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奥赛--细胞代谢1
高考生物细胞代谢知识点与考点解析
高考生物细胞代谢知识点与考点解析在高考生物中,细胞代谢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考点,它涵盖了细胞内一系列复杂而又相互关联的化学反应,对于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具有关键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细胞代谢的相关知识点和考点。
一、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代谢是指细胞内所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的总和,包括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能量的转换与利用等。
它是细胞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通过一系列有序的化学反应,细胞能够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平衡,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二、细胞代谢的主要过程1、物质代谢(1)糖类代谢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细胞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也可以通过摄取外界的糖类进行分解代谢,为细胞提供能量。
例如,葡萄糖在细胞内经过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或乳酸等物质,同时释放出能量。
(2)脂质代谢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等。
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当细胞需要能量时,脂肪可以被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进一步氧化分解供能。
(3)蛋白质代谢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内的蛋白质不断地进行合成和分解。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细胞可以通过摄取外界的氨基酸或者自身合成氨基酸来合成蛋白质,同时也会将一些老化或受损的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重新利用。
2、能量代谢(1)细胞呼吸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是细胞在有氧条件下,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大量能量的过程。
无氧呼吸则是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有机物不完全分解,产生少量能量的过程。
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大量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无氧呼吸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第二阶段在不同生物中产物不同,在动物和某些植物组织中,丙酮酸被还原为乳酸;在大多数植物和微生物中,丙酮酸被还原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高二生物细胞代谢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生物细胞代谢试题答案及解析1.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降低Na+对细胞质基质中酶的伤害。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Na+进入液泡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B.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降低了细胞的吸水能力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所以Na+进入液泡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A项正确;Na+经主动运输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B项正确;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使细胞液浓度(渗透压)升高,所以提高了细胞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C项错误,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将刚采摘的新鲜蓝莓分成两等份,一份用高浓度的CO2处理48 h后,贮藏在温度为1 ℃的冷库内,另一份则始终在1 ℃的冷库内贮藏。
从采摘后算起每10天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下图所示曲线。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比值大于1,表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B.第20天CO2处理组蓝莓产生的乙醇量低于对照组C.第40天对照组蓝莓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D.为抑制蓝莓贮藏时的无氧呼吸,贮藏前可用高浓度的CO2处理一定时间【答案】C【解析】呼吸底物主要是糖类,细胞有氧呼吸消耗的O2量=CO2释放量,无氧呼吸不消耗O2,但是有CO2的释放,所以图中比值大于1,表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A项正确;CO2与O2的比值越大,说明无氧呼吸越强,所以第20天对照组蓝莓产生的乙醇量高于CO2处理组,B项正确;第40天对照组CO2与O2的比值是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一样多,则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3倍,C项错误;分析题图曲线可知,第10-40天,对照组CO2量大于实验组,可推知用高浓度的CO2短时处理,能抑制蓝莓在贮藏时的无氧呼吸,D项正确。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训练之细胞代谢的基础
