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
环境规划学期考试复习材料.doc

环境规划学期考试复习材料环境规划是(a)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补充作用。
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经济区划,土地规划,城市总体规划。
(二)环境规划是在保护人类健康的前提下,在发展国民经济政策的指导下进行的。
美国、日本、俄罗斯和英国。
以下哪一项不是污染遏制指数(C)污染物排放b 绿化状况C污染控制投资d污染物净化能力4。
以下哪一项不是循环经济理论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起补充作用。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经济区划,国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
环境预测的主要依据是(d) a .环境质量状况评估b .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的年度发展目标c .城市发展计划d .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7。
环境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什么?a环境质量指数b经济指数c社会指数d生态指数8。
(四)水环境容量的大小与以下哪一项无关。
a水体特征b水质目标c污染物特征d环境风险9。
(一)年度环境保护计划何时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
1992年B 1993年C 1994年D 1995年10.根据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环境规划的类型不包括经济约束型、协调型、连续型、环境约束型和环境约束型1、(b)增加或充分利用水体污染物承载能力的方法不包括以下哪一项:人工复氧b污水稀释c污水调节d河流流量控制12.(二)下列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是错误的,因为甲具有一般发展规划目标的一般性——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乙经济区划丙国土规划丁城市总体规划2。
环境规划是在保护人类健康的前提下,在发展国民经济的政策指导下进行的。
美国、日本、俄罗斯和英国。
以下哪一项不是污染遏制指数(C)污染物排放b绿化状况C污染控制投资d污染物净化能力4。
以下哪一项不是循环经济理论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起补充作用。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经济区划,国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
环境预测的主要依据是(d) a .环境质量状况评估b .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的年度发展目标c .城市发展计划d .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7。
环境规划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1.环境规划的概念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环境规划的功能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行为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3、环境规划的类型1.按规划期划分a.长远环境规划(>10年)b.中期环境规划(5-10年)c.年度环境保护计划2.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a.经济制约型b.协调型c.环境制约型3.按环境要素划分a.大气污染控制规划b.水污染控制规划c.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d.噪声污染控制规划4.按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a.国家、省(区)、部门、县区、农村、自然保护区、城市、重点污染源(企业)等5.按性质划分a.生态规划b.污染综合防治规划c.专题规划(如自然保护区规划)d.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第二章1、环境容量(environmental capacity)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受危害的前提下,某一地区的某一环境要素中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基本环境容量(绝对容量)某一环境所能容纳某种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环境标准值-环境背景值变动环境容量(年容量)某一环境在污染物的积累浓度不超过环境标准规定的最大容许值的情况下,每年所能容纳的某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年净化率×绝对容量例如,某地土壤中镉的背景值为0.1ppm,农田土壤标准规定的镉的最大容许值为1ppm,农田对镉的年净化率为20%。
该地土壤镉的绝对容量则为0.9ppm,年容量为0.18ppm2、环境承载力(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阈值。
环境规划复习.doc

一,环境污染有害物质或是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迁移,扩散,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其中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或因子称环境污染物。
二,环境干扰人类活动所排出的能量进入环境,达到一定的程度,长生对人类不良影响的现象,就是环境干扰。
区别:环境干扰的治理很快,只要停止排出能量,干扰就会立即消失。
相反环境污染形成和治理过程都较漫长。
三,环境问题发展的特征1.全球性2.两极性3.长期性4.复杂性5.解决的一致性四,环境规划的概念(必考)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与空间的合理安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行环境目标管理的基本依据, 是规划管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做出的具体规定,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保护方案,其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
五,环境规划基本原则(必考)1以生态理论和经济规律为依据,正确处理建设与保护的辩证关系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原则3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4实事求是,恰当的确定目标要求5坚持以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6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7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六,环境规划的类型(1)按规划的层次划分:区域宏观环境规划、区域专项环境规划以及宏观环境规划。
(2)按照环境组成要素规划: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3)按环境与经济辩证关系划分按性质规划:经济制约型规划、协调型的环境规划以及制约型的环境规划七,环境规划的作用(必考,4分)(1)环境规划是试试环境保护策略的重要手段。
(2)环境规划是协调经济社会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3)环境规划是各级政府和保护部门,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有效管理的基本依据。
(4)环境规划是改善环境质量,防止生态破坏的重要措施。
