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文士温子升的评价问题

合集下载

东魏北齐统治者的文化取向与文士的重“笔”观念

东魏北齐统治者的文化取向与文士的重“笔”观念
胡 政
( 江 苏师 范大学 文 学院 , 江苏 徐 州 2 2 1 1 1 6 )
摘 要 :东魏 北 齐 时期 , 随 着 南风 的 不 断北 传 , 在 文 学领 域 出现 了不 少关 于 文 笔 问题 的 争
论 。总体 而 言 , 尽 管不 断“ 文” 化, 东魏 北 齐文士们 普 遍具 有重 “ 笔” 的文 学观 念 , 他 们 也 多从 事 军 国文翰和 实用文章 的 写作 , 注 重在 该 类 文章 的创 作 中展 示 才情 。这种 文 学观 念 的 出现 , 既 深受 " 3 -
探究 的 必要 。
体 现 了他 的 一个 文 学 观 点 , 即重视“ 赋” 这 种 文 学
性较 强 的“ 文” 体, 而 认 为章 表 碑 志 之类 的 ‘ 笔” 类
实用 文章 等 同于 “ 儿戏” 。这种 观 点 看似 与 南 朝后 期 重 文轻 笔 的文学 观念极 为相 似 , 实则不 然 。魏 收

重押 韵 或 声 律 。在 北 朝 , 自十 六 国 以后 一 直 有 重 “ 笔” 的传 统 。但 自北 魏 孝 文 帝 时 代 以后 , 随 着 汉 族 士族政 治地 位 的提升 和文 化环 境 的宽松 , 文学 领
域 的“ 南朝化” 倾 向 明显 。至 东 魏 北 齐 时期 , 在 文 学方 面 , 高 氏统 治 时期 的文学 作 品 主要 表现 出两 种
此言 , 本 出于文 人 相 轻 的 意气 , 他 的真 实 观 点并 非
收 稿 日期 : 2 0 1 4—0 9— 2 2
基金项 目 : 国 家社 科 基 金 项 目: “ 北 朝 多元 文 化 语 境 中 文 学进 程 的历 史 解 读 ” ( 1 1 C Z W0 2 7 ) 。

中国古代文学史,章节测试第三编 第五章 南北朝诗歌

中国古代文学史,章节测试第三编 第五章 南北朝诗歌

第三编第五章南北朝诗歌一、单项选择题1.元嘉诗歌的时间断限是()。

A.宋文帝元嘉元年(元嘉纪元开始)至元嘉三十年(元嘉纪元结束)B.晋宋之交的谢灵运至元嘉三十年(元嘉纪元结束)C.晋宋之交的谢灵运至大明、泰始之交的鲍照D.宋文帝元嘉元年(元嘉纪元开始)至大明、泰始之交的鲍照【解析】C 元嘉诗歌上起晋宋之交的谢灵运,下迄大明、泰始之交的鲍照。

2.“元嘉三大家”中,谢灵运所追求的诗美是()。

A.清水芙蓉之美B.典丽华赡之美C.热烈明畅之美D.平淡自然之美【解析】A 谢灵运所追求的诗美是清水芙蓉之美。

3.谢灵运的五言诗被评为()。

A.铺锦列绣,雕缋满眼B.初发芙蓉,自然可爱C.雕藻淫艳,倾炫心魂D.发唱惊挺,操调险急【解析】B 鲍照曾说“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4.鲍照是()的著名诗人。

A.元嘉诗坛B.永明文学C.梁陈诗坛D.西晋诗坛【解析】A 鲍照是元嘉诗坛的著名诗人。

5.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首比较完整的山水诗是()。

A.谢朓的《观潮雨》B.曹操的《观沧海》C.鲍照的《代出自蓟北门行》D.谢灵运的《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解析】B 曹操的《观沧海》是第一首比较完整的山水诗,然而并未在建安诗坛蔚成风气。

6.谢灵运所开创的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是()。

A.山水诗B.田园诗C.玄言诗D.边塞诗【解析】A 谢灵运所开创的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山水诗。

7.诗歌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山水诗人是()。

A.鲍照B.李白C.谢灵运D.孟浩然【解析】C 谢灵运是诗歌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山水诗人.8.鲍照对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A.四言诗B.五言诗C.七言诗D.杂言诗【解析】C 鲍照对于七言诗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9.下列不属于鲍照的作品的是()A.《代白纻曲》B.《登池上楼》C.《代出自蓟北门行》D.《拟行路难》【解析】B 《登池上楼》是谢灵运的作品。

10.鲍照的诗歌中以边塞征戍为题材,描写边塞的艰苦及将士卫国之决心的是()。

【考试卷】 中国古代文学史

【考试卷】  中国古代文学史

【考试卷】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l 分,共 30 分。

1.下列属于自然灾害神话的是【】 [单选题] *A.盘古开天辟地B.女娲补天(正确答案)C.黄帝战蚩尤D.女娲造人答案解析:自然灾害神话表现了原始人类遭受自然灾害的经历,以及他们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

