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
高考语文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
高考语文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一、古代文化常识概述古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掌握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对于高考语文考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最全面的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二、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重点1. 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的重要性-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提倡“仁者爱人”,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的学生有颜回、子路、子贡等,他们是儒家思想的传承者2. 文化- 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重要宗教思想- 四大名山是峨眉山、武当山、普陀山、雁荡山- 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主张“八正道”,追求解脱和悟道的境界3. 文化- 是古代中国的一种传统宗教- 倡导“道法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经典有《道德经》、《庄子》等4. 唐诗宋词- 唐诗是古代文言文的杰作之一,以杜甫、李白、王维等为代表- 宋词是古代文言文的艺术形式之一,以李清照、辛弃疾、苏轼等为代表- 唐诗宋词在古代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5. 四书五经-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 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是中国古代经典文献6. 武侠文化- 武侠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文化形态,强调武功、侠义和忠诚等价值观- 武侠小说有《水浒传》、《西游记》、《射雕英雄传》等,被广泛传播和阅读三、结语以上是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的最全面介绍。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掌握儒家文化、文化、文化、唐诗宋词、四书五经以及武侠文化等重要内容。
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考生将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文的内涵,提升语文水平,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请注意,以上内容只是对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的简要概括,考生需在备考过程中深入研究相关内容,以达到更好的备考效果。
高考语文全国卷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
高考语文全国卷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高考语文全国卷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古代文化常识,为高考新课标卷语文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之一,该题涉及面非常广,且无明确的出题范围,是考生备考中的一大难题。
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一份高考语文全国卷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供参考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考语文全国卷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1《窦娥冤》1.缥缃:代指书籍。
缥,青白色的丝织品;缃,淡黄色的丝织品。
古人习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故以此作为书籍的代称。
2.春榜:唐宋考进士都在春季,后世称进士考试为春榜。
3.宫调:古代音乐有宫、商、角、徵、变徵、羽、变宫七音,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
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4.祗(zhī)候:比较高级的衙役。
5.刷卷:上级官员考察下级衙门的刑狱案件。
6.下官:做官的人对自己的谦称。
7.《本草》指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药书。
8.跖:传说是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首领,过去被诬称为盗跖。
颜渊,孔子弟子,被推崇为贤人。
盗跖,颜渊,这里泛指坏人、好人。
9.元杂剧的角色有旦、末、净、杂四类。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
(1)旦是女角,正旦是女主角,配角有小旦(少年女角色)、贴旦(丫环)、搽旦(不正派的女人)。
(2)末是男角,正末是男主角,配角有小末(少年男角色)、外末(老年男子)等。
冲末(男配角)。
(3)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一般扮演性情恶劣、举动粗野的人物),如李逵、张飞。
净的次要角色称副净。
(4)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男次要人物。
(注:元杂剧原本无丑的行当,明刊版本中的丑是明人增改的)(元杂剧中无生之称,末即生也)(5)杂,杂角。
如: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洁(和尚)、驾(皇帝)、邦老(强盗)、徕儿(小厮、小男孩)等。
《辛弃疾词两首》1.把吴钩看了: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100题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一)学校与科举1.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个意思。
()2.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其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
()3.大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有时也是教育行政机构。
()4.博士和教授都是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多才之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
()5.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由私人所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容山书院等。
()6.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称号并加以重用。
()7.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
“征”一般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数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
()8.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9.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10.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汉武帝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
()1.2.(韩愈《师说》的“六艺”是指《诗》《书》《礼》《艺》《乐》《春秋》这六部经书)3.(应该是“太学”或“国子监”)4.(“博士”是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教授”一开始也是学官名)5.(书院一开始是私人设立的,但后来官府也参与干涉了)6.(应该是选那些“有才德之人”,此外,“孝廉”不是荣誉称号,而是察举制的科目之一,除了针对“孝顺父母”,也选那些“办事廉正”之人)7.8.9.10.(始于隋炀帝时期)(二)山川与地理11.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是长江之南。
()12.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区”,不是今天所说的“河南省”。
2025届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化常识 课件(共28张PPT)
姓名字号篇
➢ 谥号,为东亚古代君主、诸侯(包括中国、朝鲜、越南、日本等 等)、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 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 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 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延赐予。谥号的选定根 据谥法,谥法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义的字,供确定道号时选 择。
外内从乱曰荒。 好乐怠政曰荒。 不勤成名曰灵。 好祭鬼怪曰灵。 杀戮无辜曰厉。 壅過不通曰幽。 动祭乱常曰幽。 去礼远众曰炀。
姓名字号篇
➢ 所谓尊号,乃为尊崇帝后为之所上之称号。始于秦代。如位皇 帝尊前皇帝为太上皇,尊前皇后为皇太后、太皇太后,亦称上 尊号。时至唐代,为皇帝上尊号之风大盛,有生前奉上者,亦 有死后追加者。武后称圣母神皇,高宗称天皇,中宗称应天神 龙皇帝等。
子·密州出猎》)
天文篇
3.在我国古代,有许多代指国家或地区的词汇,它们的含 义及来历各不相同。你能说出下列各词的意思吗?
