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函数(1)》参考教案2

合集下载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 函数(1) 教案.doc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 函数(1) 教案.doc

数学教学设计
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
6.1 函数(1)
二】:
库的水位变化与蓄水量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6 120 133 135 ……×1077.09×1071.18×1081.23×108 ……
、表格里有几个变量?分别是什么?
、在这一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利用表格,工作人员能根据观察的水位,及时报告水对防洪抗洪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
鱼问题.
搭一条小鱼需要8根火柴,每多搭一条小鱼就要增加
、表格里有几个变量?分别是什么?
、在这一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四】:
起千层浪,小石子激起的波纹可以看作是一个不断向、表格里有几个变量?分别是什么?
示的运算程序,每输入一个实数 x ,便可输出一个相. y是x的函数吗?为什么?
根2m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
长方形的宽为0.1 m时,长为多少?
长方形的宽为0.2 m时,长为多少?
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函数吗?为什么?
个变化过程中还有其它函数吗?
挂上物体后会伸长,已知一弹簧的长度y(cm)与所量x(kg)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述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簧不挂物体时的长度是______ cm
挂物体的质量为1kg时,弹簧伸长______ cm
6kg的物体时,弹簧的长度(在弹性限度内)是多少?列各式:①y+x=12;②x=y-12;③y=12+0.5x;④
2+0.5y。

其中表示弹簧的总长度y(cm)与所挂物体质量x(kg)之间关系的式子是_____(填序号)。

式中,有______个变量, ______是自变量。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6.1 函数 .docx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6.1 函数 .docx

6.1 函数(1)【学习目标】1.探索实例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常量与变量的意义.2.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并能举出一些函数的实例.3.能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可看作函数.【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函数概念,能把实际问题抽象概括为函数问题;难点:引导学生感悟函数的意义.【学习过程】一、自主先学1.自学课本136~137页内容,知道“常量、变量和函数”。

情境:小明是一名初二学生,暑假里,小明一家去徐州舅舅家做客.请同学们一起跟随小明踏上旅程,开始我们今天的探索与学习吧……想一想:小明一家开车到加油站去加油. 他观察到加油站油表上有三个数量:金额、升、单价,其中哪些量在变化?哪些量在不变化?在加油的过程中,这些量始终保持同一数值;而这些量在不断地变化。

归纳:像这样,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叫做常量,叫做变量。

2.在圆的面积公式S=πr2中,变量是,常量是,在圆的周长公式C=2πr中,是常量,是变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初步感受常量、变量,及变量之间内在的联系.提醒学生注意:常量和变量是相对于某一特定变化过程而言的,同一个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是常量,而在另一变化过程中也可能是变量二、合作助学1、感受新知:(1)小明的爸爸发现在高速路上9:10到9:30这个时段,从甲地行驶到乙地是以10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的。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哪些是常量?哪些是变量?(2)如图,搭1条小鱼需要根火柴;搭2条小鱼需要根火柴;搭3条小鱼需要根火柴;搭n条小鱼需要根火柴.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是,且火柴棒数s随小鱼条数n的增加而增加,随小鱼条数n的减少而减少;当一定时,也保持一定.(3)工作人员将水库的水位变化与水库蓄水量变化情况列成下表:可以发现水库蓄水量随着水位的,当水位稳定不变时,蓄水量也稳定不变。

(4)向平静的湖面投一石子,便会形成以落水点为圆心的一系列同心圆。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圆的随着圆半径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圆半径的确定而确定。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 函数》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 函数》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 函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6.1 函数》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函数的概念、性质和简单的函数图像。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函数,探究函数的性质,感受函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初中数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运算,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但对于函数这一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的概念,能正确识别函数的各个要素。

2.探究并掌握函数的性质,能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函数的概念及各个要素的理解。

2.函数性质的探究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函数,感受函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究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案例教学法: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函数解决,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2.实例材料:收集与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教学导入和巩固环节。

3.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电梯上升过程中楼层数与时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函数。

提问:这些实例中有什么共同特点?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函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函数的定义,讲解函数的各个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函数的性质。

每组选择一个实例,分析并总结函数的性质。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成果,师生共同总结函数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6章 一次函数 6.1 函数》公开课教案_2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6章 一次函数  6.1 函数》公开课教案_2

