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含答案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一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含答案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一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含答案导学案)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结合干洁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图,说出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培养读图和信息提取能力。

2.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3.依据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运用对比方法,说明大气三个分层及其特点,培养比较能力。【教材初探】

一、大气的组成

1.阅读下图及教材第28~29页,了解大气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1)思考图中数码各代表干洁空气的哪一种成分。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⑤其他气体。

(2)完成下列表格,理解大气各主要成分的作用。

(2)比较近地面大气和干洁空气的区别。

2.阅读教材第29页案例“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与人类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过去80万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_________。

(2)近30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长迅速,结合下面图示,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其原因。

(3)人类活动排放的_________ 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____________。

3.阅读教材第30页“活动”,了解大气含氧量减少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1)结合非洲地形图,总结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的地形特点。

(2)材料中列举的我国的五个高原训练基地,是否都在高原训练的最佳高度范围?

(3)上述两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阅读教材第31~33页,知道大气分层及其依据,比较三个分层的不同特点。

(1)分层依据:根据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大气自下而上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和高层大气。

(2)三个大气分层的比较。

【迁移应用】

1.200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空气的主要成分。下图是他的实验设备。他把少量汞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12天,发现部分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空气体积减小了1/5左右。那么,减少的这一部分空气应为_________ 。

2.下面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示意图,①②所代表的大气主要成分分别是_________ 、_________ 。

3.2018年4月2日8时15分左右,我国天宫一号再次坠入大气层,在大气层中化成了流星雨,最终坠毁在了太平洋里,绝大部分器件在再次进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

(1)天宫一号运行时,主要处于大气的哪一层次?

(2)月球上会不会出现“流星雨”现象?为什么?

(3)为什么天宫一号在运行时安然无恙,而在坠落到太平洋里的过程中被烧蚀销毁?

4.一架在对流层顶部飞行的飞机,突然遇到了强对流天气,请你为飞机驾驶员指出最安全的做法。

【课堂练习】

1.读干洁空气组成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所代表的大气成分分别是A_________,B_________。

(2)在其他气体中,能吸收太阳紫外线的是_________,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_________。

(3)低层大气成分除干洁空气之外,还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二者是成云致雨的条件。

2.读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25千米以下)表,回答有关问题。

(1)干洁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_。

(2)人类活动燃烧_________ 、_________等矿物燃料,致使干洁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_________;由于制冷工业的发展,释放到大气中的氟氯烃化合物增加,对臭氧产生强烈的_________作用,致使干洁空气中臭氧的含量减少。

(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在干洁空气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氧气

B.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C.与成云致雨密切相关的是氮气

D.目前在大气成分中含量在减少的是二氧化碳

(4)下列关于干洁空气中各组成成分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氧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B.臭氧能够大量吸收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

C.氮气对人类和生物是有害的

D.二氧化碳对地球有保温作用

3.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回答(1)~(2)题。

(1)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伤害的物质主要存在于()

A.对流层

B.平流层

C.电离层

D.高层大气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对流运动显著

B.①层集中了大气圈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杂质

C.②层存在一个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D.③层有利于高空飞行,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4.气球作为一种简易、实用的探空工具,已被广泛使用。读图,回答(1)~(2)题。

(1)同样体积、重量的气球在不同地区进行释放,升空最快的是

()

A.赤道附近地区

B.中纬度地区

C.高纬度地区

D.极地地区

(2)假设探空气球从地面飞升至100km,则其记录的随高度增加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A.一直递减

B.一直递增

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答案:

【教材初探】

一.

1.(1)氮气氧气氩气二氧化碳

(2)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

光合作用保温紫外线

天气温度凝结核

(3)干洁空气是低层大气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部分。

2.(1)相对平缓

(2)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增加,基本上都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是毁林)

(3)污染物大气污染

3.(1)地形以高原为主,海拔在1000~2000米。

(2)是,均在1800~2400米。

(3)适当的缺氧环境可以激发运动员的运动潜力。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1)对流层平流层

