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是外分泌腺
医学教学课件:唾液腺
传染性涎腺炎
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表现为腺体红肿、疼痛,张口困难,有时 伴有全身症状。
唾液腺肿瘤
良性肿瘤
生长缓慢,边界清楚,不转移,常见的有唾液腺囊肿、黏液 囊肿等。
恶性肿瘤
生长迅速,边界不清,容易转移,常见的有腺癌、黏液表皮 样癌等。
使用漱口水或盐水漱口,以清洁口腔和杀死细菌。
合理饮食,保持身体健康
均衡饮食,包括各种 新鲜水果、蔬菜、全 谷类食物和蛋白质来 源。
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 ,每天至少八杯水。
避免过多摄入高糖、 高脂肪和高盐的食物 。
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等不良习惯
戒烟,以减少对口腔和唾液腺的刺激和损伤。
避免过量饮酒,以减少对口腔和身体的负面影响。
口腔
唾液能够湿润口腔,使食 物易于咀嚼和吞咽。
清洁口腔
唾液中的酶和矿物质能够 分解食物,帮助消化,同 时也有清洁口腔的作用。
维持酸碱平衡
唾液能够中和胃酸,有助 于维持口腔和胃部的酸碱 平衡。
唾液腺的解剖结构
唾液腺包括腮腺、下颌腺、舌下 腺等,这些腺体通过导管将分泌
物输送到口腔。
唾液腺的主要导管称为腮腺管, 其开口位于口腔内两侧的颊黏膜
上。
唾液腺的解剖结构还包括分泌管 、小叶和导管等部分。
02
唾液腺的种类与特点
腮腺
位置
耳屏前方,沿外耳道前缘 向下延伸
功能
分泌唾液,帮助消化和杀 菌
特点
腮腺是最大的唾液腺,其 导管开口在口腔内,与下 颌腺导管共同开口在下颌 第二磨牙附近
其他唾液腺疾病
唾液腺结石
由于唾液排出受阻,导致腺体肿大、疼痛,严重时可引起腺体萎 缩。
腺体
涎腺是外分泌腺,其分泌物流入口腔,即唾液,故涎腺又称唾液腺(salivary gland)。
除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三对大涎腺外,还有很多小涎腺分布于口腔粘膜和粘膜下层,按其所在解剖部位而命名,如唇腺、颊腺、腭腺、舌腺、磨牙后腺等。
唾液腺炎Sialadenitis性质(分类):细菌性(化脓性)病毒性特异性部位: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及小唾液腺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病因:为化脓性致病菌所引起,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链球菌@@临床表现1.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多发生于一侧。
早期症状为腮腺部疼痛、肿胀,导管口红肿,唾液分泌减少。
2.化脓腺组织坏死期,持续性疼痛,患侧腮腺区红肿明显,下颌后凹消失,耳垂上翘。
3.由于腮腺包膜致密,筋膜分隔,脓肿常为多个、分散的小脓灶,肿胀受到约束,内部压力增高,故疼痛剧烈,触压痛明显。
有程度不等的强口受限。
4.患侧腮腺导管口红肿,有脓性分泌物排出。
5.急性期多数病员有高热、寒战、全身不适、白细胞增多等全身症状。
炎症的扩散途径1、邻近组织和间隙2、通过Santorini裂进入外耳道3、经过翼上颌裂进入翼腭窝4、脓肿在深面穿破包膜,进入咽旁和咽后间隙5、穿破皮肤形成涎瘘鉴别诊断流行性腮腺炎:是由病毒所引起的传染病。
多见于小儿,有接触传染史,常为双侧性。
腮腺导管开口处无脓性分泌物。
唾液分泌正常。
白细胞总数不高,分类中淋巴细胞比例增多。
急性期血淀粉酶升高,以后尿淀粉酶升高。
咬肌间隙感染:牙源性感染有牙痛史,导管口正常,唾液分泌正常预防:对重病及大手术后的病员,应特别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鼓励咀嚼运动,给酸性饮料或食物刺激唾液分泌,增强冲洗自洁作用。
治疗:1、全身抗炎治疗、支持疗法、对症处理:对体质衰弱的重病员,应维持机体的体液平衡,纠正电解质紊乱,必要时输少量新鲜血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2、保持导管通畅,如无阻塞,可应用促唾药物如匹鲁卡品3、保持口腔清洁,防止逆行性感染4、急性炎症期禁忌作涎腺造影腮腺脓肿切开引流指征1、局部凹陷性水肿2、局部跳痛、明显压痛点3、穿刺有脓液4、导管口有脓液排出5、全身中毒症状明显治疗————切开时要注意防止损伤面神经。
唾液腺知识点总结
唾液腺知识点总结摘要:一、唾液腺的概述1.定义和功能2.类型和分布二、唾液腺的生理结构1.导管系统2.腺泡和分泌细胞3.血管和神经分布三、唾液的成分和作用1.主要成分2.生理作用四、唾液腺的病理生理1.唾液腺疾病概述2.常见疾病及病因3.诊断和治疗方法五、唾液腺的护理与管理1.日常护理要点2.预防疾病措施3.康复护理策略正文:一、唾液腺的概述唾液腺,顾名思义,是人体内负责分泌唾液的器官。
唾液腺的存在对人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助于食物的消化,还能清洁和保护口腔,维持口腔环境的稳定。
根据部位和功能的差异,唾液腺可分为大唾液腺和小唾液腺。
大唾液腺主要包括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而小唾液腺则分布在口腔黏膜的各个部位。
二、唾液腺的生理结构唾液腺的生理结构主要包括导管系统、腺泡和分泌细胞、血管和神经分布。
导管系统是唾液从腺体排出到口腔的通道,包括排泄管、腺泡管和分泌管。
腺泡和分泌细胞是唾液分泌的基本单位,负责分泌唾液淀粉酶、蛋白酶等成分。
血管和神经分布则为唾液腺的生理功能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能量支持。
三、唾液的成分和作用唾液主要由水分、电解质、蛋白质、酶等成分组成。
其中,唾液淀粉酶和蛋白酶是唾液的重要成分,它们分别在淀粉和蛋白质的消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唾液还具有清洁口腔、抗菌消炎、保护牙齿等生理作用。
四、唾液腺的病理生理唾液腺疾病种类繁多,常见的包括唾液腺炎、唾液腺结石、唾液腺肿瘤等。
这些疾病的发病原因各异,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
诊断和治疗唾液腺疾病通常需要依赖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和临床症状。