《6.1函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量与变量的意义。

(2)经历分析具体问题中变量之间对应关系的过程,感知函数是描述变化过程的一个数学概念;经历从几个简单的具体问题中找出共同点,逐步过渡到抽象定义的过程,从一个变化过程、两个变量、一种对应关系中领悟和理解函数概念。

(3)初步学会用函数的观点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学会学习和运用数学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函数概念中的对应关系,对函数概念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

教学过程:一、引言直接引入:世界上的一切,都在不停的变化。

但是直到17世纪,数学中出现了变量与函数的概念,人们才掌握了精确地描述和刻画运动与变化的工具。

因此,函数不仅是重要的数学概念,还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

函数概念的整个历史进程中,经历了无数数学家“一次次的提出概念、一次次的推翻概念”的探究过程,不断的引发更多的数学家关于函数概念和函数本质问题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函数概念是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1837年提出来的。

在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重温一百多年前的数学家对函数概念的思考。

二、探究活动【活动1】初步感知变与不变问题1:你见过在加油站利用加油机给汽车加油吗?在给汽车加油的过程中,一般关注哪几个量?(观看给汽车加油的动画)问题2:在给汽车加油的过程中,这几个量有变化吗?概念:()叫做常量;()叫做变量。

【设计说明】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出发,引发学生的思考。

播放给汽车加油的视频,生动展现几个量的变化情况,加深学生对这几个量的认识,既贴合课题,又易于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

通过这个问题情境,一方面引出常量与变量概念,另一方面有意识渗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这个建立函数概念的前提条件,为分析变量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做准备。

【活动2】概念建构活动1情境1:观察给汽车加油的过程:问题1:在给汽车加油的过程中,有几个变量? 问题2:这两个变量是如何变化的?问题3:你能用一段话来描述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吗?总结:在汽车加油的变化过程中,常量是( ),变量是( )和( ),且( )随着( )而变化:即当油量变化时,( )变化;油量确定时,( )。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函数》教学设计2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函数》教学设计2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函数》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6.1《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后,对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函数进行初步了解和掌握。

本节内容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函数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性质,以及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初中数学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但函数概念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性质,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2.能够运用函数的观点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函数的表示方法的学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函数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性质,以及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实例材料。

3.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函数的概念。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抛物线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函数是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函数的性质和表示方法,让学生对函数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函数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例,自己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函数的性质和表示方法。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对掌握不好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函数的观点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6章 一次函数 6.1 函数》公开课教案_20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6章 一次函数  6.1 函数》公开课教案_20

6.1函数(1)教学目标:1.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量与变量的意义;2.通过实例,多角度、多层面地认识和理解函数的意义,感受函数的本质——对应;3.能说出一些函数的实例,并能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教学重点:1.函数概念的建立;2.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教学难点:函数概念中的常量、变量的理解及其对应关系探索.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初步感悟生活中的变化我们生活在一个千变万化的世界:随着四季的变化,气温也随之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家的个子越来越高.……“变化”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变化”也时常给我们带来困惑,所以“变”引领我们去探索新知,这节课开始让我们在变化过程中去感悟新知识.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话题引入,在观察星球变化、花儿开放的动态过程中,感悟变化. 任务1:初步感悟生活中的变量1.观察加油的过程,思考:涉及到哪些量?在这些量中有哪些量是没有变化的?哪些量是不断变化的?2.归纳两个新的概念:常量与变量的概念.3.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的某些变化过程,并说明其中的常量和变量吗?设计意图:由“变”到“变化的量”实现生活到数学的自然过渡.通过“提出问题——寻找其中的量——对量进行分类——归纳概念”,让学生亲身经历概念形成的全过程,感受数学概念形成的自然性与合理性.任务2:研究特殊的变量关系引入:在各种变化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两个互相联系的变量.这节课的任务是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探索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加油过程中,有哪些变量?当油量在变化时,金额怎么变?当油量取一个值时,金额有几个值?(1)学生独立思考、交流.(2)教师点拨:从三个方面探索变量之间的关系,关键词:变化,确定,对应.问题1 已知水库的水位变化与蓄水量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从表格里可以看出:有几个变量?这些变量之间有什么关系?问题2 如图,搭一条小鱼需要8根火柴,每多搭一条小鱼就要增加6根火柴,请说出搭小鱼过程中的变量.这两个变量间有什么关系?你能写出搭n条小鱼所需的火柴根数s与小鱼条数n之间的关系式吗?说说你从关系式中获得的信息.问题3 下图是泰州市某一天的气温变化曲线。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6.1 函数 教案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6.1 函数 教案