2. 降低对流

升高平流臭氧层

下降上升电离层

【迁移应用】

1.氧气

2.二氧化碳氧气

3.(1)高层大气。

(2)不会,因为月球上没有大气层。

(3)高层大气空气稀薄,天宫一号与空气分子摩擦产生的热量稀少;但是在返回地球过程中,经过厚厚的地球

大气层,高速飞行的天宫一号与大气摩擦,产生巨大的热量将绝大部分器件烧毁。

4.驾驶员要迅速将飞机拉升抬高到平流层。

【课堂练习】

1.(1)氮气氧气

(2)臭氧二氧化碳

(3)水汽杂质必要

2.(1)氮气

(2)煤石油不断增长破坏

(3) B(4)C

3.(1)B(2)B

4.(1)A(2)D

大气的成分与垂直分层知识点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 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低层大气主要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三部分组成的。低 组成成分在地理环境中作用 干 洁 空 气 氮含量78%、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氧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CO2光合作用的原料、“温室效应” O3吸收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水汽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影响气温 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凝结核) 注意: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已导致大气成分和含量的变化。例如,人类活动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尽管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成分的变化缓慢的,但已直接构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并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环境,而且对社会经济各个方面都具有潜在的重大影响。 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是不均匀的,人们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的垂直变化,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1)对流层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整个大气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杂质都集中在这一层。是大气中最活跃、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层。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对流层有以下特点: 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因为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因此离地面越高,气温越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 ②对流运动显著。该层上部冷下部热,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对流层即因此得名。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面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高度高,可达17~18千米;中纬地区对流层高度为10-12千米;高纬度地面受热少,对流微弱,对流层高度仅8~9千米,平均高度为12KM。同一地区,夏季高于冬季。

最新整理高一地理高一地理必修一全册学案及答案.docx

最新整理高一地理教案高一地理必修一全册学案及 答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课前预习: 1、列举出不同类型的天体。 2、请说出一个天体系统必备的条件有哪些? 3、光年是的单位,1光年约为。 4、用图示的方法描述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 5、八大行星共同的运动特征是、、。 6、请将八大行星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 7、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有哪些? 课堂探究: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具有哪些特点?并说明理由(依据)。 2、在教材P3图1.2和教材P4图1.4中找到地球,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运用提供的材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 4、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存在生命所必须的条件地球上具备这些条件的原因 知识结构:(用框图的方式描述本节的知识结构) 请将下列表述填在框图中 ①物质属性②运动、有序③天体④天体系统及其级别⑤在不同级别天体系统中的位置⑥在太阳系中的位置⑦地球与其他行星运动特征的比较⑧地球与其他

行星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的比较⑨安全的宇宙环境⑩自身条件:温度、大气、液态水 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天体及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天体形态多样,是物质的,但天体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B、总星系是人类所知的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所以总星系即为宇宙 C、太阳系是比银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 D、只有相邻的天体可以构成一个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层次,按由低到高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B、银河系、太阳系、行星系、地月系 C、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D、地月系、恒星系、银河系、总星系 3、下列属于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的是() A、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是距离太阳最近的 B、月球绕地球公转 B、有适宜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湿度条件 D、有液态水的存在 读“太阳系局部图”,C为小行星带,回答4~8题: 4、图中共有几类天体() A、2类 B、3类 C、4类 D、5类

化学必修一 精品导学案 第1章第1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

【目标导航】1、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示。 2、懂得发生实验事故时的一些简单处理方法,能正确使用一些基本仪器并进行一些 简单的实验操作。 3、通过粗盐提纯实验,进一步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练习蒸 馏、萃取等分离方法。并通过实验中杂质离子的检验与除杂质方法的讨论,加深 对提纯操作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学习重点】混合物的分离与离子的检验。 【学习难点】物质检验试剂的选择,蒸馏、萃取的操作,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第一课时:实验基础知识 【问题导学】 1、如何保证实验安全?(课本第4页) 2、课本第4页,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试给下列几类物品举例。 易燃气体 易燃液体 自燃物品 爆炸品 剧毒品 腐蚀品 氧化剂 3、你听过实验中的“六防”吗?试着查查资料,了解一下,把你不熟悉的地方标记一下。 玻璃割伤 误服重金属盐 汞滴落在桌上或地上 浓硫酸粘在皮肤上 其他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 碱液沾到皮肤上 酸碱溅到眼中 浓酸或碱溅到实验台上 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 钠、磷等失火 5、你认识下列仪器吗?是否知道他们的作用?

上面仪器中哪些可用作反应容器? 哪些可以直接加热? 哪些可以间接加热? 强调:胶头滴管 【练习】1、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意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素养,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操作中正确的是() A、酒精灯不慎碰到起火时可用水扑灭 B、将一氧化碳中毒者移至通风处抢救 C、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清洗,边洗边眨眼睛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再在搅拌的条件下加入浓硫酸 E、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先加热再通氢气 F、拿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G、在通风橱中制备有毒气体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练习】2、加热固体试剂时,不能使用的仪器是() A. 试管 B. 烧杯 C. 蒸发皿 D. 坩埚 【问题导学】6、初中你一定学过很多基本实验操作,一起来复习一下。 (1)药品取用: 原则 用量 取用方法(液体、块状固体、粉末状固体)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导学案(第1课时)

人教版化学必修1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导学案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知识梳理】 一、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用作热源的仪器——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 (1)用酒精灯的_ _加热。 (2)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_ ___。 (3)绝对禁止拿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4)灯内酒精存量应多于容积____ _____,少于容积的_____ ____。 (5)熄灭酒精灯时只能用__ ____盖灭,绝不能用嘴吹灭。 (6)酒精灯不用时,必须____ _____,以防酒精挥发,灯芯上水分太大,不易点燃。 2.用作容器或反应器的仪器。 (2)需隔石棉网加热的仪器,其主要用途和注意事项如下表。

