A 、B 、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AB ∶BC =1∶2,B 点位于A 、C 之间,在B 处固定一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当在A 处放一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时,它所受到的电场力为F ;移去A 处电荷,在C 处放一电荷量为-2q 的点电荷,其所受电场力为( )A .-F 2B.F 2 C .-FD .F解析:设AB =r ,则BC =2r ,由题意可知F =kqQ r 2;而F ′=kQ ·2q (2r )2=12k Qq r 2,F ′=F2,且F ′与F 的方向相同,故选项B 正确.答案:B8.(2013年新课标全国Ⅱ卷)如图,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三个带电小球a ,b 和c 分别位于边长为l 的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a 、b 带正电,电荷量均为q ,c 带负电.整个系统置于方向水平的匀强电场中.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 .若三个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则匀强电场场强的大小为( )A.3kq3l 2B.3kq l 2C.3kq l2 D.23kq l2解析:设小球c 的电荷量为Q ,由库仑定律可知小球a 对小球c 的库仑引力F 1=kqQl 2,小球b 对小球c 的库仑引力F 2=kqQ l 2,二力的合力为2kqQl 2cos30°,设匀强电场的大小为E ,由平衡条件可知QE =2kqQ l 2cos30°,解得E =2kq l 2·32=3kql2,故选项B 正确.答案:B9.如右图所示,竖直墙面与水平地面均光滑且绝缘,两个带有同种电荷的小球A 、B 分别处于竖直墙面和水平地面上,且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若用图示方向的水平推力F 作用于小球B ,则两球静止于图示位置,如果将小球B 向左推动少许,待两球重新达到平衡时,则两个小球的受力情况与原来相比( )A .推力F 将增大B .竖直墙面对小球A 的弹力增大C .地面对小球B 的弹力一定不变D .两个小球之间的距离增大解析:将A 、B 两球看成整体,则竖直方向与水平方向均平衡,故地面对小球B 的支持力(为两球重力之和)保持不变,C 正确;对B 受力分析知,B 所受力的三角形与几何图形相似,根据相似知识知,推力F 减小,故墙面对A 的弹力减小,A 、B 错误;对B 来说,竖直方向的合力(支持力与重力)不变且向上,水平向左的推力减小,故电场力减小,因此AB 间距离变大,故D 正确.答案:CD10.如图甲所示,Q 1、Q 2为两个被固定的点电荷,其中Q 1带负电,a 、b 两点在它们连线的延长线上.现有一带负电的粒子以一定的初速度沿直线从a 点开始经b 点向远处运动(粒子只受电场力作用),粒子经过a 、b 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 a 、v b ,其速度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Q 2一定带负电B .Q 1的电量一定小于Q 2的电量C .b 点的电场强度一定为零D .整个运动过程中,粒子的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解析:带负电的粒子从a 到b 的过程做减速运动,带负电粒子受到电场力水平向左,则a 、b 之间电场方向水平向右,由于Q 1带负电,它在a 、b 段产生电场方向向左,所以Q 2在a 、b 产生电场方向水平向右且合场强向右,Q 2一定带正电,选项A 错误;经过b 点带负电的粒子又向右加速,则带负电的粒子在b 点时的加速度为0,即受到电场力为0,在b 点的合场强为0,则有kQ 1(r +l )2=kQ 2r 2,所以Q 2的电荷量一定小于Q 1的电荷量,故选项B 错误,选项C 正确;整个过程中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选项D 错误.答案:C 二、非选择题11.(2014年福建卷)如图,真空中xOy 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ABC 三点构成等边三角形,边长L =2.0 m .若将电荷量均为q =+2.0×10-6 C 的两点电荷分别固定在A 、B 点,已知静电力常量k =9.0×109 N·m 2/C 2,求:(1)两点电荷间的库仑力大小; (2)C 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解析:(1)根据库仑定律A 、B 两点电荷间的库仑力大小F =kq 2L 2=9.0×10-3 N.(2)A 、B 两处的点电荷在C 处的场强大小相等,均为E 1=k qL 2.C 点合场强大小E =2E 1cos30° 解得E =7.8×103 N/C 方向沿y 轴正方向.答案:(1)9.0×10-3 N (2)7.8×103 N/C ,方向沿y 轴正方向12.如图,空间有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一质量为m ,电量为+q 的滑块随同质量为M ,倾角为α的绝缘斜面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右运动,且滑块与斜面间刚好没有相对滑动趋势,重力加速度为g .求:(1)滑块对斜面体的压力大小; (2)系统的加速度大小;(3)匀强电场的场强.解析:(1)设系统的加速度为a ,由于滑块和斜面间光滑不受摩擦力,以滑块受到重力mg 斜面支持力F N 电场力qE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竖直方向F N cos α=mg ,解得F N =mgcos α.滑块对斜面的压力F N ′与F N 为作用力,反作用力,F N =F N ′. (2)对斜面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水平方向F N ′sin α=Ma . 解得a =mgMtan α.(3)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qE =(M +m )a 解得E =(M +m )mgMq tan α.答案:(1)mg cos α (2)mgM tan α (3)E =(M +m )mg Mqtan α 13.(2013年大纲版全国卷)一电荷量为q (q >0)、质量为m 的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的作用下,在t =0时由静止开始运动,场强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不计重力.求在t =0到t =T 的时间间隔内:(1)粒子位移的大小和方向;(2)粒子沿初始电场反方向运动的时间.解析:(1)带电粒子在0~T 4、T 4~T 2、T 2~3T 4、3T4~T 时间间隔内做匀变速运动,设带电粒子的加速度分别为a 1、a 2、a 3、a 4,由牛顿第二定律有a 1=qE 0m =a 0,a 2=-2qE 0m =-2a 0,a 3=2qE 0m =2a 0,a 4=-qE 0m=-a 0.由此可得粒子在0~T 时间内运动的加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一所示,由于带电粒子初速度为零,所对应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二所示.v 1=a 1T 4=qE 0T 4m.由v -t 图象可知,带电粒子在t =0到t =T 时间内的位移大小s =T 4v 1=qE 016m T 2,方向沿初始电场正方向.(2)由v -t 图象可知,粒子在t =38T 到t =58T 时间内沿初始电场的反方向运动,总时间为Δt =T4.答案:(1)qE 016m T 2 (2)T4。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6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综合问题(含答案)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6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综合问题(含答案)

课时规范练26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综合问题基础对点练1.(电场的叠加原理与功能关系)如图所示,两个固定的半径均为r的细圆环同轴放置,O1、O2分别为两细环的圆心,且O1O2=2r,两环分别带有均匀分布的等量异种电荷,电荷量分别为+Q、-Q(Q>0)。

一带正电的粒子(重力不计)从O1由静止释放,静电常量为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1O2中点处的电场强度为√2kQ2r2B.O1O2中点处的电场强度为√2kQ4r2C.粒子在O1O2中点处动能最大D.粒子在O2处动能最大2.(多选)(“等效场”在电场中的应用)如图所示,一带电液滴在重力和匀强电场对它的作用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由b沿直线运动到d,且bd与竖直方向所夹的锐角为45°,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此液滴带正电B.液滴的加速度等于√2gC.合力对液滴做的总功等于零D.液滴的电势能减少3.(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的运动)(2022四川成都模拟)如图(a),平行金属板A、B间的电压恒为U,B板右侧的平行金属板M、N间加有图(b)所示的交变电压,OO'是M、N板间的中线,当电压稳定时,板间为匀强电场且电场仅局限于板间。

零时刻,紧贴A板同时由静止释放甲、乙两个离子,两离子质量相等、电荷量关系为q甲=4q乙;甲在T4时刻沿OO'方向进入并在3T4时刻飞离交变电场。

设甲、乙飞离交变电场时的速率为v甲、v乙,在交变电场中的偏移量大小为y甲、y乙。

离子重力和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均不计。

则()A.y甲=2y乙B.y甲=y乙C.v甲=v乙D.v甲=4v乙4.(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2022江苏南京师大附中模拟)如图所示,在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各固定一个点电荷,直角坐标系的x轴、y轴为正方形的对称轴。

将一正电荷在原点O处由静止释放时,它在以后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v。

则将该电荷从x轴上无限远处以初速度2v沿x轴正方向射入后,它在以后运动过程中()A.在两负电荷连线中点处速度最大B.将以原点O为中心在x轴上往复运动C.最小速度为√3vD.最大速度为√6v5.(多选)(力电综合问题)如图所示,a、b、c、d四个质量均为m的带电小球恰好构成“三星拱月”之形,其中a、b、c三个完全相同的带电小球在光滑绝缘水平面内的同一圆周上绕O点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三小球所在位置恰好将圆周等分。

高中物理第一轮复习课时强化作业 (51)

高中物理第一轮复习课时强化作业 (51)