6.1函数(1)教材内容:本节课为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函数》第1小节第1课时.本节课从丰富多彩的实际例子入手,通过填表,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2)通过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并能说出一些函数的实例.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逐步实现由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飞跃.过程与方法:(1)结合例子分析常量、变量,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2)体会函数是揭示事物变化规律的有效手段,是研究运动变化的数学模型.情感与态度: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互相学习的习惯.四、教学重点、难点:结合实例,认识和理解函数的意义.五、教学准备:1.每位学生准备好教材;2.将上课时所需材料发给学生;3.将上课时板演的表格画到黑板上.六、教学过程:(一)课前引入:用沙漏计时器引入课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出示两个活动活动1一列车从泰州出发以240km/h的速度匀速驶向南京.活动2向平静的湖面投一石子,便会形成以落水点为圆心的一系列不断变化的圆。

它的面积随着半径的变化而变化. s= πr2在这两个变化的过程中,哪些量没有变化?哪些量不断变化?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得出:泰州与南京两地的路程、列车行驶的速度、列车行驶的总时间没有变化; 列车行驶的时间、列车离泰州和南京的路程不断变化. π是不变的量;圆的半径和面积是变化的量. 引导学生总结出变量常量的概念: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 在引导学生回头看刚才的两个例子中的常量和变量.(三)出示两个情境情境一:明明带一笔钱去买一批商品,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找出常量和变量.情境二:亮亮去买一种商品,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找出常量和变量. 通过比较,同样的商品单价,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是变量,在另一个变化过程中是常量,从而强调常量和变量不是绝对的,是指对某一变化过程而言.(四)出示两个活动让学生学生板演 活动3工作人员将水库的水位变化与水库蓄水量变化情况列成下表: 请找出这个变化的过程中的常量和变量.常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4如图,搭一条小鱼需要8根火柴,每增加一条小鱼就要增加6根火柴. (1) 完成下表;(2) 请找出这个变化的过程中的常量和变量; 常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的同学做,教师巡视,请好同学到黑板上将错误之处更正. 教师点评.问题:上述问题有共同之处吗? 每个变化过程中的变量之间有什么关系?(1)每个变化过程中都有两个变量;(2)这两个变量其中一个变量变化 时,另一个变量也随着变化;一个变量确定时,另一个变量也随着确定. 请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五)出示例子,引导学生总结函数概念 活动3工作人员将水库的水位变化与水库蓄水量变化情况列成下表: 活动4如图,搭一条小鱼需要8根火柴,每增加一条小鱼就要增加6根火柴.引导学生找出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函数. 找出每个变化过程的函数和自变量.下列各式中,x是自变量,请判 断y是不是x的函数?为什么? 1.y = 2x 2.y = ±x引导学生得出并强调: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y才是x的函数.知识运用用一根长2m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设长方形的长为ym,宽为xm.(1)完成下表;(2)思考:y是x的函数吗?为什么?进一步的体会函数的概念.最后解决沙漏的问题.“沙漏”是我国古代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它根据一个容器里的细沙漏到另一个容器中的数量来计算时间。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一次函数6.1函数教案2(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一次函数6.1函数教案2(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一次函数6.1函数教案2(新版)苏科版函数(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能确定简单实际问题中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会求出函数值.【过程与方法】能用适当方法刻画某些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并能利用函数的图像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变量间的关系,提高识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教学难点】会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汽车以10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在这一变化过程中,1.有哪些变量?哪些常量?2.变量之间是函数关系吗?3.若汽车行驶的时间为t(h),汽车行驶的路程为y(km).怎样表示函数y与自变量t的关系?二、探索学习(1)可以列表表示.(2)可以列式表示.像y=100t 、S=8+6(n-1)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式子称为函数表达式.例1 汽车油箱内存油40L,每行驶100 km耗油10L.(1)求行驶过程中油箱内余油量Q(L)与行驶路程s(km)的函数表达式.(2)汽车行驶250km时,油箱里还有多少油?(3)你认为这辆汽车现有油量够它行驶多远?(4)s 的值最小取多少?s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注意:在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通常有一定的范围.练习应用:商店有100支铅笔.(1)如果卖出x 支,还剩y 支,那么y = ;(2)当x 越来越大时,y 会发生什么变化?(3)请写出自变量取值范围 .函数关系的表达除了上述两种形式还可以用图像呈现:在太阳和月球引力的影响下,海水定时涨落的现象称为潮汐,涨落的水位称为潮位.如图是我国某港某天的实时潮位图.(1)在图中你读到了什么信息?(2)在图中,潮位仪绘制的平滑曲线,揭示了潮位y (m )与时间t (h )之间的函数关系. 像这样,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的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的点,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这个函数的图像.在汽车以100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这一变化过程中,我们得到表格:在表格中,我们得到了y 与t 的一些对应数值,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1,100)、(2,200)、(3,300)、(4,400),进而画出表示y 与t 的关系的图形.从函数的图像中直观的呈现出函数y 随自变量t 变化的趋势.三、例题讲解例2 小明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图中的折线表示小明的行程s (km )与途中所花时间t (h )之间的函数关系.试根据函数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从甲地到乙地用了多少时间? (2)小明出发5h 时,距离甲地有多远? (3)折线中有一条平行于t 轴的线段,它的意义是什么? t/h 1 2 3 4 … y/km 10200 300 400 …(4)你还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请与同伴交流.练习:甲、乙两人出去散步,用20 min走了900 m后,甲随即按原速返回.乙遇到一位朋友,并与朋友交谈了10min后,用15min时间回到家里.下面4个图像中,哪一个表示甲离家的路程s(m)与时间t(min)的函数关系?哪一个表示乙离家的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四、课题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1)函数关系的三种表达方法,各种方法都有什么特点?(2)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以及函数值的求法.。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6.1 函数 教案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6.1 函数 教案

