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操作系统的安全
信息安全技术使用教程第二版课后习题
信息安全技术使用教程(第版)课后习题第一章(信息安全概述)习题一、1、填空题(1)信息安全是指秘密信息在产生、传输、使用、和存储的过程中不被泄露或破坏(2)信息安全的4个方面是;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不可否认性。
(3)信息安全主要包括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俩个方面。
(4)一个完整的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结构由物理安全技术、基础安全技术、系统安全技术、网络完全技术及应用安全技术组成。
(5)一个常见的网络安全模型是PDRR模型。
(6)木桶原则是指对信息均衡、全面的进行保护。
木桶的最大容积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
2、思考与解答题:(1)简述信息安全技术面临的威胁。
(2)简述PDRR网络安全模型的工作过程。
第二章(物理安全技术)习题二1、填空题(1)物理安全又称为实体安全、是保护计算机设备、设施(网络及通信线路)免遭地震、火灾、水灾、有害气体和其他环境事故(如电磁污染等)破坏的措施和过程。
(2)物理安全包括环境安全、设备安全电源系统安全和通信线路安全、(3)计算机的电子元器件、芯片都密封在机箱中,有的芯片工作时表面温非常高,一般电子元器件的工作温度在0---45摄氏度。
(4)在放置计算机的房间内,湿度最好保持在40%--60% 之间,湿度过高或过低对计算机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都有影响。
2、思考与解答:(1)为计算机系统提供合适的安全环境的目的是什么。
(2)简述计算机机房的外部环境要求、内部环境要求。
第三章(基础安全技术)习题三、1、填空题(1)一般来说,信息安全主要包括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俩个方面。
(2)面膜技术是保障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它以很小的代价,对信息提供一种强有力的安全保护。
(3)加密使用某种方法将文字转换成不能直接阅读的形式的过程。
(4)加密一般分为3类,是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和单向散列函数。
(5)从密码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共经历了古典密码、对称密钥密码和公开密钥密码。
(6)对称加密算法又称为传统密码算法或单密钥算法,它采用了对称密码编码技术,其特点是文件加密和加密使用相同的密钥。
网络安全基础
第三章网络安全基础本章学习要求:了解各种Windows系统和Linux系统的安全机制;掌握如何安装与配置Vmware虚拟机;了解网络协议分析器的工作原理;掌握Sniffer Pro网络协议分析器的使用方法; 了解网络安全编程的相关知识;掌握基本的网络安全编程方法。
3.1 操作系统安全3.1.1 操作系统安全概述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包括:硬件安全机制操作系统的安全标识和鉴别访问控制最小特权管理可信通路等。
(1)硬件安全机制安全操作系统的硬件安全机制,实质上也是普通操作系统所要求的,计算机硬件安全的目标是保证自身的可靠性和为系统提供基本安全机制。
优秀的硬件保护性能是高效、可靠的操作系统的基础。
硬件安全机制通常包括存储保护、运行保护、I/O保护等。
存储保护是一个安全操作系统最基本的要求,主要是保护用户在存储器中的数据不受破坏。
安全操作系统最重要的一点是实行分层设计,而运行域正是这样一种基于保护环的等级式结构。
运行保护是指进程严格按照运行域机制运行。
I/O保护是操作系统功能中最复杂的一个功能,要寻找一个操作系统安全方面的缺陷,往往是从系统的I/O部分开始。
一个安全的系统是把I/O赋予一个特权指令。
用户程序要想启动I/O,必须请求操作系统代为启动。
(2)操作系统的安全标识和鉴别用户标识鉴别是操作系统提供的最外层保护措施。
标识就是系统对每一个用户的身份都有一个特定的系统内部可以标识的标记,这个标记就是用户标识符。
这个标识在全系统唯一的。
将用户标识符与用户联系起来的过程就是鉴别。
(3)访问控制操作系统的访问控制涉及自主访问控制和强制访问控制两个形式。
自主访问控制是基于对主体或主体所属的主体组的识别,限制对客体的访问。
强制访问控制是“强加”给访问主体的。
(4)最小特权管理所谓最小特权,指的是“在完成某种操作时所赋予网络中每个主体(用户或进程)必不可少的特权”。
最小特权原则则是指“应限定网络中每个主体所必需的最小特权,确保可能的事故、错误、网络部件的篡改等原因造成的损失最小”。
Windows上的安全设置指南
Windows上的安全设置指南第一章:操作系统的安全性设置在Windows系统中,保护操作系统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本章将介绍一些增强Windows操作系统安全性的方法。
1. 更新系统:定期检查和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更新程序,以确保系统能及时修补已知的漏洞。
可以通过设置系统自动更新或手动安装更新来达到这一目的。
2. 防火墙设置:确保Windows防火墙处于打开状态,并进行适当的配置。
防火墙可以监控网络流量,阻止未授权的访问,保护计算机免受网络攻击。
3. 安全策略设置:使用Windows的安全策略设置来限制用户的权限,确保只有授权用户可以访问敏感数据和系统设置。
例如,禁用默认管理员帐户,创建一个具有较低权限的用户帐户,并使用强密码来保护帐户。
4. 安全软件:安装并定期更新好的杀毒软件和反恶意软件程序,以保护计算机免受病毒、恶意软件和广告软件的威胁。
此外,还可以考虑使用内置的Windows Defender进行实时保护。
第二章:网络安全设置网络安全是Windows用户需要关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本章将介绍一些提高Windows网络安全性的方法。
1. Wi-Fi设置:对于无线网络连接,确保使用了密码进行保护,并启用WPA或WPA2加密。
此外,还可以关闭无线网络广播,以避免未经授权的设备连接到您的网络。
2. 隐私设置:检查和配置Windows中的隐私设置,以控制应用程序对个人数据的访问权限。
可以选择限制应用程序对位置、相机、麦克风等的访问权限,以保护个人隐私。
3. 邮件和浏览器安全性设置:对于电子邮件和Web浏览器,应启用安全设置,例如邮件过滤器、强大的密码和弹窗拦截器,以防止钓鱼攻击和恶意网站的访问。
4. 虚拟专用网络(VPN):如果经常连接到公共Wi-Fi网络,使用VPN可以增加您的数据加密性,防止他人窃取个人信息。