课时强化作业五十一 光的波动性、电磁波、相对论1.(多选)(2016届东营模拟)关于在竖直放置的肥皂膜上产生的干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干涉条纹的产生是由于光线在膜前后表面反射形成的两列光波的叠加B .用绿光照射产生的干涉条纹比黄光照射时产生的条纹窄C .干涉条纹间的暗线是由于两反射光波波谷与波谷的叠加D .干涉条纹间的暗线是由于两反射光波波峰与波谷的叠加解析:由于重力的作用,肥皂膜形成了上薄下厚的薄膜,光线通过薄膜时频率不变,干涉条纹的产生是由于光线在薄膜前后两表面反射形成的两列光波的叠加,A 选项正确;根据干涉条纹间距公式Δx =L dλ可知,条纹间距与光的波长成正比,由于绿光波长比黄光的短,故绿光干涉条纹间距小,B 选项正确;干涉条纹间的暗线是由于两反射光波波峰与波谷的叠加形成的,两反射光波波谷与波谷的叠加形成亮纹,C 选项错误,D 选项正确.答案:ABD2.(2016届龙海市模拟)音乐喷泉一般都会在水池底安装一些彩灯来营造气氛,吸引游人驻足观赏.仔细观察会发现水下的灯照亮水面都刚好形成一个圆.若水下的各色彩灯均为同种大小规格,只是发光颜色不同,安装在水下同一深度,且都可看为点光源,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这是光的干涉现象B .这是光的衍射现象C .每个彩灯照亮水面形成的圆半径相同D .彩灯照亮水面形成的圆半径红色的比黄色的大解析: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根据临界角公式sin C =1n可知,红光的折射率最小,则红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最大,在红光照在水面上产生的圆的半径最大,则被照亮的水面面积较大.C 选项错误,D 选项正确.答案:D3.(多选)(2016届德阳模拟)19世纪60年代,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在法拉第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并加以发展,提出了系统的电磁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以下有关电磁理论和电磁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只要有磁场在变化,它的周围就一定会产生电场B .空间某区域有均匀变化的电场,则一定会产生电磁波C .电磁波不同于机械波之处是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D .紫外线是一种比所有可见光波长更长的电磁波解析:变化的磁场周围一定产生电场,A选项正确;空间某区域有均匀变化的电场,一定产生恒定的磁场,不会产生电磁波,B选项错误;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机械波传播需要介质,C选项正确;紫外线比可见光的波长短,D选项错误.答案:BD4.(多选)(2016届太原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们在地球上接收到来自遥远星球的光波的波长变长,可以判断该星球正在离我们远去B.为了从高频电流中取出所携带的声音信号就要进行调制C.用光导纤维束传输图象和信息,这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D.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场一定可以产生电磁波E.利用红外摄影可以不受天气(阴雨、大雾等)的影响,因为红外线比可见光波长长,更容易绕过障碍物解析: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接收到光波的波长变长,则频率变小,说明该星球正在距离我们远去,A选项正确;从高频电流中取出所携带的声音信号就要进行解调,而加载信号过程是调制,B选项错误;光导纤维运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C选项正确;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磁场,该磁场不一定可以产生电场,不一定形成电磁波,D选项错误;波长越长,越容易发生衍射现象,红外线比可见光波长长,更容易绕过障碍物,E选项正确.答案:ACE5.(多选)(2016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摸底调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B.只有波长足够长的光才能发生衍射现象C.利用光的干涉现象可以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D.光导纤维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小E.不管光源和观察者是否存在相对运动,观察者观察到的光速是不变的解析:横波才可以发生偏振现象,A选项正确;衍射现象是波特有的,光是一种波,任何波长的光均能发生衍射现象,B选项错误;利用光的薄膜干涉现象可以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C选项正确;光线在光导纤维中发生全反射现象,故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大,D选项错误;根据相对论原理可知,不管光源和观察者是否存在相对运动,观察者观察到的光速是不变的,E选项正确.答案:ACE6.(多选)(2016届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于受迫振动,驱动力频率越大,受迫振动的振幅一定越大B .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C .波源与观察者互相靠近或者互相远离时,接收到的频率会发生变化D .紫外线具有较高的能量,许多物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发出荧光E .光速在任何条件下都是3×108 m/s 解析:对于受迫振动,驱动力频率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A 选项错误;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B 选项正确;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波源与观察者互相靠近或者互相远离时,接收到的频率会发生变化,C 选项正确;紫外线具有较高的能量,许多物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发出荧光,D 选项正确;光速由介质决定,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108 m/s ,E 选项错误.答案:BCD7.(2016届福安市模拟)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光具座上放置的光学元件如图所示,(1)图中②③④光学元件应分别是( )A .滤光片、单缝、双缝B .单缝、双缝、滤光片C .双缝、滤光片、单缝D .单缝、滤光片、双缝(2)以下操作能够增大光屏上相邻两条亮纹之间距离的是( )A .将红色滤光片改为绿色滤光片B .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C .减小④和⑥之间的距离D .增大④和⑥之间的距离解析:(1)根据光具座上的前后顺序可知,②③④光学元件分别是滤光片、单缝、双缝,A 选项正确.(2)根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得,Δx =L dλ,可知要使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大,需要改用波长更长的单色光或增大双缝与屏之间的距离L ,故D 选项正确.答案:(1)A (2)D8.(2016届北京模拟)如图甲所示,利用激光器发射出的激光照射到双缝上,在双缝后面的光屏上能呈现出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若实验中仅改变某一个实验条件、而其他条件均不变的情况下,得到的干涉图样分别如图乙和丙所示.对于这两次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由于选用的激光器不同,乙图对应的激光的频率较高B .双缝到光屏的距离L 不同,乙图对应的L 较大C .双缝的间距不同,乙图对应的间距较大D .激光器到双缝的距离不同,乙图对应的距离较大 解析: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Δx =L dλ可知,波长大的双缝间距大,乙图对应光的波长长,频率小,A 选项错误;乙图对应的双缝间距大,则乙图双缝到光屏的距离大,B 选项正确;乙图的干涉条纹间距大,可能是乙图对应的双缝间距较小,C 选项错误;光源到双缝的距离不影响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D 选项错误.答案:B9.(多选)(2016届石家庄模拟)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图甲是一束复色光进入水珠后传播的示意图,其中a 束光在水珠中传播的速度一定大于b 束光在水珠中传播的速度B .图乙是一束单色光进入平行玻璃砖后传播的示意图,当入射角i 逐渐增大到某一值后不再会有光线从bb ′面射出C .图丙是双缝干涉示意图,若只减小屏到挡板间距离L ,两相邻亮条纹间距离Δx 将减小D .图丁是用干涉法检测工件表面平整程度时得到的干涉图样,弯曲的干涉条纹说明被检测的平面在此处是凸起的E .图戊中的M 、N 是偏振片,P 是光屏.当M 固定不动缓慢转动N 时,光屏P 上的光亮度将一明一暗交替变化,此现象表明光波是横波解析:根据折射率和光的传播速度之间的关系v =c n可知,折射率越大,传播速度越小,从图中可以看出,b 光线在水中偏折得厉害,即b 的折射率大于a 的折射率,则a 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b 的传播速度,A 选项正确;当入射角i 逐渐增大折射角逐渐增大,由于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不论入射角如何增大,玻璃砖中的光线不会消失,肯定有光线从bb ′面射出,B 选项错误;根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Δx =L dλ可知,只减小屏到挡板间距离L,两相邻亮条纹间距离Δx将减小,C选项正确;由于不知道被测样表的放置方向,不能判断此处是凸起的,D选项错误;只有横波才能产生偏振现象,光的偏振现象表明光是一种横波,E 选项正确.答案:ACE10.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体的速度有关.在高速前进中的列车的中点处,某乘客突然按亮电灯,使其发出一道闪光,该乘客认为闪光向前、向后传播的速度相等,都为c;站在铁轨旁边地面上的观察者认为闪光向前、向后传播的速度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等”).车上的乘客认为电灯的闪光同时到达列车的前、后壁;地面上的观察者认为电灯的闪光先到达列车的________(选填“前”或“后”)壁.解析:地面上的人、车厢中的人选择的惯性系不一样,但是光向前传播和向后传播的速度相同,从而发现传播到前后壁的快慢不一样.车厢中的人认为,车厢是个惯性系,光向前向后传播的速度相等,光源在车厢中央,闪光同时到达前后两壁.地面上人以地面是一个惯性系,光向前向后传播的速度相等,向前传播的路程长些,到达前壁的时刻晚些.答案:相等后11.电磁波遇到平滑的金属表面会像光遇到平面镜一样发生反射,反射过程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小明与叔叔一起去参观救生艇时,发现救生艇的上方悬挂着一个由三块相互垂直的正方形薄金属平板组成的“角反射器”,如图所示.请你简述角反射器的工作原理以及该救生艇悬挂角反射器的原因.解析:电磁波的反射与光的反射相似,遵守反射定律,无论雷达波从哪个角度射向角反射器,反射波最终都会沿与入射方向平行的直线返回;救生艇悬挂角反射器是为了让雷达能够尽快发现救生艇,开展营救.答案:见解析12.麦克斯韦在1865年发表的《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一文中揭示了电、磁现象与光的内在联系及统一性,即光是电磁波.(1)一单色光波在折射率为1.5的介质中传播,某时刻电场横波图象如图所示,求该光波的频率;(2)用该单色光在真空中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已知双缝间距离为0.25 mm,在距离双缝1.2 m处的光屏上,则相邻亮纹间的距离为多少? 解析:(1)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 =c n ,根据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式得v =λf ,联立解得频率f =c nλ,由图可知波长λ=4×10-7 m ,代入数据解得,f =5×1014 Hz.(2)真空中光的波长λ0=c f =6×10-7 m ,根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Δx =L dλ0可得,Δx =2.88×10-3 m. 答案:(1)5×1014 Hz (2)2.88×10-3 m。

2016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强化作业37

2016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强化作业37

课时强化作业三十七电磁感应现象、楞次定律一、选择题1.物理课上,老师做了一个奇妙的“跳环实验”.如图,她把一个带铁芯的线圈L、开关S和电源用导线连接起来后,将一金属套环置于线圈L上,且使铁芯穿过套环.闭合开关S的瞬间,套环立刻跳起,某同学另找来器材再探究此实验.他连接好电路,经重复试验,线圈上的套环均未动.对比老师演示的实验,下列四个选项中,导致套环未动的原因可能是()A.线圈接在了直流电源上B.电源电压过高C.所选线圈的匝数过多D.所用套环的材料与老师的不同解析:无论实验用的是交流电还是直流电,闭合开关S瞬间,穿过套环的磁通量均增加,只要套环的材料是导体,套环中就能产生感应电流,套环就会跳起.如果套环是塑料材料做的,则不能产生感应电流,也就不会受安培力作用而跳起.所以答案是D项.答案:D2.(2014年全国卷Ⅰ)在法拉第时代,下列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是()A.将绕在磁铁上的线圈与电流表组成一闭合回路,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B.在一通电线圈旁放置一连有电流表的闭合线圈,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C.将一房间内的线圈两端与相邻房间的电流表连接,往线圈中插入条形磁铁后,再到相邻房间去观察电流表的变化D.绕在同一铁环上的两个线圈,分别接电源和电流表,在给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的变化解析:只形成闭合电路,回路中有磁通量,但磁通量不发生变化,回路中不会产生感应电流,故选项A、B、C错误,绕在同一铁环上的两个线圈分别接电源和电流表,给通电线圈通电和断电瞬间,通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会产生感应电流,能观察到电流表的变化,选项D正确.答案:D3.如图所示,“U”形金属框架固定在水平面上,金属杆ab与框架间无摩擦,整个装置处于竖直方向的磁场中.若因磁场的变化,使杆ab向右运动,则磁感应强度()A.方向向下并减小B.方向向下并增大C.方向向上并增大D.方向向上并减小解析:由于杆ab向右运动,则杆与“U”形金属框架组成闭合电路的面积增大,由楞次定律的推广应用可知,通过闭合电路的磁场正在减弱,故选项A、D正确.答案:AD4.如图,一质量为m的条形磁铁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细线从一水平金属圆环中穿过.现将环从位置Ⅰ释放,环经过磁铁到达位置Ⅱ.设环经过磁铁上端和下端附近时细线的张力分别为T1和T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A.T1>mg,T2>mgB.T1<mg,T2<mgC.T1>mg,T2<mgD.T1<mg,T2>mg解析:当圆环经过磁铁上端时,磁通量增大,根据楞次定律可知磁铁要把圆环向上推,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圆环要给磁铁一个向下的磁场力,因此有T1>mg,当圆环经过磁铁下端时,磁通量减小.根据楞次定律可知磁铁要把圆环向上吸,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圆环要给磁铁一个向下的磁场力,因此有T2>mg,所以只有A正确.答案:A5.如图是某电磁冲击钻的原理图,若突然发现钻头M向右运动,则可能是()A.开关S闭合瞬间B.开关S由闭合到断开的瞬间C.开关S已经是闭合的,变阻器滑片P向左迅速滑动D.开关S已经是闭合的,变阻器滑片P向右迅速滑动解析:M向右运动定阻碍磁通量的增加,原因是左边螺线管中电流的磁场增强,所以有两种情况,一是闭合,二是滑片P向左滑动.故A、C对.答案:AC6.某磁场磁感线如图所示,有一铜线圈自图示A位置下落至B位置,在下落过程中,自上往下看,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是()A.始终顺时针B.始终逆时针C.先顺时针再逆时针D.先逆时针再顺时针解析:线圈由A位置下落至O位置的过程中,磁通量向上增加,由O位置下落至B位置的过程中,磁通量向上减小,根据楞次定律可知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由上往下看)是先顺时针后逆时针,C项正确.答案:C7.如图所示,矩形闭合线圈放置在水平薄板上,有一块蹄形磁铁如图所示置于平板的正下方(磁极间距略大于矩形线圈的宽度).当磁铁匀速向右通过线圈正下方时,线圈仍静止不动,那么线圈受到薄板的摩擦力方向和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从上向下看)是()A.摩擦力方向一直向左B.摩擦力方向先向左、后向右C.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顺时针→逆时针→顺时针D.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顺时针→逆时针解析:当磁铁向右运动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先向上增加,后减小,当线框处在磁铁中间以后,磁通量先向下增加,后减小,所以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顺时针→逆时针→顺时针,故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根据楞次定律可以判断,磁铁向右移动过程中,磁铁对线圈有向右的安培力作用,所以摩擦力的方向向左,故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答案:AC8.一长直铁芯上绕有一固定线圈M,铁芯右端与一木质圆柱密接,木质圆柱上套有一闭合金属环N,N可在木质圆柱上无摩擦移动.M连接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其中R为滑动变阻器,E1和E2为直流电源,S为单刀双掷开关.下列情况中,可观测到N向左运动的是()A.在S断开的情况下,S向a闭合的瞬间B.在S断开的情况下,S向b闭合的瞬间C.在S已向a闭合的情况下,将R的滑动头向c端移动时D.在S已向a闭合的情况下,将R的滑动头向d端移动时解析:在S断开的情况下,S向a(b)闭合的瞬间M中电流瞬时增加,左端为磁极N(S)极,穿过N的磁通量增加,根据楞次定律可知N向右运动,选项A、B均错误;在S已向a 闭合的情况下,将R的滑动头向c端移动时,电路中电流减小,M产生的磁场减弱,穿过N 的磁通量减小,根据楞次定律可知N向左运动,选项D错误,C正确.答案:C9.如图所示,ab为一金属杆,它处在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可绕a点在纸面内转动;S为以a为圆心位于纸面内的金属环;在杆转动过程中,杆的b端与金属环保持良好接触;A为电流表,其一端与金属环相连,一端与a点良好接触.当杆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某时刻ab杆的位置如图所示,则此时刻()A.有电流通过电流表,方向由c向d,作用于ab的安培力向右B.有电流通过电流表,方向由c向d,作用于ab的安培力向左C.有电流通过电流表,方向由d向c,作用于ab的安培力向右D.无电流通过电流表,作用于ab的安培力为零解析:当金属杆ab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切割磁感线,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知产生感应电动势,由右手定则可知将产生由a到b的感应电流,电流表的d端与a端相连,c端与b端相连,则通过电流表的电流是由c到d,而金属杆在磁场中会受到安培力的作用,由左手定则可判断出安培力的方向为水平向右,阻碍金属杆的运动,所以A正确.答案:A10.如图所示,在通电密绕长螺线管靠近左端处,吊一金属环a处于静止状态,在其内部也吊一金属环b处于静止状态,两环环面均与螺线管的轴线垂直且环中心恰在螺线管中轴上,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向左端移动时,a、b两环的运动情况将是()A.a右摆,b左摆B.a左摆,b右摆C.a右摆,b不动D.a左摆,b不动解析: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滑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通过螺线管的电流变大,根据通电螺线管内外的磁感线分布特点可知,穿过a环的磁通量将增大,根据楞次定律的推论,a环将左摆来阻碍磁通量的增大,由微元法可得b环所受的安培力指向圆心且在同一平面内,故b环面积缩小但不摆动,选项D正确.答案:D11.如图所示,在匀强磁场中放有平行铜导轨,它与大线圈M相连接,要使小导线圈N获得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则放在导轨上的裸金属棒ab的运动情况是(两线圈共面放置)()A.向右匀速运动B.向左加速运动C.向右减速运动D.向右加速运动解析:欲使N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磁场垂直纸面向里,由楞次定律可知有两种情况:一是M中有顺时针方向逐步减小的电流,使其在N中的磁场方向向里,且磁通量在减小;二是M中有逆时针方向逐渐增大的电流,使其在N中的磁场方向向外,且磁通量是在增大.因此对前者应使ab减速向右运动.对于后者,则应使ab加速向左运动,故应选B、C.答案:BC12.如图a所示,圆形线圈P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其正上方固定一螺线管Q,P和Q 共轴,Q中通有变化电流i,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b所示,P所受的重力为G,桌面对P的支持力为N,则在下列时刻()A.t1时刻N>G,P有收缩的趋势B.t2时刻N=G,此时穿过P的磁通量最大C.t3时刻N=G,此时P中无感应电流D.t4时刻N<G,此时穿过P的磁通量最小解析:t1时刻电流i增大,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大,为反抗磁通量的增大,线圈有收缩的趋势,同时有远离螺线管向下运动的趋势,N>G,A正确;t2时刻电流i不变,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不变,感应电流为零,N=G,B正确;同理t3时刻N<G,有感应电流,t4时刻N =G,P中无感应电流,C、D均错误.答案:AB二、非选择题13.我国的“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在发射1 533秒后进入近地点高度为200 km的地月转移轨道.假设卫星中有一边长为50 cm的正方形导线框,由于卫星的调姿由水平方向转至竖直方向,此时地磁场磁感应强度B=4×10-5 T,方向如图所示.问:(1)该过程中磁通量的改变量是多少?(2)该过程线框中有无感应电流?设线框电阻为R=0.1 Ω,若有电流则通过线框的电量是多少?(sin37°=0.6,cos37°=0.8)解析:(1)设线框在水平位置时法线n方向竖直向上,穿过线框的磁通量Φ1=BS cos53°=6.0×10-6 Wb.当线框转至竖直位置时,线框平面的法线方向水平向右,与磁感线夹角θ=143°,穿过线框的磁通量Φ2=BS cos143°=-8.0×10-6 Wb该过程磁通量的改变量大小ΔΦ=Φ1-Φ2=1.4×10-5 Wb.(2)因为该过程穿过闭合线框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所以一定有感应电流.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得,I =E R =ΔΦR Δt . 通过的电量为q =I ·Δt =ΔΦR=1.4×10-4 C. 答案:(1)1.4×10-5 Wb (2)1.4×10-4 C。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计划2016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计划2016