环境规划学复习资料

1、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2、环境规划内涵:其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和主观随意性而实施的科学决策活动。
3、环境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作用(一)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三)合理分配排污消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四)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五)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地位:环境规划担负着从整体和战略层次上的统筹规划、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的任务,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环境规划的类型(1)按规划期划分包括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以及年度环境保护计划(2)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包括经济制约型、协调型和环境制约型(3)按环境要素划分包括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规划和噪声污染控制规划(4)按照行政区划分划分和管理层次包括国家环境规划、省(市)区划分和管理层次划分包括国家环境规划、省(市)区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市(县)环境规划、农村环境规划、自然保护区环境规划、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重点污染源(企业)污染防治规划(5)按性质划分包括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专题规划(如自然保护区)和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等。
5、环境容量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或一个生态系统在维持生命机体的再生能力、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的前提下承受有机数量的限度。
6、环境承载力是某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阈值。
作用:环境系统具有依靠能流、物流和负熵流来维持自身的稳态,有限地抵抗人类系统的干扰并重新调整自组织形式的能力。
指标体系:1、资源供给指标,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环境规划》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规划》考试复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规划P1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2.目标纲要法P23将资源,重大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使之成为综合发展的纲要。
既能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生成果发展生产,又维持生态平衡,保证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3.可持续发展P1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这一永续利用、持续发展的思想。
4.环境预审制度P35根据国家的环境保护产业政策、行业政策、技术政策、规划布局和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在项目立项阶段进行审批的一项政策法规型管理制度。
二.填空题1.环境规划的任务是解决和协调国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以期科学的规划(或调整)经济发展的规模和结构,恢复和协调各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促使人类生态系统向更高级、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P112.按规划期划分,可以把环境规划分为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P143.按环境要素划分,可以把环境规划分为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等。
P154.我国环境管理的“老三项”制度是、、。
5.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P56.环境规划的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P2三.判断题1.环境规划的目的是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减少污染,防治资源破坏,从而保护环境(√)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是鼓励经济增长,但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3.长远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是5-10年。
(×)长远10年,中期5-10 P144.1979年9月,五届人大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课程代码272331)一、选择题1.宏观环境管理的实施主体并对区域环境质量负责的是(B)。
A.环保部门B.地方政府C.行业主管部门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是考核(D)。
A.国家B国务院 C.环保局 D.市政府3.一般说来,三种生产的共同界面是(B)=A.自然资源B.废弃物C.商品D.环境质量4.环境管理对象是(D)。
A.自然要素B.社会关系C.企业D.人类的社会行为5.首创“三同时"制度的国家是(D)。
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中国6.依据国家环境法律规定落实地方政府环境责任的行政管理制度是(A) oA.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B.污染限期治理C.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D.污染强制淘汰制度7.下面哪一项不是ISO 14000的审核准则?(D)。
A.ISO14001标准B.适用于组织的环境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C.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D.国家环保法律法规8.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源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C) oA.缓冲区B.实验区C.核心区D.外围保护地带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分为(C) oA.3级B.4级C.5级D.6级10.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分环境规划的类型不包括(C)。
A.经济制约型B.协调型C.持续型D.环境制约型11.环境规划按时间分可分为短期、中期、长期,其中中期的年度范围为(B) oA.3-5 年B.5-10 年C.10-15 年D.15-20 年12.处理解决多阶段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方法为(B)。
A非线性规划 B.动态规划 C.线性规划 D.多目标规划13.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的对象是(C)。