(3)不能加热的仪器,其主要用途和注意事项如下表。 3.用作分离物质的仪器。 4.其他仪器。 (1)干燥管、用途:用固体试剂除去气体杂质。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①不可加热。 ②__ _进__ _出(填“粗”或“细”)。 (2)表面皿。 用途:①作烧杯、蒸发皿等容器的盖子。 ②pH 试纸等试纸的变色实验。 注意事项:___ __加热。(填“能”或“不能”) (3)滴瓶。 用途: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注意事项: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配套使用,不可互换,不能将滴管平放或倒置,以免溶液流入胶头。 (4)胶头滴管。 用途:用于吸取和滴加液体。

注意事项:胶头滴管使用时不要将液体吸入胶头内,不能平放或倒置;滴液时不可接触器壁;用后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注意】(1)加热后的仪器不可直接放在桌面上,应该放置在石棉网上冷却至室温。 (2)广口瓶和集气瓶不同,广口瓶瓶口内侧磨口,用磨口玻璃塞可使其密闭,而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口,需毛玻璃片才可密闭。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根据药品的性状和用量选择取用方法。 (2)向仪器内加入药品的操作方法。 ①向容器内加固体药品 ②向容器内加液体药品 2.物质的溶解: (1)固体的溶解。 使用仪器:_____、_____、_______等。促溶方法:_____、_____、_____等。 (2)液体溶解。 一般方法:将_______的液体沿着器壁慢慢注入_______的液体中,并用玻璃棒轻轻搅动。 (3)气体的溶解。 ①对溶解度不大的气体,如CO2、Cl2、H2S等,用如图(a)所示装置。 ②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___、____等,用如图(b)所示装置。 3.玻璃仪器的洗涤: (1)洗涤干净的标准:内壁附着均匀的水膜,既不聚成_____,也不 _________。 4.试纸的使用: (1)试纸的类型和用途。 ①石蕊试纸(红、蓝色):定性检验溶液的___________。 ②pH试纸:定量(粗测)检验酸碱性的强弱。 ③品红试纸:检验___等有漂白性的物质。 ④KI-淀粉试纸:检验_____等有氧化性的物质。 ⑤醋酸铅试纸:检验硫化氢或硫化物。 (2)试纸的使用方法。 ①检验液体:取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试纸

高中地理: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 人教版必修1

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教学目的 1.了解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认识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知道大气的结构,掌握 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2.培养读图、阅读和概括能力;运用对比法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树立人类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念和意识。 ★重点、难点 1.重点:大气主要成分的环境意义;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人类活动与各层大气的关系 2.难点: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教材内容分析 本章是讲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第一章地球的宇宙环境相比,它所揭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密切,阐明为人类提供的生存空间的条件更为广阔。大气环境是人类三大环境,即大气、海洋和陆地环境之一,是海洋和陆地两环境的物质、能量交换的动力和媒体。本节教材的涉前、涉后的知识较多,是整个单元的基础。如:臭氧对紫外线的吸收,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等等,对于这些内容要主要不要讲得太细,要点到为止,考虑到以后的教学。 ★教学方法 启发式;读图分析法;对比讨论法;资料分析法 ★课时安排: 1.5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一颗行星,特殊的是它拥有生命,正是因为有了大气才使得生命的形成有了可能,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学习第二单元“大气环境”。 新课讲授: [板书]第二单元大气环境 读书第28页,思考:地球表面的大气有什么作用? [板书]引言 围绕在地球周围的厚厚的大气,阻挡了来自宇宙和太阳的有害辐射,成为地球上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保护层;大气既提供了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气体,又对地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例如,地面上的水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又凝结成雨、雪等降落地面,使得地球上的水循环不止。又如,增温、降温、刮风、下雨等大气现象,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不断地雕塑着地球表面的形态。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及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大气是地球自然环境最活跃的组成部分。过渡:下面,我们先了解一下大气的组成和结构。 [板书]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 大家想一想,在我们周围的大气中,除了纯净的空气,还有些什么物质? 读表2-1,"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回答下列问题: 1.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各有什么作用? 氧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大气中的微量成分二氧化碳和臭氧,含量虽少,但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有着重要作用。二

