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桂枝类方剂临床应用体会

桂枝类方剂临床应用体会

桂枝类方剂临床应用体会1. 桂枝类方剂的基本介绍桂枝类方剂,这名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文绉绉的?其实它们在中医里可是大有来头。

想想,我们平时一聊起感冒、发热,脑海中总会浮现出几个熟悉的名字,比如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

这些方子就像老朋友,帮我们解决不少小毛病。

桂枝类方剂主要是用来解表、散寒,特别适合那些初感风寒,身体发冷,怕风的人。

这就像冬天穿了薄薄的外套,风一吹就觉得冷得瑟瑟发抖。

这个时候,喝上一碗桂枝汤,简直像是给自己裹上了一层温暖的棉被,舒服得不得了。

2. 临床应用中的体会2.1 应用范围说到桂枝类方剂,大家可能会问:“这东西到底能治什么呀?”其实它的应用范围还真不小。

从感冒到发热,再到一些咳嗽、肌肉酸痛,桂枝类方剂都能出场帮忙。

特别是当你感觉到身体不适,像是头昏脑胀、四肢无力的时候,桂枝汤就像是你的小助手,温和而又有效地把身体里的寒气驱赶出去。

就好比打篮球,刚开始投篮不进,但慢慢找到了感觉,接下来就一发不可收拾。

桂枝类方剂的效果就是这样,慢慢来,温和又持久。

2.2 临床案例分享我记得有一次,一个患者过来找我,脸色苍白,整个人像被风吹得没了力气。

我一看,就知道他是着凉了。

于是,我给他开了桂枝汤,搭配了一点姜,结果第二天他就像换了个人一样,精神奕奕地回来了。

跟我说,“大夫,我感觉自己像是从冬眠中醒来,浑身暖和,真是太神奇了!”哈哈,这种反馈简直让人乐开了花。

桂枝类方剂的好处就在于,它不仅能缓解症状,还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的关怀,真的是药到病除,效果显著。

3. 使用中的注意事项3.1 辨证施治不过,使用桂枝类方剂也得讲究点。

我们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可不能一味地用。

这就好比你去餐馆,看到菜单上每道菜都想尝试,但有些菜可能对你胃口不好。

桂枝类方剂主要是针对风寒感冒,如果你是风热感冒,那就要小心了。

这就像在喝水的时候,喝到了一杯温水,结果发现原来是冰水,立刻觉得不舒服。

所以,找对了症状,药才会有效。

3.2 注意饮食搭配另外,饮食搭配也很重要。

医案4则桂枝汤类方治疗风湿痹病

医案4则桂枝汤类方治疗风湿痹病

医案4则桂枝汤类⽅治疗风湿痹病桂枝汤类⽅治疗风湿痹病医案 4 则作者/孟宇航桂枝汤为《伤寒论》中第⼀⽅,医药⽅家誉之为“群⽅之冠”。

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药味进⽽形成桂枝汤类⽅ 19 ⽅,故该⽅也成为《伤寒杂病论》中独⽴的⼀⾸药⽅。

我国著名医学临床⼤师徐灵胎长期研习《伤寒论》,认为每种疾病的治疗都有其基础的治疗⽅法,只要在该基础之上增减药味且适度适量,皆可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此见解为桂枝汤以及类⽅的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对于桂枝汤类⽅的变化,张仲景在《伤寒论》以及《⾦匮要略》中进⾏了全⾯的记录,仲景通过对桂枝汤成分增减药味⽽制成类⽅,从⽽对各种疑难杂症进⾏治疗,这样不但拓宽了桂枝汤的治疗范围,⽽且还为后⼈更加⽅便快速的运⽤桂枝汤类⽅提供⼀定的帮助。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杨卫彬教授认为,桂枝汤⽅为仲景群⽅之魁,⽤于外感可解肌发表,⽤于内伤可通⽓⾎、调营卫、和阴阳、调肝脾。

笔者就杨教授临床应⽤桂枝汤以及类⽅的医案介绍如下,以窥其应⽤桂枝汤类⽅的临床思路。

1 颈椎病宋某,⼥,35 岁,于 2013 年 5 ⽉ 9 ⽇初诊。

患者平时低头伏案⼯作较多,近 1 个⽉连续加班,⾃觉颈部肌⾁酸胀、疼痛不适。

2 天前晨起洗发后打开窗户通风,1h 后觉颈部僵硬,右肩沉重,右上臂抬动困难,汗出,恶风怕冷,⾆淡、苔⽩,脉缓。

X线摄⽚⽰:颈部椎体⽣理曲线变直,第 3、4 椎体⾻质增⽣。

西医诊断:颈椎病。

中医诊断:痹证,辨证为风邪侵及太阳经脉,经⽓不舒。

治以桂枝加葛根汤加减。

处⽅:桂枝、⽩芍、防风各 12g,⼤枣、葛根各 30g,⽣姜、⽢草各 6g。

7 剂,每天 1 剂,⽔煎,早晚分服。

⼆诊:颈部肌⾁松软,右肩疼痛不适消失,余症状解除。

按:桂枝加葛根汤出⾃《伤寒论》第14条:“太阳病,项背强⼏⼏,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该⽅主治的症状为颈部僵硬、疼痛、汗出、恶风、脉缓。

⽅中桂枝、⽣姜之⾟合⽢草、⼤枣之⽢,⾟⽢为阳;芍药⼀味⾟酸为阴;阳阴之味相配,能调营卫、调⽓⾎、调阴阳,⽤于营卫不和诸症。

桂枝汤类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理论探讨

桂枝汤类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理论探讨

桂枝汤类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理论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为关节炎和全身炎症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中医传统理论中,类风湿关节炎被归为“风湿痹证”范畴。

而桂枝汤是治疗风湿痹证的经典方剂之一。

本文将对桂枝汤类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理论进行探讨,以期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1. 风湿痹证的病因病机《内经》中指出:“痹者,衰也,衰则络泄不布,郁邪于中,形堕气轻,不可以动,故重。

邪气不得从血络节。

是以傍邪之气令人重。

”类风湿关节炎可视为寒湿、风寒、湿热等邪气侵袭而致。

这些邪气在体内聚集形成痹症,导致气滞血瘀,瘀阻不通,从而导致关节炎。

2. 桂枝汤类方的基本方剂构成桂枝汤类方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组成。

其中桂枝具有温经散寒、理气和胃的作用;芍药具有活血祛瘀、舒筋活络的作用;甘草具有益气和中、调和药性的作用;生姜具有温中止呕、散寒解表等作用。

这些药物共同作用,有助于舒经强志、活血祛瘀、调和气机的作用,从而治疗风湿痹症。

桂枝汤类方对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温经散寒、祛除寒湿桂枝具有温经散寒的功效,对于风湿痹症中的寒湿之邪有明显的排除作用。

