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发布时间:2012-8-22 浏览人数:219 本文编辑:高考学习(一)近代前期中国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抗争与救国探索一、知识归类1、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⑴禁烟运动。

⑵鸦片战争。

⑶第二次鸦片战争。

⑷边疆地区新危机及中法战争。

⑸中日甲午战争。

⑹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人民群众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⑴鸦片战争。

⑵太平天国运动。

⑶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⑷义和团运动。

3、资产阶级领导的改良、革命和思想启蒙运动⑴戊戌变法;⑵辛亥革命;⑶新文化运动4、清政府的“自救”⑴洋务运动;⑵百日维新;⑶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5、近代前期不同阶级和阶层提出的救国方案和主张⑴地主阶级:①改革派: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②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发动洋务运动。

⑵农民阶级:①太平天国运动中先后提出《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②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⑶民族资产阶级:①早期维新派:经济上主张发展工商业,进行商战;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

②维新派与戊戌变法。

③革命派辛亥革命及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④激进民主主义者与新文化运动。

⑷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的传入,逐渐成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在中共领导下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6、新式学堂的兴办和近代教育改革⑴新式学堂的创办:洋务运动期间和维新派创办的学堂;⑵高等学校的创办:百日维新期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1898年);⑶新学制的制订: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与1905年废除科举制;⑷民国教育的改革:蔡元培的全面教育理论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二、知识深化1、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救国探索的特点⑴是在侵略与反侵略的特殊背景下展开的,学习西方和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是紧密联系的。

中国近现代国情

中国近现代国情

中国近现代国情一、历史背景中国近现代国情的发展,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此后的一个多世纪里,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勇敢地进行了一系列抗争与探索,以期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

二、民族解放与国家独立1. 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领导下的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

然而,革命果实最终被北洋军阀篡夺,国家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与独立。

2. 抗日战争1937年至1945年,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场战争使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也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3. 解放战争1946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经过三年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探索1.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造,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956年,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探索与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国经历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曲折时期。

尽管如此,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仍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四、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1. 改革开放1978年,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农民摆脱了贫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企业活力;对外开放,吸引了大量外资,推动了经济发展。

2. 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同时,我国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社会变革与民生改善1. 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列举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实

列举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实

列举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实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实一、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抗争史实展现了中国人民对外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不满。

这场起义由洪秀全领导,发起于1851年,历时14年。

太平天国军队通过激烈的战斗,在南方地区建立了一个巨大的天国政权。

这场起义失败后,中央政府实施了针对天国军队的镇压行动。

二、义和团运动义和团是一支反对外国帝国主义侵略的团体,成员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地主等。

义和团运动爆发于19世纪末,他们表示强烈的反对洋人的情绪,最终对外国侵略势力进行了一系列的打击行动。

这场抗争让西方列强感受到了来自中国人民的强烈抵抗。

三、辛亥革命1911年发生的辛亥革命是中国旧制度的彻底颠覆。

这场抗争推翻了清朝的封建专制,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

辛亥革命以武昌起义为爆发点,继而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辛亥革命成功建立了中华民国,揭开了中国百年振兴的序幕。

四、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高潮,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在这场抗争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在这场抗争中,中国人民对于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强盛提出了强烈的诉求。

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文化运动,更是一场民族觉醒的运动,它激励了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而进行不懈的努力。

总结回顾:以上列举的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实,展现了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外来侵略和封建统治的不满。

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再到五四运动,每一场抗争都是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进行的英勇抗争。

这些历史事件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中国人民的坚韧和毅力,更激励我们为实现国家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个人认为,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实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闪耀的一页。

这些抗争不仅是中国人民为了自己的权益而进行的斗争,更是对国家命运负责的表现。

通过了解和记载这些抗争史实,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和不屈意志。

希望我们能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41、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的主要特点①探索的广泛性。

由于列强不断侵华,对中国各阶级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必然导致各阶级人士的反对。

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就导致了各阶级在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利益方面必然有一致的一面。

②具有普遍向西方学习的特点(义和团运动除外)。

这因为外国侵略不仅打开了中国的,也开拓了人们的眼界,外国列强的坚船利炮促使人们看到了西方的先进和中国的落后现实。

③探索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由学技术到学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观念;由学君主立宪到某某某某。