绝密★启用前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训练之细胞代谢的基础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49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物质中属于高能化合物的是:( )A .ATPB .ADPC .AMPD .A2、在酶促反应中,如果加入竞争性抑制剂:( ) A .米氏常数不变 B .最大反应速度不变C .米氏常数和最大反应速度都不变D .米氏常数和最大反应速度都变3、以下哪种物质具有高能键:( )A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B .3一磷酸甘油酸C .2一磷酸甘油醛D .果糖-6-磷酸4、欲观察寄生在人体血细胞内的微丝蚴,可把红细胞置于( )A .蒸馏水中B .5%蔗糖溶液中C .瑞氏溶液中D .生理盐水中5、人体的酶与激素的共同点是:( )A.都是活细胞产生 B.都来源于腺体C.都是细胞代谢产物 D.只存在于活细胞中6、以药物抑制草履虫ATP的合成,虫体死亡后其细胞常:()A.萎缩 B.膨大 C.破裂 D.不变7、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蛋白质分子分布在:()A.仅在内表面 B.仅在两层之间C.仅在内表面与外表面 D.两层之间、内表面与外表面都有8、细胞中许多具膜结构的细胞器在化学组成上很相似,其中与高尔基体的化学组成相似的细胞器是()A.线粒体 B.叶绿体 C.滑面内质网 D.核糖体9、下列关于矿质元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需要量最大的矿质元素是:氮、磷、钾B.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C.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都要通过交换吸附D.矿质元素进入根毛细胞中都需要消耗ATP10、同呼吸作用有关,但与ATP无关的过程是:()A.主动运输 B.协助扩散 C.离子交换吸附 D.渗透吸水11、以下四组是影响酶活力的主要因素,正确的是:()A.底物的浓度、pH值、温度 B.光照、温度、pH值C.底物的浓度、压力、PH值 D.温度、压力、pH值12、动物体内能量代谢过程中,能量转移是指:()A.肝糖元与血糖的相互转变需ATP B.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ATP C.合成有机物消耗ATP D.ATP释放能量用于各种生理活动13、人体进行下列哪项生理活动时,会产生ATP?()A.呼吸运动 B.外呼吸 C.肺的通气 D.内呼吸15、肌肉收缩时直接能源是:()A.ATP B.磷酸肌酸 C.葡萄糖 D.GTP16、蔗糖在常温下很稳定,这是因为:()A.蔗糖需要较高的活化能 B.蔗糖是天然防腐剂C.蔗糖处于一种低能级状态 D.葡萄糖不易同其他化合物反应17、参与体内供能反应最多的高能磷酸化合物是:()A.磷酸肌酸 B.三磷酸腺苷 C.PEP D.UTP E.GTP 18、一分子葡萄糖完全氧化可以生成多少分子ATP:()A.35 B.38 C.32 D.2419、下列ADP含量不会增加的是:()A.K+进入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 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C.线粒体中的氢与氧结合 D.甘油吸收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第II 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题型注释)20、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以20%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的一组实验,观察结果如下表所示:通过分析实验结果,能够得出相应的结论是 。
高中生物奥赛试题(细胞代谢)
高中生物奥赛练习本卷共45题,每题2分,满分90分,45题中有的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有的则有多个。
1.糖蛋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复合糖类,它( )。
A.由氨基酸和糖组成B.参与细胞基因调控C.参与细胞识别作用D.只存在于细胞质中2. 80S核糖体存在于( )。
A.原核细胞中B.真核细胞的线粒体中C.真核细胞中D.真核细胞的叶绿体中3.下列各种膜中,蛋白/脂类比值最高的膜是( )。
A.质膜B.内质网膜C.线粒体内膜D.线粒体外膜4.根据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
A.蛋白质与磷脂形成一有规则的重复结构B.膜是一刚性结构C.磷脂形成双分子层,其极性头部对顶着D.蛋白质可在磷脂双分子层中侧向移动5.以下关于中间纤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最稳定的细胞骨架成分B.直径略小于微丝C.具有组织特异性D.肿瘤细胞转移后仍保留源细胞的IF6.纤毛区别于鞭毛之处在于( )。
A.纤毛的基部没有“9+2”这种微管排列方式B.纤毛较短C.鞭毛可进行旋转运动而纤毛不能D.二者无区别7.绿色植物的细胞内存在几个遗传系统?( )。
A.1B.2C.3D.48.以下哪一种情况下膜的流动性较高?( )。