【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 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 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四而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四 海”之意与之类似。 【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
地理并称
【五岳】 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课内文化常识整理汇总(文言文+诗词曲)
高考语文课内文化常识整理一、文言文1《四书》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2《荀子》,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
驽马十驾:马行走一天的路程。
3离骚:同“罹”,遭遇。
4 《楚辞》和楚辞不同在于:《楚辞》是一部诗歌总集(西汉刘向编辑屈原、宋玉、景差等人的作品);楚辞是一种诗歌体裁,也称“骚体”。
(《诗经》和《楚辞》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5《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体制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国风》好色而不淫:《国风》是收集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周代民歌。
6谏太宗十思疏:奏章。
7师说:文体的一种,通过发表议论或记述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
如《爱莲说》、《捕蛇者说》、《马说》。
8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文句意思表达完毕,叫“句”,句子中间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叫“读”(同“逗)。
“句读”在这里泛指文字的诵读。
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即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六艺:儒家所谓的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等六种才艺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古时巫、医不分,巫的职业是祝祷、占卜等,也用药物为人治病。
11阿房宫赋:一种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篇幅抒情说理的。
12辇来于秦: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秦汉以后多指皇帝、皇后乘坐的车子。
13而望幸焉: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
14奈何取之尽锱铢:古代重量单位,形容极为细微。
15妃嫔媵嫱:统指六国王侯的宫妃。
她们各有等级,妃的等级比嫔、嫱高。
媵是陪嫁的侍女,也可成为嫔、嫱。
16思厥先祖父: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17答司马谏议书:信。
18 不任区区向往之至:谦辞,用于自称。
19赤壁赋:一种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篇幅抒情说理的。
20壬戌之秋:古代以干支纪年,该年为壬戌年。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复习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复习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姜彧字文卿,莱州莱阳人也。
彧幼颖悟好学,(张)荣守济南,辟为掾,升左右司知事,寻迁郎中..,进参议官。
至元五年,召拜治书侍御史,出为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使,赐金虎符..,改信州路...总管。
后累迁..陕西汉中、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使,拜行台御史中丞。
后以老病归济南,寻擢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使。
三十年二月,以疾卒,年七十六。
A .郎中,本来是古代民间对医生的尊称,这里是官职名,即帝王的侍从官。
B .虎符,是古代用金属制的虎形调兵凭证,其背面刻有铭文,分为左右两半。
C .信州路,与辛弃疾词中“烽火扬州路”中的“路”均为行政区划名。
D .“累迁”中的“迁”意为调动官职,在古代一般指升职。
累迁就是多次升官。
解析:选A A 项,“郎中,本来是古代民间对医生的尊称”错误,“郎中”本是官职名,战国始有。
从宋代开始民间也尊称医生为郎中。
参考译文:姜彧字文卿,是莱州莱阳人。
姜彧小时候就聪颖好学,张荣任济南守官,任命他为掾吏,将他升任为左右司知事,不久又将他升迁为郎中,晋职参议官。
至元五年,朝廷将他召回京师任命他为治书侍御史,又让他出任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使,赐予他金虎符,改任他为信州路总管。
后几经升迁为陕西汉中、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使,又被任命为行台御史中丞。
后来他因为年老多病回到济南,不久被提升为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使。
至元三十年二月,因病逝世,享年七十六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杨奂字焕然,乾州奉天人。
岁癸巳..,奂微服..北渡,冠氏帅赵寿之即延致奂,待以师友之礼。
门人有自京师载书来者,因得聚而读之。
东平严实闻奂名,数问其行藏,奂终不一诣。
戊戌..,试诸道进士。
奂试东平,两中赋论第一。
从监试官北上,谒中书耶律楚材,楚材奏荐之,授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兼廉访使。
……在官十年,乃请老..于燕之行台。
奂博览强记,作文务去陈言,以蹈袭古人为耻。
(完整版)文言文文化常识