2016届高三物理复习计划孝昌一中高三物理组一、复习目标、宗旨通过物理总复习,梳理知识,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掌握物理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熟练掌握物理规律、公式及应用,渗透解题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组目标:从年级全局来看,要让物理这一科在入围人数上要明显优于其他学科。

1、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建立并完善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系统知识网络;2、深化概念、原理、定理定律的认识、理解和应用,促成学科科学思维,培养物理学科科学方法。

3、结合各知识点复习,加强习题训练,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解题规范和答题速度;4、提高学科内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与技巧,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处理现实问题。

二、复习具体时间安排1、2015年5月至2016年1月底(至春节):第一轮复习,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单元复习训练,主要针对各单元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复习的重点在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2、2016年2月中旬至4月中旬:第二轮专题复习,按知识块(力学、电磁学、原子物理、物理实验)进行小综合复习训练,主要针对物理学中的几个分支(力学、电磁学、原子物理)进行小综合复习,复习的重点是在本知识块内进行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与理解,基本规律在小综合内的运用(包括物理实验拔高)。

3、2016年4月中旬至5月底:模拟考试。

进行学科内大综合复习训练、模拟测试,主要针对物理学科各个知识点间进行大组合复习训练,复习的重点是进行重要概念及相互关系的辨析、重要规律的应用。

4、2016年5月底至6月初,学生回归课本,查缺补漏。

三、第一轮复习分层次、循序渐进训练,落实好复习的各个环节每周7节物理课加三节自习课,周六自习和周日的物理课作机动处理(理综选择题训练的讲解或8+4滚动训练)。

复习时间每周有6节物理课加两节自习,每节课或自习老师要布置具体任务并作具体要求。

复习过程中每一讲,按以下步骤进行:1、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引导学生在课前或利用晚自习复习课本和笔记,做好课本上的习题,翻看以前的练习。

2016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强化作业15

2016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强化作业15

课时强化作业十五 平抛运动一、选择题1.人在距地面高h 、离靶面距离L 处,将质量为m 的飞镖以速度v 0水平投出,落在靶心正下方,如图所示.只改变h 、L 、m 、v 0四个量中的一个,可使飞镖投中靶心的是( )A .适当减小v 0B .适当提高hC .适当减小mD .适当减小L解析:若不计空气阻力,飞镖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上:L =v 0t ,竖直方向上:y =12gt 2,解得y =gL 22v 20,若让飞镖打在靶子中心,则应适当减小竖直位移,即增大v 0或减小人和靶面间的距离L .若v 0、L 均不变,也可以增大飞镖投出时的高度h ,故选项A 、C 错误,选项B 、D 正确.答案:BD2.如图所示,三个相同的小球从同一高度处的O 点分别以水平初速度v 1、v 2、v 3抛出,落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分别是A 、B 、C ,O ′是O 在水平面上的射影点,且O ′A ∶O ′B ∶O ′C =1∶3∶5.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v 1∶v 2∶v 3=1∶3∶5B .三个小球下落的时间相同C .三个小球落地的速度相同D .三个小球落地的动能相同解析:由于三个小球从同一高度水平抛出,则三个小球的落地时间相同,根据x =v 0t可知选项A 、B 正确;小球落地时的速度v =v 20+v 2y .由于初速度不同,竖直分速度相同,所以选项C 、D 错误.答案:AB3.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的两位置分别沿同一方向抛出两小球A 和B ,其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要使两球在空中P 点相遇,则必须( )A .在P 点A 球速度大于B 球速度 B .在P 点A 球速度小于B 球速度C .A 球先抛出D .同时抛出两球解析: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其飞行时间仅由下落高度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故从同一水平线水平抛出的两个小球,要在空中相遇,由此可得出两小球同时抛出,选项D 正确.另由图可知,球A 的水平距离比B 大,故可知,A 球抛出时的初速度比B 大,故在相遇点A球速度大,选项A 正确.答案:AD4.如图所示,在足够长的斜面上A 点,以水平速度v 0抛出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它落到斜面上的水平距离为x 1;若将此球改用2v 0水平速度抛出,落到斜面上的水平距离为x 2,则x 1∶x 2为( )A .1∶1B .1∶2C .1∶3D .1∶4解析:设斜面的倾角为θ,由于两次水平抛出小球均落在斜面上.则有tan θ=y x =12gt 2v 0t =gt 2v 0.故t =2v 0tan θg .水平位移x =v 0t =2v 20tan θg.由此式可知,x ∝v 20,故选项D 正确. 答案:D5.如图所示,我某集团军在一次空地联合军事演习中,离地面H 高处的飞机以水平对地速度v 1发射一颗炸弹轰炸地面目标P ,反应灵敏的地面拦截系统同时以初速度v 2竖直向上发射一颗炮弹拦截(炮弹运动过程看做竖直上抛),设此时拦截系统与飞机的水平距离为x ,若拦截成功,不计空气阻力,则 v 1、v 2的关系应满足( )A .v 1=Hx v 2B .v 1=v 2x HC .v 1=xHv 2D .v 1=v 2解析:由题可知,从发射到拦截成功水平方向满足x =v 1t ,竖直方向满足:v 2t -12gt 2+12gt 2=H ,所以有H x =v 2tv 1t .解得v 1=v 2x H.故选项C 正确.答案:C6.如图所示,在竖直放置的半圆形容器的中心O 点分别以水平初速度v 1、v 2抛出甲、乙两个小球(可视为质点),最终它们分别落在圆弧上的A 点和B 点,已知OA 与OB 互相垂直,且OA 与竖直方向成α角,则甲、乙两小球初速度之比为( )A .tan αB .sin αC .tan αtan αD .cos α解析:两小球被抛出后都做平抛运动,设半圆形容器的半径为R ,两小球运动时间分别为t 1、t 2,对A 球:R sin α=v 1t 1,R cos α=12gt 21;对B 球:R cos α=v 2t 2,R sin α=12gt 22,联立解得:两小球初速度之比为v 1v 2=tan αtan α,选项C正确.答案:C7.如右图所示,在斜面顶端a 处以速度v a 水平抛出一小球,经过时间t a恰好落在斜面底端P 处;今在P 点正上方与a 等高的b 处以速度v b 水平抛出另一小球,经过时间t b 恰好落在斜面的中点处.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v a =v bB .v a =2v bC .t a =t bD .t a =2t b解析:做平抛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由竖直方向的高度决定,t =2hg,a 物体下落的高度是b 物体下落高度的2倍,有t a =2t b ,选项D 正确;水平方向的距离由高度和初速度决定,x =v 02hg,由题意可知,a 物体的水平位移是b 物体水平位移的2倍,即x a =v a ·t a =2x b =2v b ·t b 可得v a =2v b ,选项B 正确.答案:BD8.如图所示,相距l 的两小球A 、B 位于同一高度h (l ,h 均为定值).将A 向B水平抛出的同时,B 自由下落.A 、B 与地面碰撞前后,水平分速度不变,竖直分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不计空气阻力及小球与地面碰撞的时间,则( )A .A 、B 在第一次落地前能否相碰,取决于A 的初速度 B .A 、B 在第一次落地前若不相碰,此后就不会相碰C .A 、B 不可能运动到最高处相碰D .A 、B 一定能相碰解析:对A 球,水平方向上x =v t ,竖直方向上h =12gt 2,两式联立解得x =v2h g,两球第一次落地间距为Δx =l -x =l -v2hg,当v 较小时,有l >x ,两球不相碰,当v 增大到恰好使得l =x 时,两球恰好落地时第一次相碰,当v 增大到一定值会有l <x 即第一次落地前相碰,选项A 正确;由于两球在竖直方向上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碰撞时无机械能损失,两球始终处于同一高度,由于A 球水平速度不变,在t =lv 时两球一定相碰,选项B 错误、D 正确;当l =2n v2hg(其中n =1、2、3…)时两球恰好能在最高点相碰,选项C 错误. 答案:AD9.a 、b 两质点从同一点O 分别以相同的水平速度v 0沿x 轴正方向抛出,a 在竖直平面内运动,落地点为P 1,b 沿光滑斜面运动,落地点为P 2,P 1和P 2在同一水平面上,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b 的运动时间相同B .a 、b 沿x 轴方向的位移相同C .a 、b 落地时的速度大小相同D .a 、b 落地时的速度相同解析:质点a 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h =12gt 21,在水平方向x =v 0t 1,质点在光滑斜面上受到合力方向沿斜面向下与初速度垂直,质点b 做类平抛运动,其加速度a =g sin θ,其中θ为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质点b 到达P 2时,沿合力方向的位移h ′=h sin θ=12g sin θ·t 22,x ′=v 0t 2,由于t 2>t 1,所以x ′>x ,故选项A 、B 错误;质点a 、b 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即mgh +12m v 20=12m v 2,由此式可知,a 、b 落地时速度大小相等,方向不同,故选项C 正确,选项D 错误.答案:C10.如图是某次实验中用频闪照相方法拍摄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片.如果图中每个方格的边长l 表示的实际距离和闪光频率f 均为已知量,那么在小球的质量m 、平抛的初速度大小v 0、小球通过P 点时的速度大小v 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g 这四个未知量中,利用上述已知量和图中信息( )A .可以计算出m 、v 0和vB .可以计算出v 、v 0和gC .只能计算出v 0和vD .只能计算出v 0和g解析:平抛运动的物体在竖直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有Δy =5l -3l =gT 2. T =1f ,则可求得g ,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v 0=x T =3l ·f .故可求得v 0.小球通过P 点时的竖直分速度v y =3l +5l 2T ,则v =v 20+v 2y ,故可求得v ,但无法求得小球质量,选项B 正确.答案:B 二、非选择题11.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固定一个倾角θ=37°、表面光滑的斜面体,物体A 以v 1=6 m/s 的初速度沿斜面上滑,同时在物体A 的正上方,有一物体B 以某一初速度水平抛出.如果当A 上滑到最高点时恰好被B 物体击中.若A 、B 均可看作质点,sin37°=0.6,cos37°=0.8,g 取10 m/s 2,试求:(1)物体A 上滑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t ; (2)物体B 抛出时的初速度v 2; (3)物体A 、B 间初始位置的高度差h .解析:(1)物体A 沿斜面上滑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ma . 解得a =g sin θ=6 m/s 2. 由运动学公式0=v 1-at ,得t =v 1a=1 s.(2)B 做平抛运动,击中A 物体时的水平位移x =v 2t . A 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的位移s =v 12t =3 m.x =s ·cos37°=2.4 m 解得v 2=2.4 m/s. (3)如图所示.物体B 做平抛运动的竖直位移h B =12gt 2=5 m.h A =s ·sin37°=1.8 m. 则h =h A +h B =6.8 m.答案:(1)1 s (2)2.4 m/s (3)6.8 m12.如图所示,水平屋顶高H =5 m ,墙高h =3.2 m ,墙到房子的距离L =3 m ,墙外马路宽x =10 m ,小球从房顶水平飞出,落在墙外的马路上,求小球离开房顶时的速度v 0的取值范围.(取g =10 m/s 2)解析:设小球恰好越过墙的边缘时的水平初速度为v 1, 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 竖直方向:H -h =12gt 21水平方向:L =v 1t 1联立以上两式解得v 1=5 m/s设小球恰落到马路右边缘时水平初速度为v 2, 由平抛运动的规律有: 竖直方向H =12gt 22L +x =v 2t 2解得v 2=13 m/s所以小球抛出时的速度5 m/s ≤v 0≤13 m/s. 答案:5 m/s ≤v 0≤13 m/s13.如图所示,从A 点以v 0=4 m/s 的水平速度抛出一质量m =1 kg 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当物块运动至B 点时,恰好沿切线方向进入光滑圆弧轨道BC ,经圆弧轨道后滑上与C 点等高、静止在粗糙水平面的长木板上,圆弧轨道C 端切线水平.已知长木板的质量M =4 kg ,A 、B 两点距C 点的高度分别为H =0.6 m 、h =0.15 m ,R =0.75 m ,物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5,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g 取10 m/s 2,求:(1)小物块运动至B 点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2)长木板至少为多长,才能保证小物块不滑出长木板? 解析:(1)物体做平抛运动H -h =12gt 2.设到达C 点时竖直分速度为v y ,则v y =gt v 1=v 20+v 2y =54v 0=5 m/s. 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 tan θ=v y v 0=34,即θ=37°.(2)从A 到C 由动能定理有mgH =12m v 2C -12m v 20 解得v C =27 m/s.由题意可知小物块m 对长木板的摩擦力,f =μ1mg =5 N. 长木板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 ′=μ2(M +m )g =10 N.因f <f ′,所以小物块在长木板上滑行时,长木板静止不动,小物块在长木板上做匀减速运动,至长木板右端时,速度刚好为0,则长木板长度至少为l =v 2C2μ1g=2.8 m.答案:(1)5 m/s 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下 (2)2.8 m。