高中-化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 章末复习 导学案1

(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归纳与整理(1课时) 【复习目标】1.通过典例剖析、梳理归纳,进一步巩固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方法以及遵循的基本原则。 2.通过典例剖析、梳理归纳,进一步熟悉常见物质、离子的检验方法。 3.通过典例剖析、梳理归纳,进一步熟悉n、N、m、V、C B之间的关系并能熟练运用。 【复习重点】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离子的检验;n、N、m、V、C B之间的网络建构。 【温馨提示】“混合物分离和提纯遵循的基本原则”可能是你的难点哟。 【自主学习】 旧知回顾:1.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上危险警告标签。下面所列物质,贴错了包装标签的是() 【答案及解析】选B。CCl4不易燃烧,属于有毒物质。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答案及解析】选C。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否则会引起火灾,A项错误;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 g,不能称量10.05 g的固体,B项错误;应选用略大于液体体积的量筒去量取,过大会引起较大的误差,D项错误。 3.填空:12g 12 6C所含有的碳原子个数即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即1 mol物质所含有的微粒数。符 号:N A ,单位:mol-1 ,数值约为6.02×1023,公式:N A=N n(N代表微粒个数);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 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M ,单位:g·mol-1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

表达式:M=m n。 4.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的主要仪器有:托盘天平,精确度为0.1 g、容量瓶,其上标有刻度线、温度和容量,常见的规格有50 mL、100 mL、250 mL、500 mL、1 000 mL 、其他仪器:量筒、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药匙等。溶液的配制步骤(以配制500 mL、1.00 mol·L-1 NaOH 溶液为例):计算(需NaOH固体的质量为 20.0 g )、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NaOH固体)、溶解、冷却、移液(用玻璃棒引流,将溶液注入 500_m L 容量瓶)、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 2~3 次,洗涤液注入容量瓶,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距瓶颈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摇匀。 新知预习:阅读教材P19的“归纳与整理”,完成教材上相应填空。 【同步学习】 活动一、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典例剖析1: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选项目的分离方法原理 A 除去KCl中的MnO2蒸发结晶溶解度不同 B 除去碘中的NaCl 加热、升华NaCl的熔点高,碘易升华 C 分离KNO3和NaCl 重结晶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 D 分离食用油和汽油分液食用油和汽油的密度不同 3 响大,而NaCl的溶解度几乎不受温度影响,错误;D项中两者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错误。 典例剖析:某同学用某种粗盐进行提纯实验,步骤见下图。请回答: (1)步骤①和②的操作名称是过滤。 (2)步骤③判断加入盐酸“适量”的方法是观察不再产生气泡;步骤④加热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是为了防止液体局部受热外溅,当蒸发皿中有较多量固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使水分蒸干。 (3)加入Na2CO3目的是除去Ca2+、Mg2+,有关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略)。 梳理归纳:分离和提纯物质时,一般遵循“四原则”和“三必须”: “四原则”:一不增,不得引入新杂质;二不减,尽量不减少被提纯和分离的物质;三易分,使被提纯或分离的物质与其他物质易分离;四复原,被提纯物质要易被复原。 “三必须”:①除杂试剂必须过量;②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去除过量试剂带入的新杂质,同时应注意 加入试剂、

必修一第一章复习学案

-- -- 化学必修一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复习学案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考纲要求 1、了解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及简单的处理方法。 2、了解物质的分离、检验和提纯方法和区别并能简单应用 [知识回顾] 一、化学实验安全 1.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上警示性标志。下列化学品名称与警示标志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A .酒精—剧毒品 B.浓硫酸—腐蚀品 C .氯化钠—易燃品 D.烧碱—剧毒品 2、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浓硫酸应选用的标志是( ) A . B. C . D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一)1、不溶性杂质的去除————过滤、蒸发 1、A 、过滤是分离 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不溶,一定用过滤方法)如 粗盐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分离。 B、过滤作用: 。 C、实验用品: D、操作: → → (思考:如果要得到不溶性杂质则步骤为: → → → ) 2、 过滤 操作要点: “一贴、二低、三靠” ,其中 “一贴”: ; “二低”指① ② ;“三靠”指① ② ③ 3、蒸发:是浓缩或蒸干溶液得到固体的操作,仪器 、 、 、 。 注意:①在蒸发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液滴飞溅出来 ②当出现大部分晶体时就停止加热 ③使用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持,后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④蒸发皿中溶液不超过三分之二 (二)蒸馏———— 不同的液体的分离 A 、蒸馏是利用互溶的液体但 不同进行混合物分离一种方法。如:石油的分馏;海水的淡化;蒸馏水的制取 B 、实验用 品: ; C 、温度计的位置: ;冷凝水的流向: ;碎瓷片的作用 ; (三)互不相溶的液体的分离——萃取和分液 A 、萃取是 的一种方法。如:从碘水提纯碘 萃取剂的选择依据: ,酒精不能用作萃取剂的原因: 。 B、分液是将 分离开来的操作。 C、实验用品: 。 D 、步骤: → → (四)物质的检验(以硫酸盐为例) 试样溶解配制成溶液先滴加 (排除 等离子的干扰)再滴加 溶液 现象 离子方程式 思考:如何检验可溶性氯化物、碳酸盐中的阴离子? (五)粗盐的提纯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例题与讲解

