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跟猩猩有关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猩红热,跟猩猩有关吗?

前言

最近小编有听到关于“北京小学生确诊一例猩红热”的新闻,身边很多人问小编:猩红热跟禽流感一样吗?是猩猩传染给人的吗?动物园还能去吗?小编听了哭笑不得,接下来,听小编给大家讲一讲猩红热吧!

猩红热

猩红热是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GAS)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少数患者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损害,属于乙类法定传

染病。

1、病原体: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又称化脓性链球菌;

2、病程:急性发病,潜伏期为1~7天;

3、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为主,GAS引起的咽峡炎患者,排菌量大且不易被重视,是重要的传染源;

4、传播途经:空气飞沫传播为主,或经外伤及产道传染;

5、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多见于小儿,可再患;

6、流行特点:一年四季都有,尤以冬春季节为多,好发年龄为5~15岁;

症状

1、发热:体温骤升,2日内可达39℃以上,多为持续性,可有头痛、咽痛、恶心、呕吐、腹痛,幼儿可伴惊厥,年长儿可有寒战;

2、咽峡炎:表现为咽痛、吞咽痛,扁桃体充血水肿,上覆黄白色点片状渗出物,软腭有细小密集红疹(出血点),颈前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3、皮疹:发热后24小时内开始发疹,始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然后迅速蔓及全身;

1)、典型皮疹:①全身弥漫性充血潮红基础上,出现分布均匀的、针尖大小的、与毛囊一致的、隆起突出的“鸡皮疹”或“砂纸样”皮疹;②贫血性划痕:指压皮肤出现苍白指印,数秒恢复;③瘙痒感;

④少数可带黄白色脓头且不易破溃的皮疹,称为“粟粒疹”,重者出现出血性皮疹;

2)、线状疹:在皮肤皱褶处,皮疹密集或由于摩擦出血呈紫色线状(又称帕氏线);

3)、口周苍白圈:颜面部位仅有充血潮红无皮疹,鼻口周围常无充血;

4)、退疹与脱皮:皮疹48小时达高峰,依发疹顺序2-4天消退,重者可持续1周;病程第1周末或2周初开始脱皮,躯干呈糠屑样、手掌足底呈手套或袜套样大片状脱皮,脱屑后不留色素沉着和瘢痕。;;

辟谣专区

猩红热的英文是“Scarlet Fever”,其中scarlet有猩红色的意思,主要形容皮疹的特点,而fever是发热的意思,组合起来就是“猩红热了!”所以,猩红热跟猩猩没有关系哦!

4、舌象:猩红热病程中常有一定的舌象变化。没有学过舌诊也没关系,有水果供大家类比看舌象哦!常见舌象包括草莓舌、杨梅舌和覆盆子舌。

1)、草莓舌:出疹初期舌覆白苔,红肿舌乳头凸出于白苔外;

2、)杨梅舌:2-3日白苔脱落,舌面光滑呈肉色,乳头凸起;

3)、覆盆子舌:随后舌乳头肿胀消退,舌面充血平滑;

防治

一、治疗

( 1 )一般治疗

出疹期卧床休息,呼吸道隔离,猩红热发病初期患儿因有高烧、咽部充血红肿等,故此时应供给充足液体,以帮助体内毒素的排出,可给清淡易于消化的流质饮食。

恢复期,患儿已退烧,皮疹消退开始脱皮,此时可改为少油、少渣的半流质饮食,来补充营养。

( 2 )病原治疗及对症治疗

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运用抗生素治疗及对症治疗。

( 3 )中药医治疗

二、预防

传染性疾病预防重于治疗,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分别作出相应预防措施,则可大大减小传染病的发生几率。

( 1 )控制传染源

①隔离患者:住院或家庭隔离,症状消失,无并发症出现且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可解除隔离(自治疗日起不少于7天)。

②接触者的处理:儿童机构发现猩红热患者时,应严密观察接触者(包括儿童及工作人员)7天。认真进行晨间检查,有条件可做咽拭子培养。对可疑猩红热、咽峡炎患者及带菌者,都应给予隔离治疗。

( 2 ) 切断传播途径

疾病流行期间,儿童应避免到公共场所活动。接触患者戴口罩,消毒分泌物和污染物。

( 3 )保护易感染者

流行期间,可用黄连素(1:1000)喷咽,扁桃体炎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

结语

猩红热尚无疫苗,无特异性的预防措施,因此,管理传染源是预防猩红热的主要措施,确保教室及宿舍等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尽量切断传播途径,并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对猩红热病例应

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拓展阅读:

[1] 白翎.中药治疗猩红热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A].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1674-9308(2017)18-0182-02

[2] 叶迎宾,武艳,黄秀香,等 .ROC 曲线分析风湿3项指标在猩红热的诊断评价[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5):3559-3561.

[3] 吴昊澄,林君芬,徐校平,等 . 广义相加模型拟合气象因素与猩红热发病的关联性 [J]. 浙江预防医学,2016,28(1):5-8.

[4] 刘成山 . 小儿猩红热的临床类型及治疗分析 [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2):153-155.

[5] 杨胜利,徐碧钰,王万民,李国伟.郑州市2011-2016年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B]. 江苏预防医学, 1006-9070(2018)03-0311-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