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课程教学:理论力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合集下载

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摘要】本文围绕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展开探讨,首先介绍了研究教学模式的背景和研究目的。

随后详细阐述了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定义和特点,探讨了其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及实践案例。

结合实证评估案例,分析了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估内容和方法。

最后对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并对结论进行总结,展示出未来发展的方向。

本文通过系统性研究和案例分析,全面探讨了研究型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模式、课程、探索、实践、定义、特点、重要性、案例、评估、发展、结论、展望、教学效果1. 引言1.1 背景介绍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是一种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参与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发展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升级,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显现出滞后和不足,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他们对知识的获取和应用需求。

在现代社会中,拥有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更受欢迎,因此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引入研究型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具备竞争力。

本文旨在探讨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在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结合实际案例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为未来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我们希望能够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和素质提升。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效果评估,旨在通过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具体案例分析,揭示其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和效果。

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研究型教学模式进行定义和特点的介绍,可以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教学模式的内涵和特点。

通过对研究型教学模式在课程设计和实践中的案例分析,可以进一步验证其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方面的作用。

关于“理论力学”高等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理论力学”高等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理论力学”高等课程的探索与实践“理论力学”是力学的基础课程,是理工类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通过学习“理论力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探讨关于“理论力学”高等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一、前期准备在开展“理论力学”高等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

要对教材进行仔细研读,了解课程内容和目标。

然后,要对课程进行教学设计,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还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实验设备等。

1.案例分析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来讲解课程的相关内容。

通过具体案例的讲解,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还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

案例分析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堂讲解与讨论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讲解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首先讲解理论知识,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和问题解答。

通过讨论,可以帮助学生触发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之间的讨论可以促进合作学习和互动学习的发生。

三、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实验教学在“理论力学”课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并且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1. 实验设计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验项目。

实验项目的设计需要基于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同时也要考虑到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在实验设计中,可以结合科学探究的思想,让学生通过实验自主发现问题,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实验操作在实验教学中,学生需要进行实际的操作和观察。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解答,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加深学生对实验结果的理解。

四、实践活动的探索与实践在“理论力学”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中,可以开展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关于“理论力学”高等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理论力学”高等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理论力学”高等课程的探索与实践《理论力学》是力学的一门高等课程,它是物理学和工程学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

探索和实践《理论力学》课程教学的方法和实践,对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个人的学习和教学经验,以及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探讨在教授《理论力学》课程时,如何进行探索和实践。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突出基础理论,注重实用方法。

《理论力学》涉及到大量的公式和推导,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公式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理解背后的物理原理和应用方法。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实验,帮助他们理解公式的本质和应用场景。

可以将课程与实际工程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理论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

而在《理论力学》这门课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来解决问题,教师应该扮演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在评价和反馈方面,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反思。

传统的考试评价方法往往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灵活运用,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小组讨论、实验报告、课堂展示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点进行展示和交流,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教师也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在探索和实践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兴趣爱好,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发展方向。

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案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探索的方向,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理论力学》高等课程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应该注重基础理论的理解和实用方法的应用,注重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多样化的评价和反馈方式,以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发展。

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是一种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课程研究、参与课程设计、实践实验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

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旨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中,学生参与到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研究的方向,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

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实验,收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素养。

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问题,参与课程设计和评价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中,需要教师对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设计与学生实际问题相关的教学内容和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教师还需要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和探究过程,帮助学生发现不足,改进不足的地方,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理论力学》精品课程建设探讨——以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例