1、 A.“字”,又称“表字” ;祖先幼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上的系。
“字”是了便于别人称,平或尊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博士”,古官名。
秦是掌管籍文典、通史事的官,后成学上通一或精晓一、从事教授生徒的官。
C.“至正”属于号;年号是古代帝王死后,朝廷依照他的一生行予的一种称呼,用以褒善,如“崇” “康熙”皆是。
D.“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求退,其意是年龄已高,就上皇帝求退休,好一把老骨能葬在故。
高中文言文中重要的文化知识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官到某地任,做一些相关的政事,行必然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样的褒。
于是官与百姓、官与官、官与国君(帝王)之就会有多“ 作” 生。
1.:到,去。
2.:①激励,励;②碰到激励、励。
3.:核查、督促、征收。
4.、化:教育感人。
5.按、案:巡,巡行;察看,核,明。
6.游:①游玩,游;②旅行,出门修业或求官;③交,交往。
7.趣、:①小步走,跑;又引申赶快,迅速。
②通“促”,督促。
8.劾:,,揭。
9.白:告,告。
常用于官吏之。
10.短:言,坏。
11.害:忌妒。
12.:①听,听;②使知道,告⋯⋯知道。
于②要特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经常是最高治者——国君,化了一点,就不至于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生的事件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来了呢?其就是“ ”字在起作用。
如“没死以”,“ 桓晋文之事可得乎”。
13.折:指斥,指,斥。
14.:① ,怪;② ,辞。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假托,假。
17.:作人;抵押。
18.次:① 扎 (用于 );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品或税)——由“ 送、运”引申。
20.当:判刑,判罪。
后多表示意的。
21.坐:①因⋯⋯犯罪或,冲犯;② ,定罪。
22.多: ,欣。
“高、”等字,若,就是意,也意此。
23.少:批,,看不起。
是一些常的音。
我基本可以依照官行、他官(官)反、社会价三个面来掌握。
二、官人物常用1.表官的(1)宰相:政的大官。
文言文专题:文学文化常识(非常详细实用)(一)-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
B.“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中的“土地、户籍等职事”错误。 礼部,不负责土地、户籍。礼部管理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和接 待四方宾客等事之政令。
知识链接:
3.下列文化常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人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段。日出时叫旦、早、朝、晨,日入时叫夕、 暮、昏、晚,太阳正中叫日中,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太阳西斜叫作昃(zè,太阳 偏西)。如“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木兰诗》) B.农历七月初七日,这天晚上叫“七夕”,传说每年此夜牛郎织女在天河鹊桥相 会。“下九”,指农历每月十九日。二十九日为“上九”,初九日为“中九”。汉时, 初七、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如“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孔雀东南 飞》) C.寒食,即清明节,冬至后一百零五日,又谓之“寒令”,须禁火三日。因此, 有人以“一百五”为“寒令”的代称。如“时当一百五。”(温庭筠《寒食节日寄楚 望》) D.重阳,农历九月九日。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所以称为重阳。如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答案】D
D.“带有褒奖意义”说法错误,谥号有褒也有贬。
16.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艺可以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也可以指 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B.古代将夜晚分为五个时段,成为五更或五夜。一更为人定,即亥时,相当于 现在的19时至21时。 C.年号由西汉武帝首创。明朝以前,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明朝之后(包 括明朝),一个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 D.《诗经》“六义”中的“风、雅、颂”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赋、比、兴”指的 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7.下列文化常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 用。 B.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 的。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孝文帝。 D.豆蔻年华 指女子十三四岁。例如: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赠别》)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文化常识总结(必备)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文化常识总结(必备)必修一《诗经》两篇1、《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