A.胆固醇含量高B.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C.长链脂肪酸含量高D.温度高9.以下关于线粒体增殖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线粒体来源于原有线粒体的分裂B.线粒体的分裂与细胞分裂同步C.细胞质中合成的蛋白质在信号序列的帮助下,被运入线粒体D.线粒体不能合成自身需要的蛋白质10.能看到联会复合体的阶段是( )。
A.细线期B.合线期C.粗线期D.双线期11.体内能转化成黑色素的氨基酸是( )。
A.酪氨酸B.脯氨酸C.色氨酸D.蛋氨酸12.下列有关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B.氨基酸分子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C.从N-端至C-端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D.蛋白质一级结构并不包括各原子的空间位置13.蛋白质空间构象的特征主要取决于( )。
高中生物细胞代谢第1讲专题+答案
第1讲酶和ATP[考纲要求] 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Ⅱ)。
2.A 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Ⅱ)。
1.关于酶的易错点(1)只有在特殊背景或信息下才可认定酶的化学本质为RNA,一般认定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如各种消化酶、DNA聚合酶等)。
(2)酶只能由活细胞产生,不能来自食物,且几乎所有活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均可产生酶,产生场所为核糖体,但发挥作用的场所既可以是细胞内、外,也可以是体外。
(3)酶具有催化作用,不具有调节功能,也不作为能源或组成物质,切不可额外夸大其功能。
(4)酶促反应前后酶的数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可以重复利用;酶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5)低温或盐析能降低酶的活性,不会使酶失活,即酶的空间结构不会被破坏,条件适宜时酶活性可恢复。
(6)高温、强酸、强碱、重金属、紫外线和酒精等有机溶剂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酶活性不能恢复。
(7)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又可以作为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底物,如胃蛋白酶或脂肪酶作为催化剂可分解蛋白质或脂肪,它们自身又可作为反应的底物被其他蛋白酶水解。
2.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1)温度和pH:通过影响酶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2)酶浓度: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酶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成正相关。
(3)底物浓度:在酶浓度一定、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酶促反应速率先加快后稳定。
3.关于ATP的易错点(1)ATP只是高能磷酸化合物中的一种,不能将其与能量等同起来。
(2)生命活动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但细胞中ATP含量很少,所以能量供应依赖于ATP与ADP 间的快速转化。
(3)ATP合成时可产生水,ATP水解时需消耗水。
(4)合成ATP的能量来源除光能、有机物中化学能之外,硝化细菌等能够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可利用体外无机物(如NH3)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合成ATP。
4.细胞内产生与消耗A TP的结构转化场所常见的生理过程细胞膜消耗ATP:主动运输、胞吞、胞吐细胞质基质产生ATP: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叶绿体产生ATP:光反应阶段消耗ATP:暗反应阶段和自身DNA复制、转录,蛋白质合成等线粒体产生ATP: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消耗ATP:自身DNA复制、转录,蛋白质合成等核糖体消耗ATP:蛋白质的合成细胞核消耗ATP:DNA复制、转录等1.多酶片口服后,其中的胰蛋白酶可在小肠中发挥作用()2.同一个体各种体细胞中酶的种类相同、数量不同,代谢不同() 3.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时不需要A TP提供能量()4.发烧时,食欲减退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失去了活性()5.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 6.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7.在有氧和缺氧的条件下,酵母菌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8.ATP在细胞中的含量高,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9.酶的合成需要A TP供能,ATP的合成需要酶的催化()10.在生物体的活细胞内,A TP与ADP的转化只能单向进行()1.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江省高中生物竞赛专题二、细胞的代谢
C.在“探究酶的专一性”活动中,自变量一定是酶的种类
D.在“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活动中,可选择双缩脲试剂对麦芽糖进行检测
29.将少许的二氧化锰和鸡肝匀浆分别加入到等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检测两者产生的气体