A.环境污染B.原生环境问题C.次生环境问题D.生态破坏14. 一般说来, 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C)。
A.自然资源B.废弃物C.商品D.环境质量15.一般说来, 人口生产和物资生产之间的界面是(B) oA.自然资源B.环境质量C.商品D.废弃物16,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B)。
《环境规划学》期末复习资料

《环境规划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环境规划: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长远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为10年以上,中期环境规划为5-10年,五年环境规划也是各种环境规划的核心。
3、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为:①经济制约型--环境保护服从经济发展的需要---先污染后治理。
②协调型--反映了促使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以提出经济和环境目标为出发点,以实现这一双重目标为终点。
③环境制约型--经济发展受环境保护的制约。
按环境要素划分:①大气污染控制规划②水污染控制规划③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规划④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4、污染物削减和环境治理是目前我国环境规划设定的主要任务目标。
第二章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掌握:1、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环境承载量: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承受的人类系统的作用量。
2、指标体系:①资源供给指标②社会影响指标③污染容量指标指标体系与环境规划的关系:通过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可以得到某一区域的环境承载量和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可以被应用于环境规划,并作为其理论基础之一,成为从环境保护方面规划未来人类行为的一项依据。
3、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应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群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别的国家的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实施:①以自然资源永续利用为前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对于可再生资源,要求人类在进行资源开发时,必须在后续时段中,使资源的数量至少达到目前的水平;而不可再生资源,要求人类在逐渐消耗尽现有资源之前,必须找到能够替代的新资源。
环境规划复习资料1.doc

环境规划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环境规划的含义:坏境规划是指为使坏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一经济一环境〃作为i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対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吋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二、环境规划的内涵:1、环境规划研究对象是“社会一经济一环境〃这一大的复合生态系统,它可能指整个国家,也可能指一个区域(城市、省区、流域)。
2、环境规划任务在于使该系统协调发展,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谋求系统最佳发展。
3、环境规划依据社会经济原理、牛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对持续发展理论,充分体现这一学科的交叉性、边缘性。
4、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合理安排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
其屮既包括对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提出符合环境保护需要的约束要求,还包括对坏境的保护和建设作岀的安排和部署5、环境规划是在一定条件下优化,它必须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三、环境规划的作用:(1)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3)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朿排污者的行为;(4)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5)实行环境管理日标的基本依据;四、环境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了解)(一)环境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1)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体系的重耍组成部分,是一个多层次、多时段的有关环境方血的专项规划的总称。
因此,环境规划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步编制,并纳入其中。
(2)环境规划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
环境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是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
(二)环境规划与经济区划(1)经济区划工作既为编制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长期计划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 也为开展区域环境规划打下良好基础。
(2)环境规划是进行经济区战略布局和划分的补充和完善,利于经济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利于经济区原料基地、牛产基地合理安排和建设,利丁•经济区形成工业牛产链,利于资源优势、经济优势的发挥和形成,促进经济区域内经济社会、环境I办调可持续发展。
环境规划学期末复习题库

环境规划学期末复习题库环境规划学期末复习题库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规划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
环境规划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策略来管理和保护环境资源,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环境规划学科中,有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理论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和掌握。
以下是一些环境规划学期末复习题,希望能帮助大家回顾和巩固相关知识。
1. 什么是环境规划?它的核心目标是什么?环境规划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策略来管理和保护环境资源,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其核心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即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未来世代的需求。
2. 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可持续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公众参与原则、预防原则和合理利用原则。