第三章:数据安全和备份保护个人数据是计算机安全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本章将介绍一些保护Windows上个人数据的方法。
《操作系统安全》第三章_windows系统安全要素
3.1 Windows系統安全模型
• 影響Windows系統安全的要素有很多:安全模型,檔系 統,域和工作組,註冊表,進程和線程等等,其中 Windows系統安全模型是核心。
Windows系統安全模型
• Windows系統的安全性根植於Windows系統的核 心(Kernel)層,它為各層次提供一致的安全模型。 Windows系統安全模型是Windows系統中密不可 分的子系統,控制著Windows系統中對象的訪問(如 檔、記憶體、印表機等)。在Windows系統中,對象 實質上是指一系列資訊集合體,封裝了數據及處理過 程,使之成為一個可被廣泛引用的整體。當對象用於 網路環境時,稱之為資源;當對象在網路中共享時, 稱之為共用資源。
訪問令牌(Access Token)
• 受限令牌對於運行不可信代碼(例如電子郵件附件)很有 用。當您右鍵單擊可執行檔,選擇“運行方式”並選擇“ 保護我的電腦和數據不受未授權程式的活動影響”時, Microsoft Windows XP 就會使用受限令牌。
安全描述符(Security Descriptors)
第三章 Windows系統安全要素
Windows系統安全要素
• 一、目的要求 • 1.掌握Windows系統各種安全要素的概念,內涵和原 理。 • 2.掌握各種安全要素的管理操作及使用方法。 • 二、工具器材 • Windows Server 2003,Windows XP操作系統 • 三、學習方式建議 • 理論學習+上機操作
3.1.1 Windows系統安全模型組件
• 安全識別字 (SID,Security Identifiers) • 安全識別字標識一個用戶、組或登錄會話。每個用戶 都有一個唯一的 SID,在登錄時由操作系統檢索。當 你重新安裝系統後,也會得到一個唯一的SID。 SID 由電腦名、當前時間、當前用戶態線程的CPU耗費時 間的總和三個參數決定,以保證它的唯一性。
计算机软件的安全设置和防护技巧
计算机软件的安全设置和防护技巧第一章:计算机软件安全概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软件的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计算机软件的安全设置和防护技巧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本章将概述计算机软件安全的定义、意义以及相关威胁。
1.1 安全设置的定义和意义计算机软件的安全设置是指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计算机软件免受恶意破坏、非法侵入和数据泄露等攻击。
安全设置的目的是维护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保护用户的隐私和保密信息,以及防止黑客攻击、病毒侵入等违法行为。
1.2 计算机软件安全的威胁计算机软件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病毒、间谍软件、木马、钓鱼网站等。
病毒是指一种能够自我复制并在计算机内部运行的恶意软件,它会破坏文件、系统和数据。
间谍软件是指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并将其发送给第三方。
木马是指一种潜在的恶意程序,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网络传播并获得对计算机的控制权。
钓鱼网站是指冒充合法网站,通过欺骗用户的方式获取用户私人信息的网站。
第二章:计算机软件安全设置技巧本章将介绍常见计算机软件的安全设置技巧,包括操作系统、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的设置。
2.1 操作系统的安全设置操作系统的安全设置是计算机软件安全的首要任务。
首先,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程序,以修补已知的安全漏洞。
其次,禁用不必要的服务和程序,减少攻击面。
另外,设置防火墙,限制网络访问权限,并且使用强密码加密计算机登录。
2.2 杀毒软件的安全设置杀毒软件是计算机安全的重要保护措施。
安装杀毒软件并及时更新病毒库可以有效防护计算机免受病毒攻击。
此外,定期扫描计算机,并设置实时保护功能,在用户访问含有潜在威胁的网站时及时警示。
2.3 防火墙的安全设置防火墙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可以过滤进出计算机的数据流量,保护计算机免受网络攻击。
设置防火墙的原则是根据网络环境和需求,合理设置访问策略,限制网络访问权限,并及时更新防火墙软件以应对新的威胁。
第三章:计算机软件防护技巧本章将介绍一些计算机软件的防护技巧,包括网络安全、密码设置和数据备份等。
信息安全师-判断全对题
第1章基本要求1.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
(√)2.可信计算系统评估准则(TCSEC),是全球公认的第一个计算机信息系统评估标准。
(√)3.信息安全的基本三要素是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4.一般来讲,组织的信息安全需求主要来自法律法规和合同条约的要求,组织的原则、中目标和规定,以及风险评估的结果。
(√)5.P2DR2 安全模型包含安全策略、防护、检测、响应、恢复这五个环节。
(√)6.信息是重要的商业资产,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对于保持竞争力非常关键,海因此信息安全的主要任务是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7.信息安全是一项由所有管理层成员共同承担的运营责任,因此应当考虑建立一个管理论坛,该论坛应当通过适当的承诺责任和足够的资源配置来提高组织内部的安全性。
(√)8.信息是一种客观存在,信息与物质、能量并列,是人类社会赖以生产和发展的三大要素。
(√)9.信息是可以识别的,识别又可分为直接认别和间接识别。
(√)10.信道编码的本质是增加通信的可靠性。
(√11.通过信道编码,对数码流进行相应的处理,使通信系统具有一定的纠错能力和抗干扰术能力,可极大地避免数码流传送中误码的发生。
(√12.替代和置换是最基本的加密方法。
(√)13.对称加密又称为常规加密或单密钥加密,它的研制和应用早于公钥加密。
(√)14.DES 即数据加密标准,它属于对称加密算法的一种。
(√)15.公钥加密算法需要两个密钥,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
(√16.RSA 是一种公钥加密算法。
(√)17.基于传统对称密码体制下的密钥分配,通常将整个系统中的密钥从低到高分成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密钥、二级密钥和主密钥。
