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

合集下载

宝鸡第三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宝鸡第三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省排名列倒数第三。
卫 生等 消费甚少 ,这就大大限制了农村 挥, 也影 响了全市第三产业 的总量扩张。 “ 十一五” 之初 , 国提 出“ 我 建设 社会 主义新农村 ” 的伟 大构想 , 因此 , 要进 一

宝 鸡市 第 三 产 业 发展 现 状
二 、 宝 鸡市 第三 产 业 格 局 形 成 的原 第 三产 业 的发 展 潜 力 无 法 得 到 充 分 的 发 1 较低 的城 市化 水 平 导致 了第 三 产 、
是宝鸡市房地产投资的重中之重 ,房地 机 , 深化认识 , 开拓创新 , 进一 步增强发 为契机 ,尽 快促使陇海铁路沿线城 镇带 产开发投资主要还是依 赖于住宅 投资的 展第三产业对促 进经济结构调整 、活跃 的形成 , 同时加快凤翔县撤县建市步伐 , 拉动 ; 金融 、 信息 传输 、 计算 机服务及 软 城乡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重要作 完善城镇体 系 , 抓好汤峪 、 法门 、 长青 、 常 件业和社会 服务业 等行业 的投 资力度 则 用 的再认识 , 固树 立大产业 、 牢 大规模 、 兴 、 帐 、 绛 阳平等重 点镇建设 , 使期成 为
20 0 3年以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伴随着经济发展 战略 因分 析
的转 变 和经 济 结 构 的 调 整 , 委 、 政 府 市 市
坚持“ 业强市 、 工 畜牧 大市 、 旅游名 市和 业 相 对 滞后 的发 展
现代化生态 园林大城市” 的发展战 略, 宝
截至 20 0 7年 , 国的城市化水平 为 步发展宝鸡市 的第三产业 ,只局限于满 我
设 和谐 奋 进 新 宝 鸡 的 战略 决 策 ,更 是 全 差距 ,远 未达 到英 克 尔斯 现代 化标 准 地域分 布不均衡 。 同时 , 宝鸡市农村居民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最新)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最新)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一、晋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晋‎城市自1985年‎建市以来,十分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快‎第三产业的决定》‎之后,在大力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的同时‎,根据新建城市的‎实际情况,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城市辐射能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入手,注重优先‎发展对国民经济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事业,积‎极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物供‎仓储业,特别是近‎几年在努力巩固提‎高传统第三产业的‎同时,注重培育、‎引导和发展中介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等新‎兴第三产业,呈现‎出传统第三产业迅‎猛发展,新兴第三‎产业势头高涨的喜‎人局面。

201X‎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已达12‎ 9..44‎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由建市初的1‎4.85‎%上升到3‎1.1%,增长‎了09倍‎。

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由19‎85年的2‎1.97%上升‎到337‎%,总人数由1‎ 7.5万人‎上升到3‎ 8.44万人‎。

一产、二产较上‎年分别下降‎1.26‎、 0.39个‎百分点,三产从业‎人员比重较上年增‎加8.7‎7个百分点。

晋‎城市的第三产业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与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与兄弟城市及‎发达的沿海地区相‎比,与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促进第‎一、二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无论从总量‎上还是内部结构上‎都存在着很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要求。

对照比较,‎分析晋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第三产业发展势头‎高涨,但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仍然偏‎低。

烟台市第三产业滞后的原因分析及发展对策

烟台市第三产业滞后的原因分析及发展对策
r a o s o w e v c e c na e i n ie o o e su id. S me c u t r a u e o q c e e s n fl s r ie p r e tg n Ya t c n my a t d e o a r o o n e me s r s t uik n t e d v l p n ftrir n u ty i na e p tf r r .T e p p rs g e t a ntig v r h e e o me to t a y i d sr n Ya tia u o wa d h a e u g sst tYa a o en— e r h
[ 关键词 ]第三产业 ; 尔斯标准 ; 纳里工业化转换模 型 英克 钱
[ 中图分 类号]F 1 '9 /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17 5 5 (0 7 0 0 3 — 3 62— 96 2 0 )5— 0 1 0
La a o s a d v l pm e t Co nt r e s e fTe ta y I g Re s n n De eo n u e m a ur so r i r ndu t y i nt i sr n Ya a
5 . : 38 18 3 . 调整为 96 6 : 9 4 说 明第二产业 . : 1 2. , 占全市经济总量的绝大部分。20 05年第三产业 占
me t h u d f l e l e t e r lt n h p b t e n e o o c d v l p n n e t r d s y u c — n o l u l r ai ea o s i e w e c n mi e eo me t d tr ay i u t ,q ik s y z h i a i n r e r a i t n a v n e n ,o t z e sr c u e o rir n u t n u b n z i d a c me t p i e t t t r f t t y i d sr ao mi h u e a y,i s t t ce t c p o r m n t ue s in f rg a i i i