《理论力学》精品课程建设探讨——以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例
能 力 ,培养 学生 创新 思 维能 力 。
[ 收稿日期]2 1 0 2一O —1 6 3 [ 作者简介]许福东 ( 9 4一 ,男 ,1 8 16 ) 9 5年大学毕业 ,博士 ,教授 ,现主要从事石油机械及基础力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长江大学学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理 工 *自 然 科 学 教 育
传统的 《 理论 力学 》课 程教 学 的特 点是 过分 重视 知识 传授 ,忽视 能力 培养 。由于学 生 只是知 识 的被
动 接受 者 ,因而很 难要 充分 调 动其学 习的积 极 性 、主 动 性 和创 造 性 。为 了改 变 上 述状 况 ,必须 突 破
传 统教 育理 念 ,深 化教 学改 革 。为此 ,长江 大学 机械 工程 学 院进 行 《 理论 力学 》精 品课 程建 设 ,以启 迪
d i 0 3 6 / i n 1 7 -4 9 ( o:1 . 9 9 j s . 6 3 1 0 N). 0 2 1 . 4 . s 2 1.0 0 8
理 论 力 学 精 品 课 程 建 设 探 讨
— —
以 长 江 大 学 机 械 工 程 学 院 为 例
侯茎胡龙昙 (大械 学湖 州 。 作:述:思 江 程 荆s) 富 , 长忖 工院北 , 艾薇 队学 旺, ~机 于 阢
1 2 优 化 教 学 内容 .
针 对该 课程 教 学 内容 中知识 陈 旧 的现象 ,应 及 时精炼 教学 内容 ,增加 前沿 性和 探究 性知 识 内容 ,以
此 对理 论力 学课 程 体系进 行 整合 ,构 建 了理 论 教 学 模 块 和 实 验 教 学 模 块 。理 论 教 学模 块 包 括 基 础 模 块
围绕 精 品课 程 建 设 ,打 造 了一 支 勇 于 创 新 的理 论 力 学教 师 团队 。 [ 键 词 ] 理 论 力 学 ; 精图分类号]N4

《理论力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理论力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士学位 . 两名 教 师 取得 硕 士 学位 , 按 时 回校 工 作 。 两位 老 师 观 并
摩 了外 校 的 多 媒 体 教 学 比赛 .获 得 了宝 贵 的理 论 力 学 教 学 和 多 媒 体 课 件 制 作 经 验 。一 位 老 师 参 加 了多 媒 体 软 件 开 发 培 训 班 学 习 , 直 接用 于理 论 力 学 多 媒 体 课 件 开 发 。成功 引 进 了一 名青 年 并 教 师 . 开 始 进行 重 点 培 养 。 并
取得 了一 些 成 功 的 经验 。 实践 说 明 : 品 课 程 建 设是 专 业 建设 的核 心 , 品 课 程 代 表 了课 程 建设 的 目标 和 发展 方 向 , 推 进 专 业 建 设 精 精 对
提 高教 学质 量 和 学 生 的 学 习效 果 具 有 重要 意 义 。 关 键 词 : 论 力 学 精 品 课 程 理
【l l

目前 , 通 工 科 院 校 的理 论 力 学 教 学 要 在 有 限 的教 学 时 数 内 , 普
使 学 生 既 能 掌握 力 学 知识 . 能 了解 一 些 力 学 的最 新 进 展 , 要 又 既 培 养学 生 的力 学 素 质 . 又要 加 强 学 生 的工 程 概 念 . 就 是 我 们 建 这
理 论 力 学 是 研 究 物 体 机 械 运 动 一 般 规 律 的 科 学 .是 各 力 学 学 科 分 支 的基 础 . 它是 我 校 机 械 类 、 木 类 、 油 工 程 等 专 业 的 土 石
必 修课 程 . 一 门 重要 的 专 业 基 础课 , 为材 料力 学 、 械 原 理 、 是 它 机 结 构力 学 、 性 力 学 、 弹 流体 力 学 等一 系列 后 续 课 程 打 下 重 要 基 础

理论力学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

理论力学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

理论力学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摘要:针对应用物理学专业理论力学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开展,从教材改革、考核方式多元化和课堂教学方式多元化三个方面介绍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理论力学课程建设物理专业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作为“质量工程”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提高和完善课程体系,提高高等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它促使教师和学校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编写、课件设计、理论和实验教学以及实验室建设等方面不断研究、探索,积极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要求[1]。

应用物理专业的理论力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理论力学顾名思义,讲的是力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牛顿力学、拉格朗日方程和哈密顿力学[2]。

后两部分统称为分析力学,也是物理系学生理论力学课的主要内容。

目前我校理论力学教学的现状是课时较少,但我们又希望保证教学质量。

因此,从笔者接手这门课程开始就不断探索适合本专业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做了不少改进,这在文献[3,4]中已有部分体现。

同时,我们也结合精品课程建设对理论力学课程建设模式进行了进一步有益地探索。

1 教材改革在作者接手应用物理专业理论力学课程之初,从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的角度出发,以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周乐柱主编的《理论力学简明教程》作为教材,该教材的特点是言简意赅,浅显易懂,而且内容全面。