(√18.IP协议包括IPv4和IPv6两个版本。
(√)19.UDP 头包含源端口、目的端口、长度和校验和四个字段。
第三章 操作系统安全模型
严格完整性策略
是BLP模型的对偶 规则:
1. 完整性*-属性: 主体S可以对客体O进行写操作,当 且仅当S的完整性等级支配客体O的完整性等级 2. 援引规则: 主体S1可以执行另一个主体S2(与S2通 信),当且仅当S1的完整性等级支配S2的完整性等 级 3. 简单完整性条件: 主体S可以对客体O进行读取操 作,当且仅当O的完整性等级支配S的完整性等级
第三章 操作系统安全模型
3.1 安全模型的概念及特点
安全策略:有关管理,保护和发布敏感信息的 法律,规定和实施细则 已授权的,安全的状态集合 未授权的,不安全的状态集合 如图,安全状态集合S={s1,s2,s3},不安全状态集 合US={s4}
S1 S2 S3 S4
3.1 安全模型的概念及特点
安全模型:是对安全策略所表达的安全需 求的简单、抽象和无歧义的描述。 安全模型的特点: 1、简单的、清晰的,只描述安全策略,对具 体实现的细节不作要求 2、抽象的、本质的 3、精确的、没有歧义的 现有的安全模型大多采用状态机模拟系统
BLP模型分析
BLP模型的安全策略包括MAC和DAC。 MAC由简单安全特性和*特性组成,DAC由存 取控制矩阵组成。 BLP中使用了可信主体,表示实际系统中不 受*特性约束的主体 BLP模型存在的问题
1、可信主体不受*特性约束,权限太大,不符合最 小特权原则 2、 BLP模型主要注重保密控制,不能控制向上写, 而向上写不能限制隐蔽通道
中国墙模型的*-属性
*-属性 主体S可以对客体O进行写操作,当 且仅当以下两个条件同时满足 1. 中国墙简单安全条件允许S读取O 2. S不能读取属于不同数据集的需要保护的 客体
简单安全条件
S可以读O,当且仅当S支配O且S对O具有自主型读 访问权限 *-属性: S可以写O,当且仅当O支配S且S对O具有自 主写权限 基本安全定理:设系统的初始安全状态为σ 0,T是状 态转换的集合。如果T中的每个元素都遵守简单安 全条件和*-属性,那么对于每个i≧0,状态σ i都是 安全的 只要该模型的初始状态是安全的,并且所有的转移函 数也是安全的,系统只要从某个安全状态启动,无论 按何种顺序调用系统功能,系统将总保持在安全状态.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大纲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一、课程教学目标1、任务和地位:该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先开课程有《计算机结构》、《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等。
本课程是为计算机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
主要讲述网络安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网络安全设备管理。
2、知识要求:,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网络安全基本知识以及在网络运行中安全防护的基本方式和思想,并在密码学方面方面有一定了解。
3、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完本课程后,应达到对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防护原理及使用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并且能设计出具有一定安全性的网络方案。
二、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1、以学科的科学体系为基础,按照教学方法特点,顺序地排列本课程教学内容的主题,分题和要点,体现出教学内容的范围和份量,时间分配和进度,规定出本课程的各种教学环节(习题课、课程设计、上机、课程作业等)的内容及恰当第一章网络安全基础知识[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概念和现状,认识网络存在的威胁。
[教学内容]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网络数据传输中面临的威胁,网络安全机制。
[重点难点]网络安全机制[教学方法] 讲授[上机][课时] 4第二章物理与环境安全[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物理与环境对网络安全的影响,学习如何防护和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
[教学内容] 物理与环境对网络安全的影响,防护和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及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 物理与环境对网络安全的影响[教学方法]讲授[上机][课时] 3第三章操作系统安全[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操作系统的陷门和安全隐患。
[教学内容] 学习各个操作系统的陷门和安全隐患,掌握如何防御恶性攻击操作系统。
[重点难点] 操作系统的陷门[教学方法] 讲授[上机][课时] 3第四章网络通信安全[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网络安全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其漏洞,了解网络通信的安全机制和防御方法。
操作系统安全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1 操作系统是最基本的系统软件,是计算机用户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程序模块,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控制软件,其功能简单描述就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内部各种资源,有效组织各种程序高效运行,从而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可扩展的系统操作环境,达到使用方便、资源分配合理、安全可靠的目的。
2 操作系统地安全是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的基础。