当外邪侵袭人体表里之间,使得人体气血失调而出现关节疼痛的症状时,可通过温经散寒的药物来驱逐体内的寒湿之邪,从而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

(2)舒经强志、活血通络桂枝汤类方中的芍药具有活血祛瘀、舒筋活络的作用。

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受阻,导致疼痛、肿胀等症状。

而芍药能够活血祛瘀,舒筋活络,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肿胀的症状。

(3)调和气机、益气和中桂枝汤类方中的甘草具有益气和中、调和药性的作用。

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时,调和气机、益气和中有助于调和人体气血,增强机体抵抗力,从而有助于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

(4)消炎止痛桂枝汤类方中的生姜具有温中止呕、散寒解表的作用。

桂枝汤治疗心脏病医案

桂枝汤治疗心脏病医案

桂枝汤治疗心脏病医案桂枝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脏病的临床实践中。

它以桂枝为主要药材,结合其他药材和配伍原则,通过调节人体气血运行,平衡阴阳,改善心脏功能,达到治疗心脏病的目的。

桂枝作为中药材,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温经通脉、活血化瘀的良药。

在桂枝汤中,桂枝被用作主药,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增强心脏的收缩力和排血能力。

桂枝还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缓解心脏病患者的焦虑、失眠等不适症状,提高心脏的耐受力和适应能力。

除了桂枝,桂枝汤还包含其他药材,如芍药、生姜、大枣等。

这些药材在配伍原则上相互协调,共同发挥治疗心脏病的作用。

芍药具有活血止痛、舒筋活络的功效,可以缓解心绞痛等心脏病症状;生姜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大枣具有益气养血、调和药性的作用,能够调节心脏病患者的身体状况。

桂枝汤治疗心脏病的医案中,有一例非常经典的案例:一位56岁的男性患者,因心脏病反复发作而来就诊。

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心电图显示心脏有明显的缺血病变。

经过中医诊断,医生认为患者为气虚血瘀型心绞痛。

医生给予患者桂枝汤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每天服用桂枝汤两次,连续服用一个疗程。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减轻,心电图显示心脏病变明显改善。

此后,患者坚持每年定期服用桂枝汤进行巩固治疗。

经过几年的治疗,患者心脏病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正常,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从这个医案中可以看出,桂枝汤治疗心脏病的优势在于其温补作用和调节心脏功能的能力。

通过温阳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它可以改善心脏血液循环,缓解心绞痛等症状。

桂枝汤还能够调节心脏患者的身体状况,增强心脏的适应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作为中药方剂,桂枝汤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注意事项。

对于特殊类型的心脏病,如心肌梗死等,桂枝汤可能不适用。

桂枝汤虽然具有温补作用,但过量使用会导致过于燥热的症状,加重心脏负担。

在应用桂枝汤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配和服用。

经方与临床系列讲座之桂枝汤类方(一)

经方与临床系列讲座之桂枝汤类方(一)
经方与临床系列讲座之 桂枝汤加减应用(一)
讲课提纲
1.桂枝加葛根汤 2.桂枝加附子汤 3.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2
桂枝加葛根汤
[原文]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①,反②汗出恶风者,桂枝 加葛根汤主之。(14)
葛根四两 桂枝二两(去皮)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加葛根汤
[原文]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 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 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③及禁忌。(臣亿等 谨按:仲景本论,太阳中风自汗用桂枝,伤寒无汗用 麻黄,今证云汗出恶风,而方中有麻黄,恐非本意也。 第三卷有葛根汤证云,无汗恶风,正与此方同,是合 用麻黄也。此云桂枝加葛根汤,恐是桂枝中但加葛根 耳。)
[原文]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 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62)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四两 甘草二两(炙)人参三两 大枣十二枚 (擘)生姜四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病机分析
基本病机:汗后营气损伤,不荣则痛。 身疼痛:营血不足,筋脉失养; 脉沉迟:营虚血少,脉道无以充盈。
桂枝加附子汤
现代应用
1.漏汗证:加五味子、山萸肉、龙骨、牡蛎。 2.寒痹:取桂枝汤温经散寒,调和营卫,附子温经散寒止痛。
上肢-加羌活、姜黄; 下肢-加独活、牛膝; 腰背-加续断、狗脊、桑寄生; 顽痹-桃仁、红花、穿山甲。 3.尿频、遗尿:加益智仁、桑螵蛸、金樱子等。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 (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金匮要略》中桂枝汤类方的运用

《金匮要略》中桂枝汤类方的运用

《金匮要略》中桂枝汤类方的运用桂枝汤方出自《伤寒论》,由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是治疗太阳中风表虚证的主方。

该方用药精当,配伍巧妙,结构严谨,《金匮要略》以此方为基础,灵活加减变化出十多首方剂,这些方剂称为桂枝汤类方。

迄今仍广泛用于各种内伤杂病的治疗,现就《金匮要略》中桂枝汤类方的运用归纳如下:1、黄芪桂枝五物汤治血痹本方由桂枝汤去甘草加黄芪组成。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云:“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方中黄芪补气行血,桂枝通阳行痹,芍药和血除痹,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共奏益气通阳行痹之功。

凡阴阳气血不足,外感风邪,致使阳气痹阻,血行涩滞而出现局部肌肉麻木之血痹,可用本方治疗。

栝蒌桂枝汤由桂枝汤加栝蒌根组成。

《痉湿病脉证第二》云:“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仲景用其治疗风邪偏盛,化燥伤津,筋脉失养之柔痉,方中栝蒌根生津舒筋,桂枝汤解肌祛风,合而用之,可外散风邪,内滋津液,从而达到舒缓筋脉的作用。

葛根汤由桂枝汤加麻黄、葛根组成。

原文云:“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方中葛根升发津液,麻黄、桂枝发汗散寒,芍药敛阴,防止发汗太过,生姜、大枣、甘草调和营卫,共奏发汗散寒,升发津液,舒缓筋脉之效,仲景用其治疗寒邪偏盛,阻滞筋脉,津失输布之刚痉。

3 、桂枝附子汤治湿痹桂枝附子汤由桂枝汤去芍药加附子而成。

《痉湿病脉证第二》云:“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方中桂枝祛风通阳,附子温阳化湿,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营卫,诸药合用,能温经助阳,祛风除湿,仲景用其治疗风湿偏盛而表阳虚弱之湿痹。

4、小建中汤治虚劳、虚黄及妇人杂病腹痛小建中汤由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组成,在《金匮要略》中用于治疗虚劳、虚黄及妇人杂病腹痛。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云“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云:“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桂枝汤的药理分析和临床应用

桂枝汤的药理分析和临床应用

桂枝汤的药理分析和临床应用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规格,颗粒剂:每袋10g,每盒20小袋;合剂:每瓶250ml,500ml。