但随着这几年就业压力大和学生对自己人生规划的更加明确,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考研,因此该教材在使用了三届之后,考虑到有部分学生反映它不适合考研之用,我们将教材变更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金尚年和马永利主编的《理论力学》,该教材的适用对象是物理类专业的学生,既可以作为教材,又可以作为考研参考书。

除了在选用教材上慎重考虑之外,我们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陆续向学生推荐一些其他的教材和参考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目的和要求,这些书大家在图书馆基本上可以找到。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性地去看其中一部分,有些学生也会和教师交流他看过某一本书的心得体会和意见,这是一个很好的师生互动过程。

关于“理论力学”高等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理论力学”高等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理论力学”高等课程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本文探索了关于“理论力学”高等课程的教学实践。

在引言部分中,介绍了课程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分析了理论力学课程的内容,探索了教学方法,整合了学习资源,并进行了案例分析和教学效果评估。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发展,同时提出了对未来教学的启示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高等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特点,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为未来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理论力学、高等课程、探索、实践、教学、分析、方法、资源、案例、效果评估、总结、展望、启示、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理论力学是力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作为力学的理论体系,对于理解物体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理论力学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通过学习理论力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物理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高等教育中,理论力学课程是物理类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理论力学来掌握力学基本原理,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为今后深入学习和研究物理学打下坚实基础。

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理论力学课程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学习资源不足等问题,导致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

有必要对理论力学课程进行探索与实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整合学习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理论力学高等课程的教学进行深入探讨和实践,旨在通过分析课程内容、探索教学方法、整合学习资源、进行案例分析以及评估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学效果。

通过本研究,旨在不断优化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使之更加贴近实际需求、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理论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关于“理论力学”高等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理论力学”高等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理论力学”高等课程的探索与实践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物理基础才能够顺利学习和掌握。

我们在进行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时,首先要确保学生的数学基础和物理基础的扎实性。

可以通过开设预备课程或者为需要的学生提供辅导课程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为后续的理论力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课程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学生情况,采取个性化教学的方式,帮助每个学生尽快适应理论力学的学习。

理论力学的学习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实践,通过实际的问题和案例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在课程中可以增加综合性的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的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室实践,通过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理论力学知识与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关系。

可以开展案例分析课程,通过分析真实的工程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

现代教学方法的运用也能够有效地提高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结合图文并茂的教学材料,生动直观地呈现理论力学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学会表达和沟通,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还可以引入在线教学平台和虚拟仿真软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

理论力学课程的探索与实践还需要教师和学生们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也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理论力学课程的学习与实践。

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1. 引言1.1 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定义研究型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实践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扮演着引导者、促进者和激励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问题的提出、资料的收集、实验的设计和结果的分析。

研究型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掌握知识、培养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研究型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团队合作和自主性发展。

通过研究型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还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出现,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1.2 研究型教学的重要性研究型教学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教学模式。

在现代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研究型教学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实践和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研究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研究型教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知识领域,掌握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研究型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研究型教学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只有通过研究型教学,我们才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正文2.1 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特点1. 强调学生参与:研究型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提出问题、积极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注重问题解决能力:研究型教学模式倡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实践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1. 引言1.1 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是一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教学方式,近年来在教育教学领域备受关注。

通过引入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参与到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作为教师,也需要不断探索适合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探讨,探讨其理论基础、实施过程中的挑战与解决办法,某高校的实践经验,教学效果评估与改进,学生参与度的提升等方面展开详细分析。

也将对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价值进行总结,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探讨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探讨,希望能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2. 正文2.1 理论基础的建立与探讨正文: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实质上是建立在一系列教育学理论基础之上的。

首先,教育认知理论为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提供了指导和支撑。

根据认知理论,学生通过积极的参与和实践来构建知识结构,而不仅仅是passively 接受知识。

在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中,学生被鼓励探索问题、提出假设并加以验证,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其次,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也对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践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主动的、积极的、建构性的过程,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来共同构建知识。

在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中, 学生通常会参与到小组研究、课程设计的过程中, 从而促进了知识的共建和交流。

总体来说, 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践离不开教育学理论的支持和引导。

只有在充分理解和运用这些理论基础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推动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发展和实践。