针对不同疾病,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中医治疗等。
五、唾液腺的护理与管理要想保持唾液腺的健康,日常护理至关重要。
首先,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免刺激唾液腺。
其次,要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刷牙、使用漱口水,预防口腔感染。
此外,针对唾液腺疾病患者,还需采取相应的康复护理策略,如疼痛管理、营养调理、心理疏导等。
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
外分泌腺是一类有导管的腺体,其分泌物不进入血液,。
外分泌腺有排泄管,称腺导管,其分泌物通过腺导管输送到相应的组织或器官发挥其调节作用。
人体的外分泌腺有唾液腺、汗腺、皮指腺、胃腺、肠腺等均属于外分泌腺。
人体消化系统的所有消化腺都属于外分泌腺,将分泌的消化液(含有消化酶)。
通过腺导管排到消化道用于消化营养物。
举例如下:(1)唾液腺:导管将所分泌的唾液输入口腔。
成人每天分泌1~1.5升,唾液中含有的淀粉酶,能使淀粉分解成为麦芽糖。
另外,唾液中还含有溶菌酶,有杀菌作用。
(2)胃腺:胃腺是胃壁粘膜内陷形成的,可以分泌胃液(主要由盐酸和胃蛋白酶构成),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3)肠腺是小肠粘膜中的微小腺体,分泌肠液,呈碱性,含有消化淀粉、蛋白质、脂肪的酶,成年人每日分泌肠液约1~3升。
(4)胰腺(胰脏):位于胃的后方,是一条狭长而扁平的腺体,靠近胃与十二指肠。
分泌的胰液,经胰管注入十二指肠。
胰液呈碱性,含消化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的酶。
(5)肝脏: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位于膈肌之下,腹腔的上方偏右,成人肝脏重1.5千克。
肝脏能分泌胆汁,呈碱性,虽然不含消化酶,但可帮助脂肪的乳化,使脂肪变成脂肪微粒。
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均先运到胆囊中暂存,待有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引起胆囊的收缩,把胆汁挤压出来进入于十二指肠。
内分泌腺是一类没有导管的腺体,内分泌腺分泌的分泌物称激素,其分泌物直接进入血液,通过血液的运输到达全身各组织或器官中。
如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直接进入血液,并通过血液运到全身发挥其生理作用。
内分泌腺与内分泌组织共同组成内分泌系统,通过体液调节方式,对机体的各方面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人体的内分泌腺有甲状腺、肾上腺、垂体、胰岛等。
举例如下:对人体的作用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素系统的兴奋性胰岛素调节糖的代谢,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
胰脏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腺体,其外分泌部能产生胰腺,由胰管流入十二指肠,属外分泌腺。
唾液腺疾病的超声诊断剖析
第三节
涎腺正常声像图
一、 腮腺正常声像图
1. 纵切面呈长椭圆形,横切面略呈三角形,边界清晰, 无包膜回声。 2. 腺体内呈均匀一致的细点状中强回声,其内侧可见 导管回声。 3. CDFI于腺体内偶见少许斑点状血流信号。
第三节
涎腺正常声像图
二、 涎腺正常声像图 1. 纵切面呈长三角形,横切面呈椭圆形。 2. 边界清晰、光滑,可见完整的包膜回声。 3. 内部呈均匀一致的细点状中低回声,纵切面于腺体外侧可 见面后静脉回声,中央可见管状回声向内侧延伸出腺体。 4. CDFI 于腺体内偶见少许斑点状血流信号。
第四节
涎腺炎症
第五节
涎腺良性肥大
涎腺良性肥大为一种非肿瘤、非炎症性、慢性、再生性、 无痛性肿大的涎腺疾病,多与内分泌紊乱、营养不良、自主 神经功能失调有关,病理表现为浆液细胞增生,多见于腮腺。 老年人易发病,双侧多于单侧。腮腺逐渐增大呈弥漫性,反 复发作,但无疼痛,触之腮腺肿大,但无肿块。 【声像图表现】 1. 腮腺弥漫性肿大,边界尚清晰。 2. 内部呈均匀一致的细点状中强回声。 3. 腺体内无占位性病变回声。
第七节
涎腺良性肿瘤
【声像图表现】 1. 于腮腺区可见圆形或分叶形肿物回声。 2. 边界清晰,可见光滑的包膜回声。 3. 内部回声多不均匀,可见多囊性回声或呈均匀的低回声 (图2-5,2-6,彩图页图2-7)。 4. CDFI于肿物周边可见包绕状血流信号。
第七节
涎腺良性肿瘤
第七节
涎腺良性肿瘤
二、腺淋巴瘤(Warthin瘤) 病理描述为乳头状淋巴囊腺瘤,为涎腺组织在淋巴组织 内异位性增殖而形成的肿瘤,呈圆形或扁平形,有较薄的包 膜,质地较软,与周边组织界限清晰,临床上发病率仅次于 多形性腺瘤,绝大多数发生在腮腺,50岁以上的男性好发, 表现为腮腺区生长缓慢、时大时小的肿块,可有痛感,触之 肿瘤表面光滑,质地较软有囊性感,可具有波动或压痛。
口腔组织病理学
1.釉板形成的原因一种菲薄的板状结构,起自釉质表面向釉牙本质界延伸,部分可达牙本质。
一般认为,釉板是由于釉质发育时期某种原因引起的应力改变,是釉质发生折裂,结缔组织或有机物进入裂隙形成。
2.牙本质的基本结构如何?牙本质主要由牙本质小管,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和细胞间质所组成. 牙本质小管为贯通于牙本质全层的管状空间.充满组织液和成牙本质细胞突起.成牙本质细胞突起:细胞体位于髓腔近牙本质侧.单层排列。
其细胞突起伸入牙本质小管内.并分出细的小支伸入小管的分支内,并与邻近的突起分支相联系,该突起只伸至牙本质小管的近髓端1/3或l/2。
细胞间质大部分为矿化的间质,其中有细小的胶原纤维.主要为I型胶原。
纤维的排列大部分与牙本质小管垂直而与牙表面平行,彼此交织成网状。
3.牙髓有哪些主要功能?牙髓和牙本质之间的关系如何?形成功能,营养功能,感觉功能,防御功能;牙本质构成牙主体的,硬而有弹性,由大量平行的小管和矿化的胶原性基质构成。
小管内含成牙本质细胞的突起及少量细胞外液.牙本质和牙髓由于其胚胎发生和功能上相互关系密切,故二者常合称为牙髓牙本质复合体4.试述死区,透明牙本质,修复性牙本质,继发性牙本质的形成机制及联系。