用法,口服:颗粒剂,每次1袋,每日3次,开水冲服;合剂,每次20ml,每日3次,摇匀后服。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传统应用: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头项强痛,鼻流清涕,或喷嚏干呕、口不渴等。

禁忌:中医辨证为温病初起,发热不恶寒,汗多烦渴或内有湿热者禁用;外感风寒表实证者不宜用本药。

2 临床应用2.1治疗荨麻疹:采用桂枝合剂治疗荨麻疹患者59例,效果显著。

59例中,男41例,女18例;年龄最大者61岁,最小者15岁,平均为37.5岁;病程最短者6个月,最长者13年,平均为6.7年。

用法:内服桂枝合剂,每次20ml,早、中、晚各服1次。

5日为1个疗程。

治程中未见不良反应[1]。

2.2治疗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急性风湿性关节炎46例,效果显著。

方药:生石膏30g,知母、桂枝、粳米各9g。

关节红肿热甚者,加忍冬藤、络石藤、豨草;关节痛游走不定者,加防风、威灵仙;皮肿红斑、热入营分者,加水牛角、赤芍;身热不扬,疲倦乏力,舌红苔黄腻者,加苍术、黄柏、薏苡仁;每日1剂,水煎服,3周为1个疗程[2]。

2.3治疗变应性鼻炎:据报道,用本方治疗变应性鼻炎36例,效果显著,用1~2个疗程后,显效(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2年未见复发)26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

用本方加减: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苍耳子、杏仁、蝉蜕、徐长卿、生黄芪。

鼻塞、流黄稠涕、头沉痛者,加鱼腥草、蒲公英、辛夷、紫花地丁;病久者,黄芪用至45~120g;阴虚者,加玄参、生地黄、麦冬。

10日为1个疗程[3]。

2.4治疗自汗症:据报道,用本方治疗自汗症44例,痊愈18例,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1%。

本方含桂枝、白术、生姜各10g,甘草6g,大枣4枚。

桂枝汤及其类方在《金匮要略》中的运用

桂枝汤及其类方在《金匮要略》中的运用

桂枝汤及其类方在《金匮要略》中的运用前言《金匮要略》是我国古代医药经典之一,包含了丰富的中药方剂。

其中,桂枝汤及其类方是《金匮要略》中最为著名的方剂之一,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具有广泛的适应症和疗效。

本文将介绍桂枝汤及其类方的来源、组成、适应症以及临床应用。

桂枝汤的来源桂枝汤最早出现在《伤寒杂病论》中,作者是东汉末年的张仲景,成书于公元220年左右。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全面论述急性传染病和慢性疾病的著作,被誉为古代中医学的一部经典之作。

其中,桂枝汤被认为是治疗伤寒病(一种由感染导致的急性传染病)的重要方剂。

张仲景将桂枝汤用于治疗伤寒病体温持续不退、表寒内热、汗出不畅、头痛身痛、口干、口渴等症状,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此后,桂枝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中医药学中的一个经典方剂。

桂枝汤的组成桂枝汤的组成包括桂枝、芍药、生姜、大枣和甘草五味。

其中,桂枝、生姜和大枣具有温阳化气的作用,芍药具有收敛止泻的作用,甘草则具有和中扶正的作用。

对于桂枝汤的组成,后来的医家与时俱进,进行了不断的修订和改进。

于大中、沈构等医家认为,桂枝汤不适用于病症严重、体弱多病的患者,因为该方具有扩张毛细血管和增加血流量的作用,易使病情加重。

为此,他们又对桂枝汤进行了改良,分别发明了桂枝加芍药汤和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芍药汤是对桂枝汤的改良,主要适用于治疗气虚阳弱、表里不和、汗出不畅、头身疼痛、四肢酸软等症状。

具体组成为:•桂枝10克•芍药10克•生姜5克•大枣5克•甘草5克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是对桂枝汤的又一种改良,与桂枝加芍药汤同属于桂枝汤类方剂,也主要适用于治疗因表虚里实、中阴不足而导致的感受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汗出不畅等症状。

具体组成为:•桂枝6克•葛根15克•生姜5克•大枣5克•甘草5克桂枝汤及其类方在临床应用桂枝汤及其类方在临床应用中,被广泛运用于治疗四肢酸痛、恶寒发热、寒疟、感冒、慢性肝炎等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桂枝汤”在临床中应用论文

“桂枝汤”在临床中应用论文

浅谈“桂枝汤”在临床中的应用【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388-02桂枝汤出自于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方剂组成:桂枝9g,白芍9g,甘草6g,生姜9g,大枣3枚。

方中桂枝为君,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邪,芍药为臣,益阴敛营,敛固外泄之营阴。

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辛散表邪,又兼和胃止呕;大枣甘平,既能益气补中,且可滋脾生津。

姜枣相配,是为补脾和胃、调和营卫的常用组合,共为佐药。

炙甘草调和药性,合桂枝辛甘辛甘化阳以实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和营,功兼佐使之用。

桂勺等量合用,寓意有三:一为针对卫强营弱,体现营卫同治,邪正兼顾;二为相辅相成,桂枝得芍药,使汗而有源,芍药得桂枝,则滋而能化;三为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

此为本方外可解肌发表,内调营卫、阴阳的基本结构。

临床加减:恶风寒较甚者,宜加防风、荆芥、淡豆豉疏散风寒;体质素虚者,可加黄芪益气,以扶正祛邪;兼见咳喘者宜加杏仁、苏子、桔梗宣肺止咳平喘。

现代研究表明,桂枝汤不仅具有较强的抗炎、镇静、镇痛、镇咳、平喘、祛痰作用,且对体温和汗脉呈双向调节作用。

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的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荨麻疹等属营卫不和者。

故享有“有表解表调营卫,无表补虚调阴阳”之美誉。

许多临床疾病在其病变过程中多可出现营卫、阴阳失调的病理状态,正如徐彬在《金匮要略论注》所说:“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

柯琴在《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中赞桂枝汤为“仲景群芳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本人从事中医临床专业10余年,对桂枝汤颇有独钟,下面浅谈一下临床中用桂枝汤的体会与心得。

桂枝汤原方主治太阳中风,如“伤寒论”条文13中所述“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现临床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主症见:恶风发热,鼻鸣干呕,汗出头痛,肢体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缓或浮弱。