2.2 实施过程中的挑战与应对实施过程中的挑战与应对是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关于“理论力学”高等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理论力学”高等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理论力学”高等课程的探索与实践“理论力学”是力学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工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掌握这门课程对于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中的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课程的组织与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操作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课程的组织与内容是学习的基础。

通过课程的组织,将理论力学的各个分支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体系。

在课程内容方面,应该注重理论的推导和应用实例的讲解。

还应该加强对概念的理解,掌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的应用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力学原理。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作业中,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实践操作是理论课程的重要补充。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可以开设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数据的测量和分析。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科技项目,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通过以上的探索与实践,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科研和工程实践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理论力学”高等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主要包括课程的组织与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操作方面。

通过合理的组织与内容的安排,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操作的训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的知识和能力,为将来的科研和工程实践做好准备。

关于“理论力学”高等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理论力学”高等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理论力学”高等课程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本文探讨了在高等教育中关于“理论力学”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研究目的,然后详细分析了理论力学课程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探讨了教学方式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接着提出了改进策略,包括更新教学内容和手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等。

最后探讨了理论力学课程的评价方法,强调了综合评价的重要性。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文章的研究内容,展望了理论力学课程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指出了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高等教育中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理论力学、高等课程、探索、实践、重要性、教学方式、应用、改进策略、评价方法、总结、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理论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理论力学的研究也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

目前,许多高等院校都设有理论力学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以及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物理学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理论力学作为物理学中的基础课程,在学生的科学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学生对理论力学的概念理解不深入,对物理现象的分析能力不足等。

有必要对理论力学课程进行探索与实践,通过改进教学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将对理论力学课程的重要性、教学方式、实践应用、改进策略以及评价方法进行探讨,以期为理论力学课程的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探索与实践】理论力学作为高等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深入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应用,以及对此课程的改进策略和评价方法进行探索,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促进理论力学课程的不断优化和改进。

研究型教学的实质与探索

研究型教学的实质与探索

研究型教学的实质与探索【摘要】研究型教学是一种寓教于研的教学模式,通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促进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文主要通过对研究型教学的定义、特点、原则、方法和实践进行探讨,揭示了其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结合研究型教学的效果、未来发展和启示,探讨了研究型教学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方面的潜力和优势。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研究型教学,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实践, 教学效果, 未来发展, 教学启示, 教育理念, 学生参与, 问题解决能力, 创新思维, 实践操作, 学习兴趣, 教学成果, 教师引导。

1. 引言1.1 研究型教学概述研究型教学是指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

它不再是传统的教师授课、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而是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的探索和解决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研究型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

1.2 研究型教学的重要性研究型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许多方面。

研究型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参与研究型学习,学生可以自主探究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数据分析和结论归纳,从而在实践中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研究型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相比传统的教师讲解式教学,研究型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欲望和主动学习的动力。

研究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研究型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和应用跨学科知识、熟练掌握各种研究方法和技能,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型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学习的态度和综合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理论力学”高等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理论力学”高等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理论力学”高等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导言理论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是研究物体受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理论力学课程在高等学校的物理专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石,更是培养学生物理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索对理论力学高等课程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一、课程设置的调整与优化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理论力学课程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基本概念理解不够深入、数学应用能力不足、问题解决能力较弱等。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与优化。

我们重新审视了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将基础知识与扩展知识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同时引导学生扩展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我们加强了理论力学课程与数学学科的衔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工具的使用方法,通过数学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建模和求解,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力学的相关知识。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理论力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求解,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创新了理论力学高等课程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们注重通过互动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我们采用了问答互动、小组讨论、实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效果的评价与总结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重对理论力学高等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通过课堂测验、期中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支持。

关于“理论力学”高等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理论力学”高等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理论力学”高等课程的探索与实践理论力学是物理学中的基础学科,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的数学方法和理论体系。

学习理论力学不仅是物理学各领域的必修课程,而且是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介绍在理论力学高等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一、采用“学生中心”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在高等理论力学课程中,采用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思考和创新能力放在首位,教师在其中起到指导和引领的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探究问题、提出疑问、讨论和交流。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融合实例分析物理学中,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通过理论力学进行分析和解决。