可持续性原则强调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未来世代的需求;综合性原则强调综合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因素;公众参与原则强调社会公众在决策过程中的参与;预防原则强调事前预防和控制环境问题;合理利用原则强调合理利用和保护环境资源。
3. 环境影响评价是什么?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政策、项目等进行环境影响的预测和评估。
其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描述、环境影响的预测和评估、环境影响的监测和管理措施。
4. 请简要介绍一下城市绿地规划的重要性。
城市绿地规划是城市环境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绿地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调节气温、保持水源、防治水土流失等,同时也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促进身心健康。
5. 请简要介绍一下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和特点。
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包括生态原则、可持续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公众参与原则。
生态城市规划的特点是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追求资源的高效利用,倡导低碳、循环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提倡可持续交通和绿色建筑,强调社会公众在决策过程中的参与。
6. 请简要介绍一下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环境规划复习重点

环境规划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环境规划的定义(名词解释):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2.环境规划的实施主要以为主导。
3.实质:一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的科学决策活动。
4.环境规划的内涵(简答题)环境规划的对象是:“”复合生态系统(必考)环境规划的任务(目的)是使该系统协调发展,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谋求系统最佳发展。
环境规划的依据是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是预先合理安排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
环境规划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作出的综合优化,它必须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全国性环境规划要有全国宏观综合考虑5.环境规划的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复合生态系统的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以的投资获取的环境效益实现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6.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7.环境规划的类型:按时间分:(必考)长远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为10年以上,中期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为5-10年,5年环境规划一般称五年计划。
五年环境计划便于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同步,并纳入其中;年度环境保护计划实际上是五年计划的年度安排,它是五年计划的分年度实施的具体。
按环境要素划分: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必考):环境保护服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经济发展服从环境保护的需要按性质划分8.例题: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环境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内涵:其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和主观随意性而实施的科学决策活动。
第二章: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1.环境系统: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由丰富多样、层次不一的元素组成,形成极其复杂的结构,并能不断依靠和的输入、输出维持自身稳态运动的开放系统。
环境规划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

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环境规划的定位:1.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环境”这一大复合生态系统。
2.任务在于使该系统协调发展。
3.依据社会经济原理、牛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4. 主要内容是预先合理安排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
5.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6.全国性环境规划要有全国宏观综合考虑,明确全国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和环境保护目标; 而国家性环境规划则应具有国家级的法律效力,能够协调各行政区域、各部门在环境保护中存在的冲突问题,且实现资金管理的国家统筹规划。
环境规划的功能:1•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
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3.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
4.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5.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信息密集、政策性强环境规划的原则:①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利环境建设同步原则②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③遵循牛态规律,合理利用坏境资源原则④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⑤系统原则⑥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⑦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环境规划的类型:1 •按规划期划分①长远:10年以上②中期:5-10年(最常见是五年规划,便于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同步、纳入。
)③短期:年度环境规划-一五年规划的年底安排,可以对五年规划进行修正和补充。
***五年规划是环境规划的核心2•①长远规划:制定长远坏境目标和战略措施,宏观,不具体②年度坏境规划:具体,不全面3.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划分(1)经济制约型⑵协调型⑶环境制约型4•按环境要素划分: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5.按性质划分(1)生态规划(2)污染综合防治规划(3)自然保护区规划(4)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1•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现状调查。
环境规划期末复习

