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例乘法分配律_人教新课标[001]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乘法分配律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学生后续学习代数和数学分析等课程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乘法分配律这样的抽象概念,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例子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理解其内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及其应用。

2.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例子中发现乘法分配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方法,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乘法分配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实例、习题等。

2.准备教学场地,确保教学秩序井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分给2个同学,一共分给了几个同学?”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公式,并通过具体的实例,解释乘法分配律的含义和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计算一些具体的题目,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巩固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检验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乘法分配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计算成本等,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例乘法分配律_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例乘法分配律_人教新课标

《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教科书P26的例7。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优秀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社教材四年级下册P26页例7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及与同伴交流,使学生亲历观察、猜测、验证、归纳、建构乘法分配律的全过程。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2、会应用乘法分配律,使某些运算简便。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及与同伴交流,亲历观察、归纳、猜测、验证、推理等探索发现的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推导过程。

教学设计思路:1、通过买衣服的情境转入乘法分配律。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几组不同的算式,引导学生发现一般规律,然后归纳总结出字母公式,并能用语言表述出来,使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生活引入,激发兴趣今年十月,县里准备举行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我们学校准备派5个同学参加比赛,学校准备为这5位同学选一套运动服装。

老师在商店逛来逛去选了几件衣服和几条裤子,请看大屏幕。

出示:两件上衣(价格分别是100元、80元)两条裤子(价格分别是70元、50元)2、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出示:(1)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2)选择你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案计算出总价(用多种方法计算)。

二、探索交流,建构规律1、生选择搭配方案并计算。

2、组内研讨,并出示:(1)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案?(2)介绍自己的方案,并说一说需要花多少钱?你是怎么算的?3、汇报交流:(1)探讨第一种方案。

师:哪一个同学想先来给项老师推荐他的方案?(预设学生回答:A:要求5套衣服多少钱,就要先求出1套多少钱。

即:一套的价钱×套数=总价。

列式为:(100 70)×5 B:要求5套衣服多少钱,就要先求出5件上衣的价钱和5条裤子的价钱。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学习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

乘法分配律是数学中一个基本的运算法则,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但是,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实例。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练习题和实际问题。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如“小明有3个苹果,他要把这些苹果分给他的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表达式,并用具体的例子来解释和展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例如,计算以下表达式的值:1.(2 + 3) × 42. 4 × (5 + 6)3.7 × (2 + 3 +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乘法分配律-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乘法分配律-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乘法分配律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

2. 乘法分配律的运用: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及其运用。

2.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质,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乘法分配律的定义,举例说明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乘法分配律2. 板书内容:(1)乘法分配律的定义(2)乘法分配律的运用举例(3)乘法分配律的简便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 提高题: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探讨乘法分配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3.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乘法分配律本质的理解,提高学生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它涵盖了从导入新课到课后反思的全过程。

一个合理、有效的教学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因此,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至关重要。

1. 导入:导入是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或者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 教教案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 教教案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教案例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及应用。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乘法运算,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乘法分配律这样的抽象概念,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需要被激发,以便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发现并总结乘法分配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乘法分配律。

2.运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共同解决问题。

3.采用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乘法分配律的实际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展示乘法分配律的例子。

2.准备一些实际的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一些小道具,用于辅助讲解和演示。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如“小明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分给2个同学,一共分给了几个同学?”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例子,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

例如:a × (b + c) = a × b + a × c。

3. 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尝试解决一些与乘法分配律有关的实际问题。

例如:“妈妈买了2个苹果和3个香蕉,一共给了小明5元钱,每个苹果和香蕉多少钱?”4. 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与乘法分配律有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建立信心。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及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在理解乘法分配律方面,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

此外,学生之间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适当进行差异化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及理解。

2.如何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乘法分配律的相关练习题。

3.准备教学用的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如:“小明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分给小明5元钱,请问小明一共得到了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并尝试解答。

2.呈现(10分钟)呈现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表达式,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如:(a+b)×c = ac+bc。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归纳出乘法分配律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有关乘法分配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分配物品等,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并能用字母表示。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重点难点:1、指导探索乘法分配律。