宜宾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宜宾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宜宾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雷鸿 宜宾学院科技处 644600改革开放以来,宜宾市第三产业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特别 是近几年,第三产业一直保持快速稳定增长态势的同时,产业结构也 得到不断调整和优化,第三产业中的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和壮大。

宜宾 第三产业在繁荣经济、扩大国内外交往、服务市民工作生活等方面发 挥了积极的作用。

对宜宾市经济发展实证研究,认识到第三产业的地 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显著,第三产业必然是经济发展的强大推 动力。

态;实行市场经济以后,第三产业才有了发展生机,特别是进入1995年以后,第三产业出现了突飞猛进稳步发展的势头。

从第三产业在不 同年份的年均增长率来分析,可看出第三产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轨 迹,如图2所示。

结合图1和图2可看出, 宜宾市第三产业发展呈波浪 式增长的趋势具体表现如下:“七五”时期(1986—1990年)宜宾的第三产业比重为26.91%; “八五”时期上升到28.25%; “九五”期间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达 到32.17%。

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宜宾市在发展服务业时,以增加城 市功能与发展服务业紧密结合起来,在大力发展金融、保险、证券、 物流配送、信息、商贸、中介等服务业特别是生产型服务业的同时, 加快发展为大工程配套、服务人民群众的各类专业市场、特色市场, 促进各产业的分工、协作、升级和融合的思路全面推动了第三产业的 发展。

第三产业的比重在 “九五”期间的32.17%的基础上再次上升 到“十五”期间的32.96%,从而促使宜宾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历史性 的变化。

1985年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39.7%、53.9%、30.91%。

2005年 三次产业比重分别变化为21.59%、48.77%、29.64%,第三产业超过 第一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并且比第一产业高8.05个百分点,打 破了宜宾经济“二、一、三”的格局,形成了符合宜宾发展的“二、 三、一”的产业格局,彻底改变了原来由第二产业为主推动经济增长 的状况,初步形成了第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第三 产业成为推动宜宾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极为密切。

在一定条件下,产业结构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因素之一,而经济的增长将导致产业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动本文将先进行二者关系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分析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现状,并对我国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的思路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三次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发展一、文献回顾在西方经济增长理论中,许多经济学家就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其中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有:库兹涅茨、钱纳里和罗斯托。

库兹涅茨提出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中就把经济结构的快速变化作为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

i早在1949 年库兹尼茨(Kuznets, 1949) 论述国民收入的度量问题时就提出, 一个国家国民收入的度量必须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去衡量, 而一个经济的产业结构又是由其生产方式所决定的。

为此, 库兹尼茨(Kuznets, 1957) 用50 个国家的经验数据进行比较后发现, 制造业部门的增加将伴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

因此, 有必要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去研究和分析经济增长。

钱纳里(Chenery, 1960) 通过分析部门增长的决定要素出发, 并利用51 个国家的经验数据说明,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发生变化时, 服务行业和农业变化最小, 而制造业增长最大, 由此提出产业增长的模式, 并认为这种工业化模式能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

二、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

正如库兹涅茨将产业结构的快速变化作为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一样,认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就是产业结构的变化。

因为产业结构的合理性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而且因产业结构的升级而获得的结构效应也能促进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经济的增长会导致需求结构的变化和调整,这又会对产业结构提出更高要求。

因此产业结构必须与经济发展的水平相适应, 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 必然会打破原有的均衡, 导致产业结构发生相应的改变。

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第2 5卷 第 3期
21 0 1年 6月
河南财政 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学报
J u a fHe a l g fF n n e & T x t n o r lo n n Col e o ia c n e a ai o
Vo . 5.NO. 12 3
J n 2 1 u .0 1

引论
改革 开放 以来 , 南 经济 迅 速发 展 , 产业 结 河 但
构还 不尽 合理 , 主要 表 现 为 高消 耗 、 污 染 的工 业 高 所 占 比重 大 , 源依 赖性 强 , 境 容 量 相 当 有 限 , 资 环
产业结构不协调 , 资源消耗少 、 无污染或低 污染 的 第三产业发展尤 其滞后。河南 省 20 09年第 三产
较难 。
的平均 增速 低 0 8个 百 分 点 。 目前 河南 产 业 结 构 . 状 况 已难 以适 应 经 济社 会 可 持 续 发 展 的要 求 , 亟 待 加快第 三 产 业 内 部 结 构 优 化 升 级 的步 伐 。 因
国平均水平 1. 个 百分点 , 41 处于全国各省和直辖 市的最末位 。由此可见 , 第二产业对河南省经济 总量和效益 的贡献仍是最 大的 , 这也是河南省产
[ 中图分类号] 79 F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 8 59 (0 1 0 04 0 10 — 7 3 2 1 )3— 05~ 3
经济 发展 要 求 相 比 明显 落 后 。20 0 1~20 09年 , 河 南第 三产业 增 加 值 年 均 增 长 1. % , 高 于 第 一 14 仅 产 业 的年 均 增 长 速 度 , 比第 二 产 业 年 均 增 长 率低 36个 百 分点 , . 比生产 总值 的年均 增 长率 低 0 8个 .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近年来,中国第三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54%,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第三产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以下是对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建议的几点分析和总结。