环境规划期末复习一、填空1.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p8)2.环境管理的内容从环境管理的范围划分:资源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管理。
从环境管理的性质划分:环境规划与计划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技术管理。
(p9,maybe)3.我国的环境管理体制是由中央集中领导、环保部门统一协调、各职能机构各负其责的综合管理体制。
(p48)4.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是八项制度之首,是整个管理制度的核心;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环境保护税收、限期治理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是新时期环境管理的主体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和环境保护税收是构成我国环境管理的根基。
(p82)5.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保护优先原则,预防为主原则、综合治理原则,损害担责原则,公众参与原则。
(p84-86)6.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包括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胁迫指数、污染负荷指数5个分指数,和1个环境限制指数。
(p154)7.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范围: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或脆弱区、禁止开发区、其他。
(p167)8.当前基于末端控制的环境管理方法主要是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
(p176)9.我国目前的总量控制主要采用目标总量控制,同时辅以部分的容量总量控制。
(p179)10.产品环境标志类型:批准印记型、自我声明型、单项性能认证型。
(p188)11.行政管理方法在环境管理政策领域中一直都是传统的、占主导地位的环境管理方法。
(p205)12.生命周期评价的技术程序包括目标与范围的确定、清单分析、影响评价、结果解释4个阶段。
(p208)13.ISO14000管理体系可以分为5个阶段:项目准备、体系建立、体系实施(试运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内审)、管理评审。
(p221)二、简答1.环境管理的手段(p10-11)(1)行政手段(环境标准、环境政策)(2)法律手段(法律、法规、规章)(3)经济手段(收费、信贷、补贴、押金、保险)(4)宣传教育手段(影视、书刊、课程、科普)(5)科学技术手段(管理方法、环境技术推广)2.环境规划的内容(p13)(1)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代表性、真实性)(2)环境预测(环境容量)(3)环境区划与功能分区(环境承载力)(4)环境目标(合理性和可实施性)(5)环境规划设计(环境规划的关键)(6)规划方案优选(7)实施环境规划的支持与保证(组织、管理、技术与资金支持措施)3.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p13,详见作业)(1)规划职能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2)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共同核心(3)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4.环境管理系统信息系统的设计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可行性研究、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与评价。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复习大纲word参考模板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复习大纲1、P19 1、2、4、5、92、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目的和任务?3、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P20-234、P39 4、8 、105、P 69 2、 96、数据特征P70-717、几种误差的基本概念8、P105 1、39、P122、1、2、310、人口的预测(书上的公式还有课堂上含有机械增长率的公式)11、生活污水产生量的预测、生活垃圾产生量的预测12、环境功能区划P117-119(补课)13、水功能区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P12514、地面水中环境容量的核算(补课)15、城市大气污染控制规划及大气.环境容量计算P141-144(补课)16、声环境预测(补课)噪声污染控制规划P14917、固体废物管理规划P14618、生态环境规划的内容与方法19、P187 120、基于污染预防思想的环境管理模式P18121、清洁生产22、循环经济,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循环经济及其“3R原则”答: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简称,其主要有三大原则为“减量化(reducing)、再利用化(reusing)、资源化(recycling)”即为“3R原则”。
23、建设项目环境管理P21824、生态城市25、生态产业园2003年12月我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把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生态工业园区定义为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
它通过物流或能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向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一家T:厂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或能源,模拟自然系统,在产业系统中建立“生产者一消费者一分解者”的循环途径。
P5725、产品环境标志概述、产品标志的类型及制度P21426、影响水环境容量的主要要素:水域特性:是确定水环境容量的基础。
环境规划期末考试复习题

环境规划一、名词解释1、环境功能区划:是环境实现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
它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下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合理划分。
P882、土地利用:是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按一定的经济、社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生物、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的长期性或周期性的经营管理和治理改造活动。
P2373、A-P值法:p217,指用A值法计算控制区域中允许排放总量,用修正的P值法分配到每个污染源的一种方法。
在A值法中只规定了各区域总允许排放量而无法确定每个源的允许排放量。
而P值法则可以对固定的某个烟筒控制其排放总量,但无法对区域内烟筒个数加以限制,即无法限制区域排放总量。
若将二者结合起来,则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4、复合生态系统:当今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自然是一个复合大系统的整体。