桂枝汤类方的运用

桂枝汤类方的运用
寒冷性多形性红斑以多形性皮损为特征。有人从本病的斑色紫红而暗及指趾肿胀,自觉手足发凉,骨节酸楚,便溏溲清,舌淡,脉缓带涩等特征,辨证为血虚寒凝肌表,应用本方治疗。亦有以本方加川芎、熟附、田七、黄芪治疗本病,认为本病系心脾素虚,感受风寒致营卫失调,气血凝滞,运行不畅,脉络受阻,郁于肌肤而成斑。抓住“血瘀”这个矛盾,分别与益气、散寒等法配合应用,疗效极著。
3.2 桂枝加桂汤
本方即桂枝汤加桂2两。仲景为(心)阳虚阴乘,寒(肾)气上冲,自觉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咽喉痛苦不堪为特征而设,是奔豚病主方。有人认为奔豚病主要是边缘系统,下丘脑,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交感神经功能偏亢,腹腔神经丛机能紊乱,出现复杂的内部感觉形成的惰性兴奋灶持久存在,造成皮质及皮质下植物神经中枢及其支配功能发生一系列改变,可能为奔豚病产生的病生基础。这一见地为临床治疗,开拓思路,据报道桂枝加桂汤常用于神经官能症、脑外伤综合征等,效果满意。有报道1例心脏病患者,每每自觉气从少腹上冲胸时,便发生早搏、心悸憋闷、窒息感,久治未效,作者凭“气从少腹上冲心者”启发而守原方治疗而效。脑外伤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而多样,一以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和癔病样症状为主,按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痰湿中阻,常见肝脾不和与脾胃不和的证候,主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祛湿豁痰法,以桂枝汤加赤芍、桃仁、礞石等治疗30例脑外伤综合征。其中23例经2-3个月治疗,症状基本消失,6例明显好转,1例较为好转。
3.4 当归四逆汤
本方即桂枝汤去姜枣草,加当归、细辛、木通。原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后世医家秉仲景立法之意,用本方治疗血虚寒凝之肢体痛,骨节疼痛,腹痛,寒厥诸证。现代临床师本方之法,灵活变,应用更广。
3.4.1 偏头痛
偏头痛是血管性头痛中常见的一种。有人据52例偏头痛,头痛缓解其与发作期均具有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脉沉等虚寒征象,以及平时手足有胀感、皮肤划痕征、下肢毛细血管扩张等末梢循环障碍,采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的当归四逆汤加川芎,每日1剂,一般服药20~30剂。观察期为最长间歇期5~10倍以上,自1.5个月至4.5年,疗效:控制17例,满意18例,无效7例。通过观察和实验主为肢体末梢循环障碍和头痛发作密切相关,二者很可能是全身血管功能失调的一种共同表现。而本方可能为改善全身,特别是肢体末梢和血管功能失调和血运障碍,从而防止或减轻偏头痛的发作。

桂枝汤类方衍方

桂枝汤类方衍方

桂枝汤方为《伤寒论》之方首,由它衍化之方甚多,现摘选其要者祥述于下:1.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本方加厚朴、杏仁,以增强定喘之力。

治桂枝汤证兼喘咳者。

临证多用于支气管喘息,喘息性气管炎。

2. 桂枝加桂汤:本方再加重柱枝量,以增强助阳之力,治气从少腹上冲心之奔豚证。

3. 桂枝新加汤:本方加芍药、生姜各3克,人参15克,以增强敛阴止汗,解表、补气之力。

治伤寒汗后,身体疼痛,脉沉迟,阴血不足者。

4. 桂枝加附子汤:本方加附子,以增强温阳散寒之力。

治因发汗太过,四肢挛急抽搐而紧,恶冷身寒、汗出,小便频数,脉软弱之阳虚证。

5. 桂枝加芍药汤:本方再加芍药9克,以增强敛阴止汗柔肝止痛之力。

治太阳证,误用攻下而引起之腹满时痛者。

临证用于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之腹泻疼痛、妊娠呕吐者。

6 .桂枝加葛根汤:本方加葛根,以增强生津濡润筋脉之力。

治桂枝汤证兼见背项强急,俯仰转动不利者。

临证用于颈椎病引起之颈后疼痛,运动不利等7. 桂枝去芍药汤:本方去芍药,以减轻助阴之弊。

治太阳病误下后,表证未解,而兼见脉促胸满者。

8. 桂枝加大黄汤:本方倍用芍药加大黄,以增强敛阴通幽之力。

治太阴脾经,气血不和,而又外薄阳明,又有腹满实痛,大便秘结之里实热者。

9. 桂枝附子汤:本方去芍药,再加重桂枝量外,再加附子,以减芍药敛阴之过,增强桂附温阳通络之力。

治风湿相搏,身体疼痛,甚则不能转侧,脉虚而涩者。

10. 瓜萎桂枝汤:本方加瓜萎根,以增强彻热荣筋和营卫之力。

治太阳证备,身强几几,脉反沉达,此为痉。

11. 柴胡桂枝汤;本方合小柴胡汤,用桂枝汤解表和营卫;小柴胡汤解半表半里之热,可谓双解之轻剂。

治太阳经与少阳经合病。

12. 厚朴七物汤:本方去芍药,加厚朴、枳实、大黄,以增强攻下之力。

治恶寒发热,胸闷腹热、欲吐,大便闭结,表邪内热者。

13. 黄芪建中汤:本方加黄芪、饴糖,以增强补气和中之力。

治虚劳体弱,脾胃不和,腹中时痛者。

14. 当归四逆汤:本方加当归、细辛、本通,以增强散寒、养血、通脉之力,治血虚有寒,手足寒冷,拘挛疼痛者。

桂枝汤及其类方在《金匮要略》中的运用

桂枝汤及其类方在《金匮要略》中的运用

桂枝汤及其类方在《金匮要略》中的运用前言《金匮要略》是中国医学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医学经典之一,由东晋医学家张仲景创作完成。

《金匮要略》集中了张仲景长期的临床经验和思考,是原始的中医经典之一。

桂枝汤是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的代表性方剂之一,其主要适应病证为太阳病。

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和大枣组成,经常被用于治疗轻度发热、喉咙痛、头痛、恶寒、寒战、身体疲惫等相关症状。

除了桂枝汤之外,《金匮要略》还提出了许多类似的方剂,它们都采用类似的组方原则。

本文将着重探讨《金匮要略》中桂枝汤及其类方的运用。

桂枝汤的药材组成桂枝汤的主要药材包括:•桂枝(9克);•芍药(9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