一、现状分析1. 服务业结构仍不合理。

近年来,服务业增速持续超过制造业增速,但人均服务业收入不高,其中住宿餐饮业、物流仓储业等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比重高,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比重较低。

2. 服务业创新能力亟待提升。

虽然中国第三产业总体上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特别是在科技和信息技术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仍有差距。

3. 服务业人才缺口较大。

服务业人才普遍缺乏,尤其缺乏高素质的管理和专业人才,而一些重要职位的人员流失问题较为突出。

二、对策建议1.加强服务业结构优化。

政府可以通过减税降费、鼓励技术创新等政策手段来引导服务业结构升级,并适当提高知识密集型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比重,以提高服务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2.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政府可以通过鼓励企业增加服务业人才的培训和研发投入,推广专业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以及优化服务业人才培养机制等手段,吸引并培养更多优秀的服务业人才。

3.提高服务业创新能力。

政府可以加大对创新和技术研发的支持,推进服务业信息化和数字化等先进技术的应用,鼓励企业开发和应用新型技术,以增强服务业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中国第三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但目前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政策引导和行业自身努力,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推动中国经济建设进入更高质量和更可持续的发展阶段。

烟台市第三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烟台市第三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业是高于产业占比最大的第三产业的。
ྲ㺘 ᮠᦞᱮ皮ˈ✏ਠᐲㅜйӗъঐ∄ᴰབྷˈঐࡠҶӗъᙫփ㔃ᶴⲴҼ࠶ѻаˈᱟ✏ਠ
(二)第三产业基本情况 ᐲ㓿⍾ਁ就ኅⲴ烟ѝ台⍱市⹕ḡ第DŽ四ަ⅑次ᱟ全ㅜҼ国ӗ经ъˈ济ঐ普∄ҏ查䗮来ࡠ看Ҷ ,第ԕ三кˈ产ҏ业䘈ᱟ中ঐ传ᴹ统⴨ᖃ产䟽业㾱Ⲵ ൠ发սDŽ展ᴰ势ਾᱟ头ㅜ较аӗ好ъ,ˈ在㲭第❦ᴮ三㓿产‫׍‬䶐业✏中ਠᐲ传㠚统䓛Ⲵ的㠚批❦发䍴Ⓚ和ᶑ零ԦѪ售ަ业㓿⍾的ਁ企ኅ业‫ࠪڊ‬法Ҷ人⴨ᖃ བྷ单Ⲵ䍑位⥞是ˈն最ᱟ多ቡⴞ的ࡽ,ᶕ是ⴻ其ˈަ它ሩ行㓿⍾业ਁ的ኅ好䍑⥞几Ⲵ倍л䱽,ᑵ并ᓖ且⺞资ᇎ䖳产བྷ总DŽն计ቡ也*'较3 Ⲵ多໎䮯,近⦷ᶕ ⴻ七ˈㅜ年Ҽ来ӗъ资ᱟ产儈同Ҿӗ比ъ增ঐ∄长ᴰ超བྷⲴ过ㅜ1й00ӗ%ъ。Ⲵ还DŽ有 发展势头尤为突出的房地 ˄产Ҽ˅业ㅜ,йӗ20ъ2ส0年ᵜᛵ烟ߥ台 市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815.23亿元,比上年
2、新兴产业发展不及传统产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其中包括大大小小十四个行业。烟台 市第三产业目前发展最好的是传统产业,而新兴的第三产业都 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如传统的批发和零售业,不仅企业法 人单位是其它行业的好几倍,而且资产总计也较多,近些年来 资产增长更是翻了一番。在此之后就是传统的房地产业,近些 年来也发展的如火如荼。交通运输业发展也较快,资产同比增 长85.3%。而新兴产业中的技术服务业与金融业也有一定的发 展,但发展速度也较慢,且还未形成较大的规模。其次还有旅游 业发展速度较慢,烟台市2020年旅客运输量3244.20万人次,比 上年下降了56.1%。 3、缺乏专业的技术服务业人才 随着专业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越来越需要专业的技术服 务业人才。在我国,专业技术服务业包括:气象服务、地震服务、 海洋服务、测绘服务、技术检测、环境监测、工程技术与规划管 理、工程管理服务、工程勘察设计、规划管理、等其他专业技术 服务。烟台市以往在制造业发展较强,也有许多的专业技术人 才,但在第三产业的技术服务业方面人才面临着严重不足。近 些年来,第三产业逐步发展,技术服务行业也开始有所发展,但 由于缺乏专业人才而一直发展缓慢,并且服务企业众多,竞争 也较为激烈,但并没有形成具有绝对优势的企业。但在高科技 技术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之下,在未来,专业的技术服务人才一 定是第三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重要人才,技术服务业也一定是第 三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三、烟台市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 1、加大投资力度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充足的资金支持是实现第三产业长期不断发展的关键因 素之一。第三产业的投入期较长,成果的显现也相对较晚,所以 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烟台市应在相关产业政策的引导之 下,积极的进行招商引资并合理的利用这些资金,引导这些资 金向第三产业的新兴领域和关键部分倾斜,培育和发展一系列 的优势企业。就目前来看,烟台市的第三产业投资已经达到了 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而今后就是要保证投资力度不能减弱并持 续增强。除此之外,政府还需出台相关的政策,积极优化投资环 境,规范市场秩序,确保第三产业能有一个公平健康的发展环 境。 2、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 产业的未来发展要从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出 发,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就应该首先改造传统产业,促进升级 换代。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行业 在烟台市服务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举足 轻重的作用。这几大产业要在稳步发展的同时,加快升级改造 的步伐。传统的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企业要改变简单提供运输 和仓储服务的方式,不断拓展和延伸物流服务领域,逐步向现 代物流业转化并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批发零售贸易业要改变传 统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运用连锁、配送、代理等现代流通方