AD 项属于创世神话;C 项属于战争神话。

故选B 项。

2.以下《诗经》作品中,属于弃妇诗的是【】 [单选题] *A.《郑风·将仲子》B.《邶风·静女》C.《卫风·氓》(正确答案)D.《周礼·媒氏》答案解析:A 项是表现恋爱的曲折和苦恼的诗;BD 项是抒发恋爱和相思的甜蜜的诗。

故选C 项。

3.下列说法对“比”的描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 *A.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B.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正确答案)C.触物以起情谓之比D.比、兴在理论上难以明确答案解析:A 项为“兴”;C 项应为“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者也”;D 项比、兴在理论上可以区分明确,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交互重叠。

故选B 项。

4.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左传》的辞令艺术【】 [单选题] *A.端正委婉B.古奥迂涩C.理富文美(正确答案)D.婉转伶俐答案解析:《左传》的辞令艺术:(1)《左传》的外交辞令理富文美;(2)能够深入对方内心,把握其心理,言辞端正委婉,不卑不亢,道理充分,分寸恰当;(3)能够引经据典,言辞婉转伶俐。

故选C 项。

5、产生于战国后期的诸子散文是【】 [单选题] *A.《荀子》(正确答案)B.《论语》C.《老子》D.《墨子》答案解析:《荀子》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文辞富丽,是先秦说理文的高峰。

其所处时期是战国后期。

BCD 项属于春秋末至战国初期。

故选A 项。

6、下列选项中,为战国末期人,喜刑名法术之学的是【】 [单选题] *A.墨子B.庄子C.荀子D.韩非(正确答案)答案解析:韩非,战国末期韩国公子,喜刑名法术之学。

北魏才子:温子升碑文研究

北魏才子:温子升碑文研究
着 引 出主 人公— — 大丞相 渤 海 王 ( 高欢 ) ,描述 其对 尔 朱 荣 的镇 压 。“ 鼓 嘈 嗜 ,上 闻 于天 … …乱 辙 满 钟
把笔 , 自余 驴 呜狗 吠 ,聒 耳而 已。 J 篇可谓 是 温 ” 此 子异 的 招牌之 作 。此篇 分 为三 部分 ,其一 “ 昔晋 文 尊周 ,绩宣 于践 土 ;齐 桓 霸世 ,威 着 于邵 陵 。 并道
他 是北 魏孝 文 帝迁 都洛 阳实施 汉化 改 革后 成长 起 来 的第一 代文 人 。温 子 舁 、邢邵 与稍 后 的魏 收被 称 作 “ 地三 才 ” 北 。温 子异 在 中 国文 学史 上虽 不算 大家 , 但其 作 品在 当 时却 名 噪一 时 ,其不 仅 是北 朝文 学 突
寂 寞销 沈 ,荒凉 靡灭 。言谈 者 空 知其 名 ,遥遇 者不 识其 地 。然 则树 同表 迹 ,刊 石 记功 ,有 道存 焉 ,可 不 敞欤 ?”言 为从前 晋 文 公推 尊周 室 ,功 劳突 出地
[ 要 ] 北地 才 子温子 界是 北朝 文 学 的佼 佼 者 , 碑志 文创作 虽仅 存 八篇 , 篇 篇可 以称 道 。 摘 其 但 刘师培先生在 ( ( 南北文学不同论》中说 :c ‘ 温子舁长于碑版 , 叙事简直,得张蔡之遗规。 ”【 其碑文 典雅 、清丽 ,在 北朝 文坛 中 占有 一席之 地 。 【 关键 词】 温 子舁 ; 北 魏; 碑 文 【 图分类 号】 I0 【 中 27 文献 标i J R ̄ ] A
值得 一 为 吗 ?可 见 ,第 一部 分 只 是先 荡开 一笔 ,看 似 与所述 寒 陵 山寺无 关 ,实则 属 旁征 博 引 ,渐 入主
某人 或 某一 重大 历 史事 件 的功 业 的: 宫室 庙宇 碑 文 主要 是用 来 记载 这 些建 筑 兴建 的缘 由和 经 过 的 ;墓 碑文 则 是记述 死 者 生前 的 事迹 兼诉 悼念 、称 颂 之 情 的 。 2 子舁 的碑 志文 亦不 出此三 类 。 ”【温 j