④具有明显的继承性。

前后提出的各种救国方案既有继续又有发展,既有量变,又有质变。

如洋务派继承了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的思想,又有一定的变化,在维护封建统治这一点上是一致的,是量的积累。

早期维新派脱胎于洋务派,继承了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思想,又发展为学习西方的政治和经验,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由器物层次发展到制度层次,有了质的飞跃。

⑤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都未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一方面是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反动势力的强大。

2、建国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败得失的规律和认识:①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制定出符合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

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在新的社会制度下得到发挥。

而且,党的领导干部和群众能及时纠正工作中出现的失误。

②经济工作失误的原因:对中国国情认识不清;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理论根源是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后逐步否定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没有把工作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上;某某法制不健全。

③经验教训:应该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上来;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响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成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加强和健全某某法制建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特别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学习和理解的重要知识。

以下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的概述。

一、历史背景中国近现代史开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

在这之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经济繁荣,文化灿烂。

但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列强开始侵略中国,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一时期,中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屈辱和破坏。

二、屈辱与抗争在1840年至1919年期间,中国经历了多次屈辱的战争和条约的签订。

这些条约包括《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

这些条约不仅割让了中国的领土,还使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地位遭受了极大的损失。

然而,中国人民并没有放弃抵抗。

在屈辱与压迫中,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

这些抗争包括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

这些抗争虽然失败了,但它们表现出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决心。

三、救亡图存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国内的动荡,中国人开始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思想家和政治家,如孙中山、梁启超、李大钊等。

他们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如改良、革命、民主等。

这些方案虽然各有优劣,但它们都代表了中国人对国家未来的探索。

四、革命与建设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中国人终于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中成功推翻了清朝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革命。

然而,辛亥革命并没有完全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如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

这些事件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使中国逐渐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束缚。

五、总结与启示中国近现代史是一段充满屈辱与抗争的历史。

在这段历史中,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和挫折,但始终保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论近现代中国人民救国探索的历程

论近现代中国人民救国探索的历程

论近现代中国人民救国探索的历程论近现代中国人民救国探索的历程【内容摘要】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

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和方案。

但无论是农民阶级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建立西方式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努力,都先后以失败告终。

历史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武装下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目标才能够真正实现。

【关键字】近现代;农民;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仁人志士;革命;【正文】鸦片战争后的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致使中国人民除了继续遭受残酷的本国封建压迫以外,还遭受了外国帝国主义势力残暴的民族压迫。

为了救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

一、农民的怒吼长期以来,中国农民在封建地主的压迫和剥削下,过着极其艰难的生活。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侵略者的入侵更进一步加重了农民阶级的苦难。

清政府未支付赔款,弥补财政亏空,加重赋税征收;资本主义的入侵,使农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鸦片的泛滥,进一步毒害了农民的身心,白银外流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苦难深重的农民群众发出了斗争的怒吼。

他们为了生存而斗争,同时也为了改变中国命运和前途而斗争。

1842年起,各种农民起义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发起,此起彼伏的斗争酝酿着更大的反抗。

终于,1957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揭竿而起,掀起了震惊中外的太平天国运动。

随后,起义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席卷全国,占据了中国的半壁江山。

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知识专题(三)·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知识专题(三)·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在近代史上,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中国近代社会各阶级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出发,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救国方案和主张一、中国民主革命中反帝反封建两大任务是紧密联系的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帝国主义是中国封建势力的靠山,而中国封建势力又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二者紧密勾结,相互依存。

任何把反帝反封双重任务割裂开来的革命都必然以失败告终,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已反复证明了这点,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孙中山以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的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最终都失败了。

只有中国共产党把反帝反封建结合起来,终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二、中国人民抗争概况按照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和领导阶级的变化,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大体上可分为两个时期:(一)在近代前期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1919年)从1840年到1900年的60年为第一阶段,主要是农民阶级领导的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就是这样的斗争。

农民阶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奴役压迫下,不得不奋起反抗。

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他们勇敢地担负起新的斗争任务-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19世纪末到五四运动前夕的20年为第二阶段。

在此期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取代农民阶级而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

从要求改革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的初步尝试——戊戌变法运动,到提出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的辛亥革命,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达到了高峰。