量。下列有关该实验结果的预测,正确的是(注:实线为加入二氧化锰产生氧气的速率,虚线
为加入鸡肝匀浆产生氧气的速率)
魏小鹏编辑
A.自变量是底物和酶
B.组 3 的结果是红黄色沉淀
C.指示剂可用碘—碘化钾溶液替代 D.实验结果证明酶有专一性
17.某同学在进行某一酶促反应实验时,第一次测得产物生成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曲线
a 所示,第二次实验对第一次实验中的条件进行了一处调整,实验结果如曲线 b 所示。
该同学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2017-2018 永康市一中高二生物奥赛培训资料
魏小鹏编辑
专题二、细胞的代谢
1.下列关于细胞中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糖的氧化反应是放能反应
B.光合作用的碳反应是吸能反映
C.ATP 是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纽带 D.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是放能反应
2.将家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示意图如下(箭头方向表示水
A.Cl-是该酶发挥催化作用所必需的 B.Cu2+与酶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 C.Cu2+ 和 Cl-共同作用对该酶催化活性无影响 D.三组实验的最大反应速率均受酶量限制 21.如图是“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1 号与 2 号对照,说明加热能提高酶的活性 B.1 号与 4 号对照,可以验证酶具有高效性 C.3 号和 4 号装置应置于 90°C 水浴中进行
C.②过程中,被转运物质与载体蛋白结合后的形状改变,需要能量
高中生物高考易错点 细胞的代谢1(酶、ATP、渗透实验)-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易错题(学生版)
易错点03 细胞的代谢1(酶、ATP 、渗透实验)易错题【01】对ATP 的结构功能理解不到位易错题【02】对酶的本质、特性和作用机理理解不到位易错题【03】对渗透作用相关实验的理解不到位01 对ATP 的结构功能理解不到位(2018浙江卷·10)A TP 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TP 中的能量均来自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B .ATP -ADP 循环使得细胞储存了大量的A TPC .ATP 水解形成ADP 时释放能量和磷酸基团D .ATP 分子中的2个高能磷酸键不易断裂水解【错因】没有正确理解ATP 和ADP 相互转化过程与细胞吸能、放能反应的关系,对ATP 的结构认识不清,会出现误判。
【问诊】ATP 的形成途径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因此ATP 中的能量来自光能和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A 错误;ATP -ADP 循环,使得细胞中ATP 和ADP 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B 错误;A TP 水解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形成ADP 和Pi ,同时释放能量,C 正确;ATP 分子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D 错误。
【答案】C【叮嘱】ATP 是三磷酸腺苷的缩写,结构简式为A—P~P~P 。
A 表示腺苷,P 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
A TP 脱去一个磷酸基团,可以形成ADP ,在脱去一个磷酸基团,可以形成AMP ,AMP 是RNA 的基本组成结构之一。
ADP 与A TP 的关系:这个过程储存能量(放能反应) 这个过程释放能量(吸能反应) ATP 与ADP 的相互转化 ATP −→←酶ADP+Pi+能量 方程从左到右代表释放的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动。
ADP+Pi+能量 −→−酶 ATP ATP −→−酶ADP+Pi+能量方程从右到左代表转移的能量,动物中为呼吸作用转移的能量。
植物中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意义: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A TP是细胞里的能量流通的能量“通货”。
生物奥赛细胞代谢PPT课件
.
11
2. 活性中心理论
酶分子上直接参与反应的氨基酸残基或侧链基 团组成的活性空间结构称酶的活性中心,分催化基 团和结合基团两部分。 前者决定酶的催化能 力(高效性),后者 决定酶与哪些底物结 合(专一性)。活性 中心外维持形成活性 中心构象的一些基团, 称为非活性中心。
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
8
ATP形成的途径
.
9
第二节 酶
一、酶及其特点
酶: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
化学特点:绝大多H|数是蛋白质,少数H| 为RNA。
作用特点:H高OO效C—性C,—N专H一2 性,HO条O件C—温C—和N性H2
|
|
H
H
.
10
二、酶的作用机理
1. 中间产物理论
酶与底物形成中间产物,通 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反应 速度,酶促反应要比非催化反应 多经历几个步骤。
.
12
3. 酶的催化机理
酶是通过与底物形成中间产物,降低反应的活 化能来加速化学反应速度的。酶分子中存在有活性 中心,活性中心由催化基团和结合基团组成。在酶 与底物分子相互接近的过程中,底物分子诱导酶 的活性中心结构发生利于与底物结 合的变化。酶与底物接触,酶分子 通过结合基团与底物分子互补契合, 催化基团催化底物分子中键断裂或 形成新的化学键,底物转化为产物, 产物由酶分子上脱落下来,酶又恢 复到原来构象。
第四章 细胞代谢
.