在高等理论力学课程中,融合实例分析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通过分析实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理论力学的应用和实际意义,同时可以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强调数学工具理论力学是基于数学分析的科学方法和理论体系,因此在高等理论力学课程中,强调数学工具的重要性。

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微分方程等数学知识,在掌握物理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推导。

同时,还要求学生熟练运用科学计算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和实验模拟。

四、以“理论联系实际”为目标学习理论力学,最终目的在于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因此,在高等理论力学课程中,以“理论联系实际”为目标,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通过课堂讲授、实验课和课外实践等多种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高等理论力学课程的探索与实践,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和付出努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积极思考和独立探究,注重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要负责任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使高等理论力学课程真正发挥作用,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事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理论力学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探讨

理论力学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探讨

理论力学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探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理论力学教学实践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在首先介绍了背景信息,然后阐述了研究的意义。

在分别讨论了教学内容设置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参与的重要性以及实践案例分析。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理论力学教学实践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在理论力学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关键词】理论力学、教学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角色、学生参与、实践案例、启示、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理论力学作为物理学的基础课程,在高校物理学专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学习理论力学,学生可以建立起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掌握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规律,为学习其他物理学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老师仍然存在着教学内容设置混乱、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导致学生对理论力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的情况。

为了提高理论力学教学的效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运用,需要对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教师角色、学生参与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只有通过对理论力学教学实践的分析和总结,找到问题所在并加以解决,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物理学人才。

本文将围绕以上几个方面展开讨论,探讨理论力学教学实践中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2 研究意义理论力学作为大学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使得理论力学的教学需求愈发凸显。

通过研究理论力学教学实践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技人才。

通过对教学内容设置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参与的重要性和实践案例分析等方面的探讨,可以促进理论力学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完善,进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推动理论力学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关于“理论力学”高等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理论力学”高等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理论力学”高等课程的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引言部分的背景介绍中,首先需要对理论力学课程的概念进行简要解释。

理论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受力情况,是物理学基础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理论力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而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本文将重点关注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实践,通过深入研究和案例分析,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物理规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旨在为今后的教学改进和优化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为理论力学课程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和展望。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索和实践高等院校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并提出课程改进和优化措施。

通过对理论力学课程内容和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手段,探索适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旨在提高学生对理论力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培养其分析和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对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和反馈,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和优化措施,不断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验证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实践性,为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希望通过本次研究,揭示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价值,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有效的经验和启示。

2. 正文2.1 理论力学课程的内容和特点理论力学是力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力学基本原理、运动方程、动力学、静力学等。

理论力学课程旨在通过对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和力学定律的研究,来揭示自然界的基本规律。

理论力学课程的特点有以下几点:理论力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物体的运动进行描述和分析;理论力学强调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理论力学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知识应用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性课程教学:理论力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本文对研究性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指出如何在课程教学层面开展研究性教学是一个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文章以湖南大学理论力学精品课程建设为例,介绍了研究性教学在一门具体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模式;理论力学;探索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湖南大学理论力学课程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果。

近年来,基于研究性教学的理念,我们又进行了系列探索与改革,编著了“十一五”国家级规划系列教材,该课程于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笔者对该课程建设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以期能抛砖引玉,与各位同行商榷。

一、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讨研究性教学的理念由美国提出,其宗旨是实现教学与研究的有机结合,培养创新性人才。

美国高校对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主要有开设新生研讨课(freshman Seminar)、鼓励本科生参与研究与创新活动(SRT)和组织探究式学习。

目前国内少数重点大学也相继开展了研究性教学的探索,如清华大学等开设了新生研讨课,湖南大学等推行了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教育部于2007年在全国50所高校首次推行了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等,研究性教学在国内高校已逐步开展。

我们认为,推进研究性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的理念,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树立“知识参与者”知识观,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大学教育中人才培养的狭窄化、技术化倾向。

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敢于质疑、善于钻研、勤于思考、兴趣广泛,有社会责任感,并具备初步研究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创新人才。

综观相关研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实际,笔者认为高校研究性教学可按以下模式开展。

1.研究性“大教学”研究性教学要求大学本科教育树立“大教育”的观念,从宏观、理念层面确立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有机地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处理好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关系。

用研究性教学的思想指导大学本科教育的“顶层设计”,如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等。

用“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思想加强课程、专业、实验室、师资队伍和教学管理机制建设等教学基本建设。