原本只称《诗》、《诗三百》,汉代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它共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三大类。
“风”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分周颂、鲁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2、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指代少年时代。
3、卜筮是古代民间占问吉凶的两种方法,是古代巫术的一种表现。
指用龟甲,筮草等工具预测某些事项,不同的时代使用的方法有不同,历代也有创新。
《离骚》1、考:指已故的父亲。
2、三后:三个君主或诸侯。
古代天子﹑诸侯皆称后。
“三后”一般指夏禹、商汤、周文王。
《孔雀东南飞》1、“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2、诗书:古代常指《诗经》和《尚书》,有时泛指一般的诗经。
3、初阳岁:农历冬末春初,即冬以后,春之前。
4、初七:乞巧节,指农历七月七,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在院子里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祈求提高刺绣缝纫技巧,称为“乞巧”。
5、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
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6、六合:指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相合适,这叫“六合”。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7、青庐:用青布搭成的帐篷,举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
8、黄昏:十二个时辰之一,是戌时。
人定:是亥时。
9、12个时辰: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10结发:束发。
古时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男子20岁,女子15岁)把头发结起来,算是到了成年,可以结婚了。
也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
高考语文文言文重要的文化常识整理
高考语文文言文重要的文化常识整理文言文重要的文化常识整理: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③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
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 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
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职的(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考点12 文言文之文化常识-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
汉至隋
多称谥号,简单且具有评价功能。(如汉文帝、隋炀帝。)
唐至元 明朝
谥号逐渐变长,且易重复,于是开始以庙号称。 (如唐太宗、唐玄宗。)
“XX祖”“XX宗”都是庙号
二、知识储备——(一)分类储备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的内容虽然复杂繁多,但是分类却比较清晰,因此, 分类掌握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的知识点分类如下: 山川地理:九州、八荒、六合,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关内、 关外、江东、江左、五岳、三秦、城郭、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 南谓之阴等。 宗法礼俗:宗法类主要有天子七庙、太子、建储、爵号、庙号、追 赠、太牢、少牢、郊祭、社日、九族、姻亲等,礼俗类主要有北面、 南面、东向、坐、跪、跽、箕、婚礼、丧葬、祭礼等。
四组题学透
(1)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古人有名有字。婴儿出生三个月时由父亲或尊长命名,供长 辈呼唤。字是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时所取,用于与人交往时 自称。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识记古代文化常识。A项错误,古人的字是用 来让别人称呼的,不是用来自称的。故答案为A项。
知识点:
二、知识储备—— (二)主要设误方式
分析现有高考试题及模拟试题,了解命题者惯用的设误方式, 并预测未来高考卷可能出现的新的设误方式,有利于识别陷阱,准 确答题。 ①扩大范围。如2021年全国乙卷的第11题B项,对“抵极刑”的 解释属于扩大范围。 ②跳脱背景。如2021全国新高考 II 卷的第11题C 项对“部曲”一 词的解读存在脱离文本背景的问题。 ③不明职责。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的第11题D项,对“庶务”的 解读属于不明职责。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知识梳理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知识梳理一、考查形式多以选择、简答的形式考查。
一般考查实词、虚词、文言断句、古代文化常识、筛选概括信息、翻译等。
二、知识讲解(一)五类常考实词1.通假字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它的分类如下:(1)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
例:《烛之武退秦师》中“失其所与,不知”的“知”就是“智”的意思,“知”和“智”这两个字在古代是通用的,现代一般认为“知”通“智”。
(2)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也可以借代。
例:《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蚤”,本义是跳蚤,因为它和“早”的读音相同,被借用了“早”的意义。