1
第一节 能与细胞
机体的生存需要能量,机体内主要提供 能量的物质是ATP。
ATP的形成主要通过两条途径:
一条是由葡萄糖彻底氧化为CO2和水,从 中释放出大量的自由能形成36分子ATP。
2010级高一生物竞赛复习资料(细胞代谢)3.3
2011年高一生物竞赛辅导-细胞代谢一、单项选择题1. 如图显示的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A.协助扩散B.主动运输 C.内吞D.外排2. 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栽培蕃茄,对增产有利A. 日温30度,夜温26度B. 昼夜恒温26度C. 日温26度,夜温15度D. 昼夜恒温15度3. 现有甲、乙两种植物,在弱光照条件下,甲植物叶片的光合强度比乙植物的高;在较强光照条件下,乙植物叶片的光合强度比甲植物的高;当光照强度进一步提高时,甲植物叶片的光合强度不增加,乙植物叶片的光合强度仍不断增加。
据此推测:A.甲、乙都是阴生植物B.甲、乙都是阳生植物C.甲是阳生植物,乙是阴生植物D.甲是阴生植物,乙是阳生植物4. 下列生理活动会使 ADP含量增加的是A.K+进入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 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C.线粒体中的氢与氧的结合D.甘油吸收进入小肠上皮细胞5.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酵母菌有核膜,而固氮菌没有B.酵母菌有细胞膜,而固氮菌没有C.黑藻细胞有线粒体,而蓝藻细胞没有D.黑藻细胞有内质网,而蓝藻细胞没有6. 下列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化过程中需要ATP的是A. 葡萄糖→乙醇+二氧化碳B. 葡萄糖→乳酸C. 二氧化碳+水→葡萄糖D. 蛋白质→氨基酸(消化道内)7. 光照下,小麦(C3)植物叶片的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都能发生的生理过程是A. 水光解释放O2B. 固定CO2形成三碳化合物C. 产生ATP 和[H]D. 光合色素吸收并转换光能8. 为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A. 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C. 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D. 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9. 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 降低、CO2、Na2CO3B. 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D. 升高、乳酸、NaHCO310. 甲、乙两种物质分别依赖自由扩散(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如果以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并维持其它条件不变,则会发生的现象是A.甲运输被促进B.乙运输被促进 C.甲运输被抑制D.乙运输被抑制11. 观察在0.3g/mL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现中央液泡逐渐变小,说明A.细胞壁相当于一层半透膜B.洋葱表皮细胞是活的C.此时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D.细胞壁收缩导致中央液泡失水12. 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 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 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 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13. 发生在真核细胞中的某一化学反应如右下图,关于此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线粒体中进行B.属于有氧呼吸过程的某一阶段C.只能发生在真核生物细胞中D.其反应类型属于氧化反应14. 下列物质、结构或生理活动,只存在于植物体,不存在...于动物体的一组是A.胆固醇,纤维素,淀粉B.呼吸作用,矿质元素吸收,蒸腾作用C.异化作用,光合作用,C4途径D.细胞壁,大液泡,质体15. 下列哪项不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产物A.ATP B.淀粉 C.O2 D.NADPH+H+16. 叶绿体的DNA能指导自身小部分蛋白质在叶绿体内的合成。
2024年高中生物学竞赛入门课件 第四章 细胞代谢(三)光合作用
2.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 (1)相关结构及过程
①电子传递链组成: PSⅡ复合体; 可移动电子载体【质体醌(pQ)、
质体蓝素(PC)、铁氧还蛋白 (Fd)】;
细胞色素b-f复合体; PSⅠ复合物
②电子供体: 水; 电子受体:NADP+
③过程
类囊体腔比叶绿体基质的H+多,
形成质子梯度,经光合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化生成
光合色素与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物
(二)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