这些药材在《金匮要略》中被称为“五物”。

桂枝作为领草,具有活血通络、温阳散寒和发汗的作用。

芍药和甘草的作用是舒肝、止痛和调和药味。

大枣主要起到调和和滋补作用,生姜则主要辅助桂枝的发散功能。

桂枝汤的药性温和,不但适用于治疗太阳病,还经常被用于治疗其他类型的病证,如伤寒、湿热、心烦等病症。

桂枝汤在《金匮要略》中的运用桂枝汤在《金匮要略》中被广泛地运用于治疗太阳病、伤寒、湿热和失调等病证。

桂枝汤的主要功效包括发散、解表、舒筋、止痛和调和药味。

在太阳病阶段,桂枝汤的总体原则是“格少阴,解太阳”,主要是通过发汗、舒肝、补阳来治疗症状。

在伤寒病阶段,桂枝汤的总体原则是“调胃气,畅肝气”,主要是通过调理胃肠和肝脏的功能来治疗病症。

在湿热病阶段,桂枝汤的总体原则是“散寒,清湿”,主要是通过发散和清热来治疗病症。

在失调病阶段,桂枝汤的总体原则是“调和骨肉,清热解毒”,主要是通过调和骨髓和身体肉体的功能来治疗病症。

桂枝汤类方的组成在《金匮要略》中,有很多桂枝汤类方,它们都采用了类似的方剂组成原则。

这些方剂的主要特点是温和、易于理解、方便使用和可配合其他药材和方剂使用。

举一些例子:•桂枝加葛根汤:此方剂就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入了葛根、黄芩、黄连等药材来治疗因风热引起的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邹城市中医院 黄玉强
一、 桂枝汤的方组剖析
2019/4/2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2
加 加附子 桂枝加附子汤 补阳敛汗
桂 枝 配 白
姜 枣 草
加葛根 加黄芪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加黄芪汤
加麻黄→葛根汤,治中风兼经输证, 下利证。
变解表为宣通阳气,排泄水湿,治
芍↓
黄汗病,汗出不透,腰以上必汗出,
2019/4/2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36
刘氏则以本方加黄芪治疗自汗或多汗证,
效果亦满意。初服若效果不显时,则依“复发 其汗”及“先其时发汗则愈”原则,以排除营 卫间的障碍,而达到止汗的目的。至营卫调和 之后,再加黄芪更能发挥黄芪实表作用,防止 复发,可谓经验之谈〔6〕。陈氏从“汗出偏沮, 使人偏枯”理论出发结合本方调和营卫之功, 再加益气固表之黄芪15克、边条参12克治疗局 限性多汗症(又称节段性多汗证)亦取得奇效
2019/4/28
桂枝二越婢一 微发其汗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3
桂 加姜 加赤芍 桂枝加芍药汤 通阳益脾,活血和络
枝 配 白 芍 :
枣草↓ 桂枝 汤
加饴糖 加大黄
小建中汤
变解表法为补中法, 建中补脾,调和气血
桂枝加大黄汤 兼泻实

收 一 散
加人参重 新加汤 用生姜
变益气和血法
; 加黄芪大枣生姜 黄芪桂枝五物 通阳行痹
2019/4/2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17
(4)仲景的“和法”含义:乃指汗剂、 下剂、温剂诸方治疗作用较为缓和者 而言。
2019/4/2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18
(5)柯琴云:“群方之冠,乃滋阴和 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桂枝汤及其类方临床应用规律研究

桂枝汤及其类方临床应用规律研究

桂枝汤及其类方临床应用规律研究桂枝汤及其类方临床应用规律研究桂枝汤是中国传统医药中一种重要的方剂,经过数千年的实践应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疾病。

桂枝汤起源于《伤寒杂病论》一书中,由古代医家张仲景首创,主要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和甘草五味药材组成。

桂枝汤具有温阳散寒、活血化瘀、舒经活络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寒性疾病以及瘀血引起的疼痛等症状。

桂枝汤以及其类方剂的应用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对于桂枝汤的适应症和应用方法有详细的描述,如“标本相应,方无遗类”、“总因诊实表证,盛行风者加葛花以利之”等。

这些古代医书对于桂枝汤及其类方的应用规律的概括与总结,为今后临床应用提供了指导。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桂枝汤及其类方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们不断总结桂枝汤及其类方的适应症、适用病机以及药物组分的搭配,进一步完善了其临床应用规律。

首先,桂枝汤及其类方对于感冒、发热等寒性疾病有良好的疗效。

由于桂枝汤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可以解除体内寒邪的束缚,恢复体内阳气的正常循环,从而缩短疾病的持续时间和缓解症状。

在临床应用中,医生们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的不同,对桂枝汤进行差异化调整,如在方剂中加入葛花、牛膝等寒凉药物,以增强散寒的效果。

其次,桂枝汤及其类方对于瘀血引起的疼痛症状也有良好的疗效。

瘀血是中医中常见的病理过程,可以导致各种疼痛症状,如痛经、跌打损伤等。

桂枝汤及其类方通过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瘀血局部的微循环,减轻疼痛症状。

在临床应用中,医生们常常会配合其他活血化瘀的药物,如丹参、当归等,以提高疗效。

此外,桂枝汤及其类方还可以调整人体的气机和经络功能。

在中医理论中,气机畅通和经络通畅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桂枝汤及其类方可以通过温阳的作用,激发人体的生命力和自愈能力,调整气机和经络的功能。

在临床应用中,医生们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适合的类方剂,如桂枝加附子汤用于气虚阳退的患者,桂枝加芎彤贝母汤用于气阳两虚的患者等。

桂枝汤类方治疗内分泌疾病临床应用举隅

桂枝汤类方治疗内分泌疾病临床应用举隅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21年第13卷第3期 中西医学·药理研究-117-桂枝汤类方治疗内分泌疾病临床应用举隅Clinical application of Guizhi decoction in treating endocrine diseases邓小鸽1冯志海1*辛珂1远佳瑶1(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郑州,450000;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中图分类号:R781.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021)03-0117-03证型:气G虚A【摘要】桂枝汤为《伤寒论》第一方,被誉为群方之首,具有外可解表,内可化气调阴阳之功效。

桂枝汤类方为桂枝汤加减而来,现代临床应用广泛;导师冯志海教授长期从事内分泌疾病的中西医诊疗,临床经验丰富,临床上运用桂枝汤类方治疗多种内分泌疾病,效果显著。

笔者跟随导师学习期间,稍有领悟,现分析如下。

【关键词】桂枝汤类方;内分泌疾病;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围绝经期综合征;自主神经功能紊乱【Abstract】Guizhi decoction (桂枝汤) is known as the first prescription of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It has the function of relieving the exterior externally and regulating the qi and yang internally. The Modified Guizhi decoction is modified based on Guizhi decoction,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modern clinical practice. My tutor, Professor Feng Zhihai has been engaged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ndocrine diseas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for a long time and has rich clinical experience. During the learning from the tutor, my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is as follows.【Keywords】Modified Guizhi decoction; Endocrine Diseases;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Vegetative nerve functional disturbancedoi:10.3969/j.issn.1674-7860.2021.03.044内分泌疾病大多病因不明,病程冗长,症状纷杂,治疗棘手[1]。

桂枝汤类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理论探讨

桂枝汤类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理论探讨

桂枝汤类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理论探讨桂枝汤作为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历史悠久,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于中年女性,以多关节对称性肿胀、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为特征。

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属于“风湿”范畴,病机在于风、寒、湿三邪侵袭关节引发关节气血瘀滞。

桂枝汤最早见于《伤寒论·条辨法》,由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是中医古典名著之一,桂枝汤被称为三凡方之一,可见其在古代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桂枝汤的组成为桂枝、芍药、甘草、生姜。