专题8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基础过关】 读图,回答1~3题。 1.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 A.箭头a表示的辐射B.箭头b表示的辐射 C.箭头c表示的辐射D.箭头d表示的辐射 2.当大气中的云量或水汽含量增加时( ) ①箭头f可能增强②箭头e可能增强③箭头c可能增强④箭头a可能 增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晚秋晴朗的夜晚,箭头b减弱,霜冻出现机会多 B.人造烟雾使箭头c增强,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C.月球因箭头c、f、d减弱,因此昼夜温差大 D.大气对箭头a和b几乎是透明的 答案 1.C 2.D 3.B 解析分析图中的箭头,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d、 e、f为大气的散射作用,g为未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其中对地面起保温 作用的是大气逆辐射;大气中的云量或水汽含量增加时,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加,导致c、e、f均增强;晴朗的夜晚c减弱导致霜冻出现机会多; 在月球上由于几乎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因此昼夜温差大。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15分钟后,同时测玻璃

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

3℃。据此完成4~5题。 4.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热力运动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5.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答案 4.D 5.B 解析该实验可看出,底部有土的玻璃箱里气温高,说明地面辐射的强弱影响气温高低。地面是对流层主要、直接的热源。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图回答6~8题。 6.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导学案

§1.2.1 函数的概念(1) 1. 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2. 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 . 重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 一、课前准备 (预习教材P 15~ P 17,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1:放学后骑自行车回家,在此实例中存在哪些变量?变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复习2:(初中对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此时y 是x 的函数,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 表示方法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 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 探究任务一:函数模型思想及函数概念 问题:研究下面三个实例: A . 一枚炮弹发射,经26秒后落地击中目标,射高为845米,且炮弹距地面高度h (米)与时间t (秒)的变化规律是21305h t t =-. B . 近几十年,大气层中臭氧迅速减少,因而出现臭氧层空洞问题,图中曲线是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面积的变化情况. C . 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 额)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 “八五”计划以来 我们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如下表 讨论:以上三个实例存在哪些变量?变量的变化范围分 别是什么?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对应关系? 三个实 例有什么共同点?

归纳:三个实例变量之间的关系都可以描述为,对于数集A 中的每一个x ,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 ,在数集B 中都与唯一确定的y 和它对应,记作::f A B →. 新知:函数定义. 设A 、B 是 ,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 ,使对于集合A 中的 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 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function ),记作:(),y f x x A =∈. 其中,x 叫 ,x 的取值范围A 叫作 (domain ),与x 的值对应的y 值叫 ,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 (range ). 试试:如下图可作为函数()y f x =的图象的是( ). A. B. C. D. 小结: 函数的对应关系:每一个x 与y 的对应可以为:一对一,多对一,不可以一对多。 反思: (1)值域与B 的关系是 ;构成函数的三要素是 、 、 . 函数 解析式 定义域 值域 一次函数 (0)y ax b a =+≠ 二次函数 2y ax bx c =++, 其中0a ≠ 反比例函数 (0)k y k x =≠ 探究任务二:区间及写法 新知: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 a }= 、 {x |x ≤b }= 、{x |x 或= . (3)函数y =x 的定义域 , 值域是 . (观察法)

最新新课标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经典教案(含有章节练习)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学习目标细解考纲】 1.掌握质点的概念,能够判断什么样的物体可视为质点。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并能判断物体在不同参考系下的运动情况。 3.认识坐标系,并能建立坐标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 【知识梳理双基再现】 1.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变化,也就是物体的随时间的变化,是自然界中最、最的运动形态,称为机械运动。是绝对的,是相对的。 2.质点我们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 和,把它简化为一个,称为质点,质点是一个的物理模型。 3.参考系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它的位置是否随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种用来做的物体称为参考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 【小试身手轻松过关】 1.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A.船和山B.山和船C.地面和山D.河岸和流水 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就是质量很小的物体 B.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物体 C.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 D.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是无关紧要的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成质点3.关于坐标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建立坐标系是为了定量描写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变化 B.坐标系都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 C.坐标系的建立与参考系无关 D.物体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需要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才能确定其位置 4.在以下的哪些情况中可将物体看成质点() A.研究某学生骑车由学校回家的速度 B.对这名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 C.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 D.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 【基础训练锋芒初显】 5.在下述问题中,能够把研究对象当作质点的是() A.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的多少 B.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地球上不同区域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C.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D.正在进行花样溜冰的运动员 6.坐在美丽的校园里学习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时,我们感觉是静止不动的,这是因为选取作为参考系的缘故,而“坐地日行八万里”是选取作为参考系的。 7.指出以下所描述的各运动的参考系是什么? (1)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 (2)月亮在云中穿行; (3)汽车外的树木向后倒退。 8.一物体从O点出发,沿东偏北30度的方向运动10 m至A点,然后又向正南方向运动5 m至B点。(sin30°=0.5) (1)建立适当坐标系,描述出该物体的运动轨迹; (2)依据建立的坐标系,分别求出A、B两点的坐标。 【举一反三能力拓展】 9.在二战时期的某次空战中,一英国战斗机驾驶员在飞行中伸手触到了一颗“停”在驾驶舱边的炮弹,你如何理解这一奇怪的现象? 【名师小结感悟反思】 本课时学习了质点、参考系、坐标系三个基本概念,质点是重点,是理想化模型,是一种科学抽象。判断物体能否视为质点的依据在于研究问题的角度,跟物体本身的形状、大小无关。因此,分析题目中所给的研究角度,是学习质点概念的关键。 运动是绝对的,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对同一运动,不同参考系描述形式不同。一般选大地为参考系。坐标系是建立在参考系之上的数学工具。坐标系的建立,为定量研究物体的运动奠定了数学基础。