(1)叶绿素吸收光谱
有两个强吸收峰区 640~660nm的红光 430 ~ 450nm 的 蓝 紫 光
❖叶绿素a在红光区的吸收峰比叶绿素b的高,蓝紫光区的吸收峰则比 叶绿素b的低。 ❖阳生植物叶片的叶绿素a/b比值约为3∶1,阴生植物的叶绿素a/b比 值约为2.3∶1。
植物的光合作用表达式:十九世纪末写出
绿色植物:CO2+2H2O→ (CH2O)+H2O+O2 绿硫细菌:CO2+2H2S→(CH2O)+H2O+2S 一般方程式:CO2 + H2A→(CH2O)+H2O + 2A
表明O2来自于水,光合作用实际上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20世纪40年代
同位素示踪
CO2 + H218O →(CH2O) + 18O2
电子 受体
供氢体
还原电 子受体
(二)光合色素的类型 1.色素的分布: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2.光合色素的种类
植物叶绿体的特点是含有色素,分为三大类。
基粒类囊体
叶绿素类 类胡萝卜素类
高等植物
基质类囊体
藻胆素类
原核藻类和真核藻类
(1)叶绿素
生物奥赛细胞代谢课程案例
4. pH 值
pH值影响酶分子构象改变,酶均有其各自不同的最适 pH值范围。在最适pH值范围内,反应速度最大。在过酸和 过碱的条件下,酶活性完全丧失。
5. 激活剂
激活剂: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 无机离子:Na+ K+ Mg2+ Ca2+ Zn2+ Fe 2+ Cl有机分子:抗坏血酸(Vc),半胱氨酸, 亚硫酸钠,谷胱甘肽。
酶
C6H12O6
2丙酮酸 酶
2C2H5OH+2CO2+能量 2C3H6O3 +能量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均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
两种无氧呼吸方式的具体实例
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常见的例子有:
①某些水果(如苹果)及某些植物的根在缺氧时 ②酵母菌在缺氧时
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常见的例子有:
①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和玉米胚在无氧时 ② 动物的肌肉细胞在缺氧时 ③乳酸菌在无氧时
12分子H2O
6分子CO2
1161kJ=38ATP
有氧呼吸的全过程
场所
反应物
第一阶段 细胞质基质 葡萄糖
第二阶段 线粒体 第三阶段 线粒体
丙酮酸 H2O 【H】 H2O
产物
丙酮酸 【H】
CO2 【H】
H2O
能量 少 少 多
无氧呼吸
概念——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生
物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 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1,6-二磷酸果糖
2× 3-磷酸甘油醛
上述的5步反应完成了糖酵解的准备阶 段。酵解的准备阶段包括两个磷酸化步骤 由六碳糖裂解为两分子三碳糖,最后都转 变为3-磷酸甘油醛。
在准备阶段中,并没有从中获得任何能 量,与此相反,却消耗了两个ATP分子。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细胞代谢
细胞呼吸
电子传递系统和氧化磷酸化
细胞呼吸
电子传递系统和氧化磷酸化
细胞呼吸
电子传递系统和氧化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是在被氧化的底物上发生磷酸化作用。即 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某些高能磷酸化合物的中间 产物,通过酶的作用可使ADP生成ATP。 电子传递体系磷酸化是指当电子从 NADH 或 FADH2 经过
电子传递体系 (呼吸链)传递给氧形成水时,同时伴有ADP
磷酸化为ATP的全过程。通常所说的氧化磷酸化是指电子 传递体系磷酸化。
化学渗透学说
当线粒体内膜上的呼吸链进行 电子传递时,电子能量逐步降 低,脱下的 H+ 质子便穿过膜 从线粒体的基质进入到内膜外 的腔中,造成跨膜的质子梯度
(浓度差),导致化学渗透发
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
柠檬酸循环(三羧酸循环,TCA)
细胞呼吸
柠檬酸循环(三羧酸循环,TCA)
细胞呼吸
柠檬酸循环(三羧酸循环,TCA)
细胞呼吸
小结:
柠檬酸循环(三羧酸循环,TCA)
一次循环,消耗一个2碳的乙酰CoA,共发生一 次底物水平的磷酸化(生成一分子ATP),两次脱 羧反应(释放2分子CO2 ),三个调节位点,四次
细胞呼吸
电子传递系统和氧化磷酸化
葡萄糖代谢中的大部分能量的释放靠包括分子氧在内 的电子传递系统或电子传递链来完成。
电子传递链: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系列电子传递
体,如 FMN 、 CoQ 和各种细胞色素等,分子氧是电 子传递链中最后的电子受体。在电子传递链中,各电 子传递体的氧化还原反应从高能水平向低能水平顺序 传递,在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通过磷酸化而被储存到 ATP中,ATP的形成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生物氧化主要探讨三个问题:
(1)细胞如何在酶的催化下将有机化合物中 的碳变成CO2—CO2如何形成?
(2)在酶的作用下细胞怎样利用分子氧将有 机化合物中的H氧化成H2O—H2O如何形成?
(3)当有机物被氧化成CO2和H2O时,释放的 能量怎样转化成ATP—能量如何产生?