桂枝具有温经散寒,理气和中的作用;芍药、甘草具有活血化瘀,解毒镇痛的作用;生姜则有温中散寒,解表散寒的作用。

桂枝汤具有活血理气,祛风散寒的功效。

传统医学认为桂枝汤能够改善体内气血循环,舒筋活络,对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桂枝汤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 温经散寒:桂枝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可以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关节局部的微循环,减轻关节疼痛和肿胀。

2. 理气祛风:桂枝和芍药具有理气祛风的功效,能够调整体内的气血运行,舒筋活络,减少炎症的发生和发展,改善关节的功能障碍。

3. 活血化瘀:桂枝汤的药物组成中含有芍药和甘草,这两味药能够活血化瘀,清除体内的瘀血,促进关节组织的修复和恢复。

4. 调理免疫: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桂枝汤在调理气血的也能够调节免疫功能,减少自身免疫反应,减轻疾病的症状和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桂枝汤虽然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具有明显的疗效,但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使用桂枝汤。

因为桂枝汤具有温补作用,对于气血虚弱、阳虚阴盛型的患者,或者有热症、阴虚火旺的患者,不宜使用桂枝汤。

孕妇、儿童以及体质虚弱的患者也应该慎重使用桂枝汤。

除了桂枝汤之外,在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针灸、推拿、艾灸等治疗方法,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例如配合桂枝汤进行针灸治疗,可以更有效地调理气血,舒筋活络;结合艾灸疗法,可以加速炎症的吸收和消退;同时配合适当的推拿按摩,可以改善关节的功能障碍和僵硬。

桂枝汤类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理论探讨

桂枝汤类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理论探讨

桂枝汤类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理论探讨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传统中医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于风、寒、湿等外邪入侵,导致气血不畅所致。

而桂枝汤类
方则以“发汗解表、温通经络”为主要治疗原则,能够调理气血、活络疏通,从而达到治
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

桂枝汤类方来源于《伤寒杂病论》一书,是以桂枝、甘草、生姜、大枣为主要药物的
方剂。

这个方剂的主要治疗原则是“发汗解表、温通经络”,能够有效地解除寒湿困滞,
温通经络,恢复气血运行。

另外,该方剂也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自身免疫反应,
减轻炎症反应,从而达到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

1. 发汗解表
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症状是关节肿痛,常伴有寒热发热等症状。

桂枝汤类方可以通过
发汗,有效地解除表寒,消除寒湿困滞,从而缓解疼痛和肿胀。

2. 温通经络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气血不畅的病症,经络阻滞,气滞血瘀。

桂枝汤类方可以通络,化滞,疏避邪气,从而改善气血循环,减轻疼痛和肿胀。

3. 活血化瘀
类风湿关节炎易导致炎症和血液凝固,从而影响气血运行。

桂枝汤类方中的草药甘草、大枣等有助于调节血液流通,促进血液循环,从而防止血液瘀滞。

4. 抗自身免疫反应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发生异常反应而导致炎症。

通过发挥抗自身免疫反应的作用,桂枝汤类方可以抑制不良免疫反应,减轻疼痛和肿胀。

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桂枝汤一组成方义:桂枝15g芍药15g生姜15g甘草10g大枣4枚。

1/3量。

原方桂3两芍3两生姜3两甘草2两大枣12枚。

分三服四药来源于食疗方义:桂姜辛甘化阳,辛温散寒,解表祛邪。

芍草枣酸甘化阴,芍药养血敛汗,和营,加甘草大枣,酸甘化阴养营阴营血。

酸甘相调,营卫相调。

调和脾胃,营卫。

“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第一方,凡中风伤寒杂病,脉弱汗自出而表不解者,咸得而补之”-柯韵伯。

“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

”二仲景用桂枝汤〔仅限于《伤寒论》不包括《金匮》〕〔一〕治太阳中风〔2、12、95〕病机:风邪袭表,卫强营弱,营卫失和。

发热-卫强-卫阳因抗邪出现病理性亢盛,浮盛于外的表现。

卫阳被伤,卫外失司,风主疏泄,营阴外越故见汗出,汗出伤营-营弱。

主症:发热、汗出、恶风。

浮缓:非指节律、指脉形,松弛柔软和紧相对而言。

〔风寒,阴邪,脉管紧张。

中风,阳邪,脉管松弛,营阴伤软弱〕兼证:鼻鸣〔肺窍不利〕,干呕〔正气抗邪于表,不能顾护于里,里气失和升降失调,见:食欲不振,不大便…〕提示:外感不可进补厚味、不易消化、刺激性的食物,正气卫外抗邪消食难以兼顾。

〔二〕凡太阳病,只要见到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寒〕者。

〔43〕-只辨证不辨病〔中风或伤寒〕,对症用方的例证。

扩大了桂枝汤的用方范围。

〔三〕太阳表症兼里实热。

先解表〔桂枝汤〕后攻里〔44、45、164〕,即使表症是无汗的也用桂枝汤,因为麻黄汤纯辛温,伤阴、助实热。

〔四〕太阳病兼里虚寒〔91、327、387〕。

先补里,里气恢复后表随之解,不解者用桂枝汤。

即使表症无汗亦然。

因为里气刚复,不受纯辛温。

〔五〕太阳病,汗下后,正气受挫,表症仍在者不管有无汗均用之。

〔57、15〕〔六〕非外感性营卫失和〔53、54〕病常自汗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卫气不与营气谐和〔说明病情主要矛盾在卫〕。

无发热、脉浮、恶风寒、头项强痛等表症,似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更年期综合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桂枝汤一组成方义:桂枝15g芍药15g生姜15g甘草10g大枣4枚。

1/3量。

原方桂3两芍3两生姜3两甘草2两大枣12枚。

分三服四药来源于食疗方义:桂姜辛甘化阳,辛温散寒,解表祛邪。

芍草枣酸甘化阴,芍药养血敛汗,和营,加甘草大枣,酸甘化阴养营阴营血。

酸甘相调,营卫相调。

调和脾胃,营卫。

“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第一方,凡中风伤寒杂病,脉弱汗自出而表不解者,咸得而补之”-柯韵伯。

“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

”二仲景用桂枝汤(仅限于《伤寒论》不包括《金匮》)(一)治太阳中风(2、12、95)病机:风邪袭表,卫强营弱,营卫失和。

发热-卫强-卫阳因抗邪出现病理性亢盛,浮盛于外的表现。

卫阳被伤,卫外失司,风主疏泄,营阴外越故见汗出,汗出伤营-营弱。

主症:发热、汗出、恶风。

浮缓:非指节律、指脉形,松弛柔软和紧相对而言。

(风寒,阴邪,脉管紧张。

中风,阳邪,脉管松弛,营阴伤软弱)兼证:鼻鸣(肺窍不利),干呕(正气抗邪于表,不能顾护于里,里气失和升降失调,见:食欲不振,不大便…)提示:外感不可进补厚味、不易消化、刺激性的食物,正气卫外抗邪消食难以兼顾。