“早”是本字,“蚤”是假借义,“蚤”是“早”的假借字,“蚤”通“早”。
(3)古今字: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
例:《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受”字是古字,“授”是今字。
2.一词多义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如“道”的引申义为“方向、方法、道理”。
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词。
3.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词语。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大致包括词意扩大、词意缩小、词意转移、词意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几种。
(1)词义扩大: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
如“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今义指“整个中国”。
(2)词义缩小: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之中。
2017届高考文言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最全版)
•••••••••••••••••2017届高考文言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最全版)2017届高考文言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最全版)一、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
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
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1.关于古诗与星宿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斗”“牛”就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是写景之句,以星衬月。
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是咏物之句,以星衬物。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歌咏牛郎织女的离别相思。
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写月夜观看牛郎织女星的闲适。
李商隐《马嵬》:“此日),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以“笑牵牛”来写唐玄宗当年与杨贵妃朝夕相伴的美好时光。
2.关于古诗文与纪时平明:“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日中:见于《陈太丘与友期》《两小儿辩日》。
人定:“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孔雀东南飞》)日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更定:见于张岱《湖心亭看雪》。
夜阑:“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暮春:见于王羲之《兰亭集序》。
三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三秋:“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又见于王勃《滕王阁序》。
3.关于古诗文与节日古代诗文中涉及的节日很多,常见的有春节、上元(元宵)、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等。
这些节日,大部分延续到现在,不过过节的内容和习俗改变了很多。
有些节日活动(如妇女七夕乞巧),因为社会生活的变化现在消失了。
4.关于中国古代纪年中国古代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年号纪年。
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前140一前135)。
在中国历史上,清代用康熙的年号纪年时间最长,为1662一1722年,历61年;其次是乾隆,为1736一1795年,历60 年。
年号的长短和社会的治乱大运,但最终也不能避免亡国的命运。
当然,国号的更替也和皇帝的寿命、政治改革等因素有关,不能一概而论。
5.关于古人的名和字古人自称时称名,如:1.“不然,籍何以至此?”(司马迁《鸿门宴》“籍”,项羽名)2.“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全)
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
全)
1. 古代文学
- 诗歌:古体诗、楚辞、汉赋
- 散文:骈文、古文
2. 文言文阅读与理解
- 古代文言文的特点
- 古代文言文的修辞手法
- 古代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3. 现代文学
- 新文化运动
- 现代散文
- 现代诗歌
- 20世纪文流
4. 文学常识
- 文学常识概述
- 文学创作基本要素
- 文学流派与文学批评
5. 修辞手法与修辞格
- 修辞手法概述
- 修辞格分类与举例
6. 修辞手法在文学鉴赏中的运用- 描写手法
- 对比手法
- 比喻手法
- 透视手法
- 意象手法
7. 文言文写作
- 文言文写作范围
- 文言文写作技巧
- 文言文写作注意事项
8. 现代文写作
- 现代文写作基本要求
- 现代文写作技巧
- 现代文写作注意事项
9. 阅读与鉴赏
- 阅读方法与技巧
- 文学作品鉴赏
- 文学作品赏析
10. 作文与写作
- 作文基本要求
- 作文技巧与方法
- 文章写作与修饰
该文档收集和总结了高中语文的重要知识点和内容,涵盖了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修辞手法、写作技巧以及阅读与鉴赏等领域。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理解文言文和现代文学作品,提升文学写作和阅读鉴赏能力。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年龄称谓1.孩提:指2—3岁的儿童。