①继发性牙本质—牙根完全形成后还在不断沉积的牙本质②修复性牙本质一牙齿受到生理性或病理性刺激时,其深部的牙本质小管会暴露,临近的牙本质细胞受刺激后发生变化,由牙髓内未分化的细胞取代变性细胞而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在与其相对应的髓腔壁上会形成新的牙本质,这种新形成的牙本质称为修复性牙本质③透明牙本质一当成牙本质细胞受到刺激或受年龄增大影响,细胞突起还会发生退行性变,然后钙盐沉积封闭牙本质小管,其折光率与小管周围间质的折光率一样在磨片上呈透明状,故称之为透明牙本质④死区一当牙齿因磨损酸蚀或龋病而使牙本质小管暴露时,受到刺激部分的小管内成牙本质细胞突起会逐渐变性,分解,使小管内充满空气,在透射光显微镜下观察时这部分牙本质呈黑色,故称之为死区5.牙体硬组织有哪些交界?这些交界有什么特点?①釉牙本质界:许多小弧形线相连而成,弧形线凸面向着牙本质,凹面向着釉质,增大接触面积:②釉牙骨质界:60%少量牙骨质覆盖在牙釉质表面.3o%釉质与牙骨质端口相接, l0%釉质与牙骨质分离③牙本质牙骨质界:平坦,界限清6.阐述牙骨质的组织结构和临床意义如何?和骨组织有何异同?牙骨质是覆盖于牙根面的类似骨组织的矿化结缔组织,组织结构与密质骨相似,由细胞和矿化的细胞间质组成。
口腔组织病理学——唾液腺
口腔组织病理学——第四章唾液腺是外分泌腺,其分泌物入口腔,即唾液,经导管入口腔。
25%的唾液来自腮腺、60%来自下颌下腺,5%来自舌下腺,5%~10%来自小唾液腺。
唾液有湿润黏膜、溶解食物和促进消化的作用。
第一节唾液腺的一般组织学结构唾液腺由实质和间质两部分组成。
实质由基本分泌单位、皮脂腺和肌上皮细胞组成。
基本分泌单位包括腺泡和导管系统。
导管系统由闰管、分泌管(纹管)和排泄管三部分组成。
一、腺泡的基本结构及种类由单层腺上皮细胞组成。
腺泡外周有一层薄的基底膜包绕,在腺细胞和基底膜间,有肌上皮细胞附于腺细胞上。
1)浆液性腺泡:1.呈球形2.酶原颗粒,嗜碱性。
2)黏液性腺泡:1.呈管状2.黏原颗粒,胞质透明呈网状,微嗜碱性。
3)混合性腺泡:半月板。
二、导管系统的结构唾液腺的导管系统分为闰管、分泌管(纹管)、排泄管三段。
管径由细变粗,细胞由扁平变为柱状,由单层变为复层,最后汇集成总排泄管,将分泌物排入口腔,混合形成唾液。
1.闰管是导管最细小的终末分支部分,连接腺泡与分泌管。
其长短不一。
光镜下,管壁上皮细胞为矮立方形,细胞质较少,染色较淡,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
电镜下,闰管细胞有浆液细胞的某些特点。
在基底膜与细胞间有肌上皮细胞。
2.分泌管与闰管相延续。
管径较粗,管壁由单层柱状细胞所组成。
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或近基底部。
细胞质丰富,呈强嗜酸性。
在基底部有垂直于基底面的纵纹,所以又称纹管。
上皮细胞能主动吸收钠,排出钾,并转运水,改变唾液的量和渗透压。
细胞底部的折叠与密集的线粒体则起“钠泵”作用。
3.排泄管小叶间导管与分泌管连续汇集成更大的总排泄管储备细胞:可能发挥干细胞作用在黏液聚集、慢性炎症,尤其在有结石的情况下,大导管上皮可化生为柱状纤毛上皮和复层鳞状上皮。
肌上皮细胞:①位于腺泡、小导管的腺上皮与基底膜之间。
(腺泡、闰管)②扁平,发出4-8个分支突起,细胞核大而扁。
③该突起呈放射状包绕着腺泡表面,形似篮子,称篮细胞④肌上皮细胞有收缩功能。
涎腺
+
最长
短
+
面神经
舌下 腺
口底粘膜和 颌下腺 粘 液 下颌舌骨肌 导管 为 主 之间 舌下皱
襞
+
短
发育 不良
+ -
面神经
位置
腺泡
混合性 (粘液为主)
混合性 (粘液为主)
唇腺
颊腺 腭腺
口唇
(上唇, 下唇)
半月板 润管 分泌管 有 短 + + + 有 有 有 短 短 短
颊粘膜 腭粘膜 舌尖
100%粘液
混合性
(3)肌上皮细胞(myoepithlial cells)
• Dardick [2]认为纹管特别是小叶间部分,可见有 •
肌上皮细胞环绕。有学者[1]报告排泄管周边也有 肌上皮细胞,呈立方形。 肌上皮细胞在腺泡和闰管外表面已得到公认,纹 管外周是否在未得公认。国内多数认为纹管特别 是接近闰管的一段,确有肌上皮细胞存在。
2、细胞
• (1)浆液性细胞 (serous cell , or
seromucous cells) • (2)粘液性细胞(mucous cells) • (3)肌上皮细胞(myoepithlial cells)
(1)浆液性细胞 (serous cell , or seromucous cells)
•
(1) 闰管 intercalated duct
• 作用:
1、闰管细胞有可能发挥干细胞作用,或分化为 分泌细胞(腺泡细胞)、或分化为肌上皮细胞。 2、有的闰管内含分泌颗粒,可能参与分泌作用。
参考文献:Shirasuma K,Watatanik,et al .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different clones including myoepithelial like variants from a clonal neopastic epithelial duct cell line of human salivary gland origin. Cancer Res,1986,46:1418-1421
6涎腺
二、涎腺的增龄性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唾液流量及成分亦将 产生明显的变化,致使唾液量减少而粘 稠。 腺体内的嗜酸细胞增多,也被认为是一 种突出的增龄性变化。临床上可见相对 应之嗜酸粒细胞瘤(cncocytoma)或嗜酸 应之嗜酸粒细胞瘤(cncocytoma)或嗜酸 性腺瘤(oxiphilic adenoma),此瘤亦多见 性腺瘤(oxiphilic adenoma),此瘤亦多见 于老年妇女。
三)、抗菌作用 1、过氧化物酶 2、溶菌酶 3、免疫球蛋白 4、乳铁蛋白
四)、内分泌功能 腮腺素(parotin):其功能是维持腮腺 的正常分泌活动,并对骨、软骨、牙等 的正常发育和钙化有一定促进作用。它 可以促进间质生长,降低血清钙,刺激 牙本质钙化,提高骨髓温度,使循环血 细胞增多等。在导管细胞内,还发现有 血管驰缓素。
第一节 涎腺的组织结构
涎腺由实质和间质二部分组成。 实质即腺泡与导管,皮脂腺,肌上皮细 胞。 间质即纤维结缔组织,分隔小叶;形成 包膜。
一、分泌单位
(一)腺泡 腺泡连接于导管末端,由单层腺上皮细 胞围称中空的球形或棒状结构, 胞围称中空的球形或棒状结构,外表面 有肌上皮细胞附着,最外面有一层薄的 基底膜包绕。(fig.1)。 基底膜包绕。(fig.1)。 分为浆液性、粘液性、混合性三种。