社会是经济的上层建筑;经济是社会的基础,又是社会联系自然的中介;自然则是整个社会、经济的基础,是整个复合复合生态系统的基础。
以人的活动为主体的系统,如农村、城市及区域,实质上是一个由人的活动的社会属性以及自然过程的相互关系构成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P47水污染控制系统:p163,是由污染物的产生、处理、传输以及在水体中迁移转化等各种过程和影响因素所组成的系统。
广义上讲,它涉及人类的资源大气环境规划:是为了平衡和协调某一区域的大气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以期达到大气环境系统功能的最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大气环境系统组成部分的功能。
P202能流分析:p206,是分析大气环境规划基本方法之一,其主要针对能源的输入、转换、分配、使用的全过程系统分析,以剖析大气污染物的产生、治理、排放规律,找出主要环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能源消费弹性指数:规划期内平均能耗量增长速度与平均解决增长速度之间的对比关系。
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土地受到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或人为、自然综合因素的干扰、破坏而改变土地原有的内部结构、理化性状,土地环境日趋恶劣,逐步减少或失去该土地原先所具有的综合生产潜力的演替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环境规划的定位:1.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环境”这一大复合生态系统。
2.任务在于使该系统协调发展。
3.依据社会经济原理、牛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4. 主要内容是预先合理安排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
5.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6.全国性环境规划要有全国宏观综合考虑,明确全国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和环境保护目标; 而国家性环境规划则应具有国家级的法律效力,能够协调各行政区域、各部门在环境保护中存在的冲突问题,且实现资金管理的国家统筹规划。
环境规划的功能:1•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
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3.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
4.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5.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信息密集、政策性强环境规划的原则:①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利环境建设同步原则②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③遵循牛态规律,合理利用坏境资源原则④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⑤系统原则⑥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⑦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环境规划的类型:1 •按规划期划分①长远:10年以上②中期:5-10年(最常见是五年规划,便于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同步、纳入。
)③短期:年度环境规划-一五年规划的年底安排,可以对五年规划进行修正和补充。
***五年规划是环境规划的核心2•①长远规划:制定长远坏境目标和战略措施,宏观,不具体②年度坏境规划:具体,不全面3.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划分(1)经济制约型⑵协调型⑶环境制约型4•按环境要素划分: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5.按性质划分(1)生态规划(2)污染综合防治规划(3)自然保护区规划(4)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1•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现状调查。
2.规划方案的设计和优化。
3.环境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的确定。
4.规划实施计划设定。
5.规划实施与管理。
6.规划实施反馈。
(1.前期环境保护工作评估2.环境调查和评价3.环境模拟与预测4.环境目标和指标的确定5.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6.重点工程和融资渠道7.保障措施)环境规划的协调和衔接战略:1•环境总体规划与要素规划。
2•国家环境规划与区域、地方环境规划。
3.环境规划与其他部门规划。
4.时间尺度衔接过度问题。
环境规划的导向性和调控性:1. i标约束性转变。
2.经济导向性转变。
3.空间调控性转变。
是一个复杂的反映了环境净化能力的量,是从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提出的,环境容量:其数值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
环境承载力:是环境系统功能的外在表现,即环境系统具有依靠能流、物流和负爛流来维持自身的稳态,有限地抵抗人类系统的干扰并重新调整自组织形式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连续性-一人类社会生活的连续,经济发展的连续(关键是不能超越环境承载力)稳定性-一生活的稳定、环境的稳定;多样性一物种多样性(生态平衡、自然资源利用);均衡性一-各地区均衡发展(当代人间的公平);独立性-一个体发展的独立性(因地制宜,保持活力)更新性-一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自然三大系统是一个整体,是个复合生态系统。
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自然系统是基础(物质基础);经济系统是条件(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的必要条件);社会系统是冃标(稳定、优质的生活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三者紧密相关,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只有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才能使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最优化。
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①生产:生物生产、经济再生产;②生活:为人提供方便、舒适的居住环境;③还原:(还原自净)自然资源(可再生)永续利用,污染物自净;④信息传递:(不仅指营养、化学、物理、行为信息),利用信息为人类服务,利用信息调控生态系统功能. 复合生态系统的特点(1)人工性;(2)脆弱性;(3)可塑性;(4)高产性;(5)地带性;(6)综合性复合生态系统的内部矛盾(1)人类生活对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的相对稳定性的要求与当前自然生态坏境急剧变化的矛盾(2)人类改变自然环境改变的快速性与自然环境恢复和调节的缓慢性之间的矛盾(3)资源有限而人类需求无限;(4)地球体积、物质有限而人口增长无限;复合生态系统:亦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是由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自然条件共同组合而成的生态功能统一体。