(二)凡太阳病,只要见到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寒)者。

(43)-只辨证不辨病(中风或伤寒),对症用方的例证。

扩大了桂枝汤的用方范围。

(三)太阳表症兼里实热。

先解表(桂枝汤)后攻里(44、45、164),即使表症是无汗的也用桂枝汤,因为麻黄汤纯辛温,伤阴、助实热。

(四)太阳病兼里虚寒(91、327、387)。

先补里,里气恢复后表随之解,不解者用桂枝汤。

即使表症无汗亦然。

因为里气刚复,不受纯辛温。

(五)太阳病,汗下后,正气受挫,表症仍在者不论有无汗均用之。

(57、15)(六)非外感性营卫失和(53、54)病常自汗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卫气不与营气谐和(说明病情主要矛盾在卫)。

无发热、脉浮、恶风寒、头项强痛等表症,似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更年期综合征。

先其时发汗则愈,即发作前1~1.5h服药。

以发汗调营卫。

并用桂枝汤服法。

亦常用二仙汤。

(七)阳明中风,阳明经表证的证候类型。

阳明经表证a.葛根汤(前述)b.无汗-麻黄汤c.有汗-桂枝汤。

共见症:“额头疼”。

另见“脉迟”,“微恶寒”(234、189、190)提示:桂枝汤麻黄汤不仅为太阳表证设。

阳明中风证在临床上少见。

(八)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阳微阴涩而长者(脾气由虚转充实),为欲愈。

(274)-参见前柴胡桂枝汤。

非太阴里虚,顶多用桂枝人参汤。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276)(九)身痛。

霍乱证:霍乱止而身痛不休者,用桂枝汤小和之。

(387)三桂枝汤的使用禁忌(共五点)(一)典型单纯太阳伤寒表实证不能用桂枝汤(16)所谓单纯,指不合并1.前述表证兼里实热,先解表,可用桂枝汤。

2.前述表证兼里虚,先补里后解表,可用桂枝汤。

应用纯辛温开表发汗,不可用桂枝汤,芍药酸收。

(二)酒客病。

(17)酒客,后世2种理解:1.长期大量饮酒之人得中风,湿热内盛。

因辛甘温,甘助湿,温生热。

可去甘味+芳香化湿,解酒醒脾之品,如葛花,枳椇子,佩兰等。

2.饮酒过度造成湿热内盛,阻滞营卫气血,气血失和-见周身酸懒不适头痛,发(烘)热汗出,怕风。

症似太阳中风(中风类症)。

区别桂枝汤证:a.饮酒史b.舌红苔黄厚腻(桂枝汤证见淡红舌薄白苔)c.胸脘痞闷,食欲不振,脉滑数,大便粘腻不爽。

(三)吐脓血(有内痈,毒热内结,腐破血络者)。

(19)见:发热、汗出、头痛之中风类症。

辛甘温助热。

《伤寒例》曰:“桂枝下咽,阳盛则毙(内热);承气入胃,阴盛以亡(阳虚)。

”临床可用他药兼制,如,桂枝汤治痹证,桂枝可用30g+胡黄连制之。

以上(二)、(三)条指出,阳热盛者,不可用桂枝汤。

(四)阴阳两虚兼表证。

(29)伤阴见脚挛急,伤阳见厥逆。

(五)汗吐下后,表证已发生变化者。

(15、16)四仲景关于桂枝汤的加减应用。

(一)桂枝加桂汤(117)火针,粗似车条,治沉寒痼冷。

红肿热痛(感染)。

病机:发汗过多+受惊恐怯,致心阳虚,下焦寒气上冲,发作奔豚。

奔豚典型症:气从少腹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

(受凉易发,舌淡,苔薄白)豚:指小猪,五行属“水畜”。

3类病因(《伤寒》《金匮》)a.心阳虚,下焦阴寒之气上冲-用桂枝加桂汤;b.心(脾)阳虚,下焦水气上冲(舌胖、苔水滑、小便不利、小便少,晨起头面轻度浮肿,晚间下肢肿。

-发作前脐下悸动者,苓桂枣甘汤;无脐下悸动者,苓桂术甘汤。

c.肝郁化火,郁火上冲-奔豚汤。

红肿热痛为何用灸法?郝按:只灸一壮轻微,似热敷法,助消散。

(二)桂枝加芍药汤。

(279)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

非脏虚寒症(273)因为:无吐利,病不在脏。

(太阴经脉走腹)。

属太阴指太阴经脉受邪,气血失和。

太阴中风-桂枝汤。

)+芍-养血柔筋,和里缓急。

经脉受邪,气血失和后发展:1.虚:气血两虚,筋脉失养,致腹中急痛。

(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小建中汤主之。

)2.实:气滞血瘀,大实痛(痛重)-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加芍药汤加大黄,用大黄活血化瘀,未涉与脏腑,仅限于经脉)。

提示:《伤寒论》中汤证相对偶统一:如,麻黄汤(表实);桂枝汤(表虚);小青龙,大青龙汤;桂枝+芍药,桂枝+芍+大黄;小柴胡,柴桂汤…。

现代应用:肠痉挛,肠淋巴结炎。

280条-宜减之。

脾阳虚,中气虚。

(提示:上二方仅见经脉未在脏腑,不见便、利。

不同于理中汤。

)对举四方:邪在经脉:桂枝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

邪在脏腑:宜服四逆辈。

(三)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62)脉沉(无表证),“脉迟,血少故也”(营卫不足,气血失养。