电镜下,浆液细胞具有合成,贮存和分 泌蛋白质细胞的特征:粗面内质网发育 良好,其间有许多棒状线粒体。高尔基 复合体显著。蛋白质存在分泌颗粒中 (fig.3)。 。 fig.3)。 分泌颗粒胞吐。 腺腔常延伸到细胞之间,成为细胞间小 管。
2、粘液性腺泡(mucous acinus) 、粘液性腺泡(mucous acinus) 呈管状,由粘液细胞组成。其分泌物粘 稠。 光镜下粘液细胞呈锥体形。分泌产物少 时胞核较大,色浅;分泌产物多时细胞 核扁平,位于细胞底部,染色较深。因 胞浆内含丰富的粘原颗粒,故胞浆透明 呈网状结构。网架是粘原所构成,着色 微嗜硷性,淡蓝染色(fig.4)。 微嗜硷性,淡蓝染色(fig.4)。
腺的名词解释
腺的名词解释腺是指生物体中负责产生、储存和释放特定物质的器官或结构。
腺体广泛分布于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中,包括皮肤、唾液腺、胃肠道、肝脏、肾脏、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
腺体根据其分泌方式可以分为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两类。
1. 内分泌腺:内分泌腺不通过导管将其产生的物质输送到特定的区域,而是将其分泌物直接释放入血液或淋巴系统中,并通过循环系统将其传递到全身各处。
这些物质被称为内分泌素,起到调节和控制身体的生理功能、代谢和发育的作用。
内分泌腺的代表有甲状腺、肾上腺、胰腺和性腺等。
2. 外分泌腺:外分泌腺的分泌物通过导管和器官的表面连接,直接排放到体外。
外分泌腺分泌的物质多为液体,有助于消化、保护和滋润机体的表面组织。
典型的外分泌腺包括唾液腺、汗腺、乳腺和胃腺等。
根据腺体的结构形态,腺体分为下列几类:1. 种植腺:种植腺是一类腺体,其分泌细胞深入相应的基质中。
种植腺的分泌细胞可以是单个的,如胃和肠道的腺体,也可以是聚集在一起形成团块,如乳腺和前列腺的腺体。
2. 明截腺:明截腺指的是分泌细胞与导管相连成串,分泌物通过导管直接排放到体外。
明截腺的典型代表包括唾液腺和汗腺。
3. 隐窝腺:隐窝腺是一种特殊的腺体形式,其中分泌细胞形成隐窝结构,分泌物通过细胞的分泌颗粒集中到隐窝中,最后通过分泌细胞与基质相连的开口排放到体外。
胃腺和小肠的结肠腺就属于隐窝腺。
腺体的功能多样,不同的腺体分泌的物质和起到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1. 消化液分泌:唾液腺、胃腺、肠道腺体等分泌消化酶和液体,起到消化食物、促进食物吸收的作用。
2. 内分泌调节:内分泌腺如甲状腺、肾上腺和胰腺分泌激素,调节代谢、水盐平衡、免疫功能等重要生理过程。
3. 排泄和分泌:肾脏是主要的排泄腺体,通过尿液排除体内废物和多余物质。
肾上腺也分泌肾上腺素,以调节心血管功能等。
4. 生殖和性腺:性腺如睾丸和卵巢分泌性激素,控制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性征的形成,以及性别特征的维持。
第六章 唾液腺 Salivary Gland
第六章唾液腺Salivary Gland概述属于外分泌腺,分泌物经导管流入口腔,形成唾液,又称为涎腺。
大涎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小涎腺—唇腺、颊腺、舌腺、腭腺、磨牙后腺等(位于除牙龈和硬腭前部外的口腔任何部位)唾液25%来自腮腺,60%来自下颌下腺,5%来自舌下腺,5%-10%来自小涎腺,具有湿润黏膜、溶解食物和促进消化的作用唾液腺是导管开口于口腔粘膜的管泡状、局泌性、复合性、外分泌腺:管泡状:分泌细胞的状态局泌性:分泌时只有细胞的分泌物释放复合性:有一个以上的导管进入主导管外分泌性:腺体将液体分泌至游离面第一节涎腺的一般组织结构实质—1)腺上皮:分泌单位--腺泡2)皮脂腺3)肌上皮细胞(腺叶)导管间质—被膜、叶间或小叶间隔((血管、淋巴管、神经))一、腺泡acinus位于:最细小导管的末端结构:由数个单层腺泡细胞围成的球形和管形,而在腺泡中央有一狭窄的泡腔在腺泡外围有一层薄的基膜包绕肌上皮细胞位于腺泡和基底膜之间腺泡根据其形态、结构、分泌物不同,分为:1.浆液性腺泡serous acinus光镜:呈球状,由浆液细胞(浆黏液细胞)组成,常见不到明显的腺腔。
浆液细胞呈锥形,尖端朝向腺腔;核圆形,染色深,位于细胞基底区1/3,靠近基底膜;胞质弱嗜碱性,内含酶原颗粒;主要表达α-淀粉酶。
分泌物稀薄,含唾液淀粉酶和少量粘液,也称为浆粘液细胞电镜:浆液细胞具有合成、贮存和分泌蛋白质的细胞特征细胞核分泌早期是常染色质,分泌后期是异染色质粗面内质网丰富,较多棒状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显著,膜包颗粒胞吐(exocytosis)和局浆分泌(merocrine)顶部微绒毛,邻面细胞间小管,侧面指状突起,基底部折叠,连接复合体(junctional complex)2. 粘液性腺泡mucous acinus光镜:呈管泡状,由粘液细胞组成,管腔明显。
粘液细胞呈三角形或锥形;分泌产物少时核较大,染色浅,分泌产物多时核扁平,位于细胞底部,染色较深。
涎腺组织学及常见肿瘤的诊断
皮样癌中几乎不见) ,伴有鳞状上皮化
生的Warthin瘤、鳞状细胞癌和坏死性涎 腺化生等病变。
某些涎腺肿瘤中存在透明细胞呈局灶或弥
漫性分布
透明细胞产生的原因可以是细胞器减少,胞
质糖原、黏液、脂质或透亮分泌颗粒的存在,
线粒体气球样变,也可以是人工假象造成的( 如腺泡细胞癌) 。
伴有透明细胞的涎腺肿瘤
考虑到反应性囊性变(潴留性囊肿、鳃裂囊
肿、多囊性疾病和硬化性多囊性腺病) 、
AIDS的囊性淋巴上皮性病变、低度恶性黏膜
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Warthin瘤、囊腺瘤 以及恶性的黏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乳 头状-囊状)和囊腺癌等。
(四)细胞学特点
涎腺肿瘤中可出现嗜酸细胞、鳞状细胞、 基底样细胞、梭形细胞、皮脂腺细胞、透明细 胞和顶浆分泌样细胞等多种细胞。
呼吸道、鼻腔和副鼻窦等部位。
涎腺实质由分泌单位与导管系统组成。
分泌单位也称为腺泡,有浆液腺、粘液腺和
混合腺之分。
肌上皮细胞。
导管系统由闰管、分泌管(纹状管)和排泄
管三部分组成,前两者位于小叶内,后者穿行 于小叶间。
浆液性腺泡(serous acinus)
肌上皮细胞(myoepithelial
• 在通常情况下,空泡样细胞要考虑到腺泡细胞 癌或皮脂腺癌。 • 肿瘤中存在显著的嗜酸细胞,仅见于Warthin
瘤、嗜酸细胞(囊腺)瘤和嗜酸细胞癌,而局灶
性嗜酸细胞存在却常见于许多肿瘤,如多形性