中国的第三产业优势和劣势

中国的第三产业优势和劣势

中国的第三产业优势和劣势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化和电子化,世界经济正在进行着一场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

这给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既带来机遇又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革命和工艺创新,一些落后的产业也会在日益竞争中淘汰。

因此挖掘和发现本国产业的优势和缺点对我国经济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字:生产结构;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发展现状摘要 (1)一、我国优势产业的发展状况 (3)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3)2.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比重持续上升。

(3)3.第三产业中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内部结构不断优化。

(3)4.第三产业的区域分布向城市特别是大城市超大城市聚集。

(4)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4)1.市场化程度低。

(4)2.城市化水平低。

(5)3.在产业构成中,第三产业比重低。

(5)三、对策建议 (5)1.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调整我国经济结构的着力点。

(5)2.第三产业中应重点发展的产业。

(6)3.提高第三产业的市场化程度。

(7)4.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

(7)四、参考文献: (8)一、我国优势产业的发展状况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从1979~1998年,第三产业每年平均增长10.5%,以1978年为100,1998年第三产业产值指数达到732.8。

199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26104.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2.8%。

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比“六五”时期上升8.4个百分点,比“七五”时期上升2.2个百分点,比“八五”时期上升0.6个百分点,比1997年上升0.7个百分点。

2.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比重持续上升。

从1991~1998年,全社会从业人员共增加6048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减少3590万人,第二产业增加2786万人,第三产业则增加6851万人。

第三产业不仅吸纳了大量新增的劳动力,而且吸纳了部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转移的劳动力。

隆昌县第三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隆昌县第三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志。近 年来, 隆昌县 的第三产 业得 到 了快速发展 , 促进 了隆昌县整体经济 的发展 , 但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 、 第三产业 内 部结构不合理 、 城市化水平低 、 金融相关行 业少等问题。因此在规划 隆昌县 的经济发展 时, 应注意调整 三大产业结构 、 发 展新 兴行 业、 推进城市化建设 、 展金融行 业, 而推进 隆昌县经济持 续快速发 展。 扩 进
【 键 词 】 隆昌县; 关 第三产业; 问题; 对策 【 中图分类号】 17 1F 1 【 F2. ;79 7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4 26 (0 11-160 1 —782 1)103—2 0
隆 昌县地处 四川盆地南部腹地 , 位于川渝 两省交界处 。近 移动 电话用 户 2 . 1 4万户 , 长率 为 4 .1 普 及率 达 2 . 增 2 %, 0 76 %; 年来 , 隆昌县的第三 产业得 到了快速 发展 , 促进 了隆 昌县 的整 国际互联 网用 户 2 6 , 08 6户 增长率为 1 . %。③ 昌县信 息产 78 6 隆 体经济发展 。 昌县 的第三产业 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 、 隆 餐饮业 、 业迅速发展 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 了 良好 的环境 。 ( ) 三 旅游 业高速发 展 信息产业 、 旅游业 、 金融保 险业 等。20 0 8年 , 隆昌县 实现地 区生 旅游 业作为隆 昌县第三产业 的新兴产业 , 其快速发展 能够 产总值 8 . 47 4亿元 ,比上年 增长 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 值 5 3 2 .2亿元 , 18 增长 1 .% , 26 对经济 增长 的贡献 率 为 2 .% ;0 9 优 化第三产业 内部结构 。隆昌县 内拥有较丰 富的旅游资源 , 52 2 0 有 中国古牌坊之 乡” “ 、 青石 文化城 ” 之称 , 为隆 昌县旅游业 发 这 年 隆昌县实 现地 区生产总值 9 .7亿元 . 78 比上年增长 1 .%, 55 第 “ 隆昌县采取 了多项 “ 活商 贸、 兴 三 产业实 现增值 2 .7亿元 , 长 1 %, 经济 增长 的贡献 率 展提供 了良好 的条件 。近几年 , 48 增 4 对 为 2 .%。① 昌县三大产业 结构 比是 1 . 5 . 2 ., 54 隆 84: 58: 58 产业 结构 为“ 、 、 ” 二 三 一 模式 。 虽然隆 昌县的第三产业近年来发展趋 势 明显 , 但是还 存在一些需要改进 的地方 , : 如 第三 产业 绝对总 量 与周边县市相 比较低 、 三产业 占地 区 G P的比重偏小 、 第 D 第 三产业 内部结构不尽 合理等 , 在一定程度上影 响了隆 昌县经 这 济的快速发展 , 必须认 真加以解决。