高中地理必修一一轮复习学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 本章考点: 1.掌握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宇宙探测的意义. 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 3. 能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本章重难点: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课标解析 (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 (2)能够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 概念: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 常见的天体:、、、、、等。 2.天体系统 概念:宇宙中运动着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总星系系 系系 系 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九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 2.运动特征:、、。 3.按、、等特征,通常将九大行星分为、、三类。(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地球是中唯一具有生命物质的行星。原因有:

2.、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 3.内部物质的运动:不断产生:逸出、凝结,形成:汇集到地表低洼地带,形成了。 三、典题解析 1、1994年7月苏梅克—列维(SL-9)彗星撞击木星,与该行星相邻的是()[1998年全国] A.地球、火星B.地球、木星C.火星、土星D.木星、金星 答案:C 解析:该题所选材料并非教材所提供的资料,要求学生注意课外有关读物所提供的天文地理知识信息。此题考查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仰望晴朗的夜空,北极星周围各星座的视运动状况是() A.静止不动B.部分有位移 C.绕北极星作顺时针方向转动D.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转动 答案:D 解析:该题考天球视运动的的规律。观察天球上所有天象变化都为天体的视运动,并非真正的运动轨迹;地球自西向东运动,人们视觉感受到的天体运动都是东升西落;面对北极星,所有的天体都围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运动。 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与其他行星相比较,地球的条件是非常优越的.首先,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加上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适当,使得全球能够接受适量的太阳光热.整个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约为15℃,适于万物生长,而且能够使水在大范围内保持液态,形成水圈.而水星和金星离太阳太近,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别为地球的6.7倍和1.9倍,表面温度达350℃和480℃;木星、土星距太阳又太远,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的能量仅为地球的4%和1%,表面温度是-150℃和-180℃;更远的三颗行星的表面温度则都在-200℃以下,环境条件十分严酷。 (1)为什么水星和金星表面温度很高,而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表面温度很低?温度过高或过低对生命形成、发展有什么影响? (2)地球在太阳系中独特的优越条件是。 (3)想一想,如果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不适当,对生命活动会产生什么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由于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温度平均为15℃,同时也为有液态水提供了条件,同时自转和公转周期不长,也会使地球的年较差、日较差不太大,这样才有利于生命的生存和发展。 答案:(1)主要与它们同太阳的距离有关。水星、金星距太阳近,接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则距太阳远,接受太阳辐射少,所以温度低。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命的产生和发展,如果温度过高,则由于热扰动太强,原子根本不能结合在一起,也就不能形成分子,更不用说复杂的生命物质了。如果温度过低,分子将牢牢地聚集在一起,只能以固态和晶体存在,生物也无法生存。(2)具有适宜的温度(3)自转或公转周期过长,则白天或夏天升温过高,夜晚或冬天降温过低,无论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命活动的形成和发展。 四、课堂练习 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2004年1月15日3时21分,美国宇航局向“勇气”号火星车发出了驶下登陆平台的指令,大约90分钟后,“勇气”号发回了已确认登陆火星的信号。该火星车的主要使命是寻找着陆区域是否存在过液态水的证据,这将有助于加深对地球以及地球上生命起源和进化等的认识。读下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套)