2、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方法指导:通过讲学练相结合,设计相应的练习题,逐步理解抽象的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具体内容一、激趣导入(约3分钟)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老师想请大家帮一个忙,我有一个朋友开了一家小公司,有4名员工,她想给公司的员工每人买一套工作服,她去商店看中了几件衣服和几条裤子,想选一套衣服做工作服。

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搭配2、学生思考:(1)有几种搭配方案(2)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方案,并算出总价。

(学生自己选择方案并在练习本上完成。

师强调:是买4套衣服)二、自主学习(约7分钟)(一)组内研讨,确定方案1、组内研讨(1)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案(2)介绍自己的方案,并说一说,你推荐的理由。

(3)说说你推荐的方案,需要花多少钱你是怎么算的合作交流(约10分钟)2、汇报交流师:哪一个同学想先来给老师推荐他的方案师:要想求4套这样的衣服需要多少元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分别列式解答师:因为总价相等,这两个算式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学生回答后,师在两个算式中间用等号连接)师:这个等式怎么读呢生尝试读等式。

(预设学生读法:A.225加上75的和乘4等于乘225乘4加75乘4B.225加上75的和乘4等于225和75分别与4相乘的积再相加。

)3、研究其它方案由学生依次汇报出其余3种不同的搭配方案,并引导说出是怎么想的。

计算后分别加上等号。

教师板书一套×4 = 4件上衣+ 4条裤子(225+75)×4 = 225×4 + 75×4(225+125) ×4 = 225×4 + 125×4(175+75)×4 = 175×4 + 75×4(175+125) ×4 = 175×4 + 125×4精讲点拨(约8分钟)(二)观察比较、猜测验证1、观察比较2、提出猜想。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基本概念;2.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3.发现乘法分配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2.教具:小黑板、彩色粉笔、练习册;3.教师准备好相关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教师简要介绍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引出本节课的话题;2.让学生回顾乘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2. 讲解乘法分配律1.通过例题和练习,向学生解释什么是乘法分配律;2.解释乘法分配律的具体应用,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3.请学生举一些实际例子,说明乘法分配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练习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2.督促学生认真思考和应用乘法分配律,解答练习题。

4. 拓展应用1.让学生动手尝试不同的问题,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2.提出挑战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5. 总结1.审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2.强调乘法分配律的重要性;3.结合讨论,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四、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2.思考并总结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场景;3.准备下节课的知识预习。

五、反思与改进1.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导学生充分思考;2.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程度;3.下次课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当能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基本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同时能够将所学内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应用。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乘法分配律的应用,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乘法分配律》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乘法分配律》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 《乘法分配律》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在乘法分配律这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乘法分配律,并能在实际计算中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在运用乘法分配律时,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会影响他们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能在实际计算中灵活运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质,以及如何在复杂计算中运用乘法分配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运用;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课件:乘法分配律的实例和练习题。

3.练习纸:用于学生练习和巩固乘法分配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例子,如“小明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分给2个同学,共分给几个同学?”引导学生思考,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表达式,并用具体的例子解释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例如:a×(b+c) = a×b + a×c。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答。

如:计算2×(3+4),2×3+2×4等。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解答,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和解释。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乘法分配律》是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运用。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基本运算和简单的乘法法则。

但是,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运用,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运用。

2.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乘法分配律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总结,自主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规律。

2.运用具体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3.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道具,如PPT、黑板、练习题等。

2.准备乘法分配律的相关案例和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一道计算题:25乘以30加25乘以20,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

学生可能会直接计算出结果,但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可以通过乘法分配律简算。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表达式。

同时,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这些练习题可以是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在学生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巡视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与反思第【1】篇〗学情分析:乘法分配律这个知识点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已经有一些潜移默化的理解,在实际计算中也有应用,如: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卫星运行时间》乘数是两位的乘法中,“114×21=”不论是第一种“114×20=2280,114×1=114,2280+114=2394 ”还是第四种用竖式计算,其实质都是在利用乘法分配律这一理论依据,即将21个114,分成20个114和1个114的和,只是表达形式不同罢了。

因此,基于这些基础,我教学时特别注重与旧知的联系和在意义上的沟通。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乘法分配律的发现过程中训练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能力。

4.感受“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增强独立自主、主动探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

教学过程:一、情景激趣,提出猜想1.情景暑假中,我们谕小娃娃表演的《阳光羌娃》在比赛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他们马上还要到香港参加演出。