北朝美学

北朝美学
《颜氏家训·文章》记载了以下故事:北齐时,有一个名叫席毗的人,清明能干,官至行台尚书,但是嗤鄙文学,曾经嘲笑工于诗文的刘逖说:“君辈辞藻,譬若荣华,须臾之玩,非宏才也;岂比吾徒千丈松树,常有风霜,不可凋悴矣!”刘逖言辞敏捷,又善于机变,当即答道:“既有寒木,又发春华,何如也?”席毗笑着说:“可哉!”在席毗看来,千丈松木(寒木)质实朴重,有其清刚内质,所以临风霜而不凋;春日之花(春华)虽然美丽烂漫,但是转瞬即逝,难以担当重任。席毗以此为喻,借以指出文藻之无益,干才之可贵。席毗从现实功用的角度来看问题,因而鄙弃文藻,他的美学观点正代表了北朝文人的普遍观念。这个故事从一个特殊的视角反映出北朝美学的基本特质,那就是重视实用,鄙弃文华。
《颜氏家训》成书于颜之推晚年,其美学思想亦深受儒学影响,归本典正。不过,颜之推的美学思想中,仍然有着梁朝美学的明显印记。钱钟书先生曾指出:“颜之推正同庾信,虽老死北方,而殖学成章,夙在江南梁代。”颜之推、庾信入北的时间比较接近,但前者当时约为24岁,后者当时已逾42岁。前期在“江南梁代”积淀的思想、学识,对他们无疑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由于两人在年龄、家风以及与皇室关系的远近等方面都颇不相同,因此,前期学养对他们的影响深度显然会有较大的区别。总体而言,颜之推的美学思想以典正为本,重气调,兼尚文外之致,他的美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熔铸南北朝美学的倾向。
第二节 《颜氏家训》的美学思想
颜之推(约531-590),字介,琅邪临沂人。父勰,曾经担任梁湘东王萧绎镇西府咨议参军。颜之推少时博览群书,无不该洽;词情典丽,颇得萧绎赏识,先后历任梁湘东王国左常侍、镇西墨曹参军。为人不修边幅,好饮酒,多任纵。“侯景之乱”时,几乎被害,后被囚送建邺(今南京市)。“侯景之乱”平定后,萧绎自立,以颜之推为散骑侍郎、奏舍人事。北周攻破江陵,颜之推全家被掳,后借机逃至北齐,历任奉朝请、中书舍人、赵州功曹参军、司徒录事参军、黄门侍郎、平原太守等职,曾掌知文林馆事。北齐平灭后,入周,任御史上士。周灭,入隋。开皇年间,太子召为东宫学士,颇受礼遇,不久便辞世。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词牌名解析汉赋:产生较早的一种文体,始于周末,于汉代特别发达。

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体,看上去非诗非文,而其内涵有诗有文,是一种半诗半文的混合体。

前人多用经代流传下来的毛诗序加以解说。

汉赋对诸种文体兼收并蓄,形成新的体制。

在荀子赋的基础上广泛吸收诗经,楚辞,以及先秦散文的一些文体特点和创作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文体。

是一种综合型的文学样式。

史记: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散文家司马迁所著,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散文巨著。

最初被称为太史公书,东汉末年成为史记。

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上至黄帝和汉武帝,总结了上下三千年的历史。

全书130篇。

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被称为是实录精神。

很多方面突破儒家正统思想的束缚,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高度的人民性。

古诗十九首:汉代到魏晋没有古诗,南北朝文心雕龙,诗品才开始见到古诗的称谓。

诗品记载,尚存66首。

梁代萧统文选第一次在杂言类中引出古诗十九首的篇目,于是被后人沿用至今。

作者内容风格大体相同,应为同一时代。

是一批有相当文学修养的中下层地主知识分子。

内容抒发了游子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所围绕的是一个共同的时代主题,是生活上的牢骚和不平,时代的哀怨和苦闷。

表现出浓厚的感伤情绪,是感伤主义文学最早最集中的表现。

是我国早期五言抒情诗的典范作品,艺术上取得高度成就使它成为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代表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永明体新体诗:齐武帝永明年间,沈约,谢朓,王融等人所创建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齐梁陈三代是南朝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主要特点是讲究声律和对偶。

永明体以五言诗的韵作为一个基本单位,一句之内平仄交错,两句之间平仄相对。

沈约的声律论和魏晋以来对偶形式相结合就形成了永明体新体诗。

是我国格律诗的开端和雏形,反映了诗歌中比较自由到讲究格律的要求。

骈文:中国特有的一种文体,与散文相对而言。

骈的本义,两马并驾一车,引申为并列,对偶,也称骈俪文、四六文、骈四俪六。

辽宁省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含答案

辽宁省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度(上)六校高三期初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化因交流而繁荣,文明因互鉴而兴盛。

文化只有在开放中才能发展自己,文化安全只有在文化发展中才能实现。

历史地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而中华文化之所以历久弥新,正在于其具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和博采众长的基因。

从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到汉民族主动接受草原民族文化的“胡服骑射”,再到中华文化对各国文化的兼收并蓄,多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激荡、交流与融合,造就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蓬勃生命力。

现实地看,今日之中国,正逐渐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从近代以来的被动卷入到今天的主动拥抱,充分展现了强大的文化包容性和适应力。

近代以来的屈辱史让我们重新认识到,唯自强而后安,唯开放而后强。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亦启示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只有在开放中才能发展自己,唯有开放环境下的斗争和磨砺才能使自己强起来。

文化发展同样如此。

我们珍视、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孤芳自赏,而是要在文化开放发展中强基固本,使其根深叶茂,焕发旺盛生机。