我国西部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西部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No 2 2 1 . 4, O1
现代商 贸工业 Mo enB s es rd d s y d r ui s T aeI ut n n r
2 1 年第 2 01 4期
我 国西部第 三产业的发 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王 华
( 延安 大学管理 学院 , 陕西 延安 7 6 0 ) 1 0 0 摘 要 : 过对我 国西部地 区第三 产业近年 的发展 状 况 简述 , 构 建 西部 第三 产业发 展 水 平评价 指标 体 系的基 础上 , 通 在 综合分析 了影 响其 第三产业 的主要 因素 , 并结合该地 区的经 济发 展 的实际情 况 , 浅谈 了西部地 区第三 产业发展 的对策 。
平 均 增 长 速 度
得 到 以下 因 子 得 分 函 数 :
FI一 0 0 X1+ 0 5 Xz 一 0 3 X3+ O 6 X4+ .3 1 .4 3 .0 6 .1 5 0 1 3 — 0 0 7 + 0 2 5 — 0 05 X8 0 1 9 . 1 X5 . 5 X6 . 2 X7 . 6 — . 9 X9
0 9 2 .42
O 6 4 —3 . 5 2 .16 9 3 1 0 1 0 —3 . 7 0 .64 8 4 3
0 7 7 —4 . 9 0 .86 O 5 2
2 我 国西 部 地 区 第 三 产 业发 展 水 平评 价 指 标 体 系 的构建 及 其综合 评价
2 1 评 价 指 标 的 设 计 与 选 择 . 根 据 科 学 性 、 面 性 、 比 性 、 操 作 性 以 及 适 用 性 的 全 可 可 原 则 , 于 充 分 的数 据 分 析 , 以 建 立 以 下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基 可
经 过 比 较 , 5 F > F > F > F , 么 结 论 就 是 我 国 西 F > 4 1 3 z那 部 地 区 的第 三 产 业 的 发 展 与 可 持 续 发展 能 力 成 正 相 关 , 即人

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一、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二、第三产业在黑龙江省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三、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四、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对策五、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的前景展望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也是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基地,农业是该省的支柱产业。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黑龙江省的第三产业也逐渐崛起,成为推动该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本文将从以上五个方面对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进行深入分析。

一、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黑龙江省第三产业总体发展较快,规模不断扩大。

2018年,该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到48.2%,较2010年提高了6.9个百分点。

在第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占比最大,主要集中在金融、电信、物流、旅游等领域。

此外,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二、第三产业在黑龙江省经济中发挥的作用第三产业在促进就业、提高经济效益、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重要的就业创造者,黑龙江省第三产业为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在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第三产业的发展显著提高了该省的经济效益和创新力。

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方面,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三、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人才流失、创新不足、政策环境不利等方面。

由于黑龙江省的经济总体水平相对较低,许多优秀的人才不得不流失到其他地区,造成了该省现代服务业人才的短缺。

另外,由于黑龙江省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不足,现代服务业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最后,政策环境不利,也制约了黑龙江省第三产业的发展。

此外,黑龙江省还需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化。

四、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对策针对以上问题,黑龙江省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吸引更多具有现代服务业背景的人才回到黑龙江省,培育一批有专业技能、责任心强的高素质人才。