(出示照片) 出示资料:他们每天都在辛苦地训练着,有时会练得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昨天晚上,王老师就给参加训练的18个男生和23个女生每人准备了一份8元的快餐,你知道王老师一共用了多少钱吗(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学校中的大事作为问题背景,可以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数学的广泛应用性,也利于学生主动解决问题。

)①整理条件、问题从这段资料中你知道了那些信息王老师遇到了哪些问题②学生列式,抽生回答: (18+23)×8, 18×8+23×8③交流算式的意义第一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二个算式呢④计算:(发现两个算式结果相等)⑤观察、分析算式特点咦,我发现这两个算式非常有意思。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优秀教案【第1篇】乘法分配律是一节比较抽象的概念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多种探究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

具体是这样设计的:先创设佳乐超市的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买“3套运动服,每件上衣21元,每条裤子10元,一共花多少元?”列出两种不同的式子,他们确实能够体会到两个不同的算式具有相等的关系。

这是第一步:通过资料获取继续研究的信息。

(虽然所得的信息很简单,只是几组具有相等关系的算式,但这是学生通过活动自己获取的,学生对于它们感到熟悉和亲切,用他们作为继续研究的对象,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二步:观察算式,寻找规律。

让学生通过讨论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并作出一种猜测:是不是所有符合这种形式的两个算式都是相等的?此时,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举例加以验证。

这里既培养了学生的猜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验证猜测的能力。

第三步: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拓宽乘法分配律。

这一阶段,既是学生巩固和扩大知识,又是吸收内化知识的阶段,同时还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阶段。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优秀教案【第2篇】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

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

学习这部分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

同时,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运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在此基础上来学习乘法分配律应该不会觉着太难。

但是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应该是一个薄弱环节。

在教学的过程中本着自主探究的原则,让学生充分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举例、验证,通过大量的感知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这一运算定律的意义,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效的训练,形成数学模型,丰富应用的.经验,提高简便运算的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下小学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

人教版四年级下小学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

人教版四年级下小学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难点: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

2.小组讨论材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出示题目:25×37+25×63,让学生尝试计算。

2.学生计算后,老师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二)新课讲解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为新课做铺垫。

2.老师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即:a×(b+c)=a×b+a×c。

3.老师通过例题展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如:12×(3+4)=12×3+12×47×(5+6)=7×5+7×6(三)互动环节1.老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15×(2+3)8×(10+6)9×(4+5)2.各组汇报答案,老师点评并给出正确答案。

(四)巩固练习24×(3+5)18×(4+2)36×(6+2)2.学生完成后,老师批改并指出错误。

(五)拓展与应用25×36+25×6412×(18-5)18×(7+3)2.学生计算后,老师提问:你们是如何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的?(六)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七)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家长签字确认。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拓展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有些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人教版教科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

人教版教科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

人教版教科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26页。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单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

我将加减两种情况都纳入到乘法分配律的模型当中, 通过对生活中的情境引入、到归纳模型、练习强化、拓展延伸。

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 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 已具备很好的自主探究、与人交流的习惯。

学生已经学习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知识, 已初步建立了模型, 但仅仅停留在对加的模型上, 没有减的意识。

此外, 学生学习乘法分配律没有可以迁移和类比的对象, 因此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很陌生, 对学习乘法分配律的意义还是不清楚的。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画图、想象、归纳、概括等方式, 从乘法的意义深刻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涵。

2.经历建构乘法分配律加减模型的探索过程, 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3.让学生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体验乘法分配律的价值, 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点能从乘法的意义上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抽象、归纳、概括建构乘法分配律模型。

教学过程一、解决实际问题, 感知乘法分配律 1. 看图想算式学校要购买夏季校服, 我们四(1)班一共要多少元?①整理条件和问题。

(1)你能说说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吗?怎样解答?(2)你能想到几种算法?②学生列式, 回答、板书。

方法一: 45×42+30×42 方法二: (45+30)×42 ③交流算式的意义。

(1)方法一的算式谁看明白了?方法二呢?④计算, 小组内核对。

(1)同桌两人各选一道算式, 算出结果后对比, 你发现了什么? ⑤观察、分析算式的特点。

(1)你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等式的意思吗?(2)它们之间有哪些相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⑥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乘法分配律》人教版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乘法分配律》人教版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乘法分配律》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在乘法分配律这一部分,主要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乘法分配律的知识点。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运算规则,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但在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理解题意和运用知识点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理解情况,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乘法分配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理解。