《函数》教案一、教材分析函数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是一种问题解决的重要策略. 本节课通过不同的实际问题,从图象、表格、解析式等方面让学生来认识函数,这是本节课设计的目的,也应是教学的侧重点.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呈现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样为以后所要研究具体的、简单的一次函数的性质提供了研究的方法和起到了示范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2)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数学思考: 理解函数值的概念,分析问题中一对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体会当其中一个变量确定一个值,另一个变量也相应有一个确定的值。

◆解决问题: 会在简单情况下,根据图象法、解析法、列表法表示函数时怎样求函数的值.◆情感与态度: 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和实例,获得成功的经验、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并感受函数的模型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函数的有关概念◆难点:用图象来表示函数关系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PPT)借鉴函数的发展历史初步感受概念设计意图:人的发展是在无数代前辈人的全部经验总和的基础上进行的.人在掌握前人的经验时要简略地重演前人获得相应经验的过程。

第二环节:展现背景,提供概念抽象的素材设计意图:通过三个问题的展示,使学生们初步感受到: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变量间的关系,并且一个变量是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表示方式是多样的(图象、列表和解析式等).第三环节:概念的抽象(PPT)1.引导学生思考以上三个问题的共同点,进而揭示出函数的概念:在上面的问题中,都有两个变量,给定其中一个变量(自变量)的值,相应的就确定了另一个变量(因变量)的值.一般地,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给定一个x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y值,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2.点明函数概念中的两个关键词:两个变量,一个x值确定一个y值,它们是判断函数关系的关键。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 函数》教学设计2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 函数》教学设计2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 函数》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 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后,对函数概念、性质和应用进行深入学习的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函数的定义、函数的性质和函数图像的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函数的概念,学会用函数的视角看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实数、代数式、方程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但对于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函数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的特点。

2.学会用函数的视角看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函数图像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函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的特点,让学生深刻理解函数。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

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入函数的概念。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商品的销售价格与销售数量的关系等,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函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函数的定义,讲解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等)和图像的特点(如直线、曲线等)。

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例,分析实例中的函数性质和图像特点。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6-1函数(1)》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6-1函数(1)》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6-1函数(1)》一. 教材分析《6-1函数(1)》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环节,主要介绍了函数的概念、性质和简单的函数图像。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函数的定义、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图像等。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培养学生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代数、几何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但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较为抽象,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性质。

2.能够绘制简单的函数图像,分析函数的图像特点。

3.能够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函数图像的绘制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函数的概念,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函数的意义。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绘制函数图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函数的图像。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例,用于引入函数的概念。

3.练习题:准备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函数的概念,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商品价格与数量的关系等,引导学生思考函数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讲解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

通过展示函数的图像,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函数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绘制一些简单的函数图像,如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巩固(10分钟)针对所学内容,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函数知识解决问题。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函数(1)教案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函数(1)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简单的实例,了解常量与变量的意义;2、通过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并能说出一些函数的实例;3、让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探索活动,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模式。