3 信息系统安全定义为:确保以电磁信号为主要形式的,在计算机网络化(开放互联)系统中进行自动通信、处理和利用的信息内容,在各个物理位置、逻辑区域、存储和传输介质中,处于动态和静态过程中的机密性(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审查性和抗抵赖性,与人、网络、环境有关的技术安全、结构安全和管理安全的总和。
4 操作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可分为保密性威胁、完整性威胁和可用性威胁。
5 信息的保密性:指信息的隐藏,目的是对非授权的用户不可见。
保密性也指保护数据的存在性,存在性有时比数据本身更能暴露信息。
6 操作系统受到的保密性威胁:嗅探,木马和后门。
7 嗅探就是对信息的非法拦截,它是某一种形式的信息泄露.网卡构造了硬件的“过滤器“通过识别MAC地址过滤掉和自己无关的信息,嗅探程序只需关闭这个过滤器,将网卡设置为“混杂模式“就可以进行嗅探。
8 在正常的情况下,一个网络接口应该只响应这样的两种数据帧:1.与自己硬件地址相匹配的数据帧。
2.发向所有机器的广播数据帧。
9 网卡一般有四种接收模式:广播方式,组播方式,直接方式,混杂模式。
10 嗅探器可能造成的危害:•嗅探器能够捕获口令;•能够捕获专用的或者机密的信息;•可以用来危害网络邻居的安全,或者用来获取更高级别的访问权限;•分析网络结构,进行网络渗透。
11 大多数特洛伊木马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两个部分。
不管特洛伊木马的服务器和客户程序如何建立联系,有一点是不变的,攻击者总是利用客户程序向服务器程序发送命令,达到操控用户机器的目的。
12 木马的作用是赤裸裸的偷偷监视别人和盗窃别人密码,数据等,达到偷窥别人隐私和得到经济利益的目的.13 后门:绕过安全性控制而获取对程序或系统访问权的方法。
信息安全技术使用教程第二版课后习题
信息安全技术使用教程(第版)课后习题第一章(信息安全概述)习题一、1、填空题(1)信息安全是指秘密信息在产生、传输、使用、和存储的过程中不被泄露或破坏(2)信息安全的4个方面是;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不可否认性。
(3)信息安全主要包括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俩个方面。
(4)一个完整的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结构由物理安全技术、基础安全技术、系统安全技术、网络完全技术及应用安全技术组成。
(5)一个常见的网络安全模型是PDRR模型。
(6)木桶原则是指对信息均衡、全面的进行保护。
木桶的最大容积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
2、思考与解答题:(1)简述信息安全技术面临的威胁。
(2)简述PDRR网络安全模型的工作过程。
第二章(物理安全技术)习题二1、填空题(1)物理安全又称为实体安全、是保护计算机设备、设施(网络及通信线路)免遭地震、火灾、水灾、有害气体和其他环境事故(如电磁污染等)破坏的措施和过程。
(2)物理安全包括环境安全、设备安全电源系统安全和通信线路安全、(3)计算机的电子元器件、芯片都密封在机箱中,有的芯片工作时表面温非常高,一般电子元器件的工作温度在0---45摄氏度。
(4)在放置计算机的房间内,湿度最好保持在40%--60% 之间,湿度过高或过低对计算机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都有影响。
2、思考与解答:(1)为计算机系统提供合适的安全环境的目的是什么。
(2)简述计算机机房的外部环境要求、内部环境要求。
第三章(基础安全技术)习题三、1、填空题(1)一般来说,信息安全主要包括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俩个方面。
(2)面膜技术是保障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它以很小的代价,对信息提供一种强有力的安全保护。
(3)加密使用某种方法将文字转换成不能直接阅读的形式的过程。
(4)加密一般分为3类,是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和单向散列函数。
(5)从密码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共经历了古典密码、对称密钥密码和公开密钥密码。
(6)对称加密算法又称为传统密码算法或单密钥算法,它采用了对称密码编码技术,其特点是文件加密和加密使用相同的密钥。
操作系统安全与防护技巧
操作系统安全与防护技巧第一章:操作系统安全概述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安全性对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操作系统安全指的是保护操作系统及其用户免受恶意攻击、漏洞利用和未授权访问的技术和措施。
一个安全的操作系统能够确保系统资源的合理分配、用户隐私的保护以及对外界威胁的强大抵御能力。
第二章:操作系统安全威胁与攻击类型在保护操作系统安全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可能面临的威胁和攻击类型。
常见的操作系统安全威胁包括病毒、木马、蠕虫、僵尸网络等;攻击类型主要有拒绝服务攻击、密码破解、堆栈溢出等。
第三章:操作系统安全技术与控制措施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安全威胁和攻击类型,有多种技术和控制措施可供选择。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策略和权限管理、网络流量监测、安全补丁管理等。
第四章:密码与身份验证技术密码和身份验证技术是操作系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选择密码策略、使用强密码、采用多因素身份验证等都是保护操作系统安全的关键措施。
第五章:数据备份和恢复数据备份和恢复是操作系统安全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数据备份策略和紧急恢复计划能够在系统崩溃、病毒攻击等情况下降低损失并尽快恢复系统正常运行。
第六章:网络安全与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网络安全是操作系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强大的网络安全措施包括网络隔离、入侵检测与防御、安全监控与日志分析等,能够有效防御网络攻击和保护操作系统安全。
第七章:更新和升级操作系统定期更新和升级操作系统是确保操作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
操作系统供应商会不断发布更新版本来修复已知漏洞,及时更新操作系统使得系统免受已知攻击的影响。