第一章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 【学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了解一些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2.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学习重点】实验安全常识、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预备知识】 一、你记得这些仪器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吗? 1.酒精灯 a.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另一盏酒精灯。 b.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酒精。 c.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盖熄,不能用嘴吹灭。 d.万一洒出的酒精着火,不要惊慌,应该立即用铺盖。 e.使用前检查灯内是否有酒精,酒精占 容积。 2.试管 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不要垫石棉网,但要先进行预热,以免试管炸裂,若为液体时,则不超过1/3,试管倾斜,管口不;若为固体,应平铺底部,管口略向,以免水蒸气冷凝倒流炸裂试管。同时,加热时用试管夹夹试管的位置___________。 3.量筒 在量液体时,要根据___________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___________。同时,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4.托盘天平 要放置___________,使用前要___________,砝码和游码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称量时注意物体___________。 5.烧杯 给烧杯加热时要___________,不能用火焰直接加热烧杯。用烧杯加热液体时,液体的量以不超过烧杯容积的___________为宜,以防烧杯内沸腾时液体外溢。烧杯加热时,烧杯外壁___________,烧杯加热腐蚀性药品时,可将一表面皿盖在烧杯口上,以免烧杯内液体溅出。 二、你记得这些操作吗? 1.在实验室,我们如何取用药品呢?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导学案终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导学案 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导学案 【学习目标】1.本节知识点及要求 (1) 掌握质点的概念,能够判断什么样的物体可视为质点 (2) 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并能判断物体在不同参考系下的运动情况 (3) 认识坐标系,并能建立坐标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 2.重点 (1) 质点模型的建立 (2) 参考系的重要性 3.难点 把实际物体抽象成质点,体会这种研究方法 【导学提纲】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也就是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质点我们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突出“物体具有___质量____”这一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物质点,称为质点。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_决定的。 3.参考系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它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种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学习探究】 本章章首语中有一句最核心的话:“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雄鹰拍打着翅膀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在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中,雄鹰、足球都在做机械运动。当我们要详细描述这些物体的运动时就有些困难? 这里我们引入一个质点的概念,其实“质点”,就是其中“物体”的一种最简单模型;而“参考系、坐标系”是确定位置及其变化的工具。 一、质点:在某些情况下,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不考虑其形状和大小,把物体看成是一个具有质量的点,这样的物体模型称为“质点”。 注意: 1.“质点”是一种科学的抽象,是一种理想化模型,是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抓住了物体的主要因素,忽略了次要因素,它是实际物体的近似,是一种最简单的模型(以后还会遇到更多的模型)。 2.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一般在以下两种情况下能把物体抽象成质点 (1)物体上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时。如沿斜面下滑的木块可看成质点。 (2)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大小相对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可忽略,地球上各点相对于太阳的运动可以看做是相同的,即地球的大小可忽略不计,在这种情况下,地球当做质点来处理。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高一数学导学案:第一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 ) A. B C A U B. B A C U C. )(B A C U D. )(B A C U 2、下列各组中的两个集合M 和N ,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 ) A. {}M , {3.14159}N B. {2,3}M , {(2,3)}N C. {|11,}M x x x N , {1}N D. {3,}M , {,1,|3N 3、已知集合A={x x ≤2,R x },B={x x ≥a},且B A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2 (B )a ≤-2 (C )a ≥2 (D )a ≤2 4、设全集 N x x x U ,8|,若 8,1)( B C A U , 6,2)( B A C U , 7,4)()( B C A C U U ,则 ( ) (A ) 6,2,8,1 B A (B ) 6,5,3,2,8,5,3,1 B A (C ) 6,5,3,2,8,1 B A (D ) 6,5,2,8,3,1 B A 5、设P=}|),{(},|{2 2x y y x Q x y x ,则P 、Q 的关系是 ( ) (A )P Q (B )P Q (C )P=Q (D )P Q= 6、下列四组函数,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 (A )f (x )=2 x , g (x )=x (B ) f (x )=x , g (x )=x x 2 (C )f (x )=42 x , g (x )=22 x x (D )f (x )=|x +1|, g (x )= 1 111x x x x 7、函数x x x y 的图象是图中的 ( ) A B U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

学校:讲课人:日期: 课题专题八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识记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和大气 垂直分层的各层名称; 2.了解干洁空气、水汽和尘埃在大 气中的作用; 3.理解各层的气温变化、气流运动、 天气状况等主要特征以及对人类 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大气组成”相关内容 以及填写表格,归纳大气的组成 成分及其作用; 2.通过阅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 图”,分析大气分层结构、各层气 温变化、气流运动方式以及与人 类的关系。 3.通过绘制大气温度垂直变化图, 充分理解大气温度变化的原因, 同时锻炼地理绘图、读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大气的存在对人类活动的 影响,尤其是对流层和平流层、电 离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人类 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 路的观念和意识。