2.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案例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分配律,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白板等。

3.准备学习小组分组,以便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分给4个小朋友,一共需要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黑板,呈现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公式,用具体的例子解释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如“a × (b + c) = a × b + a × c”。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计算一些简单的例子,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如“2 × (3 + 4)= ?”,“5 × (2 + 3) = ?”等。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乘法分配律的知识。

如“4 × (6 - 2) = ?”,“3 × (8 + 2) = ?”等。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例乘法分配律_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例乘法分配律_人教新课标

《乘法分派律》教教事例教课内容:四年级下册教科书P26 的例 7。

教材剖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互换律、联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易计算的基础长进行学习的。

乘法分派律是本单元的教课要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依照剖析题意、列式解答、叙述思路、察看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

但是乘法分派律又不是单调的乘法运算,还波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所以本节课不单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派律,更要让学生经历研究规律的过程,从而培育学生的剖析、推理、抽象、归纳的思想能力。

同时,学好乘法分派律是学生此后进行简易计算的前提和依照,对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有侧重要的作用。

在本节课的教课过程的设计上,我侧重从学生的生活实质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质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学情剖析: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乘法互换律、乘法联合律的基础长进行的。

乘法分派律和互换律、联合律对比,其构造特色是生分的,学生理解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我们要采纳多样化的教课方式及策略,巧设认知矛盾,激发学生激烈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指引学生在情境中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使学生在感知、猜想、考证、得出结论的丰富学程中,获取深刻感觉,生成新的经验。

丰富的感性资料、深入的体验与感悟,踊跃的研究与思虑,才能激起创建的火花,使规律的归纳总结瓜熟蒂落学情剖析。

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 :1.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派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分派律进行一些简易计算。

过程与方法 :1.经过研究乘法分派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研究规律的过程。

2.经历共同研究的过程,培育解决实质问题和数学沟通的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不停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和求知欲,侧重培育优秀的学习习惯。

一、创建情境,产生数学原型片段一:情境导入,生成问题师:我们学校要添置25 套桌椅,,每张桌子155 元,每把椅子 45 元,请你当当总务主任,算一下购买这些桌椅共需多少钱?谈谈你解决问题的思路。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例乘法分配律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例乘法分配律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例乘法分配律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教科书P26的例7。

教材剖析:本课是在先生曾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流律、结合律,并能初步运用这些定律停止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停止学习的。

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依照剖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绪、观察比拟、总结规律等层次停止的。

但是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触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先生学习的难点。

因此本节课不只使先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先生阅历探求规律的进程,进而培育先生的剖析、推理、笼统、概括的思想才干。

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先生当行停止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先生的计算才干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节课的教学进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先生的生活实践动身,把数学知识和实践生活秘密地联络起来,让先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学情剖析:本节课,是在先生掌握乘法交流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停止的。

乘法分配律和交流律、结合律相比,其结构特点是生疏的,先生了解掌握起来比拟困难,因此,我们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及战略,巧设认知抵触,激起先生剧烈的效果看法和求知欲,引导先生在情境中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使先生在感知、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丰厚学程中,取得深入感受,生成新的阅历。

丰厚的理性资料、深化的体验与感悟,积极的探求与思索,才干激起发明的火花,使规律的概括总结水到渠成学情剖析。

教学目的:知识与才干:1.在探求的进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分配律停止一些简便计算。

进程与方法:1.经过探求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求规律的进程。

2.阅历共同探求的进程,培育处置实践效果和数学交流的才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不时发生对数学的猎奇和求知欲,着重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气。

一、创设情境,发生数学原型片段一:情境导入,生成效果师:我们学校要添置25套桌椅,,每张桌子155元,每把椅子45元,请你当当总务主任,算一下购置这些桌椅共需多少钱?说说你处置效果的思绪。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乘法分配律 人教版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乘法分配律    人教版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乘法分配律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是数学中的基本运算定律之一,它描述了乘法在加法和减法运算中的分配特性。

具体来说,乘法分配律指的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运算顺序和符号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用于展示乘法分配律的定义、示例和应用。