2.研究性课程教学以“教学和研究相结合”为指导思想,加强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作业答疑、实践训练、考核等主要教学环节的内涵建设,积极推进探究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合作教学,引导大学生了解多种学术观点并开展讨论、追踪本学科领域最新进展,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

3.研究性“体验”教学包括开设新生研讨课,给大学新生提供一种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师生互动、研究讨论为主的教学方式,创造一个新生在合作环境下进行探究式学习的环境。

建立“有计划的学习团体”,如成立核心课程课外研讨小组、相关学习研讨社团、经典研读小组及各类主题研讨会等,为促进大学生之间开展广泛而持续的合作提供平台。

建立各类学习网站,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教学。

开展论文研究、项目训练等,如许多大学开展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大学生从事论文研究和项目训练,从文献阅读到选择研究题目,从设计方案、安排研究过程到采用合适的研究方法,从数据或资料采集到整理成文发表,经历的是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各个环节大学生都能得到研究能力培养的充分体验。

二、理论力学课程建设的主要探索如何在课程教学层面开展研究性教学是一个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几年来,我们在理论力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了深入探索,主要工作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1.改革课程内容体系,注重知识整体的衔接与贯通我国传统力学基础课程的内容体系基本沿袭前苏联模式,各门课程相对独立,自成体系;普遍理论重复推导,相同内容重叠出现,不但多占课时,知识体系也显得零散,缺乏连贯性和整体性,学生对必要的基础力学知识缺乏整体性认识和掌握。

例如理论力学中质点系的虚位移原理只用于分析刚体系统,而在后继课程中又出现变形体的虚功原理、能量原理等诸多内容上的重复。

理论力学的主要内容是动力学,而具体研究对象几乎全部是刚体,而变形体动力学在后继课程中又很少涉及。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进行了以下改革。

(1)贯通后继课程,避免简单重复。

我们提出的理论力学课程新体系以质点系为基本模型导出普遍理论,直接应用于刚体、流体与变形固体。

例如力系的简化与平衡原理,贯穿于刚体、变形固体和流体的静力分析中。

又如质点系的虚位移原理,直接用于刚体时,内力虚功为零;用于变形体时,计入内力虚功,不必重新推导变形体的虚功原理。

又如质点系的动能定理,用于刚体时不计内力功,用于变形体时计入内力等。

新体系与后继课程相关内容前后呼应,融会贯通,形成有机整体。

例如力系简化原理与杆件内力分析、刚体平衡条件与应力状态分析、物体系统平衡与结构内力分析、质点系虚位移原理与变形体能量方法、刚体稳定与结构稳定、刚体振动与结构振动、刚体动约束力与变形体内力、刚体碰撞与变形体冲击等等,即使某些重要概念在后继课程中重复出现,但涉及内容不同,构成了螺旋式上升的知识体系。

又如平衡的稳定性,理论力学讨论刚体,材料力学计算压杆,结构力学分析杆结构,概念多次反复,内容逐步深化。

(2)理论推导从一般出发,直接得出特殊结果。

我们尝试在物理学的力学基础上提高起点,理论推导从一般情形出发,给学生展示一个全新的整体的力学理论体系。

如力系的简化与平衡,从空间一般力系入手,导出平衡方程,由此直接得出各种特殊力系的平衡方程。

又如点的复合运动,先导出动系作空间任意运动的合成定理,再由此得出动系作平移,定轴转动,平面运动的相应公式。

再如动量矩定理,先导出相对运动矩心的定理形式,再由此导出几种适用的特殊形式,包括相对质心的动量矩定理等。

(3)以运动机构和结构为对象,加强动力学分析。

传统理论力学动力学内容,研究对象局限于刚体和力的外效应,而后续的固体力学课程多侧重于静力分析,运动机构和变形体的动力强度分析显得十分薄弱。

新体系加强研究了变形体动力问题,例如简单机构和结构的冲击内力计算和构件的动力效应分析等。

(4)引导质疑传统理论,勇于探索科学前沿。

在课程讲授时,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最基本的力学原理对某些传统理论的成立条件和推导过程进行再思考、再论证,敢于提出质疑,从更一般的条件下探索新的理论也是研究型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例如在讲授力系简化原理后,向学生介绍了传统连续介质微元体的受力分析与平衡方程,并提出该结果有何局限疑问。

