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五大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 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方面。
1.唯物史观是研究和学习历史的基本态度与方法指引,是科学
的历史观。
学生应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包括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主要作用等。
2.时空观念是指将事物放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中去考察,以理
解和解释其发展的过程和特点。
学生应能够掌握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时空背景,理解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3.史料实证是指通过收集、整理、辨析史料,运用科学的方法
对其真实性进行评估,以还原历史的真相。
学生应具备基本的史料搜集、整理、辨析能力,能够运用史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4.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基础,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
件和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释。
学生应能够理解和解释历史事件和现象的内在逻辑和意义,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
5.家国情怀是指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命运的关
注和认同。
学生应能够理解和尊重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如强化历史价值观、增强历史理解、丰富时空观念、增强史料实证能力和培养历史解释能力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五个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五个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需要培养多种核心素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
以下是关于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1.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一种科学的历史观,是我们认识和理解历史的基础。
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唯物史观的概念及其在高中历史学习中的应用。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因此,学生需要了解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概念,并分析这些因素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全球视野全球视野是指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历史。
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全球视野的重要性,并培养自己的全球意识。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历史事件和相互关系,了解世界历史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同时,学生还需要关注全球化对当今世界的影响,如全球化对贸易、文化、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3.史料实证史料实证是历史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史料实证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收集、甄别和运用史料。
史料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历史事件、了解历史背景和原因,但同时也需要进行考证和筛选。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原始文献、研究论文和历史著作等途径收集史料,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甄别和运用。
4.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指我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解释。
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运用历史解释来理解历史。
历史解释需要考虑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等方面,并需要进行比较和分析。
学生需要了解各种历史解释的观点和学派,并形成自己的看法。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会运用历史解释来分析现实社会中的问题。
5.价值观塑造价值观塑造是指通过历史学习来塑造自己的价值观。
高中历史学科不仅需要学生了解历史事实和事件,还需要通过这些事实和事件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学生需要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通过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事件和思想等,了解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同时,学生还需要通过学习历史上的成就和贡献,增强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高中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解读(北师大)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朱汉国(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基础教育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专家委员会委员等,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和历史教育。
)1、如何认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新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
“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实施等,都要始终贯穿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任务。
”。
那么,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认识和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所谓学科核心素养,它是指学生在接受某一学科教育过程中,以学科知识技能为基础,整合了情感、态度或价值观在内的,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能够满足特定现实需求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科核心素养不是简单的知识或技能,而是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知识与能力,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
可以说,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该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
在这里有三个关键词非常重要: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这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内涵的三个重要要素,是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目标。
这三个维度目标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华东师大崔元漷教授曾举驾驶素养为例来说明。
上驾校绝不是背一点驾驶知识,必须学会驾驶。
但一个合格的驾驶员必须具备一定的驾驶素养,其驾驶素养包含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三个目标。
驾驶员的关键能力是安全驾驶;必备品格是礼貌行车;价值观念是尊重生命。
每个学科所养成的核心素养内容虽有所不同,但这三个维度是一致的。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课程的总目标,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历史课程学习中的具体体现。
2017年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做了明确界定:“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学业质量层级划分依据:核心素养
A.课程标准中对学业质量的表述:
•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之后 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 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 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 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学 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的水 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
史料实证: 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 价值;明了史料在历史叙述中的基础作 用;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 程中,能够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 自己的观点。
•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 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 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 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 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史料实证
究 历 史
所有历史叙述都是一种基 于对过去事情的理解而进 行的解释,是基本能力和 主要指标
历史解释
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形成的
家国情怀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历史
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建落 构实 正立 确德 的树 历人 史的 认任 识务
• 因此,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高中历史教 育要回答的问题是:
• 我们的学生,到底要学什么?或, • 我们的教师,到底要教什么?
历史,到底要学什么?或,历史,到底要教什么?
高中历史五大核心素养及内容