2016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强化作业25

2016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强化作业25

课时强化作业二十五电场能的性质一、选择题1.如图,在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将两个带正电的试探电荷q1、q2分别置于A、B两点,虚线为等势线.取无穷远处为零电势点,若将q1、q2移动到无穷远的过程中外力克服电场力做的功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电势大于B点电势B.A、B两点的电场强度相等C.q1的电荷量小于q2的电荷量D.q1在A点的电势能小于q2在B点的电势能解析:因将正试探电荷移动到无穷远处时需克服电场力做功,故场源电荷Q带负电,结合负点电荷的电场线、等势面特点分析可知E A>E B、φA<φB,故A、B皆错误.由功能关系知q1在A点的电势能与q2在B点的电势能相等,故D错误.再由q1φA=q2φB及φA<φB <0可知q1<q2,故C正确.答案:C2.(2015届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三月考)如图所示,在x轴上关于O点对称的F、G两点有等量异种电荷Q和-Q,一正方形ABCD与xOy在同一平面内,其中必在O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O点电场强度为零B.A、C两点电场强度相等C.B、D两点电势相等D.若将点电荷-q从A点移向C,电势能减小解析:由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分布可知,O点的电场强度不为零,选项A错误;由对称性可知A、C两点电场强度相等,选项B正确;D点的电势高于B点电势,选项C错误;由于A点电势高于C点电势,若将点电荷-q从A点移向C点,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选项D错误.答案:B3.空间存在一沿x轴方向的静电场,电场强度E随x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图线关于坐标原点对称,A、B是x轴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则O点处电势为零B.电子在A、B两点的电势能相等C.电子在A、B两点的加速度方向相反D.电子从A点由静止释放后的运动轨迹可能是曲线解析:若把一个正电荷从O点沿x轴移到无穷远处,电场力一直在做功,所以O点电势不为零,选项A错误;电子从A移到B点过程中,电场力先做正功,过O点之后又做负功,且电场对称,所以正负功数量相等,即从A到B电场力做总功为零,故电子在A、B两点的电势能相等,B选项正确;A、B两点电场方向相反,所以电子在这两点加速度方向相反,C选项正确;当电子由A点释放后一直受到沿x轴方向的力作用,即力与运动方向一直在一条直线上,故电子只能做直线运动.答案:BC4.如图所示,虚线是某一静电场的一簇等势线及其电势值,一带电粒子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飞经该电场时,恰能沿图中的实线从A点飞到B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粒子带负电B.A点的场强大于B点的场强C.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在B点的电势能D.粒子在A点的动能小于在B点的动能解析:由于电场线是从高等势面指向低等势面,所以可以判断电场线的方向,由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可知,粒子受到电场力指向曲线的凹侧,则粒子带正电、选项A错误;由等势面的分布情况可知电场线的分布情况,A点所处位置的电场线比B所在位置的电场线密集,故A点场强大于B点场强,选项B正确;带正电的粒子从A运动到B电场力做负功,粒子的动能减少,电势能增加,选项C、D错误.答案:B5.(2014年山东卷)如图,半径为R的均匀带正电薄球壳,其上有一小孔A.已知壳内的场强处处为零;壳外空间的电场,与将球壳上的全部电荷集中于球心O时在壳外产生的电场一样.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不计重力)从球心以初动能E k0沿OA 方向射出.下列关于试探电荷的动能E k 与离开球心的距离r 的关系图线,可能正确的是( )解析:由于球壳内场强处处为零,不受电场力的作用,试探电荷在球壳内的动能不变,试探电荷在球壳外,带正电的试探电荷受电场力的作用,电场力做正功,由动能定理可知,其动能逐渐增大,但随着电场的减弱电场力逐渐减小,电场力做功越来越小,即动能随距离r 增大的越来越慢,故选项A 正确.答案:A6.如右图所示,匀强电场中三点A 、B 、C 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C =∠CAB =30°,BC =2 3 m ,已知电场线平行于△ABC 所在的平面,一个电荷量q =-2×10-6 C的点电荷由A 移到B 的过程中,电势能增加了1.2×10-5 J ,由B 移到C 的过程中电场力做功6×10-6 J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两点的电势差U BC =3 V B .A 点的电势低于B 点的电势C .负电荷由C 点移到A 点的过程中,电势能增加D .该电场的场强为1 V/m解析:由W =qU 和W =-ΔE (ΔE 为电荷电势能的增量)得,A 、B 两点间电势差U AB =-1.2×10-5-2×10-6 V =6 V ,U BC =6×10-6-2×10-6V =-3 V ,A 点电势高于B 点电势,A 、B 错;由电势差可判断,AB 中点D 的电势与C 点电势相等,在同一个等势面上,且AB 垂直于该等势面,如上图所示,因此U AC =3 V ,C 点电势低于A 点电势,负电荷由C 点移到A 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负电荷的电势能减小,C 错;电场线垂直于等势面,因此电场线与AB 平行,场强E =U DB DB=1 V/m ,D 正确.答案:D7.两电荷量分别为q1和q2的点电荷放在x轴上的O、M两点,两电荷连线上各点电势φ随x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N两点的电势均为零,ND段中的C点电势最高,则()A.N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零B.A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零C.NC间场强方向沿x轴正方向D.将一负点电荷从N点移到D点,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解析:由电势φ与电场强度E之间的关系式φ=Ex,所以φ-x图象上各点切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各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由图线可知,N点和A点的斜率不为零,C点的斜率为零,所以N、A两点场强不为零,C点场强为零,选项A、B错误;从N到C各点电势逐渐增大,说明这是逆着电场线方向,即NC间场强方向从C指向N,沿x轴负方向,选项C 错误;将一负电荷从N点移到D点电场力做正功,后做负功,电荷的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故选项D正确.答案:D8.如图所示,一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关于y轴(沿竖直方向)对称,O、M、N是y轴上的三个点,且OM=MN.P点在y轴右侧,MP⊥ON.则()A.M点的电势比P点的电势高B.将负电荷由O点移动到P点,电场力做正功C.M、N两点间的电势差大于O、M两点间的电势差D.在O点静止释放一带正电的粒子,该粒子将沿y轴做直线运动解析:由于MP⊥ON,等势面垂直电场线,故过M点的等势面在P点下方,电场线的方向是高电势的等势面指向低电势的等势面,则有φM>φP,选项A正确;负电荷所受电场力与电场强度方向相反,负电荷由O点移动到P点,电场力做功W OP=-q·U OP,由于U OP>0故W OP<0,选项B错误;由电场线的分布可知,沿OMP方向电场强度逐渐减小,由于OM=MN,由U=Ed可判断U OM>U MN,选项C错误;在O点由静止释放一带正电的粒子,粒子所受电场力始终沿y轴正方向,因此粒子沿y轴做直线运动,选项D正确.答案:AD9.(2014年江苏卷)如图所示,一圆环上均匀分布着正电荷,x轴垂直于环面且过圆心O.下列关于x轴上的电场强度和电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O点的电场强度为零,电势最低B.O点的电场强度为零,电势最高C.从O点沿x轴正方向,电场强度减小,电势升高D.从O点沿x轴正方向,电场强度增大,电势降低解析:圆环上均匀分布着正电荷,可以将圆环等效为由很多正点电荷组成,同一条直径的两端点的点电荷的合场强类似于两个等量同种点电荷的合场强,故圆环的中心的合场强一定为零.x轴上的合场强,在圆环的右侧的合场强的方向沿x轴向右,左侧的合场强沿x轴向左,电场强度都是先增大后减小的特征,由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故圆心O点的电势最高,故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答案:B10.两个点电荷Q1、Q2固定于x轴上,将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从足够远处沿x轴负方向移近Q2(位于坐标原点O),在移动过程中,试探电荷的电势能随位置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M点电势为零,N点场强为零B.M点场强为零,N点电势为零C.Q1带负电,Q2带正电,且Q2电荷量较小D.Q1带正电,Q2带负电,且Q2电荷量较小解析:正试探电荷从无穷远处沿x轴负方向移近N的过程中,电势能逐渐减小,说明电场力做负功,电场力表现为引力,而从N点移动到Q2的过程中,电势能逐渐增大,说明电场力做负功,电场力表现为斥力,N点是分界点,所以N点场强为零,又试探电荷在M 点的电势能为零,这说明M点电势为零,所以选项A正确,B错误;正试探电荷在Q2附近趋于正无穷大,这说明Q2带正电,那么Q1带负电,根据两个点电荷在N点处的合场强为零可得出k Q 1(Q 1N )2=k Q 2(Q 2N )2,又Q 2N <Q 1N ,所以Q 1>Q 2,所以选项C 正确,D 错误.答案:AC 二、非选择题11.如图所示,在匀强电场中,有边长为2 m 的等边三角形ABC ,其中O 点为该三角形的中心,各点的电势分别为φA =2 V ,φB =4 V ,φC =6 V .求:(1)O 点的电势为多少?(2)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是多少?解析:(1)如图,过O 点作AC 的垂线,交AC 于D 点,由几何知识可知DO 延长线将过B 点,则D 为AC 的中点,φD =4 V .又φB =4 V ,则BD 为等势线O 在BD 上,故φO =4 V . (2)由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则AC 为一条电场线, U CA =E ·d CA 则E =U CA d CA =2 V/m.答案:(1)4 V (2)2 V/m12.长为L 的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拴一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的小球,处于如图所示的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开始时,将线与小球拉成水平,然后释放,小球由静止开始向下摆动,当细线转过60°角时,小球到达B 点速度恰好为零.试求:(1)AB 两点的电势差U AB ; (2)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3)小球到达B 点时,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大小.解析:(1)小球下落过程中重力和电场力做功,由动能定理有:mgL sin60°+qU AB =0,解得U AB =-3mgL2q. (2)根据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可知-U AB =EL (1-cos60°) 解得E =U BA L (1-cos60°)=3mg q .(3)在B 点时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圆周运动的知识及牛顿第二定律有F T -qE cos θ-mg sin θ=m v 2BL.其中qE =3mg ,v B =0则F T -Eq cos60°-mg sin60°=0, 解得:F T =3mg . 答案:(1)-3mgL 2q (2)3mgq(3)3mg 13.如图所示,固定于同一条竖直线上的点电荷A 、B 相距为2d ,电量分别为+Q 和-Q .MN 是竖直放置的光滑绝缘细杆,另有一个穿过细杆的带电小球p ,质量为m 、电量为+q (可视为点电荷,q 远小Q ),现将小球p 从与点电荷A 等高的C 处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p 向下运动到距C 点距离为d 的O 点时,速度为v .已知MN 与AB 之间的距离也为d ,静电力常量为k ,重力加速度为g .求:(1)C 、O 间的电势差U CO ;(2)小球p 经过O 点时加速度的大小;(3)小球p 经过与点电荷B 等高的D 点时速度的大小. 解析:(1)小球p 由C 运动到O 时,由动能定理,得mgd +qU CO =12m v 2-0,①得U CO =m v 2-2mgd2q.②(2)小球p 经过O 点时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库仑定律得: F 1=F 2=k Qq(2d )2③它们的合力为:F =F 1cos45°+F 2cos45°=2kQq2d 2④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F =ma ,⑤ a =g +2kQq2md 2.⑥ (3)小球p 由O 运动到D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gd +qU OD =12m v 2D -12m v 2.⑦由电场特点可知:U CO =U OD .⑧ 联立②⑦⑧解得:v D =2v .答案:(1)m v 2-2mgd 2q (2)g +2kQq2md 2(3)2v。