在此意义上,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与发展壮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内在一致的。

只有强基固本,才能抵御外来文化病毒的侵袭;只有把文化深层次的优质基因激活,才能使我们的文化具有不断发展壮大的内生动力。

不同文化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话语权的争夺。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强势文化,与其背后一整套知识体系建构是分不开的。

我们今天维护文化安全,抵御西方文化霸权,就是要站在人类文化制高点谋划文化发展,回应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提供具有解释力的知识体系,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近代以来,西方强势文化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特别是启蒙以来西方世界创设的一整套现代性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影响着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图式,相应的,人们也习惯于在西方知识谱系内寻找自己的存在坐标,这正是西方文化处于优势地位的学理基础。

北朝文学的文体特点

北朝文学的文体特点

北朝文学的文体特点
北朝文学的文体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散文为主:北朝文学以散文为主,注重实用性和现实性,不追求华丽的文辞和深奥的义理。

2. 质朴刚健:北朝文学的文风质朴自然,不矫揉造作,同时又表现出刚健有力的特点,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3. 情感真挚:北朝文学在表达情感时,往往直抒胸臆,情感真挚,不掩饰、不做作,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4. 题材广泛:北朝文学的题材广泛,涉及历史、政治、军事、哲学、宗教、科技等多个领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

5. 风格独特:北朝文学在风格上独具特色,既不同于南朝的华丽柔美,也不同于汉魏的质朴自然,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

综上所述,北朝文学的文体特点主要表现为质朴刚健、情感真挚、题材广泛、风格独特等方面。

这些特点的形成与北朝社会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民族特色等因素密切相关。

隋代文学概说

隋代文学概说

隋代文学概说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并于589年统一中国,结束了270余年南北对立的局面。

但隋朝只维持了不到30年。

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建立了唐王朝。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朝代之一,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文学也空前繁荣。

唐朝亡于公元907年,经过五代十国,公元960年宋朝建立。

隋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前后不满四十年,但它又是一个统一的迅速强大、快速灭亡的王朝。

在文学上,南北文风的交流和融合是其最突出的贡献。

江总而揉合南朝渐形成合流,留下一些颇有特色的诗作。

北齐时,为给事黄门侍卢思道郎。

北周间,官至仪同三司,迁武阳太守。

入隋后,官终散骑侍郎。

终年52岁。

其卒年一说为隋开皇六年,即公元586年。

卢思道是“北朝三才”之一邢劭的学生。

北齐天保年间,即以文章著名。

北齐文宣帝死后,当朝文士各作挽歌10首,择善用之。

魏收、祖孝徵等人不过得一二首,唯卢思道得8首,故时人称为“八米卢郎”。

卢思道的诗长于七言,对仗工整,善于用典,气势充沛,语言流畅,已开初唐七言歌行的先声,在北朝后期和隋初有较高地位。

代表作《鸣蝉篇》抒发客愁乡思,讥讽长安权贵“繁华轻薄”的生活,词意清切,寄托较深,曾受到庾信的赞赏。

《从军行》描写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讽刺武将邀功求赏,是一首较好的边塞诗。

卢思道的文以《劳生论》为最著名,文中揭露北齐、北周官场中趋炎附势之徒的丑态,颇为生动传神,被今人钱钟书誉为北朝文压卷之作。

他还有《北齐兴亡论》、《后周兴亡论》等史论,通过亲身经历,论二代灭亡之原因,也具识见。

有集30卷,已佚。

今传《卢武阳集》1卷。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存其诗27首,《全隋文》存其文10余篇。

事迹见《北齐书》、《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北史》本传。

北朝三才,也称北地三才。

魏至北齐时期,北朝出现了几位比较正统的诗文作家,模仿南朝诗文创作,虽然水平有限,难与南朝相比,但它却标志着北朝文学开始复苏,也迈开了南北文学融合的第一步。

批评与责备

批评与责备

20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

1932年,林语堂开始创办《论语》杂志,同时倡导“幽默”之风,还热情地邀请鲁迅为杂志撰写文章。

对于林语堂的做法,许多人觉得诧异,因为他俩的关系此前曾出现过一点小嫌隙。

那是1928年8月的一天,鲁迅夫妇、林语堂夫妇、郁达夫夫妇被邀请至上海的南云楼吃晚饭,谁知临近结束时,因为林语堂一句很随意的话,竟惹得鲁迅站起来训斥他。

当众遭到鲁迅的斥责,林语堂脸上有些挂不住,当然他也毫不示弱地反唇相讥。

就因为这样一件很小的事情,两人竟然长达三年时间没有联络。

直到后来,两人因为又在一起共事,这才“化干戈为玉帛”,重归于好。

而今,林语堂不计前嫌,热情地邀请鲁迅为他的刊物撰写文章,鲁迅也爽快地答应下来。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两人和好如初,鲁迅一定会为好友写一篇讨喜的文章。