高中历史五大核心素养及内容1. 历史意识1.1 历史的时间观念咱们先聊聊历史意识,首先要说的就是时间观念。
你知道的,历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而是有着长长的时间链条的。
我们得学会在时间的长河里找到历史的“坐标”。
就像探宝一样,要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它的意义。
1.2 历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还有就是历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历史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
你会发现,有些事情一直在延续,有些则是短暂的阶段性变化。
比如,我们今天的社会制度,跟古代的相比,确实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很多传承下来的东西。
2. 历史思维2.1 分析与归纳接下来,我们要聊聊历史思维。
首先是分析与归纳。
历史事件往往错综复杂,我们得像解谜一样,分解这些事件,找出其中的因果关系。
然后,归纳总结,找出规律。
这个过程就像做数学题一样,需要耐心和细致。
2.2 比较与借鉴再来就是比较与借鉴。
历史中的许多事件其实是可以拿来对比的,通过比较不同的历史阶段或者不同国家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规律。
这样,咱们也能从中学到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3. 历史技能3.1 收集与整理说到历史技能,这其中包括了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历史学科不像数学那样有标准答案,我们要从各种资料中获取信息,并进行整理。
就像拼图一样,一点一滴地将零散的知识拼凑起来。
3.2 史料的分析与解读还有就是史料的分析与解读。
我们在学习历史时,常常会遇到各种文献、图片、考古资料。
要学会从这些资料中挖掘出真实的历史信息。
这就需要我们有耐心,细心观察,像侦探一样去寻找真相。
4. 历史价值观4.1 价值观的培养历史不仅仅是过去的故事,更是价值观的源泉。
我们在学习历史时,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历史价值观。
这个过程就像是树立自己的“灯塔”,指引我们对待未来的态度。
4.2 多元视角另外,历史还需要多元视角。
每个人对历史的理解都有自己的观点,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历史问题,可以让我们的思维更加开阔。
高中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解读(北师大)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朱汉国(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基础教育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专家委员会委员等,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和历史教育。
)1、如何认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新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
“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实施等,都要始终贯穿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任务。
”。
那么,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认识和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所谓学科核心素养,它是指学生在接受某一学科教育过程中,以学科知识技能为基础,整合了情感、态度或价值观在内的,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能够满足特定现实需求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科核心素养不是简单的知识或技能,而是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知识与能力,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
可以说,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该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
在这里有三个关键词非常重要: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这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内涵的三个重要要素,是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目标。
这三个维度目标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华东师大崔元漷教授曾举驾驶素养为例来说明。
上驾校绝不是背一点驾驶知识,必须学会驾驶。
但一个合格的驾驶员必须具备一定的驾驶素养,其驾驶素养包含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三个目标。
驾驶员的关键能力是安全驾驶;必备品格是礼貌行车;价值观念是尊重生命。
每个学科所养成的核心素养内容虽有所不同,但这三个维度是一致的。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课程的总目标,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历史课程学习中的具体体现。
2017年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做了明确界定:“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初高中历史衔接学案

初高衔接——高中历史五大核心素养一:概念解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分解为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1)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我们认识历史、解释历史,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新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把唯物史观作为核心素养之一,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包括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辨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主要作用等,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新版课程标准在此实际上从两个层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认识层面,通过历史课程学习,要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二是运用层面上的要求,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就认识层面,应了解唯物史观哪些理论与方法呢?唯物史观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揭示了社会结构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唯物史观既重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承认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能动的反作用。
唯物史观还论述了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唯物史观还强调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这样的思想认识,是以往的历史学家和哲学家所未曾达到的,使人们认识历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历史学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注意了解以下观点和方法: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第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第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第四,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第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六,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
最新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及其培养