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30年为第三阶段。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革命史的中心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及其伟大胜利。

1、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发动的国民大革命,又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或北伐战争时期2、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又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十年内战时期,国内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六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探索、抗争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六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探索、抗争
虎门销烟 黄海海战
义和团运动
五四运动
时间 1839年 1894年 1900年
1919年
概况 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 邓世昌壮烈殉国 八国联军侵华时,义和团在廊坊一带阻击敌人。义 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 目标得到实现。这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 国革命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款须向全国征收,但由于祸乱所及各省已被联军洗劫一空,实际上这些省应出之款
项仍须由那些忠诚的,并已付出自己份额的省份来额外负担。”法磊斯口中的“祸乱” 指的是( C )
A.太平天国运动 B.英法联军的侵略 C.义和团运动
D.八国联军的侵略
7.在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近代化探索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
专题六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 的探索、抗争
考点一 列强的侵略
时间 战争 侵略国
相关事件
1840—184 鸦片战
2年

英国
虎门销烟
第二次 主凶:英、 火烧圆明园;沙
1856—186 鸦片战 法帮凶: 俄侵占我国北方
0年

美、俄 大片领土
1894—189 甲午中 5年 日战争
日本
黄海海战、威海 卫战役
归纳总结
1.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1840—1894年),西方列强侵华的主要手 段是发动战争,主要方式是商品输出。 第二阶段:甲午中日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894—1918年),列强在政治上 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后来又实行“以华治华”政策;在经济上由商品输出向资本输 出过渡。 第三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18—1945年),先是 由列强共同支配,后由日本独占。

专题14 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族的抗争和探索(上)抗争篇

专题14  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族的抗争和探索(上)抗争篇

近现代史上中华民族的抗争和探索(上)抗争篇(考点14)一、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1.鸦片战争①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和广东抗英斗争。

②广州附近三元里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

③壮烈捐躯的清朝爱国将领A.副将陈连升,1841年1月在广州沙角、大角捐躯。

B.水师提督关天培,1841年2月在广州虎门捐躯。

C.总兵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1841年10月在浙江定海捐躯。

D.钦差大臣、两江总督裕谦(蒙古族),1841年10月在镇海捐躯。

E.江南提督陈化成,1842年6月在上海吴淞捐躯。

F.副都统海龄(满族),1842年7月在江苏镇江捐躯。

2.第二次鸦片战争①广州人民和部分清军奋勇抗击英军,迫使侵略者退出虎门。

②大沽口炮台清军爱国将士奋勇还击,重创英法舰队。

③太平军在上海同侵略军洋枪队作战。

3.中法战争①1883年底,刘永福率黑旗军在越南北部与法军作战。

②1884年夏,马尾海战,战舰振威号、福星号爱国官兵英勇战斗。

③1884年秋,台湾军务大臣刘铭传在溪水击退法军。

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军民突破封锁,支援台湾军民。

④1885年春,招宝山清军猛烈反击进攻镇海的法军。

冯子材率清军奋勇杀敌,取得镇南关大捷。

清军、黑旗军在临洮大败法军。

⑤以上胜利导致法国茹费理内阁倒台。

4.甲午中日战争①1894年秋,平壤之战,清军将领马玉昆,指挥将士浴血奋战。

清军回族将领左宝贵,亲临玄武门城头指挥作战,光荣牺牲。

②1894年,黄海之战,海军提督丁汝昌下令迎战,战斗中负伤。

定远号管带刘步蟾代替督战。

致远号中炮,管带邓世昌下令撞击敌舰吉野号,全舰官兵死难。

经远号中炮,管带林永升和全舰官兵坚持战斗,与舰同沉。

③1894年,辽东之战,聂士成率部抵抗。

④1895年初,威海卫之战。

丁汝昌自杀殉国。

5.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战争①义和团在清军配合下,在天津至北京的廊坊、杨村一带狙击侵略军。

②义和团同守卫天津的清军英勇抗击八国联军,清军将领聂士成阵亡。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下)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下)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关于⾼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近现代中国⼈民的抗争和探索史(下)的⽂章,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4、中共从幼稚⾛向成熟及其原因 ⑴从幼稚⾛向成熟:①1922年,中共⼆⼤根据中国国情第⼀次提出了明确反帝反封建的民主⾰命纲领。