但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是鲁迅一贯的性格了。

虽然他答应下来为林语堂的杂志撰写文章,但鲁迅当时并非无原则地吹捧林语堂的文学主张及其思想,而是多有批判之意。

收到鲁迅言辞激烈的文章,杂志社同仁都劝林语堂三思而后行,如果稿子发出来后,被读者嘲笑的一定是他自己。

不过,此时的林语堂却一句话也没说,而是将鲁迅那言辞激烈的文章,全都一字不改地刊发在《论语》杂志上。

文章刊出后,许多人也都被林语堂的大度和胸襟所折服。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涵养来自于他的大度,懂得大度的人,在生活中一定是个很宽容的人;同样,一个懂宽容的人,其一定是生活中的智者,因为你从他的一举一动之中都可以看到善意,而非以剑拔弩张的姿势面对世人。

一字不改显胸襟◆相逢一笑温子升是北魏时期的文学家。

永熙年间,他担任太子侍读,辅导太子读书。

太子从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性子不免有些骄横,从不惧怕任何人。

然而,太子唯独对温子升不同,虚心听从他的教导,从未有过顶撞和冒犯,而且对他恭敬有加,很喜欢听他讲书。

同为太子侍读的一名官员羡慕不已,但又很不解,为什么太子唯独喜欢他?“一定是他从未批评过太子。

”官员暗想。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论述题题库第一章上古文学一、名词解释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

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

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论述题1、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答: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做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

二为祭祀歌谣,表现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带有较浓的原始宗教意识,《卜辞通纂》375片和《伊耆氏蜡辞》是其代表。

三为图腾歌谣,是先民在图腾崇拜基础上创作的诗歌,《燕燕往飞》尚可窥见其端倪。

举例说明北朝文学的特点

举例说明北朝文学的特点

举例说明北朝文学的特点1.乐府诗的繁荣:北朝时期,乐府诗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流形式。

乐府诗是一种民间歌谣和诗歌的结合,以抒发民间情感和表达社会思潮为主要目的。

这些诗歌通俗易懂,抒发了人们的喜怒哀乐,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心声。

2.声调音乐化的运用:北朝文学注重声调的运用,将文学与音乐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音乐化风格。

诗歌中的音调和韵律使诗歌更加优美动听,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3.崇尚玄言和玄思:北朝文学注重玄学思想的表达,倡导玄言和玄思。

作品中常常涉及到宇宙、人生、命运等深奥的主题,借此来探讨人生的意义和哲学问题。

4.浪漫主义情怀:北朝文学强调个人的情感表达和情绪体验,尤其是对爱情、友情和自然的感悟。

诗人们倾注了对美的追求和浪漫情怀,描绘了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

5.反映时代背景和社会风貌:北朝文学作品常常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风貌,记录了历史事件和社会变迁。

诗人们以诗歌为媒介,表达了对社会现象和时代风气的观察和思考。

6.文人墨客的兴起:北朝时期,文人墨客成为文学活动的重要力量。

他们以诗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相互交流并争鸣。

文人墨客们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学圈子,相互影响、借鉴,推动了北朝文学的繁荣。

7.崇尚自由与独立:北朝文学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诗人们倡导自由思想和个性表达,反对束缚和约束,追求内心的真实和自由的创作。

8.文学与政治的关联:北朝时期,文学与政治紧密相连。

一些文人墨客以文学作品表达政治观点和社会批判,通过文学来影响社会舆论和政治局势。

政治与文学的交融使得北朝文学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9.崇尚古典与创新并存:北朝文学在尊崇古典传统的基础上,也注重创新和发展。

诗人们既注重继承和发扬古代文学的优秀传统,又勇于开拓新的文学形式和表现手法,使得北朝文学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面貌。

北朝文学的独特特点和丰富内涵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和传承奠定了基础。

它不仅丰富了文化艺术,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思想情感。

谈温子升的“韩陵一片石”

谈温子升的“韩陵一片石”

谈温子升的“韩陵一片石”作者:顾农来源:《古典文学知识》2015年第05期被誉为“北地三才”之一的温子升(495—547)原有文集三十五卷,当时传播甚广,不仅风行于中原,连吐谷浑王的床头,也有他的文章数卷。

温文得到各方面很高的评价,北魏济阴王元晖业说:“江左文人,宋有颜延之、谢灵运,梁有沈约、任昉,我子升足以陵颜轹谢,含任吐沈。

”南朝梁武帝萧衍令出使东魏的使节张皋抄写子升文笔传于江南,并作出高度评价道:“曹植、陆机复生于北土。

恨我辞人,数穷百六。

”(《魏书·温子升传》)这样高的估计,现在已经不大容易理解。

在时下通行的文学史上,其人大抵只是一笔带过而已。

这里可能存在的一大原因,是温氏的文集早已亡佚,现在能看到的零散作品只有四十篇左右,其中诗十一首,近于南朝宫体,似无历代传诵的名篇;文近三十篇,大抵都是因担任高级秘书而写的官样文章,以应用性的居多。