第八章:操作系统安全管理和培训操作系统安全管理和培训也是保护操作系统安全的重要环节。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并进行定期的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系统安全知识水平。
第九章:操作系统安全评估与风险管理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和风险管理是保证操作系统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计算机安全技术教案
计算机安全技术教案第一章:引言计算机安全技术旨在保护计算机系统、网络和数据免受潜在威胁和风险的侵害。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掌握计算机安全技术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都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向学生们介绍计算机安全技术的基本原理、常见威胁和安全策略等内容,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计算机安全技术。
第二章:计算机安全基础知识2.1 计算机安全概述- 信息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 计算机安全的含义和意义- 常见的计算机安全威胁和风险2.2 计算机安全原理- 计算机安全的三个基本要素: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认证、授权和审计的基本原理- 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的工作原理第三章:操作系统安全3.1 操作系统安全原理- 操作系统安全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安全威胁与操作系统- 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3.2 操作系统安全策略- 强化操作系统安全的措施- 安全补丁的安装和管理第四章:网络安全4.1 网络安全原理-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原理4.2 网络安全策略- 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网络安全事件的响应与处理第五章:数据安全5.1 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的基本原理- 常用的数据加密算法5.2 数据备份与恢复- 数据备份的重要性和方法- 数据恢复的过程和策略第六章:社交工程和网络欺诈6.1 社交工程的概念和方法- 社交工程攻击的特点- 预防社交工程攻击的措施6.2 网络欺诈与网络钓鱼- 网络欺诈的类型和手段- 避免成为网络钓鱼的受害者第七章:信息安全管理7.1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要素和流程7.2 合规性和法律要求- 信息安全合规性的概念和目标- 相关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第八章:计算机安全的挑战和前景8.1 当前的计算机安全挑战- 云计算和物联网带来的新挑战- 高级持续性威胁(APT)8.2 计算机安全的未来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在计算机安全中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对计算机安全的影响结语计算机安全技术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保障了我们的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操作系统安全》课程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安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操作系统安全课程编码131530019 课程类型(学院内)跨专业课程适用范围信息安全学分数 3 先修课程操作系统、数据结构学时数48 其中实验学时其中实践学时考核方式考试制定单位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执笔者审核者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操作系统安全是信息领域重要的核心技术,在信息安全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操作系统安全》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信息安全的分析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也是信息安全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其为全面了解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安全设计、操作系统评测和安全应用提供一些入门方法,使学生对操作系统安全有一个清晰和完整的认识。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具有操作系统安全基础知识,具备对操作系统安全进行分析的基本专业素质和能力。
了解:操作系统安全的有关概念及相关问题,包括Windows、UNIX等流行操作系统的存在的安全问题,了解高安全级别操作系统的有关安全机制,了解操作系统安全评测、安全操作系统的应用和国外在安全操作系统领域的新进展。
理解:操作系统安全模型、安全体系结构和操作系统安全形式化规范与验证以及安全操作系统设计一般过程。
掌握:操作系统安全的基本概念、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操作系统设计主要的安全模型和安全体系结构、Unix系统安全策略及安全机制、隐蔽通道分析和处理方法。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老师讲授、结合学生自学的方法;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口授结合电脑演示。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涉及到信息安全基础、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和操作系统等知识,因而在开设本课程之前需要为学生开设预备课程:数据结构、密码学原理、计算机网络和操作系统。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材:卿斯汉等著,操作系统安全(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教学参考书:1、卿斯汉等著,操作系统安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保密技术及管理期末知识点汇总