通过分析与讨论,学生明白了微元面受分布力向其中心简化的结果一般是一个力螺旋,传统理论略去了其中高一阶小量的力偶矩部分,在研究微尺度范围力学现象时,这个力偶矩不能忽略,从而引出了现代弹性力学的偶应力新理论,进而把学生引领导到现代科学的前沿窗口。

上述课程内容新体系的教学改革与实施分为两个阶段两种模式进行:第一阶段第一种模式始于1998年,在多项教改课题支撑下,全面贯通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三门课程内容,打破原有课程界限,分为运动学,静力学,动力学三篇,并已在我校工程力学专业连续三届试点,该成果于2002年获得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第二阶段第二种模式始于2001年秋季,充分采用了第一阶段的实践成果,其特点是:仍按传统名称设课,内容实质性贯通。

目前在我校土木工程专业连续六届试点至今,反映效果良好。

2.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1)启发式课堂教学。

课堂上,在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逻辑性、集中性思维训练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直觉性、发散性和想象性的思维活动,激发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

具体分三个层次进行:首先,在每个章节的开头,向学生简介学科的发展历史,让学生身临其境,产生发展与创新的意识,并合理设问,让学生主动构想开辟科学新途径的思路,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思维:其次针对某些重要概念,及时给出灵活多样的思考题,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训练直觉,刺激灵感;再次是讲授例题时,针对同一力学模型,通过多角度、多形式、多层次的命题变换,构造点、线、面、体的立体思维网络,进行迁移、跃变、逆向等发散型思维基本素质的训练。

(2)激活式问题讨论。

在讲授某些篇章后安排学时进行课堂讨论,由教师或学生针对已学章节内容提出相关疑难问题,事先发给学生,学生以寝室为单位随机选题、集体讨论、课堂报告、当场提问、及时解答,由学生代表组成评委进行评分,评分计入课程成绩。

实践表明,这种讨论形式,激活学生思维,深化问题理解,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3)创新型应用实验。

我校于2006年引进浙江大学理论力学创新应用实验平台,在充分理解与熟悉已有实验模型基础上,研制新的实验项目,逐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实验教学。

为有效地将理论力学创新应用实验纳入课程教学体系,学校在该课程教学计划中安排4学时的实验教学,要求学生在创新应用实验基础上,开阔思想,创新实践,并撰写实验创新论文。

(4)挑战型课外实践。

配合课程教学,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四个一”的课外创新训练,学生创新训练成绩计入课程总评成绩(占30%)。

这“四个一”的创新训练分别是:其一是运用所学力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个工程实际问题:要求从观察某一实际工程中,抽象出力学模型,并进行数学求解,再由所得结果去说明实际问题并验证或修改力学模型;其二是自编一道力学题,可以用具体形象的实例说明一个抽象的力学概念,也可以通过变换、重组、构思一个新颖的习题;其三是写一点最深刻的学习心得体会,可以是对知识的理解,可以是对已有理论的批注,也可以是对教学的建议,还可以是自己的某种见解,只要有新意就是好文章;其四是自选一个力学题,自编程序,用计算机求解。

针对“四个一”的课外创新训练,每学期开展一次成果报告会,每年举行一次全校性的理论力学知识和创新论文竞赛。

3.改革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近几年,我们相继研制了“基于多媒体的理论力学授课型课件”和“基于网络的理论力学自主学习型课件”;《理论力学概念、题型与方法》教辅光盘和《理论力学电子教案》均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此外,我校还引进了一些其他教辅光盘,如“理论力学创新实验”、“理论力学在工程中的新应用”录像等,这些多媒体课件的研制与采用,提升了学生学习理论力学的兴趣,较好地解决了该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1)多媒体课件建设。

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我们研制了配套的理论力学多媒体课件。

吸收兄弟院校成果精华,结合我校专业特色,以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精选内容,按章节分阶段制作组合式课件素材库,包括各类工科专业理论力学问题的工程背景,理论力学模型的抽象过程,专业特色的典型例题,激活思维的问题思考,生动形象的难点剖析,复杂现象的过程演示等,形成一套与传统教学手段密切配合,互相补充的多媒体教案。

该课件已在我校及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文理学院等高校普遍使用,效果很好,达到了全面促进和提高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