一、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函数概念。

2、能把实际问题抽象概括为函数问题。

难点:1、理解函数的概念。

2、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可看作函数。

二、教学过程:情境一:从甲地到乙地,坐在匀速行使的列车上,小明、小丽、小亮和小华谈论着车速、路程和时间,谈论着数量的变化和位置的变化。

书140页探索活动:(1)列车在行使,位置在改变,因此与位置有关的数量在改变,这里有不变的数量吗?(2)除了小丽、小明所说的那些不变的数量外,在这个问题中还有不变的数量吗?(3)除了小亮和小华所说的那些变的数量外,在这个问题中还有变的数量吗?探讨:变量与常量概念的形成过程常量:变量:练习:向平静的湖面投一石子,便会形成以落水点为圆心的一系列同心圆。

①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有哪些变量?②若面积用S,半径用R表示,则S和R的关系是什么?π是常量还是变量?③若周长用C,半径用R表示,C与R的关系式是什么?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值,变量y都有惟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

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情境二:做一做(1)瓶子或罐子盒等圆柱形的物体,常常如下图那样堆放,随着层数的增加,物体的总数是如何变化的?层数n 1 2 3 4 5 …物体 1 3 6 10 15 …总数y(2)在平整的路面上,某型号汽车紧急刹车后仍将滑行S 米,一般地有经验公式3002V S =,其中V 表示刹车前汽车的速度(单位:千米/时)1) 计算当速度为50,60,100时,相应的滑行距离S 是多少?2)给定一个V 值,你能求出相应的S 值吗?议一议:在上面我们研究了三个问题。

下面大家探讨一下,在这三个问题中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又是什么?小结:(1)初步掌握函数的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可看作函数。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函数(1)》名师教案2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函数(1)》名师教案2

6.1函数(1)教学目标1、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变量与常量的意义,了解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能说出一些函数的实例。

2、能根据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学习难点能对实际问题中的函数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在行驶的列车上,围绕位置变化与数量变化的话题,小丽、小明、小亮和小华谈论车速、路程、时间的变化。

(1)列车在行使,位置在改变,因此与位置有关的数量在改变,这里有不变的数量吗?(2)除了小丽、小明所说的那些不变的数量外,这个问题中还有不变的数量吗?(3)除了小亮和小华所说的那些不变的数量外,这个问题中还有变的数量吗?二、探究新知:活动一:展示一幅列车行驶或车厢内的图片,用问题引导学生加入小明、小丽、小亮和小华的讨论,感受常量与变量的意义:方法:常量与变量必须存在于一个变化过程中。

判断一个量是常量还是变量,需要两个方面:①看它是否存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②看它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的取值情况。

活动二:体会函数的意义:(1)你从水库工作人员制作的表格里获得哪些信息?水位高低与水库容量有什么关系?(2)小鱼的条数n与所需火柴棒的根数S的关系为S=8+6(n-1),说说你从中获得的信息;(3)变化中的圆面积与半径的大小密切相关,你能大致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吗?(4)上述问题有共同之处吗?说说你的看法。

归纳函数的概念:一般地,设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值,变量y都有惟一的值与它对应,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三、交流探索:用一根2m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

(1)当长方形的宽为0.1m时,长为______ m;(2)当长方形的宽为0.2m时,长为______ m;(3)当长方形的宽为 a m时,长为______ m;四、自主练习:P138练习1、2五、课堂小结:1、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你还存在哪些疑问?教学设计说明:情境创设一,在行驶的列车上,围绕位置变化与数量变化的话题,谈论车速、路程、时间的变化,是学生熟悉的场景,能自然贴切的引入常量与变量的概念。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 函数 (1)教案 .doc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 函数 (1)教案  .doc

《6.1函数(1)》-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模型,对它的学习一直是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七年级知识的基础上,继续通过对变量间的关系的考察,让学生初步体会函数的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函数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感受事物是相互联系和规律的变化。