2.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髫指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3.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
)4.黄口:十岁以下。
5.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6.束发:男子十五岁。
(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7.及笄:指女子15岁。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8.弱冠:男子二十岁。
(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9.而立:男子三十岁。
(立,即“立身、立志”)10.不惑:男子四十岁。
(不惑,即“不迷惑、不糊涂”)11.知天命:男子五十岁。
12.花甲:六十岁。
13.古稀:七十岁。
14.耄耋:八十岁。
15.鲐背之年:九十岁。
16.期颐:一百岁。
地理常识1.九州,中国的代称。
一般指冀州、徐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2.中原,广义上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狭义上的中原指今河南省。
3.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4.四海,指天下、全国。
5.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6.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古人以东为左,故又称江左。
7.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
8.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9.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等。
10.扬州,又称广陵、维扬。
11.杭州,又称临安、武林等。
12.苏州,又称姑苏、平江等。
“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古代别称:南京(建康、金陵、江宁、白下官职变化1.关于任职授官的:①任:担当,担任。
“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是高考语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许多同学来说,也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板块。
掌握好文言文知识点,不仅有助于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还能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能力。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高考语文文言文的重要知识点。
一、实词实词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在高考中,常见的实词考查方式有实词解释、实词古今异义、实词一词多义等。
例如,“爱”这个字,在古代有“吝啬”的意思,“百姓皆以王为爱也”中的“爱”就是“吝啬”;而在现代汉语中,“爱”通常表示“喜爱、关爱”。
再如,“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两兔傍地走”中的“走”就是“跑”,与现在的“行走”意思不同。
要积累实词,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经典的文言文作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实词的含义。
同时,也可以通过归纳总结常见实词的不同义项,进行有针对性的记忆。
二、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不多,但用法灵活,对理解文意起着重要作用。
常见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等。
以“之”为例,它可以作代词,指代人、事、物,如“肉食者谋之”中的“之”,指代这件事;也可以作助词,有“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等多种用法,如“小大之狱”中的“之”是“的”的意思,“何陋之有”中的“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对于虚词的学习,我们要理解其常见用法和意义,并通过例句进行巩固。
三、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表示“高兴、愉快”;“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属”通“嘱”,意思是“嘱托”。
在学习通假字时,要注意积累常见的通假字,并了解其本字和通假字之间的关系。
四、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文言文中的词语在含义上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
比如,“妻子”在古代是“妻子和儿女”,而在现代仅指“妻子”;“无论”在古代是“更不用说”,现代则表示“不管、不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年龄称谓在古代,人们根据年龄不同,使用不同的称谓。
例如,2至3岁的儿童被称为“孩提”,3至8或9岁的儿童被称为“垂髫”,8或9岁至13或14岁的少年被称为“总角”,10岁以下的儿童被称为“黄口”,13或14岁至15或16岁的女子被称为“豆蔻”,15岁的女子被称为“及笄”,20岁的男子被称为“弱冠”,30岁的男子被称为“而立”,40岁的男子被称为“不惑”,50岁的男子被称为“知天命”,60岁的人被称为“花甲”,70岁的人被称为“古稀”,80岁的人被称为“耄耋”,90岁的人被称为“鲐背之年”,100岁的人被称为“期颐”。