②1927年*失败后,及时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七会议为中国⾰命指明了⼼得出路;以⽑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为中国⾰命开辟了⼀条⾰命道路。

③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在初期付出重⼤代价后,于遵义召开会议,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第⼀次独⽴⾃主地解决了党内的分歧和⽭盾,是中共从幼稚⾛向成熟的标志。

④1936年,中共⼜根据中国国情和社会主要⽭盾的变化调整政策,由“反蒋抗⽇”改为“逼蒋抗⽇”,并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奠定基础。

⑵原因:①中共能够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明确了中国⾰命的正确道路。

②中共经过长期的⽃争,总结了正反两⽅⾯的经验。

③中共排除了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扰,独⽴⾃主地解决了⾃⼰的问题。

5、民主⾰命时期,中共两次扭转危机的历史性转变 两次转变是:第⼀次是由*失败后到⼟地⾰命的兴起、第⼆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到抗⽇战争的兴起。

第⼀次历史性转变是经历了⼀个历史发展过程。

*失败后,中共通过武装起义、⼋七会议等拉开了转变的序幕,实现了党的⼯作重⼼的转移,并在理论和实践上找到了中国⾰命的正确道路,在1930年,根据地的发展和红军的扩⼤,标志着第⼀次历史性转变的完成。

第⼆次历史性转变,开始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长征。

到1935年遵义会议,开始了转变,中国⾰命开始在正确路线的指导下转危为安。

长征后还战胜了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泽东发表⼀系列⽂章,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命的理论,还根据当时中国国情,制定了抗⽇民族统⼀战线的⽅针、政策。

七七事变后,⼋路军、新四军开赴敌后与壮⼤,从⽽胜利完成了第⼆次历史性转变。

中国近现代史的救亡运动的精神解读

中国近现代史的救亡运动的精神解读

中国近现代史的救亡运动的精神解读中国近现代史的救亡运动是中国人民为了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和挣扎。

这种精神的解读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核心要点:1. 民族自强:救亡运动的核心精神是民族自强。

在近代,中国深受列强侵略和压迫,国家和民族面临巨大的危机。

为了挽救中国,中国人民挺身而出,积极寻求自强不息的道路。

他们努力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现代文化,改革传统制度,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

这种民族自强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了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2. 抗击外敌:中国近现代史的救亡运动的核心任务之一是抗击外敌。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中国人民经历了一系列战争斗争,与列强展开了持久而艰苦的抗争。

无论是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还是义勇军等,都凝聚着中国人民坚决抗击侵略、保卫家园的勇气和决心。

这种精神在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中国人民以顽强的毅力和牺牲精神,最终赶走了列强侵略者,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3. 民主平等:中国近现代史的救亡运动也强调民主平等的理念。

中国人民认识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不仅仅依靠武力抗争,还需要建立一个公正、自由、平等的社会制度。

因此,在这个救亡运动中,民主平等的观念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接受。

从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到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探索着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道路,争取人民的权益和参与政治的权力。

这种精神反映了中国人民渴望平等、自由的心声,也是中国近现代史救亡运动的价值取向。

总之,中国近现代史的救亡运动的精神解读是民族自强、抗击外敌、追求民主平等的历史过程。

这种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不断奋斗,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同时,这种精神也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成为中国人民坚定信心、团结奋斗的重要精神支撑。

复习中国近代史把握三条基本线索

复习中国近代史把握三条基本线索

复习中国近代史把握三条基本线索一、是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华史(或者说是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屈辱史);二、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发展史。

中国近代史线索中国近现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现在,先后经历五个政府统治:(1)清朝晚期(1840年——1912年1月)(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1——1912、4)(3)北洋军阀政府(1912、4——1927、4)并存政府:广东国民政府(1923——1927、1)武汉国民政府(1927、1——1927、4)(4)南京国民政府(1927、4——1949、4)(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1949、10、1——现在)中国近代史时间:1840——1949、9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一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前)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侵略史——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争史——三次高潮性事件(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民族英雄(林则徐、左宗棠、邓世昌)探索史——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第二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5、4——1949年)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1)中共创建和大革命时期:(1919、5、4——1927、7)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北伐战争(2)土地革命时期:(1927、8——1937、7)星星之火(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长征,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3)抗日战争时期:(1937、7、7—— 1945、8、15)日本的侵略——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中国的反抗——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三次大捷,中共七大,加速投降五件事(4)解放战争时期:(1946、6——1949、9)准备——重庆谈判;防御——转战陕北;反攻——挺进大别山决战——三大战役;垮台——渡江战役中国近代史中华民族的屈辱史1、鸦片战争(1840—1842年)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3、英俄侵略我国西北19世纪60-70年代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6、日本侵华战争局部侵华1931—1937年7、全面侵华1937—1945年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史(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