2016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强化作业50

2016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强化作业50

课时强化作业五十光的波动性、电磁波、相对论简介一、选择题1.关于光的干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波峰与波峰叠加处,将出现亮条纹;在波谷与波谷叠加处,将出现暗条纹B.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屏上距两狭缝的路程差为1个波长的某位置,将出现亮纹C.把入射光由黄光换成紫光,两相邻明条纹间的距离变窄D.当薄膜干涉的条纹是等间距的平行线时,说明薄膜的厚度处处相等解析:在波蜂与波峰叠加处,或在波谷与波谷叠加处,都是振动加强区,将出现亮条纹,选项A错误;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出现亮纹的条件是光屏上某位置距两狭缝的路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出现暗纹的条件是光屏上某位置距两狭缝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选项B正确;条纹间距公式Δx=ldλ,λ黄>λ紫,选项C正确;薄膜干涉实验中的薄膜是“楔形”空气膜,干涉条纹是等间距的平行线时,说明被检测工件平整度很好,选项D错误.答案:BC2.关于光的衍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光的衍射是光在传播过程中绕过障碍物的现象B.只有两列频率相同的光波叠加后才能发生衍射C.光的衍射没有否定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D.光的衍射现象为波动说提供了有利的证据解析:由光的衍射的定义知A正确;光波的衍射无条件,B错误;当满足光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时,光的衍射现象明显,否则光沿直线传播,可见光的衍射没有否定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C正确;衍射是波动所特有的性质,所以光的衍射现象为波动说提供了有利的证据.D正确.答案:B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某同学用黄光作为入射光.为了增大干涉条纹的间距,该同学可以采用的方法有()A.改用红光作为入射光B.改用蓝光作为入射光C.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D.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解析:根据条纹间距Δx=ld·λ可知:要增大干涉条纹的间距,可增大λ,λ红>λ黄,选项A正确;λ黄>λ蓝,选项B错误;增大到屏的距离l,Δx增大,选项C正确;增大双缝间距d,Δx减小,选项D错误.答案:AC4.如图所示,电灯S发出的光先后经过偏振片A和B,人眼在P处迎着入射光方向,看不到光亮,则()A.图中a光为偏振光B.图中b光为偏振光C.以SP为轴将B转过180°后,在P处将看到光亮D.以SP为轴将B转过90°后,在P处将看到光亮解析:自然光沿各个方向发散,且是均匀分布的.通过偏振片后,透射光是只沿着某一特定方向振动的偏振光.从电灯直接发出的光为自然光,选项A错误;它通过A偏振片后变为偏振光,选项B正确;若A、B偏振片的透振方向相互垂直,则自然光通过这两个偏振片后光强为零,则P点无光亮,将B转过180°后,P处仍无光亮,选项C错误;若将B转过90°,其透振方向与A平行,则偏振光能通过B,即在P处有光亮,选项D正确.答案:BD5.类比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归类和比较,有助于掌握新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在类比过程中,既要找出共同之处,又要抓住不同之处.某同学对机械波和电磁波进行类比,总结出下列内容,其中不正确的是()A.机械波的频率、波长和波速三者满足的关系,对电磁波也适用B.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C.机械波的传播依赖于介质,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机械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而电磁波只有纵波解析: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对任何波都是成立的,对电磁波也成立,故A对;干涉和衍射是波的特性,机械波、电磁波都是波,这些特性都具有,故B对;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的,所以机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而电磁波是交替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由近及远的传播形成的,所以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故C对;机械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但是电磁波只能是横波,其证据就是电磁波能够发生偏振现象,而偏振现象是横波才有的,D项错误.答案:D6.(2014年江苏卷)某同学用单色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在屏上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条纹,仅改变一个实验条件后,观察到的条纹如图(乙)所示.他改变的实验条件可能是()A.减小光源到单缝的距离B.减小双缝之间的距离C.减小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D.换用频率更高的单色光源解析:根据条纹间距公式Δx =L dλ可知,若增大条纹间距可以采用的措施有:换用波长更长,频率更低的单色光源;减小双缝间的距离d ,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L ,故选项B 正确.答案:B7.利用图中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时,有下面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将屏移近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B .将滤光片由蓝色的换成红色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宽C .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干涉条纹间距变宽D .换一个两缝之间距离较大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E .去掉滤光片后,干涉现象消失解析:相邻亮条纹间距Δx =l dλ,A 选项中l 变小,间距变小,A 对;B 选项中波长变大,间距变大,B 对;间距与单缝跟双缝间的距离无关,C 错;D 选项中d 变大,间距变小,D 对;白炽灯发出的光不是单色光,去掉滤光片,仍能发生干涉,是复色光的干涉,E 错.答案:ABD8.根据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电场周围一定产生磁场,磁场周围一定产生电场B .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周围一定产生变化的电场C .均匀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均匀变化的磁场D .振荡的电场一定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的磁场解析:变化的电场周围才会产生磁场,恒定的电场周围不会产生磁场,同理,恒定的磁场周围也不会产生电场,所以A 项错.随时间做均匀变化的电场,其变化率是常量,故周围产生的磁场是恒定的,同理,均匀变化的磁场周围产生的电场也是恒定的,所以选项B 、C 不对.电场周期性变化,其周围产生的磁场一定呈周期性变化,且变化周期相同,所以选项D 正确.答案:D9.如图所示,白炽灯的右侧依次平行放置偏振片P 和Q ,A 点位于P 、Q 之间,B 点位于Q 右侧.旋转偏振片P ,A 、B 两点光的强度变化情况是( )A .A 、B 均不变B .A 、B 均有变化C .A 不变,B 有变化D .A 有变化,B 不变解析:白炽灯光属于非偏振光,通过偏振片P后的自然光变成了偏振光,当P转动时,通过偏振片P后光强不变,选项B、D错误;同时,P的偏振方向发生变化,使B处光强发生变化,选项A错误,C正确.答案:C10.光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透明的标准平面样板检测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偏振B.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利用了光的干涉C.在光导纤维束内传送图象是利用光的色散D.用三棱镜观察白光可以看到彩色图样利用的是光的衍射解析:用透明的标准平面样板检测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薄膜干涉,选项A 错误;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利用了光的干涉,选项B正确;在光导纤维束内传送图象是利用光的全反射,选项C错误;用三棱镜观察白光可以看到彩色图样是光的色散现象,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选项D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11.(2015届洛阳市高三月考)“世界物理年”决议的作出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观有关.一个时钟,在它与观察者有不同相对速度的情况下,时钟的频率是不同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此可知,当时钟和观察者的相对速度达到0.6c(c为真空中的光速)时,时钟的周期大约为________.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法察觉时钟周期性变化的图象,是因为观察者相对于时钟的运动速度________.若在高速运行的飞船上有一只表,从地面上观察,飞船上的一切物理、化学过程和生命过程都变________(填“快”或“慢”)了.解析:根据题图中数据可知,当时钟和观察者的相对速度达到0.6c时,对应时钟的频率为0.4 Hz,则周期为2.5 s.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法察觉时钟周期变化的现象是因为观察者相对于时钟的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c,在高速运行状态下,一切物理、化学过程和生命过程都变慢.答案:2.5 s远小于光速c慢12.如图所示,①②两幅图是由单色光分别入射到圆孔而形成的图样,其中图①是光的________(填“干涉”或“衍射”)图样.由此可以判断出图①所对应的圆孔的孔径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图②所对应的圆孔的孔径.解析:①中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是衍射现象,②中出现圆形亮斑.只有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光波波长小或跟波长相差不多时,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图①是光的衍射图样,由于光波波长很短,约在10-7 m数量级上,所以图①对应的圆孔的孔径比图②所对应的圆孔的孔径小.图②的形成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答案:衍射小于13.(1)如图所示,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光具座上放置的光学元件依次为①光源、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遮光筒、⑥光屏.对于某种单色光,为增加相邻亮纹(暗纹)间的距离,可采取________或________的方法.(2)如果将灯泡换成激光光源,该实验照样可以完成,这时可以去掉的部件是________(填数字代号).(3)转动测量头的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第1条亮纹,读下手轮的读数如图甲所示.继续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第10条亮纹,读下手轮的读数如图乙所示.则相邻两亮条纹的间距是________ mm.(4)如果已经量得双缝的间距是0.30 mm、双缝和光屏之间的距离是900 mm,则待测光的波长是________m.(取三位有效数字)解析:(1)由实验原理可知②③④分别是滤光片、单缝、双缝.由Δx=ldλ可知,要增加相邻亮纹(暗纹)间的距离,可采取的办法有:①增大双缝到光屏间的距离(或选用较长的遮光筒);②减小双缝之间的距离.(2)由于激光是相干光源,故可以去掉的部件是②、③.(3)甲图读数是0.045 mm,乙图读数是14.535 mm,它们的差值是14.490 mm,中间跨越了10-1=9个条纹间距,所以相邻两亮条纹间距是Δx =14.4909mm =1.610 mm. (4)光的波长λ=Δx ·d l=5.37×10-7 m. 答案:(1)滤光片 单缝 双缝 增加双缝到光屏间的距离(或选用较长的遮光筒) 减小双缝之间的距离 (2)②③ (3)1.610 (4)5.37×10-7。