但在中国古代,只有擅长写这一类文章才是“大手笔”,其地位和影响总是比一般写写诗文的“文人”要高得多。

南北朝时期人们习惯于区分“文”和“笔”,就实际功用而言,“笔”高于“文”。

“大手笔”的文章也讲究文学性和可读性,在传统的观念里是重要的文学作品,萧统《文选》里就录入了许多这样的大作。

而在现代以来流行的由西方引进的文学观念中,这一类文本的意义业已大为下降,甚至被逐出文学之外——尽管在现实生活中,对那些善于撰写政治文件和报告的高级笔杆子,人们仍然相当敬重。

在温子升的传世之作中,最为著名的是一篇《韩陵山寺碑序》:昔晋文尊周,绩宣于践土;齐桓霸世,威著于邵陵。

并道冠诸侯,勋高天下。

衣裳会同之所,兵车交合之处,寂寞消沉,荒凉磨灭,言谈者空知其名,遥遇者不识其地。

然则树铜表迹,有道存焉,刊石记功,可不尚与!永安之季,数钟百六,天灾流行,人伦交丧。

尔朱氏既绝彼天纲,断兹地纽,禄去王室,政出私门,铜马竞驰,金虎乱噬,九婴暴起,十日并出。

破璧毁圭,人物既尽,头会箕敛,杼轴其空。

南北朝时期的成语

南北朝时期的成语
文章来源【统编历史】,更多历史干货,关注公众号【统编历史】
造句: 他说话聒噪不休,如同驴鸣犬吠。
博士买驴 bó s纸契约,没有一个“驴”字;讥讽写文章长篇累牍而 说不到点子上。
典故: 在《颜氏家训》的《勉学》篇中,记载了一则博士买驴的笑话。 当时有个博士,熟读四书五经,满肚子都是经文。他非常欣赏自己,做什么事都 要咬文嚼字一番。
造句: 惟有釜底抽薪的消灭脏乱,才能积极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nìngwéiyùsuì,bùwéiwǎquán
释义: 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 苟且偷生。
典故: 公元 550 年,东魏的孝静帝被迫让位给丞相高洋后被毒死。高洋同时还杀害他 的儿子及所有亲属以斩草除根。后扬言杀他的远房宗族。元景皓表示“大丈夫宁 为玉碎,不为瓦全。”宁愿被杀头也不愿改元姓高,被元景安告密遭到高洋的杀 害。
造句: 宁 为 玉 碎 ,不 为 瓦 全 ,为 了 保 卫 这 座 城 市 ,我 们 决 心 与 敌 人 周 旋 到 底。
驴鸣犬吠 lǘ míng quǎn fèi
释义: 如同驴叫狗咬一般。形容文字言语拙劣。
典故: 南北朝时期,温子升作《韩陵山寺碑》,庾信读其文而拓写其本,南朝人问庾信 对北方的文士感觉如何?庾信回答说:“唯有韩陵山一片石堪共语,薛道衡、卢 思道少解把笔,自余驴鸣犬吠,聒耳而已。”
成语来源: 语出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古人还说:“故 以汤止沸,沸乃不止,诚知其本,则去火而已矣。”这个比喻很浅显,道理却说 得十分清楚。水烧开了,再兑开水进去是不能让水温降下来的,根本的办法是把 火退掉,水温自然就降下来了。此计用于军事,是指对强敌不可用正面作战取胜, 而应该避其锋芒,削减敌人的气势,再乘机取胜的谋略。釜底抽薪的关键是善于 抓住主要矛盾,很多时候,一些影响战争全局的关键点,恰恰是敌人的弱点。指 挥员要准确判断,抓住时机,攻敌之弱点。

北地才子温子昇诗歌研究

北地才子温子昇诗歌研究

北地才子温子昇诗歌研究崔志伟【摘要】温子昇,作为北地三才之一,其创作独具特色.诗作分为反映现实与状物写景两大类.文章从"气质"与"清婉"两个方面来撰写子昇诗歌之风格."贞刚"与"淳朴"是"气质"风格的表现,其"淳朴"的风格与语言的通俗化,对动词的推敲及子异善用短制的诗歌体式有关;而"清新"与"婉转"又是子异"清婉"风格的突出表现."清新"之风格源于子昇善于经菅画境;运用色彩及对双音词、连绵词的使用;在表现"婉转"风格时,从内容(使事用典、意象撷取、比兴手法、以乐写哀)及形式(结构层次、言辞形式)两方面分别阐释.【期刊名称】《遵义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12)005【总页数】6页(P26-30,34)【关键词】温子昇;诗歌;风格【作者】崔志伟【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20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2温子昇(495-547),字鹏举,济阴冤句人,北魏后期到东魏前期著名文人,《魏书》、《北史》有传,他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实施汉化改革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文人。

温子昇、邢邵与稍后的魏收被称作“北地三才”。

他们在继承“河朔辞义贞刚、重乎气质”文风的同时又吸收“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的特色,使黯然许久的北朝文学有了复苏的迹象。