地理常识在古代,中国被称为“九州”,包括冀州、徐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黄河中下游地区被称为“中原”,狭义上的中原指今河南省。
古人认为中国四面环海,因此称国境之内为“海内”,称天下或全国为“四海”。
在古代许多文章中,“江河”一词专指长江和黄河。
长江以东地区被称为“江东”,又称“江左”,长江以南地区被称为“江表”。
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南京又称为“建康”、“金陵”、“江宁”、“白下”等,扬州又称为“广陵”、“维扬”,杭州又称为“临安”、“武林”,苏州又称为“姑苏”、“平江”。
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有“蓬莱”、“方丈”和“瀛洲”。
中国被古人称为“赤县神州”,“六合”和“八荒”都泛指天下。
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的魏、蜀、吴三个国家。
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被称为“三秦”。
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官职变化在古代,人们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词汇来描述官职变化。
例如,“任”指担当或担任,“授”指授予官职或任命,“除”指任命或授职,“拜”指授予官职,“征”指征召,特指君召臣,“辟”指中央官署征聘人才并任以官职。
推荐:荐举品行端正的人,任命为官。
“(荀)XXX。
”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XXX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XXX吾举于士,XXX举于海,XXX举于市。
”任命:任命人担任官职或重新启用。
“不如召XXX于魏,召公孙显于韩,起XXX于国。
三人者,皆XXX之雠也。
”提拔:提拔人才担任官职。
“然(XXX)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浮华轻险之徒,虽有才能,XXX也。
”提升: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山涛作冀州,XXX三十余人。
”封赠: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
“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
”“步夫人卒,追赠皇后。
”“XXX二千石与计谋立XXX,赐爵关内侯。
”赏赐: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八月初一日,上召见XXX,特赏侍郎。
”升迁:由低级到高级的升迁。
“擢为后将军。
”“于是忌进孙子于XXX。
”“XXX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调动:一般的调动,调迁。
“调为陇西都尉。
”“XXX为XXX。
”代理:暂时兼代本职外更高职务。
“羊舌鲋摄司马。
”“以京官权知,三年一易。
”解除职务:官员因过失而解除职务。
“乃罢逐XXX、XXX等。
”“免官削爵。
”②委任委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
例如,宁夏知府被委任后,可能会被旋升为宁夏道。
③贬、谪是因为过失而被降级。
例如,连州刺史被贬职,XXX则被谪守巴陵郡。
④革、褫都是指撤职查办的意思。
例如,张勃进XXX而坐以褫爵。
⑤左迁是一种降级使用,也可以理解为贬官。
例如,心犹恨之,遂左迁毓。
⑥开缺是指因官员故去职位空缺,需要另选他人充任的情况。
⑦致仕是带职退休的意思。
一)文史典籍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四书,以及《史记》、《尚书》、《礼记》、《易记》、《春秋》等五经,还有《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四史,以及经、史、子、集等四库。
此外,《诗经》还包括风、雅、颂、赋、比、兴六义,而六艺则指礼、乐、射、御、书、数。
二)朝代传说中,三代分别是夏朝、商朝、周朝,三皇传说之一是XXX、XXX、XXX,五帝据《史记》载为XXX、XXX、XXX、XXX、XXX。
四)其它常见的文化概念包括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谷(稷、黍、麦、菽、稻)、五味(酸、咸、甜、苦、辣)、六畜(马、牛、羊、猪、狗、鸡)、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文人四友(琴、棋、书画)、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岁寒三友(松、竹、梅)、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连中三元(指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解元、会元、状元)、五声(宫、商、角、徵、羽)、四大民间故事(XXX与XXX、牛郎织女、白蛇传、XXX)、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乡官)、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科举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个阶段)。
光绪三十年,由于各地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止。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释词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
风雅”是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用来代指文学才华。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共有305篇,按音乐性质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顿首是古代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稽首是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大礼。
跪是古代两膝着地,耸身挺腰,臀不沾脚跟的一种动作。
伯(XXX)仲、叔季是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次序。