【推荐下载】高三历史知识点: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

【推荐下载】高三历史知识点: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

[键入文字]
高三历史知识点: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
学无止境,高中是人生成长变化最快的阶段,所以应该用心去想,去做好每件事,为了帮助大家备战高考,小编整理了高三历史知识点: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学子。

 (一)近代前期中国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抗争与救国探索
 一、知识归类
 1、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⑴禁烟运动。

⑵鸦片战争。

⑶第二次鸦片战争。

⑷边疆地区新危机及中法战争。

⑸中日甲午战争。

⑹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人民群众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
 ⑴鸦片战争。

⑵太平天国运动。

⑶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⑷义和团运动。

 3、资产阶级领导的改良、革命和思想启蒙运动
 ⑴戊戌变法;⑵辛亥革命;⑶新文化运动
 4、清政府的自救
1。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

②从民权主义来看,其核心目标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个目标的实现,也是中国带领人民完成的。中国带领 人 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得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从根本上确保了国 家 权利掌握在中国人民手中,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③从民生主义来看,其核心目标就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个目标的实现,也是中国带领人民完成的。中国 带 领人民走入中国特色伟大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 总之,孙中山先生没有完成的改变旧中国半 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实现民族独立、人 民解放的历史任务,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 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历史充分证 明,中国人是孙中山先生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
(1)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011真题再现
选择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步探索+改革开放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自从有了中国共 产党,中国人民就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首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 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沉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 不断的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其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它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 各种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斗争的目标 和走向胜利的道路。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 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提供了可能 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马克思 列宁主义指导下,中国人民相继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 建设的伟大胜利。 (2) 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变革的历程,说明“主义”和“信仰”是怎样成为“力量”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步探索+改革开放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农 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抗战时期,毛泽东阐释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毛泽东思 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达 到成熟。正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结 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历史。 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完成了对农业、 手工业和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虽然历经“大跃进”、“十年文革”的波折,但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共产党人在 十一届三 中全会以后终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 待马克思主义,

试析近代各阶级探索国家出路的成败

试析近代各阶级探索国家出路的成败

试析近代各阶级探索国家出路的成败【摘要】中国近代,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各政治派别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

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字】:近代中国阶级探索成败一、中国近代状况的简要分析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政治上: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得政治上的优先特权;扶植封建势力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施行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推行的殖民主义。

经济上: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逐渐冲击着中国封建经济;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通过战争勒索巨额赔款;在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军事上: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等。

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战;有单独入侵,更有合伙劫掠,强迫中国签订了数以千计的不平等条约。

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蚕食和鲸吞中国领土;出兵控制,窃取中国军事要地;划分势力范围。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以奕欣为首。

发展中国军事、民用、教育等,中国资产阶级产生并且有所发展。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二、中国近代三大阶级探索国家出路的基本情况(1)农民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空前激化,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太平天国运动在洪秀全的领导下迅速兴起,定都天京,巩固政权,达到全盛时期。

太平天国运动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一、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一)、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1 战前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优势或出超”的地位。

2 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他是我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

3 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英国想把中国变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导火线:虎门销烟。

4 1840 年,英国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开绐。

5 1842年,中英签定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主要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偿2100万银元。

(3)开放福建广州厦门上海宁波五处通商口岸,允许英国派驻颔事。

(4)中国征收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由两国协商。

6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危害:(1)中国的领土的完整遭到破坏,主权遭到践踏,封建自然经济趋于解体。

(2)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3)外国侵略者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最主矛盾。

(4)中国人民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

(5)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7 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1)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军事落后。

(2)英国过于强大。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 1856年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