《魏书·温子昇传》言其文为三十五卷且有《永安记》三卷;《旧唐书·经籍志》言有《温子昇集》二十五卷;到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只辑《温侍读集》一卷,已远非温集原貌了。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录温子昇存诗11首。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录温子昇存文27篇。

逯钦立与严可均先生辑录均自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名词解释56278

名词解释56278

一、名词解释屈原与《楚辞》1、楚辞:“楚辞”的名称,始见于《史记?酷吏列传》。

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

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2、《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流行的祭祀乐歌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歌,共十一篇。

所祭之神,分天神、地祗、人鬼三类。

天神有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小司命。

有关的五首歌词,多表现对天神的敬仰和赞颂,写得庄严肃穆。

地祗有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有关的四首诗歌全是恋歌,借对神的恋爱生活的描写,表现人类对纯洁爱情的赞颂,大都清新凄艳,幽渺情深。

写人鬼的只有《国殇》一篇,是对卫国战争中牺牲将士的热烈礼赞,激昂悲壮,刚健质朴。

3、《天问》:屈原所作的仅次于《离骚》的长诗。

它以反诘的形式,一连提出170多个问题,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古史传闻、社会政治、个人生活等,表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广博的知识,表现了诗人大胆怀疑、敢于批判旧观念和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

全诗以四言为主,四句一节,通篇用反诘,参差错落,圆转活脱,被认为是“千古奇文”。

4、屈宋:先秦楚辞作家屈原和宋玉的合称。

屈原是楚辞的开创者,宋玉略晚于屈原,也以楚辞着称,并对赋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后世因以屈宋合称。

一、名词解释第六章建安文学1、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

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着称于世。

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

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2、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

唐代太原军国应制文创作的繁荣及原因

唐代太原军国应制文创作的繁荣及原因

唐代太原军国应制文创作的繁荣及原因智宇晖【摘要】唐代太原的军国应制文创作,持续了三百年的繁荣。

作家阵容庞大,创作水平很高,向庙堂输送了大量制诰文创作的人才。

同时,部分文人在太原的创作也对同类文体的发展走向产生了巨大影响。

太原的政治、军事地位是北都军国应制文繁荣的前提,而太原自北朝以来军国应制文学习、创作的地域传统是其文化基础。

%The prosperity of the creation of military writing according to the emperor ’s orders in Taiyuan in the Tang Dynasty lasted three hundred years .With huge author lineup and high‐level creation ,lots of talent in the creation of the writing according to the emperor ’s orders were pro‐vided for the court .At the same time ,the creation of some men of letters in Taiyuan had a great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same kind of writing style .Taiyuan’s political and military status is the premise of the prosperity of the creation of military w riting according to the emper‐or’s orders in the north capital ,and the regional tradition of its learning and creation in Taiyuan since the Northern Dynasties is its cultural basis .【期刊名称】《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4页(P69-72)【关键词】唐代;太原;军国应制文;繁荣;传统【作者】智宇晖【作者单位】琼州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海南三亚572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北都太原在唐代有军国文翰创作繁荣的特殊政治优势,在历史上有着久远的传统,以令狐楚为代表的一批文学家的应制文创作,显示了北都在唐代文坛散文创作格局分布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 西 大 同 大 学学 报 ( 社会 科 学 版 )
J o u r n a l o f S h a n x i D a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l y ( S 0 c i a l S c i e n c e )
Vo 1 . 2 8 N0. 1
方 面进行考察 , 我 们认 为魏 收贬低温子升的评价与史 实不符 , 其观 点不能成立。魏收贬 责温子升 的原 因与其撰写 《 魏 书》 时多用曲笔有很 大关系。
关键词 : 温 子 升 ;生平 作 为 ;思想 倾 向 ; 评 价 中 图分 类号 :K 2 3 9 . 2 文献标识码 :A
智 慧虽 然有 限 , 但 谋 虑却 极 其深 险 ,最终 导 致 自己 的祸亡 。 南 宋 的叶适 随其 流而 扬其 波: “ 史称 ‘ 温 子升 外 恬 静 ,与物 无 竞 ,言有 准 的 ,不 妄 毁誉 ;而 内深 险 ,事故 之 际 , 好 预其 间 , 所 以终 至 祸 败 。 ’ 尔朱 、
作者简介 : 卫云亮( 1 9 8 3 一 ) , 男 ,山西临汾人 , 在读博士 , 研究方 向: 先秦 、 魏晋南北朝文献与文学。