《保密技术管理》期末考试范围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一、保密技术概念是指保护秘密信息安全,避免秘密信息失窃和泄漏的所有相关保障性技术。
从广义上讲,指所有避免秘密信息泄漏的技术。
这里所说的秘密信息不单单指国家秘密,还可以指商业秘密、工作秘密,乃至个人隐私。
二、保密技术与信息安全技术关系(1)保密技术与信息安全技术具有一路的核心内容,即确保信息保密性。
(2)保密技术与信息安全技术在安全需求、保护对象和保护品级等方面不尽相同,发展至今成为既彼此关联,又各自独立的两门技术学科。
(3)总之,保密技术与信息安全技术既有一路的基础性技术,也有彼此不能覆盖的技术领域,保密的目标有赖于二者一路的基础支撑和保障作用。
3、保密技术发展历程第一阶段:通信保密发展时期(20世纪40年代-70年代)第二阶段:计算机及网络保密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第三阶段:信息保障与全方位保障技术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4、保密技术分类(从信息安全的角度)物理安全保密技术:防窃听、防窃照、防复印、信息清除、涉密物品管控等平台安全保密技术:身份辨别、信息认证、访问控制等数据安全保密技术:加密、容灾恢复、信息隐藏、数据备份等通信安全保密技术:猝发通信、通信干扰等网络安全保密技术: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网络隔离等五、保密技术体系框架(文字描述,不用画图)(1)保密技术可以按照技术对保密的支撑作用和功能特点划分成保密防护技术和保密检查技术两大类,直接表现了保密技术的对抗性特点。
同时组成体系框架图中的最底层。
(2)保密技术可以按照应用对象进一步细分,划分为网络保密技术、通信保密技术、物理安全保密技术、TEMPEST、保密检测技术。
在体系框架图中的组成保密防护技术和保密检查技术的上一层。
(3)网络保密技术和通信保密技术都以密码技术、信息隐藏技术作为基础技术,同时网络保密技术还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监控审计、边界防护和主机安全等技术。
通信保密技术可以划分为有线通信保密技术和无线通信保密技术。
信息安全基础入门指南
信息安全基础入门指南第一章:信息安全基础概述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免受非法获取、使用、披露、破坏或修改的一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
本章将介绍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目标和重要性。
同时,还会讨论信息安全领域的主要威胁和攻击方式,以提高读者对信息安全问题的认识。
第二章:密码学基础密码学是信息安全领域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本章将介绍密码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的原理和应用。
同时,还会讨论密码学中的常见算法,如DES、AES和RSA等,并探讨它们的安全性和使用注意事项。
第三章:网络安全基础网络安全是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关注网络环境中的威胁和防御措施。
本章将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包括网络攻击类型、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等技术。
此外,还将讨论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策略制定的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保护网络安全。
第四章:操作系统安全基础操作系统安全是信息安全的基石,它涉及到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件和功能。
本章将介绍操作系统安全的基本概念,包括访问控制、身份验证和权限管理等关键技术。
同时,还会探讨操作系统安全中的常见漏洞和攻击方法,并提供相应的防御措施。
第五章:应用安全基础应用安全是指保护应用程序免受攻击和滥用的一种措施。
本章将介绍应用安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代码审计、安全开发生命周期和漏洞管理等技术。
同时,还会讨论应用安全中的常见漏洞,如跨站脚本攻击和SQL注入等,并提供相应的防护建议。
第六章:物理安全基础物理安全是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关注保护硬件设备和数据中心等实体资源。
本章将介绍物理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技术,包括门禁系统、视频监控和设备加密等措施。
此外,还会讨论物理安全中的常见威胁,如入侵和偷盗等,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
第七章:移动安全基础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本章将介绍移动安全的基本知识,包括移动设备管理、应用程序安全和移动支付等技术。
同时,还会讨论移动安全中的常见威胁,如恶意应用和蓝牙攻击等,并提供相应的保护方法。
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和防护策略
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和防护策略第一章:操作系统的安全性概述现今的操作系统安全性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黑客和恶意软件的出现已经成为了一个常态。
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中的核心部分,一旦受到攻击,数据、用户的隐私信息等将面临严重威胁。
因此,操作系统的安全性成为了重中之重。
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包括以下方面:1. 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指管理对系统资源的访问,以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进行非法访问。