2 1860年,英国和法国闯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3 俄国占领中国领土150万平方公里,是占领我国领土面积最多的国家。

(三)、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1)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2)黄海海战丧失黄海制海权(3)威海卫战役北洋水师全军覆灭。

21895年签定《马关条约》主要内容:(1)割、、给日本。

(2)赔款白银2亿两。

(3)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马关条约》的危害: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 1900年,八国联军在瓦德西率领下发动了侵华战争。

2义和团将领和清军将领率军抗击侵略。

3 1901年签定了《》主要内容:(1)赔白银两,分39年付清,加利息共两。

近代中国探索史

近代中国探索史

近代中国探索史中国各阶级或阶层进行了哪些抗争和探索,结果如何?1、抗争——压迫愈深,反抗愈烈,中国人民为反抗国内外反动势力,改变屈辱地位,进行了长期不屈不挠的斗争,近代前期的抗争包括: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爱国军民的抵抗、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2、探索——先进的中国人为了谋求国家独立和社会进步,探索各种道路,这是一个长期的极其复杂的艰苦历程。

主要包括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民族资产阶级的激进派的救国活动。

3、结果,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成功了。

二、农民阶级的抗争┏1841年,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1851——1864年,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1899——1900年,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三、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及激进民主主义的探索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探索——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探索——由下而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3、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探索——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四、地主阶级的探索1、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探索2、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五、无产阶级的探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列主义指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二、19世纪中国各种力量对列强侵略的反应1.清政府的腐败与对敌决策的失误清末反侵略的战争中,清政府在和与战的决策上往往举棋不定,徘徊于妥协与抵抗之间。

决策的屡屡失误,是导致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2.民众的自发斗争外国势力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妥协,激起了中国人民的自发斗争。

重要的斗争主要有1841年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1895年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和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

3.有识之士的自强运动林则徐在领导禁烟斗争的同时,搜集和研究外国情况,组织人编译出《各国律例》和《四洲志》,成为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阶级的探索 运动 封建统治 阶级(抵 抗派) 封建统治 阶级(洋 务派) 农民阶级 洋务运动 领导人 林则徐、魏 源等 中央: 地方: 洪秀全等 主张或经过 “师夷长技以 制夷“ “师夷长技以 自强“ ①②③④ 《天朝田亩 制度》、 《资政新篇》 ①②③ 失败的根本 原因 ①②③ 失败的原因 ①主观上 ②客观上 影响 失败或胜利 的原因
4、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探索救国强国之路的主要特点
(1)探索具有广泛性。近代前期的主要社会阶级,包括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的许多政治派别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探 索。这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主 要矛盾,外国的侵略对各个阶级的利益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各阶级在反对外来侵略方面有一致性。
(2)1956“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根本 性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3)中共八大正确指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 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 (4)曲折探索:党在政治上和经济建设产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失误。犯了左 倾错误。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使探索误入岐途 (5)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转折,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和作出了改革开放的 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形成了新时期基本路线的基础 (6)十二大明确提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⑺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8)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还 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十五大,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10)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民主革命时期各阶级的抗争

中国近现代史之抗争史一 人教版

中国近现代史之抗争史一 人教版
专题二: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及探索 [学习内容]
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中国 共产党的成立、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 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基本史实。
[学习要求] 掌握:1.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的 阶段特征和基本史实。 2.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探索 活动。 3.中国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 命、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实践活动。 4.中国的统一战线及其实践活动。
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及探索(一)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探索救国的三次高潮 一、1840年——19世纪70年代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三、1901——1919年 近代前期各阶层的抗争与探索 一、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二、农民阶级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和探索 三、地主阶级探索强国之路的主张和实践 四、资产阶级的探索和实践
3 . 1901-1919 年:中国人民第三次革 命高潮 主要阶层:资产阶级(革命派、激进民主派、 实业派)、地主阶级(新政、预备立宪)、 资产阶级(保皇派) 特征:阶层的广泛性,代表中下层资产阶级 利益的民主派成为主导;民主共和取代君主 立宪成为主流;斗争手段、方式多样化,革 命成为主流。 原因:民族危机加剧;义和团、维新运动的 失败;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西方革命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 3 )义和团运动是在北方民间秘密 结社基础上,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 而发展起来的一次自发的、分散的农 民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具有爱国性质,但却有致命的弱点 ——盲目排外和对清政府警惕不足。
2.农民阶级局限性的主要表现 (1)农民阶级受阶级局限的表现 ①从经济上看,农民是分散的个体的小生 产者,目光短浅。②从政治上看,农民阶 级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太平 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和义和团的“扶 清灭洋”口号都有致命的缺陷。③从思想 上看,农民阶级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多是用迷信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④从组 织上看,农民阶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革 命领导核心,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和 义和团的分散斗争都说明了这一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主题内容认知鸦片战争是中国步入近代社会的开端,自此,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逐步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这两大矛盾规定了近代中国人民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既要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又要反对本国封建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近代化。