摘要:新修订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正式提出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并明确指出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
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本文基于新修订的历史课程标准,就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和提高高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两个方面进行叙述与分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措施201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对于高中历史课程而言,要坚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这一理念,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始终贯穿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任务,使其有利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使高中历史课程的育人价值得以充分的体现。
一、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概述国家教育部在2018年正式提出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新理念。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逐渐形成成熟的世界观,最终促进个人能力水平的提高。
新修订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总结概括出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其中,唯物史观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起着理论保证的作用,是从整个社会历史发展角度对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和观念给出指导。
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高中生应正确了解并认识唯物史观,以唯物史观作为指导思想,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和探究,这样才能从广度上和深度上更好地掌握历史。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本质的体现,设身处地地将学习的历史知识放到这个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和空间中,以此具体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学生应该认识到,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特定的历史环境,只有对其了解和掌握,才能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分析和比较。
高中历史 二轮复习指导----五大核心素养

考向示例
(2017·全国Ⅰ卷,34)如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 画表明( )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解析:D 判断该情景出现的时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斯大林格勒 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该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 战的重要转折点, “水力发电站”是经济建设上的成就,由此可以判断出漫画的时间 应该是二战以后,苏联的战后经济恢复,让某些人气急败坏,二战后, 美苏冷战,对苏联经济建设气急败坏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 家,D项正确。
三、史料实证 1.概念: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重视史料的搜 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并在真实、可靠的 史料基础上得出历史结论和评判的能力和品质。它是进一步 养成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及历史反思素养的基础。基本原则 是:“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论证探讨历史问 题,不能主观臆断,空发议论,也不宜罗列史实,没有观点。 应是史实与观点一致,观点统领史实,史实支持观点,评价 要有辩证思维,表达也要客观公正,不偏激。
示例二: 论题: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相互适应、相互调节(相互作用、相互调节)。 阐述: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结构三位一体,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结构 对经济结构具有强大的调节作用,保持着地主经济的稳定。同时,地主经济又是 大一统的基础,只有存在大量自耕农和中小地主,国家才会有充足的税收,用以供 养皇室和从中央到地方庞大的官僚机构。没有儒家的正统地位和儒家国家学说 的指导,一个庞大的官僚体系也不能形成。总之,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之间 的关系不能割裂,它们互为因果,相互适应、相互调节。 (“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高中历史教学的五大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的五大核心素养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围绕“高中历史教学的五大核心素养”展开,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入理解、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升、以及对历史价值观的正确认识。
五大核心素养包括: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评价、文化认同。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将掌握如何运用史料进行实证分析,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解释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评价,并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历史核心素养的理解和应用尚有待提高。
此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具备一定独立思考能力的阶段,因此,针对这一群体的教学策略应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历史核心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高中历史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如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
(2)学会运用史料进行实证分析,提高对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能力。
(3)能够运用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评价等方法,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探讨,形成自己的见解。
(4)提高文化认同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过程与方法(1)采用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
(3)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如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其学习历史的内在动力。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历史事实,敬畏历史。
(3)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历史学科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学科之一,跨越古今中外,具有广阔的知识面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高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核心素养,下面介绍几个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历史观念历史观念是历史学科最核心的素养之一,是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态度。
高中历史学科应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的重要性和历史对现实社会的深远影响,正确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和演变。
同时,应该培养学生珍视历史文化传统、尊重历史文化多样性、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历史知识高中历史学科的另一个核心素养是历史知识。
这包括历史基础知识和深入了解某一领域的历史知识。
高中历史学科应该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让学生了解国内外历史的发展趋势和历史事件的层层关联。
分析思辨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分析思辨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核心素养之一。
高中历史学科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研究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辨精神。
批判反思高中历史学科还应该重视批判反思能力的培养。
学生应该能够自觉接受历史的信息,客观理性地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形成科学历史观和价值取向。
历史文化素养历史文化素养是高中历史学科应该强化的核心素养之一。
学生应该能够了解历史文化背景、欣赏历史文化成果、探究历史文化渊源。
高中历史学科除了要传承国家文化,还应该培养跨文化、跨时空的历史文化素养。
综上,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历史观念、历史知识、分析思辨、批判反思和历史文化素养。
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学术水平,也能够塑造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人文情怀。
普通重点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

