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地壳运动规律课件(新课标)精编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1)B (2)B (3)B
[押题 2]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②为外力作用), 完成(1)~(3)题。
(1)我国首次在陆地发现的“可燃冰”赋存于细砂 岩、泥岩中,这表明陆地“可燃冰”最可能形成于如图 中的( )
A.a 类岩石 B.b 类岩石 C.c 类物质 D.d 类岩石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有可能在 a 类岩石中找到化石 B.具有层理构造的是 b 类岩石 C.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 c 类物质有关 D.大理岩属于 d 类岩石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洋中脊与①活动有关 B.火山喷发与②有关 C.③属于外力作用 D.三角洲的形成与④有关
(1)形成 A、C 两种岩石的地质作用为图甲中的( ) A.①作用 B.②作用 C.③作用 D.④作用
(2)图乙中 B 岩石的形成,需具备的条件有( ) ①风化作用强 ②石灰岩分布 ③岩浆活动 ④侵 蚀作用强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会形成( ) A.花岗岩 B.玄武岩 C.砾岩 D.页岩
K 岛处于(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审题专练] 审图表材料,把握关键信息。
[标准答案] C
命题角度一 岩石圈物质循环 1.(2016·江苏卷)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双选)
块碰撞挤压而形成,与板块作用边界一致,故 C 项正确。
答案:C
[命题方向] 以热点事件或地质景观图、示意图为背 景,结合工程建设、能源问题等,考查岩石的类型及相 互转化。
[押题 1] 图甲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Ⅲ为变 质岩;在图乙、图丙中,A 为石灰岩,C 为页岩,B、D 为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 A、C 两种岩石发生变化,形成的 新岩石。据此回答(1)~(3)题。(导学号 53490015)
答案:AD
命题角度二 板块运动与地貌 2.(2015·江苏卷)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 )
A.沿经线方向发育
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
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 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
解析: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和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可
知,该山脉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交界处,是两大板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 “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
(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 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形成 岩浆。
(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 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5)三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转化关系,反映岩石圈的 物质循环过程,揭示了各种地质作用之间的关系,影响 了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发展。
专题三 水体运动与地壳运动
学案 2 地壳运动规律
[最新考纲] 1.地壳物质循环。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 外力因素。
考点一 地壳物质循环与板块构造理论
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 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 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
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 的是( )
A.①指化学沉积作用 B.②指搬运作用 C.③指成岩作用 D.④指火山喷发作用 解析:图中①②所示箭头均指向沉积岩,表示的是水
圈、岩石圈中的各种沉积物经过物理、化学以及生物作用
变为沉积岩的过程,故 A 项正确,B 项错误。
③所示箭头由变质岩指向沉积物,应是对岩石的风化 侵蚀作用,故 C 项错误。④表示岩浆中的物质进入大气 圈,应指火山喷发作用,故 D 项正确。
解析:(1)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中,Ⅰ、Ⅱ、Ⅲ 代表的岩石分别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①②③④代 表的地质作用分别为岩浆活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 A 为石灰岩,C 为页岩,都是受外力作用形成的。选 B。
(2)岩浆活动可能会导致石灰岩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变 质作用,形成大理岩。选 B。(3)砾岩、页岩属于沉积岩, 花岗岩属于侵入岩,玄武岩属于喷出岩。选 B。
喜马拉雅 马里亚纳海沟、
东非大裂谷、
举例
山脉、青藏 亚洲东部岛弧、
红海、大西洋
高原
美洲西岸山脉
生长边界 边界类型
消亡边界
图示
[审答示例] (2014·全国卷)如图中 K 岛于 1983 年火山爆发,植被 消失殆尽。1987 年,该岛上已有 64 种植物生长旺盛。据 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 下题。
石灰岩属于沉积岩。选 A。(3)图中①是岩浆活动, ②是外力作用,③是变质作用,④是重熔再生作用。大洋 中脊是大洋地壳的生长点,是因岩浆活动而形成的。③是 变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三角洲的形成与外力作用(风 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有关。选 A。
号码
原物质
①
岩浆
岩浆岩、变质岩 ② 和已生成的沉积
岩
岩浆岩、沉积岩 ③ 和已生成的变质
岩
④
各类岩石
地质作用
生成物 质
冷却凝固作用 岩浆岩
外力作用(风化、 侵蚀、搬运、沉 沉积岩 积、固结成岩)
变质作用(温度、 压力)
Biblioteka Baidu变质岩
重熔再生作用 岩浆
2.岩石圈物质循环变式图的判读技巧
(1)关键是判断岩浆和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 接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就是岩浆岩。
解析:(1)图中 a 为沉积岩,b 为变质岩,c 为岩浆, d 为岩浆岩。“可燃冰”赋存于细砂岩、泥岩中,应形成 于沉积环境。选 A。(2)沉积岩是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 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作用形成的,其 主要特征是:层理构造显著,并有可能含有化石。大理岩 属于变质岩。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地区的典型地貌,
3.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
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板块相对运动对全球构造地貌的影
响可总结图表如下:
板块运动 张裂
对地球面 貌的影响
形成裂 谷 或海洋
相撞
大陆板块与 大陆板块与 大陆板块相 大洋板块相 互挤压碰撞 互挤压碰撞