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有自然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复合生态系统对环境规划的指导作用:1.全局着手:将着眼点放在探求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具体途径上,遵循复合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
2.因地制宜:自然环境的结构、特点不同,人类利用自然发展生产的方向、方式和程度亦有明显的差异。
3•符合实际:环境规划必须考虑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及发展速度。
环境规划目标是对规划对象在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目标制定原则: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社会上满意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⑴具有一般发展规划目标的共性一具体(时、空)、客观、可计量(2)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
平衡屮可能出现3种情况:①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投入两方面口标都可以达到-一协调型环境规划②环保受经济的制约,为确保经济的发展必须降低环境目标-一经济制约型③确保环境目标,限制经济发展或调整工业布局、产业结构一-环境制约型⑶保证目标的可实时性⑷保证目标的先进性环境规划目标的类型(1)按管理层次分①宏观冃标一-总体要求②详细冃标-一针对各环境要素、各功能区的具体规定。
(2)按规划内容分①环境质量目标:反映大气、水、噪声、生态环境质量要求的目标。
②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允许排放量、污染物削减目标。
(3)按规划冃的分①环境污染控制冃标:污染源控制冃标、环境污染控制冃标②生态保护目标: 生态保护目标和建设目标③环境管理目标:(环境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需要环境管理).•包括环境保护的组织、协调、监督、宣传、教育等目标(4)按规划时间分①短期(年度):具体、定量、准确②中期(5-10):定量+定性③长期(>10): 宏观,多定性---中短期目标的制定依据(5)按空间范围划分①按空间范围划分为国家、省区、县市②也有跨行政区的对特定的森林、草原、流域、海域和山区的环境规划目标一-区域环境规划确定环境规划目标的原则⑴以规划区环境特征、性质和功能为基础⑵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依据一一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3)应当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规划目标应高于人们生活对坏境质量的要求-一时效性;规划0标应高于生产对环境质量的要求(4)应满足现有技术经济条件规划冃标应符合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5)能作时空分解和定量化:尽量定量化,冃标应能时空分解-一方便管理、监督、检查和执行。
环境特征性质:环境质量现状\环境容量决定污染排放目标环境功能:根据环境功能决定环境质量冃标确定环境规划目标常用的方式①定量确定一-尽量定量化②定性确定一-难以定量化和无明确数量化的要求时一-常用于中长期规划-一方便表述③半定量确定一-介于定量定性Z间,如:二类水质标准,达标率,运转率环境规划指标体系是指进行环境规划定量或半定量研究时所必需的数据指标总体环境调查与环境信息采集:1•信息情报收集的内容与来源。
2•信息情报采集的方法。
3.信息情报的收集和使用注意事项。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是以签订责任书的形式,从各级领导的职责范围出发,具体规定出他们在任期内的环境保护冃标和任务这一基本职责,从而理顺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关系,使改善环境质量的规划目标和任务得到层层落实。
实施环境规划应完成的功能:1.完成综合机能。
2•完成诱导机能。
3.完成科学的、合理的机制。
4.完成调整环境的机能。
5.完成确保实行机能。
实施环境规划的形式分为:1.综合型。
2•指导方针型。
3•公害防治规划型及特定项冃实施规划型环境评价是指根据确定的目标來测定系统的属性,并将这种属性变为可量化的价值或者主观效用的行为。
评价指标的选择:1•科学性和简便性原则。
2.重要性原则。
3.层次性原则。
4•可行性原则环境评价屮确定评价准则的基础是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原则①整体性一-完整、全面一-反映整个复合生态系统和环境规划全过程②科学性---正确选择、制订③规范性-一为指标精确性和可比性---对各种指标进行分类和规范化处理。
④可行性-一有用、能用⑤适应性-一考虑实际(环境统计)条件和工作量, 戒多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1)环境质量指标(2)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3)环境规划措施和管理指标(4)相关性指标一一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
环境预测:根据己掌握的资料,对未来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质量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
预测的类型(1)警告型预测(趋势预测)(2)口标导向预测(理想型)(3)规划协调型预测(对策型)环境功能区划的目的①合理布局(环境功能区的合理布局、配合社会经济功能区的合理布局);②具体确定环境口标;③便于口标的管理和执行;环境功能区划分的依据⑴保证功能与规划相匹配⑵依据自然条件划分功能区⑶依据环境的开发利用潜力划分功能区(4)依据社会经济的现状、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划分功能区(5)依据行政辖区划分功能区(6)依据环境保护的重点和特点划分功能区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根据确定的坏境目标和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污染防治和自然保护的措施和对策。
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原则①善用信息,紧指冃标②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根本途经③遵循国家或地区有关的政策法规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过程A分析调查评价结果B分析预测结果C列出环境规划总目标和各项分目标D制定环境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E制定环境规划的措施和对策环境规划的措施和对策①污染综合防治措施;②口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措施;③生产布局调整措施;环境规划方案优化目的:a.能达到环境目标;b、经济上合理;c、技术上先进;内涵:对多个不同的规划草案进行分析比较,选出几个满足上述三方面要求的比较好的方案。
方案优化的步骤:A分析评价现存和潜在的环境问题;B经济、环境、社会、生态效益分析;C选出最佳总体方案;D预测方案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E概算投资总和、方向、重点、构成,评价投资效益。
环境规划方案决策影响机制(1)决策风险的影响(2)决策时效的影响(3)社会成本核算的影响(4)决策机会的影响规划方案决策系统的运行模式①单一的经验型规划决策机制——管理者凭经验决策②综合的知识型规划决策机制——依靠专家群进行决策③系统的智能型规划决策机制——运用软件支持系统辅助决策行环境保护目标管理环境规划实施的基本措施㈠采取协调和审议措施⑴规划部门内部的协调的调整(2)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调整(投资、实施、政策制定等部门)(3)与周围临近地区的协调调整(4)与国家机关协调调整㈡组织管理方面的措施(1)制定资源利用开发标准:(2)统计报表制度:(3)依法控制保证规划的实施;环境规划实施的动态追踪(1)环境规划内容具有动态性,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需要及时掌握,必要时进行规划的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