二、学情分析在七年级上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体会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学会了探索具体事物间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并用符号进行了表示;在七年级下期又学习了“变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了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的普遍性,感受了学习变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且积累了一定的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一些方法和初步经验,为学习本的函数知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三、教学目标1.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量与变量的意义.2.通过实例,让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认识和理解函数的意义,感受函数的多种表示形式.3.能说出一些函数的实例,并能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函数概念,并能把实际问题抽象概括为函数问题.难点:理解函数的概念.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文具.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在刚才的问题中我们看到:随乘车时间的增加距离目的地越来越近;随着油量的增加,消费金额也越来越多:随音乐播放时间的推进国旗的高度越来越高……在各种变化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两个互相联系的变量.在不同变化过程中探索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问题1看一个行程问题.一辆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的路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小时.(1)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有几个变量?分别是什么?(2)填写下表:(3)对于每一个时间t,相应的路程s都确定吗?对应有几个值?(4)路程的变化与时间的变化有什么关系?问题2看一个温度变化的问题.下图是气温自动记录仪记录的高邮某天的气温变化曲线.(1)任意给出这天中的某一时刻t,你能说出小组交流后请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自己说说分析过程.教师对学生的说理过程进行总结归纳.变量:行驶的路程s和行驶的时间t.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路程s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当时间t确定时,路程s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从图中可以看出,当t=6时,温度D=-1℃;当t=14时,温度D=5℃;当t=24时,温度D=-3℃;变量:时间t和由于学生首次接触函数概念.因此在学习中重在让学生感受概念:通过大量的具体实例,让学生充分认识事物的变化过程,并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升认识,形成函数概念.310这一时刻的气温D吗?(2)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有几个变量?分别是什么?(3)对于每一个时间t,相应的温度D都确定吗?对应有几个值?(4)温度的变化与时间的变化有什么关系?问题3 搭小鱼问题.(1)填写下表小鱼的条数n1 2 3 ... n火柴的根数S(2)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有几个变量?分别是什么?(3)对于每一个小鱼条数n,相应的火柴的根数s都确定吗?对应有几个值?(4)火柴根数的变化与小鱼条数n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归纳总结上面三个实际问题的共性为:上面的每个变化过程都有两个变量,且当其中一个变量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也随着发生变化;当其中一个变量确定时,另一个变量也随着确定.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值,变量y都温度D.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温度D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当时间t确定时,温度D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变量:总共需要的火柴数和所搭小鱼的条数.S=8+6(n-1),由上面的关系式可知,在搭小鱼的过程中,火柴数s随小鱼条数n的变化而变化,当小鱼条数n一定时,火柴数s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学生在情景中感受和体会函数概念.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路程是时间的函数,时间是自变量;2.你还有哪些困惑?思考:问题二时间t是温度D 的函数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问题意识,但作为一个初学者,由于学生对新概念缺乏较全面、系统、深刻的认识和把握,所以小结不宜完全脱离教师的引导和归纳.课堂反馈1.在求余角的计算公式为β=900-α中,变量是,常量是 .2.一幢商住楼底层为店面房,底层高为4米,底层以上每层高3米,则楼高h与层数n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是的函数,自变量为 .3.按如右图所示的运算程序,输入一个实数x,便可以输出一个相应的实数y. y 是x的函数吗?输出y+1×2-1输入x。

【教案】八年级数学上册61函数教案2新版苏科版

【教案】八年级数学上册61函数教案2新版苏科版

【关键字】教案课题:6.1函数教学目标:1、学会用图表描述变量的变化规律,会准确地画出函数图象2、结合函数图象,能体会出函数的变化情况3、增强动手意识和合作精神教学重点:函数的图象,在画图象中体会函数的规律教学难点:函数图象的画法教学过程:一、引入:信息1:下图是一张潮水涨落图,揭示了一天24小时的潮位变化情况。

你从中得到了什么信息?信息2:下图是自动测温仪记录的图象,他反映了北京的春季某天气温T如何随时间的变化二变化,你从图象中得到了什么信息?2、新课:1、问题:正方形的边长x与面积S的函数关系为S=x2,你能想到更直观地表示S与x 的关系的方法吗?一般地,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诃子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graph)。

范例:例1 下面的图象反映的过程是小明从家去菜地浇水,有去玉米地锄草,然后回家.其中x表示时间,y表示小名离家的距离.2、根据图象回答问题:(1)菜地离小明家多远?小明走到菜地用了多少时间?;(2)小明给菜地浇水用了多少时间?(3)菜地离玉米地多远?小明从菜地到玉米地用了多少时间?(4)小明给玉米锄草用了多少时间?(5)玉米地离小名家多远?小明从玉米地走回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三、例题在下列式子中,对于x的每一确定的值,y有唯一的对应值,即y是x的函数,画出这些函数的图象:(1)y=x+0.5; (2)y= (x>0)解:四、练习 教材练习1,2题五、小结:(1)什么是函数图象(2)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六、作业:P146:5,7题板书设计: 课 题:*******概念板书:************************************例题讲解:例题 1 例题 2***** 学生练习课后笔记: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 可编辑版本!。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 函数 教案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 函数 教案