重、难点重点:大气各垂直分层的名称;对 流层、平流层温度变化特征及应用。 难点:对流层、平流层的温度变化 特征及成因 教学方法谈论法、讨论法 媒体运用PPT 教学过程 内 容 媒体教师活动教后记 导入“大家都知道月球表面遍布着环形山,请 问是什么力量造就了这样的地貌?” “没错,是陨石撞击造成的,但是资料显 示:每年进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星体物质总 量达上万吨,同在太空环境中,为什么地 球上的景观与月球不同?” “是的,因为大气层的保护,大多数流星 体都在下落过程中因摩擦而燃烧殆尽,我 们的大气层就像一层结实的‘防弹衣’!“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大气层,学习它 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Part 1 大气的组成“包围在地球外部的气体总称为大气,大气的组成和构成十分复杂,首先来看看大气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请同学们翻开书本75页自学这部分内容,以四人为一小组完成大气的组成部分学案,完成后请小组长将结果用ipad拍下来并用蓝牙传输给我,看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快。”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全册习题学案(带答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实验安全及意外事故的处理 课前预习学案 一. 预习目标 结合初中的化学实验常识了解实验室规则及意外事故的处理办法 二. 预习内容 (一)实验室规则 1、进实验室前,应先预习实验,明确实验、、,严禁不预习进实验室。 2、进实验室后,应先检查是否齐全。 3、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各项实验操作规程,严禁随便地进行无关的实验,不得大声喧哗。 4、有意外事故,应及时向老师报告。 5、实验完毕后,应将仪器,整理清洁实验台。 (二)了解安全措施 1、一些偶然事故的处理: 2、一些药品的保存: (1)金属钠、钾放在 (2)白磷放在中;溴用封;碘易升华,封存 (3)氯酸钾、硝酸铵不要同可燃物混放,防爆炸; (4)酒精等易燃物应密封且远离火源; (5)浓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物放瓶中阴冷处 (6)酸放在玻璃瓶中,碱放在带的试剂瓶中。 3、安全常识-----“六防” 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要。如:H2,CO,CH4,C2H4,C2H2等 防暴沸:加热液体混合物应加 防失火:可燃物质要远离 防中毒:制取有毒气体应在中进行,要注意吸收 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时,或吸收溶解度较大的气体时,要安装装置 防污染:制取有毒物质是要有装置

(三)掌握正确的基本操作方法。 1、药品的取用 (1)固体的取用要注意什么? ①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块状的用。用后及时擦干净药匙或镊子。 ②固体粉末时,先试管, 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的 , 然后使试管直立 起来, 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 ③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先把容器 , 把药品放到容器口, 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 使药品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 以免打破容器. (2)固体药品取用的几个原则: ①三不:不能用手直接取用或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药品的味道。 ②节约:应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少量: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③剩余: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 (3)液体的取用要注意什么? 液体通常盛在里. 先拿下瓶塞, 放在桌上. ①倾倒:标签向,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倒完液体,立即盖紧瓶盖,把瓶子放回。 ②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 保持水平,读数。 ③滴管取液体:用手指捏紧橡胶头,赶出空气,然后把滴管伸入试剂瓶中,放开手指,试剂即被吸入。 取出滴管,把它悬空放在试管,用拇指和食指捏挤橡胶头,试剂便滴入试管。 ④使用滴管时要注意: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头在上,不要或,防止试液倒流,腐蚀橡胶头;不要把滴管当在实验台,以免玷污滴管。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洗干净。 2、加热操作 ①点燃酒精灯时用旁边同学的酒精灯点燃? ②酒精少于1/3时,用于加热会有什么后果? ③直接用口吹灭酒精灯? ④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超试管体积多少? ⑤热的容器直接放实验台或直接用水冲洗? ⑥点燃H2、CO、CH4等易燃气体前应该 3、气体收集 4、仪器的使用——托盘天平 (1)调零防腐 先调节天平,潮湿或腐蚀的药品必须放在中称量,其他药品用大小一样质地相同的 (2)左物右码 左盘放,右盘放 (3)先大后小 取用砝码先取质量大的,再取小的 (4)归零放盒 称量完毕,应把游码移回零处,砝码放回

大气的垂直分层知识点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是不均匀的,人们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的垂直变化,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1)对流层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整个大气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杂质都集中在这一层。是大气中最活跃、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层。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对流层有以下特点: 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因为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因此离地面越高,气温越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 ②对流运动显着。该层上部冷下部热,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对流层即因此得名。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面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高度高,可达17~18千米;中纬地区对流层高度为10-12千米;高纬度地面受热少,对流微弱,对流层高度仅8~9千米,平均高度为12KM。同一地区,夏季高于冬季。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层空间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温度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2)平流层自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高度的范围为平流层。这一层有以下特点: ①气温随高度增高。该层大气主要靠臭氧吸收大量的紫外线增温。在22~27千米高度处,臭氧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臭氧层。臭氧层以上,臭氧含量逐渐减少,但是太阳紫外线辐射强烈,气温随高度迅速增加。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天然屏障; ②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该层上部热下部冷,不易形成对流,而是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稳定,有利于高空飞行。 (3)高层大气平流层顶以上的大气,气压很低,空气密度小,到2000~3000千米高空,大气密度已与星际空间的密度接近,这个高度可看作是地球大气的上界,天气稳定少变,有流星、极光等现象出现。 在该层大气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但会受到太阳活动(耀斑)的影响而减弱甚至中断。 高层大气气温自下而上气温先降后升,主要是高空有氧原子吸收太阳辐射。 (三)逆温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出现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 由于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所以逆温的好处有: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不管是何种原因形成的逆温,对天气和大气污染的扩散都有相当大的影响,都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很大影响。它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妨碍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有利于雾的形成并使能见度变差,使大气污染更为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