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位保存 。
资料管理工作必将很快走 向正规 。
6 结语
越来越 引起建设领域各级管理层 的重视 , 同样做好监理 资料 的管
参考文献:
2 传统行业仍 占主导地位。2 0 ) 0 5年第三产业 1 门类 中交 在河南 中心城市 和工业化程度 较高地 区。河南省 1 2个 7地市第三 产
通运输仓储业 、 电通 信业 、 邮 金融 保 险业三 大传统 行业 实现 增加 业大致分 三类 : 郑州 、 阳 、 洛 焦作 、 平顶 山 、 阳、 阳、 安 濮 鹤壁 7个地 值 658 2 .7亿元 , 增长 9 2 . %。批发零售增加值 6 6 2 亿 元 , 长 市 经济 发展 水平 和工业 化 程度 高 , 二 产业 比重 相对 较 大 , 1.5 增 第 | 农
维普资讯
第3 4卷 第 5期
2 0 0 8年 2 月
山 西 建 筑
S ANXI ARCH I TE( URE
VO . 4 No. 13 5
Fb 20 e. 08
・2 33 ・
文 章 编 号 :0 96 2 (0 80 —2 30 10 —8 5 20 )50 3 —2
关 键 词 : 三 产 业 , 约 因素 , 第 制 内部 结构 , 策 对
中图分类号  ̄ U7 3 T 2
文献标 识码 : A
随着科学技术 进 步 和劳动 生产 力 的提 高 , 会分 工越 来 越 1 . %, 社 13 仍是 目前河南 省第 三产业发展 的主导行业 。 细, 专业化程度越来越 高 , 于是为 社会 生产和 人 民生活服 务 的流
3 新兴行业 不 断涌 现 , ) 门类 逐 步齐 全 , 服务 功 能逐 步完 善。

漯河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漯河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提 出科 学合 理 的对 策 。
关键词 : 漯河 ; 第三产业 ; 对策
中图分类号 : 11 3 F 2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 176 ( 00 0 -0 60 17 —84 2 1 ) 305 - 3
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夺 。 夺 夺 夺 夺 牵 夺 夺 夺 夺 争 夺 夺 ÷ 夺 牛 夺 夺 夺 夺 夺 ÷ 夺 夺 夺 夺 孛 夺 夺 夺 孛 夺 孛 夺 孛 孛 夺 牵 . 夺 夺 夺 夺 夺 } 争
政策 和 市场 影 响较 大 的工 业 发展 要平 稳 得 多 , 20 从 0 2年
至 20 年 , 增长 幅度 最大 差距 为 7 1 百分点 , 07 工业 .个 而第 三产业 为 2 6个 百分 点 。截 至 2 0 . 0 8年 , 三 产 业增 加 值 第 9 . 元 , 长 5 1 。人 均 生 产 总 值 227元 , 长 49亿 增 .% 23 增 1 . % , 三产业 比重 比 O 38 第 7年 上升 10个 百分 点 。 . 4 旅游 、 . 住宿 餐饮业 发展 迅速 截 至 20 年 , 河 市全 年 共 接 待 国 内外 游 客 15万 08 漯 6 人次 , 比上 年 增 长 2 . % ; 游 总 收入 l . 29 旅 0 7亿 元 , 长 增
2 . % 。接待 入 境 游 客 4 84人 次 , 现 旅 游 外 汇 收 入 02 64 实 10万美元 。全市 有 4 0 A级旅 游景 区 1处 ,A级旅 游景 区 3 1 , 处 星级酒店 9家 , 旅行 社 3 2家 。

中国三大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国三大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国三大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作者:冯其来源:《消费导刊》2016年第09期摘要:三大产业的发展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不断发展,三大产业的结构在不断调整。

各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和拉动率反映了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

根据现状分析得出的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三大产业现状对策建议一、中国三大产业发展现状中国三大产业增加值在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三大产业与GDP的增长的关系可以从三大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和拉动率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三大产业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分析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004-2015年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不断发生变化。

总体来看,第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几乎没有发生变化,且均低于10%。

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发生变化,但总体占比较大。

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变化较大,2004年,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约为40%,2015年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50%。

(二)三大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从图2.2可以看出,各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是不同的。

第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在二十年间几乎保持不变,低于10%,第二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在发生波动,贡献率接近50%,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在波动上升。

从图2.3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几乎没有变化。

第二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在不断波动,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在2013年,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与第二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持平。

二、政策建议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在逐年增加,但增长速度放缓这与我国三大产业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就此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快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专业化,实施高技术服务业创新工程。

引导生产企业加快服务环节专业化分离和外包。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生产性服务业标准体系,提高国际化水平。

铜陵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铜陵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铜陵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铜陵市是安徽省的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以铜业著称。

由于长期以来的重点发展工业,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目前,铜陵市的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较为薄弱,需采取一系列对策来促进其发展。