4 3・
山 西 大 同 大 学 学报 ( 社会 科 学 版)
了魏 收 的意见 , 并 无太 多 发 明。 因此考 察魏 收对 温 子升 的评 价是否 有切 实 的依 据就 显得 尤为 重要 。据 史载 ,魏收生 于魏 宣武帝 正始 四年 ( 5 0 7年) , 而 据罗
温 子升作 为 一介 文人 ,在北 魏 动荡失 序 的乱 世 中 ,始终坚 持 通过 自己的 出仕来 维 护 国家 的统一 与 朝廷 的稳定 。他 一 生经历 了胡太 后专 权 、 汾 阴之 变 和 东西 魏分 裂等 重 大历史 事 件 , 不 幸被 卷入 了血 腥
也认为魏收“ 好预事故” 的评断是符合实情的。 与 上述 贬低 温子 升评论 截然 相反 的观 点 由明代 的张溥提出, 他在《 温侍读集题辞》 中指出: 史 言温 鹏举 外静 内险 , 好 预 事故 ,终
认 识温 子 升 。
深, 好参与国家朝廷大事。之后 隋代的王通也持有
类 似 的观 点 : “ 太 原 府 君 日: ‘ 温子 升 何 人 也 ? ’子 日:
‘ 险人也 。智小谋大 , 永安之事 , 同州府君 常切齿 焉, 则 有 由也 。 ” ’ z ) ‘ ‘ 智 小谋 大 ” 是说 温子 升 的政治
此外永安三年530年魏孝庄帝杀尔朱荣和上党王元天穆温子升草成孝庄帝杀尔朱荣大赦诏文章一方面称颂其在孝昌年间有勤王征葛荣平元颢之功同时也声讨其在河阴之变的滔天罪行谴责他方复托名朝宗阴图衅逆睥睨天居窥觎圣历
第 2 8卷第 1 期 2 0 1 4年 2月
文章编号: 1 6 7 4 — 0 8 8 2 ( 2 0 1 4) O 1 — 0 0 4 3 — 0 5
以上 即是后 世文 人对 温子 升所作 出的两种 截然
高欢父子之间 , 惟 子升号能有意王室 , 一时人 士 , 如其 比者绝无矣。 魏收之言 , 不亦宜乎 ! ” [ 3 1 ( e s c s ) 叶适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1 2 — 0 5
相悖的评价。魏收显然是“ 好预事故 , 而内深险” 观 点的始作俑者 , 后来的王通与叶适实际上都是沿袭
升无涉 。
其次 , 从 温子 升 在北魏 当时特 殊政 治背 景下 所 处 的政治立 场 来看 ,温子 升也 不可 能是 魏 收贬斥 的
致祸 败 。今 据 史魏 庄 帝杀 尔荣 、元 瑾仍积极人世的文人 , 历代学人发表过各 种评论意见 , 而且毁誉不一 。笔者试通过对各家观 点 的解析 , 力 图还原历史 的本真面 目, 对温子升作
出较 为客观 、 公正 的评价 。
《 魏 书- 温 子 升传 》 云: “ 子 升外 恬 静 ,与物 无竞 ,
矜 斩将搴旗 于文墨之 间, 犹 皮相也 。1 4 ] ( P 2 8 0 )
言有准的 , 不妄毁誉 ; 而 内深险 , 事故 之际 , 好预 其间 , 所 以终致 祸败 。” [ 1 1 ( r q 8 7 7 ) “ 好预 事故 ” , 这是 北朝 史家魏收对温子升所作出的评价 。魏收认为 , 温子
过 各种 困厄 的 目的 。也 就是 说 , 虽 然外 在 的表 现与 措 施要 柔 和顺 从 , 但 其 实 内心 一直 保 持 明哲 , 充 满 智 慧 和光 明 。这 显然 是在 困境 中采取 的一 种不 得 已 的策 略 。张溥 能认 识 到这一 点 , 所 以对 温 子升 的谋 略大 加赞 赏 , 并 认 为魏 收 不称 其 多智 ,是 没有 真正
Fe b 201 4
北朝文士 温 子升的评价 问题
卫 云 亮
( 华 中师范 大学文 学 院 ,湖 北 武 汉 4 3 0 0 7 9 )
摘 要: “ 北地 三才” 之 一的温子升是北朝最杰 出的文学家, 但 后世 文人 对他的评价却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 。
如魏收贬责温子升是 内心 阴险之人 ,而明代的张溥却对温子升极力褒扬。温子升 的生平作为、作品 中的思想倾 向两
背齐文襄作乱 , 鹏举 皆预谋 。此二事者 ,
柔顺 文 明 ,志存 讨 贼 , 设 令 功 成 无 患 ,不
庶几其先大将军之诛王敦乎? 《 魏书》 目为 深 险 ,佛 助何 无识 也 !元 颢 之 变 ,策 复 京
师 ,计之 上 也 。上 党 即 不能 为桓 文 ,鹏举 之 言 ,管狐许之 矣 。北人 不称 其 多智 ,而徒
升 表 面 上 与 世 无 争 ,其 实 内 心极 为 阴 险 ,思 虑 甚
张溥认为温子升参与杀尔荣 、 元瑾二事的性质 是“ 柔顺文明” 。 《 周易 ・ 明夷卦》 有云: “ 内文明而外柔 顺 ,以蒙 大难 , 文 王 以之 。” 所谓 “ 柔顺 文 明 ” 是指 一 个人应该采用非常柔和的态度与形象 , 以此能够逆 来 顺守 ,即能够 通过 顺 从外 在 的形 势 , 从 而 达 到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