2. 学生准备草稿纸、计算器和教科书。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2. 示例讲解:通过PPT课件展示乘法分配律的示例,让学生观察、分析并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3. 练习: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练习中的解题思路和心得。

5. 应用: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法分配律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定义。

2. 乘法分配律的示例和应用。

3. 练习题的解答过程和答案。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教科书上的相关练习题。

2. 提高练习:完成教师发放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应用题。

3. 拓展练习:完成教师提供的拓展练习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PPT课件、示例讲解、练习、小组讨论和应用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教师通过板书设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乘法分配律的内容。

《乘法分配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乘法分配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乘法分配律》年级:四年级下册科目:数学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 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质。

2. 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定义和性质。

2. 提问:乘法分配律是什么?二、新课内容1. 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 举例说明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3. 分析乘法分配律的性质。

三、课堂练习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讲解练习题的解题思路和答案。

四、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 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乘法分配律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举例、练习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重点关注的细节: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生容易混淆和掌握不好的地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乘法分配律的应用1. 解决实际问题乘法分配律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其中男生占60%,女生占40%。

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解:男生人数= 40 × 60% = 24人女生人数= 40 × 40% = 16人2. 简化计算乘法分配律可以用来简化计算,例如:计算(100 5)×3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教科书P26的例7。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

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的。

乘法分配律和交换律、结合律相比,其结构特点是生疏的,学生理解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我们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及策略,巧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使学生在感知、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丰富学程中,获得深刻感受,生成新的经验。

丰富的感性材料、深入的体验与感悟,积极的探究与思考,才能激起创造的火花,使规律的概括总结水到渠成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和求知欲,着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创设情境,产生数学原型
片段一:情境导入,生成问题
师:我们学校要添置25套桌椅,,每张桌子155元,每把椅子45元,请你当当总务主任,算一下购买这些桌椅共需多少钱?说说你解决问题的思路。

生:每套桌椅的单价╳数量=桌椅的总价
(155+45)×25=5000(元)
生:25张桌子总价+25把椅子的总价=桌椅的总价
155×25+145×25=5000(元)
师:这两个式子最后都求的是桌椅的总价,所以这两个式子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生:等号,上面两个式子可以写成:(155+45)×25=155×25+45×25
师:像这样的数学现象都成立吗?请你仿写几个,并分别算出答案,看是否能用“=”连接。

学生举例,教师分别板书:
30×(128+72)=30×128+30×72
(7+13)×8=7×8+13×8
(32+8)×10=32×10+8×10
师: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好多这样的算式都相等。

这样的数学现象是否都成立呢?都可以用“=”来连接呢?
片段二:趣说分配现象
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中,存在分配现象,其实在我们的说话中也存在着这样一种有趣的分配现象。

比如说:“我爱爸爸和妈妈。

”可以把它分成两句来说:“我爱爸爸,我也爱妈妈。

”照这样“我爱吃苹果和西瓜”可以怎样说?“我爱吃苹果,我也爱吃西瓜。

”当然,也可以反过来,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来表述。

“我爱唱歌,我也爱跳舞。

”可以这样说“我爱唱歌和跳舞。

”今天中午我吃了米饭、青菜和鱼可以怎样说?是不是挺有趣的?
我放弃书本的例题,整合教材,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创设了帮学校购置桌椅的问题情境,学生根据不同的解题思路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列出算式,并且能够轻
而易举地得出两式相等,然后请学生观察这个等式两边的运算顺序,使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再让学生“观察这个等式左右两边的不同之处”,再次感知“乘法分配律”,为后来“乘法分配律”的探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当学生对“乘法分配律”已有了自己的一点点感知,我马上要求学生模仿等式,自己再写几个类似的等式,学生在模仿中,形成比较“模糊”的认识。

但模仿学习,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识容易遗忘,而且不能灵活应用,于是我再让学生质疑这样的等式是否成立,你能举一个反例吗?学生通过质疑发现这种规律一定存在。

学生的思维一直是活跃着的,这个过程是教会学生学习与掌握探索方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而且使学生巩固了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最后再通过趣说分配现象又进一步加深了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并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有趣的,我们的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让学生理解这个定律,但最难的还是应用,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极容易混淆。

在此教学的练习当中要加强多种题型的练习让学生对乘法分配律不仅知其形,而且理解并灵活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