2016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强化作业47

2016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强化作业47

课时强化作业四十七机械波一、选择题1.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如下图所示,已知此时质点F的运动方向向y轴负方向,则()A.此波向x轴正方向传播B.质点C此时向y轴负方向运动C.质点C将比质点B先回到平衡位置D.质点E的振幅为零解析:因为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靠近波源的质点的振动带动相邻的后边质点的振动,而后面质点要“模仿”前面质点的振动,本题中,已知质点F的运动方向向y轴负方向,即F质点正在“模仿”右边质点的振动,这说明波源在右边,波从右向左传播,即此波向x 轴负方向传播,选项A错误;质点C此时刚到达最大位移处,速度为0,此后才向y轴负方向运动,选项B错误;质点B要先向y轴正方向运动到达波峰位置再回到平衡位置,而质点C直接从波峰位置回到平衡位置,所以选项C正确;振幅指的是质点离开平衡位置到达的最大距离,虽然此时质点E的位移为零,但其振幅不为零,选项D错误.答案:C2.一列简谐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0时波形如图甲所示,已知波速度为10 m/s.则t=0.1 s时正确的波形应是图乙中的()解析:由波形图知波长为4.0 m ,用波长除以波速得到周期为0.4 s ,所以0.1 s 是四分之一周期,则用质点振动法结合波形图上下坡法判断,0.1 s 时的波形图应为C.答案:C3.在xOy 平面内有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为2 m/s ,振幅为A .M 、N 是平衡位置相距2 m 的两个质点,如图所示.在t =0时,M 通过其平衡位置沿y 轴正方向运动,N 位于其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已知该波的周期大于1 s .则( )A .该波的周期为53sB .在t =13 s 时,N 的速度一定为2 m/sC .从t =0到t =1 s ,M 向右移动了2 mD .从t =13 s 到t =23s ,M 的动能逐渐增大解析:由题意:34λ+λ=2 m ,λ=2n +34 m(n =0,1,2,3…),所以周期T =λv =1n +34 s ,由于T >1 s ,n 只能取0,T =43 s ,选项A 错误;波传播速度不是各质点移动速度,质点也不随波迁移,选项B 、C 错误;质点M 在竖直方向做简谐振动,从t =13 s 到t =23 s 正好处于T4到T2间,质点M 从最高处向平衡位置运动,速度越来越大,选项D 正确. 答案:D4.(2013年天津卷)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该直线上平衡位置相距9 m 的a 、b两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描述该波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解析:由振动图象可知,a 在正的最大位移处时,b 在平衡位置向y 轴负方向运动,如果波从a 传到b ,其波形如图甲所示,则有9 m =⎝⎛⎭⎫n +34λ,其中n =0,1,2… 波长λ=364n +3 m ,可能为12 m ,367 m ,3611 m 等,如果波从b 传到a 其波形如图乙所示,则有9 m =⎝⎛⎭⎫n +14λ,n =0,1,2… 则波长可能为36 m 、4 m 等,故选项A 、C 图是可能的. 答案:AC5.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t =0时刻振动刚好传播到x =5 m 的M 点,已知P 点相继出现两个波峰的时间间隔为0.4 s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这列波的波长是4 mB .这列波的传播速度是10 m/sC .质点Q (x =9 m)经过0.5 s 第一次到达波峰D .M 点以后的各质点开始振动时的方向都是向下解析:根据题意,周期T =0.4 s ,由图象可知,波长λ=4 m ,所以波速v =λ/T =10 m/s ,选项AB 正确;质点Q (x =9 m)经过9 m -2 m10 m/s=0.7 s 第一次到达波峰,选项C 错误;各质点的起振方向都与波源开始振动的方向相同,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和波形图可知,M 点的起振方向是向下的,所以x 轴上各质点的起振方向都是向下,选项D 正确.答案:ABD6.(2014年全国卷Ⅱ)图(a)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 =0.10 s 时刻的波形图,P 是平衡位置在x =1.0 m 处的质点,Q 是平衡位置在x =4.0 m 处的质点;图(b)为质点Q 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t =0.10 s 时,质点Q 向y 轴正方向运动B .在t =0.25 s 时,质点P 的加速度方向与y 轴正方向相同C .在t =0.10 s 到t =0.25 s ,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了6 mD .在t =0.10 s 到t =0.25 s ,质点P 通过的路程为30 cmE .质点Q 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 =0.10 sin10πt (国际单位制)解析:由振动图象可知,在t =0.10 s 时质点Q 沿y 轴负方向运动,故选项A 错误;结合波的图象,由Q 点在t =0.1 s 向y 轴负方向运动,可知波的传播方向沿x 轴负方向,图(a)中质点P 经Δt =0.25 s -0.1 s =0.15 s =34T 时间,位移变为负值,即t =0.25 s 时质点P 的加速度方向沿y 轴正方向,选项B 正确;波在34T 时间沿x 轴负方向传播34λ=6 m ,故选项C 正确;任意质点在半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为振幅的2倍,即20 cm ,从平衡位置或最大位移处开始,14T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等于振幅,而图(a)中质点P 在半个周期后,已经过平衡位置并向负的最大位移处运动,在14T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小于振幅,所以选项D 错误;由振动图象可知,质点Q 的振幅A =10 cm =0.1 m ,周期T =0.2 s ,ω=2πT =10π rad/s ,所以其运动表达式为y =A ·sin ωt =0.10sin10πt (m),选项E 正确.答案:BCE7.如图所示,S1、S 2为两个振动情况完全一样的波源,两列波的波长都为λ,它们在介质中产生干涉现象,S 1、S 2在空间共形成了5个振动加强的区域,如图中实线所示.P 是振动加强区域中的一点,从图中可看出( )A .P 点到两波源的距离差等于1.5λB .S 1的传播速度大于S 2的传播速度C .P 点此时刻振动最强,过半个周期后,振动变为最弱D .当一列波的波峰传到P 点时,另一列波的波峰也一定传到P 点E .两波源之间的距离一定在2个波长到3个波长之间解析:两个振源S 1、S 2的振动情况完全相同,则两列波叠加的区域振动加强的点到两个振源的波程差为半波长的偶数倍,所以P 点是振动加强的点,选项A错误;在相同的介质中传播S 1、S 2的传播速度相等,选项B 错误;在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的点始终加强,选项C 错误;由P 点是振动加强的点,所以当一列波的波峰传到P 点时,另一列波的波峰也一定传到P 点,选项D 正确;S 1、S 2两个波源之间有五个振动加强的区域,如图所示,P 1是一个振动加强的点,设S 1到P 1的距离为l 1,S 2到P 1点的距离为l 2,则有l 2-l 1=2λ,两个波源S 1、S 2的距离l =l 1+l 2=2λ+l 1,其中0<l 1≤λ2,所以2λ<l <3λ,故选项E 正确.答案:DE8.(2014年全国大纲卷)两列振动方向相同、振幅分别为A 1和A 2的相干简谐横波相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振幅为|A 1-A 2|B .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始终为A 1+A 2C .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位移总是小于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的位移D .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的振幅一定大于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振幅解析:空间某一点的位移等于两列波同时在该点引起位移的矢量和,对于相干波源在某一点是加强点,说明两列波在该点的振动始终一致,但该点不是始终不变的,波峰与波峰相遇处的质点是振动加强点,其振幅为A 1+A 2,其位移不断变化,故选项B 错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的质点是减弱点,减弱点的振幅为|A 1-A 2|,故选项A 、D 正确;两列波在减弱点引起的振动方向始终相反,但其位移不一定小于加强点的位移,故选项C 错误.答案:AD9.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如下图左所示,图中P 、Q 两质点的横坐标分别为x =1.5 m 和x =4.5 m .P 点的振动图象如下图右所示.在下列四幅图中,Q 点的振动图象可能是( )解析:P 、Q 两质点间沿波的传播方向的距离为Δs =x Q -x P =3 m =34λ,波从P 传到Q或者从Q 传到P 需用时间34T ,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则Q 点落后于P 点,即Q 点经Δt=34T 后与P 点的振动情况相同,B 项正确;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则P 点落后于Q 点,即P 点经Δt =34T 后与Q 点的振动情况相同,C 项正确.答案:BC10.(2014年安徽卷)一简谐横波沿x 轴正向传播,图(1)是t =0时刻的波形图,图(2)是介质中某质点的振动图象,则该质点的x 坐标值合理的是( )A .0.5 mB .1.5 mC .2.5 mD .3.5 m解析:由振动图可知t =0时该质点的位移为负值,且沿y 轴负方向运动,x =0.5 m ,x =3.5 m 处质点t =0时刻的位移均为正值,故选项A 、D 错误;x =1.5 m 处质点在t =0时刻的位称为负值,但沿y 轴正方向运动,所以选项B 错误;x =2.5 m 处质点,在t =0时刻位移为负值,且沿y 轴负方向运动,故选项C 正确.答案:C 二、非选择题11.如图所示,S 为波源,其频率为100 Hz ,所产生的简谐横波沿直线同时向左、右传播,波速为80 m/s ,该波的波长为________m .P 、Q 是波传播途径中的两点,已知SP =4.2 m ,SQ =1.4 m ,则当S 经过平衡位置并向上运动时,P 在________,Q 在________(填“波峰”、“波谷”或“平衡位置”).解析:由v =λf 得λ=v f =80100 m =0.8 m ,则SP =514λ,当S 经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P质点刚好在波谷位置,SQ =134λ,当S 由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Q 质点刚好在波峰.答案:0.8 波谷 波峰12.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波沿x 轴传播,实线为t 1=0时的波形图,此时P 质点向y 轴负方向运动,虚线为t 2=0.01 s 时的波形图,已知周期T >0.01 s.(1)波沿x 轴________(填“正”或“负”)方向传播; (2)求波速.解析:(1)由t 1=0时刻P 质点向y 轴负方向运动,则可知该简谐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 (2)由题图可得波长λ=8 m ,由t 1时到t 2时刻波传播的距离s =nλ+18λ所以Δt =t 2-t 1=nT +T8得T =8×Δt 8n +1 s =0.088n +1s 由于T >0.01 s ,所以只有n =0,即T =0.08 s 由v =λT =80.08 m/s =100 m/s.答案:(1)正 (2)100 m/s13.如图所示是一列简谐横波上A 、B 两质点的振动图象,两质点平衡位置间的距离Δx =4.0 m ,波长大于3.0 m ,求这列波的传播速度.解析:由振动图象可知,质点振动周期T =0.4 s ,①若该波从质点A 传到质点B ,取t =0时刻分析,质点A 经平衡位置向上振动,质点B 处于波谷,则Δx =nλ+14λ(n =0,1,2,3…)所以该波波长为λ=4Δx 4n +1=164n +1 m因为有λ>3.0 m 的条件,所以取n =0,1 当n =0时,λ1=16 m ,波速v 1=λ1T =40 m/s当n =1时,λ2=3.2 m ,波速v 2=λ2T =8.0 m/s.②若该波从质点B 传到质点A ,取t =0时刻分析,质点A 经平衡位置向上振动,质点B 处于波谷,Δx =nλ+34λ(n =0,1,2,3…).所以该波波长为λ=4Δx 4n +3=164n +3m(n =0,1,2,3…),因为有λ>3.0 m 的条件,所以取n =0, 当n =0时,λ3=163 m ,波速v 3=λ3T =403 m/s.答案:见解析。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人教版)课时作业26 含解析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人教版)课时作业26  含解析

课时作业(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 选择题(1~9题为单项选择题,10~14题为多项选择题)1.如图所示,电源为9 V、1 Ω的电池组,要将“4 V 4 W”的灯泡接入虚线框中,在正常发光的条件下,最多能接()A.2个B.3个C.4个D.5个解析:要使灯泡正常发光,灯泡两端电压为4 V,每个灯泡的工作电流为1 A。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零时,所接灯泡最多,此时电源内电压为5 V,电路中的总电流为5 A,所以最多只能接5个灯泡。

答案: D2.利用如图所示电路可以测出电压表的内阻。

已知电源的内阻可以忽略不计,R为电阻箱。

闭合开关,当R取不同阻值时,电压表对应有不同读数U。

多次改变电阻箱的阻值,所得到的1U-R图象应该是()解析:设电源电动势为E,电压表内阻为R V,通过电压表的电流为I=UR V,R两端电压为E-U,则UR V=E-UR,1U=1ER V R+1E,所得到的1U-R图象应该是A。

答案: A3.已知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有一处发生了断路,现用多用电表的电压挡对电路进行故障检查,当两表笔接a、d和a、b时电表显示的示数均为5 V,接c、d和b、c时均无示数,则发生断路的是()A.L B.RC.R′D.S解析:由题意可知,测得U ad=5.0 V,测量的是电源,测得U cd=0 V,U bc=0 V,说明在b→R′→c→L→d之外有断路现象;测得U ab=5.0 V,说明a、b之间有断路之处,所以断路是在电阻R上,故选B。

答案: B4.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不可忽略,R1和R2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P为滑动变阻器滑片,C为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M点为电容器两板间一个固定点,电容器下极板接地(电势为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容器上极板带负电荷B.滑片P向上移动一定距离,电路稳定后,电阻R1上电压减小C.电容器上极板向上移动一定距离,电路稳定后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增大D.电容器上极板向上移动一定距离,电路稳定后M点电势降低解析:由电路可知,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A选项错误;滑片向上移动,电路稳定时,电容器仍相当于断路,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不变,B选项错误;电容器上极板向上移动一定距离,电路稳定时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不变,C选项错误;两板间距离增大,则两板间电场强度减小,M点与下极板间的电势差减小,则M点电势降低,D选项正确。

适用于新教材2025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26

适用于新教材2025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26

课时规范练26基础对点练1.(做功的推断)(2024广东江门模拟)传送带是物料搬运系统机械化和自动化传送用具。

如图所示,传送带靠静摩擦力把货箱从低处匀速送往高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货箱与传送带间无相对滑动,静摩擦力不做功B.货箱所受静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向下C.增大传送带斜面倾角,货箱所受静摩擦力变大D.货箱质量越大则越不简单相对传送带滑动答案 C解析货箱与传送带间无相对滑动,向上匀速运动,则静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向上,静摩擦力做正功,A、B错误;因静摩擦力F f=mg sinθ,则增大传送带斜面倾角,货箱所受静摩擦力变大,C正确;若货箱相对传送带将要滑动时,则满意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沿传送带向下的重量,即mg sinθ=μmg cosθ,即μ=tanθ,与货物的质量大小无关,D错误。

2.(功的计算)(人教版教材必修其次册P78T1改编)如图所示,各图的力F大小相等,物体运动位移l 的方向与速度v的方向相同,各图中的位移l均相同,下列关于力F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有摩擦力存在,计算图甲中力F做的功时,不能用W=Fl计算B.图乙中力F做的功W=Fl cos θC.图丙中力F做的功W=Fl cos(π-θ)D.计算图丁中力F做的功时,不能用W=Fl cos θ计算答案 C解析计算力F做的功时,与其他力无关,A错误;图乙中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为π-θ,故图乙中力F 做的功为W=Fl cos(π-θ),B错误;图丙中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为π-θ,故图丙中力F做的功W=Fl cos(π-θ),C正确;图丁中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为θ,故图丁中力F做的功W=Fl cosθ,D错误。

3.(功率的计算)(2024河北邯郸模拟)汽车在某上坡的路段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已知汽车总质量为2×103 kg,该上坡的路段与水平面成15°角,假设受到的阻力为1.8×103 N,g取10m/s2,sin 15°=0.26,此时汽车的发动机功率是()A.18 kWB.52 kWC.70 kWD.20 kW答案 C解析汽车的发动机功率P=Fv,汽车匀速行驶时处于平衡状态有F=F阻+mg sin15°,以上两式联立求得P=70kW,故选C。