(一) 生物氧化中CO2的生成
底物水平磷酸化指ATP的形成直接与一个代谢中间物 (PEP)上的磷酸基团转移相偶联的作用。
特点:ATP的形成直接与中间代谢物进行的反应相偶联; 在有O2或无O2条件下均可发生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特点:
●是捕获能量的一种方式,在发酵作用(无氧呼吸) 中是进行生物氧化取得能量的唯一方式。 ●和氧的存在与否无关,在ATP 生成中没有氧分子 参与,也不经过电传递链传递电子。
FAD
脂肪酰CoA α-磷酸甘油
(五)生物氧化中能量的生成
生物氧化不仅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更重要的是有能量的生成和释放。 生物氧化中释放的能量大约有40%以化学能 的形式储存于ATP和其它高能化合物中,其 中ATP是体内各种生命活动及代谢过程中主 要供能的高能化合物。
1、高能化合物 将水解时能够释放21 kJ /mol(5kCal/mol) 以上自由能(G′< -21 kJ / mol)的化合物称为 高能化合物。 2、高能键 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大于21KJ/mol的化学 键,常表示为~。
鱼藤酮、安米 妥、杀粉菌素 萎锈灵 (carboxin) 抗霉素A
II
0.14
4~5 11
非 是
2 3
III CoQ-细胞色素c还 0.25 原酶 IV 细胞色素c氧化酶 0.16~ 0.17
13
是
CO、H2S、 CN-、叠氮化 物
6~7
复合体I:NADH- CoQ还原酶
NADH脱氢酶是主要成分 NADH FMN Fe-S CoQ 4个质子泵入线粒体膜间隙
4H+
复合体 IV:细胞色素c氧化酶
Cytc
CuA
Cyta CuB-a3
O2
2个质子泵出
NADH呼吸链
FADH2呼吸链
线粒体中某些重要底物氧化时的呼吸链
苹果酸 异柠檬酸 β-羟丁酸 谷氨酸 NAD+ FMN 琥珀酸 FAD(Fe-S) CoQ b c1 c aa3 O2
丙酮酸 α-酮戊二酸
在电子传递过程中,除了电子流过复合体Ⅱ时 不产生质子的梯度外,复合体Ⅰ、Ⅲ、Ⅳ都能产生 跨膜的质子梯度。
电子流过复合体Ⅰ、Ⅲ、Ⅳ ,分别产生4个H+、 4个H+和2个H+梯度。 1对电子经过NADH呼吸链和FADH2呼吸链传给O2, 可分别产生10个H+和6个H+。
4个H+产生1个ATP,两个呼吸链分别产生2.5个ATP 和1.5个ATP。
FADH2
3、辅酶Q(CoQ、泛醌)
呼吸链中唯一的脂溶性醌类化合物,其分子中的苯 醌结构能进行可逆的加氢反应。
递
氢 体 CoQ + 2H CoQH2
辅酶Q的功能
CoQ(醌型结构)很容易
接受电子和质子,还原
成CoQH2(还原型); CoQH2给出电子和质子 还原成CoQ。因此,在 线粒体呼吸链中是电
(2) 1.5
抗坏血酸
0.88
1
(3)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 复合体Ⅰ、Ⅲ、Ⅳ
ATP
ATP
ATP
NADH呼吸链生成ATP的部位: FADH2呼吸链生成ATP的部位: 1. NADH至辅酶Q 2. 细胞色素b至细胞色素c 3. 细胞色素aa3至O2 1.细胞色素b至细胞色素c 2.细胞色素aa3至O2
生物氧化与细胞代谢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专题讲座
[竞赛要求] (一)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异化) (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与暗反应 (三)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第一部分 生物氧化
一、 生物氧化的概念
糖、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通过氧化反应
进行分解,生成H2O和CO2,同时伴有ATP 的生成。这类反应进行的过程中细胞要消耗 摄入的O2并释放出CO2,故又称之为细胞呼 吸或组织呼吸。
β-氧化脱羧:如苹果酸的氧化脱羧:
(二) 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 1、底物直接脱水
COOH CH O P
H2O Mg2+
烯醇பைடு நூலகம்酶
COOH C O~ P CH2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PEP)
CH2OH
2-磷酸甘油酸
2、通过电子传递链/呼吸链生成水
代谢物经脱氢酶的催化而脱下的氢由相应的氢载体( NAD+ 、NADP+ 、FAD、FMN等)所接受,再通过一系列 递氢体或递电子体传递给吸进的O2结合而生成H2O 。 在多种脱氢反应中产生的氢质子和电子,最后都是以 这种形式进行氧化的。