铜陵市可以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出台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从事第三产业,提供相应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

加强对第三产业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升其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铜陵市可以加强第三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更多的商务楼、购物中心和休闲娱乐场所,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提升其信息化水平,推动其与互联网和新技术的深度融合。

铜陵市可以加强旅游业的发展。

作为山水相依的城市,铜陵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可以通过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和服务质量的培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第四,铜陵市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和做法。

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到其他发达地区考察学习,了解其第三产业发展的经验和成功案例,并结合铜陵市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可以与其他城市建立合作和交流平台,共享资源和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第五,铜陵市可以加强创新创业的支持。

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投资基金,为创业者提供资金和场地支持。

可以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和论坛,激发创业热情和创新意识。

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铜陵市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相对滞后,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促进其发展。

政府可以加大支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旅游业,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和做法,加强创新创业的支持等。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促进铜陵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一、晋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晋城市自1985年建市以来,十分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快第三产业的决定》之后,在大力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的同时,根据新建城市的实际情况,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城市辐射能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入手,注重优先发展对国民经济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事业,积极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物供仓储业,特别是近几年在努力巩固提高传统第三产业的同时,注重培育、引导和发展中介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等新兴第三产业,呈现出传统第三产业迅猛发展,新兴第三产业势头高涨的喜人局面。

2015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已达129..44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由建市初的14.85%上升到31.1%,增长了2.09倍。

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由1985年的21.97%上升到32.37%,总人数由17.5万人上升到38.44万人。

一产、二产较上年分别下降1.26、0.39个百分点,三产从业人员比重较上年增加8.77个百分点。

晋城市的第三产业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与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与兄弟城市及发达的沿海地区相比,与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促进第一、二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无论从总量上还是内部结构上都存在着很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要求。

对照比较,分析晋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第三产业发展势头高涨,但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仍然偏低。

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31.1%,比全省34.3%的平均水平低3.2个百分点,比全国39.1%平均水平更低了8个百分点;同期第一产业比重由21.36%下降到4.84%;第二产业比重与原来的63.78%基本持平,仍达64.1%,由建市初的“二、一、三”进入了“二、三、一”发展阶段。

世界产业经济的发展史表明,产业结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递进的过程。

产业结构升级和演进是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

比例失调的产业结构,将使经济效益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从而使经济发展失去扩张的基础。

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是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增加值的主要构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化。

九十年代初,全球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约60%,其中34个低收入国家平均为31%,48个中等收入国家为50%,22个发达国家平均约65%。

目前,全球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60%以上,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发展中国家达到43%。

虽然城区2015年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比重已经达到58.6%,略高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但市本级的GDP也包含在城区的经济总量中,尚不及全市的20%,且有着市区得天独厚的优势。

因此,就全市来讲,第三产业在经济构成中的比重还偏低。

2.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发展迅速,但规模效益不高,新兴经营方式尚待开拓。

建市以来,我市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社会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餐饮业营业总额和社会商业点迅速增长,2015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和住宿餐饮业分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23和18.18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3.86%。

二是消费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提高。

在国家连续多年鼓励消费政策的引导下,2015年我市消费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潮,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达到27.7%,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

批发零售贸易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的比重也由上年的19.9%提高到22.1%。

与此同时,消费增长率与投资增长率之间的差距也呈现缩小态势,由上年的消费低于投资16.6个百分点缩小为9个百分点。

三是所有制结构呈现多元化,形成了国营、集体、私营、个体、联营、股份制等经济点并存发展的局面,极大地搞活了商品流通和销售。

2015年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实现零售额67.50亿元,同比增长35.3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58.44%,比2015年占比提高了7.78个百分点。

四是经营形式多样化,经营规模、档次也有了进一步提高。

超级市场经营、连锁经营等经营方式有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经过多年的经济结构调整和消费政策引导,我市消费低迷状态得到明显改善,经济增长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变有了实质的突破。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市流通市场仍处于低级发展阶段,存在着规模小、经营分散等问题,缺乏实力强大的企业集团、综合商社、连锁商厦和物流配送中心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

此外,商业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供求总量的矛盾和供求结构的矛盾愈显突出,不仅影响了市场有效供给,也不同程度制约了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比如,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消费群体出市到郑州购物消费,就充分说明了我市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档次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3.交通运输业和邮电通讯发展势头强劲,但总量偏小,经营管理效率不高。

2015年,全市公路线路里程733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8公里。

公路密度达到77.3公里/百平方公里。

太原-焦作、侯马-月铁路穿越市境,晋城-焦作、晋城-阳城、晋城-长治高速公路全线通车,晋城-济源、晋城-侯马高速公路正在建设,“十”字型高速公路交通络基本形成。

全市交通邮电行业稳步发展,民用车辆及通讯设备稳步增加,城市公交和公路运输市场运行稳定,邮政电信业务快速增长,为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较好地发挥了“先行官”的保障作用。