普通重点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作者:————————————————————————————————日期: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7核心素养版讨论稿)(一)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与提炼,是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理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与方法;历史解释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验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1.唯物史观唯物史现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2.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3.史料实证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学科《5大核心素养解读与培养》(老师必备)

历史学科《5大核心素养解读与培养》(老师必备)核心理论: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基本原理:①人类社会及其历史是客观存在的;②人类社会历史按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规律向前发展;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⑥阶级分析方法;⑦人类社会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⑧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科学实验(指自然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承认杰出个人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等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审视社会现象唯物史观认为对历史的评价应该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历史不具有重复性,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具体的和唯一的,不应以现在的标准苛求古人。
2、一分为二辩证看待——评判人物事件在能力要求上,无论是新课程标准还是高考试题都要求学生运用辩证法分析历史事件,学会一分为二地分析历史问题,掌握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3、基本观点灵活运用——阐释历史进程(1)唯物史观在多年来的高考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渗透在高考命题之中。
要注意以下几种基本的唯物史观,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辩证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问题,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反映的问题。
(2)政治、经济状况与文化的关系: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如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占据统治地位是因为它不符合当时诸侯国争霸战争,富国强兵的需要;而经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就迎合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正统思想。
核心思维: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中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十分重要。
而高中历史教学当中的五大核心素养分别为时空观念素养、唯物史观素养、史料实证素养、历史解释素养、家国情怀素养。
本篇文章针对高中历史教学过程当中的五大核心素养培养提出了一些观点。
关键词:高中历史;五大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前言: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形成相应的核心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未来的人生发展过程当中形成关键能力和品格,而在高中历史学习的过程当中,五大核心素养与学生的历史学习息息相关,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十分必要的。
一、时空观念素养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实,那么在历史学习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时,一定要让他们能够对不同时空观念下所发生的事件有一个合理的认知,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所以高中历史老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应该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时空变化,逐渐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比如说在学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历史课本中介绍了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今天的政治制度是两种不同的制度,那么就可以与我国今天的政治制度进行相比较,就可以看出今天的政治制度是民主的、科学的,而古代的政治制度是封建的、不科学的,如今是改革开放的时代,而由于明清时期的固步自封闭关锁国,导致中国比西方国家落后。
在这样的基础上,不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有关时空的区域,从而让学生意识到政治制度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
另外,在学习《希腊文明的摇篮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分析中国的农耕文明与希腊文明的不同之处,学生在比较的过程当中能够总结出海洋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不同之处以及这二者导致希腊和中国发展方向不同,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时空观念得到了建立。
二、史料实证素养由于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所以处在现代的我们并不知道过去事情发生的真假,那么就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展示历史资料的方式,让学生们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们对某一个特定的历史事实形成自己的看法。
2020年6月16(上课用)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解读优秀教学课件(推优)

2.解读:
(1)人类的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有规律的发展。 (2)人类社会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 (3)社会结构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三个层 次的因素组成,三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关系。 (4)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 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 (5)阶级分析方法。 (6)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简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
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成待
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唯物史观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二、时空观念 1.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
03、有选择地继承并发展历史,这是如何对待历史的问题。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西方文化。 (2)民主化、法治化。 (3)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04、把握历史客观发展规律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
(1)古代东西方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 (2)古代中国小农经济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小农经济的局限性)。 (3)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和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4)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国、世界)。 (5)古今的人口迁移。 (6)中国古代工商业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和文学、艺术、宗教信仰。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
1、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包含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等。
2、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以史料分类、史料辨析、史料运用、观点论证的形式呈现。
3、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以历史纪年、历史时序、年代尺、阶段特征、历史大事年表、历史地图等形式呈现。
4、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以材料整理、对史料的解读、分析趋向、说明影响、判定地位等形式进行考查,培养叙述历史和形成历史认识的能力。
5、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包含了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民主法治、科学精神、世界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