腺瘤、腺泡细胞癌、黏液表皮样癌等。
涎腺肿瘤中出现明显的鳞状细胞巢
则提示为多形性腺瘤、高级别的黏液表
皮样癌(明显的鳞状特征在低级别黏液表
:
• 间叶:粘液 、粘液样组织、 软骨样组织。
口腔医学考研-352口腔综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点精讲 讲义
◆上颌突与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横面裂
◆上颌突与侧鼻突未联合—斜面裂
◆侧鼻突与中鼻突之间未联合或部分联合—侧鼻裂
【经典试题】
1.面突的融合 <名词解释 >
(同济大学 2010年考研口腔综合真题)
2.面部发育畸形发育时期主要是在( )
A.胚胎第 6-7周 B.胚胎第 8-9周 C.胚胎第 10周
【本课程应试特点】 1.占综合总分值的 20%左右。 2.常考题型: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问答等 3.形态学,理论性、专业性较强,知识点较多,考点分散,要记忆的内容多。各组织的基本组织结 构、重点疾病的病理变化。 【复习对策】 ●了解课程框架。 ●结合临床课程,理论联系实际,便于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掌握特征,归纳总结。 ●历年真题,寻找规律。
— 4—
【经典试题】
腭部的发育主要由( )
A.上颌突和球状突而来 B.侧腭突和上颌突而来
C.中鼻突和球状突而来
D.前腭突和侧腭突而来
(武汉大学 2011年考研口腔综合真题)
第四节 舌的发育
【考试要点】 ◆舌的发育过程 ◆常见的发育异常 一、舌的发育过程 ◆舌发育自第一、二、三鳃弓形成的隆起。 ◆胚胎 4周,第 1、2腮弓形成 3个隆起。
牙胚的组成: 成釉器 口腔外胚层 牙釉质 牙乳头 外胚间充质 牙髓、牙本质
— 6—
牙 囊 外胚间充质 牙骨质、牙周膜 、固有牙槽骨 一、成釉器的发育 ◆蕾状期 ◆帽状期 ◆钟状期 (一)蕾状期 胚胎 8周: ◆牙板定点末端上皮细胞增生成花蕾状 ◆上皮细胞未分化,类似于基底细胞 ◆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未明显分化 ◆上皮下方、周围外胚间叶细胞增生 (二)帽状期 胚胎 9-10W 周 ◆成釉器:外釉上皮层
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重点
问答题1.面部由哪几个突起联合或融合形成?人中、上唇、面颊由那些突起形成?唇裂和面裂的发生与那些突起有关?2.叙述牙胚的组成(哪几部分),各形成哪种牙体组织?3.钟状期成釉器的由哪四层细胞构成?4.简述釉质、牙本质、牙髓的组织结构。
5.牙髓的功能如何?6.简述牙周膜主纤维的分组,牙周膜数量最多的主纤维是哪组?7.简述牙槽骨的组织结构?其生物学特性如何?8.叙述釉质早期平滑面龋的病变(病损形态?病变分层?)9.叙述成洞后牙本质龋的病变(病损形态?病变分层?)10.简述牙髓炎的分类及各类牙髓炎的病理变化?11.为何急性牙髓炎病人有剧烈疼痛?请从牙髓的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角度解释。
12.龋病发展到根尖周囊肿经历了那些可预测的病理过程?13.简述根尖周炎的病变特点。
14.牙周炎的发展过程有那几期?活动期牙周炎的病理变化如何?15.牙周袋有那几种?每一种牙周袋有何特点16.口腔粘膜的基本病理变化有哪些?口腔粘膜白斑、扁平苔藓各有何病变特点?17.涎腺多型性腺瘤、腺样囊腺癌的病理学特点(肉眼、镜下)及生物学特点如何?18.简述口腔囊肿的一般组织学特征以及含牙囊肿、牙源性角化囊性瘤、鼻腭管(切牙管)囊肿、粘液囊肿、甲状舌管囊肿的病变特点。
19.什么是成釉细胞瘤的基本组织学类型?实性/多囊型在此基础上可能有哪些变异?成釉细胞瘤生物学特点有那些?20.简述牙龈瘤的分类。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发育牙发育1、口腔颌面部发育是胚胎发育的一部分,出生前发育分为三个阶段:增殖期、胚胎期、胎儿期,口腔颌面部发育基本在胚胎期完成。
2、神经嵴细胞是指进入中胚层的位于神经褶的神经外胚层细胞。
3、外胚间叶组织或外间充质是迁移至部的神经嵴细胞形成该区的大部分组织。
4、面部的发育,包括面突的分化及面突的联合、融合。
5、口凹是1个额鼻突、2个上颌突、2个下颌突的中央形成的凹陷。
6、面部的发育来自于第1鳃弓和额鼻突衍化出的面突,它们分别是额鼻突衍化的一个中鼻突(包括二个球状突),二个侧鼻突;两个下颌颌突及其衍化出来的两个上颌颌突。
涎腺——精选推荐
第六章涎腺涎腺是外分泌腺,其分泌物即唾液经导管系统流入口腔,,故涎腺又称唾液腺(salivary)。
除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三大对大涎腺,还有很多小涎腺分布于口腔黏膜和黏膜下层,按其所在解剖部位而命名,如唇腺、颊腺、腭腺、舌腺、磨牙后腺等。
据统计,25%的唾液来自腮腺和60%来自下颌下腺,5%来自舌下腺,5%-10%来自小涎腺。
唾液有湿润黏膜,溶解食物和促进消化的作用。
第一节涎腺的组织结构涎腺由实质和间质两部分组成。
实质即由分泌单位(secretory unit ),皮脂腺和肌上皮细胞组成,分泌单位包括腺泡与导管系统。
导管系统由闰管,分泌管(纹管)和排泄管三部分组成,闰管和分泌管位于小叶内,排泄管穿行于小叶间。
间质即由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的被膜与叶间或小叶间隔,其中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
一分泌单位(一、)腺泡腺泡连接于导管末端,由单层腺上皮细胞组成。
腺泡外周有一层薄的基底膜包绕,在腺细胞和基底膜间,有肌上皮细胞附于腺细胞上,它具有收缩能力,有助于腺泡分泌物的排出。
根据腺泡的形态、结构和分泌物质的不同,可分为浆液性、黏液性、混合性三种类型。
1浆液性腺泡浆液性腺泡(serous acinus)呈球状,由浆液细胞组成。
分泌物稀薄,呈水样,含唾液淀粉酶和少量粘液。
因此,更准确的名称应为浆黏液细胞(seromucous cells)。
光镜下,细胞呈锥体形,基底部较宽,紧附于基底膜上,顶端向着腔内。
胞核为圆形,位于基底部1/3处。
胞浆嗜碱性,含PAS阳性的分泌颗粒,称酶原颗粒(zymogen granule),其直径约为1um。
当细胞分泌时,分泌颗粒减少;同时,细胞体积变小,胞核增大,核仁明显。
电镜下,浆液细胞具有合成、贮存和分泌蛋白质细胞的特征,表现为细胞核染色质随着细胞的分泌周期而改变,分泌早期细胞核内主要是常染色质,分泌后期主要是异染色质。