NAD(P)++2H
NAD(P)H+H+
NADH和NADPH只接受了底物脱下的一个氢原子和一个电子 (一个质子,两个电子),另一个质子留在介质中。
2、黄素及与黄素偶联的脱氢酶类
辅基:黄素单核苷酸(FMN)、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
递 氢 体
FMN+2H
FMNH2
FAD+2H
(4)氧化磷酸化作用机制
氧化作用(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偶 联已经不存在任何疑问,但对二者究竟如何偶 联,尚有许多未完全阐明的问题。目前,共存 在三种假说: 化学偶联假说 构象偶联假说 化学渗透假说
化学渗透假说(chemiosmotic hypothesis) 1961年英国生物化学家 Peter Mitchell 首 先提出, 1978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基本要点:电子经呼吸链传递时释放出的自 由能,可将质子(H+)从线粒体内膜的基质侧泵 到内膜外侧,产生膜内外质子电化学梯度(H+浓度 梯度和跨膜电位差 ),以此储存能量。当质子顺 浓度梯度回流时驱动ADP与Pi生成ATP。
复 合 体 I 别名 大小 (×106) 0.7~0.9 多肽 链的 数目 〉30 辅酶或辅基 是非 产生 质子 是 抑制剂 在内膜 上的相 对比率 1
NADH-CoQ还原 酶或NADH脱氢 酶 琥珀酸-CoQ还原 酶
FMN、铁硫 蛋白 FAD、铁硫蛋 白、血红素b 血红素b、血 红素c、铁硫 蛋白 Cu、血红素a
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 c 氧化酶)
即复合物IV,是位于 线粒体呼吸链末端的 蛋白复合物,由13个 多肽亚基组成,核心 是3个最大的疏水性 亚基。活性部分主要 包括Cyta和a3,以及 两个Cu离子。
cyta和a3组成一个复合体,除了含有铁卟啉外, 还含有铜原子。cytaa3可以直接以O2为电子受体。 在电子传递过程中,分子中的铜离子可以发生 Cu+ Cu2+ 的互变,将cytc所携带的电子传递 给O2。
a
Cyta Cytb Cytc
c c1
a3
电子传递顺序:
b → c1 → c → aa3
递电子体
细胞色素c(Cyt.c)
是电子传递链中一个 独立的水溶性蛋白质 电子载体,位于线粒 体内膜外表,属于膜 周蛋白。与Cytc1含 有相同的辅基,但蛋 白组成不同。cyt.c 通过Fe3+ Fe2+ 的 互变起电子传递中间 体作用。
三类铁硫蛋白
(五)细胞色素类
细胞色素属于电子传递体,其传递电子的方式 如下: 2CytFe3+ + 2e- 2CytFe2+ 血红素铁
细胞色素:属于色蛋 白类的结合蛋白质, 辅基是铁卟啉的衍生 物,因其有颜色又普 遍存在于细胞内,故 称为细胞色素。
细胞色素c 的结构示意图
根据结构与吸收光谱的不同可将细胞色素分为a、b和c三类。
糖、脂、蛋白质等有机物经一系列脱氢、加水反应,转变 成含羧基的中间化合物,然后在酶的催化下脱羧而生成CO2。
脱羧类型:
1、直接脱羧作用
α-直接脱羧:如氨基酸脱羧
R-CHNH2-COOH α-氨基酸 R-CH2NH2 + CO2 胺
β-直接脱羧:如草酰乙酸脱羧
2、氧化脱羧作用 α-氧化脱羧:如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线粒体呼吸链的组成
各传递体与多种蛋白质组成复合体的形式分布在线粒体内膜
NADH-CoQ还原酶(complex I) 琥珀酸-CoQ还原酶(complex Ⅱ ) 细胞色素C还原酶(complex Ⅲ) 细胞色素C氧化酶(complex Ⅳ) 泛醌(CoQ) 细胞色素C
复合体I、II、III和IV的结构和性质
2、高能化合物的种类
烯醇磷酸化合物
磷氧型 -O~P
磷酸化合物
酰基磷酸化合物
焦磷酸化合物(ATP)
磷氮型 HN =C-N~P(O)
O
磷酸肌酸与磷酸 精氨酸
硫酯键化合物 非磷酸化合物
C~
S
O
甲硫键化合物 CH3~S+- C-C
3、生物体ATP的生成方式 底物水平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
光合磷酸化
(1)底物水平磷酸化
细胞内温和条件 (常温、常压、中性pH、水溶液)
一系列酶促反应 逐步氧化放能,能量利用率高 释放的能量转化成ATP被利用
体外燃烧
高温或高压、干燥条件
无机催化剂 能量爆发释放 转换为光和热,散失
三、参与生物氧化的酶类
1、氧化酶类 2、脱氢酶类(最普遍,最主要) 1)需氧脱氢酶类 2)不需氧脱氢酶类 3、其他氧化还原酶类:加单氧酶、加双氧酶、过氧 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等。
子和质子的传递体。
不能从底物接受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