五更是我国古代把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也称“五鼓”或称五夜。
一更为19-21点,二更为21-23点,三更为23-1点,五更为3点-5点。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正、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XXX、仲春、XXX(三春);四、五、六为夏季,分别称作XXX、仲夏、XXX(三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星宿是古代把星座称为星宿。
XXX指XXX。
说文解字》是东汉XXX编的最有影响的一部古代辞书。
三教九流”指XXX、XXX、XXX三种教派,以及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九种流派。
旧时指宗教或学术界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
这个词汇多含贬义。
无事不登三宝殿”即没有重要的事不敢来麻烦的意思。
“三宝”是XXX名词,指佛、法、僧。
社稷中的“社”是土神,“稷”是谷神。
古代惯把社稷作为国家的象征。
溢号是大臣死后朝廷按其生平事迹行为给他评定一个称号,以示褒贬善恶。
如范仲淹谥号为XXX。
岳阳楼”四绝是指XXX修岳阳楼,XXX作记,XXX书写,XXX(用篆字书写的匾额)一时传为四绝。
在古代,桑梓是指家乡,巾帼是指妇女,须眉是指男子,鸿雁是指书信,社稷是指国家,汗青是指史册,XXX是指祖国,“三尺”是指法律。
在古代,谦称有自称:愚、鄙、敞、卑、窃、臣、仆;帝王自称:孤、寡、不谷;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其它:在下、小可、老朽、妾、老纳等。
敬称中,王的有、圣驾、天子、陛下等;称天子的有殿下;称将军的有麾下。
4.在古代,人们有许多不同的称谓方式。
例如,对方的亲属可以用“令”来称呼,比如“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等等。
而“尊”则用来称呼对方有关的人或物,比如“尊上”(称对方的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等等。
对于平辈或晚辈,可以用“贤”来称呼,比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等等。
而“仁”则表示爱重,可以用来称呼长辈或地位高的人,比如“仁兄”(称用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仁公”(称地位高的人)等等。
5.年龄也有不同的称谓方式。
例如,年老的人可以用“丈”或“泰山”来称呼,妻母可以称为“丈母”或“泰水”。
而如果对方已经去世,可以在称呼前面加上“先”来表示。
对于尊长者和同辈之间的称谓,则可以用“君”、“子”、“公”、“足下”、“先生”、“大人”等等。
11.年龄称谓也有很多种。
例如,垂髫指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儿童,总角指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豆蔻指十三四岁到十五六岁的少年,束发则是指男子十五岁,弱冠则是指男子20岁,表示已成年。
而立则是男子三十岁,不惑则是男子四十岁,知命则是男子五十岁,花甲则是六十岁,古稀则是七十岁,耄耋则是八九十岁,期颐则是一百岁。
12.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寿数称谓,比如XXX是88岁,白寿是99岁,茶寿是108岁,XXX则是77岁。
二、作家与作品1.XXX曾经有一个塾师,名叫XXX先生。
他的“三味书屋”原名为“三余书屋”,意思是劝勉学者利用“三余”之时刻苦勤学。
而“三味”则指读经为稻梁,读史为肴馔,读诸子百家为醯醢。
2.《论语》是“四书”之一,记录了XXX和他的弟子的言行。
XXX是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儒家大师。
3.XXX是战国时期XXX,是XXX以后的儒家大师。
《孟子》是一部记录XXX及其弟子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动力的书。
XXX曾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还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名句。
他认为只有道理思想光大到能够随机变化的境界,才能称之为圣人,这就是他所说的“大而化之谓圣”。
礼俗:宗法制度是指以家族为基本单位,通过血缘关系来规定社会成员的地位和权利的制度。
如“”指爵位世代相传,“宗族”指同宗同姓的家族,“嫡庶”指嫡出和庶出的区别,“三从四德”指女性的婚姻道德规范。
如“嫡长子嗣爵位,庶长子不得嗣爵位”(《礼记》)、“宗族之亲,不以世交去之”(《论语》)、“三从者,一曰事君,二曰事父母,三曰事夫”(《礼记》)。
2.礼制:礼制是指社会上的礼仪、制度和规范。
如“三礼”指婚礼、丧礼、祭祀礼,“官服”指不同官职的服饰,“九锡”指帝王加给臣子的九种封赏。
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论语》)、“举贤任能,重其器械,非一日之功也”(《左传》)。
3.节令:节令是指按照季节和历法规定的节日和仪式。
如“春节”指农历正月初一的新年,“清明节”指清明时节祭祖扫墓,“中秋节”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月饼节。
如“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贴窗花、放鞭炮,吃年夜饭”(《红楼梦》),“端午节时,人们要吃粽子、赛龙舟”(《白蛇传》)。
4.文学艺术:文学艺术是指在宗法礼俗的基础上形成的文化艺术形式。
如“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
如“诗经中的《关雎》、《蒹葭》是我国最早的诗歌之一”(《诗经》),“昆曲中的《牡丹亭》、《汉宫秋》是经典之作”(《昆曲》),“书法中的楷书、行书、草书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书法》)。
庙堂是指古代天子的祖庙,历代帝王都设立了七庙来供奉七代祖先。
在庙堂祭祀时,会用牛、羊、猪等动物作为祭品,其中牛、羊、猪各一头的称为“太牢”,羊、猪各一头的称为“少牢”。
古代兄弟的排行以伯、XXX、叔、季为序,季父愈曾说过:“汝丧之七日,季父闻之而XXX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