粗面内质网发育良好,平行排列在胞核底部和侧方。
其间有许多棒状线粒体。
唾液腺 (1)
唾液腺概述概述:外分泌腺,分泌物(唾液)经导管系统排入口腔,又名涎腺。
三大、N小唾液来源比例:25%腮腺,60%下颌下腺,5%舌下腺,5%~10%小唾液腺。
学习要求:掌握唾液腺的基本组织学结构和三对大唾液腺的组织学特点熟悉腺泡细胞、肌上皮细胞及涎腺的功能主要内容:一、一般组织结构二、分布及组织学特点涎腺的组织结构涎腺分泌单位结构模式图一、分泌单位(一)腺泡连接于导管末端的盲囊,由单层腺上皮组成,为分泌部,外周有基膜包绕。
在腺细胞和基膜之间有肌上皮细胞,有收缩功能,协助腺泡排出分泌物。
腺泡分型:根据腺泡的形态、结构和分泌物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浆液性、黏液性、混合性三种类型。
1.浆液性腺泡球形,由浆液细胞组成细胞呈锥体形胞核圆形,位于基底1/3。
胞浆嗜碱性,胞质色深,含酶原颗粒。
浆液细胞主要表达α-淀粉酶。
2.黏液性腺泡形状:管状由黏液细胞组成,光镜下细胞呈锥体形。
胞浆含丰富黏原颗粒,制片过程中被破坏,胞浆透明呈网状结构。
浆液性腺泡与黏液性腺泡对比浆液性腺泡黏液性腺泡腺泡形状球形管状细胞形状锥体型锥体型细胞浆嗜碱性微嗜碱性分泌颗粒酶原颗粒,小黏原颗粒,大分泌物性质稀薄,呈水样黏稠3.混合性腺泡黏液细胞+浆液细胞。
黏液细胞组成大部分,紧接闰管,浆液细胞呈新月状覆盖于腺泡的盲端表面,称为半月板。
浆液细胞的分泌物由细胞间小管通入腺泡腔内。
(二)导管涎腺的导管系统特点:复杂有分支,分为闰管、分泌管(纹管)、排泄管。
前两者均位于小叶内,后者穿行于小叶间结缔组织。
涎腺的导管系统特点:管径由细变粗,细胞由立方变为柱状,由单层变为复层,最后汇集成总排泄管,将分泌物排入口腔,混合形成唾液。
1.闰管导管最细小的终末分支,连接腺泡与纹管。
形态:光镜下管壁上皮矮柱状或立方形,胞浆少,染色淡,胞核圆形且大,位于中央。
功能:发挥干细胞作用,分化为腺泡细胞,或肌上皮细胞,或纹管细胞2.分泌管连接闰管与排泄管,单层柱状细胞组成。
镜下见细胞核圆形位于中央或近基底部,胞浆丰富,强嗜伊红。
腺器官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腺器官的名词解释是什么腺器官的名词解释是什么?腺器官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生理结构,它在维持身体机能平衡和生命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
腺器官是指由腺细胞组成的组织,通常能够分泌某种物质,从而对整个机体产生调节作用。
腺器官的名称来源于它们的主要功能――分泌。
我们身体内有很多腺器官,它们的位置各不相同,功能也各有不同。
下面,我们来逐一探讨几种常见的腺器官及其功能和重要性。
第一种是唾液腺。
唾液腺主要位于口腔的内侧。
它们分泌唾液,帮助我们咀嚼和消化食物。
除此之外,唾液还含有为食物的顺利通过食管作出贡献的酶。
唾液腺的分泌功能还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口腔的湿润,并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
唾液腺的健康与口腔卫生息息相关,如果唾液腺产生异常,可能导致口腔干燥、口臭等问题。
第二种是汗腺。
汗腺分布在全身的皮肤表面,它们负责分泌汗液。
通过汗液的蒸发,人体可以调节体温并排出一些废物。
另外,汗液还含有盐类和一些有害物质,排出这些物质有助于维持体内的正常代谢。
汗腺的功能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体温、体力活动的强度和环境温度等。
如果汗腺受损或分泌异常,可能会导致出汗过多或过少,从而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第三种是胰腺。
胰腺是位于腹腔深处的一个重要器官,它被分为内分泌部分和外分泌部分。
内分泌部分主要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的调节起着关键作用。
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水平,胰高血糖素则可以使血糖升高。
外分泌部分则主要分泌胰液,帮助消化和吸收食物。
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够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使其转化为可供人体利用的营养物质。
胰腺的疾病会对消化和代谢产生重大影响,如胰腺炎、胰岛细胞瘤等。
第四种是泪腺。
泪腺位于眼睑的上方,主要负责分泌泪液。
泪液含有水、蛋白质、盐类和抗菌物质等成分。
泪液的主要功能包括保持眼球的湿润,保护眼球表面免受感染,以及在眼睛受伤或刺激时进行清洁。
泪液还含有一种重要的抗生素物质,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
泪腺的异常分泌可能导致眼睛的干燥、疼痛和不适感。
【初中生物】初中生物知识点: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初中生物】初中生物知识点: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分泌系统:包括外分泌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两种。
外分泌腺: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到的腺体叫外分泌腺。
外分泌系统有:汗腺、皮脂腺、胃腺、小肠腺、前列腺、唾液腺、气管腺、泪腺等。
内分泌腺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腺体叫内分泌腺。
人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人体内的内分泌腺有多种,主要有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等,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内分泌系统。
(1)垂体垂体悬垂于脑的底部,分泌生长激素和促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可以增加细胞的体积和数量.促进人体的生长以及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因而被称为“内分泌腺之首”。