100多年来,从农民、地主到民族资产阶级再到无产阶级,从自发的斗争到有组织的斗争,从向西方寻求真理到向俄国学习,从器物到制度,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抗争与探索,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取得了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和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

主题内容范围:本主题主要包括近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探索抗争活动。

主题复习目标:掌握各阶级探索抗争的主要事实、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能够认识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探索抗争活动之间的联系,认识到各阶级的抗争探索是向前发展的,水平不断提高;总结各阶级探索抗争的经验教训。

主题知识概要:近代前期1840年~洋务运动基本史实: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特征:尚未产生新的阶级,主要由农民、地主阶级进行,向西方学习,但停留在“器物”阶层。

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19年基本史实:早期维新派的主张、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特征: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学习西方制度,企图通过变法、革命等方式建立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近代后期1919~1927年基本史实:中共成立、工人运动高潮、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大革命的兴起和失败。

特征: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学习俄国革命,坚持城市革命道路;中共领导工人运动失败;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领导大革命。

1927~1937年基本史实:三次武装起义、八七会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五次反围剿、长征、遵义会议、八一宣言、西安事变。

特征:国共十年对峙。

中国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中共走向成熟;随着中日矛盾上升,中共开始走向联蒋抗日。

1937~1945年基本史实: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共开辟敌后战场、人民战争路线、《论持久战》、中共七大、根据地建设、抗战胜利。

特征:全民族抗战。

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抗战,取得抗战胜利。

1945~1949年基本史实:重庆谈判、政协会议、粉碎国民党进攻、战略反攻、决战、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新政协会议。

特征: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新中国建国后1949~1956年基本史实:巩固政权和恢复发展经济的措施、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一五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特征:新中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1956~1978年基本史实:《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整风运动、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反右倾斗争、“八字方针”、七千人大会、“文革”、外交成就。

特征: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978年至今基本史实: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中共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

特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考点详情例析〔例1〕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救亡主张不尽相同。

例如:维新派大力宣传“优胜劣汰”的社会进步理论,说:“吾既自居于弱昧,安能禁人之兼攻?吾既日即于乱亡,安能怨人之取侮?”义和团的一份揭帖则说:“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

…〔例2〕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回答:对于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和挽救民族危亡的途径,维新派和义和团持何种不同观点?两种观点各具有什么积极意义和局限性?〔解析〕从能力考查角度看,本题旨在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能力测试,包括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阅读材料的能力、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将重要的史实放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的能力等。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通过对两者所提出的救国主张的分析,真正理解其体现的爱国主义。

本题的难点是第二问,而回答这一问的关键在于联系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属性来对维新派和义和团的爱国主张进行分析。

前者代表先进生产力,但对帝国主义有妥协性,因此提出了国内改革问题,但却忽略了对外反抗问题;后者具有反抗精神,但不代表先进生产力,所以看不到当时中国的民族危机的内因,也不可能提出制度革新来谋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主张。

而两者的先天不足也决定了这两个阶级不能真正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胜利。

这一点也反过来证明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本题启示:首先,评价分析问题,要从生产力角度出发;其次,要合理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

〔答案〕维新派认为当时造成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以及由此带来的国家贫弱。

只有通过变法维新,发展资本主义,求得国家富强,才能挽救民族危亡。

义和团认为当时的民族危机是由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必须通过武力反抗将它们赶出中国。

维新派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它认为只有通过自身的社会改革,中国才能从根本上求得富强和独立;但它不主张正面抗击帝国主义的侵略,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义和团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它主张正面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其局限性在于它未涉及社会改革的内容,并带有蒙昧迷信和笼统排外的倾向。