一是民用车辆及通讯设备稳步增加,私人车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到2015年底,我市民用车辆拥有量为25.98万辆,比上年末增加1.23万辆,同比增长4.97%。

其中,汽车拥有量为12.59万辆,比上年末增加1.49万辆,同比增长13.44%。

私人汽车9.23万辆,占汽车总量的73.28%,比上年末增加1.2万辆,同比增长14.87%,在私人汽车拥有量中,小轿车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拥有量达到3.36万辆,比上年增长34.2%。

全市运营的公共汽车达374辆,其中市区为251辆,为建市初的9.65倍;运营的出租汽车为1961辆,其中市区有1453辆。

二是公路运输市场和城市公交稳步发展。

2015年,公路运输市场平稳运行。

公路客运量完成6270万人,同比增长4.2%;旅客周转量完成226100万人公里,同比增长3.1%;货运量完成7930.07万吨,同比增长0.09%;货物周转量完成327914.98万吨公里,同比增长3.62%。

全年城市公交客运总量达3954万人次,其中市区达3000万人次。

出租汽车客运总量达2565万人次,其中市区达2115万人次。

三是邮政电信市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2015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达24.26亿元,同比增长20.4%。

其中邮政业务总量达1.49亿元,同比增长19.52%;电信业务总量达23.13亿元,同比增长22.38%。

新增局用交换机0.12万门,总容量达到35.09万门。

固定电话用户年末达到51.43万户。

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3.93万户,农村电话用户27.5万户。

移动电话用户年末达到92.07万户。

年末全市每百人电话拥有数达64.67部。

全市因特用户数达98382户。

其中,宽带接入用户达到97865户,增长33.42%。

五大电信公司中,移动、联通和电信公司的业务总量分别增长21%、10%、12%,通和铁通公司的业务总量变化不大。

四是家庭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家庭信息化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社会的生产方式、经济运行方式和管理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的发展及普及,城市居民家庭拥有计算机、移动电话等各类新型信息产品的数量有较大幅度提高,据调查资料显示:2015年,晋城市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10台、接入有线电视络的电视机110台、家用电脑55台、接入互联的计算机55台、移动电话140部、固定电话94部。

除彩色电视机、接入有线电视络的电视机、固定电话数量基本饱和外,家用电脑、接入互联的计算机、移动电话数量分别比上年增长27.91%、27.91%、13.82%。

2015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增加值达13.25亿元,占第三产业比重达28.52%,从业人员8.59万人,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7.87%。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总量仍偏小,经营管理效率不高,混合交通严重。

在现有公路中,高等级公路比例小。

电话普及率农村尚不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电话普及率达80%的水平。

经营管理上各自为政,自成体系,难以发挥整体效益,也不便于规模管理。

4.金融保险业发展强劲,但经营管理不规范,效率不高。

经过建市30多年的发展,成了以中央银行为核心,以国家专业银行、城乡信用社、保险机构为主体的金融保险体系。

就业人员总数达7951,占第三产业人员总数的2.25%。

证券市场在我市也崭露头角,全市共有证券营业部3家,从业人员44人。

年末开户数40220户,累计存入资金77796万元,比上年末增长3.65%,全年营业收入4180万元,营业支出1557万元,实现利润1377万元。

但金融业总体规模不大,金融管理和营运手段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抗拒金融风险的能力还较脆弱,金融机构行政式布局与提高效率的总要求不相适应,忽略了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使得银行机构重叠虚设现象严重,无序竞争现象时有发生。

.旅游、科、教、文、卫和咨询、计算机服务以及综合技术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但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尚不明显。

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空闲时间的增多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兴的第三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大力发展旅游业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旅游业已形成拥有一定产业规模和行、游、吃、购初步配套的新兴产业体系。

现有旅游涉外五星级饭店1家,四星级饭店5家,三星级饭店6家,二星级8家,有国内旅行社36家,全市能正常接待游客的旅游景点有18个,皇城相府努力创建5A级景区,王莽岭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4A级景区,珏景区、里泉景区、青寺景区努力朝4A、3A级景区奋进。

2015年,旅游业快速发展。

全年全市接待入境旅游者31522人次,比上年增长45.4%,接待国内旅游者706.2万人次,增长8.3%。

实现旅游总收入47.6亿元,增长39.7%,其中,旅游外汇收入792.4万美元,增长40.0%;国内旅游收入46.8亿元,增长44.8%。

科教文卫事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用于科技文卫事业费的财政支出逐年递增,2015年一般预算支出,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长59.3%,教育支出增长28.9%,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30.0%,医疗卫生支出增长39%。

咨询、计算机服务、信息以及综合技术第三产业也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