(2)甲状腺甲状腺是成年人体内最大的一种内分泌腺。
位于颈前部,喉和气管的两侧。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主要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
(3)胸腺胸腺位于胸骨下,能分泌促淋巴细胞生成作用的物质,在人体抵御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4)胰岛胰岛是胰腺的内分泌部。
人体胰腺中约有25万~200万个胰岛,占整个胰腺重量的1%~2%。
胰岛能分泌泌胰岛素,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
特别提醒:胰腺的外分泌都能分泌消化液――胰液,属于外分泌腺;内分泌部――胰岛能分泌胰岛素,属内分泌腺。
所以,胰腺既属于外分泌腺,也属于内分泌腺。
(5)肾上腺肾上腺位于肾脏的上端,左右各一个。
肾上腺能分泌肾上腺素,该激素会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6)性腺性腺在男性体内为睾丸,在女性体内为卵巢。
睾丸能分泌雄性激素。
雄性激素有促进精于生成、促进男性生殖器官发育并维持其正常活动,激发和维持男性第二性征等作用。
卵巢能分泌雌性激素和孕激素。
雌性激素能促进女性生殖器官、乳腺导管发育,激发并维持女性第二性征;孕激素能促进子宫内膜增厚和乳腺发育。
易错点:误认为腺体分泌物都是激素腺体分泌物有的经过导管排出,这样的腺体称为外分泌腺;有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这样的腺体称为内分泌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涎腺涎腺是外分泌腺,其分泌物即唾液经导管系统流入口腔,,故涎腺又称唾液腺(salivary)。
除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三大对大涎腺,还有很多小涎腺分布于口腔黏膜和黏膜下层,按其所在解剖部位而命名,如唇腺、颊腺、腭腺、舌腺、磨牙后腺等。
据统计,25%的唾液来自腮腺和60%来自下颌下腺,5%来自舌下腺,5%-10%来自小涎腺。
唾液有湿润黏膜,溶解食物和促进消化的作用。
第一节涎腺的组织结构涎腺由实质和间质两部分组成。
实质即由分泌单位(secretory unit ),皮脂腺和肌上皮细胞组成,分泌单位包括腺泡与导管系统。
导管系统由闰管,分泌管(纹管)和排泄管三部分组成,闰管和分泌管位于小叶内,排泄管穿行于小叶间。
间质即由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的被膜与叶间或小叶间隔,其中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
一分泌单位(一、)腺泡腺泡连接于导管末端,由单层腺上皮细胞组成。
腺泡外周有一层薄的基底膜包绕,在腺细胞和基底膜间,有肌上皮细胞附于腺细胞上,它具有收缩能力,有助于腺泡分泌物的排出。
根据腺泡的形态、结构和分泌物质的不同,可分为浆液性、黏液性、混合性三种类型。
1浆液性腺泡浆液性腺泡(serous acinus)呈球状,由浆液细胞组成。
分泌物稀薄,呈水样,含唾液淀粉酶和少量粘液。
因此,更准确的名称应为浆黏液细胞(seromucous cells)。
光镜下,细胞呈锥体形,基底部较宽,紧附于基底膜上,顶端向着腔内。
胞核为圆形,位于基底部1/3处。
胞浆嗜碱性,含PAS阳性的分泌颗粒,称酶原颗粒(zymogen granule),其直径约为1um。
当细胞分泌时,分泌颗粒减少;同时,细胞体积变小,胞核增大,核仁明显。
电镜下,浆液细胞具有合成、贮存和分泌蛋白质细胞的特征,表现为细胞核染色质随着细胞的分泌周期而改变,分泌早期细胞核内主要是常染色质,分泌后期主要是异染色质。
粗面内质网发育良好,平行排列在胞核底部和侧方。
其间有许多棒状线粒体。
高尔基复合体显著,通常位于核的上方。
蛋白质在粗面内质网的核糖体部位合成,形成泡,转移到高尔基体,与碳水化合物直接作用后,浓缩成致密小泡贮存在分泌颗粒中。
此颗粒位于细胞顶端胞浆内,有单位膜包绕。
颗粒内容物大多呈均质状,有的尚可见圆形或新月形的核。
这不仅反映了颗粒成熟过程中不同阶段,也反映了它们合成的不同物质的构成比例。
泡吐过程中,颗粒膜与胞膜融合,继而融合部打开,颗粒内容物排出,但胞膜并不破损,所以属局浆分泌( merocrine)。
腺上皮通过这种方式分泌时,腺细胞本身不受任何损伤,以后重新形成新的分泌颗粒。
此外,细胞内还散在分布游离核糖体、溶酶体、含过氧化酶微体以及微丝、微管和张力细丝等。
细胞顶端游离面上有微绒毛。
腺腔常延伸到细胞之间,成为细胞间小管,此管有时深达基膜。
相邻细胞间由细胞膜折叠形成许多指状突起,互相凹凸镶嵌,增大了细胞的接触面;基底部折叠较密,使基底部面积增大4-5倍,这是它将血液中的电解质和水分转化为唾液的功能反应。
紧密连接,中间连接和桥粒三者联合形成连接复合体(jnuctional complex),见于上皮细胞顶部和细胞间小管末端,以封闭近管腔上皮细胞之间的空隙并加强细胞之间的连接。
2.黏液性腺泡黏液性腺泡(mucous acinus)呈管状,由黏液细胞组成。
酶成分较少,蛋白质与大量碳水化合物结合,形成黏液。
故其分泌物较浆液细胞黏稠。
光镜下,黏液细胞亦呈三角形或锥体形。
分泌产物少时胞核较大,色浅;分泌产物多时细胞核扁平,位于细胞底部,染色较深。
因胞浆内含丰富的黏原颗粒,在固定及染色过程中,黏原颗粒常被破坏,故胞浆透明呈网状结构。
网架是胞浆和沉淀的黏原所构成,着色微嗜碱性,淡蓝染色。
其成分为数量不等的酸性黏多糖(阿辛蓝及黏液卡红染色阳性)和中性黏多糖(PAS染色阳性)。
电镜下,细胞内高尔基复合体较明显,表明碳水化合物合成较旺盛。
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等细胞器不如浆液细胞显著,主要集中的底部和侧面。
细胞内充满电子透明的分泌颗粒,这些颗粒比浆液细胞颗粒大,且形状不规则。
此颗粒在聚集在细胞顶顿端,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细胞外排入腺泡腔内,因此也属局浆分泌。
细胞间细胞膜折叠形成的指状突起较少,但在基底部,下颌下腺较腮腺更具有特异性,质膜伸出许多细长的细胞褶皱,越过细胞基底侧,甚至伸到相邻细胞的隐窝内。
3混合性腺泡混合性腺泡(mixed acinus)由黏液细胞和浆液细胞组成。