〔例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代表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指出,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应直接归还中国;至于二十一条、1918年中日关于山东的换文,以及英法等国与日本之间关于山东的协议,均因欧战爆发所致,此次和会理应予以变更。

中国代表团另提交了取消二十一条、直接收回山东权利的书面照会。

日本代表宣称:胶州湾自日本占领后,事实上已为日本领属,而且中日对于胶州湾租借地和铁路问题已有成约;如果山东问题不能圆满解决,日本将不在和约上签字。

美国代表指出:中日先于1913年就山东问题定约换文,1918年又有续约,且英法同日本也有协定承认日本在山东的权利,和会须维持各项条约的神圣性。

英国代表则提出山东问题两项解决办法:或按照中日协定条约或使日本继承德国权利。

——摘自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材料二(1919年)6月24日以后,北京外交部接连电告代表团:国内形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签,政府压力极大,签字一事请陆总长(注:外交总长陆征祥,中国代表团团长)自行决定。

……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务,不能签字。

——摘自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根据以上材料,评述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

(要求:内容应包括外交努力的主要目标、经过、结果及其评价。

答题应成文,无需罗列材料,限180字以内) 〔解析〕该题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代表团为收回山东权利在巴黎和会上进行的外交努力为研究的内容,力图从多方面考查学生独立地综合研究历史材料、分析和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这种独立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学教材中关于中国代表团的外交活动仅是作为交代五四运动来龙去脉的辅助性线索断断续续出现的。

学生要依据试题提供的材料,自己整理出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期间的主要外交活动过程,并据此进行“评价”。

二是试题从中国代表团的“外交努力”切入,要求学生突破原有的认识,客观、全面、实事求是地评价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的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为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该题的难点在于整理中国代表团外交努力的经过以及对这种外交努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其实从近几年的高考中对于探索抗争史的考查有一个方面应该引起注意,那就是越来越强调从生产力角度、实事求是地客观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探索抗争活动。

〔答案〕评述要点:目标:直接收回山东权利。

经过:驳斥日本无理要求,顶住英美压力,以各种方式据理力争。

结果:交涉无效,拒签和约。

评价:坚持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正义立场,不畏强权,捍卫民族尊严,顺应民心,应充分肯定。

主题内容认知范例一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救国主张及实践知识梳理1.农民阶级实践: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主张:《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扶清灭洋”。

2.地主阶级实践:禁烟运动、洋务运动、清末新政。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

3.资产阶级实践:维新变法运动、实业救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主张:君主立宪、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

考点突破1.农民阶级局限性的主要表现农民阶级受阶级的局限主要表现在:(1)从经济上看,农民是分散的个体的小生产者,目光短浅。

(2)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和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都有致命的缺陷。

(3)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多是用迷信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

(4)从组织上看,小农带有严重的自私性和分散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和义和团的分散性都说明了这一点。

农民阶级受时代的局限主要表现在:(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的力量过于强大,是以往农民战争所没有遇到的情况。

(2)由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较晚,发展不充分,当时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都未成熟到领导农民革命的程度,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必然要失败。

2.关于晚清近代化问题(1)近代化的起步。

①原因: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随着西方列强势力的入侵,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加剧了他们与外国在华势力的矛盾,反侵略意思增强,斗争逐渐兴起;清政府把战争负担转嫁到广大人民身上,大肆搜刮,加深了人民的苦难,阶级矛盾尖锐,人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太平天国运动),导致危机重重。

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被迫调整内外政策,为挽救其统治,出现了洋务派。

所以说,近代化起步是国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②起步: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和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时,面临“内忧”“外患”而进行的一场挽救清政府统治的运动。

地主阶级的腐朽性决定了他们经营的近代企业的官僚化和畸形发展,他们在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甚至在其创办民用工业时,一再表示不允许私人创办同类企业,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但由于洋务运动引进了同封建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在客观上加速封建生产关系的解体,从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是不依洋务派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这种时代的怪胎在甲午战争炮火的摧残下走向失败。

(2)近代化的发展。

19世纪末甲午战争失败后,列强加紧侵略中国,向中国大规模输出资本,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严重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