)“不荣则痛,失养则痛,虚则痛”不通则痛-郭士奇;失养则痛-任应秋。

二者互为因果。

方义:芍,养血;人参,补气;生姜,引药达表。

刘渡舟,治产后身痛。

生姜加至15g(三两)方效,汗出。

(四)桂枝加附子汤(20)恶风-阳虚,肌肤失温。

小便难-阳虚气化失司,阴虚化源不足(两虚)。

四肢微急,难以屈伸-阳气被伤,筋脉失温。

治法:解肌祛风,固阳以摄阴。

“有形之阴液不能速生,无形之阳气所当急固。

”后世演变为“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

”提示:仲景重视阳气。

《伤寒论》重点讲寒伤阳气-强调扶阳;温病重点讲温热邪气耗伤阴液-后期强调救阴。

(五)桂枝加葛根汤(14)赵开美本大陆有五本,三本均有钩挑。

几几,jǐ.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作shū。

而《说文解字》短尾鸟也。

几案。

楷体均有钩挑。

清代成林认为,短尾鸟应无钩挑。

后世承之。

正字音jǐ,为緊,古作qiān。

緊与几通假。

原则:或同本以互证,或别本以见义。

《说文》连绵词,无定字。

功效:太阳经脉邪气盛,经脉不利。

寒邪,应无汗,反汗出与一般寒邪不同。

说明为风邪袭于经脉-太阳经脉不利。

加葛根,a.疏通经脉邪气,助桂枝以解表,不需啜粥。

b.升津液,起阴气,滋润经脉。

郝案例:怀柔中医医院,病理性项肌痉挛。

临床:颈肩肌肉紧张综合征-桂枝加葛根汤,葛根一般30g,桂枝10g(非外感),白芍30g,赤芍10g(或不用),甘草10g,(姜枣可不用),+鸡血藤30g。

止痛不效可+祛风湿药(多见于值夜班受风寒湿)如,威灵仙30g,秦艽10g,姜黄(上肢),等。

(六)桂枝加厚朴杏子汤(18,43)太阳病篇四个治喘方之一。

18条:喘家新感中风,引发宿喘,以治新感为主。

加厚朴杏子下气平喘。

非用此方主之,而用之佳,不能治治宿喘。

43条:太阳病,下之微喘者,主之。

新感中风,误下,部分表邪陷于胸中致喘,去表邪,可平新喘。

(郝按:手太阴肺为何未放在太阴病篇?认为:六经辨证来源于临床实际,是临床证候分类。

而经络辨证非来源于临床,是臆测。

)适应症:风邪袭表,继而风邪壅肺。

区别于a.麻黄汤-寒邪闭表,无汗而喘;b.麻杏甘石汤-邪热壅肺,汗出而喘;c.小青龙汤-外寒内饮,水寒射肺。

(七)桂枝去芍药汤(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病机:胸阳心阳不振,表邪内陷胸中(虚性代偿,如上楼喘促)。

去芍,纯辛甘化阳,温振胸阳,祛邪达表。

无自汗出,失去芍药治疗作用,且芍酸敛阴柔,壅遏气机,不利胸中气机畅达。

提示:仲景二个用药原则①凡脐下悸,脐上悸,均不用术(如,苓桂枣甘汤,理中汤加减症,脐上悸去术)。

②凡胸满,均不用芍。

(脐上下悸为自觉症)但现在治冠心病心绞痛,活血用赤芍,养血用白芍,推测若仲景必不用芍药。

故此治法有待商榷。

(八)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22)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许多版本作"脉微恶寒"解,即肾阳不足表阳不固,肌肤失温造成.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用于:冠心病多夜发,多与心阳不足兼肾阳虚衰;对心动过缓,病窦综合征者(中医认为是心阳不足,胸阳不振者),多用麻黄,细辛(可达30g).(九)当归四逆汤(351)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主之.血虚寒厥.桂枝汤-姜+倍大枣,+归养血,+细辛通经散寒止痛,通草(即木通,注意木通,防己,马兜铃肾毒性问题).美国当归四逆汤禁用.临证应代之以鸡血藤(养血通络).当归四逆汤使用抓住三点症候,特别是在肝经循行部位出现的这三症:血虚,冷,痛.如:痛经冷痛(肝经抵少腹);疝气痛;冻疮(治疗又可预防,特别对周围循环不好者如南方人,未发与未破者可改善微循环,内服加泡手,郝妻35年未复发);雷诺氏征:冷痛,肢端动脉痉挛症,有人有效.(十)其他:桂枝汤辛甘化阳,酸甘化阴药,其中第一类辛甘化阳者如下:1.桂枝甘草汤: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冒词源在"冂"部,<说文>:蒙而前也.-蒙目前行似捉迷藏.作为①遮盖,②头晕目眩讲.此二意,<伤寒论>均见,在此作①.阳明病篇的"喘冒不得卧"作②.桂枝四两(60g),甘草二两(30g).顿服,温补心阳急救.说明上为急重症.心阳虚衰之心动过缓,心力不足.有人+细辛,附子,麻黄.(参考阜外医院经验.)2.桂枝甘草龙牡汤(168)火逆(误用火疗.逆,错用),下之(下:误用泻下),因烧针而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以方测证:心阳虚衰,心神浮越.温补心阳兼潜镇安神.3.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112)惊狂:因惊而似狂.卧起不安:在似睡非睡时大叫而起,心神不能潜敛者.蜀漆:常山的幼苗.阳虚之后阴寒邪气必然内生,痰浊扰心,故加化痰药.区别:桂枝甘草汤-心脏病,心律失常突现,心主血脉失调.本方-心主神志功能异常(神经衰弱).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神经衰弱心阳虚,三者不是一类∴五版教材说法误,从症候严重性讲:桂甘汤>桂甘龙牡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汤辛甘化阳,酸甘化阴药,其中第二类酸甘化阴者如下:芍药甘草汤(看做桂枝汤的加减方):(29)阴阳两虚表未解,先调补心阳.阳虚则厥,阴虚则脚挛急.<说文>脚,胫也.小腿.此指小腿腓肠肌痉挛.功效:酸甘化阴,养血荣筋,解痉止痛.解痉止痛的基本方-用于缓解内脏(心,肾,胃,胆,痛经),骨骼肌,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血管神经性头痛,带状疱疹后遗的疼痛.注意:血管扩张性头痛(充血性),效果不好.松解肌肉效优,甚至可致肌肉"软弱无力".<朱氏集验方>名"去杖汤",治脚弱无力,行步艰难.郝案:患者,受寒疼痛,一侧梨状肌,见胸闷太息.方用芍30g草10g木瓜,附子,伸筋草,苏梗.自服60付,凡是关节疼痛无效,抽筋者有效.一.桂枝汤加减衍化思路与后世方例.1.解肌和营卫:<金匮>栝楼桂枝汤:+天花粉.桂枝加附子汤:固阳摄阴.后世如:<皇汉医学>桂枝加桔梗汤:太阳中风证兼咽痛.原书:咽痛,咽部有粘痰难以咯出.<世医得效方>桂枝红花汤(加了血分药):原治外有风寒表证兼四肢疼痛.后世治荨麻疹(夜重受风发作重)+蝉衣,防风,荆芥祛风止痒.有时可见效.余根初<伤寒论>桂枝橘皮汤(加气分药):中风表虚兼脾虚湿盛,胸脘痞闷.<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味桂枝代粥汤:粥鼓舞胃阳+黄芪补气,防风温散,知母黄芪温性.治过敏性鼻炎方:1978年<新中医>寒风刺激-桂枝汤+甜葶苈15g蝉衣9g老师加乌梅10g敛肺气,防风6g散,一收一散,辛荑10g只要无舌红,咽痛有效.见黄浊涕者加鹅不食草10g(鼻炎专药)2.祛寒利血脉桂枝,生姜,甘草-辛甘化阳,祛寒疏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