形成高峻山 脉和巨大高 原
海沟、岛弧、 海岸山脉
[押题 2]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②为外力作用), 完成(1)~(3)题。
(1)我国首次在陆地发现的“可燃冰”赋存于细砂 岩、泥岩中,这表明陆地“可燃冰”最可能形成于如图 中的( )
A.a 类岩石 B.b 类岩石 C.c 类物质 D.d 类岩石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有可能在 a 类岩石中找到化石 B.具有层理构造的是 b 类岩石 C.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 c 类物质有关 D.大理岩属于 d 类岩石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洋中脊与①活动有关 B.火山喷发与②有关 C.③属于外力作用 D.三角洲的形成与④有关
(1)形成 A、C 两种岩石的地质作用为图甲中的( ) A.①作用 B.②作用 C.③作用 D.④作用
(2)图乙中 B 岩石的形成,需具备的条件有( ) ①风化作用强 ②石灰岩分布 ③岩浆活动 ④侵 蚀作用强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会形成( ) A.花岗岩 B.玄武岩 C.砾岩 D.页岩
K 岛处于(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审题专练] 审图表材料,把握关键信息。
[标准答案] C
命题角度一 岩石圈物质循环 1.(2016·江苏卷)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双选)
块碰撞挤压而形成,与板块作用边界一致,故 C 项正确。
答案:C
[命题方向] 以热点事件或地质景观图、示意图为背 景,结合工程建设、能源问题等,考查岩石的类型及相 互转化。
[押题 1] 图甲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Ⅲ为变 质岩;在图乙、图丙中,A 为石灰岩,C 为页岩,B、D 为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 A、C 两种岩石发生变化,形成的 新岩石。据此回答(1)~(3)题。(导学号 53490015)
答案:AD
命题角度二 板块运动与地貌 2.(2015·江苏卷)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 )
A.沿经线方向发育
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
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 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
解析: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和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可
知,该山脉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交界处,是两大板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 “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
(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 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形成 岩浆。
(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 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5)三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转化关系,反映岩石圈的 物质循环过程,揭示了各种地质作用之间的关系,影响 了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发展。
专题三 水体运动与地壳运动
学案 2 地壳运动规律
[最新考纲] 1.地壳物质循环。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 外力因素。
考点一 地壳物质循环与板块构造理论
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 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 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
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 的是( )
A.①指化学沉积作用 B.②指搬运作用 C.③指成岩作用 D.④指火山喷发作用 解析:图中①②所示箭头均指向沉积岩,表示的是水
圈、岩石圈中的各种沉积物经过物理、化学以及生物作用
变为沉积岩的过程,故 A 项正确,B 项错误。
③所示箭头由变质岩指向沉积物,应是对岩石的风化 侵蚀作用,故 C 项错误。④表示岩浆中的物质进入大气 圈,应指火山喷发作用,故 D 项正确。
解析:(1)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中,Ⅰ、Ⅱ、Ⅲ 代表的岩石分别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①②③④代 表的地质作用分别为岩浆活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 A 为石灰岩,C 为页岩,都是受外力作用形成的。选 B。
(2)岩浆活动可能会导致石灰岩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变 质作用,形成大理岩。选 B。(3)砾岩、页岩属于沉积岩, 花岗岩属于侵入岩,玄武岩属于喷出岩。选 B。
喜马拉雅 马里亚纳海沟、
东非大裂谷、
举例
山脉、青藏 亚洲东部岛弧、
红海、大西洋
高原
美洲西岸山脉
生长边界 边界类型
消亡边界
图示
[审答示例] (2014·全国卷)如图中 K 岛于 1983 年火山爆发,植被 消失殆尽。1987 年,该岛上已有 64 种植物生长旺盛。据 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 下题。
石灰岩属于沉积岩。选 A。(3)图中①是岩浆活动, ②是外力作用,③是变质作用,④是重熔再生作用。大洋 中脊是大洋地壳的生长点,是因岩浆活动而形成的。③是 变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三角洲的形成与外力作用(风 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有关。选 A。
号码
原物质
①
岩浆
岩浆岩、变质岩 ② 和已生成的沉积
岩
岩浆岩、沉积岩 ③ 和已生成的变质
岩
④
各类岩石
地质作用
生成物 质
冷却凝固作用 岩浆岩
外力作用(风化、 侵蚀、搬运、沉 沉积岩 积、固结成岩)
变质作用(温度、 压力)
Biblioteka Baidu变质岩
重熔再生作用 岩浆
2.岩石圈物质循环变式图的判读技巧
(1)关键是判断岩浆和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 接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就是岩浆岩。
解析:(1)图中 a 为沉积岩,b 为变质岩,c 为岩浆, d 为岩浆岩。“可燃冰”赋存于细砂岩、泥岩中,应形成 于沉积环境。选 A。(2)沉积岩是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 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作用形成的,其 主要特征是:层理构造显著,并有可能含有化石。大理岩 属于变质岩。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地区的典型地貌,
3.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
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板块相对运动对全球构造地貌的影
响可总结图表如下:
板块运动 张裂
对地球面 貌的影响
形成裂 谷 或海洋
相撞
大陆板块与 大陆板块与 大陆板块相 大洋板块相 互挤压碰撞 互挤压碰撞
形成高峻山 脉和巨大高 原
海沟、岛弧、 海岸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