课时强化练26高中物理一轮复习资料

课时强化练26高中物理一轮复习资料

课时强化练(二十六)(限时:40分钟)A组跨越本科线1.(2016·北京西城区模拟)从1822年至1831年的近十年时间里,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心系“磁生电”.在他的研究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环节:(1)敏锐地觉察并提出“磁生电”的闪光思想;(2)通过大量实验,将“磁生电”(产生感应电流)的情况概括为五种:变化着的电流、变化着的磁场、运动的恒定电流、运动的磁铁、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结合你学过的相关知识,试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环节(1)提出“磁生电”思想是受到了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启发B.环节(1)提出“磁生电”思想是为了对已经观察到的“磁生电”现象做出合理解释C.环节(2)中五种“磁生电”的条件都可以概括为“穿过闭合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D.环节(2)中“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这种情况不符合“穿过闭合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这一条件【解析】环节(1)提出“磁生电”是法拉第认为自然界具有对称美,既然电能生磁,磁也一定能生电.麦克斯韦受法拉第的影响提出电磁场理论,A、B 错误;环节(2)磁生电产生条件可以概括为“穿过闭合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C正确、D错误.【答案】 C2.如图9-1-12所示,通电直导线下边有一个矩形线框,线框平面与直导线共面.若使线框逐渐远离(平动)通电导线,则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将()图9-1-12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C .保持不变D .不能确定【解析】 当矩形线框在线框与直导线决定的平面内逐渐远离通电直导线时,由于离开导线越远,磁场越弱,而线框的面积不变,则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将减小,所以B 正确.【答案】 B3.(2016·宿州一中检测)某磁场磁感线如图9-1-13所示,有一铜线圈自A 处落至B 处,在下落过程中,自上向下看,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方向是( )图9-1-13A .始终顺时针B .先顺时针再逆时针C .始终逆时针D .先逆时针再顺时针【解析】 由题图可知,磁场方向向上,线圈下落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先增加后减小,由楞次定律知,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先向下后向上,所以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先沿顺时针再沿逆时针,B 正确.【答案】 B4.在一空间有方向相反,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 的匀强磁场,如图9-1-14所示,向外的磁场分布在一半径为a 的圆形区域内,向内的磁场分布在除圆形区域外的整个区域,该平面内有一半径为b (b >2a )的圆形线圈,线圈平面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线圈与半径为a 的圆形区域是同心圆.从某时刻起磁感应强度开始减小到B 2,则此过程中该线圈磁通量的变化量的大小为( )图9-1-14A.12πB (b 2-a 2)B .πB (b 2-2a 2)C .πB (b 2-a 2)D.12πB (b 2-2a 2)【解析】 计算磁通量Φ时,磁感线既有垂直纸面向外的,又有垂直纸面向内的,所以可以取垂直纸面向内的方向为正方向.初态线圈磁通量Φ1=πB (b 2-a 2)-πBa 2,末态线圈磁通量Φ2=12πB (b 2-a 2)-12πBa 2,因而该线圈磁通量的变化量的大小为ΔΦ=|Φ2-Φ1|=12πB (b 2-2a 2),故选项D 正确.【答案】 D5.(2016·佛山质量检测)如图9-1-15所示,一金属圆环水平放置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若要使圆环中产生如箭头所示方向的感应电流,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图9-1-15A .使匀强磁场均匀增大B .使圆环绕水平轴ab 如图转动30°C .使圆环绕水平轴cd 如图转动30°D .保持圆环水平并使其绕过圆心的竖直轴转动【解析】 由安培定则可知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由楞次定律可知通过圆环的磁通量一定是增加的,由Φ=BS cos θ可知,A 项正确.【答案】 A6.如图9-1-16所示,导线框abcd与直导线几乎在同一平面内,直导线中通有恒定电流I,当导线框由左向右匀速通过直导线时,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方向是()图9-1-16A.先abcd,后dcba,再abcdB.始终dcbaC.先dcba,后abcd,再dcbaD.先abcd,后dcba【解析】由安培定则得,载有恒定电流的直导线产生的磁场在导线左边的方向为垂直纸面向外,右边的磁场方向垂直向里,当线圈向导线靠近时,则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大,根据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方向为dcba;当线圈越过导线时到线圈中心轴与导线重合,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小,则感应电流方向为abcd;当继续向右运动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大,由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方向为:abcd;当远离导线时,由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方向为:dcba;故C正确.【答案】 C7.如图9-1-17所示,磁场垂直于纸面,磁感应强度在竖直方向均匀分布,水平方向非均匀分布.一铜制圆环用丝线悬挂于O点,将圆环拉至位置a后无初速释放,在圆环从a摆向b的过程中()图9-1-17A.感应电流方向先逆时针后顺时针B.感应电流的方向一直是逆时针C.安培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反D.安培力方向始终沿水平方向【解析】圆环从位置a无初速释放,在到达磁场分界线之前,穿过圆环向里的磁感线条数增加,根据楞次定律可知,圆环内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逆时针,圆环经过磁场分界线之时,穿过圆环向里的磁感线条数减少,根据楞次定律可知,圆环内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顺时针;圆环通过磁场分界线之后,穿过圆环向外的磁感线条数减少,根据楞次定律可知,圆环内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逆时针;因磁场在竖直方向分布均匀,圆环所受竖直方向的安培力平衡,故总的安培力沿水平方向.综上所述,正确选项为D.【答案】 D8.如图9-1-18所示,导轨间的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当导线MN在导轨上向右加速滑动时,正对电磁铁A的圆形金属环B中()图9-1-18A.有感应电流,且B被A吸引B.无感应电流C.可能有,也可能没有感应电流D.有感应电流,且B被A排斥【解析】MN向右加速滑动,根据右手定则,MN中的电流方向从N→M,且大小在逐渐变大,根据安培定则知,电磁铁A的左端为N极,且磁感应强度逐渐增强,根据楞次定律知,B环中的感应电流产生的内部磁场方向向右,B被A排斥.故D正确.【答案】 D9.(多选)(2015·山东高考)如图9-1-19,一均匀金属圆盘绕通过其圆心且与盘面垂直的轴逆时针匀速转动.现施加一垂直穿过圆盘的有界匀强磁场,圆盘开始减速.在圆盘减速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图9-1-19A.处于磁场中的圆盘部分,靠近圆心处电势高B.所加磁场越强越易使圆盘停止转动C.若所加磁场反向,圆盘将加速转动D.若所加磁场穿过整个圆盘,圆盘将匀速转动【解析】根据右手定则可判断靠近圆心处电势高,选项A正确;圆盘处在磁场中的部分转动切割磁感线,相当于电源,其他部分相当于外电路,根据左手定则,圆盘所受安培力与运动方向相反,磁场越强,安培力越大,故所加磁场越强越易使圆盘停止转动,选项B正确;磁场反向,安培力仍阻碍圆盘转动,选项C错误;若所加磁场穿过整个圆盘,整个圆盘相当于电源,不存在外电路,没有电流,所以圆盘不受安培力而匀速转动,选项D正确.【答案】ABD10.(2014·广东高考)如图9-1-20所示,上下开口、内壁光滑的铜管P和塑料管Q竖直放置,小磁块先后在两管中从相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并落至底部,则小磁块()图9-1-20A.在P和Q中都做自由落体运动B.在两个下落过程中的机械能都守恒C.在P中的下落时间比在Q中的长D.落至底部时在P中的速度比在Q中的大【解析】小磁块下落过程中,在铜管P中产生感应电流,小磁块受到向上的磁场力,不做自由落体运动,而在塑料管Q中只受到重力,在Q中做自由落体运动,故选项A错误;根据功能关系知,在P中下落时,小磁块机械能减少,在Q中下落时,小磁块机械能守恒,故选项B错误;在P中加速度较小,在P中下落时间较长,选项C正确;由于在P中下落时要克服磁场力做功,机械能有损失,故知,落至底部时在P中的速度比在Q中的小,选项D错误.【答案】 CB组名校必刷题11.(多选)1831年法拉第把两个线圈绕在一个铁环上,A线圈与电源、滑动变阻器R组成一个回路,B线圈与开关S、电流表G组成另一个回路,如图9-1-21所示.通过多次实验,法拉第终于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9-1-21A.闭合与断开开关S的瞬间,电流表G中都没有感应电流B.闭合开关S的瞬间,电流表G中有a→b的感应电流C.闭合开关S后,在增大电阻R的过程中,电流表G中有a→b的感应电流D.闭合开关S后,在增大电阻R的过程中,电流表G中有b→a的感应电流【解析】闭合与断开开关S的瞬间,穿过线圈B的磁通量都不发生变化,电流表G中均无感应电流,A对、B错;闭合开关S后,在增大电阻R的过程中,通过线圈B的磁通量减小了,根据楞次定律可得:电流表G中有b→a的感应电流,C错、D对.【答案】AD12.(多选)如图9-1-22所示,在水平光滑桌面上,两相同的矩形刚性小线圈分别叠放在固定的绝缘矩形金属框的左右两边上,且每个小线圈都各有一半面积在金属框内.在金属框接通逆时针方向电流的瞬间()图9-1-22A.两小线圈会有相互靠拢的趋势B.两小线圈会有相互远离的趋势C.两线圈中感应电流都沿顺时针方向D.左边小线圈中感应电流沿顺时针方向,右边小线圈中感应电流沿逆时针方向【解析】金属框接通电流的瞬间,两个小线圈的磁通量均增大,根据楞次定律,为了阻碍磁通量的增大,它们必须相互远离,选项A错误、B正确;由环形电流的磁场分布规律知两小线圈中原磁场方向均垂直纸面向外,根据“增反减同”原则得C正确、D错误.【答案】BC13.(多选)如图9-1-23所示,光滑固定的金属导轨M、N水平放置,两根导体棒P、Q平行放置在导轨上,形成一个闭合回路,一条形磁铁从高处下落接近回路时()图9-1-23A.P、Q将相互靠拢B.P、Q将相互远离C.磁铁的加速度仍为gD.磁铁的加速度小于g【解析】根据楞次定律的另一种表述——感应电流的效果,总要反抗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本题中“原因”是回路中磁通量的增加,归根结底是磁铁靠近回路,“效果”便是阻碍磁通量的增加和磁铁的靠近.所以,P、Q将互相靠近且磁铁的加速度小于g,应选A、D.【答案】AD14.(2016·太原模拟)直导线ab放在如图9-1-24所示的水平导体框架上,构成一个闭合回路;长直导线cd和框架处在同一个平面内,且cd和ab平行.当cd中通有电流时,观察到ab向左滑动,关于cd中的电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9-1-24A.电流一定增大,方向沿c向dB.电流一定增大,方向沿d向cC.电流一定减小,方向可能由d向cD.电流大小恒定,方向由d到c【解析】根据楞次定律知,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阻碍产生它的原因.ab 向左滑动,回路面积增大,说明原来回路中的磁通量是减小的,只有C正确.【答案】 C15.(2016·长春模拟)如图9-1-25所示,质量为m的金属圆环用绝缘细线悬挂起来,金属圆环有一半处于边界水平且与环面垂直的匀强磁场中,从某时刻开始,磁感应强度均匀减小,则在磁感应强度均匀减小的过程中,关于细线拉力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9-1-25A.大于圆环重力mg,并逐渐减小B.始终等于圆环重力mgC.小于圆环重力mg,并保持恒定D.大于圆环重力mg,并保持恒定【解析】磁感应强度减小,磁通量减小,线圈中产生顺时针方向的电流,根据左手定则,线圈受到向下的安培力,磁感应强度均匀减小,线圈中产生大小不变的电流,但因为磁感应强度B在减小,所以安培力F=BIl也在减小;由T =mg+F安可知细线的拉力大于圆环的重力,并且逐渐减小,选项A正确.【答案】 A。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七章 电场 课时作业26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七章 电场 课时作业26