前者组成腺泡之大部分,紧接闰管;后者呈新月状覆盖于腺泡的盲端表面,又名半月板(demilune)。
浆液细胞的分泌物由细胞间小管通入腺泡内(图4-4)。
(二)导管涎腺的导管系统是复杂而分支的,分为闰管、分泌管、排泄管三段。
前两者均位于小叶内,后者穿行于小叶间结缔组织。
管径由细变粗,细胞由扁平变为柱状,由单层变为复层,最后汇集成总排泄管,将分泌物排入口腔,混合形成唾液(图4-6)。
1闰管闰管(intercalated duct)是导管最细小的终末分支部分,连接腺泡与分泌管。
其长短不一。
若黏液细胞多,则闰管较短;反之,黏液细胞少,则闰管较长。
例如:腮腺具有较长的闰管,舌下腺的闰管则短而不易见;在纯黏液腺中,其腺泡乃直接连接于排泄管的远端小管。
光镜下,管壁上皮细胞为矮立方形,胞浆较少,染色较淡,胞核位于细胞中央。
电镜下,闰管细胞有浆液细胞的某些特点,即在基底部胞浆内有少量粗面内质网,在顶部胞浆内有中等大小的高尔基复合体,在靠近腺泡端的细胞内可见少数分泌颗粒,具微绒毛、指状突起、连接复合体和桥粒等结构。
在基底膜与细胞间有肌上皮细胞。
闰管细胞有可能发挥干细胞(steam cell)作用,或分化为腺泡细胞,或分化为肌上皮细胞,或分化为纹管细胞。
2分泌管分泌管(secretory duct)与闰管相延续。
管径较粗,管壁由单层柱状细胞所组成(如上述,在接近闰管段的纹管外周,尚附有肌上皮细胞)。
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或近基底部。
胞浆丰富,呈强嗜酸性。
分泌管的主要特征是细胞的的基底部有垂直于基底面的纵纹,所以又称纹管(striated duct)。
电镜下,细胞顶部胞浆内有滑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溶酶体,胞核周围有少量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以及微绒毛、连接复合体、桥粒等结构。
另在上皮细胞基底面,细胞膜向内折,形成许多垂直的皱褶,其间夹有呈纵形排列的线粒体,这就构成了光学显微镜下所见的纵纹,与肾小管相似,是转运水和电解质的典型的组织学表现。
纹管细胞内含多种酶,例如ATP酶,琥珀酰脱氢酶,碳酸酐酶,参与唾液某些成分的代谢,并为其浓缩提供能量有关。
当腺泡分泌物流经分泌管时,上皮细胞能主动吸收钠,排除钾,并转运水,改变唾液的量和渗透压。
此管的吸收与排泌功能受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等激素的调节,而细胞底部的折叠与密集的线粒体则起着明显的“钠泵”作用。
3. 排泄管排泄管(excretory duct)起始于叶内,与分泌管相延续。
管壁细胞呈柱状,胞浆淡染。
出小叶后穿行于小叶间结缔组织中,称小叶间导管。
此时管径变粗管壁细胞变为复层或假复层柱状上皮。
此上皮除含有类似分泌管(纹管)只柱状细胞外,还含有许多小的基底样细胞,即所谓储备细胞(reserve cells)亦可能发挥干细胞作用。
最后,各小叶间导管汇集成更大的总排泄管,开口于口腔,其上皮逐渐变为复层鳞状上皮,并与口腔黏膜上皮融合。
导管内有时可见特殊的细胞,胞浆嗜伊红,含线粒体多,称为大嗜酸粒细胞。
在黏液聚集、慢性炎症,尤其在有结石的情况下,大导管上皮可化生为柱状纤毛上皮和复层鳞上皮和粘液细胞。
此改变小导管者少。
二、肌上皮细胞肌上皮细胞(myoepithelial eell)位于腺泡和小导管的腺上皮与基膜之间。
通常每个腺泡有一个肌上皮细胞,也可以有二三个。
常规切片中,此细胞难以辨认。
若新鲜腺组织经过锇酸(OSrnic acid)处理,则肌上皮细胞清晰可见。
因其胞浆内含有活性很强的ATP酶和碱性磷酸酶,故针对此酶的组织化学染色可见肌上皮细胞的典型形态。
光镜下,细胞体小,形态扁平,发出4~8支分支状突起,该突起呈放射状包绕着腺泡表面,形似篮子,故又称篮细胞(basket cell)。
其胞核较大呈扁圆形,几乎占据整个细胞。
电镜下,仅见散在分布的线粒体与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通常位于核周部分,微吞噬小泡位于胞浆膜内侧,有时可见脂滴。
在细胞突起内充满着纵形排列的细丝,直径约6~10 nm,常聚合成致密小体(dense body),此结构与平滑肌细胞相类似称肌微丝(myofilament)(图6-9 A,B)。
免疫荧光、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证实肌上皮细胞内含肌动蛋白(actin)和肌球蛋白(myosin)(图6—9),刺激肌上皮细胞胞可使导管内压力发生变化等,均提示肌上皮细胞有收缩功能,协助腺泡或导管排出分泌物。
又因该细胞位于腺上皮细胞与基膜之间,借桥粒与腺上皮细胞相连接,细胞内含角蛋白等上皮细胞的特征性结构与免疫组织化学反应,提示其可能为上皮性来源。
有学者认为涎腺肌上皮细胞来自于原始多潜能涎腺导管细胞(primitive pluripotential salivary duct cells)。
腺泡及闰管的外表面,公认有肌上皮细胞存在。
纹管外周是否有肌上皮细胞,则意见不一。
但Dardick等的研究成果表明,纹管特别是其小叶内部分,可见肌上皮细胞围绕导管外周。
Chaudhry指出,纹管的肌上皮细胞与腺泡-闰管系统相比,数量少,体积小,形态有所不同,但其与腺上皮之间的关系及超微结构形态相似。
国内多数学者认为,纹管,特别是接近闰管的一段,确有肌上皮细胞存在。
三、皮脂腺1931年Hamperl报道涎腺组织内含类似皮肤附属器的皮脂腺结构,并陆续被其他学者所证实。
这些皮脂腺细胞位于闰管和纹管壁内,有的孤立存在;有的细胞较大,聚集成大小不一的皮脂腺,基底膜明显,通过憩室样结构与小叶内导管相连(图6—10)。
皮脂腺的外周细胞扁平,胞核圆形或卵圆形,中心细胞胞浆丰富,空泡状,富含脂质。
冷冻切片脂肪染色(苏丹Ⅲ和Ⅳ,油红O,锇酸)阳性。
随着发育成熟,皮脂腺细胞胞核逐渐变得不规则或固缩,最终消失。
当腺体达到一定大小后,以全浆分泌(holocrin-typesecretion)方式将其产物排人导管系统与唾液混合(图6—11)。
此种分泌方式腺细胞在分泌过程中发生崩解,全部胞浆混同其分泌物一起排出,崩解的腺细胞则由基底层细胞增殖补充。
大涎腺所含皮脂腺的数量不同,在腮腺比较常见,下颌下腺较少,而舌下腺没有。
据报道,42%的腮腺含有皮脂腺,而下颌下腺只有5 %含有皮脂腺。
但是皮脂腺存在与否同年龄和性别无关。
目前,涎腺组织中出现皮石旨腺的原因尚不清楚,有学者认为,涎腺实质细胞具有皮脂腺分化潜能。
涎腺肿瘤或瘤样病变中可出现皮脂腺结构特征,包括:皮脂腺瘤、皮脂淋巴腺瘤、皮脂腺癌、腮腺囊肿以及多形性腺瘤和黏液表皮样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