现代操作系统中,访问控制是采用权限控制的方式进行管理,主要包括自主访问控制、强制访问控制和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等。
2. 信息保护信息保护是指保护用户信息、文件、数据等资产不受攻击或损失。
操作系统需要提供安全的存储和传输机制,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3. 安全性审计安全性审计是指对操作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和监控。
通过日志记录、事件管理等手段,可以及时发现系统的安全隐患,以及确定安全措施的有效性。
4.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指保护操作系统不受网络攻击或者恶意行为的威胁。
现代操作系统需要提供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功能,以保障安全的网络环境。
第二章:操作系统安全的威胁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部分,而恶意软件和攻击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下面将介绍一些目前常见的操作系统安全威胁。
1. 病毒和蠕虫病毒和蠕虫是最常见的攻击手段,它们可以破坏系统内部程序和数据,造成严重的灾难性后果。
由于其攻击手段隐蔽性高、传播范围广,因此很难进行有效的检测和防范。
2. 木马程序木马程序是指一类利用脆弱性漏洞进入系统中,表面上看起来与普通软件相同,但实际上携带了攻击者的恶意代码。
一旦被植入系统中,木马程序可从系统内部窃取机密信息、传播病毒、建立僵尸网络等。
3. 网络钓鱼网络钓鱼是指攻击者通过伪造某些知名网站,诱骗用户进入恶意网站,从而达到偷窃用户隐私信息、密码等目的。
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攻击,不仅让用户变得不可信,也让很多企业和组织受到威胁。
学院校园网维护规程
学院校园网维护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校园网各类信息化系统是促进我院教学、管理、科研等工作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为实现学院计算机系统软件、各应用系统及数据库的稳定、有效和安全运行,避免数据丢失和信息泄密,保证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制订本维护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我院网络中心管理的各类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系统。
网络中心负责校园网各类应用系统的安全责任落实以及配套管理。
第二章工作职责第三条按照专业进行分工,网络中心系统维护岗位分为以下五类职责:(一)信息安全管理员1.负责学院校园网信息安全综合管理工作;2.参与编制、修订信息安全相关制度、规范和流程;3.制定信息安全解决方案并组织实施;4.对安全事件处理提供技术支持;5.组织新系统上线的安全评审;6.定期组织对已有安全控制措施进行检查;7.及时了解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做好提前防范措施;8.负责各安全管理系统及软件的管理工作。
(二)网络管理员1.承担网络安全事件的处理;2.参与网络安全建设方案的制定;3.负责网络设备操作系统升级、补丁管理;4.负责网络流量日常监控、优化和安全加固;5.负责网络设备操作系统和配置数据备份。
(三)数据库系统管理员1.承担数据库系统安全事件的处理;2.负责数据库系统升级、补丁和和安全加固;3.负责数据库系统的日常监控、配置和数据备份;4.负责数据库系统权限和口令管理。
(四)操作系统管理员1.承担操作系统系统安全事件的处理;2.负责操作系统系统的升级、补丁和安全加固;3.负责操作系统的日常安全监控和防病毒管理;4.负责操作系统权限和口令管理。
(五)应用系统管理员1.承担应用系统安全事件的处理;2.负责应用系统的安全加固;3.负责应用系统的日常安全监控和数据备份;4.负责应用系统权限和口令管理;5.做好账号复核工作,无用账号及时清理删除。
第三章操作系统安全管理第四条服务器操作系统由操作系统管理员负责,当操作系统管理员变化时,应及时更改管理员口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
shilei@
10:28:32
28
shilei@
10:28:32
11
Windows Server 2003安全特性
Internet连接防火墙(ICF) 软件限制策略 网页服务器的安全性 新的摘要安全包 改善了以太局域网和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 凭证管理器 FIPS-广为认可的内核模式加密算法 改进的SSL客户端认证 增强的加密文件系统(EFS)
2009©
shilei@
10:28:32
12
windows2003的认证机制
Windows 2003 身份认证的重要功能就是它 对单一注册的支持。单一注册允许用户使用一 个密码一次登录到域,然后向域中的任何计算 机认证身份。 单一注册在安全性方面提供了两个主要优点:对 用户而言,单个密码或智能卡的使用减少了混 乱,提高了工作效率;对管理员而言,由于管 理员只需要为每个用户管理一个帐户,域用户 所要求的管理支持减少了。
2009©
shilei@
10:28:32
9
操作系统安全保护
内存保护
软硬件共同作用使多道程序间互不干扰
文件保护
通过存取控制机制来防止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文件不安
全性 通过系统容错技术来防止系统部分故障所造成的文件 不安全性; 通过“后备系统”来防止由自然因素所造成的不安全 性
2009©
shilei@
10:28:32
14
3.内臵的用户账号 Administrator(管理员)账号被赋予在域中和在计算机 中具有不受限制的权利,该账号被设计用于对本地计 算机或域进行管理,可以从事创建其他用户账号、创 建组、实施安全策略、管理打印机以及分配用户对资 源的访问权限等工作。 Guest(来宾)账号一般被用于在域中或计算机中没有固 定账号的用户临时访问域或计算机时使用的。该账号 默认情况下不允许对域或计算机中的设臵和资源做永 久性的更改。出于安全考虑,Guest帐号在 Windows2003安装好之后是被屏蔽的。如果需要,可 以手动启动,应该注意分配给该帐号的权限,该帐号 也是黑客攻击的主要对像。
2009© shilei@ 10:28:32 20
NTFS权限的继承性