6.1 函数(1)教学目标:1.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量与变量的意义.2.通过实例,让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认识和理解函数的意义,感受函数的多种表示形式.3.能说出一些函数的实例,并能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教学重点:1.函数概念的建立.2.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教学难点:函数概念中的常量、变量的理解及其对应关系探索.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1、某人骑一辆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以V(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的路程S(千米)、行驶的时间t(小时)。

自行车行驶时,位置在改变,因此与位置有关的数量在改变,在车速、时间和路程这些量中,有不变的量吗?有哪些变化的量?2、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的某些变化过程,并说明其中的常量和变量吗?3、你能指出下列各式的常量和变量吗?(1)求余角的计算公式为β=900- α(2)圆周长c和半径r的关系式为c=2πr(3)矩形的长a一定,宽b,面积s= a b二、探究学习活动一天目湖水库水位的高低与相应的蓄水量如下表:水位/m 106 120 133 135 …从表格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你怎样读取表格中的信息?活动二如图,搭1条小鱼需要8根火柴棒,搭2条小鱼需要14根火柴棒,搭3条小鱼需要20根火柴棒;1.这个变化过程中有哪些变量?2.按这样的规律搭n条小鱼需要s根火柴棒,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S= 。

3.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有什么关系?活动三一石激起千层浪,小石子激起的波纹可以看作是一个不断向外扩展的圆. (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有哪些变量?(2)选择其中的两个,说说它们的关系.思考:上面的每个变化过程中有哪些共同之处?归纳: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对于变量x 的每一个值,变量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练习:(1)圆面积s是半径r的函数吗?(2)长方形面积s一定,长a是宽b的函数吗?三、例题讲解:例1、用一根1m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函数(1)
教学目标
1、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变量与常量的意义,了解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能说出一些函数的实例。

2、能根据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学习难点
能对实际问题中的函数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在行驶的列车上,围绕位置变化与数量变化的话题,小丽、小明、小亮和小华谈论车速、路程、时间的变化。

(1)列车在行使,位置在改变,因此与位置有关的数量在改变,这里有不变的数量吗?
(2)除了小丽、小明所说的那些不变的数量外,这个问题中还有不变的数量吗?(3)除了小亮和小华所说的那些不变的数量外,这个问题中还有变的数量吗?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展示一幅列车行驶或车厢内的图片,用问题引导学生加入小明、小丽、小亮和小华的讨论,感受常量与变量的意义:
方法:常量与变量必须存在于一个变化过程中。

判断一个量是常量还是变量,需要两个方面:①看它是否存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②看它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的取值情况。

活动二:体会函数的意义:
(1)你从水库工作人员制作的表格里获得哪些信息?水位高低与水库容量有什么关系?
(2)小鱼的条数n与所需火柴棒的根数S的关系为S=8+6(n-1),说说你从中获得的信息;
(3)变化中的圆面积与半径的大小密切相关,你能大致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吗?(4)上述问题有共同之处吗?说说你的看法。

归纳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设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值,变量y都有惟一的值与它对应,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三、交流探索:
用一根2m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

(1)当长方形的宽为0.1m时,长为______ m;
(2)当长方形的宽为0.2m时,长为______ m;
(3)当长方形的宽为 a m时,长为______ m;
四、自主练习:P138练习1、2
五、课堂小结:
1、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你还存在哪些疑问?
教学设计说明:
情境创设一,在行驶的列车上,围绕位置变化与数量变化的话题,谈论车速、路程、时间的变化,是学生熟悉的场景,能自然贴切的引入常量与变量的概念。

情境二分别用表格、关系式和语言等方式给出不同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这些问题中,发现在各种变化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两个相互联系的变量,从而引入函数的概念。

活动一,展示一幅列车行驶的图片,用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感受常量与变量的意义。

活动二,用水库水位变化与水库蓄水量变化情况表,小鱼条数n与所需火柴棒的根数s的关系,变化中圆面积与半径的关系等来让学生体会函数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