课时作业 26[双基过关练]1.欧姆不仅发现了欧姆定律,还研究了电阻定律,有一个长方体型的金属电阻,材料分布均匀,边长分别为a 、b 、c ,且a >b >c .电流沿以下方向流过该金属电阻,其中电阻值最小的是( )解析:根据电阻定律,电阻值最小的应该是横截面积最大、长度最短,选项A 正确. 答案:A2.把两根同种材料的电阻丝分别连在两个电路中,甲电阻丝长l ,直径为d ,乙电阻丝长为2l ,直径为2d ,要使它们消耗的电功率相等,加在电阻丝上的电压U 甲:U 乙应是( )A .:1B .:1C .: 2 D.2:1解析:根据电阻定律R =ρl S,R 甲:R 乙=:1.且U 2甲R 甲=U 2乙R 乙,故U 甲:U 乙=R 甲:R 乙=2:1 选项D 正确. 答案:D 3.电阻R 1和R 2分别标有“2 Ω,1.0 A”和“4 Ω,0.5 A”,将它们串联后接入电路中,如图所示,则此电路中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为( )A .1.5 WB .3.0 WC .5.0 WD .6.0 W解析:两电阻的额定电流不同,R 2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5 A ,为保证电路安全,当两电阻串联时,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5 A ,此电路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P =I 2(R 1+R 2)=1.5 W ,故选项A 正确.答案:A4.如图所示电路中,a 、b 两点与一个稳压直流电源相接,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d 端移动一段距离时,哪一个电路中的电流表读数会变小( )解析:选项A 、C 、D 中,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有效部分为滑片P 右侧部分,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d 端移动时,滑动变阻器阻值减小,由欧姆定律I =UR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将会增大,电流表读数会变大,故选项A 、C 、D 错误;而选项B 中,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有效部分为滑片P 左侧部分,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d 端移动时,滑动变阻器阻值增大,电路中的电流将会减小,电流表读数会变小,选项B 正确.答案:B5.如表为某电热水壶铭牌上的一部分内容.根据表中的信息,可计算出在额定电压下通过电热水壶的电流约为( )型号 SP -988 额定功率 1 500 W段(曲线)所示,关于导体的电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导体的电阻因温度的影响改变了1 Ω题改编)下图是有两个量程的电压表,两个端点时,量程为0~100 V,则电阻R1、R2的值( ).90 000 Ω9 500 Ω电源内阻不可忽略,电路中接有一小灯泡和一电动机.9 W”字样,电动机的线圈内阻R M=1如图所示,其中电流表A 的量程为0.6 的阻值等于电流表内阻的12;R 2的阻值等于电流内阻的的电流值,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扫地机器人是智能家用电器的一种,520扫地机器人,已知其工作额定电压,额定电流0.5 A ,充电时间约.电池容量是指电池储存电能的大小如图所示为某控制电路的一部分,3 kΩ,则从BB′不可能输出的电压是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知识可知,当仅S1闭合时,有已知毫安表表头的内阻为100 Ω,满偏电流为1 mA;R1和R2为阻值固定的电阻.若两个接线柱,电表量程为3 mA;若使用a和c两个接线柱,电表量程为由题给条件和数据,可以求出R1=________ Ω,R2=________ Ω.3 mA、内阻为150 Ω的标准电流表对改装电表的3.0 mA.为:2,所以电阻比为:1若使用两个接线柱,电表量程为,电流比为:,可得电阻比为:1,即R1=根据电流表校准的刻度,可知电路中总阻值最大为,最小阻值300 Ω.由于最大阻值要达到3 000 Ω,所以滑动变阻器要选择3 000 Ω.(3)在图(b)电路中,当d接c时,若R1损坏则毫安表仍接入电路而有示数,若R2损坏则毫安表不接入电路而无示数,故可由毫安表有无示数来判断损坏的电阻;当d接b时,无论R1还是R2损坏,对毫安表示数的影响相同,从而不能进行判定.答案:(1)15 35(2)300 3 000(3)c闭合开关时,若电表指针偏转,则损坏的电阻是R1;若电表指针不动,则损坏的电阻是R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强化作业二十六 电容器与电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一、选择题1.用控制变量法,可以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如图所示).设两极板正对面积为S ,极板间的距离为d ,静电计指针偏角为θ.实验中,极板所带电荷量不变,若( )A .保持S 不变,增大d ,则θ变大B .保持S 不变,增大d ,则θ变小C .保持d 不变,减小S ,则θ变小D .保持d 不变,减小S ,则θ不变 解析:由C =εr S 4πkd 和C =QU可知保持S 不变,增大d ,电容减小,电荷量不变,则电压变大,θ变大;保持d 不变,减小S ,电容减小,电荷量不变,电压变大,θ变大.故A 项对,BCD 项都错.答案:A2.如图所示,有一带电粒子贴着A 板沿水平方向射入匀强电场,当偏转电压为U 1时,带电粒子沿①轨迹从两板正中间飞出,当偏转电压为U 2时,带电粒子沿②轨迹落到B 板中间,设粒子两次射入电场的水平速度相同,则两次偏转电压之比为( )A .U 1∶U 2=1∶8B .U 1∶U 2=1∶4C .U 1∶U 2=1∶2D .U 1∶U 2=1∶1解析: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在电场中的运动时间t 1=l v 0,t 2=l2v 0所以t 1∶t 2=2∶1,偏转位移y =12at 2=qU 2md t 2,由于y 1∶y 2=1∶2,得U 1∶U 2=1∶8,故选项A 正确.答案:A3.如图所示,C 为中间插有电介质的电容器,a 和b 为其两极板,a 板接地;P 和Q 为两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在两板间用绝缘线悬挂一带电小球;P 板与b 板用导线相连,Q 板接地.开始时悬线静止在竖直方向,在b 板带电后,悬线偏转了角度α.在以下方法中,能使悬线的偏角α变大的是( )A .缩小a 、b 间的距离B .加大a 、b 间的距离C .取出a 、b 两极板间的电介质D .换一块形状大小相同、介电常数更大的电介质解析:由图可知,两只电容器属于并联关系,两电容器极板间电压始终相等,a 、b 板的电荷量保持不变,当缩小a 、b 间的距离时,由C =εr S4πkd可知,电容器a 、b 的电容增大,由U =QC 可知其电压减小,则P 、Q 间电压减小,其间电场强度减小,小球受电场力减小,悬线的偏角α减小,选项A 错误;当加大a 、b 间距离时,电压升高,悬线的偏角α增大,选项B 正确;取出a 、b 间的电介质时,其电容减小,板间电压升高,故偏角α增大,若换一块介电常数更大的介质,则电容增大,板间电压减小,偏角α变小,故选项C 正确,选项D 错误.答案:BC4.如下图所示的示波管,当两偏转电极XX ′、YY ′电压为零时,电子枪发射的电子经加速电压加速后会打在荧光屏上的正中间(图示坐标为O 点,其中x 轴与XX ′电场的场强方向平行,x 轴正方向垂直于纸面指向纸内,y 轴与YY ′电场的场强方向平行).若要电子打在图示坐标的第Ⅲ象限,则( )A .X 、Y 接电源的正极,X ′、Y ′接电源的负极B .X 、Y ′接电源的正极,X ′、Y 接电源的负极C .X ′、Y 接电源的正极,X 、Y ′接电源的负极D .X ′、Y ′接电源的正极,X 、Y 接电源的负极解析:电子枪发射的是电子,带负电,要使电子打在图示坐标的第Ⅲ象限,即在YY ′电场的作用下,电子要向-y 方向偏转,则Y ′接电源的正极,Y 接电源的负极,电子在XX ′电场的作用下向-x 方向偏转,则X ′接电源正极,X 接电源的负极,故选项D 正确.答案:D5.(2014年天津卷)如图所示,平行金属板A 、B 水平正对放置,分别带等量异号电荷.一带电微粒水平射入板间,在重力和电场力共同作用下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那么( )A .若微粒带正电荷,则A 板一定带正电荷B .微粒从M 点运动到N 点电势能一定增加C .微粒从M 点运动到N 点动能一定增加D .微粒从M 点运动到N 点机械能一定增加解析:微粒向下偏转,则微粒受到重力和电场力的合力向下,若微粒带正电,如果电场力小于重力,无论A 板所带何种电荷,微粒受到电场力和重力的合力均向下,从而也就不能判断带电粒子运动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还是做负功,亦不能判断微粒电势能增加还是减小,由功能关系可知,也就不能判断机械能增加与否,故选项A 、B 、D 错误;微粒受到重力和电场力的合力向下,合力对微粒做正功,由动能定理可知,微粒从M 到N 的过程动能增加,选项C 正确.答案:C6.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a 、b 分别与电源的两极相连,带电液滴P 在金属板a 、b 间保持静止,现设法使P 固定,再使两金属板a 、b 分别绕过中心点O 、O ′垂直于纸面的轴顺时针转相同的小角度α,然后释放P ,则P 在电场内将做( )A .匀速直线运动B .水平向右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 .斜向右下方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 .曲线运动解析:设电源两端的电压为U ,两金属板间的距离为d ,带电液滴的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则液滴P 静止时,由平衡条件可得:q Ud =mg .金属板转动后,P 所受的电场力大小为:F =q Ud cos α,方向与竖直方向成α角指向右上方,电场力大于重力,但电场力在竖直方向的分量F 1=F ·cos α=q U d cos αcos α=q Ud =mg .故电场力和重力的合力水平向右,即P 做水平向右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 正确,A 、C 、D 错误.答案:B7.如右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两个带电粒子P 、Q 以相同的速度沿垂直于电场方向射入两平行板间的匀强电场中,P 从两极板正中央射入,Q 从下极板边缘处射入,它们最后打在同一点(重力不计),则从开始射入到打到上极板的过程中( )A .它们运动的时间t Q =t PB .它们运动的加速度a Q <a PC .它们所带的电荷量之比q P ∶q Q =1∶2D .它们的动能增加量之比ΔE k P ∶ΔE k Q =1∶2解析:设P 、Q 两粒子的初速度为v 0,加速度分别为a P 和a Q ,粒子P 到上极板的距离是h /2,它们做类平抛运动的水平距离为l .则对P ,有l =v 0t P ,h 2=12a P t 2P ,得到a P=h v 20l 2.同理对Q ,有l =v 0t Q ,h =12a Q t 2Q ,得到a Q =2h v 20l 2.由此可见t P =t Q ,a Q =2a P ,而a P =q P E m ,a Q =q Q Em,所以q P ∶q Q =1∶2.由动能定理,它们的动能增加量之比ΔE k P ∶ΔE k Q =ma P h2∶ma Q h =1∶4.综上所述,A 、C 正确.答案:AC8.如图中甲所示,两平行正对的金属板A 、B 间加有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一重力可忽略不计的带正电粒子被固定在两板的正中间P 处.若在t 0时刻释放该粒子,粒子会时而向A 板运动,时而向B 板运动,并最终打在A 板上.则t 0可能属于的时间段是( )A .0<t 0<T4B.T 2<t 0<3T 4C.3T4<t 0<T D .T <t 0<9T 8解析:设粒子的速度方向、位移方向向右为正.依题意知,粒子的速度方向时而为正时而为负,最终打在A 板上时位移为负,速度方向为负.分别作出t 0=0、T 4、T 2、3T4时粒子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由于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粒子通过的位移,则由图象知,0<t 0<T 4与3T 4<t 0<T 时粒子在一个周期内的总位移大于零,T 4<t 0<3T4时粒子在一个周期内的总位移小于零;t 0>T 时情况类似.因粒子最终打在A 板上,则要求粒子在每个周期内的总位移应小于零,故选项B 正确.答案:B9.(2014年山东卷)如图,场强大小为E 、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有一矩形区域abcd ,水平边ab 长为s ,竖直边ad 长为h .质量均为m 、带电量分别为+q 和-q 的两粒子,由a 、c 两点先后沿ab 和cd 方向以速率v 0进入矩形区(两粒子不同时出现在电场中).不计重力.若两粒子轨迹恰好相切,则v 0等于( )A.s 22qEmh B.s 2qE mh C.s 42qEmhD.s 4qE mh解析:由两粒子轨迹恰好相切,根据对称性可知,两轨迹相切点一定在矩形区域的中心,且两粒子均做类平抛运动.根据运动的独立性和等时性可得,在水平方向上,s2=v 0t ,在竖直方向上,h 2=12at 2=12Eq m ·t 2,联立以上两式得v 0=s2Eqmh,故选项B 正确. 答案:B10.在空间中水平面MN 的下方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质量为m 的带电小球由MN 上方的A 点以一定初速度水平抛出,从B 点进入电场,到达C 点时速度方向恰好水平,A 、B 、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AB =2BC ,如图所示.由此可见( )A .电场力为3mgB .小球带正电C .小球从A 到B 与从B 到C 的运动时间相等D .小球从A 到B 与从B 到C 的速度变化量的大小相等解析:设AC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对带电小球从A 到C ,电场力做负功,小球带负电,由动能定理,mg ·AC ·cos θ-qE ·BC ·cos θ=0,解得电场力为qE =3mg ,选项A 正确,选项B 错误;小球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从A 到B 的运动时间是从B 到C 的运动时间的2倍,选项C 错误;小球在竖直方向先加速后减速,小球从A 到B 与从B 到C 竖直方向的速度变化量的大小相等,水平速度不变,小球从A 到B 与从B 到C 的速度变化量的大小相等,选项D 正确.答案:AD 二、非选择题11.(2013年新课标全国Ⅱ卷)如图,匀强电场中有一半径为r 的光滑绝缘圆轨道,轨道平面与电场方向平行.a 、b 为轨道直径的两端,该直径与电场方向平行.一电荷量为q (q >0)的质点沿轨道内侧运动,经过a 点和b 点时对轨道压力的大小分别为N a 和N b .不计重力,求电场强度的大小E 、质点经过a 点和b 点时的动能.解析:设质点质量为m ,经a 点和b 点时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a 和v b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qE +N a =m v 2ar ①N b -qE =m v 2br②设质点经过a 点和b 点时的动能分别为E k a 和E k b 有 E k a =12m v 2a ③E k b =12m v 2b④根据动能定理有2qEr =E k b -E k a ⑤ 联立①②③④⑤解得E =16q (N b -N a )E k a =r12(N b +5N a )E k b =r12(5N b +N a )答案:E =16q (N b -N a ) 质点经过a 点时的动能为r12(N b +5N a ) 质点经过b 点时的动能为r12(5N b +N a ) 12.如图,可视为质点的三物块A 、B 、C 放在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7380,A 与B 紧靠一起,C 紧靠在固定挡板上,三物块的质量分别为m A =0.80 kg ,m B =0.64 kg ,m C =0.50 kg ,其中A 不带电,B 、C 均带正电,且q C =2.0×10-5 C ,开始时三个物块均能保持静止且与斜面间均无摩擦力作用,B 、C 间相距L =1.0 m .如果选定两点电荷在相距无穷远处的电势能为0,则相距为r 时,两点电荷具有的电势能可表示为E p =k q 1q 2r ,现给A 施加一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F ,使A 在斜面上做加速度a =1.5 m/s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假定斜面足够长,已知静电力常量k =9.0×109 N·m 2/C 2,取g =10 m/s 2.求:(1)B 物块的带电荷量q B ;(2)A 、B 运动多长距离后开始分离;(3)从开始施力到A 、B 分离,力F 对A 物块做的功.解析:(1)设B 所带电荷量q B ,以A 、B 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有kq C q BL 2=(m A +m B )g sin30°.解得q B =4.0×10-5C.(2)对A 施加外力F 后,A 、B 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A 、B 之间作用力为零时,A 、B 开始分离,设分离时B 运动的距离为s ,由库仑定律可得C 对B 的库仑斥力F ′=kq C q B(L +s )2. 以B 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 ′-m B g sin30°-μm B g cos30°=m B a 两式联立解得s =0.2 m.(3)设此过程中F 对A 做功为W F ,库仑斥力对B 做功W B . A 、B 分离时的速度为v 1,对A 、B 整体由动能定理有W B +W F -(m A +m B )gs ·sin30°-μ(m A +m B )gs cos30°=12(m A +m B )v 21. W B =kq C q B L -kq C q BL +s由运动学公式v 21=2as 联立解得W F =1.05 J.答案:(1)4.0×10-5 C (2)0.2 m (3)1.05 J13.(2015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如图所示,在沿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有一固定点O ,用一根长度为l =0.40 m 的绝缘细线把质量为m =0.20 kg ,带有q =6.0×10-4C 正电荷的金属小球悬挂在O 点,小球静止在B 点时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37°.求:(1)AB 两点间的电势差U AB ;(2)将小球拉至位置A 使细线水平后由静止释放,小球通过最低点C 时细线对小球的拉力F 的大小;(3)如果要使小球能绕O 点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则小球在A 点时沿垂直于OA 方向运动的初速度v 0的大小.(g 取10 m/s 2,sin37°=0.60,cos37°=0.80)解析:(1)带电小球在B 点静止受力平衡,则: qE =mg tan θ,E =mg tan θq=2.5×103 V/m.由U =Ed 有:U AB =-El (1-sin θ)=-400 V . (2)设小球运动至C 点时速度为v C ,则:⎩⎨⎧mgl -qEl =12m v 2C ,F -mg =m v 2CL,联立解得:F =3 N.(3)小球做完整圆周运动时必须通过B 点的对称点,设在该点时小球的最小速度为v ,则:⎩⎨⎧mg cos θ+qE sin θ=m v 2l,-mgl cos θ-qEl (1+sin θ)=12m v 2-12m v 2.联立解得:v 0=21 m/s.答案:(1)-400 V (2)3 N (3)21 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