3.在同一个NTFS分区内拷贝文件或文件夹 在这种情况下拷贝文件和文件夹将继承目的位臵中的文件夹的 权限。 4.在不同NTFS分区之间拷贝文件或文件夹 在这种情况下拷贝文件和文件夹将继承目的位臵中文件夹的权 限。(当从NTFS分区向FAT分区中拷贝或移动文件和文件夹都 将导致文件和文件夹的权限丢失,因为FAT分区不支持NTFS权 限。)
2009© shilei@ 10:28:32 22
Windows2003的安全配臵
安全策略配臵 利用windows2003的管理工具“本地安全策略”,可以 配臵服务器的安全策略。依次选择“开始”“程序” “管理工具” “本地安全策略”,打开“本地 安全配臵”窗口,如图所示。 1.帐户策略 2.本地策略 3.IP安全策略配臵
26
其它有利于提高系统安全性的设臵
1.关闭不必要的端口和服务 2. 安全的帐号设臵 (1)停止Guest帐号 (2)限制账户数据 (3)尽量少用管理员权限登录 (4)管理员账号更名和设臵陷阱账号 (5)修改默认权限 (6)不显示上次登录名 (7)禁止Guest访问日志 3. 其他的一些有利于安全的设臵 (1)注册表锁定 (2)禁止判断主机类型 (3)禁止默认共享 27 2009© shilei@ 10:28:32
2009©
shilei@
10:28:32
21
Windows2003的加密机制
文件加密系统 文件加密系统 (EFS) 提供一种核心文件加密技术,该 技术用于在 NTFS 文件系统卷上存储已加密的文件。 使用文件加密系统 (EFS),用户可以对文件进行加密 和解密。以保证文件的安全,防止那些未经许可的入 侵者访问存储的敏感资料(例如,通过盗窃笔记本计 算机或外挂式硬盘驱动器来偷取资料)。用户可以象 使用普通文件和文件夹那样使用已加密的文件和文件 夹。EFS 用户如果是加密者本人,系统会在用户访问 这些文件和文件夹时将其自动解密。但是,不允许入 侵者访问任何已加密的文件或文件夹。
2009©
shilei@
10:28:32
25
2.分区、文件 夹、文件的安 全设臵 NTFS 比 FAT16 和 FAT32提供了更 多的安全选项。 下面来看一下 NTFS 分 区 上 的 文件夹及文件 的一些安全设 臵。
2009©
shilei@
10:28:32
D类 C类(C1, C2) B类(B1, B2, B3) A类(A1)
2009©
shilei@
10:28:32
4
D类
最普通的形式是本地操作系统 完全没有保护的网络 例如早期的DOS
2009©
shilei@
10:28:32
5
C类
C1 可信任运算基础体制,例如早期的Unix C2 比C1系统加强了可调的审慎控制,例如 Windows NT和Unix
2009©
shilei@
10:28:32
23
2009©
shilei@
10:28:32
24
文件保护
1.Windows文件保护 打开“组策略”窗口,在左侧列表里展开“计算机设臵”|“管 理模板”|“系统”|“Windows文件”,在右侧列表中显示已 有的文件保护策略,如图所示,双击列表中的某项,打开设 臵窗口,如图所示,在该窗口中可设臵是否启用这一项开全 策略。
2009©
பைடு நூலகம்
shilei@
10:28:32
6
B类
B1
系统使用灵敏度标记作为所有强迫访问控制
的基础 B2
管理员必须使用一个明确的、文档化的安全
策略模式作为系统的可信任运算基础体制 B3
具有很强的监视委托管理访问能力和抗干扰
能力
2009©
shilei@
10:28:32
2009© shilei@ 10:28:32 19
NTFS权限的继承性
在同一个NTFS分区内或不同的NTFS分区之间移动或拷贝一个文件 或文件夹时,该文件或文件夹的NTFS权限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1.在同一个NTFS分区内移动文件或文件夹 在同一分区内移动的实质就是在目的位臵将原位臵上的文件或文 件夹“搬”过来,因此文件和文件夹仍然保留有在原位臵的一 切NTFS权限(准确地讲就是该文件或文件夹的权限不变)。 2.在不同NTFS分区之间移动文件或文件夹 在这种情况下文件和文件夹会继承目的分区中文件夹的权限 (ACL),实质就是在原位臵删除该文件或文件夹,并且在目的位 臵新建该文件或文件夹。(要从NTFS分区中移动文件或文件夹, 操作者必须具有相应的权限。在原位臵上必须有“修改”的权 限,在目的位臵上必须有“写”权限)
系统安全扫描软件
系统安全漏洞检测软件是由本地主机上的具有系统管理员权
限的用户所运行的,对本主机中的各项信息都具有读写的权 限,因此只要研究出相关的安全漏洞的检测方法,都可以查 获该主机上是否存在着相应的安全漏洞 远程检测软件一般情况下只具备远程匿名用户的权限,如果 对应的主机不开启远程访问服务,那么就只能通过各种试探 的方法,甚至直接进行攻击的方法才能对该漏洞进行检测。 即使这样,也只能检测一部分的漏洞
2009©
shilei@
10:28:32
16
账号与密码约定
2.密码约定 通常使用密码有如下原则: ①尽量避免带有明显意义的字符或数字的组合,最好 采用大小写和数字的无意义混合。在不同安全要求下, 规定最小的密码长度。通常密码越长越不易被猜到 (最长可以达到128位)。 ②对于不同级别的安全要求,确定用户的账号密码是 由管理员控制还是由账号的拥有者控制。 ③定期更改密码,尽量使用不同的密码.有关密码的策 略可以由系统管理员在密码策略管理工具中加以规定, 以保护系统的安全性。
7
A类
A1
系统的设计者必须按照一个正式的设计规范
来分析系统。 对系统分析后,设计者必须运用核对技术来 确保系统符合设计规范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
2009©
shilei@
10:28:32
8
安全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
最小特权原则 自主访问控制和强制访问控制 安全审计功能 安全域隔离功能
2009© shilei@ 10:28:32 15
账号与密码约定
1.账号命名约定 由于账号的在域中的重要性和惟一性,因此账号 的命名约定十分重要。一个好的帐号命名约定将 有助于规划一个高效的活动目录。 Windows2003的账号命名约定包括如下内容: 域用户账号的用户登录名在AD中必须惟一。 域用户账号的完全名称在创建该用户账号的域中 必须惟一。 本地用户账号在创建该账号的计算机上必须惟一。 如果用户名称有重复,则应该在账号上区别出来。
2009©
shilei@
10:28:32
10
安全操作系统的确认
安全操作系统的评价方法
形式化验证 要求检查 设计与代码检查 模块化与系统测试 攻击试验
安全操作系统还有以下要求
安全政策 识别 标记
可检查性
保障措施 连续保护
2009©
2009©
shilei@
10:28:32
13
Windows 2003账号安全
1.域用户账号 域用户账号是用户访问域的惟一凭证,因此在域中必 须是惟一的。域用户账号是在域控制器上建立,作为 活动目录的一个对象保存在域的数据库中。用户在从 域中的任何一台计算机登录到域中的时候必须提供一 个合法的域用户账号,该账号将被域控制器所验证。 2.本地用户账号 本地用户账号只能建立在Windows2003独立服务器上, 以控制用户对该计算机资源的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